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7394A - 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品 - Google Patents

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7394A
CN115667394A CN202180035284.6A CN202180035284A CN115667394A CN 115667394 A CN115667394 A CN 115667394A CN 202180035284 A CN202180035284 A CN 202180035284A CN 115667394 A CN115667394 A CN 115667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copolymer
monomer unit
parts
resin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52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本真典
西野广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n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n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67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73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06Hydrocarbons
    • C08F212/08St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06Hydrocarbons
    • C08F212/08Styrene
    • C08F212/10Styrene with nitr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7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6/00
    • C08F27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6/00 on to 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s
    • C08F279/04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nitriles as the only mon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30Introducing nitrogen atoms or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F8/32Introducing nitrogen atoms or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by reaction with 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12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nitr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树脂组合物,其含有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和乙烯基系共聚物(C),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55~65质量份,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15~27质量份,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3~15质量份,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10~20质量份,在220℃、98N负荷的条件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3~23g/10min。

Description

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耐热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研究了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氰化乙烯基系单体与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2054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就利用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成型品而言,在成型品上实施含有有机溶剂的涂装时,存在下述情况:在成型品中产生裂纹等,或者无法形成良好的涂装面而产生外观不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形成耐涂装性优异的成型品的树脂组合物及包含该树脂组合物的树脂成型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溶剂侵入至成型品表面的微小裂纹中且该溶剂在涂膜干燥时引起涂膜的膨胀、破损等是涂装面的外观不良的一个原因,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树脂组合物,其含有: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具有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及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接枝共聚物(B),所述接枝共聚物(B)是在具有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的聚合物(b)上接枝聚合选自由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得到的;和乙烯基系共聚物(C),所述乙烯基系共聚物(C)具有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而不具有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相对上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上述接枝共聚物(B)及上述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55.0~65.0质量份,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15.0~27.0质量份,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3.0~15.0质量份,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10.0~20.0质量份,所述树脂组合物在220℃、98N负荷的条件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3~23g/10min,所述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是利用JIS K 721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
对于这样的树脂组合物而言,通过将特定的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以各单体单元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并且熔体流动速率在上述范围内的方式组合,从而同时实现了高温下的高流动性、和优异的耐热性及耐化学药品性。对于上述树脂组合物而言,在高温下使其流动而形成树脂成型品时,不易在树脂成型品中残留应变,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由该应变导致的裂纹的产生。因此,根据上述树脂组合物,可充分地抑制由裂纹导致的涂装面的外观不良,能够实现耐涂装性优异的树脂成型品。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可以包含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的含量为20.0质量%以上的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的含量以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可以为5~40质量%。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接枝共聚物(B)可以包含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的含量为45.0~65.0质量%的接枝共聚物(B-1)。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接枝共聚物(B-1)的含量以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可以为16~34质量%。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乙烯基系共聚物(C)可以包含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80.0质量%以上的乙烯基系共聚物(C-1)。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乙烯基系共聚物(C-1)的含量以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可以为40~74质量%。
一个方式涉及的树脂组合物的凝胶分率以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可以为15~25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树脂成型品,其包含上述树脂组合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形成耐涂装性优异的成型品的树脂组合物及包含该树脂组合物的树脂成型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含有: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具有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及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接枝共聚物(B),所述接枝共聚物(B)是在具有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的聚合物(b)上接枝聚合选自由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得到的;和乙烯基系共聚物(C),所述乙烯基系共聚物(C)具有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而不具有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合计含量为55.0~65.0质量份,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合计含量为15.0~27.0质量份,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的合计含量为3.0~15.0质量份,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的合计含量为10.0~20.0质量份。
进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而言,利用JIS K 721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在220℃、98N负荷的条件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3~23g/10min。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将特定的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以各单体单元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并且熔体流动速率在上述范围内的方式进行了组合。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同时实现了高温下的高流动性、和优异的耐热性及耐化学药品性。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而言,在高温下使其流动而形成树脂成型品时,不易在树脂成型品中残留应变,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由该应变导致的裂纹的产生。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可充分地抑制由裂纹导致的涂装面的外观不良,能够实现耐涂装性优异的树脂成型品。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所具有的各单体单元进行详述。
<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
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表示来自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的结构单元(重复单元)。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可以为具有碳-碳双键和与该双键直接键合的至少一个芳香环的单体,优选为在芳香环上键合有-C(R)=CH2(R为氢原子或甲基)表示的基团的单体。
作为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所具有的芳香环,优选为苯环或萘环,更优选为苯环。
作为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例如,可举出:
选自由苯乙烯、及苯乙烯所具有的氢原子的一部分被取代基取代而成的苯乙烯衍生物组成的组中的苯乙烯系单体,
选自由1-乙烯基萘、2-乙烯基萘、及它们所具有的氢原子的一部分被取代基取代而成的乙烯基萘衍生物组成的组中的乙烯基萘系单体,等等。
作为各衍生物所具有的取代基,例如,可举出卤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优选为氟原子或氯原子)、烷基(例如碳原子数1~16的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等。这些基团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例如上述取代基)。
作为苯乙烯系单体,优选为选自由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叔丁基苯乙烯、氯苯乙烯及二氯苯乙烯组成的组中的化合物,更优选为选自由苯乙烯及α-甲基苯乙烯组成的组中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苯乙烯。
作为乙烯基萘系单体,优选为选自由1-乙烯基萘及2-乙烯基萘组成的组中的化合物,更优选为2-乙烯基萘。
作为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优选为苯乙烯系单体。即,作为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优选为苯乙烯系单体单元。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为55.0质量份以上,优选为56.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57.0质量份以上。由此,存在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的倾向。
另外,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为65.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64.0质量份以下。由此,存在容易得到耐冲击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的倾向。即,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55.0~65.0质量份、55.0~64.0质量份、56.0~65.0质量份、56.0~64.0质量份、57.0~65.0质量份或57.0~64.0质量份。
<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
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表示来自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结构单元(重复单元)。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可以为具有碳-碳双键和与该双键直接键合的至少一个氰基的单体。
作为氰化乙烯基系单体,例如,可举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富马腈、α-氯丙烯腈等。
作为氰化乙烯基系单体,优选为丙烯腈。即,作为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优选为丙烯腈单元。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为15.0质量份以上,优选为16.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7.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8.0质量份以上。由此,存在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的倾向。
另外,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为27.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26.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5.0质量份以下。由此,存在容易得到耐热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的倾向。即,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15.0~27.0质量份、15.0~26.0质量份、15.0~25.0质量份、16.0~27.0质量份、16.0~26.0质量份、16.0~25.0质量份、17.0~27.0质量份、17.0~26.0质量份、17.0~25.0质量份、18.0~27.0质量份、18.0~26.0质量份或18.0~25.0质量份。
<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
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表示来自马来酰亚胺系单体的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马来酰亚胺系单体例如可以为具有至少一个由下述式(iii-1)表示的基团的单体。需要说明的是,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不一定必须是由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形成的,例如,也可以是利用氨或伯胺对后述的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进行改性而形成的。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3941370160000071
作为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可举出马来酰亚胺、N-取代马来酰亚胺(即,在氮原子上具有取代基的马来酰亚胺)。作为N-取代马来酰亚胺所具有的氮原子上的取代基,例如,可举出烷基(例如碳原子数1~18的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环烷基(例如,碳原子数3~9的环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4~8的环烷基,更优选为5~7的环烷基)、芳基(例如碳原子数6~10的芳基,优选为苯基)等。这些基团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例如,上述取代基、卤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优选为氟原子或氯原子)、烷氧基(例如碳原子数1~18的烷氧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等)。
作为N-取代马来酰亚胺,例如,可举出:
N-甲基马来酰亚胺、N-乙基马来酰亚胺、N-正丁基马来酰亚胺、N-正辛基马来酰亚胺等N-烷基马来酰亚胺;
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等N-环烷基马来酰亚胺;
N-苯基马来酰亚胺、N-(4-甲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等N-芳基马来酰亚胺;等等。
作为马来酰亚胺系单体,优选为N-取代马来酰亚胺,更优选为N-芳基马来酰亚胺,进一步优选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即,作为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优选为N-取代马来酰亚胺单元,更优选为N-芳基马来酰亚胺单元,进一步优选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单元。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的含量为3.0质量份以上,优选为3.5质量份以上。由此,存在耐热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另外,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的含量为15.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1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份以下。由此,存在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的倾向。即,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3.0~15.0质量份、3.0~13.0质量份、3.0~11.0质量份、3.0~9.0质量份、3.5~15.0质量份、3.5~13.0质量份、3.5~11.0质量份或3.5~9.0质量份。
<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
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表示来自共轭二烯系单体的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共轭二烯系单体可以为具有共轭二烯的单体,优选为具有共轭二烯的烃。
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可以具有碳-碳双键,也可以不具有碳-碳双键。例如,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可以为通过共轭二烯系单体的聚合反应形成的、具有碳-碳双键的单体单元,也可以为通过该单体单元与其他单体的反应形成的、不具有碳-碳双键的单体单元。
共轭二烯系单体的碳原子数例如可以为4~5。
作为共轭二烯系单体,例如,可举出丁二烯、异戊二烯等。作为共轭二烯系单体,更优选为丁二烯。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的含量为10.0质量份以上,优选为11.0质量份以上,也可以为12.0质量份以上、13.0质量份以上或14.0质量份以上。由此,存在树脂组合物的强度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冲击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的倾向。
另外,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的含量为20.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19.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8.0质量份以下,也可以为17.0质量份以下、16.0质量份以下或15.0质量份以下。由此,存在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的倾向。即,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的含量可以为10.0~20.0质量份、10.0~19.0质量份、10.0~18.0质量份、10.0~17.0质量份、10.0~16.0质量份、10.0~15.0质量份、11.0~20.0质量份、11.0~19.0质量份、11.0~18.0质量份、11.0~17.0质量份、11.0~16.0质量份、11.0~15.0质量份、12.0~20.0质量份、12.0~19.0质量份、12.0~18.0质量份、12.0~17.0质量份、12.0~16.0质量份、12.0~15.0质量份、13.0~20.0质量份、13.0~19.0质量份、13.0~18.0质量份、13.0~17.0质量份、13.0~16.0质量份、13.0~15.0质量份、14.0~20.0质量份、14.0~19.0质量份、14.0~18.0质量份、14.0~17.0质量份、14.0~16.0质量份或14.0~15.0质量份。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可以还具有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
<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
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表示来自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的结构单元(重复单元)。作为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例如,可举出不饱和二羧酸及其酐(不饱和二羧酸酐)等。
作为不饱和二羧酸,例如,可举出马来酸、衣康酸等。作为不饱和二羧酸酐,例如,可举出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含量例如可以为15.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更加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也可以不具有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此时,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的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含量为0质量份。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具有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情况下,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含量例如可以为0.0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由此,容易得到与涂膜的密合性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即,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含量例如可以为0~15.0质量份、0~10.0质量份、0~5.0质量份、0~3.0质量份、0~1.0质量份、0.01~15.0质量份、0.01~10.0质量份、0.01~5.0质量份、0.01~3.0质量份、0.01~1.0质量份、0.05~15.0质量份、0.05~10.0质量份、0.05~5.0质量份、0.05~3.0质量份、0.05~1.0质量份、0.1~15.0质量份、0.1~10.0质量份、0.1~5.0质量份、0.1~3.0质量份或0.1~1.0质量份。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可以还具有上述(i)~(v)以外的其他单体单元(x)。
作为其他单体单元(x),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甲基)丙烯酸乙酯单元、(甲基)丙烯酸丁酯单元、(甲基)丙烯酸单元、(甲基)丙烯酰胺单元等。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其他单体单元(x)的含量例如可以为15.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也可以为3.0质量份以下、2.0质量份以下或1.0质量份以下,也可以为0质量份。
即,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上述单体单元(i)~(v)的合计含量例如可以为85.0质量份以上,优选为90.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95.0质量份以上,也可以为97.0质量份以上、98.0质量份以上或99.0质量份以上,也可以为100质量份。由此,可更显著地发挥上述的效果。
各单体单元的含量可以通过13C-NMR法、采用以下的装置及测定条件来进行测定。
装置名称:JNM-ECX系列FT-NMR(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
溶剂:氘代氯仿
浓度:2.5质量%
温度:27℃
累积次数:8000次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所含有的各共聚物进行详述。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是具有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及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的共聚物。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例如为153℃以上,优选为157℃以上,更优选为163℃以上。由此,容易得到耐热性更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另外,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例如为193℃以下,优选为188℃以下,更优选为183℃以下。由此,在树脂组合物中的分散性提高,更容易制作均匀的树脂组合物。即,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例如可以为153~193℃、153~188℃、153~183℃、157~193℃、157~188℃、157~183℃、163~193℃或163~188℃、163~183℃。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玻璃化转变温度(Tg1)是指依照JIS K-7121、利用以下的装置及测定条件测定的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的外推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Tig)。
装置名称:差示扫描量热仪Robot DSC6200(Seiko Instruments Inc.制)
升温速度:10℃/分钟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例如为50000以上,优选为70000以上,更优选为80000以上。由此,容易得到耐冲击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另外,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例如为170000以下,优选为160000以下,更优选为150000以下。由此,存在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的倾向。即,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例如可以为50000~170000、50000~160000、50000~150000、70000~170000、70000~160000、70000~150000、80000~170000、80000~160000或80000~150000。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重均分子量是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按聚苯乙烯换算的值,可以在以下的条件下测定。
测定名:SYSTEM-21Shodex(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
柱:将3根PL gel MIXED-B(Polymer Laboratories公司制)串联
温度:40℃
检测:差示折射率
溶剂:四氢呋喃
浓度:2质量%
标准曲线:使用标准聚苯乙烯(PS)(Polymer Laboratories公司制)制成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各单体单元的含量可以以满足树脂组合物中的合适的含量范围的方式、以满足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的合适的特性的方式、以及以满足树脂组合物的合适的特性的方式适宜地变更。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40.0质量%以上,优选为4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45.0质量%以上。另外,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58.0质量%以下,优选为5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2.0质量%以下。即,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40.0~58.0质量%、40.0~55.0质量%、40.0~52.0质量%、43.0~58.0质量%、43.0~55.0质量%、43.0~52.0质量%、45.0~58.0质量%、45.0~55.0质量%或45.0~52.0质量%。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另外,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20.0质量%以下,优选为1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0质量%以下。即,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5.0~20.0质量%、5.0~18.0质量%、5.0~15.0质量%、6.0~20.0质量%、6.0~18.0质量%、6.0~15.0质量%、7.0~20.0质量%、7.0~18.0质量%或7.0~15.0质量%。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35.0质量%以上,优选为3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9.0质量%以上。另外,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50.0质量%以下,优选为4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4.0质量%以下。即,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35.0~50.0质量%、35.0~47.0质量%、35.0~44.0质量%、37.0~50.0质量%、37.0~47.0质量%、37.0~44.0质量%、39.0~50.0质量%、39.0~47.0质量%或39.0~44.0质量%。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可以还具有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含量例如可以为10.0质量%以下,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另外,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具有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情况下,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含量例如可以为0.5质量%以上,也可以为1.0质量%以上。即,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含量例如可以为0~10.0质量%、0~5.0质量%、0~2.0质量%、0.5~10.0质量%、0.5~5.0质量%、0.5~2.0质量%、1.0~10.0质量%、1.0~5.0质量%或1.0~2.0质量%。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中,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之比(v/i)以摩尔比计例如可以为0.25以下,优选为0.14以下,更优选为0.06以下。另外,上述比(v/i)例如可以为0.01以上,也可以为0.02以上。即,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相对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之比(v/i)以摩尔比计例如可以为0~0.25、0~0.14、0~0.06、0.01~0.25、0.01~0.14、0.01~0.06、0.02~0.25、0.02~0.14或0.02~0.06。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可以还具有其他单体单元(x)。作为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所具有的其他单体单元(x),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胺等。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其他单体单元(x)的含量例如可以为15.0质量%以下,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另外,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具有其他单体单元(x)的情况下,其他单体单元(x)的含量例如可以为0.5质量%以上,也可以为1.0质量%以上。即,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中的其他单体单元(x)的含量例如可以为0~15.0质量%、0~10.0质量%、0~5.0质量%、0.5~15.0质量%、0.5~10.0质量%、0.5~5.0质量%、1.0~15.0质量%、1.0~10.0质量%或1.0~5.0质量%。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优选包含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的含量为20.0质量%以上的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中的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的含量优选为2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0质量%以上。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5质量%以上,优选为7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质量%以上。由此,容易得到耐热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另外,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40质量%以下,优选为28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3质量%以下。由此,存在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的倾向。即,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5~40质量%、5~28质量%、5~23质量%、7~40质量%、7~28质量%、7~23质量%、9~40质量%、9~28质量%或9~23质量%。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5质量%以上,优选为7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质量%以上。由此,容易得到耐热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另外,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40质量%以下,优选为28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3质量%以下。由此,存在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的倾向。即,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5~40质量%、5~28质量%、5~23质量%、7~40质量%、7~28质量%、7~23质量%、9~40质量%、9~28质量%或9~23质量%。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例如可以通过将包含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及马来酰亚胺系单体的单体成分供于聚合反应来制造。另外,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例如也可以如下制造:将包含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及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的单体成分供于聚合反应,形成具有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及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聚合物(A’),将该聚合物(A’)中的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至少一部分改性成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从而制造。
聚合反应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应用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等已知的聚合方法。
聚合反应可以通过单体成分与聚合引发剂的反应来实施。作为聚合引发剂,只要是能引发单体成分的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已知的聚合引发剂。作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例示有机过氧化物、偶氮系化合物等。
作为有机过氧化物,例如,可举出1,1-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2,2-双(4,4-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基)丙烷、1,1-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等过氧缩酮系、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过氧化乙酸叔丁酯等过氧化酯系、过氧化氢二异丙苯、氢过氧化枯烯、叔丁基过氧化氢等氢过氧化物系等。
作为偶氮系化合物,例如,可举出2,2-偶氮双异丁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等。
聚合反应中,可以使用链转移剂或分子量调节剂。作为链转移剂或分子量调节剂,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已知的物质,例如,可以使用叔十二烷基硫醇、正十二烷基硫醇等硫醇类、萜品油烯、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等。
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改性例如可以通过聚合物(A’)与氨及/或伯胺的反应(以下,也称为改性反应)来进行。
改性反应的反应温度例如可以为120℃~250℃,优选为150℃~230℃。
改性反应可以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实施。作为催化剂,例如,优选为三甲胺、三乙胺等叔胺,特别优选为三甲胺。催化剂的量例如可以相对氨及伯胺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为0.01~2质量份。
<接枝共聚物(B)>
接枝共聚物(B)是在具有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的聚合物(b)上接枝聚合选自由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得到的共聚物。即,接枝共聚物具有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和选自由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接枝共聚物(B)的来自于聚合物(b)的低温侧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例如为-40℃以下,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由此,容易得到低温环境下的耐冲击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
接枝共聚物(B)中的各单体单元的含量可以以满足树脂组合物中的合适的含量范围的方式、以满足接枝共聚物(B)的合适的特性的方式、以及以满足树脂组合物的合适的特性的方式适宜地变更。
接枝共聚物(B)中的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的含量例如可以为45.0质量%以上,优选为4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0质量%以上。另外,接枝共聚物(B)中的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的含量例如可以为65.0质量%以下,优选为6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60.0质量%以下。即,接枝共聚物(B)中的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的含量例如可以为45.0~65.0质量%、45.0~63.0质量%、45.0~60.0质量%、47.0~65.0质量%、47.0~63.0质量%、47.0~60.0质量%、50.0~65.0质量%、50.0~63.0质量%或50.0~60.0质量%。
接枝共聚物(B)中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合计含量例如可以为35.0质量%以上,优选为3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40.0质量%以上。另外,接枝共聚物(B)中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合计含量例如可以为55.0质量%以下,优选为5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0质量%以下。即,接枝共聚物(B)中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合计含量例如可以为35.0~55.0质量%、35.0~53.0质量%、35.0~50.0质量%、37.0~55.0质量%、37.0~53.0质量%、37.0~50.0质量%、40.0~55.0质量%、40.0~53.0质量%或40.0~50.0质量%。
接枝共聚物(B)中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24.0质量%以上,优选为2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7.0质量%以上。另外,在本方式中,接枝共聚物(B)中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41.0质量%以下,优选为3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7.0质量%以下。即,接枝共聚物(B)中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24.0~41.0质量%、24.0~39.0质量%、24.0~37.0质量%、25.0~41.0质量%、25.0~39.0质量%、25.0~37.0质量%、27.0~41.0质量%、27.0~39.0质量%或27.0~37.0质量%。
接枝共聚物(B)中的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9.0质量%以上,优选为10.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1.0质量%以上。另外,在本方式中,接枝共聚物(B)中的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18.0质量%以下,优选为1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6.0质量%以下。即,接枝共聚物(B)中的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9.0~18.0质量%、9.0~17.0质量%、9.0~16.0质量%、10.0~18.0质量%、10.0~17.0质量%、10.0~16.0质量%、11.0~18.0质量%、11.0~17.0质量%或11.0~16.0质量%。
接枝共聚物(B)中,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相对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之比(ii/i)以质量比计例如可以为0.67以下,优选为0.54以下,更优选为0.49以下。另外,上述比(ii/i)例如可以为0.25以上,也可以为0.3以上。即,上述比(ii/i)例如可以为0.25~0.67、0.25~0.54、0.25~0.49、0.3~0.67、0.3~0.54或0.3~0.49。
接枝共聚物(B)可以还具有除了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以外的其他单体单元(y)。
作为上述单体单元(y),可举出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上述单体单元(x)等,它们之中,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胺等。
接枝共聚物(B)中的上述单体单元(y)的含量例如可以为7.0质量%以下,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为3.0质量%以下。另外,接枝共聚物(B)具有上述单体单元(y)的情况下,上述单体单元(y)的含量例如可以为0.2质量%以上,也可以为0.5质量%以上。即,接枝共聚物(B)中的上述单体单元(y)的含量例如可以为0~7.0质量%、0~5.0质量%、0~3.0质量%、0.2~7.0质量%、0.2~5.0质量%、0.2~3.0质量%、0.5~7.0质量%、0.5~5.0质量%或0.5~3.0质量%。
接枝共聚物(B)优选包含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的含量为45.0~65.0质量%的接枝共聚物(B-1)。
接枝共聚物(B)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16质量%以上,优选为18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由此,容易得到耐冲击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另外,接枝共聚物(B)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34质量%以下,优选为32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由此,存在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的倾向。即,接枝共聚物(B)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16~34质量%、16~32质量%、16~30质量%、18~34质量%、18~32质量%、18~30质量%、20~34质量%、20~32质量%或20~30质量%。
接枝共聚物(B-1)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16质量%以上,优选为18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由此,容易得到耐冲击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另外,接枝共聚物(B-1)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34质量%以下,优选为32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由此,存在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的倾向。即,接枝共聚物(B-1)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16~34质量%、16~32质量%、16~30质量%、18~34质量%、18~32质量%、18~30质量%、20~34质量%、20~32质量%或20~30质量%。
(聚合物(b))
聚合物(b)是具有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的聚合物。聚合物(b)可以为共轭二烯系单体的均聚物,也可以为共轭二烯系单体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
聚合物(b)中的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的含量例如可以为60.0质量%以上,优选为80.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0质量%以上,也可以为100质量%。
聚合物(b)可以还具有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以外的其他单体单元(y’)。
作为聚合物(b)所具有的单体单元(y’),可举出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上述单体单元(y)等,它们之中,优选苯乙烯等。
聚合物(b)中的上述单体单元(y’)的含量例如可以为40.0质量%以下,优选为20.0质量%以下,更为10.0质量%以下。另外,在聚合物(b)具有上述单体单元(y’)的情况下,上述单体单元(y’)的含量例如可以为1.0质量%以上,也可以为2.0质量%以上。即,聚合物(b)中的上述单体单元(y’)的含量例如可以为0~40.0质量%、0~20.0质量%、0~10.0质量%、1.0~40.0质量%、1.0~20.0质量%、1.0~10.0质量%、2.0~40.0质量%、2.0~20.0质量%或2.0~10.0质量%。
聚合物(b)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将包含共轭二烯系单体的单体成分供于聚合反应来制造。
用于实施用以制造聚合物(b)的聚合反应的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应用乳液聚合、溶液聚合等已知的聚合方法。
聚合反应可以通过单体成分与聚合引发剂的反应来实施。作为聚合引发剂,只要是能引发单体成分的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已知的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例示过氧化物(例如,过硫酸钾、氢过氧化枯烯等)、将过氧化物与促进其分解的还原剂组合而成的氧化还原系催化剂、偶氮系化合物、有机锂引发剂、将过渡金属化合物与有机铝组合而成的催化剂;等等。
聚合反应中,可以使用链转移剂或分子量调节剂。作为链转移剂或分子量调节剂,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已知的物质(例如上述的物质)。
(接枝聚合)
接枝共聚物(B)可以通过在聚合物(b)上接枝聚合选自由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制造。
接枝聚合可以将包含聚合物(b)、和选自由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单体成分供于聚合反应从而实施。
接枝聚合中的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应用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溶液聚合等已知的聚合方法。
接枝聚合可以通过聚合物(b)、单体成分与聚合引发剂的反应来实施。作为聚合引发剂,只要是能引发聚合物(b)与单体成分的反应的引发剂,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已知的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例示上述的有机过氧化物、上述的偶氮系化合物、将有机过氧化物与促进其分解的还原剂组合而成的氧化还原系催化剂等。
聚合反应中,可以使用链转移剂或分子量调节剂。作为链转移剂或分子量调节剂,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已知的物质(例如上述的物质)。
接枝聚合中,可以是聚合物(b)中的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所具有的碳-碳双键全部与单体成分反应,也可以是仅一部分与单体成分反应(即,在接枝共聚物(B)中残存有碳-碳双键)。
接枝共聚物(B)中,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可以包含不具有碳-碳双键的单体单元(iv-1)(即,在接枝聚合中与单体成分进行了反应的单体单元)、和具有碳-碳双键的单体单元(iv-2)(即,在接枝聚合中未与单体成分反应的单体单元)。
<乙烯基系共聚物(C)>
乙烯基系共聚物(C)是具有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而不具有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的共聚物。
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3)例如为97℃以上,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03℃以上。由此,容易得到耐热性更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另外,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3)例如为115℃以下,优选为112℃以下,更优选为110℃以下。由此,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即,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3)例如可以为97~115℃、97~112℃、97~110℃、100~115℃、100~112℃、100~110℃、103~115℃、103~112℃或103~110℃。
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重均分子量例如为50000以上,优选为70000以上,更优选为80000以上。由此,容易得到耐冲击性更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另外,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重均分子量例如为200000以下,优选为180000以下,更优选为160000以下。由此,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即,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重均分子量例如可以为50000~200000、50000~180000、50000~160000、70000~200000、70000~180000、70000~160000、80000~200000、80000~180000或80000~160000。
乙烯基系共聚物(C)中的各单体单元的含量可以以满足树脂组合物中的合适的含量范围的方式、以满足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适的特性的方式、以及以满足树脂组合物的合适的特性的方式适宜地变更。
乙烯基系共聚物(C)中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60.0质量%以上,优选为6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7.0质量%以上。另外,乙烯基系共聚物(C)中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80.0质量%以下,优选为7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5.0质量%以下。即,乙烯基系共聚物(C)中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60.0~80.0质量%、60.0~77.0质量%、60.0~75.0质量%、65.0~80.0质量%、65.0~77.0质量%、65.0~75.0质量%、67.0~80.0质量%、67.0~77.0质量%或67.0~75.0质量%。
乙烯基系共聚物(C)中的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20.0质量%以上,优选为2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0质量%以上。另外,乙烯基系共聚物(C)中的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40.0质量%以下,优选为3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3.0质量%以下。即,乙烯基系共聚物(C)中的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例如可以为20.0~40.0质量%、20.0~35.0质量%、20.0~33.0质量%、23.0~40.0质量%、23.0~35.0质量%、23.0~33.0质量%、25.0~40.0质量%、25.0~35.0质量%或25.0~33.0质量%。
乙烯基系共聚物(C)可以还具有除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以外的其他单体单元(z)。
作为上述单体单元(z),可举出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v)、上述单体单元(x)等,它们之中,优选为单体单元(x),更优选为选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甲基)丙烯酸乙酯单元、(甲基)丙烯酸丁酯单元、(甲基)丙烯酸单元及(甲基)丙烯酰胺单元组成的组中的单体单元。
乙烯基系共聚物(C)中的上述单体单元(z)的含量例如可以为15.0质量%以下,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另外,乙烯基系共聚物(C)具有上述单体单元(z)的情况下,上述单体单元(z)的含量例如可以为0.5质量%以上,也可以为1.0质量%以上。即,乙烯基系共聚物(C)中的上述单体单元(z)的含量例如可以为0~15.0质量%、0~10.0质量%、0~5.0质量%、0.5~15.0质量%、0.5~10.0质量%、0.5~5.0质量%、1.0~15.0质量%、1.0~10.0质量%或1.0~5.0质量%。
乙烯基系共聚物(C)优选包含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合计含量为80质量%以上的乙烯基系共聚物(C-1)。乙烯基系共聚物(C-1)中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合计含量优选为90.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5.0质量%以上,也可以为100质量%。
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40质量%以上,优选为4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上。由此,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另外,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74质量%以下,优选为72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下。由此,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即,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40~74质量%、40~72质量%、40~70质量%、45~74质量%、45~72质量%、45~70质量%、55~74质量%、55~72质量%或55~70质量%。
乙烯基系共聚物(C-1)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40质量%以上,优选为4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上。由此,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另外,乙烯基系共聚物(C-1)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74质量%以下,优选为72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下。由此,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即,乙烯基系共聚物(C-1)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40~74质量%、40~72质量%、40~70质量%、45~74质量%、45~72质量%、45~70质量%、55~74质量%、55~72质量%或55~70质量%。
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乙烯基系共聚物(C)例如可以通过将包含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体成分供于聚合反应来制造。
用于制造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聚合反应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与用于制造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的聚合反应同样的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90质量%以上,优选为9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8质量%以上,也可以为100质量%。
<其他成分>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可以还含有除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以外的其他聚合物(X)。
聚合物(X)可以为具有选自由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及上述单体单元(x)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聚合物,也可以为不具有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及上述单体单元(x)的聚合物。
上述聚合物(X)的含量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10质量%以下,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质量%以下,也可以为0质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可以还含有上述以外的其他成分。作为其他成分,例如,可举出耐冲击改性材料、流动性改性材料、硬度改性材料、抗氧化剂、消光剂、阻燃剂、阻燃助剂、防滴剂、滑动性赋予剂、增塑剂、润滑剂、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菌剂、抗霉剂、抗静电剂、颜料、染料等。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在220℃、98N负荷的条件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3g/10min以上,优选为5g/10min以上,更优选为8g/10min以上。这样的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更加优异,因此可更显著地发挥上述的效果。
另外,上述熔体流动速率为23g/10min以下,优选为21g/10min以下,更优选为19g/10min以下。根据这样的树脂组合物,可得到耐热性及耐冲击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即,上述熔体流动速率例如可以为3~23g/10min、3~21g/10min、3~19g/10min、5~23g/10min、5~21g/10min、5~19g/10min、8~23g/10min、8~21g/10min或8~19g/10min。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的凝胶分率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优选为1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7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9质量%以上。由此,容易得到耐冲击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的凝胶分率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4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2质量%以下。由此,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得到耐涂装性更加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即,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的凝胶分率以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例如可以为15~25质量%、15~24质量%、15~22质量%、17~25质量%、17~24质量%、17~22质量%、19~25质量%、19~24质量%或19~22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树脂组合物的凝胶分率利用以下的方法来测定。
<凝胶分率的测定>
(1)在10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称量试样1.5g。(s)
(2)加入甲基乙基酮(MEK)30mL,放置一夜。
(3)放置一夜后,利用振荡机进行10分钟振荡。
(4)对SUS制的50mL离心管进行精密称量。(b)
(5)将试样溶液移至离心管中,用MEK冲洗锥形瓶内的残余液体并加入离心管中。
(6)使用离心分离机,以24000rpm进行40分钟离心分离。
(7)离心分离后,取出离心管,废弃上清液。接着,将少量的MEK加入离心管中,废弃上清液。
(8)在热风干燥机内(70℃~75℃)对离心管进行4小时以上的预干燥。
(9)预干燥后,利用真空干燥机(70℃,76cmHg)进行15小时以上的真空干燥。
(10)真空干燥后,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常温,进行精密称量。(a)
(11)利用以下的计算式算出凝胶分率。
凝胶分率(%)=100×(a-b)/s
[式中,a表示真空干燥后的重量(干燥凝胶+离心管的重量)(g),b表示空的离心管的重量(g),s表示试样的重量(g)]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也可以与无机材料混合而以复合材料的形式使用。作为无机材料,例如,可举出玻璃纤维、滑石、云母等无机填充材料、散热材料、电磁波吸收材料等。另外,作为无机材料,也可以例示炭黑、氧化钛、颜料等。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在高温下将上述的各成分混合而制造。
混合时的温度为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接枝共聚物(B)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能流动并混合的温度即可。例如,将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接枝共聚物(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3)中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0时,混合温度优选为Tg0以上,更优选为Tg0+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Tg0+100℃以上。另外,混合温度例如可以为Tg0+150℃以下,也可以为Tg0+130℃以下。即,混合温度例如可以为Tg0~Tg0+150℃、Tg0~Tg0+130℃、Tg0+60℃~Tg0+150℃、Tg0+60℃~Tg0+130℃、Tg0+100℃~Tg0+150℃、或Tg0+100℃~Tg0+130℃。
混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从使用了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班伯里密炼机、捏合机等的已知方法中适宜地选择。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可以单独或者以与无机材料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的形式用于制造树脂成型品。即,在高温下使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流动,进行成型,由此制造树脂成型品。
成型时的温度为树脂组合物能流动并成型的温度即可。例如,将树脂组合物的维卡(Vicat)软化点设为V1(℃)时,成型温度优选为V1+100℃以上,更优选为V1+1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V1+130℃以上。
另外,成型温度例如可以为V1+170℃以下,优选为V1+160℃以下,更优选为V1+150℃以下。以往,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温度低,则有容易在成型品中残留应变、容易造成裂纹的产生及由该裂纹导致的涂装面的外观不良的倾向。另外,若成型温度高,则有出现分解气体的产生、色相的恶化、模具的变形等各种问题的担忧。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优异,因此,即便成型温度低,也不易残留应变,可充分地抑制裂纹的产生及由该裂纹导致的涂装面的外观不良。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能够抑制分解气体的产生、色相的恶化、模具的变形等各种问题,并且能够制造耐涂装性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即,成型温度例如可以为V1+100℃~V1+170℃、V1+100℃~V1+160℃、V1+100℃~V1+150℃、V1+120℃~V1+170℃、V1+120℃~V1+160℃、V1+120℃~V1+150℃、V1+130℃~V1+170℃、V1+130℃~V1+160℃、或V1+130℃~V1+150℃。
成型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从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吹塑成型、发泡成型等已知的成型方法中适宜地选择。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优异,因此成型性优异,特别适合于注射成型。
包含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的树脂成型品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合适地用于汽车内外装饰部件、家电制品、办公设备部件、建材等用途。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的制造>
利用以下的方法制造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
向具备搅拌机的容积为120升的高压釜中投入苯乙烯25质量份、丙烯腈9质量份、马来酸酐3质量份、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0.05质量份、甲基乙基酮12质量份,用氮气对气相部进行置换之后,一边搅拌一边经40分钟升温至90℃。升温后,一边保持为90℃,一边经10小时连续地添加将马来酸酐23质量份和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0.2质量份溶解于甲基乙基酮75质量份中而得到的溶液及苯乙烯33质量份。进一步在马来酸酐添加结束后,经2小时连续地添加苯乙烯7质量份。添加苯乙烯后,升温至120℃,进行1小时反应,完成了聚合。然后,向聚合液中加入苯胺24质量份、三乙胺0.4质量份,于140℃进行7小时反应。将反应完成后的酰亚胺化反应液投入至排气型螺杆式挤出机中,将挥发成分除去,得到粒料状的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
所得到的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的Tg为169℃,重均分子量为141000。
另外,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中,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为50.5质量%,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为8.2质量%,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的含量为39.8质量%,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含量为1.5质量%。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2)的制造>
利用以下的方法制造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2)。
向具备搅拌机的容积为120升的高压釜中投入苯乙烯65质量份、马来酸酐7质量份、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0.2质量份、甲基乙基酮25质量份,用氮气对体系内进行置换之后,将温度升温至92℃,经7小时连续地添加将马来酸酐28质量份和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0.18质量份溶解于甲基乙基酮100质量份中而得到的溶液。添加后,进一步添加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0.03质量份并升温至120℃,进行1小时反应,完成了聚合。然后,向聚合液中加入苯胺32质量份、三乙胺0.6质量份,于140℃进行7小时反应。将反应完成后的酰亚胺化反应液投入至排气型螺杆式挤出机中,将挥发成分除去,得到粒料状的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2)。
所得到的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2)的Tg为186℃,重均分子量为110000。
另外,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2)中,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为51.9质量%,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iii)的含量为46.4质量%,不饱和二羧酸系单体单元(v)的含量为1.7质量%。
<接枝共聚物(B1)>
利用以下的方法制造接枝共聚物(B1)。
接枝共聚物(B1)是利用乳液接枝聚合法制作的。向具备搅拌机的反应罐中投入平均粒径为0.3μm且固态成分浓度为49质量%的聚丁二烯胶乳126质量份、平均粒径为0.5μm且苯乙烯的含量为24质量%、固态成分浓度为69质量%的苯乙烯-丁二烯胶乳17质量份、硬脂酸钠1质量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sodium formaldehyde sulfoxylate)0.2质量份、乙二胺四乙酸四钠0.01质量份、硫酸亚铁0.005质量份、及纯水150份,将温度加热至50℃。经6小时连续地向其中分批添加苯乙烯75质量%及丙烯腈25质量%的单体混合物45质量份、叔十二烷基硫醇1.0质量份、氢过氧化枯烯0.15质量份。分批添加结束后,升温至65℃,进一步用2小时完成聚合,得到接枝共聚物(B1)的胶乳。对于所得到的胶乳,使用硫酸镁和硫酸作为凝固剂,以凝固时的浆料的pH成为6.8的方式进行凝固,进行清洗脱水后,进行干燥,由此得到粉末状的接枝共聚物(B1)。
所得到的接枝共聚物(B1)的Tg为-85℃。
另外,接枝共聚物(B1)中,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为31.9质量%,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为10.6质量%,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iv)的含量为57.5质量%。
<乙烯基系共聚物(C1)>
利用以下的方法制造乙烯基系共聚物(C1)。
乙烯基系共聚物(C1)是利用连续式的本体聚合而制作的。作为反应器,使用1个完全混合槽型搅拌槽,以20L的容量进行聚合。制作苯乙烯58质量%、丙烯腈22质量%、乙基苯20质量%的原料溶液,以6.5L/h的流量连续地供给至反应器。另外,相对原料溶液,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的浓度成为150ppm、作为链转移剂的正十二烷基硫醇的浓度成为400ppm的方式,将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作为链转移剂的正十二烷基硫醇连续地添加至原料溶液的供给线路中。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以成为144℃的方式进行了调整。将从反应器连续取出的聚合物溶液供给至带有预热器的真空脱挥槽中,将未反应的苯乙烯及丙烯腈、乙基苯分离。以脱挥槽内的聚合物温度成为235℃的方式调整预热器的温度,使脱挥槽内的压力为0.4kPa。利用齿轮泵从真空脱挥槽中抽出聚合物,以股线状挤出并利用冷却水进行冷却,然后切断,得到粒料状的乙烯基系共聚物(C1)。
所得到的乙烯基系共聚物(C1)的Tg为108℃,重均分子量为145000。
另外,乙烯基系共聚物(C1)中,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为73.9质量%,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为26.1质量%。
<乙烯基系共聚物(C2)>
利用以下的方法制造乙烯基系共聚物(C2)。
乙烯基系共聚物(C2)是利用连续式的本体聚合而制作的。作为反应器,使用1个完全混合槽型搅拌槽,以20L的容量进行聚合。制作苯乙烯48质量%、丙烯腈29质量%、乙基苯23质量%的原料溶液,以6.5L/h的流量连续地供给至反应器。另外,相对原料溶液,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的浓度成为200ppm、作为链转移剂的正十二烷基硫醇的浓度成为1300ppm的方式,将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作为链转移剂的正十二烷基硫醇连续地添加至原料溶液的供给线路中。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以成为145℃的方式进行了调整。将从反应器连续取出的聚合物溶液供给至带有预热器的真空脱挥槽中,将未反应的苯乙烯及丙烯腈、乙基苯分离。以脱挥槽内的聚合物温度成为225℃的方式调整预热器的温度,使脱挥槽内的压力为0.4kPa。利用齿轮泵从真空脱挥槽中抽出聚合物,以股线状挤出并利用冷却水进行冷却,然后切断,得到粒料状的乙烯基系共聚物(C2)。
所得到的乙烯基系共聚物(C2)的Tg为108℃,重均分子量为91000。
另外,乙烯基系共聚物(C2)中,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的含量为67.9质量%,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ii)的含量为32.1质量%。
上文中得到的各共聚物中包含的各单体单元的含量是通过13C-NMR法、采用以下的装置及测定条件测得的值。
装置名称:JNM-ECX系列FT-NMR(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
溶剂:氘代氯仿
浓度:2.5质量%
温度:27℃
累积次数:8000次
(实施例1)
利用以下的方法制备实施例1的树脂组合物。
将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接枝共聚物(B1)及乙烯基系共聚物(C1)按表1所示的配合比例(质量%)掺混之后,使用双螺杆挤出机TEM-35B(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制)挤出,得到经粒料化的树脂组合物。
对于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利用以下的方法进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夏比冲击强度、维卡软化点及凝胶分率的测定、以及耐涂装性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测定]
依照JIS K7210,在220℃、98N负荷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夏比冲击强度的测定]
依照JIS K-7111,使用具有缺口的试验片,打击方向采用沿边方向(edgewise),在相对湿度为50%、气氛温度为23℃的条件下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测定机使用了数字式冲击试验机(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
[维卡软化点的测定]
依照JIS K7206,以50法(负荷为50N,升温速度为50℃/小时),使用10mm×10mm、厚4mm的试验片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测定机使用了HDT&VSPT试验装置(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
[凝胶分率的测定]
树脂组合物的凝胶分率利用以下的方法进行了测定。
(1)在10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称量试样1.5g。(s)
(2)加入甲基乙基酮(MEK)30mL,放置一夜。
(3)放置一夜后,利用振荡机进行10分钟振荡。
(4)对SUS制的50mL离心管进行精密称量。(b)
(5)将试样溶液移至离心管中,用MEK冲洗锥形瓶内的残余液体并加入离心管中。
(6)使用离心分离机,以24000rpm进行40分钟离心分离。
(7)离心分离后,取出离心管,废弃上清液。接着,将少量的MEK加入离心管中,废弃上清液。
(8)在热风干燥机内(70℃~75℃)对离心管进行4小时以上的预干燥。
(9)预干燥后,利用真空干燥机(70℃,76cmHg)进行15小时以上的真空干燥。
(10)真空干燥后,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常温,进行精密称量。(a)
(11)利用以下的计算式算出凝胶分率。
凝胶分率(%)=100×(a-b)/s
[式中,a表示真空干燥后的重量(干燥凝胶+离心管的重量)(g),b表示空的离心管的重量(g),s表示试样的重量(g)]
[耐涂装性的评价]
使用注射成型机,在料筒温度为220℃、模具温度为50℃的条件下将75mm×75mm×3mm的方板成型。对于该方板,使用一般以车辆外部装饰为对象而用于ABS树脂的涂装的通用的氨基甲酸酯系涂料,利用以下的方法实施耐涂装性评价。
底涂层:HIURETHANE No.5000(金属黑)(日本油脂(株)制)
外涂层:HIURETHANE No.5300(透明)(日本油脂(株)制)
膜厚:底涂层为15~17μm,外涂层为22~25μm
干燥时间:75℃,25分钟
对于所得到的涂装成型品的表面状态,根据以下的基准,通过目视来进行评价。
AA:在涂装表面没有凹凸。
A:在涂装表面确认到少许凹凸。
C:在涂装表面确认到许多凹凸。
(实施例2~7)
如表1所示的那样变更聚合物的种类及配合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备树脂组合物。另外,对于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测定及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6)
如表2所示的那样变更聚合物的种类及配合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备树脂组合物。另外,对于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测定及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表1]
Figure BDA0003941370160000351
[表2]
Figure BDA0003941370160000361

Claims (9)

1.树脂组合物,其含有: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具有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及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
接枝共聚物(B),所述接枝共聚物(B)是在具有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的聚合物(b)上接枝聚合选自由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得到的;和
乙烯基系共聚物(C),所述乙烯基系共聚物(C)具有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而不具有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
相对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所述接枝共聚物(B)及所述乙烯基系共聚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而言,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55.0~65.0质量份,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15.0~27.0质量份,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3.0~15.0质量份,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10.0~20.0质量份,
所述树脂组合物在220℃、98N负荷的条件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3~23g/10min,所述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是利用JIS K 7210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包含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单元的含量为20.0质量%以上的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A-1)的含量以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为5~40质量%。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接枝共聚物(B)包含共轭二烯系单体单元的含量为45.0~65.0质量%的接枝共聚物(B-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接枝共聚物(B-1)的含量以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为16~34质量%。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系共聚物(C)包含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为80.0质量%以上的乙烯基系共聚物(C-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系共聚物(C-1)的含量以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为40~74质量%。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凝胶分率以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为15~25质量%。
9.树脂成型品,其包含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
CN202180035284.6A 2020-07-13 2021-06-08 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品 Pending CN1156673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9884 2020-07-13
JP2020119884 2020-07-13
PCT/JP2021/021759 WO2022014206A1 (ja) 2020-07-13 2021-06-08 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成形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7394A true CN115667394A (zh) 2023-01-31

Family

ID=79555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5284.6A Pending CN115667394A (zh) 2020-07-13 2021-06-08 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50270A1 (zh)
EP (1) EP4174098A4 (zh)
JP (1) JP7206436B2 (zh)
KR (1) KR20230037494A (zh)
CN (1) CN115667394A (zh)
TW (1) TW202206475A (zh)
WO (1) WO20220142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214773A (zh) * 2020-09-09 2022-04-16 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耐熱性樹脂組成物以及其射出成型體
KR20230083312A (ko) * 2020-10-07 2023-06-09 덴카 주식회사 내열성 수지 조성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67550B2 (ja) 1989-05-30 1997-10-27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513543B2 (ja) * 1994-11-21 2004-03-31 テクノ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H0959481A (ja) * 1995-08-24 1997-03-04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耐熱マスターバッチ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樹脂組成物
JP2001055449A (ja) * 1999-08-20 2001-02-27 Nippon Shokubai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樹脂成形品
JP4190873B2 (ja) * 2002-12-02 2008-12-03 テクノ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ランプハウジング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成形体及び電装パーツの製造方法
JP2006045252A (ja) * 2004-07-30 2006-02-16 Toray Ind Inc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5242093B2 (ja) * 2006-08-03 2013-07-24 テクノ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5776391B2 (ja) * 2010-07-15 2015-09-09 東レ株式会社 耐熱・耐塗装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15145479A (ja) * 2014-02-04 2015-08-13 東レ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6218344B1 (ja) * 2017-01-25 2017-10-25 ユーエムジー・エービーエス株式会社 熱板溶着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樹脂接合体
JP7017333B2 (ja) * 2017-07-18 2022-02-08 テクノUmg株式会社 塗装用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7492952B2 (ja) * 2019-04-26 2024-05-30 デンカ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014206A1 (zh) 2022-01-20
JP7206436B2 (ja) 2023-01-17
EP4174098A4 (en) 2023-12-20
WO2022014206A1 (ja) 2022-01-20
TW202206475A (zh) 2022-02-16
KR20230037494A (ko) 2023-03-16
EP4174098A1 (en) 2023-05-03
US20230250270A1 (en) 2023-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80240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から製造された成形品
WO2016186133A1 (ja) 耐熱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667394A (zh) 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品
JP7191858B2 (ja) マレイミド系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樹脂組成物
JPH03205411A (ja) 熱可塑性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7245333B2 (ja) マレイミド系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及び射出成形体
WO2016186142A1 (ja) ポリマーブレンド相容化剤用共重合体および樹脂組成物
JP7245334B2 (ja) マレイミド系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樹脂組成物
JP3052985B2 (ja) 優れた耐衝撃性を有す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3080217B2 (ja) 熱可塑性共重合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05298776A (ja) 耐熱付与材、それを用いた樹脂組成物
CN116133821A (zh)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组合物、树脂组合物以及射出成型体
TWI732307B (zh) 亞乙烯基取代之芳族單體及環狀(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JP3405478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TW202106789A (zh)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JP7129583B2 (ja) マレイミド系共重合体及び樹脂組成物
JP2009007528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04339280A (ja) マレイミド系樹脂組成物
JP3503907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03020384A (ja) 艶消し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成形してなる均一な艶消し面を有する艶消し性樹脂成形品
JPH03221554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S63241058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05068428A (ja) 耐熱性ゴム変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TW202407032A (zh)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彼之製備方法及使用彼製造之膜製物件
JPS63146956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