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0344B - 基于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0344B
CN102140344B CN201010105414.2A CN201010105414A CN102140344B CN 102140344 B CN102140344 B CN 102140344B CN 201010105414 A CN201010105414 A CN 201010105414A CN 102140344 B CN102140344 B CN 102140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dolinium
rare earth
nagdf
earth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54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0344A (zh
Inventor
陈学元
刘永升
涂大涛
李仁富
罗文钦
朱浩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of CAS filed Critical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0101054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40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40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0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0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0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基于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尤其是涉及使稀土掺杂氟钆化钠纳米晶同时具备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双模式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将上转换稀土离子和下转换稀土离子分别掺入到氟钆化钠纳米晶的内核和壳层中的方法,得到了一种单分散地、集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于一身的氟钆化钠核壳结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本发明制备的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荧光标记材料的组分为:xRE3+-(1-x)NaGdF4(RE=Ce,Pr,Nd,Pm,Sm,Eu,Tb,Dy,Ho,Er,Tm,Yb;x=0-50mol%)。用光谱仪测样品的发光,通过激发Gd3+离子和Yb3+离子,能分别实现稀土离子强的下转换发光和上转换发光。

Description

基于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掺杂氟钆化钠(NaGdF4)核壳结构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尤其是涉及使稀土掺杂氟钆化钠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具备上转换和下转换双模式发光的方法。
背景技术
稀土掺杂的碱金属稀土氟化物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在绿色照明光源、纳米光电子器件、平板显示、生物医学成像、生物标记和鉴定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其中氟钆化钠(NaGdF4)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较低的声子能量,是一种良好的发光基质。钆离子(Gd3+)具有较大的能级间隔,常作为一种敏化离子而实现其它稀土离子(Eu3+,Dy3+,Tb3+等)的下转化发光;同时可以通过镱离子(Yb3+)和上转换稀土离子(Er3+,Tm3+,Ho3+等)的共掺,在氟钆化钠基质中实现高效的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而且由于钆离子的良好磁性能,使得稀土掺杂的氟钆化钠纳米材料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磁对比试剂,在磁共振生物成像等领域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故而,稀土掺杂的氟钆化钠纳米颗粒有望成为一种集上转换、下转换发光和磁性能于一身的多功能纳米材料。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将上转换和下转换的稀土离子分别掺入到氟钆化钠纳米晶中,来实现掺杂稀土离子各自的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不能将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集成到同一纳米颗粒中,因而无法实现稀土掺杂的氟钆化钠纳米材料的多功能化。同时合成的纳米颗粒大都是非水溶性的,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在生物标记等方面的应用(参考文献:Fiorenzo Vetrone et al.The Active-Core/Active Shell Approach:A Strategy toEnhance the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n Lanthanide-Doped Nanoparticle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19,1-6(2009);Chenghui Liu et al.Morphology-andphas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lanthanide-doped NaGdF4 nanoparticleswith multicolor photoluminesc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19,489-496(2009))。本发明采用高温共沉淀的合成方法,在油酸和十八烯的混合溶液中,能得到一种形貌均一的、单分散的稀土掺杂氟钆化钠纳米颗粒,通过将上转换稀土离子(Yb3+、Er3+、Tm3+、Ho3+等)和下转换稀土离子(Eu3+、Tb3+、Dy3+、Sm3+等)分别掺杂到纳米颗粒的内核和壳层中,可以实现集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于一身的可应用于异相荧光免疫分析或均相荧光共振能量传递等方面的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使单分散的稀土掺杂氟钆化钠纳米晶同时具备强的上转换和下转换双模式发光的方法以及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的制备工艺。
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氟钆化钠纳米晶内核和核壳结构纳米晶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的组分为:xRE3+-(1-x)NaGdF4(其中RE=Ce、Pr、Nd、Pm、Sm、Eu、Tb、Dy、Ho、Er、Tm、Yb;x=0-50mol%)。
本发明采用如下制备工艺:
(1)稀土掺杂氟钆化钠纳米晶内核的制备。将摩尔比为0-100的氯化钆(GdCl3.6H2O)和其它掺杂的稀土氯化物(RECl3.6H2O)加入到三口圆底烧瓶中,然后加入体积比为0-20油酸和十八烯混合溶液,在搅拌条件下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物在氮气流保护下加热到100-200℃,保温30-300分钟,使稀土氯化物完全溶解到油酸和十八烯的混合溶液中,同时除去油酸和十八烯中少量的水分。待到稀土氯化物完全溶解后,得到透明溶液A,冷却到室温,将含有适量的氟化铵和氢氧化钠的10ml甲醇溶液逐滴加入到A溶液中,然后将其加热到40-100℃,保温10-120分钟以除去甲醇。待到甲醇除净后,将混合溶液在氮气流保护下加热到250-330℃,并在设定温度下保温30-120分钟后,使其自然冷却到室温。然后加入适量的丙酮,搅拌使氟钆化钠纳米颗粒沉淀出来,离心,用环己烷和乙醇洗涤数次,得到稀土掺杂的六方相氟钆化钠纳米晶内核(NaGdF4:RE3+),将其分散到5-10ml环己烷中备用。
(2)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将摩尔比为0-100的氯化钆(GdCl3.6H2O)和其它掺杂的稀土氯化物(RECl3.6H2O)加入到三口圆底烧瓶中,然后加入体积比为0-20的油酸和十八烯,在搅拌条件下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物在氮气流保护下加热到100-200℃,保温30-300分钟,使稀土氯化物完全溶解到油酸和十八烯的混合溶液中,同时除去油酸和十八烯中少量的水分。待到稀土氯化物完全溶解后,得到透明溶液B,冷却到70-90℃,将(1)中制备的氟钆化钠纳米晶内核的环己烷溶液逐滴加入到B溶液中,搅拌一段时间使内核分散均匀,在70-90℃保温以除去环己烷。待到环己烷除净,冷却到室温得到透明溶液C。将含有适量的氟化铵和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逐滴加入到C溶液中,然后将其加热到40-100℃,保温10-120分钟,除去甲醇。甲醇除净后,将混合溶液在氮气流保护下加热到250-330℃,并在设定温度下保温30-120分钟后,使其自然冷却到室温。然后加入适量的丙酮,搅拌使氟钆化钠纳米颗粒沉淀出来,离心,用环己烷和乙醇洗涤多次,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稀土掺杂的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颗粒(NaGdF4:RE3+/NaGdF4:RE3+)。
(3)用配体交换法实现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晶的表面功能化。在N2保护下,将适量的聚丙烯酸(PAA,MW.~1800)溶入到10ml一缩乙二醇(DEG)中,在110℃搅拌保温10分钟,得到透明溶液D.将10-50mg稀土掺杂的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晶用12ml环己烷溶解,用针筒注射到D溶液中,在110℃保温30分钟,升温至150℃,保温60分钟,然后升温至240℃,再保温30分钟,冷却至常温。向其中加入0.1M的盐酸溶液,搅拌一分钟,离心,用水洗涤2次,然后将纳米颗粒溶解在0.1M NaOH溶液中,搅拌30分钟。用0.1M的盐酸溶液调控该溶液的PH值至中性,即可得到表面羧基功能化的稀土掺杂的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晶的水溶液,离心洗涤后所得的纳米颗粒即可用于异相荧光免疫分析或均相荧光共振能量传递等方面的研究。
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制备出来的NaGdF4:RE3+纳米晶内核和NaGdF4:RE3+/NaGdF4:RE3+核壳结构纳米颗粒都是纯六方相结构。透射电镜表明得到的NaGdF4:RE3+纳米晶内核是单分散的、粒径为~15nm纳米球,NaGdF4:RE3+/NaGdF4:RE3+核壳结构纳米颗粒是粒径为~25nm纳米球。通过激发Gd3+离子(激发波长~273nm)和Yb3+离子(激发波长~980nm),能分别实现壳层和内核强的下转换发光和上转换发光。由于合成出的纳米颗粒只能分散于非极性溶剂中,通过配体交换方法,可以实现纳米颗粒的表面羧基化,使得颗粒能较好分散于水中,这是纳米颗粒应用于荧光标记的必要条件。本发明将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集成到同一纳米颗粒的中,是实现纳米颗粒的多功能化的一种有效方法,所制备的稀土掺杂的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晶是一种优良的可应用于生物标记等方面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
通过本发明制备的稀土掺杂的氟钆化钠纳米晶内核和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本发明与目前国内外制备的氟钆化钠纳米颗粒相比,纳米晶颗粒均一,尺寸较小,将上转换和下转换的稀土离子集成到同一纳米颗粒中,从而能在同一纳米颗粒中实现稀土离子双模式发光。我们得到的这种颗粒均匀,发光较强,集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于一身的多功能NaGdF4核壳结构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可以通过配体交换等方法,在其表面进行羧基功能化,使之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为将来进行异相荧光免疫分析或均相荧光共振能量传递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附图1:(a)NaGdF4:Yb,Tm纳米晶内核和(b)NaGdF4:Yb,Tm/NaGdF4:Eu核壳结构纳米晶的XRD衍射图样。
附图2:(a)NaGdF4:Yb,Tm纳米晶内核和(b)NaGdF4:Yb,Tm/NaGdF4:Eu核壳结构纳米晶的的透射电镜图。
附图3:(a)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晶壳层中掺杂稀土离子(Eu3+、Tb3+、Dy3+)的激发谱;(b)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晶壳层中铕离子发射谱;(c)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晶壳层中铽离子发射谱;(d)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晶壳层中镝离子发射谱。其中发射谱激发波长皆为273nm,插图为样品发光照片。
附图4:NaGdF4:Yb,Er纳米晶内核和NaGdF4:Yb,Er/NaGdF4:Tb核壳结构纳米晶上转换发光光谱的比较,其中激发波长皆为976nm,插图为样品发光照片。
附图5:NaGdF4:Yb,Tm纳米晶内核和NaGdF4:Yb,Tm/NaGdF4:Eu核壳结构纳米晶上转换发光光谱的比较,其中激发波长皆为976nm,插图为样品发光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1)NaGdF4:18%Yb,2%Er纳米晶内核的制备。称取0.294g氯化钆(GdCl3.6H2O)、0.0076g氯化铒(ErCl3.6H2O)和0.0697g氯化镱(YbCl3.6H2O)加入到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ml油酸和16ml十八烯,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在氮气流保护下,将上述混合物加热到150℃,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使稀土氯化物完全溶解,得到透明的澄清溶液。冷却到室温后逐滴加入溶有0.14g氟化铵和0.14g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10ml,搅拌使其在常温下反应30分钟。然后将混合溶液加热到50℃,保温30分钟以除去反应体系中的甲醇。待到甲醇除净后,在氮气流保护下将反应体系加热到300℃,保温60分钟,停止加热,使其自然冷却到室温。加入10ml丙酮,搅拌120分钟,使NaGdF4:Yb,Er纳米颗粒析出,离心分离,用环己烷和乙醇洗涤多次。得到单分散,粒径为~15nm,六方相的NaGdF4:Yb,Er纳米晶内核。将制得的纳米晶分散到6ml环己烷中备用。用光谱仪检测其发光,通过激发镱离子(激发波长~980nm),可以获得铒离子较强的黄绿色上转换发光。
(2)NaGdF4:18%Yb,2%Er/NaGdF4:10%Tb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称取0.2007g氯化钆(GdCl3.6H2O)和0.0224g氯化铽(TbCl3.6H2O)加入到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ml油酸和16ml十八烯,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在氮气流保护下,将上述混合物加热到150℃,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使稀土氯化物完全溶解,得到透明的澄清溶液。将其冷却到80℃后加入溶有0.5mmolNaGdF4:Yb,Er纳米晶内核的环己烷溶液6ml。在80℃保温一段时间以除去环己烷,待到环己烷除净,自然冷却至室温。逐滴加入溶有0.084g氟化铵和0.084g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10ml,搅拌使其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将混合溶液加热到50℃,保温30分钟以除去反应体系中的甲醇。待到甲醇除净后,在氮气流保护下将反应体系加热到300℃,保温60分钟。然后停止加热,使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10ml丙酮搅拌120分钟,使NaGdF4:Yb,Er/NaGdF4:Tb核-壳结构纳米颗粒析出,离心分离,用环己烷和乙醇洗涤多次。得到单分散,粒径~25nm,六方相的NaGdF4:Yb,Er/NaGdF4:Tb核壳结构纳米晶。用光谱仪检测其发光,通过激发内核中的镱离子(激发波长~980nm),可以获得较强的铒离子黄绿色上转换发光;通过激发壳层中的钆离子(激发波长~273nm),可以得到铽离子较强的绿色下转换发光。
实例2:(1)NaGdF4:18%Yb,1%Tm纳米晶内核制备。称取0.3011g氯化钆(GdCl3.6H2O)、0.0038g氯化铥(TmCl3.6H2O)和0.0697g氯化镱(YbCl3.6H2O)加入到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ml油酸和16ml十八烯,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在氮气流保护下,将上述混合物加热到150℃,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使稀土氯化物完全溶解,得到透明的澄清溶液,冷却到室温后逐滴加入溶有0.14g氟化铵和0.14g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10ml,搅拌使其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将混合溶液加热到50℃,保温30分钟以除去反应体系中的甲醇。待到甲醇除净后,在氮气流保护下将反应体系加热到300℃,保温60分钟,停止加热,使其自然冷却到室温。加入10ml丙酮,搅拌120分钟,使NaGdF4:Yb,Tm纳米颗粒析出,离心分离,用环己烷和乙醇洗涤多次。得到单分散,粒径为~15nm,六方相NaGdF4:Yb,Tm纳米晶内核。将制得的纳米晶分散到6ml环己烷中备用。用光谱仪检测其发光,通过激发镱离子(激发波长~980nm),可以获得铥离子较强的蓝色上转换发光。
(2)NaGdF4:18%Yb,1%Tm/NaGdF4:10%Eu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称取0.2007g氯化钆(GdCl3.6H2O)和0.0220g氯化铕(EuCl3.6H2O)加入到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ml油酸和16ml十八烯,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在氮气流保护下,将上述混合物加热到150℃,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使稀土氯化物完全溶解,得到透明的澄清溶液。然后将其冷却到80℃,加入溶有0.5mmolNaGdF4:Yb,Tm纳米晶内核的环己烷溶液6ml。在80℃保温以除去环己烷。待到环己烷除净,自然冷却至室温后逐滴加入溶有0.084g氟化铵和0.084g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10ml,搅拌使其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然后将混合溶液加热到50℃,保温30分钟以除去反应体系中的甲醇。甲醇除净后,在氮气流保护下将反应体系加热到300℃,保温60分钟,停止加热,使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10ml丙酮搅拌120分钟,使NaGdF4:Yb,Tm/NaGdF4:Eu纳米颗粒析出,离心分离,用环己烷和乙醇洗涤多次。得到单分散,粒径~25nm,六方相的NaGdF4:Yb,Tm/NaGdF4:Eu核壳结构纳米晶。用光谱仪检测其发光,通过激发内核中的镱离子(激发波长~980nm),可以获得铥离子较强的蓝色上转换发光;通过激发壳层中的钆离子(激发波长~273nm),可以得到铕离子较强的橙红色下转换发光。
实例3:(1)NaGdF4:18%Yb,1%Tm,0.5%Er纳米晶内核制备。称取0.2992g氯化钆(GdCl3.6H2O)、0.0038g氯化铥(TmCl3.6H2O)、0.0697g氯化镱(YbCl3.6H2O)、0.0019g氯化铒(ErCl3.6H2O)加入到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ml油酸和16ml十八烯,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在氮气流保护下,将上述混合物加热到150℃,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使稀土氯化物完全溶解,得到透明的澄清溶液,冷却到室温。然后逐滴加入溶有0.14g氟化铵和0.14g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10ml,搅拌使其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然后将混合溶液加热到50℃,保温30分钟以除去反应体系中的甲醇。待到甲醇除净后,在氮气流保护下将反应体系加热到300℃,保温60分钟,停止加热,使其自然冷却到室温。加入10ml丙酮,搅拌120分钟,使NaGdF4:Yb,Tm,Er纳米颗粒析出,离心分离,用环己烷和乙醇洗涤多次。得到单分散,粒径为~16nm(大小不一样么),六方相NaGdF4:Yb,Tm,Er纳米晶内核。将制得的纳米晶分散到6ml环己烷中备用。用光谱仪检测其发光,通过激发镱离子(激发波长~980nm),可以得到较强的铥离子和铒离子混合的浅青绿色上转换发光。
(2)NaGdF4:18%Yb,1%Tm,0.5%Er/NaGdF4:2%Dy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称取0.2186g氯化钆(GdCl3.6H2O)和0.0045g氯化镝(DyCl3.6H2O)加入到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ml油酸和16ml十八烯,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在氮气流保护下,将上述混合物加热到150℃,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使稀土氯化物完全溶解,得到透明的澄清溶液。然后将其冷却到80℃,加入溶有0.5mmolNaGdF4:18%Yb,1%Tm,0.5%Er纳米晶内核的环己烷溶液6ml,在80℃保温以除去环己烷。待到环己烷除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逐滴加入溶有0.084g氟化铵和0.084g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10ml,搅拌使其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将混合溶液加热到50℃,保温30分钟以除去反应体系中的甲醇。甲醇除净后,在氮气流保护下将反应体系加热到300℃,保温60分钟,停止加热,使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10ml丙酮搅拌120分钟,使NaGdF4:Yb,Tm,Er/NaGdF4:Dy纳米颗粒析出,离心分离,用环己烷和乙醇洗涤多次。得到单分散,粒径~25nm,六方相的NaGdF4:Yb,Tm,Er/NaGdF4:Dy核壳结构纳米晶。用光谱仪检测其发光,通过激发内核中的镱离子(激发波长~980nm),可以获得铥离子和铒离子混合的较强的浅青绿色上转换发光;通过激发壳层中的钆离子(激发波长~273nm),可以得到镝离子较强的青绿色下转换发光。
实例4:(1)NaGdF4:18%Yb,1%Tm,0.5%Er纳米晶内核制备。称取0.2992g氯化钆(GdCl3.6H2O)、0.0038g氯化铥(TmCl3.6H2O)、0.0697g氯化镱(YbCl3.6H2O)、0.0019g氯化铒(ErCl3.6H2O)加入到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ml油酸和16ml十八烯,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在氮气流保护下,将上述混合物加热到150℃,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使稀土氯化物完全溶解,得到透明的澄清溶液,冷却到室温。然后逐滴加入溶有0.14g氟化铵和0.14g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10ml,搅拌使其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将混合溶液加热到50℃,保温30分钟以除去反应体系中的甲醇。待到甲醇除净后,在氮气流保护下将反应体系加热到300℃,保温60分钟,停止加热,使其自然冷却到室温。加入10ml丙酮,搅拌120分钟,使NaGdF4:Yb,Tm,Er纳米颗粒析出,离心分离,用环己烷和乙醇洗涤多次。得到单分散,粒径为~16nm,六方相NaGdF4:Yb,Tm,Er纳米晶内核。将制得的纳米晶分散到6ml环己烷中备用。用光谱仪检测其发光,通过激发镱离子(激发波长~980nm),可以得到铥离子和铒离子混合的较强的浅青绿色上转换发光。
(2)NaGdF4:18%Yb,1%Tm,0.5%Er/NaGdF4:1%Eu,5%Tb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称取0.2096g氯化钆(GdCl3.6H2O)、0.0019g氯化铕(EuCl3.6H2O)和0.0094g氯化铽(TbCl3.6H2O)加入到100ml三口烧杯中,加入5ml油酸和16ml十八烯,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在氮气流保护下,将上述混合物加热到150℃,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使稀土氯化物完全溶解,得到透明的澄清溶液。然后将其冷却到80℃,加入溶有0.5mmol NaGdF4:18%Yb,1%Tm,0.5%Er纳米晶内核的环己烷溶液6ml,在80℃保温以除去环己烷。待到环己烷除净,自然冷却至室温,逐滴加入溶有0.084g氟化铵和0.084g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10ml。搅拌使其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将混合溶液加热到50℃,保温30分钟,除去反应体系中的甲醇。甲醇除净后,在氮气流保护下将反应体系加热到300℃,保温60分钟,停止加热,使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10ml丙酮搅拌120分钟,使NaGdF4:Yb,Tm,Er/NaGdF4:Eu,Tb纳米颗粒析出,离心分离,用环己烷和乙醇洗涤多次。得到单分散,粒径~25nm,六方相的NaGdF4:Yb,Tm,Er/NaGdF4:Eu,Tb核壳结构纳米晶。用光谱仪检测其发光,通过激发内核中的镱离子(激发波长~980nm),可以获得铥离子和铒离子混合的较强的浅青绿色上转换发光;通过激发壳层中的钆离子(激发波长~273nm),可以得到铕离子和铽离子混合的较强的浅黄绿色下转换发光。
实例5:用配体交换法实现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晶的表面功能化。在N2保护下,将0.5g的聚丙烯酸(PAA,MW.~1800)溶入到15ml一缩乙二醇(DEG)中,在110℃搅拌保温10分钟,得到透明溶液.将150mgNaGdF4:18%Yb,1%Tm/NaGdF4:10%Eu纳米晶用12ml环己烷溶解,用针筒注射到D溶液中,在110℃保温30分钟,升温至150℃,保温60分钟,然后升温至240℃,再保温30分钟,冷却至常温。向其中加入0.1M的盐酸溶液30ml,搅拌一分钟,离心,用水洗涤2次,然后将纳米颗粒溶解在0.1M NaOH溶液中,搅拌30分钟。用0.1M的盐酸溶液调控该溶液的PH值至中性,即可得到表面羧基功能化的稀土掺杂的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晶的水溶液,该纳米颗粒可用于异相荧光免疫分析或均相荧光共振能量传递等方面的研究。

Claims (5)

1.一种使单分散的稀土掺杂氟钆化钠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具备上转换和下转换双模式发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高温共沉淀方法,在油酸和十八烯的混合溶液中,将上转换稀土离子掺入到单分散、六方相的NaGdF4纳米晶的内核中,然后在此内核的周围再生长一层掺有下转换稀土离子六方相的NaGdF4纳米晶的壳层,得到一种集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于一身的核壳结构纳米荧光标记材料;所述上转换稀土离子为Yb3+与Er3+、Tm3+或Ho3+的组合;所述下转换稀土离子为Eu3+、Tb3+、Dy3+中的一种或Eu3+和Tb3+的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单分散的稀土掺杂氟钆化钠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具备上转换和下转换双模式发光的方法,其中稀土掺杂氟钆化钠纳米晶内核所采用制备方法为:在氮气流保护下,将摩尔比为0-100氯化钆和其它稀土氯化物混合物溶入120-200℃的体积比为0-20的10-50ml油酸和十八烯的混合液中,搅拌一段时间以形成透明的澄清溶液;冷却到室温后,逐滴加入溶有适量氟化铵和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常温下剧烈搅拌使其反应成核,形成悬浊液后在40-100℃下保温以除净甲醇;然后在氮气流保护下,将上述悬浊液加热到250-330℃,保温30-120分钟,自然冷却到室温;加入适量丙酮,搅拌一段时间使稀土掺杂氟钆化钠纳米晶析出,离心后用环己烷和乙醇洗涤多次;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单分散、六方相的稀土掺杂氟钆化钠纳米晶内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单分散的稀土掺杂氟钆化钠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具备上转换和下转换双模式发光的方法,其中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双模式发光纳米晶所采用制备方法为:在氮气流保护下,将摩尔比为0-100氯化钆和其它稀土氯化物混合物溶入120-200℃的体积比为0-20的10-50ml油酸和十八烯的混合液中,搅拌以形成透明的澄清溶液;冷却到70-100℃后加入溶有0.01-5mmol的稀土掺杂氟钆化钠纳米晶内核的环己烷溶液1-20ml,在70-100℃保温以除去环己烷;冷却到室温后,逐滴加入溶有适量氟化铵和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剧烈搅拌使其反应成核,形成悬浊液;在40-100℃下保温,除净甲醇;然后在氮气流保护下,将上述悬浊液加热到250-330℃,保温30-120分钟,自然冷却到室温;加入适量丙酮,搅拌一段时间使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纳米晶析出,离心后用环己烷和乙醇洗涤多次;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单分散六方相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
4.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其内核的组分为:xRE3+-(1-x)NaGdF4,其中RE3+为Yb3+与Er3+、Tm3+或Ho3+的组合,x=0-50atom%。
5.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3中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其壳层的组分为:yRe3+-(1-y)NaGdF4,其中Re3+为Eu3+、Tb3+、Dy3+中的一种或Eu3+和Tb3+的组合,y=0-50atom%。
CN201010105414.2A 2010-02-03 2010-02-03 基于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140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5414.2A CN102140344B (zh) 2010-02-03 2010-02-03 基于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5414.2A CN102140344B (zh) 2010-02-03 2010-02-03 基于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0344A CN102140344A (zh) 2011-08-03
CN102140344B true CN102140344B (zh) 2014-05-14

Family

ID=44408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5414.2A Active CN102140344B (zh) 2010-02-03 2010-02-03 基于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403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1061A (zh) * 2010-03-18 2011-09-21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一种基于铕离子双模式发光的NaGdF4多功能荧光标记纳米材料
CN102382654B (zh) * 2011-09-15 2013-03-06 上海大学 上转换荧光材料稀土掺杂NaYF4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CN102504820B (zh) * 2011-09-28 2013-09-18 厦门大学 一种上转换荧光/顺磁性双功能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CN102660287A (zh) * 2012-03-28 2012-09-12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六方相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925155B (zh) * 2012-11-05 2014-01-1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稀土离子纳米碱金属稀土氟化物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基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74066B (zh) * 2013-01-10 2014-07-09 上海大学 介孔直接包覆的荧光多功能纳米生物探针的制备方法
CN103087716A (zh) * 2013-01-21 2013-05-08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稀土掺杂六方相氟化铈钠纳米晶的合成方法
CN103965901A (zh) * 2013-01-30 2014-08-06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镨镱共掺杂铅镉氟化物玻璃上转换发光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119890A (zh) * 2013-04-26 2014-10-29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镨钐共掺杂氟化铅上转换发光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241760A (zh) * 2013-05-02 2013-08-14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稀土掺杂氟化钪钠纳米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3275722B (zh) * 2013-06-20 2016-08-10 南京大学 一种磁光双模态成像探针稀土纳米微粒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03361062A (zh) * 2013-07-29 2013-10-23 清华大学 一种氟化稀土钠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CN103666447B (zh) * 2013-11-11 2016-05-04 沈阳工业大学 用于太阳能电池中双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5538A (zh) * 2014-02-23 2014-06-18 复旦大学 一种Nd3+敏化的上/下转换双模荧光纳米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03865519B (zh) * 2014-03-27 2015-09-16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测定物质抗氧化活性中的应用
CN103911143B (zh) * 2014-04-10 2015-11-0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NaReF4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277822A (zh) * 2014-10-07 2015-01-14 复旦大学 800 nm近红外激发、1525 nm短波红外发射荧光纳米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04445373B (zh) * 2014-12-05 2016-02-2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亚10纳米NaGdF4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CN105419801A (zh) * 2015-12-22 2016-03-23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高掺杂多谱带激发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2627B (zh) * 2016-04-29 2018-05-01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近红外光激发上转换长余辉的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
CN106066316A (zh) * 2016-05-25 2016-11-02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核壳型上转换发光标记与氧化石墨烯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
CN107384366A (zh) * 2017-06-13 2017-11-24 青岛大学 一种具有双光子光响应的核壳结构的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9810689A (zh) * 2017-11-22 2019-05-2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多波长激发、上/下转换荧光共存的多壳层结构的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69445B (zh) * 2018-03-29 2020-09-01 福州大学 用于无背景检测血液中癌症抗原含量的基于x射线激发的镧系荧光纳米粒子的试剂盒及制备
CN108384546B (zh) * 2018-04-18 2019-03-19 湖南早晨纳米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76560A (zh) * 2018-04-18 2018-10-19 杭州显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氟化物纳米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31184B (zh) * 2018-04-18 2021-05-21 赣州嘉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波段激发的多色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87454A (zh) * 2018-08-10 2019-01-11 江苏大学 一种茶叶中风险物质氟的荧光检测方法
CN110358529A (zh) * 2019-08-02 2019-10-22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双模式发光的防伪标签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940726B (zh) * 2019-12-10 2023-01-13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蓝紫和近红外二区双模式发光纳米晶及制备方法
CN111040764A (zh) * 2019-12-11 2020-04-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氟化物高亮度x射线闪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2528B (zh) * 2019-12-13 2022-05-17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双模式荧光防伪材料
CN111171820B (zh) * 2019-12-23 2021-12-21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稀土氟化物上转换纳米晶体的刻蚀方法
CN111234819B (zh) * 2020-03-18 2022-02-08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稀土掺杂纳米探针及制备及新冠状病毒检测探针
CN111876154B (zh) * 2020-05-15 2021-10-22 福州大学 一种稀土掺杂的氟化物长余辉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CN111876155B (zh) * 2020-07-16 2022-05-31 吉林大学 具有三元正交激发响应三基色上转换发光性能的五层核壳结构纳米材料
CN112080278B (zh) * 2020-09-21 2021-11-02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上/下转换双模式发光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52427B (zh) * 2021-01-04 2022-11-01 上海大学 一种金属过氧化物基诊疗一体杂化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197703A (zh) * 2021-04-14 2022-10-1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碱辅助制备镧基稀土纳米颗粒的方法
CN114381005B (zh) * 2021-12-01 2022-11-08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Fe/Mn双金属掺杂的双模式发光MOFs、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656966B (zh) * 2022-04-15 2023-07-25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一种四层核壳结构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72596A (zh) * 2022-06-24 2023-01-06 中山大学 一种双通道检测生物标志物的上转换纳米颗粒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536047B (zh) * 2023-05-08 2024-03-15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双模式激发的上/下转换多色稀土发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0604A (zh) * 2006-07-07 2008-01-0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二氧化硅包覆的稀土核壳上转换荧光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0344A (zh) 201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0344B (zh) 基于稀土掺杂氟钆化钠核壳结构的双模式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arkar et al. Sub-5 nm Ln3+-doped BaLuF5 nanocrystals: a platform to realize upconversion via interparticle energy transfer (IPET)
Yu et al.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LaPO4: Eu nanoparticles and nanowires
Dai et al. Ligand-passivated Eu: Y2O3 nanocrystals as a phosphor for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
CN102676172B (zh) 稀土掺杂氟镧化钾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Microwave synthesis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YVO4: Ln3+ (Ln= Eu, Dy and Sm) phosphor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CN102191061A (zh) 一种基于铕离子双模式发光的NaGdF4多功能荧光标记纳米材料
CN102703081B (zh) 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钆钠荧光标记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Zhu et al. A high-sensitive ratiometric luminescent thermometer based on dual-emission of carbon dots/Rhodamine B nanocomposite
CN112080278B (zh) 一种上/下转换双模式发光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un et al. Upconversion emission enhancement in silica-coated Gd2O3: Tm3+, Yb3+ nanocrystals by incorporation of Li+ ion
CN105505392A (zh) 稀土氟氧化物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104805A (zh) 稀土掺杂磷酸镧纳米发光颗粒的制备方法
Xu et al. Solvothermal 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yttrium aluminum garnet monodispersed crystallites with well-developed faces
Liu et al. Multifunctional β-NaGdF4: Ln3+ (Ln= Yb/Er/Eu) phosphors synthesized by L-arginine assisted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their multicolor tunable luminescence
CN102286287A (zh) 铕离子掺杂四氟化钆钠发光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
Choi et al. Spherical shape with fast decaying property of solvothermally grown (Y, Gd) BO3: Eu3+ nanophosphor
Bohus et al. Structural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Y2O3: Eu3+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CN112175618B (zh) 高度均一磷酸钆微纳米发光材料的绿色简易调控合成方法
CN103289701A (zh) 异质核壳结构CaF2:20Yb,2Ho@NaXF4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CN105462589A (zh) 一种核壳结构的Fe3O4@GdVO4:Eu3+磁性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69749B (zh) 一种硼酸盐基红色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74641A (zh) 一种制备钒酸钇晶体的方法
CN102127434B (zh) 稀土掺杂氟磷酸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2260497A (zh) 表面羧酸功能化的水溶性稀土掺杂氟氯化钡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