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7341A - 压接端子、带端子电线及线束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压接端子、带端子电线及线束结构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37341A CN104137341A CN201380010857.5A CN201380010857A CN104137341A CN 104137341 A CN104137341 A CN 104137341A CN 201380010857 A CN201380010857 A CN 201380010857A CN 104137341 A CN104137341 A CN 1041373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ng
- terminal
- electric wire
- crimp type
- waterproo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2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using a crimping sleeve
- H01R4/20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using a crimping sleeve having an uneven wire-receiving surface to improve the contac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having an uneven wire-receiving surface to improve the contac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2—Connections between conducto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aluminium or steel-core aluminium condu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58—Crimping mandrel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压接端子(10)具备盒部(20)和电线连接部(30)。盒部(20)与其他端子连接。电线连接部(30)与盒部(20)连接,并连接被覆线(50)。此外,电线连接部(30)包含通过焊接金属板而形成的中空部分,在该中空部分的内部形成有导通用挤压部(33b)和防水用压缩部(33a)。导通用挤压部(33b)通过挤压被覆线(50)的导体部(51),来确保与被覆线(50)间的导通。防水用压缩部(33a)通过将被覆线(50)的被覆部(52)向内侧挤压而压缩该被覆部(52),来防止向内部浸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压接与被覆线电连接的压接端子等。
背景技术
线束在汽车的车身上布线,用于向该汽车所具备的各种电气设备供电、电气设备间的控制信号的通信等。线束由被捆束的多个被覆线及与这些被覆线连接的端子构成。
在使用压接端子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导体部腐蚀,必须防止从压接端子间隙浸水及从被覆线与压接端子的边界部分浸水。特别是在压接端子与导体部使用不同金属的情况下,为了不发生电腐蚀,也必须切实地防止浸水。专利文献1及2公开了这种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在将被覆线的导体部压接在压接端子上时,导体部在多处露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将该多个电线的露出位置集中,由模压树脂覆盖来进行防水的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仅覆盖导体部的露出部分的方式涂布树脂,来进行防水的技术。
此外,在电线的导体部氧化而形成氧化膜的情况下,即使将压接端子与电线通过压接进行连接,也有可能不能良好地确保导通。关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下技术:通过在压接端子的表面形成沟槽,将沟槽的边缘部分向导体部挤压,来剥离氧化膜,使导通良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1-1626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10-1088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10-35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及2所公开的技术需要树脂自身的成本、涂布树脂的设备的成本、涂布树脂的作业的成本等,成本高。此外,在专利文献1及2中,在电线的导体部上形成氧化膜的情况下,不能切实地确保导通。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的目的是确保导通,与压接端子的防水性无关。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是提供能够以低成本发挥导通及防水性的压接端子等。
技术方案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上,下面说明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法及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下述结构的压接端子。即,该压接端子具备端子连接部和电线连接部。所述端子连接部与其他端子(对方端子)连接。所述电线连接部与所述端子连接部连接,并连接被覆线。此外,所述电线连接部包含通过焊接板材而形成的中空部分,在该中空部分上形成有导通用挤压部和防水用压缩部。所述导通用挤压部通过挤压被覆线的导体部,来确保与被覆线间的导通。所述防水用压缩部通过挤压被覆线的被覆部而压缩该被覆部,来防止向所述电线连接部内部浸水。
由此,通过导通用挤压部切实地确保与被覆线间的导通,并且通过焊接处理和防水用压缩部的作用,能够切实地防止向压接端子内部浸水。此外,通过这样做来防止浸水,与利用模压树脂等的结构相比,能够大幅削减成本。进而,由于压缩固定被覆线的被覆部,因此即使在施加了拉拽被覆线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被覆线的脱落。
在所述压接端子中,优选下述结构。即,所述导通用挤压部由形成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面的第一沟槽或第一突起构成。所述防水用压缩部由形成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面或外面的与第一沟槽或第一突起不同的第二沟槽或第二突起构成。这样,导通用挤压部与防水用压缩部由不同的两种凹凸构成。
由此,通过沟槽的边缘或突起,能够切实地将导通用挤压部与导体部电连接。此外,通过使沟槽或突起深入被覆部,能够切实地进行防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提供下述的带端子电线,其是将压接端子与被覆线连接 的带端子电线,所述压接端子具备端子连接部和电线连接部,所述端子连接部与其他端子连接,所述电线连接部与所述端子连接部连接,并连接所述被覆线,所述电线连接部包含通过焊接板材而形成的中空部分,在该中空部分上形成有导通用挤压部和防水用压缩部,所述导通用挤压部挤压所述被覆线的导体部,确保与所述被覆线间的导通,所述防水用压缩部挤压所述被覆线的被覆部而压缩所述被覆部,防止向所述电线连接部内部浸水,在所述压接端子的所述电线连接部上连接所述被覆线。
由此,能够以低成本实现下述带端子电线,其切实地进行与被覆线间的导通,并且能够切实地防止向端子内部浸水。
在所述带端子电线中,所述导通用挤压部与所述防水用压缩部的形状优选为不同。特别优选将导通用挤压部做成中空部内面的沟槽,将防水用压缩部做成中空部内面的突起。
由此,通过将导通用挤压部做成适于导通的形状,将防水用压缩部做成适于防水的形状,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本申请的效果。
在所述带端子电线中,所述防水用压缩部优选经所述中空部分的内壁全周形成。
由此,由于能够经全周压缩被覆线的被覆部,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进行防水。
在所述带端子电线中,所述导通用挤压部优选由多个多边形的沟槽或突起构成。
由此,由于能够增加沟槽的边缘或突起的数量,因此能够切实地将导通用挤压部与导体部电连接。
在所述带端子电线中,优选以下结构。即,在所述电线连接部的表面上,存在与所述被覆线的插入方向平行地形成的焊接部分。在所述电线连接部中,所述端子连接部侧的端部通过焊接密封。
由此,由于能够通过焊接堵塞插入电线以外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进行防水。此外,与利用模压树脂等的结构相比,能够大幅削减成本。
所述带端子电线优选设置在汽车上。
即,一般在汽车上捆束多个电线而使用,若对其全部端子利用模压树脂等,则造成高成本。关于这一点,由于本申请的结构能够以低成本实现防水性,因此能够大幅削减成本。
此外,也可以捆束多条由所述压接端子和被覆线构成的带端子电线,所述被覆线与所述压接端子的所述电线连接部连接。
所述被覆线的导体部也可以为铝制或铝合金制。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以低成本发挥导通及防水性的压接端子等。
附图说明
图1: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1(b)是其装配外观立体图。
图2:图2(a)是压接端子的立体剖视图,图2(b)是其侧面剖视图。
图3:图3(a)是表示压接端子的内壁面形状的展开图,图3(b)是其剖面图。
图4:图4(a)、图4(b)是表示将压接端子与被覆线连接的工序的侧面剖视图。
图5:图5(a)是表示压接端子的内壁面的其他形状的展开图,图5(b)是其剖面图。
图6:图6(a)是表示压接端子的内壁面的他其他形状的展开图,图6(b)是其剖面图。
图7:图7(a)、图7(b)分别是表示压接端子的内壁面的其他形状的侧面剖视图。
图8:图8(a)、图8(b)是表示将变形例的压接端子与被覆线连接的工序的侧面剖视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压接端子与被覆线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压接端子10a的局部展开图。
图11是压接端子10a的局部剖视图。
图12:图12(a)、图12(b)是表示将变形例的压接端子与被覆线连接的工序的侧面剖视图。
图13是表示试验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带端子电线1a的剖视图。
图15:图15(a)是表示气袋27的图,图15(b)是表示设置了凸部25的状态的图。
图16是压接端子10b的局部展开图。
图17:图17(a)、图17(b)是表示将变形例的压接端子与被覆线连接的工序 的侧面剖视图。
图18是压接端子10c的局部展开图。
图19是表示带端子电线1b的立体分解图。
图20是压接端子10d的剖视图。
图21是带端子电线1b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用压接工具压接带端子电线1b的方法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第一压接模61与第二压接模62的形状的图。
图24是表示对合部上现有压接部的流动的放大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对合部上压接部的流动的放大图,图25(a)是表示压接前状态的图,图25(b)是表示压接后状态的图。
图26是表示带端子电线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7是压接端子10e的剖面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对合部上压接部的流动的放大图,图28(a)是表示压接前状态的图,图28(b)是表示压接后状态的图。
图29:图29(a)~图29(d)是表示另外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a)是表示带端子电线(线束)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1(b)是压接后的带端子电线(线束)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压接端子的立体剖视图及侧面剖视图。
如图1所示,带端子电线1由压接端子10和被覆线50构成。
被覆线50由导体部51和被覆部52构成。导体部51是捆束多个铝线材而成的。另外,只要导体部51为导体,也可以由铝以外的原料(例如铜)构成。此外,也可为在铝的表面上通过电镀等被覆铜而成的原料。被覆部52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原料构成,使其覆盖导体部51周围地配置。
压接端子10是由表面用锡(Sn)电镀的黄铜等构成的母端子。另外,只要压接端子10为导体,也可以由铜以外的原料(例如铝)构成。压接端子10能够与被覆线50的导体部51电连接,并且能够与省略图示的公端子(其他端子、对方端子)电连接。另外,在该公端子上连接有其他电线或电气设备,由此,能够对电气设备供给电 力或电信号。
下面对压接端子10详细地进行说明。压接端子10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弯折及焊接等而形成。如图1(a)所示,压接端子10具备盒部(端子连接部)20、电线连接部30、过渡部40。
盒部20是弯折金属板做成中空的长方体状的部分。如图2所示,在盒部20上,通过将作为该盒部20的一面的底面部22向内侧弯折,形成有弹性接触片21。
弹性接触片21形成在盒部20的前端侧。弹性接触片21构成为能够向从底面部22离开的方向及靠近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通过将省略图示的公端子插入盒部20,被公端子挤压的弹性接触片21变形而靠近底面部22。进而,若公端子插入深处,则弹性接触片21的变形恢复。由此,可以将盒部20与公端子进行电气性及机械性连接。
电线连接部30是通过过渡部40与盒部20连接的部分。电线连接部30为圆筒状(中空状),其被覆线50的插入方向的一端作为开放部31开放,并且另一端(盒部20侧的端部)作为密封部32密封。
为了使电线连接部30成形,首先,将金属板弯折成圆形,将端部之间通过光纤激光器等焊接(图1(a)的焊接位置A),进行圆筒状部分的成形。之后,通过使金属板变形并进行焊接(图1(a)的焊接位置B),来堵塞该圆筒状部分的一端(盒部20侧的端部),由此形成密封部32。这里,可以表述成焊接位置A与被覆线50的插入方向(圆筒状部分的轴向)平行地形成。此外,可以表述成焊接位置B与被覆线的插入方向垂直地形成。
另外,电线连接部30的成形方法不限于上述,也可以例如首先弯折金属板作成圆筒状部分(在该阶段不进行焊接),并且进一步压溃其一端,之后进行焊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减少工作量,因此能够降低成本。此外,焊接方法也是任意的,例如可以在使金属板的端面间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焊接,也可以在使金属板端部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焊接。进而,焊接位置也可以不是上面侧(图1(a)的上侧),而可以是底面侧(图1(a)的下侧)。
通过进行上述的处理,完成电线连接部30。通过如上所述在焊接位置A进行焊接,能够防止从电线连接部30的表面浸水。此外,通过如上所述在焊接位置B进行焊接来形成密封部32,能够防止从电线连接部30与盒部20之间浸水。另外,关于防止从开放部31浸水(从沿着被覆线50的路径浸水)的方法在后面记述。
此外,在作为电线连接部30内侧的壁面的内壁面33上,形成有导通用挤压部33b和防水用压缩部33a,所述导通用挤压部33b由第一沟槽(或凹部)或突起构成,所述防水用压缩部33a由与第一沟槽或突起不同的第二沟槽(或凹部)或突起构成。防水用压缩部33a在防止向压接端子10内部浸水的同时,固定被覆线50。导通用挤压部33b即使在被覆线50的导体部51被氧化膜覆盖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进行导通。
下面,参照图2至图4对防水用压缩部33a和导通用挤压部33b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压接端子10的内壁面33的形状的展开图及侧面剖面图。图4是表示将压接端子10与被覆线50连接的工序的侧面剖视图。另外,图3(b)是表示以点划线剖切图3(a)时的剖面的图。此外,在侧面剖面图中,为了使可见性良好,有时也省略描绘比电线连接部30的剖面靠近纸面里侧的形状(沟槽等)。
防水用压缩部33a如图2及图3所示,其由经内壁面33全周形成的突起(凸部)构成。另外,“全周”不仅指不间断地形成,也包含例如除去焊接位置而形成的情况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水用压缩部33a由两条突起构成,但防水用压缩部33a的形状为任意,能够适当改变(详细在后面记述)。
另外,构成防水用压缩部33a的突起优选设置两处(两列)以上。通过形成两处以上,被覆部的树脂嵌入两处突起间,能够提高拉伸强度。
导通用挤压部33b如图2及图3所示,由形成在内壁面33上的多个沟槽(凹部)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通用挤压部33b由排列配置的多个长方形的沟槽构成,但导通用挤压部33b的形状为任意,能够适当改变(详细在后面记述)。
另外,如图3(a)所示,设置有导通用挤压部33b的区域(为长度方向的长度,图中C)比设置有防水用压缩部33a的区域(为长度方向的长度,图中D)更宽。即,在导通用挤压部33b上形成在内壁面33上的多个沟槽(凹部)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至端部的长度,比在防水用压缩部33a上形成的多个突起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至端部的长度更长。
这样,如果导通用挤压部33b的范围宽,则能够在宽范围内对导体部51进行挤缝,能够提高连接部与导体部51间的拉伸强度和电气特性。另一方面,防水用压缩部33a通过在窄范围内形成多个突起,能够使被覆部52的树脂急剧变形。因此,能够提高连接部与被覆部52间的隔水性和拉伸强度。
在固定被覆线50与压接端子10的情况下,如图4(a)所示,将被覆线50插入电线连接部30的内部,通过由第一压接模61和第二压接模62构成的压接工具使其夹入进行挤缝。
由此,如图4(b)所示,构成防水用压缩部33a的突起压缩被覆部52,深入该被覆部52中。由此,能够防止水沿着被覆线50浸入压接端子10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突起经内壁面33全周形成,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防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体部51由铝或铝合金构成,压接端子10由铜构成。这种在电线连接部30和导体部51上使用不同金属的情况下,为了不发生电腐蚀,也要求高防水性能。关于这一点,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0如上所述,通过焊接防止从压接端子10的表面浸水,并且通过防水用压缩部33a,防止从沿电线的路径浸水。这样进行防水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由模压树脂等堵塞电线连接部30与盒部20的间隙的结构相比,能够大幅降低成本。
进而,通过如上所述地压缩防水用压缩部33a,即使在被覆线50在脱落方向受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被覆线50从压接端子10脱落。
此外,通过如上所述地进行压接,导通用挤压部33b强烈挤压导体部51。此时,构成导通用挤压部33b的沟槽的边缘不是以面的形式,而是以接近于线的形式挤压导体部51。因此,即使在导体部51的表面形成了氧化膜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导通用挤压部33b到达该氧化膜内部的铝部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与压接同时进行沿电线的路径的防水,使导通良好的处理,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带端子电线1的制造。
(其他实施方式1)
接着,对防水用压缩部33a和导通用挤压部33b的其他形状进行说明。图5及图6是表示压接端子10的内壁面33的其他形状的展开图及侧面剖面图。图7是表示压接端子10的内壁面33的其他形状的侧面剖视图。
首先,对防水用压缩部33a的其他形状进行说明。图3的防水用压缩部33a是在内壁面33侧形成突起,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如图5所示,在内壁面33侧形成沟槽。在这种情况下,被覆部52由防水用压缩部33a的沟槽的边缘压缩,被覆部52进入沟槽的内部而固定。
另外,构成防水用压缩部33a的沟槽或突起的形状为任意,可以为如图3(b) 所示的弧状,也可以为如图5(b)所示的矩形。进而,也可以为如图6(b)所示的梯形的突起。此外,构成防水用压缩部33a的沟槽或突起的个数也任意,不限于两个,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
防水用压缩部33a的形状除上述以外,也可以如图7(a)所示,采用宽度随着靠近电线连接部30的内侧而变细的锥状突起。在采用这种形状的情况下,能够使防水用压缩部33a容易深入被覆部52中。此外,由于该防水用压缩部33a的前端朝向盒部20侧,因此即使在拔出被覆线50的方向上受力的情况下,能够更加切实地防止被覆线50的脱落。
防水用压缩部33a的形状不限于沟槽或突起,也可以如图7(b)所示,为倾斜状。即使为这种形状,由于能够在直径变细的部分上压缩被覆部52,因此能够发挥防水性。
接着,对导通用挤压部33b的其他形状进行说明。图3的导通用挤压部33b是在内壁面33侧形成沟槽,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如图5所示,在内壁面33侧设置突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突起的角部等挤压导体部51。
另外,构成导通用挤压部33b的沟槽或突起的形状及配置为任意,可以为如图3(a)所示的长方形的沟槽,也可以为如图6(a)所示的平行四辺形的沟槽。进而,还可以为多边形(三角形或五角形等)或圆形的沟槽。当然,也可以为细长状(肋条状)的沟槽,但由于沟槽边缘多的容易贯通导体部51的氧化膜,因此形成多个多边形的沟槽能够使导通良好。
这样,相对于导通用挤压部33b为了使导通良好,沟槽边缘多的好,防水用压缩部33a为了良好地发挥防水性,优选经全周形成(即沟槽边缘少)。因此,防水用压缩部33a和导通用挤压部33b上的优选形状不同。
接着,对防水用压缩部33a及导通用挤压部33b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防水用压缩部33a及导通用挤压部33b在由金属板作成压接端子10时,可以预先通过冲压处理或切削处理而形成。
此外,也可以在使用压接工具压接时,同时形成防水用压缩部33a等。具体地,如图8(a)所示,使用形成有突起(或沟槽)的第一压接模61及第二压接模62。通过由该压接工具进行压接,第一压接模61等的突起挤压电线连接部30,在内壁面33上形成突起,同时能够使该突起深入被覆部52。通过进行该作业,能够在进行压接 作业的同时,形成防水用压缩部33a等。另外,在图8中,仅通过该方法形成防水用压缩部33a,但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形成导通用挤压部33b。
如上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0具备盒部20和电线连接部30。盒部20与其他端子连接。电线连接部30与盒部20连接,并连接有被覆线50。此外,电线连接部30包含通过焊接金属板而形成的中空部分,在该中空部分的内部,形成有导通用挤压部33b和防水用压缩部33a。导通用挤压部33b通过挤压被覆线50的导体部51,确保与被覆线50间的导通。防水用压缩部33a通过将被覆线50的被覆部52向内侧挤压而压缩该被覆部52,来防止向电线连接部30的内部浸水。
由此,通过导通用挤压部33b切实地确保与被覆线50间的导通,并且通过焊接处理和防水用压缩部33a的作用,能够切实地防止向压接端子10内部浸水。此外,通过这样做来防止浸水,与利用模压树脂等的结构相比,能够大幅削减成本。进而,由于压缩固定被覆线50的被覆部52,因此即使在施加了拉拽被覆线50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被覆线50脱落。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0中,防水用压缩部33a及导通用挤压部33b由沟槽或突起构成。
由此,即使在导体部51上形成有氧化膜,也能够通过沟槽的边缘或突起将导通用挤压部33b与导体部51切实地进行电连接。此外,通过使沟槽或突起深入被覆部52,能够切实地进行防水。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0中,防水用压缩部33a经中空部分的内壁全周形成。
由此,由于能够经全周压缩被覆线50的被覆部52,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进行防水。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0中,导通用挤压部33b由多个多边形的沟槽或突起构成。
由此,由于能够增加沟槽的边缘或突起的数量,因此能够切实地将导通用挤压部33b与导体部51进行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0中,在电线连接部30的表面上,存在与被覆线50的插入方向平行地形成的焊接部分(焊接位置A)。在电线连接部30中,盒部20侧的端部通过焊接而密封(焊接位置B)。
由此,由于能够通过焊接堵塞插入电线以外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进行防 水。此外,与利用模压树脂等的结构进行相比,能够大幅削减成本。
这样,本发明具有两种不同的凹凸结构,即,为了确保与导体部51间导通的凹凸和压缩被覆部52的凹凸。因此,能够兼顾确保与导体部51间的导通和确保在被覆部52处的防水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上述结构可以如下所述地进行改变。
防水用压缩部33a及导通用挤压部33b不限于上述形状及配置,可以适当改变。
压接端子10可以用作连接单心线之间(或单心线与电气设备)的端子。此外,可以排列配置多个压接端子10,作为接合连接器的一部分。
压接端子10的焊接方法及焊接位置为任意,可以适当改变。此外,压接端子10也不限于由一枚金属板形成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盒部20和电线连接部30个别地成形,再通过适当的连接方法(例如焊接)连接。
电线连接部30的形状为任意,可以适当改变。例如,上述的电线连接部30通过密封部32密封其单侧,但只要与盒部20连接的一侧可以切实地防水,也可以为两侧开放的形状。此外,也可以将电线连接部30的开放部31向外侧弯折,使电线容易插入。
在上述中,举例说明了母端子的压接端子10,但也可以将本申请的压接端子10适用于公端子。
设想带端子电线1适用于例如设置在汽车上的线束,但可以用作要求防水性的各种位置的连接器的一部分。
此外,可以捆束多条本发明的带端子电线而使用。在本发明中,将这样多条带端子电线(线束)捆束而成的结构体称为线束结构体。
(其他实施方式2)
此外,压接前的电线连接部30以相同直径构成,但也可以如图9所示,改变压接导体部51的部位(以下称为导线压接部23)和压接被覆部52的部位(以下称为被覆压接部24)的直径。例如,也可以具有被覆压接部24的直径大于导线压接部23的直径的台阶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导线压接部23的内面设置导通用挤压部33b,在被覆压接部24的内面设置防水用压缩部33a。
(其他实施方式3)
图10是表示压接端子10a的一部分展开的状态的图,图11是电线连接部30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0、图11所示,压接端子10a的电线连接部30通过卷成截面为圆形的筒体,并将侧边缘部之间接合,整体形成。从形成为筒状的电线连接部30的开放部插入被覆线50。电线连接部30由被覆压接部24、导线压接部23构成。
在导线压接部23上,在电线连接部30的轴向上留出规定间隔,设置作为线状卡定部的凹部13a、13b、13c。作为导通用挤压部33b的凹部13a、13b、13c是在电线连接部30的内面呈凹状连续的沟槽。
如图10所示,作为主凹部的凹部13a在电线连接部30的宽度方向(做成筒状状态的周向)上经大致整体形成。另外,由于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部为焊接部,凹部13a形成至几乎到达边缘部的位置。作为副凹部的凹部13b的长度短于凹部13a。例如为凹部13a一半程度的长度。因此,当将电线连接部30做成筒状时,凹部13b形成为筒的大致下半部分的半圆部分。凹部13c比凹部13b更短。凹部13c例如形成为盒部20的下面程度的宽度。
如图11所示,凹部13a相对于电线连接部30的轴向(图11的左右方向,被覆线50的插入方向),形成在导线压接部23的大致中央附近。凹部13b相对于电线连接部30的轴向,形成在凹部13a的两侧(前后)。凹部13c形成在凹部13b的前方(盒部20侧)。另外,凹部13a、13b、13c的条数不限于图示的例子,可以适当设计。
图12是表示形成线束的工序的图,是表示将被覆线50插入筒状的电线连接部30的状态的图。如前所述,电线连接部30卷成大致筒状,使边缘部之间接合。密封电线连接部30的插入被覆线50以外的部位。
被覆线50的导体部51由绝缘性的被覆部52被覆。在将被覆线50插入电线连接部30时,剥离被覆线50前端的一部分的被覆部52,使导体部51预先露出。
通过这样做,在压接后,通过被覆压接部24与被覆部52的贴紧,能够密封电线连接部30。这时,由于电线连接部30的后端部以外的其他部位被密封为水密,因此能够防止水分向电线连接部30浸入。
首先,如图12(a)所示,将被覆线50的前端插入电线连接部30。图12(a)是配置了压接电线连接部30的第一压接模61、第二压接模62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在第一压接模61上,在与导线压接部23对应的部位上,相对于电线连接部30的轴向,形成截面大致平直的平直部,在其前后方向上形成有锥形部。即,第一压接 模61形成为压接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突出的倒梯形。因此,平直部的压缩率高,为强压接部。在平直部与锥形部的边界上,形成有模具角部66。在与第一压接模61的平直部对应的部位上,设置有凹部13a,在与模具角部66对应的部位上设置有凹部13b。
另外,在与第一压接模61、第二压接模62的与被覆压接部24对应的部位上,经周向形成突起。突起例如配置两列。突起是在压接时形成防水用压缩部33a的部位。
图12(b)是表示压接时的第一压接模61、第二压接模62的剖视图。由第一压接模61与第二压接模62夹入电线连接部30,使导线压接部23与导体部51压接。
导体部51被压入凹部13a、13b、13c而进行流动。通过将导体部51压入凹部13a、13b、13c,能够确保高的压接力。此外,通过导体部51的表面流动,表面的氧化被膜被破坏,能够降低导体部51与导线压接部23间的电阻。尤其是通过使导体部51为铝类材料制,可以发挥这样的效果。
在由第一压接模61的平直部压接的部位上,凹部13a经导线压接部23的大致全周形成。因此,导体部51向凹部13a流动,能够在导线压接部23的大致全周上保持导体部51。
另一方面,在由模具角部66压接的部位上,形成有凹部13b。模具角部66在压接时成为应力集中的部位。因此,在由第一压接模61压接的时候,与模具角部66对应的部位上容易发生破裂。因此,如果凹部13b的形成位置由模具角部66压缩,则因凹部13b导致薄壁的部位上容易发生破裂。在本发明中,凹部13b仅形成在导线压接部23的大致下半周部分上,不形成在导线压接部23的上面。因此,在与模具角部66对应的部位上不形成薄壁部,能够限制破裂的发生。
另外,若导体部51被压接,则导体部51沿轴向延伸。因此,其向电线连接部30的前端部侧流动。在凹部13c上,压入流动的导体部51的前端部附近,来保持导体部51。另外,在本发明中,只要使与模具角部66对应的部位的凹部13b短于其他部位,并且不将凹部13b配置在导线压接部23的上面即可。因此,凹部13c并非必须,此外,也可以将凹部13c形成在电线连接部30的大致全周上。这样,凹部13a、13b、13c作为导通用挤压部33b发挥作用。
此外,在被覆压接部24上,通过形成在第一压接模61、第二压接模62上的突起,在电线连接部30的内面形成突出的突起(防水用压缩部33a)。即,通过形成在第一压接模61、第二压接模62上的突起,在比其他部位被强烈挤压的部位上,强烈 压缩被覆部52,能够确保防水性。
这里,图中E表示被覆压接部24的长度方向的范围,图中F表示从被覆压接部24的前端至中心的范围。优选地,防水用压缩部33a的突起配置在将被覆压接部24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二等分的线的前方(导线压接部23侧)。另外,在形成有多个突起的情况下,只要最前方侧的突起配置在将被覆压接部24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二等分的线的前方即可。其根据以下理由。
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第一压接模61、第二压接模62,压接端子10a具有直径朝向后端部(图中右侧)略微扩大的倾向。即,由于从后端部延伸出的被覆线50的被覆部52不被压接端子10a挤压,其直径大于被挤压的部分。由于被覆部52具有弹性,因此被覆部52具有朝向后端部直径增大而倾斜的倾向。与这样的被覆线50的倾斜相对应,压接端子10a(被覆压接部24)也朝向后端部直径扩大地倾斜。
即使在这样直径增大的部位形成突起,也难以得到通过形成突起而希望的压接力。但是,通过将突起配置在比被覆压接部24的中心靠近前方的位置,突起难以受到直径扩大的影响。即,能够通过突起切实地压接被覆部52。
如上述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导体部51压入作为导通用挤压部33b的凹部13a、13b、13c,因此能够切实地保持导体部51。此外,在导线压接部23的与模具角部66相对应的部位上设置凹部13b。凹部13b不在电线连接部30的上面连续,而形成为下半周部分的程度。因此,能够防止在被模具角部66挤压的部位上形成薄壁部。因此,能够限制因模具角部66导致在电线连接部30上发生破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第一压接模61、第二压接模62进行压接时,形成防水用压缩部33a。因此,在将被覆线50插入电线连接部30时,突起不会成为阻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突起形成两列的例子。这是由于如前所述,形成两列以上的突起能够确保更高的拉伸强度和防水性。
实际进行了根据突起个数的隔水性评价,在如上所述的带端子电线1上,从被覆线50的被覆部52向压接端子10输送空气,对于空气是否从后端部漏泄进行了实验。图13表示实验方法的概要。实验是在装有水的水槽41中放入压接有被覆线50的压接端子10,通过调压阀42从被覆线50的端部向压接端子10输送加压空气。使加压空气上升至200kpa。
表1
样品1没有设置防水用压缩部33a的突起,样品2沿周向形成一列防水用压缩部33a的突起,样品3沿周向形成两列防水用压缩部33a的突起。另外,表中的200kPa表示即使在200kPa下也没有确认到漏泄。
根据结果,通过没有突起的样品1,n=5中的一个在90kPa下观察到漏泄。即,最低漏泄压力为90kPa。与此相对,样品2在n=5中的一个确认到漏泄,最低漏泄压力为140kPa,成为比样品1良好的结果。此外,通过设置有两列突起的样品3,n=5的全部即使在200kPa下也没有观察到漏泄。这样,可知通过设置突起,能够提高水密性,形成两列比形成一列的效果要大。
(其他实施方式4)
图14是表示带端子电线1a的剖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导通用挤压部33b的图示。在电线连接部30中插入被覆线50。如前所述,导体部51位于导线压接部23,被覆部52位于被覆压接部24。
在将被覆线50插入电线连接部30的状态下,通过上述模具对电线连接部30进行挤缝。由此,导线压接部23与导体部51压接,被覆压接部24与被覆部52压接。
在被覆压接部24上设置有防水用压缩部33a的突起。此外,导线压接部23的压缩量大于被覆压接部24,由于强烈压接,因此在导线压接部23与被覆压接部24之间形成压缩量逐渐变化的锥形部。即,锥形部形成在导体部51与被覆部52间的边界部附近。这样的锥形部例如可以通过第一压接模61的锥形形状而形成。
在锥形部上设置有向内面突出的凸部25。凸部25位于锥形部的哪里都可以。即,在压接后与锥形部对应的任意位置上设置凸部25。另外,表示了锥形部仅形成在端子的上面的例子,但也可以经全周形成锥形部。此外,凸部25可以在压接时通过模具形成,也可以预先在端子的状态下形成。
这里,导体部51与被覆部52在压接前的状态下外径不同。因此,在导体部51与被覆部52间的边界上,形成外径变化的外径台阶部。凸部25优选设置在与形成在导体部51与被覆部52之间的外径台阶部对应的位置上。
图15是形成在导体部51与被覆部52之间的锥形部附近的放大图。如图15(a)所示,如果在锥形部附近不具有如凸部25这样的形状,则形成与锥形形状相对应的气袋27。这是由于导线压接部23与被覆压接部24的压缩量不同,在它们的边界形成锥形部,但内部的导体部51与被覆部52不能完全追随该锥形形状。
如果产生这样的气袋,则在使用时,有空气热膨胀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从被覆部52与被覆压接部24间的间隙向外部逸出。此时,有水分从空气的流路浸入的危险。因此,优选尽可能缩小这样的气袋。
对此,如图15(b)所示,通过在锥形部设置凸部25,能够缩小因锥形部和外径台阶部形成的气袋27。即,凸部25向气袋27突出,该空间缩小。因此,能够限制空气漏泄或水伴随空气漏泄而浸入。
(其他实施方式5)
图16是将压接端子10b的电线连接部30展开的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防水用压缩部33a的图示。在电线连接部30的内面,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的多条导通用挤压部33b(沟槽)。在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的导通用挤压部33b之间为没有凹凸的平坦部。这里,在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的各导通用挤压部33b之间,假想向长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线35。即,在假想线35上不设置导通用挤压部33b(沟槽)。
图17是通过模具对导线压接部23进行压接加工时的说明图,图17(a)表示压接前,图17(b)表示压接后。用来对导线压接部23进行压接加工的模具由第一压接模61和第二压接模62构成。第一压接模61具有在上面大致中央向下方突出的凸部和位于凸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的肩部26。
第二压接模62具有第一压接模61进行啮合的凹部。使第一压接模61与第二压 接模62相对,并且在它们之间配置插入有导体部51的导线压接部23。通过挤压第一压接模61和第二压接模62,能够压接导体部51与导线压接部23。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计上述假想线35位于与肩部26对应的部位上。即,假想线35的附近是平坦部,是未形成导通用挤压部33b(沟槽)的部位。因此,由肩部26压缩的部位附近成为未形成导通用挤压部33b(沟槽)的部位。
这里,在导线压接部23上,两侧的肩部26附近的变形量大。因此,肩部26与其他部分相比,容易变成薄壁。如果在薄壁的位置还形成导通用挤压部33b(沟槽),则可能诱发产生龟裂。但是,由于与肩部26对应的部位成为未形成沟槽的平坦部,因此即使肩部26变成薄壁,也能够限制产生龟裂。
在该实施方式中,导通用挤压部33b(沟槽)为直线性延伸的形状,但也可以是具有曲线的形状。例如,图18所示的压接端子10c表示导通用挤压部33b(沟槽)的其他方式。如图所示,导通用挤压部33b(沟槽)可以是将许多点状的沟槽留出间隔地沿宽度方向排列,整体看来为线条的沟槽。此外,沟槽的平面形状为大致圆形,也可以做成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等其他形状。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也可以不在导线压接部23的下部(例如,与图17(b)的第二压接模62接触的下部中央部附近)形成导通用挤压部33b(沟槽)。即,可以将该部位做成平坦部。
进而,还可以在该部位上形成向内面方向突出的凸部。凸部在导线压接部23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
通过使用这样在导线压接部23下面侧的中央附近形成了向内周面方向突出的长度方向的凸条的端子,根据下述理由,能够切实地压接导体部51。即,使导线压接部23变形为下面侧为凸的U字形状,并压接导体部51时,凸条附近为高压接部,可以确保导体部51的流动性。因此,能够使导体部51从导线压接部23的截面中央部向侧部切实地流动。
(其他实施方式6)
图19是带端子电线1b的立体分解图,表示挤缝前的状态,图20是压接端子10d的纵向剖视图。带端子电线1b具有被覆线50和压接端子10d。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导通用挤压部33b的图示。
在压接端子10d的电线连接部30上,在被覆压接部24的外面形成有凹部28。 凹部28在被覆压接部24的周向上形成为环状。另外,如图20所示,在与凹部28对应位置的被覆压接部24的内面侧不形成凹凸,为平滑。通过这样做,在压接后,通过被覆压接部24与被覆部52的贴紧,能够将被覆压接部24的后端部侧(电线插入侧)封锁为水密。
图21是表示将导线压接部23及被覆压接部24向径向内侧进行挤缝并压接而成的带端子电线1b的剖视图。在电线连接部30中插入被覆线50。在该状态下,对电线连接部30进行挤缝。由此,导线压接部23与导体部51压接,被覆压接部24与被覆部52压接。
接着,对带端子电线1b的压接方法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带端子电线1b的压接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导线压接部23及被覆压接部24能够通过压接工具压接。压接工具由第一压接模61和第二压接模62构成。第一压接模61的内面为大致半圆形。第一压接模61具有大径部34b和小径部34a,所述小径部34a具有小于大径部34b的半径。大径部34b与被覆压接部24对应。小径部34a与导线压接部23对应。即,导线压接部23的压缩量大于被覆压接部24,其被强烈压接。
小径部34a及大径部34b的直径都小于挤缝前的电线连接部30的直径。第二压接模62的内面为大致半圆形,其与导线压接部23及被覆压接部24对应的任意部分的半径都相同。另外,通过组合第一压接模61与第二压接模62,能够将压缩对象压缩成截面为大致圆形。另外,压缩部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例子,也可以以圆形以外的形状进行压接。
图23是压接工具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在第一压接模61与第二压接模62间的对合部上,在第一压接模61的内面与第二压接模62的外面之间形成微小的台阶。
图24表示压接了端子的状态,是上下模具的对合部附近(图23的G部)的放大图。一压接端子与电线,则被覆压接部24的挤压力朝向所述对合部37的台阶逸出地移动,在被覆压接部24上形成突起36。在这样形成突起36时,被覆压接部24的导体向突起方向流动(图中箭头H方向)。通过这样的导体的流动,在被覆压接部24的内面形成凹陷14。如果形成凹陷14,则该部位的被覆部52的压缩量下降。因此,有水浸入被覆压接部24与被覆部52之间的危险。
图25是本实施方式的对合部附近的凹部28的剖视放大图。如图25(a)所示,在本发明中,由于凹部28形成为环状,因此在压缩前的状态下,凹部28一定位于模 具之间的对合部的位置上。如果在该状态进行压接,如图25(b)所示,凹部28周围的导体向凹部28的方向流动。即,被覆压接部24在与图25(b)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流动。因此,能够限制导体向外方流动。另外,优选使凹部28的截面积与上述突起36的量相当。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抑制被覆压接部24向外部流动而形成突起,因此可以抑制在被覆压接部24的内面形成凹陷等凹凸。因此,能够用被覆压接部24的内面整体大致均匀地压缩被覆部52。其结果,即使在上下模具的对合部37附近,被覆压接部24与被覆部52之间的水密也不会恶化。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上下模具的对合部37附近,能够抑制被覆压接部24向外方流动而形成突起,能够使内面维持平滑。其结果,能够确保被覆压接部24与被覆部52之间的水密性。
特别地,由于沿周向设置凹部28,因此被覆压接部24变得容易在长度方向上逸出。因此,能够限制端子的延伸。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内面不形成凹凸而在外周面形成凹部28,也能够提高防水性。即,凹部28作为防水用压缩部33a发挥作用。
(其他实施方式7)
图2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立体分解图,图27是被覆压接部24的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接端子10e的外周面形成凹部28a,来代替形成凹部28。
凹部28a沿被覆压接部24的外周面的长度方向形成。因此,如图27所示,在被覆压接部24的剖面上,仅在一部分上(周向的两处)形成凹部28a。另外,在凹部28a的内面侧(被覆压接部24的内面)上不形成凹凸。
图28是表示对这样的端子进行压接的状态的图。首先,如图28(a)所示,将被覆压接部24安置在模具上,如图28(b)所示,进行端子的压接。此时,将凹部28a配置在对应于第一压接模61与第二压接模62的对合部37的位置上。如果在该状态下进行压接,被覆压接部24流动(变形),使凹部28a压溃。即,被覆压接部24向填埋凹部28a的方向流动(变形)。因此,能够防止被覆压接部24向外流动。另外,优选使凹部28a的截面积与上述突起36的量相当。
另外,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凹部28a的情况下,凹部28a优选形成在对合部37的略微上方(第一压接模61的曲面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抑制被覆压接部24向外部流动而形成突起。因此,可以抑制在被覆压接部24的内面形成凹陷等凹凸。因此,能够用被覆压接部24的内面整体大致均匀地压缩被覆部52。其结果,即使在上下模具的对合部37附近,被覆压接部24与被覆部52之间的水密也不会恶化。即,凹部28a作为防水用压缩部33a发挥作用。
(其他实施方式8)
如图29(a)所示的压接端子10f那样,在对合部位于被覆压接部24的下面侧的情况下,可以仅在被覆压接部24的下面侧形成凹部28b。同样地,如图29(b)所示的压接端子10g那样,在对合部位于被覆压接部24的上面侧的情况下,可以仅在被覆压接部24的上面侧形成凹部28c。此外,如图29(c)所示的压接端子10h那样,在对合部位于被覆压接部24的下面侧的情况下,可以仅在被覆压接部24的下面侧的一部分上形成凹部28d。此外,如图29(d)所示的压接端子10i那样,在对合部位于被覆压接部24的上面侧的情况下,可以仅在被覆压接部24的上面侧的一部分上形成凹部28e。另外,在凹部28b、28c、28d、28e的内面侧,不必形成凹凸。
此外,对凹部28、28b、28c、28d、28e在长度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一处的例子进行了表示,但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同时设置多处(例如如果为环状,则为双重)而形成。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受上述实施方式左右。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思想范畴内,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改例是显而易见的,也明白这些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要没有矛盾,也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此外,各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可以相互组合。
符号说明
1、1a、1b—带端子电线
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i—压接端子
13a—凹部
13b—凹部
13c—凹部
14—凹陷
20—盒部(端子连接部)
21—弹性接触片
22—底面部
23—导线压接部
24—被覆压接部
25—凸部
26—肩部
27—气袋
28、28a、28b、28c、28d、28e—凹部
30—电线连接部
31—开放部
32—密封部
33—内壁面
33a—防水用压缩部
33b—导通用挤压部
34a—小径部
34b—大径部
35—假想线
36—突起
37—对合部
40—过渡部
41—水槽
42—调压阀
50—被覆线
51—导体部
52—被覆部
61—第一压接模
62—第二压接模
66—模具角部 。
Claims (14)
1.一种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具备端子连接部和电线连接部,
所述端子连接部与其他端子连接,
所述电线连接部与所述端子连接部连接,并连接被覆线;
所述电线连接部包含通过焊接板材而形成的中空部分,在该中空部分上形成有导通用挤压部和防水用压缩部,
所述导通用挤压部通过挤压被覆线的导体部,来确保与被覆线间的导通;
所述防水用压缩部通过挤压被覆线的被覆部而压缩该被覆部,来防止向所述电线连接部内部浸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通用挤压部由形成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面的第一沟槽或第一突起构成;
所述防水用压缩部由形成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面或外面的与第一沟槽或第一突起不同的第二沟槽或第二突起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通用挤压部由所述第一沟槽构成;
所述防水用压缩部由形成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面的所述第二突起构成。
4.一种带端子电线,其特征在于,
其是将压接端子与被覆线连接的带端子电线;
所述压接端子具备端子连接部和电线连接部,
所述端子连接部与其他端子连接,
所述电线连接部与所述端子连接部连接,并连接所述被覆线;
所述电线连接部包含通过焊接板材而形成的中空部分,在该中空部分上形成有导通用挤压部和防水用压缩部,
所述导通用挤压部挤压所述被覆线的导体部,确保与所述被覆线间的导通;
所述防水用压缩部挤压所述被覆线的被覆部而压缩所述被覆部,防止向所述电线连接部内部浸水;
在所述压接端子的所述电线连接部上连接所述被覆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端子电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端子的所述导通用挤压部由形成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面的第一沟槽或第一突起构成;
所述防水用压缩部由形成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面或外面的与第一沟槽或第一突起不同的第二沟槽或第二突起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端子电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端子的所述导通用挤压部由所述第一沟槽构成;
所述防水用压缩部由形成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面的所述第二突起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端子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端子的所述导通用挤压部与所述防水用压缩部的形状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端子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用压缩部经所述中空部分的内壁全周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端子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用挤压部由多个多边形的沟槽或突起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端子电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线连接部的表面上,存在与所述被覆线的插入方向平行地形成的焊接部分;
在所述电线连接部中,所述端子连接部侧的端部通过焊接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端子电线,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汽车上。
12.一种线束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其捆束多条带端子电线,所述带端子电线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和被覆线构成,
所述被覆线与所述压接端子的所述电线连接部连接。
13.一种线束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其捆束多条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端子电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线束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覆线的导体部为铝制或铝合金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31939 | 2013-02-21 | ||
JP2013031939 | 2013-02-21 | ||
JP2013032398 | 2013-02-21 | ||
JP2013-032398 | 2013-02-21 | ||
JP2013033845 | 2013-02-22 | ||
JP2013-033845 | 2013-02-22 | ||
PCT/JP2013/084628 WO2014129084A1 (ja) | 2013-02-21 | 2013-12-25 | 圧着端子、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構造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37341A true CN104137341A (zh) | 2014-11-05 |
CN104137341B CN104137341B (zh) | 2017-05-24 |
Family
ID=51390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10857.5A Active CN104137341B (zh) | 2013-02-21 | 2013-12-25 | 压接端子、带端子电线及线束结构体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072573A1 (zh) |
EP (1) | EP2797170A1 (zh) |
JP (2) | JP5546709B1 (zh) |
KR (1) | KR101488651B1 (zh) |
CN (1) | CN104137341B (zh) |
WO (1) | WO201412908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90085A (zh) * | 2016-04-26 | 2016-06-22 | 科络普线束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abs线束自动组装设备 |
CN110024227A (zh) * | 2016-12-27 | 2019-07-1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90992B2 (ja) * | 2011-10-05 | 2016-03-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圧着端子 |
CN104969415B (zh) * | 2013-02-23 | 2018-05-29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电线连接结构体和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
EP3059804A4 (en) * | 2013-10-15 | 2017-04-26 |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 Terminal, wire harness, terminal and coated conductor wire connection method, and wire harness structure |
KR101833650B1 (ko) * | 2013-11-01 | 2018-02-28 | 후루카와 덴키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와이어 하니스, 단자와 피복 도선의 접속 방법, 금형 |
WO2015194640A1 (ja) * | 2014-06-19 | 2015-12-23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圧着端子 |
JP6452344B2 (ja) * | 2014-08-19 | 2019-01-16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圧着端子、接続構造体、コネクタ、ワイヤーハーネス、並びに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DE102014119116B4 (de) * | 2014-12-18 | 2023-05-11 |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 Crimpkontakt und Verbindungsanordnung mit einem Crimpkontakt |
JP6567347B2 (ja) * | 2015-07-15 | 2019-08-2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端子、端子付き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6877157B2 (ja) * | 2017-01-25 | 2021-05-26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圧着端子及び圧着接続構造体 |
JP7002256B2 (ja) * | 2017-09-11 | 2022-01-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接続端子 |
US11101577B2 (en) * | 2018-02-02 | 2021-08-24 | Optimal Ventures LLC |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crimp terminal to an electric wire |
JP7470563B2 (ja) * | 2020-04-03 | 2024-04-1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圧着部、ジョイント端子、ジョイント構造、圧着部の製造方法及びジョイント端子の製造方法 |
DE202021103144U1 (de) * | 2021-06-10 | 2021-06-17 | Ka Group Ag | Crimpverbinder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00094A (ja) * | 2002-12-20 | 2004-07-15 | Yazaki Corp | 端子と電線との接続方法 |
WO2009154108A1 (ja) * | 2008-06-18 | 2009-12-23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
CN102084547A (zh) * | 2008-06-20 | 2011-06-0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端子接头及具有端子的电线 |
CN102834975A (zh) * | 2010-03-31 | 2012-12-19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以及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 |
CN102859795A (zh) * | 2010-03-30 | 2013-01-02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和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31132A (en) * | 1971-04-29 | 1974-08-20 | Molex Inc | Crimp terminal for aluminum wire |
US3892459A (en) * | 1974-06-21 | 1975-07-01 | Amp Inc | Open barrel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terminating an electrical wire therein |
JPS5613685A (en) * | 1979-07-11 | 1981-02-10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 Method of mounting terminal of aluminum wire |
JPH0189467U (zh) * | 1987-12-07 | 1989-06-13 | ||
JP3776657B2 (ja) | 1999-12-09 | 2006-05-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被覆電線端末接続部の防水処理装置 |
JP2001217013A (ja) * | 2000-02-02 | 2001-08-1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端子金具 |
JP3994822B2 (ja) * | 2002-08-08 | 2007-10-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アース端子と電線の防水接続構造 |
JP4922897B2 (ja) * | 2007-11-02 | 2012-04-25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圧着端子、端子付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119533B2 (ja) * | 2008-02-15 | 2013-01-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圧着端子、及びこの圧着端子を用いた圧着構造 |
KR20100003584A (ko) * | 2008-07-01 | 2010-01-11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승원감지가 가능한 차량의 시트벨트 장치 |
JP5158203B2 (ja) * | 2008-09-02 | 2013-03-0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金具、端子金具付き電線、およ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
JP2010108828A (ja) | 2008-10-31 | 2010-05-13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導体と端子の接続部および接続方法 |
KR101012104B1 (ko) * | 2009-03-30 | 2011-02-07 | (주)서우케이엔제이 | 진단키트 검사장치 |
EP2322114A1 (en) * | 2009-11-16 | 2011-05-18 | Nobel Biocare Services AG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lann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dental restoration |
JP5557379B2 (ja) * | 2010-03-23 | 2014-07-2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圧着端子の電線に対する接続構造 |
JP5539009B2 (ja) * | 2010-05-14 | 2014-07-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圧着端子の電線に対する接続構造 |
-
2013
- 2013-12-25 EP EP13871308.6A patent/EP2797170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12-25 CN CN201380010857.5A patent/CN104137341B/zh active Active
- 2013-12-25 KR KR20147022361A patent/KR10148865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2-25 WO PCT/JP2013/084628 patent/WO201412908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2-25 JP JP2014506678A patent/JP5546709B1/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03 JP JP2014076746A patent/JP5579338B1/ja active Active
- 2014-09-09 US US14/481,877 patent/US2015007257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00094A (ja) * | 2002-12-20 | 2004-07-15 | Yazaki Corp | 端子と電線との接続方法 |
WO2009154108A1 (ja) * | 2008-06-18 | 2009-12-23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
CN102084547A (zh) * | 2008-06-20 | 2011-06-0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端子接头及具有端子的电线 |
CN102859795A (zh) * | 2010-03-30 | 2013-01-02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和连接器 |
CN102834975A (zh) * | 2010-03-31 | 2012-12-19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以及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90085A (zh) * | 2016-04-26 | 2016-06-22 | 科络普线束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abs线束自动组装设备 |
CN110024227A (zh) * | 2016-12-27 | 2019-07-1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 |
US10756449B2 (en) | 2016-12-27 | 2020-08-25 | Yazaki Corporation | Crimp termina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072573A1 (en) | 2015-03-12 |
JP2014187021A (ja) | 2014-10-02 |
EP2797170A1 (en) | 2014-10-29 |
JP5546709B1 (ja) | 2014-07-09 |
JPWO2014129084A1 (ja) | 2017-02-02 |
CN104137341B (zh) | 2017-05-24 |
KR101488651B1 (ko) | 2015-01-30 |
JP5579338B1 (ja) | 2014-08-27 |
KR20140113716A (ko) | 2014-09-24 |
WO2014129084A1 (ja) | 2014-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37341A (zh) | 压接端子、带端子电线及线束结构体 | |
KR101505793B1 (ko) | 전선 접속 구조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전선 접속 구조체 | |
JP6422240B2 (ja) | 接続構造体、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 | |
KR101825312B1 (ko) | 압착 접속 구조체, 와이어 하니스, 압착 접속 구조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압착 접속 구조체의 제조 장치 | |
WO2014129227A1 (ja) | 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接続構造体、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圧着部材、及び圧着装置 | |
JP2014187039A5 (zh) | ||
JP5684425B1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端子と被覆導線の接続方法、ワイヤハーネス構造体 | |
JP6479535B2 (ja) | 端子、端子付き電線、ワイヤハーネス構造体 | |
JP6147232B2 (ja) |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 |
JP2014164946A (ja) | 端末絶縁剥離電線、及び、電線接続構造体 | |
JP2010055936A (ja) |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 |
JP2014164923A (ja) | 圧着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490411B2 (ja) | 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圧着端子の製造装置 | |
JP6005012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 |
JP6339365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被覆導線の接続方法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構造体 | |
JP6440673B2 (ja) | 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 |
JP6615064B2 (ja) |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 |
JP6258589B2 (ja) | 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 |
JP2010073345A (ja) | 端子金具の接続構造、端子金具付き電線、およ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 |
JP6429432B2 (ja) | 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 |
JP6239245B2 (ja) | 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 |
WO2015064763A1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端子と被覆導線との接続方法、金型 | |
JP2014164924A (ja) | 圧着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