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8898A - 稀土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稀土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8898A
CN102768898A CN2012102280900A CN201210228090A CN102768898A CN 102768898 A CN102768898 A CN 102768898A CN 2012102280900 A CN2012102280900 A CN 2012102280900A CN 201210228090 A CN201210228090 A CN 201210228090A CN 102768898 A CN102768898 A CN 102768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body
sintered magnet
mixture
powders
rare ear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80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8898B (zh
Inventor
永田浩昭
野村忠雄
美浓轮武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Etsu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 Etsu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Etsu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 Etsu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68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8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8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8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5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1F41/029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permanent magnets diffus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e.g. Tb, Dy or Ho, into permanent mag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17Metallic particles coated with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3/00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compacting or sinter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Presses and furnaces
    • B22F3/12Both compacting and sin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3/00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compacting or sinter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Presses and furnaces
    • B22F3/24After-treatment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0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1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all layers being exclusively metall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9/00Alloys based on nickel or cobalt
    • C22C19/07Alloys based on nickel or cobalt based on cobal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3/00Making ferrous alloys
    • C22C33/02Making ferrous alloys by powder metallurgy
    • C22C33/0257Making ferrous alloys by powder metallurgy characterised by the range of the alloying elements
    • C22C33/0278Making ferrous alloys by powder metallurgy characterised by the range of the alloying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alloying element having a minimum content above 5%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In, Mg, or other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single group C22C38/001 - C22C38/6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5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rare earths, i.e. Sc, Y, Lanthan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6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obal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6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opp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03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04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 H01F1/04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 H01F1/053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H01F1/0536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sinter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03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04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 H01F1/04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 H01F1/053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H01F1/055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and 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s, e.g. SmCo5
    • H01F1/0555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and 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s, e.g. SmCo5 pressed, sintered or bonded together
    • H01F1/055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and 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s, e.g. SmCo5 pressed, sintered or bonded together sint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3/00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compacting or sinter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Presses and furnaces
    • B22F3/24After-treatment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 B22F2003/248Thermal after-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0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 B22F2009/041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by mechanical alloying, e.g. blending, m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0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 B22F2009/04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using a particular milling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0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 B22F2009/04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by jet m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2301/00Metallic composition of the powder or its coating
    • B22F2301/15Nickel or cobalt
    • B22F2301/155Rare Earth - Co or -Ni intermetallic allo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2301/00Metallic composition of the powder or its coating
    • B22F2301/35Iron
    • B22F2301/355Rare Earth - Fe intermetallic allo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2998/00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concerning processes or compositions relating to powder metallurgy
    • B22F2998/10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quence of their ste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03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04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 H01F1/04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 H01F1/053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H01F1/055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and 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s, e.g. SmCo5
    • H01F1/05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and 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s, e.g. SmCo5 and IIIa elements, e.g. Nd2Fe14B
    • H01F1/0571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and 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s, e.g. SmCo5 and IIIa elements, e.g. Nd2Fe14B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e.g. rapid quenched powders or ribbon flakes
    • H01F1/0575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and 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s, e.g. SmCo5 and IIIa elements, e.g. Nd2Fe14B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e.g. rapid quenched powders or ribbon flakes pressed, sintered or bonded together
    • H01F1/057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and 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s, e.g. SmCo5 and IIIa elements, e.g. Nd2Fe14B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e.g. rapid quenched powders or ribbon flakes pressed, sintered or bonded together sintere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特别地,将涂覆有金属间化合物(R1 iM1 j,R1 xT2 yM1 z,R1 iM1 jHk)、合金(M1 dM2 e)或金属(M1)粉末与稀土(R2)氧化物的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RaT1 bMcBd)进行扩散处理。在扩散处理过程中R2氧化物被部分还原,使得大量的R2通过晶界形式的通道,引入磁体内主相晶粒的界面附近。在使剩磁下降最小化的同时,矫顽力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稀土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增强的矫顽力和最小化的剩磁下降的R-Fe-B永磁体,以及一种通过如下方式制备该永磁体的方法:用金属间化合物、合金或金属粉末和稀土氧化物的混合物涂覆烧结磁体本体,并热处理该涂覆的本体以进行扩散。
背景技术
凭借优异的磁性能,Nd-Fe-B永磁体的应用范围不断增加。最近环境问题的挑战已经使这些磁体的应用范围从家用电器扩展到工业设备、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机。要求进一步改善Nd-Fe-B磁体的性能。
磁体性能的指标包括剩磁(或剩余磁通密度)和矫顽力。Nd-Fe-B烧结磁体的剩磁的增加可通过增加Nd2Fe14B化合物的体积分数和改善晶体取向而实现。为此,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为了增加矫顽力,已知有不同的方法,包括晶粒细化、使用具有更高Nd含量的合金组合物和添加增强矫顽力的元素例如Al和Ga。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以Dy或Tb取代部分Nd的合金组合物。
据认为Nd-Fe-B磁体矫顽力的产生机制是成核类型,其中晶界处的反向磁畴的成核决定了矫顽力。通常,在晶界或界面处产生晶体结构的无序。如果晶体结构的无序在Nd2Fe14B化合物(其是磁体主相)晶粒的界面附近在深度方向延伸若干纳米,那么这就会引起磁晶各向异性的降低和促进反向磁畴的生成,从而降低矫顽力(见非专利文件1)。Nd2Fe14B化合物中Dy或Tb对部分Nd的取代提高了该化合物相的各向异性磁场,因此提高了矫顽力。然而,当按照常规方式添加Dy或Tb时,剩磁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Dy或Tb取代不仅发生在主相的界面附近,而且甚至发生在主相的内部。必须使用一定量昂贵的Tb和Dy也产生了另外的问题。
此外,为了提高Nd-Fe-B磁体的矫顽力已经进行了大量尝试。一种示范性的尝试是双合金法:通过混合两种不同组成的合金粉末并烧结该混合物来制备Nd-Fe-B磁体。具体地,合金A的粉末由R2Fe14B主相组成,其中R主要为Nd和Pr。合金B的粉末包含各种附加元素,包括Dy、Tb、Ho、Er、Al、Ti、V和Mo,典型是Dy和Tb,将合金A和B混合在一起。在此之后精细粉碎、在磁场中成形、烧结和时效处理,由此制备出Nd-Fe-B磁体。这样获得的烧结磁体产生高矫顽力同时使剩磁下降减到最小,这是因为在R2Fe14B化合物主相晶粒中心不存在Dy和Tb,相反诸如Dy和Tb的附加元素位于晶界附近(见专利文件1和2)。然而,在这种方法中,Dy或Tb在烧结期间扩散进入主相晶粒的内部,使得位于晶界附近含有Dy和Tb的层的厚度等于或大于约1微米,这显著大于反向磁畴成核发生的深度。这样的结果仍然不能令人十分满意。
近来,已经开发了若干种方法使特定元素从R-Fe-B烧结体的表面向内部扩散以便改善磁体性能。在一种示范性的方法中,使用蒸发或溅射技术在Nd-Fe-B磁体的表面上沉积稀土金属(如Yb、Dy、Pr或Tb)或Al或Ta,随后热处理,如专利文件3-5和非专利文件2和3所述。另一种示范性方法涉及向烧结体的表面上施用稀土无机化合物如氟化物或氧化物的粉末并热处理,如专利文件6所述。使用这些方法,布置在烧结体表面上的元素(例如Dy和Tb)在热处理期间穿过烧结体结构的晶界且扩散进入烧结体内部。因此,Dy和Tb可在烧结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处或晶界附近以极高的浓度富集。与上文描述的双合金法相较,这些方法产生理想的形态。由于磁体性质反应了该形态,因此实现了剩磁下降的最小化以及矫顽力的提高。然而,利用蒸发或溅射的这些方法当大规模实施时具有与单元和步骤相关的许多问题,并且具有不良的生产率。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专利文件6公开了一种方法,其包括用粉化的稀土无机化合物例如氟化物涂覆烧结体表面或氧化物并热处理,且专利文件8公开了一种方法,其包括将Al、Cu或Zn粉末与氟化物混合,用混合物涂覆磁体并热处理。这些方法的特征在于非常简单的涂覆步骤和高的生产率。具体而言,由于通过使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粉末分散至水中,并将磁体浸入该分散液中并干燥而进行涂覆步骤,因此该步骤与溅射和蒸发相比是简单的。即使当热处理炉中装入大量磁体工件时,在热处理过程中磁体工件也不会熔合在一起。这就导致了高生产率。但是,由于Dy或Tb通过粉末和磁体部件之间的取代反应进行扩散,因此难以向磁体中引入大量的Dy或Tb。
另外,专利文件7公开了用Dy或Tb的氧化物或氟化物与钙或氢化钙粉末的混合物涂覆磁体本体,随后热处理。在热处理过程中,一旦利用钙还原反应将Dy或Tb还原,Dy或Tb就扩散。该方法对向磁体中引入大量Dy或Tb是有利的,但是由于钙或氢化钙粉末需要小心处理,导致了生产力下降。
专利文件9-13公开了用金属合金代替稀土无机化合物粉末例如氟化物或氧化物涂覆烧结体表面,随后热处理。仅涂覆金属合金的方法的缺点是,难以以大量和均匀的涂覆重量在磁体表面上涂覆金属合金。在专利文件14和15中,含有Dy和/或Tb的金属粉末扩散到母合金中。母合金的氧浓度被限制在低于0.5重量%,并通过在搅拌桶内的震荡冲击介质的滚涂技术使含稀土的金属粉末与母合金紧密接触。在这些条件下发生扩散。但是,与用金属间化合物与稀土氧化物的粉末混合物在溶剂中的分散液涂覆母合金磁体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需要许多步骤。这种方法费时,在工业上没有用处。
引用列表
专利文件1:JP 1820677
专利文件2:JP 3143156
专利文件3:JP-A 2004-296973
专利文件4:JP 3897724
专利文件5:JP-A 2005-11973
专利文件6:JP 4450239
专利文件7:JP 4548673
专利文件8:JP-A 2007-287874
专利文件9:JP 4656323
专利文件10:JP 4482769
专利文件11:JP-A 2008-263179
专利文件12:JP-A 2009-289994
专利文件13:JP-A 2010-238712
专利文件14:WO 2008/032426
专利文件15:WO 2008/139690
非专利文件1:K.D.Durst and H.Kronmuller,“THE COERCIVE FIELD OFSINTERED AND MELT-SPUN NdFeB MAGNETS,”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Materials,68(1987),63-75
非专利文件2:K.T.Park,K.Hiraga and M.Sagawa,“Effect ofMetal-Coating and Consecutive Heat Treatment on Coercivity of ThinNd-Fe-B Sintered Magnets,”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 InternationalWorkshop on Rare-Earth Magne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Sendai,p.257(2000)
非专利文件3:K.Machida,et al.,“Grain Boundary Modification ofNd-Fe-B Sintered Magnet and Magnetic Properties,”Proceedings of 2004Spring Meeting of the Powder & Powder Metallurgy Society,p.20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Fe-B烧结磁体,该磁体通过用金属间化合物、合金或金属粉末与稀土氧化物的粉末混合物涂覆烧结的磁体本体,并进行扩散处理而制得,该磁体的特点在于有效的生产率、优异的磁性能、使用最少量的Tb或Dy、提高的矫顽力和最小化的剩磁下降。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该磁体的方法。
关于用稀土氧化物涂覆R-Fe-B烧结体表面(这从生产率方面看其是最佳的),本发明人试图增加扩散量。发明人已发现,当含有稀土元素例如Dy或Tb的氧化物与金属间化合物或金属粉末的混合物用于涂覆时,与用稀土无机化合物粉末例如氟化物或氧化物涂覆后进行热处理的方法相比,大量的Dy或Tb可通过晶界形式的通道引入磁体中的主相晶粒的界面附近,这是因为在热处理过程中氧化物被部分还原。结果,在使剩磁下降最小化的同时,磁体的矫顽力增加。另外,该工艺的生产率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工艺得到改进。本发明基于这一发现。
本发明提供了稀土永磁体及制备该稀土永磁体的方法,定义如下。
[1]一种制备稀土永磁体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含具有组成R1 iM1 j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R1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表示原子百分比的“i”和“j”在如下范围内:15<j≤99,余量为i,且i+j=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
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以使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和M1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
[2]一种制备稀土永磁体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含具有组成R1 iM1 jHk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R1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H为氢,表示原子百分比的“i”、“j”和“k”在如下范围内:15<j≤99,0<k≤(i×2.5),余量为i,且i+j+k=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
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以使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和M1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
[3][1]或[2]的方法,其中热处理步骤包括在200℃至(Ts-10)℃的温度下热处理1分钟至30小时,其中Ts表示烧结磁体本体的烧结温度。
[4][1]-[3]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中布置步骤包括使粉末混合物分散在有机溶剂或水中,将烧结磁体本体浸入所得的浆料中,取出烧结磁体本体并干燥,由此用粉末混合物覆盖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
[5]一种制备稀土永磁体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括具有组成R1 xT2 yM1 z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R1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2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表示原子百分比的x、y和z在如下范围内:5≤x≤85,15<z≤95,x+z<100,余量为y,y>0,且x+y+z=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
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该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以使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M1和T2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
[6][5]的方法,其中热处理步骤包括在200℃至(Ts-10)℃的温度下热处理1分钟至30小时,其中Ts表示烧结磁体本体的烧结温度。
[7][5]或[6]的方法,其中布置步骤包括使粉末混合物分散在有机溶剂或水中,将烧结磁体本体浸入所得的浆料中,取出烧结磁体本体并干燥,由此用粉末混合物覆盖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
[8][1]-[7]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中烧结磁体本体具有包括最小部分的形状,该最小部分具有等于或小于20mm的尺寸。
[9]一种稀土永磁体,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括具有组成R1 iM1 j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R1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表示原子百分比的“i”和“j”在如下范围内:15<j≤99,余量为i,且i+j=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其中
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和M1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以使得稀土永磁体的矫顽力提高到超过原始烧结磁体本体。
[10]一种稀土永磁体,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括具有组成R1 iM1 jHk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R1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H为氢,表示原子百分比的“i”、“j”和“k”在如下范围内:15<j≤99,0<k≤(i×2.5),余量为i,且i+j+k=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其中
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和M1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以使得稀土永磁体的矫顽力提高到超过原始烧结磁体本体。
[11]一种稀土永磁体,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括具有组成R1 xT2 yM1 z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R1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2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表示原子百分比的x、y和z在如下范围内:5≤x≤85,15<z≤95,x+z<100,余量为y,y>0,且x+y+z=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其中
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M1和T2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以使得稀土永磁体的矫顽力提高到超过原始烧结磁体本体。
[12]一种制备稀土永磁体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括具有组成M1 dM2 e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M1和M2各自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1与M2不同,表示原子百分比的“d”和“e”在如下范围内:0.1≤e≤99.9,余量为d,且d+e=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
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以使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2、M1和M2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
[13]一种制备稀土永磁体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含M1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该M1粉末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
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以使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2和M1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
[14][12]或[13]的方法,其中热处理步骤包括在200℃至(Ts-10)℃的温度下热处理1分钟至30小时,其中Ts表示烧结磁体本体的烧结温度。
[15][12]-[14]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中布置步骤包括使粉末混合物分散在有机溶剂或水中,将烧结磁体本体浸入所得的浆料中,取出烧结磁体本体并干燥,由此用粉末混合物覆盖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
[16][12]-[15]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中烧结磁体本体具有包括最小部分的形状,该最小部分具有等于或小于20mm的尺寸。
[17]一种稀土永磁体,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括具有组成M1 dM2 e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M1和M2各自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1与M2不同,表示原子百分比的“d”和“e”在如下范围内:0.1≤e≤99.9,余量为d,且d+e=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其中
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2、M1和M2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以使得稀土永磁体的矫顽力提高到超过原始烧结磁体本体。
[18]一种稀土永磁体,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体磁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含M1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该M1粉末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其中
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2和M1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以使得稀土永磁体的矫顽力提高到超过原始烧结磁体本体。
发明的有益效果
当含有稀土元素例如Dy或Tb的氧化物与金属间化合物或金属粉末的混合物用于涂覆时,在随后的热处理过程中氧化物被部分还原。因此,与用稀土无机化合物粉末例如氟化物或氧化物涂覆后进行热处理的方法相比,大量的稀土元素例如Dy或Tb可通过晶界形式的通道引入磁体内主相晶粒的界面附近。结果,在使剩磁下降最小化的同时,磁体的矫顽力得到提高。另外,该工艺的生产率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方法得到改进。尽管使用了极少量的Tb或Dy,该R-Fe-B烧结磁体仍展现了优异的磁性能、提高的矫顽力和最小化的剩磁下降。
具体实施方式
简要的讲,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制备R-Fe-B烧结磁体:在烧结磁体本体上施加金属间化合物基的合金粉末和稀土氧化物或金属粉末的粉末混合物,并进行扩散处理。得到的磁体具有的优点包括优异的磁性能和使用极少量的Tb或Dy。
在此使用的母体材料为具有组成RaT1 bMcBd的烧结磁体本体,其有时被称为“母烧结体”。其中R为选自包括钇(Y)和钪(Sc)的稀土元素(具体为Sc、Y、La、Ce、Pr、Nd、Sm、Eu、Gd、Tb、Dy、Ho、Er、Yb和Lu)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占烧结磁体本体的12-20原子百分比(at%),优选13-18at%,换言之,12≤a≤20,优选13≤a≤18。优选大部分的R为Nd和/或Pr。具体地,Nd和/或Pr占稀土元素的50-100at%,更优选70-100at%。T1为铁(Fe)和钴(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并且占烧结磁体本体的0-10at%,优选0-5at%,换言之,0≤c≤10,优选0≤c≤5。B为硼,占烧结磁体本体的4-7at%(4≤d≤7)。特别地,当B为5-6at%(5≤d≤6)时,通过扩散处理可实现矫顽力的显著改善。余量由T1构成。优选地,T1占烧结磁体本体的60-84at%,更优选70-82at%,换言之,60≤b≤84,优选70≤b≤82。表示原子百分比的下标“a”、“b”、“c”和“d”满足a+b+c+d=100。
用于母烧结磁体本体的合金通过如下方式制得:在真空或惰性气体气氛,优选氩气氛中熔化金属或合金进料,并将熔体浇铸到平铸模(flat mold)或铰接式铸模(book mold)进行铸造或带坯连铸。可能的替代方法为所谓的双合金方法,其包括分别制备近似于构成相关合金主相的R2Fe14B化合物组成的合金和在烧结温度下用作液相助剂的富稀土合金,破碎,然后称重并将它们混合。特别地,如果需要的话,出于增加R2Fe14B化合物相的量的目的,对近似于主相组成的合金进行均匀化处理,因为根据铸造过程的冷却速度和合金组成,初生晶体的α铁很可能保留下来。该均匀化处理为在真空或Ar气氛中在700-1200℃热处理至少一个小时。或者,近似于主相组成的合金可通过带坯连铸工艺制备。对于用作液相助剂的富稀土合金,也可以应用熔体淬冷和带坯连铸工艺以及上述铸造工艺。
通常将合金破碎或粗磨至0.05-3mm,特别是0.05-1.5mm的尺寸。破碎步骤使用Brown磨机或氢粉碎,并且对于这些作为带材铸件的合金优选氢粉碎。然后,例如在使用高压氮气的喷磨机中将粗的粉末细分至平均粒径0.2-30μm,特别是0.5-20μm。
在磁场下,将细粉末在压缩成型装置中压实。然后,将生坯压块放入烧结炉中,在炉中在真空或惰性气体气氛中,通常在900-1250℃,优选1000-1100℃的温度下将其烧结。由此获得的烧结块含有60-99体积%,优选80-98体积%的四方相R2Fe14B化合物作为主相,余量为0.5-20体积%的富稀土相和0.1-10体积%的选自稀土氧化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和偶存杂质的碳化物、氮化物和氢氧化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或复合物。
可将所得的烧结磁体块机加工或处理成预定的形状。在本发明中,从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提供扩散进入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元素(包括R1,R2,M1,M2和T2)。因此,如果烧结磁体本体的最小部分具有太大的尺寸,本发明的目的将不能实现。由于该原因,所述形状包括的最小部分具有等于或小于20mm且优选等于或小于10mm,而下限等于或大于0.1mm的尺寸。烧结体包括的最大部分的尺寸没有具体限制,最大部分的尺寸期望地等于或小于200mm。
根据本发明,在进行扩散处理之前,将选自下述粉末混合物(i)至(iv)的扩散粉末布置到烧结磁体本体上。
(i)含有至少70体积%的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组成为R1 iM1 j的合金和R2氧化物的粉末混合物
(ii)含有至少70体积%的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组成为R1 iM1 jHk的合金和R2氧化物的粉末混合物
(iii)含有至少70体积%的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组成为R1 xT2 yM1 z的合金和R2氧化物的粉末混合物
(iv)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组成为M1 dM2 e的合金和R2氧化物的粉末混合物
(v)金属M1和R2氧化物的粉末混合物
经常被称为“扩散合金”的合金为粉末形式,具有小于或等于500μm的平均粒径。R2氧化物为粉末形式,具有小于或等于1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粉末混合物由扩散合金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组成。将该粉末混合物布置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对于在表面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在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由此与(稀土)金属间化合物混合的氧化物被部分还原。在热处理过程中,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M1,M2和T2(根据使用的具体扩散粉末选定)可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其量大于现有技术的方法所能达到的量。
在本文中,R1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优选地,大部分的R1为Nd和/或Pr。具体地,Nd和/或Pr占R1的1-100at%,更优选20-100at%。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T2为Fe和/或Co。
在合金R1 iM1 j中,M1占15-99at%,优选20-90at%,换言之,j=15-99,优选j=20-90,余量为R1(意味着i+j=100)。
在合金R1 iM1 jHk中,M1占15-99at%,优选20-90at%,换言之,j=15-99,优选j=20-90。氢(H)的存在量为0<k≤(i×2.5)at%,优选至少0.1at%(k≥0.1)。余量由R1构成(意味着i+j+k=100),并且R1的存在量优选为20-90at%,即i=20-90。
在合金R1 xT2 yM1 z中,M1占15-95at%,优选20-90at%,换言之,z=15-90,优选z=20-90。R1占5-85at%,优选10-80at%,换言之,x=5-85,优选x=10-80。M1和R1合计小于100at%(x+z<100),优选为25-99.5at%(x+y=25-99.5)。余量由T2构成,其为Fe和/或Co(表示x+y+z=100),且y>0。典型地,T2占0.5-75at%,优选1-60at%,换言之,y=0.5-75,优选y=1-60。
在合金M1 dM2 e中,M1和M2彼此不同,且各自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表示原子百分比的下标d和e在如下范围内:0.1≤e≤99.9,优选10≤e≤90,且更优选20≤e≤80,余量为d。
在M1金属粉末中,M1是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
扩散合金可含有偶存杂质,例如氮(N)和氧(O),这些杂质可接受的总含量为等于或小于4at%,优选等于或小于2at%,且更优选等于或小于1at%。
类似于用于母烧结磁体本体的合金,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扩散合金可以通过在真空或惰性气体气氛,优选氩气氛中,熔化金属或合金进料,并将熔体浇铸至平铸模或铰接式铸模而制得。也可使用高频熔化法和带坯连铸法。然后,使用Brown磨机或氢粉碎将该合金破碎或粗磨至约0.05-3mm,特别是约0.05-1.5mm的尺寸。然后例如通过球磨机、振动磨机或使用高压氮气的喷磨机将粗粉末细分。粉末的粒径越小,扩散效率越高。在粉末化时,含有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扩散合金优选具有等于或小于500μm,更优选等于或小于300μm,且甚至更优选等于或小于100μm的平均粒径。但是,如果粒径过小,那么表面氧化的影响变得明显,且操作是危险的。因此,平均粒径的下限优选为等于或大于1μm。本文使用的“平均粒径”可确定为重量平均直径D50(累计重量50%的颗粒直径,或中间直径),例如使用依靠激光衍射等的粒度分布测量装置。
M1金属粉末可通过在合适的研磨设备,例如颚式破碎机或Brown磨机上,将金属块体破碎或粗磨至0.05-3mm,特别是0.05-1.5mm的粒径而制得。然后例如通过球磨机、振动磨机或使用高压氮气的喷磨机将粗粉末细分。或者,可通过在高压气体下经小喷嘴将金属熔体喷射为薄雾的雾化方法实现细分。M1金属粉末的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0μm,更优选等于或小于300μm,且甚至更优选等于或小于100μm。但是,如果粒径过小,那么表面氧化的影响变得明显,且操作是危险的。因此,平均粒径的下限优选为等于或大于1μm。
粉末混合物的其他组分为R2氧化物,其可以为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的任何氧化物,优选为含有Dy或Tb的氧化物。该R2氧化物粉末具有等于或小于100μm,更优选等于或小于50μm,且甚至更优选等于或小于20μm的平均粒径。R2氧化物的存在量为粉末混合物的至少10重量%,优选至少20重量%,且更优选至少30重量%。R2氧化物小于10重量%对于稀土氧化物发挥其混合效果来说太少。R2氧化物含量的上限是至多99重量%,特别是至多90重量%。
在将扩散合金粉末或M1金属粉末与R2氧化物粉末的粉末混合物布置到母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后,在真空或在惰性气体例如氩气(Ar)或氦气(He)的气氛中,在等于或低于烧结磁体本体的烧结温度(用Ts表示,℃)下,对涂覆有粉末混合物的母烧结磁体本体进行热处理。该热处理被称为“扩散处理”。该扩散处理使与金属间化合物混合的稀土氧化物部分还原,由此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M1、M2和T2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其量大于现有技术的方法所能达到的量。
将扩散合金粉末或M1金属粉末与R2氧化物粉末的粉末混合物布置到母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例如,通过将粉末混合物分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浆料,将磁体本体浸入该浆料中,取出磁体本体,和通过热空气干燥或在真空或空气下干燥该磁体本体进行。也可以使用喷涂。浆料可含有1-90重量%,并优选5-70重量%的粉末混合物。
扩散处理的条件随粉末混合物的类型和组成改变(包括两种组分的类型和成分),且优选地进行选择使得扩散粉末中的元素R1、R2、M1、M2和T2富集在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扩散处理的温度等于或低于烧结磁体本体的烧结温度(用T s表示,℃)。如果扩散处理在高于Ts下进行,将引起如下问题:(1)烧结磁体本体的结构可能改变而降低了磁性能,和(2)由于热变形而不能保持机加工的尺寸。由于该原因,扩散处理温度等于或低于烧结磁体本体的Ts℃,并优选等于或低于(Ts-10)℃。温度的下限可选择合适值,尽管该温度通常为至少200℃,优选至少350℃,且更优选至少600℃。扩散处理的时间通常为1分钟至30小时。小于1分钟时,扩散处理是不完全的。如果处理时间大于30小时,烧结磁体本体的结构可能改变,组分的氧化或蒸发将不可避免的发生而降低磁性能,或者R1、R2、M1、M2和T2不仅富集在烧结磁体内部的晶界附近和/或烧结体主相晶粒的晶界处,而且扩散至主相晶粒的内部。优选的扩散处理时间为1分钟至10小时,且更优选10分钟至6小时。
通过合适的扩散处理,布置在烧结磁体本体表面上的粉末混合物中的组成元素R1、R2、M1、M2和T2扩散进入烧结磁体本体,同时主要沿烧结磁体本体结构内的晶界移动。这就产生了其中R1、R2、M1、M2和T2富集在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附近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处的结构。
由此获得的永磁体改善了矫顽磁性,因为R1、R2、M1、M2和T2的扩散改进了结构内主相晶界附近的形态,从而抑制了主相晶界处的磁晶各向异性的下降,或者在晶界处产生了新相。由于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并没有扩散进入主相晶粒的内部,因此剩磁的下降被抑制。该磁体为高性能永磁体。
在扩散处理后,可对磁体进一步在200-900℃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以加强矫顽磁性的提高。
实施例
下面给出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1和2
通过下述方法制得合金:称量纯度至少99重量%的Nd、Co、Al和Fe金属和硼铁,在氩气氛中高频加热以熔化,并在氩气氛中将合金熔体浇铸在铜单辊上,即带坯连铸成合金带材。该合金由12.8at%的Nd、1.0at%的Co、0.5at%的Al、6.0at%的B和余量的Fe构成。该合金被指定为合金A。然后,通过使合金吸收氢、抽真空并加热至500℃解吸部分氢对合金A进行氢破碎。以这种方式,将合金A破碎成30目以下的粗粉末。
另一合金通过称量纯度至少99重量%的Nd、Dy、Fe、Co、Al和Cu金属和硼铁,在氩气氛中高频加热以熔化,并浇铸该合金熔体而制得。该合金由23at%的Nd、12at%的Dy、25at%的Fe、6at%的B、0.5at%的Al、2at%的Cu和余量的Co构成。该合金被指定为合金B。在氮气氛中,将合金B在Brown磨机中粉碎成30目以下的粗粉末。
接下来,将94wt%的合金A粉末和6wt%的合金B粉末在氮气吹扫的V型搅拌机中混合30分钟。在使用高压氮气的喷磨机中,将粉末混合物细粉碎成质量中位颗粒直径为4.1μm的细粉末。在压力约为1吨/cm2的氮气氛中将该细粉末压实,同时在15kOe的磁场下进行取向。然后,将生坯压块放入烧结炉中,在炉中将其在1060℃下在氩气氛中烧结2小时,获得10mm×20mm×15mm(厚度)的磁体块。使用金刚石研磨工具,在所有表面上机加工该磁体块以成为4mm×4mm×2mm(磁各向异性的方向)尺寸的形状。依次使用碱性溶液、去离子水、酸性溶液和去离子水清洗加工所得磁体本体,并干燥,获得组成为Nd13.3Dy0.5Fe Co2.4Cu0.1Al0.5B6.0的母烧结磁体本体。
使用纯度为至少99重量%的Tb和Al金属,将其在氩气氛中高频熔化,形成具有组成Tb33Al67的扩散合金,其主要由金属间化合物相TbAl2构成。在球磨机中使用有机溶剂将该合金细粉碎至质量中位粒径为8.6μm的细粉末。经电子探针微量分析(EPMA),该合金含有94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TbAl2
将该扩散合金Tb33Al67粉末与平均粒径为1μm的氧化铽(Tb4O7)以重量比1∶1的比例进行混合。将该粉末混合物以重量分数50%与去离子水结合形成浆料,在超声搅拌的条件下将母烧结磁体本体浸入其中30秒。将磁体本体取出,并立即用热空气干燥。将覆盖有粉末混合物的磁体本体在900℃下在氩气氛中进行扩散处理8小时,在500℃时效1小时,并淬火,产生实施例1的磁体。
分别地,将质量中位粒径为8.6μm的扩散合金Tb33Al67以重量分数50%与去离子水结合形成浆料,在超声搅拌的条件下将磁体本体浸入其中30秒。将磁体本体取出,并立即用热空气干燥。将覆盖有扩散合金粉末的磁体本体在900℃的氩气氛中进行扩散处理8小时,在500℃时效处理1小时,然后淬火,产生对比例1的磁体。不使用扩散粉末,仅对母烧结磁体本体在900℃的真空中进行8小时类似的热处理,产生对比例2的磁体。
表1汇总了母烧结磁体本体、扩散稀土合金和扩散稀土氧化物的组成,以及实施例1和对比例1和2中扩散粉末的混合比例(按重量计)。表2示出了扩散处理的温度(℃)和时间(hr),以及磁体的磁性能。可以看到,实施例1的磁体的矫顽力(Hcj)比对比例1的高90kAm-1,而剩磁(Br)比对比例1的高8mT。实施例1的磁体的矫顽力(Hcj)比对比例2的高1090kAm-1,而剩磁(Br)下降仅为5mT。
表1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181
表2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182
实施例2和对比例3
如实施例1,制备具有组成Nd13.3Dy0.5Fe余量Co2.4Cu0.1Al0.5B6.0的母烧结磁体本体。使用纯度为至少99重量%的Tb、Co、Fe和Al金属,将其在氩气氛中高频熔化,形成具有组成为Tb35Fe21Co24Al20的扩散合金。在球磨机中使用有机溶剂将该合金细粉碎至质量中位粒径为8.9μm的细粉末。经EPMA分析发现,该合金含有金属间化合物相Tb(FeCoAl)2、Tb2(FeCoAl)和Tb2(FeCoAl)17,它们总计为87体积%。
将该扩散合金Tb35Fe21Co24Al20粉末与平均粒径为1μm的Tb4O7以重量比1∶1的比例进行混合。将该粉末混合物与重量分数为50%的去离子水结合形成浆料,在超声搅拌的条件下将母烧结磁体本体浸入其中30秒。将磁体本体取出,并立即用热空气干燥。将覆盖有粉末混合物的磁体本体在900℃下在氩气氛中进行扩散处理8小时,在500℃时效1小时,并淬火,产生实施例2的磁体。
不使用扩散粉末,仅对母烧结磁体本体在900℃下在真空中进行8小时的类似的热处理,产生对比例3的磁体。
表3汇总了母烧结磁体本体、扩散稀土合金和扩散稀土氧化物的组成,以及实施例2和对比例3中扩散粉末的混合比例(按重量计)。表4示出了扩散处理的温度(℃)和时间(hr),以及磁体的磁性能。可以看到,实施例2磁体的矫顽力(Hcj)比对比例3的高1020kAm-1,而剩磁(Br)下降仅为4mT。
表3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191
表4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192
实施例3-55
如实施例1,使用扩散合金与稀土氧化物的不同的粉末混合物涂覆一系列的母烧结磁体本体,并在选定的温度下扩散处理选定的时间。表5汇总了母烧结磁体本体、扩散稀土合金和稀土氧化物的组成,以及扩散粉末的混合比例(按重量计)。表6示出了扩散处理的温度(℃)和时间(hr),以及所得磁体的磁性能。所有的扩散合金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
表5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201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211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221
表6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222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231
实施例56和对比例4
通过如下方式制得合金:称量纯度至少99重量%的Nd、Co、Al和Fe金属以及硼铁,在氩气氛中高频加热熔化,并在氩气氛中将合金熔体浇铸在铜单辊上,即带坯连铸成合金带材。该合金由12.8at%的Nd、1.0at%的Co、0.5at%的Al、6.0at%的B和余量的Fe构成。该合金被指定为合金A。然后,通过使合金吸收氢、抽真空并加热至500℃解吸部分氢对合金A进行氢破碎。以这种方式,将合金A破碎成30目以下的粗粉末。
另一合金通过如下方式制得:称量纯度至少99重量%的Nd、Dy、Fe、Co、Al和Cu金属和硼铁,在氩气氛中高频加热熔化,并浇铸该合金熔体。该合金由23at%的Nd、12at%的Dy、25at%的Fe、6at%的B、0.5at%的Al、2at%的Cu和余量的Co构成。该合金被指定为合金B。在氮气氛中,将合金B在Brown磨机中粉碎成30目以下的粗粉末。
接下来,将94wt%的合金A粉末和6wt%的合金B粉末在氮气吹扫的V型搅拌机中混合30分钟。在使用高压氮气的喷磨机中,将粉末混合物细粉碎成质量中位颗粒直径为4μm的细粉末。在压力约为1吨/cm2的氮气氛中将该细粉末压实,同时在15kOe的磁场下进行取向。然后将生坯压块放入烧结炉中,在炉中将压块在1060℃下在氩气氛中烧结2小时,获得10mm×20mm×15mm(厚度)的磁体块。使用金刚石切削工具,在所有表面上机加工该磁体块成为4mm×4mm×2mm尺寸(磁各向异性的方向)的形状。依次使用碱性溶液、去离子水、酸性溶液和去离子水清洗该机加工所得的磁体本体,并干燥,获得组成为Nd13.3Dy0.5Fe Co2.4Cu0.1Al0.5B6.0的母烧结磁体本体。
使用纯度为至少99重量%的Al和Co金属,将其在氩气氛中高频熔化以形成具有组成Al50Co50的扩散合金,其主要由金属间化合物相AlCo构成。在球磨机中使用有机溶剂将该合金细粉碎至质量中位粒径为8.9μm的细粉末。经EPMA分析发现,该合金含有94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AlCo。
将该扩散合金Al50Co50粉末与平均粒径为1μm的氧化铽(Tb4O7)以重量比1∶1的比例进行混合。将该粉末混合物以重量分数50%与去离子水结合形成浆料,在超声搅拌的条件下将母烧结磁体本体浸入其中30秒。将磁体本体取出,并立即用热空气干燥。将覆盖有粉末混合物的磁体本体在900℃下在氩气氛中进行扩散处理8小时,在500℃时效1小时,并淬火,产生实施例56的磁体。
分别地,只将平均粒径为1μm的氧化铽以重量分数为50%与去离子水结合形成浆料,在超声搅拌的条件下将磁体本体浸入其中30秒。将磁体本体取出,并立即用热空气干燥。将涂覆的磁体本体在900℃下在氩气氛中进行扩散处理8小时,在500℃时效1小时,并淬火,产生对比例4的磁体。
表7汇总了母烧结磁体本体、扩散合金和扩散稀土氧化物的组成,以及实施例56和对比例4中扩散粉末混合物的混合比例(按重量计)。表8示出了扩散处理的温度(℃)和时间(hr),以及磁体的磁性能。可以看到,实施例56磁体的矫顽力(Hcj)比对比例4的高90kAm-1,而剩磁(Br)下降仅为3mT。实施例56磁体的矫顽力(Hcj)比之前的对比例2的高1040kAm-1,而剩磁(Br)下降仅为4mT。
表7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251
表8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252
实施例57和对比例5
如实施例56,制备了具有组成Nd13.3Dy0.5Fe余量Co2.4Cu0.1Al0.5B6.0的母烧结磁体本体。
使用纯度为至少99重量%的Ni和Al金属,将其在氩气氛中高频熔化,形成具有组成Ni25Al75的扩散合金,其主要由金属间化合物相NiAl3构成。在球磨机中使用有机溶剂将该合金细粉碎至质量中位粒径为9.3μm的细粉末。经EPMA分析发现,该合金含有94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NiAl3
将该扩散合金Ni25Al75粉末与平均粒径为1μm的氧化铽(Tb4O7)以重量比1∶1的比例进行混合。将该粉末混合物以重量分数为50%与去离子水结合形成浆料,在超声搅拌的条件下将母烧结磁体本体浸入其中30秒。将磁体本体取出,并立即用热空气干燥。将覆盖有粉末混合物的磁体本体在900℃下在氩气氛中进行扩散处理8小时,在500℃时效1小时,并淬火,产生实施例57的磁体。不使用扩散粉末混合物,仅对烧结磁体本体在900℃下在真空中进行热处理8小时,产生对比例5的磁体。
表9汇总了母烧结磁体本体、扩散合金和扩散稀土氧化物的组成,以及实施例57和对比例5中扩散粉末混合物的混合比例(按重量计)。表10示出了扩散处理的温度(℃)和时间(hr),以及磁体的磁性能。可以看到,实施例57的磁体的矫顽力(Hcj)比对比例5的高1010kAm-1,而剩磁(Br)下降仅为4mT。
表9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261
表10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262
实施例58-96
如实施例56,用扩散合金(或金属)与稀土氧化物的不同粉末混合物涂覆一系列的母烧结磁体本体,并在选定的温度下进行扩散处理选定的时间。表11汇总了母烧结磁体本体、扩散合金和稀土氧化物的组成,以及扩散粉末混合物的混合比例(按重量计)。表12示出了扩散处理的温度(℃)和时间(hr),以及所得磁体的磁性能。所有的扩散合金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
表11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271
表12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291
Figure BSA00000743501400301

Claims (18)

1.一种制备稀土永磁体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括具有组成R1 iM1 j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R1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表示原子百分比的“i”和“j”在如下范围内:15<j≤99,余量为i,且i+j=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
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以使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和M1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
2.一种制备稀土永磁体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含具有组成R1 iM1 jHk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R1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H为氢,表示原子百分比的“i”、“j”和“k”在如下范围内:15<j≤99,0<k≤(i×2.5),余量为i,且i+j+k=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
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以使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和M1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热处理步骤包括在200℃至(Ts-10)℃的温度下热处理1分钟至30小时,其中Ts表示烧结磁体本体的烧结温度。
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布置步骤包括使粉末混合物分散在有机溶剂或水中,将烧结磁体本体浸入所得的浆料中,取出烧结磁体本体并干燥,由此用粉末混合物覆盖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
5.一种制备稀土永磁体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括具有组成R1 xT2 yM1 z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R1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2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表示原子百分比的x、y和z在如下范围内:5≤x≤85,15<z≤95,x+z<100,余量为y,y>0,且x+y+z=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
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以使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M1和T2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热处理步骤包括在200℃至(Ts-10)℃的温度下热处理1分钟至30小时,其中Ts表示烧结磁体本体的烧结温度。
7.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布置步骤包括使粉末混合物分散在有机溶剂或水中,将烧结磁体本体浸入所得的浆料中,取出烧结磁体本体并干燥,由此用粉末混合物覆盖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
8.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烧结磁体本体具有包括最小部分的形状,该最小部分具有等于或小于20mm的尺寸。
9.一种稀土永磁体,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括具有组成R1 iM1 j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R1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表示原子百分比的“i”和“j”在如下范围内:15<j≤99,余量为i,且i+j=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其中
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和M1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以使得稀土永磁体的矫顽力提高到超过原始烧结磁体本体。
10.一种稀土永磁体,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括具有组成R1 iM1 jHk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R1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H为氢,表示原子百分比的“i”、“j”和“k”在如下范围内:15<j≤99,0<k≤(i×2.5),余量为i,且i+j+k=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其中
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和M1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以使得稀土永磁体的矫顽力提高到超过原始烧结磁体本体。
11.一种稀土永磁体,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括具有组成R1 xT2 yM1 z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R1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2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表示原子百分比的x、y和z在如下范围内:5≤x≤85,15<z≤95,x+z<100,余量为y,y>0,且x+y+z=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其中
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1、R2、M1和T2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以使得稀土永磁体的矫顽力提高到超过原始烧结磁体本体。
12.一种制备稀土永磁体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括具有组成M1 dM2 e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M1和M2各自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1与M2不同,表示原子百分比的“d”和“e”在如下范围内:0.1≤e≤99.9,余量为d,且d+e=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
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以使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2、M1和M2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
13.一种制备稀土永磁体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含M1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该M1粉末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
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以使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2和M1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
14.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热处理步骤包括在200℃至(Ts-10)℃的温度下热处理1分钟至30小时,其中Ts表示烧结磁体本体的烧结温度。
15.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布置步骤包括使粉末混合物分散在有机溶剂或水中,将烧结磁体本体浸入所得的浆料中,取出烧结磁体本体并干燥,由此用粉末混合物覆盖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
16.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烧结磁体本体具有包括最小部分的形状,该最小部分具有等于或小于20mm的尺寸。
17.一种稀土永磁体,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括具有组成M1 dM2 e的合金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M1和M2各自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1与M2不同,表示原子百分比的“d”和“e”在如下范围内:0.1≤e≤99.9,余量为d,且d+e=100,该合金粉末含有至少70体积%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其中
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2、M1和M2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以使得稀土永磁体的矫顽力提高到超过原始烧结磁体本体。
18.一种稀土永磁体,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在烧结磁体本体的表面上布置粉末混合物,该烧结磁体本体具有组成RaT1 bMcBd,其中R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1为Fe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M为选自Al、Si、C、P、Ti、V、Cr、Mn、Ni、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硼,表示原子百分比的“a”、“b”、“c”和“d”在如下范围内:12≤a≤20,0≤c≤10,4.0≤d≤7.0,余量为b,且a+b+c+d=100,该粉末混合物包含M1粉末和至少10重量%的R2氧化物,其中M1为选自Al、Si、C、P、Ti、V、Cr、Mn、Ni、Fe、Co、Cu、Zn、Ga、Ge、Zr、Nb、Mo、Ag、In、Sn、Sb、Hf、Ta、W、Pb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该M1粉末具有至多500μm的平均粒径,其中R2为选自包括Y和Sc的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R2氧化物具有至多100μm的平均粒径,以及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以低于或等于烧结磁体本体烧结温度的温度,热处理在表面上布置有粉末混合物的烧结磁体本体,其中
粉末混合物中的元素R2和M1扩散至烧结磁体本体内部的晶界和/或烧结磁体本体主相晶粒内的晶界附近,以使得稀土永磁体的矫顽力提高到超过原始烧结磁体本体。
CN201210228090.0A 2011-05-02 2012-04-27 稀土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768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2789 2011-05-02
JP2011102787 2011-05-02
JP2011102789 2011-05-02
JP2011-102787 2011-05-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8898A true CN102768898A (zh) 2012-11-07
CN102768898B CN102768898B (zh) 2016-08-03

Family

ID=46044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8090.0A Active CN102768898B (zh) 2011-05-02 2012-04-27 稀土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5) US20120280775A1 (zh)
EP (1) EP2521147B1 (zh)
KR (1) KR101855530B1 (zh)
CN (1) CN102768898B (zh)
MY (2) MY174972A (zh)
PH (1) PH12012000096B1 (zh)
TW (1) TWI509642B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3915A (zh) * 2013-02-06 2013-05-0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高韧性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06992A (zh) * 2013-02-06 2013-05-15 江苏南方永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弯曲抗力永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3817335A (zh) * 2013-09-12 2014-05-28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稀土磁铁用合金粉末、稀土磁铁的制造方法及制粉装置
CN104134528A (zh) * 2014-07-04 2014-11-05 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烧结钕铁硼薄片磁体磁性能的方法
CN104575896A (zh) * 2013-10-22 2015-04-29 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R-Fe-B系烧结磁体的粉末组合物及方法
CN104681225A (zh) * 2013-12-03 2015-06-03 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 一种提高烧结钕铁硼材料性能的处理方法
CN104715876A (zh) * 2013-12-11 2015-06-17 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稀土烧结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85501A (zh) * 2015-08-28 2015-12-23 包头天和磁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稀土永磁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5788839A (zh) * 2015-01-09 2016-07-2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稀土永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6710766A (zh) * 2015-11-18 2017-05-24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R‑(Fe,Co)‑B烧结磁体及制造方法
CN107146670A (zh) * 2017-04-19 2017-09-08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10868A (zh) * 2017-09-15 2018-01-19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磁性复合材料的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31392A (zh) * 2016-12-12 2018-06-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制备稀土永磁体的方法
CN108242336A (zh) * 2017-12-25 2018-07-03 江苏大学 一种高性能低成本复合磁体的制备方法
CN109686523A (zh) * 2017-10-18 2019-04-26 Tdk株式会社 磁铁接合体
EP3514813A1 (en) 2017-12-30 2019-07-24 Yantai Shougang Magnetic Material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n r-fe-b sintered magnet
CN110534277A (zh) * 2019-08-15 2019-12-03 宁波爱维森材料研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稀土永磁体的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43809A (zh) * 2020-02-29 2020-06-05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钕铁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61352A (zh) * 2018-12-03 2020-06-09 Tdk株式会社 R-t-b系永磁体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7111B2 (ja) * 2009-07-01 2012-10-2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希土類磁石の製造方法
CN103282976B (zh) * 2010-12-27 2017-02-08 Tdk株式会社 磁性体
MY174972A (en) 2011-05-02 2020-05-29 Shinetsu Chemical Co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s and their preparation
GB2497573B (en) * 2011-12-15 2016-07-13 Vacuumschmelze Gmbh & Co Kg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are earth-based magnet
CN103215467B (zh) * 2013-05-05 2015-07-08 沈阳中北真空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制造方法
JP6249163B2 (ja) 2014-02-14 2017-12-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
WO2016151622A1 (ja) 2015-03-23 2016-09-29 株式会社 東芝 永久磁石、モータ、および発電機
CN106328367B (zh) * 2016-08-31 2017-11-24 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Fe‑B系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
JP6380724B1 (ja) * 2016-12-01 2018-08-2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R−t−b系焼結磁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73462B1 (ko) 2016-12-12 2021-07-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희토류 영구자석 제조방법
KR102045399B1 (ko) * 2018-04-30 2019-11-15 성림첨단산업(주) 희토류 영구자석의 제조방법
JP7168394B2 (ja) * 2018-09-21 2022-1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希土類磁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911150B (zh) * 2019-11-28 2021-08-06 烟台首钢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钕铁硼烧结永磁体矫顽力的方法
EP4024414A4 (en) * 2020-01-21 2023-08-02 Fujian Changting Golden Dragon Rare-Earth Co., Ltd. R-FE-B SINTERED MAGNET AND ASSOCIATED GRAIN BOUNDARY DIFFUSION TREATMENT METHOD
WO2021157763A1 (ko) * 2020-02-06 2021-08-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희토류 자석
JP7287314B2 (ja) * 2020-03-03 2023-06-06 Tdk株式会社 磁石構造体
CN111403164A (zh) * 2020-03-25 2020-07-10 北京汇磁粉体材料有限公司 通过粉末包装法渗金属提高烧结钕铁硼磁体矫顽力的方法
CN111524675B (zh) * 2020-04-30 2022-02-08 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 一种r-t-b系永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24673A (zh) * 2020-04-30 2020-08-11 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 钕铁硼磁体材料、原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50586B (zh) * 2020-12-28 2024-03-29 包头稀土研究院 混合稀土烧结钕铁硼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KR20230013548A (ko) 2021-07-19 2023-01-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희토류 영구자석 제조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1809A (ja) * 2001-11-12 2003-05-23 Hitachi Ltd 希土類磁石の製造方法
CN1838344A (zh) * 2005-03-23 2006-09-27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功能梯度稀土永磁体
CN101158024A (zh) * 2006-04-14 2008-04-09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制备稀土永磁体材料的方法
CN101521068A (zh) * 2007-03-16 2009-09-02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稀土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6395A (en) 1981-06-16 1985-01-2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igh coercivity rare earth-iron magnets
JPH0663086B2 (ja) 1985-09-27 1994-08-17 住友特殊金属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36808A (ja) 1986-06-26 1988-01-12 Shin Etsu Chem Co Ltd 希土類永久磁石
JPH01117303A (ja) 1987-10-30 1989-05-10 Taiyo Yuden Co Ltd 永久磁石
JPH0387724A (ja) 1989-08-30 1991-04-12 Toray Ind Inc 表示機能付きカード
AT393178B (de) * 1989-10-25 1991-08-26 Boehler Gmbh Permanentmagnet(-werkstoff)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US5405455A (en) 1991-06-04 1995-04-11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Rare earth-based permanent magnet
JP3143156B2 (ja) 1991-07-12 2001-03-0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希土類永久磁石の製造方法
JPH0531807A (ja) 1991-07-31 1993-02-09 Central Glass Co Ltd 保護フイルムの貼着構造並びにその貼着方法
JP3611108B2 (ja) 2000-05-30 2005-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冷却ロールおよび薄帯状磁石材料
JP2002057016A (ja) 2000-05-30 2002-02-22 Seiko Epson Corp 磁石材料の製造方法、薄帯状磁石材料、粉末状磁石材料およびボンド磁石
JP4243415B2 (ja) 2000-06-06 2009-03-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磁石粉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ボンド磁石の製造方法
KR100771676B1 (ko) 2000-10-04 2007-10-31 가부시키가이샤 네오맥스 희토류 소결자석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489741B2 (ja) 2000-10-04 2004-01-26 住友特殊金属株式会社 希土類焼結磁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365422B1 (en) 2001-01-30 2012-04-25 Hitachi Metals, Lt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permanent magnet
JP4254121B2 (ja) 2002-04-03 2009-04-1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希土類焼結磁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96973A (ja) 2003-03-28 2004-10-21 Kenichi Machida 金属蒸気収着による高性能希土類磁石の製造
JP3897724B2 (ja) 2003-03-31 2007-03-28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超小型製品用の微小、高性能焼結希土類磁石の製造方法
JP2005011973A (ja) 2003-06-18 2005-01-13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希土類−鉄−ホウ素系磁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541676C (zh) 2003-12-10 2009-09-1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纳米复合磁体、纳米复合磁体用急冷合金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和判别方法
US8211327B2 (en) 2004-10-19 2012-07-03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Preparation of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 material
TWI302712B (en) 2004-12-16 2008-11-01 Japan Science & Tech Agency Nd-fe-b base magnet including modified grain boundari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842140B2 (en) 2004-12-16 2010-11-30 Hitachi Metals, Ltd. Iron-based rare-earth nanocomposite magn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magnet
US7578892B2 (en) 2005-03-31 2009-08-25 Hitachi Metals, Ltd. Magnetic alloy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magnetic alloy material
CN101006534B (zh) * 2005-04-15 2011-04-2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稀土类烧结磁铁及其制造方法
US7938915B2 (en) 2005-08-08 2011-05-10 Hitachi Metals, Ltd. Rare earth alloy binderless magn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MY181243A (en) 2006-03-03 2020-12-21 Hitachi Metals Ltd R-fe-b rare earth sintered magnet
JP4605396B2 (ja) 2006-04-14 2011-01-0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希土類永久磁石材料の製造方法
JP4753030B2 (ja) 2006-04-14 2011-08-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希土類永久磁石材料の製造方法
US8257511B2 (en) 2006-08-23 2012-09-04 Ulvac, Inc. Permanent magnet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420160B2 (en) 2006-09-15 2013-04-16 Intermetallics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sintered NdFeB magnet
JP2008163179A (ja) 2006-12-28 2008-07-17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媒体
JP4482769B2 (ja) 2007-03-16 2010-06-16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希土類永久磁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MY149353A (en) * 2007-03-16 2013-08-30 Shinetsu Chemical Co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 and its preparations
JP5363314B2 (ja) * 2007-05-01 2013-12-11 インターメタリックス株式会社 NdFeB系焼結磁石製造方法
JP5256851B2 (ja) 2008-05-29 2013-08-07 Tdk株式会社 磁石の製造方法
JP2010098115A (ja) 2008-10-16 2010-04-30 Daido Steel Co Ltd 希土類磁石の製造方法
JP2010238712A (ja) 2009-03-30 2010-10-21 Tdk Corp 希土類焼結磁石の製造方法
JP5057111B2 (ja) 2009-07-01 2012-10-2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希土類磁石の製造方法
CN101707107B (zh) * 2009-11-23 2012-05-23 烟台首钢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剩磁高矫顽力稀土永磁材料的制造方法
MY174972A (en) 2011-05-02 2020-05-29 Shinetsu Chemical Co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s and their prepar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1809A (ja) * 2001-11-12 2003-05-23 Hitachi Ltd 希土類磁石の製造方法
CN1838344A (zh) * 2005-03-23 2006-09-27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功能梯度稀土永磁体
CN101158024A (zh) * 2006-04-14 2008-04-09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制备稀土永磁体材料的方法
CN101521068A (zh) * 2007-03-16 2009-09-02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稀土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3915B (zh) * 2013-02-06 2015-09-0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高韧性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06992A (zh) * 2013-02-06 2013-05-15 江苏南方永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弯曲抗力永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3093915A (zh) * 2013-02-06 2013-05-0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高韧性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06992B (zh) * 2013-02-06 2015-05-13 江苏南方永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弯曲抗力永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3817335A (zh) * 2013-09-12 2014-05-28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稀土磁铁用合金粉末、稀土磁铁的制造方法及制粉装置
CN104575896A (zh) * 2013-10-22 2015-04-29 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R-Fe-B系烧结磁体的粉末组合物及方法
WO2015058654A1 (zh) * 2013-10-22 2015-04-30 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R-Fe-B系烧结磁体的粉末组合物及方法
CN104681225A (zh) * 2013-12-03 2015-06-03 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 一种提高烧结钕铁硼材料性能的处理方法
CN104715876A (zh) * 2013-12-11 2015-06-17 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稀土烧结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15876B (zh) * 2013-12-11 2019-05-10 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稀土烧结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34528A (zh) * 2014-07-04 2014-11-05 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烧结钕铁硼薄片磁体磁性能的方法
CN104134528B (zh) * 2014-07-04 2017-03-01 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烧结钕铁硼薄片磁体磁性能的方法
US10714246B2 (en) 2015-01-09 2020-07-14 Hyundai Motor Company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05788839A (zh) * 2015-01-09 2016-07-2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稀土永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85501B (zh) * 2015-08-28 2017-08-11 包头天和磁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稀土永磁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5185501A (zh) * 2015-08-28 2015-12-23 包头天和磁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稀土永磁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6710766A (zh) * 2015-11-18 2017-05-24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R‑(Fe,Co)‑B烧结磁体及制造方法
CN106710766B (zh) * 2015-11-18 2020-12-25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R-(Fe,Co)-B烧结磁体及制造方法
CN108231392A (zh) * 2016-12-12 2018-06-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制备稀土永磁体的方法
CN107146670A (zh) * 2017-04-19 2017-09-08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10868A (zh) * 2017-09-15 2018-01-19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磁性复合材料的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86523A (zh) * 2017-10-18 2019-04-26 Tdk株式会社 磁铁接合体
CN108242336A (zh) * 2017-12-25 2018-07-03 江苏大学 一种高性能低成本复合磁体的制备方法
CN108242336B (zh) * 2017-12-25 2019-12-03 江苏大学 一种高性能低成本复合磁体的制备方法
EP3514813A1 (en) 2017-12-30 2019-07-24 Yantai Shougang Magnetic Material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n r-fe-b sintered magnet
CN111261352A (zh) * 2018-12-03 2020-06-09 Tdk株式会社 R-t-b系永磁体的制造方法
CN111261352B (zh) * 2018-12-03 2022-06-03 Tdk株式会社 R-t-b系永磁体的制造方法
CN110534277A (zh) * 2019-08-15 2019-12-03 宁波爱维森材料研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稀土永磁体的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43809A (zh) * 2020-02-29 2020-06-05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钕铁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74972A (en) 2020-05-29
US20200194170A1 (en) 2020-06-18
US20170186534A1 (en) 2017-06-29
EP2521147B1 (en) 2018-04-25
US20200194171A1 (en) 2020-06-18
US10614952B2 (en) 2020-04-07
KR101855530B1 (ko) 2018-05-04
US11791093B2 (en) 2023-10-17
TW201308368A (zh) 2013-02-16
KR20120124039A (ko) 2012-11-12
US11482377B2 (en) 2022-10-25
PH12012000096A1 (en) 2015-11-09
US20120280775A1 (en) 2012-11-08
EP2521147A1 (en) 2012-11-07
US20200203069A1 (en) 2020-06-25
CN102768898B (zh) 2016-08-03
MY165562A (en) 2018-04-05
TWI509642B (zh) 2015-11-21
PH12012000096B1 (en) 2015-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2377B2 (en)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s and their preparation
CN101521068B (zh) 稀土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898757B (zh) 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EP1970924B1 (en)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s and their preparation
CN101404195B (zh) 用于制备稀土永磁体的方法
US10160037B2 (en) Rare earth magnet and its preparation
CN100565719C (zh) 稀土永磁体
JP5742776B2 (ja) 希土類永久磁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136192B (zh) 稀土烧结永磁体的制造方法
JP6019695B2 (ja) 希土類永久磁石の製造方法
CN112119475B (zh) 稀土烧结永磁体的制造方法
CN109648084A (zh) 一种双合金制备高性能磁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