CN1967666A - 光信息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光信息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67666A CN1967666A CNA2006100997966A CN200610099796A CN1967666A CN 1967666 A CN1967666 A CN 1967666A CN A2006100997966 A CNA2006100997966 A CN A2006100997966A CN 200610099796 A CN200610099796 A CN 200610099796A CN 1967666 A CN1967666 A CN 19676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groove
- ridge
- pit
- identif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包括允许在其上记录或从其上再生信息的至少一条槽迹道,其中该至少一槽迹道相对于其迹道中心摆动,及一次摆动的长度比一光点的直径长且比跟踪控制可以跟上的最小长度短。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1996年7月8日,申请号为03128683.6,发明名称为“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槽区(即导槽)和脊区(即槽之间的区域)两者作为信息迹道的学信息记录介质,其中的槽(G r 00 v e)和脊(LAN d)是预先已形成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实现可在其上记录和再生信息信号(如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开发。这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是光盘。一张可记录的光盘包括预先刻在一张基板上的导槽(此后称为“槽”),这些槽构成信息迹道。在相邻的槽之间的区域称为“脊”。通过将激光束聚焦在槽或脊的平坦部分上即可在光盘上记录或再生信息信号。
在市售的普通光盘的情形中,信息信号典型地记录在槽或脊上。例如当信息信号被记录在槽上时,脊则用作分离由槽限定的相邻迹道的警戒带。在信息信号记录在脊上的情形中,槽则用作警戒带。
图9是一具有上述结构的普通光盘的放大的透视图。在图9中,参考数字85指代一记录层(其例如可由一种相变材料构成),86指代一个记录凹坑(pit),87指代一个激光束点,88、90及92指代限定“槽”的导槽,89和91指代“脊”,93指代一透明基片,光即透过其射入。如图9所示,在该示例性的普通光盘中槽做得比脊宽一些。
如要增加上述普通光盘的记录容量,则通过使脊89的宽度更窄来缩小迹道之间的间距。然而,迹道间的间距越小,则使从槽反射的光的衍射角越大。这将导致跟踪误差信号的电平变低,而该信号是用来确保光束点87在迹道上的精确跟踪的。
另外,通过减小脊的宽度来增加迹道密度是有限度的。同时,减小槽的宽度又会因为记录凹坑86过细而降低再生的信号的幅度。
另一方面,已有一些用以提高迹道密度的技术,如在日本专利公告号63-57859中公开的技术,根据该技术,信息信号记录在槽和脊两者上。
图10是该种光盘的放大的透视图。图10中,参考数字85指代一记录层,86指代一记录凹坑,87指代一激光束点,93指代一透明基片,94、96及98指代槽,95及97指代脊。
如图10所示,槽和脊具有基本相同的宽度。为槽和脊两者形成的预凹坑99刻在两种信息迹道(即槽和脊)的区段(S e c TO r)的开始处,作为表示在光盘上的位置信息的识别信号。
在上述光盘中,如图10所示,记录凹坑86形成在槽和脊两者上。虽然该光盘的槽的间隔与示于图9的光盘的间隔相同,但在图10中的各相邻记录凹坑行之间的间隔只有图9中的一半。结果是,图10中的光盘的记录容量是图9中光盘的两倍。
可重写光盘要求识别信号(表示在盘上的位置信息)等预先被记录在盘上。本发明的发明人在日本专利公开号6-176404中提出了对由一个槽和一个脊构成的相邻的一对记录一个识别信号以使之位于该槽和脊之间的技术。
然而,在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中,迹道间距减小到普通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一半,因而要求更精确的迹道伺服控制。特别是,当一个识别信号被记录在一个脊和其相应槽之间时,只有一半光束点将入射到该预凹坑上。因此,当光束点从迹道中心移开到没有识别信号的区域时,将可能无法检测到该识别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包括至少一个槽迹道和至少一个脊迹道,信息可以记录在该槽迹道或脊迹道上或从其上再生,该槽迹道和脊迹道彼此相邻,其中该光信息记录介质还包括:一个识别信号区,包括一预凹坑阵列,该预凹坑阵列表示关于该槽迹道或脊迹道的识别信息;以及一个伺服控制区,沿槽迹道及脊迹道位于识别信号区前,该伺服控制区包括摆动凹坑(wobble pit),定位为偏移到槽迹道或脊迹道的中心线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摆动凹坑包括多对预凹坑,定位为偏移到该中心线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多对预凹坑表示一个再生同步信号。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表示该摆动凹坑的开始的一个同步信号部分紧接着地设置在该摆动凹坑之前,且该同步信号部分包括一个位于槽迹道或脊迹道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凹坑阵列。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在该识别信号区中的该预凹坑阵列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从槽迹道或脊迹道的中心线移开。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识别信号区包括一个表示一迹道识别信号的凹坑。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表示迹道识别信号的凹坑是从槽迹道或脊迹道的中心线上偏移开的。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槽迹道和脊迹道被分为多个区段,该识别信号区中的预凹坑阵列包括一个表示一相应区段的地址信息的凹坑阵列。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槽迹道和脊迹道是以螺旋或同心的形状形成在盘基片上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识别信息包括一个迹道号。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表示识别信号的该预凹坑阵列的一部分沿着横过槽迹道和脊迹道的一个方向从槽迹道或脊迹道上移开,其中该识别信号是表示迹道号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形成为从槽迹道或脊迹道的中心线移开的该表示识别信号的预凹坑阵列中的预凹坑,从槽迹道或脊迹道的中心线移开迹道间距的约1/4。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表示识别信号的预凹坑阵列的光学深度或高度基本上等于槽迹道的深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表示识别信号的该预凹坑阵列的光学深度或高度基本上等于λ/4(λ表示光束的波长)。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表示该识别信号的预凹坑阵列的宽度基本上等于槽迹道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同步信号中的预凹坑或表示识别信号的预凹坑阵列的宽度大于槽迹道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伺服控制区和识别信号区之间设有一个间隙部分。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光信息记录介质还包括一个可重写的记录层,其中该记录层是由一种能够取为一种非晶形状态或一种晶体状态的相变型材料形成的。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用于以一个光束在一个包括允许在其上记录或从其上再生信息的至少一个槽迹道及至少一个脊迹道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生信息,该槽迹道和脊迹道彼此相邻,且该光信息记录介质还包括:一个包括一预凹坑阵列的识别信号区,该预凹坑阵列表示关于槽迹道及脊迹道的识别信息;以及沿着槽迹道和脊迹道位于该识别信号区之前的一个伺服控制区,该伺服控制区包括定位为偏移到该槽迹道或脊迹道的中心线的相对两侧的摆动凹坑;且该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包括:一光学系统,用于使从一个光源射出的光束入射到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上;移动装置,用于沿槽迹道和脊迹道延伸的方向移动该光束产生的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一个光点的相对位置;光检测装置,用于在多个光接收部分接收来自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光束点的反射光并将该反射光转换为一个电信号,该电信号被作为一个光检测信号输出;识别信号读取装置,用于从该检测信号中再生识别信号;第一跟踪误差检测电路,用于当光点行进在槽迹道或脊道上时检测该光点相对于迹道的中心线的偏移量并输出一个表示该偏移量的第一误差信号;第二跟踪误差检测电路,用于当该光点行进在该伺服控制区上时通过检测从该摆动凹坑返回的光的强度检测该光点相对于该中心线的偏移量并输出一个表示该偏移量的第二误差信号;更正电路,用于输出一个通过基于该第二误差信号更正该第一误差信号得到的跟踪信号;以及一个跟踪控制器,用于控制该移动装置使光束点根据该跟踪信号在槽迹道和脊迹道上行进。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用于以一个光束在一个光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生信息,该光信息记录介质包括允许在其上记录或从其上再生信息的至少一个槽迹道及至少一个脊迹道,槽迹道和脊迹道彼此相邻,且该光信息记录介质还包括:一个包括一预凹坑阵列的识别信号区,该预凹坑阵列表示关于槽迹道和脊迹道的识别信息;以及一个沿槽迹道或脊迹道位于识别信号区之前的伺服控制区,该伺服控制区包括定位为偏移到槽迹道或脊迹道的一中心线的相对两侧的摆动凹坑,以及一个表示该摆动凹坑的开始的同步信号部分,该同步信号部分紧接地设置在该摆动凹坑之前且包括一定位在槽迹道或脊迹道上的凹坑阵列,且该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包括:一个光学系统,用于使从一个光源发射出的光束入射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上;移动装置,用于沿槽迹道和脊迹道延伸的方向移动一个由该光束产生的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光点的相对位置;光检测装置,用于在多个光接收部分接收来自该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该光束点的反射光并用于将该反射光转换为一个电信号,该电信号作为一个光检测信号被输出;识别信号读取装置,用于从该光检测信号再生该识别信号;第一跟踪误差检测电路,用于当该光点行进在槽迹道或脊迹道上时检测该光点相对该中心线的偏移量及用于输出一个表示该偏移量的第一误差信号;同步信号检测装置,用于从该光检测信号中检测一个该光束点行进到该同步信号部分上的时间点并用于输出一个表示该时间点的基准信号;第二跟踪误差检测电路,用于当该光点行进在该伺服控制区上时基于该基准信号和光检测信号检测该光点相对于该中心线的一个偏移量,并用于输出一个表示该偏移量的第二误差信号;合成装置,用于根据该第一误差信号和第二误差信号输出一个跟踪信号;以及一个跟踪控制器,用于根据该跟踪信号控制该移动装置使该光束点行进在槽迹道或脊迹道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合成装置输出一个由将该第二误差信号加到该第一误差信号上而得到的信号作为第三误差信号。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合成装置包括:识别信号区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该光束点是否是行进在该识别信号区上的并当该光束点行进在该识别信号区上时输出一个区检测信号;以及误差信号保留装置,用于当该区识别信号被输出时保存该第三误差信号。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跟踪误差检测装置求出在当从该基准信号被输入的时间点过去一个第一时间间隔之后得到的该光检测信号的一个直流分量和当从该时间点过去一个第二时间间隔之后得到的该光检测信号的一个直流分量之间的差值,并根据该差值生成该第二误差信号。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光检测装置包括相对于一个横过槽迹道和脊迹道的方向对称地定位的两个光接收部分,各光接收部分把接收到的光量转换为一个电信号;该第一跟踪误差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求出由该两个光接收部分输出的两个电信号之间的差值的差分运算装置;且该第二跟踪误差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求出由该两个光接收部分输出的两个电信号的和的加法运算装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还包括:记录装置,用于在槽迹道和脊迹道上记录信息信号;记录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该记录装置不在识别信号区内记录信息信号。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包括允许在其上记录或从其上再生信息的至少一个槽迹道和至少一个脊迹道,槽迹道和脊迹道彼此相邻,其中,该光信息记录介质还包括:一个表示关于槽迹道或脊迹道的识别信息的预凹坑阵列;以及沿着槽迹道和脊迹道位于该预凹坑阵列之前的多个凹坑,该多个凹坑表示一个用于再生该预凹坑阵列的识别信息的再生同步信号,表示该再生同步信号的该多个凹坑定位为偏移到槽迹道或脊迹道的一个中心线的相对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槽迹道或脊迹道被分为多个区段,在该识别信号区的该预凹坑阵列包括一个表示相应区段的地址信息的一个地址凹坑阵列。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用于以一光束在一个光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生信号,该介质包括允许在其上记录或从其上再生信息的至少一条槽迹道和至少一条脊迹道,槽迹道和脊迹道彼此相邻,且该光信息记录介质还包括:一个表示关于槽迹道或脊迹道的识别信息的预凹坑阵列;以及沿着槽迹道和脊迹道位于该预凹槽阵列之前的多个凹坑,该多个凹坑表示一个用于再生该预凹坑阵列的识别信息的再生同步信号,表示该再生同步信号的该多个凹坑定位为偏移到槽迹道或脊迹道的一个中心线的相对的两侧,其中该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包括一个用于根据表示该再生同步信号的该多个凹坑更正一个跟踪偏差的电路。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该介质包括包含以螺旋或同心形形成在一盘基片上的至少一条槽迹道和至少一条脊迹道的信息迹道,该光信息记录介质包括由多个信息迹道构成的至少一个区,其中该光信息记录介质还包括:由槽迹道的一个扭曲(meaNderiNg)部分定义的一个伺服控制区,该扭曲部分具有至少一个扭曲;一个识别信号区,包括表示为一对相邻的槽迹道和脊迹道设置的一识别信号的预凹坑,一些或所有该预凹坑的中心线沿横过该槽迹道和脊迹道的一个方向从该槽迹道或脊迹道的中心线移开;以及一个信息信号区,在其中信息信号通过光束的照射被记录,该信息信号区与该识别信号区相区别。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其包括可以在其上记录或从其上再生信息的至少一个槽迹道和至少一个脊迹道,槽迹道和脊迹道彼此相邻,该光信息记录介质还包括:一个识别信号区,包括一个表示关于槽迹道和脊迹道的识别信息的一个预凹坑阵列;以及一个信息信号区,在其中通过光束的照射记录信息信号;其中该表示该识别信号的预凹坑阵列包括:一个场号预凹坑,其表示一个代表由一对相邻的槽迹道和脊迹道构成的信息场的顺序的场号;以及一个迹道识别预凹坑,用于检测由该光束产生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一个光束点目前是行进在槽迹道还是脊迹道上;其中该场号预凹坑基本上形成在包含在各信息场中的该槽迹道和脊迹道之间的边界线上,该场号预凹坑在沿一垂直于槽迹道和脊迹道的方向上是以两倍于一迹道间距的间隔设置的,且该迹道识别预凹坑基本上形成在两个相邻的信息场之间的边界线上,该迹道识别预凹坑在沿一垂直于槽迹道和脊迹道的方向上是以四倍于迹道间距的间隔设置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迹道识别预凹坑包括:位于与场号预凹坑阵列相同的线上的第一迹道识别码;沿迹道方向位于该第一迹道识别码之前且位于沿与槽迹道或脊迹道垂直的方向彼此相邻的第一迹道识别码之间的第二迹道识别码。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光信息记录介质还包括一个可重写的记录层,其中该记录层是由一种能够取为一非晶形状态或一晶体状态的相变型材料形成的。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用于以一光束在一光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生信息,该介质包括能在其上记录或从其上再生信息的至少一个槽迹道和至少一个脊迹道,槽迹道和脊迹道彼此相邻,该光信息记录介质还包括:一个识别信号区,包括一个表示关于槽迹道和脊迹道的识别信息的一个预凹坑阵列;以及一个信息信号区,在其中通过光束的照射记录信息信号;其中该表示识别信号的预凹坑阵列包括:一个场号预凹坑,其表示一个代表由一对相邻的槽迹道和脊迹道构成的信息场的顺序的场号;以及一个迹道识别预凹坑,用于检测由该光束产生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一个光束点目前是行进在槽迹道还是脊迹道上;其中该场号预凹坑基本上形成在包含在各信息场中的槽迹道和脊迹道之间的边界线上,该场号预凹坑在沿一垂直于槽迹道和脊迹道的方向上是以两倍于一迹道间距的间隔设置的,且该迹道识别预凹坑基本上形成在两个相邻的信息场之间的边界线上,该迹道识别预凹坑在沿一垂直于槽迹道和脊迹道的方向上是以四倍于迹道间距的间隔设置的;其中该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包括:一个光学系统,用于使从一光源发射出的光束入射到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光检测装置,用于接收从该信息记录介质反射的光束并将该反射的光束转换为一个电信号,该电信号作为一个光检测信号被输出;识别信号读取装置,用于从该光检测信号再生该识别信号并输出至少该场号;以及迹道识别码检测装置,用于当从该迹道识别预凹坑检测到一个信号时输出一个识别码检测信号。
因此,上述的本发明使以下优点成为可能:(1)提供了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其利用了由预先形成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槽迹道和脊迹道组成的信息迹道,其不需要太高的迹道伺服控制精度;以及(2)提供了一种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用于在这种光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信号。
附图说明
在阅读和理解了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说明之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的优点将是明显的。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光盘的基本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
图2是显示示于图1的光盘的信息迹道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示于图1的光盘的区段格式的示意图。
图4是显示一种用于图1所示光盘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示出一种用于制造示于图1的光盘的设备的基本部分的方框图。
图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例子的光盘的基本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
图7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例子的光盘的基本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
图8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例子的光盘的基本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
图9是显示一传统光盘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10是显示一种信息记录在脊和槽两者上的光盘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1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例5的光盘的基本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
图12是显示示于图11的该光盘的信息迹道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说明示于图11的该光盘的区段格式的示意图。
图14A是显示示于图11的该光盘的识别信号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
图14B是说明一个光束点的反射光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
图15是显示用于图11所示的光盘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6是显示根据例5的一个识别检测电路的结构方框图。
图17是显示在该根据例5的识别检测电路中的各种信号的时序图。
图18是显示根据例5的一个用于判定当前跟踪的迹道是脊还是槽的算法。
图19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例6的光盘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
图20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例7的光盘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
图2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例8的光盘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
图22A是显示示于图21的光盘的一个识别信号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
图22B是说明一个光束点的反射光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通过例子说明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和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在以下说明的例子中,将说明一种可记录/可再生光盘,其利用相变型的记录材料(以使记录可以基于其反射系数的变化进行)。这些例子涉及采用均匀角速度(CAV)方法作为用于控制该光盘的旋转的方法的情况。
但是,本发明也可应用到任何至少利用脊和槽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上。例如,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不一定是反射型的而可是透射型的。此外,本发明也可应用到其它以光学手段记录信息的记录介质上,如通过相变方法、磁光方法、有机染料方法记录的介质。
(例1)
下面将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个例子。
图1是显示根据该例的光盘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平面图。
在图1中,参考数字1、3、5和7指代槽;2、4和6指代脊;8指代预凹坑;9指代一光束点。脊和槽具有基本相同的宽度。
区域10定义为一个同步信号部分。在该区域10中未形成槽,但预凹坑形成在槽的假想延伸部分上。在区域10中的预凹坑具有比图1中其它预凹坑大一些的宽度。
预凹坑形成为具有与槽和脊之间的高度差相等的深度。各槽的深度可以以光学长度方式规定为约λ/10至约λ/4之间的任意值(其中λ表示用于读取光盘上的信息的激光的波长)。特别地,槽的深度最好在约λ/7至约λ/5之间以减小发生在相邻迹道之间的串扰,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号5-282705中说明的。
区11定义为一个摆动凹坑部分。在该区中也没有形成槽,但设置了预凹坑,相对于各信息迹道的中心线摆动到右/左和前/后(沿光束点9的跟踪方向)。
如图1所示,这些预凹坑在沿信息迹道的纵轴方向的位置上形成为两个离散的组。此后,由在迹道上沿图1中箭头的方向上移动的光束点9较早跟踪到的预凹坑14将被称为“第一摆动凹坑”,而由光束点9较晚跟踪到的预凹坑15将被称为“第二摆动凹坑”。
第一摆动凹坑和第二摆动凹坑是由相邻的信息迹道共用的。因此,当光束点9跟踪一个脊时,第一摆动凹坑14位于光束点9的运动方向(图1中由箭头指示)的左侧。另一方面,当光束点9跟踪一个槽时,第一摆动凹坑14位于光束点9的运动方向的右侧。
类似地,当光束点9跟踪一个脊时,第二摆动凹坑15位于光束点9的运动方向(由箭头表示)的右侧。另一方面,当光束点9跟踪一个槽时,第二摆动凹坑15位于光束点9的运动方向的左侧。因此,可以根据当光束点9在第一摆动凹坑时得到的返回光的量与当光束点9在第二摆动凹坑时得到的返回光的量之间的差来检测一个跟踪误差量。这种跟踪误差量检测的原理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号61-224145中有更详细的说明。
区域12定义为一个识别信号部分。在区域12中不形成槽。如果整体看,表示识别信号的预凹坑每隔一迹道形成,因而位于一个槽的中心线和一个脊的中心线之间(例如,有这样一个预凹坑表示逻辑“1”,而没有这样的预凹坑表示逻辑“0”)。这里用到的“识别信号”指用于整个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各种识别信号,如迹道和/或区段位置信息信号(表示在记录介质上的位置),区段标记及基准同步信号。
当光束点经过识别信号部分时,光束点的一部分扫过用于脊和槽两者的预凹坑。因此,反射光的量由该预凹坑阵列调制。因此,可为脊和槽两者再生出识别信号。
区域13定义为主信息信号部分。如在传统光盘中一样,记录凹坑根据视频、音频或计算机数据等的信息信号形成在该主信息信号部分中。点划线19表示各槽和脊的中心线。间隙G1和G2分别形成在摆动凹坑部分11之前和之后。
摆动凹坑部分11位于识别信号部分12之前,而不是紧接在主信息信号部分13之前。因此,跟踪误差信号更正(其通过利用摆动凹坑部分11进行)在缘于识别信号部分12的预凹坑的跟踪误差信号开始产生干扰之前即开始了。结果是,缘于识别信号部分12的预凹坑的跟踪误差信号中的干扰被最小化。
如果摆动凹坑部分11位于识别信号部分12之后,由于跟踪误差信号更正仅在缘于识别信号部分12的预凹坑的跟踪误差信号开始干扰之后才开始,跟踪误差信号不能被充分更正。另外,在这种情形下,在完成跟踪误差信号更正前光束点9即到达主信息信号部分13,使得有可能在主信息信号部分13的开始处仍留有跟踪偏移。
在本例的光盘中,迹道的完整一圈被分为多个区段。如图1所示的同步信号部分10、摆动凹坑部分11及识别信号部分12设置在各区段的开始处。在CAV控制系统的情形中,多个区段沿着盘的半径方向径向地设置。也可以组合多个迹道形成一个区,从而将该盘分为多个这样的区,并为各区进行一个CAV控制。
下面将说明本例的光盘的迹道格式。图2是显示该光盘的信息迹道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中的光盘包括槽16和脊17。信息迹道号(T,T+1,T+2,T+3,T+4等)顺序地分配给各圈迹道,而不管是脊还是槽。
光束点从盘的内周向外周反时针移动。
各迹道被分为N个区段18,各区段被顺序地编号为第1至第N。
由于各信息迹道整体上形成一个螺旋线,在槽中,第T迹道中的第N区段与第T+2迹道的第一区段相连。类似地,在脊中,第T+1迹道的第N区段与第T+3迹道的第一区段相连。如上所述,这些信息迹道号和区段号已预先以预凹坑的形式形成。
在本例中,在“槽”迹道中地址数据以预凹坑的形式被记录。在这种结构中跟踪“脊”迹道的情形中,通过简单地把再生该预凹坑得到的地址数据的迹道号加1即可得到给定位置的信息。由于沿盘的半径方向相邻的区段共用同样的区段号,通过再生“槽”和“脊”信息迹道中的预凹坑得到的信号可被同等地用作位置信息。
图3是描述对应于一个区段的识别信号的格式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个区段包括一个同步信号部分、一个摆动凹坑部分、一个识别信号部分以及一个主信息信号部分。该识别信号部分还包括分别表示以下各项的块:一个区段标记、一个同步图形、一个地址标记、一个迹道号、以及一个区段号。
各块如下:
1)区段标记:表示一个区段的开始。
2)同步图形:产生一个用于地址数据再生的时钟。
3)地址标记:表示地址数据的开始。
4)迹道号、区段号:表示地址数据。
在上述各项中,区段标记、同步图形,地址标记是固定的或在所有区段中一样。
下面将参考图4说明一种能在根据本例的光盘上记录、再生或删除信息信号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
示于图4的光盘21具有上述的结构,包括“脊”和“槽”信息迹道22。通过利用图4中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信息能被记录在光盘21上或从其上再生出来。
首先将说明光学头29的结构。光学头29包括:一个半导体激光元件23,一个准直透镜24,用于准直从半导体激光元件23发射出的激光、一个半反射镜25、一个物镜26,用于将穿过该半反射镜25的准直光会聚在光盘21的一个信息表面上;一个光检测器27,用于经由物镜26和半反射镜25接收从光盘21反射的光、以及支持着物镜26的致动器28。光检测器27包括两个用于生成一跟踪误差信号的光接收部分27A和27B,光接收部分27A和27B定义光检测器27的平行于光盘21上的迹道的方向划分的两个整体部分。光学头29的这些元件安装在一个头座(未示)上。
光拾取器29的输出(即从光检测器27的光接收部分27A和27B输出的检测器信号)被输入一差分放大器30和一个加法放大器37。差分放大器30的输出被输入给一个低通滤波器(LPF)31。该LPF31接收来自差分放大器30的差分信号,并向极性反转电路32输出一个信号S1。该极性反转电路接收来自LPF31的信号S1和来自系统控制器56(后将介绍)的控制信号L4,并向同步电路33输出一个信号S2。
另一方面,加法放大器37的输出(一个相加信号)被耦合到高通滤波器(HPF)38。该HPF38将该相加信号的高频成分输出给第一波形整形电路39、第二波形整形电路42和同步信号检测电路45。第一波形整形电路39接收来自HPF38的该相加信号的高频成分,并向再生信号处理电路40(后将描述)输出一数字信号。该再生信号处理电路40向输出端子41输出一个再生的信息信号。第二波形整形电路42接收来自HPF38的该相加信号的高频成分并输出一个数字信号给一地址再生电路43(后将描述)。该地址再生电路43接收来自第二波形整形电路42的数字信号,并向地址计算电路44(后将描述)输出第一地址数据。地址计算电路44接收来自地址再生电路43的该第一地址数据及来自系统控制器56的一个控制信号L1,并向系统控制器56输出第二地址数据。
同步信号检测电路45接收来自HPF38的该相加信号的高频成分并输出一个检测到的同步信号给一定时发生电路46。该定时发生电路46接收该检测到的同步信号并向抽样/保持电路47输出一个定时脉冲。该抽样/保持电路47接收来自加法放大器37的该相加信号和来自定时发生电路46的定时脉冲,并向更正信号发生电路48输出一个抽样信号。该更正信号发生电路48接收来自该抽样/保持电路47的该抽样信号,并向合成电路33输出一个更正信号S4。
合成电路33接收来自极性反转电路32的信号S2及来自更正信号发生电路48的信号S4,并向跟踪控制电路34输出一个信号S3。
该跟踪控制电路34接收来自合成电路33的信号S3和来自系统控制器56的控制信号L1,并向第一选择器35的两个输入端之一输出一个跟踪控制信号。第一选择器35接收来自跟踪控制电路34的跟踪控制信号、来自一转移(jump)脉冲发生电路49的一个驱动脉冲以及一个来自系统控制器56的控制信号,以便向一个驱动电路36和一个横向控制电路50输出一个驱动信号。
驱动电路36接收来自第一选择器35的驱动信号,并向致动器28输出一个驱动电流。
当由记录标记再生的主信息信号和由预凹坑再生的识别信号具有不同的再生幅度电平时,第一波形整形电路39和第二波形整形电路42适于具有不同的增益。
该转移脉冲发生电路49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器56的一控制信号L6并向第一选择器35输出一个驱动脉冲。
该横向控制电路50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器56的一个控制信号L2及来自第一选择器35的跟踪控制信号,并向一横向电机51输出一个驱动电流。
该横向电路51沿着光盘21的半径方向移动该光学头29。一个主轴电机52使光盘21旋转。
一个记录信号处理电路53接收经由一个外部输入端子54的信息信号(例如音频、视频信号及计算机数据)及来自系统控制器56的控制信号L3,并向一个激光驱动电路55(后将描述)输出一个记录信号。该激光驱动电路55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器56的控制信号L3及来自记录信号处理电路53的记录信号,并向半导体激光元件23输出一个驱动电流。
系统控制器56接收来自地址计算电路44的第二地址数据。系统控制器56向跟踪控制电路34输出控制信号L1,向横向控制电路50输出控制信号L2、向记录信号处理电路53和激光驱动电路55输出控制信号L3、向极性反转电路32和地址计算电路44输出控制信号L4、向第一选择器35输出控制信号L5及向转移脉冲发生电路49输出控制信号L6。
接着将参考图4说明上述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的工作过程。
首先将说明再生信息信号的工作过程。
通过来自系统控制器56的控制信号L3,激光驱动电路55被置于再生模式,并向半导体激光器23提供一个驱动电流以驱动半导体激光器发出预定强度的光。横向控制电路50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56的控制信号L2向横向电机51输出一个驱动电流以使光学头29移动到一个目标迹道。
从半导体激光器23发出的激光束被准直透镜24准直并被引导穿过分束器(半反射镜)25,再由物镜26会聚在光盘21上。
从光盘反射的光束21,通过衍射携带有信息迹道22中的信息,被引导穿过物镜26以经过分束器25入射在光检测器27上。
光接收部分27A和27B将入射光束的强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二电信号输出到差分放大器30和加法放大器37中。差分放大器30对输入的电流进行一个I-V(电流至电压)转换且之后取出其间的差值,以将该差值作为一个差分信号输出。
LPF31取出该差分信号的低频成分,并将该低频成分作为信号S1输出给极性反转电路32。根据由系统控制器56输入的控制信号L4,极性反转电路32或者允许该信号S1通过(作为信号S2)或者反转其极性(即正或负)并将结果作为信号S2输出给合成电路33。
为了说明的方便,这里假定如果目标迹道(即具有要被记录或再生的信息的迹道)是槽则允许信号S1通过,而如果目标迹道是脊则将信号S1反转。
合成电路33将来自更正信号发生电路48的信号S4加到信号S2上以输出其结果作为信号S3给跟踪控制电路34。这里,信号S2为所谓的“推-挽(push-pull)跟踪误差信号”,其对应于会聚在光盘21的信息表面上的光束点和目标信息迹道的中心之间的跟踪误差量。信号S4(后将描述)对应于该推-挽信号的偏差量。合成电路33通过向信号S2加上信号S4来删除信号S2中的冗余的偏差成分。
跟踪控制电路34根据输入信号S3的电平经由第一选择器35向驱动电路36输出一个跟踪控制信号。驱动电路36根据该跟踪控制信号向致动器28提供一个驱动电流,从而控制物镜26在横过信息迹道22的方向上的位置。其结果,光束点正确地扫描信息迹道22的中心。
横向控制电路50接收该跟踪控制信号,并根据该跟踪控制信号的低频成分驱动该横向电机51,以便随着再生操作的进行沿着光盘21的半径方向逐渐地移动光学头29。
第一选择器35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56的控制信号L5接通/切断转移脉冲发生电路49的输出至/从驱动电路36的输入。该控制信号L5控制第一选择器35以使仅当在信息迹道之间移动光束点时,即,当进行“迹道转移”时,才将转移脉冲发生电路49的输出连接至驱动电路36的输入。否则,第一选择器35将驱动电路36的输入连接至跟踪控制电路34。
另一方面,一个聚焦控制电路(未示)控制物镜26沿着与盘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以便使光束点能精确地聚焦在光盘21上。
一旦当光束点被精确地定位在信息迹道22上,加法放大器37对来自光接收部分27A和27B的输出电流进行一个I-V转换,其后将该二转换得的电流相加以作为一个相加信号输出其结果至HPF38。
HPF38去除该相加信号的不需要的低频成分,并允许该再生的信号(即主信息信号和地址信号)作为具有模拟波形的信号,这些具有模拟波形的信号被输出至第一波形整形电路39、第二波形整形电路42及同步信号检测电路45。
第二波整形电路42利用一个第二阈值对具有模拟波形的地址信号进行一个数据削波处理,从而将该地址信号转换为一个具有脉冲波形的信号,该信号被输出给地址再生电路43。
地址再生电路43解调该输入的数字地址信号,并将解调的数字地址信号作为第一地址数据输出给地址计算电路44。
地址计算电路44根据控制信号L4判断当前被光束点扫描的迹道是一个脊还是一个槽。如果当前被扫描的迹道是一个脊,则地址计算电路44向包含在该第一地址数据中的迹道号加1并输出其结果,和区段号一起作为第二地址数据给系统控制器56。
根据该第二地址数据,系统控制器56判断光束点是否是在一个目标地址上。如果光束点是在该目标地址上,则控制信号L4和L5被保持以使光束点继续跟踪主信息信号部分。当光束点跟踪主信息信号部分时,第一波形整形电路39利用一个第一阈值对具有模拟波形的主信息信号(经由光检测器27、加法放大器37和HPF38收到)进行一个数据削波处理,从而将该主信息信号转换为一个数字信号,该信号被输出给再生信号处理电路40。
再生信号处理电路40解调输入的数字主信息信号并在将其输出到输出端子41之前对该解调的数字主信息信号进行一个适当的处理(例如误差更正)。
当光束点行进过同步信号部分时,同步信号检测电路45从再生的信号(经由光检测部分27、加法放大器37及HPF38收到)中检测到一个同步信号,并向定时发生电路46输出该检测到的同步信号。在接收到该检测到的同步信号时,定时发生电路46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向抽样/保持电路47输出两个定时脉冲T1和T2。
考虑在光盘21上在第一摆动凹坑14和该同步信号之间的距离、第二摆动凹坑15和该同步信号之间的距离、以及光束点的行进速度,采用这样的定时脉冲T1和T2,即使得当光束点正好在第一摆动凹坑14之上时输出定时脉冲T1及当光束点正好在第二摆动凹坑15之上时输出定时脉冲T2。
图1中的间隙G1限定为一个在光束点9穿过同步信号部分10之后及在同步信号被检测及定时发生电路输出该二定时脉冲之前该光束点9行进过的距离。
当定时脉冲T1或T2被输入给抽样/保持电路47时,该抽样/保持电路47抽样并保持在该时刻从加法放大器37输入的相加信号的电压值,并相应地向更正信号发生电路48输出一个抽样信号SP1或SP2。
更正信号发生电路48取出该抽样信号SP1和SP2之间的差值,并由一预定的增益AG1放大或衰减该差值,以便将其结果作为更正信号S4输出给合成电路33。合成电路33通过向由极性反转电路32输入的该推-挽信号32加上该更正信号S4来消除该推-挽信号S2中偏差偏移成分,以便向跟踪控制电路34输出信号S3。信号S3是一个与信号S2相比具有改善的精确性的跟踪误差信号。
在上述操作中去除的该推-挽信号S2中偏差偏移成分,例如典型地是缘于光盘21沿半径方向的倾斜而出现的。如果这个偏差成分是在信号S2的DC(直流)偏差中出现的,则通过仅利用信号S2的跟踪控制是不可能完全消除在光束点9和目标信息迹道的中心线之间的跟踪误差的。根据本发明,直到光束点已行进过识别信号区12之前,信号S3保持为恰在光束点9开始行进入识别信号部分12上之前取得的值。其结果,该跟踪误差信号避免了在识别信号部分具有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缘于光束点9从预凹坑的偏差的。因此,光束点9可稳定地及精确地跟踪信息迹道的中心线19。另外,在光束点9到达识别信号部分之前进行利用更正信号S4的偏差偏移更正,使得识别信号能被稳定地读出。
图1中的间隙G2限定为等于在光束点9已走过第二摆动凹坑15之后及在合成电路33输出更正信号S4之前光束点9行进过的距离。因此,在跟踪控制中的偏差偏移未被去除之前,光束点9不会开始跟踪识别信号部分12。其结果,识别信号部分12的开始部分不会由于偏离迹道而被误检测。
在记录过程中,系统控制器56以控制信号L3通知记录信号处理电路53和激光驱动电路55操作是在记录模式中。
记录信号处理电路53将一个误差更正码等加在由外部输入端子54输入的一个音频信号等上,并作为一个编码的记录信号向激光驱动电路55输出该信号。一旦该激光驱动电路55被控制信号L3置为记录模式时,激光驱动电路55根据该记录信号调制施加在该半导体激光器23上的驱动电流。其结果,照射在光盘21上的光束点9的强度随着该记录信号变化,从而形成记录凹坑。
另一方面,在再生过程中,控制信号L3将激光驱动电路55置于再生模式中,且激光驱动电路55控制驱动电流使得半导体激光器23以一常量的强度发射光,该常量强度小于在记录模式中的光强度。
当执行上述操作时,主轴电机52以一均匀角速度转动光盘21。
下面,将详细说明将光束点9移动到一目标地址的操作(后面称为“搜索操作”)。
一旦指定了一个开始记录/再生的地址,系统控制器56判断该指定地址的区段是包含在一个脊迹道还是一个槽迹道中(通过参看一个地址图等),并将判断结果作为信号L4输出。
这里,假定当具有指定地址的该区段是在一个槽中时该控制信号是在一个Lo(低)电平上,而当该指定地址的区段是在一个脊中时为Hi(高)电平。如果该起始地址是一个在脊上的地址,则该极性反转电路32将输入信号的极性反转。如果该开始地址是一个在槽内的地址,则极性反转电路32不将输入信号的地址反转。系统控制器56向第一选择器35提供控制信号L5以使迹道控制电路34被选择为驱动电路36的输入源。此时,跟踪控制电路34被控制信号L1控制不输出一个跟踪控制信号。
接着,控制信号L2被送至横向控制电路50以便驱动横向电机51进行一个“粗”搜索运动。这个“粗”搜索运动是通过根据当前和目标地址的值预先计算的在当前地址(即该运动前的地址)和目标地址之间的迹道数目并比较该预先计算的数目和在该运动中穿过的迹道的数目(其是从跟踪误差信号中得出的)而进行的。
接着,控制信号L1使跟踪控制电路34向驱动电路36和横向控制电路50输出一个跟踪控制信号,以使得光束点9粗略地跟踪一个脊或槽。一旦该跟踪锁入被完成,来自识别信号部分的地址数据被再生。亦即,第一地址数据经由光检测器27、加法放大器37、HPF38、第二波形整形电路42及地址再生电路43被输入地址计算电路44。
地址计算电路44在控制信号L4是在LO电平时认为该第一地址数据为当前地址,并向系统控制器56输出该第一地址数据作为第二地址数据。另一方面,当控制信号L4为Hi电平时,地址计算电路44向该地址数据中的迹道号加1,并将结果作为第二地址数据输出给系统控制器56。
系统控制器56比较该第二地址数据和该目标地址值。如果在该第二地址数据中的迹道号和该目标地址值的迹道之间有一个迹道或更多的差,则系统控制器56使第一选择器35根据控制信号L5将转移脉冲发生电路49的输出连接至驱动电路36的输入上。另外,系统控制器56通过利用控制信号L2使横向控制电路50不向横向电机51输出驱动信号。接着,系统控制器56使转移脉冲发生电路49根据控制信号L6向驱动电路36输出一个驱动脉冲,该驱动脉冲对应于上述迹道数目中的差。
驱动电路36向致动器28提供一个对应于该驱动脉冲的驱动电流,并使光束点9进行一个指定迹道数目的“迹道转移”。一旦该指定迹道数目的迹道转移完成,则进行一个跟踪锁入过程,且在光束点基于光盘21的转动达到目标区段时,于该区段开始信息信号的记录/再生。
根据本例的光盘21例如可以使用由日本专利公开号50-68413所介绍的方法制造。用于制造本例的光盘21的设备将在下面参照图5简单地介绍。图5是说明该设备的一个方框图。
在示于图5的设备中,一个辐射束源60(例如一个激光源)发射具有足够能量的辐射束。该辐射束经过一个光强调制器62、一个光导向器63以及一个镜棱镜(mirror prism)64以便由物镜65会聚在一个小的辐射束点上。一种辐射束敏感层67(例如一种光阻层)被施加在记录介质66(例如一个光盘基片)上。
该光强调制器62根据从一个识别信号发生器68经由一放大器69输入的识别信号不时地中断该辐射束。其结果,由识别信号发生器68输出的识别信号被转换为辐射束脉冲,该脉冲又通过对光的作用而被转换为在该辐射束敏感层67上的一个凹坑阵列。当来自一个门信号发生器70的一个门脉冲被输入该识别信号发生器68中时,其产生一识别信号。例如,该光强调制器62可由一个在于可响应于加在其上的电压转动一个光束的导向方向的光电晶体和一个用于将该导向面的方向的变化转换为光强变化的光分析器构成。
仅当来自一个门信号发生器70的门脉冲经由一个放大器71输入到该光导向器63时,该光导向器63将该辐射束的角度改变一个小角度,使得该小的辐射束点在记录介质66上以沿半径方向的一个预定宽度移动。
该门信号发生器70以一个预定的周期同步于一个由一用于转动该记录介质66的电机72输出的一个转动相信号向识别信号发生器68和放大器71输出一个门脉冲(具有与识别信号部分一样的长度)。因此,在没有门脉冲生成时一个连续的迹道被写在辐射束敏感层67上。另一方面,当生成一个门脉冲时,一个识别信号被以一凹坑阵列的形式写在沿半径方向离开该连续的迹道一个预定长度的位置上。
因此,在一系列步骤中,一个连续的迹道和一个识别信号的预凹坑阵列能被写在该辐射束敏感层67上。换言之,识别信号以在连续迹道之间断开的形式出现。如果需要形成一个大的预凹坑8(诸如同步信号部分10中的预凹坑),辐射束的强度可以增加一个相应的量。当写处理完成后,包括蚀刻、复制及压模等的步骤被执行,从而完成一个盘片。
(例2)
虽然示于图1的例1的光盘包括设在摆动凹坑11之前和之后的两个间隙G1和G2,也可以如图6所示地,形成一个连接着一宽凹坑的区段标记块81的摆动凹坑,从而省略间隙G2。
区段标记是固定的图形,因此不管那个迹道都是相同的,例如,可形成在相邻的迹道之间。因此,即使当光束点9离开了迹道中心,其仍将部分地在相邻的区段标记上,从而降低了误检测区段标记的可能性。此外,在光束点9已经走过区段标记块之前,合成电路33输出信号S3,使得迹道控制中存在的偏差偏移被去除。如图6所示,通过为区段标记预凹坑采用较宽的凹坑81,可以进一步提高区段标记的检测精度。
在示于图3的识别信号部分中的各块中,同步图形、地址标记及区段号也是与迹道无关地相同的。因此,对这些预凹坑的检测也可通过为这些预凹坑采用宽的凹坑来进一步保证。(例3)
也可以紧接在由脊和槽构成的主信息信号部分之后设置摆动凹坑。图7示出了这种结构的一个例子。参考数字82指代一个包含有由第一摆动凹坑和第二摆动凹坑构成的多个对(图7中为4对)的摆动凹坑部分。第一对起着图1中的同步信号部分10的功能。第一和第二摆动凹坑都设置在相邻的信息迹道的中心线之间,以便光束点的一半可以行进在这些摆动凹坑上。因此,这些摆动凹坑能够被以与识别信号部分12的预凹坑一样的方式检测。
通过采用用于同步预凹坑的摆动凹坑,不必要采用如图1所示的那些宽的凹坑,从而方便了光盘的制作。
也可以采用多个摆动凹坑以便能在跟踪控制中多次检测偏差偏移。在该情况中,对偏差偏移的检测的精度得以提高,使得光束点可以更精确地跟踪迹道的中心,从而提高跟踪控制的稳定性和对识别信号的检测精度。
虽然在本例的光盘中识别信号部分12的预凹坑是设置在脊和槽的中心线之间的,识别信号部分12的预凹坑并非一定要精确地设置在脊和槽的中心线间的中间,而可以稍稍偏向槽或脊。在该情形中,识别信号的再生波形的幅度可能会由于其对应的是一个脊或槽而不同,但通过在第二波形整形电路中进行的数据削波时采用两个电平的阈值(即一个用于脊而另一个用于槽)在两种情形中都可以得到适当的波形整形。
例如,在光盘基片已由使预凹坑从脊和槽的正中央偏向脊一方向的方式制作的情形中,在脊上的再生识别信号的幅度变得比在脊上的大。因此,应该相应增大用于脊的阈值。
这种光盘使得在推-挽跟踪误差信号中的干扰比在识别信号部分12中的预凹坑位于脊和槽之间的正中央的情形中要小,因而可以进行更稳定的跟踪控制。
(例4)
虽然在例3中对跟踪控制中存在的偏差的检测是基于设于光盘上的摆动凹坑的,通过向右和左扭曲(摆动)槽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具体地,在光束点和给定信息迹道之间的偏移量可以通过当被光束点扫描时由于信息迹道的扭曲的返回光的调制分量而测得。下面,将参考图8说明其原理。
图8是显示具有扭曲的槽的一个光盘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在图8中,区域83被定义为一个同步信号,而区域84被定义为一个摆动槽部分。在区域83和84中的槽都是扭曲的。
在同步信号部分83中的槽是以一个对应于图1中的同步信号部分10中的预凹坑的周期扭曲的。在摆动槽部分84中的槽是以一个等于图1中的摆动凹坑中的摆动凹坑的周期的周期扭曲的。
当光束点9的中心位于一个目标槽或脊的中心时反射光的量变为最大。因此,在跟踪控制中偏差偏移可以通过取样和比较从扭曲的槽反射的光量来检测,如在摆动凹坑的情形中一样。另外,扭曲的槽还提供了一个优点,即在检测偏差偏移时槽是不中断的,从而避免了反射光量大的变化。其结果是,能够得到更稳定的跟踪控制。
由于在同步部分中槽仅在一个方向上扭曲,可以通过仅监测一个推-挽信号而检测到同步信号。另一方面,在摆动槽部分中的槽可以具有多个扭曲部分,通过监测多个抽样可以提高对存在的误差的检测的精度。
图8中的WT表示一个槽从迹道中心扭曲开的一个长度。WT的值最好大于光束点的直径但小于跟踪控制可以跟上的最小长度,这是因为以下原因:如果长度WT小于光束点的直径,则反射光量不能被充分地调制;而如果长度WT大于跟踪控制可以跟上的最小长度,则光束点将也沿着槽或脊扭曲,使得反射光量也不能被充分地调制。
一般地,示于图8的槽的扭曲的幅度W r应为槽间距的1/4或更小,最好为1/4。
用于抽样偏差偏移的定时检测可以通过检测摆动槽部分84中的槽的扭曲和同步地检测加法放大器37(图4)的输出而进行,以代替检测同步信号部分83中的同步信号。因此,同步信号部分83变为不必要的,这使得主信息信号部分13(图1)的面积及因而光盘的容量得以增加。
关于光盘的基片,可以使用由玻璃、聚碳酸酯、丙烯等制成的基片。由于以下原因丙烯的基片最好:如本发明人在日本专利公开号6-338064中描述的,在可重写记录介质的脊和槽上都记录信息的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向相邻迹道的热扩散。这种热扩散可以通过采用一个陡峭的槽边缘以使记录层在该边缘部分中断或非常薄而被最小化。这种具有陡峭边缘的槽由于丙烯的良好的可复制性(transcribability)因而用丙烯相对较容易制造。
虽然在例1到例4将预凹坑的深度描述为等于槽的深度,也可为预凹坑采用不同的深度。特别地,通过将预凹坑的深度规定为λ/4,光束点能够得到较大的衍射效应,使得识别信号等的调制度增加。
(例5)
图1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例5的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如图11所示,槽101、103、105、107…等及脊102、104、106、108…等以一螺旋形在一盘基片上交替地形成。这里,槽101、103、105、107…等以及脊102、104、106、108…等形成为具有基本相同的宽度。各槽的深度可以以光波长的方式规定为约λ/10至λ/4之间的任意值(其中λ表示用于读出光盘上的信息的激光的波长)。特别地,槽的深度最好为约λ/7到约λ/5之间以减小发生在相邻迹道之间的串扰,如日本专利公开号5-282705中所述。
区域111定义为一个识别信号部分。该区域111中未形成槽。总地看,表示识别信号的预凹坑109为每隔一个迹道形成,位于槽的中心线115和脊的中心线115之间(例如,有这种凹坑表示逻辑“1”,而没有这种预凹坑表示逻辑“0”)。预凹坑109形成为具有等于槽和脊之间的高度差的深度。由于“迹道”指槽和脊两者(即不仅是槽),迹道间距是槽间距的一半。
由于表示识别信号的预凹坑109是每隔一个迹道形成的,以使得其位于一个槽的中心线和一个脊的中心线之间,当一个光束点110穿过该识别信号部分111时,光束点的一部分行进在用于脊和槽两者的预凹坑109上。因此,反射光的量被预凹坑109调制。因此,可为脊和槽两者再生识别信号。
区域112定义为一个场号部分,其构成识别信号部分111的一部分。这里一“场”指由彼此相邻的一个脊和一个槽构成的一对。一个场具有一个场号,场号从光盘的内周向外周顺序地增大。在图11,槽101和脊102被组合为一个场116;槽103和脊104被组合为一个场117;槽105和脊106被组合为一个场118;槽107和脊108被组合为一个场119。因此,在场号部分112中,预凹坑109形成在属于同一场的脊和槽之间的边界线上。
区域113定义为迹道识别部分,其构成识别信号部分111的一部分。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每隔一个场形成至少一个迹道识别预凹坑124,使得其在场号部分112中位于预凹坑阵列的延伸线之间。换言之,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的迹道识别预凹坑124位于两个相邻场之间的边界线上。通过如此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提供迹道识别预凹坑124,使得能够根据光束点110的反射光判定光束点110是行进在一个脊上还是一个槽上,其原理后将详述。
区域114被定义为一个主信息信号部分。如在传统的光盘中一样,根据视频、音频或计算机数据,无规则状态的记录凹坑形成在主信息信号部分114中。
下面将说明本例的光盘的迹道格式。图12是一个显示该光盘的信息迹道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2中的光盘包括以螺旋形交替地形成的槽120和脊121。场号(M-1、M、M+1、M+2等)顺序地分配给各场,场号从内周向外周逐一地增加。
例如,光束点从内周向外周逆时针地行进。
各迹道被分为N个区段122,各区段被顺序地编号为第1至第N。
由于槽120和脊121以螺旋形形成,第M场中的第N区段与第M+1场中的第1区段相连。
上述的场号和区段号以图11中的识别信号部分111中的预凹坑109和124的形式形成。在CAV控制系统的情形中,各区段沿着盘的半径方向径向地分布。也可以将多个迹道组成一个区,从而将盘分为多个这样的区,并对各区进行CAV控制。
图13是说明对应于一个区段的识别信号的格式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一个区段由一个识别信号和一个主信息信号部分构成。该识别信号部分还包括分别表示以下各项的块:一个区段标记、一个同步图形、一个地址标记、一个场号、一个区段号以及一个迹道识别部分。各块的功能如下:
1)区段标记:表示一个区段的开始。
2)同步图形:生成用于地址数据再生的时钟。
3)地址标记:表示地址数据的开始。
4)场号、区段号:表示地址数据。
5)迹道识别部分:区分脊和槽。
在上述各项中,区段号、同步图形、以及地址标记在各区段中是固定的或一样的。因此,即使当光束点9走偏了这些块中的迹道中心,光束点9也将部分地在相邻迹道的这些预凹坑(具有同样的图形)上,从而降低了误检测这些信号的可能性。通过为这些预凹坑采用宽的凹坑,对这些信号的检测精度可进一步提高。
下面,将参考示于图11的根据本例的光盘说明判断在某一时刻光束点110是行进在一个脊上还是一个槽上的原理。
图14A是显示根据本例的光盘的识别信号部分的一个放大的示意图。图14B是显示当一个光束点行进在该识别信号部分上时的反射光量的波形图。在图14A中,参考数字101、103、105、107…等表示槽,而102、104、106、108…等表示脊。参考数字116、117、118、119…等表示场。参考数字109指代表示场号的预凹坑;110指代一个光束点;112指代一个场号部分;113指代一个迹道识别部分;124指代一个迹道识别预凹坑。这些元素是与图11中以相同的数字指示的元素相同的。线A和C分别是槽101和103的中心线。线B和D分别是脊102和104的中心线。在图14B中,SA、SB、SC及SD分别示出了表示当光束点110行进在中心线A、B、C、D上时反射光量的波形,其中光束点110是在图14A中的箭头方向上行进的。
在场号部分112中,表示场号的预凹坑109形成在中心线A和B之间。因此,波形SA和SB是一样的。另一方面,在迹道识别部分113,迹道识别预凹坑124是形成在中心线B和C之间的,使得仅有波形SB有一个峰。换言之,迹道识别预凹坑124仅对脊迹道产生一个峰。
类似地,在场号部分112中,表示场号的预凹坑109形成在中心线C和D之间,使得波形SC和SD是一样的。然而,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迹道识别预凹坑124形成在中心线B和C之间,使得仅有波形SC具有一个峰。换言之,迹道识别预凹坑124仅对槽迹道产生一个峰。因此,同一场的两条信息迹道的识别信号部分111(图11)的再生波形是能够彼此区分的。
现在,假定场116具有一个奇数场号而场117具有一个偶数场号,有可能如下地判断一个当前跟踪的迹道是一个脊还是一个槽:在奇数号的场中,当光束点110行进过该迹道识别部分113时由于迹道识别预凹坑124显示出一个峰的信息迹道是一个脊迹道,而不显示出上述峰的信息迹道是一个槽迹道。另一方面,在一个偶数号的场中,当光束点110行进过迹道识别部分113时由于该迹道识别预凹坑124显示出一个峰的信息迹道是一个槽迹道,而不显示上述的峰的信息迹道是一个脊迹道。该迹道识别预凹坑124为每隔一个场设置,使得上述原理对整个光盘上的所有场都是对的。
因此,根据场号部分112中的一个给定场号是偶数还是奇数,以及缘于迹道识别预凹坑124的反射光量中是否出现一个峰的信息,能够判定当前跟踪的迹道是一个脊还是一个槽。
下面,将参考图15介绍能够在根据本例的光盘上的记录、再生或擦除信息信号的一种光信息的记录/再生设备。
图15是显示本发明的该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的示例性结构的方框图。
示于图15中的光盘131具有上述结构,包括“脊”和“槽信息迹道132。通过利用图15中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可以在光盘131上记录或再生信息。
首先,将说明光学头139的结构。光学头139包括一个半导体激光元件133、一个用于准直从该半导体激光元件133中发射出的激光的准直透镜134、一个半反射镜135、一个用于将透过该半射镜135的准直光会聚在光盘131的信息表面上的物镜136、一个用于接收经过物镜136和半反射镜135从光盘131反射的光的光检测器137、以及一个支持该物镜136的致动器138。光检测器137包括用于生成一跟踪误差信号的两个光接收部分137A和137B,光接收部分137A和137B定义为平行光盘131上的迹道方向划分的光检测器137的两个整体部分。光学头139的这些元件安装在一个头基座(未示)上。
光拾取139的输出(即由光检测器137的光接收部分137A和137B输出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一个差分放大器140和一个加法放大器146中。该差分放大器140的输出被输入到一个低通滤波器(LPF)141中。该LPF141接收来自该差分放大器140的一个差分信号,并输出一个信号S1给极性反转电路142。极性反转电路142接收来自LPF141的信号S1及来自一个系统控制器162(后将描述)的控制信号L4,并输出一个信号S2给跟踪控制电路143。
另一方面,加法放大器146的输出(一个相加信号)被送到高通滤波器(HPF)147中。HPF147输出该相加信号的高频成分给一个第一波形整形电路148、一个第二波形整形电路151及一个识别码检测电路153。第一波形整形电路148接收来自HPF147的该相加信号的高频成分并向一个再生信号处理电路149输出一个数字信号(后将描述)。该再生信号处理电路149向一个输出端子150输出一个再生信息信号。该第二波形整形电路151接收来自HPF147的该相加信号的高频成分并向一个地址再生电路152(后将描述)输出一个数字信号。该地址再生电路152接收来自第二波形整形电路151的该数字信号并向一个地址计算电路154(后将描述)输出一个第一地址数据。
识别码检测电路接收来自HPF147的该相加信号的高频成分并向该地址计算电路154输出一个识别码检测信号。
该地址计算电路154接收来自该地址再生电路152的第一地址数据及来自识别码检测电路153的该识别码检测信号,并输出一个第二地址数据给系统控制器162。
跟踪控制电路143接收来自极性反转电路142的一个输出信号及来自系统控制器162的一个控制信号L1,并向一个第一选择器144的两个输入端之一输出一个跟踪控制信号。该第一选择器144接收来自跟踪控制电路143的跟踪控制信号、来自一个转移脉冲发生电路155的一个驱动脉冲、及来自系统控制器162的一个控制信号L5,以向一个驱动电路145和一个横向控制电路156输出一个驱动信号。
驱动电路145接收来自第一选择器144的该驱动信号,并向致动器138输出一个驱动电流。
由于从记录标记再生的主信息信号和从预凹坑再生的识别信号具有不同的再生电平,第一波形整形电路148和第二波形整形电路151采用不同的增益。
转移脉冲发生电路155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器162的一个控制信号L6并向第一选择器144输出一个驱动脉冲。
横向控制电路156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器162的一个控制信号L2及来自第一选择器144的跟踪控制信号,并向横向电机157输出一个驱动电流。
横向电机157沿着光盘131的半径方向移动光学头139。主轴电机158则转动光盘131。
记录信号处理电路159接收经由外部输入端子160的信息信号(如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及来自系统控制器162的一个控制信号L3,并向一个激光器驱动电路161(后将描述)输出一个记录信号。该激光器驱动电路161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器162的控制信号L3及来自记录信号处理电路159的记录信号,并向半导体激光元件133输出一个驱动电流。
系统控制器162接收来自地址计算电路154的该第二地址数据。系统控制器162向跟踪控制电路143输出控制信号L1、向横向控制电路156输出控制信号L2、向记录信号处理电路159及激光器驱动电路161输出控制信号L3、向极性反转电路142和地址计算电路154输出控制信号L4、向第一选择器144输出控制信号L5、及向转移脉冲发生电路155输出控制信号L6。
下面,将参照图15说明上述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的工作过程。
首先,说明再生信息信号的工作过程。
激光器驱动电路161被来自系统控制器162的控制信号L3置于再生模式,并向半导体激光器133提供驱动电流,以驱动半导体激光器133发射一预定强度的光。横向控制电路156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62的控制信号L2向横向电机157输出一个驱动电流以使光学头139移至一个目标迹道。
由半导体激光器133发射的激光束被准直透镜134准直,导向分束器(半反射镜)135,并被物镜136会聚在光盘131上。
从光盘131反射的通过衍射携带有信息迹道132中的信息的光束通过物镜136由于分束器135入射到光检测器137上。
光检测器137的光接收部分137A和137B将该入射光束的光强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输出至该差分放大器140和加法放大器146。该差分放大器140对输入的电流进行一个I-V转换,然后取出其间的一个差值,以作为差分信号向LPF141输出该差值。
LPF141读出该差分信号的低频成分,并作为信号S1将该低频成分输出给极性反转电路142。根据从系统控制器162输入的控制信号L4,该极性反转电路142或者允许该信号S1通过(作为信号S2)或者反转其极性(即正或负)并将结果作为信号S2输出给跟踪控制电路143。
这里,信号S2是一个所谓“推-挽”信号,其对应于会聚在光盘131的信息表面上的光束点与目标信息迹道132的中心之间的跟踪误差量。
为了说明的方便,这里假定当目标迹道(即携载欲被记录或再生的信息的迹道)是一个槽时信号S1被允许通过,而当目标迹道是一个脊时该信号S1被反转。
该跟踪控制电路143根据该输入信号S2的电平经由选择器144向驱动电路145输出一个跟踪控制信号。驱动电路145根据该跟踪控制信号向致动器138提供一个控制电流,从而沿着横过信息迹道132的方向控制物镜136的位置。其结果,光束点正确地扫描信息迹道132的中心。
横向控制电路156接收该跟踪控制信号并根据该跟踪控制信号的低频成分驱动横向电机157,以随着再生操作的进行逐渐地沿光盘131的半径方向移动该光学头139。
选择器144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62的控制信号L5将转移脉冲发生电路155的输出与驱动电路145的输出接通/切断。控制信号L5控制选择器144以使仅当在信息迹道之间移动光束点时,即进行“迹道转移”时才将转移脉冲发生电路155的输出连接至驱动电路145的输入上。否则,控制器144将驱动电路145的输入连接至跟踪控制电路143上。
另一方面,一个聚焦控制电路(未示)控制物镜136沿光轴方向的位置以使光束点精确地聚焦在光盘131上。
一旦光束点被精确地定位在信息迹道132上,加法放大器136对来自光接收部分137A和137B的输出电流进行一个I-V转换,然后将该二转换得的电流相加并作为一个相加信号向HPF147输出其结果。
HPF去除该相加信号的不必要的低频成分,并允许再生的信号(即主信息信号和地址信号)作为具有模拟波形的信号,后者被输出给第一波形整形电路148、第二波形整形电路151以及识别码检测电路153。
第二波形整形电路151利用一个第二阈值对具有模拟波形的地址信号进行一个数据削波处理;从而将该地址数据转换为一个具有脉冲波形的信号,后者被输出至地址再生电路152。
地址再生电路152解调该输入的数字地址信号,并向地址计算电路154输出从中得出的一个场号和一个区段号。
该识别码检测电路153检测该再生的波形是否具有一个当光束点110行进在光盘131的迹道识别部分上时缘于迹道识别预凹坑的峰,并将例如作为一个具有两种电平的数字信号的检测结果作为一个识别检测信号输出给地址计算电路154。这里,假定当检测到迹道识别预凹坑时该识别检测信号为Hi(高)电平,而当未检测到迹道识别预凹坑时为LO(低)电平。通过利用一个电平比较器、一个峰检测电路等可以检测到该迹道识别预凹坑,如同检测其它预凹坑一样。在示于图13的格式结构,迹道识别部分被定位在区段号之后,使得通过监视在读取区段号之后过了一预定时间后再生的波形是否有一个缘于迹道识别预凹坑的峰而能够检测到该迹道识别预凹坑。
图16是显示该识别码检测电路的结构的一个方框图。其中在图15中也出现过的部件用与图15中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图17是显示定时脉冲信号T1至T5的时序图。如图16所示,检测窗口发生电路170接收来自地址再生电路152的表示对识别信号部分的读取的开始的定时脉冲T1。在一个预定的延迟时间α之后,检测窗口发生电路170向一个与门172输出一个具有一个预定的检测窗口宽度β的Hi电平期的检测窗口信号T2。延迟时间α和检测窗口宽度β为预定的,使得仅有缘于由光束点110检测到的迹道识别预凹坑的脉冲落入至图17中的检测窗口信号T2的Hi电平期内,做到这一点时考虑到了如光束点110的跟踪速度及主轴电机158的旋转变化等因素。另一方面,第三波表整形电路171利用一个第三阈值对来自HPF147的具有模拟波形的再生信号进行一个数据削波处理,然后将再生的信号作为数字脉冲T3输出到与门172的。例如,该第三阈值规定为约峰值电压的一半,以使当光束点110行进在图14的迹道中心时得到的信号SA和SB中的由于迹道识别部分113的预凹坑124的峰值成为基本上可检测的。与门172对检测窗口信号T2和数字脉冲T3进行逻辑与运算,并将结果作为数字信号T4输出给锁存电路173。一旦数字信号T4变为Hi电平,锁存电中173保存该数字信号T4的Hi电平并将该信号作为识别码检测信号T5输出给地址计算电路154。锁存电路173被由一个计时器等复位,以使当一个足够供在地址计算电路154中计算第二地址数据的时间过去为该锁存电路不再保存或锁存该输入信号电平。
虽然以上描述中将定时脉冲T1发生的时间定为以检测到地址标记的点为基准的,该基准点也可为检测到区段标记、场号、或区段号。
图18示出了在地址计算电路154中的用于判断当前跟踪的迹道是脊还是槽的一个示例性算法。在步骤1中,判断在第一地址数据中的场号是一个偶数还是一个奇数。如果该场号是一个偶数,则控制进到步骤2;如果该场号是一个奇数,则控制进到步骤4。在步骤2中,判断识别码检测信号T5是Hi电平还是Lo电平。如果该识别码检测信号T5为Hi电平,则控制时到步骤3;如果该识别码检测信号T5为Lo电平,则控制进到步骤5。在步骤4,仍判断识别码检测信号T5是高电平还是Lo电平。如果该识别码检测信号为Hi电平,则控制进至步骤5;如果该识别码检测信号T5为Lo电平,则控制进至步骤3。在步骤3判定当前跟踪的迹道是一个槽。在步骤5,判定当前跟踪的迹道是一个脊。因而可以得到该第二数据。
再参看图15,地址计算电路154根据识别码检测信号T5的输出电平及第一地址数据的场号是奇还是偶判断当前被光束点扫描的迹道是脊还是槽。地址计算电路154和场号及区段号一起输出该结果给系统控制器162,作为第二地址数据。
根据该第二地址信号,系统控制器162判断光束点是否是在一个目标地址上。如果该光束点是在一个目标地址上,则控制信号L4和L5被保持以使光束点进至迹道主信息信号部分。光光束点行进在该主信息信号部分时,第一波形整形电路148以一个第一阈值对该具有模拟波形的主信息信号(经由光检测器137、加法放大器146及HPF147收到)进行一个数据削波处理,从而将该主信息信号转换为一个数字信号,后者被输出到再生信号处理电路149。
该再生信号处理电路149解调该输入的数字主信息信号,并在将该解调的数字主信息信号输出到输出端150之前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误差更正)。
在记录过程中,系统控制器162以控制信号L3通知该记录信号处理电路159及激光驱动电路161操作是在记录模式中。
记录信号处理电路159将一个误差更正码等加到一个由外部输入端子160输入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计算机数据等上,并将该信号作为一个编码的记录信号输出给激光驱动电路161。当该激光驱动电路161被由该控制信号L3置为记录模式时,激光驱动电路161根据该记录信号调制加到半导体激光器133上的一个驱动电流。其结果,照射到光盘131上的光束点9的强度根据该记录信号改变,从而形成记录凹坑。
另一方面,在再生过程中,控制信号L3将激光驱动电路161置于再生模式,且激光驱动电路161控制驱动电流使得半导体激光器133以一个均匀的强度发射光,该强度低于记录模式中的光强度。
当执行上述操作时,主轴电机158以一个常量的角速度转动光盘131。
下面将详细描述搜索操作,即将光束点9移动到目标地址的操作。
当指定了开始记录/再生的地址时,系统控制器62判断该指定地址的区段是包含在一个槽迹道还是一个脊迹道中,并将判断结果作为控制信号L4输出。
这里,假定当具有该指定地址的区段是在一个槽中时该控制信号L4为LO电平,而当该指定地址的区段是在一个脊中时该控制信号L4为Hi电平。由于本例采用了推-挽方法作为跟踪误差检测的方法,被检测到的跟踪误差信号的极性被根据该迹道是脊还是槽而上反转。相应地,如果该开始地址是脊内的一个地址,则该输入信号的极性被极性反转电路142反转,而如果该开始地址是槽内的一个地址,则极性反转电路142不对输入信号的极性进行反转。系统控制器162向选择器144提供控制信号L5,以使跟踪控制电路143被选择为驱动电路145的输入源。此时,控制信号L1控制跟踪控制电路143不输出一个跟踪控制信号。
接着,控制信号L2被送给横向控制电路156以便驱动横向电机157进行一个“粗”搜索运动。该“粗”搜索运动是通过根据当前和目标地址的值预先计算当前地址(移动前的地址)和目标地址之间的迹道数,并比较该预计算的数目与在移动过程中经过的迹道数(其从跟踪误差信号中得到)而进行的。
接着,控制信号L1使得跟踪控制电路143经由选择器144向驱动电路145和横向控制电路156输出一个跟踪控制信号,以使光束点9粗略地跟踪一个脊或槽。一旦完成了该跟踪锁入,来自识别信号部分的地址数据被再生。亦即,第一地址数据经由光检测器137、加法放大器146、HPF147、第二波形整形电路151及地址再生电路152被输给地址计算电路154。
地址计算电路154根据输入的第一地址数据和来自识别码检测电路153的识别码检测信号计算该第二地址数据,并向系统控制器162输出第二地址数据。
系统控制器162比较该第二地址数据和该目标地址值。如果该第二地址数据不与该目标地址值一致,系统控制器162使选择器142根据控制信号L5将转移脉冲发生电路155的输出驱动电路145相连。另外,系统控制器通过利用控制信号L2使横向控制电路156不向横向电机157输出驱动信号。接着,系统控制器162使转移脉冲发生电路155根据控制信号L4向驱动电路145输出一个驱动脉冲,该驱动脉冲对应于上述的场号的差值。
驱动电路145向致动器138提供一个对应于该驱动脉冲的驱动电流,并使光束点9进行一个指定迹道数的“迹道转移”。这里,“迹道转移”定义为光束点从一个槽向下一个槽,或从一个脊向下一个脊的移动。一旦完成了指定迹道数的迹道转移,则执行一个迹道锁入,且当光束点9由于光盘131的转动达到目标区段之后对信息信号的记录/再生即从该区段开始。
虽然在本例中只在光盘上提供了一个迹道识别预凹坑,也可以提供多个迹道识别预凹坑,这将减少迹道识别误检测的可能,更可靠地导引方向。
在形成多个迹道识别预凹坑的情形中,通过确保迹道识别预凹坑具有在识别信号部分中的别的任何信号中不会出现的图形,可以进一步降低迹道识别的误检测的可能性。
(例6)
图19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例6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在图19中,参考数字101、103、105、107…等指代槽,而102、104、106、108…等指代脊。参考数字109指代一个预代凹坑、110指代一个光束点;111指代一个识别信号部分;112指代一个场号部分;113指代一个迹道识别部分;114指代一个主信息信号部分。这些部件与显示例5的图11中的等同数字指代的部件相同。参考数字180指代一个迹道识别预凹坑。迹道识别预凹坑以与示于图11的迹道识别数字113中的迹道识别预凹坑124相同的方式被设置。参考数字181指代一个槽;182指代一个由脊102和槽103构成的场;183指代一个由脊104和槽105构成的场;184指代一个由脊106和槽107构成的场;185指代一个由脊108和槽181构成的场。在本例中,在识别信号部分111中的预凹坑109都沿光盘的半径方向偏移半个槽间距。除此之外该光盘具有与图11相同的结构。在本例中,如在例5中一样,脊和槽能够根据给定的场号是为一个偶数还是奇数及有无迹道识别预凹坑180来区分。
(例7)
图20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例7的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在图20中,参考数字101、103、105、107…等指代槽,而102、104、106、108…等指代脊。参考数字109指代一个预凹坑;110指代一个光束点;111指一个识别信号部分;112指代一个场号部分;113指代一个迹道识别部分;而114指代一个主信息信号部分。这些部件与由表示例5的图11中的相同数字指示的部分是一样的。参考数字190指代一个迹道识别预凹坑。迹道识别预凹坑以与示于图11的迹道识别部分113中的迹道识别预凹坑124相同的方式设置。参考数字191指代一个用于定时脉冲的发生的预凹坑。预凹坑191以等于槽间距的间隔形成在与场号部分112的预凹槽109相同的线上。用于定时脉冲的发生的预凹坑191位于迹道识别预凹坑190之前,与后者距离γ。由于预凹坑191是与场号部分112的预凹坑109在同一条线上,无论光束点110是行进在脊或槽上,都能检测到它们。因此,对预凹坑191检测到的信号被能用作例5中所述的定时脉冲T1。
(例8)
图2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例8的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平面视图。在图21中,参考数字101、103、105、107…等指代槽,而102、104、106、108…等指代脊。参考数字109指代一个预凹坑;110指代一个光束点;111指代一个识别信号部分;112指代一个场号部分;113指代一个迹道识别部分;114指代一个主信息信号部分。这些部件与显示例5的图11中由同样数字指示的部件相同。参考数字200指代一个第一迹道识别预凹坑。每隔一个场形成一个预凹坑200,从而使其位于场号部分112的预凹坑阵列的延伸线之间。参考数字201指代一个第二迹道识别预凹坑,位于第一识别预凹坑200之后(沿迹道纵方向)。为每隔一个场形成一对预凹坑201,以使其位于没有第一识别预凹坑200的地方。
图22A是显示本例的光盘的识别号部分的放大的视图。图22B是显示当光束点110行进在该识别信号部分上时得到的反射光量的波形图。在图22A中,线A和C分别是槽101和103的中心线,而线B和D分别是脊102和104的中心线。在图22B中,SA、SB、SC及SD分别表示代表当光束点110沿图22A中箭头的方向行进在中心线A、B、C、D上时的反射光量的波形。
在场号部分112中,表示场号的预凹坑109形成在中心线A和B之间。因此,波形SA和SB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挨着中心线A形成有两个第二迹道识别预凹坑201,且挨着中心线B形成有一个第一迹道识别预凹坑200。因此,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SA具有两个峰,而SB仅具有一个峰。
类似地,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挨着中心线D形成有两个第二迹道识别预凹坑201,且挨着中心线c形成有一个第一迹道识别预凹坑200。因此,SC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具有一个峰,而SD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具有两个峰。
现在,假定场116具有奇场号而场117具有一个偶场号,如例5一样,有可能如下判定当前跟踪的迹道是脊还是槽:在奇号的场中,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表现出一个峰的信息迹道是脊迹道。而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表现出两个峰的信息迹道是槽迹道。在偶号的场中,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表现出一个峰的信息迹道是槽迹道,而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表现中两个峰的信息迹道是脊迹道。
因此,根据关于在场号部分112中的给定的场号是偶数还是奇数及在迹道识别部分113中反射光量中峰的个数的信息,可以判定当前跟踪的迹道的脊还是槽。
在本例中,无论场号是偶数还是奇数及迹道是脊还是槽,第一和第二迹道识别预凹坑200和201都使得产生这种峰。因此,能够精确地判定脊和槽而不会产生误检测。
虽然在例5到例8的光盘中识别信号部分111中的预凹坑是形成在脊和槽的中心线之间的,但识别信号部分111中的预凹坑不一定要精确地位于脊和槽的中心线之间的中央,而可向槽或脊稍许偏移。在这种情形中,再生波形的幅度可能由于其对应于脊或槽而不同,但通过在第二波形整形电路151中进行数据削波时在两个阈值电平之间切换,对两种情况都可以达到恰当的波形整形。
例如,在盘基片是以使预凹坑从脊和槽之间的正中央偏向脊的方式制造的情形中,再生的识别信号的幅度变得在脊中比在槽中要大一些。因此,应该相应地增大用于脊的阈值。
这种光盘与使识别信号部分111中的预凹坑形成在脊和槽之间的正中央的情形相比,可以使该推-挽信号中的干扰较小,从而有利于更稳定的跟踪控制。
关于光盘的基片,可以使用由玻璃、聚碳酸酯、丙烯等制成的基片。由于以下原因丙烯的基片最好:如本发明人在日本专利公开号6-338064中描述的,在可重写记录介质的脊和槽上都记录信息的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向相邻迹道的热扩散。这种热扩散可以通过采用一个陡峭的槽边缘以使记录层在该边缘部分中断或非常薄而被最小化。这种具有陡峭边缘的槽由于丙烯的良好的可复制性(transcribability)因而用丙烯相对较容易制造。
虽然在例5到例8将预凹坑的深度描述为等于槽的深度,也可为预凹坑采用不同的深度。特别地,通过将预凹坑的深度规定为λ/4,光束点能够得到较大的衍射效应,使得识别信号等的调制度增加。
虽然为在例5至8的识别信号部分中的一对脊和槽指定了场号,也可一致地对所有迹道编号,而不还分脊和槽。由于在识别信号部分中的预凹坑对应于每隔一个迹道,要作为预凹坑形成在识别信号部分中的迹道号都是奇数或都是偶数。因此,根据在迹道识别部分中关于当前跟踪的迹道是脊还是槽的判断,通过向从用于一个槽的再生预凹坑得到的迹道号加1及不向从用于一个脊的再生预凹坑得到的迹道号加1,而可正确地知道迹道号。
在例5至8的光盘中,脊和槽被用作信息迹道,且由彼此相邻的一个脊的一个槽构成的一对被定义为一个信息场。然而,只要使主信息信号部分的迹道间距是识别信号部分(由预凹坑构成)的迹道间距的一半,也可以采用其它任意结构。例如,例5至8也可用于利用磁的超分辨(Super-resolution)效应的磁光盘中。
因此,根据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记录密度的光盘。例如,使得在一张密致盘(CD)大小的盘上记录与一张激光盘(LD)上的视频信息相当的信息量,从而可以减小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的尺寸。例如,通过利用上述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代替当前在个人计算机领域中日益流行的CD-ROM再生装置,使得在例1至8的任一种光盘上记录及再生高质量的视频数据(其要求大的记录容量)成为可能。
在例1至8中的光盘典型地具有以下线度:
槽间距:1.48μM
迹道间距:0.74μM
槽深:约60至80NM
凹坑深:约60至80NM
槽宽(脊宽):0.6至0.7μM
在识别信号部分中预凹坑的宽:0.5至0.7μM
在识别信号部分中预凹坑的最小长度:约0.6μM
激光波长:650NM
物镜的数字孔径(NA):0.6
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线度.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和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在光束点到达由偏离脊和槽的中心线的预凹坑构成的识别信号部分之前,根据在伺服区中的摆动凹坑消除了跟踪控制中偏差偏移。因此,光束点能够精确地跟踪在迹道的中心,使得能够稳定地检测识别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检测以预凹坑的形式形成在盘基片上的场号和迹道识别码来判断光束点当前行进在两种信息迹道的哪一个上。其结果,能够得到光信息记录介质上的精确位置信息,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上具有迹道宽度窄于预凹坑迹道最小间距的信息迹道。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增大的记录密度的光信息记录介质。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很容易做出各种其它的变形。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应限于这里给出的细节,而应对其有较宽的理解。
Claims (1)
1、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包括允许在其上记录或从其上再生信息的至少一条槽迹道,其中
该至少一槽迹道相对于其迹道中心摆动,及
一次摆动的长度比一光点的直径长且比跟踪控制可以跟上的最小长度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7182895 | 1995-07-07 | ||
JP171828/1995 | 1995-07-07 | ||
JP243496/1995 | 1995-09-21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286836A Division CN1314017C (zh) | 1995-07-07 | 1996-07-08 | 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67666A true CN1967666A (zh) | 2007-05-23 |
CN100527232C CN100527232C (zh) | 2009-08-12 |
Family
ID=38076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9979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7232C (zh) | 1995-07-07 | 1996-07-08 | 光信息记录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27232C (zh) |
-
1996
- 1996-07-08 CN CNB2006100997966A patent/CN10052723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27232C (zh) | 2009-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14017C (zh) | 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 | |
CN1272777C (zh) | 制作纹脊/纹槽记录/再生型光盘的方法 | |
CN1324580C (zh) | 聚焦位置调整装置及光盘驱动装置 | |
CN1122258C (zh) | 光盘装置 | |
CN1110799C (zh) | 光盘,光盘设备和在光盘上再生信息的方法 | |
CN101030413A (zh) | 光拾取头装置、光信息装置及光信息再现方法 | |
CN1303596C (zh) | 光记录/再现装置和焦点控制方法 | |
CN1244092C (zh) | 光记录设备与激光功率控制方法 | |
CN1471709A (zh) | 光盘和物理地址格式 | |
CN1228775C (zh) | 激光功率控制方法和光盘装置 | |
CN1967666A (zh) | 光信息记录介质 | |
CN1204120A (zh) | 频率解调电路、光盘装置和预格式化装置 | |
CN1565033A (zh) | 缺陷检测装置和缺陷检测方法 | |
CN1926612A (zh) |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682289A (zh) | 光学头 | |
CN1866363A (zh) | 记录设备和方法,以及盘制造方法 | |
CN1700319A (zh) | 聚焦位置调整装置及光盘驱动装置 | |
CN1207821A (zh) | 一种光盘装置 | |
CN1692410A (zh) | 光学数据记录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3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