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20C - 喷墨记录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220C CN1141220C CNB001182951A CN00118295A CN1141220C CN 1141220 C CN1141220 C CN 1141220C CN B001182951 A CNB001182951 A CN B001182951A CN 00118295 A CN00118295 A CN 00118295A CN 1141220 C CN1141220 C CN 114122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ink
- photographic fixing
- fixing layer
- layer
- ink photograph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18—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inorganic additives, e.g. pigments, cl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41M5/506—Intermediate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12—Preparation of material for subsequent imaging, e.g. corona treatment, simultaneous coating, pre-treat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45—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mers containing cationic or anionic groups, e.g. morda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63—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B41M5/5281—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10T428/24893—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includ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2—Glass or ceramic [i.e., fired or glazed clay, cement, etc.] [porcelain, quartz, et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51—Of polyamidoester [polyurethane, polyisocyanate, polycarbamate, et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Paper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很好的光泽度,并能在其上记录具有高色密度的清晰图象的喷墨记录材料,包含形成于基底材料上的多层油墨定影层,多层油墨定影层包括一个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相互重叠在一起的一层或多层中间油墨定影层,其每层中包含粘合剂和颜料,颜料从二氧化硅,铝硅酸盐,氧化铝和沸石中选择,每层中的颜料以微小二次颗粒的形式存在,二次颗粒的平均大小为10-500纳米,每个二次颗粒由多个平均一次颗粒大小为3至40纳米的一次颗粒相互聚集在一起而形成,且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经过使用一抛光铸涂表面的铸涂膜过程而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光泽和很好的喷墨记录特性的喷墨记录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喷墨打印头的记录系统的优点是:噪音低,记录速度快,易于形成多色图象,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具有增强的油墨吸收性能的不含木浆的纸张和具有多孔的颜料涂布层的涂布纸被用作喷墨记录系统的记录纸。几乎所有的这些用于喷墨记录系统的传统纸张表面光泽度低,即无光泽纸。因此,喷墨记录系统需要一种新型的具有高光泽度和优良外观的记录纸张。
通常,作为一种具有高光泽度的纸张,已知有高光泽涂布纸,它是这样制成的:在基底纸表面涂布涂膜层,该涂膜层包括结晶镀层颜料,并任选用一压光机处理该涂膜层表面;或一种铸涂膜纸,它是这样制成的:在基底纸表面上形成一层涂膜层,当涂膜层处于潮湿状态时,该表面与一热铸涂辊的抛光表面接触,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湿涂膜层压印到抛光的表面上,并使涂膜层干燥,以使铸涂辊的抛光表面的状态转移到经干燥的涂膜层表面。
铸涂膜纸的表面光泽度和表面平滑度均较经传统涂膜和压光制成的纸张高,因此,使用铸涂膜纸可获得很好的印刷效果。所以铸涂膜纸主要用于高档印刷品。但当传统的铸涂膜纸被用于喷墨印刷系统时,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传统的铸涂膜纸已被公开,例如:在美国专利号US5275846中,高光泽度是这样形成的:将抛光表面状态从铸涂膜辊转移到一涂膜层,该涂膜层由包含成膜物质例如粘合剂或胶粘剂的颜料复合物组成。在此转移过程中,成膜物质起重要作用。然而,该成膜物质会导致合成的涂膜层的多孔性消失,使得涂膜层的油墨吸收率会显著降低。为了提高油墨吸收率,重要的是抛光铸涂油墨定影层具有多孔性,从而可容易地吸收油墨。涂膜层孔隙度的增加会导致其成膜性降低。因此当涂膜层中成膜物质的含量降低时,合成的涂膜层的光泽度就会降低。
因此,使铸涂记录纸张的表面光泽度和油墨接收性同时都达到满意的效果是非常困难的。
本发明的发明者发现,如未审查的日本公开专利N0.7-89,220公开了一种用于喷墨打印的铸涂膜纸,它同时具有高光泽度和很好的油墨吸收性,其生产方法如下:在具有一记录层的纸张的表面上涂布一种主要组份是共聚物的涂膜液,以形成用来铸涂的涂膜层,该记录层包含的主要组份是:一种颜料和一种粘合剂,该共聚物通过烯属不饱和单体聚合来形成,其玻璃态转化温度为40℃或更高;当铸涂膜层处于潮湿状态时,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其与一铸涂辊的经加热的抛光表面压力接触;使铸涂膜层在铸涂辊的抛光表面上干燥。
当前,在喷墨记录系统中,由于记录速度的加快,记录图象的清晰度和精确度的提高,全彩色图象打印的改善,从而需要喷墨记录材料具有高光泽度并能在其上记录彩色图象,且彩色图象具有高清晰度和高色密度。例如:喷墨记录材料需要具有与银盐型照相印刷纸可比的高的光泽度和记录品质。然而,目前即使应用上述技术,也很难完全达到上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记录材料及其生产方法,该记录材料具有高光泽度并能在其上记录具有高清晰度和高色密度的图象。
上述目的可通过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记录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实现。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包含一基底材料、至少一层在基底材料表面形成的并包含颜料和粘合剂的底涂层和一个多层油墨定影层,该多层油墨定影层由在底涂层表面上形成的一层或多层中间油墨定影层和重叠在中间油墨定影层上面的一个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组成,其中最外层和中间油墨定影层中的每一层包含(a)颜料和(b)粘合剂,其中颜料包含下述物质中至少一种:二氧化硅,水合硅酸铝,氧化铝,和沸石,
其特征在于:
(1)底涂层中包含(a)以二次颗粒大小为1-20微米的二次颗粒形式存在的颜料,(b)粘合剂和(c)一种由至少一种单体形成的聚合物与胶态氧化硅合成的复合物,该单体至少有一个烯属不饱和键,
(2)最外层和中间油墨定影层中每一层包含的颜料以微小二次颗粒的形式存在,二次颗粒的平均大小为10-500纳米,每个二次颗粒由多个平均一次颗粒大小为3至40纳米的一次颗粒相互聚集在一起而形成,
(3)最外层油墨定影层还包含一种阳离子化合物,中间油墨定影层不含阳离子化合物,
(4)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由铸涂膜方法形成,和
(5)按JIS P 8142的规定,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表面在75度抛光角的光泽度为30%-70%。
本发明制造喷墨记录材料的方法包括:将至少一个底涂层和接着一个多层油墨定影层涂布到基底材料的表面上,该多层油墨定影层由在底涂层表面上形成的一层或多层中间油墨定影层和重叠在中间油墨定影层上面的一个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组成,其中最外层和中间油墨定影层中的每一层包含(a)颜料和(b)粘合剂,其中颜料包含下述物质中至少一种:二氧化硅,水合硅酸铝,氧化铝,和沸石,
其特征在于,
(1)底涂层是由(a)以二次颗粒大小为1-20微米的二次颗粒形式存在的颜料,(b)粘合剂和(c)一种由至少一种单体形成的聚合物与胶态氧化硅合成的复合物形成,其中该单体至少有一个烯属不饱和键,
(2)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每一层的颜料以微小二次颗粒的形式存在,二次颗粒的平均大小为10-500纳米,每个二次颗粒由多个平均一次颗粒大小为3至40纳米的一次颗粒相互聚集在一起而形成,
(3)最外层油墨定影层还包含一种阳离子化合物,中间油墨定影层不含阳离子化合物,
(4)处于多层油墨定影层的最外层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经过铸涂膜过程形成,其中,一层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在该涂膜组合物层处于潮湿状态时,与一铸涂辊的加热的抛光表面压力接触,使涂膜组合物层在铸涂辊的热抛光表面上干燥,和
(5)在铸涂膜过程中,按JIS P 8142的规定,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表面在75度抛光角的光泽度为30%-70%。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的每一油墨定影层中的颜料最好是二氧化硅。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在基底材料和多层油墨定影层之间,任选形成至少一包含颜料和粘合剂的底涂层。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在多层油墨定影层的至少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任选还包含每个分子都具有一个或多个阳离子基团的阳离子化合物。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形成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铸涂过程最好是这样完成的:用来形成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层,在其处于潮湿状态时与铸涂辊的热抛光表面压力接触,并在加热的铸涂辊抛光表面上使涂膜组合物层干燥。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最好是,多层油墨定影层中的颜料以二次颗粒的形式存在,二次颗粒的平均大小在10至500纳米,每个二次颗粒均由多个平均颗粒大小在3至4纳米的一次颗粒相互聚集在一起而形成。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最好是,多层油墨定影层包含一处于记录材料最外层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处于基底材料和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之间的中间油墨定影层。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中间油墨定影层分别包含每一分子总共含有一个或多个阳离子基团的阳离子化合物,因此中间油墨定影层的阳离子基团的总含量,用毫当量单位表示,是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包含的阳离子基团的总含量的0-50%。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多层油墨定影层可包含一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处于基底材料和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之间的一中间油墨定影层,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可包含阳离子化合物,中间油墨定影层可不含阳离子化合物。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最好是,底涂层包含每个分子具有一个或多个阳离子基团的阳离子化合物,底涂层中的阳离子基团的总含量,用毫当量单位表示,是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的阳离子基团的总含量的0-50%。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根据日本工业规格标准PIS8142的规定,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表面最好为75°镜面光泽度的30%-70%。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底涂层可不包含阳离子化合物,但至少多层油墨定影层中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要包含阳离子化合物。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底涂层中的颜料最好至少包含无定形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沸石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底涂层中的颜料最好以二次颗粒的形式存在,且二次颗粒的大小在1至20微米。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底涂层任选还包含由至少一种单体形成的聚合物与胶态氧化硅合成的复合物,该单体至少有一种烯属不饱和键。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多层油墨定影层中的粘合剂和颜料的重量比最好在5∶100至100∶100之间。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多层油墨定影层中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基于颜料的量,可包含比在中间油墨定影层中更大比例的粘合剂。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多层油墨定影层中的粘合剂最好包含聚氨酯树脂。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聚氨酯树脂最好是一种阳离子聚氨酯树脂。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的粘合剂最好包含一种聚合物,其玻璃态转化温度为-20℃或高些。
本发明用于制造喷墨记录材料的方法包括:在基底材料的表面上涂布多层油墨定影层,该多层油墨定影层由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一层或多层中间油墨定影层相互重叠组成,其中每层包含颜料和粘合剂,颜料至少包含二氧化硅,水合硅酸铝,氧化铝和沸石中至少一种。
其中:
多层油墨定影层中的颜料以微小的二次颗粒的形式存在,二次颗粒的平均大小为1微米或更小,每个二次颗粒由多个一次颗粒相互聚合而成,和
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经铸涂膜过程而形成,其过程是:一层用来形成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在其处于潮湿状态时与铸涂辊的热抛光表面压力接触。在加热的铸涂辊抛光表面上使涂膜组合物层干燥。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于喷墨记录材料的基底材料并不仅限于特殊类型的物质,可以从适用于普通的涂布纸和透气塑料树脂纸的酸性纸张和中性纸张中选择。
用于基底材料的纸张主要包含:木浆和任选的颜料,木浆可从化学浆,机械浆和再生浆等中选择。木浆的打浆度可通过打浆机调节,以控制纸张的强度和成纸的性质。用于制造基底材料的木浆的打浆度没有限制。通常,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P8121规定,木浆的打浆度(加拿大标准打浆度,CSF)为250至550毫升。为了减小打印机中记录纸张传送时对齿轮的磨损,最好使制造基底材料的浆的打浆度能够提高,因此,加拿大标准打浆度(CSF)最好能降低。然而,当基底材料是用相对较高打浆度的木浆制造,且在喷墨记录系统中使用水溶性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进行打印时,由于对水溶性油墨的局部吸收性和对打印图象的吸墨,记录介质通常表现出较高的抗皱能力。木浆的打浆度最好在约300毫升至500毫升之间。用于制造基底材料的纸张中包含有颜料,其目的是为了使纸张具有理想的不透明性或控制纸张的油墨吸收性达到理想水平。颜料最好包含碳酸钙,煅烧高岭土,二氧化硅,沸石和/或二氧化钛。特别是,煅烧高岭土,二氧化硅和沸石表现出高的油墨的溶剂吸收性,因此,用于制造基底材料的纸张中最好含有上述物质。所以,颜料的含量最好占纸张重量的1%至20%。如果颜料的含量过高,制成的纸张的强度就会降低,且可能磨损上述记录纸张传送时的齿轮。因此,用于制造基底材料的纸张的灰分最好为3%至15%。用于制造基底材料的纸张另外还可任意包含例如:施胶剂,油墨定影剂,纸张增强剂,阳离子剂,助留剂,颜料,荧光增白剂,其中至少一种添加剂。
另外,在造纸机中的表面施胶过程中,用于制造基底材料的纸张可用淀粉,聚乙烯醇,或其衍生物,或阳离子树脂涂布或浸润,以控制纸张的表面强度和/或施胶度。当纸张定量为100g/m2时,纸张的施胶度最好为1至200秒。如果施胶度太低,制成的纸张在涂布过程中会表现出低的抗皱性且可能导致操作困难。如果施胶度太高,制成的纸张会表现出油墨吸收性不理想,喷墨打印过程中抗卷边和/或抗皱能力差。因此,最好是施胶度在4至120秒的范围之内。基底材料的纸张定量没有限制,其最佳定量在约20至400g/m2。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多层油墨定影层在基底材料的表面上形成。为了提高喷墨记录材料的油墨吸收能力和油墨吸收率,最好在基底材料和多层油墨定影层之间形成一底涂层。
多层油墨定影层指一涂膜层,该涂膜层主要用于使喷墨记录的油墨中所包含的着色物质,即着色染料或着色颜料定影。底涂层指一涂膜层,该涂膜层主要用于快速吸收油墨中包含的液体介质。然而,多层油墨定影层和底涂层的作用并不总是被彼此清楚地区分开。例如,当油墨的用量较小时,油墨的着色物质仅在多层油墨定影层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即存在于多层油墨定影层的最外层的表面层或上光层)定影;当油墨的用量较大时,着色物质不仅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而且还在处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底涂层之间的中间油墨定影层定影;当油墨的用量很大时,油墨中的着色物质的一部分可在底涂层甚至基底材料上定影。
在基底材料上形成的底涂层中包含的主要组分是:颜料和粘合剂。底涂层中的颜料至少包含以下颜料中的一种:无机颜料如,高岭土,白土,煅烧粘土,非晶态二氧化硅(即非定晶硅),合成非晶态二氧化硅,氧化锌,氧化铝,氢氧化铝,碳酸钙,缎光白,硅酸铝,铝土,硅胶,沸石,合成沸石,海泡石,蒙脱石类,合成蒙脱石类,硅酸镁,碳酸镁,氧化镁,硅藻土和水滑石;合成树脂颜料如,苯乙烯聚合物,尿素树脂,和苯代三聚氰胺树脂;以上均是制造涂布纸的常规的颜料。在上述颜料中,非定晶硅,铝土和沸石最好作为底涂层中的颜料的主要组分,这是因为它们具有高的油墨吸收性。
作为底涂层所含颜料的主要组份的颜料颗粒,其平均颗粒大小较好为(当单个颗粒是二次颗粒时,每个二次颗粒由多个一次颗粒相互聚合而成,平均二次(聚合)颗粒的大小)大约1至20微米,更好为2至10微米,最好为3至8微米。当平均颗粒大小小于1微米时,基底材料上的颜料的油墨吸收增强效果就会不理想。当平均颗粒大小大于20微米时,在底涂层上形成的铸涂膜层将表现出不好的平滑度和光泽度。
然而,基底材料可包含附加组份,即颗粒大小较小的颜料,用于控制底涂层的油墨吸收性,限制用于底涂层上或底涂层中的涂膜组合物的渗透性。用于上述目的,包含于多层油墨定影层中的颜料:硅胶,氧化铝溶胶或二氧化硅微粒,将会在下文中解释。
用于底涂层的粘合剂最好包含以下物质中至少一种,蛋白质如:酪蛋白,大豆蛋白和合成蛋白;淀粉及其多种衍生物如氧化淀粉,聚乙烯醇;变性聚乙烯醇如:阳离子变性聚乙烯醇和甲硅烷基变性聚乙烯醇;纤维素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共轭二烯聚合物乳状液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异丁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和乙烯基聚合物乳状液如:芳基聚合物和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以上是传统涂布纸的粘合剂。这些粘合剂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两个或更多混合使用。
颜料和粘合剂的混合比根据其类型的不同而变化。通常,每重量份数为100的颜料中,混合重量份数为1至100的粘合剂,且最好混合重量份数为2至50的粘合剂。底涂层可任意包含以下一种或多种附加剂:如分散剂,浓缩剂,消泡剂,防静电剂和保护剂。底涂层可包含荧光增白剂和/或着色物质。
在底涂层中可任选包含一种阳离子化合物,其目的是使用于喷墨记录的油墨中的着色物质(染料或着色颜料)定影。从而,油墨中的着色物质最好在记录介质中尽可能靠近其记录材料的表面部分定影,以加深记录图象的色密度。这一特性将在下文中解释。为了此目的,在多层油墨定影层中,最好包含较大含量的阳离子化合物,特别是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上光层)中所包含的阳离子化合物比在底涂层中包含的多。较好是,阳离子化合物在底涂层中的含量是其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的含量的50%或更少,最好为20%或更少。
更好是,阳离子化合物仅包含在多层油墨定影层中,尤其是阳离子化合物仅包含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而不包含在底涂层中。同时不包含阳离子化合物的底涂层,可包含少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剂。从而,当阳离子化合物包含在多层油墨定影层中,特别是仅包含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而不包含在底涂层中时,经热辊层压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表现出非常好的光泽度。
较好是,阳离子化合物在中间油墨定影层中,或在处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底涂层之间的油墨定影层中的含量,小于其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的含量。更好是为其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的含量的50%或更少,最好是20%或更少。在中间油墨定影层或处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底涂层之间的油墨定影层中可完全不包含阳离子化合物。
当阳离子化合物仅包含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而底涂层和中间油墨定影层(或处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底涂层之间的油墨定影层)中完全不包含阳离子剂时,制成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表现出非常好的光泽度。同样,由于油墨中的着色物质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定影,所获得的记录图象具有高色密度。此外,由于油墨定影层(或处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底涂层之间的油墨定影层)中的颜料颗粒具有1微米或更小的颗粒尺寸,且表现出高透明度,从而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定影的图象的色密度被提高。
术语″阳离子量″指包含于喷墨记录材料的每一层中的阳离子化合物的阳离子基团的总量。也就是,阳离子量是包含于每一层的阳离子化合物的量中的一个数量,阳离子化合物的每个分子具有一个或多个阳离子基团,也即存在阳离子化合物的阳离子浓度。阳离子浓度是指每克阳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基团的毫当量,且可通过胶体滴定法或电位流量法(flow electric potential method)确定。电位流量法中,每次测量操作结果之间的差异小,因此最好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阳离子浓度测定。阳离子浓度用″毫当量/克″作为单位表示,从而阳离子量用毫当量每层作为单位表示。
为了提高喷墨记录材料的光泽度,在底涂层中可包含:硅胶,或聚合树脂,该聚合树脂的制备是通过使至少一个单体聚合而成,该单体至少具有乙烯基不饱和键;还可包含具有聚合树脂的硅胶复合物,其通过至少一个单体聚合而成,该单体具有至少一个乙烯基不饱和键。提高光泽度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在底涂层的油墨吸收性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底涂层中的上述聚合树脂或复合物的存在,可防止或限制用于多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浸透到底涂层上或底涂层中。同样发现,当最外层油墨定影层通过铸涂膜法使用一铸涂辊而形成时,底涂层中的聚合物或复合物的存在,可提高形成的铸涂膜层从铸涂辊上脱离的能力,但提高的原因尚不清楚。
通过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树脂,包含以下至少一种烯属不饱和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含带有1至18个碳原子的烷基,羟烷基或环氧烷基的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丙烯酸月桂酯,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带有一个1至18个碳原子的烷基,羟烷基或环氧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如,异丁烯酸甲酯,异丁烯酸乙酯,异丁烯酸-2-羟乙基酯,异丁烯酸-2-羟丙基酯和异丁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氯乙烯,乙烯叉二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胺,乙烯和丁二烯。
聚合物可从有两个或多个烯属不饱和共聚单体中或从上述聚合物和共聚物的取代衍生物中选择。该聚合物和共聚物的取代衍生物包含羧化和抗碱性改良聚合物和共聚物。
由硅胶和聚合物形成的复合物可通过以下方法制成,在硅烷偶联剂和硅胶的条件下使烯属不饱和单体聚合,形成Si-O-R键(R表示聚合物组分),通过该键聚合物分子与硅胶颗粒结合在一起。另外,聚合物/硅复合物也可通过以下方法制成,通过使经硅烷醇基团改性的聚合物和硅胶反应,以形成Si-O-R键(R表示聚合物组分),通过该键聚合物分子和硅胶颗粒结合在一起。
在聚合物/硅复合物中,聚合物组分较理想的玻璃态转化温度(Tg)为40℃或更高,最好是50℃至100℃。当Tg太低时,形成的底涂层的油墨吸收率会降低,油墨定影层所吸收到的油墨会渗开,这可能是由于形成的聚合物/硅复合物使干燥的底涂层膜的结构过厚的现象。当聚合物/硅复合物的Tg高于40℃时,经过铸涂膜过程形成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与铸涂辊脱离的能力将增强。
较好是,在基底材料表面上,含上述组分的底涂层所用的涂膜组合物按重量计算的固体含量约占5%至50%,且干燥固体量为2至100克/平方米,更好是5至50克/平方米,最好为10至20克/平方米。当底涂层的量过小时,底涂层的油墨吸收性的增强效果将不够充分,形成于底涂层上的多层油墨定影层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光泽度将不理想。当底涂层的量过大时,彩色图象的色密度会降低,且形成于基底材料上的涂膜层会表现出机械强度不足,从而会表现出成粉现象和抗机械损伤能力不足。使用传统的涂布装置,用于底涂层的涂膜组合物可被涂布于基底材料上,例如,刮刀涂布机,气刀涂布机,辊式涂布机,毛刷式涂布机,雕刻涂布机,刮棒式涂布机,凸缘涂布机,凹板涂布机,帘式涂料器,槽模涂布机,或滑动式涂布机,和人工干燥。干燥的底涂层可经过平滑处理,该平滑处理使用超级砑光或刷布来进行。
在本发明喷墨记录材料中,基底材料或形成于基底材料上的底涂层被多层油墨定影层覆盖,该多层油墨定影层包含至少两层相互重叠的油墨定影层,即一层处于喷墨记录材料的最外部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至少一层处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基底材料或底涂层之间的中间油墨定影层。多层油墨定影层包含粘合剂和颜料,该颜料包含以下物质其中至少一种:二氧化硅,铝硅酸盐,铝土和沸石,且该颜料以微小的二次颗粒的形式存在,二次颗粒的平均大小为1微米或更小,且每个二次颗粒由多个一次颗粒相互聚合在一起而形成。
颜料较理想是包含二氧化硅和/或铝硅酸盐,最好是包含二氧化硅。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一层或数层中间油墨定影层中所包含的颜料可不同。
在本发明喷墨记录材料中,位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底涂层或基底层之间的至少一层中间油墨定影层,使多层油墨定影层吸收油墨的均匀性增强,且减小油墨的渗开,并可形成具有高清晰度,均匀色密度的均匀彩色图象。
颜料中的二次颗粒使多层油墨定影层吸收油墨的均匀性提高。
颜料中的二次颗粒的平均颗粒大小按其理想程度依次递增为:1微米或更小,800纳米或更小,10至500纳米,10至300纳米,15至150纳米,20至100纳米。
颜料中用于形成二次颗粒的一次颗粒的平均颗粒大小按其理想程度依次递增为:3纳米或更多但不超过40纳米,5至30纳米,7至20纳米。
由于颜料中的颗粒大小很小,形成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中间油墨定影层表现出高透明度,从而在其中定影的彩色图象具有很高的色密度。
二氧化硅微粒作为用于多层油墨定影层的颜料的一个实施例将在下文解释。
对于每一层油墨定影层来说,颜料的微小颗粒如二氧化硅等的制备方法没有限制。例如二氧化硅微粒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通过机械方法对二次颗粒大小为几微米的合成非晶态二氧化硅施加一强切力,该合成非晶态二氧化硅通常可在市场上买到,对颗粒进行研磨以减小颗粒大小。机械研磨可使用超声均化器,压机型均化器,高速旋转磨,轧制机,箱体推进催化剂式研磨机,搅拌催化剂式研磨机,喷射式磨机,或砂磨机来完成。粉状微小二氧化硅颗粒通常以水分散体(浆液或胶体溶液)中固体含量占5%至20%重量的形态获得。
在本发明中,颜料的平均颗粒大小通过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或(横向电磁场波)TEM进行电子显微测量来确定。在此测量过程中,颜料颗粒的电子显微图片被放大10,000至400,000倍;在该图片中,测量在5cm×5cm面积上颗粒的马丁尺寸(martin size),再将数据取平均值。该测量方法参见ASAKURA SHOTEN的“精细粒子手册”(″FINEPARTICLE HANDBOOK″),第52页,1991年。
用于多层油墨定影层的微小颜料颗粒,如二氧化硅微粒,其平均二次颗粒大小按其理想程度依次递增被控制在:在1微米或更小,800纳米或更小,10至500纳米,10至300纳米,15至150纳米,20至100纳米。当二氧化硅微粒的平均二次颗粒大小大于1微米时,所形成的多层油墨定影层会表现出不理想的透明度,从而导致油墨着色物质所形成的定影于多层油墨定影层的图象的色密度降低,即定影图象的色密度不理想。同样,当微小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二次颗粒非常小时,如小于10纳米时,所形成的多层油墨定影层将表现出不理想的油墨吸收性,形成的图象会渗开,从而所获得的定影于多层油墨定影层上的油墨图象的清晰度和色密度将不理想。
在用于多层油墨定影层的微小的颜料颗粒(二氧化硅)中,构成二次颗粒的一次颗粒的平均颗粒大小按其理想程度控制,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3纳米或更大但不超过40纳米,5至30纳米,7至20纳米。当平均一次颗粒大小小于3纳米时,形成的二次颗粒中一次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得非常小,从而颜料二次颗粒对于油墨中着色物质和介质(溶剂)的吸收能力将降低,在多层油墨定影层定影的油墨图象的质量不理想。同样,当微小的颜料(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一次颗粒大小大于40纳米时,所形成的颜料(二氧化硅)的二次颗粒大小过大,形成的多层油墨定影层的透明度将不理想,油墨着色物质定影于多层油墨定影层的图象的色密度将不理想,从而形成的定影图象的清晰度和色密度将不理想。
在多层油墨定影层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中间油墨定影层中的每一层中,平均二次颗粒大小为1微米或更小的颜料(二氧化硅)微粒,最好占多层油墨定影层所含颜料总重量的50%或更多。当微小颜料颗粒在总颜料中的重量含量小于50%时,形成的多层油墨定影层的透明度将不理想,从而在其中定影的图象的质量也不理想。
用于多层油墨定影层的粘合剂最好包含以下物质其中至少一种:水溶性聚合材料如:聚乙烯醇;改性聚乙烯醇如,阳离子改性聚乙烯醇,甲硅烷基改性聚乙烯醇,干酪素,大豆蛋白,合成蛋白,淀粉;变性淀粉如氧化淀粉;纤维素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不溶于水的聚合材料如,共轭二烯共聚物胶乳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异丁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乙烯基聚合物胶乳如,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水分散性丙烯酸树脂,水分散性聚甲烷(polymethane)树脂,水分散性聚酯树脂,及其它在涂布纸生产过程中常用作粘合剂的物质。这些粘合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水溶性聚氨酯树脂包含:氨酯乳状液,氨酯胶乳和聚氨酯胶乳。聚氨酯树脂是一种聚合物,它通过使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含活性氢原子化合物反应得到,其每一分子包含较大数量的氨酯键和脲键。
用于聚氨酯树脂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没有限制。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最好从以下物质中选择,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如三氯乙烯二异氰酸酯和4,4’-二苯基甲基二异氰酸酯;脂肪族,和环脂族聚异氰酸酯如:亚己基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用于制造聚氨酯树脂的含有活性氢原子化合物通常从含有羟基和/或氨基的有机化合物中选择。这些化合物可以是聚合物也可以是单体。聚合含活性氢原子化合物,例如:聚酯二醇,聚醚二醇和聚碳酸酯二醇。含活性氢原子的单体化合物包括二醇化合物例如:乙二醇,1,4丁二醇,和1,6己二醇;和二元胺化合物例如:异丙二胺和己二胺。
聚氨酯树脂在含水介质中以微小颗粒的形式分散或乳化,被称为如下文的含水聚氨酯树脂。在含水的分散体或乳液中,聚氨酯树脂颗粒的最佳颗粒大小为0.001至20微米。在该情况下,水分散体或水乳液表现为清澈水溶液,半透明的胶态分散体或乳白色乳液。水性聚氨酯树脂被分为三类,即强迫乳化树脂,其制备方法是:在乳化剂存在下用强机械剪切力强迫乳化聚氨酯树脂;含亲水基团的自乳化树脂,如,将离子基团引入树脂的分子链,从而使其亲水性增强,且在水中无乳化剂存在下可自乳化,具有高储存稳定性;和水中可溶的水溶性树脂。在这些类型的含水性聚氨酯树脂中,对于本发明的多层油墨定影层最好使用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树脂来提高其光泽度和防水性能。该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树脂根据被引入其分子链的亲水基团类型,划分为三种类型:即阳离子树脂(如带有氨基),阴离子树脂(如带有羧基和/或磺基)和非离子树脂(如带有聚乙二醇基团)。在这些可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水性聚氨酯树脂中,最理想是使用,阳离子水性聚氨酯树脂,该树脂的分子链中具有叔胺基,该叔胺基与酸中和或成为季铵盐基。当水性聚氨酯树脂是阳离子的,形成的浇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表现出很好的油墨吸收性,且在其上定影的油墨图象表现出非常好的色密度。同样,当在铸涂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使用阳离子化合物作为水性油墨定影剂时,水性聚氨酯树脂与阳离子化合物表现出很好的相容性。
当在每一层油墨定影层中都包含阳离子化合物时,粘合剂最好从阳离子粘合剂和非离子粘合剂中选择,从而使形成的用于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表现出高的储存稳定性。粘合剂的含量每100重量份颜料较好是1至200重量份,最好是5至100重量份。当粘合剂含量偏低时,形成的各个油墨定影层的机械强度不理想,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表面抗机械损伤能力低,且形成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可能发生成粉现象。当粘合剂含量偏高时,形成的各个油墨定影层对油墨的吸收不充分,从而导致喷墨记录效果不理想。
特别是,当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的粘合剂的含量(按每100重量份颜料计)高于中间油墨定影层中的粘合剂的含量时,形成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在其表面强度与油墨吸收性之间表现出很好的平衡性。
通常,用于铸涂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作为粘合剂的树脂的玻璃态转化温度较好为-20℃或更高,最好为40℃或更高。该粘合剂树脂增强了形成的铸涂层与铸涂辊的铸造表面相分离的能力,且提高了喷墨印刷系统中铸涂层对油墨的吸收性。该树脂更理想的玻璃态转化温度为60℃或更高。该粘合剂树脂的玻璃态转化温度没有上限。通常,粘合剂树脂的最佳玻璃态转化温度不高于150℃。当玻璃态转化温度高于150℃时,形成的铸涂层表现出与铸涂辊表面更好的分离能力,且其对油墨的吸收能力更强,但形成的铸涂层会表现出光泽度降低,脆度提高,机械强度降低,从而当形成的喷墨记录材料被切割或折叠时,记录材料会产生大量粉末,或记录材料的铸涂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一部分可能丢失。因此,通常最好是结合使用两种具有不同玻璃态转化温度的粘合剂树脂来获得所需要的性能。但获得该良好效果的原因尚不清楚。假定当一种玻璃态转化温度较高的粘合剂树脂与一种玻璃态转化温度较低的粘合剂混合时,它们不会形成一致的化合物结构,而是形成一种象“海中岛屿”样的结构,其中一种树脂以“海相”(基体)中的“小岛”的形式分散,该“海相”(基体)由另一种树脂构成,树脂混合物的“海中岛屿”的结构可帮助提高粘合剂树脂的性能。当在混合物中使用两种或多种粘合剂树脂时,其中至少一种粘合剂树脂的玻璃态转化温度为-20℃或更高。在多种不同的粘合剂树脂中,最好使用聚醚型聚氨酯和聚酯型聚氨酯作为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粘合剂。
由于喷墨印刷使用的油墨中的着色物质通常是阴离子的,因此最外层油墨定影层最好包含阳离子化合物以使油墨中的着色物质定影。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将阳离子化合物与微小的颜料颗粒如二氧化硅混合。当微小的颜料颗粒是微小二氧化硅颗粒时,该二氧化硅颗粒通常是阴离子的,从而当其与阳离子化合物混合时,形成的混合物将会凝结。因此,在均一混合方法中,当市售的其二次颗粒大小为几微米的无定形二氧化硅颗粒被施加以强机械剪切力而被磨碎和分散时,使阳离子化合物与无定形二氧化硅颗粒混合,且它们一起在粉碎过程之前分散,该混合物使用机械方法或使用其它混合方法进行粉碎过程,阳离子化合物与微小的被磨碎的二氧化硅二次颗粒混合,以使形成的混合物稠化和凝结,凝结的混合物被机械磨碎和分散以控制颗粒大小达到理想值。
在使用上述方法制备的颜料颗粒中,一部分阳离子化合物与颜料颗粒相结合,形成的颗粒可在具有高稳定性的情况下分散于水介质中。因此,即使进一步增加阳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水性浆液也会表现出高的抗凝结性。
用于本发明的阳离子化合物包括:例如,阳离子树脂和单体的阳离子化合物,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了提高定影于多层油墨定影层的油墨图象的色密度,最好使用以水溶液或乳液的状态存在的阳离子树脂。该阳离子树脂可任意和一交联剂改性成为不溶于水的阳离子有机颜料颗粒。交联的阳离子有机颜料颗粒可通过使阳离子树脂与多官能团的交联单体共聚合,或任选在有交联剂的条件下通过加热或辐射使具有活性官能团,如,羟基,羧基,氨基和/或丁间酮酰基团的阳离子树脂改性。
有时,阳离子化合物,特别是阳离子树脂可作为粘合剂使用。
阳离子树脂包括,例如,
(1)聚烯聚胺如聚乙烯聚胺,聚丙烯聚胺及其衍生物;
(2)具有仲氨基,叔胺基和/或季铵基的丙烯酸树脂;
(3)聚乙烯胺和聚乙烯脒;
(4)阳离子二氰树脂,典型地如双氰胺甲醛缩聚产物;
(5)阳离子聚胺树脂,典型地如双氰胺-二乙撑三胺缩聚产物;
(6)环氧氯丙烷-二甲胺加聚产物;
(7)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二氧化硅共聚产物;
(8)二烯丙基二胺盐-二氧化硅共聚物;
(9)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聚合物;
(10)烯丙胺盐聚合物;
(11)二烷基氨乙基(甲基)丙烯酸盐四盐-聚合物
(12)丙烯酰胺-二烯丙胺盐共聚物。
阳离子化合物可帮助提高固定油墨图像的防水性。在每一层油墨定影层中,阳离子化合物的含量相比于颜料按重量份计算较好为1至100比100,更好为5至50比100。当阳离子含量偏低时,形成的油墨图象的色密度的提高不充分。当阳离子含量偏高时,形成的油墨图象的色密度不理想,防渗墨能力降低且不均匀。一般地,阳离子化合物的预期效果可通过至少在多层油墨定影层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包含阳离子化合物来获得。然而,当用于记录材料的墨量偏大,或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数量偏少时,除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包含阳离子化合物之外,至少一层中间油墨定影层中也应包含阳离子化合物。
阳离子化合物包含那些对于提高定影的油墨图象的色密度的效果特别好,对于提高防水性的效果好的,从而应根据性能和使用目的进行选择。阳离子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结合使用。
当中间油墨定影层形成于基底材料或底涂层上时,可使用传统的涂布装置进行涂布,例如,刮刀涂布机,气刀涂布机,辊式涂布机,毛刷涂布机,雕刻涂布机,刮棒涂布机,凸缘涂布机,凹板涂布机,幕帘式涂布机,槽模涂布机,或滑动涂布机。
除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之外的中间油墨定影层中干燥固体的总量较好为1至50克/平方米,最好为1.5至30克/平方米。当涂膜量小于1克/平方米时,在喷墨记录过程中油墨图象将会渗开,当涂膜量大于50克/平方米时,定影的油墨图象的色密度将不充分。当总量约为1至10克/平方米时,形成于底涂层上的中间油墨定影层将非常均匀。
当用与最外层同样的涂膜组合物来涂膜形成中间油墨定影层时,可使用传统的涂布装置例如:刮刀涂布机,气刀涂布机,辊式涂布机,毛刷涂布机,雕刻涂布机,刮棒涂布机,凸缘涂布机,凹板式涂布机,幕帘式涂布机,槽模涂布机,或滑动涂布机。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中,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经过铸涂膜过程来形成。在铸涂膜过程中,一涂膜液层在铸涂辊(金属辊,塑料树脂辊或玻璃辊)或金属板,塑料树脂片或膜的抛光表面被干燥,在压力作用下形成平滑,光泽表面的涂膜层,该抛光表面从铸涂辊板,片或膜的抛光表面转移而来。
在使用抛光铸涂辊来形成铸涂膜层的过程中,涂膜组合物(液)被涂布于中间油墨定影层的表面上,涂膜组合物层在其还处于潮湿状态时,被以压力压制在加热的铸涂辊的抛光表面,干燥。该方法即湿铸法。另外一种方法,涂膜组合物(液)被涂布于中间油墨定影层的表面上,被干燥并再被水润湿,再润湿的涂膜组合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在加热的铸涂辊的抛光表面,干燥。该方法即再润湿铸涂膜法。
铸涂膜过程可通过直接在铸涂辊的热抛光铸造表面涂布铸涂膜组合物,形成的铸涂膜组合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到基底材料上的中间油墨定影层上,并被干燥。该方法即预铸涂方法。
铸涂辊的加热的抛光表面的温度较好为:40至200℃,更好为70至150℃。当抛光表面的温度小于40℃时,完成铸涂膜层的干燥过程要花费较长时间,形成的铸涂膜层的表面光泽度不理想,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可生产性很低。当铸涂温度高于200℃时,形成的铸涂膜层表面粗糙,光泽度不理想。
在铸涂膜过程中,用于形成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铸涂膜组合物被涂布在中间油墨定影层上,涂膜组合物层在其处于潮湿状态时被压在加热的铸涂辊的抛光表面压力上,从而使其在抛光表面上干燥,提高涂膜组合物的非流动性的工序可用于涂膜组合物,以限制涂膜组合物渗透到中间油墨定影层。为了该工序,(1)中间油墨定影层中包含一种胶化剂,来提高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铸涂膜组合物的非流动性;(2)一种胶化剂被涂布到中间油墨定影层上或注入其中,来提高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铸涂膜组合物的非流动性;(3)在用于最底层油墨定影层的铸涂膜组合物被涂布后,一种用于提高涂膜组合物的非流动性的胶化剂被涂布到涂膜组合物层上或注入到其中;或(4)制备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铸涂膜组合物时,可在铸涂膜组合物中加入一种在铸涂膜组合物的干燥步骤中可提高其非流动性的胶化剂。
用作粘合剂的交联剂的硼酸,甲酸,及硼酸盐和甲酸盐,醛化合物和环氧化合物可被用来作为铸涂膜组合物的胶化剂。
在上述铸涂方法中,当使用湿铸法时,使涂布铸涂膜组合物和开始干燥压在加热的抛光铸造表面上的铸涂膜组合物之间的时间尽量短,以防止或限制铸涂膜组合物渗透到中间油墨定影层,和提高光泽度。同样,有一步骤,其中,就在中间油墨定影层与抛光铸造表面接触之前,将铸涂膜组合物填充于中间油墨定影层和抛光铸造表面之间的空隙,在中间油墨定影层表面和抛光铸造表面之间,铸涂膜组合物流体被迅速挤压,该步骤即挤压式铸膜法,该方法可较好地限制铸涂膜组合物渗透到中间油墨定影层,并可获得具有高光泽度和使定影的油墨图象具有高色密度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
每一层单独的油墨定影层可任选包含以下物质中至少一种的添加剂,以控制涂膜组合物的白度,粘度和流动性,如颜料,消泡剂,着色物质,荧光增白剂,防静态剂,防腐剂,分散剂和增稠剂,这些是用于传统的印刷涂布纸和喷墨记录材料的添加剂。
同样,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铸涂膜组合物最好包含一种脱模剂,来提高经干燥的铸涂膜层从抛光铸造表面脱离的能力。
脱模剂为以下物质中至少一种,如,高脂肪酸酰氨,如,硬脂酸酰氨和油酸酰氨;聚烯烃蜡,如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和聚丙烯蜡;高脂肪酸盐,如,硬脂酸钙,硬脂酸锌,油酸钾和油酸铵;卵磷脂;硅化合物,如,硅油,硅蜡和氟化合物,如,聚四氟乙烯。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包含阳离子化合物的情况下,脱模剂最好为阳离子性的。
脱模剂与颜料的重量比的理想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0.1至50比100,0.3至30比100,0.5至20比100。如果脱模剂的含量偏低,脱模能力不充分,如果脱模剂的含量偏高,铸涂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光泽度就不理想,且对油墨的排斥性强,定影的油墨图象的色密度也不理想。
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干固体定量的理想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0.1至20克/平方米,0.2至10克/平方米,0.5至5克/平方米。如果干固体定量小于0.1克/平方米,喷墨记录材料的光泽度不理想,如果固体定量大于20克/平方米,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上形成的油墨图象的抗渗墨能力和色密度都不理想。
通过抛光表面铸涂膜法形成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可任选地经强砑光处理获得更加平滑的表面。
为了使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具有照片纸样的外观,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P8142规定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表面的75°抛光光泽的理想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30%或更高,40%或更高,50%或更高,65%或更高。
实施例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仅具代表性的实施例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被实施例限制。
例1至例7和比较实施例1至7的一种基底纸,微小二氧化硅颗粒和微小二氧化硅颗粒与阳离子化合物混合的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1)基底纸的制备
一水性木浆液按重量计算,含100份木浆(LBKP,CSF;400ml),5份煅烧过的高岭土,其吸油量为80ml/100g,其平均颗粒大小为2微米(商标:ANSILEX,ENGELHARD MINERALS制造),0.05份松香胶,1.5份硫酸铝,0.5份包含水溶性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湿态强度剂和0.75份淀粉,使用金属网造纸机进行成纸过程,制造一定量为140克/平方米的纸页,形成的基底纸页的施胶度为10秒,厚度为180微米。
(2)微小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
微小二氧化硅颗粒A
一种合成无定型二氧化硅颗粒的水分散体,无定型二氧化硅颗粒其平均二次颗粒大小为4.5微米,其平均一次颗粒大小为15纳米(商标:FINESIL X-45,TOKUYAMK.K.制造),经使用一种压力型均化器(型号:超压型均化器GM-1,SMT K.K.制造)在49.0MPa(500kg/cm2)的压力下反复的粉碎过程,形成的水分散体包含粉碎的二氧化硅颗粒,其平均二次颗粒减小为50纳米,和没有变化的平均一次颗粒大小15纳米,且其固体含量为12%。
微小二氧化硅颗粒B
一种合成无定型硅二氧化颗粒的水分散体,无定型二氧化硅颗粒其平均二次颗粒大小为3.0微米,其平均一次颗粒大小为11纳米(商标:NIPSIL HD-2,NIPPON SILICA KOGYO K.K.制造),经使用一种压力型均化器(型号:超压型均化器GM-1,SMT K.K.制造)在49.0MPa(500kg/cm2)的压力下反复的粉碎过程,形成的水分散体包含粉碎的二氧化硅颗粒,平均二次颗粒的大小减小为200纳米,和没有变化的平均一次颗粒大小11纳米,且其固体含量为12%。
微小二氧化硅颗粒C
一种合成无定型二氧化硅颗粒的水分散体,无定型二氧化硅颗粒其平均二次颗粒大小为9微米,其平均一次颗粒大小为16纳米(商标:NIPSIL LP,NIPPON SILICA KOGYO K.K.制造),经使用一种压力型均化器(型号:超压型均化器GM-1,SMT K.K.制造)在49.0MPa(500kg/cm2)的压力下反复的粉碎过程,形成的水分散体包含粉碎的二氧化硅颗粒,其平均二次颗粒减小为600纳米,和没有变化的平均一次颗粒大小16纳米,且其固体含量为12%。
(3)微小二氧化硅颗粒与阳离子化合物的混合
在每一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微小二氧化硅颗粒A,B或C经以下过程与阳离子化合物混合。
包含于水分散体中的微小二氧化硅颗粒与阳离子化合物混合。在形成的混合物中,二氧化硅颗粒被凝聚在一起以增加水分散体的粘度。水分散体经使用压力型均化器(型号:超压型均化器GM-1,SMT K.K.制造)的粉碎过程,受到49.0MPa(500kg/cm2)的压力,以使凝聚的二氧化硅二次颗粒的平均颗粒大小减小到原始的平均二次颗粒大小。可确定,在上述过程中,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一次颗粒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底涂层的、其干固体含量按重量计算为20%的涂膜组合物,根据以下方法制备。
用于底涂层的涂膜组合物(于固体含量:20%以重量计)
组分 重量份
合成无定形二氧化硅(商标:FINESIL X-60, 80TOKUYAMA K.K.制造)
平均二次颗粒大小:6.0微米
平均一次颗粒大小:15纳米
沸石(商标:TOYOBUILDER,TOSO K.K.制造), 20
平均颗粒大小:1.5微米
甲硅烷基改性聚乙烯醇(商标:R1130,KURARAY 20K.K.制造)
玻璃态转化温度为75℃的苯乙烯-丙烯酸-2-甲基 40己基酯共聚物和平均颗粒大小为30纳米的胶态氧化硅的复合物水乳液,共聚物与胶态氧化硅的重量比为40∶60,乳化颗粒的平均大小为80纳米
荧光增白剂(商标:WHITEX BPSH,SUMITOMO 2KAGAKUKOGYO K.K.制造)
上述涂膜组合物被气刀涂布机涂布于基底纸表面,并被干燥以形成绝干固体重量为15克/平方米的底涂层。
一种用于中间油墨定影层的、其固体含量按重量计算为13%的涂膜组合物,根据以下方法制备。
用于中间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干固体含量:13%以重量计)
组分 重量份
二氧化硅微粒A 100
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铵-丙烯酰 10胺共聚物(阳离子化合物,商标:PAS-J-81,NITTO BOSEKI K.K.制造)
阳离子水性 20
聚醚聚氨酯树脂(商标:F-8564D,DAIICHI KOGYOSEIYAKU K.K.制造,Tg=70℃)
同样,一种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干固体含量按重量计算为10%的涂膜组合物,根据以下方法制备。
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于固体含量:10%以重量计)
组分 重量份
二氧化硅微粒A 100
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铵-丙烯酰 25胺共聚物(阳离子化合物,商标:PAS-J-81,NITTO BOSEKI K.K.制造)
阳离子水性 60
聚酯聚氨酯树脂(商标:F-8570D,DAIICHI KOGYOSEIYAKU K.K.制造,Tg=12℃)
脱模剂(硬脂酸酰胺) 2
底涂层涂布的基底纸经涂膜过程,该涂膜过程使用装有气刀涂布机,干燥器,辊式涂布机和有抛光表面的铸涂辊的铸涂膜装置。
使用气刀涂布机将上述用于中间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涂布于底涂层的表面,再将其通过干燥器干燥,从而形成绝干固体重量为3克/平方米的中间油墨定影层。
然后,使用辊式涂布机将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涂布于中间油墨定影层上,迅速使形成的涂膜组合物层以压力压在铸涂膜辊的加热到100℃的抛光表面上,再经干燥形成绝干固体重量为2克/平方米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而后使被干燥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与抛光铸涂表面分离。该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表面光泽度高,这样就可获得具有高光泽度的喷墨记录纸。
比较例1
一种喷墨记录纸,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序生产,除了以下不同点。
使用气刀式涂布机将用于底涂层的涂膜组合物涂布于基底纸上,再将其干燥以形成干固体含量为15克/平方米的底涂层。
使用气刀式涂布机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涂布于底涂层表面,形成的涂膜组合物层在冷气流下半干燥20秒,具有按重量计算含水量为150%的半干燥涂膜组合物层,以压力压在一温度为100℃的铸涂辊的抛光铸造表面上,并被干燥,再使被干燥的铸涂膜层与抛光铸造表面分离。该铸涂膜层的绝干固体重量为5克/平方米,且其具有高光泽度。
这样,就可获得一种比较用喷墨记录纸。
比较例2
一种喷墨记录纸,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序生产,除了以下不同点。
使用气刀涂布机将用于底涂层的涂膜组合物涂布于基底纸上,再将其干燥以形成干固体含量为15克/平方米的底涂层。
使用气刀涂布机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用于中间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涂布于底涂层表面,形成的涂膜组合物层在冷气流下半干燥20秒,具有按重量计算含水量为150%的半干燥涂膜组合物层,以压力在一温度为100℃的铸涂辊的抛光铸造表面上,并被干燥,再使被干燥的铸涂膜层与抛光铸造表面分离。该铸涂膜层的绝干固体重量为5克/平方米,且其具有高光泽度。
这样,就可获得一种比较用喷墨记录纸。
比较例3
一种喷墨记录纸,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序生产,除了以下不同点。
使用气刀涂布机将用于底涂层的涂膜组合物涂布于基底纸上,再将其干燥以形成干固体含量为15克/平方米的底涂层。
使用辊式涂布机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涂布于底涂层表面,迅速将形成的涂膜组合物层以压力压在一温度为120℃的铸涂辊的抛光铸造表面上,使其干燥,再使被干燥的铸涂膜层与抛光铸造表面分离。该铸涂膜层的绝干固体重量为2克/平方米,且其具有高光泽度。
这样,就可获得一种比较用喷墨记录纸。
实施例2
一种高光泽度喷墨记录纸是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序制造的,所不同的是用于底涂层的涂膜组合物根据以下方法制备。
用于底涂层的涂膜组合物(干固体含量:18%以重量计)
组分 重量份
合成无定形二氧化硅(商标: 80FINESIL X-60,TOKUYAMA K.K.制造)
沸石(商标:TOYOBUILDER,TOSO 20K.K.制造),平均颗粒
甲硅烷基改性聚乙烯醇(商标: 20R1130,KURARAY K.K.制造)
玻璃态转化温度为75℃的苯乙烯 40-丙烯酸-2-甲基己基酯共聚物和平均颗粒大小为30纳米的胶态氧化硅的复合物水乳液,共聚物与胶态氧化硅的重量比为40∶60,乳化颗粒的平均大小为80纳米
荧光增白剂(商标:WHITEX 2BPSH,SUMITOMO KAGAKUKOGYO K.K.制造)
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铵-丙烯酰 10胺共聚物(阳离子化合物,商标:PAS-J-81,NITTO BOSEKI K.K.制造)
实施例3
一种具有高光泽度的喷墨记录纸,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工序制造,所不同的是,在用于中间油墨定影层和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每种涂膜组合物的制备过程中,二氧化硅微粒A被二氧化硅微粒B替代。
实施例4
一种具有高光泽度的喷墨记录纸,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工序制造,所不同的是用于底涂层,中间油墨定影层和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分别使用以下组成制备。
用于底涂层的涂膜组合物(干固体含量:17%以重量计)
组分 重量份
合成无定形二氧化硅(商标: 80FINESIL X-60,TOKUYAMA K.K.制造)
平均二次颗粒大小:6.0微米
平均一次颗粒大小:15纳米
沸石(商标:TOYOBUILDER,TOSO 20K.K.制造),
平均颗粒大小:1.5微米
甲硅烷基改性聚乙烯醇(商标: 20R1130,KURARAY K.K.制造)
玻璃态转化温度为75℃的苯乙烯 40-丙烯酸-2-甲基己基酯共聚物和平均颗粒大小为30纳米的胶态氧化硅的复合物水乳液,共聚物与胶态氧化硅的重量比为40∶60,乳化颗粒的平均大小为80纳米
荧光增白剂(商标:WHITEX 2BPSH,SUMITOMO KAGAKUKOGYO K.K.制造)
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铵-丙烯酰 10胺共聚物(阳离子化合物,商标:PAS-J-81,NITTO BOSEKI K.K.制造)
用于中间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干固体含量:13%以重量计)
组分 重量份
二氧化硅微粒A 100
甲基改性聚乙烯醇(商标: 20R1130,KURARAY K.K.制造)
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干固体含量:10%以重量计)
组分 重量份
二氧化硅微粒A 100
甲硅烷基改性聚乙烯醇(商标: 40R1130,KURARAY K.K.制造)
脱模剂(硬脂酸酰胺) 2
实施例5
一种具有高光泽度的喷墨记录纸,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工序制造,所不同的是用于底涂层的涂膜组合物根据以下组成制备。
用于底涂层的涂膜组合物(干固体含量:17%以重量计)
组分 重量份
合成无定形二氧化硅(商标: 80FINESIL X-60,TOKUYAMA K.K.制造)
平均二次颗粒大小:6.0微米
平均一次颗粒大小:15纳米
沸石(商标:TOYOBUILDER,TOSO 20K.K.制造),
平均颗粒大小:1.5微米
甲硅烷基改性聚乙烯醇(商标: 20R1130,KURARAY K.K.制造)
荧光增白剂(商标:WHITEX 2BPSH,SUMITOMO KAGAKUKOGYO K.K.制造)
实施例6
一种具有高光泽度的喷墨记录纸,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工序制造,所不同的是,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用于中间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被气刀涂布机直接涂布于基底纸表面,而不形成底涂层,并被干燥。形成的中间油墨定影层的绝干固体重量为10克/平方米。
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被辊式涂布机涂布于中间油墨定影层上,迅速使形成的涂膜组合物层以压力压在温度为100℃的铸涂辊抛光表面上,并被干燥,被干燥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绝干固体重量为2克/平方米,再将其与抛光铸涂表面分离。
这样,就可获得一种具有高光泽度的喷墨记录纸。
实施例7
一种具有高光泽度的喷墨记录纸,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工序制造,所不同的是:在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中间油墨定影层的每一种涂膜组合物的制备过程中,二氧化硅微粒A被二氧化硅微粒C替代。
实施例8
一种具有高光泽度的喷墨记录纸,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方法制造,所不同的是: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方法制造的合成纸页用一垫板强度砑光机来控制其光泽。该强度砑光机有四个辊,包括:第一粗磨辊,第二弹性辊,第三弹性辊,第四粗磨辊。第一粗磨辊表面的Rmax为4至5微米,Rz为2.5至4.0微米,第四粗磨辊表面的Rmax为6至8微米,Rz为3.5至5.0微米,其Rmax和Rz根据JIS B 0601测量。在辊的表面温度为30℃,辊的线压为249.2牛顿/厘米(30公斤/厘米)的条件下,对合成纸页进行两次表面处理。
这样,就可获得可控制光泽度的喷墨记录纸。
比较例4
一种具有高光泽度的喷墨记录纸,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工序制造,所不同的是:
在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将底涂层形成于基底纸上之后,一种用于铸涂膜层的涂膜组合物(包含下述的成分),其干固体含量为6克/平方米,被涂布于底涂层上,迅速使形成的涂膜组合物层压在温度为80℃的铸涂辊抛光铸造表面上,并被干燥,再使经干燥的铸涂膜层与铸造表面分离。
这样,就可获得比较用的高光泽度喷墨记录纸。
用于铸涂膜层的涂膜组合物(干固体含量:25%以重量计)
组分 重量份
玻璃态转化温度为75℃的苯乙烯 100-丙烯酸-2-甲基己基酯共聚物和平均颗粒大小为30纳米的胶态氧化硅的复合物水乳液,共聚物与胶态氧化硅的重量比为40∶60,乳化的颗粒平均大小为80纳米
增稠剂和分散剂(烷基乙烯基醚- 5马来酸衍生共聚物)
脱模剂(卵磷脂) 3
注:胶态氧化硅颗粒是非凝聚的一次颗粒。
比较例5
一种具有高光泽度的喷墨记录纸,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工序制造,所不同的是:没有中间和最外层油墨定影层。
即,形成的比较用的喷墨记录纸没有油墨定影层。
比较例7
与实施例1中的基底纸相同的纸用来作为喷墨记录纸。
对实施例1至7和比较例1至7所形成的喷墨记录纸进行以下试验。
(1)喷墨记录特性
使用一种喷墨打印机(型号:BJC700J,CANON K.K.制造)对记录纸进行印刷。
(a)固体印刷的均匀性
形成于记录纸上的,使用青色油墨和品红油墨叠印的固体印刷的色密度的均匀性,可通过裸眼观测,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等级 均匀性
4 色密度均匀。
非常好
3 可发现轻微的不均匀性
好
2 可发现一定的不均匀性。
实际应用有一点困难
1 不均匀。实际应用困难
(b)油墨干燥性
形成于记录纸上的,使用青色油墨和品红油墨叠印的固体印刷油墨的干燥性,经过评价,分为以下两个等级。
等级 油墨干燥性
2 印刷后迅速干燥,手指与固
体印刷接触时不会发现沾色
1 印刷后迅速干燥,手指与固
体印刷接触时发现有沾色
(c)喷墨记录图象的色密度
使用Macbeth反射式色密度测量仪(型号:RD-914)来测量形成于记录纸上的黑色油墨固体印刷的色密度。
(2)光泽度
根据JIS P 8142来测量记录纸的非印刷部分的75°镜面光泽度。
(3)表面强度
记录纸的前表面与其后表面轻微摩擦5次,该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损伤程度,经过评价,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等级 损伤程度
3 基本上未发现损伤
2 发现一定的损伤,实际应用
有一点困难。
1 发现重大损伤,实际应用困
难。
(4)外观
记录纸的外观通过裸眼观测,被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等级 外观
4 非常好
3 好
2 有点不好
1 不好
(5)全面评价
根据油墨图象的质量和记录纸的光泽度和表面强度,对记录纸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可分为以下5个等级。
等级 评价
5 非常好
4 很好
3 理想
2 较不理想
1 不理想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
注:(*)1...表面强度非常高
(*)2...半光泽的外观好
(*)3...作为半光泽记录纸非常好
例II-1至II-5中,基底纸,二氧化硅微粒和二氧化硅微粒与阳离子化合物的混合物根据以下方法制备。
(1)基底纸的制备
一种水性纸浆液,按重量计算含100份木浆(LBKP,CSF;400ml),5份煅烧过的高岭土(商标:ANSILEX,ENGELHARD MINERALS制造),0.1份松香胶,1.5份硫酸铝,0.5份湿强剂和0.75份淀粉,使用金属网造纸机经受成纸过程,制造定量为140克/平方米和按重量计灰分为5%的纸页。形成的基底纸页的施胶度为10秒,厚度为180微米。
(2)二氧化硅微粒的制备
二氧化硅微粒A
与上述相同
二氧化硅微粒B
与上述相同
二氧化硅微粒C
与上述相同
(3)二氧化硅微粒与阳离子化合物的混合物
在例II-1至例II-5的每一例中,二氧化硅微粒A,B或C根据以下方法与阳离子化合物混合。
水分散体中二氧化硅微粒与阳离子化合物混合。在形成的混合物中,二氧化硅颗粒被凝聚以增加水分散体的粘度。形成的水分散体经使用一种在49.0MPa(500kg/cm2)压力下的压力型均化器(型号:超压型均化器GM-1,SMT K.K.制造)的粉碎过程,达到被凝聚的二氧化硅二次颗粒的平均大小减小到原始的平均二次颗粒大小的程度。已证实,在上述过程中,二氧化硅的平均一次颗粒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例II-1
一种用于底涂层的其干固体含量按重量计算为20%的涂膜组合物,根据以下组成制备。
用于底涂层的涂膜组合物(干固体含量:20%)
组分 重量份
合成无定形二氧化硅(商 80标:FINESIL X-60,TOKUYAMAK.K.制造)
平均二次颗粒大小:6.0微米
平均一次颗粒大小:15纳米
沸石(商标:TOYOBUILDER, 20TOSO K.K.制造),
平均颗粒大小:1.5微米
甲硅烷基改性聚乙烯醇(商 20标:R1130,KURARAY K.K.制造)
玻璃态转化温度为75℃的苯 40乙烯-丙烯酸-2-甲基己基酯共聚物和平均颗粒大小30纳米的胶态氧化硅的复合物水乳液,共聚物与胶态氧化硅的重量比为40∶60,乳化的颗粒大小为80纳米
荧光增白剂(商标:WHITEX 2BPSH,SUMITOMO KAGAKUKOGYOK.K.制造)
上述涂膜组合物被气刀涂布机涂布于施胶度为50秒的基底纸表面,并被干燥以形成绝干固体重量为15克/平方米的底涂层。
一种用于中间油墨定影层的其固体含量按重量计算为13%的涂膜组合物,根据以下组成制备。
用于中间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干固体含量:13%以重量计)
组分 重量份
二氧化硅微粒A 100
聚乙烯醇(商标:PVA117, 15
KURARAY K.K.制造)
同样,一种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干固体含量按重量计算为10%的涂膜组合物,根据以下组成制备。
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干固体含量:10%)
组分 重量份
二氧化硅微粒A 100
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铵-丙 25烯酰胺共聚物(阳离子化合物,商标:PAS-J-81,NITTO BOSEKIK.K.制造)
阳离子水性 60
F-8570D(商标)的聚酯聚氨酯树脂Tg改性产品,(DAIICHIKOGYOSEIYAKU K.K.制造,Tg=50℃)
脱模剂(阳离子聚乙烯蜡乳 5状液,商标:PELTOL N-856,KINDAI KAGAKUKOGYO K.K.制造)
使用气刀涂膜机将上述涂膜组合物涂布于底涂层的表面以形成中间油墨定影层,经干燥后形成的中间油墨定影层的绝干固体重量为5克/平方米。
然后,使用辊式涂布机将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涂布于中间油墨定影层上,迅速使形成的涂膜组合物层以压力压在铸涂膜辊的加热到100℃的抛光表面上,再经干燥形成绝干固体重量为2克/平方米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而后使被干燥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与抛光铸涂表面分离。该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表面光泽度高,这样就可获得具有高光泽度的喷墨记录纸。
例II-2
一种高光泽喷墨记录纸是使用与例II-1相同的工序制造的,所不同的是在用于中间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的制备过程中,二氧化硅微粒A被二氧化硅微粒C替代。
例II-3
一种高光泽喷墨记录纸使用与例II-1相同的工序制造,所不同的是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根据以下组成制备。
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干固体含量:10%以重量计)
组分 重量份
二氧化硅微粒A 100
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铵-丙 25烯酰胺共聚物(阳离子化合物,商标:PAS-J-81,阳离子浓度:2.9毫克当量/克,NITTO BOSEKIK.K.制造)
双氰胺-多乙撑多胺共聚物 10(阳离子化合物,商标:NEDFIX RP-70,阳离子浓度:2.9毫克当量/克,NIKKA KAGAKU K.K.制造)
阳离子水性 60
F-8570D(商标)的聚酯聚氨酯树脂Tg改性产品,(DAIICHIKOGYOSEIYAKU K.K.制造,Tg=50℃)
脱模剂(聚乙烯蜡乳状液) 5
二氧化硅微粒与阳离子化合物的混合方法与上述方法相近,所不同的是,首先,按重量计算100份二氧化硅微粒A与10份阳离子化合物PAS-J-81(商标)混合,然后,再将形成的混合物与剩余的阳离子组分进一步混合。
例II-4
一种高光泽喷墨记录纸使用与例II-1相同的工序制造的,所不同的是用于中间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根据以下组成制备。
用于中间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干固体含量:13%以重量计)
组分 重量份
二氧化硅微粒A 100
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铵-丙 15烯酰胺共聚物(阳离子化合物,商标:PAS-J-81,NITTO BOSEKIK.K.制造)
聚乙烯醇(商标:PVA117, 15KURARAY K.K.制造)
在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的制备过程中,二氧化硅微粒与阳离子组分的混合方法与上述方法相似,所不同的是,首先,将按重量计算100份二氧化硅微粒A与10份阳离子化合物PAS-J-81(商标)混合,然后将形成的混合物与剩余的阳离子组分进一步混合。
例II-5
一种高光泽喷墨记录纸使用与例II-1相同的工序制造,所不同的是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根据以下组成制备。
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于固体含量:10%以重量计)
组分 重量份
二氧化硅微粒A 100
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铵-丙 10烯酰胺共聚物(阳离子化合物,商标:PAS-J-81,阳离子浓度:5.9毫克当量/克,NITTO BOSEKIK.K.制造)
聚烯丙胺(商标:PAA-HCL 5-3L,NITTO BOSEKI K.K.制造)
氯化二芳基二甲基铵(商 15标:UNISENCE CP91,SENKA K.K.制造)
阳离子水性 60
Tg=12℃的F-8570D(商标)聚酯聚氨酯树脂Tg改性产品,Tg=50℃,DAIICHI KOGYOSEIYAKUK.K.制造
脱模剂(聚乙烯蜡乳状液) 5
二氧化硅微粒与阳离子化合物的混合方法与上述方法相近,所不同的是,首先,按重量计算100份二氧化硅微粒与10份阳离子化合物PAS-J-81(商标)混合,然后,再将形成的混合物与剩余的阳离子组分进一步混合。
对例II-1至5所形成的喷墨记录纸进行以下测试。
(1)喷墨记录特性
使用一种喷墨打印机(型号:BJC700J,CANON K.K.制造)对记录纸进行印刷。
(a)固体印刷的均匀性
形成于记录纸上的,使用青色油墨和品红油墨叠印的固体印刷的色密度的均匀性,可通过裸眼观测,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等级 均匀性
3 色密度均匀。
非常好
2 可发现一定的不均匀性。
实际应用有一点困难
1 不均匀。实际应用困难
(b)油墨干燥性
形成于记录纸上的,使用青色油墨和品红油墨叠印的的固体印刷油墨的干燥性,经过评价,分为以下两个等级。
等级 油墨干燥性
2 印刷后迅速干燥,手指与固
体印刷接触时不会发现沾色
1 印刷后迅速干燥,手指与固
体印刷接触时发现少许沾色
(c)喷墨记录图象的色密度
使用Macbeth反射式色密度测量仪(型号:RD-914)来测量形成于记录纸上的黑色油墨固体印刷的色密度。
(2)光泽度
根据JIS P 8142来测量记录纸的非印刷部分的75°镜面光泽度。
(3)表面强度
记录纸的前表面与其后表面轻微摩擦5次,该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损伤程度,经过评价,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等级 损伤程度
3 基本上未发现损伤
2 发现一定的损伤,实际应用
有一点困难。
1 发现重大损伤,实际应用困
难。
(4)外观
记录纸的外观通过裸眼观测,被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等级 外观
4 非常好
3 好
2 有点不好
1 不好
(5)抗水性
将一小滴水滴到经印刷的记录纸的定影油墨图象部分的表面上,被润湿的记录纸经干燥后,通过裸眼观察油墨图象的防渗能力。可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等级 防渗能力
4 非常好
3 好
2 有点不理想
1 不好
(6)全面评价
根据油墨图象的质量和记录纸的光泽度和表面强度,对记录纸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可分为以下5个等级。
等级 评价
5 非常好
4 很好
3 理想
2 较不理想
1 不理想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表现出很好的油墨干燥性,外观,光泽度,并可在其上记录具有高色密度,清晰度的油墨图象,且即使在固体印刷时也具有均匀性。同样,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制造一种喷墨记录材料,该喷墨记录材料具有很好的油墨干燥性,外观,光泽度,并可在其上记录具有高色密度,清晰度的油墨图象,且即使在固体印刷时也具有均匀性,使用该方法制造喷墨记录材料具有高生产率并可获得高产量。
Claims (14)
1、一种喷墨记录材料,包含一基底材料、至少一层在基底材料表面形成的并包含颜料和粘合剂的底涂层和一个多层油墨定影层,该多层油墨定影层由在底涂层表面上形成的一层或多层中间油墨定影层和重叠在中间油墨定影层上面的一个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组成,其中最外层和中间油墨定影层中的每一层包含(a)颜料和(b)粘合剂,其中颜料包含下述物质中至少一种:二氧化硅,水合硅酸铝,氧化铝,和沸石,
其特征在于:
(1)底涂层中包含(a)以二次颗粒大小为1-20微米的二次颗粒形式存在的颜料,(b)粘合剂和(c)一种由至少一种单体形成的聚合物与胶态氧化硅合成的复合物,该单体至少有一个烯属不饱和键,
(2)最外层和中间油墨定影层中每一层包含的颜料以微小二次颗粒的形式存在,二次颗粒的平均大小为10-500纳米,每个二次颗粒由多个平均一次颗粒大小为3至40纳米的一次颗粒相互聚集在一起而形成,
(3)最外层油墨定影层还包含一种阳离子化合物,中间油墨定影层不含阳离子化合物,
(4)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由铸涂膜方法形成,和
(5)按JIS P 8142的规定,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表面在75度抛光角的光泽度为30%-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每层油墨定影层中包含的颜料是二氧化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多层油墨定影层的至少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还应包含一种阳离子化合物,该阳离子化合物的每个分子具有一个或多个阳离子基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铸涂膜过程为,使一层用于形成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层在其处于潮湿状态时,与一铸涂辊的加热抛光表面压力接触,使其在该铸涂辊的加热抛光表面干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多层油墨定影层中包含,一层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一层处于基底材料和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之间的中间油墨定影层,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和中间油墨定影层分别包含一种每个分子具有一个或多个阳离子基团的阳离子化合物,中间油墨定影层中的阳离子基团总含量,用毫当量单位表示,是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阳离子基团总含量的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底涂层包含一种每个分子含一个或多个阳离子基团的阳离子化合物,底涂层中的阳离子基团总含量,用毫当量单位表示,是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阳离子基团总含量的0-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底涂层不含阳离子化合物,但多层油墨定影层中的至少最外层油墨定影层包含一种阳离子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用于底涂层的颜料至少包含以下物质中之一:无定形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沸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多层油墨定影层中,粘合剂与颜料的重量比为5∶100至100∶1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多层油墨定影层中,基于颜料含量,在最外层油墨定影层中包含的粘合剂比例比在中间油墨定影层中包含的粘合剂比例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用于多层油墨定影层的粘合剂中包含一种聚氨酯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聚氨酯树脂是一种阳离子聚氨酯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粘合剂包含一种聚合材料,该聚合材料的玻璃态转化温度为-20℃至150℃。
14、一种制造喷墨记录材料的方法,包含:将至少一个底涂层和接着一个多层油墨定影层涂布到基底材料的表面上,该多层油墨定影层由在底涂层表面上形成的一层或多层中间油墨定影层和重叠在中间油墨定影层上面的一个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组成,其中最外层和中间油墨定影层中的每一层包含(a)颜料和(b)粘合剂,其中颜料包含下述物质中至少一种:二氧化硅,水合硅酸铝,氧化铝,和沸石,
其特征在于,
(1)底涂层是由(a)以二次颗粒大小为1-20微米的二次颗粒形式存在的颜料,(b)粘合剂和(c)一种由至少一种单体形成的聚合物与胶态氧化硅合成的复合物形成,其中该单体至少有一个烯属不饱和键,
(2)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每一层的颜料以微小二次颗粒的形式存在,二次颗粒的平均大小为10-500纳米,每个二次颗粒由多个平均一次颗粒大小为3至40纳米的一次颗粒相互聚集在一起而形成,
(3)最外层油墨定影层还包含一种阳离子化合物,中间油墨定影层不含阳离子化合物,
(4)处于多层油墨定影层的最外层的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经过铸涂膜过程形成,其中,一层用于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涂膜组合物在该涂膜组合物层处于潮湿状态时,与一铸涂辊的加热的抛光表面压力接触,使涂膜组合物层在铸涂辊的热抛光表面上干燥,和
(5)在铸涂膜过程中,按JIS P 8142的规定,最外层油墨定影层的表面在75度抛光角的光泽度为30%-7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18038/1999 | 1999-04-26 | ||
JP11803899 | 1999-04-26 | ||
JP33186899A JP4051838B2 (ja) | 1999-04-26 | 1999-11-22 | 被記録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31868/1999 | 1999-11-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3182A CN1273182A (zh) | 2000-11-15 |
CN1141220C true CN1141220C (zh) | 2004-03-10 |
Family
ID=26456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1182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1220C (zh) | 1999-04-26 | 2000-04-26 | 喷墨记录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511736B1 (zh) |
EP (1) | EP1048479B1 (zh) |
JP (1) | JP4051838B2 (zh) |
CN (1) | CN1141220C (zh) |
DE (1) | DE60016826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E535646T1 (de) * | 1999-10-01 | 2011-12-15 | Cabot Corp | Aufzeichnungsmedium |
US6887559B1 (en) | 1999-10-01 | 2005-05-03 | Cabot Corporation | Recording medium |
US6482883B1 (en) * | 2000-05-10 | 2002-11-19 | Kanzaki Specialty Papers, Inc. | Ink jet recording material demonstrating a balance of properties including improved imaging performance and good water resistance |
JP3733283B2 (ja) * | 2000-09-07 | 2006-01-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式による画像形成方法 |
GB0027310D0 (en) * | 2000-11-09 | 2000-12-27 | Eastman Kodak Co | Coating flui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recording medium for use in inkjet printing |
US6841206B2 (en) * | 2000-11-30 | 2005-01-11 | Agfa-Gevaert | Ink jet recording element |
EP1243434A4 (en) * | 2000-11-30 | 2006-05-24 | Daicel Chem | TRANSFER SHEET |
DE10103716C5 (de) * | 2001-01-26 | 2005-11-17 | Felix Schoeller Jr. Foto- Und Spezialpapiere Gmbh & Co. Kg | Poröses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material |
US20040091645A1 (en) * | 2001-02-05 | 2004-05-13 | Heederik Peter Johannes | Topcoat compositions, substrates containing a topcoat derived therefrom,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the same |
DE10112327A1 (de) * | 2001-03-13 | 2002-10-02 | Zanders Feinpapiere Ag | Seidenglänzendes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material |
JP3599677B2 (ja) * | 2001-03-19 | 2004-12-08 | クラリアント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 |
JP2002356052A (ja) * | 2001-05-30 | 2002-12-10 | Toppan Forms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受容層形成用イン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用シート |
JP2002370444A (ja) * | 2001-06-15 | 2002-12-24 | Asahi Glass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20030096087A1 (en) * | 2001-08-01 | 2003-05-22 | Benenati Paul L. | Water resistant ink jet printable sheet |
US20030054715A1 (en) * | 2001-09-05 | 2003-03-20 | Benenati Paul L. | Polymer processing of a substantially water-resistant microporous substrate |
US6852379B2 (en) * | 2001-09-14 | 2005-02-08 | Konica Corporation | Ink-jet recording paper |
JP2003103915A (ja) * | 2001-09-28 | 2003-04-09 | Hokuetsu Paper Mills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光沢紙 |
JP3730568B2 (ja) * | 2001-12-28 | 2006-01-05 |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媒体 |
JP3640921B2 (ja) | 2001-12-28 | 2005-04-20 | クラリアント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 合成樹脂エマルジョン、それを含んでなる易水膨潤性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合成樹脂エマルジョンの製造方法 |
JP3920643B2 (ja) * | 2002-01-08 | 2007-05-3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20040002570A1 (en) * | 2002-04-19 | 2004-01-01 | Parrinello Luciano M. | Water resistant ink jet recordable substrate |
DE60316271T2 (de) * | 2002-04-25 | 2008-01-10 | Canon Finetech Inc., Mitsukaido | Aufzeichnungsmedien |
EP1795365B1 (en) | 2002-06-04 | 2008-10-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nk-jet recording material. |
JP3933039B2 (ja) * | 2002-11-22 | 2007-06-20 |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
US7131721B2 (en) * | 2002-12-06 | 2006-11-07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
WO2004098892A1 (ja) * | 2003-05-07 | 2004-11-18 | Oji Paper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 |
JP4103847B2 (ja) * | 2003-06-25 | 2008-06-18 |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キャスト光沢紙、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キャスト光沢紙の製造方法、キャスト塗工装置 |
JP4357379B2 (ja) * | 2003-11-10 | 2009-11-04 |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
US7083836B2 (en) | 2003-11-10 | 2006-08-0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Ink jet recording element and printing method |
WO2005051670A1 (ja) * | 2003-11-25 | 2005-06-09 |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
US7052749B2 (en) | 2004-01-16 | 2006-05-30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Inkjet recording element comprising subbing layer and printing method |
JP2005231146A (ja) * | 2004-02-18 | 2005-09-02 | Oji Paper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シート |
DE112005001564T5 (de) * | 2004-07-02 | 2008-08-28 | Metso Paper, Inc. | Verfahren zum Streichen einer Faserbahn |
GB0415212D0 (en) * | 2004-07-07 | 2004-08-11 | Eastman Kodak Co | Ink-jet receiver having improved gloss |
US20060028527A1 (en) * | 2004-08-05 | 2006-02-09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Inkjet recording medium |
US20060044384A1 (en) * | 2004-08-25 | 2006-03-02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Inkjet recording element comprising aluminosilicate and acetoacetylated poly(vinyl alcohol) |
US20060044383A1 (en) * | 2004-08-25 | 2006-03-02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Inkjet recording element with improved interlayer adhesion and a method of printing |
AU2005301351B2 (en) * | 2004-11-08 | 2011-02-17 | Akzo Nobel N.V. | A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ated paper |
US20080160232A1 (en) * | 2005-01-11 | 2008-07-03 | Oji Paper Co., Ltd. | Ink Jet Recording Sheet |
EP1839892A4 (en) * | 2005-01-18 | 2008-02-27 | Oji Paper Co | BRILLIANT SHEET FOR INK JET PRINTING |
FR2881760B1 (fr) * | 2005-02-09 | 2007-04-13 | Eastman Kodak Co | Materiau destine a la formation d'images par impression par jet d'encre |
JP4882248B2 (ja) * | 2005-03-14 | 2012-02-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US8440273B2 (en) * | 2005-08-08 | 2013-05-14 | IP Investments Inc. |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a glossy inkjet-receptive coating on a substrate |
RU2375199C1 (ru) * | 2005-08-31 | 2009-12-10 |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 Печатный носитель для водосодержащих чернил и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араметров поглощения им чернил |
US7763333B2 (en) | 2005-09-07 | 2010-07-27 |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 Ink jet recording medium |
EP1770214A1 (en) * | 2005-09-28 | 2007-04-04 | Fuji Photo Film B.V. | Recording support |
CN101331273B (zh) * | 2005-12-14 | 2010-12-08 | 日本制纸株式会社 | 印刷用涂布纸 |
US7829160B2 (en) * | 2006-02-28 | 2010-11-09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Glossy inkjet recording element on absorbent paper |
US7718237B2 (en) * | 2006-02-28 | 2010-05-18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Glossy inkjet recording element on absorbent paper and capable of absorbing high ink flux |
JP5208452B2 (ja) * | 2006-09-08 | 2013-06-12 |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 薄葉紙用カートン及び薄葉紙箱体 |
JP5217203B2 (ja) * | 2006-06-07 | 2013-06-19 |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 キャスト塗工紙 |
US20120043372A1 (en) * | 2006-06-07 | 2012-02-23 | Nippon Paper Crecia Co., Ltd. | Cast-coated paper |
JP4518090B2 (ja) * | 2007-03-20 | 2010-08-04 |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の製造方法 |
JP5186978B2 (ja) * | 2008-03-31 | 2013-04-24 |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
US8080291B2 (en) * | 2009-06-08 | 2011-12-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
US8709554B2 (en) * | 2011-03-14 | 2014-04-2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able and printed articles |
CN110376786A (zh) * | 2012-03-23 | 2019-10-25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彩色反射型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US9815312B2 (en) | 2012-04-17 | 2017-11-1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 media with a top coating |
CN103374856B (zh) * | 2012-04-27 | 2016-02-10 | 苏州中能科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光泽防水彩色喷墨打印纸的涂层 |
EP2934901A4 (en) * | 2012-12-20 | 2016-07-20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 PRINTING MEDIUM COMPRISING A TREATMENT LAYER |
EP2936793A1 (en) | 2012-12-21 | 2015-10-28 | Hewlett-Packard Indigo B.V. |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
CN109415871B (zh) | 2016-09-09 | 2021-07-30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织物印刷介质 |
CN109414944B (zh) | 2016-09-09 | 2022-04-26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织物印刷介质 |
WO2018048423A1 (en) | 2016-09-09 | 2018-03-1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Fabric print medium |
WO2018048420A1 (en) * | 2016-09-09 | 2018-03-1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Fabric print medium |
CN107326732A (zh) * | 2017-08-11 | 2017-11-07 | 济南欣易特种纸业有限公司 | 一种镜面高光rc相纸原纸及其生产工艺 |
EP3980500A1 (en) * | 2019-06-07 | 2022-04-13 | Ecolab Usa Inc. | Hydrophilic cationic dispersion polymers for improved print quality and water fastness |
CN116176151B (zh) * | 2022-09-08 | 2024-08-20 |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高光泽度的喷墨打印耗材和打印产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75846A (en) | 1991-07-24 | 1994-01-04 | Kanzaki Paper Mfg. Co., Ltd. | Method of producing a cast coated paper |
US5478631A (en) * | 1992-09-09 | 1995-12-26 | Kanzaki Paper Mfg. Co., Ltd. | Ink jet recording sheet |
CN1069370C (zh) | 1993-06-15 | 2001-08-08 | 佳能株式会社 | 墨水喷射记录用高光泽印刷纸、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这种纸的墨水喷射记录方法 |
JP3375198B2 (ja) | 1993-06-15 | 2003-02-10 |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キャスト塗被紙の製造方法、キャスト塗被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方法 |
JP3440609B2 (ja) | 1995-03-09 | 2003-08-25 |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キャスト塗被紙の製造方法、キャスト塗被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方法 |
EP0850777B1 (en) * | 1996-12-26 | 2001-10-24 | Oji Paper Co., Ltd. | Methods of making ink jet recording material |
US6465086B1 (en) * | 1997-05-15 | 2002-10-15 | Oji Paper Co., Ltd. | Ink jet recording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
DE69800584T2 (de) | 1997-05-22 | 2001-10-18 | Oji Paper Co., Ltd. |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schicht, die Kieselsäureteilchen enthält,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
-
1999
- 1999-11-22 JP JP33186899A patent/JP405183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
- 2000-04-25 DE DE2000616826 patent/DE60016826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4-25 EP EP20000303427 patent/EP104847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4-26 CN CNB001182951A patent/CN114122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4-26 US US09/558,328 patent/US651173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051838B2 (ja) | 2008-02-27 |
EP1048479A2 (en) | 2000-11-02 |
CN1273182A (zh) | 2000-11-15 |
EP1048479B1 (en) | 2004-12-22 |
EP1048479A3 (en) | 2001-02-07 |
DE60016826D1 (de) | 2005-01-27 |
US6511736B1 (en) | 2003-01-28 |
JP2001010220A (ja) | 2001-01-16 |
DE60016826T2 (de) | 2005-1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220C (zh) | 喷墨记录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
CN1118596C (zh) | 喷墨记录纸张 | |
CN1128723C (zh) | 记录介质及使用该介质的成像方法 | |
CN1246561A (zh) | 喷墨记录材料、其制备方法和使用该喷墨记录材料的喷墨记录方法 | |
CN1240548C (zh) | 喷墨记录方法和使用这些的记录物 | |
CN1085153C (zh) | 打印纸,以及使用该纸的喷墨打印方法 | |
CN1253311C (zh) | 层压聚酯薄膜 | |
CN1277692C (zh) | 喷墨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7055C (zh) | 油墨喷射式记录材料和该材料在喷射式记录方面的用途 | |
CN1263599C (zh) |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记录物、液体组合物、喷墨记录装置 | |
CN100339235C (zh) | 热敏记录材料 | |
CN1642854A (zh) | 复合溶胶、其制造方法和喷墨记录介质 | |
CN1663813A (zh) | 喷墨记录介质 | |
CN1668475A (zh) | 高亮度涂料组合物和相关的产品 | |
CN101060993A (zh) | 喷墨记录体的制造方法 | |
CN1555316A (zh) | 颜料油墨用喷墨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和记录材料 | |
CN1749865A (zh) | 影像记录材料支持体和影像记录材料 | |
CN101056769A (zh) | 热敏记录材料 | |
CN1729105A (zh) | 喷墨记录材料 | |
CN1578735A (zh) | 喷墨记录方法、记录装置、油墨·记录介质组、记录物 | |
CN101040223A (zh) | 层压片材 | |
CN1193897C (zh) | 喷墨记录纸 | |
CN1929926A (zh) | 涂布片制造方法 | |
CN1723132A (zh) | 喷墨记录介质 | |
CN1155479C (zh) | 喷墨记录材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10 Termination date: 2010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