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9408A - 连接器端子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9408A
CN105449408A CN201510600151.5A CN201510600151A CN105449408A CN 105449408 A CN105449408 A CN 105449408A CN 201510600151 A CN201510600151 A CN 201510600151A CN 105449408 A CN105449408 A CN 105449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er terminal
terminal
projection
tongue piece
sheet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001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9408B (zh
Inventor
远藤隆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49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9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9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9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01R13/249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multiple contact points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端子(210、110、110x),包括第一连接器端子(110、110x)和用于配合至第一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器端子(210),第一连接器端子包括:与第二连接器端子(210)的一定区域(211)形成接触的片簧(112、112x),所述一定区域包括第二连接器端子的自由端;以及包括一对侧壁(111b、111c)的端子本体(111),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布置有所述片簧(112、112x)。第二连接器端子(210)在所述一定区域中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第一突起(214a),所述两个或更多个第一突起(214a)各自沿第二连接器端子配合至第一连接器端子(110、110x)所沿第一方向(F1)延伸,至少两个第一突起与侧壁之间的片簧形成接触。

Description

连接器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其包括母连接器端子和位于该母连接器端子中的公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公电连接器的公连接器端子配合至母电连接器的母连接器端子从而与其电连接。母电连接器端子设计为包括鞘部,公连接器端子的呈针形式的舌片部位于鞘部中。当插入鞘部时,公连接器端子的舌片部与容置在鞘部中的片簧形成接触。
当舌片部被插入鞘部或从鞘部中拔出时,舌片部相对于片簧滑动。例如,舌片部在其平坦接触表面上与片簧的平坦接触表面形成滑动运动,导致产生大量摩擦。由于在包括众多端子的电连接器中产生大量摩擦,因此必须以过大的力将舌片部插入鞘部或从鞘部中拔出。结果,公电连接器和母电连接器配合到彼此中或从彼此中拔出时有困难。另外,由于舌片部和片簧通过其接触表面相互滑动,因而其接触表面可被磨光。
为解决该问题,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18803提出一种连接器,其中接触表面难以被磨光,使公母连接器端子之间的电接触保持充分的可靠性。
图15示出上述公开文献中提出的连接器1010的一部分。
示出的连接器1010包括公端子1022和供公端子1022插入的母端子1014。当沿公端子1022插入母端子1014的方向观察时,公端子1022具有波浪形横截面。母端子1014被压向公端子1022从而在两个点位与公端子1022形成接触。即使在不以过大的力将母端子1014压向公端子1022的情况下,具有上述结构的连接器1010也不存在母端子1014与公端子1022之间的接触缺陷。
在图15示出的连接器1010中,由于公端子1022呈波浪形的形式,因此公端子1022在两个点位与母端子1014形成接触。
然而,如果公端子1022相对于母端子1014水平偏移,那么公端子1022的波浪形的突出部也会发生偏移,从而导致公端子1022仅有一个突出部分与母端子1014形成接触。因此,不能保持公端子1022与母端子1014之间接触的稳定性,故而不能保证公端子1022与母端子1014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连接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小使连接器端子相互配合或相互脱离所需的力并能提高连接器端子之间的接触可靠性的连接器端子。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其包括第一连接器端子和用于配合至第一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器端子,第一连接器端子包括与第二连接器端子的一定区域形成接触的片簧和端子本体,所述一定区域包括第二连接器端子的自由端,该端子本体包括一对侧壁,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布置有片簧,第二连接器端子具有矩形横截面,第二连接器端子在所述一定区域内在其相互面对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上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第一突起,所述两个或更多个第一突起各自沿第二连接器端子配合至第一连接器端子所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突起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突起与侧壁之间的片簧形成接触。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端子中,第二连接器端子在一定区域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突起,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突起各自沿第二连接器端子配合至第一连接器端子所沿方向延伸。因此,能减小用于将第二连接器端子插入第一连接器端子或从第一连接器端子中拔出所需的力。另外,由于至少两个第一突起与片簧保持接触,因此即使第二连接器端子的所述一定区域在鞘部中在侧壁之间移动,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也能保持相互稳定接触。
优选地,端子本体包括各自相互连接侧壁的顶部和底部,第二连接器端子在所述一定区域中包括与顶部形成接触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突起,第二突起形成在所述两个表面的另一表面上。
通过将第二连接器端子设计成在其所述一定区域处不仅与片簧形成接触而且与顶部形成接触,增大了第二连接器端子与第一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面积,由此增大了将第二连接器端子插入第一连接器端子和从第一连接器端子中拔出所需的力。然而,由于第二连接器端子在所述区域内在第二连接器端子与顶板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突起,因此能减小将第二连接器端子插入第一连接器端子和从第一连接器端子中拔出所需的力。
优选地,片簧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突起形成接触的扩张部。
通过将片簧设计成包括扩张部,与片簧形成接触的第一突起的数量小于与不包括扩张部的片簧形成接触的第一突起的数量,因此能减小将第二连接器端子插入第一连接器端子和从第一连接器端子中拔出所需的力,从而保持第二连接器端子和片簧之间的稳定接触。
优选地,片簧包括以拱形形式延伸的中央区,扩张部形成在中央区中。
插入第一连接器端子时,第二连接器端子可在所述一定区域处与形成在拱形中央区中的扩张部形成接触。
优选地,片簧包括与至少两个第一突起形成接触的多个扩张部,扩张部沿片簧的宽度方向布置。
通过用多个扩张部在一定区域处支承第二连接器端子,能提高第二连接器端子与片簧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优选地,每个扩张部均与至少两个第一突起形成接触。
通过将各个扩张部设计成与至少两个第一突起形成接触,能进一步提高第二连接器端子与片簧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优选地,每个第一突起均具有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的拱形横截面。
通过将各个第一突起设计成具有拱形横截面,片簧在第二连接器端子插入第一连接器端子时难以被损坏。
例如,第一突起通过压制形成。
在由单块金属片制造出第二连接器端子的过程中,第一突起能通过压制金属片而方便地形成。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突起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一定区域与其中一个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一定区域与其中一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在所述一定区域布置在片簧中间时进行测量。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突起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一定区域和其中一个侧壁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一定区域和另一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一定区域和其中一个侧壁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一定区域和另一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均在所述一定区域布置在片簧中间时进行测量。
优选地,第二连接器端子包括三个或更多个第一突起,相互邻近的第一突起之间的距离彼此相等。
优选地,布置在沿第二连接器端子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处的第一突起中的每个均具有面向外侧的倾斜表面。
优选地,布置在沿第二连接器端子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处的第一突起布置成即使第二连接器端子沿其宽度方向相对于片簧移动也不与片簧形成接触。
以下将阐明通过上述本发明实现的优点。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端子中,片簧总是与第二连接器端子上的一定区域中形成的至少两个第一突起形成接触。由此,能减小将第二连接器端子插入第一连接器端子和从第一连接器端子中拔出所需的力,并能保持第二连接器端子与片簧之间的稳定接触。因此,伴随着上述力减小,还能提高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之间电接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包括公母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母电连接器的母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公电连接器的公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公电连接器的公连接器端子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示出当公连接器端子插入母连接器端子的鞘部时公连接器在一定区域处与片簧的扩张部形成接触的立体图,其中鞘部的一部分被切去;
图6是示出公连接器端子进一步插入母连接器端子鞘部的立体图,其中鞘部的一部分被切去;
图7是示出公连接器端子和母连接器端子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其中公连接器端子的所述一定区域位于片簧中央。
图8是示出公连接器端子和母连接器端子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其中公连接器端子的所述一定区域沿片簧宽度方向偏移至片簧一端;
图9是示出公连接器端子和母连接器端子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其中公连接器端子的所述一定区域沿片簧宽度方向偏移至片簧另一端;
图10是示出当公连接器端子插入母连接器端子的鞘部时公连接器端子在一定区域处与片簧的多个扩张部形成接触的立体图,其中鞘部的一部分被切去;
图11是示出公连接器端子进一步插入母连接器端子鞘部的立体图,其中鞘部的一部分被切去;
图12是示出公连接器端子和母连接器端子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其中公连接器端子的所述一定区域位于片簧中央;
图13是示出公连接器端子和母连接器端子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其中公连接器端子的所述一定区域沿片簧宽度方向偏移至片簧一端;
图14是示出公连接器端子和母连接器端子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其中公连接器端子的所述一定区域沿片簧宽度方向偏移至片簧另一端;
图15示出传统连接器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文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
在本申请文件中,词语“前”指公母连接器配合到彼此中的那一侧,而词语“后”指另一侧。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包括母电连接器C1的母连接器端子110和公电连接器C2的公连接器端子210,如图1所示。
母电连接器C1包括通过注塑工艺形成的母外壳100和供公电连接器C2的公连接器端子210插入的母连接器端子110。
母外壳100包括外壳主体101和锁定臂102。外壳主体101呈长方体形式,并且形成有六个端子外壳101a,该六个端子外壳101a布置成竖向上相互面对的两排,每排包括三个端子外壳101a。端子外壳101a沿前后方向延伸。
外壳主体101在其顶部形成有包括矛形部101b的止挡部101c,矛形部101b与经外壳主体101后部插入端子外壳101a的母电连接器端子110相接合,以防止母电连接器端子110被从外壳主体101中拔出。
如图2所示,母连接器端子110包括鞘部111、片簧112和集束部段113,该鞘部111用作待配合到母电连接器C1的母外壳100中的母端子本体,该片簧112容置在鞘部111中以与鞘部111形成电接触,该集束部段113位于鞘部111后部用于将压缩状态下的线缆(未示出)固定于其中。
鞘部111、片簧112和集束部段113可通过弯曲导电金属片而一体形成。在第一实施例的母连接器端子110中,片簧112和鞘部111制造成相互独立的部件。
鞘部111包括底部111a、相互面对以使片簧112置于其间的一对侧壁111b和111c、和顶部111d。鞘部111制造成中空的并具有如此形成的矩形横截面,即冲压金属片并弯曲侧壁111b和111c以及顶部111d,从而限定开口111e。
底部111a和顶部111d与侧壁111b和111c相互连接从而限定容置片簧112的空间,公连接器端子210的下述舌片部插入该空间以与片簧112形成接触。
稳定器111f竖立在侧壁111b上且从侧壁111b向外延伸,用于防止母连接器端子110被倒置地插入母外壳100,还用于在母连接器端子110已插入母壳体100后保持母连接器端子110的姿态稳定。
侧壁111b和111c均形成有切口111g,片簧112的各个耳部112b装配入切口111g中。
侧壁111b和111c均形成有突起111h,用于保证当公连接器端子210插入鞘部111时公连接器端子210的下述舌片部处在片簧112宽度之内。通过在各个侧壁111b和111c的外表面形成凹部111j,使各个突起111h向鞘部111内部突伸。
如图2和图5所示,片簧112由弹性接触件构成,并具有在沿方向F1居中位置的中央区112m,方向F1是公连接器端子210的舌片部插入鞘部111的方向,即片簧111和鞘部111的长度方向。中央区112设计为拱形,即向顶部111d扩张。片簧112在鞘部111的长度方向上沿底部111a布置。
如图5所示,片簧112包括呈弓状拱形的弹簧本体112a、两个耳部112b以及扩张部112c,该两个耳部112b从位于弹簧本体112a中央的中央区112m的两相对侧边向外延伸,该扩张部112c位于形成有耳部112b的中央区112m中,用作与公接触端子210形成接触的接触部。
片簧112在其前端112d和后端112e处被支承在鞘部111的底部111a上。位于中央区112m中的耳部112b装配至形成在侧壁111b和111c处的切口111g中,从而防止片簧111向顶部111d移动。因此,尽管前端112d和后端112c是自由端,但片簧112仍能起到拱形片簧的作用。
扩张部112c如此形成为具有扩张的拱形表面,即在与片簧112和公连接器端子210形成接触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模压弹簧本体112。由于扩张部112c沿片簧112的宽度方向F3居中地形成,因此扩张部112c位于鞘部111的底部111a或顶部111d的宽度中央。
从顶部111d观察时,扩张部112c在其沿F1方向的相反两端(前端和后端)处形成为弧形。布置在扩张部112c前后端之间的中央区112m形成为直线形,以使弧形的前后端相互连接。扩张部112c在平行于方向F1的方向(即片簧112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垂直于方向F1的方向(即片簧112的宽度方向F3)上的尺寸。
另外,扩张部112c的前后端形成为从其弧形形状的周缘往中央向上倾斜的拱形。扩张部112c在中央具有沿片簧112宽度方向F3的拱形横截面。
在母连接器端子110的制造过程中,将单块金属片冲压成二维形状或母连接器端子110的展开部分。然后,在鞘部111的展开部中形成切口111g。然后,将片簧112放置在底部111a上。
然后,使侧壁111b和111c竖立在底部111a上,以使片簧112的耳部112b装配至切口111g中。
然后,将侧壁111c弯曲至底部111a上方从而限定顶部111d,并且,除了将形成供矛形部101b接合的凹部的区域外,向顶部111d进一步部分弯曲侧壁111c。
由此完成母连接器端子。
如图1所示,公电连接器C2包括通过注塑工艺制造的公外壳200以及待插入母连接器端子110的公连接器端子210。
公外壳200呈长方体形式并形成有空间201,公连接器端子210突伸至空间201中且母壳体100配合至空间201中。
公连接器端子210以竖向两行,每行三列容置在空间201,从而与母连接器端子110一致。
如图3所示,公连接器端子210包括针状舌片部211、插入部212和外引脚部213,公连接器端子210通过插入部212插入公外壳200,该外引脚部213与印刷线路板(未示出)的金属垫板形成机械接触和电接触。
舌片部211插入母电连接器C2的母连接器端子110以与母连接器端子110形成机械接触和电接触。舌片部211具有第一接触表面211a和与第一接触表面211a相反的第二接触表面211b,公连接器端子210在第一接触表面211a上与母连接器端子110的片簧112形成接触,第二接触表面211b与鞘部111的顶部111d形成接触。第一接触表面211a和第二接触表面211b分别形成有多个第一突起214a和多个第二突起214b,多个第一突起214a和多个第二突起214b分别沿公连接器端子210插入母连接器端子110的方向F1延伸。
第一突起214a和第二突起214b分别从舌片部211远端处形成的渐缩部211c向外引脚部213直线延伸。第一突起214a和第二突起214b分别设计为具有沿垂直于方向F1的厚度方向F2的拱形横截面。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突起214a和第二突起214b分别具有半圆形横截面。第一突起214a和第二突起214b沿宽度方向F3与相邻突起等距隔开。第一实施例中的舌片部211设计为在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211a和211b上分别具有六个第一突起214a和六个第二突起214b。
插入部211包括接合部212a和肩部212b,接合部212a沿公连接器端子210的宽度方向F3逐渐向外突出,肩部212b用于推动公连接器端子210以将公连接器端子210插入公外壳200中。插入部212插入并接合公外壳200。
外引脚部213延伸至公外壳200后端之外。外引脚部213在其自由端包括连接部213a,外引脚部213通过连接部213a钎焊至用作印刷线路板的信号端子的金属垫板。
公连接器端子210如此制造,即冲压单块金属片以形成公连接器端子210的形状,并弯曲外引脚部213以限定连接部213a,在该金属片中第一和第二突起214a和214b已通过压制舌片部211的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211a和211b形成。由于第一和第二突起214a和214b已通过压制舌片部211的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211a和211b形成,因此第一和第二突起214a和214b的形成可比实施将单块金属片切割成公连接器端子210的工艺更为容易。第一和第二突起214a和214b可通过切割舌片部211的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211a和211b形成,而舌片部211和第一和第二突起214a和214b可通过拉拔或挤出工艺形成,然而在此情况下,必须执行压制步骤以形成插入部212和外引脚部213,造成公连接器端子210的制造过程不可避免地复杂。因此,应通过压制工艺形成第一和第二突起214a和214b。
如图7所示,在舌片部211接触片簧112的第一接触表面211a上所形成的第一突起214a中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突起214a被斜切,即具有与拱形表面连续的倾斜表面214A。
当金属片沿着从第二接触表面211b向第一接触表面211a的方向被切割时,第一接触表面211a上所形成的第一突起214a中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突起214a的外表面上产生毛边。倾斜表面214A通过压缩和压瘪毛边而形成。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连接件端子以下述方式使用。
如图4所示,使公连接器端子210位于母连接器端子110前方,然后将母电连接器C1的母外壳100插入公电连接器C2的公外壳200内形成的空间201。
鞘部111的侧壁111b和111c形成有突起111h(见图2)。因此,如果试图将舌片部211如此插入至鞘部111,即当公连接器端子210的舌片部211插入母连接器端子110的鞘部111中时舌片部211的纵向线相对于鞘部111的纵向线倾斜,则插入至鞘部111中的舌片部211的姿态被修正以使舌片部211布置在片簧112宽度内。
如图5所示,当公连接器端子210相对于母连接器端子110前进并且舌片部211由此插入鞘部111时,公连接器端子210的舌片部211在位于远端的渐缩部211c处与片簧112首先形成接触。
当公连接器端子210进一步前进时,舌片部211可与扩张部211c形成接触,扩张部211c用作相对于片簧112的接触表面,因为片簧112形成为拱形,并且因此扩张部112c形成在中央区112m中。
在舌片部211与扩张部112c形成接触之后,片簧112的弹簧本体112a因插入至鞘部111中的舌片部211所产生的压力而弹性变形。如图6所示,舌片部211的第一接触表面211a在扩张部112c上滑动,在舌片部211深入插入鞘部111期间,舌片部211的第二接触表面211b在鞘部111的顶部111d上进一步滑动。
即使当片簧112弹性回复至其初始姿态时所产生的力作用在了舌片部211的第一接触表面211a上,由于第一突起214a形成在第一接触表面211a上,所以舌片部211与片簧112的接触面积也能小于在第一接触表面211a是平面时第一接触表面211a与片簧112的接触面积。因此,第一突起214a可减小将舌片部211插入鞘部111和从鞘部111中拔出的力。另外,由于第一突起214a设计为具有拱形横截面,因此当舌片部211插入母连接器端子110时,第一突起214a不会损坏片簧112。
如图7所示,由于片簧112包括与舌片部211形成接触的扩张部112c,因此第一突起214a与扩张部112c形成接触。扩张部112c并不与沿宽度方向F3布置的所有第一突起214a均发生接触,而是与六个第一突起214a中的两个第一突起214a发生接触。因此,当舌片部211与扩张部112c接触时,舌片部211与片簧112接触所借助的第一突起214a的数量能小于在片簧112设计为不包括扩张部112c时舌片部211与片簧112接触所借助的第一突起214a的数量。因此,能够保持舌片部211与片簧112稳定接触,并能减小将片簧211插入鞘部111和从鞘部111中拔出的力。另外,扩张部112c设计为在方向F1上的尺寸大于在片簧112的宽度方向F3上的尺寸。因此,舌片部211能通过两个第一突起214a与片簧211形成稳定接触,而不会造成舌片部211的第一接触表面211a相对于舌片部211与扩张部112c接触的平面倾斜。
舌片部211还在第二接触表面112b处与鞘部111的顶部111d形成接触。因此,由于舌片部211不仅与片簧112d接触而且与顶部111d接触,所以舌片部211能以增大的接触面积与母连接器端子110形成接触。
第二突起214b也形成在舌片部211的第二接触表面211b上。因此,舌片部211与鞘部111的顶部111d的接触面积能小于在第二接触表面211b是平面时舌片部211与顶部111d的接触面积。
因此,由于舌片部211不仅与片簧112接触而且与顶部111接触,故而能提高舌片部211与片簧112和鞘部111接触的可靠性。另外,由于形成在第二接触表面211b上的第二突起214b能减小舌片部211与顶部111d之间产生的摩擦,因此能减小将舌片部211插入鞘部111和从鞘部111中拔出所需的力。
在图7均有示出的母连接器端子110和公连接器端子210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公连接器端子210的舌片部211位于母连接器端子110的片簧11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由于舌片部211定位在片簧112的中央位置,因此扩张部112c与布置在舌片部211中央的两个第一突起214a形成接触。
如图1所示,公连接器端子110的鞘部111容置在母外壳100的端子空间101a中,与矛形部101b接合。因此,例如当固定在集束部段113中的线缆被拉动时,母连接器端子110可在端子空间101a中移动。
另外,母外壳100的母连接器端子110与公外壳200的公连接器端子210之间的位置关系可因其公差而发生偏离。
如图7所示,即使舌片部211与鞘部111之间的位置关系沿舌片部211的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211a和211b延伸的厚度方向F2发生了移位,舌片部211仍被夹在片簧112与顶部111d之间,因而第一突起214a仍与片簧112保持接触。
假设舌片部211沿片簧112的平行于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211a和211b且垂直于方向F1的宽度方向F3向鞘部111中的其中一侧移动。例如,如图8所示,假设舌片部211相对于片簧112中间向左移动。
在第一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突起214a和214b之间的距离L0设计为基本等于距离L1,距离L1被限定为允许舌片部211在舌片部211位于片簧112中央的位置与舌片部211与左侧壁111b接触的位置之间偏移的距离。作为替代,距离L1可被限定为当舌片部211布置在图7所示位置时左侧壁111b与舌片部211左侧之间的距离。
因此,舌片部211设计为具有这样的宽度,使得第一突起214a中的当舌片部211与鞘部111左侧壁111b接触时靠近鞘部111右侧壁111c的两个或更多个第一突起214a与扩张部112c接触。在此,舌片部211的宽度意指沿第一接触表面211a所限定平面测量的长度,该第一接触表面211a垂直于舌片部211插入鞘部111和从鞘部111中拔出的方向F1(见图3)延伸。
由于两个第一突起214a保持与片簧112的扩张部112c接触,因此舌片部211能保持与片簧112稳定接触。
假设舌片部211沿宽度方向F3向鞘部111中与图8所示情形相反的另一侧移动。特别地,如图9所示,假设舌片部211相对于片簧112中央向右移动。
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突起214a和214b之间的距离L0设计为基本等于距离L2,距离L2被限定为允许舌片部211在舌片部211位于片簧112中央的位置与舌片部211与右侧壁111c接触的位置之间偏移的距离。作为替代,距离L2可被限定为当舌片部211布置在图7所示位置时右侧壁111c与舌片部211右侧之间的距离。
因此,第一突起214a中的当舌片部211与鞘部111右侧壁111c接触时靠近鞘部111左侧壁111d的两个或更多个第一突起214a与扩张部112c接触。
如上所述,即使舌片部211沿片簧112的宽度方向在鞘部111的侧壁111b和111c之间移动,两个第一突起214a仍保持与片簧112接触,从而保证舌片部211能与片簧112保持稳定接触。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能减小使母连接器端子110和公连接器端子210相互配合和相互脱离所需的力,并能提高其间的接触可靠性。
通过压瘪第一接触表面211a上相对两端处的第一突起214a的外表面上所产生的毛边以限定倾斜表面214A,当舌片部211沿片簧112的宽度方向移动时,能防止扩张部112c被毛边勾住从而允许舌片部211无阻碍地移动。另外,通过压瘪毛边以限定倾斜表面214A,能防止扩张部112c被毛边损坏。
在第一实施例中,产生毛边的第一突起214a设计成如此布置,即不处于舌片部211在鞘部111中沿片簧112宽度方向的移动范围。因此,即使毛边仍未从第一突起214a上移除,也能可靠地防止扩张部112c不被毛边损坏,因为位于第一接触表面214a上相对两端处的第一突起214a不与扩张部112c接触。
第二实施例
以下参考图10至图14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与图5至图9所示第一实施例的部件或元件对应的部件或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这些部件或元件以与第一实施例中对应的部件或元件相同的方式操作,除非下文另有说明。
图10中示出的母连接器端子110x包括片簧112x,在片簧112x上形成有多个扩张部112c。扩张部112c沿片簧112x的宽度方向F3布置。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设计为包括两个扩张部112c。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当公连接器端子210插入母连接器端子110时,公连接器端子210在舌片部211的渐缩部211c处与片簧112x的两个扩张部112c接触。
在舌片部211与扩张部112c接触之后,片簧112x的弹簧本体112a因被插入鞘部111的舌片部211所产生的压力而弹性变形。舌片部211的第一接触表面211a在扩张部112c上滑动,在舌片部211深入地插入鞘部111期间舌片部211的第二接触表面211b在鞘部111的顶部111d上进一步滑动,如图11所示。
由于片簧112c形成有多个扩张部112c,因此片簧112x与舌片部211的接触面积大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接触面积。然而,由于片簧112x上间隔设置的两个扩张部112c中的每个均支承第一突起214a中的两个第一突起14a,因此能保持舌片部211与片簧112x稳定接触。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突起214a和214b之间的距离L0设计为基本等于距离L1和L2,距离L1和L2分别被限定为允许舌片部211在舌片部211位于片簧112x中央的位置与舌片部211与左侧壁111b和右侧壁111c接触的位置之间偏移的距离。作为替代,距离L1可被限定为当舌片部211布置在图12所示位置时左侧壁111b与舌片部211左侧之间的距离,距离L2可被限定为当舌片部211布置在图12所示位置时右侧壁111c与舌片部211右侧之间的距离。
两个扩张部112d之间的距离L3设计为基本等于L0x2,即距离L0的两倍。
因此,即使舌片部211沿片簧112x的宽度方向在鞘部111中移动,六个第一突起214a中的靠近右侧壁111c或左侧壁111b布置的两个第一突起214a也会与相应的扩张部112c接触,其中舌片部211分别与左侧壁111b或右侧壁111c接触。
因此,由于两个第一突起214a保持在鞘部111的左侧壁111b与右侧壁111c之间与片簧112x接触,因此舌片部211可以保持与片簧112x稳定接触。另外,由于每个扩张部112c与两个第一突起214a接触,因此舌片部211可保持与扩张部112c更加稳定的接触。
在第二实施例中,片簧112x设计为包括两个扩张部112c,即使在舌片部211沿宽度方向F3移位的情况下,两个扩张部112c也均与第一突起214a接触。由于第一突起214a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突起214a需与至少其中一个扩张部112c接触,因此例如当舌片部211向左侧壁111b移动时,第一突起214a可与扩张部112c中的靠近左侧壁111b布置的那一个接触,在此情况下,第一突起214a不会与靠近右侧111c布置的另一扩张部112c接触,反之亦然。
由于总共四个第一突起214a均与两个扩张部112c接触,特别地,有两个第一突起214a与鞘部111内的两个扩张部112c中的每个接触,从而能提高舌片部211与片簧112x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在第二实施例中,片簧112x设计为形成有两个扩张部112c。应注意,根据将舌片部211插入鞘部111和从鞘部111中拔出所需力的大小以及舌片部211与扩张部112c接触的可靠性,片簧112x可在弹簧本体112a处形成有三个或更多个扩张部112c。
扩张部112c中的每个均设计为在纵向即平行于方向F1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宽度方向即垂直于方向F1的方向上的尺寸。作为替代,扩张部112c中的每个均可设计为,在平面中观察时,其在纵向上的尺寸等于在片簧112或112x的宽度方向F3上的尺寸。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公连接器端子210的舌片部211插入鞘部111,鞘部111作为母连接器本体包括底部111a、一对侧壁111b和111c、和顶部111d。应理解,母连接器本体可仅由一对侧壁111b和111c限定。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端子适合于这样的电连接器,即其广泛用在汽车工业、电气/电子设备工业和其他机械工业等诸多领域中,作为相互连接电线以借此传输电信号的连接器。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第一连接器端子和用于配合至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器端子,
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包括:
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的一定区域形成接触的片簧,所述一定区域包括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的自由端;以及
包括一对侧壁的端子本体,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布置有所述片簧,
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具有矩形横截面,
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在所述一定区域中在其相互面对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第一突起,所述两个或更多个第一突起各自沿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配合至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所沿的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突起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突起与所述侧壁之间的所述片簧形成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端子本体包括各自相互连接所述侧壁的顶部和底部,
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在所述一定区域中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突起,其与所述顶部形成接触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突起形成在所述两个表面中的另一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片簧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突起形成接触的扩张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片簧包括以拱形形式延伸的中央区,所述扩张部形成在所述中央区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片簧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突起形成接触的多个扩张部,所述扩张部沿所述片簧的宽度方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突起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一定区域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后一个的距离在所述一定区域布置在所述片簧中间处时进行测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突起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一定区域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一定区域与另一个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后两个距离在所述一定区域布置在所述片簧中间时进行测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包括三个或更多个第一突起,相互邻近的第一突起之间的距离彼此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布置在沿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处的第一突起中的每个均具有面向外侧的倾斜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布置在沿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处的第一突起布置成即使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沿其宽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片簧移动也不与所述片簧形成接触。
CN201510600151.5A 2014-09-19 2015-09-18 连接器端子 Active CN105449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1627A JP5831611B1 (ja) 2014-09-19 2014-09-19 コネクタ端子の接続構造
JP2014-191627 2014-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9408A true CN105449408A (zh) 2016-03-30
CN105449408B CN105449408B (zh) 2018-08-28

Family

ID=54784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00151.5A Active CN105449408B (zh) 2014-09-19 2015-09-18 连接器端子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66957B2 (zh)
JP (1) JP5831611B1 (zh)
KR (1) KR101780968B1 (zh)
CN (1) CN105449408B (zh)
DE (1) DE102015217777B4 (zh)
FR (1) FR3026236B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4749A (zh) * 2016-02-11 2018-09-2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零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537722S (zh) * 2015-02-23 2015-11-16
KR102249929B1 (ko) * 2017-03-01 2021-05-11 몰렉스 엘엘씨 전기 단자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JP6960748B2 (ja) * 2017-03-07 2021-11-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1599728S (zh) 2017-07-07 2018-03-19
JP7054432B2 (ja) * 2017-07-12 2022-04-1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雄端子金具及び雌端子金具
CN108666790B (zh) * 2018-05-30 2024-04-30 惠州领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弧形冲压大电流端子
CN112350092B (zh) * 2019-08-08 2023-07-18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端子
JP2022062780A (ja) * 2020-10-09 2022-04-21 I-Pex株式会社 端子
JP2023161127A (ja) 2022-04-25 2023-11-0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接続構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0369A (zh) * 2000-12-18 2002-07-24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母压接端子
CN1630146A (zh) * 2003-12-19 2005-06-2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凹型触头
US7150660B2 (en) * 2001-09-21 2006-12-1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igh current automo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JP2007141769A (ja) * 2005-11-22 2007-06-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および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
JP2009252526A (ja) * 2008-04-07 2009-10-29 Jst Mfg Co Ltd 雄端子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CN103579806A (zh) * 2012-07-24 2014-02-12 德尔菲技术公司 电端子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21287A (en) * 1957-01-18 1960-01-12 Burndy Corp Snap fit interlocking connector
NL127974C (zh) * 1963-02-04
US3422395A (en) * 1966-10-17 1969-01-14 Ark Les Switch Corp Embossed male tab for use with quick connect terminals
GB1171678A (en) * 1967-06-06 1969-11-26 Amp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tab receptacle
US3644872A (en) * 1970-10-22 1972-02-22 Gen Motors Corp Hermaphroditic terminal
US4778231A (en) * 1984-09-28 1988-10-18 North American Specialties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JPS62135374U (zh) * 1986-02-19 1987-08-26
US4691981A (en) * 1986-03-24 1987-09-08 Amp Incorporated Tab-form terminal
DE3804977A1 (de) 1988-02-18 1989-08-31 Daut & Rietz Trw Flachkontaktfeder fuer stecker von elektrischen steckverbindern
JPH0745912Y2 (ja) * 1990-08-07 1995-10-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GB9027858D0 (en) * 1990-12-21 1991-02-13 Amp Holland Stamped and formed electrical tab
US5281178A (en) * 1992-10-26 1994-01-25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eature for increased contact area
JPH0734563U (ja) * 1993-12-08 1995-06-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雄型端子金具
JPH09509523A (ja) * 1994-01-12 1997-09-22 バーグ・テクノロジー・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電気コネクタ用の改善されたコンタクト部材
JPH07296873A (ja) * 1994-04-21 1995-11-10 Amp Japan Ltd 雌型コンタクト
JP2734994B2 (ja) * 1994-07-20 1998-04-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雄型端子金具
EP0713263B1 (en) * 1994-11-17 2000-09-06 Molex Incorporated Self-locking mating terminal structure
ES2144869T3 (es) * 1996-06-17 2000-06-16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Casquillo de conector de enchufe.
US5775963A (en) * 1997-01-29 1998-07-07 Wirthco Engineering, Inc. Male-type electrical terminal
US6254702B1 (en) * 1997-02-18 2001-07-03 Dowa Mining Co., Ltd. Copper base alloys and terminals using the same
JPH11307159A (ja) * 1998-04-16 1999-11-05 Kansei Corp 電気接続端子
US6056604A (en) * 1998-07-29 2000-05-02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erlock, Inc. Electrical receptacle terminal with a contact spring biased against a side of the receptacle without spreading a seam in the side of the receptacle
US6331742B1 (en) * 1998-12-31 2001-12-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ic motor connector module
JP3729327B2 (ja) * 2000-08-28 2005-12-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金具
JP4132618B2 (ja) * 2000-09-08 2008-08-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のタブ
EP1207588B1 (de) * 2000-11-20 2011-05-04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Elektrischer Verbinder für flexible Flachkabel oder flexible Leiterplatten
JP4003577B2 (ja) * 2002-08-07 2007-11-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雄端子金具
JP2004152594A (ja) * 2002-10-30 2004-05-27 Molex Inc 電気端子
JP2006172877A (ja) 2004-12-15 2006-06-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EP1720219A1 (de) * 2005-05-03 2006-11-0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ktrisches Anschlusselement
JP2007018803A (ja) 2005-07-06 2007-01-25 Tokai Rika Co Ltd コネクタ構造
JP4607749B2 (ja) * 2005-12-06 2011-0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雌型コネクタ端子及び雌型コネクタ
US7556541B2 (en) * 2006-10-06 2009-07-07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terminal with high conductivity core
WO2010014394A1 (en) * 2008-07-28 2010-02-0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ab-form terminal with reduced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cost
EP2211425A1 (en) * 2009-01-23 2010-07-28 MTA S.p.A. Female electrical terminal
KR101598633B1 (ko) * 2009-11-11 2016-02-29 타이코에이엠피 주식회사 커넥터용 단자
JP5375564B2 (ja) * 2009-12-02 2013-12-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US8419486B2 (en) * 2010-12-17 2013-04-1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eceptacle terminal with a contact spring
JP6031318B2 (ja) * 2011-10-14 2016-11-24 Dowaメタルテック株式会社 嵌合型接続端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68362A (ja) * 2012-01-20 2013-08-29 Yazaki Corp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29937B2 (ja) * 2012-02-15 2015-12-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構造
JP6009536B2 (ja) * 2012-03-16 2016-10-19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2206731A1 (de) * 2012-04-24 2013-10-24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ein Solarmodul
JP5505471B2 (ja) * 2012-07-27 2014-05-2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
JP5522217B2 (ja) * 2012-08-21 2014-06-1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148444B2 (ja) * 2012-09-06 2017-06-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
JP5708837B1 (ja) 2014-02-06 2015-04-3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0369A (zh) * 2000-12-18 2002-07-24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母压接端子
US7150660B2 (en) * 2001-09-21 2006-12-1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igh current automo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CN1630146A (zh) * 2003-12-19 2005-06-2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凹型触头
JP2007141769A (ja) * 2005-11-22 2007-06-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および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
JP2009252526A (ja) * 2008-04-07 2009-10-29 Jst Mfg Co Ltd 雄端子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CN103579806A (zh) * 2012-07-24 2014-02-12 德尔菲技术公司 电端子元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4749A (zh) * 2016-02-11 2018-09-2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零件
CN108604749B (zh) * 2016-02-11 2020-01-2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零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217777B4 (de) 2023-10-05
DE102015217777A1 (de) 2016-03-24
KR20160034206A (ko) 2016-03-29
CN105449408B (zh) 2018-08-28
FR3026236B1 (fr) 2019-07-05
US20160087353A1 (en) 2016-03-24
JP2016062836A (ja) 2016-04-25
US9666957B2 (en) 2017-05-30
JP5831611B1 (ja) 2015-12-09
FR3026236A1 (fr) 2016-03-25
KR101780968B1 (ko) 2017-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9408A (zh) 连接器端子
US8944861B2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it
CN101295833B (zh) 连接器
EP2107645B1 (en) A terminal fitting
US7419411B2 (en) Exposed-spring female terminal
KR101762556B1 (ko) 커넥터
WO2015186493A1 (ja) コネクタ
EP2445057B1 (en) Terminal fitting
US8821195B2 (en) Connector
CN108011247A (zh) 具有悬臂的平坦触头插座
JP6084133B2 (ja) コネクタ
CN104124578B (zh) 改善电磁屏蔽效应同时抑制外部尺寸增大的电连接器
JP5737361B2 (ja) コネクタ端子
JP575875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4838543A (zh) 阴端子
JP6807024B2 (ja) 雌端子
US930634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insulative housing
WO2012029351A1 (ja) コネクタ
US20130337704A1 (en) Connector
EP2575215B1 (en) Terminal fitting
CN104412467A (zh) 结合端子
CN104115346A (zh) 接合端子和接合连接器
CN106981752B (zh) 用于母连接器的电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EP3306753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unit
JP5707034B2 (ja) 雌端子金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