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87C - 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87C
CN1145987C CNB97117511XA CN97117511A CN1145987C CN 1145987 C CN1145987 C CN 1145987C CN B97117511X A CNB97117511X A CN B97117511XA CN 97117511 A CN97117511 A CN 97117511A CN 1145987 C CN1145987 C CN 114598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engine
cover
engine igniting
coi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71175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782A (zh
Inventor
�ƾ���
酒卷诚
֮
筱泽敏之
斋藤喜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Dens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Dens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66505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527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66509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5274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66502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0697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66500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1364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Dens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Dens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8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PIGNITION, OTHER THAN COMPRESSION IGNITION,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TESTING OF IGNITION TIMING IN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S
    • F02P3/00Other installations
    • F02P3/02Other installations having inductive energy storage, e.g. arrangements of induction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2Ignition, e.g. for IC eng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2Ignition, e.g. for IC engines
    • H01F2038/122Ignition, e.g. for IC engines with rod-shaped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在可埋放在发动机气缸头上制出的气缸孔内并在其由直接与点燃火花塞连结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内,含有点火线圈组件的线圈套是由导电的磁性材料制成的并被保持在地面电位水平,因此能够防止点火线圈装置输出因数的降低,这种降低是由于产生的磁力线发散出去并通过气缸体的铁损耗造成的,另外还可消除电流从点火线圈组件的高压部泄漏到线圈套和汽缸头上的可能。

Description

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放磁路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
日本实用新型公报4-23296号曾公开一种开放磁路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该装置有一线圈套,内含点火线圈组件,其中包括带有芯棒插在其空心轴内的初级线圈筒管,及同轴套在初级线圈筒管外面的次级线圈筒管,这些都成为一个整体用熔化的绝缘树脂封装,并且在线圈套上整体制出一个点燃火花塞连接器,使点燃火花塞的前端可在连接器部内与向内伸出的高电压终端接触。
通常,熔化的绝缘树脂被喷射到预先抽成真空的、细长圆筒形的线圈套内。在这种情况下,线圈套需要用过量的液态树脂充填,因为当线圈套暴露在大气压力下时,已灌注的树脂还会进一步被吸引到线圈套内。
在传统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内,如图9所示,次级线圈的输出端71用烧熔与具有U形截面而装在次级线圈筒管上的高电压终端12’连接。
在图10的情况下,次级线圈的输出端71被卷绕并熔焊到一个装在次级线圈筒管上的外凸的高电压终端12’上。
日本专利公报4-143461号曾公开另一种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该装置有一圆筒形的线圈套,在其敞开的底端设有一个高电压端连接器,套内装入一个线圈组件,其中包括绕有初级和次级线圈的筒管和插在线圈筒管空心轴内的芯棒,并用熔化的绝缘树脂灌入套内把它们联成一个整体,然后将整个线圈套埋放到发动机气缸头上制出的气缸孔内并在其连接器内与发动机的点燃火花塞连接。
但上述这些现有技术的装置存在着下列问题有待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传统的开放磁路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具有插在线圈组件的空心轴内的芯棒及由绕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筒管组成的线圈组件,在其内产生的磁力线常易向外发散,通过发动机气缸体而流失一部分,致使次级线圈的输出因数减小。结果为了获得所需的次级输出电压,装置必须扩大。
为了防止装置内产生的磁力线发散,曾经尝试在线圈套外包覆磁性板,但这样又会发生从高电压部到磁性板的漏泄电流放电。
第二个问题是喷射到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内的熔化绝缘树脂的数量常会变化,在线圈套被送往处理炉时过多的熔化树脂常会溅出而沾污线圈套的外表面。为了避免这一点,必须增大线圈套的容积。
在线圈套内,残余的空气可能会成为熔化树脂的气泡,它会喷出并沾污线圈套的外表面。
如果有空气留下并被封闭在线圈套内,那么口窄而体长的圆筒形线圈套就不能被熔化树脂完全充满。因此,熔化树脂只好一点一点地逐渐灌入到线圈套内,这要化很多时间。
第三个问题是埋放在发动机气缸头上制出的气缸孔内并直接与发动机的点燃火花塞直接连结的传统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可能会受到发动机的振动,因此需要提供设施以便减少传来的振动。
埋放在发动机气缸头上制出的气缸孔内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还可能受到在其线圈套的轴向上的巨大的热应力,因此需要提供设施以便用来吸收金属在轴向上的热伸长和收缩。
第四个问题是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有一个大的终端连接部。典型的做法是用烧熔将次级线圈输出端连接到U形高电压终端上或用熔焊连接到外凸型的高电压终端上,这些高电压终端都装在次级线圈筒管上。这两种端头连接装置都必须设在次级线圈筒管之外还必须与线圈套分隔开以便保留必需的绝缘距离。这样会增大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的尺寸。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开放磁路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它将被埋放在发动机气缸头上制出的气缸孔内并与发动机的点燃火花塞直接连结,该装置有一线圈套,内含一个组件,其中包括次级线圈筒管、初级线圈筒管和一根芯棒,用熔化的绝缘树脂把它们联成一一个整体封装在套内,其时线圈套本身由导电的磁性材料制成以便防止在其内产生的磁力线向外发散,另外,线圈套被保持在地面电位水平以便防止从高电压部到线圈套的漏电。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开放磁路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该装置有一线圈套,其内装入点火线圈组件,其时装在线圈套上部圆筒形敞开端上的低电压端承窝设有内部隔板用来限制通过上敞开端面注入到低电压端承窝内的熔化绝缘树脂的液位,使过多的熔化树脂溢出流到其内由隔板形成的杯状空间内,这样来吸收过多注入的熔化树脂使它们不会溅出到线圈套之外。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开放磁路式点火线圈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线圈套,内含一个点火线圈组件,其时装在线圈套上部圆筒形敞开端上的低电压端承窝在其敞开端被一盖覆盖,盖上制有一孔用来插入一个喷嘴以便将熔化的绝缘树脂喷射到低电压端承窝内而不使熔化的树脂喷射到线圈套之外。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开放磁路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该装置有一线圈套,其内含有一个点火线圈组件,其时设有一根使线圈套内部与低电压端承窝内部连通的管子,以便当熔化的绝缘树脂通过低电压端承窝的上敞开部而注入到线圈套内时气体能够从线圈套的内部逸出。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开放磁路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该装置将被埋放在发动机气缸头上制出的气缸孔内,并与其内的一个点燃火花塞连结。其时线圈套在其上端设有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阻尼件,该阻尼件被插置在线圈套和气缸头之间并设有一个插置的颈圈以便限制螺栓将线圈套固定在气缸头上所用的收紧力,从而可有效地吸收由发动机方面传来的振动。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开放磁路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该装置将被埋放在发动机气缸头上制出的气缸孔内并与点燃火花塞直接连结。其时火花塞罩设有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下阻尼件以便用来夹持点燃火花塞而可有效地吸收发动机方面传来的振动。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开放磁路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该装置将被埋放到发动机气缸头上制出的气缸孔内并直接与点燃火花塞连结。其时线圈套在其内侧设有一个弹性件,其上端向外弯折越过线圈套的上端,以便在其上配装一个用螺栓夹持的凸缘,从而可有效地吸收线圈套在轴向上的热伸长。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开放磁路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该装置将被埋放在发动机气缸头上制出的气缸孔内并直接与点燃火花塞连结。其时次级线圈筒管在其下端的中心部制有一个延伸部以便在其上配装一个圆筒形的高电压终端,该终端在其边上被弯折成为一个突起的夹持器可用来将次级线圈输出端固定到高电压终端上,这样做可使端部的连接紧凑。
下面简要说明附图:
图1为具体实现本发明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的前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的芯棒的侧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的低电压端承窝(盖已拿掉)的平面图。
图4为图1所示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的线圈套的侧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的低电压端承窝的侧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的螺栓连接部的前剖视图。
图7为一透视图示出次级线圈筒管和次级线圈输出端卷绕在高电压终端上的情况。
图8为一透视图示出次级线圈筒管和次级线圈输出端用弯折的夹持器固定在高电压终端上的情况。
图9为一透视图示出在传统的次级线圈筒管上用来将次级线圈输出端与高电压终端连接的连接装置的一例。
图10为图9中所示连接装置的另一例。
图11为按照本发明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前剖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用范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优实施例。
图1所示的开放磁路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被设计为可直接与发动机的点燃火花塞连结。
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具有一个线圈套1,其内装有一个点火线圈组件,在该套敞开的底端装有一个火花塞罩2,而在该套上面的敞开端则在外面装有内含点燃器的低电压端承窝3。
线圈套1容纳着点火线圈组件,其中包括:一个绕有初级线圈5的初级线圈筒管6,该筒管6有一空心轴,有一芯棒9插在其内;一个绕有次级线圈7的次级线圈筒管8,该筒管8同轴地套装在初级线圈筒管6上。芯棒9的两端都各设有一个永久磁铁10以便在初级电流中断时磁力线能够有大的变化。
如图2所示,芯棒9由具有不同宽度的铁板叠合而成近似圆形的截面,这种截面在圆筒形线圈筒管6内具有提高的空间因数,能够有效地在其内产生磁力线。
高电压端夹持头11为一中心突出部,它与次级线圈筒管8的端部被制成一个整体。连结在夹持头11上的高电压终端12有一接触弹簧13连结在其上以便为点燃火花塞15提供电连接通路。
线圈组件被装在线圈套内的一个给定的位置上并固定在其内,使高电压终端12的夹持头部11被压配合在火花塞罩2中心部上制出的一个小管孔4内而接触弹簧13则从小管孔4向外突出。
线圈套1和固定在其内给定位置上的组件用熔化的绝缘树脂(如环氧树脂)充填,树脂通过线圈套1上面的敞开端射入,从而形成一个其内有凝结绝缘树脂的单一的固态装置。
连结在芯棒9每一端的永久磁铁10都各用阻尼件14覆盖,借以防止熔化的树脂侵入到芯棒9内并吸收在芯棒9的纵向上产生的较大的热应力,这样来防止在芯棒9周围形成的树脂层的开裂。
火花塞罩2在其顶端设有火花塞橡胶垫16。当点燃火花塞被插入到橡胶垫16内时,其前端与接触弹簧接触,这样便可在电路上与点火线圈装置连通。
低电压端承窝3含有一个点燃器19。
低电压端承窝3装在线圈套1内所设弹性件17的一个向外弯折的部分29上以便确保高质量的密封。
图3示出盖20被拿掉后的低电压端承窝3的内部结构。
熔化的树脂用一喷嘴通过承窝盖20上制出的孔眼22灌注到低电压端承窝3内,一直到在盖20的内壁上制出的肋条21的前端被浸没在液态树脂内为止。这样,盖20便成为一体地被固定在低电压端承窝3内。盖20的肋条21用作缓冲器,以便将热应力分散到树脂层上,从而防止点燃器19上面的树脂层开裂。
在低电压端承窝3的下面有一个密封橡胶24装在线圈套1的外壁上。当线圈套1被插入到气缸头的气缸孔231内时,这个密封橡胶24可紧密地将在汽车发动机气缸头上制出的气缸孔231的敞开端密封。
在线圈套1被埋入到气缸孔231内后,用螺栓26将低电压端承窝3上整体制出的凸缘25固紧在气缸头23上。
按照本发明,线圈套1由具有高透磁性的导电的磁性材料(如硅钢)制成,并被接地。
实际上,线圈套1通过其与低电压端承窝3内的接地端27之间的电路连接被保持在地面电位水平。
线圈套也可通过一个由导电橡胶制成的密封盖24保持在地面电位水平,该盖配装在线圈套1上并与发动机的气缸头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线圈套1能够可靠地接地而可不需任何导线。
这样,线圈套1便具有电磁屏蔽效果,并可起到侧芯的作用,以便用来将开放磁路式点火线圈组件所产生的磁力线的大部分集中到线圈套1上,从而可防止所产生的磁力线通过发动机的气缸体流失,这样就不会引起次级输出电压的降落。
由于线圈套1被维持在地面电位水平上,因此人们可以得到保护,免受从线圈套1的任何内部的高电位部泄出的电流放电而引起的电冲击的损害。另外,在次级线圈7和线圈套1之间的局部电晕放电能被防止。这可提高在它们之间形成的绝缘树脂层的耐久性。
线圈套1和汽车发动机气缸头的紧密连接可消除在它们之间发生放电的可能,从而可提高发动机和周边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效能。
如图4所示,线圈套1有一个切口18以便在纵向上形成一个0.5到1.0mm的间隙并使横截面成为C形以便减少涡电流损失。
线圈套1的内部用弹性件17如橡胶和弹性体覆盖。这个弹性件17可使树脂层与线圈套1的内壁隔开并可吸收金属的热应力,从而可防止树脂层开裂。
按照本发明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在低电压端承窝3内设有由规定高度的内隔板在其内形成的杯状空间(小隔间)(图3和5)以便用来限制通过低电压端承窝上面的敞开端而注入其内的熔化绝缘树脂的液位,使多余的熔化树脂溢流到杯状空间32内。
这样承窝3便可正确地被液态树脂充填到由隔板31的高度所限制的规定液位,多余的液态树脂被转移到空间32内。
按照本发明,低电压端承窝3被一盖20覆盖,盖上制有一孔22用来插入喷嘴以便将熔化的绝缘树脂灌注到低电压端承窝3内如图5所示。
将盖20配装在承窝上,使用插入在盖上孔眼22内的喷嘴来将液态树脂喷射到承窝3内能够可靠地防止液态树脂的溅泼,如果将盖拿掉,液态树脂免不了会起泡并从承窝内溅出。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喷嘴通过装在承窝上的盖20的孔22将熔化的树脂灌注到低电压端承窝3内一直到在盖20内壁上制出的肋21的前端被浸没在液态树脂内为止。这样,盖20便被成为整体地固定在低电压端承窝内。盖20的肋条21用来作为缓冲垫以便将热应力分散到树脂层内,这样便可防止在点燃器19上面的树脂层开裂。
按照本发明,线圈筒管8设有一根管子34用来使线圈套1的内部与低电压端承窝3的内部连通如图5所示。当将熔化的绝缘树脂通过承窝上面的敞开端灌注到低电压端承窝3内时,这根管子34被用来使气体得以从线圈套1内逸出。
由于管子34使气体能从线圈套1内自由逸出,因此线圈套1能完全用熔化的绝缘树脂充满。
本发明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在线圈套1的上端设有一个上阻尼件24,它被插置在汽缸头23和低电压端承窝之间,并用螺栓将承窝上一个整体形成的凸缘部固紧在气缸头上。这个上阻尼件能够吸收发动机的振动。
上阻尼件24延伸到覆盖低电压端承窝3的凸缘部25上所制出的螺栓孔的内侧,并通过一个插置在其间的颈圈35夹持螺栓26以便限制螺栓的收紧力。
如图6可见,当螺栓没有被收紧时,颈圈35的上部与阻尼件24接合,并在其端面与气缸体之间留有规定的间隙<δ>。
当螺栓被牢固地收紧时,颈圈35在长度<δ>的范围内压迫上阻尼件24,但到此范围即不再继续压迫,这样来保证它有效地吸收发动机的振动。
这个上阻尼件24的延伸部也可分开制造,特别是当用在低电压端承窝3的凸缘部25的孔内时。
配装在气缸孔231内埋放的线圈套1上部的上阻尼件24还能用作密封件以便用来紧密地密封气缸孔231使它免被水和其他异物侵入。
上阻尼件24的气缸孔密封部在其内制有气孔36以便气缸孔231内的空气逸出,这样可防止气缸孔231的空气受热而增加压力。
当将线圈套1装在气缸孔231内时,上阻尼件24还可用作对准线圈套1的定中心件。上阻尼件24的气缸孔密封部上还制有一个向外突起的肋241以便贴合在气缸孔231的内壁上从而使线圈套1对准。
按照本发明,在火花塞罩2(图1)上设有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制成的下阻尼件16,它被用作火花塞橡胶16以便夹持点燃火花塞15并吸收发动机方面传来的振动。
火花塞椽胶(下阻尼件)16能够有效地吸收从发动机通过火花塞传来的振动,并在接触弹簧13和点燃火花塞之间维持一个可靠的电路连接。
在火花塞橡胶(下阻尼件)16上有一向外突起的肋161以便贴合在气缸孔231的内壁上从而使线圈套1对准。
肋161的一部分上制有缺口37使气缸孔231内的空气得以选出。
火花塞橡胶(下阻尼件)16能用作保护件以便防止点燃火花塞15的飞弧。
按照本发明,线圈套1在其内壁上设有弹性件17,其上端29向外弯折而将线圈套1的上端夹在其间。低电压端承窝3上整体形成的凸缘部25就被配装在线圈套1的弹性件17的弯折部分29上。
当用螺栓26将点火线圈装置的凸缘部25固定在气缸头23上时,弹性件17的弯折部29便可起到阻尼件的作用,它可用来吸收在线圈套在产生的热应力。即埋放在孔231内并直接与发动机点燃火花塞连结的点火线圈装置会经受套内在轴向上产生的巨大热应力所造成的热伸长和收缩,这个热变形能够有效地被弹性件17的弯折部29吸收。
在按照本发明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内,如图7和8所示,在次级线圈7的输出端71和高电压终端12之间的电路连接是这样实现的,在其一边制有终端夹持器121的管状高电压终端被配装在次级线圈筒管下端中心部上制出的高电压终端夹持部11上,然后将次级线圈7的输出端在高电压终端12的管状部上卷绕几圈,再将终端夹持器121弯折使这些线固定,最后用烧熔使它们连接在一起。
上述在次级线圈输出端71和高电压终端12之间的连接只需很小的空间并没有突起的部分,可以保证离开线圈套有足够的符合需要的绝缘距离(并不需要使连接部离开线圈套更远的距离。这对缩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的尺寸可能是有效的。
按照本发明,由导电橡胶制成的接触部13(图11)可用来在高电压终端12和点燃火花塞15之间提供连接电路。
与传统的弹簧或叶片弹簧式接触(就点接触或线接触而言)相比,由柔性的导电橡胶制成的接触部13具有增多的与点燃火花塞15接触的表面,因此能够防止微放电的发生,这种微放电会由于部分接触而发生并可影响到周边的电气装置。接触部13能承受振动并且不会引起点燃火花塞15的飞弧,这种飞弧可由于摩擦粉及/或接触不良或破裂而发生。采用弹性接触部13能够在高电压终端12和点燃火花塞15之间经常维持一个良好的电路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具有下列优点:
在可埋放在发动机气缸头上制出的气缸孔内并直接与点燃火花塞连结的开放磁路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内,容纳内部线圈组件的线圈套是由导电的磁性材料制成的并被保持在地面电位水平,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装置输出因数的降低,这种降低是由于产生的磁力线发散出去并通过气缸体的铁损耗造成的,另外还可防止电流从内部的高电压部泄漏到线圈套和气缸体上。
在按照本发明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内,配装在线圈套上端的低电压端承窝设有内部隔板以便用来限制通过承窝的上面敞开端而灌注到低电压端承窝内的熔化绝缘树脂的液位,使多余的熔化树脂溢流到由隔板在其内形成的杯状空间内。即低电压端承窝自身能吸收多余的熔化绝缘树脂,不需扩大线圈套的容积而不会被熔化树脂的溅泼而沾污产品(低电压端承窝和线圈套)的外表面。
在按照本发明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内,配装在线圈套上端的低电压端承窝在其敞开端被一盖覆盖,该盖有一孔以便插入喷嘴,将熔化的绝缘树脂喷射到低电压端承窝内,这样便可消除带气泡的熔化树脂从低电压端承窝内溅泼出来的可能。这样能够防止产品被树脂沾污。
在按照本发明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内,设有一根管子使线圈套的内部与低电压端承窝的内部连通,从而当将熔化的绝缘树脂通过低电压端承窝上面的敞开端而灌注到其内时,使线圈套内的气体得以逸出。这根管子使气体能够从线圈管自由逸出,线圈套因此能够用熔化绝缘树脂来完全充满。
在按照本发明的,可直接与发动机的点燃火花塞连结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内,在线圈套的上端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上阻尼件,该阻尼件被插置在气缸头和线圈套之间并装有一个颈圈,以便用来限制将点火线圈装置固紧在气缸头上的螺栓的收紧力,从而上阻尼件能够吸收发动机的振动,将点火线圈装置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在按照本发明的,可直接与发动机的点燃火花塞连结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内,火花塞罩设有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下阻尼件,它能吸收从发动机传来的振动,使点火线圈装置能在与发动机的点燃火花塞保持可靠接触的最佳工作条件下工作。
在按照本发明可直接与发动机的点燃火花塞连结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内,线圈套在其内壁上设有弹性件,其上端向外弯折越过线圈套的上端,而具有整体形成的凸缘部的低电压端承窝便配装在线圈套1的弹性件的弯折部分上。用螺栓将点火线圈装置的凸缘部固紧在气缸头上后,弹性件的弯折部便能有效地吸收由于其内在轴向上产生的巨大热应力而引起的热伸长和收缩。在按照本发明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内,次级线圈的输出端和高电压终端之间的电路连接是这样实现的,将在其一边制有终端夹持器的管状高电压终端配装在次级线圈筒部下端的中心部上制出的高电压端夹持部11上,然后将次级线圈的输出端在高电压终端的管状部上卷绕几圈,再将终端夹持器弯折使这些线固定,最后用烧熔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这样在次级线圈输出端和高电压终端之间的连接只需很小的空间并没有突起的部分,可以保证离开线圈套有足够的符合需要的绝缘距离,这对创造紧凑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是有效的。
按照本发明,由导电橡胶制成的接触部被采用以便在高电压终端和点燃火花塞之间提供电路连接。这种接触部具有增多的与点燃火花塞接触的表面,因此能够防止微放电的发生,这种微放电会由于部分接触而发生并可影响到周边的电气装置。接触部能承受振动并且不会引起点燃火花塞的飞弧,这种飞弧可由于摩擦粉及接触不良或破裂而发生。采用弹性接触部能够在高电压终端和点燃火花塞之间经常维持一个良好的电路连接。

Claims (13)

1.一种开放磁路式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可埋放在发动机气缸头上制出的气缸孔内并直接与点燃火花塞连结,该装置具有一个线圈套,内含一个内部线圈组件,其中包括绕有初级和次级线圈的筒管并有一根插在其空心轴内的芯棒,将它们装在线圈套内并用熔化的绝缘树脂灌注,凝固后便成为单一的固态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内装内部线圈组件的线圈套由导电的磁性材料制成并被保持在地面电位水平。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套是用电路与接有初级线路一端的接地端连接而将自身保持在地面电位水平的。
3.按照权利要求1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套有一导电橡胶件装在其上与发动机气缸头部连接并通过所述与气缸头的连接将自身保持在地面电位水平。
4.按照权利要求1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配装在线圈套上的导电橡胶件用作密封件以便用来将发动机气缸头上制出的气缸孔密封。
5.按照权利要求1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配装在线圈套上面圆筒形敞开端的低电压端承窝设有内部隔板以便用来通过承窝的上面敞开端而灌注到低电压端承窝内的熔化绝缘树脂的液位,使多余的熔化树脂溢流到由隔板在其内形成的杯状空间内。
6.按照权利要求5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配装在线圈套上面圆筒形敞开端的低电压端承窝在其敞开端被一盖覆盖,该盖有一孔以便插入喷嘴,将熔化的绝缘树脂喷射到低电压端承窝内。
7.按照权利要求5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根管子使线圈套的内部与低电压端承窝的内部连通,从而当将熔化的绝缘树脂通过低电压端承窝上面的敞开端而灌注到其内时,使线圈套内的气体得以逸出。
8.按照权利要求1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用螺栓固紧在气缸头上,在线圈套的上端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阻尼件,该阻尼件被插置在线圈套与气缸头之间并设有一个插置的颈圈,以便用来限制将线圈套固紧在气缸头上的螺栓的收紧力。
9.按照权利要求8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阻尼件并被用作将气缸孔紧密地覆盖的密封件。
10.按照权利要求8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阻尼件并被用作使线圈套对准气缸孔中心的定中心件。
11.按照权利要求8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套在其内壁用弹性件覆盖,其上端被向外弯折越过线圈套以便在其上配装装置凸缘部,该凸缘部将被用螺栓固紧。
12.按照权利要求1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管状的高电压终端被配装在次级线圈筒管下端中心上制出的突起部上,并且次级线圈的输出端能够卷绕在高电压终端上,并被可弯折的夹持器固定在其上,最后用烧熔连接在一起。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高电压终端在其前端设有由导电橡胶制成的接触部以便用来提供高电压终端与点燃火花塞的电路连接。
CNB97117511XA 1996-08-31 1997-08-28 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59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6509/96 1996-08-31
JP266500/1996 1996-08-31
JP266505/1996 1996-08-31
JP266509/1996 1996-08-31
JP26650596A JP3752743B2 (ja) 1996-08-31 1996-08-31 エンジンの点火コイル装置
JP266502/1996 1996-08-31
JP266505/96 1996-08-31
JP26650996A JP3752745B2 (ja) 1996-08-31 1996-08-31 エンジンの点火コイル装置
JP26650296A JP3706979B2 (ja) 1996-08-31 1996-08-31 エンジンの点火コイル装置
JP266500/96 1996-08-31
JP266502/96 1996-08-31
JP26650096A JP3713641B2 (ja) 1996-08-31 1996-08-31 エンジンの点火コイ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82A CN1175782A (zh) 1998-03-11
CN1145987C true CN1145987C (zh) 2004-04-14

Family

ID=27478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1751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5987C (zh) 1996-08-31 1997-08-28 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6005464A (zh)
EP (4) EP0827165B1 (zh)
CN (1) CN1145987C (zh)
DE (4) DE69719555T2 (zh)
TW (1) TW3475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36137B1 (en) 1996-06-05 2003-10-21 L.H. Carbide Corporation Ignition coil assembly
US6195875B1 (en) 1996-06-05 2001-03-06 L.H. Carbide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long, slender lamina stacks from nonuniform laminae
US6163949A (en) 1996-06-05 2000-12-26 L.H. Carbid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ong, slender lamina stack from nonuniform laminae
JP3727764B2 (ja) * 1997-09-30 2005-1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ンジン用点火コイ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45602A (ja) 1998-11-12 2000-05-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点火プラグと点火ケーブルとの接続部の構造
JP2000294692A (ja) * 1999-04-06 2000-10-20 Hitachi Ltd 樹脂封止型電子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使用した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装置
US6178957B1 (en) * 1999-09-08 2001-01-30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encil ignition coil assembly module
JP2001167952A (ja) * 1999-12-14 2001-06-22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集積型点火コイル装置
JP2001167953A (ja) * 1999-12-14 2001-06-22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点火コイル
FR2802949B1 (fr) * 1999-12-22 2002-09-27 Durmeyer Entrp Travaux Publics Marteau electromagnetique a masse ferromagnetique mobile
EP1162367B1 (en) * 2000-06-06 2002-12-18 Federal-Mogul Ignition Srl Ignition coil for motor vehicles
JP3708799B2 (ja) * 2000-06-15 2005-10-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US6724289B2 (en) 2001-08-17 2004-04-2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Ignition apparatus having feature for shielding the HV terminal
JP3997463B2 (ja) * 2001-11-26 2007-10-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3849617B2 (ja) * 2002-08-29 2006-11-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点火装置
DE10251841A1 (de) * 2002-11-07 2004-05-19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Kontaktierung dünner Lackdrähte von Sekundärwicklungen von Zündspulen
DE10251840A1 (de) * 2002-11-07 2004-05-19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Kontaktierung dünner Lackdrähte von Sekundärwicklungen von Zündspulen
DE10254850B3 (de) * 2002-11-25 2004-04-22 Robert Bosch Gmbh Stabzündspule
US6877497B2 (en) * 2003-02-21 2005-04-1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Ignition coil cassette having epoxy anchored bushings
US6894597B2 (en) 2003-02-21 2005-05-1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xially potted progressive wound remote mount ignition coil
CN1960719B (zh) * 2004-03-25 2011-12-07 密执安州立大学董事会 棉酚共结晶及其应用
JP4349198B2 (ja) * 2004-04-30 2009-10-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ィック形点火コイル
JP4517970B2 (ja) * 2004-09-17 2010-08-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火コイル
JP3891208B2 (ja) * 2005-07-12 2007-03-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火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5047185A1 (de) * 2005-09-30 2007-04-05 Robert Bosch Gmbh Zündspule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US7667564B2 (en) * 2005-10-18 2010-02-2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ulticharge ignition coil with primary routed in shield slot
JP4311412B2 (ja) * 2006-04-11 2009-08-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点火コイル装置
JP2009016374A (ja) * 2007-06-29 2009-01-22 Denso Corp 点火コイル
DE102008062883A1 (de) * 2008-12-12 2010-06-1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Abdichteinrichtung eines Zündstabmoduls
US20100253202A1 (en) * 2009-04-06 2010-10-0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Ignition Coil for Vehicle
JP5533774B2 (ja) * 2010-06-07 2014-06-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US8839752B2 (en) 2011-01-14 2014-09-23 John A. Burrows Corona igniter with magnetic screening
JP5618870B2 (ja) * 2011-03-08 2014-11-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WO2014123240A1 (ja) * 2013-02-08 2014-08-14 イマ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及び点火コイル
US9284912B2 (en) * 2013-08-23 2016-03-15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ver structure of plug hole
CN104241969B (zh) * 2014-09-19 2016-09-1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简易型短路接地装置
JP6375882B2 (ja) * 2014-11-11 2018-08-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CN104533689A (zh) * 2014-11-28 2015-04-22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点火线圈装罩盖
ITUB20169987A1 (it) * 2016-01-14 2017-07-14 Tyco Electronics Amp Italia Srl Connettore per bobina magnetica
DE102016113451B3 (de) * 2016-07-21 2017-09-14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Zündspule
DE102018108292B4 (de) * 2017-11-17 2023-05-11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Verbindungsstecker zum Anschließen einer Zündspule an eine Zündkerze sowie Schutzrohr für einen Verbindungsstecker
US10916370B2 (en) * 2018-03-09 2021-02-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ngine assembly with vibration-isolated ignition coil apparatus
SE545045C2 (en) * 2021-03-08 2023-03-07 Sem Ab Ignition coil assembly for combustion eng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2828A (en) * 1973-10-23 1976-01-13 Coils, Inc. Encapsulated coi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4514712A (en) * 1975-02-13 1985-04-30 Mcdougal John A Ignition coil
JPH0715853B2 (ja) * 1986-11-21 1995-02-22 日本電装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蓄積型点火コイル
DE3852300T2 (de) * 1988-05-31 1995-04-06 Electricfil Zündtransformator und Zündkerzen-Einheit bei einem Zylinder in einer gesteuerten Brennkraftmaschine.
WO1990002261A1 (en) * 1988-08-29 1990-03-08 Robert Bosch Gmbh Ignition circuit with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JPH0423296A (ja) * 1990-05-18 1992-01-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集積回路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H0462359U (zh) * 1990-10-03 1992-05-28
JPH04143461A (ja) * 1990-10-05 1992-05-18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点火装置
FR2719941B1 (fr) * 1994-05-10 1996-07-05 Sagem Allumage Bobine d'allumage destinée à être montée sur une bougie pour l'alimentation électrique individuelle de cette bougie.
JP3140637B2 (ja) * 1994-08-03 2001-03-0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点火コイルの取付け装置
JP3355252B2 (ja) * 1994-09-14 2002-12-09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ラグキャップ一体式点火コイル
JPH08144918A (ja) * 1994-11-17 1996-06-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内燃機関用点火装置
JPH08213258A (ja) * 1994-12-06 1996-08-20 Nippondenso Co Ltd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3165000B2 (ja) * 1995-04-21 2001-05-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内燃機関用点火装置
JP3308145B2 (ja) * 1995-12-06 2002-07-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US5870012A (en) * 1995-12-27 1999-02-09 Toyo Denso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ignition coil device
JP3550631B2 (ja) * 1996-03-22 2004-08-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火コ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51026A3 (en) 2000-04-19
US6169471B1 (en) 2001-01-02
DE69720047D1 (de) 2003-04-24
EP0951028B1 (en) 2003-03-05
US6023215A (en) 2000-02-08
EP0951027A2 (en) 1999-10-20
DE69720047T2 (de) 2003-09-04
EP0951027B1 (en) 2003-03-05
DE69719555T2 (de) 2003-09-25
US6005464A (en) 1999-12-21
EP0951026B1 (en) 2003-03-19
DE69719556T2 (de) 2004-07-01
DE69719556D1 (de) 2003-04-10
EP0827165B1 (en) 2001-06-13
EP0951028A3 (en) 2000-04-19
TW347539B (en) 1998-12-11
DE69719555D1 (de) 2003-04-10
EP0827165A3 (en) 1998-10-28
EP0951027A3 (en) 2000-04-19
EP0951028A2 (en) 1999-10-20
EP0951028B8 (en) 2003-08-06
DE69705178D1 (de) 2001-07-19
DE69705178T2 (de) 2001-09-20
EP0951026A2 (en) 1999-10-20
CN1175782A (zh) 1998-03-11
EP0827165A2 (en) 1998-03-04
US6094121A (en) 2000-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987C (zh) 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
KR100232748B1 (ko) 엔진 점화코일 장치
CN1145985C (zh) 发动机点火线圈装置
US7071804B2 (en) Stick-type ignition coil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e against crack or dielectric discharge
JP2007299919A (ja) 二面開口型点火コイル装置
US20070181109A1 (en) Ignition apparatus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836203B2 (en) Ignition coil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068135B1 (en) Stick-type ignition coil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e against crack or dielectric discharge
RU2177079C2 (ru) Стержневая катушка для систем зажигания
CN101128889A (zh) 屏蔽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US5145433A (en) High tension cable device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ame
EP1293996A2 (en) Noncontact transformer
US8026783B2 (en) Ignition coil for vehicle
CN1123883A (zh) 点火线圈
CN213781715U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的绝缘子
JPH0233473A (ja) 点火コイルのプラグキャップ
KR102169386B1 (ko) 방열 성능을 개선한 컨트롤러 일체형 연료펌프 모듈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연료펌프 모듈의 제조방법
JP2012009320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16168A (ja) 点火コイルを製造する方法並びに点火コイル
JPH03225739A (ja) 電子ビーム発生装置の電源導入部の構造
JPH1074652A (ja) エンジンの点火コイル装置
US20040080390A1 (en) Ignition coil and techniques for introducing encapsulating material therein
JPH0823334B2 (ja) 火花点火機関の点火装置
CN106098165A (zh) 一种线束全密封结构
JPH02105509A (ja) 点火コイルの塩水排除方法、及び同排除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14

Termination date: 200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