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6789A -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 Google Patents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6789A
TW202106789A TW109107881A TW109107881A TW202106789A TW 202106789 A TW202106789 A TW 202106789A TW 109107881 A TW109107881 A TW 109107881A TW 109107881 A TW109107881 A TW 109107881A TW 202106789 A TW202106789 A TW 2021067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maleimide
resin composition
copolymer
thermoplastic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7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本真典
西野廣平
Original Assignee
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6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678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5/06Copolymers with vinyl aromatic mon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04Anhydrides, e.g. cyclic anhydrides
    • C08F222/06Maleic anhydride
    • C08F222/08Maleic anhydride with vinyl aromatic mon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06Hydrocarbons
    • C08F212/08St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7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6/00
    • C08F27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6/00 on to 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s
    • C08F279/04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nitriles as the only mon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08K5/18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with aromatically bound amin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23/00 - C08L53/00
    • C08L55/02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耐衝擊性、耐藥性、流動性以及色相優異,且具有聚碳酸酯和ABS樹脂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該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包含:具有芳香族乙烯基單體單元、丙烯腈單體單元、以及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聚碳酸酯(B);含有選自ABS樹脂、ASA樹脂、AES樹脂、SAN樹脂中至少一種的樹脂(C);其中,在該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100質量%中,含有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0.5~10質量%和聚碳酸酯(B)20~70質量%。

Description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由聚碳酸酯和ABS樹脂組成的樹脂組成物(在下文中,稱之為“PC/ABS系樹脂”),因其耐衝擊性、耐熱性、以及成形加工性優異,被應用於以汽車用品、家電製品、以及辦公設備配件為首的多種用途。在PC/ABS系樹脂方面。作為改善耐衝擊性的方法,已知有摻混含有馬來酸酐的共聚物的技術(參照專利文件1、2)。 [現有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
專利文件1:日本特開2002-020572號公報 專利文件2:國際公開公報第2016/098885號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既可以改善PC/ABS系樹脂的耐衝擊性,且耐藥性、流動性、色相優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具有如下特徵: (1)一種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含有具有芳香族乙烯基單體單元、丙烯腈單體單元、以及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聚碳酸酯(B);選自ABS樹脂、ASA樹脂、AES樹脂、SAN樹脂中至少一種的樹脂(C),其中,在熱塑性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中含有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0.5~10質量%、聚碳酸酯(B)20~70質量%。 (2)根據(1)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單體單元40~60質量%、丙烯腈單體單元5~20質量%、以及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20~50質量%。 (3)根據(1)或(2)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含有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2~25質量%、聚碳酸酯(B)20~70質量%、選自ABS樹脂、ASA樹脂、AES樹脂、SAN樹脂中至少一種的樹脂(C)5~70質量%。 (4)根據(1)~(3)中任一項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進一步含有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單元0.1~15質量%。 (5)根據(1)~(4)中任一項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的玻璃化轉變溫度為165℃~200℃。 (6)根據(1)~(5)中任一項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在4質量%四氫呋喃溶液、波長450nm、光路長10mm下的透光率為90%以上。 (7)一種成形品,其由(1)~(6)中任一項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構成。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耐衝擊性,且耐藥性、流動性、色相優異的PC/ABS系樹脂及其成形品。
<術語說明> 在該說明書中所使用的“A~B”,其意思是A以上且B以下。
接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包含:具有芳香族乙烯基單體單元、丙烯腈單體單元、以及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聚碳酸酯(B);以及選自ABS樹脂、ASA樹脂、AES樹脂、SAN樹脂中至少一種的樹脂(C)。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由芳香族乙烯基單體單元、丙烯腈單體單元、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聚合製得。
用於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的芳香族乙烯基單體例如是苯乙烯、鄰甲基苯乙烯、間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對叔丁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α-甲基-對甲基苯乙烯等。其中,優選苯乙烯。芳香族乙烯基單體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用於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的丙烯腈單體單元例如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基丙烯腈、富馬腈等。其中,優選丙烯腈。丙烯腈單體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用於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的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例如是N-甲基馬來醯亞胺、N-丁基馬來醯亞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等N-烷基馬來醯亞胺、以及N-苯基馬來醯亞胺、N-氯苯基馬來醯亞胺、N-甲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甲氧苯基馬來醯亞胺、N-三氯苯基馬來醯亞胺等。其中,優選N-苯基馬來醯亞胺。馬來醯亞胺單體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中所包含的芳香族乙烯基單體單元的量為40~60質量%,優選為45~55質量%。若芳香族乙烯基單體單元的量不足40質量%,則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色相帶有黃色,若超過60質量%,則熱塑性樹脂組成物耐熱性降低。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中所包含的丙烯腈單體單元的量為5~20質量%,優選為7~15質量%。若丙烯腈單體單元的量不足5質量%,則無法得到提高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耐藥性的效果,若超過20質量%則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色相帶有黃色。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中所包含的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的量為20~50質量%,優選為25~45質量%。若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的量不足20質量%時,則無法得到提高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耐熱性的效果,若超過50質量%,則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衝擊強度降低。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可以在不損害本發明效果的範圍內與除芳香族乙烯基單體、丙烯腈單體、馬來醯亞胺單體以外的課共聚的單體聚合。作為可與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聚合的單體可以列舉馬來酸酐、衣康酸酐、甯康酸酐、烏頭酸酐等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等丙烯酸酯單體;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乙烯基羧酸單體;丙烯醯胺和甲基丙烯醯胺等。與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可共聚的單體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作為可與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共聚的單體,優選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中所含有的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單元的量優選為0.1~15質量%,更優選為0.5~10質量%。若不飽和二羧酸酐單元的量不足0.1質量%,則無法得到作為不飽和二羧酸酐單元與具有氨基或醇基末端的其他樹脂反應的增溶劑的效果,若超過15質量%,則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熱穩定性降低。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中所含有的各單體單元的含有率是用C-13NMR法在以下測定條件下測得的數值。 裝置名稱:FT-NMR  AVANCE300(BRUKER公司製造) 溶劑:氘代氯仿 濃度:14質量% 溫度:25℃ 積算次數:10000次
從提高混煉和混合的樹脂的耐熱性的觀點出發,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優選為165℃~200℃,更優選為170℃~200℃。玻璃化轉變溫度是根據JIS K-7121通過如下裝置和測定條件測得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的外推玻璃化轉變開始溫度(Tig)。 裝置名稱:示差掃描熱量計 Robot DSC6200(Seiko Instruments Inc.製造) 升溫速度:10℃/分鐘
優選當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為4質量%的四氫呋喃溶液時,在波長450nm且光路長10mm下的透光率為90%以上。若透光率不足90%,混煉混合得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色相變差。透光率優選為92%以上。透光率是用在四氫呋喃中將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調整為4質量%而成的溶液填充到光路長為10mm的測定用石英方池中,並使用分光光度計V-670ST(日本分光公司製造)測得的數值。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的聚合方式例如是溶液聚合、本體聚合等。從可以通過分批或連續添加要共聚的單體並同時使其聚合而得到共聚成分均一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的觀點看,優選溶液聚合。從不容易產生副產物且不良影響小的觀點看,溶液聚合的溶劑優選為非聚合性的,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苯乙酮等酮類;四氫呋喃、1,4-二惡烷等醚類;苯、甲苯、二甲苯、氯苯等芳香族烴;N,N-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N-甲基-2-吡咯烷酮等,從容易去除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脫揮回收時的溶劑的觀點出發,優選甲基乙基酮和甲基異丁基酮。作為聚合過程可以適用連續聚合式、間歇式(分次式)、或半分次式中的任一種。
作為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的聚合方法不特別限定,優選可通過自由基聚合得到,聚合溫度優選在80~150℃的範圍內。作為聚合引發劑不特別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偶氮二異丁腈、偶氮二環己烷甲腈、偶氮二甲基丙腈、偶氮二甲基丁腈等已知的偶氮化合物;氧化苯甲醯、叔丁基過氧苯甲酸酯、1,1-雙(叔丁基過氧)-3,3,5-三甲基環己烷、叔丁基過氧異丙基一碳酸酯、叔丁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二叔丁基過氧化物、二枯基過氧化物、乙基-3,3-二-(叔丁基過氧)丁酸甲酯等公知的機過氧化物,也可以組合它們中的中1種或2種以上使用。從控制聚合的反應速度和聚合率的觀點來看,優選使用在70~120℃半衰期為10小時的偶氮化合物或有機過氧化物。聚合引發劑的使用量不特別限定,相對於聚合中所使用的全部單體100質量份,優選使用0.1~1.5質量份,進一步優選為0.1~1.0質量份。聚合引發劑的使用量如果是0.1質量份以上,則能夠得到足夠的聚合速度,因此是優選的。若聚合引發劑的使用量為1.5質量份以下,則能夠抑制聚合速度,從而容易控制反應,並且可以容易獲得目標分子量。
在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的製造中可以使用鏈轉移劑。作為被使用的鏈轉移劑不特別限定,例如是正辛基硫醇、正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α-甲基苯乙烯二聚體、硫代乙醇酸乙酯、檸檬烯、萜品油烯等。鏈轉移劑的使用量只要在可獲得目標分子量的範圍內即可,不特別限定,優選為相對於聚合中所使用的全部單體100質量份為0.01~0.8質量份,更優選為0.1~0.5質量份。鏈轉移劑的使用量為0.01~0.8質量份時,可以容易得到目標分子量。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可以通過將芳香族乙烯基單體、丙烯腈單體和不飽和二羧酸酐共聚,然後使共聚物中的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單元氨化或伯胺化而將其轉化成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後醯亞胺化法)。當用後醯亞胺化法得到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後,共聚物中的殘留馬來醯亞胺單體的量變少,因此是優選的。
伯胺是例如甲胺、乙胺、正丙胺、異丙胺、正丁胺、正戊胺、正己胺、正辛胺、環己胺、癸胺等烷基胺類以及氯代或溴代烷基胺,苯胺、甲苯胺、萘胺等芳族胺,其中優選苯胺和環己胺。這些伯胺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並用2種以上。伯胺的添加量雖不特別限定,但相對於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單元優選為0.7~1.1摩爾當量,更優選0.85~1.05摩爾當量。若相對於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中的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單元為0.7摩爾當量以上,則得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熱穩定性良好,因此是優選的。若為1.1摩爾當量以下,則殘留在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中的伯胺量減低,因此是優選的。
當通過後醯亞胺化法獲得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時,在氨或伯胺與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單元,特別是從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單元轉化為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的反應中,為了達到改善脫水閉環反應的目的,根據需要可以使用催化劑。雖然催化劑的種類不特別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叔胺。作為叔胺可以列舉如三甲胺、三乙胺、三丙胺、三丁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苯胺等。雖然叔胺的添加量不特別限定,但優選為相對於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單元為0.01摩爾當量以上。本發明中的醯亞胺化反應的溫度優選為100~250℃,更優選為120~200℃。若醯亞胺反應的溫度為100℃以上,則反應速度足夠快,因此從生產率方面考慮是優選的。若醯亞胺化反應的溫度為250℃以下,則可以抑制由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熱劣化引起的物性降低,因此是優選的。
當通過後醯亞胺化法獲得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時,可以在聚合初始階段將芳香族乙烯基單體、丙烯腈單體、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全部加入然後聚合,但由於芳香族乙烯基單體與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之間彼此聚合性強,所以在聚合初期芳香族乙烯基單體與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被消耗,從而在聚合後期容易生成具有大量丙烯腈單體單元的共聚物。其結果是在得到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的色相變差或組成分佈變大以至於其與PC/ABS系樹脂等混煉混合時缺乏相溶性,會有得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物性不是優選的情況。因此在獲得色相良好且組成分佈小(均一)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時,優選使用具有如下工序的製造方法。 初期聚合工序:將丙烯腈單體的進料量的全部、芳香族乙烯基單體的進料量的10~90質量%、以及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的進料量的0~30質量%混合,並在聚合初期裝料,開始聚合。 中期聚合工序:將芳香族乙烯基單體的進料量的餘量以及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的進料量的餘量分別分次或連續添加,與此同時繼續聚合。 後期聚合工序:在全部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裝料完成後,將芳香族乙烯基單體分次或連續添加的量的1/10以上添加並使之聚合。 醯亞胺化工序:將獲得的芳香族乙烯-丙烯腈-不飽和二羧酸酐共聚物用氨或伯胺醯亞胺化,得到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
從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的溶液聚合結束後的溶液或後醯亞胺化後的溶液中除去用於溶液聚合的溶劑或未反應的單體等揮發成分的方法(脫揮方法)可以採用公知的手法。例如可以使用裝配了加熱器的真空脫揮槽或帶有通氣口的脫揮擠出機。脫揮後熔融狀態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被移送到造粒工序,並通過多孔模擠出成股線狀,利用冷切割方式、空氣中熱切割方式、或水中熱切割方式加工成顆粒狀。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是以在獲得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中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的含量為0.5~10質量%,且優選為1.0~5.0質量%的方式熔融混合聚碳酸酯(B)和樹脂(C)。當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的含量低於0.5質量%時,無法得到改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耐熱性的效果,若超過10質量%,則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衝擊強度降低。為了調整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中的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的量,可以通過調整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中的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的含量,或調整在製備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時所添加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的量。雖不特別限定,但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優選在熱塑性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中含有2~25質量%,更優選5~20質量%,這是因為能夠改善熔融混合時的工作效率。
<聚碳酸酯(B)> 作為聚碳酸酯(B)是具有如通式 -〔-O-R-O-C(=O)-〕- 所示的碳酸酯鍵的聚合物。R一般是烴,且取決於作為原料的2價烴基化合物的類型,例如是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脂環族聚碳酸酯。此外,既可以是由1種重複單元構成的均聚物,也可以是由2種以上重複單元組成的共聚物。作為2價烴基化合物,以雙酚A為原料的聚碳酸酯在工業上被廣泛生產,因此優選使用。
作為聚碳酸酯(B)的製造方法可以採用公知的手法。例如可以列舉在高溫下熔融雙酚A和碳酸二苯酯,並在減壓除去形成的苯酚的同時進行酯交換反應的酯交換法(也稱作熔融法、熔融聚合法)、在二氯甲烷的存在下使碳醯氯在雙酚A的苛性鈉水溶液或懸浮水溶液中作用而進行合成的碳醯氯法(也稱作介面聚合法)、或在吡啶或二氯甲烷存在下使碳醯氯與雙酚A反應而進行合成的吡啶法等。
聚碳酸酯(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優選10,000~200,000,更優選10,000~100,000。聚碳酸酯(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通過凝膠滲透色譜法(GPC)測定的聚苯乙烯划算得到的值。
聚碳酸酯(B)優選在熱塑性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中含有20~70質量%、進一步優選含有35~65質量%。當聚碳酸酯(B)的含量不足20質量%時,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衝擊強度降低,當超過70質量%時,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流動性降低。
<樹脂(C)> 樹脂(C)是選自ABS樹脂、ASA樹脂、AES樹脂、SAN樹脂中至少一種樹脂。
ABS樹脂、ASA樹脂、AES樹脂是向橡膠狀聚合物至少接枝聚合苯乙烯系單體和丙烯腈系單體而得的接枝共聚物。作為橡膠狀聚合物,在使用聚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等丁二烯系橡膠的情況時是ABS樹脂,在使用由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乙酯等組成的丙烯酸系橡膠的情況時是ASA樹脂,在使用乙烯-α-烯烴共聚物等乙烯系橡膠的情況時是AES樹脂。在接枝聚合時,可以將這些橡膠狀聚合物的2種以上組合使用。
作為ABS樹脂的製造方法可以采公知的手法。例如可以列舉通過連續本體聚合的製造方法、使用通過乳化聚合獲得的接枝共聚物和通過連續式的本體聚合法獲得的顆粒狀的SAN樹脂的2種方法。
通過乳化聚合的接枝共聚物的製造方法是在橡膠狀聚合物的乳膠中乳化接枝聚合苯乙烯系單體與丙烯腈系單體的方法(以下,稱為“乳化接枝聚合法”)。通過乳化接枝聚合法,可以獲得接枝共聚物的乳膠。
在乳化接枝聚合法中,使用水、乳化劑、聚合引發劑、鏈轉移劑,聚合溫度優選30~90℃的範圍。乳化劑例如是陰離子系表面活性劑、陽離子系表面活性劑、兩性表面活性劑、非離子系表面活性劑等。聚合引發劑例如是枯烯過氧化氫、過氧化二異丙基苯、過氧化乙酸叔丁酯、過氧化苯甲酸叔己酯、過氧化苯甲酸叔丁基酯等有機過氧化物;過硫酸鉀、過硫酸銨等過硫酸鹽、偶氮二丁腈等偶氮系化合物;鐵離子等還原劑;甲醛次硫酸鈉等二次還原劑;以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等螯合劑等。鏈轉移劑例如是正辛基硫醇、正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α-甲基苯乙烯二聚體、巰基乙酸乙酯、檸檬烯、異松油烯等。
接枝共聚物的乳膠可以通過公知的方法凝固回收接枝共聚物。例如,將凝結劑接加入到枝共聚物的乳膠中進行凝固,然後用脫水機進行洗淨脫水,在經過乾燥工序得到粉末狀的接枝共聚物。
在通過乳化接枝聚合法獲得的粉末狀得接枝共聚物中殘存的單體的含量優選為低於15,000μg/g,更優選低於8,000μg/g。殘留單體的含量可以通過聚合條件調整,且其是用氣相色譜法定量的值。
從耐衝擊性的觀點來看,通過乳化接枝聚合法獲得的接枝共聚物中的橡膠狀聚合物的含量優選為40~70質量%,更優選為45~65質量%。橡膠狀聚合物的含量可以通過在乳化接枝聚合時苯乙烯系單體和丙烯腈系單體相對於橡膠狀聚合物的使用比例來調整。
從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耐衝擊性的觀點來看,通過乳化接枝聚合法獲得的接枝共聚物的構成單元除了橡膠狀聚合物以外,優選苯乙烯系單體單元70~85質量%、丙烯腈系單體單元15~30質量%。
接枝共聚物的凝膠成分優選為顆粒形狀。凝膠成分是通過接枝共聚苯乙烯系單體和丙烯腈系單體得到的橡膠狀聚合物的顆粒,並且是不溶於甲基乙基酮和甲苯等有機溶劑並通過離心分離分離而得的成分。在橡膠狀聚合物的顆粒內部形成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被包藏在內的包藏結構。當熔融混合接枝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後,凝膠成分以顆粒形狀作為分散相存於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的連續相中。凝膠成分是通過將質量W的接枝共聚物溶解在亞甲基酮中,並利用離心分離機在20000rpm下進行離心分離沉澱不溶成分,然後再通過傾析去除上清液後獲得不溶成分,將真空乾燥後的已乾燥的不容成分的質量S,用公式凝膠成分(質量%)=(S/W)×100計算得出的數值。此外,也可以通過與熔融混合接枝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得到的樹脂組成物相同的方式,溶解在甲基乙基酮中再進行離心分離後,計算凝膠成分。
從耐衝擊性以及成形品的外觀的觀點來看,接枝共聚物的凝膠成分的體積平均粒徑優選為0.10~1.0μm的範圍,更優選為0.15~0.50μm。體積平均粒徑是通過從熔融混合接枝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得到的樹脂組成物的顆粒切割出超薄切片,並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進行觀察,從分散在連續相中的顆粒的圖像解析計算得出的數值。體積平均粒徑例如可以通過乳化接枝聚合時使用的橡膠狀聚合物的乳膠的粒徑來進行調整。橡膠狀聚合物的乳膠的粒徑可以通過在乳化聚合時乳化劑的添加方法以及水的使用量等方式進行調整,但為了達到優選範圍需要較長聚合時間從而造成生產性低,其中,有一種短時間內聚合0.1μm左右粒徑的橡膠狀聚合物,並使用化學聚凝法或物理聚凝法使橡膠顆粒增大的方法。
從耐衝擊性的觀點來看,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優選為10~100質量%,更優選為20~70質量%。接枝率是通過凝膠成分(G)和橡膠狀聚合物的含量(RC),並利用接枝率(質量%)=[(G-RC)/R]×100計算得出的值。接枝率表示的是:橡膠狀聚合物的顆粒在橡膠狀聚合物的每單元質量所包含的接枝而結合的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以及內包在顆粒內的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的量。接枝率可以通過乳化接枝聚合時單體與橡膠狀聚合物的比率、引發劑的種類以及量、鏈轉移劑量、乳化劑量、聚合溫度、裝料方法(一次/多次/連續)、單體的添加速度等方式進行調整。
從耐衝擊性和成形品外觀的觀點來看,接枝共聚物的甲苯溶脹度優選為5~20倍。甲苯溶脹度表示橡膠狀聚合物的顆粒的交聯度,是通過將接枝共聚物溶解在甲苯中,並將不溶成分利用離心分離或過濾進行分離,再從利用甲苯膨潤後的狀態的質量與通過真空乾燥去除甲苯後的乾燥狀態的質量比計算得出的。甲苯溶脹度受到乳化接枝聚合時所使用的橡膠狀聚合物的交聯度的影響,其可以例如通過添加橡膠狀聚合物的乳化聚合時的引發劑、乳化劑、聚合溫度、二乙烯苯等多官能團單體的方式來調整。
SAN樹脂是具有苯乙烯系單體單元和丙烯腈系單體單元的共聚物,例如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
作為SAN樹脂的其他可聚合的單體可以使用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等(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丙烯酸等丙烯酸系單體、N-苯基馬來醯亞胺等N-取代馬來醯亞胺單體。
從與聚碳酸酯相容性的觀點來看,SAN樹脂的構成單元優選為苯乙烯系單體單元60~90質量%、丙烯腈單體單元10~40質量%,更優選苯乙烯系單體單元70~85質量%、丙烯腈單體單元15~30質量%。苯乙烯系單體單元、丙烯腈單體單元是用13C-NMR測定的值。
作為SAN樹脂的製造方法可以採用公知方法。例如可以通過本體聚合、溶液聚合、懸浮聚合、乳化聚合等製造。作為反應裝置的操作方法可以使用連續式、分批式(批次式)、半批次式中的任意一種。從品質面以及生產性來看,優選本體聚合或溶液聚合,且優選連續式。作為本體聚合或溶液聚合的溶劑例如是苯、甲苯、乙苯以及二甲苯等烷基苯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酮類、以及己烷或環己烷等脂肪族烴等。
在SAN樹脂的本體聚合或溶液聚合中,可以使用聚合引發劑、鏈轉移劑,聚合溫度優選120~170℃的範圍。聚合引發劑可以列舉如1,1-二(叔丁基過氧)環己烷、2,2-二(叔丁基過氧)丁烷、2,2-二(4,4-二-叔丁基過氧環己基)丙烷、1,1-而(叔戊基過氧)環己烷等過氧縮酮類;枯烯過氧化氫、叔丁基過氧化氫等過氧化氫類;過氧化異丙基單碳酸叔丁酯、過氧化異壬酸叔戊酯等烷基過氧化氫類;叔丁基枯基過氧化物、二叔丁基過氧化物、二枯基過氧化物、二叔己基過氧化物等二烷基過氧化物類;過氧乙酸叔丁酯、過氧苯甲酸叔丁酯、過氧異丙基一碳酸叔丁酯等過氧酯;叔丁基過氧丙基碳酸酯、聚醚四(叔丁基過氧碳酸酯)等過氧碳酸酯;以及,N,N’-偶氮二(環己烷-1-腈)、N,N’-偶氮二(2-二甲基丁腈)、N,N’-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N,N’-偶氮二[2-(羥甲基)丙腈]等、可以使用其中的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鏈轉移劑例如是正辛基硫醇、正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巰基乙酸乙酯、檸檬烯、異松油烯等。
從SAN樹脂聚合結束後的溶液中去除未反應的單體或用於溶液聚合的溶劑等揮發成分的脫揮方法可以採用公知方法。例如,可以使用裝備有預熱器的真空脫揮槽或帶有噴頭的脫揮擠出機。經脫揮的熔融狀態的SAN樹脂被移送到造粒工序,從多孔模以股線狀的方式被擠出,並通過冷切割方式、空中熱切割方式、或水中熱切割的方式加工成顆粒狀。
殘留在SAN樹脂中的單體和溶劑的含量的合計優選為低於2000μg/g,更優選為低於1500μg/g。殘留的單體和溶劑的含量可以通過脫揮條件調整,且是通過氣相色譜儀定量所得的數值。
從樹脂組成物的耐衝擊性和成形性的觀點來看,SAN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優選為50,000~250,000,更優選為70,000~200,000。SAN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使用凝膠滲透色譜(GPC)在THF溶劑中測定的聚苯乙烯換算得到的數值,是用與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同樣的方法測定得到的數值。重量平均分子量可以通過聚合時的鏈轉移劑的種類和數量、溶劑濃度、聚合溫度、聚合引發劑的種類以及量來調整。
作為樹脂(C)可以列舉使用通過乳化聚合法得到的粉末狀的ABS樹脂和通過連續式本體聚合法得到的顆粒狀的SAN樹脂的2種的方法。此外,也可以是先將由乳化聚合法製得的粉末狀的ABS樹脂和由連續式本體聚合製得的顆粒狀的SAN樹脂先用擠出機等熔融混合,再製成顆粒狀的ABS樹脂來使用的方法。此外,還可以列舉使用由連續本體聚合製得的顆粒狀的ABS樹脂和由乳化聚合法製得的粉末狀的ABS樹脂的方法。還可以列舉先將由連續本體聚合製得的顆粒狀的ABS樹脂和由乳化聚合法製得的粉末狀的ABS樹脂先用擠出機等熔融混合,再做成顆粒狀的ABS樹脂來使用的方法。此外,還可以列舉使用由連續本體聚合製得的顆粒狀的ABS樹脂的方法。
樹脂(C)優選為在熱塑性樹脂組成物100質量%含有5~70質量%,進一步優選含有20~60質量%。當樹脂(C)的含量不足5質量%時,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耐藥性降低,當超過70質量%時,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耐熱性降低。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是熔融混合上述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聚碳酸酯(B)以及樹脂(C)得到的。熔融混合可以採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是利用雙螺杆擠出機熔融混合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聚碳酸酯(B)以及樹脂(C)的方法。雙螺杆擠出機可以是朝同向旋轉也可以是異向旋轉。作為熔融混合的裝置可以列舉單軸擠出機,多軸擠出機,多軸螺杆擠出機、雙軸轉子連續混煉機、捏合機、班伯里密煉機。使用雙螺杆擠出機時,料筒溫度設定可以選擇200~320℃的範圍,優選為210~290℃。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除了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聚碳酸酯(B)和樹脂(C)以外,只要在不損壞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內,也可以配合使用其他樹脂成分,抗沖改質材料、流動性改質材料、硬度改質材料、抗氧化劑、無機填充劑、消光劑、阻燃劑、阻燃助劑、防滴劑、滑動性賦予劑、散熱材料、電磁波吸收材料、增塑劑、潤滑劑、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抗菌劑、抗真菌劑、抗靜電劑、炭黑、氧化鈦、顏料、染料等。
製得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可以通過公知的方法成形,例如可以列舉注射成形、片材擠出成形、真空成形、吹塑成形、發泡成形、異型擠出成形等。在成形時,通常在將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加熱至200~280℃後再進行加工,優選210~270℃。成形品可以使用在汽車部件、家用電器、辦公設備部件等。 [實施例]
以下,使用實施例對詳細內容進行說明,本發明不限定於以下實施例。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1)的製造例> 在具備了攪拌機的容積約為120升的高壓滅菌器中添加苯乙烯40質量份、丙烯腈10質量份、馬來酸酐3質量份、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0.1質量份、甲基乙基酮9質量份,並將氣相部用氮氣置換後,一邊攪拌一邊歷時40分鐘升溫至92℃。升溫後保持92℃,歷時7小時連續添加由馬來酸酐23質量份和叔丁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0.22質量份溶解在甲基乙基酮69質量份所形成的溶液以及苯乙烯19質量份。在添加馬來酸酐結束後,歷時2小時連續添加苯乙烯5質量份。在添加苯乙烯後,升溫至120℃,使其反應1小時後結束聚合。隨後,在聚合液中添加苯胺23質量份、三乙胺0.5質量份並在140℃下反應7小時。將反應結束後的醯亞胺化反應液投入到排氣型螺杆擠出機中,去除揮發成分得到顆粒狀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1。製得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1的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2)的製造例> 在具備了攪拌機的容積約為120升的高壓滅菌器中添加苯乙烯22質量份、丙烯腈13質量份、馬來酸酐4質量份、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0.1質量份、甲基乙基酮12質量份,並將氣相部用氮氣置換後,一邊攪拌一邊歷時40分鐘升溫至92℃。升溫後保持92℃,歷時7小時連續添加由馬來酸酐25質量份和叔丁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0.22質量份溶解在甲基乙基酮75質量份中形成的溶液以及苯乙烯28質量份。在添加馬來酸酐結束後,歷時2小時連續添加苯乙烯8質量份。在添加苯乙烯後,升溫至120℃,使其反應1小時後結束聚合。隨後,在聚合液中添加苯胺26質量份、三乙胺0.5質量份並在140℃下反應7小時。將結束反應後的醯亞胺化反應液投入到排氣型擠出機,去除揮發成分得到顆粒狀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2。製得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2的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3)的製造例> 在具備了攪拌機的容積約為120升的高壓滅菌器中添加苯乙烯17質量份、丙烯腈22質量份、馬來酸酐5質量份、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0.1質量份、甲基乙基酮20質量份,並將氣相部用氮氣置換後、一邊攪拌一邊歷時40分鐘升溫至92℃。升溫後保持92℃,歷時7小時連續添加由馬來酸酐20質量份和叔丁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0.25質量份溶解在甲基乙基酮80質量份中得到的溶液以及苯乙烯28質量份。在添加馬來酸酐結束後,歷時2小時連續添加苯乙烯8質量份。在添加苯乙烯後,升溫至120℃,使其反應1小時後結束聚合。隨後,在聚合液中添加苯胺22質量份、三乙胺0.4質量份並在140℃下反應7小時反應。將結束反應後的醯亞胺化反應液投入到排氣型擠出機中,去除揮發成分得到顆粒狀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3。製得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3的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4)的製造例> 在具備了攪拌機的容積約為120升的高壓滅菌器中添加苯乙烯40質量份、丙烯腈10質量份、馬來酸酐3質量份、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0.1質量份、甲基乙基酮9質量份,並將氣相部用氮氣置換後,一邊攪拌一邊歷時40分鐘升溫至92℃。升溫後保持92℃,歷時7小時連續添加由馬來酸酐23質量份和叔丁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0.22質量份溶解在甲基乙基酮69質量份中製得的溶液以及苯乙烯19質量份。在添加馬來酸酐結束後,歷時2小時連續添加苯乙烯5質量份。在添加苯乙烯後,升溫至120℃,並使其反應1小時後結束聚合。隨後,在聚合液中添加苯胺12質量份、三乙胺0.2質量份並在140℃下反應7小時。將反應結束後的醯亞胺化反應液投入到排氣型擠出機,去除揮發成分得到顆粒狀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4。製得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1的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5)的製造例> 在具備了攪拌機的容積約為120升的高壓滅菌器中添加了苯乙烯25質量份、丙烯腈8質量份、馬來酸酐5質量份、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0.1質量份、甲基乙基酮15質量份,並將氣相部用氮氣置換後,一邊攪拌一邊歷時40分鐘升溫至92℃。升溫後保持92℃,歷時7小時連續添加由馬來酸酐30質量份和叔丁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0.22質量份溶解在甲基乙基酮90質量份中形成的溶液以及苯乙烯25質量份。在添加馬來酸酐結束後,歷時2小時連續添加苯乙烯7質量份。在添加苯乙烯後,升溫至120℃,使其反應1小時後結束聚合。隨後,在聚合液中添加苯胺31質量份、三乙胺0.6質量份並使其在140℃下反應7小時。在反應結束後的醯亞胺化反應液體投入到排氣型擠出機中,去除揮發成分得到顆粒狀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5。製得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5的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6)的製造例> 在具備了攪拌機的容積約為120升的高壓滅菌器中添加苯乙烯20質量份、丙烯腈8質量份、N-苯基馬來醯亞胺4質量份、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0.1質量份、甲基乙基酮16質量份,並將氣相部用氮氣置換後,一邊攪拌一邊歷時40分鐘升溫至92℃。升溫後保持92℃,歷時7小時連續添加由N-苯基馬來醯亞胺38質量份和叔丁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0.2質量份溶解在甲基乙基酮152質量份中形成的溶液以及苯乙烯23質量份。在添加N-苯基馬來醯亞胺結束後,歷時2小時連續添加苯乙烯7質量份。添加苯乙烯後,升溫至120℃,使其反應1小時後結束聚合。在反應結束後的聚合液投入到排氣型擠出機中,去除揮發成分得到顆粒狀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7。製得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6的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7)的製造例> 在具備了攪拌機的容積約為120升的高壓滅菌器中添加苯乙烯65質量份、馬來酸酐7質量份、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0.2質量份、甲基乙基酮25質量份,並用氮氣置換系統內後,將溫度升至92℃,歷時7小時連續添加由馬來酸酐28質量份和叔丁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0.18質量份溶解在甲基乙基酮100質量份總形成的溶液。在添加後,進一步添加叔丁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0.03質量份後升溫至120℃,並使其反應1小時後結束聚合。隨後,在聚合液中添加苯胺32質量份、三乙胺0.6質量份並在140℃下反應7小時。將反應結束後的醯亞胺化反應液投入到排氣型擠出機中,去除揮發成分得到顆粒狀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7。製得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6的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02_image001
(組成分析) 使用C-13NMR法,並在如下所述測定條件下測定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 裝置名稱:FT-NMR  AVANCE300(BRUKER公司製造) 溶劑:氘代氯仿 濃度:14質量% 溫度:27℃ 積算次數:8000次
(450nm處的透光率) 將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溶解在四氫呋喃中製備4質量%的四氫呋喃溶液,並填充到光路長為10mm的測定用石英方池中,隨後使用分光光度計V-670ST(日本分光公司製造)測定。
(玻璃化轉變溫度) 根據JIS K-7121,並通過如下裝置和測定條件測定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的中點玻璃化轉變溫度(Tmg)。 裝置名稱:Robot DSC6200(精工電子有限公司製造) 升溫速度:10℃/分鐘
聚碳酸酯(B)使用如下材料。 三菱公司塑料公司製造的 Lupilon S-2000
作為樹脂(C)使用接枝共聚物(C-1)和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C-2)。
<接枝共聚物(C-1)的製造例> 接枝共聚物通過乳化接枝聚合製備。在具備了攪拌機的反應容器中裝入:平均粒徑為0.3μm的聚丁二烯膠乳143質量份;硬脂酸鈉1.0質量份;甲醛合次硫酸氫鈉0.2質量份;乙二胺四乙酸四鈉0.01質量份;硫酸亞鐵0.005質量份;以及純水150質量份,並將溫度加熱至50℃。用6小時連續地分步添加:苯乙烯75質量%和丙烯腈25質量%的單體混合物50質量份;叔十二烷基硫醇1.0質量份;枯烯過氧化氫0.15質量份。在分步添加後升溫到65℃,並進一步用2小時完成聚合以獲得接枝共聚物的膠乳。得到的膠乳使用鹽酸作為凝固劑進行凝固,洗淨脫水後通過乾燥獲得粉末狀的接枝共聚物(C-1)。有關於獲得的接枝共聚物,聚丁二烯含量是乳化接枝聚合時的原料混合比的50質量%。通過NMR測定去除了橡膠狀聚合物的組成單元,其中,苯乙烯為75質量%,丙烯腈為25質量%。利用離心分離法得到凝膠,凝膠含量為72質量%。從凝膠成分和聚丁二烯含量計算接枝率為44%。甲苯溶脹度為8.1,體積平均粒徑從TEM的觀察結果算出,其值為0.3μm。
<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C-2)的製造例> 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由連續式本體聚合製成。使用1台完全混合槽型攪拌槽作為反應器,並在20L的容量進行聚合。製備苯乙烯60.5質量%、丙烯腈21.5質量%、乙苯18.0質量%的原料溶液,並以6.5L/h的流量連續供給到反應器中。此外,向原料溶液供給管路中連續添加原料溶液,以使作為聚合引發劑的過氧異丙基單碳酸叔丁酯的濃度為160ppm、作為鏈轉移劑的正十二烷基硫醇的濃度為1500ppm。反應器的反應溫度調整成145℃。從反應器中連續取出的聚合物溶液被供給到配備有預熱器的真空脫揮槽,並分離未反應的苯乙烯、丙烯腈和乙苯。將預熱器的溫度調整成脫揮槽內的聚合物溫度為225℃,脫揮槽內的壓力為0.4kPa。用齒輪泵從真空脫揮槽取出聚合物,擠出成股後用冷卻水冷卻,然後切割獲得顆粒狀的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C-2)。通過凱氏定氮法測定丙烯腈單元含量為25質量%。此外,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5,000。重量平均分子量是用凝膠滲透色譜法(GPC)測得的聚苯乙烯換算的值,並且是在如下條件下測定的。 裝置名稱:SYSTEM-21 Shodex(昭和電工公司製造) 柱:將3根PL gel MIXED-B串聯 溫度:40℃ 檢測:示差折光率 溶劑:四氫呋喃 濃度:2質量% 校準曲線:使用標準聚苯乙烯(PS)(PL公司製造)製備。
<實施例・比較例> 將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聚碳酸酯(B)和樹脂(C)以表2所示的混合比干混後,使用雙螺杆擠出機進行熔融擠出,得到實施例和比較例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顆粒。雙螺杆擠出機使用螺杆直徑D=35mm、L/D=32的東芝機械株式會社製造的雙螺杆擠出機TEM‐35B,擠出條件為螺杆旋轉數為250rpm,料筒溫度為260℃、排出量為30kg/h。用造粒機切割得到的股線,獲得2mm的顆粒。
[表2]
Figure 02_image003
[表3]
Figure 02_image005
(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含量) 由表1的組成分析結果以及表2和表3的混合比計算得出。
(夏比衝擊強度) 根據JIS K-7111,使用帶缺口的試驗片,衝擊方向為沿邊(edgewise),並且在相對濕度50%、氣氛溫度23℃的條件下測定。應予說明,所使用的測定機是東洋精機製作所公司製造的數位衝擊試驗機。夏比衝擊強度50kJ/m 以上的情況判斷為良好。
(熔體質量流動速率) 根據JIS K7210,在220℃、98N載荷下測定。熔體質量流動速率為5g/10分鐘以上的情況判斷為良好。
(維卡軟化點) 根據JIS K7206,用50法(載荷50N、升溫速度50℃/小時)使用10mm×10mm、厚度為4mm的試驗片進行測定。應予說明,所使用的測定機是東洋精機製作所公司製造HDT&VSPT試驗裝置。維卡軟化點為120℃以上的情況判斷為良好。
(耐藥性) 在23℃下,通過1/4橢圓法在48小時後觀察試驗片的裂縫,該試驗片形狀為316×20×2mm,長半徑為250mm,短半徑為150mm。為了試驗片消除成形應變的影響,通過在260℃下壓製成形並切出顆粒來製備試驗片。試劑使用二甲苯來進行。 應予說明,臨界變形由如下公式算出。 ε=b/2a {1-(a -b )X /a1.5 ×t×100 臨界變形:ε、長半徑:a、短半徑:b、試驗厚度:t、產生裂縫處點:X 按以下標準根據臨界變形評價耐藥性,以0.6以上為合格。 ◎:0.8以上、○:0.6~0.7、△:0.3~0.5、×:0.2以下
(YI(色相)) 用注射成形機(IS-50EP、東芝機械公司製造)在成形溫度240℃下成形9cm×5cm的板,並用色差計(COLOR-7e ,倉敷玻色公司製造)測定黃色度YI。黃色度YI為50以下的情況被判斷為良好。
本發明的實施例1至實施例10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可以得到耐衝擊性、流動性、耐熱性、耐藥性、色相良好的樹脂組成物。與此相比,不滿足本發明範圍的比較例1至比較例7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不在本發明的請求範圍內,其耐衝擊性、流動性、耐熱性、耐藥性、色相中的一者差。

Claims (7)

  1. 一種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含有具有芳香族乙烯基單體單元、丙烯腈單體單元、以及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的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聚碳酸酯(B);以及選自ABS樹脂、ASA樹脂、AES樹脂、SAN樹脂中至少一種的樹脂(C),其中,在熱塑性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中含有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0.5~10質量%、聚碳酸酯(B)20~70質量%。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單體單元40~60質量%、丙烯腈單體單元5~20質量%、以及馬來醯亞胺單體單元20~50質量%。
  3. 根據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含有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2~25質量%、聚碳酸酯(B)20~70質量%、選自ABS樹脂、ASA樹脂、AES樹脂、SAN樹脂中至少一種的樹脂(C)5~70質量%。
  4. 根據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進一步含有不飽和二羧酸酐單體單元0.1~15質量%。
  5. 根據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的玻璃化轉變溫度為165℃~200℃。
  6. 根據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A)在4質量%四氫呋喃溶液、波長450nm、光路長10mm下的透光率為90%以上。
  7. 一種成形品,其由請求項1~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構成。
TW109107881A 2019-04-26 2020-03-10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TW2021067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4931 2019-04-26
JP2019-084931 2019-04-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6789A true TW202106789A (zh) 2021-02-16

Family

ID=72942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7881A TW202106789A (zh) 2019-04-26 2020-03-10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5094A1 (zh)
EP (1) EP3960814B1 (zh)
KR (1) KR20220005536A (zh)
CN (1) CN113728050A (zh)
TW (1) TW202106789A (zh)
WO (1) WO20202176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37494A (ko) * 2020-07-13 2023-03-16 덴카 주식회사 수지 조성물 및 수지 성형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12171C2 (de) * 1977-03-19 1984-09-27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Thermoplastische Formmassen
JPS62207346A (ja) * 1986-03-07 1987-09-11 Denki Kagaku Kogyo Kk 透明樹脂組成物
JPS63146960A (ja) * 1986-12-10 1988-06-18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3033928B2 (ja) * 1993-11-02 2000-04-17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メッキ性に優れた耐熱、耐衝撃性樹脂組成物
JPH08295796A (ja) * 1995-04-26 1996-11-12 Denki Kagaku Kogyo Kk 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JP3420402B2 (ja) * 1995-09-04 2003-06-23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JP3571155B2 (ja) * 1996-12-09 2004-09-29 奇美実業股▲分▼有限公司 熱可塑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JP3080217B2 (ja) * 1997-01-16 2000-08-21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共重合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H11199642A (ja) * 1998-01-16 1999-07-2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グラフト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れを含む樹脂組成物
JP2001214023A (ja) * 2000-02-04 2001-08-07 Techno Polymer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02020572A (ja) 2000-07-10 2002-01-23 Denki Kagaku Kogyo Kk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2013147559A (ja) * 2012-01-19 2013-08-01 Unitika Ltd 樹脂組成物、該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成形体、および該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KR101922246B1 (ko) * 2013-02-06 2018-11-26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내충격성 또는 내열성이 우수한 고분자 수지 조성물
US20170349740A1 (en) 2014-12-19 2017-12-07 Denka Company Limite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EP3299415B1 (en) * 2015-05-19 2020-07-08 Denka Company Limited Heat-resistant resi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8137915A (zh) * 2015-10-06 2018-06-08 电化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8050A (zh) 2021-11-30
KR20220005536A (ko) 2022-01-13
US20220195094A1 (en) 2022-06-23
EP3960814A4 (en) 2022-06-08
WO2020217687A1 (ja) 2020-10-29
JPWO2020217687A1 (zh) 2020-10-29
EP3960814A1 (en) 2022-03-02
EP3960814B1 (en) 2023-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4598B (zh) 耐热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14546B (zh)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剂用共聚物和树脂组合物
WO2017061472A1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TW202106789A (zh)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CN115968388A (zh) 耐热性树脂组合物以及其射出成型体
JP7492952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7199595B2 (ja) マレイミド系共重合体
TW202227549A (zh) 耐熱性樹脂組成物
WO2022071050A1 (ja) 耐熱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WO2022176756A1 (ja) 耐熱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WO2022181486A1 (ja) Abs樹脂改質剤、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23149057A (ja) 抗菌性耐熱樹脂組成物
TW201934592A (zh) 馬來酰亞胺系共聚物、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馬來酰亞胺系共聚物的樹脂組成物
JP2022173868A (ja) 抗菌性耐熱樹脂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