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9117A - 车辆后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9117A
CN102849117A CN201210214856XA CN201210214856A CN102849117A CN 102849117 A CN102849117 A CN 102849117A CN 201210214856X A CN201210214856X A CN 201210214856XA CN 201210214856 A CN201210214856 A CN 201210214856A CN 102849117 A CN102849117 A CN 102849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ackplate
salient
striker
bod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48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9117B (zh
Inventor
竹中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49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9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9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91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7Luggag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9Arrangements for the mounting of vehicle hitch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4Strikers
    • E05B85/045Strikers for bifurcated bo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48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60D1/488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mounted directly to the chassis of the towing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传送输入负荷,并且针对车辆的寿命周期期间正常使用时会反复施加的输入负荷能够确保足够耐用性的车辆后部结构。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结构的代表性配置是一种用于在车辆的后部支持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打开和关闭体的车辆后部结构,该车辆后部结构包括:背面板,其设置在从打开和关闭体的下端向车辆的底部延伸的区域中;以及撞针支架,其设置在背面板的车辆前侧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并且从背面板的上端附近向背面板的下端附近延伸,其中在从车辆的侧面看到的截面中,背面板和撞针支架各自的上端和下端联结在一起,并且在背面板和撞针支架之间形成间隙。

Description

车辆后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汽车后部结构的车辆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后部设置有作为打开和关闭体的后门。通常,后门通过连接到车体的撞针和连接到后门的门锁之间的啮合来接合。传统上,主要使用如下配置:在与背面板的上部重叠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尾端部件中形成大的开口,并且将上述撞针安装到与该开口下面的位置重叠的撞针支架。换句话说,主要使用撞针不经由尾端部件安装的配置。这是为了防止沿着连接到后门的门锁流到撞针的水沿着尾端部件由此进入到车辆内部。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不经由尾端部件安装撞针的情况下,存在问题,因为针对车辆的寿命周期期间在正常使用中会反复施加的任何输入负荷是否能够确保足够的耐用性是可疑的。在正常使用中会反复施加的任何输入负荷是指例如当关闭后门时施加的负荷以及当使用牵引钩的附近作为千斤顶支点进行顶起时对车辆施加的负荷。
在这方面,日本特开昭58-7345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安装到后底板面板的后边缘的下表面的加固支架的后端部被设置为向上延伸,该延伸部通过后底板面板和后端面板之间的空间导入到车辆内部,并且该延伸部的上端联结到锁加固件。根据日本特开昭58-73450号公报,经由该加固支架安装拴系钩(对应于本发明的牵引钩)允许从该拴系钩施加的大部分负荷被传送到该锁加固件,这使得可以防止扭曲变形。
从确保耐用性的观点来看,如上述日本特开昭58-73450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实现能够将输入负荷传送并分散到不同部分的配置是重要的。然而,日本特开昭58-73450号公报的技术仅针对从拴系钩施加的负荷采取措施,并且不能确保针对在车辆的寿命周期期间反复施加的其它输入负荷的耐用性,或者换言之,不能防止扭曲变形。此外,为了防止扭曲变形,需要以有效的方式传送输入负荷的配置,而不是仅将输入负荷传送并分散到不同部分。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能够有效地传送输入负荷并且能够针对在车辆的寿命周期期间的正常使用中会反复施加的任何输入负荷确保足够的耐用性。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结构的代表性配置是一种用于在车辆的后部支持能够打开和关闭的开关和关闭体的车辆后部结构,该车辆后部结构包括:背面板,其设置在从所述打开和关闭体的下端向所述车辆的底部延伸的区域中;以及撞针支架,其设置在所述背面板的车辆前侧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并且从所述背面板的上端附近向所述背面板的下端附近延伸,其中在从所述车辆的侧面看到的截面中,所述背面板和所述撞针支架各自的上端和下端联结在一起,并且在所述背面板和所述撞针支架之间形成间隙。
利用该配置,在所述背面板和所述撞针支架各自的上端和下端联结在一起,并且间隙在所述背面板和所述撞针支架之间连续延伸。因此,当向这些部件施加输入负荷时,这些部件将不会相互干扰,并且每个都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有效地传送所述输入负荷。因此能够针对在正常使用中会反复施加的任何输入负荷确保足够的耐用性。
优选地,所述背面板包括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背面板的大致中心并且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凸出,并且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撞针支架间隔开,从而形成间隙。利用该配置,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形成上述间隙。
优选地,所述撞针支架包括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凸出,并且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背面板间隔开,从而形成间隙。利用该配置,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形成上述间隙。
优选地,所述车辆后部结构还包括:尾端部件,其相对于所述背面板和所述撞针支架设置在车辆前侧,与所述背面板的上部重叠,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保持器,其保持用于锁定所述打开和关闭体的撞针,其中所述保持器与所述尾端部件和所述撞针支架在所述尾端部件和所述撞针支架的车辆后侧重叠,并且这三个部件联结在一起。
利用该配置,能够确保所述保持器的安装强度。此外,由于所述保持器联结到所述尾端部件,所以例如当关闭后门时施加的输入负荷经由所述尾端部件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散。因此,通过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和竖直(上下)方向上分散输入负荷,能够减小竖直方向上的输入负荷,并且利用上述配置还能够更有效地在竖直方向上传送输入负荷。
优选地,所述撞针支架的下端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与固定到所述车辆的车体底板面板的下表面后部的纵向部件联结。利用该配置,在所述撞针支架的下端和所述纵向部件之间执行输入负荷的传送,因此能够促进向不同部分传送和分散输入负荷,并且能够针对在正常使用时会反复施加的任何输入负荷确保足够的耐用性,从而防止扭曲变形。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结构的另一个代表性配置是一种用于在车辆的后部支持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打开和关闭体的车辆后部结构,该车辆后部结构包括:背面板,其设置在从所述打开和关闭体的下端向所述车辆的底部延伸的区域中;撞针支架,其设置在所述背面板的车辆后侧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并且从所述背面板的上端附近向所述背面板的下端附近延伸;以及尾端部件,其相对于所述背面板和所述撞针支架设置在车辆后侧,与所述背面板的上部重叠,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背面板包括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背面板的大致中心并且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凸出,所述撞针支架包括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凸出的第二凸出部,并且所述背面板、所述撞针支架、所述尾端部件在它们各自的上部中设置的法兰面处相互联结,并且间隙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连续延伸。
利用该配置,同样能够实现与上述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该车辆后部结构能够有效地传送输入负荷,并且能够针对在车辆的寿命周期期间正常使用时会反复施加的任何输入负荷确保足够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的前方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前视图。
图2是从上方看到的图1中所示的车辆后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从下方看到的图1中所示的车辆后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车辆后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5A和图5B是图2中所示的撞针附近区域的放大图。
图6是沿着图1中的箭头A-A取得的截面图。
图7是沿着图1中的箭头B-B取得的截面图。
图8是从侧面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中描述的尺寸、材料和其它具体数值仅是例子,以便于理解本发明,并且除非另外说明,否则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应该指出的是,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构成基本相同的功能和配置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因此省略了多余的描述。此外,省略了对与本发明不直接相关的元件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从车辆前方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100的前视图。图2是从上方看到的图1中所示的车辆后部结构100的透视图。图3是从下方看到的图1中所示的车辆后部结构100的透视图。图4是图2中所示的车辆后部结构100的分解透视图。为了方便,在图2和图3中省略了后门102的图示。在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Rh表示车辆的右侧,箭头Up表示上侧。
如图1中所示,在汽车的后部设置作为打开和关闭体的后门102。车锁104连接到后门102,并且通过车锁104与连接到车体的撞针106啮合可以保持后门102的关闭状态。
如图4中所示,车辆后部结构100设置有从后门102的下端向车辆的底部延伸的背面板110。在背面板110的车辆前侧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设置有撞针支架120。撞针支架120从背面板110的上端附近向背面板110的下端附近延伸。在背面板110和撞针支架120的车辆前侧设置有尾端部件130。尾端部件130与背面板110的上部重叠,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背面板110和撞针支架120的下端连接到车体底板面板140。作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向部件的牵引钩150被固定到车体底板面板140的下表面的后部。在此,作为例子示出了掀背式车辆,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轿车。在轿车的情况下,行李箱盖代替后门102作为所述打开和关闭体,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向部件固定到行李箱底板面板的下表面,该行李箱底板面板构成车辆的底部。
图5A和图5B是图2中所示的撞针106附近的区域的放大图。图5A示出安装撞针106之前的该区域,图5B示出安装撞针106之后的该区域。注意,图5A和图5B示出多个焊点,这些焊点中只有代表性的焊点用附图标记标出。
如图5A中所示,对于车辆后部结构100,保持撞针106的保持器108与撞针支架120和尾端部件130在这些部件的车辆后侧重叠,并且这三个部件联结在一起。在图5A和图5B中联结位置被示出为焊点160f和160g。
如图5B中所示,撞针106经由安装开口132和134紧固到保持器108,保持器108已经通过如上所述的三个部件的联结而被联结。因此,可以确保撞针106的安装强度。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并且防止扭曲变形,优选地,除了安装开口132和134以外,在尾端部件130中不形成任何不必要的开口。
如图5A和图5B中所示,在撞针支架120和尾端部件130相互交叉的部分中,这三个部件,即背面板110、撞针支架120和尾端部件130联结在一起。在图5A和图5B中联结位置被示出为焊点160a、160b、160c、160d和160e。
图6是沿着图1中的箭头A-A取得的截面图。如图6中所示,对于车辆后部结构100,背面板110和撞针支架120的下端联结到车体底板面板140和牵引钩部件150。这允许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传送和分散通过第一凸出部112和第二凸出部122传送的任何输入负荷,并且还允许在垂直方向上传播和分散来自车体底板面板140和牵引钩部件150的任何输入负荷。
另外,牵引钩加固件152联结到牵引钩部件150。牵引钩154被牵引钩部件150和牵引钩加固件152保持。
现在参考图2。利用上述配置,当关闭后门102时施加的任何输入负荷都在车辆的宽度方向X1和X2上经由尾端部件130分散并且在向下方向Y1上经由背面板110和撞针支架120分散。此外,因为背面板110和撞针支架120的下端联结到车体底板面板140和牵引钩部件150,所以在向下方向Y1上的输入负荷也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传送和分散。
现在参考图3,利用上述配置,当使用牵引钩154的附近作为千斤顶支点进行顶起时对车辆施加的任何负荷都经由牵引钩部件15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具体来说是在车辆前方方向Z1)上分散,并且经由背面板110和撞针支架120在向上方向Y2上分散。
如图3中所示,背面板110设置有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位于背面板110的大致中心并且向车辆的后方凸出的第一凸出部112。如图4以及图5A和图5B中所示,撞针支架120设置有向车辆的前方凸出的第二凸出部122。第二凸出部122在其横向的相反两侧上设置有用于焊接到背面板110的竖直法兰124和126,并且在从上方和下方看到的截面中,第二凸出部122基本上是帽子形状(具有钢板桩形状)。在从上方或下方看到的截面中第一凸出部也基本上是帽子形状。就确保刚性来说,该形状是极好的,并且能够提供所需的刚性。
图7是沿着图1中的箭头B-B取得的截面图。如图7中所示,对于车辆后部结构100,第一凸出部112和第二凸出部122彼此相对,并且它们在相反的方向上凸出,并且因此在它们之间形成间隙162。背面板110、撞针支架120和尾端部件130在它们各自的上部(上端)设置的法兰面110a、120a和130a处相互联结,并且间隙162从法兰面110a、120a和130a向联结到车体底板面板140的下端连续延伸。注意,间隙162位于保持器108和撞针106的下方。
通过设置上述连续间隙162,可以进一步平稳且有效地传送通过前面所述的通过三个部件的联结而联结保持器108的配置可以分散和减小的在向下方向Y1上的输入负荷和在向上方向Y2上的输入负荷。其原因是背面板110和撞针支架120可以利用在它们之间敞开的空间在垂直方向上均匀传送输入负荷而不会相互干扰。这导致对车体的损害减小,从而增加车体的耐用性。注意,当背面板110和撞针支架120彼此重叠并且彼此通过点焊连接在一起而不设置本实施例的间隙162的任何等同结构时,应力集中在点焊部位上,并且使得输入负荷不均匀,因此,在该部位可能出现扭曲变形。
如前面所描述的,利用上述车辆后部结构100,能够将输入负荷有效地传送到不同部分,并且因此针对在车辆的寿命周期期间正常使用时会反复施加的任何输入负荷,能够确保足够的耐用性,从而防止扭曲变形。
传统上,主要使用在尾端部件中形成大的开口并且撞针经由该开口安装到撞针支架的配置。因此,存在问题,因为不仅不能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经由尾端部件传送和分散输入负荷,而且该大开口的形成还导致应力集中在该开口上和扭曲变形。相反,利用上述车辆后部结构100,不必形成这种大开口,并且因此它还能够解决应力集中的问题。由于车辆后部结构100使用现有的部件而不使用任何新的部件,所以与传统结构相比不需要增加成本和重量。相反,与传统结构相比,车辆后部结构100提供诸如货物空间增加和铸模成本减少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图8是从侧面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200的截面图。如图8中所示,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车辆后部结构200在车辆前侧包括背面板210并且在车辆后侧包括尾端部件230。
具体来说,对于车辆后部结构200,从背面板210的上端附近向背面板210的下端附近延伸的撞针支架220设置在从后门的下端向车辆的底部延伸的区域中设置的背面板210的车辆后侧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处。与背面板210的上部重叠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尾端部件230设置在背面板210和撞针支架220的车辆后侧。背面板210设置有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并且向车辆的前方凸出的第一凸出部212,并且撞针支架220设置有向车辆的后方凸出的第二凸出部222。背面板210、撞针支架220和尾端部件230在它们各自的上部设置的法兰面210a、220a和230a处相互联结,并且间隙262在第一凸出部212和第二凸出部222之间连续延伸。
背面板210和撞针支架220的下端联结到车体底板面板140和牵引钩部件150。保持器208与背面板210和撞针支架220在这些部件的车辆后端侧重叠,并且这三个部件联结在一起。利用该配置,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尽管上面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并且这些修改和变更应该被理解为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适用于作为汽车后部结构的车辆后部结构。

Claims (6)

1.一种车辆后部结构,用于在车辆的后部支持能够打开和关闭的开关和关闭体,该车辆后部结构包括:
背面板,其设置在从所述打开和关闭体的下端向所述车辆的底部延伸的区域中;以及
撞针支架,其设置在所述背面板的车辆前侧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并且从所述背面板的上端附近向所述背面板的下端附近延伸,
其中在从所述车辆的侧面看到的截面中,所述背面板和所述撞针支架各自的上端和下端联结在一起,并且在所述背面板和所述撞针支架之间形成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
其中所述背面板包括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背面板的大致中心并且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凸出,并且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撞针支架间隔开,从而形成所述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
其中所述撞针支架包括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凸出,并且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背面板间隔开,从而形成所述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还包括:
尾端部件,其相对于所述背面板和所述撞针支架设置在车辆前侧,与所述背面板的上部重叠,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保持器,其保持用于锁定所述打开和关闭体的撞针,
其中所述保持器与所述尾端部件和所述撞针支架在所述尾端部件和所述撞针支架的车辆后侧重叠,并且这三个部件联结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
其中所述撞针支架的下端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与固定到所述车辆的车体底板面板的下表面后部的纵向部件联结。
6.一种车辆后部结构,用于在车辆的后部支持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打开和关闭体,该车辆后部结构包括:
背面板,其设置在从所述打开和关闭体的下端向所述车辆的底部延伸的区域中;
撞针支架,其设置在所述背面板的车辆后侧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并且从所述背面板的上端附近向所述背面板的下端附近延伸;以及
尾端部件,其相对于所述背面板和所述撞针支架设置在车辆后侧,与所述背面板的上部重叠,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背面板包括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背面板的大致中心并且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凸出,
所述撞针支架包括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凸出的第二凸出部,并且
所述背面板、所述撞针支架、所述尾端部件在它们各自的上部中设置的法兰面处相互联结,并且间隙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连续延伸。
CN201210214856.XA 2011-06-30 2012-06-27 车辆后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91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5153 2011-06-30
JP2011145153A JP5810677B2 (ja) 2011-06-30 2011-06-30 車両後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9117A true CN102849117A (zh) 2013-01-02
CN102849117B CN102849117B (zh) 2015-04-08

Family

ID=47355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485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9117B (zh) 2011-06-30 2012-06-27 车辆后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01986A1 (zh)
JP (1) JP5810677B2 (zh)
CN (1) CN102849117B (zh)
DE (1) DE102012211029B4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8008A (zh) * 2013-03-19 2014-09-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后置物板的结构
CN106005031A (zh) * 2015-03-27 2016-10-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N111731393A (zh) * 2020-05-25 2020-10-02 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后围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0242B2 (ja) * 2012-08-21 2016-04-0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6028675B2 (ja) 2013-05-15 2016-11-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6136983B2 (ja) * 2014-02-27 2017-05-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構造
JP6215975B2 (ja) * 2016-01-12 2017-10-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の固定構造
JP7153221B2 (ja) * 2018-07-18 2022-10-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JP7116910B2 (ja) * 2018-07-18 2022-08-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US11472244B2 (en) 2020-04-16 2022-10-18 Honda Motor Co., Ltd. Skid plate with recovery point
US11535305B2 (en) 2021-05-27 2022-12-27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3450A (ja) * 1981-10-27 1983-05-02 Nissan Motor Co Ltd タイダウンフツク支持構造
CN1791529A (zh) * 2003-05-15 2006-06-21 英提尔汽车公司 车辆的后备箱模块
JP2009023480A (ja) * 2007-07-19 2009-02-05 Mazda Motor Corp バックドアのラッチ取付部補強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32065B (it) * 1989-03-30 1992-01-23 Fiat Auto Spa Sottogruppo posteriore di pianale di autoveicolo
JPH0699854A (ja) * 1992-09-18 1994-04-12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3275685B2 (ja) * 1996-01-23 2002-04-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荷物室構造
DE602005012773D1 (de) * 2004-11-12 2009-04-02 Mazda Motor Heckteilaufbau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4596319B2 (ja) * 2005-03-31 2010-12-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US20090058143A1 (en) * 2007-08-30 2009-03-05 Manning Richard A Scuff plate modular assembly for vehicle liftgate
JP4572241B2 (ja) * 2008-01-31 2010-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5007270B2 (ja) * 2008-05-08 2012-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5428802B2 (ja) * 2009-11-26 2014-02-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の下部構造
JP5581083B2 (ja) * 2010-03-19 2014-08-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3450A (ja) * 1981-10-27 1983-05-02 Nissan Motor Co Ltd タイダウンフツク支持構造
CN1791529A (zh) * 2003-05-15 2006-06-21 英提尔汽车公司 车辆的后备箱模块
JP2009023480A (ja) * 2007-07-19 2009-02-05 Mazda Motor Corp バックドアのラッチ取付部補強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8008A (zh) * 2013-03-19 2014-09-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后置物板的结构
CN106005031A (zh) * 2015-03-27 2016-10-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N111731393A (zh) * 2020-05-25 2020-10-02 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后围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CN111731393B (zh) * 2020-05-25 2022-11-04 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后围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2211029B4 (de) 2016-09-15
JP2013010460A (ja) 2013-01-17
DE102012211029A1 (de) 2013-01-03
CN102849117B (zh) 2015-04-08
JP5810677B2 (ja) 2015-11-11
US20130001986A1 (en) 201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9117B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100390007C (zh) 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
EP1264757A2 (en) Sid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WO2014155538A1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ー下部構造
JP2011037289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2013010460A5 (zh)
JP2015089792A (ja) 車両のセンタピラー下部構造
JP4438416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EP2913251B1 (en) Vehicle rear structure
JP5315068B2 (ja) 車体構造
JP2006116997A (ja) リヤゲート構造
JP2006193037A (ja) 車体上部構造
JP6435300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2000108930A (ja) 自動車の車体側面下部構造
JP2018149991A (ja) 車両の開閉体構造
JP2002316536A (ja) 自動車用サイドドア構造
JPH06219329A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EP2602173B1 (en) Framework structure of trunk lid
JP6674656B2 (ja) キャブ構造
JP7143254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6253683B2 (ja) 車体構造
JP4979002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JP4924628B2 (ja) 車両のサイドドア構造
CN112172427B (zh) 车辆用后纵臂支承结构
EP3785956A1 (en) Side vehicle-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