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532B -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9532B
CN103359532B CN201310114341.7A CN201310114341A CN103359532B CN 103359532 B CN103359532 B CN 103359532B CN 201310114341 A CN201310114341 A CN 201310114341A CN 103359532 B CN103359532 B CN 1033595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mentioned
crimping
sheet
t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43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9532A (zh
Inventor
松下慎吾
铃木伸宜
西藤高史
斋藤敏
小菅胜弘
日高信
武*章洋
佐藤祥一
冈本育久
柴崎勇介
森永拓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9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9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9/00Associating,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rticles or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MECHANICAL WORKING OR DEFORMATION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5/00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strips or webs; Reinforcing edges
    • B31F5/02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strips or webs; Reinforcing edges by crimping or slotting or perfor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MECHANICAL WORKING OR DEFORMATION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1/00Mechanical deformation without removing material, e.g.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nating
    • B31F1/07Embossing, i.e. producing impressions formed by locally deep-drawing, e.g. using rolls provided with complementary prof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B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OBJECTS THERETO
    • B42B5/00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therwise than by sti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00Collating or gathering sheets combined with processes f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or signatures or for interposing inserts
    • B42C1/12Machines for both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nd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the sheets or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G03G15/6544Details about the binding means or procedur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片材处理装置,包括:分叉通道(241),集积运送来的片材;以及装订工具(210),通过设有多个压接部(270)的齿型(261)对集积在分叉通道(241)的片材束(272)加压,进行装订;通过上述装订工具(210),对片材束(272)的角部进行装订场合,由上述压接部(270)形成在该片材束(272)的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与该片材束(272)的角部的一边所形成的角度(θ)成为大致30~60度。不变更压接装订的机构,实现当卷取片材时难以剥离的压接装订。

Description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尤其涉及对于纸、转印纸、片材等片材状记录介质(下面,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权利请求书,称为“片材”)实行装订处理的片材处理装置,以及设有该片材处理装置和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上述功能之中至少具有两种功能复合的数字式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或数字式复合机(多功能外围设备,MultiFunctionPeripheral,简记为“MFP”)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图像后,将排出到装置外的片材暂时集积在集积盘,校准调整后,以使用金属针的装订器进行装订处理的片材后处理装置,所谓最终整理装置为人们所公知。该装置对于图像形成后的片材,无人、自动地实行多册装订处理,具有便利性,且效率高,得到广泛普及。
又,近年,不实行用金属针进行装订处理,而是使用以下装订工具:通过齿型对叠合片材进行加压,通过加以拧动作,使得片材的纤维之间缠绕,使得片材之间结合的装订工具,或使用半冲切加工、切口弯曲、切口弯曲进而在孔中贯通等的装订方法的装订工具,使用上述装订工具的手工装订也为人们所公知。在这种装订工具中,抑制供电消耗,再利用也容易,进而,不使用金属针,因此,具有在该状态下能直接送到碎纸机等的优点,对于节省资源能发挥大的效果。在以下说明中,将通过一对齿型(压接型)对叠合片材进行加压,通过加以挤压动作,使得片材的纤维之间缠绕,使得片材之间结合的装订方法称为“压接装订”。通过这种压接装订的装订处理具有上述优点,因此,预料即使进行后处理的最终整理装置也能普及。
但是,压接装订与以往使用金属针装订相比,装订强度弱,若烦杂地处理施以装订处理的片材束,则有时会发生装订散了。于是,在例如特开2004-15553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为了得到压接装订的装订强度,提出根据施以装订处理的片材束的条件,变更齿型凹凸的数或配列的发明。
压接装订场合,通过增强压接装订的挤压(齿型加压力),能增加压接强度直到某种程度。但是,为了驱动装订处理部,需要大的力。为此,电机及挤压机构大型化或复杂化,引起最终整理装置的尺寸加大,成本上升的结果。又,即使如上所述,能增加压接强度直到某种程度,但不能达到用金属针装订器装订时那样的强度。
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技术那样,若变更齿型凹凸的数或配列,则需要变更凹凸数的机构,需要变更凹凸配列的机构,装订处理机构复杂化。其结果,向低成本的后处理机的搭载无论尺寸上还是成本上都很困难。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主要强化装订强度,尤其没有考虑装订处理的易剥离或难以剥离。如后所述,仅仅装订强度强,并不能实现难以剥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55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当卷取片材时难以剥离的压接装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包括:
集积手段,集积运送来的片材;以及
装订手段,通过多个压接部对集积在上述集积手段的片材束加压,进行装订;
其中,通过上述装订手段装订片材束的角部场合,通过上述压接部形成在上述片材束的压接痕的长度方向与该片材束的角部的一边所形成的角度成为大致30~60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另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包括:
集积手段,集积运送来的片材;以及
装订手段,通过多个压接部对集积在上述集积手段的片材束加压,进行装订;
其中,通过上述装订手段装订片材束的中央部场合,通过上述压接部形成在上述片材束的压接痕的长度方向相对装订侧的片材束的一边大致垂直。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不变更压接装订的机构,实现当卷取片材时难以剥离的压接装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二个形态的图。
图2是图1中片材后处理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图1中片材后处理装置的正面图。
图4是表示图3中分叉爪为片材运送状态时以分叉爪为中心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5是表示图3中分叉爪使得片材转向时以分叉爪为中心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6是表示装订工具的非装订时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图6的装订工具装订时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在片材后处理装置进行在线装订场合的初始动作结束时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表示从图8状态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第一张片材,刚输入片材后处理装置后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表示从图9状态片材后端从入口辊的夹持部脱离超过分叉通道时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表示从图10状态使得片材转向,校准片材运送方向时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表示从图11状态使得第一张片材在分叉通道待机,输入此后的第二张片材时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表示从图12状态输入第二张片材时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表示从图13状态校准最终纸形成片材束时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5是表示从图14状态实行装订动作时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6是表示从图15状态排出片材束时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7是表示装订工具的齿型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对片材束施以压接装订的以往压接装订状态的片材束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图19是表示以往压接装订中相对片材束的压接处理部的排列垂直地卷取片材时状态的图。
图20是表示以往压接装订中相对片材束的压接处理部的排列平行地卷取片材时状态的图。
图21是表示以往压接装订中相对片材束的压接处理部的排列倾斜地卷取片材时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以压接痕的排列方向相对对角线垂直那样的配列进行压接装订的实施例1的压接痕状态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实施例1中相对片材束上端部垂直地卷取片材时的状态的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例1中相对片材束上端部平行地卷取片材时的状态的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例1中相对片材束上端部以倾斜方向卷取片材时的状态的图。
图26是表示实施例2中对片材束施以压接装订状态的片材束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图27是表示实施例3中对片材束施以压接装订状态的片材束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片材束的片材卷取(剥离)方向决定装订方向(多条压接部(齿型)的方向),不变更压接装订机构,实现难以剥离的压接装订。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上述以外的课题、构成及效果通过以下实施形态说明可知。
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二个形态的图。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由图像形成装置101和作为片材处理装置的片材后处理装置(最终整理装置,finisher)201构成。片材后处理装置201是装订装置设在从图像形成装置101排出片材的片材运送通道内的所谓运送通道装订装置。图1(a)表示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1的运送通道内的形态,图1(b)表示设置在运送通道外的形态。该片材后处理装置201具有在运送通道内使得片材叠合校准的校准功能,以及在运送通道内装订得到校准的片材束(sheetbundle)的装订功能。图1(a)的形态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机体内进行后处理,因此,也称为机体内处理装置。这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01小型,能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形态,不管机体内还是侧面都能简单安装或配置。
图像形成装置101包括包含图像处理部及供纸部的图像形成动力部105,读取图像变换为图像数据的读取动力部103,以及自动送入在读取动力部103读取的原稿的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104。在图1(a)形态中,关于图像形成后的片材排出,排纸部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机体内,在图1(b)的形态中,关于图像形成后的片材,排纸部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外部。
图2是图1中片材后处理装置201的平面图,图3是图1中片材后处理装置201的正面图。在图2及图3中,片材后处理装置201沿着片材运送通道240从入口侧设有入口传感器202,入口辊203,分叉爪204,装订工具210,以及排纸辊205。入口传感器202检测从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排纸辊排纸、运入到片材后处理装置201的片材前端、后端、以及有无片材。作为入口传感器202,使用例如反射型的光传感器。也可以使用透射型的光传感器,代替反射型的光传感器。入口辊203位于片材后处理装置201的入口,具有接受由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排纸辊排纸的片材、运入到装订工具(装订装置)210内的功能。又,如后所述,还设有能控制停止、回转、运送量的驱动源(驱动电机),以及控制该驱动源的CPU(没有图示)。入口辊203与成对辊形成夹持部,使得从图像形成装置101侧运送来的片材的前端部与该夹持部碰接,也进行歪曲补正。
在入口辊203的后段,配置分叉爪204。设置分叉爪204用于将片材后端导向分叉通道241。在这种场合,片材后端超越分叉爪204后,分叉爪204在图3中朝着顺时钟方向回转,将片材朝与运入方向相反的逆方向运送。由此,片材后端侧被导向分叉通道241侧。分叉爪204具体在后文说明,由电磁器件驱动,进行摆动动作。也可以使用电机代替电磁器件。驱动分叉爪204在图3中朝着逆时钟方向回转时,能将片材或片材束推压在分叉通道241的运送面上。由此,分叉爪204能在分叉通道241固定片材或片材束。
排纸辊205位于片材后处理装置201的片材运送通道240的最后段的将要出口处,具有进行片材运送、移动、排出的功能。又,与入口辊203相同,设有能控制排纸辊205的停止、回转、运送量的驱动源(驱动电机),该驱动源由没有图示的上述CPU控制。排纸辊205的移动由移动机构205M实行。移动机构205M由移动连杆206、移动凸轮207、移动凸轮柱208、以及移动原位置传感器209构成。
移动连杆206设在排纸辊205的轴端205a,承受移动力。移动凸轮207包括移动凸轮柱208,是回转的圆盘状部件,因该部件的回转,通过移动凸轮柱208,可移动地插入移动连杆长孔部207a,使得排纸辊205朝着与片材运送方向正交方向移动。即,所谓移动。移动凸轮柱208与移动连杆长孔部207a连动,具有将移动凸轮207的回转动作变换为排纸辊205的轴向直线动作的功能。移动原位置传感器209检测移动连杆206的位置,将用移动原位置传感器209检测到的位置设为原位置,以该原位置为基准实行移动凸轮207的回转控制。通过上述CPU实行该控制。
装订工具210包括片材端检测传感器220,装订工具原位置传感器221,以及用于装订工具移动的导轨230。装订工具210是装订片材束272(与后述实施例中的片材束272相同)的机构,称为所谓“装订器”。在本实施形态中,用一对齿型261夹入,通过加压使得片材变形,具有使得片材纤维缠绕而装订的功能。这种装订也称为压接装订。除了这种装订方式之外,还有使用半冲切加工、切口弯曲、切口弯曲进而在孔中贯通等的装订方法的装订工具的手工装订也为人们所公知。不管哪种装订,都抑制供电消耗,再利用也容易,具有在该状态下能直接送到碎纸机等的优点,对于节省资源能发挥大的效果。因此,即使在片材后处理装置所谓最终整理装置中,也希望搭载不使用金属针、如压接装订那样能在片材单体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器。
作为进行压接装订的手工装订器,例如实公昭36-13206号公报公开的装订工具为人们所公知,作为切口弯曲进而在孔中贯通进行装订的手工装订器,例如实公昭37-7208号公报公开的装订工具为人们所公知。
片材端检测传感器220是检测片材侧端的传感器,当对齐片材时,使得该传感器检测位置与基准对齐。装订工具原位置传感器221是检测能沿着片材宽度方向移动的装订工具位置的传感器,使得装订工具210位于即使运送最大尺寸片材也不会成为妨害的位置,将装订工具210的该位置设为原位置,检测该位置。导轨230是对该装订工具210的移动进行导向的轨道,使得装订工具210能朝着片材宽度方向稳定地移动。导轨230设置为装订工具210从原位置直到能装订最小片材尺寸的片材的位置,能朝着片材后处理装置201的片材运送通道240的与片材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装订工具210通过包含没有图示的驱动电机的移动机构,沿着导轨230移动。
片材运送通道240是运送接受的片材、排出的运送路径,从片材后处理装置201的入口侧贯通到出口侧。分叉通道241是翻转运送片材(使其转向)从后端侧运入的运送通道,从运送通道240分叉。设置分叉通道241用于叠合片材进行校准,具有作为集积手段的功能。碰接面242设在分叉通道241的末端,是碰接片材后端进行校准的基准面。齿型261在本实施形态中是一对凹凸啮合那样的形状的加压夹持部件,具有夹入片材束272加压、进行压接装订的功能。
图4和图5是表示以分叉爪204为中心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01的主要部分的图。图4是分叉爪204处于片材运送状态时的关联机构,图5是表示使得片材转向时关联机构。分叉爪204为了将片材的运送路径切换为片材运送通道240和分叉运送通道241中某个,设为相对支轴204b能以预先设定的角度范围摆动。分叉爪204在图4所示位置,从图示右侧接受的片材没有受到阻力,能朝下游侧运送,该图4位置成为原位置,通过弹簧251常时朝着图示逆时钟方向弹性加压。
弹簧251挂在分叉爪可动杆部204a,分叉电磁器件250的柱塞与分叉爪可动杆部204a连接。分叉运送通道241和分叉爪204在图5状态下将片材朝分叉运送通道241运送后,若成为图4状态,能以夹持状态保持处于分叉运送通道241内的片材。运送路径的切换由分叉电磁器件250的接通/断开实行。即,若接通分叉电磁器件250,则分叉爪204在图5中朝着箭头R1方向回转,关闭片材运送通道240,开放分叉通道241,能将片材导向分叉通道241。
图6及图7是详细表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装订工具210的图。装订工具210包含齿型261、加压杆262、连杆组263、驱动电机265、偏心凸轮266、以及凸轮原位置传感器267作为构成要素。齿型261是上下成对啮合形状的加压部件。该齿型261位于多个组合的连杆组263的动作端,通过作为动作端的加压杆262的加压及加压解除动作接离。
加压杆262因回转的偏心凸轮266回转。由驱动电机265给予该偏心凸轮266驱动力而回转,根据凸轮原位置传感器267的检测信息,控制凸轮的回转位置。回转位置规定偏心凸轮266的回转轴266a和凸轮表面的距离,根据该距离决定加压杆262的推压量。凸轮原位置传感器267检测到偏心凸轮266的作为被检测对象的测头266b的位置是原位置。如图6所示,当偏心凸轮266的回转位置处于原位置时,齿型261成为打开状态。在该状态下,不能装订处理,是能接受片材束的状态。
当装订片材束场合,在图6所示齿型261打开状态下,将片材束插入齿型261之间,使得驱动电机26回转。若驱动电机265开始回转,则偏心凸轮266朝着图7中箭头R2所示方向回转。与该回转相对应,偏心凸轮266的凸轮面变位,加压杆262朝着图中箭头R3所示方向回转。其回转力通过利用杠杆的连杆组增力,传递到其动作端的齿型261。
在偏心凸轮266回转一定量的时刻,上下齿型261啮合,夹入片材束加压。通过该加压,片材束变形,邻接的纸之间纤维缠绕装订。此后,驱动电机265逆回转,根据凸轮原位置传感器267的检测信息停止。由此,上下齿型261回到图6状态,成为能使得片材束移动的状态。又,加压杆262具有弹簧性,当施加过负荷时挠曲,使得该过负荷释放。
图8至图16是表示在片材后处理装置201的装订工具210进行在线装订场合的装订动作的动作说明图。在各图中,(a)是平面图,(b)是正面图。在本实施形态中,所谓在线装订是指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排纸口设置片材后处理装置201,将在图像形成装置101形成图像的片材连续运入到片材后处理装置201进行校准,实行装订处理。与此相反,后述的所谓手工装订是指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01打印输出的片材或别处打印输出的片材用片材后处理装置201的装订工具210装订。手工装订不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01排纸以一连串的动作进行装订,因此,包含在非在线装订。
图8是表示在线装订动作的初始动作结束时状态的图。若从图像形成装置101开始输出形成图像的片材,则各部分移动到原位置,结束初始处理(动作)。图8表示这时状态。
图9是表示从图像形成装置101排出第一张片材P1,刚输入片材后处理装置201后状态的图。在第一张片材P1从图像形成装置101运入片材后处理装置201前,片材后处理装置201的CPU从图像形成装置101的CPU接受关于纸处理的控制模式的模式信息和片材信息,根据该信息,成为接受待机状态。
控制模式设有直接模式、移动模式、以及装订模式三种模式。在直接模式中,在接受待机状态下,入口辊203和排纸辊205朝着片材运送方向开始回转,顺序运送片材P1、P2、……Pn排出,排出最终纸Pn后,入口辊203和排纸辊205停止。其中n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在移动模式中,在接受待机状态下,入口辊203和排纸辊205朝着片材运送方向开始回转。移动排纸动作是指接受第一张片材P1运送,在第一张片材P1后端脱离入口辊203时,移动凸轮207回转一定量,排纸辊205沿轴向移动。这时,第一张片材P1也与排纸辊205移动同时一起移动。若排出第一张片材P1,则移动凸轮207回转回复到原位置,备作此后第二张片材P2输入。使得该排纸辊205的移动动作反复进行,直到相同部分的第n张(最终)片材Pn排出结束。由此,该部分(一册份)的片材束272以朝一方移动状态排纸叠层。此后部分的第一张片材P1输入场合,移动凸轮207朝与前部分逆方向回转,第一张片材P1朝与前部分逆侧移动排出。
在装订模式中,在接受待机状态下,入口辊203停止,排纸辊205朝着片材运送方向开始回转。装订工具210移动到从片材宽度退避一定量的待机位置待机。这种场合,入口辊203也起着作为定位辊的功能。即,第一张片材P1运入到片材后处理装置201,由入口传感器202检测片材前端,进而,与入口辊203的夹持部碰接。接着,第一张片材P1由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排纸辊102运送,运送从碰接位置进一步使其产生一定量挠曲的距离。运送上述距离后,入口辊203开始回转。由此,进行第一张片材P1的歪曲修正。图9(a)及图9(b)表示此时状态。
图10是表示片材后端从入口辊203的夹持部脱离超过分叉通道241时状态的图。第一张片材P1的运送量根据由片材后端的入口传感器202的检测信息进行计数,片材运送位置的位置信息由CPU201a把握。若片材后端通过入口辊203的夹持部,则入口辊203为了接受此后第二张片材P2停止回转。在与此相同时间,移动凸轮207朝着图10的箭头R4方向(图示顺时钟方向)回转,在夹持第一张片材P1的状态下,排纸辊205朝着轴向开始移动。由此,第一张片材P1在图10中一边朝箭头D1方向斜行一边被运送。此后,若并设或组装在装订工具210的片材端检测传感器220检测到片材P1的侧端部,则移动凸轮207停止,接着逆转,在片材端检测传感器220没有检测到片材P1的状态下,移动凸轮207停止。接着,上述动作结束,在片材后端通过分叉爪204前端的所定位置,排纸辊205停止。
图11是表示使得片材P1转向校准片材P1的运送方向时状态的图。从图10状态使得分叉爪204朝着图示箭头R5方向回转,将运送路径切换为分叉通道241后,使得排纸辊205逆转。由此,第一张片材P1朝着箭头D2方向转向,片材后端被运入分叉通道241,进而与碰接面242碰接。通过该片材后端的碰接,片材后端以碰接面242为基准对齐。若第一张片材P1对齐,则排纸辊205停止。这时,若第一张片材P1与碰接面242碰接,则排纸辊205滑移,不赋予运送力。即,设定为若第一张片材P1转向与碰接面242碰接,片材后端以碰接面242为基准对齐,则片材不再被运送而压曲。
图12是表示使得第一张片材P1在分叉通道241待机、运入此后第二张片材P2时状态的图。前面的第一张片材P1以碰接面242为基准对齐后,使得分叉爪204朝着图示箭头R6方向回转。由此,作为分叉爪204的下面的接触面204c将位于分叉通道241的片材后端强力推压在分叉通道241的表面,使其为不动状态待机。若后面的第二张片材P2从图像形成装置101运入,则与前面的第一张片材P1同样,在入口辊203进行歪曲修正。接着,入口辊203开始回转,同时,排纸辊205也开始朝运送方向回转。
图13是表示输入第二张片材P2时状态的图。从图12状态输送第二张片材P2、进而第三张片材P3、……、Pn时也实行图10及图11所示动作,顺序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01运送来的片材移动到预先设定的位置叠合,将校准状态的片材束272码放(集积)在片材运送通道240内。
图14是表示校准最终纸Pn形成片材束272时状态的图。若校准最终纸Pn形成校准状态的片材束272结束动作,则使得排纸辊205朝着运送方向回转一定量停止。通过该动作使得片材后端与碰接面242碰接时产生的挠曲解消。此后,使得分叉爪204朝着图示箭头R5方向回转,使得接触面204c从分叉通道241离开,释放对片材束272的加压力。由此,片材束272受分叉爪204的约束力得到解除,能由排纸辊205运送。
图15是表示装订动作时状态的图。从图14状态使得排纸辊205朝运送方向回转,运送片材束272,运送距离为使得装订工具210的齿型261的位置和片材束272的装订位置一致的距离,在该位置停止。由此,片材束272的运送方向的加工位置与齿型261的运送方向位置一致。接着,使得装订工具210朝着图示箭头D3方向移动后停止,所述移动距离相当于使得装订工具210的齿型261的位置和片材加工位置一致的距离。由此,片材束272的运送方向的加工位置与齿型261的位置在运送方向及宽度方向一致。这时,分叉爪204朝着图示箭头R6方向回转,回复到接受片材状态。此后,接通驱动电机265,由齿型261对片材束272加压,通过挤压进行压接装订。在本实施形态中,例示使用进行压接装订的装订工具210的例子,当然,也可以使用半冲切加工、切口弯曲、切口弯曲进而在孔中贯通等的装订方法的装订工具。
图16是表示排出片材束272时状态的图。如图15所示,装订的片材束272通过排纸辊205回转排出。排出片材束272后,使得移动凸轮207朝着箭头R7方向回转,回复到原位置(图8位置)。与此并行,使得装订工具210朝着图示箭头D4方向移动,回复到原位置(图8位置)。由此,该部分(一册份)的片材束272的校准动作/装订动作结束。还有此后部分场合,反复图8至图16的动作,同样作成压接装订的一册份的片材束272。
[实施例1]
压接装订装置的概略如参照图1至图16说明。下面,详细说明实施例1。实施例1是对于片材束的角部使得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与纸宽度方向(与纸运送方向正交)垂直进行压接装订场合的例子。该场合,从图14状态,使得排纸辊205朝运送方向回转,运送片材束272,所运送距离使得装订工具210的齿型261的位置和片材束272的角部272d的装置位置一致,在该位置停止。
图17是表示装订工具的齿型一例的图。装订工具210的齿型261构成为一对,图17(a)是一对齿型261之中一方的齿型261的正面图,图17(b)是该图17(a)的平面图。在本实施形态中,齿型261设有第一至第三共三个齿型部(toothunits)261a,261b,261c,各齿型部261a,261b,261c包括凸部270a和凹部270b。另一方面,没有图示成对的另一方齿型,但是,其设有包括凸部和凹部、分别与上述第一至第三齿型部啮合的第四至第六齿型部。压接装订场合,另一方的齿型的凹部270b相对图17所示一方的齿型261的凸部270a啮合,另一方的齿型的凸部270a相对一方的齿型261的凹部270b啮合。
在此,与第一至第三齿型部261a,261b,261c啮合的另一方的齿型部,在各齿型部分别设有三个凹部,第一至第三齿型部261a,261b,261c的凸部270a夹着片材束与各凹部270b啮合。由此,在第一至第三齿型部261a,261b,261c中,形成各三条、共计九条的压接痕280。在图17中,符号270表示装订工具210的凸部270a前端的压接部,在该压接部270形成压接痕280。
图18是表示对片材束施以压接装订状态的片材束的主要部分正面图。如图18所示,在片材束272的正面视图左上的角部,由装订工具210施以压接装订。压接处为压接处理部271X。由于使用图17所示装订工具210,在第一至第三齿型部261a,261b,261c的各齿型部形成九条压接痕280,由该九条压接痕280进行装订。在第一至第三齿型部261a,261b,261c的各齿型部形成各三条的压接痕280,其成为一个块,三个块成为共计九条压接痕280。换言之,由九条压接部270形成的压接痕280施以压接装订。
下面,在图18所示压接装订状态下,说明因卷取片材束272的方向不同,压接处理部271X的易剥离或难以剥离的差异。
如图17所示,压接部270配列为九个平行,通过装订工具210的齿型261夹持片材束272加压,形成九个压接痕280。图19,图20,以及图21表示卷取片材方向和压接部A的接点(片材在压接痕部分被剥离处)的状态。
图19的B,图20的B,以及图21的B分别表示卷取片材时,片材相对片材束272的剥离处,从该剥离处B和压接痕280之间的接点C剥离。即,接点C是片材从片材束272剥离处,从片材束272对该接点C作用剥离片材的力。
图19是表示相对片材束272的压接处理部271X的排列(沿着箭头DX方向)垂直(相对压接痕280的长度方向平行:箭头D1方向)地卷取片材时状态的图。该场合,连接剥离处的线B相对压接处理部271X的排列成为平行,接点C在连接剥离处的线B上有九处,因此,剥离力分散,施加在一个压接痕280的剥离力小。其结果,片材难以从片材束272剥离。
图20是表示相对片材束272的压接处理部271X的排列(沿着箭头DX方向)平行(相对压接痕280的长度方向垂直:箭头D2方向)地卷取片材时状态的图。该场合,剥离处B相对压接处理部271X的排列成为垂直(相对压接痕280的长度方向平行),从图20可知,仅仅在最右侧的压接痕280有接点C。这种场合,虽然一个压接痕280A的长度方向全长成为接点,但该全长相对压接处理部271X的排列尺寸大幅度小。因此,九处压接痕280之中,仅仅对一个压接痕280A施加剥离力,易剥离。
图21是表示相对片材束272的压接处理部271X的排列(沿着箭头DX方向)倾斜(大致45度,相对压接痕280的长度方向大致45度:箭头D3方向)地卷取片材时状态的图。该场合,剥离处B相对压接处理部271X的排列成为倾斜,从图21可知,九条压接痕280之中,仅仅在最右侧的压接痕280A有接点C。因此,与图20场合相同,仅仅对一个压接痕280A施加剥离力,因此,易剥离。进一步说,图21例子场合,接点C的长度为压接痕280A的最大宽度的大致倍左右,因此,与图20场合相比,更易剥离。
这样,相对片材束272的上端部272a平行地(压接处理部271X的排列相对上端部平行)施以压接装订场合,因片材卷取方法不同,片材剥离难易发生很大变化。在图20及图21所示例中,即使增加压接部270,结果,在一处压接痕280A承受剥离力,因此,不会难以剥离。这样配置场合,为了难以剥离,只有增加压接强度方法(即,提高压接压力)。如上所述,增加压接强度使得装订工具210构成复杂化或大型化。
[实施例2]
于是,实施例2在将压接处理部271设定在片材束272的角部272d场合,配列装订工具210的齿型261,使得压接痕281的排列方向(箭头D6方向)相对上述对角线272b成为垂直那样的配列,进行压接装订,使得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朝向(箭头D5方向)和施以装订处理侧的片材束272的角部272d的一边272e所形成的角度成为大致30度-60度。图22是表示这时压接痕状态的说明图。
装订工具210可以设有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与片材束的装订侧的边正交那样的齿型261,以及相对片材束的装订侧的边成为倾斜的齿型261双方。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一个压接痕281的长度L1设定为以下那样长度:
当相对片材束272的上端部272a垂直(箭头D1方向)卷取片材场合,剥离处B和片材束272的接点C2成为多处(至少二处);
当相对片材束272的上端部272a平行(箭头D2方向)卷取片材场合,剥离处B和片材束272的接点C4成为多处(至少二处);
当相对片材束272的上端部272a倾斜(箭头D3方向)卷取片材场合,剥离处B和片材束272的接点C5成为多处(至少二处)。
图23,图24,图25表示各场合的压接痕和剥离处的状态。
图23表示相对片材束272的上端部272a垂直(箭头D1方向)卷取片材时状态。卷取片材场合,开始在B-1位置,仅仅与压接处理部271的最左的压接痕281B具有接点C1,全部剥离力施加在此。若从该状态进一步卷取,则片材按该状态剥离。接着若到达B-2位置,则相对压接处理部271的从左数起三个压接痕281B分别具有接点C2,剥离力分散到三处。因此,与图20和图21构成相比,约三倍程度难以剥离。
该场合,剥离处B和片材束272的接点C2成为多处(至少二处),这样的压接痕281的长度L1和邻接的压接痕281间的距离d1也有关系。即,若上述距离小,则即使压接痕281的长度L1短,也能具有三处接点。因此,较好的是,压接痕281的长度L1和邻接的压接痕281间的距离d1的关系,预先改变齿型261的形状,尺寸,试验求取各种各样组合,设定合适的压接处理部27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1,以及邻接的压接痕281间的距离d1。
图24表示相对片材束272的上端部272a平行(箭头D2方向)卷取片材时状态。卷取片材场合,开始在B-1位置,仅仅与压接处理部271的最右的压接痕281A具有接点C3,全部剥离力施加在此。若从该状态进一步卷取,则片材按该状态剥离。接着,若到达B-2位置,则相对压接处理部271的从右数起三个压接痕281A分别具有接点C4,剥离力分散到三处。因此,与图20和图21构成相比,约三倍程度难以剥离。
图25表示相对片材束272的上端部272a倾斜方向(箭头D3方向,大致45度)卷取片材时状态。卷取片材场合,片材朝着相对压接处理部271的排列(箭头D6方向)垂直方向(与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相当,箭头D3方向)卷取。并且,卷取片材场合,开始在B位置,具有与压接处理部271的压接痕281的接点C5。该接点C5是压接痕281的片材卷取侧的端部,与九条压接痕281大致同时相接。接着,沿着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顺序剥离。换言之,片材相对片材束272在九处被压接保持的状态得到解除。因此,剥离力分散到九处,施加到一个压接痕281的力小。该状态若仅仅考虑相对压接痕281的卷取方向,与图19状态等价。
这样,如图23至图25所示,若使得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朝向(箭头D5方向)和施以装订处理侧的片材束272的角部272d的一边272e所形成的角度θ成为大致30度-60度,进行压接装订,则仅仅图19场合与图24对应成为同样的难以剥离,与其他图20和图21相比,成为三倍的难以剥离。由此,不会使得装订工具210构成复杂化或大型化,再有,不会增加装订工具210的压接强度,仅仅变更压接装订方向和压接痕281的长度,能使得片材难以从片材束272剥离。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压接装订片材束宽度方向中央部场合的例子。该场合,使得排纸辊205朝运送方向回转,运送片材束272,所运送距离使得装订工具210的齿型261的位置和片材束272的中央部的装订位置一致,在该位置停止。进而,使得装订工具210朝着片材宽度方向移动,使得齿型261的位置和片材束中央部的加工位置在片材宽度方向(箭头D3,参照图15)一致。
图26是表示实施例3中对片材束施以压接装订状态的片材束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实施例3是在片材束272的长度方向的上端部272a的中央部一处设置用实施例1所示压接痕281压接的压接处理部271的例子。齿型261与实施例1的图17所示相同。
在本实施例3中,与图18所示以往例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长度L1比以往例的压接痕280的长度长,以及压接处理部271不是位于片材束的角部272d,而是位于中央部。
在片材束272的长度方向上端部272a的片材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通过齿型261压接的压接处理部271场合,利用者卷取片材的方向大半为相对片材束272的上端部272a垂直的方向(箭头D1方向)或斜方向(箭头D3方向)。由于装订在片材束的中央部,因此,利用者几乎不会沿着相对上端部272a平行方向(箭头D2方向)卷取。于是,在本实施例3中,设定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1,使得卷取时与压接痕281的接点存在多个。
具体地说,若压接处理部271和卷取方向的相对关系成为图23、图24、图25的关系,则能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于是,在本实施例2中,将图23、图24、图25所示压接痕281形成在上述上端部272a的中央部,使得该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箭头D5方向)与片材束272的上端部272a垂直。由此,斜向卷取场合,几乎都从箭头D3或D31方向卷取,压接痕281或压接处理部271与卷取方向的相对关系与图23或图24相同。又,从下卷取场合,压接痕281或压接处理部271与卷取方向的相对关系与图25相同。前者卷取时在三处(多处)形成接点C2或C4,后者卷取时在九处形成接点C5。由此,剥离力分散,难以剥离。
本实施例3配置为压接处理部271以片材束27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中心线272c作为对称轴,在一处一个压接处理部271的压接痕281成为对称。但是,并不需要严格对称,只要中心线272c处于压接处理部271范围就足够。其他没有特别说明部分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具有同样功能。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在片材束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二处进行压接装订场合的例子。该场合,使得排纸辊205朝运送方向回转,运送片材束272,所运送距离使得装订工具210的齿型261的位置和片材束272的中央部的二处装订位置一致,在该位置停止。进而,使得装订工具210朝着片材宽度方向移动,使得齿型261的位置和片材束中央部的装订位置一致。图17所示齿型261场合,在一方的装订位置进行压接装订后,使得装订工具210朝着片材宽度方向移动,直到另一方装订位置,也可以使用能在二处同时进行压接装订的装订工具210。
图27是表示实施例4中对片材束施以压接装订状态的片材束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实施例4是相对片材束272的长度方向的上端部272a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272c对称设置二个用实施例3所示压接痕281压接的压接处理部271的例子。齿型261与实施例1的图17所示相同。
在本实施例4中,实施例2的压接处理部271包括第一压接处理部271A和第二压接处理部271B。其他构成与实施例2相同。即,在实施例3中,以上述上端部272a的中央部272c为对称轴,对称形成第一压接处理部271A和第二压接处理部271B。压接痕281与图23、图24、图25所示压接痕281相同,形成为长度方向(箭头D5方向)与片材束272的上端部272a垂直。
由此,斜向卷取场合,几乎都从箭头D3或D31方向卷取,与实施例2相同,压接痕281或压接处理部271与卷取方向的相对关系与图23或图24相同。又,从下卷取场合,压接痕281或压接处理部271与卷取方向的相对关系与图25相同。前者卷取时在三处(多处)形成接点C2或C4,后者卷取时在十八处形成接点C5。由此,剥离力分散,难以剥离。
在本实施例4中,配置为压接处理部271以片材束27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中心线272c作为对称轴,对称配置二个压接处理部271A和271B。但是,并不需要严格对称。其他没有特别说明部分与实施例1或2构成相同,具有同样功能。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形态,具有以下效果:
(1)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包括:
分叉通道241,集积运送来的片材;以及
装订工具210,通过设有多个压接部(clampingportions)270的齿型261对集积在分叉通道241的片材束272加压,进行装订;
通过上述装订工具210,对片材束272的角部进行装订场合,由上述压接部270形成在该片材束272的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与该片材束272的角部的一边所形成的角度θ成为大致30~60度,因此,卷取由装订工具210装订的片材束272的片材时,卷取的片材和由装订工具210形成的压接痕281在多处具有接点C2,C4,C5。由此,剥离力分散,施加在一个压接痕281的剥离力变小。其结果,当卷取片材时,能实现难以剥离的压接装订。
(2)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包括:
分叉通道241,集积运送来的片材;以及
装订工具210,通过设有多个压接部270的齿型261对集积在分叉通道241的片材束272加压,进行装订;
通过上述装订工具210,对上述片材束272的中央部进行装订场合,由上述压接部270形成在片材束272的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相对装订侧的片材束272的一边大致垂直,因此,在通常利用者的卷取动作中,在多处具有接点。由此,与(1)场合相同,剥离力分散,当卷取片材时,能实现难以剥离的压接装订。
(3)卷取片材的方向与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平行场合,片材相对全部压接痕281大致同时具有接点,卷取片材的方向相对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具有角度场合,片材相对至少二个(较好的是至少三个)压接痕281具有接点,由此,与以往例相比,能成为至少二倍的难以剥离。
(4)装订工具210的凸部270a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足以使得上述片材相对压接痕281在多处具有接点的长度,因此,相对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从斜方向(具有角度的状态)卷取片材场合,也能确实分散剥离力。
(5)邻接的凸部270a的间隔设定为间隔d1,该间隔d1足以使得上述片材相对压接痕281在多处具有接点,因此,相对压接痕281的长度方向从斜方向(具有角度的状态)卷取片材场合,也能确实分散剥离力。
(6)装订工具210具有多个齿型部261,该齿型部261包括多个压接部270,多个压接部270各自设有直线凸部270a,例如设有三条直线凸部270a,设有例如三组,因此,具有角度卷取片材场合,也能确实在多处具有接点。
(7)齿型部261进一步包括与凸部270a啮合的凹部270b,压接痕280,281是通过将片材束272夹入齿型部261的凸部270a和凹部270b之间进行加压而形成的,因此,能根据齿型部261的方向设定压接痕280,281的方向。
这样,相对片材束272的片材的卷取方向,设定装订工具210的压接部270的装订方向,不会增大压接装订的压接力(压接机构,压接转矩),能实质上增加装订强度。即,根据片材束的片材的卷取方向,决定装订方向(齿型261的压接部270的方向),能实现难以剥离的压接装订。
(8)构筑包含片材后处理装置201和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图像形成系统时,能以低成本提供难以剥离的机内排纸方式的压接装订装置。
在权利要求书中的“集积手段”对应于实施形态中的分叉通道241,权利要求书中的“片材束”对应于实施形态中的片材束272,权利要求书中的“压接部”对应于实施形态中的符号270,权利要求书中的“装订手段”对应于实施形态中的装订工具210,权利要求书中的“片材处理装置”对应于实施形态中的片材后处理装置(最终整理装置)201,权利要求书中的“压接痕”对应于实施形态中的符号280,280A,280B,281,281A,281B,权利要求书中的“接点”对应于实施形态中的符号C,C1,C2,C3,C4,C5,权利要求书中的“卷取片材方向”对应于实施形态中的箭头D1,D2,D3,D31,权利要求书中的“压接痕的长度方向”对应于实施形态中的D5方向,压接痕长度方向长度与符号L1对应,压接痕的间隔与符号d1对应,图像形成系统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及片材后处理装置201构成的系统对应。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包括:
集积装置,集积运送来的片材;以及
装订装置,通过多个压接部对集积在上述集积装置的片材束加压,进行装订;
其中,通过上述装订装置装订片材束的中央部场合,通过上述压接部形成在上述片材束的压接痕的长度方向相对装订侧的片材束的一边大致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订装置的多个压接部排列,使得各压接部的长度方向与片材宽度方向大致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卷取上述片材的方向与上述压接痕的长度方向平行场合,上述片材相对全部压接痕大致同时具有接点;
卷取上述片材的方向相对上述压接痕的长度方向具有角度场合,上述片材相对至少二个压接痕具有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接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足以使得上述片材相对压接痕在多处具有接点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邻接的上述压接部的间隔设定为足以使得上述片材相对压接痕在多处具有接点的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订装置具有多个齿型部,该齿型部包括上述多个压接部;
多个压接部各自设有直线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齿型部进一步包括与凸部啮合的凹部;
上述压接痕是通过将上述片材束夹入上述齿型部的上述凸部和上述凹部之间进行加压而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订装置具有多个齿型部,该齿型部包括多条直线凸部以及与其啮合的凹部;
通过上述齿型部,以上述中央部作为对称轴,在一处或多处形成压接痕;
上述压接痕是通过将上述片材束夹入上述齿型部的上述凸部和上述凹部之间进行加压而形成的。
9.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个记载的片材处理装置。
CN201310114341.7A 2012-04-10 2013-04-03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Active CN1033595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9414 2012-04-10
JPJP2012-089414 2012-04-10
JP2012-089414 2012-04-10
JP2013-017520 2013-01-31
JP2013017520A JP2013234068A (ja) 2012-04-10 2013-01-31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JP2013-017520 2013-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532A CN103359532A (zh) 2013-10-23
CN103359532B true CN103359532B (zh) 2016-01-13

Family

ID=48141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4341.7A Active CN103359532B (zh) 2012-04-10 2013-04-03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99568B2 (zh)
EP (1) EP2650117B1 (zh)
JP (1) JP2013234068A (zh)
CN (1) CN1033595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1334B2 (ja) * 2012-05-10 2017-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シート綴じ方法
JP6261233B2 (ja) * 2012-09-20 2018-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21865A (ja) * 2012-11-19 2014-07-03 Ricoh Co Ltd 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057167B2 (ja) * 2013-02-01 2017-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綴じ装置、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用紙綴じ方法
JP6218432B2 (ja) * 2013-05-20 2017-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88543B2 (ja) 2013-07-01 2018-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38111B2 (ja) 2013-07-25 2017-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圧着部材の組み付け方法、用紙綴じ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2556B2 (ja) 2013-08-02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308418B2 (ja) * 2013-09-13 2018-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綴じ装置、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5067407A (ja) 2013-09-30 2015-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綴じ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51276B2 (en) 2014-04-07 2017-09-05 Canon Finetech Inc. Sheet binding device,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5883072B2 (ja) * 2014-06-02 2016-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010968A (ja) * 2014-06-04 2016-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26378B2 (ja) * 2014-06-19 2018-11-21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綴じ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後処理装置
JP6573155B2 (ja) * 2015-06-04 2019-09-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071467A (ja) * 2015-10-06 2017-04-13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束綴じ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100402A (ja) 2015-12-03 2017-06-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綴じ歯、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シート綴じ方法
JP6703760B2 (ja) 2016-02-03 2020-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綴じ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28880B2 (ja) * 2016-03-29 2020-07-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綴じ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772509B2 (ja) * 2016-03-29 2020-10-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綴じ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185787A (ja) * 2016-03-31 2017-10-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冊子
JP6891575B2 (ja) * 2017-03-22 2021-06-1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綴じ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8158827A (ja) * 2017-03-23 2018-10-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綴じ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7272023B2 (ja) * 2019-03-15 2023-05-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06010B2 (ja) 2019-03-26 2023-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綴じ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75750B2 (ja) 2019-03-28 2023-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積載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15291B2 (ja) 2019-03-28 2023-01-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増し折り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75887B2 (ja) 2019-06-17 2023-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綴じ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459566B2 (ja) 2020-03-05 2024-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媒体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031699B2 (ja) * 2020-07-07 2022-03-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綴じ部材、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2099850A (ja) * 2020-12-23 2022-07-0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綴じ装置、綴じ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15648A (ja) * 1988-09-27 1990-08-28 Ricoh Co Ltd 用紙仕上げ装置
JPH04358893A (ja) * 1991-06-06 1992-12-11 Ricoh Co Ltd 製本装置
JP4044416B2 (ja) * 2002-09-10 2008-02-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2205917A (zh) * 2010-03-29 2011-10-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
CN102205916A (zh) * 2010-03-29 2011-10-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片材处理装置和片材处理系统
CN102211721A (zh) * 2010-04-01 2011-10-12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后处理装置和折叠增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3613206Y1 (zh) 1958-12-24 1961-05-24
EP1270478B1 (en) 2001-06-18 2008-06-04 Ricoh Company, Ltd. Sheet-shaped medium treatment apparatus
EP1295833B1 (en) 2001-09-25 2008-12-31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inisher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6921069B2 (en) 2002-01-10 2005-07-26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inisher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7137625B2 (en) 2002-02-12 2006-11-21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inisher including means for setting cutting position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heet finisher
US20030215275A1 (en) 2002-03-12 2003-11-20 Masahiro Tamura Sheet finisher with a punching unit
JP4071642B2 (ja) 2002-03-25 2008-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753675B2 (ja) 2002-05-22 2006-03-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搬送装置、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886851B2 (ja) 2002-06-07 2007-02-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信号符号化装置
US6905118B2 (en) 2002-07-31 2005-06-14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inisher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7336921B2 (en) 2002-08-14 2008-02-26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inisher with sheet folding capability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2005074858A (ja) 2003-09-02 2005-03-24 Ricoh Co Ltd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12200B2 (ja) 2009-06-01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綴じ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53453B2 (ja) * 2009-06-05 2013-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10606B2 (ja) * 2010-03-10 2013-10-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用紙処理装置
JP5365566B2 (ja) * 2010-03-29 2013-12-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15648A (ja) * 1988-09-27 1990-08-28 Ricoh Co Ltd 用紙仕上げ装置
JPH04358893A (ja) * 1991-06-06 1992-12-11 Ricoh Co Ltd 製本装置
JP4044416B2 (ja) * 2002-09-10 2008-02-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2205917A (zh) * 2010-03-29 2011-10-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
CN102205916A (zh) * 2010-03-29 2011-10-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片材处理装置和片材处理系统
CN102211721A (zh) * 2010-04-01 2011-10-12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后处理装置和折叠增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532A (zh) 2013-10-23
US8899568B2 (en) 2014-12-02
EP2650117A1 (en) 2013-10-16
EP2650117B1 (en) 2014-10-15
JP2013234068A (ja) 2013-11-21
US20130264762A1 (en)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9532B (zh)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3373633B (zh)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JP5245792B2 (ja) シート整合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57438A (ja) 背面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4512144A (zh) 纸装订装置、纸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系统
WO2005044580A1 (ja) 綴じ処理装置
US20130164100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7106597A (ja) シート揃え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73681A (ja) 用紙綴じ装置、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綴じ装置のプログラム
JP2013129477A (ja)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用紙処理方法
US20080150210A1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2602736B (zh) 纸张折叠装置、成像系统和纸张折叠方法
JP4760307B2 (ja) 冊子仕上装置、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1518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記録紙後処理装置
JP2014019526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227349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21868A (ja) 用紙処理装置
JP2017206388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4058383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ート綴じ方法
JP2011057424A (ja) 背面処理装置、及び製本システム
JP2013039998A (ja)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031699B2 (ja) 綴じ部材、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551096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4689443B2 (ja) 被記録媒体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5614B2 (ja) 冊子成形装置及び用紙後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