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1114A - 椅垫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椅垫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1114A
CN104071114A CN201410045897.XA CN201410045897A CN104071114A CN 104071114 A CN104071114 A CN 104071114A CN 201410045897 A CN201410045897 A CN 201410045897A CN 104071114 A CN104071114 A CN 104071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folding part
aerator
blow
chair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58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1114B (zh
Inventor
糠谷聪宏
神头孝典
田中良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71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1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1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1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1Packaging straps or envelopes for inflatable memb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椅垫气囊装置,应用于包括座位部和吹风管道的车辆座椅,座位部具有椅垫,由椅框的支撑部从椅垫下侧进行支撑,吹风管道在椅垫下方具有吹出口,其中,通过吹风管道流动的空调风从吹出口向上吹出。充气器布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与吹出口隔开的部位处,由供自充气器的膨胀气体使气囊在支撑部与椅垫之间膨胀,使得座位部的座面升高,以阻止座位部上的被约束对象向前移动,其中,气囊中比充气器更靠近吹出口的部分成为折叠部;其中,在因膨胀气体膨胀之前,折叠部于车辆座椅前后方向上手风琴式折叠,折叠部布置在比吹出口更靠近充气器的部位处,在因膨胀气体膨胀时,折叠部在充气器与比吹出口更远离所述充气器的部位之间展开。

Description

椅垫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椅垫气囊装置,其中由膨胀气体使布置在车辆座椅的座位部内的气囊膨胀,使得座位部的座面能够升起,从而,阻止座位部上的被约束对象向前移动。
背景技术
作为改善乘员就座在车辆座椅上的舒适感的技术,例如,从JP-A-11-048772中已知一种“车辆座椅空调装置”。该车辆座椅空调装置包括在座位部椅垫下方具有吹出口的吹风管道,并且使通过吹风管道流动的空调空气(冷风、暖风等)从吹出口向上吹出。空调空气通过椅垫与乘员接触,因此,乘员能感觉到舒适的凉爽感或温暖感。
另一方面,在车辆中,下潜现象成为问题,其中,当由于正面碰撞等从正面向车辆施加冲击时,被座椅安全带装置约束于车辆座椅的乘员的腰部与腰带部脱离,并且向前移动(向前滑动)。据此,已经采取或提出了多种措施,用于防止下潜现象。
作为这种措施之一,已知一种应用于车辆座椅的椅垫气囊装置,其中,由椅框的支撑部从椅垫下侧对作为座位部的椅垫进行支撑。支撑部由用于从椅垫下侧弹性方式支撑椅垫的弹簧件(金属丝框部)、以及钩住弹簧件的接合钩等构成。
在该椅垫气囊装置中,装配有充气器的气囊布置在支撑部与椅垫之间(参见JP-A-2002-079861以及JP-A-2005-306252)。一般而言,该气囊布置成处于展开状态(未折叠状态)。此外,由从充气器吹出的膨胀气体使气囊膨胀,从而,使座位部的座面升高。由于座面升高,朝上压迫乘员股部中与膝部后侧相邻的部分,使得腰部压贴腰带部。因此,改进了用于约束乘员的腰带部的性能,从而,限制腰部的向前移动(向前滑动)。
然而,当该椅垫气囊装置应用于装有车辆座椅空调装置的车辆座椅时,取决于吹风管道吹出口的位置,处于展开状态的气囊可能位于吹出口上方。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吹出口被气囊阻塞,使得空调风很难送达乘员,从而,降低愉悦感。
即使不同于乘员腰部的被约束对象存在于座位部上,也会类似地发生上述问题。
据此,考虑到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以及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椅垫气囊装置,其中,能阻止座位部上的被约束对象向前移动,同时不妨碍空调风从吹出口吹出。
发明内容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椅垫气囊装置,应用于包括座位部和吹风管道的车辆座椅,座位部具有椅垫,该椅垫由椅框的支撑部从其下侧进行支撑,以及,吹风管道在椅垫下方具有吹出口,其中,通过吹风管道流动的空调风从吹出口向上吹出。充气器布置在于车辆前后方向与吹出口隔开的部位处,以及,由供自充气器的膨胀气体使气囊在支撑部与椅垫之间膨胀,使得座位部的座面升高,以阻止座位部上的被约束对象向前移动。比充气器更靠近吹出口的气囊部分成为折叠部。在因膨胀气体膨胀之前,折叠部于车辆座椅前后方向手风琴式折叠,并且,折叠部布置在比吹出口更靠近充气器的部位处,以及,在因膨胀气体膨胀时,折叠部在充气器与比吹出口更远离充气器的部位之间展开。
这里,手风琴式折叠指这样一种折叠方式,其中,对气囊的折叠部进行折叠,同时交替改变其折叠的方向。在本方面的折叠部中,使多个折叠片于前后方向重叠。
根据上述结构(1),在因膨胀气体膨胀之前,折叠部于车辆座椅前后方向手风琴式折叠,并且布置在比吹出口更靠近充气器的部位处。所以,吹出口未被折叠部阻塞,因此,通过吹风管道流动、然后从吹出口向上吹出的空调风,通过椅垫与乘员接触,使得乘员能感觉到舒适的凉爽感或温暖感。
另一方面,如果因对车辆的冲击从充气器向气囊供给膨胀气体,使气囊在充气器与比吹出口更远离充气器的部位之间展开。
换而言之,紧接在从充气器开始供给膨胀气体之后,在气囊中除折叠部之外的部分(也就是围住充气器的部分)中,使气囊首先膨胀。由于此膨胀,将前后方向上指向远离充气器方向的力施加于折叠部。由于该力,使折叠部于该方向挤出。在折叠部的多个折叠片中,从靠近于充气器的折叠片朝远离充气器的其它折叠片,相继执行如上所述的膨胀。由于这种膨胀,将折叠部中未膨胀的折叠片在远离充气器的方向挤出。按这种方式,在折叠部的多个折叠片中,从靠近于充气器的折叠片朝远离充气器的其它折叠片,相继执行膨胀、以及由于膨胀所导致的挤出,并因此使折叠部展开。展开时,折叠部直接或间接地沿椅垫的背面滑动,但此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较小。原因在于,当展开折叠部时,使折叠部中改变折叠方向的部分与椅垫背面直接或间接地线接触,从而,减小了与椅垫的接触面积。所以,膨胀所导致的挤出不易由于这种摩擦阻力而减弱,因此,能容易地使折叠部的所有折叠片膨胀并展开。另外,由如上所述膨胀并展开的折叠部使座位部的座面升高,因此,能防止座位部上的被约束对象向前移动的下潜现象。
(2)在(1)的椅垫气囊装置中,在折叠部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防接触片,用于阻止折叠部与支撑部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相对于处于展开状态下的折叠部,以及处于手风琴式折叠状态下的折叠部,也就是,无论折叠部的形式如何,防接触片都能阻止折叠部与支撑部接触。
根据本椅垫气囊装置,能阻止座位部上的被约束对象向前移动,同时,不妨碍空调风从吹出口吹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局部侧向剖视图,连同乘员和座椅安全带装置一起,示出应用了椅垫气囊装置一种实施例的车辆座椅;
图2是轴测图,示出根据一种实施例的车辆座椅以及座椅安全带装置的一部分;
图3是平面图,连同气囊和防接触片一起,示出根据一种实施例的椅框;
图4A和图4B是示出一种实施例的图,其中,图4A是局部侧向剖视图,示出应用了椅垫气囊装置的座位部的剖视结构;以及,图4B是放大的局部侧向剖视图,示出图4A的一部分;
图5A是平面图,连同防接触片一起,示出处在折叠部以手风琴方式进行折叠状态下的气囊,以及,图5B是平面图,连同防接触片一起,示出处在使待折叠部展开状态下的气囊;
图6A和图6B是局部侧向剖视图,示出使待折叠部膨胀并展开的状态;以及
图7A是局部侧向剖视图,示出一种比较例,其中以卷拢方式对待折叠部进行折叠,以及,图7B是局部侧向剖视图,示出一种比较例,其中以手风琴方式于上下方向对待折叠部进行折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椅垫气囊装置的一种实施例。
在下文说明中,车辆的行驶方向定义为向前方向,因此,基于向前方向,定义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向左、以及向右方向。此外,在各图中,“前”表示车辆前侧,“后”表示车辆后侧,“内”表示车辆内侧,以及,“外”表示车辆外侧。车辆内侧指与车辆宽度方向中部相邻的一侧,以及,车辆外侧指远离中部的一侧。
此外,假设标准身材的乘员(成人)以预定适当姿势就座在车辆座椅上。
首先,对应用了本发明椅垫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的示意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中所示,车辆座椅CS具有座位部(椅垫)10、以及靠背部(靠背)25,该靠背部25布置于座位部10的后端,使得靠背部25的倾斜程度可以调节。座位部10是作为被椅垫气囊装置约束的对象(被约束对象)的乘员P就座的部分。车辆座椅CS布置在车辆中,处于使靠背部25取向朝车辆前侧的状态。以这种方式布置的车辆座椅CS的前后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以及,车辆座椅CS的宽度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对应。
如图3中所示,椅框11形成座位部10的框架,椅框11具有一对侧框部12、前框部13、后框部14、以及多个丝框部15。两个侧框部12于车辆座椅CS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布置在车辆座椅CS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的部分处。前框部13于车辆座椅CS宽度方向具有狭长的形状,并且安装在两个侧框部12的前端之间。前框部13在其后部设置有倾斜部13a,使倾斜部13a倾斜成向后降低。此外,前框部13在其前部设置有凹部16,凹部16具有较浅的深度,并且于车辆座椅CS宽度方向延伸。
后框部14具有于车辆座椅CS宽度方向延伸的圆筒管状,并且安装在两个侧框部12的后端之间。多个丝框部15起到拉簧作用,用于改善就座舒适性,并且形成为弯折成这样的形状,其中,一串S形区段彼此连续。丝框部15布置成于车辆座椅CS宽度方向彼此隔开,并且在前框部13与后框部14之间拉紧。各丝框部15的后端钩到后框部14上。各丝框部15的前端与设置于前框部13倾斜部13a上的各接合钩(未示出)接合。另外,丝框部15和接合钩构成支撑部B1。
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椅垫17至少布置于椅框11的支撑部B1上。换而言之,由椅框11的支撑部B1,从椅垫17的下侧对其进行支撑。椅垫17的表面(上面、侧面等)覆盖有织物、皮革等制成的覆皮(未示出)。
如图3、图4A、以及图4B中所示,在座位部10内侧和椅垫17下方设置吹风部(未示出)以及吹风管道19,该吹风管道19适合于向座位部10的座面10a(参见图2)引导供自吹风部的空调风A1。在图3、图4A以及图4B中,仅仅示出了吹风管道19的一部分。吹风管道19的下游部分于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使其下侧敞开成大致矩形环状。吹风管道19的下游端部由环状弹性件21构成,环状弹性件21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或弹性体形成为大致矩形环状。环状弹性件21布置于丝框部15的上侧。在吹风管道19的下游端部上由环状弹性件21围住的区域成为吹出口22。
在车辆中,设置了如下文所述的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30,以约束就座在车辆座椅CS上的乘员P。
<座椅安全带装置30>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座椅安全带装置30具有:带状纺织带31,用于约束乘员P;舌片32,安装于纺织带31,可沿纺织带31纵向移动;以及带扣33,其布置于座位部10的车辆内侧,并且适合于允许舌片32以可分离方式安装于其上。纺织带31的一个端部固定至座位部10的车辆外侧,以及,其另一端部适合于由布置在其车辆外侧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未示出)卷绕。在座椅安全带装置30中,使舌片32沿纺织带31滑动,从而改变腰带部34和肩带部35各自的长度。
腰带部34是纺织带31的一段,其从舌片32延伸至纺织带31的端部(被固定端),并且从就座乘员P的腰部PP一侧经由腰部PP前侧延伸至另一侧。肩带部35是纺织带31的一段,其从舌片32延伸至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并且从就座乘员P的肩部PS经由胸部PT前侧斜向延伸至腰部PP的横向侧。
在车辆中,设置椅垫气囊装置(下文中,也简称为“气囊装置”),以阻止下潜现象。下潜现象指这样一种现象,其中,当由于正面碰撞等从正面向车辆施加冲击时,会使被座椅安全带装置30约束于车辆座椅CS的乘员P的腰部PP与腰带部34脱离,并向前移动(向前滑动)。
在图4A和图4B中,示出了气囊装置的示意结构。本气囊装置包括气囊模组AM、冲击传感器61、以及控制装置62。气囊模组AM包括气囊40、充气器组件50、以及防接触片55。下文中,描述气囊模组AM的构成部件。
<气囊40>
将一个在前后方向细长的平面状矩形织物片(下文称为“基底织物42”)沿设置在其中部的折叠线43进行折叠,以使其于上下方向重叠,如图5B中所示,然后,由周边联结部44进行联结(本实施例中,进行缝合),使气囊40形成为袋状。
基底织物42由聚酯线、聚酰胺线等制成的织造织物形成,因此,具有高强度和挠性。在气囊40中,被周边联结部44围住的部分(内侧部分)是膨胀部C1,由膨胀气体使膨胀部C1膨胀。此外,气囊40中位于周边联结部44更外侧的外侧部分(围住膨胀部C1的部分)成为非膨胀部D1,没有向非膨胀部D1供给膨胀气体,因此不使其膨胀。同时,气囊40的前端未被周边联结部44联结(未被缝合)。
在本实施例中,周边联结部44示为粗虚线,这样将其与正常虚线(隐藏线)区分开来。
不向气囊40充以膨胀气体,并因此,使气囊40展开成平面形状使得折叠线43位于其后端,在此状态(下文中,称为“非膨胀而展开状态”)下,气囊40的前端与就座在座位部10上的乘员P的膝部PN下方区域相邻,以及,后端具有位于臀部PB下方的尺寸(参见图1)。
如图5A和图5B中所示,气囊40中比充气器51更靠近吹出口22的部分是折叠部45。在使气囊40的膨胀部C1膨胀之前,折叠部45处于折叠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使折叠部45于前后方向折叠成称为“手风琴式折叠”的折叠方式。手风琴式折叠指这样一种折叠方式,其中,对折叠部C1进行折叠,同时交替地改变其折叠方向。进行手风琴式折叠时,于车辆座椅CS前后方向上,在折叠部45上的多个部位处设置多个折叠线(未示出),各折叠线于车辆座椅CS的宽度方向延伸。相邻折叠线之间的距离成为手风琴式折叠中的折叠宽度。然后,从折叠部45的前端朝后端,沿折叠线,按该折叠宽度将折叠部45相继折叠成手风琴形状。在折叠部45中,相邻折叠线之间的部分成为折叠片46。如图4B中所示,折叠部45成为这样一种状态,其中,多个折叠片46于车辆座椅CS前后方向上重叠。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对折叠部45进行手风琴式折叠,气囊40具有紧凑形式,其中气囊40于前后方向的长度短于非膨胀而展开状态下的长度。将处于手风琴式折叠状态下的折叠部45布置在比吹出口22更靠近充气器51的部位处,也就是,布置在前侧的部位处。
此外,处于手风琴式折叠状态下的折叠部45可以用包封片(未示出)包封。在运输气囊模组AM时,或者在气囊模组AM安装至车辆座椅CS之前等情况下,包封片用于将折叠部45保持处于手风琴式折叠状态。适宜地,在包封片中设置有易破部(未示出),该易破部适合于在折叠部45膨胀并展开时受到折叠部45压迫而破裂。易破部可以由例如形成在包封片中的裂口构成。
<充气器组件50>
如图4B中所示,充气器组件50具有作为气体发生器的充气器51、以及用于罩住充气器51的保持架52。
充气器51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并且在其中容纳气体发生剂(未示出)。在这类充气器51(烟火式充气器)中,由气体发生剂的化学反应产生膨胀气体。充气器51设置有出气口(未示出),通过该出气口吹出所产生的膨胀气体。电气配线(未示出)与充气器51的一个端部连接,电气配线成为向充气器51施加控制信号的导线。
可替代地,除烟火式充气器之外,还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充气器作为充气器51。这些充气器类型的例子包括:储气式充气器,其中由炸药等使充满高压气体的高压气瓶的隔壁破裂,因而释放膨胀气体;混合式充气器,其中组合了烟火式和储气式;等等。
通过将板材例如金属板弯折成大致筒状,形成大部分的保持架52。多个向下延伸的螺栓53各自固定在保持架52下表面上彼此隔开的多个部位处。
可替代地,充气器51可以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保持架52与充气器一体方式设置。
<充气器50与气囊40的接合方式>
充气器组件50置于气囊40的前侧部中,以于车辆座椅CS的宽度方向延伸。保持架52的各螺栓53穿过气囊40的前下部。借助于此插入,使充气器组件50与气囊40接合。通过气囊40前端处未被周边联结部40缝合的部分,将充气器组件50的电气配线拉到气囊40外部。
<防接触片55>
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防接触片55用于阻止折叠部45与支撑部B1接触,并且布置于支撑部B1上。防接触片55构造成,使得支撑部B1之中,特别地,尖锐部(例如钩挂丝框部15的接合钩的钩部)不与折叠部45接触。
防接触片55由单个片材形成。例如,将毛毡层压到合成树脂例如聚乙烯制成的软质树脂板上,得到的片材可以用作防接触片55。无论是将纤维进行编织或是针织,通过促使纤维自身缠结将毛毡形成为织物形状,并且,毛毡具有高挠性。
如图4A、图4B、图5A以及图5B中所示,防接触片55具有平面矩形形状,并且,其于车辆座椅CS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稍稍宽于气囊40的宽度。防接触片55的前端布置在前框部13的倾斜部13a上,以及,其后端布置的部位与处于非膨胀而展开状态的折叠部45的后端部位相同,或者布置于自该部位稍稍向后的部位处(在椅垫17的后侧部附近)。
防接触片55布置成,使得毛毡处于其上侧(面对气囊40一侧),以及,树脂板处于下侧(面对支撑部B1一侧)。利用例如热熔接的方式,使防接触片55与非膨胀部D1上的多个部位联结。在防接触片55中位于吹风管道19吹出口22上方的部分中,开设有稍稍大于吹出口22的气孔57。
如上所述,气囊模组AM由气囊40(其中折叠部45以手风琴式折叠)、充气器组件50、防接触片55等构成,将该气囊模组AM按下述方式布置并安装在车辆座椅CS的座位部10中。
<气囊模组AM的布置方式>
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气囊模组AM布置成,使得气囊40前部的一部分(下部)(其中布置有充气器组件50)容纳在前框部13的凹部16中。根据气囊模组AM的这种布置,使防接触片55布置在支撑部B1上方,并且越过较大区域,从与凹部16后侧相邻的部位延伸至与座位部10后侧部相邻的部位。防接触片55的气孔57位于吹风管道19的吹出口22上方。处于手风琴式折叠状态下的折叠部45比吹出口22更靠近充气器51(前侧)。
<气囊模组AM的安装方式>
使从气囊40的前下部向下露出的各螺栓53穿过凹部16的底部。通过将螺帽54拧到各螺栓53上,将充气器组件50连同气囊40一起紧固至前框部13。
如上所述,除了气囊模组AM之外,气囊装置还具有冲击传感器61以及控制装置62。冲击传感器61由加速度传感器等构成,并且安装于车辆的前保险杠(未示出)。为了检测车辆的正面碰撞,使冲击传感器61适合于检测从车辆正面向前保险杠等施加的冲击。基于冲击传感器61检测到的信号,控制装置62控制充气器51的操作。
如上所述构造本实施例的气囊装置。下面,描述本气囊装置的操作。
在本气囊装置中,如果没有因正面碰撞等而将冲击从正面施加至车辆,没有从控制装置62向充气器51输出用于触发充气器51的指令信号,因此,没有从充气器51向气囊40供给膨胀气体。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气囊40的折叠部45连续布置在比吹风管道19吹出口22更靠近充气器51的部位处,处于使折叠部45在支撑部B1与椅垫17之间以手风琴式折叠的状态。所以,吹出口22未被折叠部45阻塞。此外,尽管防接触片55以未被折叠的平坦展开状态布置在支撑部B1上,但气孔57位于吹出口22的上方。所以,吹出口22也未被防接触片55阻塞。流过吹风管道19、然后从吹出口22向上吹出的空调风A1,通过椅垫17与乘员P接触。由于空调风A1,乘员P能感觉舒适的凉爽感或温暖感。
在这种情况下,由防接触片55阻止折叠部45与支撑部B1接触。
另一方面,由于车辆的正面碰撞等将冲击从正面施加至车辆时,惯性趋于使乘员P向前移动。乘员P被座椅安全带装置30的约束作用约束在座位部10上。然而,有这样一种情况,取决于乘员P的坐姿,腰部PP与腰带部34脱离并向前移动。
然而,由于来自正面的冲击,施加量值大于预定值的冲击,并且冲击传感器61检测到此冲击,此时,基于所检测到的信号,通过电气配线从控制装置62向充气器51输出用于触发充气器51的指令信号。响应于该指令信号,充气器51产生并排出高温高压膨胀气体。
此外,如图6B中所示,随着从充气器51供给膨胀气体,使气囊40(膨胀部C1)膨胀,从而在支撑部B1与椅垫17之间、并且也在充气器51与比吹出口22更远离充气器51的部位之间展开。
在这种情况下,折叠部45的折叠方式之一是卷拢折叠(卷绕折叠),如图7A中所示。卷拢折叠指这样一种折叠方式,其中,围绕气囊折叠部的端部,使其其它部分以螺旋方式卷绕。
卷拢折叠的方式包括:一种方式,其中气囊的折叠部与其覆盖充气器组件的其余部分之间的分界部位于折叠部下方,如图7A中所示;以及另一种方式,其中该分界部位于折叠部上方(未示出)。在后一种情况下,当松开折叠时,折叠部沿支撑部展开。展开时,存在折叠部与支撑部上的尖锐部等接触的可能性。
因此,将折叠部卷拢折叠成如图7A中所示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避免了折叠部与支撑部上的尖锐部等接触的现象,而且,展开时,使折叠部沿椅垫背面滑动。滑动期间所产生的摩擦阻力相对较大。原因在于,折叠部展开时,以与椅垫接触的方式使折叠部滚动,从而松开折叠,也就是,使折叠部与椅垫进行面接触,以增大与椅垫的接触面积。所以,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折叠部的折叠松开(展开)受到摩擦阻力的妨碍,从而,减弱了展开的动量。
此外,折叠部的另一折叠方式是上下方向的手风琴式折叠,如图7B中所示。在这种折叠方式中,在从充气器开始供给膨胀气体之后,立刻使相对于折叠部的分界部(其也是围住充气器的部分)首先膨胀。由于这种膨胀,将如箭头所示的向上的力施加于折叠部的多个折叠片。因此,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以该力的大小,减弱折叠部的向后膨胀及展开。
与之不同的是,按照本实施例的折叠方式(于前后方向手风琴式折叠),如图6A中所示,紧接在从充气器51开始供给膨胀气体之后,在相对于折叠部45的分界部40a(其也是围住充气器51的部分)中,使气囊40(膨胀部C1)首先膨胀。由于这种膨胀,将前后方向上指向远离充气器51方向(后方)的力F1施加在折叠部45上。由于力F1,使折叠部45于向后方向挤出。在折叠部45的多个折叠片46中,从靠近于充气器51的折叠片朝更远离充气器51的其它折叠片,相继进行上述膨胀。由于这种膨胀,使折叠部45未膨胀的折叠片46于远离充气器51的方向(向后方向)挤出。按这种方式,在折叠部45的多个折叠片46中,从靠近于充气器51的折叠片朝更远离充气器51的其它折叠片,相继执行由于膨胀导致的膨胀及挤出,因此,使折叠部45展开,如图6B中所示。展开时,使折叠部45沿椅垫17的背面滑动,但此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较小。原因在于,当折叠部45展开时,折叠部45中改变折叠方向的部分(相邻折叠片46之间的分界部47)与椅垫17的背面处于线接触,从而,减小了与椅垫17的接触面积。所以,很难由于该摩擦阻力而使膨胀导致的挤出减弱,因此,能容易地使折叠部45的所有折叠片46都膨胀并展开。
另一方面,使用包封片时,包封片受到正膨胀展开的折叠部45的压迫,因此,使包封片在易破部处破裂。
由折叠部45向上推压椅垫17,因此,使座位部10的座面10a升高。由升高的座面10a,向上推压乘员P(其被座椅安全带装置30约束在车辆座椅CS上)从膝部PN后侧到臀部PB的区域。特别地,使受到这种压迫被向上推压的乘员P腰部PP压贴座椅安全带装置30的腰带部34,从而,增大腰带部34的约束力。避免了乘员P的腰部PP在座位部10上向前移动的下潜现象。特别地,如上所述,因为折叠部45从其前侧朝后侧相继膨胀,也按对应次序使座面10a升高,因而,首先使就座乘员P的膝部PN抬起。所以,能适当地避免发生下潜现象。
此外,当如上所述使折叠部45膨胀并展开时,防接触片55阻止折叠部45与支撑部B1接触,与非膨胀状态类似。
另外,与防接触片55连同折叠部45一起展开的情况相比,因为防接触片55布置处于平坦展开状态而未折叠,防接触片55几乎不妨碍折叠部45的展开及膨胀。
根据以上具体描述的本实施例,获得了下述效果。
(1)本气囊装置应用于车辆座椅CS,其中,具有吹出口22的吹风管道19设置于椅垫17下方,并且使通过吹风管道19流动的空调风A1从吹出口22向上吹出。在本气囊装置的气囊40中,比充气器51更靠近吹出口22的部分是折叠部45。在因膨胀气体膨胀之前,折叠部45于前后方向上手风琴式折叠,并且,布置在比吹出口22更靠近充气器51的部位,以及,折叠部45膨胀时,其在充气器51与比吹出口22更远离充气器51的部位之间展开(参见图4A和图4B)。
所以,吹风管道19的吹出口22不会被膨胀之前的折叠部45阻塞。此外,膨胀并展开的折叠部45能向上推压椅垫17,从而,使座位部10的座面10a升高。结果,能避免乘员P的腰部PP在座位部10上向前移动(向前滑动)的下潜现象,同时,不妨碍空调风A1从吹出口22吹出。
(2)在折叠部45与支撑部B1之间布置有防接触片55,用于阻止折叠部45与支撑部B1接触(参见图4A和图4B)。
所以,处于展开状态下的折叠部45,以及处于手风琴式折叠状态下的折叠部45,二者都能由防接触片55避免其与支撑部B1接触。结果,不管折叠部45的形式如何,都能防止折叠部45因与支撑部B1的尖锐部等接触而损坏。
另外,因为防接触片55是气囊模组AM的构成部件之一,并且与气囊40(非膨胀部D1)联结,能容易地对防接触片55进行处理。安装时,气囊模组AM可以布置成,使得气囊40的前侧部容纳在前框部13的凹部16中,从而,将防接触片55布置在支撑部B1上方的预定部位处。
同时,前述实施例可以进行如下变更。
<气囊40>
·可以沿设定在其中部的公共折叠线,对重叠在彼此之上的多个织物片进行折叠,以使其于上下方向叠置,然后,通过周边联结部44进行联结,藉此,形成气囊40。
·也可以通过由周边联结部44联结数片织物(其在彼此之上重叠而没有折叠),形成气囊40。
·气囊40可以构造成,使其大体上全部成为膨胀部C1。
·折叠部45的各折叠片46的折叠宽度可以是一致的或不一致的。
·膨胀部C1可以构造成,使其内侧分隔成多个室。
<周边联结部44>
·也可以由不同于用线缝合的方式,例如使用粘合剂进行粘合、熔接等,形成周边联结部44。
<防接触片55>
·防接触片55可以整体由毛毡形成,或整体由软质树脂板形成。此外,取代上述毛毡以及软质树脂板,防接触片55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如织物、纸张、或衬垫形成。
·防接触片55可以固定至气囊40的膨胀部C1,以及,也可以固定至膨胀部C1和非膨胀部D1二者。
·防接触片55可以由多个片材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防接触片55可以只设置于折叠部45中特别容易因与支撑部B1接触而损坏的部分。
·也可以利用不同于热熔接的固定措施,将防接触片55固定至气囊40。
·除了折叠部45之外或者替代折叠部45,防接触片55可以锁定至支撑部B1。
·防接触片55可以适当地省略。
<其它>
·本椅垫气囊装置也可以应用于这样的车辆座椅CS,其中,吹风管道19的吹出口22位于和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部位处,例如,比上述实施例中更向后。此外,本椅垫气囊装置可以应用于设置有多个吹出口22的车辆座椅CS。
·本椅垫气囊装置可以应用于在椅垫17背面设置有背面材料的车辆座椅CS。背面材料用于阻止椅垫17与椅框11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气囊40布置在支撑部B1与背面材料之间。
以这种方式,使处于手风琴式折叠状态下的折叠部45的各折叠片46膨胀并展开时,折叠部45沿背面材料滑动,以相对于椅垫17的背面间接滑动,但此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较小。原因在于,当折叠部45展开时,使折叠部45中折叠方向改变的部分(相邻折叠片46之间的分界部47)与背面材料处于线接触,从而,减小了与背面材料的接触面积。
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于椅垫17背面的背面材料典型由毛毡、粗毛毡、非织造织物等形成。背面材料比椅垫17的背面更粗糙,相应地,与没有设置背面材料的情况相比,对折叠部45的摩擦阻力更大。因此,相比于通过与背面材料接触面积较大的折叠方式对折叠部45进行折叠的情况,进一步增加了较小接触面积的有利之处,因此,能容易地使折叠部45的所有折叠片46膨胀并展开。
·除了乘员P之外,例如,一件行李等也可以是由椅垫气囊装置加以约束的对象。在将一件行李等作为被约束对象放置在座位部10上时,得到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优点。
·本椅垫气囊装置也可以应用于这样布置在车辆中的车辆座椅CS,当乘员P就座于其上时,使乘员P取向在不同于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向,例如取向在与之垂直的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另外,本椅垫气囊装置可以应用于前后方向布置在车厢内的多个车辆座椅CS中的任一个。
·本椅垫气囊装置也可以应用于一种车辆座椅CS,其中取代丝框部15,使用盘形地板(其为具有板状外形的部件)作为支撑部B1,并且由盘形地板支撑椅垫17。

Claims (3)

1.一种椅垫气囊装置,适合应用于包括座位部和吹风管道的车辆座椅,所述座位部具有椅垫,该椅垫由椅框的支撑部从所述椅垫下侧进行支撑,以及,所述吹风管道在所述椅垫下方具有吹出口,其中,通过所述吹风管道流动的空调风从所述吹出口向上吹出,
其中,充气器布置在于车辆前后方向与所述吹出口隔开的部位处,以及,由供自所述充气器的膨胀气体,使气囊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椅垫之间膨胀,使得所述座位部的座面升高,以阻止所述座位部上的被约束对象向前移动,以及
其中,所述气囊中比所述充气器更靠近所述吹出口的部分成为折叠部,
其中,在因所述膨胀气体膨胀之前,所述折叠部于所述车辆座椅前后方向上手风琴式折叠,以及,所述折叠部布置在比所述吹出口更靠近所述充气器的部位处,以及,在因所述膨胀气体膨胀时,所述折叠部在所述充气器与比所述吹出口更远离所述充气器的部位之间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垫气囊装置,其中,在所述折叠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防接触片,用于阻止所述折叠部与所述支撑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垫气囊装置,其中,在所述车辆座椅的左右方向上,所述防接触片具有的宽度大于所述气囊的宽度。
CN201410045897.XA 2013-03-26 2014-02-08 椅垫气囊装置 Active CN1040711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4326 2013-03-26
JP2013064326A JP6089858B2 (ja) 2013-03-26 2013-03-26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1114A true CN104071114A (zh) 2014-10-01
CN104071114B CN104071114B (zh) 2017-04-12

Family

ID=51592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5897.XA Active CN104071114B (zh) 2013-03-26 2014-02-08 椅垫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33364B2 (zh)
JP (1) JP6089858B2 (zh)
CN (1) CN10407111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707A (zh) * 2015-08-10 2017-02-2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为未占用且未折叠、折叠放平的空气悬浮座椅提供完全高度辅助稳固性的大腿支撑件
CN108859885A (zh) * 2017-05-08 2018-11-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配备有座垫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和座垫气囊
CN111315619A (zh) * 2017-12-05 2020-06-19 奥托立夫Asp公司 具有手风琴状骨盆折叠的侧面安全气囊
CN115431854A (zh) * 2017-03-01 2022-12-0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07570B1 (ko) * 2014-09-26 2021-01-2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시트쿠션 에어백장치의 쿠션
US10632951B2 (en) * 2017-03-14 2020-04-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mpact absorbing system
WO2019030972A1 (ja) * 2017-08-07 2019-02-1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10486562B2 (en) * 2017-09-07 2019-11-26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Anti-submarining seat structure
US10246193B1 (en) * 2018-02-08 2019-04-02 B/E Aerospace, Inc. Passenger seat with articulated pneumatic seat cushion
DE102019134482B4 (de) * 2019-12-16 2021-10-07 Audi Ag Luftsack für eine Airbaganordnung und Airbaganornd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FR3127449A1 (fr) * 2021-09-29 2023-03-31 Psa Automobiles Sa Armature d’assise pour siège de véhicule dotée d’un coussin gonflable anti-sous-marinag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1100A (en) * 1997-06-03 1999-07-13 Denso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seat of vehicle
CN1955048A (zh) * 2005-10-25 2007-05-02 高田株式会社 乘员约束装置
US20070132214A1 (en) * 2005-12-01 2007-06-14 Toyoda Gosei Co., Ltd. Passenger protection device
CN102145679A (zh) * 2010-02-10 2011-08-10 李尔公司 带有座椅衬垫保护构件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5242A (en) * 1996-02-15 1997-12-09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Seat cushion restraint system
JP4239387B2 (ja) 2000-09-06 2009-03-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20060017266A1 (en) * 2003-09-30 2006-01-26 Takata Corporation Passenger protecting device
JP4435619B2 (ja) 2004-04-22 2010-03-24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装置
JP2006143045A (ja) * 2004-11-22 2006-06-08 Toyota Motor Corp 乗員保護装置
JP4715523B2 (ja) * 2005-10-25 2011-07-06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拘束装置
JP4857713B2 (ja) * 2005-10-28 2012-01-18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拘束装置
JP2007276567A (ja) * 2006-04-04 2007-10-25 Takata Corp 乗員拘束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WO2011108069A1 (ja) * 2010-03-01 2013-06-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ク装置
US9376040B2 (en) * 2011-12-20 2016-06-2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ular sea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1100A (en) * 1997-06-03 1999-07-13 Denso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seat of vehicle
CN1955048A (zh) * 2005-10-25 2007-05-02 高田株式会社 乘员约束装置
US20070132214A1 (en) * 2005-12-01 2007-06-14 Toyoda Gosei Co., Ltd. Passenger protection device
CN102145679A (zh) * 2010-02-10 2011-08-10 李尔公司 带有座椅衬垫保护构件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707A (zh) * 2015-08-10 2017-02-2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为未占用且未折叠、折叠放平的空气悬浮座椅提供完全高度辅助稳固性的大腿支撑件
CN106427707B (zh) * 2015-08-10 2020-12-04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提供完全高度辅助稳固性的大腿支撑件
CN115431854A (zh) * 2017-03-01 2022-12-0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
CN108859885A (zh) * 2017-05-08 2018-11-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配备有座垫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和座垫气囊
CN108859885B (zh) * 2017-05-08 2022-03-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配备有座垫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和座垫气囊
CN111315619A (zh) * 2017-12-05 2020-06-19 奥托立夫Asp公司 具有手风琴状骨盆折叠的侧面安全气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1114B (zh) 2017-04-12
US9033364B2 (en) 2015-05-19
JP6089858B2 (ja) 2017-03-08
JP2014189062A (ja) 2014-10-06
US20140291973A1 (en) 2014-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1114A (zh) 椅垫气囊装置
JP5958129B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545282B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99061B2 (ja) 座席搭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US8833852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JP4552840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342573B2 (en) Passenger airbag system
JP4962185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720940B2 (en) Side airbag apparatus
US10414371B2 (en) Airbag apparatus
JP2006035988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201175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7177718A1 (zh) 车辆座椅
CN102649413B (zh) 椅垫气囊装置
KR20220075368A (ko) 에어백 장치 및 차량용 시트
JP4807429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998139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4687300B2 (ja) 乗員拘束装置
JP2003246254A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2009023493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90055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724908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1846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598354B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