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5547B - 多层层叠膜 - Google Patents

多层层叠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5547B
CN104185547B CN201380014437.4A CN201380014437A CN104185547B CN 104185547 B CN104185547 B CN 104185547B CN 201380014437 A CN201380014437 A CN 201380014437A CN 104185547 B CN104185547 B CN 1041855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layer laminated
film
laminated film
layer
thermal shrin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44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5547A (zh
Inventor
松尾雄二
宇都孝行
长田俊一
合田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185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5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761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ntaining vinyl ac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779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ntaining polyes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1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infrared light
    • G02B5/282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infrared light reflecting for infrared and transparent for visible light, e.g. heat reflectors, laser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55 or mor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4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7/36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42Alternating layers, e.g. ABAB(C), AABBAABB(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4/00Thermoplastic elastom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8Heat st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6Refle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04Crystal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32B2307/734Dimensional st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8Thermoform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8Ca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786Of polyester [e.g., alkyd, et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层叠膜,在多层层叠膜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中间膜和支承体的成型品中,可抑制由加热加压成型导致的凹凸状变形,所述多层层叠膜的特征在于,使用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层(A层)和使用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层(B层)交替层叠51层以上,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5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5MPa以上5MPa以下,将在温度25℃~200℃、升温速度5℃/min的条件下测定的热收缩应力曲线中热收缩应力曲线升高之前的基线与热收缩应力升高之后斜率变为最大的点处的切线的交点的温度作为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为110℃以下。

Description

多层层叠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消除成型品的外观不良的多层层叠膜及其成型品。
背景技术
手机、计算机机箱、电子产品、家具、汽车等要求对外部装饰的设计性的用途较多,另外,对设计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赋予设计性,已知有实施涂布或印刷、或者粘贴已着色的膜、或者将经过印刷的膜的印刷面转印在基材上的方法。另外,最近,作为对成型体赋予设计性的一种手段,已知有将两种树脂在厚度方向进行交替层叠、利用其干涉反射现象来进行发色或光线反射的多层层叠膜。已知有例如:利用干涉反射而具有金属色泽的多层层叠膜(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具有近红外线反射功能(专利文献3)的多层层叠膜、具有防飞散功能(专利文献4)的多层层叠膜等。将这些多层层叠膜加热加压层叠在坚硬的支承体上而成型的成型品被用于装潢版等装饰材料、各种家电产品、建筑构件、汽车相关的部件等。
近年来,受到出于环境保护目的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热射线屏蔽玻璃(可以抑制由夏季的室外、特别是阳光带来的热的流入)作为汽车或电车等交通工具、建筑物的玻璃受到瞩目。
作为上述热射线屏蔽玻璃的一个例子,有使玻璃中或用于夹层玻璃的中间膜中含有热射线吸收材料、利用热射线吸收材料来遮断热射线的热射线屏蔽玻璃(例如,专利文献5);通过溅射等在玻璃表面上形成金属膜以使其反射热射线来进行遮断的热射线屏蔽玻璃(例如专利文献6);将折射率不同的聚合物交替层叠而得到的聚合物多层层叠膜插入玻璃及中间膜之间以使其反射热射线来进行遮断的热射线屏蔽玻璃(例如专利文献7)等。其中,对于使用热射线吸收材料的方法而言,存在因将从外部入射的太阳光转化为热能故该热向室内辐射从而导致热射线屏蔽效率下降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因吸收热射线而导致局部玻璃温度上升、由与外部气温之差而导致玻璃本身损坏的情形。另外,对于通过溅射等在玻璃表面上形成金属膜的方法而言,还存在因不仅反射热射线而且还反射可见光故容易着色,并且因还遮蔽电磁波故而导致在内部不能使用通讯设备等的情形。
另一方面,对于聚合物多层层叠膜而言,由于控制其层厚度可以选择反射的波长,因此,可以选择性地反射近红外区域的光,可以在维持可见光透过率的同时,提高热射线屏蔽性能。另外,由于不含金属等遮断电波的成分,因此,可保持优异的电波透过性。
由于这些成型品被用于目光触及的地方,因此,外观很重要。然而,耐印刷层剥落或被锐利的东西划过时等会发生损坏,从而对其耐久性或耐损伤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上述的粘贴膜的方案中也有同样的要求,作为膜特有的问题,存在由中间膜(用于与支承体的层叠)的厚度不匀导致的挤压不匀、由与中间膜的热收缩应力差等导致的成型时在膜上产生凹凸状变形而有损外观的问题。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在为多层层叠膜的情况下,由于利用由层厚度的控制带来的干涉反射现象,因此,这种凹凸作为光学缺陷容易变得显著。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将支承体、中间膜和多层层叠膜进行层叠、成型时的其它问题,存在皱褶的问题。其是在多层层叠膜成型时因为不能追随支承体的形状或与中间膜的热收缩率差等原因而主要发生在成型体端部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本申请课题的凹凸状变形与皱褶不同,其与支承体的形状无关,是由中间膜的厚度不匀产生的挤压不匀、或中间膜与多层层叠膜之间的热收缩应力差而导致在整个成型体上产生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117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687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53463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07662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1785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390191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第43103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多层层叠膜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中间膜和支承体的成型品中,通过提供可抑制由加热加压成型导致的凹凸状变形的多层层叠膜,可以得到外观及设计性优异的成型体。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如下所述的构成。
即,
(1)一种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使用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层(A层)和使用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层(B层)交替层叠51层以上,膜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5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5MPa以上5MPa以下,将在温度25℃~200℃、升温速度5℃/min的条件下测定的热收缩应力曲线中热收缩应力曲线升高之前的基线与热收缩应力升高后斜率变为最大的点处的切线的交点的温度作为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测定膜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时,至少一个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为110℃以下;
(2)如(1)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为15%以下;
(3)如(1)或(2)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3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5MPa以上5MPa以下;
(4)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均为110℃以下;
(5)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11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5MPa以上5MPa以下;
(6)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00℃下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为0.05N/mm2以下;
(7)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的100℃下的尺寸变化率之差为0.5%以下;
(8)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在热塑性树脂A与热塑性树脂B中,至少1种热塑性树脂为结晶性聚酯,至少1种热塑性树脂为非晶性聚酯树脂或具有比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低30℃以上的熔点的聚酯树脂;
(9)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A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层形成,热塑性树脂B由将螺环二醇成分及环己烷二羧酸成分共聚而得到的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形成;
(10)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波长400nm~7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15%以下,波长850nm~12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70%以上;
(11)如(10)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波长1200nm~14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40%以上;
(12)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50℃下的热收缩率为6%以下;
(13)一种成型品,其是在(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层叠膜的至少一个面上隔着中间膜来层叠支承体而形成的;
(14)一种隔热构件,其由(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层叠膜、设置在多层层叠膜的两面的中间膜、和设置在两片中间膜各自的与多层层叠膜相反的面上的透明基材形成;
(15)一种隔热构件,其由多层层叠膜、设置在多层层叠膜的两面的中间膜、和设置在两片中间膜各自的与多层层叠膜相反的面上的透明基材形成,所述多层层叠膜是使用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层(A层)和使用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层(B层)交替层叠51层以上而成的多层层叠膜,并且所述层叠膜的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为15%以下,并且波长900~12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为60%以上,在10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为0.05N/mm2以下。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外观及设计性优异的成型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等发现,在支承体、中间膜和多层层叠膜经加热加压成型的成型品中,通过使多层层叠膜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5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5MPa以上5MPa以下,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为110℃以下,可以得到外观优异的成型品。下面,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在将支承体、中间膜和多层层叠膜进行层叠、成型时,为了提高密合性而进行加热和加压。在成型时,由于中间膜的厚度不匀、中间膜与多层层叠膜之间的热收缩应力差,而在多层层叠膜上产生凹凸状变形,由该凹凸导致光发生散射、漫反射,可看到成型品的外观差。由于支承体几乎未变形,所以中间膜的形状未因支承体而发生松弛。对于多层层叠膜来说,由于其中存在由不同种类的树脂形成的界面,所以除了由膜表面导致的光散射、漫反射以外,还包括由界面导致的散射、反射,因此,与由一种树脂构成的膜相比,凹凸容易变得显著。因此,如果能使用不容易产生凹凸的多层层叠膜,就可以消除成型品的外观不良问题。在支承体、中间膜和多层层叠膜经加热加压成型的成型品中产生的外观不良起因于多层层叠膜的凹凸状变形,本发明针对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凹凸进行了探索,结果完成了本发明。下面详细地叙述本发明,但并不能理解为本发明限定于包含以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能实现发明目的、且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的各种方式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对于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而言,下述特征是必需的,即,由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层(A层)和由热塑性树脂B(具有与构成A层的树脂不同的性质)形成的层(B层)交替层叠51层以上,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5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5MPa以上5MPa以下,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中至少一个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为110℃以下。
作为能用于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1-戊烯)等聚烯烃,作为环烯烃,为降冰片烯类的开环易位聚合、加成聚合、与其它烯烃类的加成共聚物即脂环族聚烯烃、聚乳酸、聚丁二酸丁酯等生物降解性聚合物、尼龙6、尼龙11、尼龙12、尼龙66等聚酰胺、芳族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缩醛、聚乙醇酸、聚苯乙烯、苯乙烯共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醚砜、聚醚醚酮、改性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芳酯、四氟乙烯树脂、三氟乙烯树脂、三氟氯乙烯树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偏氟乙烯等。其中,从强度·耐热性·透明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使用聚酯,作为聚酯,优选使用芳香族二羧酸或者脂肪族二羧酸与二醇或者它们的衍生物得到的聚酯。这里,作为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可以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1,4-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4,4’-二苯基二羧酸、4,4’-二苯基醚二羧酸、4,4’-二苯基砜二羧酸等。作为脂肪族二羧酸,例如,可举出: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二聚物酸、十二烷二酸、环己烷二羧酸与它们的酯衍生物等。其中,可以优选举出对苯二甲酸和2,6-萘二羧酸。这些酸成分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进而,也可以部分共聚羟基苯甲酸等含氧酸等。
另外,作为二醇成分,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新戊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2-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亚烷基二醇、2,2-双(4-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异山梨醇、螺环二醇等。其中,优选使用乙二醇。这些二醇成分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在上述聚酯中,优选使用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共聚物、以及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酯及其共聚物以及聚萘二甲酸己二醇酯及其共聚物中的聚酯。
在用于本发明的成型品的多层层叠膜中,可使用至少两种热塑性树脂、即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这两种热塑性树脂具有不同的性质。这里所谓的性质是指结晶性·非晶性、光学性质、热性质、或者物理性质不同。通过层叠具有不同性质的热塑性树脂,可以赋予膜以各个热塑性树脂的单一的层的膜不能实现的功能。从层间密合性、容易以高精度实现层叠结构的观点考虑,所述两种热塑性树脂优选包含同一重复单元。所谓重复单元,例如,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情况下,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是重复单元,在为聚乙烯的情况下,乙烯单元是重复单元。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的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的各热塑性树脂的优选组合,首先优选各热塑性树脂的SP值(也称为溶解性参数)之差的绝对值为1.0以下。如果SP值之差的绝对值为1.0以下,则不容易发生层间剥离。更优选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的聚合物优选由提供同一基本骨架的组合构成。这里所谓的基本骨架是指构成树脂的重复单元,例如,在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其中一种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从容易实现高精度的层叠结构的观点考虑,优选包含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同一基本骨架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如果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的热塑性树脂为包含同一基本骨架的树脂,则层叠精度高,而且在层叠界面不容易发生层间剥离。
为了具有相同重复单元、且具备不同的性质,希望能形成共聚物。即,例如为下述方案:在其中一种树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情况下,另一种树脂使用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与其它的具有酯键的重复单元构成的树脂。作为加入其它重复单元的比例(有时称为共聚量),从获得不同的性质的必要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mol%以上,另一方面,从层间密合性、因热流动特性之差小而各层的厚度精度或厚度均匀性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9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ol%以上且为80mol%以下。另外,还希望A层和B层分别掺合或熔合多种热塑性树脂来使用。通过使多种热塑性树脂掺合或熔合,可以得到用一种热塑性树脂无法得到的性能。
另外,作为用于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的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的各热塑性树脂的优选组合,优选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之差的绝对值为20℃以下。如果玻璃化温度之差的绝对值大于20℃,则对多层层叠膜进行制膜时的厚度均匀性不良,导致热射线屏蔽性能发生不均。另外,其原因还在于,在对多层层叠膜进行成型时也容易发生过度拉伸等问题的缘故。
在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交替层叠、且热塑性树脂A配置在最表层的层构成中,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温度之差的绝对值大于5℃时,更优选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温度比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温度高。在最表层的玻璃化温度低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纵向拉伸或横向拉伸时粘合在辊或夹具上从而有损外观品位。
作为用于满足上述条件的树脂的组合的一个例子,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优选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而成的聚酯,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包含螺环二醇而成的聚酯。所谓包含螺环二醇而成的聚酯,是指将螺环二醇共聚而得到的共聚聚酯或均聚聚酯或者将它们掺合而得到的聚酯。包含螺环二醇而成的聚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玻璃化温度差小,因此,成型时不容易过度拉伸,并且也不容易发生层间剥离,故优选。更优选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而成的聚酯,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包含螺环二醇及环己烷二羧酸而成的聚酯。如果为包含螺环二醇及环己烷二羧酸而成的聚酯,则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面内折射率差变大,因此,容易得到高反射率。另外,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玻璃化温度差小,粘接性也优异,因此,成型时不容易过度拉伸,并且也不容易发生层间剥离。
在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交替层叠、且热塑性树脂A配置在最表层的层构成中,优选热塑性树脂A为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而成的聚酯、热塑性树脂B为包含螺环二醇而成的聚酯或包含螺环二醇及环己烷二羧酸而成的聚酯。
作为包含螺环二醇及环己烷二羧酸而成的聚酯的共聚量,优选螺环二醇的共聚量为5mol%~30mol%、环己烷二羧酸的共聚量为5mol%~30mol%。
另外,在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中,优选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而成,可以是单一组成、也可以是与少量其它重复单元共聚或与少量其它聚酯树脂掺合而得到的聚酯,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包含环己烷二甲醇而成的聚酯。包含环己烷二甲醇而成的聚酯是指: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醇的共聚聚酯或均聚聚酯或者将它们掺合而得到的聚酯。包含环己烷二甲醇而成的聚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玻璃化温度差小,因此,成型时不容易过度拉伸,并且也不容易发生层间剥离,故优选。更优选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环己烷二甲醇的共聚量为15mol%以上60mol%以下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缩聚物。由此,具有高反射性能,并且特别是因加热或时间推移导致的光学特性的变化小,也不容易发生层间剥离。环己烷二甲醇的共聚量为15mol%以上60mol%以下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缩聚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非常牢固地粘接。另外,其环己烷二甲醇基作为几何异构体有顺式体或反式体,另外作为构象异构体还有椅型或船型,因此,即使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拉伸也不容易取向结晶化,反射率高,由热历程导致的光学特性的变化也更少,制膜时也不容易发生破损。
在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交替层叠、且热塑性树脂A配置在最表层的层构成中,优选热塑性树脂A为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而成的聚酯,热塑性树脂B为包含环己烷二甲醇而成的聚酯。
另外,在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中,还优选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的热塑性树脂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结晶性聚酯、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非晶性聚酯。这里所谓的结晶性是指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熔解热为20J/g以上。另一方面,所谓非晶性是指同样地熔解热为5J/g以下。在这样的树脂组合的情况下,在膜制造中的拉伸、热处理工序中容易设置折射率差,而且,非晶性聚酯通过在远远高于玻璃化温度且为结晶性聚酯的熔点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可以使取向松弛,容易降低10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或使10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的热收缩应力为0.05N/mm2以下。另外,还优选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的热塑性树脂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结晶性聚酯、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具有比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低30℃以上的熔点的聚酯树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低于具有较高温熔点的结晶性聚酯的熔点、且高于具有较低温熔点的结晶性聚酯的熔点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可以使具有低温熔点的结晶性聚酯熔化而使取向松弛,容易降低10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或使10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的热收缩应力为0.05N/mm2以下。
在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交替层叠、且热塑性树脂A配置在最表层的层构成中,优选热塑性树脂A为结晶性聚酯、热塑性树脂B为非晶性聚酯。
还优选在构成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的A层的树脂中作为少量成分混合构成B层的树脂、和/或在构成B层的树脂中作为少量成分混合构成A层的树脂。通过这样在A层和B层中的任何一方或者两方中混合彼此的树脂,可得到高精度层叠、层间密合性提高、制膜时的拉伸性提高的效果。作为混合的比例,优选为5wt%~30wt%的范围。这时所谓使用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层(A层),是指热塑性树脂A不是少量成分而是作为主要成分被包含的层,所谓使用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层(B层),是指热塑性树脂B不是少量成分而是作为主要成分被包含的层。
在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中,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优选为15%以下。在可见光区域即波长400nm~700nm的平均反射率高的情况下,由成型产生的凹凸容易变得显著。多层层叠膜的反射率谱图因入射角度不同而发生位移。因此,如果400nm~700nm的平均反射率高于15%,则在从倾斜方向观察由成型产生的凹凸的情况下,因凹凸的部位不同而可看到不同的颜色,因此,产生在单膜的膜中看不到的凹凸在多层膜中能看到的问题。在波长400~700nm的光带中有反射的情况下,反射光或透过光发生着色,因此,变得不能适应于尤其是如汽车那样要求高透明性的用途。因此,通过使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为15%以下,可以抑制伴随可见光的反射的反射光及透过光的着色,形成适于要求高透明性的用途的膜。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越低,可得到透明性越高的膜。作为使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为15%以下的方法,通过如下方法可以得到:形成为下述(2)式的反射波长未落入波长400~700nm的范围那样的层厚度分布;以使其不发生反射波长的2次或3次之类的高次反射的方式,对满足下述(3)式的层构成或后述的711711构成进行高精度层叠;对多层层叠膜表面实施AR(防反射)处理。
同样地,在本发明的隔热构件中,也必需与上述同样地使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为20%以下。优选由透明基材(例如,玻璃)、中间膜及膜构成的隔热构件中的任一面都满足该条件。在任一面都不满足的情况下,有时成为透过光发生着色的原因。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越低,越可得到透明性高且不容易看到凹凸的隔热构件。
对于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而言,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5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5MPa以上5MPa以下是必要的。下限值的优选值为1MPa以上、更优选为1.5MPa以上。上限值的优选值为3MPa以下。通过使热收缩应力为0.5MPa以上,可以抑制由中间膜的厚度不匀导致的挤压不匀、由中间膜和多层层叠膜之间的热收缩应力差导致的多层层叠膜的凹凸状变形。如果热收缩应力超过5MPa,则中间膜和多层层叠膜之间的热收缩应力差变得过大而不能抑制凹凸状变形。另外,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热收缩应力之比优选为0.5以上2以下的范围。如果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平衡性差,则有可能产生皱褶,但通过改善平衡可以得到没有皱褶的成型品。
对于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而言,膜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为110℃以下是必要的。这里,所谓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是指在温度25℃~200℃、升温速度5℃/min的条件下测定的多层层叠膜的热收缩应力曲线中,热收缩应力曲线升高之前的基线与热收缩应力升高后斜率变为最大的点处的切线的交点的温度。通过从成型时的低温开始在多层层叠膜上产生热收缩应力,可以抑制凹凸状变形。优选值为100℃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其中,从操作性的问题考虑,下限值优选为50℃、更优选为70℃。
为了使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具有上述的热收缩应力、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特性,双轴拉伸工序和热处理工序是必要的。作为双轴拉伸方法,有公知的同时双轴拉伸法、依次双轴拉伸法。作为一个例子,对A层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层使用共聚有33mol%的环己烷二甲醇成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进行依次双轴拉伸和热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在80℃以上120℃以下、从厚度不匀的观点考虑优选为80℃以上100℃以下的温度下,用纵向拉伸机进行2倍以上6倍以下、优选3倍以上4倍以下的拉伸。接下来,在80℃以上130℃以下、优选90℃以上120℃以下的温度下,用横向拉伸机进行2倍以上6倍以下、优选3倍以上4倍以下的拉伸。最后,用热处理机在160℃以上220℃以下的温度下,在松弛0%以上10%以下、优选0%以上5%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另外,还优选在热处理后立即在70℃以上、热处理温度-20℃以下进行冷却。通过冷却工序可以抑制膜的厚度不匀。使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80℃以下也是有效的。在膜温度高于80℃的情况下,有时在膜被夹具松开时会使膜大大收缩,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变高。在以上的工序中,拉伸温度低、拉伸倍率高、松弛率低可以提高热收缩应力、降低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
通过降低热处理温度,可以提高热收缩应力、降低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进而在想要提高热收缩应力、降低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时、在想要提高A层的结晶化度时、在想要增大A层和B层的折射率差时等情况下,优选在热处理工序及热处理工序后进行2%以上10%以下的微拉伸,尤其是在低温下进行微拉伸可以得到更高的效果。通过进行2%以上的微拉伸,可以在保持高热处理温度的情况下提高热收缩应力、降低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另一方面,从制膜稳定性的问题考虑,优选为10%以下。
对于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30℃下的热收缩应力优选为0.5MPa以上5MPa以下,下限值的更优选值为1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MPa以上。上限值的更优选值为3MPa以下。通过在更低温度下提高热收缩应力,可以进一步抑制凹凸状变形。另外,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热收缩应力之比优选为0.5MPa以上2MPa以下的范围。如果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平衡性差,则有可能产生皱褶,但通过改善平衡可以得到没有皱褶的成型品。作为用于使热收缩应力为该范围的实现方法,可举出进一步降低热处理温度、使热处理工序及热处理工序后的微拉伸率更大。
对于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两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优选为110℃以下。通过使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两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为110℃以下,可以进一步抑制凹凸状变形。更优选值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下。其中,从操作性的问题考虑,下限值优选为50℃、更优选为70℃。作为用于使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为上述范围的实现方法,可举出进一步降低热处理温度、使热处理工序及热处理工序后的微拉伸率更大,特别优选进行微拉伸增大微拉伸率。
对于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110℃下的热收缩应力优选为0.5MPa以上5MPa以下,下限值的更优选值为1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MPa以上。上限值的更优选值为3MPa以下。通过在更低温度下提高热收缩应力,可以进一步抑制凹凸状变形。
在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中,10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优选为0.05N/mm2以下。这里所谓的热收缩应力是热机械分析中测量的值,是对于制成宽度4mm、测定长度约15mm的层叠膜样品,在负荷2g的条件下固定距离后,在距离一定条件下以10℃/分钟的速度使温度从室温上升至150℃,测量此时的膜上产生的应力而计算的值。另外,这里所谓的热收缩应力的测量方法在热机械分析中进行,是一边依照调节好的程序使物质的温度发生变化,一边测定负荷与物质的变形作为温度的函数的方法,可用市售的热机械分析装置测量。在作为本发明层叠膜的主要用途的汽车·电车等交通工具或建筑物等的窗玻璃中,也有时使玻璃或聚碳酸酯、丙烯酸系树脂等透明基材、聚乙烯醇缩丁醛、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中间膜与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组合而制成隔热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大多通过在使透明基材-中间膜-层叠膜-中间膜-透明基材依次重叠后在100℃至130℃或150℃下进行加热、压缩而制成隔热构件。在该加工工序中,有时因透明基材或中间膜与多层层叠膜的热收缩行为不同而导致多层层叠膜产生皱褶或剥离等外观不良。虽然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利用热收缩率改善外观不良的方法,但有时通过利用隔热构件的曲率或使用的透明基材、中间膜的种类控制热收缩率并不能改善外观。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人等的见解,用于中间膜的聚乙烯醇缩丁醛、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显示出在100℃附近软化、在压缩而产生的力的作用下在膜平面方向膨胀的行为,另一方面,多层层叠膜在膜平面方向热收缩时因该中间膜与多层层叠膜的热收缩行为的差异而导致在制成隔热构件后产生皱褶或剥离等,尤其是发现,伴随着在膜长度方向和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行为的各向异性,中间膜随着多层层叠膜的热收缩,中间膜也在一定的方向上特别强烈地收缩,因此该倾向变得显著。进而查明,在相对多层层叠膜而言厚度大的中间膜中,在与多层层叠膜接触的面和与透明基材接触的面中,行为不同,与层叠膜接触的面受多层层叠膜的热收缩行为的影响较强,相对于此,在与透明基材接触的面中,受伴随加工工序中的压缩的影响较强,因此,因中间膜的面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差异成为该外观不良的原因。这里,在10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为0.05N/mm2以下的情况下,虽然伴随多层层叠膜的热收缩而产生变形,但由于此时产生的应力在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都均等地起作用,因此,可以减小在中间膜上的热收缩行为的差异,容易抑制皱褶或剥离等的发生。更优选10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为0.03N/mm2以下。这样一来,随着热收缩应力之差变小,其热收缩行为的各向异性降低,因此,抑制皱褶或剥离等的效果增大。另外,130℃或15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优选为0.05N/mm2以下。如上所述,在隔热构件的制作中,虽然经过按照透明基材-中间膜-多层层叠膜-中间膜-透明基材的顺序依次重叠后在100℃至130℃或150℃下进行加热、压缩的加工工序,但通过不仅在100℃下而且在100℃至130℃或150℃的温度范围内使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为0.05N/mm2以下,能够在全部加工工序中抑制皱褶或剥离等外观不良的发生。
在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中,100℃下的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之差优选为0.5%以下。这里所谓的尺寸变化率是通过下述式(1)定义的值:在上述的热机械分析中,对于制成宽度4mm、测定长度约15mm的多层层叠膜样品,在负荷2g条件下固定距离后,在负荷2g的一定条件下以10℃/分钟的速度使温度从室温上升至150℃,测量此时的膜的长度而计算的值。通常测定的尺寸变化率,由于在室温附近测量样品长度,所以实际上不仅反映升温过程中的尺寸变化而且也反映降温过程中的尺寸变化,不能严格地反映实际的制作隔热构件的加工工序。然而,在热机械分析中,可以再现实际的制作隔热构件的加工工序,因此,可得到更精确地适于夹层玻璃化的膜。根据本发明人等的见解,发现100℃下的尺寸变化率之差对抑制皱褶或剥离等外观不良特别重要。即,100℃附近的温度是所使用的中间膜开始软化的温度,而另一方面是多层层叠膜受可逆性热膨胀的影响强烈的温度区域。该热膨胀的程度依赖于构成多层层叠膜的各层的树脂的取向状态,尤其是在层叠不同特性的树脂的本申请那样的多层层叠膜中,100℃附近的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膨胀的大小容易产生差异。由于该热膨胀的程度的差异,在中间膜软化之前在多层层叠膜与中间膜的界面处随着膨胀产生变形,结果成为皱褶或剥离等外观不良的原因。在100℃下的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之差为0.5%以下的情况下,容易使10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为0.05N/mm2以下。更优选100℃下的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之差为0.3%以下。存在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之差越减小,热收缩应力之差越降低的倾向。另外,130℃或150℃下的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之差优选为0.5%以下。如上所述,在隔热构件的制作中,虽然经由按照透明基材-中间膜-多层层叠膜-中间膜-透明基材的顺序依次重叠后在100℃至130℃或150℃下进行加热、压缩的加工工序,但通过使不仅在100℃而且在100℃至130℃或150℃的温度范围内使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之差为0.5%以下,能够容易地使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为0.05N/mm2以下,可以在全部加工工序中抑制皱褶或剥离等外观不良的发生。
[数学式1]
尺寸变化率(T℃)=(L(25℃)-L(T℃))/L(25℃)×100(1)
L(T℃):T℃下的样品长度
对于用于本发明的成型品的多层层叠膜,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50℃下的热收缩率优选为6%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如果热收缩率为6%以上,则在成型品的端部产生皱褶,不优选。
对于用于本发明的成型品的多层层叠膜,优选在波长400nm~7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15%以下、且在波长850nm~12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70%以上。如果形成这样的构成,则在使用本发明的成型品作为建筑物的窗玻璃或汽车的窗玻璃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室内或车内的温度上升。更优选在波长400nm~7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15%以下、且在波长850nm~12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80%以上。
对于用于本发明的成型品的多层层叠膜,优选在波长400nm~7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15%以下、在波长850nm~12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70%以上、且在波长1200nm~14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40%以上。如果形成这样的构成,则可以在透过可见光的同时遮断更多的热能,因此,在使用本发明的成型品作为建筑物的窗玻璃或汽车的窗玻璃的情况下,可以大大防止室内或车内的温度上升。更优选在波长400nm~7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15%以下、在波长850nm~12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80%以上、且在波长1200nm~14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50%以上。
对于调节所希望的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的方法,可举出调节A层与B层的面内折射率差、层叠数、层厚度分布、制膜条件(例如拉伸倍率、拉伸速度、拉伸温度、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等。作为A层与B层的构成,优选A层使用结晶性的热塑性树脂、B层使用以非晶性的热塑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这里所谓的以非晶性的热塑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是指非晶性的热塑性树脂的重量百分率为70%以上。由于反射率升高、层叠数少可以解决,因此,A层与B层的面内折射率差优选为0.02以上、更优选为0.04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8以上。作为该面内折射率差的实现方法,为如下方法: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结晶性、且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非晶性或具有比所述结晶性热塑性树脂的熔点低30℃以上的熔点。在这种情况下,在膜制造中的拉伸、热处理工序中能容易地设置折射率差。
在本发明的隔热构件中,需要至少在隔热构件的一个面中使波长900~1200nm的光带中的平均反射率为6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用作隔热构件时也可以赋予高热射线屏蔽性能。更优选在隔热构件的两面使波长900~1200nm的光带中的平均反射率为60%以上。另外,优选至少该隔热构件的一个面中波长900~1200nm的区域中的平均反射率为70%以上。可以赋予隔热构件的所有面高热射线屏蔽性能。为了使至少隔热构件的一个面的波长900~1200nm的光带中的平均反射率为60%以上,优选多层层叠膜中的至少隔热构件的一个面的波长900~1200nm的光带中的平均反射率为70%以上。另外,通过形成在玻璃面粘贴多层层叠膜的构成、且形成多层层叠膜为表面的构成,能抑制多层层叠膜中的反射,但另一方面,尤其是在以屏蔽来自外部的热射线为目的的本发明的隔热构件中,有时在耐候性·耐久性的观点上成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还优选在外部设置波长900~1200nm下的吸收少的构件,此时构件中的透光率优选为85%以上。在使用这样的构件时,能几乎不吸收被多层层叠膜反射的光、而将其向外部反射,因此能有效地反射光。
对于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及隔热构件来说,JISR3212中的可见光透过率优选为70%以上。另外,ISO13837(2008)中规定的Solartotaltransmittance(Tts)优选为50%以下。
用于本发明的成型品的多层层叠膜必须包含如下结构,即,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层(A层)和至少由具有与构成A层的树脂不同的性质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层(B层)交替层叠51层以上的结构。通过层叠具备不同的性质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向膜赋予仅为1层各个热塑性树脂的层时所不能实现的功能。优选为101层以上、更优选为401层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1层以上,从层叠装置的大型化的观点考虑,上限为5000层左右。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中的层叠数优选为101层以上、更优选为401层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1层以上,从层叠装置的大型化的观点考虑,上限为5000层左右。对于层厚度分布,优选相邻的A层与B层的光学厚度满足下述(2)式。
[数学式2]
λ=2(nAdA+nBdB)(2)
这里,λ为反射波长,nA为A层的面内折射率,dA为A层的厚度、nB为B层的面内折射率,dB为B层的厚度。
还优选层厚度分布同时满足式(2)和下述(3)式。
[数学式3]
nAdA=nBdB(3)
通过具有同时满足式(2)和式(3)的层厚度分布,可以消除偶数次的反射。因此,可以在提高波长850nm~12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的同时降低波长400nm~7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可以得到透明且热能遮断性能高的多层层叠膜。
层厚度分布除满足式(2)、式(3)以外还优选使用711711构成(美国专利第5360659号)。所谓711711构成,是指将A层与B层以ABABAB的顺序层叠而成的6层作为1个重复单元、且使单元内的光学厚度之比为711711的层叠构成。通过形成711711构成的层厚度分布,可以消除高次的反射。因此,可以在提高波长850nm~14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的同时降低波长400nm~7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可以得到透明且热能遮断性能更高的多层层叠膜。另外,还优选利用使波长850nm~1200nm的范围的反射同时满足式(2)和式(3)的层厚度分布,将波长1200nm~1400nm的范围的反射设定为711711构成的层厚度分布。通过形成这样的层厚度构成,能以较少的层叠数高效地反射光。
层厚度的分布优选为:从膜面的一方至相反侧的面增加或减少的层厚度分布;从膜面的一方至膜中心、层厚度增加后减少的层厚度分布;从膜面的一方至膜中心、层厚度减少后增加的层厚度分布等。作为层厚度分布的变化方式,优选为:线形、等比、差分数列之类的连续变化的方式;10层~50层左右的层具有大致相同的层厚度且其层厚度阶梯状变化的方式。
可以在多层层叠膜的两表面层优选设置层厚度3μm以上的层作为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通过使保护层的厚度变厚,可得到波纹的抑制效果、透过率·反射率谱图的波形的抑制效果。
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的厚度优选为20μm~300μm。如果小于20μm,则膜的硬度弱而操作性变差。另外,如果为300μm以上,则膜的硬度过强而成型性变差。
对于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优选在膜表面形成易粘接层、硬涂层、耐磨耗性层、防损伤层、防反射层、色修正层、紫外线吸收层、热射线吸收层、印刷层、阻气层、粘合层等功能性层。
对于在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叠中间膜与支承体而成的成型品,通常在粘贴压力下进行层叠,加热加压成型是优选的方法。作为能用于本发明的成型品的支承体,例如,可举出树脂制的支承体、利用金属或玻璃或陶瓷的支承体等。作为支承体的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可采用任意形状。试着举出树脂的例子,可举出聚碳酸酯、环状聚烯烃、聚芳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ABS、三乙酰基纤维素等。支承体优选为透明的,支承体的厚度优选为0.5mm~5mm。作为中间膜,优选为粘接剂层或膜层。作为粘接剂,可举出乙酸乙烯酯树脂系、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基缩醛、聚乙烯基醚、丁腈橡胶系、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系、天然橡胶系、氯丁二烯橡胶系、聚酰胺系、环氧树脂系、聚氨酯系、丙烯酸树脂系、纤维素系、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异丁烯等。另外,在这些粘接剂中,还可以添加粘合性调节剂、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润滑剂、着色剂、交联剂等。通过设置中间膜,可以提高支承体与多层层叠膜的密合性、成型品的设计性、耐久性、耐气候性、耐冲击性等功能。作为提高设计性的方法,有着色剂,可举出偶氮系颜料、多环式系颜料、色淀系颜料、硝基系颜料、亚硝基系颜料、苯胺黑、碱性蓝、酞菁系颜料、花青苷系颜料、偶氮系染料、蒽醌系染料、喹酞酮系染料、甲川系染料、稠合多环系染料、反应染料、阳离子染料、六硼化镧、氧化铟锡、氧化锑锡、氧化铯钨等。中间膜的厚度优选为10μm~1mm。作为成型方法,有挤出层叠、热熔层叠、热层叠、压制层叠、真空层叠、高压釜层叠等。所谓挤出层叠,是将熔融状态的多层层叠膜及中间膜分别从模中以膜状挤出而层叠在支承体上、并使成型品通过2根辊间进行成型的方法。所谓热熔层叠,是在多层层叠膜或支承体上涂布通过热使其溶化了的中间膜并对多层层叠膜和支承体进行层叠的成型方法。所谓热层叠,是在用加热辊对多层层叠膜、中间膜和支承体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压接来层叠的成型方法。所谓压制层叠,是对多层层叠膜、中间膜和支承体进行加热并用压制机进行压接来层叠的成型方法。所谓真空层叠,是在对多层层叠膜、中间膜和支承体加热后,使装置内为真空状态,进行压制来层叠的成型方法。所谓高压釜层叠,是对多层层叠膜、中间膜和支承体加热后,用气体等对装置内进行加压来层叠的成型方法。
作为使用有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的成型品,还可举出在多层层叠膜的两侧层叠中间膜和支承体而成的成型品。
作为使用有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的成型品的用途,可举出手机、计算机的机箱、电子产品、家具的外部装饰、建筑物或汽车的窗户等。下面记载了制造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的具体方式的例子。
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中的51层以上的层叠结构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制作。可举出:由对应于A层的挤出机A与对应于B层的挤出机B的2台挤出机供给热塑性树脂,通过使用作为公知层叠装置的多流道式的进料头(feedblock)和方型混合器的方法、或通过仅使用梳齿型的进料头,将来自各个流路的聚合物层叠51层以上,接着将其熔融体用T型模等以片状熔融挤出,其后,在流延鼓上冷却固化而得到未拉伸膜的方法。作为提高A层与B层的层叠精度的方法,优选为日本特开2007-307893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691910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816419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而且还优选根据需要对用于A层的热塑性树脂与用于B层的热塑性树脂进行干燥。
接下来,对该未拉伸膜实施双轴拉伸及热处理。作为拉伸方法,优选用公知的依次双轴拉伸法或同时双轴拉伸法进行双轴拉伸。所谓公知的依次双轴拉伸法,采用通过沿长度方向进行拉伸后沿宽度方向进行拉伸的方法、沿宽度方向进行拉伸后沿长度方向进行拉伸的方法进行即可,也可以多次组合进行长度方向的拉伸、宽度方向的拉伸。
通常双轴拉伸在A层或B层中的玻璃化温度高的一方的玻璃化温度以上~50℃以下的范围进行拉伸,热处理在高于拉伸温度、低于A层或B层中的熔点高的一方的熔点的温度下进行。
对A层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层使用与33mol%的环己烷二甲醇成分共聚而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进行依次双轴拉伸或同时双轴拉伸及热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进行依次双轴拉伸的情况下,将浇铸在冷却辊上的未拉伸膜用纵向拉伸机在80℃以上120℃以下、从厚度不匀的观点考虑优选为80℃以上100℃以下、2倍以上6倍以下、优选为3倍以上4倍以下的条件下利用纵向拉伸机辊间的速度变化来进行拉伸。
这里,尤其是在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中,还优选增强纵向拉伸中的取向。在通常的依次双轴拉伸中,存在膜宽度方向上取向变强的倾向,其成为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膜宽度方向)产生热收缩应力之差的原因。这里,通过增强纵向拉伸中的取向,可以同程度地调节膜宽度方向和行进方向(长度方向)的取向状态,容易使100℃及130℃或15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为0.05N/mm2以下、容易使100℃及130℃或者150℃下的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之差为0.5%以下。用于增强取向的优选的拉伸条件为在玻璃化温度-5℃~+5℃的范围内进行拉伸,例如在使用玻璃化温度为约8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情况下,优选在75~85℃的范围内拉伸3.5倍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抑制热收缩应力的差异,而且对抑制膜厚度不匀也是有效的。
对于由此得到的经单轴拉伸的膜,可以在根据需要实施电晕放电处理或帧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表面处理后,通过在线涂布赋予易滑性、易粘接性、抗静电性等功能。
接下来用横向拉伸机在80℃以上130℃以下、优选90℃以上120℃以下、2倍以上6倍以下、优选3倍以上4倍以下的条件下进行拉伸。宽度方向的拉伸方法利用公知的拉幅法。即,一边用夹具把持膜的两端一边运送,通过扩大膜两端的夹具间隔沿宽度方向进行拉伸。
这里,尤其是在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中,为了使100℃及130℃或15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为0.05N/mm2以下或100℃及130℃或150℃下的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之差为0.5%以下,优选调节膜宽度方向的拉伸倍率。其原因在于,膜宽度方向的拉伸倍率与热收缩应力的关系显著,通过形成高拉伸倍率,树脂在膜宽度方向保持较大的力的变形的情况下被固定,在100℃至130℃或150℃的加工温度下该变形被松开时以应力的形式被观测到。这里,通过调节拉伸倍率,可以控制被储存的变形量,容易使100℃及130℃或15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为0.05N/mm2以下。虽然这里的横向拉伸倍率也依赖于作为前一工序的纵向拉伸工序的拉伸条件,但在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特别优选的横向拉伸倍率为3.0~4.0倍。
另外,与拉伸倍率同样,拉伸温度的调节也很重要。其原因在于,随着拉伸温度成为低温,拉伸时产生的变形变大,结果在100℃至130℃或150℃的加工温度下观测到的热收缩应力变大。这里的横向拉伸温度也依赖于作为前一工序的纵向拉伸工序的拉伸条件,但在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特别优选的横向拉伸温度为90℃~130℃。
对进行同时双轴拉伸的情况进行说明。将浇铸在冷却辊上的未拉伸膜导向同时双轴拉幅机,一边用夹具把持膜的两端一边进行运送,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同时和/或阶段性进行拉伸。长度方向的拉伸通过扩大拉幅机的夹具间距离来实现,另外,宽度方向的拉伸通过扩大夹具行进的导轨的间隔来实现。本发明中的实施拉伸·热处理的拉幅夹具优选以线性电动机方式进行驱动。除此以外还有缩放(pantograph)方式、螺杆方式等,其中,对于线性电动机方式来说,因各个夹具的自由度高,所以可以自由地改变拉伸倍率,从此方面考虑十分优异。拉伸温度、拉伸倍率与依次双轴拉伸的条件相似。即,可使用拉伸温度为80℃以上120℃以下、拉伸倍率以面积倍率计为4~36倍、优选为9~16倍的条件。
接下来用热处理机进行热处理。热处理通常在横向拉伸机(拉幅机)内进行。在横向拉伸后,在温度160℃以上220℃以下、松弛0%以上10%以下、优选0%以上5%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可以仅在宽度方向、仅在长度方向、或在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两方向进行松弛。
在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中,优选使拉伸后的热处理温度为至少一个热塑性树脂的熔点以下,且为其余的热塑性树脂的至少一个的熔点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其中一方的热塑性树脂保持高取向状态,而另一方的热塑性树脂的取向松弛,所以可以容易地设置这些树脂的折射率差,而且容易使热收缩应力随着取向松弛而降低,因此,也容易使100℃及130℃或15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为0.05N/mm2以下。
另外,还优选在热处理后在70℃以上、热处理温度-20℃以下进行冷却,还优选在冷却中进行松弛。尤其是通过膜冷却使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夹具松开部的膜温度为80℃以下对降低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是有效的。
另外,还优选在热处理工序及热处理工序后进行2%以上10%以下的微拉伸。可以仅在宽度方向、仅在长度方向、或在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两方向进行微拉伸。
最后,用卷绕机卷绕膜,由此可制造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
实施例
下面,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成型品。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使用下面具体示例的热塑性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参考包含下述实施例的本说明书的记载时,也可以同样地得到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
[物性的测定方法以及效果的评价方法]
物性值的评价方法以及效果的评价方法如下所述。
(1)热收缩应力、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
使用SeikoInstrumentsInc.制EXSTARTMS/SS6000。在样品尺寸20mm×4mm(测定长度15mm)、温度25℃~200℃、升温速度5℃/min的条件下对膜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测定。通过将得到的负荷数据除以膜的测定前截面积计算热收缩应力,得到110℃、130℃、150℃下的值。另外,将热收缩应力升高之前的基线与热收缩应力升高后斜率变为最大的点处的切线的交点的温度设定为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
(2)热收缩率
将样品裁切成150mm×10mm的尺寸,在样品长度方向以100mm的间隔作上记号。用Nikon公司制万能投影仪(ModelV-16A)测定记号的间隔,将其值设为A。接着,将样品在施加有3g的负荷的状态下悬挂在老化试验机中,在150℃的气氛中放置30分钟。接下来,将样品取出并冷却后,测定此前所作的记号的间隔,将其设为B。这时,由下述式(3)求出热收缩率。n数为3,求出其平均值,对膜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分别进行测定。
热收缩率(%)=100×(A-B)/A…式(3)
(3)平均反射率
在日立制作所制的分光光度计(U-4100Spectrophotomater)上安装附带的12°正反射附属装置P/N134-0104,测定入射角度度的波长250~2600nm的绝对反射率。测定条件:狭缝为2nm(可见光)/自动控制(红外)、增益设定为2、扫描速度设定为600nm/分钟。从膜宽度中央部以5cm×5cm裁切样品并进行测定。根据这些结果,求出波长400nm~800nm、波长400nm~700nm、波长850nm~1200nm、波长1200nm~1400nm的平均反射率。
(4)成型品外观(凹凸)
对于设置在荧光灯下的成型品,从相对于评价部分的法线方向为20°、50°、70°的角度目视观察评价部分来进行评价。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A:看不到凹凸。
B:极微弱地看到凹凸。
C:能看到凹凸。
(5)成型品外观(皱褶)
对于设置在荧光灯下的成型品,从相对于评价部分的法线方向为20°的角度目视观察评价部分来进行评价。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A:看不到皱褶。
C:能看到皱褶。
(6)热收缩应力之差、尺寸变化率之差
用SeikoInstruments公司制的热·应用·变形测定装置(TMA/SS6000)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定。对于各数据,使至少每1℃可得到1个以上的数据。尺寸变化率用所述式(1)计算。热收缩应力之差、尺寸变化率之差分别设定为长度方向的值减去宽度方向的值而得到的值的绝对值。
试样尺寸:宽度4mm、长度15mm
升温范围:25~200℃
升温速度:10℃/分钟
测定负荷:19.8N
温度23℃、相对湿度65%、空气中。
(7)热塑性树脂A、B的熔解热
从热塑性树脂A、B中采集样品质量5mg,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SeikoInstrumentsInc.(株)制EXSTARDSC6220,依照JIS-K-7122(1987年)进行测定、计算。在测定中,以5℃/min的速度从25℃升温至290℃,将这时的熔点±20℃的范围内的基于基线的积分值作为熔解热。另外,这里的熔点为从DSC的基线算起的差异变为最大的点。这里,将熔解热为20J/g以上的树脂作为结晶性树脂,将熔解热为5J/g以下的树脂作为非晶性树脂。
(用于多层层叠膜的树脂)
树脂A:IV=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结晶性聚酯、熔点255℃)
树脂B:IV=0.73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物(共聚有33mol%的环己烷二甲醇成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非晶性聚酯)
树脂C:IV=0.72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物(共聚有20mol%的环己烷二羧酸成分、20mol%的螺环二醇成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非晶性聚酯)
树脂D:以20质量%树脂A、80质量%树脂C的比例混合而得到的原料
IV(特性粘度)的测定方法
树脂E:IV=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物(共聚有12mol%的间苯二甲酸成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结晶性聚酯、熔点222℃)
用邻氯苯酚作为溶剂,由温度25℃下用奥斯特瓦尔德粘度计测定的溶液粘度进行计算。
(实施例1)
作为构成A层的热塑性树脂(以下也称为热塑性树脂A)使用树脂A,作为构成B层的热塑性树脂(以下也称为热塑性树脂B)使用树脂B。分别用挤出机使热塑性树脂A及热塑性树脂B在280℃下熔融,放入5片FSS型的叶盘式过滤片(LeafDiscFilter)后,一边通过齿轮泵进行计量使吐出比(层叠比)为热塑性树脂A/热塑性树脂B=4/1,一边通过51层进料头使其合流,制成层厚度分布一定(在膜厚度50μm中,以使各A层的厚度为1.54μm、各B层的厚度为0.4μm的方式进行层叠)、在厚度方向交替层叠51层(A层26层、B层25层)的层叠体。接下来,供给至T型模并以片状成型后,一边通过电线施加8kV的静电施加电压,一边在表面温度保持在25℃的流延鼓上进行骤冷固化,得到未拉伸膜。将该未拉伸膜在90℃下以拉伸倍率3.3倍进行纵向拉伸,导入用夹具把持两端部的拉幅机,在100℃下横向拉伸4.0倍,然后,实施10秒220℃下的热处理及3%的宽度方向松弛,在150℃下冷却10秒后,得到厚度50μm的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成型品的制作使用日清纺的LAMINATOR0303S。在多层层叠膜的两侧重叠厚度3mm、10cm见方的玻璃板作为支承体,在多层层叠膜与支承体之间分别设置厚度0.7mm的PVB(聚乙烯醇缩丁醛)作为中间层,在温度140℃下抽真空5分钟后,压制10分钟。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2)
使热处理温度为205℃,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3)
使热处理温度为205℃、实施1%的宽度方向松弛,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4)
使热处理温度为195℃、实施1%的宽度方向松弛,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5)
使热处理温度为205℃、在热处理中进行4%微拉伸、实施3%的宽度方向松弛,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6)
使热处理温度为160℃,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比较例1)
使热处理温度为240℃,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比较例2)
使纵向拉伸倍率为4倍、热处理温度为240℃、实施1%的宽度方向松弛,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比较例3)
使纵向拉伸倍率为2.8倍、热处理温度为205℃、实施1%的宽度方向松弛,在150℃下冷却10秒的过程中进一步实施1%的宽度方向松弛,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比较例4)
使热处理温度为150℃,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7)
使用树脂A作为A层、树脂D作为B层,从膜的表面向相反侧的面,以使相邻的A层与B层满足式(1)与式(2)的方式,使A层的层厚度在130nm~180nm的范围内、使B层的层厚度在137nm~190nm的范围内分别以等比数列变化(其中,最表层的A层的层厚度以使最终厚度为10μm的方式增厚。),并在厚度方向交替层叠501层(A层为251层、B层为250层),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厚度100μm的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8)
使热处理温度为205℃,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7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9)
使热处理温度为205℃、实施1%的宽度方向松弛,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7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10)
使热处理温度为195℃、实施1%的宽度方向松弛,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7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11)
使热处理温度为205℃、在热处理中进行4%微拉伸、实施3%的宽度方向松弛,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7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比较例5)
使热处理温度为240℃,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7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12)
使用树脂A作为A层、树脂D作为B层,从膜的表面向相反侧的面,以使相邻的A层与B层满足式(1)与式(2)的方式,使A层的层厚度在130nm~180nm的范围内、使B层的层厚度在137nm~190nm的范围内分别以等比数列变化并使A层为250层、B层为250层,在厚度方向交替层叠500层(其中,以A层为膜表面侧,配置于膜表面的A层的层厚度以使最终厚度为10μm的方式增厚)。接下来,将711711构成层叠50单元(使A层为150层、B层为150层,在厚度方向交替层叠300层)。对于711711构成的层厚度,使相当于“7”的A层的层厚度在135nm~165nm的范围内、相当于“7”的B层的层厚度在145nm~177nm的范围内、相当于“1”的A层的层厚度在20nm~24nm的范围内、相当于“1”的B层的层厚度在21nm~25nm的范围内,分别在50单元的整个范围内以等比数列变化。进而,层叠A层,该A层以使最终厚度为10μm的方式增厚(最终的层构成为10μm的A层/满足式(1)和式(2)的层构成/711711构成/10μm的A层),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3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厚度120μm的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13)
使热处理温度为205℃、在热处理中进行4%微拉伸、实施3%的宽度方向松弛,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2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比较例6)
使热处理温度为240℃,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2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14)
使用树脂A作为A层、树脂B作为B层,从膜的表面向相反侧的面,以使相邻的A层与B层满足式(1)与式(2)的方式,使A层的层厚度在60nm~100nm的范围内、B层的层厚度为64nm~127nm的范围内分别以等比数列变化(其中,最表层的A层的层厚度以使最终厚度为10μm的方式增厚。)并在厚度方向交替层叠51层(A层为26层、B层为25层),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厚度25μm的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实施例15)
使用树脂A作为A层、树脂D作为B层,从膜的表面向相反侧的面,以使相邻的A层与B层满足式(1)的方式,使A层的层厚度在119nm~167nm的范围内、B层的层厚度为151nm~213nm的范围内分别以等比数列变化(其中,最表层的A层的层厚度以使最终厚度为10μm的方式增厚。)并在厚度方向交替层叠501层(A层为251层、B层为250层),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厚度100μm的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与实施例7相比,由于层厚度不满足式(2),因此,400nm~700nm的反射率高,容易看到成型体的凹凸。
(实施例16)
使用树脂E作为B层,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1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6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
(比较例7)
在热处理后未进行冷却,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2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多层层叠膜。横向拉伸机出口的膜被夹具松开的位置的膜温度为95℃。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由得到的多层层叠膜制作成型体。将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成型品的外观评价结果汇总于表1。得到的膜的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高,可看到成型体的凹凸显著。
[表1-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在多层层叠膜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中间膜和支承体的成型品中可抑制由加热加压成型导致的凹凸状变形的多层层叠膜及成型品。

Claims (14)

1.一种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
使用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层即A层和使用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层即B层交替层叠51层以上,
膜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5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5MPa以上5MPa以下,
将在温度25℃~200℃、升温速度5℃/min的条件下测定的热收缩应力曲线中热收缩应力曲线升高之前的基线与热收缩应力升高之后斜率变为最大的点处的切线的交点的温度作为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测定膜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时,至少一个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为110℃以下,
所述多层层叠膜在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为15%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3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5MPa以上5MPa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均为110℃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11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5MPa以上5MPa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00℃下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为0.05N/mm2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的100℃下的尺寸变化率之差为0.5%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在热塑性树脂A与热塑性树脂B中,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结晶性聚酯,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非晶性聚酯树脂或具有比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低30℃以上的熔点的聚酯树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A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层形成,热塑性树脂B由将螺环二醇成分及环己烷二羧酸成分共聚而得到的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波长850nm~12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70%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波长1200nm~14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40%以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层叠膜,其特征在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50℃下的热收缩率为6%以下。
12.一种成型品,其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层叠膜的至少一个面上隔着中间膜来层叠支承体而形成的。
13.一种隔热构件,其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层叠膜、设置在多层层叠膜的两面的中间膜、和设置在2片中间膜各自的与多层层叠膜相反的面上的透明基材形成。
14.一种隔热构件,其由多层层叠膜、设置在多层层叠膜的两面的中间膜、和设置在2片中间膜各自的与多层层叠膜相反的面上的透明基材形成,所述多层层叠膜是使用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层即A层和使用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层即B层交替层叠51层以上而成的多层层叠膜,且所述层叠膜的波长400~7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为15%以下,并且波长900~1200nm下的平均反射率为60%以上,在100℃下膜长度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热收缩应力之差为0.05N/mm2以下。
CN201380014437.4A 2012-03-16 2013-03-13 多层层叠膜 Active CN1041855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9723 2012-03-16
JP2012059723 2012-03-16
JP2012223826 2012-10-09
JP2012-223826 2012-10-09
PCT/JP2013/056922 WO2013137288A1 (ja) 2012-03-16 2013-03-13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5547A CN104185547A (zh) 2014-12-03
CN104185547B true CN104185547B (zh) 2016-05-04

Family

ID=49161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4437.4A Active CN104185547B (zh) 2012-03-16 2013-03-13 多层层叠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27266B2 (zh)
EP (1) EP2826621B1 (zh)
JP (1) JP6007903B2 (zh)
KR (1) KR102053671B1 (zh)
CN (1) CN104185547B (zh)
WO (1) WO20131372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24537A (ja) * 2012-06-19 2014-02-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ナンバープレート用シート、ナンバープレート用積層体、ナンバープレートおよびナンバープレート用装飾部材
CN106470837B (zh) * 2014-07-08 2019-09-2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光学膜
KR20170063437A (ko) * 2014-09-30 2017-06-08 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합판 유리용 중간막 및 합판 유리
KR102470780B1 (ko) * 2014-11-19 2022-11-25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 필름
WO2016125823A1 (ja) * 2015-02-03 2016-08-11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遮熱フィルム、遮熱合わせ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RU2706843C2 (ru) 2015-02-05 2019-11-21 Секисуй Кемикал Ко., Лтд. Промежуточная пленка для многослойного стекла и многослойное стекло
JP6776612B2 (ja) * 2015-05-19 2020-10-28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766326B2 (ja) * 2015-07-17 2020-10-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EP3357888B1 (en) 2015-09-30 2022-01-26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KR20180120155A (ko) * 2016-02-29 2018-11-05 데이진 필름 솔루션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농업 하우스, 이 농업 하우스를 사용한 식물의 재배 방법 및 열선 반사 필름 구조체
KR101705243B1 (ko) * 2016-05-26 2017-02-09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백색 열수축성 적층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라벨
KR102510694B1 (ko) * 2016-05-26 2023-03-15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편광기 스택
US11298918B2 (en) * 2016-09-30 2022-04-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Visibly transparent broadband infrared mirror films having fluoropolymers and 7:1:1:7:1:1 layer thickness ratio
JP6988078B2 (ja) * 2016-12-02 2022-01-05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多層フィルム及び包装体
JP6863031B2 (ja) * 2017-04-18 2021-04-21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多層フィルム及び包装体
EP4050385A1 (en) * 2017-10-03 2022-08-31 Toray Industries, Inc. Laminate film
DE102017129353A1 (de) 2017-12-08 2019-06-13 Ensinger Gmbh Polymer-basierendes Substrat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102017129352A1 (de) * 2017-12-08 2019-06-13 Ensinger Gmbh Polymer-basierendes Substrat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WO2019203141A1 (ja) * 2018-04-19 2019-10-24 Agc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ロントガラス
KR20210030253A (ko) * 2018-07-05 2021-03-17 군제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열수축성 다층 필름 및 열수축성 라벨
KR20210151075A (ko) * 2019-04-03 2021-12-13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광학 필름 및 유리 라미네이트
US11511523B2 (en) * 2019-11-21 2022-11-29 Tesla, Inc. Durable glass for vehicl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613A (zh) * 1998-01-13 2001-05-02 美国3M公司 颜色转变膜
CN100548664C (zh) * 2004-03-31 2009-10-14 东丽株式会社 层压薄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0659A (en) * 1993-05-24 1994-11-01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Two component infrared reflecting film
JP3750213B2 (ja) 1996-09-04 2006-03-01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ガラス飛散防止フィルム
US6049419A (en) * 1998-01-13 2000-04-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Multilayer infrared reflecting optical body
US6449093B2 (en) 1999-10-12 2002-09-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bodies made with a birefringent polymer
JP3901911B2 (ja) 2000-04-28 2007-04-04 帝人株式会社 透明積層フィルム
JP4310312B2 (ja) 2003-10-27 2009-08-05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ム
JP4534637B2 (ja) 2004-03-31 2010-09-01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
KR101159687B1 (ko) * 2004-03-31 2012-06-22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 필름
JP4691910B2 (ja) 2004-06-11 2011-06-01 東レ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用反射体およびスクリーン
US7345137B2 (en) * 2004-10-18 2008-03-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odified copolyesters and optical films including modified copolyesters
JP4816419B2 (ja) * 2005-11-29 2011-11-16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
JP4804193B2 (ja) 2006-03-30 2011-11-02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二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JP2007307893A (ja) 2006-04-20 2007-11-29 Toray Ind Inc マット調フィルムおよび成形品
US7727633B2 (en) * 2006-08-22 2010-06-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olar control glazing laminates
IN2009CN01862A (zh) * 2006-09-06 2015-08-07 Toray Industries
JP2008200924A (ja) * 2007-02-19 2008-09-04 Toray Ind Inc 積層フィルム
JP5264331B2 (ja) 2008-07-08 2013-08-1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機能性フィルム
KR101775077B1 (ko) * 2009-10-09 2017-09-06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다층 광학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1141408A (ja) * 2010-01-07 2011-07-21 Toray Ind Inc 偏光反射体
JP2011156687A (ja) 2010-01-29 2011-08-18 Toray Ind Inc 樹脂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JP5277189B2 (ja) * 2010-02-02 2013-08-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遮熱部材、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JPWO2012008587A1 (ja) * 2010-07-16 2013-09-09 旭硝子株式会社 赤外線反射基板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JP2012030563A (ja) * 2010-08-03 2012-02-16 Toray Ind Inc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窓ガラス
WO2013002130A1 (ja) * 2011-06-27 2013-01-03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窓ガラス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613A (zh) * 1998-01-13 2001-05-02 美国3M公司 颜色转变膜
CN100548664C (zh) * 2004-03-31 2009-10-14 东丽株式会社 层压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27266B2 (en) 2016-12-27
EP2826621A4 (en) 2015-04-15
JP6007903B2 (ja) 2016-10-19
JPWO2013137288A1 (ja) 2015-08-03
CN104185547A (zh) 2014-12-03
US20150064428A1 (en) 2015-03-05
KR20140141635A (ko) 2014-12-10
EP2826621B1 (en) 2021-04-21
WO2013137288A1 (ja) 2013-09-19
EP2826621A1 (en) 2015-01-21
KR102053671B1 (ko) 2019-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5547B (zh) 多层层叠膜
CN103608173B (zh) 层合膜及使用其的汽车用窗玻璃
KR101084516B1 (ko) 근적외선 차폐 필름
JP5807466B2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窓ガラス
CN109416422A (zh) 膜及叠层体
TW201609392A (zh) 多層積層薄膜
KR20120073753A (ko) 적외선 차단 다층 필름
JP2012030563A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窓ガラス
JP7374888B2 (ja) ポリビニルアセタール樹脂フィルム
KR102313775B1 (ko) 광학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6225495B2 (ja)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ガラス窓部材
JP2012173374A (ja) 熱線反射部材
JP5917979B2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構成体、それからなる合わせガラス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82924B (zh) 全聚酯自增強複合材料、製造方法及其應用
JP2017132255A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21969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7342651B2 (ja) フィルム
KR102001496B1 (ko) 적외선 차단 다층 필름
WO2024062961A1 (ja) 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積層構成体、合わせガラス、自動車
JP2021143308A (ja)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WO2020067176A1 (ja) ポリビニルアセタール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含む積層体
JP2023082674A (ja) 調光ウインドウ
JP2023142603A (ja)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JP2018164993A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2023072756A (ja) 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