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9813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9813A
CN104169813A CN201380013935.7A CN201380013935A CN104169813A CN 104169813 A CN104169813 A CN 104169813A CN 201380013935 A CN201380013935 A CN 201380013935A CN 104169813 A CN104169813 A CN 104169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er roll
cooling fan
paper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39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69813B (zh
Inventor
中村博一
塚本公秀
雨宫雅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3600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76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69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9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69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9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8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one or more rollers or balls and stationary pressing, supporting or gui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纸张传送路径,用于传送纸张;二次转印单元及定影部,沿着所述纸张传送路径配置;开闭盖,相对于装置主体打开时露出所述纸张传送路径;以及加压辊,设置于所述定影部,相对于所述纸张传送路径从所述开闭盖侧对纸张加压,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冷却所述加压辊的冷却风扇,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及所述冷却风扇安装在所述开闭盖,所述二次转印单元与所述冷却风扇配置在所述开闭盖开闭动作时的移动轨迹重合的位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沿着纸张传送路径配置的二次转印单元及定影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在纸张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方法,采用以加热过的辊对夹持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纸张的结构。在采用这种热定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在与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面接触的加热辊和与未形成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面接触的加压辊之间设置温度差,来提高纸张自辊对的分离性。具体而言,设置有对加压辊进行冷却的风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虽然进行纸张定影时对辊对加热,但因与纸张接触而导致温度下降,因此在宽度比纸张宽的辊对中,与纸张接触的部分与未与纸张接触的部分产生了温度差。因此,会因局部过热而导致端部的劣化、破损的问题。为了消除这样的在加压辊的轴方向上的温度不均匀,研究了通过沿着加压辊的轴方向形成的送风路径来使加压辊整体均匀地冷却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然而,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因为传送纸张时卡纸或为了实施维护等,存在设置有用于打开装置内部的开闭盖的情况。打开了开闭盖时,通过使夹持纸张的辊对分离,而成为能够容易地解除卡纸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2502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10-1648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3-167474号公报
专利文献4:JP特开2006-2851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并没有考虑安装风扇的位置、开闭盖的有无,仅通过冷却加压辊可能无法消除温度不均匀。
另外,在专利文献4所述的冷却装置中,隔着与送风路径中的加压辊的轴方向的一端部连接的管道设置风扇,为了向整个送风路径送入足够的空气,需要使用大型风扇。进而为了确保安装风扇的区域,必须扩大在加压辊的轴方向上的宽度,存在无法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有效地利用内部的有限空间,能够有效地冷却加压辊,成为有效地省空间化的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纸张传送路径,用于传送纸张;二次转印单元及定影部,沿着所述纸张传送路径配置;开闭盖,相对于装置主体打开时露出所述纸张传送路径;以及加压辊,设置于所述定影部,相对于所述纸张传送路径从所述开闭盖侧对纸张加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冷却所述加压辊的冷却风扇,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及所述冷却风扇安装在所述开闭盖,所述二次转印单元与所述冷却风扇配置在所述开闭盖开闭动作时的移动轨迹重合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有效地利用内部的有限空间,能够有效地冷却加压辊,能够成为有效地省空间化的结构。另外,通过把冷却风扇安装在开闭盖,能够成为在开闭盖开闭时不会妨碍二次转印单元的移动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具备将从所述冷却风扇吹送的空气向所述加压辊引导的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向靠近所述加压辊对纸张加压的夹持部的所述加压辊的表面送风。
根据该结构,通过由冷却管道重点冷却夹持部的上游侧,能够防止定影部中的定影不良。即,因传送纸张时加压辊在旋转,因此冷却加压辊的任意部分都能够冷却夹持部。但是,被冷却的部分会被从周围传来的热加热,在到达夹持部前的期间中冷却的效果会变弱。因此,优选对尽可能靠近夹持部的部分进行冷却。另外,通过设置冷却管道,缓和了冷却风扇的位置的制限,能够在可确保空间充足的位置上配置冷却风扇。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所述冷却管道设置有将从所述冷却风扇吹送的空气所朝向的方向引导为朝向所述加压辊的方向的送风引导面。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送风引导面,能够切实地使从冷却风扇吹送的空气朝向加压辊。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所述送风引导面沿着从所述冷却风扇朝向所述加压辊的方向倾斜。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冷却管道为简单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所述冷却管道安装在装置主体,所述冷却风扇收容于固定管道并安装在所述开闭盖,所述固定管道在所述开闭盖关闭时与所述冷却管道连接。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冷却管道为不移动的结构,而无需考虑冷却管道与加压辊接触,因此能够自由地设计冷却管道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具备阻断从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向所述冷却风扇的空气流的阻断壁。
根据该结构,通过具备阻断壁,能够防止冷却风扇吸引从二次转印单元飞散的调色剂。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所述冷却风扇在所述加压辊的轴方向的端部配置在与所述加压辊相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温度难以下降的加压辊的端部进行冷却,能够改善加压辊的温度不均匀。即,加压辊在传送纸张时,因与纸张接触而使表面的温度下降,但在加压辊的端部,与纸张接触的机会只限定于尺寸较大的纸张等,从而会因反复定影而导致在加压辊发生温度不均匀。通过改善这样的温度不均匀,能够消除大尺寸纸张中的端部的定影不良、由于过热导致的定影部的端部的劣化。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所述纸张传送路径是从下朝上传送纸张的纵型传送路径,所述冷却风扇配置在所述加压辊的下方。
根据该结构,能够把冷却风扇配置在可更有效地冷却加压辊的部位。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具备检测所述加压辊的表面温度的温度检测部,所述温度检测部在所述加压辊的轴方向上配置成比所述冷却风扇冷却的区域靠所述加压辊的端部侧。
根据该结构,通过检测未被冷却风扇直接冷却的区域的温度,能够把握温度不均匀的程度。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具备检测所述加压辊的表面温度的温度检测部,所述温度检测部配置在如下的位置:在所述加压辊的轴方向上与所述冷却风扇一致的位置,且与所述冷却风扇冷却的区域分离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不会受到从冷却管道吹送的空气的影响,能够把握由冷却风扇冷却的区域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基于所述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冷却风扇的转速。
根据该结构,通过控制冷却风扇的转速,使加压辊保持适宜的温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温度不均匀。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有效地利用内部的有限空间,能够有效地冷却加压辊,成为有效地省空间化的结构。另外,通过把冷却风扇安装在开闭盖,在将开闭盖开闭时能够成为不妨碍二次转印单元移动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2是抽出图1的二次转印单元及定影部进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从二次转印单元侧观察图2的定影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改变了图2的温度检测部的位置的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从二次转印单元侧观察图4的定影部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开闭盖在关闭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开闭盖在打开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开闭盖的变形例在关闭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开闭盖的变形例在打开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光扫描装置11、显影装置12、感光鼓13、鼓清洁装置14、带电器15、中间转印带装置16、定影部17、纸张传送路径S、送纸盒18及排纸盘19,该图像形成装置将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彩色图像形成在纸张上。
彩色图像是由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及黄色(Y)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形成。因此,显影装置12、感光鼓13、鼓清洁装置14及带电器15分别设置4个以形成与各色对应的4种调色剂图像,分别与黑色、青色、品红色及黄色相对应,构成4个图像形成站Pa、Pb、Pc、Pd。
感光鼓13在表面具有感光层,表面由鼓清洁装置14清洁后,通过带电器15而均匀带电为预定电位。光扫描装置11是具有激光二极管及反射镜的激光扫描部(LSU),通过激光束扫描感光鼓13的表面,将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影写入感光鼓13的表面。显影装置12通过调色剂将写入到感光鼓13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在感光鼓13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带装置16配置在感光鼓13的上方,其具备中间转印带2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2、从动辊23、4个中间转印辊24及带清洁装置25。
中间转印带21是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2、从动辊23及4个中间转印辊24架设并支撑中间转印带21,使中间转印带21向箭头F方向环绕移动。
中间转印辊24可旋转地支撑在中间转印带21的附近,分别隔着中间转印带21按压到感光鼓13。中间转印辊24是以金属轴(例如不锈钢轴)为基础且表面由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聚氨酯泡沫等)覆盖的辊。为了转印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辊24上施加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通过弹性材料对纸张均匀施加高电压。在感光鼓13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通过重叠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而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二次转印单元26(特别是后述的二次转印辊26a,参照图2)隔着中间转印带21而按压到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2。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21与二次转印单元26之间的夹持区域转印到纸张上,被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经由纸张传送路径S的主传送路径S1被传送到定影部17。另外,参照后述的图2对二次转印单元26进行详细说明。
定影部17在纸张通过的时候,用辊等夹住纸张进行加热及加压,而使转印在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之后,纸张经由传送辊34被排出,装载在排纸盘19。另外,参照后述的图2及图3对定影部17进行详细说明。
带清洁装置25设置有与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接触而去除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刮板作为清洁部件。未转印到纸张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由带清洁装置25去除及回收。
送纸盒18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部,向纸张传送路径S供应纸张。在送纸盒18的端部设置有拾取辊31,拾取辊31从送纸盒18逐张取出纸张并向传送路径S送出。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置有用于使送纸盒18的纸张经由二次转印单元26、定影部17送到排纸盘19的纸张传送路径S。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张传送路径S是将纸张从下朝上传送的纵型传送路径,由主传送路径S1以及转回(switch back)传送路径S2、反转传送路径S3构成。沿着主传送路径S1配置有拾取辊31、定位辊32、传送辊33、二次转印单元26及定影部17,沿着转回传送路径S2配置有传送辊34,沿着反转传送路径S3配置有传送辊35、36。
传送辊33~36是用于促进、辅助纸张的传送的小型辊,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设置有多个。从定影部17排出的纸张经由传送辊34装载到排纸盘19。
定位辊32暂时保持从送纸盒18传送来的纸张,在使感光鼓13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端与纸张的前端对齐的时刻将纸张传送给二次转印单元26。
另外,当不只在纸张的正面还在背面上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将纸张从传送辊34向反转传送路径S3反向传送,反转纸张的正反并再次引导到定位辊32,与纸张的正面同样地在纸张的背面定影调色剂图像并向排纸盘19排出。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置有开闭盖41(参照后述图6至图9),通过打开开闭盖41,开闭盖41从装置主体110离开,露出纸张传送路径S(特别是主传送路径S1)。另外,参照后述图6至图9对开闭盖4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接着,对二次转印单元26及定影部17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抽出图1的二次转印单元及定影部进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从二次转印单元侧观察图2的定影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二次转印单元26包括二次转印辊26a、驱动辊26b、从动辊26d、第1张力辊26c、第2张力辊26e及二次转印带26f。
二次转印带26f是环状带,架设在二次转印辊26a、驱动辊26b、从动辊26d、第1张力辊26c及第2张力辊26e上。在图2中,以二次转印辊26a为基准,按驱动辊26b、第1张力辊26c、从动辊26d及第2张力辊26e的顺序顺时针配置。
二次转印辊26a隔着二次转印带26f按压到中间转印带21,被施加有用于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
二次转印辊26a、驱动辊26b、从动辊26d、第1张力辊26c及第2张力辊26e的旋转轴支撑在框架27(参照后述的图6及图7)上,二次转印单元26经由框架27安装在开闭盖41。另外,参照后述图6及图7对框架27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定影部17是通过旋转部件(定影带54)与加压辊51夹持并传送纸张的结构,定影带54由加热部53b加热表面。具体而言,定影部17是带定影方式,由加压辊51、定影辊52、加热辊53及定影带54构成,冷却加压辊51的冷却风扇61安装在开闭盖41上。另外,从冷却风扇61吹送的空气由冷却管道62引向加压辊51。
加压辊51是3层结构的辊,在中空的加压旋转轴51a的外周面设置有弹性层,并在弹性层的外周面形成有脱模层。在加压旋转轴51a的内部设置有对加压辊51加热的热源51b(卤素灯)。以下为了说明,有时将与加压旋转轴51a平行的方向称为轴方向A、将加压辊51的旋转方向省略为旋转方向R。
定影辊52是在中空的定影旋转轴52a的外周面设置有弹性层的辊。另外,定影辊52的弹性层形成得足够厚。
加热辊53是在中空的加热旋转轴53a的外周面设置有表层的辊。在加热旋转轴53a的内部设置有对加热辊53加热的热源的加热部53b(卤素灯)。
定影带54是在外周面设置有脱模层且由热传导性优秀的材质形成的环状带。定影带54架设在定影辊52与加热辊53之间。
加压辊51隔着定影带54按压到定影辊52,因为定影辊52的弹性层形成得足够厚,从而定影辊52的弹性层大幅凹陷,加压辊51与定影辊52成为压接状态,在加压辊51与定影辊52之间形成较宽的夹持部N。另外,加压辊51配置成相对于主传送路径S1从开闭盖41侧对纸张加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部17是定影带方式,旋转部件相当于定影带54,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不具备定影带的构成。即,也可以构成为加压辊51直接与定影辊52压接。这种情况下,上述旋转部件相当于定影辊52。另外,是在加热辊53的内部具备加热部53b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从外部加热定影带54的结构。
如上所述,可以形成如下结构:通过加压辊51与表面被加热的旋转部件(定影带54)夹持纸张,对纸张加热及加压而切实地使图像定影。
另外,如上所述,从二次转印单元26排出的纸张沿着主传送路径S1被传送并提供到定影部17。即,二次转印单元26相对于定影部17配置在主传送路径S1(纸张传送路径S)中的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下方)。
优选的是,在主传送路径S1的从二次转印单元26到定影部17为止的区域中未配置辅助纸张传送的辊。即,若在二次转印单元26将辊按压向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则在辊上会附着调色剂等而产生图像污染。因此,优选的是,将从二次转印单元26(特别是二次转印辊26a)到夹持部N的距离设定成比纸张短。然而,图像形成装置1是能够对多个不同尺寸的纸张进行图像形成的结构。因此,必须构成为能够传送由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图像形成的纸张中尺寸最小的纸张。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二次转印单元26(特别是二次转印辊26a)到夹持部N的距离设定为比明信片短。
冷却风扇61沿着加压辊51的旋转方向R配置,在开闭盖41的开闭方向B上配置在比二次转印单元26更远离主传送路径S1的位置上,相对于加压辊51位于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具体而言,冷却风扇61相对于加压辊51而与二次转印单元26配置在同一侧(加压辊51的下方)。即,冷却风扇61配置在当开闭盖41打开动作时与二次转印单元26的移动轨迹重合的位置,例如,冷却风扇61与二次转印单元26配置在相同的高度。另外,冷却风扇61在加压辊51的轴方向A的两端部分别配置在与加压辊51相对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方向A上分离地设置有2个。进而,冷却风扇61收容在固定管道63的内部。如上所述,优选的是,在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加压辊51的部位配置冷却风扇6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冷却风扇61的轴方向A的间隔设定为比A4尺寸的纸张大、比A3尺寸的纸张小。即,通过使间隔比使用频率高的纸张大,能够重点冷却与纸张接触机会少的区域。另外,通过使间隔比由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图像形成的最大尺寸的纸张小,能够改善对于最大尺寸的纸张的温度不均匀。
固定管道63俯视时是矩形,形成为上面与下面敞开的短筒形状,在设于内侧面的突出部63a上例如用螺丝等固定冷却风扇61。在固定管道63中,在敞开的下面形成用于从外部吸入空气的吸气开口部63b,在敞开的上面形成面向冷却管道62开口的排气开口部63c。通过将固定管道63固定在开闭盖41,而将冷却风扇61安装在开闭盖41。吸气开口部63b也与固定管道63同样地形成为短筒形状,但在开闭盖41侧设置了切除部63d,而成为易于从二次转印单元26的相反侧引入空气的结构。另外,固定管道63的与切除部63d相反侧的侧面是阻断壁63e,其配置在二次转印单元26与冷却风扇61之间,阻断从二次转印单元26向冷却风扇61的空气流。根据该结构,通过具有阻断壁63e,能够防止冷却风扇61吸引从二次转印单元26飞散的调色剂。
冷却管道62与2个冷却风扇61相对应设置有2个。冷却管道62构成为将从冷却风扇61吹送的空气向靠近夹持部N的加压辊51的表面送风,形成有面向冷却风扇61开口的连接开口部62a和面向加压辊51开口的冷却开口部62b。另外,冷却开口部62b面向夹持部N的旋转方向R的上游附近开口。即,虽然形成夹持部N的部分由于使加压辊51旋转而变化,但因冷却管道62将空气引导到即将到达夹持部N的正前的部分,从而能够减少被冷却的部分在到达夹持部N之前的温度上升。另外,连接开口部62a相比二次转印单元26配置在上侧。即,冷却管道62配置在当开闭盖41开闭动作时不会阻碍二次转印单元26的移动的位置。
另外,在冷却管道62设置有将从冷却风扇61吹送的空气所朝向的方向引导为朝向加压辊51的方向的送风引导面62c。具体而言,送风引导面62c沿着从冷却风扇61朝向加压辊51方向倾斜。通过设置送风引导面62c,能够切实地使从冷却风扇61吹送的空气朝向加压辊51,通过使送风引导面62c倾斜,能够使冷却管道62为简单的形状。
在固定管道63及冷却管道62的连接部分上设置有由缓冲材料等形成的聚酯泡棉(Moltopren)64,固定管道63及冷却管道62经由聚酯泡棉64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聚酯泡棉64安装在排气开口部63c。因此,通过在固定管道63与冷却管道62之间设置聚酯泡棉64,能够缓和开闭盖41关闭时产生的冲击。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管道62安装在装置主体110,固定管道63安装在开闭盖41。即,固定管道63构成为在开闭盖41关闭时与冷却管道62连接。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冷却管道62为不移动的结构,而无需考虑冷却管道62与加压辊51接触,从而能够自由地设计冷却管道62的结构。
另外,在图2中,二次转印单元26与固定管道63(冷却风扇61)分离配置,二次转印单元26与固定管道63的间隔适当调节即可。即,通过使二次转印单元26与固定管道63紧密接触、将冷却风扇61配置在加压辊51附近,能够尽可能减小吹送的空气的损失。
图像形成装置1还具备检测加压辊51的表面温度的温度检测部55。温度检测部55由接触式或非接触式的热敏电阻构成。温度检测部55的检测结果被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所具有的CPU(未图示),基于检测结果来控制冷却风扇61的转速。即,通过控制冷却风扇61的转速,使加压辊51保持适当的温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温度不均匀。
温度检测部55被配置于如下的位置:在轴方向A上与冷却风扇61一致的位置,且与冷却风扇61所冷却的区域分离的位置。即,温度检测部55在旋转方向R上相比冷却开口部62b配置在上游侧。根据该结构,其不会接受从冷却管道62吹送的空气,能够把握由冷却风扇61冷却的区域的温度。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部55为1个,并配置在与一个冷却风扇61对应的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温度检测部55也可以为2个,且与2个冷却风扇61对应地配置。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还具备对加压辊51的轴方向A的中央处的表面温度进行检测的第1热敏电阻56及检测定影带54的表面温度的第2热敏电阻57。第2热敏电阻57与加热辊53的轴方向的中央相对配置。优选的是,第1热敏电阻56及第2热敏电阻57由非接触式的热敏电阻构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传送纸张的纸张传送路径S、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配置的二次转印单元26及定影部17、打开时露出纸张传送路径S的开闭盖41、相对于纸张传送路径S从开闭盖41侧对纸张加压且设置于定影部17的加压辊51、以及冷却加压辊51的冷却风扇。二次转印单元26及冷却风扇61安装在开闭盖41。二次转印单元26与冷却风扇61配置在开闭盖41开闭动作时的移动轨迹重合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有效地利用内部的有限空间,能够有效地冷却加压辊51,能够成为有效地省空间化的结构。另外,通过将冷却风扇61安装在开闭盖41,能够成为当开闭盖41开闭时不会妨碍二次转印单元26移动的结构。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对温度难以下降的加压辊51的端部进行冷却,能够改善加压辊51的温度不均匀。即,加压辊51在传送纸张时,因与纸张接触而使表面温度下降,但在加压辊51的端部,与纸张接触的机会只限定于尺寸较大的纸张等,从而会因反复定影而导致在加压辊51发生温度不均匀。通过改善这样的温度不均匀,能够消除大尺寸纸张上的端部的定影不良、由于过热导致的定影部17的端部的劣化。
进一步地,通过用冷却管道62对夹持部N的上游侧重点冷却,能够防止定影部17上的定影不良。即,因为在传送纸张时加压辊51旋转,从而对加压辊51的任意部分进行冷却都能够冷却夹持部N。但是,被冷却的部分会被从周围传来的热加热,到达夹持部N之前的期间冷却的效果变得薄弱。因此,优选的是,对尽可能靠近夹持部N的部分进行冷却。另外,通过设置冷却管道62缓和了冷却风扇61的位置的制限,能够在可确保足够的空间位置配置冷却风扇61。
接着,对改变了温度检测部55位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4是改变了图2的温度检测部的位置的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从二次转印单元侧观察图4的定影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温度检测部55在轴方向A上相比冷却风扇61所冷却的区域配置在加压辊51的端部侧。即,在变形例中,温度检测部55配置成比冷却管道62的冷却开口部62b靠加压辊51的轴方向A的端部侧。根据该结构,通过检测未被冷却风扇61直接冷却的区域的温度,能够把握温度不均匀的程度。
另外,在控制冷却风扇61的转速时,也可以考虑第1热敏电阻56及第2热敏电阻57的检测结果。即,通过检测加压辊51的中央及定影带54与加压辊51的端部的温度差,能够把握定影部17上的温度不均匀。
接着,对开闭盖41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开闭盖在关闭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开闭盖在打开状态的说明图。
开闭盖41是相对于装置主体110在水平方向上直线移动的滑动式的结构。即,在图6及图7所示的结构中,开闭盖41的开闭方向B与水平方向一致。另外,可以在开闭盖41适当设置当开闭盖41开闭时用于让使用者握住的把手等。
在二次转印单元26的框架27上,在面向装置主体110的一侧设置有卡定轴27a和定位部27b。在装置主体110上具备:卡定部110a,形成有朝向卡定轴27a开口的卡定凹部110b;及定位凸起110c,设置在与定位部27b对应的位置。在定位部27b设置有朝向定位凸起110c开口的定位凹部27c。
如图6所示,在开闭盖41关闭的状态中,卡定轴27a进入卡定凹部110b而被卡定,定位凸起110c进入定位凹部27c而被卡定。其结果,二次转印单元26相对于装置主体110被定位并卡定,冷却风扇61(固定管道63)与冷却管道62连接。
如图7所示,通过打开开闭盖41,卡定轴27a从卡定凹部110b脱离,定位凸起110c从定位凹部27c脱离。然后,二次转印单元26及冷却风扇61(固定管道63)与开闭盖41一起从装置主体110离开,露出纸张传送路径S。
接着,对开闭盖4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开闭盖的变形例在关闭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开闭盖的变形例在打开状态的说明图。
在变形例中构成为,开闭盖41和装置主体110经由支撑轴110d连接,开闭盖41以支撑轴110d为中心转动。即,在图8及图9所示的结构中,开闭盖41的开闭方向B与以支撑轴110d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一致。支撑轴110d设置在装置主体110的端部(图中的下方)。
如图9所示,通过打开开闭盖41,二次转印单元26及冷却风扇61(固定管道63)与开闭盖41一起从装置主体110离开,露出纸张传送路径S。
另外,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是示例,并不是限定性解释的根据。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只由上述实施方式解释,而是基于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划定。另外,包含了与权利要求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是所有变更。
另外,本申请基于在日本2012年3月14日所申请的专利申请2012-057110号主张优先权。通过言及于此而将其内容援引至本申请。
产业利用性
本发明对图像形成装置普遍有用。特别适用于通过有效利用装置内部的有限空间而有效地冷却加压辊的用途。
符号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
17  定影部
21  中间转印带
22  中间转印带驱动辊
26  二次转印单元
41  开闭盖
51  加压辊
52  定影辊
53  加热辊
54  定影带
55  温度检测部
61  冷却风扇
62  冷却管道
62a 连接开口部
62b 冷却开口部
62c 送风引导面
63  固定管道
63a 突出部
63b 吸气开口部
63c 排气开口部
63d 切除部
63e 阻断壁
64  聚酯泡棉
A   轴方向
B   开闭方向
R   旋转方向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纸张传送路径,用于传送纸张;二次转印单元及定影部,沿着所述纸张传送路径配置;开闭盖,相对于装置主体打开时露出所述纸张传送路径;以及加压辊,设置于所述定影部,相对于所述纸张传送路径从所述开闭盖侧对纸张加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冷却所述加压辊的冷却风扇,
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及所述冷却风扇安装在所述开闭盖,
所述二次转印单元与所述冷却风扇配置在所述开闭盖开闭动作时的移动轨迹重合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从所述冷却风扇吹送的空气向所述加压辊引导的冷却管道,
所述冷却管道向靠近所述加压辊对纸张加压的夹持部的所述加压辊的表面送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管道设置有将从所述冷却风扇吹送的空气所朝向的方向引导为朝向所述加压辊的方向的送风引导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引导面沿着从所述冷却风扇朝向所述加压辊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管道安装在装置主体,
所述冷却风扇收容于固定管道并安装在所述开闭盖,
所述固定管道在所述开闭盖关闭时与所述冷却管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阻断从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向所述冷却风扇的空气流的阻断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风扇在所述加压辊的轴方向的端部配置在与所述加压辊相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传送路径是从下朝上传送纸张的纵型传送路径,
所述冷却风扇配置在所述加压辊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所述加压辊的表面温度的温度检测部,
所述温度检测部在所述加压辊的轴方向上配置成比所述冷却风扇冷却的区域靠所述加压辊的端部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所述加压辊的表面温度的温度检测部,
所述温度检测部配置在如下的位置:在所述加压辊的轴方向上与所述冷却风扇一致的位置,且与所述冷却风扇冷却的区域分离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冷却风扇的转速。
CN201380013935.7A 2012-03-14 2013-03-13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169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0099.9A CN110187625A (zh) 2012-03-14 2013-03-13 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7110 2012-03-14
JP2012057110A JP5773916B2 (ja) 2012-03-14 2012-03-14 画像形成装置
PCT/JP2013/056967 WO2013137299A1 (ja) 2012-03-14 2013-03-13 画像形成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0099.9A Division CN110187625A (zh) 2012-03-14 2013-03-13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9813A true CN104169813A (zh) 2014-11-26
CN104169813B CN104169813B (zh) 2019-05-28

Family

ID=491612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0099.9A Pending CN110187625A (zh) 2012-03-14 2013-03-13 图像形成装置
CN201380013935.7A Active CN104169813B (zh) 2012-03-14 2013-03-13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0099.9A Pending CN110187625A (zh) 2012-03-14 2013-03-13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5) US9317010B2 (zh)
JP (1) JP5773916B2 (zh)
CN (2) CN110187625A (zh)
WO (1) WO201313729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7630A (zh) * 2017-11-30 2019-06-2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722506A (zh) * 2019-03-20 2020-09-2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11983909A (zh) * 2019-05-22 2020-11-2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3916B2 (ja) 2012-03-14 2015-09-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37487A (ja) 2013-01-17 2014-07-28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6399881B2 (ja) 2014-09-30 2018-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391404B2 (ja) 2014-10-06 2018-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622456B2 (ja) * 2014-12-03 2019-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87957B2 (ja) * 2015-05-25 2018-03-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冷却装置、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JP6929033B2 (ja) * 2016-08-31 2021-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58618B2 (ja) * 2017-02-28 2020-03-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駆動制御方法
JP7075619B2 (ja) * 2018-03-30 2022-05-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24562B2 (ja) * 2018-04-03 2022-0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47567B2 (ja) 2018-04-20 2022-04-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2285501B1 (ko) 2019-08-20 2021-08-03 주식회사 리퓨터 교통약자 버스 승하차 지원시스템
WO2021060128A1 (ja) 2019-09-26 2021-04-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箔転写装置
JP7512107B2 (ja) * 2020-07-17 2024-07-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75259A (ja) * 2021-05-13 2022-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5108A (zh) * 2006-05-19 2007-11-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2008052215A (ja) * 2006-08-28 2008-03-06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81667A (ja) * 2009-02-06 2010-08-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758A (ja) * 1990-04-20 1992-01-08 Seiko Epson Corp 電子写真プリンター
JPH0451179A (ja) * 1990-06-19 1992-02-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84781A (ja) * 1997-09-11 1999-03-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内の空気流制御方法
JP2000066470A (ja) * 1998-08-20 2000-03-0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102542B2 (ja) * 2000-10-31 2008-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87939A (ja) * 2001-09-21 2003-10-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3167474A (ja) 2001-12-03 2003-06-13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2004309950A (ja) * 2003-04-10 2004-11-0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0246A (ja) 2004-03-05 2005-09-15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45940A (ja) 2004-06-07 2005-12-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85151A (ja) * 2005-04-05 2006-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8378A (ja) * 2006-08-29 2008-03-13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JP2008209446A (ja) * 2007-02-23 2008-09-11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100228B2 (ja) * 2007-07-13 2012-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2010164860A (ja) 2009-01-16 2010-07-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843B2 (ja) 2009-09-15 2014-03-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85802B2 (ja) * 2010-02-26 2012-07-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77539B2 (ja) * 2011-02-17 2013-12-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3916B2 (ja) * 2012-03-14 2015-09-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5108A (zh) * 2006-05-19 2007-11-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2008052215A (ja) * 2006-08-28 2008-03-06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81667A (ja) * 2009-02-06 2010-08-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7630A (zh) * 2017-11-30 2019-06-2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722506A (zh) * 2019-03-20 2020-09-2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11983909A (zh) * 2019-05-22 2020-11-2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1983909B (zh) * 2019-05-22 2023-08-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12696A1 (en) 2019-07-11
US10509363B2 (en) 2019-12-17
US20160179054A1 (en) 2016-06-23
US20170075302A1 (en) 2017-03-16
US10268159B2 (en) 2019-04-23
US20150063858A1 (en) 2015-03-05
JP2013190627A (ja) 2013-09-26
US9519267B2 (en) 2016-12-13
WO2013137299A1 (ja) 2013-09-19
JP5773916B2 (ja) 2015-09-02
US9317010B2 (en) 2016-04-19
CN110187625A (zh) 2019-08-30
US9910408B2 (en) 2018-03-06
US20180164742A1 (en) 2018-06-14
CN104169813B (zh) 201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981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72536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8686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3520A (ja) シート搬送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915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39979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323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02099A (zh) 成像设备
EP3945370A1 (en) He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372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8222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branched ducts for cooling of image forming units
JP70946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63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566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28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942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9143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ransport path with guide units and gas guiding part
JP621000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82227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1551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077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31857A (ja) 排気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391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94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336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