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5699A - 插头件以及使用了该插头件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件以及使用了该插头件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5699A
CN103765699A CN201280041739.6A CN201280041739A CN103765699A CN 103765699 A CN103765699 A CN 103765699A CN 201280041739 A CN201280041739 A CN 201280041739A CN 103765699 A CN103765699 A CN 103765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piece
sheet portion
hooking sheet
piece
access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17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5699B (zh
Inventor
田中友规
宫崎洋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65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5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5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5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52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插头件以及使用了该插头件的连接器,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上设有卡止片部(42),该卡止片部(42)相对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连结片部(基部)(41)沿着连接器(1)(插头件壳体(21))的宽度方向(X)相对移动自如,该卡止片部(42)形成为与卡止孔部(卡止部)(37)卡止自如,所述卡止孔部(卡止部)(37)形成在插口件壳体(插口件主体(11))的与插头件壳体(插头件主体(21))嵌合的嵌合状态下与卡止片部(42)对置的部位。

Description

插头件以及使用了该插头件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头件以及使用了该插头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利用如下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在插口件主体至少配设有多个插口件侧端子的插口件;在插头件主体配设有多个插头件侧端子和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插头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插口件与插头件相互嵌合,使对应的端子彼此接触导通,使连接有各端子的电路基板的导体图案彼此电连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0099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就近年来的连接器技术而言,随着搭载的设备的小型化,迫切期望连接器本身的小型化、薄型化。然而,若意欲使连接器小型化、薄型化,则可能导致插口件与插头件的嵌合时的触感恶化、或插口件与插头件的嵌合轻易解除。这是因为,伴随着连接器的小型化、薄型化,插口件侧端子与插头件侧端子的数目会减少或者这些端子彼此的接触压力会降低,致使插口件与插头件的嵌合力减弱。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插头件以及使用了该插头件的连接器,即便是小型的连接器,嵌合时的触感也良好,且能够使插口件与插头件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发明涉及的插头件具备配设有插头件侧端子和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插头件主体,通过所述插头件主体与至少配设有插口件侧端子的插口件主体嵌合,从而使所述插口件侧端子与所述插头件侧端子接触,所述插头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上设有相对于该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基部沿着所述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相对移动自如的卡止片部,所述卡止片部形成为与卡止部卡止自如,所述卡止部形成在所述插口件主体的与所述插头件主体嵌合的嵌合状态下与所述卡止片部对置的部位。
第二发明涉及的插头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片部与所述插头件侧端子并列设置,且该卡止片部设置于所述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两侧或一侧的周壁部。
第三发明涉及的插头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具备从所述基部突出成大致倒V字状的第一卡止片部及第二卡止片部。
第四发明涉及的插头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卡止片部具备从所述基部的一端部突出的第一卡止片部和从另一端部突出的第二卡止片部,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通过所述基部、所述第一卡止片部和所述第二卡止片部形成为大致倒U字状。
第五发明涉及的插头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卡止片部从所述基部的一端部或大致中央部突出,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通过所述基部和所述卡止片部形成为大致L字状或大致T字状,使用一个或多个具有一个所述卡止片部的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
第六发明涉及的插头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卡止片部被折弯形成为大致S字状。
第七发明涉及的插头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卡止片部的前端部与所述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平行地折弯形成。
第八发明涉及的插头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止片部和所述卡止部上形成有在从所述插口件和所述插头件嵌合的嵌合状态向相互拔开的方向移动时接触的卡止面,在所述卡止部的卡止面及所述卡止片部的卡止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上形成有对所述插口件及所述插头件的嵌合的解除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第九发明涉及的插头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卡止片部的卡止面形成为朝向所述卡止部的卡止面立起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为所述限制部。
第十发明涉及的插头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卡止片部的卡止面与所述卡止部的卡止面相互平行地配置,平行地对置配置的所述一对卡止面为所述限制部。
第十一发明涉及的插头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止片部与供所述插头件安装的电路基板之间设有支撑构件。
第十二发明涉及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使用了上述的插头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上设有相对于其基部沿着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相对移动自如的卡止片部,该卡止片部形成为与卡止部卡止自如,所述卡止部形成在插口件主体的与所述插头件主体嵌合的嵌合状态下与所述卡止片部对置的部位。因此,能够获得一种插头件以及连接器,即便是小型的连接器,嵌合时的触感也良好,且能够使插口件与插头件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口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头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口件与插头件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插口件的拆下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及一侧长边的插口件侧端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的插头件的拆下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备相互嵌合的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将图中X方向作为连接器1(插口件壳体11、插头件壳体21)的宽度方向,将Y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将Z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插口件10具备通过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在俯视下整体呈矩形(长方形)状地模具成形出的插口件壳体(插口件主体)11。在该插口件壳体11上,多个触头(插口件侧端子)12沿着对置的长边在长度方向Y上以规定间距P配设。另外,在插口件壳体11的长度方向Y两端部配设有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
插口件壳体11具备沿着其周缘部呈大致矩形环状地连续形成的周壁部13、在中央部与周壁部13隔开规定间隔形成的大致矩形状的岛部14。并且,在上述周壁部13与岛部14之间形成有用于嵌合插头件20的嵌合槽部15。
如图3所示,触头12通过对具有规定厚度的带状的金属件进行弯曲成形来形成。在触头12的前端部12a形成有从第一弯曲部12B1向上方弯曲且使前端侧向内侧弯曲的第二弯曲部12B2,在触头12的基端部12b形成有弯曲成倒U字状的第三弯曲部12B3。并且,第三弯曲部12B3的更基端侧成为平坦的连接端子部12T。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3所示,触头12以第二弯曲部12B2向嵌合槽部15内突出的方式安装于插口件壳体11。此时,第三弯曲部12B3与在周壁部13的内部形成的凹部13H1嵌合,并且第一弯曲部12B1与在岛部14的下表面形成的凹部13H2嵌合。在该状态下,触头12的连接端子部12T从周壁部13的根侧(下缘)向外侧突出,上述连接端子部12T通过钎焊与未图示的第一电路基板的导体图案(端子)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插头件20具备通过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而整体呈矩形(长方形)状地模具成形出的插头件壳体(插头件主体)21。在该插头件壳体21上,多个接线柱(插头件侧端子)22沿着对置的长边在长度方向Y上以与插口件触头12的间距P相等的间距P配设。另外,在插头件壳体21的长度方向Y两端部配设有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
插头件壳体21具备沿着其周缘部呈大致矩形环状地连续形成的周壁部23,在该周壁部23的内侧形成有凹部24(参照图3)。
如图3所示,接线柱22与插口件触头12同样通过对具有规定厚度的带状的金属件进行弯曲成形而形成。在接线柱22的前端部22a形成有从第四弯曲部22B1向上方立起且使前端侧向后退的方向呈倒U字状弯曲的第五弯曲部22B2,另一方面,在接线柱22的基端部22b形成有大致平坦的连接端子部22T。
并且,接线柱22以如下状态镶嵌成形于插头件壳体21,所述状态是指:使第五弯曲部22B2以跨周壁部23的前端部(图3的下侧)的方式配置,且使基端部22b贯通周壁部23的根部(图3的上侧)。在该状态下,插头件触头22的连接端子部22T从周壁部23的下缘向外侧突出,这些连接端子部22T通过钎焊而与第二电路基板B2(参照图9)的导体图案(端子)连接。
如图3所示,通过将插头件壳体21的周壁部23插入并嵌合于插口件壳体11的嵌合槽部15,而使插头件20嵌合于插口件10。此时,触头12的第三弯曲部12B3的前端部12a侧的外侧面F1与接线柱22的第五弯曲部22B2的前端部22a侧的外侧面F2弹性接触。而且,触头12的第二弯曲部12B2的外侧面F3与接线柱22的第四弯曲部22B1和第五弯曲部22B2之间的平坦的外侧面F4弹性接触。其结果是,触头12与接线柱22电连接,进而将第一电路基板的导体图案与第二电路基板B2的导体图案相互电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触头12和接线柱22上设有锁定机构50,该锁定机构50与对方侧的端子相互卡合来保持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结合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50包括形成于接线柱22的外侧面F2的第一台阶部51、及形成于触头12的外侧面F1的第二台阶部52。
第一台阶部51通过将接线柱22的外侧面F2的触头12接触面借助倾斜的台阶面51a而使下方侧(图3中为上方侧)薄壁化来形成。另一方面,第二台阶部52通过将触头12的外侧面F1的接线柱22接触面借助倾斜的台阶面52a而使下方侧薄壁化来形成。
因此,在将插头件20向插口件10嵌合时,接线柱22的外侧面F2、F4克服弹力将触头12的外侧面F1、F3压开而插入,第一台阶部51越过第二台阶部52,由此嵌合。而且,第一台阶部51的台阶面51a与第二台阶部52的台阶面52a相互卡合,由此能够锁定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并保持它们的结合状态。
另一方面,在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脱离时,将这两者朝向剥离方向拔开。由此,第一台阶部51的台阶面51a与第二台阶部52的台阶面52a在相对滑动的同时压开触头12的外侧面F1、F3,从而解除第一台阶部51与第二台阶部52的卡合。在该状态下,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分离。
图4是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及一侧的触头12拆下后的插口件10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拆下后的插头件20的分解立体图。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及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用于提高插口件壳体11及插头件壳体21的强度,并且用于将各自具有的安装片部33a、41a安装固定于上述的电路基板。
并且,通过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安装片部33a钎焊于第一电路基板,由此与触头12的连接端子部12T钎焊于第一电路基板这一结构互起作用,而将插口件10稳固地结合于第一电路基板。
另外,通过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安装片部41a钎焊于第二电路基板B2,与接线柱22的连接端子部22T钎焊于第二电路基板B2这一结构互起作用,而将得插头件20稳固地结合于第二电路基板B2。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使稳固地结合于各电路基板的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相互嵌合,由此触头12与接线柱22接触导通,从而能够使各电路基板的导体图案彼此电连接。而且,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在触头12与接线柱22上设有锁定机构50,因此能够保持上述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结合状态。
然而,就目前的连接器技术而言,迫切期望小型化、薄型化。因而,有时必须如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那样减少触头12与接线柱22的数目。由此,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力减弱,可能会因例如下落的冲击等而轻易地解除插头件10与插口件20的嵌合。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的保持配件中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上设置有卡止片部42,该卡止片部42相对于该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连结片部(基部)41沿着连接器1(插头件壳体21)的宽度方向X相对移动自如。另一方面,在插口件10的与插头件20嵌合的嵌合状态下与该卡止片部42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能够对卡止片部42进行卡止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口件10的与卡止片部42对置的部位处配设有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
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通过对规定厚度的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具备侧板部31与底板部33。侧板部31沿着连接器1(插口件壳体11)的宽度方向X延伸,底板部33将该侧板部31的两端部下侧向长度方向Y中央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而形成。而且,通过使底板部33的两端部从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两侧向外侧突出,由此形成安装片部33a。
另外,侧板部31具备将该侧板部31的宽度方向X两端部向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Y中央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而成的延伸设置部32。而且,在该延伸设置部32的延伸方向的终端部设有以跨插口件壳体11的周壁部13的方式呈大致倒U字状折弯的爪部35,在该爪部35的前端部35a侧形成有卡止孔部37。
上述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安装到在插口件壳体11的长度方向Y两端部形成的卡合槽部17而使用。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通过例如镶嵌成形等而与插口件壳体11一体成形。需要说明的是,卡合槽部17形成为使周壁部13的外壁面13a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外壁面30a成为大致共面的状态的挖掘深度。换言之,以使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外壁面30a以大致共面的状态在周壁部13的外壁面13a上露出的方式,在插口件壳体11上一体成形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另外,此时,在插口件壳体11的与爪部35对应的位置处,在嵌合槽部15中呈两段状地凹陷设有凹部15a,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在爪部35的前端部35a嵌入该凹部15a的状态下与插口件壳体11一体成形。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37与触头12并列设置,且该卡止孔部37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和长度方向Y上分别各设一对,共计设有四处。
另一方面,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也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同样通过对规定厚度的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具备连结片部(基部)41、从该连结片部41呈大致倒V字状(更详细而言为大致八字状)地突出的第一卡止片部42A及第二卡止片部42B。
连结片部41具备:在向插头件壳体21安装的安装状态下配置于上下方向Z上侧的位置处的安装片部41a;从沿着宽度方向X延伸的该安装片部41a向下方分成两支的一对分支片部41b。并且,安装片部41a用于安装固定到上述的第二电路基板B2上,而在一对分支片部41b彼此的对置面上分别设有台阶状的突起41c。
而且,上述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嵌合于在插头件壳体21的长度方向Y两端部形成的卡合槽部27而使用。此时,虽然在图5中省略了图示,但在卡合槽部27的与上述突起41c对应的中央内壁部27a形成有一对台阶。而且,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突起41c以越过该台阶的方式压入,由此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嵌合于卡合槽部27。
需要说明的是,卡合槽部27以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大致同样的形状凹陷设置且形成为如下的挖掘深度,该挖掘深度使得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嵌合于卡合槽部27的状态下,安装片部41a和接线柱22的连接端子部22T成为大致共面的状态。
图6是表示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状态下的连接器1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如图6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插头件20嵌合于插口件10,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卡止片部42插入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37。
即,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形成为比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爪部35的外壁内侧面35c稍向宽度方向X外侧突出的尺寸。而且,使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滑动而边被爪部35的外壁内侧面35c压窄边移动至卡止孔部37。如此一来,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在卡止孔部37处回复至原来的状态,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插入固定于卡止孔部37。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利用卡止片部42与卡止孔部37,当插口件10及插头件20向拔开方向(在上下方向Z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时,能够使卡止片部42与卡止孔部37卡止。因而,能够提高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力,即便是本实施方式那样的触头12与接线柱22较少的连接器1,也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根据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上设置有卡止片部42,该卡止片部42相对于该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连结片部(基部)41沿着连接器1(插头件壳体21)的宽度方向X相对移动自如。另一方面,在插口件壳体(插口件主体)11的与插头件壳体(插头件主体)21嵌合的嵌合状态下,在与该卡止片部42对置的部位形成有能够对卡止片部42进行卡止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因此,在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嵌合时,能够使卡止片部42嵌合于卡止孔部(卡止部)37,因此能够使嵌合时的触感良好。另外,当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意欲向拔开方向移动时,由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与卡止孔部(卡止部)37卡止,因此能够使上述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片部42形成为能够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上伸缩(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利用卡止片部42的回复力而使嵌合时的触感更加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部形成为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上贯通形成的卡止孔部37。因此,能够使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卡止片部42插入固定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37,从而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具备从连结片部(基部)41呈大致倒V字状突出的第一卡止片部42A及第二卡止片部42B。因此,能够将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通过第一卡止片部42A与第二卡止片部42B卡止,从而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止片部42A与第二卡止片部42B形成为大致八字状。即,第一卡止片部42A及第二卡止片部42B的前端部42a从基端部42b的倾斜部向宽度方向X外侧折弯而与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平行地折弯形成。由此,当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意欲向拔开方向移动时,前端部42a与卡止孔部(卡止部)37较深地(卡止宽度较长地)卡止,因此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另外,当第一卡止片部42A及第二卡止片部42B的前端部42a插入卡止孔部(卡止部)37时,会通过回复力强势地返回原来的状态,因此嵌合时的触感即咔哒感也得以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捅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以与触头12并列设置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触头12的附近的空间而将卡止孔部37配置于插口件壳体11的四角,与卡止于卡止孔部37的卡止片部42互起作用,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孔部(卡止部)37以与触头12并列设置的方式设于插口件壳体(插口件主体)11的宽度方向X两侧的周壁部13。因此,与例如日本特开2010-225400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具体而言与卡止孔部(卡止部)37设于插口件壳体11的长度方向Y两侧的周壁部13的结构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在因抬起宽度方向X的一侧等而使拔开力沿着倾斜方向作用的情况下,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更不易脱离。即,就上述结构而言,在拔开力沿着倾斜方向作用时,会出现首先卡止孔部(卡止部)37和卡止片部42的卡合被解除,接着触头12和接线柱22的锁定机构50的卡合被解除这样两阶段的解除时机。
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卡止孔部(卡止部)37设于宽度方向X两侧的周壁部13,因此能够使卡止孔部(卡止部)37与卡止片部(42)的解除时机、和锁定机构50的解除时机相同。因而,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卡止孔部(卡止部)37设于插口件壳体11的长度方向Y两侧的周壁部13,但也可以是仅设于一侧的周壁部13上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具备以跨插口件壳体11的周壁部13的方式呈大致倒U字状折弯的爪部35,在该爪部35上形成有卡止孔部(卡止部)37。因此,在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安装于插口件壳体11时,通过使大致倒U字状的爪部35从上侧嵌合于插口件壳体11的周壁部13,能够提高刚性而使上述构件稳固地安装。另外,通过具备爪部35,能够以与卡止片部42对置的方式容易地形成卡止孔部(卡止部)3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爪部35的前端部35a埋设于插口件壳体11。因此,能够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更稳固地安装于插口件壳体11,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例如在受到下落的冲击等外力时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在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形成有卡上孔部37作为卡止部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例如作为卡止部而形成为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上具有台阶的台阶部的结构。具体地说,可以使用如下的结构:作为台阶部而将例如爪部35的一部分形成为在宽度方向X上凹陷设置的卡止凹部,或者反之形成为使爪部35的一部分凸出设置的卡止凸部。
在使用作为台阶部而形成有卡止凹部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一体成形于插口件壳体11时,能够防止形成插口件壳体11的树脂从爪部35的里侧浸入卡止凹部内。因而,具有能够抑制树脂在卡止凹部内漏出并防止毛边等的产生这样的优点。
另外,在使用作为台阶部而形成有卡止凸部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卡止凸部的突出量,能够自由地调整卡止片部42的卡止量(卡挂量)。因此,具有容易调节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拔开力、上述构件嵌合时的触感即咔哒感这样的优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爪部35以跨周壁部13的方式呈大致倒U字状形成,但也可以将爪部35呈朝向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内侧突出的大致L字状地形成,并将该爪部35的前端部用作卡止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卡止孔部(卡止部)37形成于爪部35上,但也可以不在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B的延伸设置部32设置爪部,而将卡止孔部(卡止部)37直接形成于延伸设置部32。在该情况下,由于无需对爪部进行冲压成形,因此具有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成形这样的优点。另外,爪部35也可以不形成于延伸设置部32侧,而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底板部33侧立起地形成。
[第二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A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在卡止孔部37的卡止面37a及卡止片部42的卡止面42c中至少任一方上形成有对插口件10及插头件20的嵌合的解除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卡止片部42的卡止面42c形成于朝向卡止孔部(卡止部)37的卡止面37a立起的倾斜面42d,从而对插口件10及插头件20的嵌合的解除进行限制。即,在卡止片部42的卡止面42c上形成的倾斜面42d相当于对插口件10及插头件20的嵌合的解除进行限制的限制部。当然,该卡止面42c与卡止面37a是,在从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嵌合的嵌合状态向相互拔开的方向移动时进行接触的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上壁面、和与其对置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的上侧内壁面。
在所述结构中,具有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这样的优点。
即,当解除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时,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向下方下降成为前提。因而,当卡止面42c与卡止面37a平行地形成时,伴随于此,卡止面42c成为相对于卡止面37a而向下方下降的倾斜面,可能无法维持上述构件的平行状态而轻易解除嵌合。
与此相对地,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将卡止面42c形成为朝向卡止面37a立起的倾斜面42d,则即使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向下方下降,也能够容易维持卡止面42c与卡止面37a之间的平行状态。因而,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卡止片部42与供插头件20结合的第二电路基板B2之间设有支撑构件60。
在所述结构中,支撑构件60在卡止片部42与第二电路基板B2之间进行支撑,因此当使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与卡止孔部(卡止部)37卡止时,能够防止卡止片部42挠曲。即,能够防止因使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在爪部35的外壁内侧面35c滑动而使卡止片部42向第二电路基板B2侧挠曲。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连接器1,其能够抑制卡止片部42的变形等,并提高使卡止片部42向卡止孔部(卡止部)37嵌合时的可靠性,进而能够使嵌合时的触感良好且使嵌合更不易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由倾斜面42d构成限制部,但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平行地对置配置的卡止片部42的卡止面42c与卡止孔部(卡止部)37的卡止面37a构成。在该情况下,当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意欲向拔开方向移动时,能够利用卡止面42c与卡止面37a使它们面接触,因此能够提高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力而使其不易脱离。
[第四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A具备从连结片部(基部)41的一端部突出的第一卡止片部42A、和从另一端部突出的第二卡止片部42B。而且,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A由该连结片部(基部)41、第一卡止片部42A、第二卡止片部42B而形成为大致倒U字状(更详细而言为大致コ字状)。
在所述结构中,由于能够在向插头件壳体21安装的安装状态下将配置于一对卡止片部42A、42B的内侧的插头件壳体21的成形部确保得较大,因此具有能够提高插头件壳体21的强度这样的优点。即,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第一卡止片部42A与第二卡止片部42B形成为大致V字状。因此,需要将配置于一对卡止片部42A、42B的内侧的插头件壳体21的成形部形成为朝向连结片部41侧而逐渐缩径的梯形状。
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A形成为大致倒U字状,因此能够不使配置于卡止片部42A、42B的内侧的所述成形部缩径而呈大致矩形地扩展。因此,能够提高插头件壳体21的强度,即使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A反复安装于插头件壳体21,也能够使插头件壳体21更不易破损。
[第五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B的卡止片部40(40A、40B)折弯形成为大致S字状。其他结构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A相同,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B也具备第一卡止片部42A与第二卡止片部42B。
在所述结构中,能够增长卡止片部42的弹簧长度,在使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在爪部35的外壁内侧面35c滑动时,能够通过各圆角部分分散卡止片部42的挠曲量。因而,具有能够减少卡止片部42的永久变形量这样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将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应用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或后述的第六实施方式。
[第六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卡止片部42C仅从连结片部(基部)41的一端部突出,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C由连结片部(基部)41与卡止片部42C形成为大致L字状。而且,使用一个或多个该具有一个卡止片部42C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C。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优选,与配置于插口件壳体11的四角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对应地,使用四个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C。
在所述结构中,与上述第一~第五实施方式相比,由于能够简化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C的形状,因此还具有金属加工变得容易且能够减少金属加工时的废料这样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C形成为大致L字状,但也可以使卡止片部42C从连结片部(基部)41的大致中央部突出,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C由连结片部(基部)41和卡止片部42形成为大致T字状。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在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形成有卡止孔部的结构,但卡止孔部也可以形成于插口件壳体的周壁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片部能够在连接器(插头件壳体)的宽度方向上伸缩(弹性变形)的结构。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卡止片部被保持为相对于基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连结片部)在宽度方向上自如地突出或没入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插口件、插头件的形状为矩形的情况,但除此以外的形状也可以应用于本发明。
另外,触头、接线柱及其他细微部分的规格(形状、大小、布局等)也可以适当变更。
符号说明
1  连接器
10 插口件
11 插口件壳体(插口件主体)
12 插口件侧端子(触头)
20 插头件
21 插头件壳体(插头件主体)
22 插头件侧端子(接线柱)
30 插口件侧保持配件
37 卡止孔部(卡止部)
40 插头件侧保持配件
42 卡止片部
X  连接器(插口件壳体、插头件壳体)的宽度方向
Y  连接器(插口件壳体、插头件壳体)的长度方向
Z  连接器(插口件壳体、插头件壳体)的上下方向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插头件,其具备配设有插头件侧端子和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插头件主体,通过所述插头件主体与至少配设有插口件侧端子的插口件主体嵌合,从而使所述插口件侧端子与所述插头件侧端子接触,所述插头件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上设有相对于该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基部沿着所述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相对移动自如的卡止片部,
所述卡止片部形成为与卡止部卡止自如,所述卡止部形成在所述插口件主体的与所述插头件主体嵌合的嵌合状态下与所述卡止片部对置的部位,
所述卡止片部的前端部朝向所述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外侧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片部与所述插头件侧端子并列设置,且该卡止片部设置于所述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两侧或一侧的周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具备从所述基部突出成大致倒V字状的第一卡止片部及第二卡止片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片部具备从所述基部的一端部突出的第一卡止片部和从另一端部突出的第二卡止片部,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通过所述基部、所述第一卡止片部和所述第二卡止片部形成为大致倒U字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片部从所述基部的一端部或大致中央部突出,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通过所述基部和所述卡止片部形成为大致L字状或大致T字状,使用一个或多个具有一个所述卡止片部的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片部被折弯形成为大致S字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片部的前端部与所述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平行地折弯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止片部和所述卡止部上形成有在从所述插口件和所述插头件嵌合的嵌合状态向相互拔开的方向移动时接触的卡止面,
在所述卡止部的卡止面及所述卡止片部的卡止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上形成有对所述插口件及所述插头件的嵌合的解除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片部的卡止面形成为朝向所述卡止部的卡止面立起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为所述限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片部的卡止面与所述卡止部的卡止面相互平行地配置,平行地对置配置的所述一对卡止面为所述限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止片部与供所述插头件安装的电路基板之间设有支撑构件。
12.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使用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

Claims (12)

1.一种插头件,其具备配设有插头件侧端子和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插头件主体,通过所述插头件主体与至少配设有插口件侧端子的插口件主体嵌合,从而使所述插口件侧端子与所述插头件侧端子接触,所述插头件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上设有相对于该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基部沿着所述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相对移动自如的卡止片部,
所述卡止片部形成为与卡止部卡止自如,所述卡止部形成在所述插口件主体的与所述插头件主体嵌合的嵌合状态下与所述卡止片部对置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片部与所述插头件侧端子并列设置,且该卡止片部设置于所述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两侧或一侧的周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具备从所述基部突出成大致倒V字状的第一卡止片部及第二卡止片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片部具备从所述基部的一端部突出的第一卡止片部和从另一端部突出的第二卡止片部,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通过所述基部、所述第一卡止片部和所述第二卡止片部形成为大致倒U字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片部从所述基部的一端部或大致中央部突出,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通过所述基部和所述卡止片部形成为大致L字状或大致T字状,使用一个或多个具有一个所述卡止片部的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片部被折弯形成为大致S字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片部的前端部与所述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平行地折弯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止片部和所述卡止部上形成有在从所述插口件和所述插头件嵌合的嵌合状态向相互拔开的方向移动时接触的卡止面,
在所述卡止部的卡止面及所述卡止片部的卡止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上形成有对所述插口件及所述插头件的嵌合的解除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片部的卡止面形成为朝向所述卡止部的卡止面立起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为所述限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片部的卡止面与所述卡止部的卡止面相互平行地配置,平行地对置配置的所述一对卡止面为所述限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止片部与供所述插头件安装的电路基板之间设有支撑构件。
12.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使用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件。
CN201280041739.6A 2011-08-31 2012-08-13 插头件以及使用了该插头件的连接器 Active CN1037656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8938 2011-08-31
JP2011-188938 2011-08-31
JP2012-043511 2012-02-29
JP2012043511A JP5884036B2 (ja) 2011-08-31 2012-02-29 ヘッダならびに当該ヘッダ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PCT/JP2012/005140 WO2013031112A1 (ja) 2011-08-31 2012-08-13 ヘッダならびに当該ヘッダ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5699A true CN103765699A (zh) 2014-04-30
CN103765699B CN103765699B (zh) 2016-02-24

Family

ID=47755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1739.6A Active CN103765699B (zh) 2011-08-31 2012-08-13 插头件以及使用了该插头件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53892B2 (zh)
JP (1) JP5884036B2 (zh)
CN (1) CN103765699B (zh)
DE (1) DE112012003563T5 (zh)
TW (1) TWI489706B (zh)
WO (1) WO201303111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3076A (zh) * 2016-05-13 2017-12-08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
US10594077B2 (en) 2017-06-09 2020-03-17 Molex, Llc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3169483A (zh) * 2018-12-27 2021-07-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多极连接器组
CN113922114A (zh) * 2021-09-30 2022-01-11 国光集团唯丞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式基板用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5040B2 (ja) * 2011-08-31 2016-06-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ならびに当該ソケッ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WO2014132284A1 (ja) * 2013-02-27 2014-09-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JP5970400B2 (ja) * 2013-03-19 2016-08-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パターン式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6144122B2 (ja) * 2013-06-14 2017-06-07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電気コネクタ
CN107968271B (zh) * 2013-10-31 2020-05-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插口件、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插头件
JP5881666B2 (ja) * 2013-11-19 2016-03-09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9300064B2 (en) * 2014-01-17 2016-03-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JP6325262B2 (ja) * 2014-01-29 2018-05-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080786B2 (ja) * 2014-03-07 2017-02-1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342190B2 (ja) * 2014-03-24 2018-06-1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311396B2 (ja) * 2014-03-28 2018-04-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327973B2 (ja) * 2014-06-30 2018-05-23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537890B2 (ja) * 2014-09-26 2019-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959704B2 (ja) * 2015-09-04 2016-08-0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6041949B2 (ja) * 2015-09-09 2016-12-1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金具付電気コネクタ
WO2017188054A1 (ja) 2016-04-28 2017-11-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接続システム
JP6751912B2 (ja) * 2016-12-27 2020-09-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取付金具、コネクタ、及び接続装置
JP6761736B2 (ja) * 2016-11-11 2020-09-3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12210B2 (ja) * 2016-12-21 2019-05-1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US9985371B1 (en) * 2017-04-11 2018-05-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JP6975626B2 (ja) * 2017-11-29 2021-12-0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6493611B1 (ja) * 2018-08-03 2019-04-03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816747B2 (ja) * 2018-10-01 2021-01-20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JP6816749B2 (ja) * 2018-10-11 2021-01-20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JP7148357B2 (ja) * 2018-10-18 2022-10-0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643641B2 (ja) * 2018-11-13 2020-02-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ソケットおよびソケットと回路基板との接続構造
KR102659421B1 (ko) 2018-11-20 2024-04-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커넥터
CN209822934U (zh) * 2019-03-28 2019-12-20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弹片
JP2020184459A (ja) * 2019-05-08 2020-11-1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9929524U (zh) * 2019-05-29 2020-01-10 连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TWI760873B (zh) * 2019-10-18 2022-04-1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JP7458224B2 (ja) * 2020-03-27 2024-03-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CN114498200B (zh) * 2020-10-23 2024-01-1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5833A (zh) * 2007-04-24 2008-10-2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08270099A (ja) * 2007-04-24 2008-11-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接続体
CN101901975A (zh) * 2009-05-26 2010-12-01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以及在该连接器组中使用的接合器
US7901218B2 (en) * 2009-02-27 2011-03-08 Ddk Ltd. Receptacle and a plug with fixtures to attach to substrates and engaging each other to form a power supply conta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0387B2 (ja) * 2003-07-29 2007-07-0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4555329B2 (ja) 2007-11-08 2010-09-2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319142B2 (ja) 2008-03-24 2013-10-16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83330B2 (ja) 2008-04-18 2014-09-0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間接続用コネクタ構造の係合力の調整方法
JP5623694B2 (ja) * 2008-05-12 2014-11-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196648B2 (ja) * 2008-05-23 2013-05-1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間接続用コネクタ構造
JP4954253B2 (ja) 2009-09-11 2012-06-13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498883B2 (ja) * 2010-04-27 2014-05-2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8292635B2 (en) * 2011-03-12 2012-10-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obust latching means
WO2014132284A1 (ja) * 2013-02-27 2014-09-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5833A (zh) * 2007-04-24 2008-10-2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08270099A (ja) * 2007-04-24 2008-11-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接続体
US7901218B2 (en) * 2009-02-27 2011-03-08 Ddk Ltd. Receptacle and a plug with fixtures to attach to substrates and engaging each other to form a power supply contact
CN101901975A (zh) * 2009-05-26 2010-12-01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以及在该连接器组中使用的接合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3076A (zh) * 2016-05-13 2017-12-08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
TWI689139B (zh) * 2016-05-13 2020-03-21 莫仕有限公司 連接器
US10594077B2 (en) 2017-06-09 2020-03-17 Molex, Llc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TWI722288B (zh) * 2017-06-09 2021-03-2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CN113169483A (zh) * 2018-12-27 2021-07-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多极连接器组
CN113169483B (zh) * 2018-12-27 2023-07-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多极连接器组
CN113922114A (zh) * 2021-09-30 2022-01-11 国光集团唯丞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式基板用连接器
CN113922114B (zh) * 2021-09-30 2024-03-15 国光集团唯丞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式基板用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2003563T5 (de) 2014-05-08
JP5884036B2 (ja) 2016-03-15
JP2013065542A (ja) 2013-04-11
TWI489706B (zh) 2015-06-21
TW201310807A (zh) 2013-03-01
WO2013031112A1 (ja) 2013-03-07
US9153892B2 (en) 2015-10-06
CN103765699B (zh) 2016-02-24
US20140227910A1 (en) 2014-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5699A (zh) 插头件以及使用了该插头件的连接器
CN103765698B (zh) 插口件及使用了该插口件的连接器
JP6446109B1 (ja) コネクタ
JP5809198B2 (ja) ガイド金具付電気コネクタ
CN102623841B (zh) 浮动型连接器
US6821135B1 (en) Alignment plate for aligning connector terminals
CN101316017B (zh) 连接器
KR101725375B1 (ko) 커넥터 단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JP5751434B2 (ja)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基板接続構造
EP1988608A1 (en) Connector
JP200813054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7910676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KR20040071603A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4253337B (zh) 连接器以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件及插口件
CN104716460A (zh) 薄型连接器
JP5005822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5209501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KR101809340B1 (ko) 커넥터 및 상기 커넥터에 이용되는 헤더 및 소켓
JP200926662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041949B2 (ja) 金具付電気コネクタ
JP6187374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JP7438076B2 (ja) 相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KR101725380B1 (ko) 커넥터 단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JPH0650278U (ja) ソケット型多極コネクタ
JP5900139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21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