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763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7630A
CN109917630A CN201811428361.0A CN201811428361A CN109917630A CN 109917630 A CN109917630 A CN 109917630A CN 201811428361 A CN201811428361 A CN 201811428361A CN 109917630 A CN109917630 A CN 109917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air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283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光大树
武田慎一
田口典明
新谷弘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17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76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cool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利用从外部取入的空气来冷却装置内部的管道机构中,装置内的调色剂不会在较少的空间飞散而能够高效地冷却多个部件、单元或者抑制温度上升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将从壳体的外部取入的空气向内部输送的管道(40);设置于管道(40)的上游端的送风风扇(41);与管道(40)的壁面对置设置的调色剂瓶(30);以及设置于比调色剂瓶(30)靠下游侧的定影部(17)。与调色剂瓶(30)对置的部件对置部(44)相比于风扇设置部(42)而剖面积较小地形成,因此通过经由部件对置部(44)的壁部而吸收调色剂瓶(30)周边空气的热,从而防止调色剂瓶(30)成为高温。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将从壳体的外部取入的空气向内部输送的管道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在纸张形成了调色剂像后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从而使图像在纸张上定影。在定影时,夹持纸张的定影辊被加热,有时产生的高热会影响周围的部件。因此,提出了在这些部件的周围输送空气而冷却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07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定影部、纸张输送路径、送风风扇、以及通风管道。构成为:送风风扇在装置主体内与装置主体外之间生成空气流,通风管道具备用于对定影部附近的单元、向定影部运送纸张的纸张输送路径、在纸张输送路径输送的纸张、以及感光体鼓等进行冷却的多个开口部,从开口部分别送出风而进行冷却。
若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那样,成为向定影前的空间输送风的结构,则显影中、显影完毕的调色剂由于送风来的风而飞散,飞散的调色剂恐怕附着于感光体鼓、转印辊、输送辊以及输送中的纸张等而引起图像缺损。
另外,若谋求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等,则内部的单元密集而容易传递热,从而接受由于定影的热而产生的影响的位置增加。特别是在显影装置周边,调色剂不耐热,因此若暴露于高温则调色剂彼此熔化和粘着,增大引起图像缺损的担忧。并且,多个部件、单元集中配置,因此难以确保配置管道的空间。因此,能够实现在狭窄的空间不使调色剂飞散而高效地冷却多个部件、单元的构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不仅能够吹出并冷却取入的空气,还能够高效地防止内部的部件受到定影的热而温度上升的管道。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具备吸入壳体外部的空气并送风的送风风扇、和将由上述送风风扇输送的空气向上述壳体的内部引导的管道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管道中,将输送空气的方向设为送风方向,将与上述送风方向正交的剖面的面积设为管道剖面积时,上述送风风扇设置于上述管道的风扇设置部,上述管道在上述送风方向上的上述风扇设置部的下游侧具有相比于上述风扇设置部而上述管道剖面积较小的部件对置部,构成上述部件对置部的壁部的至少一部分成为形成内部部件的收容空间的壁部的一部分,上述内部部件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
对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部件对置部的剖面形状是相比于上述壁部的厚度方向而在沿着上述壁部的表面的壁面方向上的长度设为较大的矩形状。
对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部件对置部设置有在上述送风方向上延伸的整流肋。
对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整流肋在上述壁面方向上分开设置有多个。
对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部件对置部中的位于上述壁面方向上的中央的整流肋相比于位于上述壁面方向上的端部的整流肋而在上述送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
对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部件对置部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送风方向上的下游侧而上述壁面方向上的宽度变大。
对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部件对置部的壁部由与上述风扇设置部不同的部件构成。
对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部件对置部的壁部中的同上述内部部件对置的对置面、与和上述对置面相反一侧的罩面分别由不同的部件构成。
对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送风方向上的上述部件对置部的下游侧具有吹出空气的开口部。
对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管道具备:随着朝向上述送风方向的下游而上述管道剖面积缓缓变小的管道剖面缩小部,在上述送风方向上,上述管道剖面缩小部配置于上述送风风扇与上述部件对置部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吸入外部空气并使其流动的管道流路的途中设置剖面积小的部件对置部,部件对置部的壁部成为内部部件的收容空间的壁部。由此,通过部件对置部的空气的流动变快,即使收容空间的温度上升,也能够经由壁而间接并且高效地冷却。另外,由于间接冷却,所以在管道内流动的空气不会被调色剂、垃圾等污染,从而即使进行喷吹管道的空气的直接冷却,也不会污染冷却对象物。并且,部件对置部的剖面积较小地形成,因此在部件密集的位置也能够配置管道,从而能够高效地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管道周边的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俯视的状态下的管道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构成管道的部件展开而成的状态的展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侧视图。
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从外部传递来的图像数据,对规定的纸张形成单色的图像。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壳体10设置有感光体鼓11、曝光装置12、显影装置13、清洁装置14、转印辊15、带电器16、定影部17(处理单元的一个例子)、纸张输送路径S、纸张盒22、排纸托盘26、辅助托盘28、调色剂瓶30(内部部件的一个例子)、管道40以及辅助管道50。
感光体鼓11沿着纸张输送路径S配置且旋转驱动。带电器16使感光体鼓11的表面以规定的电位均匀地带电。曝光装置12对感光体鼓11的表面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3对感光体鼓11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在感光体鼓11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辊15在与感光体鼓11之间形成有辊隙区域,将通过纸张输送路径S而输送来的纸张夹在辊隙区域而输送。纸张在通过辊隙区域时,将感光体鼓11的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清洁装置14在显影以及图像转印后除去以及回收感光体鼓11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
纸张盒22是用于存积图像形成所使用的纸张的盒,并设置于壳体10的下部。另外,排纸托盘26是设置于壳体10的上部,并用于载置图像形成完毕的纸张的托盘。辅助托盘28是设置于比排纸托盘26靠上方,并用于载置图像形成完毕的纸张的托盘。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从纸张盒22供给的纸张经由纸张输送路径S,并经由转印辊15、定影部17而向排纸托盘26被输送。纸张输送路径S设置于壳体10的一方的侧壁附近(图1中,右方),并配置有拾取辊23、阻挡辊24、分支引导件27、排纸辊25以及辅助排纸辊29。
拾取辊23设置于纸张盒22的端部附近,并从纸张盒22一张一张向纸张输送路径S供给纸张。阻挡辊24临时保持从纸张盒22输送的纸张,在使感光体鼓11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与纸张的前端一致的时机,将纸张向转印辊15输送。
定影部17在定影辊18以及加热辊20卷绕有定影带21,经由定影带21而将加压辊19按压于定影辊18。对于定影部17而言,接受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的纸张,将纸张夹在定影带21与加压辊19之间而输送。
定影后的纸张以经由分支引导件27的方式输送。纸张输送路径S以分支引导件27为起点而分支为朝向排纸辊25的路径、朝向比排纸辊25靠上方的辅助排纸辊29的路径。经由排纸辊25的纸张向排纸托盘26上排出,经由辅助排纸辊29的纸张向辅助托盘28上排出。能够通过分支引导件27的动作来控制将图像形成后的纸张向排纸托盘26以及辅助托盘28中的哪一个排出。
调色剂瓶30设置于曝光装置12的上方且定影部17的附近(图1中,定影部17的左方),将向显影装置13供给的调色剂储藏于内部。管道40设置于排纸托盘26与曝光装置12之间,将从壳体10的外部取入的空气向内部输送。此外,参照后述的图2对管道40以及调色剂瓶30的位置详细地进行说明。
辅助管道50设置于曝光装置12的下方,将从壳体10的外部取入的空气向内部输送。具体而言,辅助管道50具有:面向壳体10的一方的侧壁的辅助流入口54、面向显影装置13的辅助排出口52、以及设置于辅助流入口54的附近的辅助风扇53。辅助流入口54在壳体10中面向与纸张输送路径S相反一侧的侧壁(图1中,左方),在壳体10且在与辅助流入口5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辅助开口部10b。辅助开口部10b成为能够供空气流入的构造即可,也可以是狭缝那样的细长的孔等比辅助流入口54小的孔。在辅助排出口52的附近形成有随着靠近辅助排出口52而径缓缓变小的辅助管道剖面缩小部51。
对于辅助管道50而言,通过使辅助风扇53动作,从而空气从辅助流入口54流入,朝向辅助排出口52送风。送风来的空气在通过辅助狭小部51时,径变小,因此流速变快,从而能够高效地冷却显影装置13。
图2是表示图1的管道周边的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在图2中,作为管道40的周边的构造,将管道40、调色剂瓶30、定影部17以及排纸辊25等抽出而示出。
管道40具备:面向壳体10的一方的侧壁的冷却流入口47、面向定影部17附近的冷却排出口45、以及设置于冷却流入口47的附近的送风风扇41。冷却流入口47在壳体10中面向与纸张输送路径S相反一侧的侧壁(图1中,左方),在壳体10且在与冷却流入口4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冷却开口部10a。冷却开口部10a也可以与辅助开口部10b同样为比冷却流入口47小的多个孔。
对于管道40而言,通过使送风风扇41动作,从而空气从冷却开口部10a向冷却流入口47流入,朝向冷却排出口45送风。以下为了说明,有时将管道40中空气流动的方向称为送风方向A,有时将送风方向A上冷却流入口47侧称为上游侧,将冷却排出口45侧称为下游侧。
送风风扇41设置于管道40的冷却流入口47附近的风扇设置部42。风扇设置部42以能够尽可能多地吸入壳体10的外部的空气、以及将尽可能大的送风风扇41安装于管道40作为目的,构成为:相对于送风方向A而垂直的剖面的剖面积(以下,省略为管道剖面积)大于下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风扇41使用轴流式的风扇。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设定为:从冷却流入口47直至风扇设置部42的部分同送风风扇41与管道40的剖面积大致相同,但也可以构成为:随着从风扇设置部42朝向上游侧,管道剖面积变大。
在送风风扇41的下游侧形成有随着朝向下游侧(图2中,右方)而管道剖面积缓缓变小的管道剖面缩小部43。
在管道剖面缩小部43的下游侧设置有部件对置部44。部件对置部44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以与调色剂瓶30相向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在部件对置部44的下方配置有调色剂瓶30。部件对置部44中的与调色剂瓶30相向的壁部兼顾收容调色剂瓶30的调色剂瓶收容空间31(收容空间的一个例子)的壁部。
以下为了说明,将部件对置部44的壁部中的、与调色剂瓶30相向的面称为对置面44a,将与对置面44a相反一侧的面称为罩面44b来区别,将对置面44a与罩面44b对置的方向称为对置方向T。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部件对置部44的管道剖面积随着管道剖面缩小部43而比风扇设置部42的管道剖面积变小。
对本实施方式的管道剖面积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为了说明,有时将与对置方向T以及送风方向A正交且沿着对置面44a的方向称为壁面方向H(参照后述的图3)。风扇设置部42的对置方向T上的内壁间的距离,换句话说管道40的上表面与管道40的下表面的间隔(管道吸气厚DL1)成为80mm。另外,风扇设置部42的壁面方向H上的内壁间的距离,换句话说管道40的侧面间的间隔(管道吸气宽度WL1,参照后述的图4)成为80mm。因此,风扇设置部42的管道剖面积成为64cm2
相对于此,部件对置部44的对置方向T上的内壁间的距离,换句话说对置面44a与罩面44b的间隔(管道通风厚DL2)成为4.5mm。另外,部件对置部44的壁面方向H上的内壁间的距离(管道通风宽度WL2)成为140mm。因此,部件对置部44的管道剖面积成为6.3cm2。部件对置部44相对于壁部的厚度方向而壁面方向H上的距离较长,成为细长的矩形状的剖面,管道剖面积缩小为风扇设置部42的一半以下。
通过了风扇设置部42的风直接向部件对置部44流入。此处,通过管道40内的单位时间的空气的量相对于管道40的剖面而恒定,因此在部件对置部44流动的空气的流速由于剖面积减少而变得比在风扇设置部42流动的空气的流速快。在本实施方式中,管道剖面积成为一半以下,因此成为两倍以上的流速。
因此,即使定影部17的热在装置内传递而使调色剂瓶收容空间31的温度上升,也通过以快的流速来冷却与调色剂瓶30对置的对置面44a,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调色剂瓶收容空间31。即,能够高效地抑制调色剂瓶收容空间31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防止调色剂瓶30内的调色剂熔化和粘着。
另外,在部件对置部44使管道剖面积变小时,使管道40的剖面形状成为在壁面方向H上较长的矩形状,因此在部件密集的位置也能够配置管道40,从而能够高效地冷却。
在部件对置部44的下游侧具备有与壳体10的送风部10c连接的冷却排出口45。对于送风部10c而言,内部成为空洞,并具有:面向定影部17的上方的空间而开口的定影下游送风口10d、和面向排纸辊25的周边而开口的上方送风口10e。从定影下游送风口10d向定影下游侧的纸张输送路径S输送风。在图2中,区别管道40与送风部10c,但由于送风部10c也是引导空气的通风部件,因此也可以视为管道40的一部分。
这样,在部件对置部44的下游侧设置有喷吹通过了管道40的空气而直接冷却的多个冷却部。
定影部17为了对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以及加压而定影于纸张,所以被控制为通常150度以上的高温。因此,通过设置定影下游送风口10d、上方送风口10e,能够高效地对通过定影部17而被加热的纸张、与该纸张接触而被加热的排纸辊25、纸张输送路径S等进行冷却。
此处,从管道40吹出的空气在通过了部件对置部44时,接受调色剂瓶收容空间31的热而温度变得比壳体10外部高,但即使高也是10度左右的温度上升。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瓶收容空间31从定影部17离开,因此即使由于设置环境、连续运转等的影响而使温度变高,也被纳入不超过60度的程度的温度。因此,即使为接受了调色剂瓶收容空间31的热的空气,也能够确保纸张、排纸辊25等的冷却所需要的温度差。
并且,对于部件对置部44而言,不是进行喷吹空气的直接冷却,而是进行经由了对置面44a的间接冷却,因此不会在通过管道40的空气中混入附着于调色剂瓶30等的调色剂、从调色剂瓶30泄漏的调色剂,因此在纸张、排纸辊25未附着有调色剂,能够防止图像缺损,有效地冷却多个位置(温度不同的场所)。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设置部42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中的部件不集中而空间比较富余的某个位置(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侧部分)。换句话说,通过在空间富余的某个位置配置送风风扇41,从而能够应用尺寸更大的送风风扇41。由此,能够确保尽可能充分冷却的风量,从而能够高效地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从壳体10的外部取入的空气在壳体10的内部排出,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从外部取入的空气在经由管道40而冷却了壳体10的内部的单元后,向壳体10的外部排出。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以及附图。
图3是俯视的状态下的管道的示意剖视图。
图3成为表示管道40的下表面侧的示意性的剖视图,示出管道40与位于下方的调色剂瓶30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下为了说明,有时将与对置方向T以及送风方向A正交并沿着对置面44a的方向称为壁面方向H。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而管道40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部件对置部44形成为随着朝向下游侧而在壁面方向H上的宽度变大。换句话说,构成为:相对于部件对置部44的入口侧的宽度(管道通风宽度WL2),出口侧的宽度(管道排气宽度WL3,参照后述的图4)变广。
如图3所示,调色剂瓶30在壁面方向H上的宽度较大地形成,相对于此,风扇设置部42相比于调色剂瓶30而在壁面方向H上的宽度较小。因此,对于部件对置部44而言,通过构成为随着朝向下游侧而壁面方向H上的宽度变广而增大与调色剂瓶30对置的面积,从而能够高效地从调色剂瓶30接受热。
具体而言,管道排气宽度WL3成为260mm,管道通风厚DL2成为4.5mm。即,部件对置部44的下游侧的管道剖面积成为11.7cm2,比风扇设置部42中的管道剖面积小。作为其结果,对于部件对置部44而言,相比于入口侧而出口侧的流速变慢,但流速本身比风扇设置部42快,因此能够扩大与调色剂瓶30对置的面积并且改善冷却效率。另外,沿着送风方向A而扩大宽度,因此能够极力不扰乱空气的流动而扩大冷却的范围。
另外,在部件对置部44设置有沿送风方向A延伸的整流肋46。整流肋46在壁面方向H上分开设置有多个,位于壁面方向H上的中央的整流肋46(第一整流肋46a)相比位于壁面方向H上的端部的整流肋46(第二整流肋46b)而在送风方向A上较长地延伸。具体而言,在第一整流肋46a以及第二整流肋46b中,下游侧的端部以位于冷却排出口45的方式对齐,上游侧的端部的位置不同。换句话说,对于第一整流肋46a而言,上游侧的端部位于管道剖面缩小部43的附近,对于第二整流肋46b而言,若与第一整流肋46a比较,则上游侧的端部成为接近冷却排出口45的位置。
通过设置整流肋46,从而能够使空气流动的方向与送风方向A一致,能够抑制由紊流引起的流速的降低。另外,对于部件对置部44而言,壁面方向H上的宽度朝向送风方向A的下游侧变大,因此若排列有多个整流肋46,则能够更高效地调整空气的流动。具体而言,在壁面方向H上的中央,从送风风扇41输送的空气容易集中,因此能够通过增长相当于中央部的整流肋46,从而使在由整流肋46划分出的管道空间流动的空气的管路阻力变大,进而空气难以流动。由于在中央部空气变得难以流动,从而能够以朝向端部的方式使空气分散,能够平衡性好地冷却较大范围。
另外,送风方向A上的整流肋46的长度根据在壁面方向H上的位置而适当地调整即可。换句话说,也可以随着朝向部件对置部44的壁面方向H上的端部,从而整流肋46变短。图3中,示出将整流肋46的长度分成三个阶段的构造,但也可以分成更多的阶段。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以及附图。
图4是表示将构成管道的部件展开的状态的展开立体图。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二实施方式而构成管道40的部件不同。管道40主要由风扇固定部61、调色剂瓶冷却部62以及管道罩63构成。
风扇固定部61与风扇设置部42以及管道剖面缩小部43的下表面侧对应,固定有送风风扇41。此外,风扇固定部61也可以作为壳体10的一部分而一体地构成。
调色剂瓶冷却部62与风扇设置部42以及管道剖面缩小部43的上表面侧、以及部件对置部44的对置面44a对应,成为设置有凹凸的板状的部件。通过这样构成,从而能够集中密封风扇设置部42以及管道剖面缩小部43的顶部、与调色剂瓶收容空间31的顶部而形成管道路径。
调色剂瓶冷却部62在与对置面44a对应的主部62d、吸气侧上表面部62b以及安装部62e,对置方向T上的高度(位置)不同,吸气侧上表面部62b以及安装部62e位于比主部62d靠对置方向T上的上方。
在主部62d与吸气侧上表面部62b以及安装部62e之间的边界作为阶梯差而设置有立设部62c,立设部62c的局部与部件对置部44的管道40的侧壁对应。换句话说,由于立设部62c而设成的阶梯差与上述的部件对置部44的对置方向T上的内壁间的距离(管道通风厚DL2)相当。安装部62e从主部62d向壁面方向H上的外侧延伸,并设置有用于将调色剂瓶冷却部62安装于壳体10的突起、螺钉孔等。在经由安装部62e而安装于壳体10时,吸气侧上表面部62b在风扇固定部61之上重叠。在送风方向A上的主部62d与吸气侧上表面部62b的边界开口有通风孔62a,与风扇固定部61的管道剖面缩小部43的上端相连。换句话说,通过了管道剖面缩小部43的空气经由通风孔62a而送入部件对置部44。
管道罩63与部件对置部44的罩面44b对应,由比调色剂瓶冷却部62薄的片材构成,周缘固定于立设部62c。
如上述那样,管道40也可以分割为多个部件,并通过组合而构成在内部具有空洞的通风部件。而且,风扇固定部61、调色剂瓶冷却部62以及管道罩63也可以分别由不同的部件形成。换句话说,部件对置部44的壁面中的由对置面44a和罩面44b构成的部件也可以不同。在对置面44a中,能够通过构成的部件来调整冷却的程度。另外,在罩面44b中,不需要拘泥于对置面44a的部件,通过成为独立结构可提高设计的自由度。换句话说,成为部件对置部44的一个面(调色剂瓶冷却部62的上表面)敞开的结构,因此容易通过模具而一体形成高度低的整流肋46。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ABS树脂形成调色剂瓶冷却部62,也可以由PET材料形成管道罩63,例如也可以由金属等形成某一个部件。换句话说,通过调色剂瓶冷却部62使用热传导性高的金属,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来自调色剂瓶收容空间31的热吸收效率。同样,也可以使用添加了碳的树脂材料,也可以由混入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形成而抑制冷却性。另外,除了ABS树脂之外,还可以使用与PET材料混合的混合材料、其他的工程用的树脂。这样,针对应用的材料,考虑到调色剂瓶冷却部62的厚度和必要的热特性而适当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即可。
此外,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未成未限定的说明的依据。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是仅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来说明,而是基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来划分。另外,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
10 壳体
17 定影部(处理单元的一个例子)
30 调色剂瓶(内部部件的一个例子)
40 管道
41 送风风扇
42 风扇设置部
43 管道剖面缩小部
44 部件对置部
44a 对置面
44b 罩面
50 辅助管道
51 辅助管道剖面缩小部
53 辅助风扇
A 送风方向
H 壁面方向
T 对置方向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吸入壳体外部的空气并送风的送风风扇、和将由所述送风风扇输送的空气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引导的管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道中,将输送空气的方向设为送风方向,将与所述送风方向正交的剖面的面积设为管道剖面积时,
所述送风风扇设置于所述管道的风扇设置部,
所述管道在所述送风方向的所述风扇设置部的下游侧具有相比于所述风扇设置部而所述管道剖面积较小的部件对置部,
构成所述部件对置部的壁部的至少一部分成为形成内部部件的收容空间的壁部的一部分,所述内部部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件对置部的剖面形状是相比于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而在沿着所述壁部的表面的壁面方向上的长度设为较大的矩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件对置部设置有在所述送风方向上延伸的整流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肋在所述壁面方向上分开设置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件对置部中的位于所述壁面方向上的中央的整流肋相比于位于所述壁面方向上的端部的整流肋而在所述送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件对置部形成为随着朝向所述送风方向上的下游侧而所述壁面方向上的宽度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件对置部的壁部由与所述风扇设置部不同的部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件对置部的壁部中的同所述内部部件对置的对置面、与和所述对置面相反一侧的罩面分别由不同的部件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送风方向上的所述部件对置部的下游侧具有吹出空气的开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具备:随着朝向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而所述管道剖面积缓缓变小的管道剖面缩小部,
在所述送风方向上,所述管道剖面缩小部配置于所述送风风扇与所述部件对置部之间。
CN201811428361.0A 2017-11-30 2018-11-27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99176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0623 2017-11-30
JP2017230623A JP7064852B2 (ja) 2017-11-30 2017-11-30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7630A true CN109917630A (zh) 2019-06-21

Family

ID=66633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28361.0A Pending CN109917630A (zh) 2017-11-30 2018-11-27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6647B2 (zh)
JP (1) JP7064852B2 (zh)
CN (1) CN10991763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7025B2 (ja) * 2019-09-13 2023-08-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7356A (zh) * 2006-02-06 2007-08-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以及具有安装在其内的冷却装置的成像装置
JP2008250284A (ja) * 2007-03-05 2008-10-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045243A1 (en) * 2010-08-23 2012-02-23 Fuji Xerox Co., Ltd. Blow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540846A (zh) * 2010-12-21 2012-07-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引导空气的导向构件的成像设备
CN104169813A (zh) * 2012-03-14 2014-11-2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9402B2 (ja) 2001-03-29 2009-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60121339A (ko) * 2005-05-24 2006-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06330565A (ja) 2005-05-30 2006-12-07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1770451A3 (en) * 2005-09-29 2009-05-13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0793953B1 (ko) 2005-11-18 2008-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각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5092588B2 (ja) * 2007-07-03 2012-12-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38555B2 (ja) 2009-03-09 2013-07-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68990B2 (ja) * 2010-05-11 2013-08-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06061B2 (ja) 2013-10-07 2017-10-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除去機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80913A (ja) 2014-03-05 2015-10-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7356A (zh) * 2006-02-06 2007-08-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以及具有安装在其内的冷却装置的成像装置
JP2008250284A (ja) * 2007-03-05 2008-10-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045243A1 (en) * 2010-08-23 2012-02-23 Fuji Xerox Co., Ltd. Blow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540846A (zh) * 2010-12-21 2012-07-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引导空气的导向构件的成像设备
CN104169813A (zh) * 2012-03-14 2014-11-2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64852B2 (ja) 2022-05-11
JP2019101172A (ja) 2019-06-24
US20190163123A1 (en) 2019-05-30
US10466647B2 (en)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6512B2 (en) Air conditioner
US7941066B2 (en) Image heating device with duct for air blowing and suction
CN100462870C (zh) 成像装置和该装置的处理盒
US2010005479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0556975B1 (en)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device for a photocopier
CN10991763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1226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39204B2 (ja)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107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863421B2 (en) Lamphouse
US1037208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blocking member that changes a width of an opening of an air blow portion
JP20100723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54367B2 (ja)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85151A (ja)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255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9682245U (zh) 一种风冷装置及风冷机械手设备
US20240103433A1 (en) Air intake struc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0208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61622A (ja)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04571A (ja)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86323A (ja) 定着装置
JPH073255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122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31501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8032936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vortex tub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