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2199C - 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2199C
CN1272199C CNB028075226A CN02807522A CN1272199C CN 1272199 C CN1272199 C CN 1272199C CN B028075226 A CNB028075226 A CN B028075226A CN 02807522 A CN02807522 A CN 02807522A CN 1272199 C CN1272199 C CN 127219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body
airbag
vehicle
connection element
airba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075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00045A (zh
Inventor
浜田真
细谷俊明
院南秀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00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0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21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219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6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air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8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means for lifting bon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60R2021/23316Inner seams, e.g. creating separate compartments or used as tether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60R2021/23324Inner walls crating separate compartments, e.g. communicating with v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6External tethe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在左右前立柱中一个前立柱的上部(16A)上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18),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气囊本体(22)。气囊本体向车辆外侧的膨胀被织物(22C)限制在一预定量,当气囊本体(22)膨胀时,所述织物(22C)将气囊本体(22)的结合部分(22A)与缝纫部分(22B)相连。这样,气囊本体(22)将沿外周部分膨胀。此外,气囊本体(22)上的在横向上大致向外侧膨胀的部分与在装饰板(30)的展开部分(30A)上的在横向上大致向内侧扩展的弯曲部分(30F)接触。因此,气囊本体(22)可以在横向上大致向内侧膨胀很大的程度。

Description

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其在运动的车辆和行人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在行人与车身第二次碰撞时吸收和减轻对行人的冲击。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7-10890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如图18所示,这种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包括:一车辆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其设置在前保险杠上;一气囊本体202,当车辆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检测到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其向前立柱200的外侧膨胀;以及一充气机,其使气囊本体202膨胀和展开。当车辆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检测到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该充气机产生气体,使气囊本体202膨胀,从而气囊本体202可以覆盖如图18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前立柱200的前部200A。因此,减轻了对行人的撞击。
然而在这种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中,当行人大致从车辆前方的位置(沿图18中箭头X所示方向)与气囊本体碰撞时,产生一分力,该分力指向车辆外侧并偏斜向后(沿图18中箭头Y所示方向)作用在气囊本体202上。因此,气囊本体202如点划线所示向车辆后方运动,从而减少了行人和前立柱200之间的部分。因此,降低了减少对行人冲击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其能够改善减少对行人冲击的性能。
符合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包括设置在前立柱表面上并覆盖气囊本体的壳体,该表面位于车辆外部,当气囊本体膨胀时,其展开部分在横向上向外侧展开;还包括膨胀方向控制装置,其使气囊本体在横向上大致向内侧膨胀,并保持气囊本体处于膨胀位置。
从而当行人从车辆侧前方与气囊本体碰撞时,气囊本体在横向上向内侧膨胀,并被膨胀方向控制装置保持在该膨胀位置。
这确保气囊本体位于行人和前立柱之间,从而改善了降低对行人冲击的性能。
此外,在符合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中,膨胀方向控制装置可以是在所述壳体的展开部分上且与气囊本体接触的接触部分。
在此情况下,由于气囊本体接触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展开部分上的接触部分,当行人从车辆侧前方与气囊本体碰撞时,气囊本体在横向上向内侧展开并被保持在膨胀位置。这确保气囊本体位于行人和前立柱之间,从而改善了降低对行人冲击的性能。此外,由于使用位于所述壳体的展开部分上且与气囊本体接触的接触部分作为膨胀方向控制装置,可以简化结构。
此外,该接触部分可以在横向上大致向内侧扩展,在扩展时,具有曲线形状。
在此情况下,由于气囊本体接触在展开时在横向上大致向内侧扩展的所述壳体的曲线部分,当行人从车辆侧前方与气囊本体碰撞时,气囊本体在横向上向内侧膨胀并被保持在该膨胀位置。
这确保气囊本体位于行人和前立柱之间,从而改善了降低对行人冲击的性能。
另外,在符合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中,膨胀方向控制装置可以是一连接元件,其将横向上在前立柱内部的车身部分与气囊本体相连,当气囊本体膨胀时,其在被连接部分之间产生张力。
在此情况下,气囊本体在横向上向内侧膨胀,并被将横向上在前立柱内部的车身部分与气囊本体相连的连接元件所产生的张力保持在该膨胀位置。确保气囊本体位于行人和前立柱之间,从而改善了降低对行人冲击的性能。此外通过使用该连接元件,也能够可靠地将气囊本体从所述壳体突出的部分保持在膨胀位置。
符合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包括设置在整流罩部分的表面上并覆盖气囊本体的壳体,该表面位于车辆外部,当气囊本体膨胀时,其展开部分向车辆后方展开;还包括膨胀方向控制装置,其使气囊本体大致向车辆前方膨胀,并保持气囊本体处于该膨胀位置。
从而当行人从车辆前方与气囊本体碰撞时,气囊本体向车辆前方膨胀,并被膨胀方向控制装置保持在该膨胀位置。这确保气囊本体位于行人和前立柱之间,从而改善了降低对行人冲击的性能。
在符合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中,膨胀方向控制装置可以是一将整流罩部分前面的车辆部位与气囊本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元件,当气囊本体膨胀时,其在被连接部分之间产生张力。
在此情况下,气囊本体向车辆前方膨胀,并被将整流罩部分前面的车辆部位与气囊本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元件所产生的张力保持在该膨胀位置。确保气囊本体位于行人和前立柱之间,从而改善了降低对行人冲击的性能。此外通过使用该连接元件,也能可靠地将气囊本体从所述壳体突出的部分保持在该膨胀位置。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进行的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在所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元件:
图1是沿图3中I-I线所做的放大剖视图;
图2是沿图3中II-II线所做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显示车身一部分的侧视图,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设置在该车身上;
图4是从车辆前方所作的透视图,显示了设有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的车身;
图5是放大剖视图,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的展开状态;
图6是说明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效果的视图;
图7是放大剖视图,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改进情况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图8是放大剖视图,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另一种改进情况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图9是从车辆前方所作透视图,显示了设有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的车身的一部分;
图10是从车辆前方所作透视图,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的膨胀状态;
图11是沿图10中XI-XI线所做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从车辆前方所作透视图,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的膨胀状态;
图13是沿图12中XIII-XIII线所做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从车辆前方所作透视图,显示了设有符合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的车身的一部分;
图15是沿图14中XV-XV线所做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7中XVI-XVI线所做的放大剖视图;
图17是从车辆前方所作透视图,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的膨胀状态;
图18是显示一种传统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图1至6介绍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应该指出的是,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侧,箭头IN表示横向上的内侧。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车辆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14设置在车身10的前保险杠12上。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18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左前立柱和右前立柱16中每个前立柱的上部16A上。
如图3所示,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主要包括:充气机20,根据来自车辆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14的检测信号,该充气机操作喷射气体;气囊本体22;以及容置该气囊本体22的壳体24。当车辆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14检测发现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充气机20操作,从而气体流入气囊本体22。然后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气囊本体22从前立柱16的上部16A向前膨胀。
翼子板26固定在车身10上,挡风玻璃28固定在前立柱16上。
如图1所示,气囊本体22被来回折叠,其是长形的并被容置在壳体24内。壳体24包括装饰板30以及底板32,装饰板30由树脂材料制成并构成前立柱16的表面,所述表面位于车辆外部,所述底板32包括金属板,通过焊接或其它方式,将气囊本体22的结合部分22A固定在该金属板上。
底板32具有凹入和敞开的横截面,在横向上,其开口朝向前方外侧。气囊本体22的结合部分22A在底板32的横向内侧固定在第一壁部32A的内周表面上。朝向底板32的开口外侧面的咬合部分32B形成在第一壁部分32A的开口的端部中。螺栓34安装在第一壁部分32A的外周表面上的一个部位上,该部位邻近底板32的底部32C。位于底板32的横向外侧的第二壁部分32D比位于横向内侧的第一壁部分32A短。
装饰板30的展开部分30A构成前立柱16的上部16A的装饰表面,该装饰表面在车辆的外侧。展开部分30A覆盖着来回折叠的气囊本体22。爪部30B形成在展开部分30A横向内侧的第一端部分内,爪部30B与底板32的咬合部分32B咬合。
展开部分30A在横向上在其外侧具有第二端部30C,在横向上在第二端部30C外侧具有一个部分30D。具有三角形状的肋31形成在该部分30D的内周部分上。结合部分30E在形成有肋31的部分30D后面在横向上向内侧延伸。利用也作为密封剂的粘结剂,装饰板30的结合部分30E结合到底板32的底部32C上。
因此,当气囊本体膨胀时,如图5所示,由于气囊本体22的膨胀压力,装饰板30的展开部分30A的爪部30B与底板32的咬合部分32B脱离咬合。然后展开部分30A从第二端部30C在横向上向外侧展开预定角度。此外,气囊本体22具有用于连接气囊本体22的结合部分22A与缝纫部分22B的织物22C。从而当气囊本体22膨胀时,织物22C将气囊本体22向车辆外侧(也就是在图5中箭头A所示方向)的膨胀限制在一预定量,从而气囊本体22沿车辆的外周部分膨胀(在图5中箭头B和C所示方向)。此外大致在横向上向外侧(在图5中箭头C所示方向)膨胀的气囊本体22的一部分接触展开部分30A在横向上大致向内侧扩展的弯曲部分30F,该弯曲部分30F用作膨胀方向控制装置。
前立柱16的上部16A具有封闭的横截面并包括一设置在车厢外侧的前立柱外板38以及一设置在车厢内侧的前立柱内板40。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18设置在具有L形横截面并形成在前立柱外板18上的凹入部分42内。连接孔44形成在凹入部分42的竖直壁部分42A上,其大致与位于挡风玻璃28的横向外侧的边缘部分28A垂直。螺母46拧在穿过孔44的螺栓34上,从而固定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18。当紧固螺母46时被使用的操作孔48形成在前立柱内板40上。
挡风玻璃28的横向外侧的边缘部分28A固定在前立柱内板40的前壁部分40A上。大致指向前方的凸缘40B形成在前壁部分40A的横向外侧的端部上。模制密封条50设置在凸缘40B和挡风玻璃28的横向外侧的边缘部分28A之间。模制密封条50的横向外侧的端部50A覆盖着展开部分30A的爪部30B上的与底板32的咬合部分32B相咬合的部位。前立柱装饰52设置在前立柱内板40的车厢内侧上。前立柱装饰52的后端部分52A与设置在前立柱16上部16A的后部内的连接法兰16B内的模制密封条50咬合。如图1所示,前侧门56横向连接在前立柱外板18的横向外侧。
如图3所示,充气机20是圆柱形的,支架58被固定得在纵向上靠近充气机20的两端。
如图2所示,连接孔60形成在每个支架58的结合部分58A内。螺栓62插入连接孔60内,螺栓62在底板32的横向内侧的壁部32A的内周面内竖立。螺母64拧在螺栓62上,利用支架58,充气机20被固定在壳体24上的底板32上。
下文将介绍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车辆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14检测发现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充气机20操作,从而气体流入气囊本体22。因此,如图5所示,由于气体从充气机20流入气囊本体,气囊本体22从前立柱16上部16A向前膨胀。此时,装饰板30内的展开部分30A的爪部30B与底板32的咬合部分32B脱离咬合。展开部分30A从第二端部分30C在横向上向外侧展开。
另一方面,利用连接着结合部分22A和缝纫部分22B的织物22C,气囊本体22向车辆外侧(也就是在图5中箭头A所示方向)的膨胀被限制在一预定量。从而气囊本体22沿车辆的外周部分(在图5中箭头B和C所示方向)膨胀。此外,气囊本体22大致在横向上向外侧膨胀(在图5中箭头C所示方向)的部分接触装饰板30的展开部分30A上的大致在横向上向内侧扩展的弯曲部分30F。
从而,在本实施例中,气囊本体大致在横向上向外侧(在图5中箭头C所示方向)的膨胀也被弯曲部分30F限制在一预定量。从而气囊本体22大致在横向上向内侧膨胀(也就是沿图5中箭头B所示方向)。
此外,如图6所示,即使当诸如行人头部的碰撞物体S接触气囊本体22,并且气囊本体22将要在横向上向外侧运动(也就是沿图5中箭头C所示方向)时,利用织物22C和弯曲部分30F,气囊本体22保持在该膨胀位置(在图6所示位置)。确保气囊本体22位于碰撞物体S和前立柱16上部16A之间,从而改善了减少对碰撞物体S冲击的性能。
通过使用位于装饰板30的展开部分30A上并与气囊本体22接触的接触部分,简化了结构,所述接触部分被用作展开方向控制装置。
装饰板30的展开部分30A的厚度是均匀无突变的,即从在横向外侧的端部30C开始逐渐变化,在所述端部30C,展开部分30A至少向接触气囊本体22的接触部分展开。从而装饰板30的展开部分30A可以采用下述弯曲模式的弹性变形,也就是与从横向上外侧的端部30C弯曲的悬臂梁相同的弯曲模式,来代替像铰链那样沿具体弯曲隆起部变形和展开。从而能够在装饰板30的展开部分30A上形成在横向上向内侧扩展的弯曲部位30F。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形成在装饰板30上的展开部分30A上的爪部30B与底板32的咬合部分32B咬合。如图7所示,代替的方案是,利用也被用作密封剂的粘合剂,装饰板30横向内侧上向车辆后方弯曲的端部30G以结合在底板32横向外侧的壁部分32A的外周表面上。此外,包括凹入部分65的易碎部分66可以被设置得靠近端部30G的弯曲部分,从而当气囊本体22膨胀时,易碎部分66破裂。底板32横向内侧的壁部分32A的末端部分32E到达装饰板30的展开部分30A。从而,当车辆正常使用时,例如清洗车辆时,即使从车辆外侧向展开部位30A施加压力,能够阻止应力施加到该易碎部分66。利用模制密封条50,易碎部分66与挡风玻璃28和装饰板30之间间隙被密封在一起。从而,即使易碎部分66的一部分发生破裂,也可以阻止水等进入易碎部分66。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装饰板30的展开部分30A从横向外侧的端部30C向横向外侧展开。如图8所示,代替的方案是,装饰板30的展开部分30A可以围绕轴线68转动,从而展开部分30A的端部70可以与底板32的横向外部上的壁部32D接触,从而控制展开部分30A的开启角度。
下文将结合图9至11介绍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相同附图标记被用来在第二实施例中表示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介绍。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18的下端部分18沿车身10的整流罩10A在横向上向内侧延伸。
如图10所示,皮带72作为连接元件设置在膨胀后的气囊本体22的上表面22D上,并被用作膨胀方向控制装置。皮带72上端部分的72A连接到设置在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18的上端部位上的锚定部74上。另一方面,皮带72的下端部分72B连接到设置在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18下端的横向内侧的端部的锚定部76上。皮带72的长度至少等于或大于上锚定部74和下锚定部76之间沿壳体24的距离。
在膨胀气囊本体22的上表面22D上,织物环78设置于在膨胀后气囊本体22的上表面22D上曲折连接着上锚定部74和下锚定部76的直线两侧上。皮带72沿竖直方向延伸穿过每个环7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省略了在第一实施例中限制气囊本体形状的织物22C。
下文将介绍第二实施例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当气囊本体22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膨胀时,设置在气囊本体22上部22D上的每个环78沿远离竖直相邻环的方向(也就是箭头D和E所示方向)运动。从而在皮带72上产生张力。因此,利用皮带72将气囊本体22向车辆外侧(也就是沿图11中箭头A所示方向)的膨胀限制在一预定量。从而气囊本体22沿车辆外周部膨胀(也就是沿图11中箭头B和C所示方向)。此外,在横向上大致向外侧(也就是沿图11中箭头C所示方向)膨胀的部分与位于装饰板30的展开部分30A上且在横向上大致向内侧扩展的弯曲部分30F接触。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气囊本体22在横向上大致向外侧(也就是沿图11中箭头C所示方向)的膨胀也被弯曲部分30F限制在一预定量。因此,气囊本体22在横向上大致向内侧(也就是沿图11中箭头B所示方向)膨胀。
此外,即使当诸如行人头部的碰撞物体接触气囊本体22,且气囊本体22将在横向上大致向外侧运动(也就是沿图11中箭头C所示方向)时,气囊本体22被弯曲部分30F保持在膨胀位置(图11所示位置)。确保气囊本体22位于碰撞物体和前立柱16的上部16A之间,从而改善了降低对碰撞物体冲击的性能。
在第二实施例,通过气囊本体22的膨胀,被用作膨胀方向控制装置的连接元件也就是皮带72产生张力。替代方案是,使用来自充气机的气体压力,通过缩短皮带,也可以产生上述张力。另外,通过使用来自充气机的气体压力拉皮带的一端,也可以产生上述的张力。皮带72的上端72A可以固定在气囊本体22上。
下文将结合图12和13介绍符合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相同附图标记被用来在第三实施例中表示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介绍。
如图12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来自充气机20的气体不能流到的非膨胀部分80在横向上形成在气囊本体22的内侧上。非膨胀80和膨胀部分82之间的边界80A作为膨胀方向控制装置是一个在非膨胀部分80横向外侧的边缘部分。位于上锚定部74和下锚定部76之间的边界80A具有构成连续半圆弧的形状。
下文将介绍第三实施例的效果。
在第三实施例中,非膨胀部分80和膨胀部分82沿竖直方向在气囊本体22的横向内侧交替出现。当气囊本体22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膨胀时,不同膨胀部分82之间的距离减少。因此,在气囊本体22上在上锚定部74和下锚定部76之间产生张力。在该张力影响下,气囊本体22向车辆外侧的膨胀(图13中箭头A所示方向)被限制在一预定量。从而气囊本体22沿车辆外周部分膨胀(也就是在图13中箭头B和C所示方向)。此外,在横向上大致向外侧(也就是在图13中箭头C所示方向)膨胀的部分与位于装饰板30展开部分30A上且在横向上大致向内侧扩展的弯曲部分30F接触。
从而在第三实施例中,气囊本体22在横向上大致向外侧(也就是在图13中箭头C所示方向)的膨胀被弯曲部分30F限制在—预定量。从而气囊本体22大在横向上大致向内侧(也就是在图13中箭头B所示方向)膨胀。
此外,即使当诸如行人头部的碰撞物体接触气囊本体22,且气囊本体22将在横向上大致向外侧运动(也就是沿图13中箭头C所示方向)时,气囊本体22被弯曲部分30F以及非膨胀部分80和膨胀部分82之间的边界80A保持在膨胀位置(图13所示位置)。确保气囊本体22位于碰撞物体和前立柱16的上部16A之间,从而改善了降低对碰撞物体冲击的性能。
下文将结合图14至17介绍符合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相同附图标记被用来在第四实施例中表示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介绍。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86沿车身10的整流罩部分10A横向延伸。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86的两端86A分别沿翼子板26向车辆前方延伸,并沿前立柱16的上部16A向车辆后方延伸。
如图15所示,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86主要包括充气机(未示)、气囊本体88以及用于容置气囊本体88的壳体90。当车辆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检测发现与行人碰撞时,充气机操作,从而气体流入气囊本体88。如图17所示,在来自充气机的气体作用下,气囊本体88向整流罩部分10A的上侧膨胀。
如图15所示,折叠状态下的气囊本体88是长形的并被容置在壳体90内。与构成整流罩部分10A的上部92的材料相同,壳体90由树脂材料制成。指向车辆后方的咬合部分90B形成在壳体90的前壁部分90A的下端部分内。咬合部分90B与形成在壳体90的底板90C上的结合槽90D咬合。另一方面,包括凹入部分93的易碎部位94被设置得靠近壳体90的前壁部分90A的上端部分。从而当气囊本体88膨胀时,如图16所示,在气囊本体88的膨胀压力作用下,该易碎部位94破裂。然后展开部分90G相对于整流罩部分10A向车辆后方展开,同时后壁部分90E的上端部位90F被用作铰链。
如图17所示,被用作膨胀方向控制装置的连接元件也就是皮带96和98设置在膨胀后气囊本体88的上表面88A上。皮带96和98的两端96A和98A与设置在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86左右端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的锚定部100和102(参考图14)相连。每条皮带96和98的长度至少等于或大于右、左锚定部100和102之间的距离。
织物环104和106与在膨胀后的气囊本体88的上表面88A上曲折连接着右左锚定部100和102的直线两侧相连。皮带96和98沿横向延伸穿过每个环104和106。
从而气囊本体88向车辆上部的膨胀(也就是沿图16中箭头F所示方向)被所述结合部分之间所产生的张力限制在一预定量。从而气囊本体88展开而呈现扁平形状,并向整流罩部分10A、挡风玻璃28和发动机罩108压靠,从而被限制。
对于气囊本体88向挡风玻璃28侧膨胀的部分,乘客座位侧的部分88C比司机座位侧的部分88B大,从而司机侧的视线不受阻挡,在乘客座位一侧,行人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被保护。
如图16所示,将附加织物110设置在膨胀后气囊本体88在车辆后侧的下表面88D上的部位上。附加织物110的下端边缘部分110A连接在壳体90的后壁部分90E以及气囊本体88的连接部位88E之间。附加织物110的上端边缘部分110B连接到处于收缩位置的刮水器112上方的气囊本体88的下表面88D上。如果附加织物110在展开时被刮水器112夹住,附加织物110可以轻易地与气囊本体88分离。从而气囊本体88不直接被刮水器112抓住。
下文将介绍第四实施例的效果。
在第四实施例中,当车辆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检测发现与行人碰撞时,充气机操作,从而气体流入气囊本体88。从而,气囊本体88展开在整流罩部分10A、挡风玻璃28和发动机罩108上。此时如图16所示,在气囊本体88的压力作用下,壳体90的易碎部分94破裂,展开部分906向车辆后方展开,同时后壁部分90E的上端部分被用作铰链。
另一方面,气囊本体88大致向车辆上侧(也就是沿图16中箭头F所示方向)的膨胀被皮带96和98限制在一预定量。从而气囊本体88大致向车辆前方(也就是沿图16中箭头G所示方向)膨胀,并大致向车辆后方(也就是沿图16中箭头H所示方向)膨胀。
此外,即使当诸如行人头部的碰撞物体接触气囊本体88时,气囊本体88将大致向车辆后方运动(也就是沿图16中箭头H所示方向),气囊本体88被皮带96和98保持在膨胀位置(图16所示位置)。确保气囊本体88位于碰撞物体S、整流罩部分10A、挡风玻璃28和发动机罩108之间,从而改善了降低对碰撞物体S冲击的性能。
此外,当气囊本体88展开时,如果附加织物110被刮水器112夹住,附加织物110可以轻易地与气囊本体88分开。因此,气囊本体88不直接被刮水器112抓住,可以可靠和迅速地膨胀。
在第四实施例中,通过气囊本体88的膨胀,被用作膨胀方向控制装置的连接元件也就是皮带96产生张力,也可以通过使用来自充气机的气体压力,缩短皮带,产生上述张力。另外,通过使用来自充气机的气体压力拉皮带的一端,也可以产生张力。皮带的一端也可以固定在气囊本体上。
上文已经对本发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非常明显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进。

Claims (21)

1.一种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其使气囊本体在车辆前立柱上部向前膨胀,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设置在前立柱表面内侧的气囊本体,该表面位于车辆的外部;
覆盖该气囊本体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在车辆侧设在气囊上的底板以及一展开部分,当气囊本体膨胀时,所述展开部分与所述底板分开,并在横向上向外侧扩展;
膨胀方向控制装置,其使气囊本体相对于前立柱在横向上大致向内侧膨胀,并保持气囊本体处于膨胀位置;
一连接元件,其将车身一部分与气囊本体连接在一起,并在气囊本体膨胀时在车身上的一个与所述连接元件相连的被连接部分和气囊本体上的一个与所述连接元件相连的被连接部分之间产生张力,所述张力用于保持所述气囊处于膨胀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展开部分包括一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与气囊本体相接触以防气囊本体朝向相对于前立柱的横向外侧膨胀,并且保持所述气囊处于膨胀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产生作用于气囊本体的张力,用于限制气囊本体朝向车辆的外侧膨胀。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气囊本体膨胀时,所述展开部分的所述接触部分产生阻力,该阻力抵抗气囊本体在横向上大致向外侧施加的力。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部分的所述接触部分将气囊本体在横向上大致向外侧的运动限制在一预定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是设在所述壳体的展开部分中的沿横向向内侧扩展的弯曲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处设置肋(3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将位于前立柱横向内侧的车身一部分与气囊本体连接在一起,并在气囊本体膨胀时在车身上的一个与所述连接元件相连的被连接部分和气囊本体上的一个与所述连接元件相连的被连接部分之间产生张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是在气囊本体的上表面中沿前立柱延伸的皮带,皮带的上端部分与位于气囊装置上端面处的车辆部位相连,皮带的下端部分与位于前立柱内部的车辆部位相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囊本体向车辆外侧的膨胀被产生在与连接元件相连的各部位之间的张力限制在一预定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模制密封条,当展开部分扩展时从底板上分离的部位被该模制密封条覆盖。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展开部分与底板咬合着,而展开部分与底板的脱开将导致展开部分从底板上分离而扩展,气囊装置还包括一模制密封条,用于覆盖展开部分与底板咬合的部位。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部分通过一元件而连接到一被固定在底板上的端部上,该元件比展开部分和所述端部更弱,该元件的破裂将导致展开部分从底板上分离而扩展,气囊装置还包括一模制密封条,其覆盖所述用于将展开部分与所述端部相连的元件。
14.一种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向车辆整流罩部分上侧膨胀一气囊本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设置在整流罩部分表面内侧的气囊本体,该表面位于车辆的外侧;
覆盖该气囊本体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展开部分,当气囊本体膨胀时,该展开部分相对于该整流罩部分向车辆后方展开;
膨胀方向控制装置,其使气囊本体相对于整流罩部分向车辆前方膨胀,并保持气囊本体处于膨胀位置;
一连接元件,其将车身一部分与气囊本体连接在一起,并在气囊本体膨胀时在车身上的一个与所述连接元件相连的被连接部分和气囊本体上的一个与所述连接元件相连的被连接部分之间产生张力,所述张力用于保持所述气囊处于膨胀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气囊本体膨胀时,所述连接元件产生阻力,该阻力抵抗气囊本体向车辆上侧施加的力。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将气囊本体向车辆上侧的运动限制在一预定量。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将整流罩部分前面的车辆部位与气囊本体连接在一起,并在气囊本体膨胀时在车辆部分上的一个与所述连接元件相连的被连接部分以及气囊本体上的一个与所述连接元件相连的被连接部分之间产生张力。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是在气囊本体的上表面中沿整流罩部分延伸的皮带,皮带的第一端与横向右侧的车辆部位相连,皮带的第二端与横向左侧的车辆部位相连。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连接在气囊本体上的附加织物,当气囊本体膨胀时,如果气囊本体被夹在车身侧的突出部位上,该附加织物与气囊本体分开。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织物,其在气囊本体膨胀时设置在气囊本体和车辆挡风玻璃之间的直线上。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气囊本体膨胀时,在司机一侧膨胀的气囊本体部分的上端比在乘客一侧膨胀的气囊本体部分的上端低。
CNB028075226A 2001-03-29 2002-03-27 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219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5188/2001 2001-03-29
JP2001095188A JP2002283939A (ja) 2001-03-29 2001-03-29 歩行者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0045A CN1500045A (zh) 2004-05-26
CN1272199C true CN1272199C (zh) 2006-08-30

Family

ID=18949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752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2199C (zh) 2001-03-29 2002-03-27 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7172048B2 (zh)
EP (1) EP1373031B1 (zh)
JP (1) JP2002283939A (zh)
KR (1) KR100576595B1 (zh)
CN (1) CN1272199C (zh)
BR (1) BR0208424A (zh)
CA (1) CA2441759C (zh)
DE (1) DE60207393T2 (zh)
ES (1) ES2252441T3 (zh)
WO (1) WO20020790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0800A (ja) * 2001-07-02 2003-07-15 Takata Corp 外面展開型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3063334A (ja) * 2001-08-30 2003-03-05 Toyota Motor Corp 歩行者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923286B2 (en) * 2002-02-26 2005-08-02 Toyoda Gosei Co., Ltd. Pedestrian protecting device
JP3670249B2 (ja) * 2002-04-12 2005-07-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外置き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682502B2 (ja) * 2002-04-12 2005-08-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外置きエアバッグ装置
FR2852900B1 (fr) * 2003-03-28 2006-04-21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contre les chocs, du type sac gonflable, pour une fac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4367119B2 (ja) 2003-05-07 2009-11-1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341368A1 (de) * 2003-09-03 2005-04-07 Takata-Petri Ag Sicherheitseinrichtung an einem Kraftfahrzeug zum Schutz von Fußgängern und Radfahrern
CN100337860C (zh) * 2003-10-10 2007-09-19 杨铭域 行人碰撞保护装置
GB2408023A (en) * 2003-11-11 2005-05-18 Autoliv Dev Side air bag with internal tether
JP4415692B2 (ja) * 2004-02-13 2010-02-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JP2006076448A (ja) * 2004-09-09 2006-03-23 Nippon Plast Co Ltd 歩行者等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6159971A (ja) * 2004-12-02 2006-06-2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外置き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175338B2 (ja) * 2005-04-20 2008-1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7030615A (ja) * 2005-07-25 2007-02-08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06033670B4 (de) * 2005-07-26 2011-08-25 Honda Motor Co., Ltd. Fahrzeug mit Kollisionsobjekt-Schutzeinrichtung
JP4621119B2 (ja) * 2005-11-18 2011-01-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衝突物保護装置
CN101312858B (zh) * 2005-11-23 2011-06-08 奈特夏普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用于行人、乘员、车辆的可变能量管理系统
JP2007191103A (ja) * 2006-01-20 2007-08-02 Mazda Motor Corp ピラ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781830B2 (ja) * 2006-01-31 2011-09-28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車外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FR2899551B1 (fr) * 2006-04-10 2008-12-05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Vehicule comportant une piece rapportee fixee sur une partie de structure et procede de fixation correspondant
US7712769B2 (en) * 2006-09-13 2010-05-11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device
JP5044229B2 (ja) * 2007-02-06 2012-10-10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230472A (ja) * 2007-03-22 2008-10-02 Toyota Motor Corp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217242B2 (ja) * 2007-05-21 2013-06-19 タカタ株式会社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285110A (ja) * 2007-05-21 2008-11-27 Takata Corp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自動車
JP4946664B2 (ja) * 2007-06-29 2012-06-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07033796B4 (de) * 2007-07-19 2011-08-25 Key Safety Systems, Inc., Mich. Fahrzeug mit äußerem Aufprallschutz
JP2009096278A (ja) 2007-10-16 2009-05-07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050635B1 (en) 2007-10-16 2014-12-24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apparatus
JP5033571B2 (ja) 2007-10-16 2012-09-2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38089B2 (ja) 2007-10-16 2012-10-0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342213B2 (ja) * 2007-11-20 2013-11-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歩行者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53967B2 (ja) * 2007-12-18 2012-10-2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072349B1 (en) 2007-12-18 2013-03-06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device
JP5000542B2 (ja) * 2008-02-06 2012-08-15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179336B2 (ja) * 2008-02-06 2013-04-1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30809B2 (ja) * 2008-02-07 2012-09-1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972024B2 (ja) * 2008-03-27 2012-07-11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77216B2 (ja) * 2008-12-12 2012-11-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0149753A (ja) * 2008-12-25 2010-07-08 Toyoda Gosei Co Ltd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0131642A1 (ja) * 2009-05-14 2010-11-18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ハウジング
DE102009041710A1 (de) * 2009-09-16 2011-03-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11040191A1 (ja) 2009-09-29 2011-04-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437158B2 (ja) * 2010-05-12 2014-03-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2883923B (zh) 2010-05-12 2016-01-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JPWO2011149027A1 (ja) 2010-05-28 2013-07-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365857B2 (en) 2010-05-28 2013-02-05 Honda Motor Co., Ltd. Airbag system
US7988183B1 (en) 2010-07-07 2011-08-02 Honda Motor Co., Ltd. Airbag system
US8016066B1 (en) 2010-06-10 2011-09-13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Pedestrian air bag
EP2565087B1 (en) * 2010-06-23 2015-07-29 Honda Motor Co., Ltd. Airbag device
JPWO2011162122A1 (ja) * 2010-06-23 2013-08-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1085330A1 (de) * 2011-01-27 2012-08-02 Takata-Petri Ag Gassack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1114297A1 (de) * 2011-09-23 2013-03-2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1118122A1 (de) 2011-11-10 2013-05-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expandierbarem Element
EP2599670B1 (en) * 2011-11-29 2013-10-0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 pedestrian airbag arrangement
EP2822818B1 (de) 2012-03-05 2016-09-2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UßGÄNGERSCHUTZW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10220810B2 (en) * 2013-05-08 2019-03-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ender located pedestrian protection airbag
KR101526751B1 (ko) 2013-12-18 2015-06-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보행자 에어백
KR101500232B1 (ko) * 2013-12-19 2015-03-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보행자에어백 쿠션
EP2910436A1 (en) * 2014-02-19 2015-08-2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n impact protection device for pedestrians
JP6179467B2 (ja) * 2014-03-11 2017-08-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歩行者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4010872A1 (de) * 2014-07-24 2016-01-28 Daimler Ag Fahrzeug mit einer Fußgängerschutzvorrichtung
JP6241408B2 (ja) * 2014-11-26 2017-12-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97782B2 (ja) * 2015-03-31 2017-03-1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外用エアバッグ
GB2537917A (en) * 2015-04-30 2016-11-02 Ford Global Tech Llc A side curtain airbag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KR102117598B1 (ko) * 2015-06-15 2020-06-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 운전 보조 장치 및 차량
JP6447392B2 (ja) * 2015-07-06 2019-01-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462515B2 (ja) * 2015-07-21 2019-01-30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シートバックサイド及びシートバックサイド用基材
KR20170028126A (ko) 2015-09-03 2017-03-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 운전 보조 장치 및 차량
CN106184108A (zh) * 2016-07-27 2016-12-0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行人保护安全系统及控制方法
US10106124B1 (en) * 2016-08-25 2018-10-23 Waymo Llc Sticky airbag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CN106926999B (zh) * 2017-03-28 2018-10-1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用于深海上浮装置的整流罩解脱机构
DE102017004044A1 (de) * 2017-04-26 2018-10-3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Airbaganordnung im Bereich eines Windlaufs
CN107131204B (zh) * 2017-06-29 2023-03-1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保护罩的无销轴式铰链被动解脱机构
US20190071050A1 (en) * 2017-09-06 2019-03-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airbag system
DE102017008818A1 (de) * 2017-09-20 2019-03-21 Daimler Ag Gassack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11529927B2 (en) * 2018-12-11 2022-12-20 Hyundai Motor Company Airba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11469798A (zh) * 2020-03-20 2020-07-3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装置、系统及方法
JP7327359B2 (ja) * 2020-11-16 2023-08-1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13748A1 (de) * 1976-03-31 1977-10-06 Volkswagenwerk Ag Sicherheitseinrichtung an fahrzeugen,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en
US5558365A (en) * 1992-12-18 1996-09-24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 Seisakusho Tethered air bag
JP3005627B2 (ja) 1993-10-15 2000-01-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転落防止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888116B2 (ja) * 1993-10-15 1999-05-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ピラ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9628837A1 (de) * 1995-07-17 1997-01-23 Ruediger Urbansky Airbag
JPH09164906A (ja) * 1995-12-15 1997-06-24 Akio Otani 自動車の非常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1071912A (ja) 1996-06-26 1998-03-17 Tokai Rika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GB2316371B (en) * 1996-08-23 2000-12-06 Concept Moulding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vehicle safety
JPH1148900A (ja) * 1997-08-06 1999-02-23 Tokai Rika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9757374A1 (de) 1997-12-22 1999-06-24 Takata Europ Gmbh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00177514A (ja) * 1998-12-13 2000-06-27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車両用衝突判別装置
JP3687418B2 (ja) 1998-06-26 2005-08-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跳ね上げフード
US6152481A (en) * 1998-08-03 2000-11-2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ide restraint assembly
JP2000264146A (ja) 1999-03-12 2000-09-2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JP2003063334A (ja) * 2001-08-30 2003-03-05 Toyota Motor Corp 歩行者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928442B2 (ja) * 2002-02-26 2007-06-1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252441T3 (es) 2006-05-16
DE60207393T2 (de) 2006-07-06
DE60207393D1 (de) 2005-12-22
KR20030085076A (ko) 2003-11-01
KR100576595B1 (ko) 2006-05-04
EP1373031A1 (en) 2004-01-02
CA2441759A1 (en) 2002-10-10
WO2002079009A1 (en) 2002-10-10
CN1500045A (zh) 2004-05-26
BR0208424A (pt) 2004-03-30
EP1373031B1 (en) 2005-11-16
US7172048B2 (en) 2007-02-06
US20050257979A1 (en) 2005-11-24
JP2002283939A (ja) 2002-10-03
CA2441759C (en) 2007-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2199C (zh) 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CN1309594C (zh) 外展式气囊装置
EP3441265B1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mounting structure and curtain airbag deployment method
EP1511647B1 (en) Displaceable automotive hood assembly
US10246044B2 (en) Vehicle hood assembly with deployable pedestrian protection
GB2547790A (en) Vehicle hood assembly with deployable pedestrian protection
CN1665704A (zh) 车辆的仪表台面板结构
CN1903623A (zh)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JP2007216938A (ja)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90120708A1 (en) Airbag for Pedestrian and Airbag Apparatus for Pedestrian
CN1939779A (zh) 车辆的内部部件
CN1481313A (zh) 汽车车身外壳的平坦部分
US20160375856A1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airbag device
CN1740011A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CN1458027A (zh) 摩托车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751917A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JP4775587B2 (ja) 車両の衝撃吸収構造
US6938918B2 (en) Frontal air bag system
JP2003306101A (ja) 車両外置き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955048A (zh) 乘员约束装置
CN1803496A (zh) 行人等的保护装置及其气囊
JP2008110703A (ja) 歩行者保護装置
JP4906700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089723B2 (ja) 車両用フー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0737563B1 (ko) 차량의 후방 필라 보강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