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5048A - 乘员约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乘员约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55048A CN1955048A CN 200610135643 CN200610135643A CN1955048A CN 1955048 A CN1955048 A CN 1955048A CN 200610135643 CN200610135643 CN 200610135643 CN 200610135643 A CN200610135643 A CN 200610135643A CN 1955048 A CN1955048 A CN 19550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bag
- guard block
- seat cushion
- restraint system
- passenger restra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将气囊配置在座垫的下侧,该乘员约束装置提高了该气囊的耐久性。乘员约束装置(10),包括:气囊(12),配置在座椅底板(8)的上侧,可膨胀以从下侧挤压座垫;和用于使该气囊(12)膨胀的充气机(气体发生器)(13)。在座垫(15)的底面上安装有保护部件(17)。该保护部件(17)为橡胶或合成树脂制的片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碰撞时约束汽车等车辆的座位上的乘员的乘员约束装置,特别涉及在前方碰撞时对乘员的腰部进行约束,防止乘员的身体向前方及下方移动的乘员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在碰撞时约束汽车的乘员的系统中,作为防止即使佩戴安全带在前方碰撞时乘员也要一直钻进腰带的下侧的前潜现象的乘员约束装置,在特开平10-217818号公报中记载了下述乘员约束装置:在座垫和座椅底板之间配置可膨胀的气囊,在车辆碰撞时通过使该气囊膨胀而上推座垫的前部。
图5是表示该公报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前后方向的纵剖视图。在座椅前部,在座垫框架(座椅底板)100和座椅衬垫102之间配置有气囊104。该气囊104沿着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上延伸,可以通过充气机106膨胀。座椅衬垫102的上表面被装饰罩108覆盖,乘员坐在其上面。
车辆碰撞时刻充气机106进行工作时,气囊104膨胀,因座椅衬垫102的前部被上推或从下侧被顶起而密度变高,由此防止(包括抑制)乘员身体的前方移动。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178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如上所述地将气囊配置在座垫的下侧的乘员约束装置中提高该气囊的耐久性。
技术方案1的乘员约束装置,包括:气囊,沿着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延伸地配置在座垫和座垫下侧部件之间,可进行膨胀,以从下侧挤压该座垫;和气体发生器,在车辆紧急时刻使该气囊膨胀;其特征在于,在该气囊和座垫之间以及该气囊和座垫下侧部件之间的至少一方,设置了用于保护该气囊的保护部件。
技术方案2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该保护部件组装在该座垫的底面上。
技术方案3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2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部件为橡胶或树脂制的片状。
技术方案4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该保护部件至少覆盖该气囊的上侧,借助气囊的膨胀压力使保护部件开放,以使气囊膨胀。
技术方案5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4中,其特征在于,该气囊安装在该保护部件上,该保护部件组装在上述座垫下侧部件上。
技术方案6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5中,其特征在于,该保护部件与气囊利用共用的固定部件固定在上述座垫下侧部件上。
技术方案7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该保护部件包围该气囊,该保护部件由可伸长的材料构成,借助气囊的膨胀压力使保护部件伸长,以使气囊膨胀。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气囊和座垫或座垫下侧部件之间设有保护部件,解除了气囊和这些部件之间的直接摩擦,从而提高了气囊的耐久性。
如技术方案2,在将保护部件安装在座垫的底面上的情况下,由于随着将座垫安装在座椅上的过程,还进行保护部件的设置,因而可以简化座椅的组装。
如技术方案3,作为该保护部件优选为橡胶或树脂制的片状。
在技术方案4的方式中,在气囊不膨胀时,由于保护部件至少覆盖气囊的上侧,因而不会有气囊和座垫之间的直接摩擦,因而气囊的耐久性良好。另外,在气囊膨胀时该保护部件开放,因膨胀的气囊挤压座垫。
如技术方案5,通过在保护部件上安装气囊,并将该保护部件安装在座垫下侧部件上,可以简化将保护部件和气囊安装到座垫下侧部件上的安装作业。
如技术方案6,通过利用共用的固定部件将保护部件和气囊固定在座垫下侧部件上,可以使它们的组装作业变得更加简单,并且还可以减少部件成本。
在技术方案7的方式中,由于利用由可伸长的材料构成的保护部件包围气囊,在气囊膨胀时使该保护部件伸长,因而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的框架的气囊不膨胀时的立体图,以纵剖面图示座垫。
图2是从图1拆下座垫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气囊膨胀时的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现有例子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前后方向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具有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的框架的安装保护部件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安装保护部件后的立体图。
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6的乘员约束装置的气囊膨胀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具有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的框架的、安装该乘员约束装置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座椅的框架的、安装乘员约束装置后的立体图。
图12是沿着图10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1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气囊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的框架的气囊不膨胀时的立体图,以纵剖面图示座垫;图2是从图1拆下座垫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气囊膨胀时的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构成汽车座椅的框架由底部框架1和背部框架4组成,所述背部框架4可通过支轴2及倾斜装置(图示省略)转动地连接在该底部框架1上。该背部框架4的上部安装有头枕6。该底部框架1具有左右的侧面框架1a、1b,在所述侧面框架1a、1b的前部彼此之间架设有座椅底板8。
在底部框架1和背部框架4上安装有由聚氨酯等构成的座垫15和座椅靠背(图示省略)。座椅底板8配置在该座垫15的前部下侧。其中,图1的标号1d表示支承该座垫15的弹簧。
乘员约束装置10,包括:气囊12,配置在该座椅底板8的上侧,可膨胀以从下侧挤压上述座垫15的前部;和用于使该气囊12膨胀的充气机(气体发生器)13。该气囊12沿着座椅底板8的左右宽度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该气囊12的该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利用螺栓14固定在该座椅底板8上。在该气囊12的上侧设有座垫15。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该气囊12为使多个面板16重叠,并对其周缘部彼此进行缝合而形成袋状的部件。标号16a表示缝合了该面板16彼此的、由纱线等形成的接缝。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座垫15的底面上安装有保护部件17。该保护部件17为橡胶或合成树脂制的片状,利用粘合、粘着、面扣、缝合、挂钩固定等适当的安装方法固定在座垫15上。在该实施方式中,保护部件17设在座垫15的底面的大致全部区域,也可以仅设在气囊12的膨胀区域。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该气囊12内配置有棒形充气机13。该充气机13,将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延伸。该充气机13的结构为:在其侧周面上具有气体喷出口(图示省略),从该气体喷出口向放射方向喷出气体。
如图3所示,在该充气机13上连接有保持器18,所述保持器18用于将该充气机13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从该保持器18突起设置有双头螺栓18a。通过将该双头螺栓18a插入气囊12的下表面的螺栓通孔和座椅底板8的螺栓通孔内,并拧入螺母18b,充气机13和气囊12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
该气囊12,在平常时(乘员约束装置不工作时),沿着座椅底板8的上表面平坦地、且前后方向的宽度变小而进行折叠。其中,气囊12,可以安装在座椅底板8上后进行折叠,也可以预先进行折叠,在用保形部件(图示省略)保持形状的状态下安装到座椅底板8上。也可以对气囊12不进行折叠而在平坦地延展的状态下设在座椅底板8上。
该乘员约束装置10的动作如下所述。
检测到汽车的前方冲撞时,充气机13进行气体喷出工作,通过来自该充气机13的气体使气囊12膨胀。其结果,座垫的前部被上推或者从下侧被顶起而密度变高,从而阻止或抑制乘员腰部的前方移动。
在该乘员10中,在座垫15的底面设有保护部件17,气囊不膨胀时和膨胀时都不会存在气囊12和座垫15之间的直接摩擦。因此,气囊12的耐久性、耐损坏性良好。
在本发明中,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气囊12和座椅底板8之间设置保护部件20。这样一来,在气囊12不膨胀时和膨胀时都可以防止气囊12和座椅底板8之间的直接摩擦,从而提高气囊12的耐久性、耐损坏性。另外,在图4中虽然省略了图示,在气囊12的上侧设有座垫。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气囊12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保护部件17、2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充气机13设在气囊12的内侧,但充气机也可以设在气囊的外部,通过管道等向气囊导入气体。
图6及图7是具有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的框架的立体图;图6表示安装保护部件之前的状态;图7表示安装保护部件后的状态。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是该乘员约束装置的气囊膨胀时的座椅的框架的立体图。
在该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10A中,在气囊12A的外部配置充气机13A,通过管道(导管)30从该充气机13A向气囊12A内导入气体。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气囊12A也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配置在座椅底板8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该气囊12A的左右两端侧上分别设有耳状的固定片12a,通过所述固定片12a分别利用螺栓等固定部件31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对气囊12A进行固定。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该气囊12A的一端侧设有管道接入口(标号省略),该管道接入口与管道30的一端相连。
充气机13A,在该实施方式中大致呈棒形,在其轴心线方向的一端侧上设有气体喷出口(图示省略)。该充气机13A的该气体喷出口与管道30的另一端相连。另外,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充气机13A与气囊12A邻接而设在座椅底板8上,管道30也沿着该座椅底板8的上表面设置。
如图7所示,该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被保护部件40覆盖。如图8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该保护部件40形成具有主板部41和包围壁状部42的、一体收容该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的无底容器状结构,所述主板部41,从座椅底板8的上方连续地覆盖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其中,在图8中仅图示气囊12A,以下相同);所述包围壁状部42,从该主板部41的周缘部向下立起设置,连续地包围该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的周围。
该主板部41,在气囊12A膨胀时开裂。具体而言,在该实施方式中沿着该主板部41的与气囊12A相对的区域的外周,延伸设置有用于引导该主板部41的开裂的撕裂线43(图8)。在气囊12A膨胀时,通过该气囊12A膨胀压力,主板部41沿着该撕裂线43开裂,该主板部41的与气囊12A的相对的区域被膨胀的该气囊12A挤压而打开。
另外,在图8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部分(标号44)表示如上所述地被膨胀的气囊12A挤压而打开的状态下的、主板部41的与该气囊12A的相对的区域。
在包围壁状部42的下部,设有用于将保护部件40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的固定部件45。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固定部件45为从包围壁状部42的下端向下伸出的爪或钩状的弹性体,如图8所示,通过该固定部件45与设在座椅底板8上的固定部件扣合孔8b弹性地进行扣合,保护部件40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另外,如图6所示,在包围壁状部42(在图6中标号省略)的延伸方向上在不同位置上对应每个主要部位而配置有多个固定部件45。
其中,固定部件45的结构,即保护部件40固定到座椅底板8的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与此。
在该实施方式中,保护部件40为合成树脂制,主板部41、包围壁状部42以及各固定部件45一体成形。其中,保护部件40的材质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利用橡胶、金属的薄片等各种材质构成。
该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相同的标号表示同一部分。
上述结构的乘员约束装置10A的动作如下所述。
检测到汽车的前方碰撞时,充气机13A进行气体喷出工作,来自该充气机13A的气体通过管道30导入气囊12A内。通过来自该充气机13A的该气体,气囊12A开始进行膨胀,因该气囊12A的膨胀压力,保护部件40开裂。然后,该气囊12A挤开该保护部件40向上方膨胀。其结果,座垫的前部被上推或者从下侧被顶起而密度变高,从而阻止或抑制乘员腰部的前方移动。
在该乘员约束装置10A中,在气囊12A不膨胀时,由于保护部件40覆盖气囊12A的上侧,因而该气囊12A不会直接与座垫进行接触,因而气囊12A的耐久性、耐损坏性良好。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配置在该气囊12A的外部的充气机13A和管道30也被保护部件40覆盖,因而它们的耐久性、耐损坏性也良好。
图10及图11是具有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的框架的立体图;图10表示设置乘员约束装置之前的状态;图11表示设置乘员约束装置后的状态。图12是沿着图9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沿着图10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在该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10B中,气囊12A的左右两端侧的固定片12a也分别通过固定部件31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图13的标号12b表示设在各固定片12a上的、用于插入固定部件31的开口。并且,图10的标号8b表示设在座椅底板8上的、用于插入固定部件31的开口。如图13,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固定部件31为螺栓,在该开口8a上固定与该螺栓啮合的螺母8c。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气囊12A的外部也配置有充气机13A,利用管道30连接该充气机13A和气囊12A,所述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一体地被保护部件40A覆盖。
如图1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40A,也形成具有主板部41和包围壁状部42的无底容器状结构,所述主板部41,从座椅底板8的上方连续地覆盖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其中,在图12中仅图示气囊12A,以下相同);所述包围壁状部42,从该主板部41的周缘部向下立起设置,连续地包围该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的周围。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该主板部41的与气囊12A的相对的区域的左右两端侧上,以分别与该气囊12A的两个固定片12a的开口12b(图13)重叠的位置关系,设有用于插入固定部件31的开口46。
另外,如图13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使各开口46的周缘部向下凹陷而形成内嵌至各固定片12a的开口12b的突出部46a。通过使保护部件40A的两侧的突出部46a分别与气囊12A的两侧的开口12b扣合,对保护部件40A中的气囊12A进行定位。该突出部46a从主板部41的内表面突出的高度,大于各固定片12a的上下厚度。
在该实施方式中,从包围壁状部42的下端突起设置有用于进行保护部件40A相对于座椅底板8的定位的突起47,在座椅底板8上,在将保护部件40A配置在规定位置上时(使该保护部件40A和座椅底板8的开口46、8a彼此一致而进行配置时)与该突起47重叠的位置关系,设有与该突起47扣合的突起扣合孔8b’。
如图12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从包围壁状部42的下端侧突起设置有向配置在保护部件40A内的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的下侧伸出的伸出部48。利用该伸出部48,该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保持在保护部件40A内。
该乘员约束装置10B的其它结构与前述的图6至图9的乘员约束装置10A相同,在图10至图12中与图6至图9相同的标号表示同一部分。
接着说明将上述结构的乘员约束装置10B设置到座椅底板8上的顺序。
首先,预先通过管道30将充气机13A连接到气囊12A上,并将其安装到保护部件40A内。此时,使保护部件40A的伸出部48在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的下侧围绕而防止所述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从保护部件40A内脱落,并且使该保护部件40A的两侧的突出部46a分别与气囊12A的两侧的固定片12a的开口12b扣合,从而对气囊12A进行定位。
接着,将该保护部件40A配置在座椅底板8上。此时,使该保护部件40A的定位用突起47与座椅底板8的突起扣合孔8b’扣合,从而对保护部件40A进行定位。然后,将固定部件(螺栓)31插入该保护部件40A及座椅底板8的开口46、8a中,并拧入螺母8c。由此,保护部件40A和气囊12A(以及管道30和充气机13A)一体地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
在该乘员约束装置10B中,由于预先在保护部件40A内安装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而使其成为一体化,因而设置到座椅底板8的作业变得容易。
并且,在该乘员约束装置10B中,如上所述,由于保护部件40A和气囊12A利用共用的固定部件31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因而将其固定到座椅底板8上的作业也变得容易。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不会从保护部件40A内脱落,设有向所述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的下侧伸出的伸出部48,也可以省略该伸出部48。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40、40A仅覆盖气囊12A的上侧,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通过保护部件覆盖气囊的上侧和下侧双方。图14是表示上述结构的保护部件40B的纵剖视图。
该保护部件40B包括覆盖气囊12A的上侧的上侧主板部41、覆盖该气囊12A的下侧的下侧主板部49以及包围该气囊12A的周围的包围壁状部42。在该实施方式中,该上侧及下侧主板部41、49以及包围壁状部42一体成形,气囊12A膨胀时该上侧主板部41沿着撕裂线43开裂。
该保护部件40B的其他结构,与前述图6至图13的各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40、40A相同,在图14中与图6至图13相同的标号表示同一部分。
在该保护部件40B中,由于不仅是通过上侧主板部41覆盖气囊12A的上侧,通过下侧主板部49还覆盖其下侧,因而气囊12A不会直接与座垫和座椅底板双方接触,因而气囊12A的耐久性、耐损坏性良好。
在上述图6至图14的各实施方式中,在气囊膨胀时保护部件沿着撕裂线开裂,保护部件的开放方法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下述结构:保护部件中的覆盖气囊的上侧的部分和覆盖气囊的下侧的部分分开设置,在气囊不膨胀时所述两个部分结合,在气囊膨胀时所述两个部分分离而使保护部件开放。
图15是结构如上的保护部件60的说明图。其中,图15(a)是利用该保护部件60覆盖气囊12A(以及充气机13A等)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b)是沿着图15(a)的B-B线的剖视图;图15(c)是气囊膨胀时的与图15(b)相同部分的剖视图。
该保护部件60由覆盖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的上侧的上侧覆盖部件61和覆盖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的下侧的下侧覆盖部件62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该覆盖部件61、62分别由布材料、橡胶或合成树脂的薄片等形成,通过利用由缝合纱等形成的接缝63(63A、63B)对各个周缘部彼此进行缝合,形成在内部包覆该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的袋状体。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接缝63中,对覆盖部件61、62的沿着气囊12A后缘部(该前后方向为将气囊12A设置到座椅上时的前后方向)的边缘彼此进行缝合的部分,成为低强度的接缝63B。该接缝63B,在气囊12A膨胀时,因该气囊12A的膨胀压力断裂而解除覆盖部件61、62彼此的结合。该接缝63的剩余部分成为即使气囊12A膨胀也不会断裂的高强度接缝63A。
该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图6至图14的各实施方式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气囊12A处于不膨胀状态时,由于利用保护部件60的上侧覆盖部件61和下侧覆盖部件62分别覆盖该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的上侧和下侧,因而该气囊12A、管道30以及充气机13A不会与座垫和座椅底板双方接触,因而它们的耐久性、耐损坏性良好。
气囊12A开始膨胀时,如图15(c)所示,因该气囊12A的膨胀压力接缝63B断裂,从而解除该覆盖部件61、62彼此的结合。由此,该覆盖部件61、62彼此分离,允许气囊12A的膨胀。
上述各实施方式都只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图6至图15的各实施方式中,在气囊膨胀时保护部件开裂,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利用由可伸长的材料形成的保护部件覆盖气囊,在气囊膨胀时保护部件根据该气囊的膨胀伸长。
在上述图6至图15的各实施方式中,除了覆盖气囊(以及充气机等)的保护部件以外,还可以如图1至图4的实施方式一样,设置覆盖座垫的下表面的保护部件、覆盖座垫下侧部件(座椅底板等)的上表面的保护部件。
在上述图6至图15的各实施方式中,气囊、配置在该气囊的外部的充气机以及连接该气囊和充气机的管道一体地被保护部件覆盖,也可以是所述气囊、充气机以及管道被各自的保护部件覆盖。在本发明中,只要利用保护部件至少覆盖气囊即可。也可以是充气机配置在座椅底板的内侧,只是气囊配置在座椅底板上而被保护部件覆盖。
如图1至图4的各实施方式一样,即使在充气机配置在气囊的内部的方式中,也可以设置覆盖该气囊的保护部件。
Claims (7)
1.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包括:
气囊,沿着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延伸地配置在座垫和座垫下侧部件之间,可进行膨胀,以从下侧挤压该座垫;和
气体发生器,在车辆紧急时刻使该气囊膨胀;其特征在于,
在该气囊和座垫之间以及在该气囊和座垫下侧部件之间的至少一方,设置了用于保护该气囊的保护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部件组装在该座垫的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为橡胶或树脂制的片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部件至少覆盖该气囊的上侧,借助气囊的膨胀压力使该保护部件开放,以使气囊膨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囊组装在该保护部件上,该保护部件安装在所述座垫下侧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部件与气囊利用共用的固定部件固定在所述座垫下侧部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部件包围该气囊;
该保护部件由可伸长的材料构成,借助气囊的膨胀压力使该保护部件伸长,以使气囊膨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10158 | 2005-10-25 | ||
JP2005310158 | 2005-10-25 | ||
JP2006006260 | 2006-01-1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55048A true CN1955048A (zh) | 2007-05-02 |
Family
ID=38062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10135643 Pending CN1955048A (zh) | 2005-10-25 | 2006-10-18 | 乘员约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955048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0073A (zh) * | 2009-10-30 | 2011-05-11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中央气囊 |
CN103538551A (zh) * | 2012-07-12 | 2014-01-29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椅垫气囊装置 |
CN104071114A (zh) * | 2013-03-26 | 2014-10-01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椅垫气囊装置 |
CN114650935A (zh) * | 2019-12-06 | 2022-06-21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乘员约束装置 |
-
2006
- 2006-10-18 CN CN 200610135643 patent/CN195504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0073A (zh) * | 2009-10-30 | 2011-05-11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中央气囊 |
CN102050073B (zh) * | 2009-10-30 | 2015-07-1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中央气囊 |
CN103538551A (zh) * | 2012-07-12 | 2014-01-29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椅垫气囊装置 |
CN103538551B (zh) * | 2012-07-12 | 2016-08-31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椅垫气囊装置 |
CN104071114A (zh) * | 2013-03-26 | 2014-10-01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椅垫气囊装置 |
CN114650935A (zh) * | 2019-12-06 | 2022-06-21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乘员约束装置 |
CN114650935B (zh) * | 2019-12-06 | 2024-04-26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乘员约束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91952C (zh) | 气囊及气囊的展开方法 | |
US20190291682A1 (en) | Active bolster | |
CN1272199C (zh) | 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 |
US8573635B2 (en) |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air bag protection member | |
JP3906741B2 (ja) | 乗員保護装置 | |
US7066487B2 (en) | Airbag with internal positioning panels for sequential deployment | |
CN1903618A (zh) | 气囊装置 | |
JP4715523B2 (ja) | 乗員拘束装置 | |
CN1853988A (zh) | 气囊装置、乘员保护系统、车辆 | |
EP1686017A1 (en) | Airbag and airbag apparatus | |
CN1651285A (zh) | 气囊装置 | |
CN1305714C (zh) | 充气机 | |
US20040074690A1 (en) | Airbag device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 |
CN1654250A (zh) | 乘员保护装置 | |
CN1944114A (zh) |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 |
CN1903620A (zh) | 气囊装置 | |
JP2008110660A (ja) |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CN1903623A (zh) |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 |
CN1803494A (zh) |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 |
KR102685331B1 (ko) | 운전석용 에어백 장치 | |
CN1903619A (zh) | 气囊装置 | |
CN1944117A (zh) | 气囊装置 | |
CN1955048A (zh) | 乘员约束装置 | |
CN1785719A (zh) | 乘员保护装置 | |
US8662530B2 (en) |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rigid air bag protection memb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