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5802B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5802B
CN101995802B CN201010254361.0A CN201010254361A CN101995802B CN 101995802 B CN101995802 B CN 101995802B CN 201010254361 A CN201010254361 A CN 201010254361A CN 101995802 B CN101995802 B CN 1019958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liding contact
fixing device
recording medium
fix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543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5802A (zh
Inventor
下川俊彦
吉川政昭
进士晃
石井贤治
吉永洋
岩谷直毅
德田哲生
长谷川健一
山口嘉纪
田卷俊太郎
今田高广
藤本一平
长谷岳诚
池渊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95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5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5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58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其使定影部件的移动性得到稳定,并对与加压部件形成的夹持部的记录媒介出口附近的定影部件的变形的发生进行抑制。其方法是使得刮板(28)与定影带(2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附近滑动接触。由此就能够防止定影带(21)相对于宽度方向的移动,使得定影带(21)的移动稳定,并能够减轻定影带(21)和保持部件(22)之间的润滑剂的漏出。更进一步地,通过将刮板(28)滑动接触到定影带(21)圆周方向中变形显著的部分里,根据定影带(21)的宽度方向的刚性,不仅在宽度方向全体,即刮板(28)滑动接触的部分,而且即使在记录媒介通道的宽度方向中央的领域里,也能够抑制空隙和变形。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定影部件和加压部件之间的夹持处,通过对记录媒介加热加压,来对记录媒介上的形成图像进行电影的定影装置,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已广为公知。其图像形成过程是在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的表面里形成静电潜像,并通过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来对感光体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后使其可视像化,然后将显影后的图像通过转印装置转印到记录媒介里后使其载置调色剂像。之后,将记录媒介上未定影的调色剂像通过定影装置加压/加热后,来对记录媒介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在定影装置里,配置有相向而对的辊或轮带,或者它们的组合所构成的定影转动体,将记录媒介的记录纸夹入到夹持部里后进行加压/加热,来将调色剂像定影到记录纸上。
作为以往的定影装置可以例举有轮带定影方式的构造。
即,轮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基本构造是包括了具有加作为热部件的发热管的加热辊,和表层里设置有橡胶层的定影辊,和在加热辊和定影辊之间可以移动地被架设的环状定影带,以及由与定影带抵接的加压辊构成的定影转动体。
在定影装置中,当表面里有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纸被搬送来时,在通过定影带和加压辊之间的夹持部的过程中,未定影调色剂像被加热及加压后,调色剂像就定影到记录纸里了。
另外,在定影装置中,包括了具备有与环状定影部件的内面滑动接触的保持部件构成的定影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加压辊,和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带,和邻近于定影带内侧面里作为保持部件的金属管,将该金属管通过卤素发热管等的加热部件加热,并介由金属管来加热定影带。
在定影带和金属管的滑动表面里,涂敷有硅油或氟润滑脂等的润滑剂。然后,通过定影带的转动,由于定影带和金属管之间的间隙里形成了润滑剂的循环路径,金属管和定影带之间的滑动阻力降低,两部件的磨耗得到减轻。
但是,作为专利文献1的定影装置的课题存在有以下的问题,即,因为实际上不可能避免的各构成部件的形状偏差,或因为温度偏差导致的部件的非均匀膨胀,进而引起夹持内部的压力偏差等,而在定影带和金属管的宽度方向(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里产生偏离,从而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中的定影带和金属管的间隙里发生润滑剂的泄漏。
其结果是,润滑剂移到定影带与加压辊抵接的面里后,或附着到记录纸里,或引起加压辊对定影带的带动转动打滑后,导致异常图像或堵纸,或者发生褶皱等问题。
更进一步地,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16所示的概要构成图,在作为定影部件具有可挠性的定影带201,和定影带201内部的金属管202,和与定影带201压接的加压部件的加压辊203处,夹持部N为平面形状,或者是沿着加压辊203的曲率的凹形状。
因此,如图16所示,具有可挠性的定影带201在沿着夹持部N的形状时,夹持部N中记录媒介出口(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下游侧)附近的定影带201不与金属管202滑动接触,而在该部位里鼓起后发生变形,并可能产生规格以上的空隙A。
因为产生了所述空隙A,在空隙A部分的定影带201里,从夹持部N排出的记录媒介就维持着张贴的状态,从而可能导致定影带201对记录媒介加热过度后产生热偏移(hotoffset),另外,还可能产生记录媒介与定影带201的分离性降低等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4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存的课题,提供一种能够使得定影部件的移动性稳定,并且对于与加压部件的夹持部的记录媒介出口附近中发生的定影部件的变形进行抑制的定影装置,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定影部件,其具有可挠性;加热部件,其对所述定影部件进行加热;夹持形成部件,其介由所述定影部件被设置为相对于加压辊,在所述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辊之间形成定影夹持,所述定影部件通过所述加压辊的转动力来带动转动,并且作为定影对象的记录媒介被搬送到所述定影夹持里,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接触部件,其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滑动接触,以稳定所述定影部件的移动,并对所述夹持部的记录媒介出口附近的所述定影部件的变形的发生进行抑制。通过该构成,因为滑动接触部件是滑动接触的,就能够使定影部件的移动稳定,并对定影部件的宽度方向里的端部的变形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接触部件防止所述定影部件和该定影部件内的构成部件之间的滑动面里的润滑剂向外部流出。通过该构成,在使用润滑剂的时候,就能够通过滑动接触部件来防止润滑剂从定影部件的端部的漏出,而且即使漏出也能够刮取润滑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部件包括具有可挠性的环状轮带部件,和与该轮带部件的内周抵接的保持部件。通过该构成,就能够通过保持部件来使得定影部件的轮带部件的移动性、形状等稳定,从而提高定影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部件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内部,介由该保持部件来加热所述轮带部件。通过该构成,通过在各部件的内部加热,就能够提高加热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滑动接触部件设置在固定定影部件的部件里。通过该构成,通过将滑动接触部件设置在固定定影部件的坚固的部件里,就能够高精度地使滑动接触部件与定影部件接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滑动接触部件设置在从定影部件对记录媒介进行分离的分离部件里。通过该构成,滑动接触部件的设置变得简单,从而不需要特别大的设置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滑动接触部件的与所述定影部件滑动接触的面的反对的面里形成有洼部。通过该构成,就能够在洼部积存润滑剂,从而抑制润滑剂的飞散和返回等的发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比定影部件的表面硬度要软的材质来形成滑动接触部件中与定影部件滑动接触的部分。通过该构成,就能够使交换简便的滑动接触部件的磨耗早于定影部件,从而提高维护维修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板状部件来构成所述滑动接触部件,以使得滑动接触部件的制作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辊部件来构成所述滑动接触部件。通过该构成,就能够减轻滑动接触的负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部件包括具有可挠性的环状轮带部件。通过该构成,就能够简化定影装置的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加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外部。通过该构成,就能够简化定影部件的内部构造及加热部件的配置构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3根据技术方案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对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部直接加热。通过该构成,就能够提高定影部件的加热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4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部,其相对于记录媒介来形成图像;定影部,其相对于在该图像形成部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介进行定影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部搭载有技术方案1至13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通过该构成,就能够通过良好稳定的定影处理来形成高品位的图像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通过将滑动接触部件与定影部件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里进行滑动接触,就能够使得定影部件的移动变得稳定,并对与加压部件形成的夹持部的记录媒介出口附近的定影部件的变形发生进行抑制,从而使得定影部件移动稳定,定影部件的宽度方向端部里的变形得到抑制。而且,在使用润滑剂的时候,还能够通过滑动接触部件来防止润滑剂从定影部件的端部漏出,而且,即使漏出也能够刮取润滑剂。因此,稳定的定影就不会引起记录媒介的沾污或搬送问题,从而能够实现良好的、高可靠性的定影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全体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实施方式1中的要部截面图。
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侧面图。
图4所示是本实施方式中刮板的设置构造例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刮板的设置构成例的正面图。
图6是图5所示刮板的设置构成例的右侧视图。
图7所示是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分离板里的刮板的构成例立体图。
图8所示是本实施方式中刮板例的立体图。
图9所示是本实施方式中刮板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辊状的刮板立体图。
图11所示是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实施方式2中的要部截面图。
图12所示是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实施方式3中的要部截面图。
图13所示是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实施方式4中的要部截面图。
图14是图11至图13所示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中的问题点的说明图。
图15所示是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实施方式5中的要部截面图。
图16所示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中的定影装置问题点的概要构成图。
【符号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本体
20  定影装置
21  定影带(定影部件)
22  保持部件
23  增强部件
24  分离板
25  发热管(加热部件)
26  抵接部件
27  绝热部件
28  刮板(滑动接触部件)
29  润滑剂保持部件
31  加压辊(加压部件)
50  感应加热部
N   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全体的概要构成图。在本例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显示的是串列型彩色打印机。
图1中,在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上方的罐收容部101里,可以自由装卸地设置了对应于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四个调色剂罐102Y、102M、102C、102K。
在罐收容部101的下方,配设了中间转印组件85。对应于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四个造像部4Y、4M、4C、4K与设置在中间转印组件85里的中间转印带78相向而对。
在各个造像部4Y、4M、4C、4K里,分别配设了感光体鼓5Y、5M、5C、5K。另外,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的周围,分别配设了带电部75、显影部76、清洁部77,及未图示的除电部等。然后,各感光体鼓5Y、5M、5C、5K转动的同时,相对于各感光体鼓5Y、5M、5C、5K上面,下述的造像工序(带电步骤、曝光步骤、显影步骤、转印步骤、清洁步骤)被执行后,就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上形成了各色的图像。
以下,对感光体鼓5Y、5M、5C、5K的造像工序进行说明。
感光体鼓5Y、5M、5C、5K上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在图1中沿顺时针方向被转动驱动。之后,在带电部75处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被均匀带电(带电步骤)。
带电后的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经曝光部3发射的激光的照射、曝光后,就形成了对应于各色的静电潜像(曝光步骤)。形成有潜像的感光体鼓5Y、5M、5C、5K通过显影装置76,其静电潜像被调色剂显影后,就形成了各色的调色剂像(显影步骤)。
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78及第1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8上(一次转印步骤)。这样,通过在中间转印带78上重叠地转印调色剂像,就在中间转印带78上形成了彩色图像。
经上述转印后,感光体鼓5Y、5M、5C、5K到达清洁部77里后,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里残存的未转印调色剂就通过清洁部77的清洁刮刀被机械地回收(清洁步骤)。之后,通过除电部来除去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里的残留电位。
如此,对于感光体鼓5Y、5M、5C、5K的一系列的造像工序得以完成。
接着,对于中间转印带78上进行的一系列转印工序进行说明。
中间转印组件85包括环状中间转印带78、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二次转印支持辊82、清洁支持辊83、张紧辊84、中间转印清洁部80等。
中间转印带78由二次转印支持辊82、清洁支持辊83以及张紧辊84张架支持,通过二次转印支持辊82的转动驱动沿着图1所示箭头方向移动。
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分别与感光体鼓5Y、5M、5C、5K夹着中间转印带78后形成了一次转印夹持。在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里,印加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
中间转印带78沿着箭头方向移动,依次通过中间转印带78和感光体鼓5Y、5M、5C、5K之间的一次转印夹持。如此,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各色调色剂像重叠到中间转印带78上后被一次转印。
一次转印后,中间转印带78到达与二次转印辊89相对的位置里。在该位置里,二次转印支持辊82与二次转印辊89一起夹住中间转印带78以形成二次转印夹持。在二次转印夹持处,形成在中间转印带78上的四色调色剂像被转印到搬送来的记录媒介P上。转印后,中间转印带78到达中间转印清洁部80,中间转印带78上未转印的调色剂就得到回收。
如此,在中间转印带78上执行的一系列转印工序就完成了。
这里,被搬送到二次转印夹持位置里的记录媒介P是从配设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下方里的供纸部12,经过供纸辊97及对位辊98被搬送的。
即,在供纸部12里,转印纸等记录媒介P被多页重叠地收藏。然后,供纸辊97在图1中被反时针方向转动驱动时,从最上面的记录媒介P开始,依次被供送到对位辊98里。
被搬送到对位辊98里的记录媒介P在停止转动驱动的对位辊98的辊夹持位置处作暂时停止。然后,同步于中间转印带78上的调色剂像的时机,通过对位辊98的转动驱动,记录媒介P朝向前述二次转印夹持被搬送。如此,记录媒介P上就转印了调色剂像。
在二次转印夹持处转印了彩色图像的记录媒介P被搬送到定影装置20里。然后,记录媒介P在定影装置20处接受定影带21和加压辊31的加热加压后,被转印在表面里的调色剂像就定影到记录媒介P上了。
之后,记录媒介P经过排纸辊99被排到装置本体1外,依次堆垛到堆垛部100上。
如此,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一系列图像形成工序就完成了。
下面,参照图2、图3来对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里的本发明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2所示是定影装置的实施方式1中的要部截面图,图3所示是实施方式1的侧面图。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定影装置20包括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带21、保持部件22、增强部件23、绝热部件27、作为加热部件的发热管25、作为滑动接触部件的刮板28、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31,以及温度传感器40等。
定影带21是薄的具有可挠性的环状带,沿图2中的箭头方向(反时针方向)转动(移动)。定影带21在基材上依次层积了弹性层和脱膜层,全体厚度被设定在1mm以下。另外,定影带21的基材的层厚为30至50μm,由镍、不锈钢等的金属材料或聚酰亚胺树脂等的树脂材料形成。
定影带21的弹性层的层厚为100至300μm,由硅酮橡胶、发泡硅酮橡胶、氟橡胶等橡胶材料形成。通过设置弹性层,在与加压辊31的夹持部处的定影带21表面就不会形成微小的凹凸,热量被均匀地传递到记录媒介P上的调色剂像T里,柚子皮图像(orange peel image)的发生就得到抑制。
定影带21的脱膜层的层厚为10至50μm,由PFA(四氟乙烯一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PEI:Polyetherimide)、聚醚砜树脂(PES)等材料形成。通过设置脱膜层,就可以保证对调色剂像T的脱模性(剥离性)。
另外,定影带21的直径被设定在15至120mm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带21的直径被设定为30mm。
在定影带21的内部(内周面侧)里,设置有发热管25、保持部件22、增强部件23以及绝热部件27等。定影带21被通过增强部件23而增强的保持部件22按压后,在与加压辊31之间形成夹持部N。
在增强部件23和保持部件22之间设置有绝热部件27。由此,起到热传导部件作用的保持部件22的热量,因为移动到增强部件23侧里而降低了保持部件22的加热效率的问题就得到抑制。还有,作为绝热部件27的材料可以采用例如橡胶、树脂、毡(felt)、陶瓷(ceramic sheet)等的耐热高绝热性材料。
保持部件22设置在定影带21的内部,介由定影带21与加压辊31抵接后形成夹持部。保持部件22如图3所示地,其宽度(轴方向)的两端部被支持固定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里。
另外,保持部件22对应于夹持部N的位置被形成为平面状。即,在夹持部N中,保持部件22中与加压辊31相对的面被形成为平面形状。由此,夹持部N的形状相对于记录媒介P的图像面就大致平行,因为定影带21和记录媒介P的密接性得到提高,定影性就提高了。更进一步地,由于夹持部N的记录媒介出口侧处的定影带21的曲率增大,就能够使得由夹持部N送出来的记录媒介P容易地从定影带21分离。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夹持部N处是将保持部件22的形状形成为平面状,但也可以考虑将夹持部N处的保持部件22形成为凹状。即,也可以将保持部件22中相对于加压辊31的面形成为沿着加压辊31的曲率的形状。这种情况下,由于记录媒介P沿着加压辊31的曲率从夹持部N被送出,也能够降低定影工序后的记录媒介P吸附在定影带21里而不能被分离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夹持部N处对保持部件22的强度进行增强的增强部件23被设置在定影带21的内周面侧里。如图3所示地,增强部件2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被形成为等同或长于保持部件22,其宽度方向两端部被支持固定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里。然后,通过增强部件23介由保持部件22及定影带21抵接到加压辊31里,在夹持部N处,保持部件22就受到加压辊31的加压力,从而抑制变形大的问题。
即,在不设置增强部件23时,保持部件22收到来自于加压辊31的加压力后就会弯曲(由于施加在保持部件22宽度方向两端部里的加压力,宽度方向中央部就会大幅弯曲)。特别是,为了提高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而使保持部件22薄型化时,该问题的出现会更显著。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限制保持部件22的变形的位置里因为设置了增强部件23,即使将保持部件22薄型化,也能够减轻保持部件22的弯曲。由此,就能够抑制因保持部件22弯曲后严重刮擦定影带21内周面的问题,或者保持部件22因弯曲而增加定影带21的驱动扭矩等的问题。
还有,作为增强部件23,为了满足上述功能,以采用不锈钢或铁等的机械强度较大的金属材料来形成为好。更进一步地,通过以具有沿着加压辊31的加压方向的横长的截面来形成增强部件23,截面系数变大,增强部件23的机械强度就能够提高。
另外,在增强部件23中朝向发热管25的面的一部分或全部里,也可以设置绝热部件或进行镜面处理。由此,因为从发热管25朝向增强部件23的热(加热增强部件23的热量)被用于保持部件22的加热,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定影带21(保持部件22)的加热效率。
发热管25采用卤素发热管或碳素发热管。如图3所示,其两端部被固定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里。作为热源可以使用后述的通过电磁感应(IH)的加热构造。
通过经过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控制部而被输出控制的发热管25的辐射热,保持部件22得到加热,更进一步地,通过具有热传导部件功能的保持部件22,定影带21的全体得到加热,从被加热的定影带21的表面,热量就被施加到记录媒介P上的调色剂像T里了。
还有,发热管25的输出控制是根据相对于定影带21的表面的热敏电阻(thermistor)等温度传感器40对带表面温度的检测结果来进行的。通过这种发热管25的输出控制,就能够将定影带21的温度(定影温度)设定在所需要的温度里。
保持部件22如图2所示,被设置在接触或相对于包括夹持部N在内的定影带21的内周面的全领域里,并对经发热管25的辐射热加热的定影带21进行加热。作为保持部件22的材料可以采用铝、铁、不锈钢等金属导热体(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金属)。
定影带21和保持部件22之间,除去夹持部N以外的部位的间隙δ以在0mm<δ≤1mm之间为好。在上述间隙δ里涂敷有硅油或氟润滑脂等的润滑剂,即使保持部件22和定影带21滑动接触,也可以降低两部件21、22的磨损。
更进一步地,由于保持部件22被邻近于定影带21设置,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具有可挠性的定影带21保持其圆形姿势,从而能够减轻因定影带21的变形而导致的劣化破损。
作为滑动接触部件的刮板28由聚酯(mylar)或橡胶刮刀等构成,在将定影带21按压到保持部件22里的同时,在宽度方向两端部附近滑动接触。
由此,刮板28起到止挡块(stopper)的作用,使得定影带21相对于宽度方向的移动得到防止,从而能够使定影带21的移动稳定,并减少润滑剂从定影带21和保持部件22之间的漏出。另外,即使润滑剂漏出,也可以由刮板28来刮取。
还有,因为定影带21具有可挠性,在超过夹持部N的记录媒介出口的附近,如图16所说明的,为了沿着夹持部N的形状,就产生了将其与保持部件22之间的空隙A扩展到规定以上的变形。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刮板28在定影带2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在圆周方向上与显著出现上述变形的部分滑动接触。因此,通过定影带21的宽度方向的刚性而在整个宽度方向,即不仅是刮板28滑动接触的部分,即使在记录媒介P通过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领域里,也能够将空隙和变形抑制在规定范围内。
在实施方式1中,刮板28如图2、图3所示地,被设置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里。侧板43是用来支持构成部件的高刚性材质,并且作为确定位置的基准。因此,设置在侧板43里的刮板28能够高精度地与定影带21滑动接触,由此就能够使定影带21的移动稳定化。由此,即使润滑剂漏出,也能够减轻其程度。
加压辊31在本例中的直径为30mm,如图2所示,是在中空构造的芯棒32上形成有弹性层33。加压辊31的弹性层33由发泡硅酮橡胶、硅酮橡胶、氟橡胶等材料来形成。还有,在弹性层33的表层里也可以设置PFA、PTFE等构成的薄的脱膜层。
加压辊31与定影带21压接后,在与定影带21之间形成了所希望的夹持部N。另外,如图3所示,在加压辊31里设置了与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啮合的齿轮45,加压辊31通过驱动机构,在图2中沿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被转动驱动。
另外,加压辊3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介由轴承42可以自由转动地被支持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里。还有,在加压辊31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卤素发热管等的热源。
在以发泡硅酮橡胶等海绵状材料来形成加压辊31的弹性层33时,因为可以减少作用到夹持部N里的加压力,所以就能够更进一步地减轻发生在保持部件22里的弯曲。更进一步地,因为加压辊31的绝热性得到提高,定影带21的热量难以向加压辊31侧移动,所以就提高了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定影带21的直径形成为等同于加压辊31的直径,但也可以是将定影带21的直径形成为小于加压辊31的直径。这时,因为夹持部N处定影带21的曲率要小于加压辊31的曲率,从夹持部送出的记录媒介P就容易从定影带21分离了。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定影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装置本体1的电源开关被启动时,电力被供给到发热管25里,加压辊31就开始图2中箭头方向的转动驱动。当加压辊31转动时,定影带21就通过加压辊31的摩擦力在图2的箭头方向里作从动转动。
在该转动动作中,刮板28滑动接触到定影带21里以使定影带21的移动稳定化,如果这样还会有定影带21和保持部件22在宽度方向的相对位置里发生偏差,因而导致润滑剂从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定影带21和保持部件22之间漏出的话,也能够通过刮板28来刮取润滑剂。
之后,记录媒介P从供纸部12被供送来,在二次转印辊89处调色剂像如上所述地被载置(转印)到记录媒介P上。载置有调色剂像的记录媒介P在由未图示的导向板引导的同时,被搬送去图2中的箭头Y10方向里后,送入到处于压接状态的定影带21和加压辊31之间的夹持部N里。
然后,通过介由保持部件22被加热的定影带21的加热,和绝热部件22与加压辊31之间的加压,调色剂像T就被定影到了记录媒介P的表面里。
在该定影处理中,通过刮板28来将夹持部N的记录媒介出口处的定影带21和保持部件22之间的空隙压到事先设定的规格范围内,从夹持部N送出的记录媒介P就满足了所需的定影性,并通过兼做分离板的刮板28的表面和加压辊之间后被搬送到箭头Y11方向里。
以下对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刮板的构造的几个例子作说明。
图4所示是本实施方式中刮板的设置构造例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构成例的正面图,图6是图5所示构成例的右侧视图。
在图4至图6中,刮板28如图3所示地,形成在用于将保持部件22保持在侧板43里的法兰(flange)46里。法兰46通过螺丝等缔结部件被安装在相对设置的侧板43里,C形状的部分46a被插入到保持部件22的两端内部里后用于支持保持部件22。
在得到支持的的保持部件22的端部和刮板28之间,因为介在有定影带21的端部,夹持部N的记录媒介出口部分里发生的上述保持部件22和定影带21之间的空隙(变形),就可以抑制在刮板28和保持部件22的间隔内。
另外,如图6所示地,刮板28形成有从安装在法兰46里的根部开始朝向定影装置内部,间隔相对于定影带21为扩展的倾斜28a。通过这种构成,定影带21在转动中即使沿着宽度方向的某一方移动,来自于刮板28与定影带21滑动接触的面的抵抗力发生作用后,成为使定影带21返回宽度方向中心的力。
因此,定影带21的移动稳定,并能够减轻润滑剂的漏出。更进一步地,此时的定影带21的两端部附近的表面,因为定影带21具有可挠性而与刮板28滑动接触,所以就能够刮取漏出的润滑剂。
图7所示是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分离板里的刮板的构成例立体图。
分离板24被设置在与图2所示刮板28同样的位置里,对于将来自于夹持部N的记录媒介P从定影带21上剥取起到了辅助作用,如图7所示,其前端下部被设置为朝向定影带21的表面方向。
刮板28一体地形成在分离板24的两端部里。另外,分离板24可以转动地设置在图3所示的侧板43里,在记录媒介P通过的定影带21宽度方向中央的领域里,在能够防止记录媒介P的卷绕附着的程度下,其前端不抵接地被配置在定影带21的附近。
但是,在分离板24中没有记录媒介P通过的两端的领域中,在本例里,是通过受扭螺旋弹簧(torsion coil springs)等赋能手段,来对定影带21赋能的同时使其滑动接触,该滑动接触的部分就作为刮板28。该刮板28的设置位置因为是在圆周方向中定影带21和保持部件22之间的空隙显著发生的部分里,所以在该部位中,刮板28对定影带21赋能的同时来滑动接触是有效的。
根据图7所示的构成例,例如,即使各种厚度的记录媒介P通过夹持部N,并且定影带21在圆周方向的移动轨迹里发生偏差,因为刮板28受到弹簧等的赋能力而在追踪跟随定影带21的同时进行滑动接触,所以就能够使定影带21的移动稳定化,并减轻润滑剂的漏出。
更进一步地,只要取下分离板24就能够容易地对积存在刮板28里的润滑剂进行定期的清扫。
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刮板28在与定影带21滑动接触的面的反对的面里形成有洼部28b。由此,被刮取的润滑剂就积存在洼部28b里,从而能够抑制润滑剂的飞散、散逸,以及重新返回定影部件表面上等问题。在洼部28b里也可以配置能够吸附润滑剂的吸附剂,例如毡或胺的浸渍布等。
另外,在刮板28里,如图9所示地,也可以在与定影带21滑动接触的面里设置褶皱状的突起28c。在图9所示的构成例中,虽然显示的是波纹图样的突起,但也可以是大致垂直于带转动方向的图样。
这时,由于刮取的润滑剂积存在褶皱状的突起之间,所以至少能够抑制润滑剂漏出到定影带21的通过纸张领域上。
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与定影带21的转动一起作从动转动的辊部件47来作为刮板28。此时,可以在辊部件47的表面里卷上吸附润滑剂的吸附剂,例如毡或胺的浸渍布等,从而就能够在与定影带28一起作从动转动的同时来吸附漏出的润滑剂。
还有,在刮板28中与定影带21滑动接触部分的附近,以使用比定影带21的表面硬度要软的材质的部件,并且以刮板28的前端附近能够被磨耗为好。这时因为在进行定影装置的维护时,刮板28容易交换且便宜的缘故。
另外,如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实施方式2,即使是不同于保持部件22,而是采用将形成夹持部的抵接部件26设置在定影带21和保持部件22之间的定影装置,通过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的前述构成的刮板28,就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或者,如图12所示的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实施方式3,即使是采用以设置多孔状的润滑剂保持部件29来代替实施方式2中形成夹持部的抵接部件26,并将润滑剂浸渍到该润滑剂保持部件29里的构成的定影装置,通过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的前述构成的刮板28,就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所述抵接部件26或润滑剂保持部件29被设置在形成于保持部件22里的凹部22a内,介由定影带21与加压辊31之间形成夹持部N。
还有,包括图11、图12,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应于已经说明的部件的部件除了赋予同一符号外,还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如图13所示的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实施方式4,作为加热部件的卤素发热管或碳素发热管等的上述发热管25的替代,也可以考虑对着定影带21的外侧,设置利用感应加热(IH:Induction heating)的电磁感应来加热的感应加热部50,来构成对定影带21的加热。
感应加热部50由励磁线圈、铁芯、线圈导向等构成。励磁线圈是将细线扎束后的利兹线(litz)在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以覆盖定影带21的一部分。线圈导向由高耐热的树脂材料等构成,用以保持励磁线圈或铁芯。铁芯是由铁素体等强磁体(相对磁导率在1000至3000左右)构成的半圆筒状部件,为了朝向保持部件22形成高效率的磁通量,设置有中央铁芯(center core)或边缘铁芯(side core)。铁芯被配置为相对于沿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励磁线圈。
由此构成的感应加热部50的动作如下。
当定影带21沿图13中的箭头方向被转动驱动时,定影带21在与感应加热部50相对的位置里被加热。具体来说是,通过在励磁线圈里流过高频交变电流,就在保持部件22的周围里形成了磁力线在双方向里相互的交替切换。这时,在保持部件22的表面里产生了涡流后,通过保持部件22自身的电阻而产生焦耳热。通过该焦耳热,保持部件22被电磁感应加热,更进一步地,通过被加热的保持部件22,定影带21得到加热。
还有,为了有效地对保持部件22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以采用使感应加热部50相对于保持部件22的圆周方向全领域的构成为好。另外,作为保持部件22的材料,可以使用镍、不锈钢、铁、铜、钴、铬、铝、金、白金、银、锡、钯,以及由其中多种金属组成的合金等。
在图13所示构成例中,是将接触或相对于定影带21的内周面并在保持定影带21的同时对其进行加热的保持部件22,通过对薄金属板的弯曲加工后形成管状的。由此,制造成本就比较便宜,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提高,预热时间或首次打印时间短,即使将装置高速化也能够抑制定影不良等的发生。
在上述保持部件22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将弯曲加工后的凹部22a部分中的侧端部分22b开放的话,就会如图14的说明图那样,发生弹回(spring-back)后,侧端部分22b趋向于打开,从而与定影带21之间发生接触不均或接触压的不均。
这里,对于保持部件22的侧端部分22b有必要使保持部件22的宽度方向(轴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为接合状态,以使得侧端部分22b不会因弹回而打开。例如,可以考虑在侧端部分22b里进行熔接来接合。
另外,在图11至图13所示的保持部件22中,虽然形成有收容抵接部件26的凹部22a,但是润滑剂保持部件29中的保持部件22的凹部22a里的角部22c(参照图13)及其附近,在介由定影带21与加压辊31接触时,就会在保持部件22里发生变形(特别是在与加压辊31的压接状态时容易发生),从而在定影带21和保持部件22之间产生接触不均。
于是,在本例中,采用了将包括该角部22c的保持部件22,介由定影带21不与加压辊31接触的构成。具体来说是,相对于加压辊31,将保持部件22的角部22c设定在离开夹持部N附近的位置里。
另外,上述感应加热部50的构成是介由保持部件22来对定影带21进行加热,但是也可以如图15所示的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实施方式5那样,考虑通过感应加热部50来对定影带21进行直接加热。
即,图15所示的定影带21在内层里具有未图示的导电层,当感应加热部50的磁力线横切定影带21内的导电层时,就在导电层里产生涡流以生成阻碍磁力线的交变磁场的变化的磁场。通过将该涡流流过导电层,就会产生正比于导电层的电阻的焦耳热,从而使得定影带21被加热。
即使对于图13、图15所说明的定影装置,通过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构成的刮板28,并使其与定影带21滑动接触,就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压部件虽然是以使用加压辊31的定影装置来适用本发明,但是,作为加压部件也可以以使用加压轮带或加压垫的定影装置来适用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定影部件虽然采用了多层构造的定影带21,但是,也可以采用由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氟树脂或薄板状金属等构成的环状的定影膜材。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进行调色剂像的定影的定影装置,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复印件、打印机、传真机装置,及其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部里。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前述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了前述各实施方式所示之外,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09年8月21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9-191730,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14)

1.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
定影部件,该定影部件包括可挠性的环状轮带部件;
加热部件,其对所述定影部件进行加热;
夹持形成部件,其介由所述定影部件被设置为相对于加压辊,在所述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辊之间形成定影夹持,
所述定影部件通过所述加压辊的转动力来带动转动,并且作为定影对象的记录媒介被搬送到所述定影夹持里,
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接触部件,其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滑动接触,以稳定所述定影部件的移动,并对所述夹持部的记录媒介出口附近的所述环状轮带部件的变形的发生进行抑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接触部件防止所述定影部件和该定影部件内的构成部件之间的滑动面里的润滑剂向外部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部件包括具有可挠性的环状轮带部件,和与该轮带部件的内周抵接的保持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件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内部,介由该保持部件来加热所述轮带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滑动接触部件设置在固定所述定影部件的部件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滑动接触部件设置在从所述定影部件对记录媒介进行分离的分离部件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与所述定影部件滑动接触的面的反对的面里形成有洼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比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硬度要软的材质来形成所述滑动接触部件中与所述定影部件滑动接触的附近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板状部件来构成所述滑动接触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辊部件来构成所述滑动接触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部件包括具有可挠性的环状轮带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加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件对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部直接加热。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图像形成部,其相对于记录媒介来形成图像;
定影部,其相对于在该图像形成部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介进行定影处理,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部搭载有权利要求1至13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010254361.0A 2009-08-21 2010-08-13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58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1730A JP2011043666A (ja) 2009-08-21 2009-08-21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191730/09 2009-08-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5802A CN101995802A (zh) 2011-03-30
CN101995802B true CN101995802B (zh) 2013-06-12

Family

ID=43605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5436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5802B (zh) 2009-08-21 2010-08-13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94549B2 (zh)
JP (1) JP2011043666A (zh)
CN (1) CN1019958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4726A (ja) * 2009-09-15 2011-03-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4881B2 (ja) * 2010-01-15 2014-10-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746B2 (ja) 2010-01-26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00276B2 (en) 2010-01-27 2013-12-03 Ricoh Company, Limited Heat conduction uni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45189B2 (ja) * 2010-02-0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4981B2 (ja) * 2010-02-25 2014-08-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236B2 (ja) * 2010-02-26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494950B2 (ja) * 2010-03-05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6040A (ja) * 2010-03-05 2011-09-22 Ricoh Co Ltd 圧縮空気噴射による記録媒体分離を行う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0970B2 (ja) 2010-03-08 2014-10-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278B2 (ja) 2010-03-10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0405B2 (ja) * 2010-03-12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0040B2 (ja) * 2010-03-15 2014-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406B2 (ja) * 2010-03-1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60791B2 (ja) 2010-03-16 2014-07-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607A (ja) 2010-03-16 2011-09-2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591A (ja) * 2010-03-16 2011-09-2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7183A (ja) * 2010-03-18 2011-10-0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5906B2 (ja) * 2010-03-18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526B2 (ja) * 2010-03-18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7045B2 (ja) * 2010-03-1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721B2 (ja) 2010-05-07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058B2 (ja) 2010-05-19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85223B2 (ja) 2010-06-10 2014-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圧縮空気噴射による用紙分離を行う画像形成装置
JP5471916B2 (ja) 2010-07-12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527B2 (ja) 2010-07-16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17431B2 (ja) 2010-08-19 2014-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93973B2 (ja) 2010-08-30 2014-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99999B2 (ja) 2010-08-31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10148B2 (ja) 2010-10-18 2014-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88491A (ja) 2010-10-19 2012-05-10 Ricoh Co Ltd 定着ローラ、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07867B2 (ja) 2010-11-01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6889B2 (ja) 2010-11-09 2014-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18481A (ja) 2010-11-10 2012-06-2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EP2453316B1 (en) 2010-11-12 2021-03-2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747502B2 (ja) 2010-11-12 2015-07-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779B2 (ja) 2010-11-12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860B2 (ja) 2010-12-14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96835B2 (ja) 2010-12-14 2015-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865B2 (ja) 2010-12-1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820B2 (ja) 2010-12-17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0750B2 (ja) 2011-01-07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制御方法
JP5625924B2 (ja) 2011-01-11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磁誘導加熱方式定着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5669010B2 (ja) 2011-01-11 2015-0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25545B2 (ja) 2011-01-11 2015-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303B2 (ja) 2011-02-16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0505B2 (ja) 2011-02-25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5295A (ja) 2011-03-04 2012-09-27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507B2 (ja) 2011-03-17 2015-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47221B2 (en) 2011-04-04 2013-05-2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828375B2 (ja) 2011-05-25 2015-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3151B2 (ja) 2011-08-17 2015-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50391B2 (ja) * 2011-09-12 2016-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9828B2 (ja) 2011-12-05 2017-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629B2 (ja) 2011-12-26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1B2 (ja)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0B2 (ja)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63480B2 (en) 2011-12-28 2015-06-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separating member
JP5796711B2 (ja) 2011-12-28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4325B2 (ja) 2011-12-28 2016-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8783B2 (ja) 2012-01-11 2016-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520B2 (ja) 2012-01-13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714B2 (ja) 2012-01-13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1524B2 (ja) 2012-01-13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70828B2 (ja) * 2012-01-19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離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4108B2 (ja) 2012-01-19 2016-1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3511B6 (ja) 2012-01-23 2023-1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7468B2 (ja) 2012-01-24 2016-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3231B2 (ja) 2012-01-26 2016-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5668B2 (ja) 2012-01-27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1741B2 (ja) 2012-01-31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1428B2 (ja) 2012-01-31 2015-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3105B2 (ja) 2012-02-02 2016-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03679B2 (ja) 2012-02-09 2017-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1171B2 (ja) * 2012-11-30 2016-09-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23994B2 (ja) 2012-02-09 2018-1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619B2 (ja) 2012-02-09 2016-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779B2 (ja) 2012-02-09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26024B2 (en) 2012-02-09 2015-05-05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capable of minimizing damage of endless rotary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6201312B2 (ja) 2012-02-09 2017-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051B2 (ja) 2012-02-09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2525B2 (ja) 2012-02-09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48923B2 (ja) 2012-02-09 2016-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9311B2 (ja) 2012-02-09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50326B2 (ja) 2012-02-09 2016-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96281B2 (ja) 2012-02-09 2016-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785B2 (ja) 2012-02-09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64463A (ja) 2012-02-09 2013-08-2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132B2 (ja) 2012-02-09 2016-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71117A (ja) * 2012-02-20 2013-09-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86394A (ja) * 2012-03-09 2013-09-1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50152B2 (ja) 2012-03-22 2016-07-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857A (ja) 2012-03-22 2013-09-3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13377A (ja) 2012-06-06 2014-01-2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4383A (ja) 2013-03-11 2014-09-2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79309B2 (ja) * 2013-07-29 2016-03-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7668B2 (ja) * 2013-08-09 2015-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6229422B2 (ja) 2013-10-10 2017-1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83393B2 (ja) 2014-01-29 2017-02-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72001B2 (ja) * 2014-03-18 2017-08-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用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74839B2 (en) 2015-06-23 2018-01-23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83716B2 (ja) 2015-07-07 2019-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90764A (ja) * 2015-11-13 2017-05-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97521B2 (ja) * 2016-08-26 2019-10-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86638B2 (ja) 2017-06-26 2021-06-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27406B2 (ja) 2018-07-25 2022-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43664B2 (ja) * 2018-07-27 2022-09-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126119B2 (en) * 2019-05-31 2021-09-2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heater holding member that holds heater for heating belt
JP2023008286A (ja) 2021-07-05 2023-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接離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08288A (ja) 2021-07-05 2023-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11959039B2 (en) * 2022-03-16 2024-04-16 Ricoh Company, Ltd. Heating device configured to limit a temperature rise of a lubrican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3430A (ja) * 2004-11-04 2006-05-25 Seiko Epson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6424A (ja) * 2005-09-22 2007-04-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87020A (ja) * 2007-05-17 2008-11-27 Murata Mach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0243A (en) * 1996-07-03 1999-09-28 Fuji Xerox Co., Ltd. Fix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TE362126T1 (de) * 1999-01-19 2007-06-15 Seiko Epson Corp Fixiervorrichtung
JP4579393B2 (ja) * 2000-09-25 2010-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US7092665B2 (en) * 2002-12-05 2006-08-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n exfoliating member and a restricting member
EP1564604B1 (en) * 2004-02-16 2013-06-19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with clean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fixing device
JP4818826B2 (ja) * 2006-06-19 2011-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16670B2 (en) * 2006-11-14 2012-02-1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1927902B1 (en) * 2006-11-28 2015-10-1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Fixing Device
JP5163931B2 (ja) * 2007-03-08 2013-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42069B2 (ja) 2007-05-22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28499B2 (en) * 2007-05-22 2013-04-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 heating member to heat a fixing member
JP5343343B2 (ja) 2007-10-29 2013-11-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65871B2 (ja) * 2007-12-11 2012-1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45417A (ja) * 2007-12-11 2009-07-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075645B1 (en) * 2007-12-26 2014-11-0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warming-up tim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86869B2 (ja) * 2008-03-25 2013-09-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552732B2 (ja) * 2008-03-31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8263B2 (ja) * 2008-05-30 2015-0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5908B2 (ja) * 2008-06-16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6347A (ja) * 2008-09-09 2010-03-2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7412B2 (ja) * 2008-09-19 2013-04-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87884B2 (ja) * 2008-10-14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0842B2 (ja) * 2008-10-14 2013-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236B2 (ja) * 2010-02-26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629B2 (ja) * 2011-12-26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4325B2 (ja) * 2011-12-28 2016-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711B2 (ja) * 2011-12-28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63480B2 (en) * 2011-12-28 2015-06-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separating member
JP5928783B2 (ja) * 2012-01-11 2016-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1524B2 (ja) * 2012-01-13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520B2 (ja) * 2012-01-13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70828B2 (ja) * 2012-01-19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離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3511B6 (ja) * 2012-01-23 2023-1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2598B2 (ja) * 2012-01-30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1741B2 (ja) * 2012-01-31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3430A (ja) * 2004-11-04 2006-05-25 Seiko Epson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6424A (ja) * 2005-09-22 2007-04-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87020A (ja) * 2007-05-17 2008-11-27 Murata Mach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94549B2 (en) 2013-11-26
JP2011043666A (ja) 2011-03-03
US20110044734A1 (en) 2011-02-24
CN101995802A (zh)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5802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12663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63033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47585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19507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02193432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40326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00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44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99655B (zh) 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JP546441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60664B1 (ko) 정착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1106472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2710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59364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59247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261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5614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7847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84517A (ja) 加熱装置
CN104076662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82208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38552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