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1196B - 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1196B
CN110301196B CN201910129086.0A CN201910129086A CN110301196B CN 110301196 B CN110301196 B CN 110301196B CN 201910129086 A CN201910129086 A CN 201910129086A CN 110301196 B CN110301196 B CN 1103011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powder
hopper
supply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90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01196A (zh
Inventor
园田义昭
泷尾和弘
大门伸辉
三本松夫
今里崇将
安田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08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17020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26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6975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26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17025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01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1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01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1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6Other parts or details or planting mach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5/00Fertiliser distribu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5/00Fertiliser distributors
    • A01C15/005Undercarriages, tanks, hoppers, stirr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eders or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 A01C15/006Hopp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于提供使排送辊的组装作业和维护容易的种植田作业机。该种植田作业机构成为:向种植田供应农用材料的供应装置(30)具备贮存农用材料的斗(31)、从斗(31)中排送农用材料的排送部(32)、与斗(31)的下端连结且具有农用材料能够从斗(31)的下端通过的开口部的基座部(69),排送部(32)具备排送农用材料的排送辊(38)、与用于将农用材料从斗(31)中回收的残留材料排出管路(90)连通并连接的残留材料排出口、能够摆动地支承基座部(69)的摆动支轴,基座部(69)能够在将排送辊(38)以及残留材料排出口连通并连接于斗(31)的下端的作业状态、和将排送辊(38)以及残留材料排出口的上方打开的开放状态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业机。
背景技术
[1]
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有乘用型插秧机,该乘用型插秧机具备向种植田供应农用材料的供应装置(文献的施肥装置17)。供应装置具备:储存农用材料的斗(文献的斗37)、和作为从斗中排送农用材料的排送部的上部排送壳体48以及下部排送壳体49,在上部排送壳体48和下部排送壳体49之间配置有排送辊(文献的排送辊44)。在维护排送辊的情况下,通过解除上部排送壳体48和下部排送壳体49的连结并卸下上部排送壳体48而进行。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有乘用型插秧机,该乘用型插秧机具备向种植田供应农用材料的供应装置(文献的施肥装置11)。供应装置具备:贮存农用材料的斗(文献的贮存部12)、从斗中排送农用材料的排送部(文献的排送部13)、农用材料从斗的下端能够向排送部通过的基座部(文献的连接部57)。斗以及基座部被支承为能够被专门的摆动支轴(文献的支点部件40a)摆动。
[2]
存在如下结构的农作业机,即,除具备将从粉粒体供应装置排送出的粉粒体向供应对象处进行风力输送的供应路之外,还具备将从粉粒体供应装置排出的粉粒体向规定处输送的排出路、和将在粉粒体供应装置中残留的粉粒体向排出路送入的下落排出路。
如上所述,作为具备除供应路之外还具备风力排送的排出路的粉粒体供应装置的农作业机,根据现有技术已知的是下述[A-1]记载的农作业机。
[A-1]
在具备将从粉粒体供应装置排出的粉粒体向规定处输送的排出路(在专利文献中为排出管路)、和将在粉粒体供应装置中残留的粉粒体向排出路送入的下落排出路(在专利文献中为排出部)的农作业机中,下落排出路连接于比从粉粒体供应装置延伸出的多个供应路(在专利文献中为供应管路)更靠下侧的排出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3]
存在如下结构的种植田作业机,即,除具备将从粉粒体供应装置排送出的粉粒体向供应对象处风力输送的供应路之外,还具备将从粉粒体供应装置排出的粉粒体向规定处输送的排出路、和将在粉粒体供应装置中残留的粉粒体向排出路送入的下落排出路。
如上所述,作为具备除供应路之外还具备风力输送的排出路的粉粒体供应装置的种植田作业机,根据现有技术已知的是下述[A-2]记载的种植田作业机。
[A-2]
在具备将从粉粒体供应装置排出的粉粒体向规定处输送的排出路(在专利文献中为排出管路)、和将在粉粒体供应装置中残留的粉粒体向排出路送入的下落排出路(在专利文献中为排出部)的种植田作业机中,下落排出路经过从粉粒体供应装置延伸出的多个供应路(在专利文献中为供应管路)的横向外侧而连接于下方的排出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6-1851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8-0000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18-000059号公报(参照段落[0040]、[0094]、图3、图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与背景技术[1]对应的课题如下。
[1]
在专利文献1的供应装置中,由于如果将上部排送壳体48卸下,则排送辊的上半侧位于比下部排送壳体49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附着于排送辊的农用材料有可能伴随着上部排送壳体48的卸下而零乱分散于下部排送壳体49的上端及其周围,供应装置的维护作业变得复杂。
在专利文献2的供应装置中,虽然不产生上述不良情况,但由于具备作为分开的专门部件的摆动支轴,因此,容易在组装供应装置时产生排送部和基座部的位置偏移,供应装置的组装作业变得复杂。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排送辊的组装作业和维护容易的种植田作业机。
与背景技术[2]对应的课题如下。
[2]
如上述[A-1]记载的现有技术那样,在以下点上是有用的,即,当将送风方向切换至供应路侧和排出路侧的某一个而能够选择向供应路供应粉粒体还是从排出路取出粉粒体时,能够选择将在贮存部中残留的被输送物利用风力简单地向规定处输送或从排出路端部排出。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下落排出路的下端侧的一部分以突入于构成排出路的筒状部件的内部的状态连接。虽然在以下点上是有用的,即,当像这样使下落排出路的一部分突入于筒状部件的内部时,能够抑制粉粒体从排出路侧向下落排出路侧的逆向流动,但在以下点上还有改进的余地,即,突入于排出路的下落排出路的一部分有可能成为排出路内的风路阻力从而成为鼓风机的动力损耗或使输送风的风速减弱。
本发明在具备利用风力输送进行粉粒体的供应的粉粒体供应装置的农作业机中,期望能够在从下落排出路向排出路的合流处,减少排出路侧的风速降低或鼓风机的动力损耗的产生,从而能够较好地从下落排出路向排出路投入粉粒体。
与背景技术[3]对应的课题如下。
[3]
如上述[A-2]记载的现有技术那样,在以下点上是有用的,即,当将送风方向切换至供应路侧和排出路侧的某一个而能够选择向供应路供应粉粒体还是从排出路取出粉粒体时,能够选择将在贮存部中残留的被输送物利用风力简单地向规定处输送或从排出路端部排出。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中,下落排出路经过与由贮存部和排送部的组合构成的供应单元部分连接的多个供应路的横向外侧并向下方延伸,且连接于排出路。
该下落排出路虽然经过多个供应路的横向外侧并向下方的排出路侧延伸,但为了避开多个供应路的存在位置,有在该下落排出路中产生下落排出路的流下路径的倾斜变得较缓的部分的倾向。因此,在该较缓倾斜的流下路径部分,有自重下落的粉粒体快速流下变得困难的倾向,故而在以下点上有改进的余地,即,在该较缓倾斜的流下路径部分有可能残留有排出途中的粉粒体。
本发明在具备利用风力输送进行粉粒体的供应的粉粒体供应装置的种植田作业机中,期望容易避免在从粉粒体供应装置向排出路的下落排出路中产生粉粒体的停留,从而抑制下落途中的粉粒体残留于下落排出路上。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与课题[1]对应的方法如下。
[1]
本发明的种植田作业机,其中:
向种植田供应农用材料的供应装置具备:贮存所述农用材料的斗、从所述斗中排送所述农用材料的排送部、与所述斗的下端连结且具有所述农用材料能够从所述斗的下端通过的开口部的基座部,
所述排送部具备:排送所述农用材料的排送辊、与用于从所述斗中回收将所述农用材料的残留材料排出管路连通并连接的残留材料排出口、配置于比所述排送辊以及所述残留材料排出口更靠上方且能够摆动地支承所述基座部的摆动支轴,
所述基座部构成为能够使所述摆动支轴绕轴芯与所述斗一体地摆动,从而在将所述排送辊以及所述残留材料排出口连通并连接于所述斗的下端的作业状态、和将所述排送辊以及所述残留材料排出口的上方打开的开放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发明,排送部具备摆动支轴,摆动支轴配置于比排送辊以及残留材料排出口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基座部的下端配置在比排送辊的上端以及残留材料排出口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相比于基座部的下端位于比排送辊的上端或残留材料排出口的上端更靠下方的结构,即使使基座部处于开放状态,也大幅降低附着于排送辊的农用材料在周围零乱分散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基座部为能够将排送部的摆动支轴绕轴芯与斗一体地摆动的结构,因此在组装供应装置时难以产生排送部和基座部的位置偏移,供应装置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由此,实现排送辊的组装作业和维护容易的种植田作业机。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残留材料排出管路由多个刚性管路构成,所述多个刚性管路的接缝通过弹性管路连结。
根据本结构,由于残留材料排出管路为具有多个刚性管路的结构,因此成为管路的保持位置容易且容易排出农用材料的管路。另外,由于多个刚性管路的接缝通过弹性管路连结,因此管路的组装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多个所述供应装置以沿机体横向排列的状态配置,
在相邻的一对所述供应装置,与各个所述残留材料排出口连通并连接的各个所述残留材料排出管路在排出路径下游侧合流而成为一个管路。
根据本结构,为了使残留材料排出管路的排出方向下游侧成为一个管路,在例如将农用材料回收至袋中的情况下,能够使农用材料的回收处为一处,农用材料的回收作业变得顺利。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多个供应装置左右分开地配置,
在各个所述供应装置的所述排送部具备能够开闭所述残留材料排出口的排出闸门,
在左右一方侧的机体横向侧部设有能够对在所述左右一方侧配置的单个或多个所述供应装置的所述排出闸门开闭操作的第一开闭杆,在左右另一方侧的机体横向侧部设有能够对在所述左右另一方侧配置的单个或多个所述供应装置的所述排出闸门开闭操作的第二开闭杆。
如果农用材料暂时从全部的斗中流入残留材料排出管路,则残留材料排出管路有堵塞的倾向,存在农用材料的排出反而变迟的情况。对此,若为本结构,则通过第一开闭杆和第二杆将左右的供应装置的状态分别变为排出状态,残留材料排出管路难以堵塞,变得容易顺利地进行农用材料的排出。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供应装置配置于搭乘者搭乘的搭乘部的后方,
在所述搭乘部的左右两方具备用于搭乘者从机体横侧方向所述搭乘部乘降的乘降用台阶,
在所述供应装置的左右两方具备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向比所述乘降用台阶的机体左右内侧端更靠外侧地延伸,并且向比所述供应装置更靠机体前方地延伸,且支承所述供应装置。
根据本结构,由于支承框架为从供应装置的左右两方向比供应装置更靠机体前方地延伸的结构,则供应装置的右前部以及左前部被支承框架支承。另外,由于支承框架向比乘降用台阶的机体左右内侧端更靠外侧地延伸,能够将支承框架兼用作搭乘部的保护部件或乘降用台阶的扶手。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多个所述排送部以能够在一个所述斗的下方向每个不同的种植行供应的方式设置在一个所述斗的下方,
在所述斗的下部设有倾斜引导板,其以封闭所述多个排送部中的不使用的所述排送部的上方的状态倾斜而仅向使用的所述排送部引导所述农用材料。
如果将农用材料进入不被农用材料的供应使用的排送辊的收纳处,则存在农用材料滞留在该收纳处不变而不向种植田的田面供应的可能性。根据本结构,由于位于在俯视观察中与该收纳处重叠的地方的农用材料通过倾斜引导板被向使用的排送辊引导,因此农用材料不会进入该收纳处,能够不浪费地有效利用斗内的农用材料。
与课题[2]对应的方法如下。
[2]
本发明的农作业机在行驶机体上,具备:供应粉粒体的粉粒体供应装置、将从所述粉粒体供应装置排送出的粉粒体向供应对象处输送的供应路、与所述供应路不同地将从所述粉粒体供应装置排出的粉粒体向规定处输送的排出路、对所述供应路以及排出路选择性地供应风力输送用的输送风的鼓风机,所述粉粒体供应装置具备贮存粉粒体的贮存部、和将粉粒体从该贮存部按规定量逐次向所述供应路排送的排送部,设有使粉粒体从所述排送部向所述排出路下落而送入的下落排出路,在所述排出路的所述下落排出路的合流处附近的上风侧形成有使流通在所述排出路内的输送风的风路收缩的节流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设有使流通在排出路内的输送风的风路收缩的节流部,该节流部存在排出路中的下落排出路的合流处附近的上风侧,因此,粉粒体变为从下落排出路向在排出路内被节流处供应。
由此,将风路收缩而风速变快,在减压处合流的粉粒体容易顺利地被输送风吸入同时将其输送。并且,在下落排出路的合流处,风路内的输送风没有可能向逆流方向作用,能够得到良好的合流状态。
另外,由于排出路的风路被节流部收缩,因此,像下落排出路的一部分向风路内突入的情况那样,输送风的风速降低或成为鼓风机的动力损耗的可能性小。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排出路由沿所述行驶机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筒状部件构成,所述节流部由在所述筒状部件的上表面侧向径向内方侧凹入的形状的、所述筒状部件的上表面部分形成。
根据本结构,由于节流部由构成排出路的筒状部件构成,因此在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及情况下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另外,由于节流部通过使筒状部件的上表面侧凹入的形状而设置,因此在该节流部的存在处设置的下落排出路的合流处成为在构成排出路的筒状部件的径向中的靠近中心部附近的位置。因此,向该合流处投入的粉粒体变得容易与排出路内的输送风合流,变得容易趁着排出路内的输送风排出。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下落排出路的下部以越靠下端侧越位于所述排出路中的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倾斜姿态连接于所述排出路。
根据本结构,在粉粒体从下落排出路向排出路的合流处中,使从下落排出路向排出路流入的粉粒体的移动方向在具有向排出路内的输送风的下风侧移动的成分的状态合流。
因此,从下落排出路流入的粉粒体容易利用输送风趁着在排出路内流动的粉粒体的流通,另外,流通在排出路内的输送风向下落排出路内流入的可能性小。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向所述排出路供应输送风的鼓风机的电动机设置在比所述排出路更高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即使在清洗排出路的情况下,清洗液挂在鼓风机的电动机的可能性小。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排出路的下风侧端部具备将输送风和粉粒体分离的分离装置。
根据本结构,能够方便地进行在排出路的下风侧端部中的粉粒体的回收。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分离装置构成为使流通在所述排出路的输送风的下风侧的排出方向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机体横向外侧后方,使所述粉粒体的排出方向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机体前方侧下方。
根据本结构,由于使输送风的下风侧的排出方向在行驶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机体横向外侧后方,因此输送风吹向机体前方侧的驾驶座席附近的可能性小。尽管如此,由于粉粒体的排出方向在行驶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机体前方侧下方,因此在驾驶座席附近容易进行回收作业。
与课题[3]对应的方法如下。
本发明的种植田作业机,在行驶机体上,具备:供应粉粒体的粉粒体供应装置、将从所述粉粒体供应装置排送出的粉粒体向供应对象处输送的供应路、与所述供应路不同地将从所述粉粒体供应装置排出的粉粒体向规定处输送的排出路、相对于所述供应路以及排出路选择性地供应风力输送用的输送风的鼓风机,所述粉粒体供应装置具备由贮存粉粒体的贮存部、和将粉粒体从该贮存部按规定量逐次排送的排送部的组合构成的供应单元部分,在一个所述供应单元部分连接有将从该供应单元部分排送出的粉粒体向多个供应对象处输送的多个所述供应路,将粉粒体从一个所述供应单元部分向所述排出路送入的下落排出路设置在经过与该供应单元部分连接的多个所述供应路彼此之间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将粉粒体从一个供应单元部分向排出路送入的下落排出路设置在经过与该供应单元部分连接的多个所述供应路彼此之间的位置。
这样,如果下落排出路设置在经过与该供应单元部分连接的多个所述供应路彼此之间的位置,则没有必要将下落排出路向横向外侧偏靠以避开多个供应路。
因此,如上所述与采用使向横向外侧偏靠的供应路的情况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即,使下落排出路的倾斜为沿上下方向的陡角度而抑制粉粒体残留在下排出路的途中的同时容易顺利地进行粉粒体的流下排出。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一个所述供应单元部分具备分别排送粉粒体的多个排送部,所述下落排出路具备下端侧与所述排出路相连的下部流路、和从该下部流路的上端侧分岔为二股状的上部流路而形成为Y字状,所述上部流路的二股状的上端侧连接于一个所述供应单元部分中的多个所述排送部,与所述上部流路的下端侧相连的所述下部流路设置在经过多个所述供应路彼此之间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下落排出路具备下端侧与排出路相连的下部流路和分岔为二股状的上部流路而形成为Y字状,与上部流路的下端侧相连的下部流路设置在经过多个供应路彼此之间的位置。
因此,与多个排送部连接的二股状的上部流路和与上部流路的下端侧相连的下部流路也在尽可能地维持沿上下方向上的陡角度的状态下容易顺利地将粉粒体排出。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下部流路形成为沿所述供应路的延伸方向的外径比与所述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外径大的长圆状的剖面形状。
根据本结构,由于下部流路的水平方向剖面形成为沿供应路的延伸方向的外径比与所述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外径大的长圆状,因此确保下部流路的流路剖面积足够大,容易避免在该下部流路中的粉粒体的堵塞。也就是说,缩小下部流路的外径中的供应路彼此之间的间隔和同方向的外径,而收纳于供应路彼此之间的间隔宽度之内,也增加沿供应路的延伸方向的外径,而确保作为整体下部流路的流路剖面积足够大。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下落排出路以在沿着所述供应路的延伸方向上越从所述排送部远离的一侧越低的倾斜姿态设置,且所述下部流路的倾斜相比于所述上部流路的倾斜为更陡的角度。
根据本结构,由于就下落排出路的倾斜姿态而言,相比于上部流路的倾斜下部流路的倾斜为陡角度,因此陡角度的下部流路中的粉粒体的流下速度变得比缓倾斜的上部流路快。由此,与相比于上部流路的倾斜下部流路的倾斜较缓的情况或双方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情况相比,下落排出路内中的粉粒体的流量没有可能在下落途中向增加侧变化,在堵塞发生少的状态下容易使其下落排出。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下部流路的陡倾斜部分的流路剖面积设定得比所述上部流路的缓倾斜部分的流路剖面积小。
下部流路的流路剖面积设定得比上部流路的流路剖面积小,下部流路的流路剖面积小的地方为倾斜角度比上部流路陡的陡倾斜部分。因此,即使在流路剖面积有点小的情况下,下部流路的陡倾斜部分中粉粒体的停滞发生的可能性小,在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下部流路以越靠下端侧越位于所述排出路的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倾斜姿态连接于所述排出路。
根据本结构,在粉粒体从下部流路向排出路合流处,使其在从下部流路流入的粉粒体的移动方向具有向排出路内的输送风的下风侧移动的成分的状态下合流。
因此,从下部流路下落放出的粉粒体容易利用输送风趁着流动在排出路内的粉粒体的流通,另外,流通在排出路内的输送风向下部流路内流入的可能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插秧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插秧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跨施肥装置和插秧装置的输送管路的侧视图。
图4是跨施肥装置和插秧装置的输送管路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比施肥装置的斗更靠下方的俯视图。
图6是施肥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排送部以及开闭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辊壳体以及电刷单元的组装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辊壳体以及电刷单元的组装的立体图。
图10是排送部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排送部的正面剖视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施肥装置的残留材料排出管路的后视图。
图13是对排送部的封闭结构进行表示的施肥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14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乘用型插秧机的左视图。
图15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乘用型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粉粒体供应装置的后视图。
图17是表示粉粒体供应装置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6的V-V线剖视图。
图19是图16的VI-VI线剖视图。
图20是粉粒体供应装置的局部缺失的后视图。
图21是表示粉粒体供应装置的排出路端部的右视图。
图22是表示粉粒体供应装置的排出路端部的上下方向剖视图。
图23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乘用型插秧机的左视图。
图24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乘用型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粉粒体供应装置的后视图。
图26是表示粉粒体供应装置的俯视图。
图27是图25的V-V线剖视图。
图28是图25的VI-VI线剖视图。
图29是粉粒体供应装置的局部缺失的后视图。
图30是表示粉粒体供应装置的排出路端部的右视图。
图31是表示粉粒体供应装置的排出路端部的上下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6:乘降用台阶
30:施肥装置
31:斗
32:排送部
33:摆动支轴
38:排送辊
47:残留材料排出口
48:排出闸门
49:开闭杆
61:右侧支承框架(支承框架)
62:左侧支承框架(支承框架)
69:开闭盖(基座部)
90:残留材料排出管路
101:行驶机体
103:粉粒体供应装置(施肥装置)
106:下落排出路
130:贮存部(肥料斗)
131:排送部
132:排送机构
135:供应路
140:鼓风机
140a:电动机
142:排出路
144:节流部
145:分离装置
201:行驶机体
203:粉粒体供应装置(施肥装置)
203A:供应单元部分
204:起风输送装置
205:支承框
206:下落排出路
206a:上部流路
206b:下部流路
230:贮存部(肥料斗)
231:排送部
232:排送机构
235:供应路
240:鼓风机
241:输送管路
242:排出路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种植田作业机的基本结构〕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作为本发明的种植田作业机的一个例子以乘用型插秧机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箭头F为行驶机体1的机体前部侧,箭头B为行驶机体1的机体后部侧,箭头L为行驶机体1的机体左侧,箭头R为行驶机体1的机体右侧。
乘用型插秧机具备:具有左右一对操舵车轮2和左右一对后车轮3的行驶机体1、和作为能够相对于种植田进行插秧的作业装置的八行种植型插秧装置W。左右一对操舵车轮2在行驶机体1的机体前侧设置,并操作自如地改变行驶机体1的朝向,左右一对后车轮3设于行驶机体1的机体后侧。插秧装置W经由通过升降用油压汽缸4的伸缩工作而进行升降工作的连杆机构5升降自如地连结于行驶机体1的后端。
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具备开闭式的机盖6。在机盖6的前端位置具备成为目标的棒状的中心标志7,该目标用于通过标志(未图示)沿描绘于种植田的指标线(未图示)行驶。在行驶机体1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机体框架1F,在机体框架1F的前部立设有支承支柱框架8。
在机盖6内具备发动机E。虽然没有详细叙述,但发动机E的动力经由机体具备的变速装置向操舵车轮2以及后车轮3传输,变速后的动力经由电动机驱动式种植离合器(未图示)向插秧装置W传输。
八行种植型插秧装置W具备:四个传动壳体10、八个旋转壳体11、整地浮块12、载秧台13、整地转子14。旋转壳体11各自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各传动壳体10的后部的左侧部以及右侧部。在各个旋转壳体11的两端部具备一对旋转式的种植臂15。整地浮块12是通过与种植田的田面接触并追随而平整田面的部件,插秧装置W具备多个整地浮块12。在载秧台13装载有用于种植的毯状秧苗。
插秧装置W在左右方向上往复横向输送并驱动载秧台13,同时利用从传动壳体10传输来的动力旋转驱动各旋转壳体11,并且利用各种植臂15从载秧台13的下部交替地取出秧苗并种植于种植田的田面。插秧装置W利用多个旋转壳体11具备的种植臂15来种植秧苗。在旋转壳体11为四个的情况下为四行种植型,在旋转壳体11为六个的情况下为六行种植型,在旋转壳体11为八个的情况下为八行种植型,在旋转壳体11为十个的情况下为十行种植型。
在行驶机体1的机盖6的左右侧部具备两个预备秧苗台16。预备秧苗台16是能够装载用于向插秧装置W补给的预备秧苗的轨道式结构。在行驶机体1的机盖6的左右侧部具备作为支承预备秧苗台16的高的框架部件的左右一对预备秧苗框架17,左右的预备秧苗框架17的上部彼此通过连结框架18而连结。
行驶机体1具备卫星测位单元19。就卫星测位单元19而言,利用作为接收来自导航卫星的电波并检测机体位置的卫星测位用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的一个例子,公知的技术即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来求出机体的位置。卫星测位单元19在位于行驶机体1的前部的状态下安装于连结框架18。如图1以及图2所示,卫星测位单元19被连结框架18和预备秧苗框架17支承在高处。由此,在卫星测位单元19产生接收故障的可能性较小,能够提高卫星测位单元19的电波接收灵敏度。
在行驶机体1的中央部具备进行各种驾驶操作的搭乘部20。搭乘部20具备:驾驶座席21、转向把手22、主变速杆23、操作杆24。驾驶座席21构成为行驶机体1的中央部所具备的,且搭乘者能够落座。转向把手22构成为通过人为操作能够进行操舵车轮2的转向操作。主变速杆23构成为能够进行前进后退的切换操作或行驶速度的改变操作。利用操作杆24进行插秧装置W的升降操作和左右整地转子14的切换操作。在位于驾驶座席21的机体前部侧的操纵塔25的上部具备转向把手22、主变速杆23、操作杆24等。在搭乘部20的脚下部位的左右两边设有用于搭乘者从机体横向侧方向搭乘部20乘降的乘降用台阶26。
当将操作杆24操作至上升位置时,切换操作种植离合器(未图示)而阻断相对于插秧装置W的传动,使升降用油压汽缸4工作而插秧装置W上升。当将操作杆24操作至下降位置时,插秧装置W下降并与田面接触而成为停止状态。
搭乘者在开始插秧作业时,操作操作杆24而使插秧装置W下降,并且使相对于插秧装置W的传动开始而开始插秧作业。并且,在停止插秧作业时,操作操作杆24而使插秧装置W上升,并且阻断相对于插秧装置W的传动。
〔施肥装置〕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比搭乘部20更靠后方的后侧具备作为本发明的供应装置的施肥装置30,施肥装置30向种植于种植田的秧苗供应例如肥料或药剂等农用材料即粉粒体。在施肥装置30设有:斗31、排送部32、输送管路50、施肥排出部34、挖槽器35、鼓风机36、电动式驱动电机37。
在本实施方式中,八个挖槽器35与八行种植型插秧装置W对应并设在各个旋转壳体11的附近。通过挖槽器35在种植田的田面的各个种植行附近形成槽。八个施肥排出部34与各自的挖槽器35一体设置,八条输送管路50与各自的施肥排出部34连通并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挖槽器35和施肥排出部34可以一体设置,挖槽器35和施肥排出部34各自也可以分开设置。
各个输送管路50由具有刚性的第一管路51、支承于插秧装置W并具有刚性的第二管路52、和具有可挠性的第三管路53的组合构成。如图4所示,第一管路51与排送部32的下端连结,第一管路51形成有:接收鼓风机36的输送风的空气导入口51a、在管路途中设置并接收从排送部32排送的粉粒体的施肥入口51b。第二管路52支承于插秧装置W的支承框架(未图示)并将粉粒体以及输送风向施肥排出部34送出。第三管路53是将第一管路51和第二管路52连通并连接的可挠性软管,插秧装置W成为与上下的升降动作对应而弯曲程度变形自如的结构。第一管路51在侧面观察机体中成为沿水平方向的状态,第二管路52在侧面观察机体中向后方下降地倾斜。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四个斗31、31、31、31沿机体横向左右分开地配置,在比各自的斗31更靠下侧的位置设有排送部32。右侧的两个斗31、31以两个一组的方式连结,左侧的两个斗31、31以两个一组的方式连结。而且,在单个排送部32能够安装两个排送辊38、38。也就是说,由于排送辊38为与八条输送管路50的各自对应而设置的结构,因此,在比斗31更靠下侧的位置配置的多个排送部32成为能够在每个不同种植行施肥的结构。比各个排送辊38更靠下侧的空间与各个不同的输送管路50的施肥入口51b连通。
另外,在排送部32的机体前方沿机体横向设有筒状的送风管路39。送风管路39与鼓风机36的吐出口连接,来自鼓风机36的输送风被送入送风管路39。在送风管路39的后侧部形成有用于供第一管路51的空气导入口51a贯通的八处贯通孔39a,各个第一管路51的空气导入口51a插入送风管路39的筒内。贯通孔39a和空气导入口51a整周密接,以输送风不从贯通孔39a泄漏的方式构成第一管路51以及送风管路39。
各个排送辊38被驱动电机37驱动,通过各个排送辊38的旋转来排送贮存在斗31中的粉粒体,向各个第一管路51的施肥入口51b引导粉粒体。在输送管路50的管路内,输送风从空气导入口51a向施肥排出部34流通,输送方向成为从空气导入口51a朝向施肥排出部34一侧的方向。被引导至施肥入口51b的粉粒体通过鼓风机36的输送风被送向施肥排出部34。换言之,即使具有可挠性的第三管路53的一部分向后方上升地倾斜,因鼓风机36的输送风粉粒体也不会滞留在向该后方上升地倾斜的地方而被向第二管路52引导。并且,粉粒体在向后方下降地倾斜的第二管路52的管路内自由下落。利用挖槽器35在种植田的田面的各个种植行附近形成槽,向田面的槽供应被送至施肥排出部34的粉粒体。
由于排送辊38是并非被发动机E的皮带驱动而是被电动式驱动电机37驱动的结构,因此例如对应于肥料的种类或车速等控制驱动电机37的旋转速度变得容易,能够容易地调整向田面的槽内供应的粉粒体的供应量。另外,可以为如下结构,即,基于利用卫星测位单元19取得的位置信息和过去的施肥实际成果,通过与位置信息关联并对电动式驱动电机37的旋转速度进行增减控制,而在每个位置信息调整施肥量。
如图5所示,在施肥装置30的机体右侧部具备驱动电机37,驱动电机37的驱动力经由减速装置40向跨机体左右方向的中间传动轴41传输,中间传动轴41旋转。沿中间传动轴41的长度方向一排地配置四个斗31、31、31、31,比四个斗31、31、31、31更靠下侧的位置一排地配置四个排送部32、32、32、32。对应于四个排送部32,32,32,32,在中间传动轴41设有四个输出齿轮42、42、42、42,在排送部32设有能够与各个输出齿轮42卡合的输入齿轮43(参照图7至图11)。中间传动轴41的动力经由输出齿轮42以及输入齿轮43向各个排送辊38传输,各个排送辊38旋转。另外,如图6至图9所示,在排送部32形成有能够供中间传动轴41贯通的贯通部76。
如图4至图6所示,斗31形成为下部较窄,斗31的下端向下方开口。在斗31的开口附近装载有比该开口的剖面大的接收网部件70。接收网部件70的网格形成得比粉粒体的粒子大,例如具有颗粒状的肥料也能够通过的大小。由此,接收网部件70允许粉粒体的通过且防止异物向排送部32入侵。在斗31的下端连结有从上方覆盖排送部32的开闭盖69(相当于本发明的基座部)。在开闭盖69形成有允许粉粒体从斗31的下端通过的开口部69a,在开闭盖69关闭的状态下,将斗31与排送部32连通并连接。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开闭盖69设有能够封闭开口部69a的闸门部69B。在闸门部69B形成有与开口部69a大小大致相同的开口部69b。当闸门部69B向机体前方滑动时,开口部69a和开口部69b在俯视观察中重叠,粉粒体能够从斗31向排送部32通过。当闸门部69B向机体后方滑动时,在开口部69a和开口部69b在俯视观察中不重叠的状态下,闸门部69B封闭开口部69a,粉粒体不能从斗31向排送部32通过。
如图4至图6所示,跨施肥装置30的机体横向设有施肥框架60。施肥框架60由多个方形部件60A、60B、60C、60D形成为四边形,施肥框架60的长度方向沿机体横向。各个排送部32在被方形部件60A、60B、60C,60D围成的四边形的内侧沿机体横向排列地配置。驱动电机37支承于施肥框架60的右端部即方形部件60C,鼓风机36支承于施肥框架60的左端部即方形部件60D。
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在施肥框架60的左右两端部连接并固定有作为支承施肥装置30的支承框架的右侧支承框架61以及左侧支承框架62。右侧支承框架61中的与施肥框架60的位置侧为相反一侧的端部连结于搭乘部20的右侧部。另外,左侧支承框架62中的与施肥框架60位置侧为相反一侧的端部连结于搭乘部20的左侧部。而且,施肥框架60的机体后端部中的靠近左右方向中央的位置与机体框架1F的后端部经由两个后端支承框架63、63连结并固定。这样,施肥框架60被右侧支承框架61、左侧支承框架62、和两个后端支承框架63、63四点支承。
右侧支承框架61向比机体右侧的乘降用台阶26的机体左右方向内侧端更靠外侧地延伸,在前后方向观察中,右侧支承框架61的左右方向位置与机体右侧的乘降用台阶26的左右方向位置重叠。另外,左侧支承框架62向比机体左侧的乘降用台阶26的机体左右方向内侧端更靠外侧地延伸,在前后方向观察中,左侧支承框架62的左右方向位置与机体左侧的乘降用台阶26的左右方向位置重叠。即,右侧支承框架61以及左侧支承框架62兼用作搭乘部20的保护部件及乘降用台阶26的扶手。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施肥框架60的后端部的靠近左右两端的地方焊接固定有四处的斗支承部件64、64、64、64。另外,如图7至图9所示,摆动支轴33形成于各个排送部32的后端部,摆动支轴33被装载支承于斗支承部件64。也就是说,排送部32的后端部经由斗支承部件64支承于方形部件60B,排送部32的前端部支承于方形部件60A。另外,在开闭盖69也形成有与摆动支轴33对应的摆动基端部69A。在图6中,摆动支轴33位于侧面观察机体中与摆动基端部69A重叠的地方,摆动支轴33的中心为轴芯X。
除摆动支轴33之外,在斗支承部件64的长度方向两端也形成有摆动支点。右侧的斗支承框架65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机体右侧的两个一组的摆动支轴33、33以及斗支承部件64、64摆动。左侧斗支承框架65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机体左侧的两个一组的摆动支轴33、33以及斗支承部件64、64摆动。
两个支承框架65、65沿机体横向排列地配置,斗支承框架65的长度方向沿机体横向。斗支承框架65由金属制成的管部件以及方形部件彼此焊接固定而构成,沿斗支承框架65的长度方向而彼此连结的两个斗31、31被装载并支承于斗支承框架65。
在斗支承框架65后部的左右两处分别焊接固定有摆动支点部件66、66(参照图4)。在摆动支点部件66、斗支承部件64、摆动支轴33、摆动基端部69A的各自形成有用于供转动销67贯通的贯通孔。在侧面观察中各个贯通孔重叠的状态下,各自一组的摆动支点部件66、斗支承部件64、摆动支轴33、摆动基端部69A分别被转动销67贯通。由此,斗支承框架65、斗31、开闭盖69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斗支承部件64以及摆动支轴33绕轴芯X一体地摆动。另外,由于为排送部32具备摆动支轴33的结构,因此在组装施肥装置30时难以产生排送部32与开闭盖69的位置偏移,使施肥装置30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开闭盖69、摆动支点部件66位于各自的上下高度比斗31的上下高度低且比排送部32的上下高度高的位置。另外,斗支承框架65、开闭盖69、摆动支点部件66配置于比排送辊38以及残留材料排出口47更靠上方的位置。并且,开闭盖69构成为,能够在将排送辊38以及残留材料排出口47连通并连接于斗31的下端的作业状态、和将比排送辊38以及残留材料排出口47更靠上侧的地方打开的开放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施肥框架60中的左右斗支承框架65、65的与前部的长度方向中央处对应的两处设有卡止部68,68。各个卡止部68通过与在斗支承框架65的前部的长度方向中央处所形成的非卡止部65a卡合而将斗支承框架65不能摆动地保持位置。也就是说,由卡止部68和非卡止部65a构成保持位置斗支承框架65的带扣。
在排送部32的内部,与沿机体横向排列的排送辊38相邻地设有电刷单元44。电刷单元44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比排送辊38的旋转轴芯更靠上方的位置,且设于排送辊38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电刷单元44具有:与排送辊38滑接的电刷45、支承电刷45的电刷基座部46。
在排送部32中的在上下方向上比排送辊38更靠斗31的位置侧,与一对排送辊38相邻地形成一对残留材料排出口47,设有能够打开关闭残留材料排出口47的排出闸门48。在机体横向侧部中的施肥装置30的机体前侧右端部设有能够开闭操作排出闸门48的开闭杆49(参照图3以及图5),排出闸门48和开闭杆49通过连杆机构55(参照图4)而连结。由此,排出闸门48构成为能够通过开闭杆49的操作而摆动。当向打开残留材料排出口47的方向摆动操作排出闸门48时,将在斗31中贮存的粉粒体向比残留材料排出口47更靠下游侧的残留材料排出管路90引导。此时的施肥装置30的状态成为排出状态。当向封闭残留材料排出口47的方向摆动操作排出闸门48时,将在斗31中贮存的粉粒体向排送辊38引导。此时的施肥装置30的状态成为排送状态。也就是说,开闭杆49构成为能够将施肥装置30的状态在上述送出状态和排出状态之间切换。关于残留材料排出管路90之后说明。
〔辊单元〕
如图7至图11所示,排送部32的排送辊38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排送部32拆卸。具体来说,如图7以及图8所示,排送辊38在安装于辊单元80的状态下能够拆卸地收纳于排送部32。辊单元80由包含排送辊38、能够旋转地支承排送辊38的轴部件81、82、支承轴承83、84、85的一体模块而构成。
在排送部32形成能够收纳两个排送辊38、38的收纳处71、72,并且形成与支承轴承83、84、85卡合而能够从下方支承支承轴承83、84、85的轴承凹入部73、74、75。轴承凹入部74位于收纳处71和收纳处72之间。轴部件81的长度方向一端与输入齿轮43一体地形成。另外,在轴部件81的长度方向另一端形成有与轴部件82卡合的卡合部81a,在轴部件82中的卡合部81a的对置一侧的长度方向一端形成有与卡合部81a卡合的卡合部82a。也就是说,卡合部81a和卡合部82a的对置处成为所谓的套筒结构,轴部件81以及轴部件82通过轴部件81的卡合部81a与轴部件82的卡合部82a彼此卡合而于同一轴芯上一体旋转。
在排送辊38的径向中心侧,沿轴芯方向形成有中空状的孔部38a,在孔部38a的内周表面形成有沿轴芯方向延伸为直线状的凹凸槽。一样地,在轴部件81以及轴部件82的外周表面分别形成有沿轴芯方向延伸为直线状的凹凸槽81c、82c。凹凸槽81c和凹凸槽82c分别具有相同的槽形状,孔部38a的内周表面的凹凸槽也能够与凹凸槽81c和凹凸槽82c任一个卡合。也就是说,凹凸槽81c以及凹凸槽82c为花键,孔部38a为花键孔。通过排送辊38外嵌于轴部件81或轴部件82,排送辊38与轴部件81或轴部件82花键结合而一体旋转。
在排送部32设有两个排送辊38、38的情况下,排送辊38外嵌于轴部件81的同时排送辊38外嵌于轴部件82。在排送部32设有单个排送辊38的情况下,排送辊38仅外嵌于轴部件82,轴部件81成为将旋转力从输入齿轮43仅向轴部件82传输的轴。当然,也可以是,排送辊38仅外嵌于轴部件81,轴部件82为仅支承轴部件81的轴的结构。也就是说,辊单元80构成为能够将多个排送辊38安装在同一个轴芯上。
这样,通过轴部件81以及轴部件82为能够一体旋转的结构和排送辊38外嵌于轴部件81、82的结构,而能够例如在轴部件81或轴部件82外嵌轴芯方向的宽度不同的其他规格的排送辊38,或外嵌轴芯方向的宽度较小的多个排送辊38。因此,即使在施肥装置30具有多种规格的情况下,也能够通用地使用单一规格的轴部件81、82,能够使辊单元80的结构简单化。
轴部件81贯通支承轴承83,在轴部件81中的与输入齿轮43相邻的长度方向一端处形成有周向形成为正圆状的轴承嵌合部81b,轴承嵌合部81b被支承轴承83支承。另外,卡合部81a以及卡合部82a的位置处,即轴部件81以及轴部件82的卡合处在贯通支承轴承84的状态下被支承轴承84支承。轴部件82插通于支承轴承85,在轴部件82中的与卡合部82a的位置侧为相反一侧的长度方向一端处形成有周向形成为正圆状的轴承嵌合部82b,轴承嵌合部82b被支承轴承85支承。由此,外嵌于轴部件81的排送辊38的两端被支承轴承83和支承轴承84被支承,外嵌于轴部件82的排送辊38的两端被支承轴承84和支承轴承85支承。支承轴承83相对于轴承凹入部73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支承轴承84相对于轴承凹入部74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支承轴承85相对于轴承凹入部75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这样,辊单元80由组装式的模块构成。
如图7至图11所示,在支承轴承85中的位于排送部32的外侧的地方设有一对卡止部87、87,在排送部32的轴承凹入部75的外侧表面形成有一对非卡止部78、78。一对卡止部87、87通过在卡止部87、87之间设置的弹簧(未图示)被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施力。
一对卡止部87、87中的与彼此对置的一侧为相反侧的端部具有越靠上侧越向彼此分离一侧倾斜的倾斜面。因此,例如当支承轴承85向下方滑动而一对卡止部87、87的该倾斜面与轴承凹入部75抵接时,克服在一对卡止部87、87之间设置的弹簧(未图示)的施加力,一对卡止部87、87的位置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位移。并且,当卡止部87、87的上下高度和非卡止部78、78的上下高度一致时,一对卡止部87、87的位置通过该弹簧的施加力向彼此分离的方向位移而一对卡止部87、87与一对非卡止部78,78卡合。由此,支承轴承8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轴承凹入部75保持位置。
一对卡止部87、87的各自形成为在俯视观察中为L字状,一对卡止部87、87中的彼此对置一侧的端部沿着轴芯Y的轴芯方向并向比排送部32更靠外侧地延伸。也就是说,作业者用手指抓住该延伸处,能够向一对卡止部87、87彼此接近的方向按压。因此,当作业者按压该延伸处时,克服在一对卡止部87、87之间设置的弹簧(未图示)的施加力,一对卡止部87、87的位置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位移而一对卡止部87、87从一对非卡止部78、78离开。由此,支承轴承83成为相对于轴承凹入部73能够拆卸的结构,支承轴承85成为相对于轴承凹入部75能够拆卸的结构。
另外,一对卡止部87、87与支承轴承85一样,也设于支承轴承83,在排送部32的轴承凹入部73的外侧表面形成有非卡止部78、78。在支承轴承83安装于轴承凹入部73的状态下,支承轴承83的一对卡止部87、87与轴承凹入部73的位置侧的一对非卡止部78、78卡合。由此,支承轴承8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轴承凹入部73保持位置。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将辊单元80和电刷单元44安装于排送部32的情况下,首先将组装完成的辊单元80安装在排送部32上。此时,作业者向排送部32的收纳处71、72按压辊单元80,以使支承轴承83位于轴承凹入部73,支承轴承83位于轴承凹入部74,且支承轴承85位于轴承凹入部75。此时,支承轴承83相对于轴承凹入部73向下方滑动,支承轴承84相对于轴承凹入部74向下方滑动,支承轴承85相对于轴承凹入部75向下方滑动。当支承轴承83的一对卡止部87、87与轴承凹入部73的位置侧的一对非卡止部78、78卡合,且支承轴承85的一对卡止部87、87与轴承凹入部75的位置侧的一对非卡止部78、78卡合时,辊单元80的安装完成。
收纳处71、72构成为能够与排送辊38的外周表面相邻地收纳电刷单元44。当相对于收纳处71、72向下方滑动插入两个电刷单元44时,两个电刷单元44的安装完成。也就是说,在排送部32能够拆卸地收纳有:安装了利用旋转将粉粒体从斗31中排送的排送辊38的辊单元80、与辊单元80横向排列地配置的电刷单元44。
支承轴承84位于支承轴承83和支承轴承85的中间,成为将收纳处71和收纳处72分隔的壁。如图7至图10所示,分隔部88、89从支承轴承84中的排送辊38的旋转下游侧的上方处沿着轴部件81、82的轴芯Y的轴芯方向延伸。分隔部88、89与支承轴承84一体地形成。在侧面观察中,分隔部88、89形成为沿排送辊38的外周更外侧的圆弧状,排送辊38的旋转下游侧的端部的各自与各自的残留材料排出口47的下部连续。因此,当向打开残留材料排出口47、47的方向上摆动操作一对排出闸门48、48时,粉粒体从分隔部88、89被向残留材料排出口47、47引导。
如图7所示,在各自的支承轴承83、85中的与支承轴承84对置一侧的侧部形成有允许各自的分隔部88、89的突出前端部进入的凹部83a、85a。各自的分隔部88、89的突出前端部进入凹部83a、85a内。由此,支承轴承84经由分隔部88、89两端被各自的支承轴承83、85支承。由此,防止支承轴承84中的排送辊38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地方因排送辊38的旋转而被推升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卡止爪形成于各自的分隔部88、89的突出前端部且分隔部88、89相对于凹部83a,85a以搭扣形式卡合的结构。
如图6、图8至图10所示,在支承轴承84中的与电刷单元44对置一侧的侧部、即排送辊38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形成有鼓出部84a,鼓出部84a从支承轴承84的侧部向电刷单元44的位置侧鼓出。另外,在支承轴承83中的与电刷单元44对置一侧的侧部形成有鼓出部83b,在支承轴承85中的与电刷单元44对置一侧的侧部形成有鼓出部85b。鼓出部83b以及鼓出部85b都从支承轴承83、85的各自的侧部向电刷单元44的位置侧鼓出。
在电刷单元44的电刷基座部46中的、比电刷45更靠左右的左右两侧且与支承轴承83、84、85对置一侧的上端侧部形成有鼓出部46a。在俯视观察中,鼓出部46a与鼓出部83b、84a、85b重叠。鼓出部46a在位于比鼓出部83b、84a、85b更靠上侧的状态下与鼓出部83b、84a、85b抵接。在电刷基座部46的与支承轴承83、84、85的对置一侧为相反侧的上端部形成有从电刷基座部46的上端部向上方突起的两个突起部46b、46b。
突起部46b、46b向比与支承轴承83、84、85的对置一侧为相反侧的侧部更靠外侧地突出,突起部46b的突出处的下端面与排送部32的机体前侧的上端面抵接。在电刷单元44安装于排送部32的状态下,突起部46b的突出上端能够与开闭盖69的闸门部69B抵接,在开闭盖69关闭的状态下,突起部46b的突出上端因开闭盖69而被按压为不能位移。由此,保持电刷基座部46的位置,适当地防止电刷基座部46因排送辊38的旋转或排送辊38与电刷45的滑接而有可能被向上方抬起。另外,由于支承轴承84的鼓出部84a位于鼓出部46a的正下方,因此施加于支承轴承84的推力被鼓出部46a接收。因此,防止因排送辊38的旋转而有可能抬起支承轴承84中的排送辊38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地方。
另外,突起部46b、46b在俯视观察中与鼓出部83b、84a、85b重叠的状态下,位于比鼓出部83b、84a、85b更靠上侧的位置。因此,当在作业者操作支承轴承83以及支承轴承85的各自的一对卡止部87、87而解除卡止部87的锁定状态之后使辊单元80向上方滑动时,突起部46b被鼓出部83b、84a、85b抬起,电刷单元44与辊单元80一起脱离。
如图11所示,在轴承凹入部73,74,75的与支承轴承83、84、85卡合处的下端,形成有倾斜槽73a、74a、74b、75a。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使外嵌于轴部件81并位于支承轴承83和支承轴承84之间的排送辊38为排送辊38A,使外嵌于轴部件82并位于支承轴承84和支承轴承85之间的排送辊38为排送辊38B。倾斜槽73a、74a、74b、75a分别位于比排送辊38的下端位置更靠下方的位置。倾斜槽73a和倾斜槽74a的各自具有以越靠下侧越接近排送辊38A的位置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另外,倾斜槽74b和倾斜槽75a的各自具有以越靠下侧越接近排送辊38B的位置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因此,即使粉粒体进入各个倾斜槽73a、74a、74b、75a,粉粒体也会沿着这些倾斜面自重下落并经由施肥入口51b被向输送管路50引导。
〔残留材料排出路径〕
如图3、图12所示,在比排送部32更靠机体后侧的位置具备筒状的残留材料排出管路90。送风管路39构成为能够与鼓风机36的吐出口连通并连接,具备与鼓风机36的吐出口相邻的切换阀部91。切换阀部91构成为,能够将与鼓风机36连通并连接的管路切换至送风管路39和残留材料排出管路90的任一个。切换阀部91与连杆机构55(参照图4)可连动地连接,构成为能够通过开闭杆49的操作而摆动切换。
残留材料排出管路90由切换阀部91的排出方向下游侧的分岔管路、主排出管路92、第一排出管路93、第二排出管路94构成。该分岔管路为与切换阀部91一体构成的刚性管路。一对第一排出管路93、93位于与比排送部32的一对排出闸门48、48更靠排出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相邻的位置。第二排出管路94跨着一对第一排出管路93、93合流的地方、和进一步向排出方向下游侧在主排出管路92合流的地方。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四处排送部32设有一对残留材料排出口47、47,具备与残留材料排出口47、47对应的一对第一排出管路93、93。也就是说,一对第一排出管路93、93分别与收纳处71的残留材料排出口47、和收纳处72的残留材料排出口47连通并连接。由此,具备共计八条第一排出管路93,四条第二排出管路94在一对第一排出管路93、93合流的状态下合流于主排出管路92。此时,第二排出管路94在上下方向上通过左右一对第一管路51、51之间的间隙。并且,在配置于比左右一对第一管路51、51更靠下侧的位置的主排出管路92连通有第二排出管路94。这样,残留材料排出管路90构成为在排出路径上流侧与多个残留材料排出口47连通并连接,且在排出路径下游侧合流而成为一个管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风机36设于机体左侧部,主排出管路92的机体左侧成为排出方向上流侧,主排出管路92的机体右侧成为排出方向下游侧。
主排出管路92具有:跨机体横向的直线状的第一管路部件92A、跨切换阀部91和第一管路部件92A连通并连接的第二管路部件92B、在比第一管路部件92A更靠排出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向下方延伸的第三管路部件92C。第一管路部件92A由刚性管路构成。由于切换阀部91的排出方向下游侧的路径成为朝向机体后方的状态,因此第二管路部件92B由弹性管路构成。第二管路部件92B以第二管路部件92B的排出方向上流侧朝向机体后方且第二管路部件92B的排出方向下游侧朝向机体横向的方式弯曲。比切换阀部91更靠排出方向下游侧的分岔管路由刚性管路构成,该分岔管路和第一管路部件92A的接缝通过第二管路部件92B连接。
在主排出管路92的上部形成有用于贯通第二排出管路94的下游侧的端部的四处贯通孔92a、92a、92a、92a,各个第二排出管路94的下游侧的端部插入于主排出管路92的筒内。主排出管路92以及第二排出管路94构成为第二排出管路94中的插入于主排出管路92筒内的地方的外周与贯通孔92a密接,以使输送风不从贯通孔92a漏出。
当作业者操作开闭杆49而施肥装置30的状态从排送状态切换至排出状态时,向打开残留材料排出口47的方向摆动操作各个排出闸门48。同时,向残留材料排出管路90与鼓风机36连通并连接的方向摆动操作切换阀部91。各自的第一排出管路93以及第二排出管路94越靠近排出方向下游侧越位于机体下侧。因此,当打开残留材料排出口47时,在斗31中贮存的粉粒体因自重经由第一排出管路93以及第二排出管路94向主排出管路92下落。落至主排出管路92的粉粒体利用鼓风机36的输送风被压送向机体右侧、即排出方向下游侧,被向主排出管路92的第三管路部件92C引导。并且,粉粒体从第三管路部件92C的排出口排出,例如粉粒体被回收到作业者预先准备的袋中等。
〔排送部的封闭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八行种植型的插秧装置W中,粉粒体被供应到与四处排送部32连接的全部八条输送管路50。但是,例如在插秧装置W为七行种植型等的情况下,当为使用两个一组的排送辊38的排送部32的结构时,也存在不与排送部32的收纳处71、72中的输送管路50连通并连接而不被用于供应粉粒体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构成为,在不被用于供应粉粒体的收纳处71或收纳处72不配置排送辊38。但是,仅仅因为这样,粉粒体进入不被用于供应粉粒体的收纳处71或收纳处72,粉粒体有可能滞留于收纳处71或收纳处72而不向种植田的田面供应。为了避免这样的不良情况,使用封闭不用于供应粉粒体的收纳处71或收纳处72的封闭结构。
如图13所示,封闭收纳处71或收纳处72的封闭结构由倾斜引导板95、第一封闭盖96、第二封闭盖97、第三封闭板98构成。在图13中,为了使收纳处71不被用于供应粉粒体,倾斜引导板95以封闭与收纳处71连通一侧的斗31的开口的方式设于斗31的底部。倾斜引导板95以越靠下侧越接近与收纳处72连通一侧的开口的方式倾斜,收纳处71的位置侧的粉粒体利用倾斜引导板95的倾斜被引导至与收纳处72连通一侧的开口。
第一封闭盖96设于收纳处71的上端,第二封闭盖97设于收纳处71的下端。另外,在收纳处71中的设有支承轴承84一侧的侧部设有第三封闭板9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封闭盖96、第二封闭盖97和第三封闭板98可以形成为一体的部件。由第一封闭盖96和第二封闭盖97封闭收纳处71的上下方向的开口,由第三封闭板98封闭轴部件81、82与支承轴承84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适当防止粉粒体等进入收纳处71。另外,即使为比收纳处71更靠下侧的第一管路51与鼓风机36以及收纳处71连通并连接且封闭第一管路5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结构,也能够减少输送风通过第二封闭盖97向收纳处71逆流。而且,能够利用第一封闭盖96以及第三封闭板98适当地防止该输送风从收纳处71进一步向斗31或收纳处72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收纳处72不被用于供应粉粒体的情况下,可以是如下结构,即,倾斜引导板95封闭与收纳处72连通一侧的斗31的开口,收纳处72的位置侧的粉粒体利用倾斜引导板95的倾斜被引导至与收纳处71连通一侧的开口。该情况下,第一封闭盖96设于收纳处72的上端,第二封闭盖97设于收纳处72的下端,第三封闭板98设于收纳处72中的设有支承轴承84的一侧的侧部。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例的结构,以下示例本发明代表性的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机体左右一方侧的斗支承框架65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机体左右一方侧的两个一组的摆动支轴33、33以及斗支承部件64、64摆动,但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机体左右一方侧的斗支承框架65可以为仅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摆动支轴33的结构。另外,可以为不设置斗支承框架65、且开闭盖69和与比开闭盖69更靠上侧的位置连结的斗31能够仅摆动地支承于摆动支轴33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机体横向侧部中的施肥装置30的机体前侧右端部设置能够对排出闸门48开闭操作的开闭杆4,开闭杆49构成为能够同时摆动全部的排出闸门48,但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开闭杆49没有必须是一个,可以是例如在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的机体横向侧部设置第一开闭杆且在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机体横向侧部设置第二开闭杆。该情况下,第一开闭杆可以为能够对该左右方向一方侧的施肥装置30的排出闸门48开闭操作的结构,第二开闭杆可以为能够对该左右方向一方侧的施肥装置30的排出闸门48的开闭操作结构。当操作一个开闭杆49而全部施肥装置30的状态成为排出状态时,粉粒体一下子从全部的斗31向残留材料排出管路90流入,有残留材料排出管路90堵塞的倾向,存在粉粒体的排出反而变迟的情况。对此,如果利用第一开闭杆和第二杆将左右的施肥装置的状态分开地变成排出状态,则残留材料排出管路90难以堵塞,容易顺利地进行粉粒体的排出。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残留材料排出管路90构成为在排出路径上流侧与残留材料排出口47连通并连接的多个第一排出管路93以及第二排出管路94在排出路径下游侧的主排出管路92合流而变成一个管路,但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残留材料排出管路90可以在右侧的连结的斗31、31、和左侧的连结的斗31、31分别形成独立的排出管路。例如,可以为如下结构,即,与右侧的排送部32、32连通并连接的多个第一排出管路93在第二排出管路94合流为一个管路,作为该一个管路的第二排出管路94延伸到机体下方。另外,可以为如下结构,即,与左侧的排送部32、32连通并连接的多个第一排出管路93在第二排出管路94合流为一个管路,作为该一个管路的第二排出管路94延伸至机体下方。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排出管路92为与鼓风机36连通的结构,但主排出管路92也可以不与鼓风机36连通。该情况下,可以为主排出管路92向下方倾斜且处于主排出管路92的管路内的粉粒体因自重而向输送方向下游侧下落的结构。
(5)上述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插秧机,也可以使用于直播机、蔬菜移植机、或向种植田播撒肥料或药剂的播撒机等。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的记载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除非特别说明,如以下记载。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农作业机的作业行驶时的前进侧的行进方向为“前方dF”,后退侧的行进方向为“后方dB”。并且,以前后方向上的向前姿态为基准相当于右侧的方向为“右方dR”,相当于左侧的方向为“左方dL”。
〔农作业机的整体结构〕
图14以及图15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农作业机的一个例子即乘用型插秧机。
该乘用型插秧机在行驶机体101的车体框架110的前部侧具备发动机113以及变速器壳体114,行驶机体101具备转向操作自如的左右一对前轮111以及左右一对后轮112。在行驶机体101的中央部设有装备了转向把手等的操纵部115和驾驶座席116,在构成行驶机体101的车体框架110的后部的后部台阶118上配置有作为粉粒体供应输送装置A的施肥装置103(相当于粉粒体供应装置)以及起风输送装置104。
在发动机113的左右两侧、操纵部115与驾驶座席116之间、以及驾驶座席116的左右两侧设有驾驶部台阶117,该驾驶部台阶117具有位于比所述后部台阶118低的大致平坦的台阶部分。在比该驾驶部台阶11更靠外侧的位置,在与所述发动机113的配设处对置的左右处配设有预备秧苗载秧台126。
在车体框架110的后部侧,构成车体框架110的左右一对支承框架板110B立设在构成同一个车体框架110的主框架110A上。通过将作业装置B的一个例子即插秧装置102安装在一端侧与该支承框架板110B枢支连结的连杆机构119的另一端侧而构成乘用型插秧机。所述连杆机构119具备提升汽缸119a而使插秧装置102升降操作自如地连结于行驶机体101。
如图15所示,插秧装置102为八行种植的结构。八行种植的插秧装置102为通过具备四个种植传动壳体120、旋转驱动自如地支承于种植传动壳体120的左右两侧的旋转壳体121、在旋转壳体121的两端配备的一对种植爪122、5个接地浮块123、以及载秧台124等而能够在一个行程中进行八行插秧的结构。
〔粉粒体供应输送装置〕
接着,对粉粒体供应输送装置A的结构进行说明。
粉粒体供应输送装置A具备:用于贮存作为被输送物的肥料(相当于粉粒体)并按规定量逐次排送并供应的施肥装置103(相当于粉粒体供应装置)、用于利用风力将粉粒体向作业装置B侧输送的起风输送装置104。以上施肥装置103以及起风输送装置104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地配置于行驶机体101的后部且驾驶座席116的后侧位置,被在车体框架110上设置的支承框架105支承。
〔施肥装置〕
对施肥装置103进行说明。
施肥装置103如图16至图19所示,构成为具备四个贮存两行份量肥料的透明树脂制成的肥料斗130(相当于贮存部)、和四个内装了排送两行份量肥料的排送机构132的排送壳体131(相当于排送部),用于八行种植。
内装有上述四个肥料斗130以及排送机构132的四个排送壳体131中的贮存肥料的一个肥料斗130、和从该肥料斗130按规定量逐次排送粉粒体的一个排送壳体131成对地构成一个供应单元部分103A。因此,四个供应单元部分103A以沿左右方向排列的状态配设于该施肥装置103。
供应单元部分103A中的内装于各排送壳体131的排送机构132具备排送辊133,该排送辊133在外周部形成用于粉粒体进入的凹部133a。该凹部133a形成为沿排送辊133的旋转轴心方向的凹槽状,且在排送辊133的周向的多处形成。
排送辊133能够旋转地配置在与开闭阀131b同等程度高度的位置且漏斗部134的上方,该开闭阀131b在排送壳体131的粉粒体排出口131a的上部侧设置。开闭阀131b构成为能够在图19实线所示的封闭位置和假想线所示的开放位置之间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图19中的符号133b与旋转的排送辊133的周面滑接,为起到刮平作用的电刷。
肥料斗130具备上表面侧开放的矩形箱状的容器主体130A、和能够将该容器主体130A的上表面侧开闭的盖体130B。
在容器主体130A的底面侧设有格子状的异物除去网136。该异物除去网136装载并支承于在容器主体130A的中央底板部130c的上侧立设的固定部件130d。
在中央底板部130c形成有虽未图示但容器主体130A内的粉粒体能够流通的开口。
排送壳体131的上部开口部分具备的基座分隔体131c以从下方支承中央底板部130c的状态设于中央底板部130c的下侧。该基座分隔体131c如图19所示具备多条山状的搭条部件,在该搭条部件彼此之间形成有粉粒体能够流通的通路开口。
在排送壳体131的上部中位于基座分隔体131c正下方的位置设有闸门137,该闸门137能够在阻断粉粒体从肥料斗130侧向收纳有排送壳体131内的排送辊133的空间经过的状态、和允许粉粒体从肥料斗130侧向收纳有排送壳体131内的排送辊133的空间经过的状态之间切换操作。
容器主体130A的底面侧形成为越靠近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位置越低的下窄锥状的倾斜面。
也就是说,容器主体130A的底面中的从接近周壁的一侧到中央底板部130c的前部底面130f如图19所示,成为沿将排送壳体131的粉粒体排出口131a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部、和基座分隔体131c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连结的假想线段L1的倾斜面。
这样,通过使前部底面130f的倾斜沿假想线段L1,容易减少在比基座分隔体131c更靠下侧的闸门137和排送辊133之间滞留的粉粒体的量。
容器主体130A的底面中的从接近周壁的一侧到中央底板部130c的后部底面130b如图19所示,在比从接近周壁一侧的后部底面130b部分相对于排送辊133的切线L2更靠下方侧的位置还存在以更陡角度倾斜的后部底面130b部分。
这样,在比切线L2更靠下方侧的位置也将引导粉粒体向排送辊133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倾斜面部分形成为后部底面130b部分,而顺利地向排送辊133供应粉粒体。
肥料斗130被支承为,能够与排送壳体131一起相对于支承框架105绕图19所示的横轴心x1转动操作。也就是说,构成为能够在图19实线所示的起立姿态和图19假想线所示的倒伏姿态之间改变姿态。在倒伏姿态中,构成为将肥料斗130的整体变更为后倾姿态而能够打开容器主体130A的内部。
此时,如图19中假想线所示,容器主体130A的后部底面130b形成为凹入的形状,以使姿态被变更为后倾姿态的肥料斗130的容器主体130A与支承框架105不干涉。
来自变速器壳体114的驱动力被传输至内装于排送壳体131的排送机构132。也就是说,来自变速器壳体114的驱动力经由具备未图示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等的传动机构被传输至排送用驱动轴132a、排送用驱动轴132a被间歇旋转驱动。随着该排送用驱动轴132a的间歇旋转,与排送用驱动轴132a齿轮连动的排送辊133被间歇旋转驱动,排送机构132被驱动。
当驱动排送机构132时,排送贮存于肥料斗130的肥料,如下进行该排送。
也就是说,在排送辊133的上部侧,放入凹部133a的肥料随着排送辊133的旋转受到电刷133b的刮平作用。之后,排送辊133进一步旋转,并且每当凹部133a到达排送辊133的下部侧时,凹部133a内的肥料向漏斗部134下落。这样,依次到达排送辊133的下部侧的凹部133a内的肥料向漏斗部134下落的状态为按规定量逐次排送肥料的状态。
并且,排送到漏斗部134的肥料通过从后述的起风输送装置104的电动鼓风机140送入的高压风从与漏斗部134的出口侧连接的供应路135向作业装置B侧送出。
〔起风输送装置〕
如下构成利用风力将从排送机构132送出的粉粒体向插秧装置102侧输送的起风输送装置104。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起风输送装置104具备:起风用的电动鼓风机140(相当于鼓风机)、位于用于将粉粒体向插秧装置102侧输送的供应路径的输送管路141、成为用于将粉粒体向外部搬出的排出路径的排出管路142(相当于排出路)、将来自电动鼓风机140的输送风选择地向输送管路141或排出管路142供应的分岔管路143。
就电动鼓风机140而言,以沿上下方向的状态配置被电动机140a驱动的起风翼(未图示)的旋转轴心y1。就电动鼓风机140而言,从朝下的进气口140b取入外部空气,具备在水平方向上横向开口的送气口140c以将输送风从行驶机体101的左横一侧方向另一侧方吹出。
分岔管路143的上流侧端部连接于电动鼓风机140的所述送气口140c。在分岔为二股的分岔管路143的下游侧连接有所述输送管路141和所述排出管路142。在电动鼓风机140的所述进气口如图14以及图16所示,具备接近发动机113的吸入用开口并连接有进气管路127以吸取发动机11周围的加暖过的外部空气。
如图16以及图20所示,电动鼓风机140设在比排出管路142高的位置。并且,由于电动机140a配置于电动鼓风机140的上侧,因此,成为相对于排出管路142来说电动机140a配设于更高位置的状态。
输送管路141设于与电动鼓风机140大致等高的位置,电动机140a以相对于输送管路141也配设于更高位置的状态设置。
因此,在用水冲洗排出管路142或输送管路141等情况下,清洗水侵入电动机140a而对电动机140a产生不好的影响的可能性减少。
在所述分岔管路143内装备有路径切换阀(未图示),该路径切换阀用于将从所述电动鼓风机140的送气口140c供应的风向供应路径侧或排出路径侧的任一侧切换并供应。能够基于该路径切换阀的切换操作而将电动鼓风机140的送风方向切换至供应路径的输送管路141侧、或排出路径的排出管路142侧的任一个。
〔粉粒体供应系统〕
与分岔管路143连接的输送管路141和排出管路142中的输送管路141如图16~图19所示。
即,输送管路141通过将多条输送短管141A经由环状的连结件141B连接为同心状,而形成为规定长度的连续的筒状。并且,在以沿着行驶机体101的左右方向的状态配设的输送管路14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多处连接有用于将肥料供应给插秧装置102的挖槽器125的供应路135。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在漏斗部134的下端部设有送出用分岔管部135a,该送出用分岔管部135a用于将排送出的肥料趁着输送风送出。就该送出用分岔管部135a而言,一端侧以插入于输送管路141的内部的状态固定,另一端侧越过漏斗部134的下端开口134a的位置并向后方侧延伸,经由筒状体135b与供应软管135c连接。
根据该结构,从送出用分岔管部135a的一端侧接收从电动鼓风机140的送气口向输送管路141供应的风,并且从送出用分岔管部135a的另一端侧经由筒状体135b向供应软管135c侧送出。此时,能够将从漏斗部134的下端开口134a向送出用分岔管部135a排送出的肥料趁着在送出用分岔管部135a内流通的输送风而送出,将肥料供应给插秧装置102的挖槽器125。
供应路135具备:上述送出用分岔管部135a、筒状体135b、供应软管135c。
与上述排送机构132的漏斗部134的下端开口134a、送出用分岔管部135a、以及送出用分岔管部135a连接的筒状体135b或供应软管135c在每个供应单元部分103A左右一对地设置。也就是说,在各供应单元部分103A连接有左右一对供应路135以将从该供应单元部分103A排送出的两行份量的肥料分别供应给插秧装置102的对应位置两处的挖槽器125。
〔粉粒体排出系统〕
与分岔管路143连接的输送管路141和排出管路142中的排出管路142如图16~图19所示。
即,排出管路142通过将多条排出短管142A连接为同心状而形成为规定长度的连续的筒状,且连接能够在末端部拆卸的末端管142B。也就是说,排出管路142的整体由多条排出短管142A和末端管142B的组合构成,其中多条排出短管142A由直管状的筒状部件构成,末端管142B的一端侧嵌装于末尾的排出短管142A,另一端侧向外部开放。
由这些多条排出短管142A的组合和与最末端部连接的末端管142B构成长条的排出管路142。
排出短管142A由沿着行驶机体101的左右方向直线地延伸的筒状部件构成。该排出短管142A如图16以及图20所示,下面侧的端缘为一条直线状,上表面侧的端缘为部分向下方凹入的形状。也就是说,排出短管142A的下半侧形成为具有通常圆筒状曲面的筒状,上半侧为将筒状部件的上表面侧向径向内侧凹入的形状,该凹入的部分作为将排出短管142A的流路剖面的剖面积部分收缩的节流部144发挥作用。
在该排出管路142的节流部144中,相比于后述的下落排出路106合流处,在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的上流侧存在最大收缩位置。
另外,节流部144的存在范围如图16以及图20所示,位于比最大收缩位置存在处更靠上游侧的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的上流侧短,位于比最大收缩位置存在处更靠下游侧的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的下游侧中的存在范围长。由此,在节流部144中,急速收缩而使输送风的流通速度上升,经过最大收缩位置之后而逐渐减缓收缩程度从而也减缓输送风的流通速度。
在节流部144的存在处中,相比于排出管路142的其他部位输送风的流速增加而产生负压部分。当在该节流部144存在处合流后述的下落排出路106时,来自下落排出路106的粉粒体容易被随着排出管路142的流路内面中的流线的剥离而产生的负压部分吸引,粉粒体向排送壳体131侧返回的可能性较小。
末端管142B如图16以及图21、22所示,具备:沿排出短管142A的轴线方向向横向外侧方延伸的排风管部分142Ba、相对于排出短管142A的轴线方向斜下方改变朝向的粉粒体回收管部分142Bb。
并且,设置分离装置145,该分离装置用于通过限制在排出管路142内被风力输送的粉粒体通过并仅使输送风通过而分离输送风和粉粒体。
该分离装置145具备:末端管142B中的分岔为二股状的排风管部分142Ba和粉粒体回收管部分142Bb、以及在其内部安装的网状体146。并且,就网状体146而言,在排风管部分142Ba和粉粒体回收管部分142Bb的分岔处允许输送风向排风管部分142Ba侧通过的同时抑制粉粒体通过,向粉粒体回收管部分142Bb侧引导粉粒体。也就是说,网状体146具有阻止流动在排出管路142内的粉粒体通过而仅使输送风通过的适当大小的多个通气孔。
在分离装置145中,如图21的图中箭头a1所示,使流通在排出管路142内的输送风的下风侧的排出方向在行驶机体10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机体横向外侧后方。并且,如图21的图中箭头a2所示,粉粒体的排出方向在行驶机体10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机体前方侧下方。
这样,由于通过使输送风的排出方向朝向机体横向外侧后方,排出的风不朝向驾驶者搭乘的机体前方侧,因此,粉粒体向操纵部115飞散的可能性较小。
〔下落排出路〕
对从施肥装置103的供应单元部分103A到排出管路142的下落排出路106进行说明。
在由施肥装置103具备的肥料斗130和内装排送机构132的排送壳体131成对构成的供应单元部分103A的各自设有下落排出路106,该下落排出路106用于与所述的左右一对供应路135、135一起从排送壳体131内的左右一对排送机构132向排出管路142下落排出残留肥料。
该下落排出路106的粉粒体的“下落”是指不限于完全自由下落,也指沿斜面滑落这样的流下,表示肥料等粉粒体由于自重降下的状态。
下落排出路106如图16至图20所示,具备:下端侧与排出管路142相连的下部流路106b、从该下部流路106b的上端侧分岔为二股状的上部流路106a,在背面观察中形成为Y字状。
上部流路106a的左右上端侧与左右一对粉粒体排出口131a连接。左右粉粒体排出口131a与相比于排送壳体131内具备的排送辊133的存在处排送壳体131内的上方侧空间连通。
因此,能够将在内装有排送出两行份量肥料的排送机构132的排送壳体131的内部空间残留的肥料从比排送辊133更靠上方侧的排送壳体131内空间、利用左右一对粉粒体排出口131a以及下落排出路106而向排出管路142下落排出。
并且,下落排出路106的下部流路106b如图16以及图20所示,设置在经过从与该下落排出路106的上端侧连接的供应单元部分103A向插秧装置102侧延伸的左右一对供应路135、135彼此之间的位置。经过该供应路135、135彼此之间的下落排出路106的下端与排出管路142连接。
如上述所述,由于下落排出路106在背面观察中形成为Y字状并以下部流路106b经过供应路135、135之间的方式设置,因此,例如,与下落排出路106经过左右供应路135、135的横向外侧并连接于排出管路142的情况相比,从机体后方侧观察的背面观察中,下落排出路106的整体成为具有较陡斜率的倾斜角度的流路。由此,容易顺利地进行下落排出路106中的粉粒体的自重下落。
另外,下落排出路106的下部流路106b如图16以及图20所示,下落排出路106的下部以越靠下端侧越位于排出管路142的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倾斜姿态与排出管路142连接。而且,连接下落排出路106的下部是指,相比于所述节流部144的最大收缩位置为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位置。
也就是说,在下落排出路106中自重下落的残留肥料在输送风流通最快的最大收缩位置之后与输送风合流。此时在合流处中,自重下落的残留肥料在具有沿着排出管路142中的输送风流通方向上的惯性移动的状态下,从倾斜的方向与排出管路142中的输送风的流通合流。由此,通过因流通在排出管路142内的输送风的负压引起的喷射泵作用、和在沿着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的合流,顺利地进行合流,从而残留肥料向下落排出路106侧逆流这样的现象产生的可能性较小。
而且,下落排出路106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为沿着供应路135、135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以越从排送壳体131远离越低的倾斜姿态设置,且相比于上部流路106a的倾斜,下部流路106b的倾斜设定为较陡的角度。
因此,下落排出路106内的粉粒体的自重下落容易进行。特别是,由于下部流路106b的倾斜为较陡角度,因此能够以粉粒体在该下部流路106b停滞或逆流等的可能性较小的状态排出粉粒体。
另外,下落排出路106中的下部流路106b的较陡倾斜部分的流路剖面积设定得比分岔的上部流路106a的较缓倾斜部分的流路剖面积的总和小。
这是因为,由于粉粒体在较陡倾斜部分的下部流路106b中自重降下的速度比在较缓倾斜部分的上部流路106a中自重降下的速度快,因此没有必要使下部流路106b的流路剖面积大于上部流路106a的流路剖面积的总和,只要预先确保规定的面积比,即使在某种程度上使下部流路106b的流路剖面积小于上部流路106a的流路剖面积的总和,也难以产生粉粒体的堵塞。实际上,由于使在周围空间有富余的上部流路106a侧的管径设定得相当大而成为难以产生堵塞的大小,因此,即使与分岔的左右的上部流路106a、106a的各自比较,下部流路106b的流路剖面积也设定得比它们小。由此,采用流路剖面积较小的下部流路106b而容易经过供应路135、135彼此之间。
在该下落排出路106中,如图17所示,下部流路106b的流路剖视形状形成为沿供应路135的延伸方向的外径比沿与供应路135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外径大的长圆状的剖视形状。
因此,通过有效利用该长圆状的流路剖视形状,而在即使将与左右的供应路135,135交叉的方向的外径设得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作为下部流路106b的整体必要且足够的流路剖面积。
〔其他实施方式之一〕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粉粒体供应装置以采用施肥装置103的结构为例进行表示,但并不一定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作为粉粒体供应装置,也可以使用除草剂或驱虫剂等药剂播撒装置或供应种粒的播种装置。
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之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如下结构,即,由贮存粉粒体的贮存部即肥料斗130和从该贮存部按规定量逐次排送出粉粒体的排送部即排送壳体131成对构成一个供应单元部分103A,在该供应单元部分103A连接有将从该供应单元部分103A排送出的粉粒体向供应对象处即左右两个挖槽器125输送的左右一对供应路135,但并不一定限定于该结构。
例如,可以是在一个供应单元部分103A连接有三个以上的供应路135并向三个以上的挖槽器125输送的结构。
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之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四个贮存两行份量肥料的透明树脂制成的肥料斗130(相当于贮存部)和四个内装有排送出两行份量的肥料的排送机构132的排送壳体131(相当于排送部),也就是说,作为施肥装置103虽然以具备四个供应单元部分103A的结构的农作业机为例进行表示,但不限于该结构。
例如、供应单元部分103A可以是三个以下,也可以是五个以上。
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之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如下结构,即,从一个供应单元部分103A向排出管路142送入粉粒体的下落排出路106设置在经过与该供应单元部分103A连接的供应路135、135彼此之间的位置,但并不一定限定于该结构。
例如,在一个供应单元部分103A连接有三个供应路135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三条下落排出路106,两条下落排出路106经过三个供应路135彼此之间,剩下一条下落排出路106经过从三个供应路135彼此之间偏移的位置并与排出管路142连接。
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之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下落排出路106表示的是如下结构,即,具备下端侧与排出管路142相连的下部流路106b、和从该下部流路106b的上端侧分岔为二股状的上部流路106a并形成为Y字状,但并不一定限定于该结构。
例如,可以使用在两条上部流路106a相连有两条下部流路106b的直管状的其他的下落排出路106,使一方的下落排出路106以在其他下落排出路106的前后排列的状态设置并使其设置在经过左右供应路135、135彼此之间的位置。
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之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如下结构,即,节流部144为构成排出管路142的排出短管142A的上表面侧部分向下方凹入的形状,但并不一定限定于该结构。
例如,可以将排出管路142的整周收缩或另外将收缩用的部件安装在排出管路142的内部。
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之七〕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分离装置145表示的是如下结构,即,具备:分岔为二股状的排风管部分142Ba和粉粒体回收管部分142Bb、以及在其内部安装的网状体146,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实现网状体146的作用的冲压金属件或过滤件等。
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的记载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除非特别说明,如以下记载。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种植田作业机的作业行驶时的前进侧的行进方向为“前方dF”,后退侧的行进方向为“后方dB”。并且,以前后方向上的向前姿态为基准,相当于右侧的方向为“右方dR”,相当于左侧的方向为“左方dL”。
〔种植田作业机的整体结构〕
图23以及图24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种植田作业机的一个例子即乘用型插秧机。
该乘用型插秧机在行驶机体201的车体框架210的前部侧具备发动机213以及变速器壳体214,其中行驶机体201具备转向操作自如的左右一对前轮211以及左右一对后轮212。在行驶机体201的中央部设有装备了转向把手等的操纵部215和驾驶座席216,在构成行驶机体201的车体框架210的后部的后部台阶218上配置有作为粉粒体供应输送装置A的施肥装置203(相当于粉粒体供应装置)以及起风输送装置204。
在发动机213的左右两侧、操纵部215和驾驶座席216之间、以及驾驶座席216的左右两侧设有驾驶部台阶217,该驾驶部台阶217具有位于比所述后部台阶218低的位置的大致平坦的台阶部分。在比该驾驶部台阶217更靠外侧的位置,在与所述发动机213的配设处对置的左右处配设有预备秧苗载秧台226。
在车体框架210的后部侧,构成车体框架210的左右一对支承框架板210B立设在构成同一个车体框架210的主框架210A上。通过将作业装置B的一个例子即插秧装置202安装在一端侧与该支承框架板210B枢支连结的连杆机构219的另一端侧而构成乘用型插秧机。所述连杆机构219具备提升汽缸219a而使插秧装置202升降操作自如地连结于行驶机体201。
如图15所示,插秧装置202为八行种植的结构。八行种植的插秧装置202为通过具备四个种植传动壳体220、旋转驱动自如地支承于种植传动壳体220的左右两侧的旋转壳体221、在旋转壳体221的两端配备的一对种植爪222、5个接地浮块223、以及载秧台224等而能够在一个行程中进行八行插秧的结构。
〔粉粒体供应输送装置〕
接着,对粉粒体供应输送装置A的结构进行说明。
粉粒体供应输送装置A具备:用于贮存作为被输送物的肥料(相当于粉粒体)并按规定量逐次排送并供应的施肥装置203(相当于粉粒体供应装置)、用于利用风力将粉粒体向作业装置B侧输送的起风输送装置204。以上施肥装置203以及起风输送装置204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地配置于行驶机体201的后部且驾驶座席216的后侧位置,被在车体框架210上设置的支承框架205支承。
〔施肥装置〕
对施肥装置203进行说明。
施肥装置203如图25至图28所示,构成为具备四个贮存两行肥料的透明树脂制成的肥料斗230(相当于贮存部)、和四个内装了排送两行肥料的排送机构232的排送壳体231(相当于排送部),用于八行种植。
内装有上述四个肥料斗230以及排送机构232的四个排送壳体231中的贮存肥料的一个肥料斗230、和从该肥料斗230排送规定量的粉粒体的一个排送壳体231成对地构成一个供应单元部分203A。因此,四个供应单元部分203A以沿左右方向排列的状态配设于该施肥装置203。
供应单元部分203A中的内装于各排送壳体231的排送机构232具备排送辊233,该排送辊233在外周部形成用于粉粒体进入的凹部233a。该凹部233a形成为沿排送辊233的旋转轴心的方向的凹槽状,且在排送辊233的周向的多处形成。
排送辊233能够旋转地配置在与开闭阀231b同等程度高度的位置且漏斗部134的上方,该开闭阀231b在排送壳体231的粉粒体排出口231a的上部侧设置。开闭阀231b构成为能够在图28实线所示的封闭位置和假想线所示的开放位置之间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图28中的符号233b与旋转的排送辊233的周面滑接,为起到刮平作用的电刷。
来自变速器壳体214的驱动力被传输至内装于排送壳体231的排送机构232。也就是说,来自变速器壳体214的驱动力经由具备未图示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等的传动机构被传输至排送用驱动轴232a、排送用驱动轴232a被间歇旋转驱动。随着该排送用驱动轴232a的间歇旋转,与排送用驱动轴232a齿轮连动的排送辊233被间歇旋转驱动,排送机构232被驱动。
当驱动排送机构232时,排送贮存于肥料斗230的肥料,如下进行该排送。
也就是说,在排送辊233的上部侧,放入凹部233a的肥料随着排送辊233的旋转受到电刷233b的刮平作用。之后,进一步排送辊233旋转,并且每当凹部233a到达排送辊233的下部侧时,凹部233a内的肥料落至漏斗部234。这样,依次到达排送辊233的下部侧的凹部233a内的肥料落至漏斗部234的状态为按规定量逐次排送肥料的状态。
并且,送到漏斗部234的肥料通过从后述的起风输送装置204的电动鼓风机240送入的高压风从与漏斗部234的出口侧连接的供应路135向作业装置B侧送出。
〔起风输送装置〕
如下构成利用风力将从排送机构232送出的粉粒体向插秧装置202侧输送的起风输送装置204。如图24以及图25所示,起风输送装置204具备:起风用的电动鼓风机240(相当于鼓风机)、位于用于将粉粒体向插秧装置202侧输送的供应路径的输送管路241、成为用于将粉粒体向外部搬出的排出路径的排出管路242(相当于排出路)、将来自电动鼓风机240的输送风选择地向输送管路241或排出管路242供应的分岔管路243。
就电动鼓风机240而言,以沿上下方向的状态配置被电动机240a驱动的起风翼(未图示)的旋转轴心y1。就电动鼓风机240而言,从朝下的进气口240b取入外部空气,具备在水平方向上横向开口的送气口240c以将输送风从行驶机体201的左横一侧方向另一侧方吹出。
分岔管路243的上流侧端部连接于电动鼓风机240的所述送气口240c。在分岔为二股的分岔管路243的下游侧连接有所述输送管路241和所述排出管路242。在电动鼓风机240的所述进气口如图23以及图25所示,具备接近发动机213的吸入用开口并连接有进气管路127以吸取发动机213周围的加暖过的外部空气。
如图25以及图29所示,电动鼓风机240设在比排出管路242高的位置。并且,由于电动机240a配置于电动鼓风机240的上侧,因此,成为相对于排出管路242来说电动机240a配设于更高位置的状态。
输送管路241设于与电动鼓风机240大致等高的位置,电动机240a以相对于输送管路241也配设于更高位置的状态设置。
因此,在用水冲洗排出管路242或输送管路241等情况下,清洗水侵入电动机240a而对电动机240a产生不好的影响的可能性减少。
在所述分岔管路243内装备有路径切换阀(未图示),该路径切换阀用于将从所述电动鼓风机240的送气口240c供应的风向供应路径侧或排出路径侧的任一侧切换并供应。能够基于该路径切换阀的切换操作而将电动鼓风机240的送风方向切换至供应路径的输送管路241侧、或排出路径的排出管路242侧的任一个。
〔粉粒体供应系〕
与分岔管路243连接的输送管路241和排出管路242中的输送管路241如图25~图28所示。
即,输送管路241通过将多条输送短管241A经由环状的连结件241B连接为同心状,而形成为规定长度的连续的筒状。并且,在以沿行驶机体201的左右方向的状态配设的输送管路24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多处连接有由于将肥料供应给插秧装置202的挖槽器225的供应路235。
如图27以及图28所示,在漏斗部234的下端部设有送出用分岔管部235a,该送出用分岔管部235a用于将排送出的肥料趁着输送风送出。就该送出用分岔管部235a而言,一端侧以插入于输送管路241的内部的状态固定,另一端侧越过漏斗部234的下端开口234a的位置并向后方侧延伸,经由筒状体235b与供应软管235c连接。
根据该结构,从送出用分岔管部235a的一端侧接收从电动鼓风机240的送气口向输送管路241供应的风,并且从送出用分岔管部235a的另一端侧经由筒状体235b向供应软管235c侧送出。此时,能够将从漏斗部234的下端开口234a向送出用分岔管部235a排送出的肥料趁着在送出用分岔管部235a内流通的输送风而送出,将肥料供应给插秧装置202的挖槽器125。
供应路235具备:上述送出用分岔管部235a、筒状体235b、供应软管235c。
与上述排送机构232的漏斗部234的下端开口234a、送出用分岔管部235a、以及送出用分岔管部235a连接的筒状体235b或供应软管235c在每个供应单元部分203A左右一对地设置。也就是说,在各供应单元部分203A连接有左右一对供应路235以将从该供应单元部分203A排送出的两行份量的肥料分别供应给插秧装置202的对应位置两处的挖槽器225。
〔粉粒体排出系〕
与分岔管路243连接的输送管路241和排出管路242中的排出管路242如图25~图28所示。
即,排出管路242通过将多条排出短管242A连接为同心状而形成为规定长度的连续的筒状,且连接能够在末端部拆卸的末端管242B。也就是说,排出管路242的整体由多条排出短管242A和末端管242B的组合构成,其中多条排出短管242A由直管状的筒状部件构成,末端管242B的一端侧嵌装于末尾的排出短管242A,另一端侧向外部开放。
由这些多条排出短管242A的组合和与最末端部连接的末端管242B构成长条的排出管路242。
排出短管242A由沿着行驶机体201的左右方向直线地延伸的筒状部件构成。该排出短管242A如图25以及图29所示,下面侧的端缘为一条直线状,上表面侧的端缘为部分向下方凹入的形状。也就是说,排出短管242A的下半侧形成为具有通常圆筒状曲面的筒状,上半侧作为将筒状部件的上表面侧向径向内侧凹入的形状,该凹入的部分作为将排出短管242A的流路剖面的剖面积部分收缩的节流部244发挥作用。
在该排出管路242的节流部244中,相比于后述的下落排出路206合流处,在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在上流侧存在最大收缩位置。
另外,节流部244的存在范围如图25以及图29所示,位于比最大收缩位置存在处更靠上游侧的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的上流侧短,位于比最大收缩位置存在处更靠下游侧的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的下游侧中的存在范围长。由此,在节流部244中,急速收缩而使输送风的流通速度上升,经过最大收缩位置之后而逐渐减缓收缩程度从而也减缓输送风的流通速度。
在节流部244的存在处中,相比于排出管路242的其他部位输送风的流速增加而产生负压部分。当在该节流部244存在处合流后述的下落排出路206时,来自下落排出路206的粉粒体容易被随着排出管路242的流路内面中的流线的剥离而产生的负压部分吸引,粉粒体向排送壳体231侧返回的可能性较小。
末端管242B如图25以及图30、31所示,具备:沿排出短管242A的轴线方向向横向外侧方延伸的排风管部分242Ba、相对于排出短管242A的轴线方向斜下方改变朝向的粉粒体回收管部分242Bb。
并且,设置分离装置245,该分离装置245用于通过限制在排出管路242内被风力输送的粉粒体通过并仅使输送风通过而分离输送风和粉粒体。
该分离装置245具备:末端管242B中的分岔为二股状的排风管部分242Ba和粉粒体回收管部分242Bb、以及在其内部安装的网状体146。并且,就网状体146而言,在排风管部分242Ba和粉粒体回收管部分242Bb的分岔处允许输送风向排风管部分242Ba侧通过的同时抑制粉粒体通过,向粉粒体回收管部分242Bb侧引导粉粒体。也就是说,网状体246具有阻止流动在排出管路242内的粉粒体通过而仅使输送风通过的适当大小的多个通气孔。
在分离装置245中,如图21的图中箭头a1所示,使流通在排出管路242内的输送风的下风侧的排出方向在行驶机体20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机体横向外侧后方。并且,如图30的图中箭头a2所示,粉粒体的排出方向在行驶机体20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机体前方侧下方。
这样,由于通过使输送风的排出方向朝向机体横向外侧后方,排出的风不朝向驾驶者搭乘的机体前方侧,因此,粉粒体向操纵部215飞散的可能性较小。
〔下落排出路〕
对从施肥装置203的供应单元部分203A到排出管路242的下落排出路206进行说明。
在由施肥装置203具备的肥料斗230和内装排送机构232的排送壳体231成对构成的供应单元部分203A的各自设有下落排出路206,该下落排出路206用于与所述的左右一对供应路235,235一起从排送壳体231内的左右一对排送机构232向排出管路242下落排出残留肥料。
该下落排出路206的粉粒体的“下落”是指不限于完全自由下落,也指沿斜面滑落这样的流下,表示肥料等粉粒体由于自重降下的状态。
下落排出路206如图25至图29所示,具备:下端侧与排出管路242相连的下部流路206b、从该下部流路206b的上端侧分岔为二股状的上部流路206a,在背面观察中形成为Y字状。
上部流路206a的左右上端侧与左右一对粉粒体排出口231a连接。左右粉粒体排出口231a与相比于排送壳体231内具备的排送辊233的存在处,与排送壳体231内的上方侧空间连通。
因此,能够将在内装有排送出两行份量肥料的排送机构232的排送壳体231的内部空间残留的肥料从比排送辊233更靠上方侧的排送壳体231内空间、利用左右一对粉粒体排出口231a以及下落排出路206而向排出管路242下落排出。
并且,下落排出路206的下部流路206b如图25以及图29所示,设置在经过从与该下落排出路206的上端侧连接的供应单元部分203A向插秧装置202侧延伸的左右一对供应路235、235彼此之间的位置。经过该供应路235、235彼此之间的下落排出路206的下端与排出管路242连接。
如上述所述,由于下落排出路206在背面观察中形成为Y字状并以下部流路206b经过供应路235、235彼此之间的方式设置,因此,例如,与下落排出路206经过左右供应路235、235的横向外侧并连接于排出管路242的情况相比,从机体后方侧观察的背面观察中,下落排出路206的整体成为具有较陡斜率的倾斜角度的流路。由此,容易顺利地进行下落排出路206中的粉粒体的自重下落。
另外,下落排出路206的下部流路206b如图25以及图29所示,下落排出路206的下部以越靠下端侧越位于排出管路242的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倾斜姿态与排出管路242连接。而且,连接下落排出路206的下部是指,相比于所述节流部244的最大收缩位置为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位置。
也就是说,在下落排出路206中自重下落的残留肥料在输送风流通最快的最大收缩位置之后与输送风合流。此时在合流处中,自重下落的残留肥料在具有沿着排出管路242中的输送风流通方向上的惯性移动的状态下,从倾斜的方向与排出管路242中的输送风的流通合流。由此,通过因流通在排出管路242内的输送风的负压引起的喷射泵作用、和在沿着输送风的流通方向上的合流,顺利地进行合流,从而残留肥料向下落排出路206侧逆流这样的现象产生的可能性较小。
而且,下落排出路206如图27以及图28所示,为沿着供应路235、235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以越从排送壳体231远离越低的倾斜姿态设置,且相比于上部流路206a的倾斜,下部流路206b的倾斜设定为较陡的角度。
因此,下落排出路206内的粉粒体的自重下落容易进行。特别是,由于下部流路206b的倾斜为较陡角度,因此能够以粉粒体在该下部流路206b停滞或逆流等的可能性较小的状态排出粉粒体。
另外,下落排出路206中的下部流路206b的较陡倾斜部分的流路剖面积设定得比分岔的上部流路206a的较缓倾斜部分的流路剖面积的总和小。
这是因为,由于粉粒体在较陡倾斜部分的下部流路206b中自重降下的速度比在较缓倾斜部分的上部流路206a中自重降下的速度快,因此没有必要使下部流路206b的流路剖面积大于上部流路206a的流路剖面积的总和,只要预先确保规定的面积比,即使在某种程度上使下部流路206b的流路剖面积小于上部流路206a的流路剖面积的总和,也难以产生粉粒体的堵塞。实际上,由于使在周围空间有富余的上部流路206a侧的管径设定得相当大而成为难以产生堵塞的大小,因此即使与分岔的左右的上部流路206a、206a的各自比较,下部流路206b的流路剖面积也设定得比它们小。由此,采用流路剖面积较小的下部流路206b而容易经过供应路235、235彼此之间。
在该下落排出路206中,如图26所示,下部流路206b的流路剖视形状形成为沿供应路235的延伸方向的外径比沿与供应路235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外径大的长圆状的剖视形状。
因此,通过有效利用该长圆状的流路剖视形状,而在即使将与左右的供应路235、235交叉的方向的外径设得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作为下部流路206b的整体必要且足够的流路剖面积。
〔其他实施方式之一〕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粉粒体供应装置以采用施肥装置203的结构为例进行表示,但并不一定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作为粉粒体供应装置,也可以使用除草剂或驱虫剂等药剂播撒装置或供应种粒的播种装置。
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之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如下结构,即,由贮存粉粒体的贮存部即肥料斗230和从该贮存部按规定量逐次排送出粉粒体的排送部即排送壳体231成对构成一个供应单元部分203A,在该供应单元部分203A连接有将从该供应单元部分203A排送出的粉粒体向供应对象处即左右两个挖槽器225输送的左右一对供应路235,但并不一定限定于该结构。
例如,可以是在一个供应单元部分203A连接有三个以上的供应路235并向三个以上的挖槽器225输送的结构。
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之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四个贮存两行份量肥料的透明树脂制成的肥料斗230(相当于贮存部)和四个内装有排送出两行份量的肥料的排送机构232的排送壳体231(相当于排送部),也就是说,作为施肥装置203虽然以具备四个供应单元部分203A的结构的农作业机为例进行表示,但不限于该结构。
例如、供应单元部分203A可以是三个以下,也可以是五个以上。
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之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如下结构,即,从一个供应单元部分203A向排出管路242送入粉粒体的下落排出路206设置在经过与该供应单元部分203A连接的供应路235、235彼此之间的位置,但并不一定限定于该结构。
例如,在一个供应单元部分203A连接有三个供应路235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三条下落排出路206,两条下落排出路206经过三个供应路235彼此之间,剩下一条下落排出路206经过从三个供应路235彼此之间偏移的位置并与排出管路242连接。
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之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下落排出路206表示的是如下结构,即,具备下端侧与排出管路242相连的下部流路206b、和从该下部流路206b的上端侧分岔为二股状的上部流路206a并形成为Y字状,但并不一定限定于该结构。
例如,可以使用在两条上部流路206a相连有两条下部流路206b的直管状的其他的下落排出路206,使一方的下落排出路206以在其他下落排出路206的前后排列的状态设置并使其设置在经过左右供应路235、235彼此之间的位置。
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之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分离装置245表示的是如下结构,即,具备:分岔为二股状的排风管部分242Ba和粉粒体回收管部分242Bb、以及在其内部安装的网状体146,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实现网状体146的作用的冲压金属件或过滤件等。
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种植田作业机。
本发明的农作业机以及种植田作业机如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在行驶车体搭载作为粉粒体供应装置的肥料供应装置,能够用作乘用型插秧机。另外,作为粉粒体供应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并非供应肥料而是供应药剂的装置,将该药剂供应装置搭载于行驶车体而能够用作药剂播撒机。或者,也可以作为用于供应稻种的装置,使用粉粒体供应装置构成直播机。
此外,不限于水田作业用,也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农作业机以及种植田作业机作为用于在田地或果树园播撒肥料及药剂或者稻种等粉粒体的装置。

Claims (6)

1.一种种植田作业机,其中,
向种植田供应农用材料的供应装置具备:贮存所述农用材料的斗、从所述斗中排送所述农用材料的排送部、与所述斗的下端连结并装载支承所述斗的斗支承框架、开闭盖,该开闭盖位于所述斗支承框架的下方,与所述斗的下端连结且具有所述农用材料能够从所述斗的下端通过的开口部,
所述排送部具备:排送所述农用材料的排送辊、与用于从所述斗中回收所述农用材料的残留材料排出管路连通并连接的残留材料排出口、配置于比所述排送辊以及所述残留材料排出口更靠上方且能够摆动地支承所述开闭盖的摆动支轴,
所述开闭盖、所述斗支承框架、所述斗构成为能够以所述摆动支轴为轴芯一体地摆动,
所述开闭盖以从上方覆盖所述排送辊以及所述残留材料排出口的方式摆动,能够在将所述排送辊以及所述残留材料排出口连通并连接于所述斗的下端,并允许所述农用材料从所述斗向所述排送部通过的作业状态;和以从所述排送部及所述残留材料排出口的上方分离的方式摆动,并将所述排送辊以及所述残留材料排出口的上方打开的开放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开闭盖设有能够封闭所述开口部的闸门部,
所述闸门部能够在将所述开口部开放,并允许所述农用材料从所述斗向所述排送部通过的允许状态;和封闭所述开口部,并阻止所述农用材料从所述斗向所述排送部通过的阻止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田作业机,其中,
所述残留材料排出管路由多个刚性管路构成,所述多个刚性管路的接缝通过弹性管路连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植田作业机,其中,
多个所述供应装置以沿机体横向排列的状态配置,
在相邻的一对所述供应装置,与各个所述残留材料排出口连通并连接的各个所述残留材料排出管路在排出路径下游侧合流而成为一个管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植田作业机,其中,
所述多个供应装置左右分开地配置,
在各个所述供应装置的所述排送部具备能够开闭所述残留材料排出口的排出闸门,
在左右一方侧的机体横向侧部设有能够对在所述左右一方侧配置的单个或多个所述供应装置的所述排出闸门开闭操作的第一开闭杆,在左右另一方侧的机体横向侧部设有能够对在所述左右另一方侧配置的单个或多个所述供应装置的所述排出闸门开闭操作的第二开闭杆。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植田作业机,其中,
所述供应装置配置于搭乘者搭乘的搭乘部的后方,
在所述搭乘部的左右两方具备用于搭乘者从机体横侧方向所述搭乘部乘降的乘降用台阶,
在所述供应装置的左右两方具备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向比所述乘降用台阶的机体左右内侧端更靠外侧地延伸,并且向比所述供应装置更靠机体前方地延伸,且支承所述供应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植田作业机,其中,
多个所述排送部以能够向每个不同的种植行供应的方式设置在一个所述斗的下方,
在所述斗的下部设有倾斜引导板,其以封闭所述多个排送部中的不使用的所述排送部的上方的状态倾斜而仅向使用的所述排送部引导所述农用材料。
CN201910129086.0A 2018-03-27 2019-02-21 作业机 Active CN110301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0832A JP2019170209A (ja) 2018-03-27 2018-03-27 圃場作業機
JP2018-060832 2018-03-27
JP2018062638A JP7169756B2 (ja) 2018-03-28 2018-03-28 圃場作業機
JP2018-062637 2018-03-28
JP2018062637A JP2019170259A (ja) 2018-03-28 2018-03-28 農作業機
JP2018-062638 2018-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1196A CN110301196A (zh) 2019-10-08
CN110301196B true CN110301196B (zh) 2023-08-08

Family

ID=68074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9086.0A Active CN110301196B (zh) 2018-03-27 2019-02-21 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190113518A (zh)
CN (1) CN1103011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6442B (zh) * 2020-10-15 2022-04-08 刘爱月 一种农业种植用半自动施肥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3427A (ja) * 1998-09-08 2000-03-28 Kubota Corp 粉粒体繰出し装置
JP2003210012A (ja) * 2002-01-17 2003-07-29 Iseki & Co Ltd 施肥装置付き乗用型苗植機
JP2005237245A (ja) * 2004-02-25 2005-09-08 Iseki & Co Ltd 苗植機の粉粒体繰出装置
JP2010193789A (ja) * 2009-02-25 2010-09-09 Kubota Corp 農用供給装置
JP2014103853A (ja) * 2012-11-22 2014-06-09 Iseki & Co Ltd 施肥機
CN104663085A (zh) * 2013-11-29 2015-06-03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苗移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9007B2 (ja) 2015-03-27 2018-11-07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JP6739249B2 (ja) 2016-06-29 2020-08-12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車
JP6635882B2 (ja) 2016-06-29 2020-01-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車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3427A (ja) * 1998-09-08 2000-03-28 Kubota Corp 粉粒体繰出し装置
JP2003210012A (ja) * 2002-01-17 2003-07-29 Iseki & Co Ltd 施肥装置付き乗用型苗植機
JP2005237245A (ja) * 2004-02-25 2005-09-08 Iseki & Co Ltd 苗植機の粉粒体繰出装置
JP2010193789A (ja) * 2009-02-25 2010-09-09 Kubota Corp 農用供給装置
JP2014103853A (ja) * 2012-11-22 2014-06-09 Iseki & Co Ltd 施肥機
CN104663085A (zh) * 2013-11-29 2015-06-03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苗移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1196A (zh) 2019-10-08
KR20190113518A (ko) 201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72826B1 (ko) 수전 작업차
JP5249811B2 (ja) 作業機
JP5237855B2 (ja) 農用供給装置
CN110301196B (zh) 作业机
JP2008029214A (ja) 粉粒体施用機
JP2003310007A (ja) 施肥装置付き乗用型田植機
JP2019170209A (ja) 圃場作業機
JP3516870B2 (ja) 粉粒体繰出し装置
JP2013000074A (ja) 水田作業機の農用資材供給装置
JP2003164207A (ja) 粉粒体吐出機
JP2003210014A (ja) 粉粒体繰出し装置
JP5281434B2 (ja) 粉粒体供給装置
JP6917938B2 (ja) 圃場作業機
JP2019170259A (ja) 農作業機
JP2019170260A (ja) 圃場作業機
JP3680972B2 (ja) 田植機の施肥装置駆動機構
CN105191551B (zh) 插播系水田作业机
CN203378263U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9205367A (ja) 圃場作業機
JP2020202807A (ja) 圃場作業機
JPH11225523A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3376723B2 (ja) 粉粒体の散布装置
JP3266796B2 (ja) 施肥装置付き田植機
JP2004024178A (ja) 苗移植機
JP6827351B2 (ja) 田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