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4750A - 信息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4750A
CN102414750A CN2010800193038A CN201080019303A CN102414750A CN 102414750 A CN102414750 A CN 102414750A CN 2010800193038 A CN2010800193038 A CN 2010800193038A CN 201080019303 A CN201080019303 A CN 201080019303A CN 102414750 A CN102414750 A CN 102414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cording carrier
side wall
wall portion
magnetic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93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4750B (zh
Inventor
池田正弘
太田惠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14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4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4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47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 G06K7/08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 G06K7/08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inductive
    • G06K7/08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inductive sensing magnetic material by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ng flux changes without altering its magnetised st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4Hybrid rea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5/00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 G11B25/04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flat record carriers, e.g. disc, card

Abstract

提供一种信息读取装置,其能提高设计的自由度,且能适当读取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磁信息。具体而言,信息读取装置包括:供记录有磁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通过的介质通道(3);与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抵接来读取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磁信息的磁头(5);以在信息记录介质与磁头(5)抵接时使信息记录介质与磁头(5)相互推撞的力起作用的方式引导信息记录介质的导向部(11f、12c);以及朝向使信息记录介质与磁头(5)抵接的方向对磁头(5)施力的施力机构(20)。导向部(11f、12c)不配置在与形成于磁头(5)前端的磁隙相对向的位置,而是在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配置在磁隙的上游侧。

Description

信息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读取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磁信息的信息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一边手动使卡片移动一边读取记录在卡片中的磁信息的手动式读卡机。作为这种手动式读卡机,已知有一边沿着比卡片的短轴宽度形成得浅的槽状卡片通路使卡片移动,一边读取卡片的磁信息的所谓的刷卡式读卡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手动式读卡机中,以面向卡片通路的方式配置有磁头。另外,在该手动式读卡机中,在卡片通路的一端侧形成有封闭部,在卡片通路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开口部,一边从封闭部侧朝向开口部移动卡片,一边对卡片的磁信息进行读取。
另外,作为读取记录在卡片中的磁信息的读卡机,已知有在与磁头的磁隙相对向的位置配置有垫辊的读卡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读卡机中,能使卡片与磁头的磁隙可靠地抵接以消除间隔损失(spacing loss)。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7-2447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196375号公报
发明的公开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在与磁隙相对向的位置配置有垫辊的读卡机中,能消除间隔损失,其结果是,能适当读取卡片的磁信息。然而,在与磁隙相对向的位置配置有垫辊的读卡机中,无法在与磁隙的相对向位置配置其它机构。因此,该读卡机很难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信息读取装置,其能提高设计的自由度,且能适当读取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磁信息。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信息读取装置包括:供记录有磁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通过的介质通道、与通过介质通道的信息记录介质抵接来读取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磁信息的磁头、以在信息记录介质与磁头抵接时使信息记录介质与磁头相互推撞的力起作用的方式引导信息记录介质的导向部、朝向使信息记录介质与磁头抵接的方向对磁头和/或导向部施力的施力机构,导向部不配置在与形成于磁头前端的磁隙相对向的位置,而是在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配置在磁隙的上游侧。
本发明的信息读取装置包括:以在信息记录介质与磁头抵接时使信息记录介质和磁头相互推撞的力起作用的方式引导信息记录介质的导向部、朝向使信息记录介质与磁头抵接的方向对磁头和/或导向部施力的施力机构。因此,在本发明中,能消除间隔损失而用磁头适当读取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磁信息。另外,在本发明中,导向部不配置在与形成于磁头前端的磁隙相对向的位置,而是在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配置在磁隙的上游侧。即,用于消除间隔损失的机构不配置在与磁隙相对向的位置。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在与磁隙相对向的位置配置各种机构,能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中,信息读取装置例如包括:安装有磁头的第一侧壁部、与第一侧壁部相对向配置并与第一侧壁部一起形成介质通道的第二侧壁部,导向部由形成或安装于第一侧壁部的第一导向部、形成或安装于第二侧壁部的第二导向部构成。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第二导向部对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引导,以使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前端与形成在磁头的前端侧的倾斜部抵接。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二导向部是朝向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下游侧向磁头倾斜的倾斜面。另外,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在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磁头的前端配置在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第二导向部下游侧端的比第一侧壁部侧端更靠第二侧壁部侧的位置。这样构成时,能使信息记录介质与磁隙可靠地抵接。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在第二侧壁部的、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磁隙的下游侧形成有止转部,该止转部用于防止信息记录介质在信息记录介质与磁头抵接时以与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及信息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为轴向进行转动。这样构成时,能使信息记录介质与磁隙可靠地抵接。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在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止转部上游侧端的第一侧壁部侧端配置在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第二导向部下游侧端的比第一侧壁部侧端更靠第二侧壁部侧的位置。这样构成时,能防止通过介质通道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前端被止转部卡住。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第二导向部下游侧端的第一侧壁部侧端与磁隙之间的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距离,比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后端与信息记录介质上的磁信息记录区域的后端之间的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距离短。这样构成时,在信息记录介质的后端通过第二导向部下游侧端的第一侧壁部侧端,信息记录介质的后端脱离第二导向部下游侧端的第一侧壁部侧端时,磁信息记录区域的后端通过磁隙。因此,能防止因信息记录介质的后端脱离第二导向部下游侧端的第一侧壁部侧端时信息记录介质通过速度的变动而引起磁信息读取精度的下降。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施力机构对磁头施力,并以使磁头能将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摆动、和/或、磁头能将信息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摆动的方式保持磁头。这样构成时,能使磁头追随信息记录介质动作,从而使信息记录介质与磁隙可靠地抵接。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信息读取装置包括图像读取部件,该图像读取部件具有以面向介质通道的方式配置的透光性构件,并读取信息记录介质的表面以获取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在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图像读取部件以与磁头相对向配置的方式安装于第二侧壁部。这样构成时,能在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使信息读取装置小型化。另外,能防止因信息记录介质的前端开始接触磁头时或者信息记录介质的后端脱离磁头时信息记录介质通过速度的变动而引起图像读取精度的下降。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在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透光性构件的第一侧壁部侧端面配置在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第二导向部下游侧端的比第一侧壁部侧端更靠第二侧壁部侧的位置。这样构成时,能防止因信息记录介质接触透光性构件而引起透光性构件的损伤。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在信息记录介质与磁头未抵接的状态下,在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在磁头的前端与透光性构件之间形成有规定间隙。这样构成时,能防止因磁头接触透光性构件而引起透光性构件的损伤。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在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的磁头的前端与透光性构件之间的间隙,比信息读取装置所处理的信息记录介质的最小厚度与图像读取部件的景深之和小。这样构成时,能使信息记录介质与磁隙可靠地抵接来适当读取磁信息,并能用图像读取部件适当获取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图像。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第二侧壁部包括相对于第一侧壁部能进行开闭的开闭部,磁头安装于开闭部。这样构成时,即使在使磁头与图像读取部件相对向配置时,也能比较容易地进行图像读取部件的维修。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第二导向部由金属形成。这样构成时,能抑制第二导向部的磨损。另外,通过第二导向部,能进行带电信息记录介质的放电以防止图像读取部件因静电而损伤。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信息读取装置包括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安装于第一侧壁部,以在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与图像读取部件相对向配置,并在相对于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及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与磁头相邻,该按压构件朝向图像读取部件按压通过介质通道的信息记录介质,施力机构对磁头施力。在这种情况下,图像读取部件例如是密接式扫描器。
这样构成时,即使在相对于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及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图像读取部件的宽度比磁头的宽度大时,也能在相对于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及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规定范围内,利用磁头和按压构件朝向图像读取部件按压通过介质通道的信息记录介质,并能使通过介质通道的信息记录介质在图像读取部件的景深内通过。因此,能利用图像读取部件适当获取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特别是在图像读取部件为密接式扫描器时,其景深较浅,因此,若不将通过介质通道的信息记录介质适当地朝向图像读取部件按压,则很难利用图像读取部件适当获取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但如上所述那样构成时,能利用图像读取部件适当获取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图像。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按压构件是与通过介质通道的信息记录介质抵接,并能将相对于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及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旋转的垫辊。这样构成时,即使在利用按压构件朝向图像读取部件按压通过介质通道的信息记录介质时,也能使信息记录介质顺利地通过。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信息读取装置包括在施力机构之外另行设置的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朝向通过介质通道的信息记录介质对按压构件施力。这样构成时,不必利用施力机构对按压构件施力。因此,在考虑施力机构的结构时,不必考虑用于对按压构件施力的结构,只要考虑磁头对信息记录介质的随动性以及磁头与信息记录介质的抵接力等即可。其结果是,能利用施力机构使磁头追随信息记录介质动作,从而使信息记录介质与磁隙可靠地抵接。另外,在考虑施力构件的结构时,不必考虑用于对磁头施力的结构,只要考虑按压构件与信息记录介质的抵接力以及按压构件对信息记录介质的随动性等即可,因此,能利用施力构件使按压构件追随信息记录介质动作,从而使信息记录介质与按压构件可靠地抵接。因此,能利用磁头和按压构件朝向图像读取部件更适当地按压通过介质通道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结果是,能利用图像读取部件更适当地获取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图像。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第二侧壁部包括相对于第一侧壁部能进行开闭的开闭部,磁头和按压构件安装于开闭部。这样构成时,即使在磁头及按压构件与图像读取部件相对向配置时,也能比较容易地进行图像读取部件的维修。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信息读取装置能提高设计的自由度,且能适当读取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磁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信息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将开闭部打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平面图。
图4是用于从图1的E-E方向说明磁头、扫描器和垫辊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5是相当于图4的F-F截面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G部放大图。
图7是用于从图6的H-H方向说明磁头的安装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信息记录介质通过图6所示的磁头和扫描器的周边部分时的状态的图,图8(A)表示信息记录介质的前端开始接触磁头时的状态,图8(B)表示信息记录介质的前端刚通过磁头的磁隙之后的状态。
图9是表示信息记录介质通过图6所示的磁头和扫描器的周边部分时的状态的图,图9(A)表示信息记录介质一边与磁头的磁隙抵接一边通过介质通道的状态,图9(B)表示信息记录介质的后端即将脱离第二倾斜面部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磁头和扫描器的周边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信息读取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信息读取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信息读取装置1的将开闭部11a打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平面图。图4是用于从图1的E-E方向说明磁头5、扫描器6和垫辊7的配置关系的图。图5是相当于图4的F-F截面的信息读取装置1的剖视图。
在下面的说明中,如图1等所示,将彼此正交的3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另外,将图1的X1方向侧设为“右”侧,将X2方向侧设为“左”侧,将Y1方向侧设为“前”侧,将Y2方向侧设为“后(后方)”侧,将Z1方向侧设为“上”侧,将Z2方向侧设为“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读取装置1是供用户手动操作信息记录介质2来对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中的磁信息进行读取的装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读取装置1是供用户手动操作信息记录介质2来获取信息记录介质2上的图像的装置。具体而言,信息读取装置1是一边沿着形成为槽状的介质通道3移动信息记录介质2(使其通过介质通道3),一边读取信息记录介质2的磁信息并获取信息记录介质2上的图像的所谓的刷卡式的信息读取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信息读取装置1构成为:在用户从信息读取装置1的前侧向后侧(Y2方向)移动信息记录介质2的同时,进行信息记录介质2的磁信息的读取和信息记录介质2上的图像的获取。即,在本实施方式中,Y2方向成为信息记录介质2的通过方向。另外,如图1所示,信息读取装置1形成为将前后方向作为长轴方向的细长的大致长方体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是信息记录介质2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是信息记录介质2的长度方向(长轴方向),上下方向信息记录介质2的宽度(短轴方向)。
信息记录介质2例如是厚度为0.7mm~0.8mm左右的矩形形状的氯乙烯制卡。如图3所示,在该信息记录介质2的表面形成有记录磁信息的磁条2a。即,信息记录介质2是磁卡。磁条2a形成为将信息记录介质2的长度方向作为长轴方向的细长的长方形。另外,在信息记录介质2的表面(具体是与形成有磁条2a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绘制有字符或图形、花样等。或者,在信息记录介质2的表面印刷条形码等。信息记录介质2只要是具有规定刚性的介质即可,也可以是氯乙烯制卡以外的介质。例如,信息记录介质2也可以是护照等纸介质。另外,信息记录介质2还可以是厚度为0.18mm~0.36mm左右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卡、规定厚度的纸卡等。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信息读取装置1包括:形成介质通道3的主体框架4;与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抵接以读取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中的磁信息的磁头5;读取信息记录介质2表面的字符和条形码等以获取信息记录介质2上的图像的作为图像读取部件的扫描器6;以及配置成与扫描器6相对向并朝向扫描器6按压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作为按压构件的垫辊7。
在磁头5的前端形成有磁隙(未图示)。另外,在磁头5的前端侧形成有倾斜部5a,该倾斜部5a从磁头5的前后方向两端面朝向磁头5的前端平缓倾斜。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5a形成为凸曲面状(参照图6)。
扫描器6是所谓的密接式扫描器(图像传感器),包括玻璃等透光性构件8。透光性构件8固定于扫描器6的左端面。
主体框架4例如用树脂形成。该主体框架4包括第一侧壁部11和第二侧壁部12,该第一侧壁部11和第二侧壁部12以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彼此相对向配置。第一侧壁部11和第二侧壁部12从构成主体框架4的下端侧的基端部13向上侧突出形成,在第一侧壁部11与第二侧壁部12之间形成有介质通道3。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部11配置在左侧,第二侧壁部12配置在右侧,第一侧壁部11的右侧面、第二侧壁部12的左侧面和基端部13的上侧面构成了介质通道3。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成为第一侧壁部11和第二侧壁部12的相对向方向。
介质通道3形成在从主体框架4的前端至后端的整个区域内。另外,介质通道3前端侧的左右方向宽度比介质通道3后端侧的左右方向宽度宽。介质通道3的深度(上下方向的深度)比信息记录介质2的短轴宽度浅,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上端侧在主体框架4的外部露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读取信息记录介质2的磁信息或获取信息记录介质2上的图像时,用户抓着露出在主体框架4外部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上端侧使信息记录介质2向后侧移动,以使信息记录介质2通过介质通道3。此时,为在上下方向上使磁头5的位置与磁条2a的位置对齐,并在上下方向上使信息记录介质2上的字符等与扫描器6的位置对齐,用户一边将信息记录介质2压紧于基端部13的上侧面,一边使信息记录介质2移动。即,基端部13的上侧面成为用于在上下方向上使磁头5的位置与磁条2a的位置对齐并在上下方向上使信息记录介质2上的字符等与扫描器6的位置对齐的基准面。
在第二侧壁部12安装有扫描器6。具体而言,在第二侧壁部12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心位置固定有扫描器6。另外,以透光性构件8面向介质通道3的方式在第二侧壁部12固定扫描器6。
第一侧壁部11包括相对于第二侧壁部12能进行开闭的开闭部11a。即,第一侧壁部11包括:固定于基端部13的固定部11b、相对于固定部11b能进行开闭的开闭部11a。如图2所示,开闭部11a能以其后端侧为中心将上下方向作为轴向进行转动。即,开闭部11a通过以后端侧为中心进行转动而成为相对于第二侧壁部12关闭的状态或打开的状态。在开闭部11a的前端安装有用于维持开闭部11a的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9。
在第一侧壁部11安装有磁头5和垫辊7。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以磁头5和垫辊7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方式将磁头5和垫辊7安装于开闭部11a。另外,如图4所示,以在开闭部11a相对于第二侧壁部12关闭的状态下磁头5的前端侧和垫辊7的外周面朝向介质通道3突出的方式,将磁头5和垫辊7安装于开闭部11a。
垫辊7以能与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抵接的方式安装于开闭部11a。另外,垫辊7以能将上下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开闭部11a。具体而言,垫辊7能旋转地安装在将上下方向作为轴向固定于开闭部11a的固定轴上。
垫辊7被板簧10(参照图1)向介质通道3(向右侧)施力。具体而言,安装有垫辊7的固定轴的上下方向两端部分被板簧10向介质通道3施力。即,垫辊7被板簧10朝向使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与垫辊7抵接的方向施力,起到朝向扫描器6按压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功能。本实施方式的板簧10是朝向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对垫辊7施力的施力构件,其与朝向使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的方向对磁头5施力的后述施力机构20分开构成。磁头5朝开闭部11a安装的安装结构将在后面说明。
另外,磁头5和垫辊7以在开闭部11a相对于第二侧壁部12关闭的状态下磁头5及垫辊7与扫描器6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向的方式安装于开闭部11a。具体而言,以在开闭部11a相对于第二侧壁部12关闭的状态下磁头5前端的磁隙及垫辊7的外周面与扫描器6的透光性构件8相对向的方式将磁头5和垫辊7安装于开闭部11a。因此,开闭部11a成为打开状态时,如图2所示,扫描器6的透光性构件8露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上的扫描器6的宽度比上下方向上的磁头5的宽度和垫辊7的宽度宽。
(磁头的安装结构)
图6是图5的G部放大图。图7是用于从图6的H-H方向说明磁头5的安装结构的图。
如上所述,磁头5安装于开闭部11a。具体而言,利用固定于开闭部11a的平板状固定板15、固定于固定板15的两条固定销16、17、固定磁头5的板簧18、对板簧18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19将磁头5安装于开闭部11a。
固定板15固定于开闭部11a的左端面。固定销16、17以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固定在固定板15上。具体而言,固定销16固定于固定板15的前端侧,固定销17固定于固定板15的后端侧。另外,固定销16、17以从固定板15向右侧突出的方式固定在固定板15上。另外,如图6所示,固定销16、17形成为阶梯形的大致圆柱状,固定销16、17的前端侧(右端侧)成为直径比其基端侧(左端侧)的直径小的小直径部16a、17a。
如图6所示,在板簧18上形成有供小直径部16a穿过的通孔18a。通孔18a形成为圆孔状,通孔18a的直径比小直径部16a的直径稍大。即,在通孔18a的内周面与小直径部16a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极小的间隙。因此,板簧18的前端侧能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如图6所示,在固定销16上,朝向左侧直径逐渐变大的锥部16b以与小直径部16a的左端相连接的方式形成,利用该锥部16b来限制板簧18的前端侧朝左侧动作。
另外,在板簧18上形成有供小直径部17a穿过的通孔18b。通孔18b形成为将前后方向作为长轴方向的长孔状,上下方向上的通孔18b的宽度比小直径部17a的直径稍大。即,在通孔18b的内周面与小直径部17a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极小的间隙。因此,板簧18的后端侧能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在前后方向上,在板簧18的比其中心更靠后端侧的位置形成有固定磁头5的开口部18c。磁头5在穿过开口部18c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板簧18。
在开闭部11a形成有供小直径部16a插入的插入孔11c。插入孔11c形成为圆孔状,插入孔11c的直径比小直径部16a的直径稍大。另外,在开闭部11a形成有供小直径部17a插入的插入孔11d。插入孔11d形成为将前后方向作为长轴方向的长孔状,上下方向上的插入孔11c的宽度比小直径部17a的直径稍大。另外,在开闭部11a形成有与板簧18的右侧面抵接的抵接面11e。插入孔11d也可形成为直径比小直径部17a的直径大的圆孔状。
压缩螺旋弹簧19被固定销17穿过。该压缩螺旋弹簧19的左端与固定板15后端侧的右侧面抵接,压缩螺旋弹簧19的右端与板簧18后端侧的左侧面抵接,板簧18的后端侧被压缩螺旋弹簧19向右侧施力。
由于利用如上所述构成的固定板15、固定销16、17、板簧18和压缩螺旋弹簧19将磁头5安装于开闭部11a,因此磁头5被朝向介质通道3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5、固定销16、17、板簧18、压缩螺旋弹簧19,构成了朝向使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的方向对磁头5施力的施力机构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头5以能将前后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摆动的方式保持于施力机构20。具体而言,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以能将小直径部16a与小直径部17a的连线作为轴进行摆动的方式将磁头5保持于施力机构20。另外,磁头5以能以固定销16为中心将左右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摆动的方式保持于施力机构20。这样,磁头5被所谓的常平架结构保持,通过板簧18和/或压缩螺旋弹簧19挠曲,磁头5的磁隙能与信息记录介质2垂直抵接。
(磁头和扫描器周边的介质通道的结构)
图8是表示信息记录介质2通过图6所示的磁头5和扫描器6的周边部分时的状态的图,图8(A)表示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开始接触磁头5时的状态,图8(B)表示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刚通过磁头5的磁隙之后的状态。图9是表示信息记录介质2通过图6所示的磁头5和扫描器6的周边部分时的状态的图,图9(A)表示信息记录介质2一边与磁头5的磁隙抵接一边通过介质通道3的状态,图9(B)表示信息记录介质2的后端即将脱离第二倾斜面部12c之前的状态的图。
下面,根据图5、图6、图8和图9来说明磁头5和扫描器6周边的介质通道3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第一侧壁部11与第二侧壁部12之间形成有介质通道3。具体而言,第一侧壁部11的右侧面、第二侧壁部12的左侧面和基端部13的上侧面构成了介质通道3。
第一侧壁部11的右侧面包括:在信息记录介质2的通过方向上配置在磁头5上游侧(即前侧)的第一侧面部11f、倾斜侧面部11g和第二侧面部11h;以及在信息记录介质2的通过方向上配置在磁头5下游侧(即后侧)的第三侧面部11j。第一侧面部11f、倾斜侧面部11g和第二侧面部11h按该顺序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配置。第一侧面部11f、第二侧面部11h和第三侧面部11j形成为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平面状。倾斜侧面部11g形成为向下游侧朝向右侧平缓倾斜的平面状。
第二侧壁部12的左侧面包括:在信息记录介质2的通过方向上配置在扫描器6上游侧(具体是磁头5磁隙的上游侧)的第一侧面部12a、第一倾斜侧面部12b和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以及在信息记录介质2的通过方向上配置在扫描器6下游侧(具体是磁头5磁隙的下游侧)的第三倾斜侧面部12d和第二侧面部12e。第一侧面部12a、第一倾斜侧面部12b和第二倾斜侧面部12c按该顺序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配置。第三倾斜侧面部12d和第二侧面部12e按该顺序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配置。另外,在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与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之间形成有配置扫描器6的开口部12f。
第一侧面部12a和第二侧面部12e形成为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平面状。第一倾斜侧面部12b和第二倾斜侧面部12c形成为向下游侧朝向左侧平缓倾斜的平面状。即,第一倾斜侧面部12b和第二倾斜侧面部12c向下游侧朝向磁头5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侧面部12b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角比第二倾斜侧面部12c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角稍大。另外,第三倾斜侧面部12d形成为向下游侧朝向左侧平缓倾斜的平面状。
在扫描器6与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之间配置有放电用电极22,该放电用电极22用于进行带电信息记录介质2的放电,以防止扫描器6因静电而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磁隙的磁头5前端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参照图6)稍靠右侧的位置。另外,透光性构件8的左端面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更靠右侧的位置。并且,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上游侧端的左端12h(参照图6)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更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上游侧端的左端12h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面向介质通道3的透光性构件8的左端面更靠右侧的位置。
如图6所示,在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未抵接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在磁头5的前端与透光性构件8的左端面之间形成有规定间隙。即,固定有磁头5的板簧18与开闭部11a的抵接面11e抵接,以在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未抵接的状态下在磁头5的前端与透光性构件8的左端面之间形成规定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未抵接时,磁头5的前端与透光性构件8的左端面之间形成的间隙比信息读取装置1所处理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最小厚度与扫描器6的景深之和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磁头5前端的磁隙与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L1(参照图6)比信息记录介质2上的磁信息记录区域2b(图3的斜线部分)的后端与信息记录介质2的后端2c之间的前后方向(信息记录介质2的长轴方向)上的距离L2(参照图3)短。
在信息记录介质2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通过介质通道3的过程中,如图8(A)所示,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首先与磁头5的倾斜部5a抵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信息记录介质2被第二倾斜侧面部12c引导,以使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与磁头5的倾斜部5a抵接。
另外,在信息记录介质2从上游侧进一步向下游侧移动时,由于磁头5被施力机构20朝向右侧施力,因此如图8(B)所示,在信息记录介质2上作用有以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为中心的朝向图8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力。基于该转动力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转动在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到达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之前被第一侧面部11f限制。即,基于该转动力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转动通过信息记录介质2的后端侧与第一侧面部11f抵接而被限制(图8(B)中省略了信息记录介质2的后端侧与第一侧面部11f抵接的部分的图示)。
另外,在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到达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之后,第一侧面部11f和/或第三倾斜侧面部12d、或者、第一侧面部11f和/或第二侧面部12e限制基于信息记录介质2所产生的转动力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转动(参照图9(A))。另外,在图9(A)所示的状态下信息记录介质2进一步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移动时,如图9(B)所示,第二侧面部12e限制基于信息记录介质2所产生的转动力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转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信息记录介质2在与磁头5抵接的状态下朝向下游侧移动时,以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为中心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转动被限制。另外,信息记录介质2具有规定刚性。因此,在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时,因施力机构20的作用力而在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之间作用有相互推撞的力。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时,磁头5将信息记录介质2推回去,且信息记录介质2将磁头5推回去的力起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部11f形成为:在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到达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之前,即使以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为中心的转动力作用于信息记录介质2,信息记录介质2也不会与透光性构件8抵接,或者,信息记录介质2与透光性构件8以即使两者抵接也不会使透光性构件8产生损伤这种程度的极小的抵接力抵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部11f是形成于第一侧壁部11的第一导向部,第二倾斜侧面部12c是形成于第二侧壁部12的第二导向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侧面部11f和第二倾斜侧面部12c构成了以在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时使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相互推撞的力起作用的方式引导信息记录介质2的导向部,该导向部不配置在与磁头5前端的磁隙相对向的位置,而是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磁隙的上游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倾斜侧面部12d和第二侧面部12e是用于防止在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时信息记录介质2将上下方向作为轴向进行转动的止转部。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读取装置1中,信息记录介质2被第二倾斜侧面部12c引导,以使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与磁头5的倾斜部5a抵接。另外,在信息记录介质2从上游侧进一步朝向下游侧移动了时,第一侧面部11f、第三倾斜侧面部12d和/或第二侧面部12e限制以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为中心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转动。并且,施力机构20朝向使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的方向对磁头5施力,且信息记录介质2具有规定刚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时,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之间作用有相互推撞的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消除间隔损失而用磁头5适当读取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中的磁信息。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磁隙的磁头5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稍靠右侧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头5以能将前后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摆动且能以固定销16为中心将左右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摆动的方式保持于施力机构20。因此,能使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的磁隙可靠地抵接,能消除间隔损失而用磁头5适当读取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中的磁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侧面部11f和第二倾斜侧面部12c构成的导向部不配置在与磁头5的磁隙相对向的位置,而是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磁隙的上游侧。即,用于消除间隔损失的机构不配置在与磁隙相对向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在与磁隙相对向的位置配置扫描器6,其结果是,能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由于能在与磁隙相对向的位置配置扫描器6,因此能在前后方向上实现信息读取装置1的小型化。另外,能防止因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开始接触磁头5时或者信息记录介质2的后端2c脱离磁头5时信息记录介质2通过速度的变动而引起图像读取精度的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方向上,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上游侧端的左端12h被配置在比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和透光性构件8的左端面更靠右侧的位置。因此,能防止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被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上游侧端的左端12h卡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光性构件8的左端面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更靠右侧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部11f形成为:在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到达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之前,即使以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为中心的转动力作用于信息记录介质2,信息记录介质2也不会与透光性构件8抵接,或者,信息记录介质2与透光性构件8以即使两者抵接也不会使透光性构件8产生损伤这种程度的极小的抵接力抵接。因此,能防止因信息记录介质2接触透光性构件8而引起透光性构件2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未抵接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在磁头5的前端与透光性构件8之间形成有规定间隙。因此,能防止因磁头5接触透光性构件8而引起透光性构件8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未抵接时,磁头5的前端与透光性构件8的左端面之间形成的间隙比信息读取装置1所处理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最小厚度与扫描器6的景深之和小。因此,能使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的磁隙可靠地抵接以适当读取磁信息,并能用扫描器6适当获取信息记录介质2上的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磁头5前端的磁隙与第二倾斜侧面部12c的下游侧端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L1比信息记录介质2上的磁信息记录区域2b的后端与信息记录介质2的后端2c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L2短。因此,在信息记录介质2的后端2c通过第二倾斜侧面部12c的下游侧端,信息记录介质2的后端2c脱离第二倾斜侧面部12c的下游侧端时,磁信息记录区域2b的后端通过磁隙。因此,能防止因信息记录介质2的后端2c脱离第二倾斜侧面部12c的下游侧端时信息记录介质2通过速度的变动而引起磁信息读取精度的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头5和垫辊7安装于开闭部11a,在开闭部11a成为打开状态时,扫描器6的透光性构件8露出。因此,即使在磁头5及垫辊7与扫描器6相对向配置时,也能比较容易地进行扫描器6的维修。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头5被施力机构20朝向使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的方向施力,且垫辊7被板簧10朝向使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与垫辊7抵接的方向施力,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被磁头5和垫辊7朝向扫描器6按压。因此,即使在上下方向上的扫描器6的宽度比上下方向上的磁头5的宽度和垫辊7的宽度宽时,也能在上下方向上的规定范围内使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在扫描器6的景深内通过。因此,能利用扫描器6适当获取信息记录介质2上的图像。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器6是密接式的扫描器,其景深较浅,若不将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适当地朝向扫描器6按压,则很难利用扫描器6适当获取信息记录介质2的图像,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利用扫描器6适当获取信息记录介质2的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一部分被垫辊7朝向扫描器6按压。因此,即使在利用垫辊7朝向扫描器6按压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时,在介质通道3中也能使信息记录介质2顺利地通过。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磁头5施力的施力机构20之外另行设有对垫辊7施力的板簧10。因此,不必利用施力机构20对垫辊7施力。因此,在考虑施力机构20的结构时,不必考虑用于对垫辊7施力的结构,只要考虑磁头5对信息记录介质2的随动性、磁头5与信息记录介质2的抵接力等即可。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利用施力机构20使磁头5追随信息记录介质2动作,从而使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隙可靠地抵接。另外,在考虑板簧10的结构时,不必考虑用于对磁头5施力的结构,只要考虑垫辊7与信息记录介质2的抵接力、垫辊7对信息记录介质2的随动性等即可,因此,能利用板簧10使垫辊7追随信息记录介质2动作,从而使信息记录介质2与垫辊7可靠地抵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利用磁头5和垫辊7朝向扫描器6更适当地按压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其结果是,能利用扫描器6更适当地获取信息记录介质2上的图像。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可不改变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部12的左侧面的比扫描器6更靠上游侧的部分由第一侧面部12a、第一倾斜侧面部12b和第二倾斜侧面部12c构成。除此之外,例如,也可如图10(A)所示,形成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平面状的侧面部12j来代替第二倾斜侧面部12c。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记录介质2被侧面部12j引导,以使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与磁头5的倾斜部5a抵接。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侧面部12j是形成于第二侧壁部12的第二导向部。
另外,也可如图10(B)所示,第二侧壁部12的左侧面的比扫描器6更靠上游侧的部分由形成为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平面状并配置在上游侧的侧面部12k和形成为向下游侧朝向左侧倾斜的平面状并配置在下游侧的倾斜侧面部12m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记录介质2被倾斜侧面部12m引导,以使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与磁头5的倾斜部5a抵接。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倾斜侧面部12m是形成于第二侧壁部12的第二导向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信息读取装置1包括朝向使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的方向对磁头5施力的施力机构20。除此之外,例如,信息读取装置1也可包括朝向使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的方向对第二倾斜侧面部12c施力的施力机构以代替施力机构20,或者在施力机构20的基础上包括朝向使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的方向对第二倾斜侧面部12c施力的施力机构。即,信息读取装置1也可包括朝向左侧对第二倾斜侧面部12c施力的施力机构。另外,信息读取装置1也可包括朝向使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的方向对第二侧面部11h施力的施力机构。即,信息读取装置1也可包括朝向右侧对第二侧面部11h施力的施力机构。
另外,信息读取装置1也可包括配置在第一侧壁部11的右侧面的比磁头5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和/或配置在第二侧壁部12的左侧面的比扫描器6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与信息记录介质2抵接的滚筒,并包括朝向使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的方向对该滚筒施力的施力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滚筒成为以在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抵接时使信息记录介质2与磁头5相互推撞的力起作用的方式引导信息记录介质2的导向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部即第一侧面部11f与第一侧壁部11一体形成,第二导向部即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与第二侧壁部12一体形成。除此之外,例如,也可将第一导向部与第一侧壁部11分开形成,并将该第一导向部安装于第一侧壁部11,还可将第二导向部与第二侧壁部12分开形成,并将该第二导向部安装于第二侧壁部12。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可将由金属形成的第二导向部安装于第二侧壁部12。这样的话,则能抑制第二导向部的磨损。另外,通过该金属制的第二导向部,能进行带电信息记录介质2的放电以防止扫描器6因静电而损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必配置放电用电极22,能简化信息读取装置1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既可用导电性树脂形成第二侧壁部12,并通过第二侧壁部12将金属制的第二导向部接地,也可通过规定的电缆将金属制的第二导向部接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磁隙的磁头5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稍靠右侧的位置。除此之外,例如,也可将磁头5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与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在信息记录介质2较厚,其刚性较高时,也可将磁头5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更靠左侧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开闭部11a通过以后端侧为中心进行转动而成为相对于第二侧壁部12关闭的状态或打开的状态。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使开闭部11a通过沿规定方向滑动等而成为相对于第二侧壁部12关闭的状态或打开的状态。另外,开闭部11a也可构成为相对于固定部11b能进行装拆。第一侧壁部11也可不包括开闭部11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防止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被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上游侧端的左端12h卡住,将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上游侧端的左端12h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下游侧端的左端12g和透光性构件8的左端面更靠右侧的位置。除此之外,例如,为防止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前端2d被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上游侧端的左端12h卡住,也可将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上游侧端的左端部分形成为梳齿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朝向扫描器6按压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按压构件,垫辊7被配置成与磁头5相邻。除此之外,例如,也可将滑动性优异的仿真头(dummy head)等块状构件配置成与磁头5相邻,以代替垫辊7。另外,也可将朝向扫描器6按压通过介质通道3的信息记录介质2的弹簧构件等配置成与磁头5相邻,以代替垫辊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施力机构20之外另行设有对垫辊7施力的板簧10。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不设置板簧10,而使施力机构20具有对垫辊7施力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与磁头5相对向的位置配置有密接式的扫描器6。除此之外,例如,也可在与磁头5相对向的位置配置缩小光学式的扫描器。另外,也可在与磁头5相对向的位置配置光电断续器等光学式传感器。另外,既可在与磁头5相对向的位置配置其它各种机构,也可在与磁头5相对向的位置(具体是与磁头5的磁隙相对向的位置)不配置任何机构,而在第二倾斜侧面部12c与第三倾斜侧面部12d之间形成空间。
(符号说明)
1信息读取装置
2信息记录介质
2d前端
3介质通道
5磁头
5a倾斜部
6扫描器(图像读取部件)
7垫辊(按压构件)
8透光性构件
10板簧(施力构件)
11第一侧壁部
11a开闭部
11f第一侧面部(导向部、第一导向部)
12第二侧壁部
12c第二倾斜侧面部(导向部、第二导向部)
12d第三倾斜侧面部(止转部)
12e第二侧面部(止转部)
12j侧面部(导向部、第二导向部)
12m倾斜侧面部(导向部、第二导向部)
20施力机构
X信息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
Y2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
Z相对于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及介质的通过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

Claims (20)

1.一种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记录有磁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通过的介质通道;与通过所述介质通道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抵接来读取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磁信息的磁头;以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与所述磁头抵接时使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与所述磁头相互推撞的力起作用的方式引导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导向部;以及朝向使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与所述磁头抵接的方向对所述磁头和/或所述导向部施力的施力机构,
所述导向部不配置在与形成于所述磁头前端的磁隙相对向的位置,而是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磁隙的上游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所述磁头的第一侧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部相对向配置并与所述第一侧壁部一起形成所述介质通道的第二侧壁部,
所述导向部由形成或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一导向部、形成或安装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二导向部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引导,以使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前端与形成在所述磁头的前端侧的倾斜部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是朝向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下游侧向所述磁头倾斜的倾斜面。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所述磁头的前端配置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导向部下游侧端的比所述第一侧壁部侧端更靠所述第二侧壁部侧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侧壁部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所述磁隙的下游侧形成有止转部,该止转部用于防止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与所述磁头抵接时将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和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轴向进行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所述止转部上游侧端的所述第一侧壁部侧端配置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导向部下游侧端的比所述第一侧壁部侧端更靠所述第二侧壁部侧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导向部下游侧端的所述第一侧壁部侧端与所述磁隙之间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距离,比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后端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磁信息记录区域的后端之间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距离短。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对所述磁头施力,并以所述磁头能将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摆动、和/或、所述磁头能将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摆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磁头。
10.如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读取部件,该图像读取部件具有以面向所述介质通道的方式配置的透光性构件,并读取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表面以获取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图像,
在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所述图像读取部件以与所述磁头相对向配置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二侧壁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所述透光性构件的所述第一侧壁部侧端面配置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导向部下游侧端的比所述第一侧壁部侧端更靠所述第二侧壁部侧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与所述磁头未抵接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在所述磁头的前端与所述透光性构件之间形成有规定间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的所述磁头的前端与所述透光性构件之间的间隙,比所述信息读取装置所处理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最小厚度与所述图像读取部件的景深之和小。
14.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部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部能进行开闭的开闭部,
所述磁头安装于所述开闭部。
15.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由金属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在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上与所述图像读取部件相对向配置,并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及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磁头相邻,该按压构件朝向所述图像读取部件按压通过所述介质通道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
所述施力机构对所述磁头施力。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部件是密接式扫描器。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构件是与通过所述介质通道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抵接,并能将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相对向方向及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旋转的垫辊。
19.如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施力机构之外另行设置的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朝向通过所述介质通道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对所述按压构件施力。
20.如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部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部能进行开闭的开闭部,
所述磁头和所述按压构件安装于所述开闭部。
CN201080019303.8A 2009-04-30 2010-03-29 信息读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47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0270A JP5603564B2 (ja) 2009-04-30 2009-04-30 情報読取装置
JP2009-110270 2009-04-30
PCT/JP2010/002258 WO2010125741A1 (ja) 2009-04-30 2010-03-29 情報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4750A true CN102414750A (zh) 2012-04-11
CN102414750B CN102414750B (zh) 2015-04-29

Family

ID=43031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930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4750B (zh) 2009-04-30 2010-03-29 信息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50347B2 (zh)
EP (1) EP2426664B1 (zh)
JP (1) JP5603564B2 (zh)
CN (1) CN102414750B (zh)
WO (1) WO201012574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5410A (zh) * 2014-10-30 2016-05-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读卡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1004B2 (ja) * 2011-12-20 2014-06-2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磁気カード読取装置、及び情報端末機
WO2016069783A1 (en) * 2014-10-28 2016-05-06 Poynt, Co. Low-profile card read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4580Y2 (zh) * 1977-08-29 1986-10-08
US5393966A (en) * 1992-09-08 1995-02-28 Internationale Des Jeux Device for reading thickness carriers bearing magnetic codes and optical codes
JPH1116310A (ja) * 1997-06-24 1999-01-22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磁気カードリーダ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8205A (zh) * 1972-05-10 1974-01-24
JPS5223301Y2 (zh) * 1972-05-10 1977-05-27
JPS5342021Y2 (zh) * 1973-06-20 1978-10-11
JPS6117546Y2 (zh) * 1975-12-29 1986-05-29
JPS52130714U (zh) * 1976-03-30 1977-10-04
JPS52143999U (zh) * 1976-04-26 1977-10-31
JPS5318019U (zh) * 1976-07-24 1978-02-16
JPS5435687Y2 (zh) * 1976-08-02 1979-10-30
JPS558137Y2 (zh) * 1976-09-29 1980-02-22
JPS5655789Y2 (zh) * 1976-11-26 1981-12-26
JPS5432108U (zh) * 1977-08-05 1979-03-02
JPS5716302Y2 (zh) * 1977-08-12 1982-04-05
JPS6212Y2 (zh) * 1978-07-21 1987-01-06
JPS629534Y2 (zh) * 1979-10-24 1987-03-05
JPS589261A (ja) * 1981-07-08 1983-01-19 Nippon Denso Co Ltd 磁気カ−ド読取装置
JPS58140564U (ja) * 1982-03-12 1983-09-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媒体の読取装置
JPS5936093U (ja) * 1982-08-28 1984-03-06 東北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手動走行式磁気カ−ドリ−ダ
JPS591156U (ja) * 1983-04-21 1984-01-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装置
JPS6023964U (ja) * 1983-07-25 1985-02-19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磁気カ−ドリ−ダの磁気ヘッド支持構造
JPH0749668Y2 (ja) * 1986-02-05 1995-11-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磁気カードリーダの磁気ヘッド支持構造
JPS6310386A (ja) * 1986-07-02 1988-01-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手動式磁気カ−ドリ−ダ
JPH02308392A (ja) * 1989-05-24 1990-12-21 Puripeido Kaade Syst Kk サイン照合式pos端末装置
JPH0766610B2 (ja) * 1990-04-24 1995-07-19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情報処理装置
JP3061890B2 (ja) * 1991-06-20 2000-07-10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厚・薄カード兼用の磁気カードリーダ
JP2928972B2 (ja) * 1994-03-04 1999-08-03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磁気カ−ドリ−ダ
JP3761607B2 (ja) * 1995-08-01 2006-03-29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取引装置
JP3268174B2 (ja) * 1995-10-03 2002-03-25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JPH10134495A (ja) * 1996-10-31 1998-05-22 Ricoh Co Ltd 読み取り装置
JP3342356B2 (ja) * 1997-07-30 2002-11-05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磁気カードリーダ
JP3645091B2 (ja) * 1998-06-11 2005-05-11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磁気カードリーダ
JP2000322633A (ja) * 1999-05-10 2000-11-24 Omron Corp カード処理装置及びカード処理システム
JP2001338246A (ja) * 2000-05-24 2001-12-07 Canon Inc 決済装置および決済方法ならびに記録媒体
JP4638978B2 (ja) * 2000-09-12 2011-02-23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磁気カード読取装置
JP4585678B2 (ja) * 2000-09-14 2010-11-24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磁気カード読取装置
JP4719353B2 (ja) * 2000-12-22 2011-07-06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磁気カード読取装置
JP2002312102A (ja) * 2001-04-18 2002-10-25 Hitachi Ltd 鍵盤型入力装置
JP4195554B2 (ja) * 2001-05-18 2008-12-1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カードリーダ
JP2005078133A (ja) * 2003-08-28 2005-03-24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カード位置検出方法およびカードリーダ
JP4527971B2 (ja) * 2003-12-17 2010-08-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カードリーダ
JP4323329B2 (ja) * 2004-01-06 2009-09-0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カードリーダ
JP4637807B2 (ja) * 2006-10-24 2011-02-2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カード状記録媒体情報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4580Y2 (zh) * 1977-08-29 1986-10-08
US5393966A (en) * 1992-09-08 1995-02-28 Internationale Des Jeux Device for reading thickness carriers bearing magnetic codes and optical codes
JPH1116310A (ja) * 1997-06-24 1999-01-22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磁気カードリーダ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5410A (zh) * 2014-10-30 2016-05-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读卡器
CN105575410B (zh) * 2014-10-30 2018-04-0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读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4750B (zh) 2015-04-29
JP5603564B2 (ja) 2014-10-08
EP2426664B1 (en) 2016-03-02
JP2010262684A (ja) 2010-11-18
US20120228380A1 (en) 2012-09-13
EP2426664A4 (en) 2012-12-26
WO2010125741A1 (ja) 2010-11-04
US8550347B2 (en) 2013-10-08
EP2426664A1 (en) 2012-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3072A (zh) 读卡机
CN110502937B (zh) 读卡器
CN102414750A (zh) 信息读取装置
JP5566358B2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媒体取引装置
CN102105889B (zh) 读卡机
JP2016122376A (ja) カードリーダ
CN107430696B (zh) Ic卡读卡器
JP5057090B2 (ja) 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
CN105247537A (zh) 读卡器
JP2014099229A (ja) 磁気ヘッドユニット保持機構、カードリーダ
JP4323329B2 (ja) カードリーダ
JP6873899B2 (ja) カードリーダ
CN105575410B (zh) 读卡器
JP2020166564A (ja) 媒体処理装置
JP4552318B2 (ja) 磁気読取装置
CN102902988A (zh) 读卡器
KR100579403B1 (ko) Ic카드인식기능이 구비된 마그네틱 스트라이프 카드로딩장치
JP6096073B2 (ja) 磁気ヘッド保持機構、カード処理装置
JP2014056596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媒体取引装置
JP2016095623A (ja) 磁気カード読取装置
JP5522069B2 (ja) カードリーダ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現金処理装置
EP3333773A1 (en)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processing device
JP2018116415A (ja) カードリーダ
JPH06325318A (ja) 磁気ヘッド装置
JP2010140141A (ja) 磁気媒体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