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5503B -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5503B
CN102555503B CN201110454968.8A CN201110454968A CN102555503B CN 102555503 B CN102555503 B CN 102555503B CN 201110454968 A CN201110454968 A CN 201110454968A CN 102555503 B CN102555503 B CN 1025555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ment device
liquid
ink
air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49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5503A (zh
Inventor
小林淳
木村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677722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555503(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0259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0006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0259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21284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0425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6139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55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5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5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55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本发明的附加装置可以与墨盒相交换而安装在打印机的墨盒座中。在附加装置主体中可拆卸地安装有具有中继流路的墨水导出部件。从外部通过供墨管向墨水导出部件供应墨水。当附加装置安装到墨盒座中时,墨水导出部件的下游端在与打印机的供墨针对位的状态下与其连接。因此,可以容易、迅速地完成将附加装置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上的安装操作,并且成本低廉且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分案申请说明
本分案申请是申请号为201010116099.3、申请日为2010年2月11日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该发明专利申请的发明名称为“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用在液体喷射装置中的附加装置以及液体供应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特别涉及例如可以代替喷墨式记录装置等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盒而安装使用、并且可以从外部补给墨水等液体的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喷墨式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装置)通常包括:喷墨式记录头(液体喷射头),安装在托架上并沿记录用纸的宽度方向移动;以及送纸机构,使记录用纸在与记录头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喷墨式记录装置通过根据印刷数据使记录头喷出墨滴而对记录用纸进行记录。
在该种喷墨式记录装置中,对于例如面向办公室或商业用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为了应对较大量的印刷,需要配备大容量的墨盒。因此,公知有如下构成的离架式记录装置:在安装记录头的托架上配置小容量的副墨罐,将作为墨盒的主墨罐例如安装在设置于装置主体的侧面部分上的安装部(墨盒座)上,通过墨水管从各个主墨罐向各个副墨罐供应墨水,再从各个副墨罐向各个记录头供应墨水。
近来,要求使用托架的扫描距离长的大型记录装置,以便能够对大的纸面进行印刷。对于该记录装置,为了提高处理能力,要求记录头有多个喷嘴。
并且,为了提高处理能力,要求使用如下的记录装置:可以在进行印刷的同时从主墨罐向安装在托架上的各个副墨罐逐次补给墨水,并从各个副墨罐向各个记录头稳定地供应墨水。
在该喷墨式记录装置中,需要与各种墨水相对应地连接从主墨罐到副墨罐的墨水补给管,由于托架的扫描距离大,所以墨水补给管的弯绕距离必然增加,因此在墨水补给管中会产生压力波动。并且还存在以下问题:如前所述,由于在记录头中实现了多个喷嘴,墨水的消耗量会增加,在从主墨罐连接至副墨罐的各个墨水补给管内,墨水的动压升高,从而导致对副墨罐的墨水补给量不足。
因此,作为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手段,例如提出了以下喷墨式记录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在通过可动阀的开闭而使墨水供应室与压力室连通/不连通的供墨用阀单元中接受从墨盒供应给液体喷射头的墨水,由此,消除了墨水补给管中的压力波动。
另外,作为其他手段,例如提出了以下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4):向主墨罐施加气压,通过气压强制性地产生从主墨罐流向副墨罐的墨水流,由此向副墨罐补给无压力波动的、充足的墨水。
图24示出了采用向主墨罐施加气压的结构的以往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简要结构,图25示出了作为主墨罐的墨盒18的结构。
如图24所示,在打印机301内部包括:记录头15、副墨罐103、加压泵20、以及墨盒座17,在该墨盒座17中安装着充有墨水Ik的墨盒18。
如图25所详细示出的那样,墨盒18在其硬质树脂制成的密封壳体的壳体39的内部容纳有由柔性材料形成的墨袋(ink pack)42,在壳体39的一端设有:空气导入口46,从外部导入加压空气;以及液体导出口44,在从空气导入口46导入的空气的压力下将储存在墨袋42内的墨水Ik导出到外部。
当将墨盒18安装到打印机301的墨盒座17中时,液体导出口44和空气导入口46分别与副墨罐103和加压泵20连接。
上述以往的墨盒18安装在打印机301的墨盒座17中,由于在大小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实际上无法使用容量非常大的墨盒。即,由于墨盒安装在空间受限的打印机的墨盒座中,所以能够储存在该墨盒中的墨水容量通常较少。因此,当要进行较大量的印刷时,必须频繁地更换墨盒,因此非常麻烦,并且运行成本也会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小型化、薄型化的打印机的情况下,用于墨盒座的空间也会变小,从而墨盒的墨水容量也会相应地变少,因此上述问题非常显著。
这里,当特别需要大容量时,作为选择方案之一,考虑设置外附的外部罐,从该外部罐来补给墨水。
但是,即便单纯地想要从外附的外部罐补给墨水Ik,有时也会出现以下情况而产生无法正常工作的顾虑,即,无法取得与基于打印机301内的加压泵20的墨水Ik的压送系统之间的兼容性。
另外,近来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墨水供应系统:当进行较大量的印刷时,可以将向墨盒座安装的方式与墨盒相同的附加装置安装在墨盒座中,并通过该附加装置从大容量的外部罐向记录头供应墨水。即,在该墨水供应系统中,将内部形成有空洞状副墨罐的附加装置安装在墨盒座中。当安装有该附加装置时,由于附设在该附加装置上的泵的驱动而从外部罐吸上来的墨水在达到规定水位之前会贮存在附加装置的副墨罐内,之后该贮存的墨水会从形成在附加装置下部的液体导出口被导出到记录头的液体导入口。
但是,专利文献5的附加装置存在着以下问题:当将附加装置安装到墨盒座中时,需要驱动泵以使附加装置的副墨罐内部成为负压,使从外部罐吸上来的墨水在达到规定水位之前贮存在该副墨罐内,因此在安装完成之前会耗时耗力。此外,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为了将墨水从外部罐吸上来,需要在附加装置中附设泵,因此附加装置的成本会升高。因此,从以上各点来看,由于在与墨盒交换而安装到墨盒座中时会耗时耗力并且成本高,因而并不一定便于使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1424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2129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28738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31199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3267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迅速地完成对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操作、成本低、并且便于使用的附加装置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取得与基于液体喷射装置内的空气加压部的液体压送系统的兼容性、并且可以稳定地补给液体的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中的附加装置。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部中可拆卸地安装有液体容器。所述安装部具有用于从所述液体容器导入液体的液体导入部。通过液体供应通路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外部向所述附加装置供应液体。所述附加装置包括:附加装置主体,可以与所述液体容器相交换而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中;以及中继部,划分形成中继流路。按照以下方式将所述中继部配置在所述附加装置主体中:当所述附加装置主体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时,所述中继流路的下游端在与所述液体导入部对位的状态下与其连接。所述液体供应通路的下游端可以与所述中继部的所述中继流路的上游端连结。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部中的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液体喷射部和空气加压部。所述液体容器具有用于从外部导入加压空气的空气导入口。当所述液体容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时,所述空气导入口与所述空气加压部连接。当所述液体容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时,液体导出口与所述液体喷射部连接。当通过所述空气导入口将空气导入到所述液体容器中时,在该空气的压力的作用下,所述液体容器中的液体通过所述液体导出口而被向所述液体喷射部导出。液体补给口用于向所述液体容器补给所述液体。在所述液体补给口处设有止回阀。当对所述液体补给口的外压大于内压时,该止回阀打开;当内压大于外压时,该止回阀关闭。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供应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液体喷射部和空气加压部。液体盒可以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所述液体盒具有第一空气导入口和第一液体导出口。当从所述第一空气导入口将加压空气导入到所述液体盒内部时,储存在所述液体盒内部的液体在该加压空气的压力下被从所述第一液体导出口向外部导出。所述液体供应装置具有可以代替所述液体盒而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的附加装置。该附加装置具有第二液体导出口和第二空气导入口。当所述附加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时,所述第二液体导出口与所述液体喷射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空气导入口与所述空气加压部连接。储存供应用液体的外部罐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液体导出口连接。通过所述管道将所述外部罐的供应用液体供应给所述第二液体导出口。压力调节部调节所述供应用液体的供应压。该压力调节部根据通过所述第二空气导入口从所述空气加压部导入的空气压来调节所述供应压。
附图说明
图1是使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墨盒座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4的(a)是安装在图3的墨盒座中的墨盒的平面图,是拆除了盖部件的图;图4的(b)是(a)中墨盒的主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附加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液体供应装置相对于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配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7的(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拆除了盖部件的平面图;图7的(b)是(a)中的附加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安装有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的附加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安装图9的附加装置的墨盒座的连接部的平面图;
图12是在图11的安装部上安装有图9的附加装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3是示出其他示例的液体供应装置的配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其他示例的液体供应装置的配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其他示例的液体供应装置的配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代替液体盒而安装有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液体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18是示出图16所示的液体容器的变形例的纵截面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液体供应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液体供应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1是示出图20所示的附加装置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22是示出图19的压力调节部的例子的简要结构图;
图23是示出压力调节部的变更例子的简要结构图;
图24是示出以往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墨盒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6来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10具有近似箱状的主体壳体11。在主体壳体11的左右两侧设有相对的一对框体12a、12b,在该两个框体12a、12b之间架设有棒状的引导轴13。在引导轴13上以可移动的方式穿通支承着托架14,托架14通过打印机10具有的、图中未示出的托架马达的驱动力在沿引导轴13长度方向的方向(图2所示的主扫描方向X)上往复移动。
在托架14的下表面设有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15,在该记录头15上形成有多个喷射喷嘴(省略图示),喷射作为液体的墨水。另一方面,在托架14的上表面设有阀单元16,用于向记录头15供应经过压力调节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托架14上设置3体的阀单元16,分别对2种颜色的墨水进行压力调节之后将6种颜色的墨水(黑、黄、品红、青、浅品红、浅青)供应给记录头15。
在主体壳体11的左右两个框体12a、12b之间,在比托架14移动的空间区域靠下方的位置处设有构成送纸部的、与引导轴13平行的压纸卷筒(省略图示),通过该压纸卷筒在主扫描方向X和与其垂直的副扫描方向Y(参照图2)上输送作为目标物的记录用纸PA。记录头15从喷射喷嘴将墨滴喷出到沿该副扫描方向Y输送的记录用纸PA上,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进行印刷。
另外,在主体壳体11的左右两个框体12a、12b之间,在托架14移动的空间区域的上侧固定设置(即,无法移动地固定配置)有作为安装部的墨盒座17。图4所示的作为液体容器的墨盒(以下,称为“墨盒”)18和图5所示的附加装置19可交换地安装在该墨盒座17中。另外,图1示出了在墨盒座17中安装有6个附加装置19的状态下的打印机10。
如图1所示,在主体壳体11的后部配置有加压泵20。在主体壳体11内设有经过该加压泵20的配置位置附近的、由柔性材料形成的带状的集束流路21,该集束流路21将阀单元16与墨盒座17之间连结起来(参照图2)。集束流路21是构成液体流路的6条墨水流路和构成气体流路的1条空气流路束集在一起而构成的,各个墨水流路将墨水从安装在墨盒座17中的墨盒18(或附加装置19)供应给各个对应的阀单元16。另外,空气流路将从加压泵20排出的加压空气供应给安装在墨盒座17中的墨盒18(或附加装置19)。
如图3所示,墨盒座17的外周被形成为箱状的座壳体17a覆盖,在该座壳体17a内设有可以插入墨盒18(或附加装置19)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插入部22。另外,图3示出了2个插入部22(未安装墨盒18等状态的眼前一侧的插入部22a和安装有墨盒18等状态下的内侧插入部22b)。当将墨盒18(或附加装置19)安装到墨盒座17中时,以图3所示的箭头L方向为插入方向而插入到该插入部22中;而当进行拆卸时,同样以图3所示的箭头R方向为拔出方向而从插入部22拔出。
在插入部22中配置有横向宽度相当于该插入部22的几乎整个横向宽度的、近似长方体的滑块23。从滑块23的前表面(图3所示的箭头R方向的表面)的左右两端附近的位置突出设置有一对定位突起24a、24b,并且在两个定位突起24a、24b之间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滑块23的、截面为矩形形状的插通孔25。在该插通孔25与一个(在图3中为左边的那个)定位突起24a之间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滑块23的、截面为圆形的空气导入口26。另外,从滑块23的前表面的另一个端部(在图3中为右侧的端部)向前方突出设置有具有多个接点(省略图示)的端子部27。
另一方面,从滑块23的后表面(图3所示的箭头L方向的表面)的左右两端附近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向后方延伸的一对滑轨28a、28b,该滑轨28a、28b以可在前后方向上自由滑动的方式由固定设置在插入部22底面上的支承导向件29a、29b支承着。另外,在滑块23的后表面处,从插通孔25与另一个(在图3中为右侧)滑轨28b之间突出设置有向后方延伸的、呈棒状的轴30。
在该轴30上以松配合的状态安装有盘簧31。盘簧31的一端(后端)与固定设置在插入部22底面上的卡定突起32接合,并且其另一端(前端)与滑块23的后表面抵接。因此,通过两个滑轨28a、28b被支承导向件29a、29b滑动引导,滑块23可以在被盘簧31的施压力始终向拔出方向(图3所示的箭头R方向)施压的状态下向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如图3所示,在插入部22的左右方向的近似中央,在比滑块23的往复移动范围靠后的位置处设有支承台33。从支承台33的前表面突出设置有向前方延伸的、作为打印机10的液体导入部的供墨针34。供墨针34由内部形成有液体流路(省略图示)的管形成,在其前端部外周面上开设有用于将墨水导入供墨针34内的导入孔34a。如图3所示的内侧的插入部22b那样,当滑块23抵抗盘簧31的施压力而后退时,供墨针34从后方向前方贯穿滑块23的插通孔25,从而其形成有导入孔34a的前端部从滑块23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
另一方面,从支承台33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设置有连结管35。该连结管35与供墨针34连通而构成液体流路,其后端(即下游端)与遍及座壳体17a的几乎整个横向宽度而设置的连结流路36连接。连结流路36是将构成各个插入部22的液体流路的6条墨水流路(省略图示)和构成气体流路的1条空气流路(省略图示)束集在一起而构成的,各个墨水流路与在所述集束流路21中形成的各个对应的墨水流路连接。
另外,从连结流路36的空气流路延伸设置有具有柔性的加压空气供应管37,其顶端从后方连结到滑块23的空气导出口26上。即,当从加压泵20排出加压空气时,该加压空气通过集束流路21和连结流路36的空气流路而被导入到加压空气供应管37内,然后被从滑块23的空气导出口26向前方导出。
并且,在插入部22的底面上设有构成固定部的卡合杆38,该卡合杆38在滑块23的下方向前后方向延伸,在该卡合杆38的前端突出设置有突起38a。即,该卡合杆38按照以下方式构成:当墨盒18(或附加装置19)插入(安装)到插入部22中而使滑块23后退时,突出设置有突起38a的前端位于滑块23的前表面的前方。此时,突出设置在卡合杆38前端的突起38a与在墨盒18上形成的配合部47(参照图4A)或在附加装置19上形成的配合部56(参照图5)配合,从而将墨盒18等以无法移动的方式卡定保持在插入部22中。
接着,说明可以交换地安装在墨盒座17的各个插入部22中的墨盒18和附加装置19。首先,参照图4来说明墨盒18,然后参照图5来说明附加装置19。
如图4的(a)、(b)所示,墨盒18具有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箱体形状的壳体39,在壳体39的内部,通过呈环形的划分壁40形成有具有一定容积的容纳室(第一空气导入室)41。在该容纳室41内容纳有由具有柔性的袋体构成的、在内部封入有墨水的墨袋42。在墨袋42的一端(在图4的(b)中为左端)设有作为液体导出部的墨水导出部件43,用于将封入内部的墨水导出到外部。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在墨水导出部件43的内部设有具有止回阀功能的阀机构(省略图示)。另外,壳体39呈上方开口的有底箱体形状,其开口部分被盖部件(省略图示)封闭。
在该壳体39的前表面(插入(安装)到插入部22中时位于插入方向的前方的表面)39a的大致中央部贯穿形成有作为支承口而发挥作用的第一液体导出口44。该第一液体导出口44与贯穿形成在插入部22的滑块23上的插通孔25相对应,当将墨盒18插入(安装)到插入部22中时会成为与该插通孔25对位的状态。容纳在壳体39内的墨袋42的墨水导出部件43插入该第一液体导出口44而由其支承。因此,当墨盒18插入(安装)在插入部22中时,壳体39的第一液体导出口44与滑块23的插通孔25对位,由此从该插通孔25向前方突出的供墨针34的前端成为与墨袋42的墨水导出部件43对位的状态而与其连接。
另外,在壳体39的前表面39a的左右两端附近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对定位凹部45a、45b。该各个定位凹部45a、45b与从插入部22的滑块23突出设置的各个定位突起24a、24b相对应,当墨盒18插入(安装)到插入部22中时会成为与对应的定位突起24a、24b对位的状态。在该对位状态下,对应的定位突起24a、24b嵌入到定位凹部45a、45b内,由此限制了墨盒18在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定位。
另外,在壳体39的前表面39a上,在第一液体导出口44与一个(在图4的(a)中为下方的那个)定位凹部45a之间贯穿形成有与容纳墨袋42的容纳室41内部连通的第一空气导入口46。该第一空气导入口46与贯穿形成在插入部22的滑块23上的空气导出口26相对应,当墨盒18插入(安装)到插入部22中时会成为与该空气导出口26对位的状态。在该对位状态下,从加压泵20经由加压空气供应管37供应的加压空气经由空气导出口26和第一空气导入口46而被导入到容纳室41内,在该加压力的作用下墨袋42被压扁而变形,结果墨袋42内的墨水被从墨水导出部件43导出。
另外,在壳体39的前表面39a的另一端(在图4的(a)中为上方那端)附近的位置处,沿壳体39的底面(在图4的(a)中为左边的面)凹入形成有与设置在墨盒座17的插入部22中的卡合杆38具有配合关系的配合部47。另外,在壳体39的另一个(在图4的(a)中为上方那个)侧面的靠近前表面39a的位置处安装有电路基板48,该电路基板48与从插入部22的滑块23突出设置的端子部27具有连接关系。当墨盒18插入(安装)到插入部22中时,该配合部47和电路基板48分别与插入部22的卡合杆38和端子部27配合、连接。
接着,说明附加装置19。
如图5所示,附加装置19包括:附加装置主体49,呈有底箱体形状;以及盖部件50,可以封闭附加装置主体49的上方开口部分。在该附加装置主体49和盖部件50上,在相互对应的多处分别形成有卡定凹部51和卡爪52,通过卡定凹部51与卡爪52弹性卡定,盖部件50被卡定保持在附加装置主体49上。
附加装置主体49为与图4的(a)、(b)所示的墨盒18的壳体39大致相同的形态。即,在附加装置主体49的内部形成有划分壁53,该划分壁53呈与形成在墨盒18的壳体39内部的划分壁40相同的环形。另外,在附加装置主体49的前表面49a上,在与墨盒18的壳体39的前表面39a的第一液体导出口44和各个定位凹部45a、45b相同的位置处,形成有形态与形成在墨盒18的壳体39上的第一液体导出口44和一对定位凹部45a、45b相同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和一对定位凹部55a、55b。另外,在附加装置主体49上,在与墨盒18的壳体39上的配合部47和电路基板48相同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形态与形成在墨盒18的壳体39上的配合部47和电路基板48分别相同的配合部56和电路基板57。
另一方面,在附加装置主体49的前表面49a上,在与形成于墨盒18的壳体39的前表面39a上的第一空气导入口46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呈圆形台座状的封闭部58,这一点是附加装置主体49和墨盒18的壳体39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异。另外,在附加装置主体49的周壁49b和划分壁53的一部分(后壁一侧的部分)上形成有作为管支承部的切口部59,这一点也是与墨盒18的壳体39在结构上的差异。
另外,墨盒18的壳体39在其容纳室41内容纳墨袋42,而附加装置主体49则是在其内部装卸自如地安装有作为中继部和液体导出部件而发挥作用的墨水导出部件60。该墨水导出部件60的内侧为允许墨水通过的流路结构,即为中继流路61。在作为该中继流路61上游端的墨水导出部件60的基端60a上,连结有具有柔性的、作为供墨管(液体供应通路)的墨水管62的顶端(下游端)62a。
另外,在附加装置主体49的划分壁53的内侧,在形成于附加装置主体49的前表面49a上的作为支承口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的附近位置处,形成有由一对肋63a、63b、以及支承台座64构成的支承部65。在下述状态下将墨水导出部件60安装到附加装置主体49中,即:使其作为中继流路61下游端的顶端60b插入第二液体导出口54并被支承,并且被支承部65定位。另外,此时墨水管62的、比顶端(下游端)62a靠近基端侧(上游侧)的一部分由形成在附件装置主体49的周壁49b和划分壁53上的切口部59支承着。
另外,在墨水导出部件60的顶端60b处,在中继流路61内装配有盘簧66、可以阻塞中继流路61的阻塞体67、以及形成有阻塞体座(省略图示)的圆环形的密封圈68。即,通过由盘簧66将阻塞体67向密封圈68施压,从而使得中继流路61始终被阻塞体67闭塞。另外,当附加装置主体49被插入(安装)到墨盒座17的插入部22中,成为供墨针34的前端被插入到第二液体导出口54的状态从而抵抗盘簧66的施压力而将阻塞体67压入中继流路61内时,中继流路61消除被阻塞体67阻塞的状态而将墨水导出。
对于如上构成的附加装置19,附加装置主体49呈与墨盒18的壳体39相同的形态。在该附加装置主体49上,第二液体导出口54、定位凹部55a、55b、配合部56、以及电路基板57被设置在与墨盒18的壳体39的第一液体导出口44、定位凹部45a、45b、配合部47、以及电路基板48相同的位置处。因此,附加装置19能够以与墨盒18相同的安装状态安装在墨盒座17的插入部22中,并且可以与墨盒18交换。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墨水供应系统。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在装载于多级结构的支架69上的状态下使用。该支架69具有下级装载部69a、中级装载部69b、以及上级装载部69c,打印机10装载在中级装载部69b上。另外,在下级装载部69a上装载有作为外部废液回收装置的废液罐70。该废液罐70和打印机10之间通过构成废液流路的废液管71连结。另外,废液管71的上游端与设置在打印机10内的废液回收容器(省略图示)连结。因此,从打印机10排出的废墨(废液)经由废液罐71而回收到位于下方的大容量的废液罐70中。
另一方面,在支架69的上级装载部69c上装载有作为外部储存装置的外部罐72,该外部罐72储存比墨盒18内的墨袋42的容量多的墨水。在该外部罐72中,墨水管62的上游端插入到储存墨水的储存室72a内,该墨水管62的下游端与附加装置19的墨水导出部件60连结。结果,贮存在外部罐72的储存室72a内的墨水在水头差的作用下经由墨水管62而被供应给附加装置19。
即,将外部罐72设置在比附加装置19高的位置处,从而在外部罐72内的墨水Ik的液面与附加装置19内的墨水Ik的液面之间设置高度差。与附加装置19的液体补给口125连接的补给用墨水管62的顶端从安装在外部罐72上端的盖133贯穿并插入到外部罐72的底部。在盖133上开设有空气孔133a,使得大气压作用在墨水Ik的液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附加装置19、外部罐72、以及墨水管62构成作为向打印机10供应墨水(液体)的墨水供应装置的液体供应装置73。
接着,对如上构成的打印机10的附加装置19和液体供应装置73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墨盒18安装在墨盒座17中的情况下,当要进行大量印刷时,从墨盒座17拆下墨盒18。然后,作为交换而将附加装置19安装在墨盒座17中。当进行该交换安装时,插入部22的滑块23被附加装置19从图3所示的左侧的插入部22a的位置(未安装时的位置)压着移动到该图的右侧的插入部22b的位置(安装时的位置)。此时,对于已经插入(安装)到插入部22中的附加装置19,形成在附加装置主体49的前表面49a上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等与形成在插入部22的滑块23上的插通孔25等成为对位状态。
即,滑块23的定位突起24a、24b成为与附加装置主体49的定位凹部55a、55b对位的状态而嵌入其中,同时插入部22的卡合杆38与附加装置主体49的配合部56相配合,由此以无法移动的方式卡定保持附加装置19。另外,滑块23的端子部27与附加装置主体49的电路基板57连接,从而在附加装置19与打印机10的控制部(省略图示)之间传送墨水消耗量等其他信息。另外,附加装置主体49的封闭部58成为与滑块23的空气导出口26对位的状态,从而封闭该空气导出口26。
另外,插入部22上的供墨针34的前端成为对位到附加装置主体49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以及墨水导出部件60的顶端60b)内的状态而插入其中,从而抵抗盘簧66的施压力而将闭塞中继流路61的阻塞体67向中继流路61的内侧推动。于是,该阻塞体67对中继流路61阻塞状态被解除,在水头差的作用下从外部罐72经由墨水管62而到达附加装置19的墨水导出部件60的墨水通过中继流路61内部而立即流入到供墨针34的导入孔34a内。然后,该墨水从供墨针34经由连结管35、连结流路36、以及集束流路21的墨水流路而被供应给记录头15的阀单元16。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可以取得以下效果。
(1)当将附加装置19安装到墨盒座17的插入部22中时,附加装置主体49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墨水导出部件60)变成与设置在插入部22中的插通孔25(供墨针34)对位的状态,从而在进行该安装时变成可以供应墨水的连结状态。即,通过将附加装置主体49插入(安装)到插入部22中这一简单的操作,可以形成为从外部罐72向打印机10的记录头15供应墨水的状态。因此,可以简单、迅速、并且低成本地完成将附加装置19安装到打印机10中的操作,因此非常便于使用。
(2)由于形成有中继流路61的墨水导出部件60相对于附加装置主体49可以自由装卸,因此当在中继流路61内发生了堵塞或阻塞体67的移动不良时,可以将该墨水导出部件60从附加装置主体49拆下来以对故障进行维修,因此更加便于使用。
(3)安装附加装置19的墨盒座17不能移动地固定配置在主体壳体11、而不是在印刷时往复移动的托架14上。因此,从外部罐72延伸的墨水管62不会随着托架14的往复移动而被拉拽。因此,能够确保从外部罐72经由墨水管62顺畅地向附加装置19供应墨水的状态。
(4)由于墨水管62具有柔性,所以弯绕状态容易变得不稳定,但由于比连结在墨水导出部件60上的顶端(下游端)62a靠近上游一侧的部分会通过附加装置主体49的切口部59而获得良好的支承,因此不会成为不稳定的弯绕状态,从而更加便于使用。
(5)在液体供应装置73中,外部罐72装载在支架69的上级装载部69c上,并且安装有附加装置19的打印机10装载在支架69的中级装载部69b上,因此可以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强制性地从外部罐72经由墨水管62向附加装置19供应墨水。因此,在打印机10中可以避免向记录头15供应的墨水不足。
(6)在支架69的中级装载部69b上装载有打印机10,在中级装载部69b下方的下级装载部69a上装载有废液罐70,该废液罐70与打印机10之间通过废液管71连结。因此,可以通过水头差而很好地将从打印机10排出的废墨(废液)回收到废液罐70中。
(7)当将附加装置19插入(安装)到墨盒座17的插入部22中时,设置在附加装置主体49的前表面49a上的封闭部58会封闭设置在插入部22的滑块23上的空气导入口26。因此,当在打印机10中设有检测机构,在从加压泵20排出的加压空气的空气量达到规定量以上时会将其视为加压错误(例如空气泄漏)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由于交换安装墨盒18与附加装置19而造成非本意地检测出错误的情况发生。
接着,参照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附加装置7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19在结构上的区别仅在于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19中的封闭部58而具有第二空气导入口75和空气导入室76,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19相同。因此,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部件)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如图7的(a)、(b)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74中,在附加装置主体49的前表面49a上贯穿形成有第二空气导入口75。并且,在附加装置主体49的内部划分形成有空气导入室76,该空气导入室76在位置上与该第二空气导入口75相对应。该空气导入室76的容积小于在墨盒18的壳体39内形成的、作为空气导入室的容纳室41的容积。
因此,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当附加装置74插入(安装)到墨盒座17的插入部22中时,附加装置主体49的前表面49a的第二空气导入口75成为与插入部22的滑块23的空气导出口26对位的状态而与其连接。从加压泵20排出的加压空气从空气导出口26经由第二空气导入口75而被导入到空气导入室76内。
因此,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述(1)~(6)的效果以外,还可以取得以下效果。
(8)当附加装置74插入(安装)在墨盒座17的插入部22中时,从滑块23的空气导出口26经由附加装置主体49的第二空气导入口75而被导入到空气导入室76内的加压空气的允许空气量被设定得非常小。因此,即使在打印机10中设置有检测机构,在从加压泵20排出的加压空气的空气量达到规定量(例如,墨盒18的容纳室41的容积)以上时会将其视为加压错误(例如空气泄漏)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随着附加装置19的安装而造成非本意地检测出错误的情况发生。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述(7)的效果基本相同。
(9)该第二实施方式还可以取得以下特有效果:当具有控制系统,在从加压泵20排出的加压空气的空气量未达到规定量(例如,附加装置74的空气导入室76的容积)时会将其作为加压错误(例如,由于空气路径堵塞等而造成的加压不良)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检测出该加压错误。
接着,参照图8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77是大型装置,其将多个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附加装置19在并列排列的状态下形成一体,该附加装置19的数目与墨盒座17的插入部22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即,该附加装置77具有附加装置主体78和盖部件79,该附加装置主体78和盖部件79的形态与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19的附加装置主体49和盖部件50分别并列设置6个的情况相对应。
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在该附加装置主体78内,留出一定的配置间隔、且以可自由装卸的方式设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导出部件60相同的墨水导出部件60。对各个墨水导出部件60进行配置,使得当附加装置77安装在墨盒座17中时,该各个墨水导出部件60会成为与设置在6个插入部22的每个中的各个供墨针34对位的状态。并且,在附加装置77内,顶端62a与各个墨水导出部件60的基端60a连结的各个墨水管62被从附加装置主体78的切口部59引出到外部并与外部罐72(参照图6)连接。
因此,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1)~(6)的效果以外,还可以取得以下效果。
(10)当从墨盒座17拆下多个(6个)墨盒18后交换安装附加装置77时,为了拆下各个墨盒18而需要多次(6次)装卸操作,与此相对,附加装置77可以通过1次安装操作就使墨水导出部件60同时与各个插入部22的供墨针34连接。即,该附加装置77是与6种颜色的墨盒18相对应的单触安装型的多色对应型附加装置77。因此,可以更加迅速地完成附加装置77的安装操作。
接着,参照图9~图11来说明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9、图10所示,该第四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80包括:附加装置主体81,为横向较长的有底箱形状;以及盖部件82,可以封闭该附加装置主体81的上方开口部分。如图10所示,在附加装置主体81的前表面81a上,在横向方向上留出一定间隔地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下侧支承部83a,并且在盖部件82的前端边缘82a上形成与附加装置主体81的下侧支承部83a相对应的多个(6个)上侧支承部83b。各个下侧支承部83a和上侧支承部83b分别具有半圆形的、相对的开口边缘部,当盖部件82安装在附加装置主体81上时,它们会相互合并在一起,从而形成在横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并列排列的状态的多个(6个)支承口83(参照图9)。
在附加装置主体81的各个下侧支承部83a的内侧分别形成有由凸缘状槽构成的支承部8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19相同的墨水导出部件(中继部)60装卸自如地由各个支承部84支承。在成为各个墨水导出部件60的中继流路61的上游端的墨水导出部件60的基端60a上连结有作为从外部罐72(参照图6)延伸的液体供应通路的墨水管62的顶端(下游端)62a。
另外,在附加装置主体81的前表面81a上,在左右两端部形成有一对定位凹部85a、85b。另外,在附加装置主体81的前表面81a上,在一端(在图9中为右端)的定位凹部85a的横向左侧形成有可以导入废墨(废液)的废墨导入口(第二废液导入部)86。在废墨导入口86的内侧形成有凸缘状的支承槽87,与墨水导出部件60相同形态的废墨导入部件88可自由装卸地由该支承槽87支承。在该废墨导入部件88上连结有从废液罐70(参照图6)延伸的废液管71。
另一方面,在附加装置主体81的前表面81a上,另一端(在图9中为左端)的定位凹部85b的横向左侧为平面状的第二抵接部89,在该第二抵接部89的下侧形成有从附加装置主体81的前表面81a凹入的电路基板容纳部90。在该电路基板容纳部90内设有图中未示出的电路基板。这样,与第三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77相同,第四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80为多色对应型附加装置80,可以与多色对应型墨盒(省略图示)交换而安装在墨盒座17中,所述多色对应型墨盒为与该附加装置80相同的形态并在内部安装有对应于6色的墨袋。另外,在该墨盒的前表面形成有第一废液导入部(废墨导入口),由此该墨盒具有废液回收功能。另外,在前表面形成有与后述的阀开闭杆99抵接而推动该阀开闭杆99的第一抵接部(省略图示)。
接着,参照图11、图12来说明上述附加装置80可以与具有废液回收功能的多色对应型墨盒交换而安装到其中的墨盒座17。
如图11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墨盒座17中设有与附加装置80(以及墨盒)一样横向较长的、近似长方体形状的连接部91。在该连接部91中,在当将附加装置80安装到墨盒座17中时会与附加装置主体81的前表面81a相对的前表面91a上,在与附加装置80的各个定位凹部85a、85b相对应的位置处突出设置有一对定位突起92a、92b,并且从与附加装置80的电路基板容纳部90相对应的位置突出设置有端子部93。
因此,当附加装置80安装在连结部91上时,各个定位突起92a、92b嵌入相对应的定位凹部85a、85b,从而限制附加装置80在与安装方向(在图11中为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另外,端子部93与设置在电路基板容纳部90中的电路基板接触,从而在附加装置80与打印机10的控制部(省略图示)之间传送墨水消耗量等信息。图中没有示出的是,通过使设置在附加装置80中的卡合部与设置在连接部91中的卡合杆相卡合,可将附加装置80安装成无法相对于墨盒座17的连接部91移动。
另外,在连接部91的前表面91a上,在与附加装置80的废墨导入口86相对应的位置处突出设置有废墨导出针(废液导出部)94,并且在与各个支承口83相对应的位置处突出设置有供墨针(液体导入部)95。另外,在各个供墨针95的顶端开口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导入孔。另外,各个供墨针95的基端与在连接部91的内部形成的墨水流路(液体流路)96连通,该墨水流路96与各个供墨针95的每一个分别对应。
因此,当附加装置80安装在连接部91上时,废墨导出针94成为插入到废墨导入口86中的状态,从打印机10排出的废墨从废墨导入部件88经由废液管71而被回收到废液罐70(参照图6)中。另外,从外部罐72经由墨水管62供应的墨水通过墨水导出部件60的中继流路61而从相对应的供墨针95流入到连接部91内的墨水流路96中。
这里,流入到墨水流路96中的墨水经由设置在连接部91内的流路阀97而从连通部98被供应给打印机10的记录头15,所述连通部98从连接部91的前表面91a突出。在该情况下,出于防止墨水倒流等目的,当附加装置80(或墨盒)未安装在连接部91中时,流路阀97为闭阀状态,从而使墨水流路96为关闭状态。因此,如图11所示,在连接部91中,在与附加装置80的第二抵接部89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随着附加装置80的安装而使墨水流路96成为打开状态的阀开闭杆(可动部件)99。
该阀开闭杆99包括:动作片99a、从动片99b、和旋转轴99c。旋转轴99c在动作片99a和从动片99b相互连结固定的状态下成为动作片99a和从动片99b的旋转中心。动作片99a为板状体,从其前端的一个角部突出设置有突起99d。动作片99a(以及从动片99b)由于图中未示出的施压弹簧的施压力而始终被压向图11所示的箭头方向(逆时针方向),从而动作片99a的前端边缘被保持为相对于附加装置80的安装方向稍微倾斜的状态。
当在该状态下将附加装置80安装到墨盒座17的连接部91上时,附加装置80的第二抵接部89由于该安装动作而与阀开闭杆99的动作片99a的突起99d抵接,动作片99a以旋转轴99c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从动片99b也追随该动作片99a的旋转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结果,流路阀97由于从动片99b的转动而从闭阀状态移动到开阀状态,从而使打印机10的记录头15与供墨针95之间经由墨水流路96连通而成为可以供应墨水的状态。
因此,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1)~(6)基本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可以取得下述效果。
(11)当将附加装置80安装到墨盒座17的连接部91上时,附加装置80的第二抵接部89将连接部91的阀开闭杆99向流路阀97开阀的方向推动,因此可以随着附加装置80的安装而在供墨针95与记录头15之间适宜地使墨水流路96连通。因此,当对具有流路阀97的墨盒座17交换安装附加装置80和墨盒时,能够抑制墨水倒流等,同时不需要对打印机10进行设计变更,从而可以享受高通用性的附件功能。
(12)另外,当与具有废液回收功能的墨盒交换安装时,可以经由附加装置80所具有的废墨导入口86和废墨导入部件88、通过废液管71很好地将废墨回收到废液罐70中。
另外,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其他例子)。
如图13所示,在外部罐72的容纳室72a中,可以将墨水液面的上方空间区域作为空气导入室,通过作为加压泵的空气泵134的驱动,从外部经由作为加压空气供应管的空气供应管135而将加压空气送入该空间区域。即,在设置于外部罐72上端的盖133的空气孔133a上经由空气供应管135而连接有空气泵134,由空气泵134生成的空气压代替大气压而施加在外部罐72内部的墨水Ik的液面上。
根据该结构,可以通过该加压空气的加压力而强制性地将墨水经由墨水管62从外部罐72供应给附加装置19(74、77、80),从而能够抑制在打印机10的记录头15中产生墨水供应不足。
另外,在外部罐72与附加装置19之间不需要设置特殊的高度差。并且,通过控制空气泵134,可以简单地进行墨水供应压的断续操作和调节操作。
作为应用该墨水强制供应的结构的变更例子,可以如图14所示那样,在外部罐72的容纳室(空气导入室)72a内容纳大容量的墨袋130,从作为加压泵的空气泵134经由空气供应管135将加压空气送入到该容纳室72a内。即,通过将空气泵134生成的空气压导入作为由硬质材料形成的密闭壳体的外部罐72的内部,将墨袋130内的墨水Ik向附加装置19压出。
当为该结构时,通过对墨袋130内的墨水Ik加压的空气压,能够确保墨水Ik向附加装置19的供应压。
因此,不需要在外部罐72与附加装置19之间设置特殊的高度差。另外,通过控制空气泵134,可以简单地进行墨水供应压的断续操作和调节操作。
另外,也可以为如图15所示的结构:在外部罐72的容纳室72a内容纳大容量的墨袋130,在连结在该墨袋130与附加装置19(74、77、80)之间的墨水管62的中途配置作为吸引泵的液体泵137。即,使外部罐72为开放型壳体,通过液体泵137将外部罐72内部的墨袋130中的墨水Ik压送到附加装置19中来确保补给压。
此时,随着液体泵137的驱动,从上游一侧的墨袋130内吸引墨水并将该吸引的墨水强制性地供应给下游一侧的附加装置19(74、77、80)。因此,通过控制液体泵137,可以简单地进行墨水供应压的断续操作和调节操作。
也可以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各个附加装置19、74、77的附加装置主体49、78上形成废墨导入口(废液导入口)并安装废墨导入部件,在该废墨导入部件上连接废液管(废液流路),从而将废墨回收到废液罐中。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附加装置80的第二抵接部89的推动下开闭墨水流路(液体流路)96的可动部件可以是阀开闭杆99以外的部件,例如是在第二抵接部89的推动下直线移动而开闭流路阀97的部件。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在附加装置主体49中的空气导入室76的容积只要小于墨盒18的容纳室41的容积即可,可以适当对其容积进行改变。
在各个附加装置主体49、78、81中,管支承部除了切口部59以外,还可以形成管支承用的肋或槽等。
墨盒座17也可以设置在打印机10的托架14上。
作为中继部和液体导出部件的墨水导出部件60只要是在内部形成有中继流路61的筒体形状物体即可,例如可以是单纯的管体。
中继部也可以与附加装置主体49、78、81一体形成。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和液体供应装置。
如图16所示,在作为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打印机10的内部包括:作为液体喷射部的记录头15、副墨罐103、作为空气加压部的加压泵20、以及墨盒座17。在墨盒座17中安装有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容器的多个附加装置120。
各个附加装置120具有与图25所示的以往的墨盒18相同的外形,如图17所示,在其由硬质树脂制成的密封壳体121的内部容纳有由柔性材料形成的墨袋122,在密封壳体121的一端设有:第二空气导入口75,从外部导入加压空气;以及第二液体导出口54,在从第二空气导入口75导入的空气的压力下将储存在墨袋122内的墨水(液体)Ik导出到外部。
当附加装置120安装在打印机10的墨盒座17中时,在副墨罐103和加压泵20上分别连接有第二液体导出口54和第二空气导入口75。
另外,在该附加装置120中,作为与以往的墨盒18不同的结构,在密封壳体12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从外部补给墨水Ik的液体补给口125,并且在该液体补给口125处设有当外压大于内压时打开、当内压大于外压时关闭的止回阀126。
如图16所示,在各个附加装置120的液体补给口125上经由墨水管62而连接有外设的外部罐72。结果,由附加装置120、墨水管62、以及外部罐72构成了液体供应装置73。
这里,作为用于将外部罐72内的墨水(补给用液体)向液体补给口125补给的补给压,施加比大气压高、并且比加压泵20的空气压低的压力,这里该空气压是指通过导入加压空气而将附加装置120内的墨水Ik从第二液体导出口54导出时的导出压。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120和液体供应装置73的作用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120的结构,将止回阀126组装到附加装置120的液体补给口125中。将从液体补给口125补给外部罐72内的墨水Ik时的补给压设定为小于通过从第二空气导入口75导入加压空气而将附加装置120内的墨水Ik从第二液体导出口54导出时的导出压。由此,在从液体供应装置73的外部罐72向附加装置120补给墨水Ik的过程中,当将来自加压泵20的加压空气导入到附加装置120内时,止回阀126关闭。
并且,当停止导入由加压泵20产生的加压空气时,由于来自外部罐72的补给压(外压)超过附加装置120的内压,止回阀126打开,从而进行墨水Ik的补给。
如此,可以在不影响利用空气压向记录头15导出墨水Ik的情况下,进行墨水Ik向附加装置120内的补给,因此即使当与以往的墨盒18交换而使用附加装置120时,也可以获得与打印机10的墨水压送系统中的加压泵20之间的完全兼容性,从而能够保证正常工作。
此外,由于只要将墨盒18换成本发明的附加装置120即可,而无需对打印机施加任何改造,因此可以将从大容量的外部罐72补给墨水的补给系统简单地作为选顶来附加。另外,对附加装置120补充墨水Ik也只需设定成低于打印机的加压泵20的压力即可,从而还实现了液体供应装置73的简化。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附加装置120和液体供应装置73,使得在不对打印机10进行任何改造的情况下就能够取得与该打印机10内的墨水Ik的压送系统中的加压泵20之间的兼容性,并且能够稳定地补给墨水Ik。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附加装置120中,如图17所示,将墨水Ik储存在容纳于密封壳体121内部的墨袋122中并向墨袋122的外部导入用于导出墨水的加压空气;但也可以如图18所示的附加装置120A那样,将墨水Ik直接储存在密封壳体121的内部并向容纳在密封壳体121内的空气袋122A导入加压空气,由此可以同样以对应于加压泵20的导入空气压的压力导出墨水Ik。
接着,说明从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73的外部罐72向附加装置120(120A)补给墨水Ik时的补给压的施加方法。作为补给压的施加方法,可以采用如图6、图13~图15所示的各种方法。
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与外部罐72内和附加装置120内的各个墨水Ik的液面差对应的位置水头作为补给压而施加在附加装置120(120A)的液体补给口125上。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罐72内的墨水Ik的液面高度来容易地调节补给压。
当为图13所示的结构时,通过对外部罐72内的墨水Ik加压的空气压,可以确保向附加装置120(120A)补给墨水Ik时的补给压。
当为图14所示的结构时,通过对墨袋130内的墨水Ik加压的空气压,可以确保向附加装置120(120A)补给墨水Ik时的补给压。因此,通过控制空气泵134,可以简单地进行补给压的断续操作和调节操作。
在图15所示的情况下,当通过液体泵137压送墨水Ik时,通过控制空气泵137,可以简单地进行补给压的断续操作和调节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容器和液体供应装置的空气导入口、液体导出口、液体补给口、止回阀、以及外部罐等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勿庸置疑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主旨而采用各种形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
如图19所示,在装配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100的打印机10的内部包括:记录头15、副墨罐103、加压泵20、以及墨盒座17。如图20所示,在墨盒座17中代替通常的液体盒而安装有附加装置220。
各个附加装置220具有与图25所示的以往的墨盒18相同的外形,如图21所示,在由硬质树脂制成的中空壳体220A的一端设有:作为将墨水Ik导出到中空壳体220A外部的第一连接口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以及作为从外部导入加压空气的第二连接口的第二空气导入口75。
当附加装置220安装在打印机10的墨盒座17中时,在打印机10的副墨罐103和加压泵20上分别连接有附加装置220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和第二空气导入口75。
如图21所示,在各个附加装置220的第二空气导入口75和第二液体导出口54上,从中空壳体220A的内侧分别连接有空气检测管221的顶端、以及作为管道的墨水管62的顶端。从中空壳体220A的相反一侧将这些空气检测管221和墨水管62引出到中空壳体220A的外部,并与图20所示的液体供应装置主体100A连接。
液体供应装置100由该液体供应装置主体100A、空气检测管221、墨水管62、以及附加装置220构成。
如图19所示,液体供应装置主体100A包括外部罐72、压力检测器223、以及压力调节部225。外部罐72在内部储存墨水(供应用液体)Ik并经由墨水管62与附加装置220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连接。压力检测器223通过附加装置220的第二空气导入口75和空气检测管221来检测通过打印机10的加压泵20导入的空气压。压力调节部225根据压力检测器223的检测压力来调节从外部罐72向附加装置220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的供应墨水Ik的供应压。
压力调节部225包括:加压部226,可以将外部罐72内的墨水Ik加压到加压泵20的供应压以上;放泄阀227,根据需要释放该加压力,由此来调节供应压;以及CPU(控制部)240,根据压力检测器223的检测信号来控制上述加压部226和放泄阀227,由此将墨水Ik的供应压设定为与压力检测器223的检测压相等。
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空气导入口75到压力检测器223为止的空气检测管221内的部分的容积是用于检测空气压的空间的容积,将该容积设定为与通常的墨盒18(参照图25)的加压空气导入用的空间的容积大致相等。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100的作用。
如上所述,当代替通常的墨盒18(参照图25)而将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100安装到打印机10的墨盒座17中时,压力调节部225以与打印机10所设定的空气压力相对应的供应压将墨水Ik供应给打印头15。由此,可以取得基于打印机10的加压泵20的墨水压送系统(液体压送系统)、和基于液体供应装置100的墨水压送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从而可以保证打印机10正常工作。
即,可以在取得基于墨盒18的墨水压送系统与基于液体供应装置100的墨水压送系统之间的兼容性的同时从外部罐72向记录头15供应墨水,从而可以保证打印机10正常工作。特别是由于压力调节部225以与打印机10的加压泵20的空气压相同的压力将墨水Ik供应给记录头15,因此记录头15能够以与使用通常的墨盒18时完全相同的性能进行印刷。另外,仅将墨盒18换为附加装置220即可而不需要对打印机10进行任何改造,因此可以将大容量的外部罐72作为选项使用。
并且,通过压力检测器223来检测通过加压泵20经由第二空气导入口75导入的空气压,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压力调节部225根据检测出的空气压来调节墨水Ik的供应压,因此可以准确地控制供应压。
另外,由于打印机以使用通常的墨盒18的情况为前提来控制空气压,因此如果从第二空气导入口75到压力检测器223为止的、导入空气压的空间的容积与墨盒18中的加压空气导入用的空间的容积明显不同,则有可能判断发生了某种故障。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近似相等,因此可以避免该情况发生,从而可以使打印机20稳定工作。
接着,说明调节从液体供应装置100的外部罐72到附加装置220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的墨水Ik的供应压的压力调节部225的例子。作为压力调节部225,可以采用图13~图15、图22、以及图23所示的各种结构。
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升降装置232作为加压部226而发挥作用。外部罐72装载在升降装置232的底部232a上,外部罐72装载在升降装置232的可动部232b上。外部罐72配置在比附加装置220高的位置处。
通过如上构成压力调节部225,与外部罐72内和附加装置220内的各个墨水Ik的液面差对应的位置水头作为供应压而施加在附加装置220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上,因此不需要产生供应压的动力。
可以通过升降装置232来调节外部罐72的高度,从而可以通过调节外部罐72的高度来控制作为墨水Ik的供应压而发挥作用的位置水头的大小。
因此,CPU 240根据压力检测器223的输出来控制升降装置232,由此可以使供应压与打印机10的加压泵20的空气压相等,从而记录头15能够以与使用以往的墨盒18时完全相同的性能来进行打印。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空气泵134作为加压部226而发挥作用。当如此来构成压力调节部225时,可以通过对外部罐72内的墨水Ik加压的空气压来确保向附加装置220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供应墨水Ik时的供应压。因此,通过控制空气泵134,可以简单地进行供应压的断续操作和调节操作。
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空气泵134也作为加压部226发挥作用。当如此来构成压力调节部225时,也可以确保墨水Ik的供应压,并且不需要在外部罐72与附加装置220之间设置特殊的高度差。另外,通过控制空气泵134,可以简单地进行供应压的断续操作和调节操作。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液体泵137作为加压部226而发挥作用。当如此来构成压力调节部225时,可以通过由液体泵137压送外部罐72内的墨水Ik来确保供应压,因此通过控制液体泵137,可以简单地进行供应压的断续操作和调节操作。另外,控制液体泵137以使墨水Ik的供应压与通过加压泵20经由第二空气导入口75导入的空气压相等即可,从而可以使打印机10以与使用以往的墨盒18时完全相同的性能来进行印刷。
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空气泵134作为加压部226而发挥作用。在由硬质材料形成的外部罐72的内部容纳墨袋130。空气泵134向外部罐72的内部导入空气压等流体压,由此将墨袋130内的墨水Ik向附加装置220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压送。压力调节部225包括:开闭阀239,配置在作为从外部罐72到附加装置220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的压送路径的墨水管62中;以及阀控制部241,控制开闭阀239,以使供应压与通过加压泵20经由第二空气导入口75导入的空气压相等。CPU 240也作为阀控制部241发挥作用。
这里,空气泵134能够以比加压泵20的压力大的压力从外部罐72向附加装置220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压送墨水Ik。
另外,阀控制部241例如根据压力检测器223的检测压力来控制开闭阀239,由此可以调节从外部罐72向附加装置220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供应的墨水Ik的供应压,所述压力检测器223检测通过打印机10的加压泵20经由附加装置220的第二空气导入口75和空气检测管221导入的空气压。
当如此来构成压力调节部225时,通过由阀控制部241对开闭阀239进行控制,可以简单地进行供应压的断续操作和调节操作。另外,控制开闭阀239以使墨水Ik的供应压与通过加压泵20经由第二空气导入口75导入的空气压相等即可,从而可以使打印机10以与使用以往的墨盒18时完全相同的性能来进行印刷。
另外,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构成:阀控制部241例如通过由打印机10的加压泵20导入的空气压来直接控制开闭阀239,由此来调节从外部罐72向附加装置220的第二液体导出口54供应的墨水Ik的供应压。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供应装置的空气导入口、液体导出口、第一及第二空气导入口、附加装置、外部罐、压力调节部等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勿庸置疑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主旨而采取各种形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盒,以喷墨式记录装置(打印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勿庸置疑也可以应用于将滤色器制造装置的色料、形成有机EL显示器或FED等的电极的电极材料(导电糊)、或生物芯片制造装置的生物有机体等液体供应给各种液体喷射部的各种液体盒。

Claims (6)

1.一种附加装置,能够代替液体容器而被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所述液体容器的安装部,所述附加装置的特征在于,
包括:
液体导出口,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
中继流路,将液体供应通路连接到所述液体导出口,所述液体供应通路供应来自于被配置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外部的外部容器的液体;以及
阻塞体,能够开闭所述中继流路;
所述阻塞体在所述附加装置没有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上时关闭所述中继流路,并在所述附加装置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上时打开所述中继流路,
所述附加装置还包括支承所述液体供应通路的支承部,
所述液体供应通路被构成为该液体供应通路的下游端与所述中继流路的上游端连结,所述液体供应通路的比所述下游端靠上游侧的一部分被所述支承部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加装置,其中,具备所述中继流路和所述阻塞体的液体导出部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被安装到所述附加装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加装置,其中,
所述附加装置还包括配置有存储器的电路基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加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所述安装部具有多个液体导入部,能够安装多个所述液体容器,
所述附加装置包括数目分别与所述液体导入部相同的所述液体导出口、所述中继流路以及所述阻塞体。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加装置,其中,
所述附加装置具有与所述液体容器大致相同的外形形状。
6.一种液体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加装置;
外部容器,能够容纳比所述液体容器更大容量的液体;以及
液体供应通路,将所述附加装置与所述外部容器相连;
所述液体供应装置被构成为能够将所述外部容器中容纳的液体通过所述液体供应通路供应给所述附加装置。
CN201110454968.8A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55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25986 2005-02-02
JP2005-025985 2005-02-02
JP2005025986A JP4600062B2 (ja) 2005-02-02 2005-02-02 液体供給装置
JP2005025985A JP2006212845A (ja) 2005-02-02 2005-02-02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JP2005042589A JP4561395B2 (ja) 2005-02-18 2005-02-18 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JP2005-042589 2005-02-18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10717A Division CN101052528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5503A CN102555503A (zh) 2012-07-11
CN102555503B true CN102555503B (zh) 2014-12-17

Family

ID=36777220

Famil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496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5503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111003326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2195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111003337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2197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111003334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4732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091020703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3789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101011609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4303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111003337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2198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06800010717A Active CN101052528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111003337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2196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326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2195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111003337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2197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111003334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4732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091020703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3789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101011609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4303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111003337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2198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06800010717A Active CN101052528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20111003337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2196B (zh) 2005-02-02 2006-02-01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5) US7677710B2 (zh)
EP (5) EP2383122B1 (zh)
KR (3) KR100934129B1 (zh)
CN (9) CN102555503B (zh)
HK (1) HK1114361A1 (zh)
SG (2) SG193160A1 (zh)
TW (2) TWI311951B (zh)
WO (1) WO20060828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89672B2 (en) 2005-02-02 2018-02-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ttachment,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EP2383122B1 (en) 2005-02-02 2015-11-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DE102006036716B3 (de) * 2006-06-02 2007-09-27 Artech Gmbh Design + Production In Plastic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Umrüstung eines Druckers
KR101331380B1 (ko) * 2008-03-25 2013-11-20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기록 장치
WO2009142623A1 (en) * 2008-05-20 2009-11-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container supports
JP2010125701A (ja) * 2008-11-27 2010-06-10 Olympus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257236B2 (ja) * 2009-05-20 2013-08-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媒体収容容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1969B2 (ja) * 2009-07-30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894190B2 (en) * 2010-11-19 2014-11-25 Domino Printing Sciences Plc Relating to inkjet printers
GB201019684D0 (en) * 2010-11-19 2011-01-05 Domino Printing Sciences Pl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inkjet printers
JP6171313B2 (ja) 2011-12-08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998471B2 (ja) 2011-12-20 2016-09-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ダプター
JP6065371B2 (ja) * 2012-02-06 2017-0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CN105946368B (zh) 2012-01-13 2019-07-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盒、印刷材料供应系统以及印刷装置
TWI535574B (zh) 2012-02-28 2016-06-01 Seiko Epson Corp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US9283767B2 (en) 2012-05-23 2016-03-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sealing member
US9827776B2 (en) 2012-07-23 2017-11-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artridge
JP6069964B2 (ja) 2012-07-23 2017-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注入キット、及び、注入装置
US10384454B2 (en) 2012-07-23 2019-08-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filled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filled cartridge
JP6048004B2 (ja) 2012-07-23 2016-1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KR101953429B1 (ko) * 2012-08-10 2019-02-28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체 수용체, 액체 소비 장치, 액체 공급 시스템 및 액체 수용체 유닛
JP6160074B2 (ja) 2012-12-07 2017-07-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子ユニット、インク供給ユニット及びアダプター
JP2015077708A (ja) 2013-10-16 2015-04-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アダプター及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US9840225B2 (en) * 2014-01-07 2017-12-12 Kristy L Cobb KC chest clip having an extension guard
EP2939837B1 (en) 2014-04-30 2018-06-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ste liquid container, attachment, waste liquid collection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535986B2 (ja) 2014-07-01 2019-07-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7000444B (zh) * 2014-11-12 2018-07-0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利用空气装填单元的打印机液体装填
JP2016150520A (ja) * 2015-02-18 2016-08-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ダプター、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
JP2016187876A (ja) * 2015-03-30 2016-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カートリッジ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7124542A (ja) * 2016-01-14 2017-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7209796A (ja) * 2016-05-23 2017-11-3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造形装置及び造形方法
JP6737059B2 (ja) 2016-08-12 2020-08-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822004B2 (ja) 2016-08-12 2021-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972559B2 (ja) * 2017-01-13 2021-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収容体及び廃液収容体のアタッチメント
CN111819083B (zh) * 2018-03-08 2022-03-2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附属装置、伪盒、用于将伪盒插入到打印机中的方法
JP2019188711A (ja) * 2018-04-26 2019-10-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体、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液体供給体の製造方法
JP2022172602A (ja) * 2021-05-06 2022-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39740A1 (en) * 1995-04-27 1996-10-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supply for an inkjet printer
US6612689B2 (en) * 2000-10-17 2003-09-02 Fuji Xerox Co., Ltd. Ink supply device,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supplying ink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33759A1 (de) 1979-08-21 1981-03-12 Consortium für elektrochemische Industrie GmbH, 8000 Münch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n-propyl-n-propenylacetamid oder di-n-propylacetamid
JPS6126050Y2 (zh) 1979-08-27 1986-08-05
US5231424A (en) * 1990-02-26 1993-07-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efficient circulation recovery
US5912688A (en) * 1995-10-02 1999-06-1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pring bag based, off axis ink delivery system and pump trigger
JPH1024613A (ja) 1996-07-09 1998-01-2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290343B1 (en) * 1996-07-15 2001-09-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ink pressurization in a modular ink delivery system for an inkjet printer
US6074042A (en) * 1997-06-04 2000-06-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having a guide feature for insuring reliable fluid, ai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a printing system
JP3363052B2 (ja) * 1997-03-12 2003-01-07 コピア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ク充填方法
EP1287997B1 (en) 1997-06-04 2006-04-0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delivery system Adapter
JPH1148493A (ja) 1997-08-01 1999-02-2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US6116723A (en) * 1998-03-09 2000-09-12 Hewlett-Packard Low cost pressurizable ink container
JP3768725B2 (ja) * 1998-06-15 2006-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437491B2 (ja) * 1998-06-30 2003-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注入方法、それが用いられるインク注入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450631B1 (en) * 1999-06-24 2002-09-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oring method of ink tank and ink jet head cartridge, and ink tank and storing container used in the same method
US6471343B1 (en) * 1999-06-24 2002-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supply syste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1063091A (ja) 1999-06-24 2001-03-13 Canon Inc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770307B2 (ja) 2000-07-11 2006-04-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DE60044020D1 (de) * 1999-11-05 2010-04-29 Seiko Epson Corp Aufzeichnungsgerät des tintenstrahltyps und verfahren zur tintenversorgung für den untertank mittels desselben gertes und verfahren zur kontrolle der dem untertank zugeführten tintenmenge mittels desselben gerätes
JP2001287380A (ja) 2000-02-01 2001-10-1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1212974A (ja) 2000-02-01 2001-08-0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におけるサブタンクへのインク補給方法
JP3852256B2 (ja) * 1999-11-10 2006-11-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S2334100T3 (es) * 2000-01-21 2010-03-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ucho de tinta para un aparato de registro y aparato de registro de inyeccion de tinta.
JP2001253089A (ja) * 2000-03-08 2001-09-18 Canon Inc 液体加圧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US6243115B1 (en) * 2000-03-09 2001-06-0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ressurized ink supply and delivery system for an ink jet printer
JP4631158B2 (ja) * 2000-12-07 2011-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2370375A (ja) * 2001-06-18 2002-12-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JP2003006496A (ja) 2001-06-18 2003-01-10 Gonshichi Shoten:Kk 試聴システム及び販売方法
JP3581675B2 (ja) * 2001-06-18 2004-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貯留容器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JP3800995B2 (ja) * 2001-06-26 2006-07-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053996A (ja) * 2001-08-22 2003-02-26 Canon Inc インク供給機構および該インク供給機構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30076391A1 (en) 2001-10-24 2003-04-24 Wilson John F. Supply adaptor for an on-axis printer
US7278718B2 (en) 2002-01-22 2007-10-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ng apparatus
JP4032953B2 (ja) 2002-01-22 2008-0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4089231B2 (ja) * 2002-01-22 2008-05-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充填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3573151B2 (ja) * 2002-02-28 2004-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用液体供給チューブ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3311997A (ja) 2002-04-23 2003-11-0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インク供給方法
JP2003326732A (ja) 2002-05-16 2003-11-19 Canon Inc インク供給装置
CN2543709Y (zh) * 2002-06-20 2003-04-09 国际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储存装置
JP2004216589A (ja) * 2003-01-09 2004-08-05 Sharp Corp チューブポン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824256B2 (en) * 2003-01-24 2004-11-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w air transmission rate ink valve
JP4165278B2 (ja) 2003-04-09 2008-10-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724584B2 (ja) 2004-04-12 2005-12-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EP2383122B1 (en) * 2005-02-02 2015-11-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39740A1 (en) * 1995-04-27 1996-10-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supply for an inkjet printer
US6612689B2 (en) * 2000-10-17 2003-09-02 Fuji Xerox Co., Ltd. Ink supply device,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supplying in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4732A (zh) 2011-07-06
KR101026559B1 (ko) 2011-03-31
CN102092196B (zh) 2013-06-19
EP2851206A1 (en) 2015-03-25
CN102092197B (zh) 2013-08-28
EP2383122B1 (en) 2015-11-04
EP1844937A1 (en) 2007-10-17
US8882249B2 (en) 2014-11-11
CN101774303B (zh) 2013-05-15
CN101683789A (zh) 2010-03-31
KR100934129B1 (ko) 2009-12-29
CN102092198A (zh) 2011-06-15
WO2006082836A1 (ja) 2006-08-10
US20140036012A1 (en) 2014-02-06
US8007084B2 (en) 2011-08-30
KR20090095650A (ko) 2009-09-09
CN101052528B (zh) 2010-04-21
US20060203045A1 (en) 2006-09-14
EP2990212A2 (en) 2016-03-02
KR20090097195A (ko) 2009-09-15
CN102092197A (zh) 2011-06-15
TWI311951B (en) 2009-07-11
CN102114732B (zh) 2012-04-25
KR20070058629A (ko) 2007-06-08
EP2995461A2 (en) 2016-03-16
SG159513A1 (en) 2010-03-30
EP1844937B1 (en) 2014-12-31
EP2383122A3 (en) 2013-02-20
EP2383122A2 (en) 2011-11-02
US20090256893A1 (en) 2009-10-15
CN102092198B (zh) 2013-08-28
CN101683789B (zh) 2013-08-14
US8408686B2 (en) 2013-04-02
EP1844937A4 (en) 2011-03-02
US20100134574A1 (en) 2010-06-03
US7677710B2 (en) 2010-03-16
TW200817188A (en) 2008-04-16
CN102092196A (zh) 2011-06-15
HK1114361A1 (zh) 2008-10-31
US20110279587A1 (en) 2011-11-17
CN102092195B (zh) 2013-09-04
CN101052528A (zh) 2007-10-10
CN102555503A (zh) 2012-07-11
CN101774303A (zh) 2010-07-14
US8579413B2 (en) 2013-11-12
SG193160A1 (en) 2013-09-30
TWI317698B (en) 2009-12-01
KR100936839B1 (ko) 2010-01-14
TW200702188A (en) 2007-01-16
EP2990212A3 (en) 2017-03-22
CN102092195A (zh) 2011-06-15
EP2995461A3 (en)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5503B (zh)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EP1258362B1 (en)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ink injection thereinto
US4853708A (en) Ink cartridge and housing construction for multicolor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7699452B2 (en)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ink injection thereinto
EP1219440B1 (en)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daptable for the same
US6241347B1 (en) Inkjet printing with replaceable set of ink-related components (printhead/service module/ink supply) for each color of ink
EP1389530B1 (en) Ink supply system for an ink jet printer
JP2002192738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接続構造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N100528576C (zh) 喷墨记录设备和墨盒
CN101618636A (zh) 液体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