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3032B - 图像形成设备和浓度特性校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和浓度特性校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3032B
CN102063032B CN201010542959.XA CN201010542959A CN102063032B CN 102063032 B CN102063032 B CN 102063032B CN 201010542959 A CN201010542959 A CN 201010542959A CN 102063032 B CN102063032 B CN 1020630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peed
unit
concentration value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429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3032A (zh
Inventor
中濑贵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0937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652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63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3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3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30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8Driving control for rotary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speed control, stop position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41Detecting a toner image, e.g. density, toner coverage, using a test pa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和浓度特性校准方法。确定单元基于由读取单元获得的读取结果,确定要用于校正浓度特性的浓度校正特性。测量单元测量由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应用浓度校正特性以第一图像形成速度形成在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基准浓度值存储单元将由测量单元测量得到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存储为基准浓度值。创建单元根据由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应用浓度校正特性以第二图像形成速度形成在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与存储在基准浓度值存储单元中的基准浓度值之间的差异,针对第二图像形成速度,创建用于修改浓度校正特性的修改数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和浓度特性校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和浓度特性校准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需要用于将要形成的图像的特性调整为期望特性的校准(日本特开2000-238341号公报(对应于美国专利6,418,281))。日本特开2000-238341号公报说明了一种通过读取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图案来创建用于进行浓度校正和灰度校正的查找表(LUT)的机构。接着,通过测量根据LUT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来确定基准浓度值。最后,通过将在预定时刻再次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值与基准浓度值进行比较来校正LUT。这使得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期望图像浓度特性。
日本特开2000-238341号公报还通过比使用记录介质创建LUT的处理更频繁地进行校正LUT的处理,带来了减少用户麻烦和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的数量的效果。因此,在该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发明是非常出色的。
近年来,市场需要图像形成设备不仅应当实现更快速的操作和用于保持更多能量的性能,还应当处理从小克重到大克重的各种记录介质。为了以有限的功率处理宽范围的克重,仅需要针对每一类型的记录介质改变图像形成速度(以下称为处理速度)。更具体地,仅需要以较低的速度处理具有较大克重的记录介质。
另一方面,随着处理速度的提高,最大处理速度和最小处理速度之间的差异增大。例如,150mm/s的恒定速度与其一半的速度之间的差异低达75mm/s,但是300mm/s的恒定速度与其一半的速度之间的差异高达150mm/s。处理速度的差异会使例如感光体的暗衰减、显影效率以及转印效率变化,导致了不同处理速度之间产生灰度上的差异。已经发现在速度差异增大的情况下,在多个不同处理速度之间使用通用LUT会在以这些处理速度形成的图像之间产生相当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在日本特开2000-238341号公报中说明的发明。不幸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麻烦和处理时间与处理速度的数量成比例地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例如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型使用不同图像形成速度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减少与灰度校正相关联的用户麻烦和处理时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切换多个图像形成速度而使用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用于以第一图像形成速度在图像承载体上形成浓度测量图像图案;转印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速度将所述浓度测量图像图案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浓度测量图像;读取单元,用于读取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浓度测量图像;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由所述读取单元获得的读取结果,确定要用于校正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所述转印单元的浓度特性的浓度校正特性;保持单元,用于保持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浓度校正特性;测量单元,用于测量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应用所述浓度校正特性以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速度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基准浓度值存储单元,用于将由所述测量单元测量得到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存储为基准浓度值;以及创建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应用所述浓度校正特性以第二图像形成速度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与存储在所述基准浓度值存储单元中的所述基准浓度值之间的差异,针对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速度,创建用于修改所述浓度校正特性的修改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切换多个图像形成速度而使用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浓度特性校准方法,所述浓度特性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图像形成单元以第一图像形成速度在图像承载体上形成浓度测量图像图案;使用转印单元以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速度将所述浓度测量图像图案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浓度测量图像;使用读取单元读取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浓度测量图像;使用确定单元基于由所述读取单元获得的读取结果确定要用于校正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所述转印单元的浓度特性的浓度校正特性;使用保持单元保持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浓度校正特性;使用测量单元测量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应用所述浓度校正特性以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速度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使用存储单元将针对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速度由所述测量单元测量得到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存储为基准浓度值;以及使用创建单元根据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应用所述浓度校正特性以第二图像形成速度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基准浓度值之间的差异,针对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速度,创建用于修改所述浓度校正特性的修改数据。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中的彩色复印机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机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操作单元的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图8A~8C是各自示出输入信号(图像信号)与基准浓度值(浓度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以及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面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下文中要说明的各个实施例将用于理解诸如本发明的上位概念、中位概念以及下位概念等的各种概念。而且,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确定,而不限于以下各个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说明本发明应用于包括多个感光鼓的电子照相彩色(多色)复印机的示例。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可适用于黑白(单色)图像形成设备。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是多功能外围设备、或者主机、图像读取装置和打印机的组合。图像形成方式不限于电子照相方式,本发明类似地适用于需要随时间校正灰度的任意图像形成方式。
图1中示出的彩色复印机100例示了可以通过切换多个图像形成速度而使用的图像形成设备。彩色复印机100大体上分为图像读取单元(以下称为读取器单元A)和图像形成单元(以下称为打印机单元B)。原稿101放置在读取器单元A的原稿台玻璃102上,并由光源103用照明光照射。由原稿101反射的光经由光学系统104在CCD传感器105上形成图像。包括这些组件的读取光学系统单元在由箭头K1指示的方向上进行扫描,以将原稿101上的图像转换成各行的电信号数据流(图像信号)。由CCD传感器105获得的图像信号由读取器图像处理单元108适当地处理,并发送到打印机单元B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9。
打印机控制单元109进行图像信号的脉宽调制(PWM),并生成和输出激光输出信号。曝光单元110输出对应于激光输出信号的激光束。接着,曝光单元110扫描激光束,以分别照射图像形成单元120、130、140和150的感光鼓121、131、141和151。图像形成单元120、130、140和150分别对应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图像形成单元120~150具有几乎相同的配置,下面将说明针对Y的图像形成单元120。
感光鼓121代表图像承载体,由激光束在感光鼓12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一次充电器122通过将感光鼓121的表面充电至具有预定电位,来准备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123显影感光鼓121上的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这种方式,曝光单元110和显影器123例示了用于以设定图像形成速度在图像承载体上形成浓度测量图像图案的图像形成单元。转印叶片124通过从转印带111的背面放电,将感光鼓12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111上的记录介质上。转印叶片124例示了用于以指定图像形成速度将图像图案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浓度测量图像的转印单元。可以采用转印辊来取代转印叶片124。在转印之后,由清洁器127清洁感光鼓121的表面,由辅助充电器128清除感光鼓121的电量,并且由预曝光灯129消除感光鼓121的剩余电荷。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按顺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并通过定影器114最终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光传感器160安装在每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用于测量调色剂图像的浓度。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机构的框图。读取器图像处理单元108对来自CCD传感器105的信号进行A/D转换,对所获得的信号进行例如伽玛校正、颜色处理以及MTF校正,生成并输出图像信号。打印机控制单元109的CPU 28对输入图像信号进行例如颜色处理和伽玛校正,生成激光输出信号并输出到曝光单元110。注意,CPU 28还在针对浓度特性(灰度特性)的校准处理中起了主要作用。通过校准创建的查找表(浓度校正特性)用于改变来自打印机单元B的输出的伽玛特性。曝光单元110包括激光驱动器和半导体激光器。激光驱动器使得半导体激光器根据PWM信号发光。
本发明的校准中使用了两个控制系统。第一控制系统需要相对较长的执行间隔,并例如在图像形成设备的安装操作期间,响应于维修人员发出的指令而执行该第一控制系统。第二控制系统需要相对较短的执行间隔,并例如在开启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源时,每当打印预定数量的记录介质时,一天执行一次该第二控制系统。第一控制系统使用打印机单元B将浓度测量图像图案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在介质上形成图案,并使用读取器单元A读取图像图案,从而确定打印机单元B的浓度校正特性。该浓度校正特性作为查找表LUT_A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9中。注意,查找表LUT_A用于将来自读取器单元A的图像信号(浓度信号)转换成激光输出信号。接着,第一控制系统通过应用查找表LUT_A在感光鼓上形成图像图案的调色剂图像,使用光传感器160测量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值,并将该值存储在存储器29中。该浓度值是目标(基准浓度值)。第二控制系统通过应用查找表LUT_A在感光鼓上形成图像图案的调色剂图像,使用光传感器160测量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值,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浓度值与基准浓度值之间的差异来创建用于修改查找表LUT_A的修改表LUT_B。查找表LUT_B用于通过在查找表LUT_A上反映打印机单元B随时间的改变,来维持给定的图像浓度质量和灰度质量。第一控制系统需要用于创建查找表LUT_A的记录介质,而第二控制系统不需要记录介质。第二控制系统也不需要使读取器单元A放置和读取记录介质。特别地,因为第二控制系统比第一控制系统更频繁地被执行,所以本发明可以降低用户负担和处理时间。
为了处理诸如厚纸、普通纸以及OHT薄片等的各种记录介质,图像形成速度需要对应于薄片的类型而改变。即,对于难以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减小图像形成速度,而对于容易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增大图像形成速度。查找表LUT_B依赖于打印机单元B的图像形成特性,因此需要针对每个图像形成速度准备查找表LUT_B。然而,当针对每个图像形成速度执行第一控制系统和第二控制系统时,校准处理时间与记录介质的类型的数量成比例地增大。为了防止上述情况,该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设计为即使记录介质的类型的数量增加、处理时间也不会简单地与记录介质的类型的数量成比例地增加的图像形成设备。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控制系统的流程图。在步骤S301中,CPU 28将图像形成速度设定为第一速度,生成针对浓度测量图像图案的激光输出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曝光单元110。曝光单元110根据激光输出信号,将图像图案的潜像形成在感光鼓上。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定影器114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并将该介质排出到机器的外部。该记录介质将在下文中被称为测试打印纸。如日本特开2000-238341号公报中所述,图像图案可以由颜色Y、M、C和Bk的具有总共4(列)×16(行)=64灰度级的灰度块组形成。读取器单元A读取打印有图像图案的测试打印纸。在步骤S302中,CPU 28从读取器单元A获得测试打印纸上的图像图案的图像信号,并测量预定位置处的浓度值。例如,CPU 28可以每块设定16个点作为测量位置,并计算从各个测量位置获得的16个浓度值的平均值,从而将所获得的平均值确定为该块的浓度值。
在步骤S303中,CPU 28根据从每个块测量得到的浓度值与用于形成该块的激光输出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创建查找表LUT_A作为浓度校正特性。例如,查找表LUT_A表示说明浓度值和激光输出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函数的反函数。在使用查找表LUT_A将输入图像的浓度转换为激光输出信号时,输入图像和输出图像的浓度和灰度级几乎相互一致。CPU 28和读取器单元用作用于读取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读取单元和用于确定要用于校正图像形成单元和转印单元的浓度特性的浓度校正特性的确定单元。CPU 28将所创建的查找表LUT_A存储在存储器29中。因此,CPU 28用作用于保持由确定单元确定的浓度校正特性的保持单元。
在步骤S304中,CPU 28将图像形成速度设定为第一速度,使用查找表LUT_A生成针对浓度测量图像图案的激光输出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至曝光单元110。曝光单元110根据激光输出信号,将图像图案的潜像形成在感光鼓上。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然而,没有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在步骤S305中,CPU 28使用光传感器160测量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值。CPU 28和光传感器160用作用于测量由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应用浓度校正特性以第一图像形成速度形成在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的测量单元。在步骤S306中,CPU 28将测量得到的浓度值作为基准浓度值存储在存储器29中。光传感器160的测量位置可以与读取器单元A的测量位置相同。存储器29用作用于将由测量单元测量得到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存储为基准浓度值的基准浓度值存储单元。在步骤S307中,CPU 28根据针对第一速度测量得到的浓度值和存储在存储器29中的基准浓度值,创建针对第一速度的查找表LUT_B1。CPU 28用作创建单元,该创建单元用于根据由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应用浓度校正特性以第一图像形成速度形成在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基准浓度值之间的差异,针对第一图像形成速度,创建用于修改浓度校正特性的修改数据。注意,查找表LUT_A和LUT_B以及基准浓度值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而且,在第一控制系统中确定的查找表LUT_B1通常具有由y=x给出的线性特性。针对第一速度获得的基准浓度值用在第二控制系统中,因此继续保存在存储器29中。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在步骤S401中,CPU 28将图像形成速度设定为第一速度,使用查找表LUT_A生成针对浓度测量图像图案的激光输出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曝光单元110。曝光单元110根据激光输出信号,将图像图案的潜像形成在感光鼓上。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然而,没有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在步骤S402中,CPU 28使用光传感器160测量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值。
在步骤S403中,CPU 28根据针对第一速度测量得到的浓度值和存储在存储器29中的基准浓度值,创建针对第一速度的查找表LUT_B1。
在步骤S404中,CPU 28将图像形成速度设定为第二速度,使用查找表LUT_A生成针对浓度测量图像图案的激光输出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曝光单元110。注意,虽然可以使第一速度或第二速度较高,但是在将第一速度设定为高于第二速度时,处理时间可以整体减少。曝光单元110根据激光输出信号,将图像图案的潜像形成在感光鼓上。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然而,没有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在步骤S405中,CPU 28使用光传感器160测量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值。
在步骤S406中,CPU 28根据针对第二速度测量得到的浓度值和存储在存储器29中的基准浓度值,创建针对第二速度的查找表LUT_B2。CPU 28用作创建单元,该创建单元用于根据由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应用浓度校正特性以第二图像形成速度形成在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基准浓度值之间的差异,针对第二图像形成速度,创建用于修改浓度校正特性的修改数据。
在执行第一控制系统时,CPU 28可以在普通纸没有设置在储备单元中的情况下,经由显示单元提示诸如用户或维修人员等的操作者设置普通纸。可以通过CPU 28或者通过读取预先打印有图像图案的基准纸来生成图像图案。
在形成正常图像时,CPU 28根据图像形成速度选择查找表LUT_ B。如果将第一速度设定为图像形成速度,则CPU 28使用查找表LUT_A和LUT_B1。相反,如果将第二速度设定为图像形成速度,则CPU 28使用查找表LUT_A和LUT_B2。
在上述示例中,采用恒定速度作为第一速度,并且采用该恒定速度的一半的速度作为第二速度。当将第一速度设定为高于第二速度时,处理时间可以整体减少。然而,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与之相反。这是因为,与现有技术相比,即使将第一速度设定为低于第二速度,也可以减少用户负担和处理时间。而且,图像形成速度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或更多。当使用n个图像形成速度时,仅需要针对第二速度至第n速度中的每个速度重复执行步骤S404~S406即可。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可以在使用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型而改变的图像形成速度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减少与灰度校正相关联的用户麻烦和处理时间。特别是在第一控制系统中使用较高的图像形成速度时,处理时间整体减少。而且,在第一控制系统中确定基准浓度值以及执行第二控制系统时,测量形成在图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从而不需要将该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这使得可以减少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的数量。理所当然,还可以减少用户麻烦和处理时间。
第二实施方式
将在该实施方式中说明用户选择任意记录介质时的校准。该实施方式假设以300mm/s(第一速度)将图像形成在普通纸上,以150mm/s(第二速度)将图像形成在厚纸1上,并以100mm/s(第三速度)将图像形成在厚纸2上。虽然采用三个图像形成速度作为示例,但本发明还适用于四个或更多个图像形成速度。
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控制系统的流程图。注意,为了简化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已经说明的相同的部分。在步骤S501中,CPU 28指定记录介质。可以例如根据用户的选择来指定记录介质。当用户在多个记录介质中选择具有他/她重视的浓度特性的记录介质、或他/她可以仅准备有限类型的记录介质时,这是很有用的。
图6是示出操作单元的示例的图。在启动第一控制系统时,CPU 28使得安装在操作单元30上的显示单元(触摸面板单元)显示记录介质选择画面。CPU 28根据来自触摸面板单元的选择指令来确定选择了哪个记录介质。CPU 28和操作单元30用作用于指定记录介质的类型的指定单元。
在步骤S502中,CPU 28将对应于所指定的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速度设定为第一速度。以这种方式,第一速度是对应于由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者指定的类型的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速度。即,CPU 28用作用于根据所指定的记录介质的类型来改变图像形成速度的改变单元。存储器29预先对每个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速度进行列表和存储。因此,CPU 28可以根据表确定对应于用户所选择的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速度。随后,在将对应于所指定的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速度设定为第一速度时执行步骤S301~S307。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控制系统的流程图。注意,为了简化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已经说明的相同的部分。当以对应于所指定的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速度执行步骤S401和S402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701。下文中,没有被指定的剩余图像形成速度将称作第二至第n图像形成速度。
在步骤S701中,CPU 28将图像形成速度设定为第i速度,使用查找表LUT_A生成针对浓度测量图像图案的激光输出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曝光单元110。曝光单元110根据激光输出信号,将图像图案的潜像形成在感光鼓上。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然而,没有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在步骤S702中,CPU 28使用光传感器160测量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值。在步骤S703中,CPU 28根据针对第i速度测量得到的浓度值和存储在存储器29中的基准浓度值,创建针对第i速度的查找表LUT_Bi。在步骤S704中,CPU 28检查针对所有图像形成速度的查找表LUT_B的创建是否完成。如果例如i=n,则针对所有图像形成速度完成创建。如果没有完成创建,则值i增加1(即,i=i+1),处理返回到步骤S701。以这种方式,CPU 28根据由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应用浓度校正特性以第二至第n图像形成速度中的每个速度形成在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的浓度值与存储在基准浓度值存储单元中的基准浓度值之间的差异,针对第二至第n图像形成速度中的每个速度创建用于修改浓度校正特性的修改数据。
以上述方式,可以创建对应于每个图像形成速度的查找表LUT_B。由于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仅在第一控制系统中使用记录介质,所以在第二实施例中也减少了用户负担、处理时间和记录介质的成本。而且,由于用户可以指定准备好的记录介质,所以改善了用户的便利性。
随着多个图像形成速度之间的差异增大,控制误差可能增加。这是因为仅针对第一图像形成速度测量基准浓度值。考虑到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将与其它图像形成速度的差异最小的图像形成速度设定为第一图像形成速度来减少控制误差。例如,假设使用300mm/s、150mm/s和100mm/s。在这种情况下,当将150mm/s设定为第一图像形成速度时,其与其它图像形成速度具有150mm/s和50mm/s的差异。当将300mm/s设定为第一图像形成速度时,其与其它图像形成速度具有150mm/s和200mm/s的差异。当将100mm/s设定为第一图像形成速度时,其与其它图像形成速度具有200mm/s和50mm/s的差异。因此,当将150mm/s设定为第一图像形成速度时,图像形成速度之间的差异最小,由此控制误差也会最小。CPU 28可以通过执行这种速度差异计算来确定第一图像形成速度以最小化速度差异。在这种情况下,CPU 28在操作单元30上显示对应于所确定的第一图像形成速度的记录介质的类型。
读取器单元A的浓度的测量精度以反射浓度为尺度大约为0.05。另一方面,光传感器160的测量精度大约为0.10。因此,如在该实施方式中一样,可以通过由用户选择经常使用的记录介质来精确地校正浓度。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在多个图像形成速度(记录介质)中通用的基准浓度值可以实现与图像形成速度的差异无关的通用浓度(灰度)特性。然而,一些用户想要针对每个记录介质改变浓度特性。例如,用户想要针对厚纸设定比针对普通纸高的浓度,或者即使在调色剂的施加量减少的情况下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厚纸上时,浓度也可以在厚纸上更高。以这种方式,用户可能想要根据图像形成速度,改变在感光鼓上实现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
图8A和8B是各自示出输入信号(图像信号)与基准浓度值(浓度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图8A示出针对第一速度的基准浓度特性801。图8B示出针对第二速度的基准浓度特性803相对于基准浓度特性801的差异特性802。差异特性802可以被解释为偏移。在该示例中,针对第二速度的基准浓度特性803呈现出比针对第一速度的基准浓度特性801更高的整体浓度。图8C示出,可以通过将差异特性802与针对第一速度的基准浓度特性801相加来创建针对第二速度的基准浓度特性803。以这种方式,当期望的差异特性802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9中时,可以根据针对第一速度的基准浓度特性801来创建针对第二速度的基准浓度特性803。存储器29用作调整数据存储单元,该调整数据存储单元用于针对不同于第一图像形成速度的每个图像形成速度,预先存储用于调整基准浓度值的调整数据。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控制系统的流程图。注意,为了简化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已经说明的相同的部分。通过与图7比较可以看出,在图9中,步骤S901添加在步骤S702与S703之间。步骤S901还可以插入到图4中的步骤S405与S406之间。
在步骤S901中,CPU 28读出针对第i图像形成速度预先存储在存储器29中的差异特性(调整数据),并将差异特性与通过应用第一图像形成速度而获得的基准浓度值相加。这可以针对第i图像形成速度调整基准浓度值。CPU 28用作用于基于调整数据来调整基准浓度值的调整单元。在步骤S703中,使用调整后的基准浓度值来创建作为修改数据的查找表LUT_Bi。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三实施例,通过使用调整数据调整基准浓度值,可以针对每个图像形成速度(每种类型的记录介质)改变浓度特性。通过使用调整数据调整创建的查找表LUT_Bi来取代调整基准浓度值,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可以使用例如表、比率或函数来实现调整数据。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5)

1.一种能够通过切换多个图像形成速度而使用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图像承载体上形成浓度测量图像图案;
转印单元,用于将所述浓度测量图像图案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浓度测量图像;
读取单元,用于读取使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所述转印单元以第一图像形成速度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浓度测量图像;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由所述读取单元获得的读取结果,确定要用于校正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所述转印单元的浓度特性的、针对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速度的第一浓度校正特性;
测量单元,用于测量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应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一浓度校正特性以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速度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第一浓度测量图像图案的浓度值;
基准浓度值存储单元,用于将由所述测量单元测量得到的所述第一浓度测量图像图案的浓度值存储为基准浓度值;以及
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浓度校正特性、以及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应用所述第一浓度校正特性以第二图像形成速度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第二浓度测量图像图案的浓度值与存储在所述基准浓度值存储单元中的所述基准浓度值之间的差异,针对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速度创建第二浓度校正特性,其中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速度不同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速度高于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定单元,用于指定记录介质的类型;以及
改变单元,用于根据所指定的记录介质的类型来改变图像形成速度,
其中,所述多个图像形成速度对应于不同类型的记录介质,以及
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速度对应于由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者指定的类型的记录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图像形成速度为n个图像形成速度,以及
所述创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浓度校正特性、以及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应用所述第一浓度校正特性以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速度至第n图像形成速度中的每个图像形成速度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图案的浓度值与所述基准浓度值之间的差异,针对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速度至所述第n图像形成速度中的每个图像形成速度,创建浓度校正特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整数据存储单元,用于针对不同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速度的m个图像形成速度中的每个图像形成速度,预先存储用于调整所述基准浓度值的调整数据;以及
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调整数据来调整所述基准浓度值,
其中,所述创建单元使用基于所述调整数据调整后的基准浓度值来针对包括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速度的所述m个图像形成速度中的每个图像形成速度,创建浓度校正特性。
CN201010542959.XA 2009-11-10 2010-11-10 图像形成设备和浓度特性校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630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93701.9A CN104765255A (zh) 2009-11-10 2010-11-10 图像形成设备和浓度特性校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7549A JP5524576B2 (ja) 2009-11-10 2009-11-10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JP2009-257549 2009-11-1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3701.9A Division CN104765255A (zh) 2009-11-10 2010-11-10 图像形成设备和浓度特性校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3032A CN102063032A (zh) 2011-05-18
CN102063032B true CN102063032B (zh) 2015-03-11

Family

ID=435675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4295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63032B (zh) 2009-11-10 2010-11-10 图像形成设备和浓度特性校准方法
CN201510093701.9A Pending CN104765255A (zh) 2009-11-10 2010-11-10 图像形成设备和浓度特性校准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3701.9A Pending CN104765255A (zh) 2009-11-10 2010-11-10 图像形成设备和浓度特性校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88728B2 (zh)
EP (2) EP2320276B1 (zh)
JP (1) JP5524576B2 (zh)
KR (1) KR101232515B1 (zh)
CN (2) CN1020630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4576B2 (ja) 2009-11-10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JP5143254B2 (ja) * 2010-07-22 2013-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79082B2 (ja) * 2012-09-14 2017-08-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5997716B2 (ja) * 2014-02-25 2016-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38787B2 (ja) 2014-02-25 2017-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67541B2 (ja) * 2014-02-25 2018-0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47875B2 (ja) * 2015-08-25 2019-0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24881B2 (ja) * 2015-10-19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601205B2 (ja) * 2015-12-18 2019-11-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51170A (ja) * 2016-02-22 2017-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2017187627A (ja) * 2016-04-06 2017-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073397B2 (en) * 2016-04-26 2018-09-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updating conversion condition converting measurement result of measurement unit
JP6849333B2 (ja) * 2016-07-12 2021-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92157A (ja) * 2016-11-29 2018-06-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481520B1 (en) * 2018-10-10 2019-11-1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8281B1 (en) * 1999-02-24 2002-07-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calibration for image exposure output
EP1388764A2 (en) * 2002-08-06 2004-02-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6987B2 (ja) * 2000-05-31 2008-09-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08442B2 (ja) * 2000-08-28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785480B2 (en) * 2000-08-28 2004-08-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mage forming speeds
JP2004184509A (ja) * 2002-11-29 2004-07-0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158554B2 (ja) * 2003-02-28 2008-10-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ガンマテーブルの補正機能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200379B2 (ja) * 2007-01-05 2013-06-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188313B2 (ja) * 2007-08-02 201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濃度階調制御方法
JP2009230135A (ja) * 2008-03-20 2009-10-08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24576B2 (ja) 2009-11-10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8281B1 (en) * 1999-02-24 2002-07-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calibration for image exposure output
EP1388764A2 (en) * 2002-08-06 2004-02-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20276A1 (en) 2011-05-11
CN102063032A (zh) 2011-05-18
EP3246759A1 (en) 2017-11-22
JP2011102882A (ja) 2011-05-26
US8988728B2 (en) 2015-03-24
CN104765255A (zh) 2015-07-08
EP3246759B1 (en) 2019-05-15
US20110109920A1 (en) 2011-05-12
JP5524576B2 (ja) 2014-06-18
EP2320276B1 (en) 2017-07-12
KR20110052465A (ko) 2011-05-18
KR101232515B1 (ko) 2013-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3032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浓度特性校准方法
US727233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nsity correction data creation method used therein
US742121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toner counter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toner consumption
CN102073235B (zh) 具有校准功能的图像形成设备
US7251422B2 (en) Image correction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38527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15121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US8049927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4411339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13574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5264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S60260066A (ja) 電子写真の制御方法
JP20080223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プリンタ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装置
JP20061594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0442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JP20062086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163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396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286461A (ja) 画像補正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197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89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0175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573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112588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421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