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3106A - 红藜汁液用于抗氧化及改善肌肤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红藜汁液用于抗氧化及改善肌肤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3106A
CN112843106A CN202011259618.1A CN202011259618A CN112843106A CN 112843106 A CN112843106 A CN 112843106A CN 202011259618 A CN202011259618 A CN 202011259618A CN 112843106 A CN112843106 A CN 112843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ice
chenopodium quinoa
skin
gene
chenopo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96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咏翔
李姿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43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310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4Rubiaceae (Madder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1Amaranthaceae (Amaranth family), e.g. pigweed, rockwort or globe amaran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9783Angiosperms [Magnoliophyta]
    • A61K8/9789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16Emollients or protectives, e.g. against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18Antioxidants, e.g. antiradic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07Preparations for dry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2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for chemically bleaching or whiten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8Anti-ageing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52Stabilizers
    • A61K2800/522Antioxidants; Radical scaveng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74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78Enzyme modulators, e.g. Enzyme agonists
    • A61K2800/782Enzyme inhibitors; Enzyme antagonis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Bird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rontology & Geriatric Medicine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smet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红藜汁液的用途,其是用于制备抗氧化及改善肌肤的用途。其中,所述红藜汁液是由含水的溶剂进行提取。

Description

红藜汁液用于抗氧化及改善肌肤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藜汁液的用途,特别是关于红藜汁液用于制备抗氧化,改善肌肤之用途。其中,所述改善肌肤之用途包含肌肤保湿、肌肤美白、肌肤皱纹与纹理之抚平。
背景技术
红藜(学名:Chenopodiumformosanum(Djuils))又称为台湾藜、赤藜、紫藜、彩虹米,是一种中国台湾特有植物,一年生大型草本植物,为藜麦的近亲,属于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分布于台湾地区的中南部中低海拔山区,在原住民耕作史上有超过百年历史,目前以东部的排湾族人保有最丰物的种原。红藜可食用,其幼苗、嫩茎叶和花穗可加入料理炒食或煮汤,而种子与壳分离后磨成粉状调水,可作为汤圆等食品的原料。
红藜的蛋白质含量是稻米的两倍。红藜的果实通常被晒干并去壳后与其他谷类混合成一般食用米,于食品加工上可利用不同加工方式(蒸煮、微波、烤、炸及膨发),制造成饭团、饼干、薯球、泡芙、麻糬、松饼及米香等具特色产品。红藜可以增进食品的天然色泽,并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逐渐受到愈来愈多消费者的喜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更积极提升红藜其他层面的开发与应用,故而提出一种红藜汁液及改善肌肤之组合物,其可应用于制备抗氧化、肌肤美白及肌肤保湿之用途。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可以清除细胞中自由基,其中所述红藜汁液是以一种含水之溶剂进行提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细胞为皮肤细胞。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透过提升抗氧化基因相关基因之表现量以达到抗氧化之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抗氧化相关基因包括SOD1基因、SOD2基因或CAT基因之其中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系提升体内抗氧化酶之含量以达成所述抗氧化之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的白利糖度(Degrees Brix)值为7.0±5。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红藜汁液用于制备改善肌肤状态的组合物之用途,其中红藜汁液是以一种含水之溶剂进行提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红藜汁液用于制备肌肤美白之组合物之用途,红藜汁液系以含水之溶剂进行提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系透过抑制酪胺酸酶活性及/或降低黑色素生成量以达到所述肌肤美白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红藜汁液用于制备肌肤保湿之组合物之用途,红藜汁液系以含水之溶剂进行提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系透过提升肌肤保湿相关基因表现量之提升以达到所述肌肤保湿之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肌肤保湿相关基因包含TGM1基因、KRT1基因、KRT10基因、KRT14基因。
在一些实施例中,含水之溶剂系为纯水或含有有机酸之水溶剂。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酸之浓度为0.05%-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是以含水之溶剂形成初萃液,初萃液经糖化酵素酵解而形成红藜汁液。
综上所述,任一实施例的红藜汁液可用以制备抗氧化之组合物。任一实施例的红藜汁液可用以制备提高细胞中抗氧化相关基因(如,SOD1基因、SOD2基因或CAT基因)表现量的组合物。任一实施例的红藜汁液可用以制备提升体内抗氧化酶的组合物。任一实施例的红藜汁液可用以制备肌肤保湿的组合物。任一实施例的红藜汁液可用以制备提高细胞中保湿相关基因(如,TGM1基因、KRT1基因、KRT10基因、KRT14基因)表现量的组合物。任一实施例的红藜汁液可用以制备肌肤美白的组合物。任一实施例的红藜汁液可用以制备抑制酪胺酸表现量的组合物。任一实施例的红藜汁液可用以制备抑制黑色素形成的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的红藜汁液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是另一实施例的红藜汁液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3是范例四中实验组及控制组的酪胺酸抑制性比例图。
图4是范例五中实验组及控制组的黑色素生成比例图。
图5是范例六中实验组及控制组的抗氧化相关基因表现量比例图。
图6是范例七中实验组及控制组的保湿相关基因表现量比例图。
图7是范例八中实验组与安慰剂组于第4周及第8周之肌肤含水量比较图。
图8是范例八中实验组与安慰剂组于第4周及第8周之肌肤白皙度/色泽比较图。
图9是范例八中实验组与安慰剂组于第4周及第8周之肌肤纹理比例比较图。
图10是范例八中实验组与安慰剂组于第4周及第8周之鱼尾纹比例比较图。
图11是范例八中实验组与安慰剂组于第4周及第8周之体内抗氧化酶含量比例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案的部分具体实施态样。在不背离本案精神下,本案尚可以多种不同形式之态样来实践,不应将保护范围限于说明书所具体陈述的条件。
本案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偏差(SD)表示,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学生t检验(student’s t-test)进行分析。图式中「*」代表p值小于0.05,「**」代表p值小于0.01,以及「***」代表p值小于0.001。当「*」越多时,代表统计上的差异越显着。
本文中所使用数值为近似值,所有实验数据皆表示在正负10%的范围内,最佳为在正负5%的范围内。
本文中之「wt%」系指重量百分比,而「vol%」系指体积百分比。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汁液」系指藉由提取作用所制备之产物。所述汁液可以溶于溶剂中的溶液形式呈现,或汁液可为不含或大体上不含溶剂的浓缩物或精华呈现。
如本文所用「红藜原料」通常指植物种子,其中种子可包含原始、经干燥或以其他物理方式加工以利于处理的种子,其可进一步包含完整、剁碎、切丁、碾磨、研磨或以其他方式经加工以影响原物料的大小及实体完整性的种子。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红藜汁液,其是由一种含水之溶剂对红藜原料进行提取。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Chenopodiumformosanum(Djulis)extract)系将红藜原料依序进行粉碎程序S01、加热程序S02、过滤程序S04、及浓缩程序S06后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原料可以是去壳或含壳的红藜种子。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原料可以是新鲜或干燥的红藜种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粉碎程序S01是指将红藜原料搅打至分裂为粉状。举例而言,粉碎可以采用果汁机、调理机或均质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程序S02是指将粉状的红藜原料与含水的溶剂混合后加热一段固定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是指将红藜原料与含水的溶剂的温度提升到50℃~100℃。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段固定时间是指0.5小时到3小时。举例而言,将红藜原料与含水的溶剂的温度提升到85℃进行提取1小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程序S02中的重量比例(含水的溶剂:红藜原料)为5:1~20:1。举例而言,含水的溶剂:红藜原料为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含水的溶剂可以是纯水或含有有机酸的水溶剂。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酸的浓度为0.05%到1.00%。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酸可是可食用酸。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食用酸可以是柠檬酸(Citric Acid)、苹果酸、酒石酸、乳酸、葡萄糖酸、醋酸等,并不以此为限。
举例而言,采用90公斤重的红藜原料、900公斤重的水及0.63公斤重的柠檬酸混合后持续加热到100℃,并维持100℃持续0.5小时。举例而言,采用90公斤重的红藜原料、900公斤重的水及0.7公斤重的柠檬酸混合后持续加热到85℃,并维持85℃持续1小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程序S04是指将加热后(或降温后)的红藜原料及溶剂通过筛网以将溶剂内的固体滤除形成过滤液。举例而言,筛网可以是400网目(mesh)的筛网。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程序S02与过滤程序S04之间还包括降温程序S03,降温程序S03是指将加热后的红藜原料及溶剂静置以自然降温至室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浓缩程序S06是指将过滤程序S04所得到的过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厂牌/型号:BUCHI-Rotavapor R-100)以得到初萃液。在一些实施例中,浓缩程序S06所得的初萃液可即为红藜汁液。在浓缩程序S06的一些实施例中,在40℃~70℃之间进行减压浓缩。举例而言,红藜汁液是将红藜原料依序进行粉碎程序S01、加热程序S02、过滤程序S04及浓缩程序S06后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程序S04与浓缩程序S06之间可以更包括酵解程序S05。于此,酵解程序S05是指将过滤程序S04所得到的过滤液添加淀粉糖化酵素(Amylase)搅拌充分混合后,再并静置1小时以上得到酵解液。藉由酵素的酵解作用进一步提升红藜汁液内有效成分的含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淀粉糖化酵素可以是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异淀粉酶至少一或其混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淀粉糖化酵素可以是葡萄糖淀粉酶(glucan1,4-alpha-glucosidase)。在一些实施例中,淀粉糖化酵素的添加量为含水之溶剂的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含水的溶剂可为水。在一些实施例中,酵解程序S05是指将过滤程序所得到的过滤液添加0.06%淀粉糖化酵素并加热到55℃之后维持1小时以上得到酵解液。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浓缩程序S06则是将酵解程序S05所得到的酵解液进行减压浓缩以得到初萃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浓缩程序S06之后更包括再过滤程序S07是指将酵解液通过400网目(mesh)的筛网以将酵解液内的固形物滤除形成红藜汁液。举例而言,红藜汁液是将红藜原料依序进行粉碎程序S01、加热程序S02、过滤程序S04、酵解程序S05、浓缩程序S06及再过滤程序S07后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用于制备抗氧化组合物的用途,其中红藜汁液是透过提高细胞中抗氧化相关基因表现量达到抗氧化,且红藜汁液是以一种含水的溶剂进行提取。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红藜汁液系透过提升体内抗氧化酶的含量以达到所述抗氧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抗氧化指减缓或防止氧化作用。而氧化是一种使电子自物质转移至氧化剂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可生成自由基,进而启动链反应。当链反应发生于细胞中,细胞易受到破坏或凋亡。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能去除自由基,终止连锁反应并且抑制其它氧化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自由基的产生因为光照、化学物质、或生物体自然衰老的过程中所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抗氧化相关基因包括下列基因中的至少一者:SOD1基因(GeneID:6647)、SOD2基因(GeneID:6648)或CAT基因(GeneID:847)。
如前所述,超氧化物(Superoxide Anion)与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等自由基会导致皮肤细胞受损。其中,SOD1与SOD2基因所转录出的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会将超氧化物分解为过氧化氢,而CAT基因所转录出的蛋白质(过氧化氢酶)则会将过氧化氢转化为水和氧气。此二基因所转录出的蛋白质对于清除氧化物与自由基相当重要。当细胞内此二基因的表现量愈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愈好。
换言之,本发明的红藜汁液可藉由提高上述基因的表现量,有效提升细胞抗氧化,达到提升皮肤对于自由基的抵抗能力,进而达到保护皮肤细胞、改善肌肤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浓度为2mg/mL以上的红藜汁液可提升氧化相关基因的表现量,藉以清除体内自由基,达到抗氧化的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白利糖度(Degrees Brix)值为7.0以上的红藜汁液可提升氧化相关基因的表现量,藉以清除体内自由基,达到抗氧化的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可以制备肌肤美白及/或提升肌肤光泽的组合物,其中红藜汁液是透过提高抑制黑色素生成及/或抑制酪胺酸生成以达到肌肤美白及/或提升肌肤光泽,且红藜汁液是以一种含水之溶剂进行提取。
肌肤之所以会呈现较深的颜色系因黑色素的生成,而在黑色素生成的过程中,酪胺酸酶(Tyrosinase)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酪胺酸酶是一种氧化酶,系调控黑色素生成的限速酶。具体而言,酪胺酸酶参与了黑色素合成的两个反应:(1)将单酚羟基化为二酚,(2)将邻二酚氧化为邻二醌。酪胺酸酶存在于皮肤黑色素细胞中,由TYR基因转录所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可以透过抑制酪胺酸酶的形成以达到抑制、预防或减缓肌肤黑色素的形成,进而达到肌肤美白及/或提升肌肤光泽的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浓度为1mg/mL以上的红藜汁液可以用于提升肌肤光泽及/或提升肌肤的白皙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白利糖度(Degrees Brix)值为7.0以上的红藜汁液可以用于提升肌肤光泽及/或提升肌肤的白皙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可以制备用于肌肤保湿组合物的用途,其中所述红藜汁液系以含水的相关溶剂进行提取所得,且其中所述红藜汁液透过提升保湿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以达到所述肌肤保湿的效果。
在日常活动中,肌肤容易因为天气、外在环境、甚或自身自然衰老的情况下,造成肌肤的水分散失。而此散失会因肌肤表皮细胞间的缝隙较大而加速,进而造成肌肤光泽降低、肌肤保湿度下降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湿相关基因包含TGM1基因(GeneID:7051)、KRT1基因(GeneID:3848)、KRT10基因(GeneID:3858)以及KRT14基因(GeneID:3861)。
其中,KRT1基因(GeneID:3848)、KRT10基因(GeneID:3858)以及KRT14基因(GeneID:3861)所转录出的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角质结构紧密完善、及/或能达到保护肌肤的能力。
具体而言,KRT1基因及KRT10基因分别承载制备角蛋白1、角蛋白10及角蛋白14的信息。角蛋白是一种纤维状蛋白质,其组成了角质细胞(keratinocytes)的主要架构。角蛋白1、角蛋白10及角蛋白14相互结合形成角蛋白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s),而这些中间纤维所形成的坚固网络,可为皮肤提供强度和弹性,并保护其免受摩擦和其他日常物理性的损害,其亦可使皮肤表皮细胞较紧密排列,减少水分经由皮肤细胞间的缝隙散失的比例,进而达到肌肤保湿的功效。
换言之,红藜汁液可藉由提高上述基因表现量,提升肌肤保湿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以达到改善皮肤状态的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浓度为2mg/mL以上的红藜汁液可以提升肌肤的保湿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白利糖度(Degrees Brix)值为7.0以上的红藜汁液可以提升肌肤的保湿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藜汁液可以用于制备抚平皱纹及/或改善肌肤纹理之组合物的用途。
在一些实施例中,浓度为10%以上的红藜汁液可以抚平皱纹及/或改善肌肤纹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白利糖度(Degrees Brix)值为7.0以上的红藜汁液可以提升肌肤的保湿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组合物可为医药品。换言之,此医药品包含有有效含量的红藜汁液。换言之,此医药品包含有有效含量的红藜汁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医药品可利用熟习此技艺者所详知的技术而被制造成一适合于经肠道或口服的投药剂型。这些投药剂型包括,但不限于:锭剂(tablet)、片剂(troche)、口含锭(lozenge)、丸剂(pill)、胶囊(capsule)、分散性粉末(dispersiblepowder)或细颗粒(granule)、溶液、悬浮液(suspension)、乳剂(emulsion)、糖浆(syrup)、酏剂(elixir)、浓浆(slurry)以及类似之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之医药品可利用熟习此技艺者所详知的技术而被制造成一适合于非经肠道地(parenterally)或局部地(topically)投药的剂型,这些投药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注射品(injection)、无菌的粉末(sterile powder)、外部制剂(externalpreparation)以及类似之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医药品可以一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之群组中的非经肠道途径(parenteral routes)来投药:皮下注射(subcutaneousinjection)、表皮内注射(intraepidermal injection)、皮内注射(intradermalinjection)以及病灶内注射(intralesional injection)。
在一些实施例中,医药品可进一步包含有被广泛地使用于药物制造技术的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carrier)。例如,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可包含下列的试剂中一种或多种:溶剂(solvent)、缓冲液(buffer)、乳化剂(emulsifier)、悬浮剂(suspending agent)、分解剂(decomposer)、崩解剂(disintegrating agent)、分散剂(dispersing agent)、黏结剂(binding agent)、赋形剂(excipient)、安定剂(stabilizingagent)、螯合剂(chelating agent)、稀释剂(diluent)、胶凝剂(gelling agent)、防腐剂(preservative)、润湿剂(wetting agent)、润滑剂(lubricant)、吸收延迟剂(absorptiondelaying agent)、脂质体(liposome)以及类似之物。有关这些试剂的选用与数量是落在熟习此项技术之人士的专业素养与例行技术范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包含有一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之群组中的溶剂:水、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含有醇的水性溶液(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alcohol)。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组合物可为可食用组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此可食用组合物可以制成食品产品或可为食品添加物(food additive),意即藉由现有技术方法于食材制备时添加而制得食品产品,或是于食品产品的制作过程中添加。于此,食品产品可以是与可食性材料配制成供人类或动物摄食的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食品产品可为但不限于:饮料(beverages)、发酵食品(fermented foods)、烘培产品(bakery products)、健康食品(health foods)以及膳食补充品(dietary supplements)。
范例一:红藜汁液的制备
粉碎程序中将含壳的干燥红藜作为红藜原料并进行粉碎。于此,采用osterizer品牌的10speed blender进行粉碎。接着,加热程序中以水为溶剂,将粉碎后的红藜原料与水以1:10的重量比例混合后在85±5℃下提取60分钟。于此,提取可以是将红藜原料浸泡在水中。后续,降温程序将粉碎后的红藜原料与水降温到室温(25℃)。此后,过滤程序将降温后的红藜原料及水通过400网目的筛网以形成过滤液。接着,于60℃下对过滤液进行减压浓缩至Brix值为7.0±5而得本发明红藜汁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前述过滤程序与减压浓缩之间增加一酵解程序,意即将过滤液添加0.06%的淀粉糖化酵素后,在55℃下进行酵解1小时得到酵解液。于此,采用市售AMG品牌的300L酵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之溶剂除水之外,另加一有机酸,而其中所述有机酸为柠檬酸。其比例占整体溶剂之0.05%。
范例二:红藜汁液总黄酮定量实验
将范例一中所得到的红藜汁液以水,依其体积做10倍稀释后,取200μL到试管中。于此试管内加入200μL 5wt%亚硝酸钠(购自Sigma,商品编号31443)水溶液,混合均匀后静置反应6分钟。
接着,加入200μL 10wt%硝酸铝(购自Alfa Aesar,商品编号12360)水溶液,混合均匀后静置反应6分钟,再加入2mL 4wt%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钠购自Macron,产品编号7708-10),使其混合均匀。最后再加入1.4mL的水于试管中并混合均匀得到反应液,取试管中200μL反应液至96孔反应盘中,以分光亮度计(Jasco,型号V-730)于500nm的波长下侦测吸光值。
接着配制标准品以制作检量线。本案以芸香素(rutin,购自ChromaDex,商品编号ASB-00018440)当量作为总黄酮相对含量的表示。先配制200μg/mL的芸香素甲醇溶液,作为芸香素标准液。取所述芸香素标准液0μL、200μL、400μL、600μL、800μL及1000μL分别加入至不同试管中,再于所述些试管中加入水,使其各试管内的总体积为1200μL。接着,针对每一试管,从试管中分别取200μL之芸香素标准溶液至另一新试管,再于此试管内加入200μL5wt%亚硝酸钠水溶液,混合均匀后静置反应6分钟。接着加入200μL 10wt%硝酸铝水溶液,混合均匀后静置反应6分钟,再加入2mL 4wt%氢氧化钠水溶液,使其混合均匀。最后再加入1.4mL的水于此试管中并混合均匀得到反应液,取试管中200μL反应液至96孔反应盘中,以分光亮度计于500nm的波长下侦测吸光值。将六种不同浓度的芸香素溶液依相同方式所测得之吸光值,绘制成检量线。
接着,利用检量线将稀释后的红藜汁液的吸光值换算成总黄酮含量。于此,可推算出稀释前的红藜汁液(即范例一中所得到的红藜汁液)的总黄酮含量为1000ppm。
已知黄酮并非为本案所述改善肌肤状态、抗氧化、或美白的活性成分,但由于已知黄酮可具有其他例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之用途,而由本案提取方式所得的红藜汁液具有高总黄酮含量,故本案的红藜汁液可具有多种复合用途。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此总黄酮含量亦可作为浓缩终点的判断基准。
范例三:红藜汁液总多酚含量
将范例一中所得到的红藜汁液以水,依其体积做10倍稀释后,取100μL到试管中。而后,于此试管内添加500μL的佛萧酚试剂(Folin-Ciocalteu’s phenol reagent,购自Merck,货号1.09001.0100),混合均匀并静置3分钟,接着添加400μL的7.5wt%碳酸钠(购自Sigma,商品编号31432)水溶液于试管中,使其混合均匀并反应30分钟。再经由振荡(vortex)确保溶液中无气泡后,取其中之200μL溶液于750nm的波长下测量吸光值。
接着,配制标准品以制作检量线。本案以没食子酸(Gallic acid)当量作为总多酚相对含量的表示。于此,配置0μL/mL、20μL/mL、40μL/mL、60μL/mL、80μL/mL、及100μL/mL之没食子酸(没食子酸购自Sigma,产品编号G7384)的标准溶液,并分别取100μL的各浓度的标准溶液至不同试管中。针对各试管,于其中添加500μL的佛萧酚试剂,混合均匀并静置3分钟,接着添加400μL的7.5wt%碳酸钠水溶液于试管中,使其混合均匀并反应30分钟。再经由振荡(vortex)确保溶液中无气泡后,取其中200μL溶液于750nm的波长下测量吸光值。将六种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酸标准溶液依相同方式所测得的吸光值,绘制成检量线。
接着,利用检量线将稀释后的红藜汁液的吸光值换算成总多酚含量。于此,可推算出稀释前的红藜汁液(即范例一中所得到之红藜汁液)的总多酚含量为400ppm。
已知多酚并非为本案所述改善肌肤状态、抗氧化、或美白的活性成分的活性成分,但由于已知多酚可具有其他例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之用途,由本案提取方式所得之红藜汁液有高的总多酚含量,故本案红藜汁液可具有多种复合用途。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此总多酚含量亦可作为浓缩终点的判断基准。
范例四:红藜汁液抑制酪胺酸的形成
酪胺酸酶是生物体内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酪胺酸酶会催化酪胺酸转变为L-Dopa,接着产生Dopaquinone进而形成黑色素。于此,藉由检测酪胺酸酶活性来了解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能力,当酪胺酸酶活性低时,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能力就会相对降低。
材料与仪器
1.细胞株: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存中心(AmericanType CμLture Collection,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121
No.6475),以下简称B16F10细胞。
2.培养基:含有10vol%FBS(fetal bovine serum,购自Gibco)之基础培养基。其中,基础培养基是由Eagle’s最低限度基本培养基(Eagle’s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MEM),购自Gibco,产品编号15188-319)额外添加成分使其含有1mM丙酮酸钠(sodiumpyruvate,购自Gibco)、1.5g/L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购自Sigma)及0.1mM非必需胺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 solution,购自Gibco)所配制而成。
3.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溶液):购自Gibco,产品编号10437-028。
4.曲酸(Kojic acid):购自Sigma-Aldrich,产品编号K3125-5G。
5.全称放射免疫沉淀法缓冲液蛋白质裂解液(RIPA Lysis Buffer(PMSF)):购自Sigma-Aldrich,产品编号10837091001。
6.Bio-rad Protein Assay,购自Biotek,产品编号Epoch。
7.10mM L-多巴(L-Dopa):将9.8mg的L-多巴(购自Sigma-Aldrich,产品编号D9628-5G。)溶于5mL的0.1mM,pH值7.0的PBS溶液中。
8.胰蛋白酶:10X Trypsin-EDTA(购自Gibco)以1X PBS溶液稀释10倍。
9.红藜汁液:以范例一的方式制备而成。
实验步骤:
准备一6孔盘,于每一孔中种入2mL含B16F10细胞的培养基,使每孔具有1.5x 105个细胞,于37℃下,培养24小时。
之后,小心移除培养液而不要干扰到贴附之细胞。本实验分为控制组、实验组A及实验组B。其中,控制组(其中两孔)加入2mL的新鲜DMEM培养液,反应48小时。而实验组A(另两孔)则加入2mL浓度为1mg/mL的红藜汁液样品,反应48小时。实验组B(最后两孔)则加入2mL浓度为0.5mg/mL的红藜汁液样品,反应48小时。前述A、B组的「红藜汁液样品」分别取28.6μL与14.3μL以范例一的方式所制备的红藜汁液加入2mL的培养基,以配制成每毫升含1毫克及0.5毫克的红藜汁液溶液。
接着,将培养液移除后,以1x PBS(Gibco)清洗两次。再加入胰蛋白酶-EDTA对细胞作用3分钟,回收悬浮的细胞于15mL离心管,以400xg离心5分钟使细胞沉淀。
而后,再将沉淀细胞以1x PBS清洗两次后,以200μL细胞裂解液让细胞悬浮,震荡混合后以12,000xg离心20分钟。
将上清液后取出至1.5mL离心管中,进行蛋白质浓度的检测:
先将Bio-rad染剂与去离子水混合(体积比为1:4),分装500μL至微量离心管中。而后,分别于前述微量离心管中,加入10、8、6、4、2、1与0μL2mg/mL的BSA以制备标准浓度蛋白质。再加入2μL测试样本进行检测。取出前述反应后之测试样本200μL于96孔盘中,以ELISA读取仪(BioTek)测定595nm的吸光值。
接着,于每孔中加入400μg蛋白质,再加入90μL细胞裂解液,包括控制组。在避光环境下,在37℃下加入10μL10M的L-Dopa,每10分钟观察一次,直到悬浮液变黑。之后再测定405nm的吸光值。
酪胺酸酶含量的分析公式为:酪胺酸酶抑制性(%)=(样本吸光值/控制组吸光值)×100%。所得数值再以微软EXCEL软件,利用Student t检定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结果可知,在含有本发明实施例红藜取物的情况下,酪胺酸酶抑制性提高,且随着红藜汁液的浓度增高而提升。具体而言,实验组B(红藜汁液浓度为0.5mg/mL的组别)的酪胺酸酶抑制性与控制组相比高了30.4%,而实验组A(红藜汁液浓度为1mg/mL的组别)的酪胺酸酶抑制性与控制组相比高了42.6%。由此可见,藉由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红藜汁液,确实可降低酪胺酸酶活性,进而可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因而可应用于减少皮肤黑斑、提升肌肤光泽、白皙度肌肤美白的相关组合物的成分中。
范例五:红藜汁液降低黑色素生成
于此,以ELISA读盘机(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ader)测定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0经红藜汁液处理后,其黑色素含量的变化。
材料与仪器
1.细胞株: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存中心(AmericanType CμLture Collection,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141
No.6475),以下简称B16F10细胞。
2.培养基:含有10vol%FBS(fetal bovine serum,购自Gibco)的基础培养基。其中,基础培养基是由Eagle’s最低限度基本培养基(Eagle’s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MEM),购自Gibco,产品编号15188-319)额外添加成分使其含有1mM丙酮酸钠(sodiumpyruvate,购自Gibco)、1.5g/L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购自Sigma)及0.1mM非必需胺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 solution,购自Gibco)所配制而成。
3.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溶液):购自Gibco,产品编号10437-028。
4.以二次蒸馏水配制1N NaOH(购自Sigma,产品编号221465)溶液。
5.ELISA reader(BioTek,FLx 800)。
6.蓝光箱(波长:400nm-500nm)。
7.红藜汁液:范例一的方式制备而成。
实验步骤
实验将会分为实验组以及控制组(未添加红藜汁液的组别)两组进行,各组分别进行三重复试验:
将B16F10细胞以每孔1.5×105个的方式,接种于每孔含2mL培养基的6孔培养盘中。
将培养盘置于5%CO2、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
而后,在不干扰附着细胞的情况下,移除每孔的培养基。
实验组:于每孔中加入红藜汁液样品2mL后,于37℃下培养24小时。其中,红藜汁液样品系将以范例一的方式所制备的红藜汁液与培养基配制成每毫升培养基含0.5毫克红藜汁液的溶液(即取14.3μL以范例1的方式所制备的红藜汁液加入2mL的培养基,以配制成每毫升含0.5毫克的红藜汁液溶液。)。
控制组:在37℃下,添加2mL的培养基至每孔中,使其于37℃下培养24小时。
实验组:将经过培养基溶液处理步骤的6孔培养盘移至蓝光箱中,使其在室温(25±5℃)下接受蓝光照射3小时。
控制组:将6孔培养盘移至暗室中,使其在室温下静置3小时。
反应后,将细胞于37℃下培养48小时。
而后,移除培养基,并以PBS溶液清洗细胞2次。
将200μl胰蛋白酶(Trypsin-EDTA(10X),购自Gibco;产品编号15400-054)加至每孔中反应3分钟。反应后,添加6mL培养基溶液终止反应。而后收集各孔中的悬浮细胞与培养基至对应的15ml离心试管内,将各离心试管以400xg离心5分钟使细胞沉淀。
以PBS溶液清洗沉淀细胞二次后,再以200μL PBS溶液重新悬浮细胞。
将细胞悬浮液以液态氮冷冻10分钟,再置于室温约30分钟至完全解冻。
完全解冻后,将试管以12,000g离心3分钟。
移除上清液,再以120μL 1N氢氧化钠溶液重新悬浮细胞沉淀后,使试管于60℃干浴1小时,以获得待检测样本。
将100μL待检测样本移入一96孔盘,使用ELISA读盘机测量细胞溶液在450nm的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450),作为吸亮度。
实验结果
实验组以及控制组的黑色素相对表现量系依下列公式计算:黑色素相对表现量(%)=(各组OD450值/空白控制组OD450值)×100%。因实验进行三重复,故将三重复实验的结果平均后,显示于图4。
如图4所示,由实验组以及控制组的结果可知,当细胞经过红藜汁液处理后,其黑色素含量将低于未经过红藜汁液处理的控制组(降低约29.7%),显示红藜汁液可有效减少黑色素细胞所生成的黑色素。
范例六:抗氧化相关基因试验
此范例以RNA提取套组、反转录酶、KAPA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161
FAST qPCR试剂组配合定量PCR仪,测定人类人类皮肤纤维母细胞CCD-966sk经本发明的红藜汁液处理后,细胞中抗氧化相关基因的变化。
材料与仪器
1.细胞株:人类皮肤纤维母细胞CCD-966sk(BCRC No.60153)。
2.细胞培养基:含有10vol%FBS(购自Gibco)的基础培养基。其中,基础培养基是由Eagle’s最低限度基本培养基(Eagle’s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MEM),购自Gibco,产品编号15188-319)额外添加成分使其含有1mM丙酮酸钠(sodium pyruvate,购自Gibco)、1.5g/L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购自Sigma)及0.1mM非必需胺基酸(non-essentialamino acid solution,购自Gibco)所配制而成。
3.RNA提取试剂套组(购自Geneaid公司,中国台湾,Lot No.FC24015-G)。
4.反转录酶(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171
III Reverse Transcriptase)(Invitrogen公司,美国,编号18080-051)。
5.测量目标基因引子,其中包含SOD2基因,另包括内部控制组(GAPDH基因)。
6.KAPA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172
FAST qPCR试剂组(购自Sigma公司,美国,编号38220000000)。
7.ABI StepOnePlusTM实时PCR系统(ABI StepOnePlusTM Real-Time PCR system(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美国))。
8.红藜汁液:由本案范例一所述制备方式所得的红藜汁液。
实验步骤
细胞培养的实验流程如下:
首先以每孔1×105个细胞量培养于含有2mL上述培养液的六孔培养盘中,并在37℃下培养16小时,然后将CCD-966sk细胞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
实验组:每毫升培养液含有28.6μL范例一方式制备而成的红藜汁液汁液的比例(即,浓度为1mg/mL)制得含汁液的培养液,将CCD-966sk细胞更换为含汁液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控制组:不做任何处理,即不额外添加其他化合物至含有培养后的CCD-966sk细胞的培养液中。
实验组与控制组于培养6小时后,将培养后的实验组与控制组细胞以RNA提取试剂套组的细胞裂解液分别破细胞膜以形成二组的细胞溶液。
聚合酶连锁反应的实验流程如下:
使用RNA提取试剂套组分别收集二组细胞溶液内的RNA。
接着,每组取2000奈克(ng)所提取出的RNA为模板,藉由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173
III反转录酶以表1中的引子(primer)黏合进行反转录作用产生相应的cDNA。
后续利用ABI StepOnePlusTM Real-Time PCR system,以及KAPA SYBR FAST将二组反转录后产物分别以表1的组合引子进行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以观察实验组和控制组的CCD-966sk细胞的基因的表现量。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的仪器设定条件为95℃反应1秒,60℃反应20秒,总共40个循环。
尔后,使用2-ΔΔCt方法测定目标基因的相对表现量。所谓相对表现量定义为实验组之一目标基因相对于控制组或对照组之同一基因的RNA表现量倍数变化。所述方法以GADPH基因的循环阈值作为内部对照的参考基因的循环阈值(Ct),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倍数变化:
△Ct=Ct实验组之目标基因/控制组或对照组之目标基因-Ct TBP
△△Ct=△Ct实验组之目标基因-△Ct控制组之目标基因
倍数变化=2-ΔΔCt平均值
最终,利用Excel软件的STDEV公式计算标准偏差,并在Excel软件中以单尾Student t-test分析是否具有统计上显着差异(*p值<0.05;**p值<0.01;***p值<0.001)。其中,SOD2基因对应的引子对为SOD2-F与SOD2-R,而TBP基因对应的引子对为TBP-F与TBP-R。
表1
引子名称 序列编号 序列
SOD2-F SEQ ID NO:1 AGAGTGGACCAACTGAAGAGT
SOD2-R SEQ ID NO:2 ATTCTCTGCATTTGTCCGCTT
GADPH-F SEQ ID NO:3 TCCTACTTGGACAAAGTTCGGG
GADPH-R SEQ ID NO:4 CCCCTGATGTGAGTTGCCA
实验结果
参照图5,其为经本发明红藜汁液处理的实验组与未经本发明红藜汁液处理的控制组的抗氧化相关基因相对表现量的直方图。(图式中「*」代表p值小于0.05,「**」代表p值小于0.01,以及「***」代表p值小于0.001。当「*」越多时,代表统计上的差异越显着)。
由所述图可知,实验组的SOD2基因相对表现量约为2725%。换言之,与控制组相较之下,实验组的皮肤纤维母细胞中的抗氧化相关基因SOD2基因提升2625%,达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由此可知,本案红藜汁液有清除自由基,进而达到抗氧化的功能。
范例七:保湿相关基因试验
此范例以RNA提取套组、反转录酶、KAPA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191
FAST qPCR试剂组配合定量PCR仪,测定人类表皮角质细胞HPEK-50经本发明红藜汁液处理后,细胞中保湿相关基因的变化。
材料与仪器
1.角质细胞专用的无血清培养基(Keratinocyte-SFM;购自Thermo,产品编号17005042)。
2.人类表皮角质细胞(以下简称HPEK-50细胞或角质细胞;购自CELLnTEC)。
3.RNA提取试剂套组(购自Geneaid公司,中国台湾,Lot No.FC24015-G)。
4.反转录酶(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192
III Reverse Transcriptase)(Invitrogen公司,美国,编号18080-051)。
5.测量目标基因引子,其中包含TGM1基因、KRT1基因、KRT10基因,另包括内部控制组(TBP基因)。
6.KAPA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193
FAST qPCR试剂组(购自Sigma公司,美国,编号38220000000)。
7.ABI StepOnePlusTM实时PCR系统(ABI StepOnePlusTM
8.Real-Time PCR system(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美国))。
9.红藜汁液:由本案范例一所述制备方式所得的红藜汁液。
实验步骤
细胞培养的实验流程如下:
于此,培养基采用角质细胞专用之无血清培养基。
首先以每孔1×105个细胞量培养于含有2mL上述培养液的六孔培养盘中,并在37℃下培养16小时,然后将HPEK-50细胞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
实验组:每毫升培养液含有57.2μL范例一方式制备而成的红藜汁液汁液的比例(即,浓度为2mg/mL)制得含汁液的培养液,将HPEK-50细胞更换为含汁液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控制组:不做任何处理,即不额外添加其他化合物至含有培养后的HPEK-50细胞的培养液中。
实验组与控制组于培养6小时后,将培养后的实验组与控制组细胞以RNA提取试剂套组的细胞裂解液分别破细胞膜以形成二组的细胞溶液。
聚合酶连锁反应的实验流程如下:
使用RNA提取试剂套组分别收集二组细胞溶液内的RNA。
接着,每组取2000奈克(ng)所提取出的RNA为模板,藉由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201
III反转录酶以表2中的引子(primer)黏合进行反转录作用产生相应的cDNA。
后续利用ABI StepOnePlusTM Real-Time PCR system,以及KAPA SYBR FAST将二组反转录后产物分别以表2的组合引子进行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以观察实验组和控制组的HPEK-50细胞的基因的表现量。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的仪器设定条件为95℃反应1秒,60℃反应20秒,总共40个循环。
尔后,使用2-ΔΔCt方法测定目标基因的相对表现量。所谓相对表现量定义为实验组的一目标基因相对于控制组或对照组的同一基因的RNA表现量倍数变化。所述方法以TBP基因的循环阈值作为内部对照的参考基因的循环阈值(Ct),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倍数变化:
△Ct=Ct实验组之目标基因/控制组或对照组之目标基因-Ct TBP
△△Ct=△Ct实验组之目标基因-△Ct控制组之目标基因
倍数变化=2-ΔΔCt平均值
最终,利用Excel软件的STDEV公式计算标准偏差,并在Excel软件中以单尾Student t-test分析是否具有统计上显着差异(*p值<0.05;**p值<0.01;***p值<0.001)。其中,TGM1基因对应的引子对为TGM1-F与TGM1-R,KRT1基因对应的引子对为KRT1-F与KRT1-R,KRT10基因对应的引子对为KRT10-F与KRT10-R,TBP基因对应的引子对为TBP-F与TBP-R。
表2
引子名称 序列编号 序列
TGM1-F SEQ ID NO:5 GATCGCATCACCCTTGAGTTAC
TGM1-R SEQ ID NO:6 GCAGGTTCAGATTCTGCCC
KRT1-F SEQ ID NO:7 AGAGTGGACCAACTGAAGAGT
KRT1-R SEQ ID NO:8 ATTCTCTGCATTTGTCCGCTT
KRT10-F SEQ ID NO:9 TCCTACTTGGACAAAGTTCGGG
KRT10-R SEQ ID NO:10 CCCCTGATGTGAGTTGCCA
TBP-F SEQ ID NO:11 TATAATCCCAAGCGGTTTGC
TBP-R SEQ ID NO:12 GCTGGAAAACCCAACTTCTG
实验结果
参照图6,其为经本发明红藜汁液处理之实验组与未经本发明红藜汁液处理之控制组之保湿相关基因相对表现量之直方图。(图式中「*」代表p值小于0.05,「**」代表p值小于0.01,以及「***」代表p值小于0.001。当「*」越多时,代表统计上的差异越显着)。
由所述图可知,当控制组之TGM1基因、KRT1基因及KRT10基因表现量为100%时,实验组之TGM1基因、KRT1基因及KRT10基因表现量分别约为234%、432%及435%。换言之,与控制组相较之下,实验组的角质细胞中的保湿相关基因TGM1基因、KRT1基因与KRT10基因分别提升134%、332%与335%,且均达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由此可知,本案红藜汁液有防止肌肤水分过度散失,增强保湿度,进而改善肌肤外观之功能。
范例八:人体试验-抗氧化及改善肌肤状态
于此,令受试者饮用含本发明之红藜汁液之饮品,探讨以内服之方式使用本发明之红藜提取之抗氧化及肌肤改善效果。
使用样品:含本发明红藜汁液的饮品50g/瓶,其中包含:红藜提取10wt%、苹果浓缩果汁6wt%、果糖6wt%、柑橘果胶0.4wt%、柠檬酸0.2wt%、苹果液态香料0.24wt%、水77.16wt%。在另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每人一日可摄取红藜汁液至多10g。其中,此红藜汁液系由范例1之方法所制备而成。其中苹果浓缩果汁6wt%、果糖6wt%、柑橘果胶0.4wt%、柠檬酸0.2wt%、苹果液态香料0.24wt%、水77.16wt%为增添风味、提升饮品保存期限用。
受试者人数:30位30-55岁的受试者。
实验方式
收集30位受试者,于使用受试者饮用含本发明红藜汁液饮品前(脸部已清洁,第0周),依据不同检测项目,使用对应的仪器及测量方式,纪录脸部肌肤的数值,并搜集受试者的血液(空腹)以测量体内抗氧化酶的含量。
接着,随机挑选15位受试者作为安慰剂组,其余15位作为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每日饮用一瓶含本发明红藜汁液的饮品(每瓶含有5g本发明红藜汁液),共饮用56日(即8周)。而安慰剂组则每日饮用一瓶安慰剂饮品(饮品内除以相同水量取代本发明红藜汁液之外,其余内容物均与实验组所饮用饮品相同)。
安慰剂组与实验组受试者分别饮用安慰剂饮品与含本发明红藜汁液饮品28日与56日后,依据不同检测项目,使用对应的仪器及测量方式,纪录脸部肌肤的数值,并搜集受试者血液(空腹)以测量体内抗氧化酶的含量。(于饮用前、后进行检测时,受试者所在的测试区域的温度与湿度为一致,且于进行试验期间,受试者饮食习惯与生活作息均未改变,以减少外界的温湿度等因素会对皮肤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其余因子造成体内抗氧化含量之影响)。
检测项目
将分别进行1.肌肤含水量、2.肌肤色泽、3.肌肤纹理、4.鱼尾纹以及5.血液生化数值(体内抗氧化酶含量)的检测。
1.肌肤含水量
使用购自德国Courage+Khazakaelectronic公司的肌肤含水量检测探头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221
CM825(C+K MμLti Probe Adapter System,Germany)对同一受试者在饮用前与饮用后的面部肌肤进行检测。所述检测探头基于电容的原理进行测量。当水分含量发生变化时,皮肤的电容值亦发生变化,故可通过测定皮肤电容值,分析皮肤表面的含水量。
2.肌肤色泽
使用爱尔兰公司Miravex的Antera 3D分析肌肤实证镜头对同一受试者在饮用前与饮用后的面部肌肤进行检测。所述仪器对肌肤以不同角度发射不同波段的LED(lightemitting diodes),透过传感器收集其反射后以计算机协作重组肌肤表面。肌肤肤色以其Colorimeter色度分析功能,分析肌肤的L*a*b*颜色数值,其中L*代表亮度,a*和b*表示颜色对立维度。就两色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231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232
之肤色差异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233
以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234
因本实施例主要测量为美白程度的变化,因此主要观测L*值,当L*值愈高,代表肤色亮度愈高,肌肤愈白。
3.肌肤纹理
使用美国Canfield所贩卖的VISIA高阶数字肤质检测仪对同一受试者在饮用前与饮用后的面部肌肤进行检测,其原理乃以可见光拍摄高分辨率之肌肤影像,并以内建软件根据皮肤的凹陷与凸起进行粗糙度分析。测量数值越高,说明皮肤越越粗糙。
4.鱼尾纹测量
使用舒特皮肤检测仪(Soft Plus,Callegari 1930)于眼尾进行测量,其藉由标准白光侦测皮肤阴影变化,以量化眼尾纹深度。
5.血液生化数值检测-抗氧化酶
首先,将搜集到的血液移至离心管中,并于4℃以700-1000xg的转速离心10分钟。于离心后,移除上层血浆,取2mL的肤色血球层(即,buffy coat)置于另一离心管中,再加入2mL的PBS均匀混和,以提供经稀释的buffy coat。
将经稀释的buffy coat缓慢加入至内有3mL的Ficoll-Plague Plus溶液(购自Sigma)的另一离心管中,然后以400g的转速离心40分钟。于离心后,移除上层液体后,取出约2mL-3mL的中间层(即,单核细胞层)置于新的离心管中。
将离心管中的单核细胞以PBS清洗3至5次后,再以300g的转速离心10分钟。于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后续实验养品。
接着,参照Cayman Catalase Assay Kit,No.707002内所提供的实验步骤进行过氧化氢酶分析,相关流程简述如下(详见:https://www.caymanchem.com/pdfs/707002.pdf):
取10μL的过氧化氢酶甲醛标准溶液(Cayman,No.707014)与9.99mL的缓冲溶液配成4.25mM的甲醛溶液。取7支试管,将其标为A至G,并以下表方式配置标准溶液:
表3
试管 甲醛(μL) 缓冲溶液(μL) 最终甲醛浓度(μM)
A 0 1000 0
B 10 990 5
C 30 970 15
D 60 940 30
E 90 910 45
F 120 880 60
G 150 850 75
本实验分为三组:甲醛标准组、正控制组及实验组,且均于Catalase Assay Kit中提供。其中甲醛标准组有7孔,各孔由100μL缓冲溶液、30μL甲醇以及20μL的标准溶液(试管A至G)所组成;正控制组有两孔,包含100μL缓冲溶液、30μL甲醇以及20μL的稀释的抗氧化酶所组成;而实验组的各孔由100μL缓冲溶液、30μL甲醇以及20μL之实验样品所组成。
透过加入20μL之过氧化氢于各孔将反应启动,并将孔盖盖上后于室温摇晃10分钟。
接着,加入30μL的氢氧化钾以终止反应,并加30μL的呈色剂(Catalase Purpald,购自Cayman No.707017)至各孔,并将孔盖盖上后于室温摇晃10分钟。
而后,加入10μL的Catalase Potassium Periodate(购自Cayman No.707017)并将孔盖盖上后于室温摇晃5分钟。
最后,读取540nm的吸光值。
过氧化氢酶的计算方式如下:
先将各样品之吸光值减去标准溶液A的吸光值,并以所述些值作图。其中y轴为吸光值(540nm),x轴为甲醛之浓度(μM)。接着计算实验组之甲醛浓度: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251
藉此以计算过氧氢酶之活性: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252
获取结果后系将未使用本发明之红藜汁液时基本血液数值以100.0%呈现,比较使用产品后血液中过氧化氢酶含量。
请参阅图7。所述图系安慰剂组受试者与实验组受试者在分别饮用安慰剂饮品与含本发明红藜汁液饮品后的肌肤含水量的平均改善百分比,而饮用第4周及第8周之改善的人数比例均占达受试人数的93%。其中,当实验组受试者于饮用前的平均肌肤含水量为100%时,饮用4周后的平均肌肤含水量为109.3%,饮用8周后的平均为113.9%。换言之,实验组的受试者饮用含本发明的红藜汁液饮品4周与8周后,平均肌肤含水量分别提升9.3%与13.9%,均达统计上的显着(「***」符号代表与饮用前相比p值小于0.001),且分别较安慰剂组改善情形高5.1%与6.6%。由此可见,本发明红藜汁液具有提升肌肤含水量,锁住肌肤水分,以及提升肌肤保湿效果的功能。
请参阅图8。所述图系安慰剂组受试者与实验组受试者在分别饮用安慰剂饮品与含本发明红藜汁液饮品后的肌肤色泽的平均改善百分比,而于饮用第4周与第8周改善的人数比例分别占达受试人数的93%与100%。其中,当实验组受试者于饮用前的平均肌肤色泽为100%时,饮用4周后的平均肌肤色泽为103.0%,饮用8周后的平均为103.8%。换言之,实验组受试者饮用含本发明红藜汁液饮品4周与8周后,平均肌肤色泽分别提升3.0%与3.8%,均达统计上的显着(「***」符号代表与饮用前相比p值小于0.001),且分别较安慰剂组改善情形高3.6%与4.1%,均达统计上的显着差异(「###」符号代表与安慰剂相比p值小于0.001)。由此可见,本发明红藜汁液具有肌肤美白,改善肌肤色泽与光泽的功能。
请参阅图9。所述图系安慰剂组受试者与实验组受试者在分别饮用安慰剂饮品与含本发明红藜汁液饮品后的肌肤纹理的平均改善百分比,而于饮用第4周与第8周改善之人数比例分别占达受试人数的80%与73%。其中,当实验组受试者于饮用前的平均肌肤纹理为100%时,饮用4周后的平均肌肤纹理为91.1%,饮用8周后之平均为90.2%。换言之,实验组受试者饮用含本发明红藜汁液饮品4周与8周后,平均肌肤纹理分别减少8.9%与9.8%,且分别较安慰剂组减少10.6%与18.1%。由此可见,本发明红藜汁液具有抚平肌肤皱纹,改善肌肤纹理与降低肌肤粗糙程度之功能。
请参阅图10。所述图系安慰剂组受试者与实验组受试者在分别饮用安慰剂饮品与含本发明红藜汁液饮品后的鱼尾纹的平均改善百分比,而于饮用第4周与第8周改善的人数比例均占达受试人数的100%。其中,当实验组受试者于饮用前的平均鱼尾纹百分比为100%时,饮用4周后的平均肌肤色泽为81.5%,饮用8周后的平均为78.5%,均达统计上的显着差异(「***」符号代表与饮用前相比p值小于0.001)。换言之,实验组受试者饮用含本发明红藜汁液饮品4周与8周后,平均鱼尾纹比例降低18.5%与21.5%,且分别较安慰剂组改善情形高9.9%与8.9%,均达统计上的显着差异(「###」符号代表与安慰剂相比p值小于0.001)。由此可见,本发明红藜汁液具有减少鱼尾纹的功效。
请参阅图11。所述图系安慰剂组受试者与实验组受试者在分别饮用安慰剂饮品与含本发明红藜汁液饮品后的体内抗氧化酶(Catalase)的百分比,而于饮用第8周改善的人数比例均占达受试人数的100%。其中,当实验组受试者于饮用前的平均体内抗氧化酶含量为100%时,饮用8周后的平均为302.1%。换言之,实验组的受试者饮用含本发明红藜汁液饮品8周后,平均体内抗氧化酶含量分别提升202.1%,达统计上显着差异(「***」符号代表与饮用前相比p值小于0.001)且分别较安慰剂组改善情形高183.7%,均达统计上之显着差异(「###」符号代表与饮用前相比p值小于0.001)。由此可见,本发明红藜汁液具有提升体内抗氧化酶含量,进而达到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功能。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281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291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301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311
Figure BDA0002774691500000321
序列表
<110>大江生医股份有限公司
<120>红藜汁液用于抗氧化及改善肌肤的用途
<130> 2138--TW-UT001
<160> 12
<170>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2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OD2-F
<400> 1
agagtggaccaactgaagag t 21
<210> 2
<211> 2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OD2-R
<400> 2
attctctgcatttgtccgct t 21
<210> 3
<211> 22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GAPDH-F
<400> 3
tcctacttggacaaagttcg gg 22
<210> 4
<211> 19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GAPDH-R
<400> 4
cccctgatgtgagttgcca 19
<210> 5
<211> 22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TGM1-F
<400> 5
gatcgcatcacccttgagtt ac 22
<210> 6
<211> 19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TGM1-R
<400> 6
gcaggttcagattctgccc 19
<210> 7
<211> 2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KRT1-F
<400> 7
agagtggaccaactgaagag t 21
<210> 8
<211> 2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KRT1-R
<400> 8
attctctgcatttgtccgct t 21
<210> 9
<211> 22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KRT10-F
<400> 9
tcctacttggacaaagttcg gg 22
<210> 10
<211> 19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KRT10-R
<400> 10
cccctgatgtgagttgcca 19
<210> 11
<211> 2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TBP-F
<400> 11
tataatcccaagcggtttgc 20
<210> 12
<211> 2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TBP-R
<400> 12
gctggaaaacccaacttctg 20

Claims (10)

1.一种红藜(Chenopodiumformosanum(Djulis))汁液用于制备一肌肤美白组合物的用途,其中所述红藜汁液以一含水的溶剂对一红藜进行提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红藜汁液透过减少或抑制皮肤黑色素形成以达到所述肌肤美白。
3.一种红藜(Chenopodiumformosanum(Djulis))汁液用于制备一肌肤保湿组合物的用途,其中所述红藜汁液以一含水的溶剂对一红藜进行提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红藜汁液透过强化皮肤细胞排列以达到所述肌肤保湿。
5.如权利要求3或4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红藜汁液透过提升肌肤保湿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以达到所述肌肤保湿。
6.一种红藜(Chenopodiumformosanum(Djulis))汁液用于制备一清除细胞内自由基组合物的用途,其中所述红藜汁液以一含水的溶剂对一红藜进行提取。
7.如权利要求1、3或6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红藜汁液的总黄酮量大于1000ppm。
8.如权利要求1、3或6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红藜汁液的总多酚量大于400ppm。
9.如权利要求1、3或6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红藜汁液的浓度为0.5mg/mL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3或6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组合物为一医药组合物、一保健食品组合物、一食品组合物、或一保养品组合物。
CN202011259618.1A 2019-11-12 2020-11-12 红藜汁液用于抗氧化及改善肌肤的用途 Withdrawn CN1128431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34014P 2019-11-12 2019-11-12
US62/934,014 2019-1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3106A true CN112843106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84743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2120.2A Pending CN112843097A (zh) 2019-11-12 2020-11-11 葛仙米藻汁液用于减脂及美肌的用途
CN202011259618.1A Withdrawn CN112843106A (zh) 2019-11-12 2020-11-12 红藜汁液用于抗氧化及改善肌肤的用途
CN202011261214.6A Pending CN112843139A (zh) 2019-11-12 2020-11-12 咖啡樱桃汁液用于改善肌肤的用途
CN202011259619.6A Pending CN112843136A (zh) 2019-11-12 2020-11-12 植物发酵液的用途及植物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2120.2A Pending CN112843097A (zh) 2019-11-12 2020-11-11 葛仙米藻汁液用于减脂及美肌的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1214.6A Pending CN112843139A (zh) 2019-11-12 2020-11-12 咖啡樱桃汁液用于改善肌肤的用途
CN202011259619.6A Pending CN112843136A (zh) 2019-11-12 2020-11-12 植物发酵液的用途及植物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20210137826A1 (zh)
CN (4) CN112843097A (zh)
TW (4) TWI80177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02108A (en) * 2009-07-15 2011-01-16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A natural facial-cleaning component
CN104922171A (zh) * 2014-03-20 2015-09-23 百岳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红藜萃取物用于制备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及抗皮肤老化的组合物的用途
TW201739447A (zh) * 2016-05-05 2017-11-16 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皮膚抗皺活性之紅藜粗萃液及其製造方法與應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5717A (zh) * 2003-04-11 2004-10-13 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中药丁香及其提取物在制备减肥药物中的用途
JP2006076954A (ja) * 2004-09-10 2006-03-23 Mercian Corp 抗肥満剤、血中コレステロール上昇抑制剤及び飲食品
CN101088317B (zh) * 2007-07-11 2010-11-17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葛仙米野外资源的增殖方法
CN101376871A (zh) * 2007-08-31 2009-03-04 沈阳科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红树莓果醋的制备方法
CN101647759B (zh) * 2009-09-08 2011-09-07 武汉大学 念珠藻多糖在营养保湿型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01822630A (zh) * 2010-03-24 2010-09-08 湖南炎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葛仙米提取物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KR20120120736A (ko) * 2011-04-25 2012-11-02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정향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대사증후군의 예방 및 치료용 조성물
CN103432266B (zh) * 2013-07-29 2014-11-05 高兴华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膏
US10441594B2 (en) * 2013-12-06 2019-10-15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Methods of making quinoa leachates and uses thereof
CN104026447B (zh) * 2014-05-15 2016-03-09 安徽禾木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椰香营养米及其加工方法
KR20160001935A (ko) * 2014-06-30 2016-01-07 원광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블랙 커런트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대사증후군의 예방, 개선 또는 치료를 위한 조성물
TWI691340B (zh) * 2017-05-11 2020-04-21 嘉藥學校財團法人嘉南藥理大學 一種具抗老化、美白、抗過敏及細胞修護之紅藜萃取物
CN110037950B (zh) * 2018-01-15 2022-02-25 大江生医股份有限公司 咖啡果肉萃取物的应用
CN110051572B (zh) * 2018-01-19 2022-03-15 百岳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石榴发酵物及其用途
CN110419741A (zh) * 2018-08-07 2019-11-08 湖南炎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葛仙米组合物及其在改善腹泻、减轻肠道炎症中的应用
CN109984338A (zh) * 2019-05-09 2019-07-09 青岛浩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虾青素和葛仙米复合片剂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02108A (en) * 2009-07-15 2011-01-16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A natural facial-cleaning component
CN104922171A (zh) * 2014-03-20 2015-09-23 百岳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红藜萃取物用于制备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及抗皮肤老化的组合物的用途
TW201739447A (zh) * 2016-05-05 2017-11-16 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皮膚抗皺活性之紅藜粗萃液及其製造方法與應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63722A1 (en) 2023-08-24
TWI801770B (zh) 2023-05-11
TW202118502A (zh) 2021-05-16
CN112843097A (zh) 2021-05-28
TWI804771B (zh) 2023-06-11
TWI815058B (zh) 2023-09-11
US20210137826A1 (en) 2021-05-13
CN112843139A (zh) 2021-05-28
TWI809328B (zh) 2023-07-21
TW202118481A (zh) 2021-05-16
TW202118501A (zh) 2021-05-16
US20230240974A1 (en) 2023-08-03
TW202118505A (zh) 2021-05-16
CN112843136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31437B1 (en) Aging inhibitor
JP2010138147A (ja) メラニン産生抑制剤、抗酸化剤、抗炎症剤、皮膚外用剤及び飲食品
KR102553057B1 (ko) 피부 유래 유산균을 포함하는 항산화, 항염 및 미백용 조성물
TW201225989A (en) Sugar-free pineapple extract,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4099586B (zh) 香瓜茄发酵汁液的用途
KR101881369B1 (ko) 항산화성 숙성율피 및 숙성율피 또는 그의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항산화 조성물
KR101961149B1 (ko) 락토바실러스 파라플란타룸 ami-1101 균주 및 이의 용도
CN112843106A (zh) 红藜汁液用于抗氧化及改善肌肤的用途
CN113116770B (zh) 菠萝释迦汁液用于改善肌肤状态的化妆品组合物的用途
JP7388748B2 (ja) 乳酸菌体のハマボウ抽出物用の呈味改善用添加剤としての使用
KR101438717B1 (ko) 간세포 보호작용을 갖는 민들레 복합식물 발효추출 조성물
KR102396588B1 (ko) 발효복분자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항산화 조성물
TWI767387B (zh) 紅葡萄發酵汁液用於製備改善皮膚狀態及縮小皮膚毛孔的組合物的用途
KR102294278B1 (ko) 발효오디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항산화 조성물
WO2018101673A2 (ko) 발효 커피 원두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용 조성물
CN114073654A (zh) 露莓汁液用于制备调理肌肤的组合物的用途
KR102185437B1 (ko) 발효복분자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항산화 조성물
KR101410262B1 (ko) 미백 화장료 조성물
TWI815071B (zh) 用於抑制澱粉酶活性、促進脂肪代謝和延緩老化的阿薩伊果發酵物
US20220273748A1 (en) Plant ferment and weight loss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KR102331207B1 (ko) 발효복분자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항산화 조성물
TWI838919B (zh) 黃金百香果發酵物用於改善肌膚狀態及抗光老化的用途
JP7262319B2 (ja) メラニン生成抑制剤、及びメラニン生成抑制剤の製造方法
KR20170049756A (ko) 인삼 열매 귀부균 발효물을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TW202404622A (zh) 凡爾賽醋栗萃取物用於製備改善肌膚狀態組合物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