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8446A -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8446A
CN104938446A CN201510130456.4A CN201510130456A CN104938446A CN 104938446 A CN104938446 A CN 104938446A CN 201510130456 A CN201510130456 A CN 201510130456A CN 104938446 A CN104938446 A CN 104938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ortion
prepreg
fishing line
reinforcing fiber
cor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04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及川胜广
内藤秀行
伊藤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ride Inc
Original Assignee
Globerid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631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5347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707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219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707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2193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ride Inc filed Critical Globeride Inc
Priority to CN2017104221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42216B/zh
Priority to CN201710422181.0A priority patent/CN1072587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38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84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6Devices for fixing reels on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06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 B29C70/10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 B29C70/16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 B29C70/20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oriented in a single direction, e.g. roofing or other parallel fibres
    • B29C70/205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oriented in a single direction, e.g. roofing or other parallel fibres the structure being shaped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06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 B29C70/10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 B29C70/16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 B29C70/22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oriented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forming a two dimensional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06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 B29C70/10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 B29C70/16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 B29C70/22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oriented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forming a two dimensional structure
    • B29C70/222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oriented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forming a two dimensional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being shaped to form a three dimensional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30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 B29C70/32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on a rotating mould, former or c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00Layered products having a non-planar shape
    • B32B1/08Tubular pro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263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having non-uniform 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4Woven 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1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of different layers, e.g.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being parallel or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1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e.g. denser near its 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2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793/00Shaping techniques involving a cutting or machining operation
    • B29C2793/0081Shaping techniques involving a cutting or machining operation before sha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793/00Shaping techniques involving a cutting or machining operation
    • B29C2793/009Shaping techniques involving a cutting or machining operation after sha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0All layers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02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0Inorgan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0Inorganic coating
    • B32B2255/205Metall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0/00Layered product comprising an impregnated, embedded, or bonded layer wherein the layer comprises an impregnation, embedding, or binder material
    • B32B2260/02Composition of the impregnated, bonded or embedded layer
    • B32B2260/021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2260/023Two or mor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0/00Layered product comprising an impregnated, embedded, or bonded layer wherein the layer comprises an impregnation, embedding, or binder material
    • B32B2260/04Impregnation, embedding, or binder material
    • B32B2260/046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fibres
    • B32B2262/0261Polyamide fibres
    • B32B2262/0269Aromatic polyamide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10Inorganic fibres
    • B32B2262/101Glass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10Inorganic fibres
    • B32B2262/106Carbon fibres, e.g. graphite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46Flexural strength; Flexion stiff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渔线轮脚固定装置。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具备供钓鱼用渔线轮的渔线轮脚插入的开口,利用操作螺母使层叠多层预浸料片而成形的筒状的罩部沿轴向移动。关于罩部中的在周向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比例,开口侧比操作螺母侧多。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部中,在几乎全长范围内至少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未中断地连续延伸,并且在鼓出部具有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区域。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具有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成形的筒状的罩部。筒状的罩部在从供渔线轮脚插入的开口区域沿两侧的表面到达相反侧的区域具备相对于轴长方向倾斜的倾斜端部,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具有强化纤维在沿倾斜端部的方向上进行了定向的倾斜方向纤维层。

Description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钓竿且能够安装各种钓鱼用渔线轮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这样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所使用的罩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有如下类型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其具备沿轴长方向分离的移动罩与固定罩,通过将渔线轮脚的一端插入固定罩,并利用沿轴向移动的移动罩按压渔线轮脚的另一端,从而固定钓鱼用渔线轮。所述固定罩和移动罩配置在覆盖于根部杆节的外周的管状的渔线轮座上,通过旋转与移动罩邻接配置的操作螺母而使移动罩靠近/远离固定罩,由此,进行钓鱼用渔线轮的装卸。通常,所述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移动罩和固定罩(以下也称作罩部)大多由金属材料形成,在与插入的渔线轮脚相抵接的部分(罩部的内表面)配置合成树脂的垫部。
然而,最近谋求实现钓竿的轻型化,如上所述,由金属材料形成罩部的做法妨碍了轻型化。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技术:通过多层重叠将合成树脂浸入强化纤维所得的预浸料片,并将其成形为筒状,从而形成罩部。另外,在该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在层叠多层预浸料片来成形罩部的过程中,为了不产生强度降低,使各层中的预浸料片的重叠部位于渔线轮脚的脚保持部以外的区域。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7-187064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1975号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所述罩部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形成,从而能够实现轻型化,但是为了使钓竿轻型化,期望尽可能地通过薄壁化来实现轻型化。即,通过使罩部薄壁化,能够相应地使渔线轮脚固定装置轻型化,并且通过减少与固定的渔线轮脚、渔线轮座主体之间的台阶差,也能够实现握杆舒适感的提高。
在所述专利文献2中,仅公开有如下内容:在实现罩部的轻型化的过程中,在规格不同的多层预浸料片中,使重叠部分的位置从脚保持部错开,并未考虑一边谋求罩部的强度的维持,一边尽可能地薄壁化而实现轻型化。因此,存在有如下这样的问题:进行配置不必要的预浸料片等不必要的加强,由此罩部厚壁化而无法实现足够的轻型化。另外,在供渔线轮脚的端部插入的罩部的开口附近,需要针对扭曲的加强,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并未考虑到一边薄壁化一边高效地进行这样的加强。因此,存在有如下这样的问题:进行配置不必要的预浸料片等不必要的加强,由此罩部厚壁化而无法实现足够的轻型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当将预浸料片卷绕于芯筒时,预先在规定的位置形成切口以防止褶皱的产生,但是在向预浸料片切入切口时,成为在该位置处强化纤维被切断的状态,成为产生有强度降低、破损等的原因。
另外,所述罩部在谋求轻型化的同时,也迫切期望良好的外观设计。罩部成为在载置渔线轮脚的一侧为了供渔线轮脚插入而形成鼓出部的筒状形状,对于从鼓出部的两侧面至下方为止的部分进行有如下处理:通过倾斜地切割而实现轻型化并且提高设计感(以下,也将如此切割的部分称作倾斜端部)。
相同地,如所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已知有为了使罩部进一步轻型化而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来成形,但是产生有相对于这样的罩部形成倾斜端部时强度降低的问题。即,在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来成形罩部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在规定形状的芯筒上卷绕将合成树脂浸入强化纤维而成的预浸料片,从而制造筒状体,但是在相对于这样的筒状体上形成倾斜端部时,需要沿倾斜方向切割筒状体的端面。
但是,如上所述,当倾斜地切割筒状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成形的罩部)的端部时,成为在该切割面处强化纤维被切断的状态。因此,在供渔线轮脚插入的鼓出部处卷绕有强化纤维在周向上进行了定向的预浸料片而成的结构中,当形成倾斜端部时,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被切断,从而无法维持所希望的强度,并且成为从断开的强化纤维部分产生有剥离、龟裂等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所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维持足够的强度、并且高效地薄壁化以及轻型化的罩部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在必要的部位高效地确保必要的强度、并且实现薄壁化以及轻型化的罩部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带有实现了轻型化并且维持了足够的强度的倾斜端部的罩部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以及这样的罩部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构成为利用操作螺母使具备供钓鱼用渔线轮的渔线轮脚插入的开口、且层叠多层预浸料片而成形的筒状的罩部沿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罩部中的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比例,所述开口侧多于所述操作螺母侧。
根据上述结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由于层叠多层预浸料片而成形筒状的罩部,因此实现了轻型化。在这种情况下,在将渔线轮脚插入罩部进行固定时,虽然在开口部分作用有沿周向扩展的负荷,但是在该开口部分,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比例配置为开口侧大于操作螺母侧,因此能够高效地加强。即,作为罩部整体,由于在未配置无用的预浸料片的情况下进行高效的加强,因此能够实现罩部的薄壁化以及轻型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其利用操作螺母使筒状的罩部沿轴向移动,该罩部通过层叠多层预浸料片而成形,并且具有为了形成能够收纳钓鱼用渔线轮的渔线轮脚的开口而鼓出的鼓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部中,在几乎全长范围内至少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未中断地连续并延伸,并且在所述鼓出部具有在所述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区域。
根据上述结构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层叠多层预浸料片而成形筒状的罩部,因此实现了轻型化。另外,罩部中,在几乎全长范围内至少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未中断地连续并延伸,因此能够避免产生有强度降低、破损等。进而,罩部在所述鼓出部处具有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区域,因此,在该区域内,因纤维的倾斜而能够相对于扭曲方向确保较高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区域能够在罩部的鼓出部的任意部位连续地(例如连续至罩部的开口)或间断地设置,但是为了有效且高效地确保扭曲方向上的强度,特别是在罩部的外层侧,优选将所述区域对称地设于罩部的左右两侧。特别是当向容易产生有较大扭曲的罩部的开口附近设置所述区域时,能够利用该部分来可靠且有效地抑制扭曲。
这样,若使连续的轴长方向纤维在必要的部位倾斜而确保扭曲强度,则作为罩部整体,能够在不配置无用的预浸料片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加强,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罩部整体的薄壁化以及轻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也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如上所述的特征的罩部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构成为具有筒状的罩部,该筒状的罩部具备供钓鱼用渔线轮的渔线轮脚插入的开口,并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成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的罩部在从供渔线轮脚插入的开口区域沿着两侧的表面到达相反侧的区域内具备相对于轴长方向倾斜的倾斜端部,所述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具有强化纤维在沿着所述倾斜端部的方向上进行定向的倾斜方向纤维层。
根据上述结构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筒状的罩部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成形,因此实现了轻型化。另外,在罩部,在从供渔线轮脚插入的开口区域沿着两侧的表面到达相反侧的区域内形成有相对于轴长方向倾斜的倾斜端部,在该倾斜端部,强化纤维沿着该倾斜方向被定向,因此沿着周向配置的强化纤维未被切断,维持了所希望的强度。另外,由于强化纤维未被切断,因此防止产生有剥离、龟裂等。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上述结构的罩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相对于具有与罩部的形状相对应的表面形状的芯筒,从卷绕有在一方向上拉齐强化纤维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带的线轴抽出纤维强化树脂带,并且在所述芯筒上卷绕纤维强化树脂带而形成所述倾斜方向纤维层,在形成所述倾斜方向纤维层时,以使从所述线轴抽出的纤维强化树脂带相对于所述芯筒的轴长方向倾斜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形成所述倾斜端部。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上述结构的罩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具有与罩部的形状相对应的表面形状的芯筒,将在沿着所述倾斜端部的方向上拉齐强化纤维而成的两片预浸料片以所述开口的顶部线为基准而在一侧面侧卷绕半层,并且在另一侧面侧卷绕半层,由此形成所述倾斜方向纤维层。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上述结构的罩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具有与罩部的形状相对应的表面形状的芯筒,卷绕在相对于所述芯筒的轴长方向倾斜的方向上编织强化纤维而成的预浸料片,所述倾斜方向纤维层的倾斜端部是通过沿着强化纤维的斜向方向切断编织成的所述预浸料片而形成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具有一边维持足够的强度、一边高效地薄壁化以及轻型化的罩部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然后,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具有能够一边在必要的部位高效地确保必要的强度、一边实现薄壁化以及轻型化的罩部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进而,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具有实现轻型化并且维持了足够的强度的罩部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并且能够容易地制造这样的罩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钓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是在图2所示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中,表示移动罩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的(a)是图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4的(b)是从开口侧观察图4的(a)所示的移动罩部的图。
图5是表示成形移动罩部的预浸料片的配置例的图。
图6是表示由图5所示的预浸料片成形的移动罩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的(a)以及图7的(b)是分别表示移动罩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成形图7的(a)所示的移动罩部的预浸料片的配置例的图。
图9是表示成形其它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罩部的预浸料片的配置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具有不具备鼓出部的移动罩部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11的(a)是表示图10所示的移动罩部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11的(b)是从开口侧观察图11的(a)所示的移动罩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13是在图12所示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中,表示移动罩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4的(a)是图1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4的(b)是从开口侧观察图14的(a)所示的移动罩部的图。
图15的(a)是为了成形移动罩而卷绕有预浸料片的芯筒的侧视图,图15的(b)是具有用于成形移动罩部的、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预浸料片的俯视图。
图16的(a)是卷绕为筒状而构成罩部的图15的(b)的预浸料片的侧视图,图16的(b)是图16的(a)的预浸料片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简化了将用于成形移动罩的变形例的预浸料片卷绕于芯筒而制造罩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8的(a)是具有用于成形移动罩部的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变形例的图17的预浸料片的俯视图,图18的(b)是拉齐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定向的强化纤维而成的织物状的加强用预浸料片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0是在图19所示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中,表示移动罩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1的(a)是图2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21的(b)是从开口侧观察图21的(a)所示的移动罩的图。
图22是表示在制造移动罩部时使用的芯筒的图。
图23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芯筒上卷绕纤维强化树脂带的状态的图,图23的(a)是表示卷绕开始位置的线轴的状态的图,图23的(b)是表示卷绕倾斜端部侧时的线轴的状态的图。
图24是表示利用图23所示的制造方法成形的移动罩部的强化纤维的排列状态的图。
图25是表示利用图23所示的制造方法成形的移动罩部的变形例的图,是表示强化纤维的排列状态的图。
图26是说明移动罩部的其它制造方法的图,是表示预浸料片的配置例的图。
图27是表示图26所示的制造方法的变形例的图。
图28是说明移动罩部的其它制造方法的图,是表示预浸料片的其它配置例的图。
图29是表示利用图28所示的制造方法来成形的筒状的移动罩的切断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钓竿的一个例子的图。
钓竿1是通过连接多根杆节而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并接式连接根部杆节3、中杆节5以及顶部杆节7这三根杆节。也可以是没有所述中杆节5的结构,也可以是两根以上进行连接的结构。另外,钓竿除了并接式以外,也可以为一根竿、振出竿、中通式等,关于其结构并无特殊限定。
在所述根部杆节3上设有供钓鱼用渔线轮70安装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10,在各杆节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安装有引导从钓鱼用渔线轮抽出的钓线的多个钓线引导件8(顶部杆节7的前端为导眼8a)。关于所述钓线引导件8,既可以构成为固定于杆节的固定引导件,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沿杆节滑动的游动引导件。
所述根部杆节3、中杆节5以及顶部杆节7由将环氧树脂等合成树脂浸入强化纤维(主要为碳纤维、玻璃纤维等)中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构成,构成为管状体或实心体。
设于所述根部杆节3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10具备固定罩和沿轴向移动的移动罩,成为在将钓鱼用渔线轮的渔线轮脚插入固定罩的状态下使移动罩沿轴向移动而装卸钓鱼用渔线轮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固定罩既可以位于顶部侧,也可以位于基端侧。
以下,参照图2至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图中,图2是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中的、移动罩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4的(a)是图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4的(b)是从开口侧观察图4的(a)所示的移动罩的图,图5是表示成形移动罩部的预浸料片的配置例的图,然后,图6是表示由图5所示的预浸料片成形的移动罩的结构的剖视图。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10具备外嵌于根部杆节3的形成为筒状的渔线轮座主体(以下,称作主体)11。主体11例如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具备载置钓鱼用渔线轮70的渔线轮脚71的载置面12、配置于载置面12的顶部侧的固定罩13以及配置于载置面12的基端侧的移动罩15。
所述固定罩13具备一体地形成于主体11且以能够收纳所述渔线轮脚71的顶部侧脚部71a的方式鼓出的罩部13A,渔线轮脚71的顶部侧脚部71a经由罩部13A的开口13a插入。需要说明的是,罩部13A与后述的移动罩的罩部相同,形成为与主体11彼此独立,也可以是与主体11一体化的结构。
所述移动罩15具备构成为能够沿轴向移动且形成为与主体11彼此独立的罩部15A。本实施方式的罩部15A具备以能够收纳渔线轮脚71的基端侧脚部71b的方式鼓出的鼓出部15a以及与鼓出部15a的基端侧一体地形成的圆筒部15b。即,鼓出部15a形成为圆筒部15b的外周的规定范围的圆弧区域随着向顶部侧移动而逐渐上升的形状,渔线轮脚71的基端侧脚部71b经由这样的鼓出部15a的开口15c插入。
在所述鼓出部15a的内侧,以与插入的渔线轮脚71的基端侧脚部71b的表面压接的方式配置有垫构件16。该垫构件16是在移动罩15向固定罩侧移动时按压渔线轮脚71的基端侧脚部71b的表面的部分,具有稳固地固定渔线轮脚的功能。即,垫构件16形成为与渔线轮脚71的基端侧脚部71b的表面相对应的形状,通过将突起16a嵌合于在移动罩15的鼓出部15a上形成的孔15d而使其与鼓出部15a的内表面一体化。
在所述主体11的基端侧一体地形成有外螺纹部11a,在该外螺纹部11a螺合有通过旋转操作而沿轴向移动的操作螺母18。操作螺母18的前端部与所述移动罩15的罩部15A(圆筒部15b)相卡合。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此处的卡合关系,在向紧固操作螺母18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在不使移动罩15旋转的情况下使其向固定罩侧移动,并且在向松开操作螺母18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在不使移动罩15旋转的情况下使其向远离固定罩的方向移动即可。
具体来说,如图4的(a)所示,在操作螺母18的圆筒部15b侧的端缘18e形成环状突起18a,在其前端形成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定突起18f,并且在圆筒部15b的操作螺母18侧的端缘15e形成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定突起15f,通过使所述卡定突起18f与卡定突起15f进行卡定来构成。
根据这样的操作构件18与罩部15A(圆筒部15b)之间的卡合关系,当向紧固操作螺母18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操作螺母18向固定罩侧旋进,并且罩部15A(圆筒部15b)在不旋转的情况下利用端缘18e与端缘15e之间的抵接关系向固定罩侧移动。即,载置于载置面12的渔线轮脚71被一对罩部(固定罩13A、移动罩15A)紧固并固定。另外,当向松开操作螺母18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操作螺母18向远离固定罩的方向旋进,并且罩部15A(圆筒部15b)在不旋转的情况下利用卡定突起15f、18f之间的卡合关系向远离固定罩的方向移动。即,能够将载置于载置面12的渔线轮脚71从一对罩部(固定罩13A、移动罩15A)拆卸。
所述移动罩15的罩部15A为了维持恒定的强度并实现轻型化,通过呈筒状地层叠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具体来说为规格不同的多层预浸料片来成形。在这种情况下,预浸料片构成为向规定的方向拉齐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酰胺纤维等强化纤维的状态、或是编织成的片状,形成为将热塑性树脂(例如尼龙、聚丙烯、聚亚苯基硫醚、热塑性聚氨酯)、热固化性树脂(例如环氧树脂、苯树脂、聚酯树脂)作为基体树脂而浸入的结构。以下,详细说明罩部15A的结构。
对于所述罩部15A,当对渔线轮脚71的紧固力增大时,在其开口15c的部分,从相接触的渔线轮脚71的基端侧脚部71b的表面作用有扩大开口的力。即,在鼓出部15a的开口侧、特别是开口15c的端缘区域形成有如下趋势:在强化纤维形成为沿轴长方向(根部杆节3的轴长方向)被拉齐的状态下,沿轴长方向产生有龟裂,从而容易降低强度。因此,如后所述,在开口区域,为了与扩大开口的负荷相对抗,大多使用有强化纤维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预浸料片。
另外,在罩部15A的除了鼓出部15a的开口以外的区域,在渔线轮脚的紧固状态下,作用于如上所述的扩大开口的方向上的负荷较小,但是被施加沿着轴长方向弯曲的力。因此,如后所述,在从开口区域至圆筒部15b的区域,主要为了对抗弯曲方向的负荷,使用有强化纤维在轴长方向上进行定向的预浸料片。
图5是表示考虑到所述那样的作用于罩部15A的负荷的预浸料片的第一配置例的图。罩部15A是通过如下方式成形的:在形成为规定形状的芯筒80上卷绕规格不同的多层预浸料片30~32,并对其进行加热而使合成树脂固化后,将芯筒80脱芯。
在所述芯筒80的表面上,与罩部15A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有鼓出部80a和圆柱部80b。即,圆柱部80b的剖面为圆形状,作为形成罩部15A的圆筒部15b的部分。另外,鼓出部80a使圆柱部80b的端部80c的周向上的一部分(与插入的渔线轮脚相对应的规定的圆弧范围)以向前方逐渐上升的方式倾斜(倾斜端部80d与罩部15A的鼓出部15a的开口15c相对应),作为形成罩部15A的鼓出部15a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所述,通过在芯筒80上卷绕在罩部15A的轴长方向整体范围内配置的预浸料片(主体预浸料片、主体层)30、31和加强罩部15A的开口区域的预浸料片(加强预浸料片、加强层)32,从而成形罩部15A。
在罩部15A的内层侧,通过在轴向范围内卷绕强化纤维30A在周向上被拉齐的预浸料片30,从而配置有周向纤维层30(在图6中,对预浸料片和纤维层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预浸料片30的后端缘30b与芯筒的圆柱部80b的部分对位、前端缘30a与芯筒的鼓出部80a的倾斜端部80d对位,从而进行卷绕。其结果是,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以在周向范围内无切断的方式配置。需要说明的是,预浸料片30的前端缘30a比芯筒的倾斜端部80d略靠前侧进行卷绕,也可以在热固化之后进行切割。
在如所述那样卷绕的预浸料片30的外层侧,通过卷绕有强化纤维31A在轴长方向上被拉齐的预浸料片31而配置有轴长方向纤维层31。该预浸料片30以其后端缘31b与所述预浸料片30的后端缘30b一致、前端缘31a与前端缘30a一致的方式定位并进行卷绕。其结果是,在轴长方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也以在轴长方向范围内无切断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预浸料片31的内层侧(预浸料片30的外层侧)卷绕有强化纤维32A在周向上被拉齐的加强用的预浸料片32。该预浸料片32以后端缘32b与芯筒的鼓出部80a的中间部对位、前端缘32a与预浸料片30的前端缘30a以及预浸料片31的前端缘31a一致的方式对位并进行卷绕。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用的预浸料片32既可以在卷绕了预浸料片30后从其上卷绕,也可以装配于预浸料片30的表面。或者也可以装配于预浸料片31的背侧。
卷绕所述预浸料片30~32而成形的罩部15A当沿轴长方向进行剖视时,形成为图6所示的结构。即,在内层侧,利用所述预浸料片30,在轴长方向范围内配置有强化纤维在周向上被拉齐的周向纤维层30。另外,在开口15c侧且在周向纤维层30的外层侧,利用所述加强用的预浸料片32,配置有强化纤维在周向上被拉齐的周向纤维层32。即,在鼓出部15a的开口15c侧配置为,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比例比操作螺母18侧多。然后,在如所述那样的周向纤维层30、32的外层侧,在轴长方向范围内配置有强化纤维在轴长方向上被拉齐的轴长方向纤维层31。
由所述多层预浸料片30~32成形的罩部15A与圆筒部15b相比,鼓出部15a的开口15c侧与加强用的预浸料片32的量相应地厚壁化。另外,通过在圆筒部15b侧的端部形成圆周槽,形成有所述卡定突起15f。
根据具备所述那样的罩部15A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由于层叠多层预浸料片30~32而成形筒状的罩部15A,因此实现了轻型化。在这种情况下,当将渔线轮脚71固定于罩部15A时,虽然在开口部分作用有沿周向扩展的负荷,但是在该开口部分配置为,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比例比操作螺母18侧多,因此不会产生破损等。即,作为罩部整体,高效地加强了强度较弱的部分,因此作为罩部,能够一边维持足够的强度一边高效地实现薄壁化以及轻型化,由此,能够提高握杆舒适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开口部分的周向纤维层配置为作为插入的渔线轮脚侧的内层侧,因此能够高效地提高开口部分的强度。另外,如上所述,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以在卷绕一周时不会中途切断的方式配置,因此也不会产生强度降低、剥离等,在轴长方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也不存在中途切断的部分,因此强度不会降低。另外,在开口部分,使周向纤维层增加了加强用的预浸料片32的量而实现厚壁化,因此提高了抗压刚度,从而能够提高相对于压溃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周向纤维层,优选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配置于开口部分的内层侧,但只要是与操作螺母18侧相比,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比例相对较多即可,也可以不配置于内层侧。例如,也可以是加强用的预浸料片32装配于预浸料片31的内表面,进行多层卷绕,由此在开口区域形成交替层叠轴长方向纤维层与周向纤维层的结构,也可以装配于预浸料片31的表面。即,多层预浸料片30~32的层叠顺序是任意的。另外,关于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比例,在比较开口15c的部分(开口区域)与操作螺母18侧的部分的情况下,开口侧较多即可,在供渔线轮脚插入的区域,周向纤维层既可以形成为大致均匀的壁厚,也可以是壁厚向开口侧逐渐变厚的结构。或者,在操作螺母18侧与开口15c侧之间具有周向纤维层变薄的区域、或者也可以具有不存在周向纤维层的区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部15A的全长范围内配置有壁厚均匀的轴长方向纤维层31,因此实现了相对于在弯曲方向上作用的负荷的强度的提高。
图7的(a)以及图7的(b)分别是表示罩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罩部15A的壁厚在开口侧较厚,但是也可以在轴长方向范围内形成为均匀的壁厚。在这种情况下,在开口侧,增加了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比例,因此如图7的(a)所示,配置于内层侧的周向纤维层40在鼓出部15a的区域内随着向开口侧移动而逐渐厚壁化,并且伴随着该厚壁化,轴长方向纤维层41逐渐薄壁化。
具有所述那样的周向纤维层40以及轴长方向纤维层41的罩部15A例如能够由图8所示的预浸料片40、41成形。即,罩部15A的内层侧通过卷绕强化纤维40A在周向上被拉齐的预浸料片40而形成为周向纤维层。在此,预浸料片40形成为如下结构:以其后端缘40b在芯筒上卷绕了一层、前端缘40a在芯筒上卷绕了两层的方式具备倾斜缘40c,通过使如此裁断的预浸料片40卷绕,能够如图7的(a)所示,使周向纤维层40在鼓出部15a朝向开口侧逐渐厚壁化。
另外,罩部15A的外层侧通过卷绕强化纤维41A在轴长方向上被拉齐的预浸料片41而形成轴长方向纤维层。在此,预浸料片41形成为如下结构:以其后端缘41b在芯筒上卷绕了两层、前端缘41a在芯筒上卷绕了一层的方式具备倾斜缘41c,通过卷绕如此裁断的预浸料片41,能够如图7的(a)所示,使轴长向纤维层41在鼓出部15a向开口侧逐渐薄壁化。
这样,通过使罩部15A的壁厚在轴长方向范围内均匀化,并且增加开口侧的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比例,能够一边更加高效地维持强度,一边使整体薄壁化、轻型化。在这种情况下,在罩部15A处,在紧固固定渔线轮脚的状态下相对于钓鱼用渔线轮在根部杆节3的周围作用有较大的负荷时,在距离渔线轮脚的中心越远的位置(渔线轮脚71的基端侧脚部71b的前端),弯曲方向的负荷越大。如上所述,轴长向纤维层41在鼓出部15a的基端侧厚壁化,因此作为罩部,能够更加高效地维持强度,能够实现薄壁化以及轻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结构中,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纤维的比例在鼓出部15a的区域内随着向开口侧移动而逐渐厚壁化,但是也可以如图7的(b)所示,在鼓出部15a的区域构成为大致均匀。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强化纤维在一方向(周向)上被拉齐的预浸料片,但是也可以使用编织成织物状的预浸料片。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将预浸料片51用作主体层,该预浸料片51通过将在周向上进行了定向的强化纤维51A以及在轴长方向上进行了定向的强化纤维51B设为织物状而成。所述结构的预浸料片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以使后端缘51b与芯筒(参照图5)的圆柱部80b的部分对位、前端缘51a与芯筒的鼓出部80a的倾斜端部80d对位的方式卷绕。然后,在这样卷绕而成的预浸料片51的内层侧卷绕有强化纤维50A在周向上被拉齐的加强用的预浸料片50。该预浸料片52以后端缘50b与芯筒的鼓出部80a的中间部对位、前端缘50a与预浸料片51的前端缘51a一致的方式对位并进行卷绕。
也可以利用所述预浸料片50、51成形罩部15A,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比例配置为开口侧比操作螺母侧多,因此能够发挥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罩部的表面成为强化纤维编织成的织物层,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强化纤维的断裂、剥离,实现了强度的提高以及稳定化。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如上所述,当利用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来成形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部时,通过将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比例设为开口侧多于操作螺母侧,从而高效地地提高强度,且实现了轻型化、薄壁化。因此,关于成形罩部的预浸料,关于强化纤维的种类、弹性率、树脂浸入量、壁厚等结构以及层叠状态等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针对弯曲的强度,使用了在轴长方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但是也可以使用在相对于轴长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的斜向方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通过使用这样的在斜向方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能够提高鼓出部15a、圆筒部15b处的针对扭曲方向的强度。
所述罩部15A的圆筒部15b也可以不具有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但是作为与操作螺母18相配合的部分、并且为了成为正圆,优选具有周向纤维层。另外,罩部15A的开口侧也可以仅由周向纤维层构成,但是优选具有轴长方向纤维层、织物层、斜向方向纤维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强化纤维在包含周向在内的三个方向上进行定向的状态下的预浸料,能够形成高效、轻型、且强度优异的罩部。
所述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部15A形成为具有鼓出部15a的结构,但是作为罩部,也可以是不具有鼓出部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由圆筒部15b来构成移动罩15的罩部15A,直接设为与操作螺母18的外径相同的外径,在不形成鼓出部的情况下形成供渔线轮脚插入的开口15c。在这样的结构中,使安装于罩部15A的内表面的垫构件16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比稍微厚壁化,形成为具备与插入的渔线轮脚相对应的内表面的形状即可。根据这样的罩部15A,能够将用于成形罩部的芯筒构成为圆柱状,易于进行所述那样的预浸料片的卷绕作业。另外,关于所述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固定罩13的罩部13A。在这种情况下,在固定罩中,周向的强化纤维的比例构成为开口侧多于基端侧即可。进而,关于如上所述地成形的罩部,为了提高外观、保护表面,也可以进行涂敷、或蒸镀金属、陶瓷等。
以下,参照图12~图14,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方式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结构。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10具备外嵌于根部杆节3的形成为筒状的渔线轮座主体(以下称作主体)211。主体211例如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具备载置钓鱼用渔线轮70的渔线轮脚271的载置面212、配置于载置面212的顶部侧的固定罩213以及配置于载置面212的基端侧的移动罩215。
固定罩213一体地形成于主体211,具备以能够收纳渔线轮脚271的顶部侧脚部271a的方式鼓出的罩部213A,渔线轮脚271的顶部侧脚部271a经由罩部213A的开口213a插入。需要说明的是,罩部213A与后述的移动罩的罩部相同地形成为与主体211彼此独立,也可以是与主体211一体化的结构。
移动罩215具备构成为能够沿轴向移动、且形成为与主体211彼此独立的罩部215A。本实施方式的罩部215A具备以能够收纳渔线轮脚271的基端侧脚部271b的方式鼓出的鼓出部215a以及一体地形成于鼓出部215a的基端侧的圆筒部215b。即,鼓出部215a形成为在圆筒部215b的外周的规定范围的圆弧区域内随着向顶部侧移动而逐渐上升的形状,渔线轮脚271的基端侧脚部271b经由这样的鼓出部215a的开口215c插入。
在鼓出部215a的内侧,以与插入的渔线轮脚271的基端侧脚部271b的表面压接的方式配置有垫构件216。该垫构件216是在移动罩215朝向固定罩侧移动时按压渔线轮脚271的基端侧脚部271b的表面的部分,具有稳固地固定渔线轮脚271的功能。即,垫构件216形成为与渔线轮脚271的基端侧脚部271b的表面相对应的形状,通过将突起216a嵌合于在移动罩215的鼓出部215a上形成的孔215d内而使其与鼓出部215a的内表面一体化。
在主体211的基端侧一体形成有外螺纹部211a,在该外螺纹部211a,螺合有通过旋转操作而沿轴向移动的操作螺母218。操作螺母218的前端部与移动罩215的罩部215A(圆筒部215b)卡合。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此处的卡合关系,在向紧固操作螺母218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在不使移动罩215旋转的情况下使其向固定罩侧移动,并且在向松开操作螺母218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在不使移动罩215旋转的情况下,使其向远离固定罩的方向移动即可。
具体来说,如图14的(a)所示,在操作螺母218的圆筒部215b侧的端缘218e形成环状突起218a,在其前端形成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定突起218f,并且在圆筒部215b的操作螺母218侧的端缘215e形成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定突起215f,通过卡定这些卡定突起218f与卡定突起215f来进行构成。
根据这样的操作构件218与罩部215A(圆筒部215b)之间的卡合关系,当向紧固操作螺母218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操作螺母218朝向固定罩侧旋进,并且罩部215A(圆筒部215b)在不旋转的情况下利用端缘218e与端缘215e之间的抵接关系朝向固定罩侧移动。即,载置于载置面212的渔线轮脚271被一对罩部(固定罩213A、移动罩215A)紧固并固定。另外,当向松开操作螺母218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操作螺母218向远离固定罩的方向旋进,并且罩部215A(圆筒部215b)在不旋转的情况下利用卡定突起215f、218f之间的卡合关系朝向远离固定罩的方向移动。即,载置于载置面212的渔线轮脚271能够从一对罩部(固定罩213A、移动罩215A)拆卸。
所述移动罩215的罩部215A为了维持恒定的强度并实现轻型化,通过呈筒状地层叠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具体来说是规格不同的多层预浸料片而成形。在这种情况下,预浸料片构成为向规定的方向拉齐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酰胺纤维等强化纤维的状态、或是编织成的片状,形成为将热塑性树脂(例如尼龙、聚丙烯、聚亚苯基硫醚、热塑性聚氨酯)、热固化性树脂(例如环氧树脂、苯树脂、聚酯树脂)作为基体树脂而浸入的结构。以下,详细说明罩部215A的结构。
在罩部215A,特别是在投掷鱼钩时、操作钓竿时容易作用有扭曲力。即,在鼓出部215a的开口侧,特别是在开口215c的端缘区域的附近,强化纤维形成为仅沿轴长方向(根部杆节3的轴长方向)拉齐的状态时,扭曲强度变弱,因投掷鱼钩时、操作钓竿时的扭曲而在罩部215A作用有剪切力,从而成为引起龟裂、破损的趋势。因此,如后所述,在罩部215A的鼓出部215a的区域,特别是为了对抗扭曲负荷,设有轴向的强化纤维的定向性恒定的变动部。
图15是表示考虑了所述那样的作用于罩部215A的扭曲负荷的预浸料片230以及供该预浸料片230卷绕的芯筒280的图。
罩部215A是通过如下方式成形的:在形成为规定形状的芯筒280上卷绕规格不同的多层预浸料片(在图15中,为了简化表示,仅示出预浸料片230),并对其进行加热而使合成树脂固化后,将芯筒280脱芯。
在芯筒280的表面上,与罩部215A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有鼓出部280a和圆柱部280b。即,圆柱部280b的剖面为圆形状,作为形成罩部215A的圆筒部215b的部分。另外,在鼓出部280a,使圆柱部280b的端部280c的周向上的一部分(与插入的渔线轮脚271相对应的规定的圆弧范围)以朝向前方逐渐上升的方式倾斜(倾斜端部280d与罩部215A的鼓出部215a的开口215c相对应),作为形成罩部215A的鼓出部215a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所述,通过在芯筒280上卷绕包含在罩部215A的轴长方向整体范围内配置的预浸料片230在内的一个以上的预浸料片而成形罩部215A。
在罩部215A的内层侧,通过在轴向范围内卷绕强化纤维例如在周向(或者也可以是相对于轴向形成不足90°的角度的倾斜方向)上被拉齐的未图示的预浸料片,至少配置有例如周向纤维层(也可以是斜方向纤维层,例如织物状的纤维层)。然后,通过在如此地卷绕的预浸料片的外层侧卷绕有预浸料片230,从而配置有轴长方向纤维层,该预浸料片230是通过以沿轴长方向未断开的方式连续地拉齐强化纤维230A而形成的。
在此,形成轴长方向纤维层的预浸料片230以后端缘230b与内层侧的所述预浸料片的后端缘一致、前端缘230a与前端缘一致的方式对位并卷绕于芯筒280。具体来说,将后端缘230b与筒280的圆柱部280b的部分对位、将前端缘230a与芯筒280的鼓出部280a的倾斜端部280d对位并卷绕。其结果是,在轴长方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230A以在轴长方向范围内无断开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预浸料片230的前端缘230a比芯筒280的倾斜端部280d略靠前侧进行卷绕,也可以在热固化后进行切断。另外,对于预浸料片230,考虑到鼓出部280a的周长比圆柱部280b的周长长,以使后端缘230b在芯筒280上卷绕例如一层、前端缘230a在芯筒280上卷绕一层以上的方式在一侧的侧端侧具有倾斜缘部230c。
这样,当将预浸料片230卷绕在芯筒280上时,在鼓出部280a,因构成预浸料片230的树脂的扩展,强化纤维230A弯曲,如图16所示,在与罩部215A的鼓出部215a相对应的规定的部位,通常是与从芯筒280的圆柱部280b的端部280c朝向倾斜端部280d的规定的长度区域相对应的鼓出部215a的部位,形成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230A相对于轴向X倾斜的区域24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中,呈筒状地卷绕而构成罩部215A的预浸料片230由附图标记230′所表示,图16的(a)是呈筒状地卷绕而构成罩部的图15的(b)的预浸料片的侧视图,图16的(b)是图16的(a)的预浸料片的俯视图。
优选区域240内的强化纤维230A相对于轴向X的倾斜角度θ为5°以上。另外,该角度θ可以在该区域240的整体范围内形成为恒定的角度,但是也可以形成为随着向罩部215A的开口215c移动而逐渐增大。另外,区域240能够在罩部215A的鼓出部215a的任意部位连续地(例如,至罩部215A的开口215c为止连续地)或间断地设置,但是为了有效并且高效地确保扭曲方向的强度,优选将区域240如后所述地对称地设于罩部215A的左右两侧(在图16的(b)中示出对称轴L)。特别是在容易产生有较大扭曲的罩部215A的开口215c附近设置区域240时,能够在该部分可靠并且有效地抑制扭曲,是有益的。
关于将区域240左右对称地设于罩部215A的制造方法,作为一个例子在图17以及图18中示出。需要说明的是,该制造方法只是用于特别简单地形成区域240的一个例子,区域240能够以各种方法来形成。
在该制造方法中,使用以对称轴L为中心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的(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250A左右对称地配置)变形例所涉及的图18的(a)所示的预浸料片250,如图17所示,使芯筒280位于预浸料片250的左右对称轴线L上,将预浸料片250从左右两侧卷绕于芯筒280的外周。由此,如上所述,因鼓出部280a处的预浸料片230的树脂的扩展而使强化纤维230A在芯筒280的鼓出部280a弯曲,在罩部215A左右对称地形成有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250A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区域240(参照图16)。
需要说明的是,当预浸料片250卷绕于芯筒280时,如上所述,以使预浸料片250的后端缘250b与芯筒280的圆柱部280b的部分对位、使前端缘250a与芯筒280的鼓出部280a的倾斜端部280d对位的方式卷绕。其结果是,轴长方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250A以在轴长方向范围内无切断的方式配置。另外,对于预浸料片250,考虑到使鼓出部280a的周长比圆柱部280b的周长长,以使后端缘250b在芯筒280上卷绕例如一层、前端缘250a在芯筒280上卷绕一层以上的方式在左右的侧端部具有倾斜缘部250c、250d。
另外,在该制造方法中(当然也是在图15所示的预浸料片卷绕方式中),也可以在罩部215A的前侧设有加强层。具体来说,在预浸料片250的前方侧(鼓出部215a侧)的内层侧或外层侧卷绕有加强用的预浸料片60,该加强用的预浸料片60是通过将相对于轴向呈不足±90°的角度地在倾斜方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60A、60B编织成织物状而形成的。该预浸料片60以后端缘60b与芯筒280的圆柱部280b的中间部对位、前端缘60a与预浸料片250的前端缘250a一致地对位的方式进行卷绕。
如上所述,根据所述结构,由于通过层叠预浸料片来成形筒状的罩部215A,因此实现了轻型化。另外,罩部215A中,在几乎全长范围内,至少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未中断地连续并延伸,因此能够避免产生有强度降低、破损等。另外,罩部215A在鼓出部215a具有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区域240,因此在该区域240内,因纤维的倾斜而能够相对于扭曲方向确保较高的强度。这样,只要在伴随有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相同预浸料片上设置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相对于轴向倾斜(使连续的轴长方向纤维在需要的部位倾斜)的区域240,则作为罩部整体,能够在不配置无用的预浸料片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加强,其结果是,罩部整体的薄壁化以及轻型化成为可能。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了芯筒280的鼓出部280a的形状的预浸料片的强化纤维在芯筒卷绕时的变形,从而形成区域240,但是区域240的形成方法是任意的。总之,只要在伴随有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相同预浸料片上利用鼓出部215a设有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相对于轴向倾斜(使连续的轴长方向纤维在必要部位倾斜)的区域240即可。
以下,参照图19至图2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方式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图中,图19是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侧视图,图20是在图19所示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中,表示移动罩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21的(a)是图2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21的(b)是从开口侧观察图21的(a)所示的移动罩的图。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10具备形成为外嵌于根部杆节3的筒状的渔线轮座主体(以下,称作主体)311。主体311例如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具备载置有钓鱼用渔线轮70的渔线轮脚371的载置面312、配置于载置面312的顶部侧的固定罩313以及配置于载置面312的基端侧的移动罩315。
所述固定罩313具备一体地形成于主体311且以能够收纳所述渔线轮脚371的顶部侧脚部371a的方式鼓出的罩部313A,渔线轮脚371的顶部侧脚部371a经由罩部313A的开口313a插入。需要说明的是,罩部313A与后述的移动罩的罩部相同,形成为与主体311彼此独立,也可以是与主体311一体化的结构。
所述移动罩315具备构成为能够沿轴向移动且形成为与主体311彼此独立的罩部315A。本实施方式的罩部315A具备以能够收纳渔线轮脚371的基端侧脚部371b的方式鼓出的鼓出部315a以及一体地形成于鼓出部315a的基端侧的圆筒部315b。即,鼓出部315a形成为圆筒部315b的外周的规定范围的圆弧区域随着向顶部侧移动而逐渐上升的形状,渔线轮脚371的基端侧脚部371b经由这样的鼓出部315a的开口315c插入。
在所述鼓出部315a的内侧,以与插入的渔线轮脚371的基端侧脚部371b的表面压接的方式配置有垫构件316。该垫构件316是在移动罩315朝向固定罩侧移动时按压渔线轮脚371的基端侧脚部371b的表面的部分,具有稳固地固定渔线轮脚的功能。即,垫构件316形成为与渔线轮脚371的基端侧脚部371b的表面相对应的形状,通过将突起316a嵌合于在移动罩315的鼓出部315a上形成的孔315d内而使其与鼓出部315a的内表面一体化。
在所述主体311的基端侧一体地形成有外螺纹部311a,在该外螺纹部311a螺合有通过旋转操作而沿轴向移动的操作螺母318。操作螺母318的前端部与所述移动罩315的罩部315A(圆筒部315b)相卡合。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此处的卡合关系,在向紧固操作螺母318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在不使移动罩315旋转的情况下使其向固定罩侧移动,并且在向松开操作螺母318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在不使移动罩315旋转的情况下使其向远离固定罩的方向移动即可。
具体来说,如图21的(a)所示,在操作螺母318的圆筒部315b侧的端缘318e形成环状突起318a,在其前端形成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定突起318f,并且在圆筒部315b的操作螺母318侧的端缘315e形成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定突起315f,通过卡定所述卡定突起318f与卡定突起315f来进行构成。
根据这样的操作构件318与罩部315A(圆筒部315b)之间的卡合关系,当向紧固操作螺母318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操作螺母318向固定罩侧旋进,并且罩部315A(圆筒部315b)在不旋转的情况下利用端缘318e与端缘315e之间的抵接关系向固定罩侧移动。即,载置于载置面312的渔线轮脚371被一对罩部(固定罩313A、移动罩315A)紧固并固定。另外,当向松开操作螺母318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操作螺母318向远离固定罩的方向旋进,并且罩部315A(圆筒部315b)在不旋转的情况下利用卡定突起315f、318f之间的卡合关系向远离固定罩的方向移动。即,能够将载置于载置面312的渔线轮脚371从一对罩部(固定罩313A、移动罩315A)拆卸。
在所述罩部315A的开口侧的端缘形成有倾斜端部315h。该倾斜端部315h是为了实现罩部315A的轻型化并且提高外观设计而形成的,以在从供渔线轮脚371插入的开口区域起沿两侧的表面至相反侧的区域内相对于轴长方向倾斜的方式形成(以在两侧成为对称的方式形成)。
另外,所述移动罩315的罩部315A为了维持恒定的强度并实现轻型化,通过呈筒状地成形纤维强化树脂材料而形成。成形为筒状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例如使用有将合成树脂浸入强化纤维而成的预浸料片(也可以使用多片规格不同的预浸料片)、单向拉齐强化纤维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带(也可以组合使用预浸料片)等。
在这种情况下,预浸料片构成为向规定的方向拉齐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酰胺纤维等强化纤维的状态、或是编织成的片状,形成为将热塑性树脂(例如尼龙、聚丙烯、聚亚苯基硫醚、热塑性聚氨酯)、热固化性树脂(例如环氧树脂、苯树脂、聚酯树脂)作为基体树脂浸入的结构。另外,纤维强化树脂带也与预浸料片相同,构成为将强化纤维单向地拉齐并浸入合成树脂而成的带状。以下,详细说明罩部315A的结构。
对于所述罩部315A,当相对于渔线轮脚371的紧固力增大时,在其开口315c的部分,从相接触的渔线轮脚371的基端侧脚部371b的表面作用有扩大开口的力。即,在鼓出部315a的开口侧、特别是开口315c的端缘区域形成有在强化纤维沿轴长方向(根部杆节3的轴长方向)被拉齐的状态下,沿轴长方向产生有龟裂的倾向,从而容易降低强度。因此,在开口区域,为了与扩大开口的负荷相对抗,使用有强化纤维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
另外,在罩部315A的除了鼓出部315a的开口以外的区域,在渔线轮脚的紧固状态下,所述那样的作用于扩大开口的方向上的负荷较小,但是施加了沿轴长方向弯曲的力。因此,在从开口区域至圆筒部315b的区域,主要为了对抗弯曲方向的负荷,优选使用有强化纤维在轴长方向上进行定向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
如上所述,在开口区域,使用有强化纤维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但是在如本发明这样成形存在有倾斜端部315h的筒状体时,并不优选强化纤维在与轴长方向(根部杆节的轴长方向)正交的方向(周向)上进行定向。其理由在于,在成形筒状体后,为了形成倾斜端部315h而沿倾斜方向进行切割,从而导致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被切断,容易产生强度降低、龟裂、破损等。因此,对于本发明的罩部315A中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使强化纤维在沿倾斜端部315h的方向上进行定向,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形成为在一周范围内未切断的状态(将强化纤维在这样的方向上进行定向的层称作倾斜方向纤维层)。
关于具有所述那样的倾斜端部的罩部,能够在成形筒状体时容易地制造。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罩部315A的制造方法。
图22表示在呈筒状地成形罩部315A时使用的芯筒340的结构。
在所述芯筒340的表面,与罩部315A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有鼓出部340a和圆柱部340b。即,圆柱部340b的剖面为圆形状,作为形成罩部315A的圆筒部315b的部分。另外,鼓出部340a使圆柱部340b的端部340c的周向上的一部分(与插入的渔线轮脚相对应的规定的圆弧范围)以向前方逐渐上升的方式倾斜(倾斜端部340d与罩部315A的鼓出部315a的开口315c相对应),作为形成罩部315A的鼓出部315a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结构的芯筒340上卷绕将强化纤维350A在一方向(抽出方向)上拉齐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带350而成形罩部。所述纤维强化树脂带350使用有宽度为1mm~10mm左右的结构,这样的纤维强化树脂带350在卷绕于线轴352的状态下被抽出并且被卷绕于所述芯筒340的规定位置而形成倾斜方向纤维层350B(参照图24)。在这种情况下,在形成倾斜方向纤维层350B时,通过以使从线轴352抽出的纤维强化树脂带350相对于芯筒350的轴长方向(图23的X方向)倾斜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形成倾斜端部315h,在卷绕纤维强化树脂带350的同时使强化纤维在倾斜端部315h的方向上进行定向,从而在倾斜端部315h处不产生纤维断开。
具体来说,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以及控制装置,将芯筒340以轴长方向(图23的X方向)为中心轴进行驱动而使其旋转,并且,一边抽出纤维强化树脂带350一边沿X方向驱动线轴352。另外,在沿X方向驱动线轴352时,以使线轴352向图所示的D1、D2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即,通过驱动芯筒340并使其旋转、并且使线轴352沿X方向移动,由此将纤维强化树脂带350卷绕于芯筒340的所希望位置(形成有图24所示的纤维强化树脂层350B)。
在根据所述芯筒340与线轴352的驱动形态来形成罩部315A的情况下,最初,如图23所示,芯筒340与线轴352之间的位置关系形成为如下状态:线轴352以从相对于芯筒的圆柱部340b垂直的方向卷绕纤维强化树脂带350的方式沿相对于X方向呈直角的方向抽出纤维强化树脂带(线轴352在罩部的基端侧,被定位于沿着与芯筒的轴长方向正交的方向抽出纤维强化树脂带的直角位置)。
在该状态下,从线轴352抽出纤维强化树脂带,并且使线轴352沿X方向移动,并且驱动芯筒340而使其旋转,从而形成有罩部315A的圆柱部315b以及鼓出部315a。然后,当卷绕状态进行至倾斜端部340d(与罩部315A的鼓出部315a的开口315c相对应)时,线轴352与芯筒340的旋转同步地控制图所示的D1、D2方向的转动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当使线轴352从图23的(a)所示的线轴位置向D1方向转动时,在图中,能够形成近前侧的倾斜端部,并且当使线轴352从图23的(b)向D2方向转动时,在图中,能够形成里侧的倾斜端部。具体来说,当驱动芯筒340而使其旋转时,每当芯筒旋转180°,控制线轴352在D1方向以及D2方向上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在罩部的两侧以沿倾斜端部的方向的方式卷绕纤维强化树脂带350。例如,若在图23的(b)所示的纤维强化树脂带350的倾斜位置形成有倾斜端部315h(参照图24),则在下一次芯筒340旋转180°时,控制线轴352在D2方向上转动,通过倾斜与图23的(b)所示的角度相同的倾斜角度,从而能够形成相对面(在图中为背面)侧的倾斜端部。即,在罩部的开口侧,在沿相对于芯筒340的轴长方向(X方向)倾斜的方向抽出纤维强化树脂带的倾斜位置控制线轴而使其转动,从而能够在沿着倾斜端部的方向使强化纤维350A定向(线轴352在罩部的开口侧,在沿相对于芯筒的轴长方向倾斜的方向抽出纤维强化树脂带的倾斜位置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将纤维强化树脂带350卷绕于芯筒时,如图24所示,在鼓出部340a处,若以随着向倾斜端部340d移动而纤维强化树脂带350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的方式进行卷绕,则芯筒每旋转180°便控制线轴352使其向D1、D2方向进行转动,并且以随着向倾斜端部340d移动而逐渐增大该转动的角度的方式控制即可。
根据所述制造方法,在将纤维强化树脂带350卷绕于芯筒340的同时形成圆筒部315b以及鼓出部315a,并且,在倾斜端部315h处获得以沿着其方向的方式对强化纤维进行定向的状态(参照图24)。即,在形成罩部315A的同时形成有倾斜端部315h,并且,在倾斜端部315h处容易获得具有一周范围内纤维无断开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周向纤维层)350B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结构中,使线轴352在图23所示的D1、D2方向(沿纸面的方向)转动,但是也能够控制线轴352而使其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进行转动而形成倾斜端部。然后,如上所述,对卷绕有纤维强化树脂带350的芯筒340加热而使合成树脂固化,之后,通过将芯筒340脱芯而成形图24所示的罩部315A。
在所述结构中,在芯筒340的倾斜端部340d的区域内控制线轴352而使其转动,从而形成倾斜端部315h,但是在将线轴维持在图23的(a)所示的垂直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倾斜端部340d的区域(罩部的开口侧)使线轴沿X方向移动的移动速度高速化,也能够形成倾斜端部315h。即,若线轴352的移动速度变快,则纤维强化树脂带350沿倾斜方向卷绕于芯筒340,在沿倾斜端部315h的方向上卷绕。因此,在芯筒340的倾斜端部340d的区域(开口部分),使线轴352在X方向上的移动速度以及芯筒340旋转180°时的线轴352在X方向上返回的移动速度高速化,从而能够在开口部的两侧形成倾斜端部。在这样的驱动方式下,无需驱动线轴352而使其向D1、D2方向进行转动,简化了制造装置的结构。
另外,在所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在使线轴352移动至倾斜端部340d的位置后,直至规定的位置进行反转驱动。具体来说,在图23所示的结构中,对线轴352进行转动控制,使其从图23的(b)所示的位置至规定的位置(形成有鼓出部315a的位置)沿X方向反转移动,并且每180°的卷绕方向变为反向,如图25所示,获得纤维强化树脂带350的强化纤维350A交错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350B′。即,抽出并卷绕的纤维强化树脂带350的强化纤维350A如附图标记350A′所示那样进行定向,因此在鼓出部315a获得强化纤维交错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350B′,从而获得从渔线轮脚施加有较大的负荷的部分的强度进一步提高的罩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转动线轴352的结构中,进行如下控制即可:在形成鼓出部315a的区域对线轴352进行控制,使其高速反转,并且卷绕方向成为反向。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沿X方向驱动线轴352,但是也可以在不移动线轴352的情况下沿X方向驱动芯筒340。另外,在所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在卷绕了纤维强化树脂带350的基础上,进而重叠卷绕预浸料片(例如,强化纤维在轴长方向、斜向方向上被拉齐的的预浸料片)。
图26是说明具有倾斜端部315h的罩部315A的其它制造方法的图,是表示预浸料片的配置例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结构的芯筒340上卷绕规格不同的多层预浸料片360~362,并对其进行加热而使合成树脂固化后,将芯筒340脱芯,从而成形罩部。
图所示的预浸料片360是在沿倾斜端部315h的方向上拉齐强化纤维360A而成的,图所示的预浸料片361是在沿倾斜端部315h的方向上拉齐强化纤维361A而成的,以将罩部315A的开口315c的顶部线(通过开口顶部的X方向上的线)作为基准而在一侧面侧卷绕半层并且在另一侧面侧卷绕半层卷绕的方式被裁断。即,预浸料片360、361被裁断为,在芯筒340的鼓出部340a的区域(从圆柱部340b的端部340c至倾斜端部340d之间的区域)相接或重叠,由此各卷绕半层,各预浸料片360、361构成倾斜方向纤维层,并且各倾斜前端部360a、361a直接形成罩部315A的倾斜前端部315h。
在卷绕所述两片预浸料片时,将预浸料片360的倾斜前端部360a的角部360c定位于芯筒340的倾斜端部340d,并且,将后端部360b定位于芯筒340的端部340c。另外,将预浸料片361的倾斜前端部361a的角部361c定位于芯筒340的倾斜端部340d,并且,将后端部360b定位于芯筒340的端部340c。
另外,预浸料片362是沿周向拉齐强化纤维362A而成的,以形成罩部315A的圆筒部315b的方式被裁断。即,以将前端部362a定位于芯筒340的端部340c的方式卷绕,且以在前端部362a卷绕一层以上、在后端部362b也卷绕一层以上的方式被裁断。
这样,具有倾斜端部315h的罩部315A能够通过将多片预浸料片360、361卷绕于芯筒340而容易地制造。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可以另外重叠卷绕将强化纤维沿轴长方向、斜向方向拉齐而成的预浸料片。
另外,在卷绕所述预浸料片360~362时,优选在预浸料片360、361的相接的部分(重叠部分),如图27所示地配置加强用的预浸料片365。
由于这样的加强用的预浸料片365是供渔线轮脚插入的部分,因此优选使用将强化纤维365A沿周向拉齐的预浸料片,通过配置这样的加强用的预浸料片,能够有效地加强容易产生有破裂等的鼓出部的顶部区域。
图28是说明具有倾斜端部315h的罩部315A的其它制造方法的图,是表示预浸料片的配置例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结构的芯筒340上卷绕规格不同的多层预浸料片370、3711,对其进行加热而使合成树脂固化后,将芯筒340脱芯,从而成形罩部。
图所示的预浸料片370是在相对于芯筒340的轴长方向(X方向)倾斜的方向上编织强化纤维370A、370B而成的预浸料片,构成倾斜方向纤维层并交叉的强化纤维370A、370B编织成:在卷绕于芯筒340时,从罩部315A的开口315c的顶部至两侧,分别在沿着倾斜端部315h的方向进行定向。在这种情况下,预浸料片370通过将后端部370b定位于芯筒340的端部340c、将前端部370a定位于芯筒340的倾斜端部340d的前端位置、并分别卷绕一层以上的方式进行裁断。
另外,预浸料片3711是沿轴向拉齐强化纤维3711A而成的,以形成罩部315A的圆筒部315b的方式被裁断。即,以将前端部3711a定位于芯筒340的端部340c并卷绕,且在前端部3711a卷绕一层以上,在后端部3711b也卷绕一层以上的方式被裁断。
然后,将如上所述的结构的预浸料片370、3711卷绕于芯筒340,在进行了加热、脱芯后,如图29所示,沿着预浸料片370的强化纤维370A、370B(强化纤维370B为图的相反侧)的方向切断(切断线C),从而能够制造强化纤维沿倾斜端部315h进行了定向的罩部315A。
这样,具有倾斜端部315h的罩部315A能够通过将沿倾斜方向编织强化纤维而成的一片预浸料片370卷绕于芯筒340而容易制造。
根据具备如上所述地制造的带有倾斜端部的罩部315A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由于筒状的罩部315A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成形,因此能够实现轻型化,并且通过形成倾斜端部315h而进一步实现轻型化,提高外观,提高握杆舒适感。另外,在倾斜端部315h,强化纤维未被直接切断,而是成为在一周范围内配置的状态,因此即使插入渔线轮脚而作用有沿周向扩展的负荷,也不会产生破裂、破损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强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在利用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来成形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部时,具有强化纤维在沿着罩部的倾斜端部的方向上进行了定向的倾斜方向纤维层。因此,关于成形罩部的预浸料,强化纤维的种类、弹性率、树脂浸入量、壁厚等结构以及层叠状态等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构成罩部的倾斜方向纤维层,但是作为罩部,也可以配置倾斜方向纤维层以外的纤维层,例如为强化纤维在轴长方向上进行了定向的纤维层、在相对于轴长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的斜向方向上进行了定向的纤维层、在两个方向以上编织强化纤维而成的织物层。通过配置这样的纤维层,能够提高鼓出部315a、圆筒部315b的相对于扭曲方向的强度,并且能够高效地形成轻型、强度优异的罩部。
所述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部315A形成为具有鼓出部315a的结构,但是作为罩部,也可以是不具有鼓出部的结构。例如,也可以由圆筒部315b构成移动罩315的罩部,直接将外径设为与操作螺母318的外径相同,在不形成鼓出部的情况下形成供渔线轮脚插入的开口315c。在这样的结构中,将安装于罩部315A的内表面的垫构件316形成为比图20所示的结构略厚壁化、且具备与插入的渔线轮脚相对应的内表面的形状即可。根据这样的罩部,能够将用于成形罩部的芯筒构成为圆柱状,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那样的预浸料片的卷绕作业。
另外,所述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固定罩313的罩部313A。进而,如上所述地成形的罩部为了提高外观、保护表面也可以进行涂敷、或金属、陶瓷蒸镀等。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0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
13A、15A  罩部
15a  鼓出部
15b  圆筒部
15c  开口
30、32、40  周向纤维层
70  钓鱼用渔线轮
71  渔线轮脚
213A、215A  罩部
215a  鼓出部
215b  圆筒部
215c  开口
230、250  预浸料片
240  区域
271  渔线轮脚
280  芯筒
313A、315A  罩部
315a  鼓出部
315b  圆筒部
315c  开口
315h  倾斜端部
350B、360、361、370  倾斜方向纤维层
371  渔线轮脚

Claims (17)

1.一种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其利用操作螺母使具备供钓鱼用渔线轮的渔线轮脚插入的开口、且层叠多层预浸料片而成形的筒状的罩部沿着轴向移动,所述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罩部中的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比例,所述开口侧多于所述操作螺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在轴长方向范围内形成均匀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形成的周向纤维层朝向开口侧逐渐厚壁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在周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形成的周向纤维层配置于所述罩部的内层侧。
5.一种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其利用操作螺母使筒状的罩部沿轴向移动,该筒状的罩部通过层叠多层预浸料片而成形,并且具有为了形成能够收纳钓鱼用渔线轮的渔线轮脚的开口而鼓出的鼓出部,所述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部中,在几乎全长范围内至少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未中断地连续延伸,并且在所述鼓出部处具有所述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在所述罩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相对于该轴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域设于所述罩部的所述开口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伴随着所述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轴向纤维层配置于所述罩部的外层侧。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域内的所述强化纤维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为5°以上。
10.一种罩部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利用操作螺母使层叠多层预浸料片而成形并且具有供钓鱼用渔线轮的渔线轮脚插入的开口的筒状的罩部沿着轴向移动的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所述罩部,所述罩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设置左右对称地配置有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的预浸料片;
设置下述芯筒,该芯筒与所述罩部的形状相对应地具有圆柱部以及使所述圆柱部的端部的周向上的一部分以朝向前方逐渐上升的方式倾斜而成的鼓出部;以及
通过使所述芯筒位于所述预浸料片的左右对称轴线上并将所述预浸料片从左右两侧卷绕于所述芯筒的外周,由此在所述芯筒的所述鼓出部处,左右对称地形成所述在轴向上进行定向的强化纤维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区域。
11.一种渔线轮脚固定装置,其具有筒状的罩部,该筒状的罩部具备供钓鱼用渔线轮的渔线轮脚插入的开口,并且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成形,所述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的罩部在从供渔线轮脚插入的开口区域沿着两侧的表面到达相反侧的区域内具备相对于轴长方向倾斜的倾斜端部,
所述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具有强化纤维在沿着所述倾斜端部的方向上进行定向而成的倾斜方向纤维层。
12.一种罩部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筒状的罩部,所述罩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相对于具有与罩部的形状相对应的表面形状的芯筒,从卷绕有在一方向上拉齐强化纤维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带的线轴抽出纤维强化树脂带,并且在所述芯筒上卷绕纤维强化树脂带而形成所述倾斜方向纤维层,
在形成所述倾斜方向纤维层时,以使从所述线轴抽出的纤维强化树脂带相对于所述芯筒的轴长方向倾斜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形成所述倾斜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罩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轴在形成所述倾斜方向纤维层时沿着芯筒的轴向移动,在所述罩部的基端侧,所述线轴位于在与所述芯筒的轴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抽出纤维强化树脂带的直角位置,在所述罩部的开口侧,所述线轴转动到在相对于所述芯筒的轴长方向倾斜的方向上抽出纤维强化树脂带的倾斜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罩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轴在形成所述倾斜方向纤维层时沿着芯筒的轴向移动,在所述罩部的基端侧,所述线轴位于在与所述芯筒的轴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抽出纤维强化树脂带的直角位置,在所述罩部的开口侧,使所述线轴的移动速度高速化。
15.一种罩部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筒状的罩部,所述罩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相对于具有与罩部的形状相对应的表面形状的芯筒,将在沿着所述倾斜端部的方向上拉齐强化纤维而成的两片预浸料片以所述开口的顶部线为基准而在一侧面侧卷绕半层,并且在另一侧面侧卷绕半层,由此形成所述倾斜方向纤维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罩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开口的顶部线为基准进行卷绕的所述两片预浸料片的对接部分或者重叠部分配置有在与所述芯筒的轴长方向正交的周向上拉齐强化纤维而成的加强用的预浸料片。
17.一种罩部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筒状的罩部,所述罩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相对于具有与罩部的形状相对应的表面形状的芯筒,卷绕在相对于所述芯筒的轴长方向倾斜的方向上编织强化纤维而成的预浸料片,
所述倾斜方向纤维层的倾斜端部是通过沿着强化纤维的倾斜方向切断编织成的所述预浸料片而形成的。
CN201510130456.4A 2014-03-26 2015-03-24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49384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2182.5A CN107242216B (zh) 2014-03-26 2015-03-24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CN201710422181.0A CN107258717B (zh) 2014-03-26 2015-03-24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3122 2014-03-26
JP2014063122A JP6253472B2 (ja) 2014-03-26 2014-03-26 リール脚固定装置
JP2014-070775 2014-03-31
JP2014-070774 2014-03-31
JP2014070775A JP6121937B2 (ja) 2014-03-31 2014-03-31 リール脚固定装置、及びリール脚固定装置のフード部の製造方法
JP2014070774A JP6121936B2 (ja) 2014-03-31 2014-03-31 リール脚固定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22181.0A Division CN107258717B (zh) 2014-03-26 2015-03-24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CN201710422182.5A Division CN107242216B (zh) 2014-03-26 2015-03-24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8446A true CN104938446A (zh) 2015-09-30

Family

ID=5278038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22181.0A Active CN107258717B (zh) 2014-03-26 2015-03-24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CN201710422182.5A Active CN107242216B (zh) 2014-03-26 2015-03-24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CN201510130456.4A Pending CN104938446A (zh) 2014-03-26 2015-03-24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22181.0A Active CN107258717B (zh) 2014-03-26 2015-03-24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CN201710422182.5A Active CN107242216B (zh) 2014-03-26 2015-03-24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50272099A1 (zh)
EP (1) EP2933093B1 (zh)
KR (1) KR101907729B1 (zh)
CN (3) CN10725871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2897A (zh) * 2019-03-26 2020-10-09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卷线器固定装置
CN113119489A (zh) * 2021-03-29 2021-07-16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预浸料铺贴定位方法
CN113207825A (zh) * 2021-04-30 2021-08-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鱼竿用导环的自动化安装装置
CN114467872A (zh) * 2020-10-28 2022-05-13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竿用卷线器座及钓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4835B2 (ja) * 2012-12-25 2017-07-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竿用竿体とそれを備えた釣竿並びに釣竿用竿体の製造方法
KR101391116B1 (ko) * 2013-07-23 2014-04-30 후지코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낚싯줄 가이드, 릴 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낚싯대
JP2015123063A (ja) * 2013-12-27 2015-07-06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固定フードに繊維強化樹脂シートを備えるリールシート及び該リールシートを備えた釣竿
EP2933093B1 (en) * 2014-03-26 2018-10-24 Globeride, Inc. Reel leg fix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hood portion of the reel leg fixing apparatus
US11497202B2 (en) 2015-03-31 2022-11-15 Globeride, Inc. Reel leg fixing apparatus
US11040512B2 (en) * 2017-11-08 2021-06-22 Northrop Grumman Systems Corporation Composite structures, forming apparatuse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JP7215419B2 (ja) * 2018-06-05 2023-01-31 東レ株式会社 塗液含浸強化繊維ファブリック、シート状一体物、プリプレグ、プリプレグテープおよび繊維強化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CN109501072A (zh) * 2018-12-21 2019-03-22 四川明日宇航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斜剖式复材筒体脱模工装及其脱模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1447A (en) * 1987-05-11 1989-04-18 Ryobi Ltd. Fishing ro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H11266753A (ja) * 1998-03-25 1999-10-05 Daiwa Seiko Inc 釣竿のリール脚固定装置
JP2006262804A (ja) * 2005-03-24 2006-10-05 Daiwa Seiko Inc 釣竿
CN101356911A (zh) * 2007-08-01 2009-02-04 株式会社岛野 线轮座及具有线轮座的钓竿
CN101543200A (zh) * 2008-03-27 2009-09-30 株式会社岛野 筒状渔线轮座以及钓竿
JP2012029609A (ja) * 2010-07-29 2012-02-16 Globeride Inc 釣竿
JP2014011975A (ja) * 2012-07-04 2014-01-23 Shimano Inc 釣竿用リールシートの筒状フード及び釣竿用リールシート並びに釣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9662Y2 (zh) * 1975-07-17 1978-09-26
JPS6017864B2 (ja) * 1976-01-30 1985-05-07 林作 加藤 漁網の結節構造とその編網方法
JPS57187064A (en) 1981-05-14 1982-11-17 Nissan Motor Co Ltd Automatic coating device
JPS57187064U (zh) 1981-05-22 1982-11-27
JPS59170042A (ja) * 1983-03-18 1984-09-26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しきい値電圧低下用化合物
JPS61104733A (ja) * 1984-10-26 1986-05-23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竿の製造法
JPS62198971A (ja) * 1986-02-26 1987-09-02 Taku Arimoto 直線の識別方式
JPH0626155Y2 (ja) * 1986-04-28 1994-07-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竿における固定フードの取付構造
JPS62198971U (zh) * 1986-06-11 1987-12-18
JPS6328365A (ja) * 1986-07-21 1988-02-06 Sankyo Foods Kk 菓子用植物の葉類
JPH01172369U (zh) * 1988-05-21 1989-12-06
JPH0361030A (ja) 1989-07-28 1991-03-15 Ryobi Ltd 釣竿、ゴルフシャフト等の積層管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512375Y2 (ja) 1991-02-07 1996-10-02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 竿
JP3038290B2 (ja) * 1994-06-09 2000-05-08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釣り用リールシートの摺動フード
JP3157124B2 (ja) * 1997-06-20 2001-04-16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釣竿用リールシート
JPH11155431A (ja) * 1997-11-28 1999-06-15 Mamiya Op Co Ltd 釣り竿用リールシート構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釣り竿
JP3566525B2 (ja) 1998-01-30 2004-09-15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竿
JP2000041541A (ja) * 1998-05-29 2000-02-15 Daiwa Seiko Inc リ―ル装着式釣竿
JP3662776B2 (ja) * 1999-06-08 2005-06-22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竿のリール装着装置
JP3745945B2 (ja) 2000-07-13 2006-02-15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継式釣竿
JP3866509B2 (ja) * 2000-12-08 2007-01-10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釣竿用リールシートと、釣竿
JP2002233272A (ja) 2001-02-08 2002-08-20 Shimano Inc 竿体の製造方法
JP2003000780A (ja) * 2001-06-25 2003-01-0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繊維強化樹脂製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の製造方法及び繊維強化樹脂製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
JP4159404B2 (ja) * 2003-05-16 2008-10-01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釣竿用リールの取り付け構造及び釣竿用可動フード体
JP2005151929A (ja) * 2003-11-28 2005-06-16 Daiwa Seiko Inc 釣竿
JP2006166841A (ja) * 2004-12-17 2006-06-29 Shimano Inc 釣り竿
JP2006333723A (ja) * 2005-05-31 2006-12-14 Daiwa Seiko Inc リ−ル脚固定装置
JP2007167015A (ja) * 2005-12-26 2007-07-05 Daiwa Seiko Inc 釣竿
JP2007202407A (ja) * 2006-01-30 2007-08-16 Daiwa Seiko Inc 釣竿
JP4979489B2 (ja) * 2007-07-09 2012-07-18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ルアーロッド
JP5084037B2 (ja) * 2008-04-01 2012-11-28 株式会社シマノ 筒状リールシート及び釣り竿
JP2009296989A (ja) * 2008-06-17 2009-12-24 Shimano Inc リールシート及び釣り竿
JP2010172308A (ja) * 2009-01-31 2010-08-12 Globeride Inc 釣竿用部品
JP5414361B2 (ja) * 2009-05-27 2014-02-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筒状リールシート
JP2010273586A (ja) * 2009-05-27 2010-12-09 Shimano Inc リールシート
JP5398065B2 (ja) * 2009-07-01 2014-01-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リールシート
JP2011067123A (ja) * 2009-09-25 2011-04-07 Shimano Inc 釣竿
JP5898503B2 (ja) * 2012-01-19 2016-04-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リールシート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フードユニット
JP5898504B2 (ja) * 2012-01-19 2016-04-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リールシート
JP6017864B2 (ja) * 2012-07-04 2016-11-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竿用筒状部材とその製法
JP6164835B2 (ja) * 2012-12-25 2017-07-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竿用竿体とそれを備えた釣竿並びに釣竿用竿体の製造方法
JP6133205B2 (ja) * 2013-12-27 2017-05-24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固定フードに繊維強化樹脂シートを備えるリールシート及び該リールシートを備えた釣竿
JP2015123063A (ja) * 2013-12-27 2015-07-06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固定フードに繊維強化樹脂シートを備えるリールシート及び該リールシートを備えた釣竿
JP6121937B2 (ja) * 2014-03-31 2017-04-26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リール脚固定装置、及びリール脚固定装置のフード部の製造方法
EP2933093B1 (en) * 2014-03-26 2018-10-24 Globeride, Inc. Reel leg fix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hood portion of the reel leg fixing apparatus
JP6730036B2 (ja) * 2015-03-31 2020-07-29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リール脚固定装置
US11497202B2 (en) * 2015-03-31 2022-11-15 Globeride, Inc. Reel leg fix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1447A (en) * 1987-05-11 1989-04-18 Ryobi Ltd. Fishing ro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H11266753A (ja) * 1998-03-25 1999-10-05 Daiwa Seiko Inc 釣竿のリール脚固定装置
JP2006262804A (ja) * 2005-03-24 2006-10-05 Daiwa Seiko Inc 釣竿
CN101356911A (zh) * 2007-08-01 2009-02-04 株式会社岛野 线轮座及具有线轮座的钓竿
CN101543200A (zh) * 2008-03-27 2009-09-30 株式会社岛野 筒状渔线轮座以及钓竿
JP2012029609A (ja) * 2010-07-29 2012-02-16 Globeride Inc 釣竿
JP2014011975A (ja) * 2012-07-04 2014-01-23 Shimano Inc 釣竿用リールシートの筒状フード及び釣竿用リールシート並びに釣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2897A (zh) * 2019-03-26 2020-10-09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卷线器固定装置
CN114467872A (zh) * 2020-10-28 2022-05-13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竿用卷线器座及钓竿
CN113119489A (zh) * 2021-03-29 2021-07-16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预浸料铺贴定位方法
CN113207825A (zh) * 2021-04-30 2021-08-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鱼竿用导环的自动化安装装置
CN113207825B (zh) * 2021-04-30 2022-03-1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鱼竿用导环的自动化安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72099A1 (en) 2015-10-01
CN107242216A (zh) 2017-10-13
KR101907729B1 (ko) 2018-10-12
US10952417B2 (en) 2021-03-23
CN107242216B (zh) 2021-04-30
KR20150111875A (ko) 2015-10-06
EP2933093A3 (en) 2016-02-10
CN107258717A (zh) 2017-10-20
CN107258717B (zh) 2020-10-30
US20170280694A1 (en) 2017-10-05
EP2933093A2 (en) 2015-10-21
EP2933093B1 (en) 2018-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8446A (zh) 渔线轮脚固定装置、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渔线轮脚固定装置的罩的制造方法
KR101286025B1 (ko) 낚싯대용 장대
EP0517188B1 (en) Ro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9044998B2 (en) Rim or rim portion made of composite material
CN102781650B (zh) 用于制造具有局部增大厚度的复合材料连杆的方法
US1062547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inforcement layer
WO2017073108A1 (ja) 複合容器
EP2902165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r member and bar member
JP6164835B2 (ja) 釣竿用竿体とそれを備えた釣竿並びに釣竿用竿体の製造方法
KR101181251B1 (ko) 낚싯대용 장대 및 낚싯대용 장대의 제조 방법
EP0177687B1 (en)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fiber reinforced resin structure
JP3342123B2 (ja) 継式釣竿とその製造方法
EP3418545A1 (en) Thrust reverser actuator gimbal assembly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CN102844171A (zh) 由拉-压和弯曲下具有改进的机械性能的复合材料制成的机械构件的制造方法
JP2001037377A (ja) 釣 竿
WO2018008652A1 (ja) 複合材、引抜成形装置及び引抜成形方法
JP2009219652A (ja) ゴルフクラブのシャフト
EP3398757B1 (en) Composite shaft
JP6253472B2 (ja) リール脚固定装置
JP2008154511A (ja) 管状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042285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an elongate, hollow article of a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
JP2006288205A (ja) 釣り竿
JP2009219681A (ja) 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EP0873685B1 (en) Tubular body
JP2006262743A (ja) 釣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