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27251A - 光扫描装置、成像设备和外壳 - Google Patents

光扫描装置、成像设备和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27251A
CN108427251A CN201810151072.4A CN201810151072A CN108427251A CN 108427251 A CN108427251 A CN 108427251A CN 201810151072 A CN201810151072 A CN 201810151072A CN 108427251 A CN108427251 A CN 108427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light beam
retain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10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27251B (zh
Inventor
今井雄郎
今井雄一郎
冈田雄太
有贺泰祐
石馆毅洋
乙黑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427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7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27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7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0816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1Details of unit for expo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03G15/04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by introducing an optical element in the optical path, e.g. a fil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扫描装置、成像设备和外壳。光扫描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用于安装旋转多面镜的底面以及用于安装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侧壁部,侧壁部从底面立起;以及从底面立起的壁部,壁部配置用来阻挡从第一光源发射并被保持第一光源的第一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一光束和从第二光源发射并被保持第二光源的第二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二光束。

Description

光扫描装置、成像设备和外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多功能外设)、用在成像设备中的光扫描装置以及光扫描装置的外壳。
背景技术
作为用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光扫描装置,已知具有以下构造的光扫描装置。具体地,已知一种光扫描装置,其配置用来通过用旋转多面镜偏转从光源发射的激光束、用成像光学系统朝感光构件会聚激光束以在感光构件的感光表面上形成束斑、并用束斑扫描感光构件的表面来在感光构件的表面上形成潜像。
在光扫描装置内部设置了偏转装置,偏转装置包括旋转多面镜,旋转多面镜配置用来偏转并扫描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旋转多面镜将激光束扫描到感光构件上,并且半导体激光器根据感光构件的移动而反复地发射光束并停止光束发射。以这种方式,在感光构件上获得预定潜像。
光源具有小尺寸,因此在将光源组装到电路板、外壳等上时难以操作光源。因此,在一些情况下,使用配置用来保持光源的光源保持器,并且将保持着光源的光源保持器组装到电路板、外壳等上。光源保持器具有类似于光源的圆筒形状,并且也可以具有用于阻挡不必要激光束的形状以便在待扫描表面上获得必要的光量。例如,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构造,其中,光阻挡构件设置在从光源进入目标对象的光束的通路位置与用于执行光束发射同步检测的光束的通路位置之间(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195421)。设置了光阻挡构件,从而防止对向扫描系统的光扫描装置中的杂散光。
当从光源发射的激光束在保持着光源的光源保持器中行进时,激光束会被光源保持器的圆筒形表面反射并且朝非期望方向行进。在非期望方向上行进的激光束被称为杂散光。当杂散光到达待扫描表面时,会有在待扫描表面上形成非期望图像以导致图像缺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并且目的是防止产生杂散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扫描装置,包括:
第一光源,配置用来发射第一光束;
第一保持器,配置用来保持第一光源,第一保持器包括内壁,第一保持器的内壁围绕供第一光束穿过的空间;
第二光源,配置用来发射第二光束;
第二保持器,配置用来保持第二光源,第二保持器包括内壁,第二保持器的内壁围绕供第二光束穿过的空间;
旋转多面镜,包括多个偏转表面,并且配置用来通过所述多个偏转表面来偏转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其中,包括在所述多个偏转表面中并且第一光束所入射的偏转表面不同于包括在所述多个偏转表面中并且第二光束所入射的偏转表面;
外壳,包括用于安装旋转多面镜的底面以及用于安装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侧壁部,侧壁部从底面立起;以及
壁部,设置在第一光源与旋转多面镜之间以及第二光源与旋转多面镜之间并从底面立起,壁部配置用来阻挡被第一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一光束和被第二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二光束。
从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将明白本发明的其他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从上方观察时根据实施例的光扫描装置的示意图。
图3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光扫描装置的剖视图。
图3B是示出光扫描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光扫描装置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光源之间在副扫描方向上形成的角度γ的视图。
图6是示出从根据实施例的外壳外侧观察时光源单元附近的分解图。
图7是示出从根据实施例的外壳外侧观察时光源单元附近的分解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中从旋转多面镜侧观察时光源单元和电路板的透视图。
图9A、图9B和9C是示出实施例中杂散光的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中配置用来阻挡杂散光的光阻挡部的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例中配置用来阻挡杂散光的光阻挡部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将稍后描述的旋转多面镜42的旋转轴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将光学构件的纵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与Y轴和Z轴正交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此外,将旋转多面镜42的旋转方向定义为主扫描方向,并且将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副扫描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主扫描方向可以平行于Y轴或X轴,并且副扫描方向可以平行于Z轴。
实施例
[成像设备的构造]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构造。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串列式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激光打印机(在下文中简称为“打印机”)包括四个成像引擎10Y、10M、10C和10Bk(由点划线指示),配置用来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的调色剂图像。此外,打印机包括作为转印接收构件的中间转印带20,调色剂图像从每个成像引擎10Y、10M、10C和10Bk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随后,多重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片材P上以形成全色图像。除非另外需要,否则在下文中省略表示各个颜色的参考符号Y、M、C和Bk。
中间转印带20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在一对带传送辊21和22上载运,以使得在中间转印带20在由箭头H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同时转印由每个成像引擎10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此外,二次转印辊30设置在隔着中间转印带20而与一个带传送辊21对向的位置处。记录片材P插入在彼此保持压接触的二次转印辊30与中间转印带20之间,从而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0转印到记录片材P上。上述四个成像引擎10Y、10M、10C和10Bk平行地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下侧,以使得根据每种颜色的图像信息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以下称为“初次转印”)。四个成像引擎10沿着中间转印带20的旋转方向(箭头H所指示的方向)按照以下顺序布置:用于黄色的成像引擎10Y、用于品红色的成像引擎10M、用于青色的成像引擎10C以及用于黑色的成像引擎10Bk。
此外,在成像引擎10下方设置有光扫描装置40,配置用来根据图像信息使设置在每个成像引擎10中作为感光构件的感光鼓50曝光。感光鼓50Y、50M、50C和50Bk分别充当第三感光构件、第一感光构件、第四感光构件和第二感光构件。光扫描装置40的详细图示和描述在图1中被省略,并且稍后参考图2、图3A和图3B描述。光扫描装置40由所有成像引擎10Y、10M、10C和10Bk共享,并且包括配置用来发射根据每种颜色的图像信息调制的激光束的四个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此外,光扫描装置40包括偏转装置。偏转装置包括旋转多面镜42和扫描器马达41。旋转多面镜42配置用来高速旋转以使每个激光束偏转,以使得四个光路的激光束在旋转轴方向(Y轴方向)上扫描感光鼓50。扫描器马达41配置用来使旋转多面镜42旋转(参见图2)。偏转装置包括旋转多面镜42、作为配置用来使旋转多面镜42旋转的驱动单元的扫描器马达41、以及供扫描器马达41安装的基板。由旋转多面镜42扫描的每个激光束在由设置在光扫描装置40中的光学构件引导的同时行进通过预定的路径。随后,已行进通过预定路径的每个激光束穿过形成在光扫描装置40上部中的每个照射口(未示出)来使每个成像引擎10的每个感光鼓50曝光。
此外,每个成像引擎10包括感光鼓50和配置用来将感光鼓50充电到均匀背景电势的充电辊12。此外,每个成像引擎10包括显影装置13,配置用来通过使曝光形成在感光鼓50(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13根据每种颜色的图像信息在作为感光构件的感光鼓50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13Y、13M、13C和13Bk分别充当第三显影装置、第一显影装置、第四显影装置和第二显影装置。
初次转印辊15设置在隔着中间转印带20而与每个成像引擎10的感光鼓50对向的位置处。当预定的转印电压施加到初次转印辊15时,感光鼓5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初次转印辊15Y、15M、15C和15Bk分别充当第三转印构件、第一转印构件、第四转印构件和第二转印构件。
同时,记录片材P从收容在打印机外壳1的下部中的进给盒2供应到打印机的内部,具体地是在中间转印带20和二次转印辊30保持彼此抵靠的二次转印位置处。在进给盒2的上部中,平行地布置配置进给辊25和用来把接收在进给盒2中的记录片材P拉出的拾取辊24。此外,配置用来防止记录片材P重叠进给的阻滞辊26设置在与进给辊25对向的位置处。打印机内部的记录片材P的传送路径27沿着打印机外壳1的右侧表面基本上竖直地设置。从定位在打印机外壳1的底部中的进给盒2拉出的记录片材P经传送路径27上升,并被传送到对齐辊29,对齐辊29配置用来控制记录片材P相对于二次转印位置的进入时刻。之后,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处转印到记录片材P上,并且随后记录片材P被传送到设置在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定影装置3(由虚线表示)。随后,由定影装置3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P被输出辊28输出到设置在打印机外壳1的上部的输出托盘1a。当全色图像由如上所述配置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形成时,首先,光扫描装置40根据每种颜色的图像信息在预定的时刻使每个成像引擎10的感光鼓50曝光。
[光扫描装置]
图2是示出从上方观察时光扫描装置40的视图,并且是光扫描装置40的上盖69(参见图3A)被移除以使得可以看到旋转多面镜42、光学部件等的状态的图示。例如,在该实施例中,为每个成像引擎10提供一个光源。具体地,作为第三光源的光源51a对应于成像引擎10Y,并且作为第一光源的光源51b对应于成像引擎10M。光源51a配置用来发射激光束,以使得从光源51a发射的激光束(第三光束)在与从光源51b发射并被旋转多面镜42反射的激光束(第一光束)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被旋转多面镜42反射。作为第四光源的光源51c对应于成像引擎10C,并且作为第二光源的光源51d对应于成像引擎10BK。光源51d配置用来发射激光束(第二光束),以使得从光源51d发射的激光束在与从光源51b发射并被旋转多面镜42反射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旋转多面镜42反射。光源51c配置用来发射激光束,以使得从光源51c发射的激光束(第四光束)在与从光源51d发射并被旋转多面镜42反射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被旋转多面镜42反射。
光源51a由作为第三保持器的光源保持器52a保持。光源51b由作为第一保持器的光源保持器52b保持。光源51c由作为第四保持器的光源保持器52c保持。光源51d由作为第二保持器的光源保持器52d保持。光源保持器52a至52d各自具有圆筒形状。在以下描述中,除非另外需要,否则省略对附加参考符号“a”至“d”的描述。
光源51与配置用来驱动光源51的激光器驱动器(未示出)一起安装到电路板上。电路板固定到从外壳101的底面101c竖直延伸的侧壁部101d上。具体地,两个光源51a和51b安装到电路板45a上,并且两个光源51c和51d安装到电路板45b上。光源51a和51b安装到电路板45a上,以使得从光源51a和51b发射的激光束的光路彼此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的角度不同。从光源51a发射的激光束被称为激光束511a。从光源51b发射的激光束被称为激光束511b。光源51b和光源51a布置成使得激光束511b和激光束511a形成作为预定角度的角度β。在此,从光源51b发射并朝向旋转多面镜42行进而没有被光源保持器52b的内壁反射的激光束被称为第一光束。从光源51a发射并朝向旋转多面镜42行进而没有被光源保持器52a的内壁反射的激光束被称为第三光束。光源51b和光源51a布置成使得第一光束的光路和第三光束的光路形成作为预定角度的角度β。
这对光源51d和光源51c来说也是一样。在此,从光源51d发射并朝向旋转多面镜42行进而没有被光源保持器52d的内壁反射的激光束被称为第二光束。从光源51c发射并朝向旋转多面镜42行进而不被光源保持器52c的内壁反射的激光束被称为第四光束。光源51d和光源51c布置成使得第二光束的光路和第四光束的光路形成作为预定角度的角度β。两个电路板45a和45b固定到外壳101的侧壁部101d上。
在光源51a和光源51b中,光源51b布置于在主扫描方向上比光源51a更靠近旋转多面镜42的位置处。在光源51c和光源51d中,光源51d布置于在主扫描方向上比光源51c更靠近旋转多面镜42的位置处。即,光源51a和51c布置于在主扫描方向上比光源51b和51d更远离旋转多面镜42的一侧(外侧)。从光源51b发射的激光束比从光源51a发射的激光束在主扫描方向上到旋转多面镜42上的入射角大。从光源51d发射的激光束比从光源51c发射的激光束在主扫描方向上到旋转多面镜42上的入射角大。外壳101由树脂形成,并通过注射成型制造。
[激光束的光路]
图3A是示出光扫描装置40中激光束光路的说明图,并且是示出供光学部件安装的光扫描装置40的整体的示意性剖视图。光扫描装置40包括作为光学部件的配置用来将每个激光束引导到感光鼓50上以使激光束成像的光学透镜60a至60f、以及反射镜62a至62h。旋转多面镜42和反射镜62a至62h收容在外壳101内部。参考图3A,描述了每个激光束如何由光学透镜60a至60f和反射镜62a至62h引导到感光鼓50上。从光源51a发射的对应于感光鼓50Y的激光束LY通过旋转多面镜42偏转并进入光学透镜60a。激光束LY穿过光学透镜60a,并进入光学透镜60b。在穿过光学透镜60b之后,激光束LY被反射镜62a反射。被反射镜62a反射的激光束LY穿过透明窗143a,并扫描感光鼓50Y。
从光源51b发射的对应于感光鼓50M的激光束LM通过旋转多面镜42偏转并进入光学透镜60a。激光束LM穿过光学透镜60a,被反射镜62b和反射镜62c反射,并进入光学透镜60e。在穿过光学透镜60e之后,激光束LM被反射镜62d反射。被反射镜62d反射的激光束LM穿过透明窗143b,并扫描感光鼓50M。
从光源51c发射的对应于感光鼓50C的激光束LC通过旋转多面镜42偏转,并进入光学透镜60c。激光束LC穿过光学透镜60c,被反射镜62e和反射镜62f反射,并进入光学透镜60f。激光束LC穿过光学透镜60f,并被反射镜62g反射。被反射镜62g反射的激光束LC穿过透明窗143c,并扫描感光鼓50c。
从光源51d发射的对应于感光鼓50Bk的激光束LBk被旋转多面镜42偏转,并进入光学透镜60c。激光束LBk穿过光学透镜60c,并进入光学透镜60d。在穿过光学透镜60d之后,激光束LBk被反射镜62h反射。被反射镜62h反射的激光束LBk穿过透明窗143d,并扫描感光鼓50Bk。
[主扫描光阑和用于杂散光的光阻挡部]
图3B是示出在Y轴正方向上从斜上方观察时图2的光扫描装置40的透视图。主扫描光阑66a和主扫描光阑66b形成在光扫描装置40的外壳101中。主扫描光阑66a是配置用来调节从光源51发射的激光束光量的第一光阑部,并且主扫描光阑66b是第二光阑部。主扫描光阑66a具有作为第三开口的开口70a和作为第一开口的开口70b。主扫描光阑66b具有作为第四开口的开口70c和作为第二开口的开口70d。
从光源51a发射的激光束由主扫描光阑66a的开口70a管制成具有预定宽度的光束。从光源51b发射的激光束由主扫描光阑66a的开口70b管制成具有预定宽度的光束。从光源51c发射的激光束由主扫描光阑66b的开口70c管制成具有预定宽度的光束。从光源51d发射的激光束由主扫描光阑66b的开口70d管制成具有预定宽度的光束。为了减小旋转多面镜42的表面偏心的影响,每个主扫描光阑66a和66b在靠近旋转多面镜42的位置处布置在光源51与旋转多面镜42之间。
此外,光阻挡部101a和101b设置在外壳101中。光阻挡部101a和101b配置用来阻挡稍后描述的杂散光,以便防止杂散光行进到与从每个光源51发射的激光束的原始设计行进侧相反的一侧。具有开口70a和70b的主扫描光阑66a与光阻挡部101a一体地形成,光阻挡部101a配置用来阻挡杂散光并且是第一壁部。具有开口70c和70d的主扫描光阑66b与光阻挡部101b一体地形成,光阻挡部101b配置用来阻挡杂散光并且是第二壁部。因此,作为用于阻挡杂散光的壁部的光阻挡部101a和101b布置在光源51与旋转多面镜42之间,并且从外壳101的底面101c竖直延伸。即,光阻挡部101a和101b与外壳101一体地成型。光阻挡部101a和101b可以是在成型之后安装到外壳101上的构件。
光阻挡部101a阻挡从光源51b发射并被光源保持器52b的内壁反射的激光束、或从光源51a发射并被光源保持器52a的内壁反射的激光束。光阻挡部101b阻挡从光源51d发射并被光源保持器52d的内壁反射的激光束、或从光源51c发射并被光源保持器52c的内壁反射的激光束。
总共布置四个光源51,即四个光源51a至51d。每组包括两个光源51的两组相对于穿过旋转多面镜42的旋转轴且平行于Y轴的线La对称布置。包括具有两个开口70a和70b的主扫描光阑66a和用于杂散光的光阻挡部101a的一组以及包括具有两个开口70c和70d的主扫描光阑66b和用于杂散光的光阻挡部101b的另一组相对于线La对称布置。
[光源单元]
图4是示出光扫描装置40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图。在图4中,省略了外壳101等的图示。光源单元47布置在光扫描装置40的侧壁部101d上。在每个光源单元47中,安装了配置用来发射激光束的光源51。配置用来使每个激光束反射并偏转的旋转多面镜42、光学透镜60、反射镜62等安装在光扫描装置40的内部。光学透镜60和反射镜62需要将每个激光束引导到待扫描表面上以形成图像。在图4中,省略了一些附图标记,并且对后续的附图来说也一样。
由旋转多面镜42偏转并扫描的激光束穿过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强功率的光学透镜60a或光学透镜60c,并且随后引导到在副扫描方向上具有强光学功率的光学透镜60b、光学透镜60d、光学透镜60e或光学透镜60f(参见图3A)。之后,被反射镜62反射至少一次的激光束被引导到作为待扫描构件的感光鼓50上,并且在作为待扫描表面的感光鼓50表面上形成图像。
两个光源单元47a和47b设置在外壳101的侧壁部101d上。具体地,光源单元47a包括用于感光鼓50Y的光源51a(第一光源)和用于感光鼓50M的光源51b,并且光源单元47b包括用于感光鼓50C的光源51c和用于感光鼓50Bk的光源51d。在下文中,除非另外需要,否则省略附加参考符号“a”和“b”的描述。两个光源单元47相对于穿过旋转多面镜42的旋转轴并平行于YZ平面的平面对称布置。一个光源51具有多个发光点,例如八个(或四个)发光点,并且从一个光源发射八个(或四个)激光束。因此,光源51的大小大于具有例如一个发光点的光源的大小。即使当待发射激光束的数量增加时,激光束的每个发光点也可以被设定为1mm以下的小尺寸。然而,构成配置用来驱动多个发光点的电连接部的部件的大小增大。结果,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光源的包装大小增大。
[光源的布置]
图5是示出从图4所示X轴方向观察时安装在同一光源单元47a中的芯片保持器46a和46b以及旋转多面镜42的示意图。光源单元47a包括两个芯片保持器46a和46b。芯片保持器46a包括光源51a,并且芯片保持器46b包括光源51b。芯片保持器46a包括内壁,其围绕供从光源51a发射的光束穿过的空间。芯片保持器46b包括内壁,其围绕供从光源51b发射的光束穿过的空间。稍后将详细描述光源单元47a。为了使光扫描装置40小型化,从四个光源51发射的四个激光束由一个旋转多面镜42偏转。从光源51a或光源51b发射的激光束以及从光源51c或光源51d发射的激光束相对于穿过旋转多面镜42的旋转轴并平行于YZ平面的平面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扫描。从光源51a和光源51b发射的激光束由旋转多面镜42在相同方向上扫描。将与旋转多面镜42的旋转轴正交并穿过旋转多面镜42的反射面的虚拟平面定义为虚拟平面Sp(由点划线表示)。例如,光源51a布置成使得从光源51a发射的激光束从虚拟平面Sp的下侧进入旋转多面镜42的反射面。此外,例如,光源51b布置成使得从光源51b发射的激光束从虚拟平面Sp的上侧进入旋转多面镜42的反射面。作为第一角度的角度γ在副扫描方向上形成在激光束511a的光路与激光束511b的光路之间。光源51a和光源51b相对于具有对应于旋转多面镜42旋转轴的法线并且与多个反射面交叉的虚拟平面Sp布置在不同侧上。
作为第一保持器的芯片保持器46a和作为第二保持器的芯片保持器46b在旋转多面镜42的旋转轴方向上安装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处。芯片保持器46a布置在比芯片保持器46b更靠近外壳101的底面101c的一侧上。芯片保持器46a和46b安装到外壳101上,以使得从光源51a发射的进入旋转多面镜42的激光束的入射光路位于光学透镜60a与从光源51b发射的进入旋转多面镜42的激光束的入射光路之间。此外,芯片保持器46a和芯片保持器46b安装到外壳101上,以使得芯片保持器46a的安装位置和芯片保持器46b的安装位置在光学透镜60a的光轴方向上彼此重叠。利用这种构造,可以使光扫描装置40小型化。
光源51a设置在虚拟平面Sp下方,以便在副扫描方向(Z轴方向)上相对于虚拟平面Sp形成角度γ/2。光源51b设置在虚拟平面Sp上方,以便在副扫描方向(Z轴方向)上相对于虚拟平面Sp形成角度γ/2。角度γ/2被设计成等于或小于例如3°,以便减小旋转多面镜42的表面偏心的影响,同时实现外壳101的小型化。也就是说,例如,角度γ被设计成大于0°且等于或小于6°。在该实施例中,角度γ可以是0°。在这种情况下,激光束511a的光路和激光束511b的光路在图2中彼此平行。因此,需要使用具有定位在激光束511a的光路和激光束511b的光路上的反射面的旋转多面镜。此外,也需要根据角度γ是0°的情况设计通过旋转多面镜偏转的激光束的光路。当角度γ是0°时,可以使用具有反射面两级构造的旋转多面镜,以使得不同的反射面定位在激光束511a的光路和激光束511b的光路上。可替代地,可以使用相同的反射面定位在激光束511a的光路和激光束511b的光路上的旋转多面镜构造。
关于安装在同一光源单元47a中的两个光源51a和51b,芯片保持器46a和46b布置成具有以下位置关系。芯片保持器46a包括光源51a,光源51a配置用来朝向相对于旋转多面镜42布置在光扫描装置40的外侧上的感光鼓50Y发射激光束。芯片保持器46a相对于另一芯片保持器46b布置在与从光扫描装置40指向感光鼓50Y的方向(图4所示的正Z轴方向)相反的方向(图4所示的负Z轴方向)上。
[光源单元的构造]
图6是示出光源单元47a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示出从一不同角度观察时图6的光源单元47a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示出从旋转多面镜42侧观察时激光器保持器44a和44b分别安装到电路板45a和45b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6的左侧对应于光扫描装置40的外侧,并且图6的右侧对应于旋转多面镜42侧。光源51a和51b均是具有例如八个(或四个)发光点的激光器芯片。光源51a和51b分别压配合到由树脂形成的芯片保持器46a和46b中。作为第一突起的调节突起48a形成在供光源51a压配合的芯片保持器46a侧,并且作为第二突起的调节突起48b形成在供光源51b压配合的芯片保持器46b侧。调节突起48a和48b是当旋拧芯片保持器46a和46b时将要被抓住的突起。例如,当在工厂中根据图像分辨率调节在分别从光源51a和51b的发光点发射的激光束在感光鼓50上的扫描位置之间的间隔时,使用调节突起48a和48b。固定部49a形成在供光源51a压配合的芯片保持器46a侧,并且固定部49b形成在供光源51b压配合的芯片保持器46b侧。当把芯片保持器46a和46b固定到激光器保持器44a时,使用固定部49a和49b。激光器保持器44a包括接收部54a和54b。芯片保持器46a的固定部49a附接并固定到激光器保持器44a的接收部54a中。芯片保持器46b的固定部49b附接并固定到激光器保持器44a的接收部54b中。准直透镜53a安装到芯片保持器46a的与供光源51a压配合的端部相反的端部,并且准直透镜53b安装到芯片保持器46b的与供光源51b压配合的端部相反的端部。
安装了光源51a和准直透镜53a的芯片保持器46a和安装了光源51b和准直透镜53b的芯片保持器46b装配到一个激光器保持器44a中。芯片保持器46a和46b分别从准直透镜53a和53b侧插入到形成在激光器保持器44a中的开口43a和43b中。板簧52a插入在装配到激光器保持器44a上的芯片保持器46a与芯片保持器46b之间。通过板簧52a的弹力使芯片保持器46a和46b固定到激光器保持器44a上,以便在激光器保持器44a中不动。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将芯片保持器46a和46b固定到与外壳101分开提供的激光器保持器44a上的构造,但也可以采用将芯片保持器46a和46b直接固定到外壳101上的构造。在将芯片保持器46a和46b直接固定到外壳101上的构造的情况下,类似于图8所示激光器保持器44a结构的结构(与芯片保持器46a和46b的固定相关的部分)一体地形成在外壳101的侧壁上。
利用螺钉(未示出)等把固定有两个芯片保持器46a和46b的激光器保持器44a固定在外壳101与电路板45a之间。通过焊接把芯片保持器46a和46b的光源51a和51b的引线电连接到电路板45a。光源51c和51d、芯片保持器46c和46d以及激光器保持器44b以相同的方式固定,因此省略其描述。然而,芯片保持器46c布置在虚拟平面Sp上方(参见图5),并且布置在比芯片保持器46d更远离旋转多面镜42的方向上。芯片保持器46d布置在虚拟平面Sp下方,并且布置在比芯片保持器46c更靠近旋转多面镜42的位置处。当从旋转多面镜42侧观察时,本实施例的光源51a至51d布置在对应于平行四边形四个角的位置处。
[杂散光]
图9A和图9B各自是从正Z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并且各自是光源51、配置用来保持光源51的光源保持器52以及从光源51发射的激光束光路的图示。图9C是示出光源保持器52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从与光源51相反的一侧观察时光源51结合到光源保持器52中的状态的透视图。光源51结合在作为光源保持器52内壁表面的圆筒形表面53中。配置用来在副扫描方向上调节激光束光量的副扫描光阑54形成在光源保持器中。副扫描光阑54形成为在副扫描方向上具有短边且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长边的狭缝形状。
图9A的箭头表示激光束行进以在待扫描表面上形成潜像的方向。在下文中,在该方向上行进的激光束被称为激光束63a。如图9A所示,当到达待扫描表面时,激光束63a进入待扫描表面而没有被光源保持器52的圆筒形表面53反射。同时,图9B的箭头表示被光源保持器52的圆筒形表面53反射并且随后经副扫描光阑54从光源保持器52发射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在下文中,在该方向上行进的激光束被称为激光束63b。在从光源51发射的激光束之中,到达待扫描表面的激光束63b被称为杂散光。当产生杂散光时,在待扫描表面上不能形成预定潜像,从而导致图像缺陷。具体地,在主扫描方向上穿过副扫描光阑54端部的激光束63b容易变成杂散光。
图10和图11各自是示出在被光源保持器52的圆筒形表面53反射后并且随后在主扫描方向上穿过副扫描光阑54端部的激光束63b(杂散光)在光扫描装置40中行进的方向的视图。图10是示出从光源51b发射的激光束63b被圆筒形表面53反射并且随后在主扫描方向上穿过副扫描光阑54的端部的情况的视图。图11是示出从光源51a发射的激光束63b被圆筒形表面53反射并且随后在主扫描方向上穿过副扫描光阑54的端部的情况的视图。从光源51b发射并朝向旋转多面镜42行进而没有被光源保持器52b的内壁反射的激光束称为激光束63a。从光源51d发射并朝向旋转多面镜42行进而没有被光源保持器52d的内壁反射的激光束称为激光束63d。光阻挡部101a和101b设置在激光束63a的光路与激光束63d的光路之间。
在图10和图11中,虚线表示当未形成本实施例中的光阻挡部101a时作为杂散光的激光束63b所行进的光路。沿着该光路行进的激光束被称为激光束63b□。当光阻挡部101a未形成在外壳101中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激光束63b进入旋转多面镜42的在表面42a旁边的表面42b,激光束63a进入表面42a而没有被光源保持器52反射。因此,激光束63b□朝向跨旋转多面镜42布置在相反侧上的光学部件(诸如光学透镜60和反射镜62)行进。随后,激光束63b□到达感光鼓50的待扫描表面,并且会作为杂散光导致图像缺陷。当光源51a、光源51b、光源51c和光源51d同时打开时,从光源51a和光源51b发射的激光束进入相同的反射面。此外,从光源51c和光源51d发射的激光束进入在旋转多面镜旋转方向上在从光源51a和光源51b发射的激光束进入的反射面旁边的反射面。
同时,在该实施例中,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两种情况下,激光束63b进入光阻挡部101a。激光束63b由光阻挡部101a阻挡。因此,激光束63b不到达感光鼓50的待扫描表面,并且不导致图像缺陷。这对于光阻挡部101b也是一样。在该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作为杂散光的激光束63b到达感光鼓50并导致图像缺陷,用于杂散光的光阻挡部101a和101b形成在外壳101中。
此外,图10示出了作为杂散光的激光束63b从多个光源51中的光源51b发射从而使发射的激光束以较大角度进入旋转多面镜42的情况。图11示出了作为杂散光的激光束63b从多个光源51中的光源51a发射从而使发射的激光束以较小角度进入旋转多面镜42的情况。多个光源51在主扫描方向上以角度差布置(布置成形成角度β)。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情况下,与不存在角度差的情况相比,激光束63b可朝旋转多面镜42行进的范围变宽。因此,为了防止作为杂散光的激光束63b朝向旋转多面镜42行进并进入感光鼓50,需要以下构造。即,采用了使配置用来阻挡激光束以调节光量的主扫描光阑66a与成形为阻挡杂散光的光阻挡部101a一体地形成并且使配置用来阻挡激光束以调节光量的主扫描光阑66b与成形为阻挡杂散光的光阻挡部101b一体地形成的构造,需要在不允许杂散光穿过间隙的情况下防止杂散光的通过。
同时,描述配置用来阻挡杂散光的光阻挡部101a和101b分别被布置成不相邻于配置用来阻挡激光束以调节光量的主扫描光阑66a和66b。在这种情况下,配置用来阻挡杂散光的光阻挡部101a和101b可分别布置在主扫描光阑66a和66b与旋转多面镜42之间,或者布置在光源51与旋转多面镜42之间。
在前一种情况下,作为杂散光的激光束63a和激光束63b彼此相交。因此,难以布置成形为仅允许激光束63a通过以形成图像并且仅阻挡激光束63b的部件。此外,在后一种情况下,即使在配置用来阻挡杂散光的光阻挡部101a和101b均被布置成在光阻挡部101a和101b均不阻挡激光束63a的范围内最靠近光源51侧时,在一些情况下,光阻挡部101a和101b都不能完全阻挡激光束63b。因此,需要单独设置成形为在作为杂散光的激光束63b被旋转多面镜42反射之后阻挡杂散光的部件。这会导致外壳的大型化和成本的增加。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配置用来阻挡杂散光的光阻挡部101a与主扫描光阑66a一体地形成,并且配置用来阻挡杂散光的光阻挡部101b与主扫描光阑66b一体地形成。
在此,从作为第一光源的光源51b发射的激光束被旋转多面镜42反射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此外,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即从作为相对于旋转多面镜42布置在第一光源的相反侧上的第二光源的光源51d发射的激光束被旋转多面镜反射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可以说,光阻挡部101a和101b是设置在从作为第一光源的光源51b发射的激光束的光路与从作为第二光源的光源51d发射的激光束的光路之间的壁。
如上所述,配置用来调节光量的主扫描光阑66a与配置用来阻挡杂散光的光阻挡部101a一体地形成,并且配置用来调节光量的主扫描光阑66b与配置用来阻挡杂散光的光阻挡部101b一体地形成。当执行曝光的激光束被旋转多面镜42的自由选择的表面42a反射时,防止了被光源保持器52的圆筒形表面53反射的杂散光进入在旋转多面镜42的表面42a旁边的表面42b。以这种方式,防止了激光束相对于旋转多面镜42在与原始设计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行进,并且防止了杂散光到达感光鼓50并导致图像缺陷。此外,这导致外壳的小型化和成本的降低。另外,还可以简化外壳的内部构造,并且可以减小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的变形(热位移)的影响。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可以防止杂散光的产生。
虽然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5)

1.一种光扫描装置,包括:
第一光源,配置用来发射第一光束;
第一保持器,配置用来保持第一光源,第一保持器包括围绕供第一光束穿过的空间的内壁;
第二光源,配置用来发射第二光束;
第二保持器,配置用来保持第二光源,第二保持器包括围绕供第二光束穿过的空间的内壁;
旋转多面镜,包括多个偏转表面,并且配置用来通过所述多个偏转表面偏转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其中,包括在所述多个偏转表面中并且第一光束所入射的偏转表面不同于包括在所述多个偏转表面中并且第二光束所入射的偏转表面;
外壳,包括用于安装旋转多面镜的底面以及用于安装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侧壁部,侧壁部从底面立起;以及
壁部,设置在第一光源与旋转多面镜之间以及在第二光源与旋转多面镜之间并从底面立起,壁部配置用来阻挡被第一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一光束和被第二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二光束。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扫描装置,还包括:
第三光源,配置用来发射第三光束,并布置在光扫描装置的一部分处,以使得第三光束由使第一光束偏转的偏转表面偏转;以及
第三保持器,配置用来保持第三光源,第三保持器包括围绕供第三光束穿过的空间的内壁,
其中,第一光源和第三光源布置成使得在入射到旋转多面镜上而没有被第一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一光束的光路与入射到旋转多面镜上而没有被第三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三光束的光路之间形成预定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扫描装置,其中,壁部包括第一壁部,第一壁部配置用来阻挡被第一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一光束的一部分或被第三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三光束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光扫描装置,还包括第一光阑部,其具有配置用来管制第一光束在主扫描方向上宽度的第一开口以及配置用来管制第三光束在主扫描方向上宽度的第三开口,
其中,第一壁部与第一光阑部一体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的光扫描装置,还包括:
第四光源,配置用来发射第四光束,并布置在光扫描装置的一部分处,以使得第四光束由使第二光束偏转的偏转表面偏转;以及
第四保持器,配置用来保持第四光源,第四保持器包括围绕供第四光束穿过的空间的内壁,
其中,第二光源和第四光源布置成使得在入射到旋转多面镜上而没有被第二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二光束的光路与入射到旋转多面镜上而没有被第四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四光束的光路之间形成预定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光扫描装置,其中,壁部包括第二壁部,第二壁部配置用来阻挡被第二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二光束的一部分或被第四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四光束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光扫描装置,还包括第二光阑部,其具有配置用来管制第二光束在主扫描方向上宽度的第二开口以及配置用来管制第四光束在主扫描方向上宽度的第四开口,
其中,第二壁部与第二光阑部一体地形成。
8.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光扫描装置;
第一感光构件,通过从第一光源发射的第一光束在第一感光构件上形成潜像;
第二感光构件,通过从第二光源发射的第二光束在第二感光构件上形成潜像;
第一显影装置,配置用来用调色剂来显影形成在第一感光构件上的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第二显影装置,配置用来用调色剂来显影形成在第二感光构件上的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第一转印构件,配置用来将由第一显影装置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构件;以及
第二转印构件,配置用来将由第二显影装置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构件。
9.一种外壳,包括:
底面,包括多个偏转表面的旋转多面镜安装在底面上;
侧壁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安装在侧壁部上,侧壁部从底面立起,第一光源由包括围绕供第一光束穿过的空间的内壁的第一保持器保持并配置用来发射第一光束,第二光源由包括围绕供第二光束穿过的空间的内壁的第二保持器保持并配置用来发射第二光束,包括在所述多个偏转表面中并且第一光束所入射的偏转表面不同于包括在所述多个偏转表面中并且第二光束所入射的偏转表面;以及
壁部,设置在第一光源与旋转多面镜之间以及第二光源与旋转多面镜之间并从底面立起,壁部配置用来阻挡被第一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一光束和被第二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二光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外壳,其中,第三光源配置用来发射第三光束并布置在外壳的一部分处以使得第三光束由使第一光束偏转的偏转表面偏转,第三光源由包括围绕供第三光束穿过的空间的内壁的第三保持器保持,第一光源和第三光源被布置在侧壁部上,以使得在入射到旋转多面镜上而没有被第一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一光束的光路与入射到旋转多面镜上而没有被第三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三光束的光路之间形成预定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外壳,其中,壁部包括第一壁部,第一壁部配置用来阻挡被第一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一光束的一部分或被第三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三光束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外壳,还包括第一光阑部,其具有配置用来管制第一光束在主扫描方向上宽度的第一开口以及配置用来管制第三光束在主扫描方向上宽度的第三开口,
其中,第一壁部与第一光阑部一体地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的外壳,其中,第四光源配置用来发射第四光束并布置在外壳的一部分处以使得第四光束由使第二光束偏转的偏转表面偏转,第四光源由包括围绕供第四光束穿过的空间的内壁的第四保持器保持,第二光源和第四光源布置在侧壁部上,以使得在入射到旋转多面镜上而没有被第二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二光束的光路与入射到旋转多面镜上而没有被第四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四光束的光路之间形成预定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外壳,其中,壁部包括第二壁部,第二壁部配置用来阻挡被第二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二光束的一部分或被第四保持器的内壁反射的第四光束的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外壳,还包括第二光阑部,第二光阑部具有配置用来管制第二光束在主扫描方向上宽度的第二开口以及配置用来管制第四光束在主扫描方向上宽度的第四开口,
其中,第二壁部与第二光阑部一体地形成。
CN201810151072.4A 2017-02-15 2018-02-14 光扫描装置、成像设备和外壳 Active CN108427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5991A JP6882001B2 (ja) 2017-02-15 2017-02-15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25991 2017-0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7251A true CN108427251A (zh) 2018-08-21
CN108427251B CN108427251B (zh) 2021-09-28

Family

ID=63105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1072.4A Active CN108427251B (zh) 2017-02-15 2018-02-14 光扫描装置、成像设备和外壳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4396B2 (zh)
JP (2) JP6882001B2 (zh)
CN (1) CN1084272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7191A (zh) * 2017-02-15 2018-08-21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设备和成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1543A1 (ko) * 2018-01-30 2019-08-08 류정도 레이저 빔을 이용하여 대상 물질을 가열하는 가열 장치 및 레이저를 이용한 간접 가열 방법
JP7051472B2 (ja) 2018-02-08 202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75681B2 (ja) 2018-09-03 2022-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10077B2 (ja) 2018-12-04 2022-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29824B2 (ja) 2018-12-04 2021-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18796A (ja) * 2019-01-22 2020-08-0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40016A (ja) 2019-02-27 2020-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0091A (zh) * 2004-12-15 2006-06-21 株式会社理光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08807A (zh) * 2006-01-27 2007-08-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激光束隔离装置及具有该激光束隔离装置的成像设备
JP2009198889A (ja) * 2008-02-22 2009-09-03 Canon Inc 光走査装置
JP2013003380A (ja) * 2011-06-17 2013-01-07 Canon Inc 光ビーム出射装置及び該光ビーム出射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98934A (zh) * 2011-09-09 2013-03-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位标记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130147895A1 (en) * 2011-12-13 2013-06-13 Naoki Miyatake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scann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7102A (ja) * 1992-08-24 1994-03-11 Canon Inc 射出光学装置
JP5013652B2 (ja) 2003-06-13 2012-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式光学装置
US7151557B2 (en) * 2004-03-19 2006-12-1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Collimation assembly for adjusting laser light sources in a multi-beamed laser scanning unit
JP4328674B2 (ja) 2004-06-07 2009-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式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89434B2 (ja) 2004-12-15 2011-05-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1015A (ja) * 2005-06-30 2007-01-18 Brother Ind Ltd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9446B2 (ja) 2005-09-02 2011-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63517B2 (ja) * 2005-12-28 2011-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書込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ハウジングの成形方法
US7973990B2 (en) * 2006-04-27 2011-07-05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optical wri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88418B2 (ja) 2007-02-19 201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2158B2 (ja) * 2007-03-07 201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121388B2 (ja) 2007-10-17 2013-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
JP5219548B2 (ja) 2008-02-22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
JP6141074B2 (ja) 2012-04-25 2017-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光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3314B2 (ja) 2012-04-26 2016-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42547A (ja) 2012-04-26 2013-12-05 Canon Inc 光走査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045216B2 (ja) 2012-06-22 2016-1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207186B2 (ja) 2013-03-18 2017-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28988B2 (ja) 2013-06-26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19961B2 (ja) 2013-07-24 2018-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70366B2 (ja) 2013-07-24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84285B2 (ja) 2013-10-08 2017-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当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047107B2 (ja) * 2014-01-17 2016-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974074B2 (ja) 2014-01-17 2016-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57980B2 (ja) 2014-01-30 2017-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00444B2 (en) 2014-04-15 2016-07-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timing for emitting beam detect light beam
US10303080B2 (en) 2014-04-15 2019-05-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timing for emitting beam detect light beam
JP6444182B2 (ja) 2015-01-19 2018-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43038B2 (ja) 2015-01-28 2019-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回転多面鏡
US9975350B2 (en) 2015-05-29 2018-05-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JP2017049416A (ja) 2015-09-01 2017-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0091A (zh) * 2004-12-15 2006-06-21 株式会社理光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08807A (zh) * 2006-01-27 2007-08-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激光束隔离装置及具有该激光束隔离装置的成像设备
JP2009198889A (ja) * 2008-02-22 2009-09-03 Canon Inc 光走査装置
JP2013003380A (ja) * 2011-06-17 2013-01-07 Canon Inc 光ビーム出射装置及び該光ビーム出射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98934A (zh) * 2011-09-09 2013-03-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位标记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130147895A1 (en) * 2011-12-13 2013-06-13 Naoki Miyatake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scanning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7191A (zh) * 2017-02-15 2018-08-21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设备和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7251B (zh) 2021-09-28
JP6882001B2 (ja) 2021-06-02
US10324396B2 (en) 2019-06-18
JP2021120752A (ja) 2021-08-19
JP2018132638A (ja) 2018-08-23
US20180231914A1 (en) 2018-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27251A (zh) 光扫描装置、成像设备和外壳
CN108427250B (zh) 光扫描设备和成像设备
JP2005004050A (ja) 走査式光学装置
JP3862950B2 (ja)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47826A (ja) 光書込装置、光書込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1096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80824B2 (ja)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13074A (ja) 光走査方法、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0275B2 (ja) レンズアレ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9338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64655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6460345B2 (ja) 光走査装置
JP5173355B2 (ja) 光学走査装置
JP4139118B2 (ja)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312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25472A (ja) 走査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965143B2 (ja)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64536A (ja) 光学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56595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40563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68380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22182038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4612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3975A (ja)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0562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