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1656A -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1656A
CN101561656A CNA2009100004868A CN200910000486A CN101561656A CN 101561656 A CN101561656 A CN 101561656A CN A2009100004868 A CNA2009100004868 A CN A2009100004868A CN 200910000486 A CN200910000486 A CN 200910000486A CN 101561656 A CN101561656 A CN 101561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ushing part
powder
descent path
path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04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1656B (zh
Inventor
星野弘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61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1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1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16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2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horizont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粉末传送装置包括:下落路径,其允许粉末下落;第一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以及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其中,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朝向下游侧移动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朝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所设置的一侧倾斜并且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接触。

Description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适用于传送粉末。具体而言,本发明用于显影剂。粉末可以是化学制剂、树脂粉末、颜料或研磨剂。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μm~500μm。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中,如下面的专利文献1~4中所述的用于传送显影剂的技术为人熟知。
在作为专利文献1的JP-A-2003-255792和作为专利文献2的JP-A-2002-311712中披露了具有用于回收废调色剂的传送路径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专利文献1和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传送部件(HSa,44)沿着水平方向传送从感光体(D,2)的表面上刮除的废调色剂,使该废调色剂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传送路径(HPa,50)下落,最终将该废调色剂传送到回收容器(HTa,43)中。根据专利文献1和2中所述的技术,由刚体或弹簧构成的单振动部件(TK,55,154)在传送路径(HPa,50)内沿着下落方向往复运动以强行刮除废调色剂,从而使得下落的废调色剂不会附着在传送路径(HPa,50)的壁面上。
在作为专利文献3的JP-A-2003-29486中披露了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多个感光体(10)和用于清洁各感光体(10)的表面的多个清洁单元(14)。在专利文献3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在各清洁单元(14)内的螺丝(17)沿水平方向传送从各感光体(10)的表面刮除的废调色剂。此外,形成有开口部分(143)作为清洁单元(14)的排出口的传送管道(18)在不同高度与大致竖直的管状回收路径(51)连接,由此,从清洁单元(14)排出的废调色剂由于自重而在回收路径(51)内下落。
在作为专利文献4的JP-A-2005-91848中披露了具有用于回收诸如废调色剂或劣化显影剂等粉粒物质的粉末回收装置(400)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来自感光体(11)的粉粒物质由于自重而穿过具有竖直管道的漏斗状粉粒物质传送部分(330),然后将该粉粒物质回收到粉粒物质回收装置(400)中。根据专利文献4所述的技术,单个螺旋推运器(332)设置成穿过粉粒物质传送部分(330)内部的管道,通过螺旋推运器(332)引导沿壁面回收在管道中的粉粒物质,进而使该粉粒物质穿过粉粒物质传送部分(330)。
[专利文献1]JP-A-2003-255792(“0010”~“0011”,“0014”,图1和图2)
[专利文献2]JP-A-2002-311712(“0025”~“0035”,图2、图3以及图6)
[专利文献3]JP-A-2003-29486(“0012”,“0041”~“0045”,图1和图2)
[专利文献4]JP-A-2005-91848(“0039”~“0041”,图3和图4)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例中,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利用简单的构造防止显影剂的堵塞。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包括:下落路径,其允许粉末下落;第一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以及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其中,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朝向下游侧移动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朝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所设置的一侧倾斜并且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接触。
[2]在根据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下落方向朝向下游侧移动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与所述下落路径的内壁面接触。
[3]根据第[2]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可包括保持部件,其中,所述下落路径具有:第一下落路径,其允许所述粉末下落;以及第二下落路径,其允许粉末在其中下落并且与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沿着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的下游端汇合,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所述保持部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往复运动,并且所述第一下落路径的壁面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
[4]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包括:下落路径,其具有第一下落路径、第二下落路径以及倾斜壁,所述第一下落路径允许粉末在其中下落,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允许粉末在其中下落并且与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汇合,并且所述倾斜壁形成在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并且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第一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第一下落路径在第一上端位置与第一下端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其中,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下端位置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与所述倾斜壁接触,并且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朝向第二粉碎部件所述设置的一侧倾斜;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在第二上端位置与第二下端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其中,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在所述第一下端位置处与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接触;以及保持部件,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往复运动。
[5]在根据第[3]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旋转轴部分,其在所述保持部件旋转时作为旋转中心;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径向与所述旋转轴部分偏移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方向位于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的相位不同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
[6]在根据第[4]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旋转轴部分,其在所述保持部件旋转时作为旋转中心;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径向与所述旋转轴部分偏移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方向位于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的相位不同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
[7]在根据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
[8]在根据第[3]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
[9]在根据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第一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线材)而形成,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着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盘条:即,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相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10]在根据第[3]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第一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而形成,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盘条:即,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相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11]在根据第[4]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第一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而形成,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盘条:即,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相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12]根据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可包括:第一流入口,其位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径,其中所述粉末在偏向与所述下落路径的下落方向垂直的方向一侧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并且,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粉末所偏向的一侧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往复运动。
[13]根据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可包括:第一流入口,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径;第一粉末传送路径,其与所述第一流入口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以及第一粉末传送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粉末传送路径中并且具有旋转轴和螺旋状地支撑在所述旋转轴外周上的传送叶片,所述第一粉末传送部件旋转以在所述第一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其中,所述第一粉末传送部件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下方,旋转到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移动的一侧,继而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上方。
[14]根据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可包括:第二流入口,其位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径,其中,所述粉末在偏向与所述下落路径的下落方向垂直的方向一侧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二流入口流入,并且,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在所述粉末所偏向到的一侧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往复运动。
[15]根据第[1]至[8]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可包括:第二流入口,其形成在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径;第二粉末传送路径,其与所述第二流入口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以及第二粉末传送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二粉末传送路径中并且具有旋转轴和螺旋状地支撑在所述旋转轴外周上的传送叶片,所述第二粉末传送部件旋转以在所述第二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其中,所述第二粉末传送部件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下方,旋转到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移动的一侧,继而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上方。
[16]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图像载体;多个显影单元,其将对应的图像载体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图像载体清洁器,其在所述可见图像被转印之后去除残留在所述图像载体表面上的显影剂以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第一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其传送由所述图像载体清洁器去除的所述显影剂;中间转印体,其定位成面向所述图像载体,其中,所述图像载体表面上的所述可见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多个一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述图像载体表面上的所述可见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二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述中间转印体表面上的可见图像转印到介质上;中间转印体清洁器,其在所述二次转印装置将所述可见图像转印到所述介质上之后去除附着在所述中间转印体表面上的显影剂;第二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其传送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去除的显影剂;下落路径,其具有第一下落路径和第二下落路径,所述第一下落路径允许由所述第二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传送的显影剂在其中下落,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允许由所述第一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传送的显影剂在其中下落并且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沿所述显影剂的下落方向的下游端汇合;第一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的显影剂结块;以及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的显影剂结块,以及保持部件,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第二粉碎部件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下落路径的壁面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并且,当随着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而往复运动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显影剂的下落方向而朝向下游侧移动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的倾斜壁面接触,由此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朝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所设置的一侧倾斜并且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的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接触。
根据第[1]至[3]项中的任一项,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不接触而往复运动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用较简单的构造来防止所述显影剂堵塞。
根据第[4]或第[5]项,由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在接触时具有不同的移动方向,因此与不具有此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接触时的振动。
根据第[7]或第[8]项,与不具有此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各自螺旋状地盘绕的盘条纠缠而无法移动。
根据第[9]或第[10]项,可以防止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沿所述下落方向向上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一流入口的调色剂粉在大量显影剂流经所述第一流入口的区域上升(飞扬)。
根据第[11]至[14]项中的任一项,可以防止当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沿所述下落方向向上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二流入口的调色剂粉在大量显影剂流经所述第二流入口的区域上升。
根据第[15]项,如果布置在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汇合的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上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接触时的振动大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振动,则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来粉碎在多次穿过转印区域之后由所述中间转印体去除的残留显影剂。
根据第[16]]项,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不接触而往复运动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用较简单的构造来防止所述显影剂堵塞。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说明图;
图2为可见图像形成装置和中间转印体清洁器单元的放大说明图;
图3为从后方看去的根据实例1的废显影剂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主要部分透视图;
图4A为废显影剂传送装置的透视图;
图4B为沿图4A中的线IVB-IVB截取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4C为沿图4B中的线IVC-IVC截取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5A为废显影剂传送装置中的重力下落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5B为沿图5A中的线VB-VB截取的截面图;
图5C为沿图5A中的线VC-VC截取的截面图;
图5D为沿图5C中的线VD-VD截取的截面图;
图6A为从后方看去的保持部件、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部件的作用说明图,其中第二螺旋弹簧沿着主传送路径向下突出到最大程度;
图6B为曲柄从图6A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C为曲柄从图6B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D为曲柄从图6C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二螺旋弹簧最靠近主传送路径的左壁部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E为曲柄从图6D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F为曲柄从图6E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一螺旋弹簧接触第二螺旋弹簧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G为曲柄从图6F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二螺旋弹簧沿主传送路径向上移动到最大程度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H为曲柄从图6G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一螺旋弹簧与第二螺旋弹簧分离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I为曲柄从图6H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J为曲柄从图6I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二螺旋弹簧最靠近主传送路径的右壁部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K为曲柄从图6J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L为曲柄从图6K中的位置移动30°且如果曲柄进一步移动30°则完成一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A~7L为图5C中的保持部件、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作用说明图,其对应于图6A~6L中的曲柄每移动30°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8A~8L为从右上前方看去的保持部件、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部件的作用说明图,其对应于图6A~6L中的曲柄每移动30°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以及
图9为与实例1的图5C相对应的实例1的变型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中称为实例),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实例。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的说明,在附图中,纵向为X轴方向,横向为Y轴方向,并且竖直方向为Z轴方向,并且,将箭头X、-X、Y、-Y、Z或-Z表示的方向或侧定义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下方或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或下侧。
此外,在附图中,“○”中标有“·”的符号表示从纸张背面指向正面的箭头,并且“○”中标有“×”的符号表示从纸张正面指向背面的箭头。
在下面根据附图的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适当地省略除了必要说明以外的部件。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说明图。
在图1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复印机U具有操作单元UI、图像输入装置U1、介质供应装置U2、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以及纸张处理装置U4。
(操作单元)
操作单元UI具有用于开始复印或设定复印份数的输入按钮UIa。此外,操作单元UI具有用于显示由输入按钮UIa输入的内容或复印机U的状态的显示单元UIb。
(图像输入装置)
图像输入装置U1包括自动原稿传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输入装置U1对所布置的原稿发射光,通过固态图像传感器接收来自该原稿的反射光,将该反射光转换成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的图像信息,并且在预定的时间或所谓的定时将图像信息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中。
(介质供应装置)
介质供应装置U2具有作为介质收容容器实例的多个送纸托盘TR1、TR2、TR3以及TR4。此外,介质供应装置U2具有介质供应路径SH1,该介质供应路径SH1用于取出储存在各送纸托盘TR1~TR4中的作为图像记录介质实例的记录纸张S并且将记录纸张S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具有用于将图像记录在从介质供应装置U2传送来的记录纸张S上的图像记录部分、显影剂补给装置U3a、纸张传送路径SH2、纸张排出路径SH3、纸张翻转路径SH4以及纸张循环路径SH6。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具有控制部分C以及由控制部分C控制的作为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实例的激光驱动电路D和电源电路E。激光驱动电路D将从图像输入装置U1输入的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的图像信息转换成Y(黄色)、M(品红色)、C(蓝绿色(青色))以及K(黑色)的图像信息,并且在预定定时向各颜色的潜像形成装置ROSy、ROSm、ROSc以及ROSk输出对应的驱动信号。
在各颜色的潜像形成装置ROSy、ROSm、ROSc以及ROSk下方,将作为拉出部件实例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拉出件U3b支撑成可沿着作为左右一对引导部件实例的滑轨R1、R1在拉出位置与安装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拉出位置上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向前拉出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拉出件U3b,在该安装位置上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拉出件U3b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内部。
图2为可见图像形成装置和中间转印体清洁器单元的放大说明图。
在图1和图2中,作为图像保持部件单元实例的K颜色感光体单元UK具有作为图像保持部件实例的感光鼓Pk、作为充电单元实例的充电电晕器CCk以及作为图像保持部件清洁器单元实例的清洁器CLk。其他颜色Y、M以及C的感光体单元UY、UM以及UC具有感光鼓Py、Pm以及Pc;作为充电单元实例的充电辊Cry、CRm以及CRc;以及清洁器CLy、CLm以及CLc。
K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GK由K颜色的感光体单元UK与具有显影辊R0k的显影装置GK构成。类似地,Y颜色、M颜色以及C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GY、UM+GM以及UC+GC分别由Y颜色的感光体单元UY、M颜色的感光体单元UM以及C颜色的感光体单元UC与具有显影辊R0y的显影装置GY、具有显影辊R0m的显影装置GM以及具有显影辊R0c的显影装置GC构成。
感光体单元UY、UM、UC和UK与显影装置GY、GM、GC和GK可拆卸地安装在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拉出件U3b上。
在图1和图2中,与其他颜色的感光鼓Py~Pc相比,K颜色的感光鼓Pk使用更加频繁,并且由于几乎仅进行K颜色的图像输出,因此K颜色的感光鼓Pk表面磨损更为严重。因此,感光鼓Pk的直径大于其他感光鼓Py~Pc的直径。
此外,K颜色的充电电晕器CCk由用于充电的放电部件构成,该放电部件仅在高速输出K颜色图像时对感光鼓Pk进行高速充电,而不是诸如Y、M、C的充电辊CRy、CRm、CRc等接触型充电部件。
在图1中,由充电辊CRy、CRm、CRc和充电电晕器CCk对感光鼓Py、Pm、Pc、Pk进行均匀充电,并且利用由潜像形成装置ROSy、ROSm、ROSc、ROSk输出的作为潜像写入光实例的激光束Ly、Lm、Lc、Lk在感光鼓Py、Pm、Pc、Pk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Gy、Gm、Gc、Gk将感光鼓Py、Pm、Pc、Pk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作为Y(黄色)、M(品红色)、C(蓝绿色)、K(黑色)各颜色可见图像实例的调色剂图像。
在显影装置GK~GY中,从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剂补给装置U3a上的作为显影剂收容容器实例的调色剂盒Kk、Km、Kc、Ky补给显影所消耗的显影剂。在实例1中,采用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作为上述显影剂,其中从调色剂盒Kk、Km、Kc、Ky补给与显影装置GK~GY的调色剂浓度相比具有更高调色剂比例的所谓高浓度显影剂。相应地,在实例1的显影装置GK~GY中,在补给含有少量载体的高浓度显影剂的同时,从显影装置GK~GY中一点一点地排出含有劣化载体的显影剂以更换载体。这种一点一点地更换载体的技术是公知的,并且例如在JP-A-2000-81787和JP-A-2003-84570中披露了这种技术,这里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作为一次转印单元实例的一次转印辊T1y、T1m、T1c、T 1k依次将感光鼓Py、Pm、Pc、Pk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体实例的中间转印带B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B上形成多色图像。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作为多色可见图像实例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
在仅有K颜色图像信息的情况下,仅采用K颜色的感光鼓Pk和显影装置GK,由此仅形成K颜色调色剂图像。
在一次转印之后,通过清洁器CLk、CLc、CLm、CLy去除附着在感光鼓Pk、Pc、Pm、Py表面上的残留显影剂或残留纸粉(残留物)。进而通过设置在清洁器CLk、CLc、CLm、CLy下方的残留物传送部件CLk1、CLc1、CLm1、CLy 1将从感光鼓Pk~Pc上去除的残留物传送到清洁器CLk~CLy的外部,然后将该残留物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后方。
在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拉出件U3b的下方,将作为拉出部件实例的中间转印装置拉出件U3c支撑成可在拉出位置与安装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拉出位置上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向前拉出中间转印装置拉出件U3c,在该安装位置上中间转印装置拉出件U3c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内部。将作为中间转印装置实例的带组件BM支撑成可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升降,在该上升位置上带组件BM与感光鼓Py、Pm、Pc、Pk的下表面接触,在该下降位置上带组件BM通过中间转印装置拉出件U3c向下远离感光鼓Py、Pm、Pc、Pk的下表面。
带组件BM具有中间转印带B、作为中间转印部件支撑部件实例的带支撑辊Rd+Rt+Rw+Rf+T2a以及一次转印辊T1y、T 1m、T1c、T1k,其中带支撑辊Rd+Rt+Rw+Rf+T2a由作为中间转印驱动部件实例的驱动辊Rd、作为张力生成部件实例的张紧辊Rt、作为蛇行防止部件实例的步移辊(walking roll)Rw、作为从动部件实例的多个惰辊Rf以及作为二次转印相对部件实例的支承辊T2a构成。通过带支撑辊Rd+Rt+Rw+Rf+T2a将中间转印带B支撑成可沿着箭头Ya的方向旋转移动。
在支承辊T2a的下方布置有二次转印单元Ut。作为二次转印单元Ut的二次转印部件实例的二次转印辊T2b可以经由中间转印带B与支承辊T2a分离或与支承辊T2a压力接触,由此在二次转印辊T2b与中间转印带B压力接触的区域形成二次转印区域Q4。此外,支承辊T2a与作为接触供电部件实例的接触辊T2c接触。在预定定时从控制部分C所控制的电源电路E向接触辊T2c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具有相同极性的二次转印电压。
二次转印单元T2a+T2b+T2c由支承辊T2a、二次转印辊T2b以及接触辊T2c构成。
在带组件BM的下方布置有纸张传送路径SH2。将从介质供应装置U2的介质供应路径SH1供应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作为纸张传送路径SH2的传送定时调节部件实例的定位辊Rr处,进而在彩色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的同时通过作为引导部件实例的定位侧纸张引导件SGr和转印前纸张引导件SG1将记录纸张S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
定位侧纸张引导件SGr连同定位辊Rr一起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上。
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穿过二次转印区域Q4的同时通过二次转印单元T2a+T2b+T2c将该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在多色图像的情况下,将已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B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共同地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
实例1的转印装置T1y~T1k+T2a+T2b+T2c+B由一次转印辊T1y~T1k、二次转印单元T2a+T2b+T2c以及中间转印带B构成。
通过设置在中间转印带B右下方的作为中间转印体清洁器单元实例的带清洁器CLB对二次转印之后的中间转印带B进行清洁。带清洁器CLB从中间转印带B上去除二次转印时未被使用的中间转印带B上的诸如残留显影剂或纸粉等残留物,并且将该残留物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后方。二次转印辊T2b和带清洁器CLB可以与中间转印带B分离或与该中间转印带B接触。
通过转印后纸张引导件SG2和作为传送部件实例的介质传送带BH将其上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定影装置F的定影辊Fh与作为加压定影部件实例的加压辊Fp压力接触的区域,即定影区域Q5。记录纸张S上的调色剂图像在穿过定影区域Q5时受到定影装置F的加热定影。在定影装置F的下游侧设置有作为切换部件实例的切换门GT1。该切换门GT1根据用户的指令选择性地将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2传送且在定影区域Q5受到加热定影的记录纸张S切换到纸张处理装置U4的纸张排出路径SH3或纸张翻转路径SH4。将被传送到纸张排出路径SH3的纸张S传送到纸张处理装置U4的纸张传送路径SH5,其中通过布置在纸张传送路径SH5上的作为介质翘曲校正部件实例的卷曲校正部件U4a来校正纸张S的翘曲,即所谓的卷曲,进而从作为介质排出部件实例的排出辊Rh使纸张S的图像定影面面朝上地将纸张S排出到作为纸张处理装置U4的介质排出部分实例的排出托盘TH1上。
经由切换门GT1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一侧的纸张S通过作为挠性切换部件实例的聚酯薄膜(Mylar)门GT2被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
此时,在使图像定影面面朝下地排出记录纸张S的情况下,在记录纸张S的后端一穿过聚酯薄膜门GT2之后就立即翻转记录纸张S。在这种情况下,聚酯薄膜门GT2使被传送到纸张翻转路径SH4的记录纸张S直接通过,并且在通过的记录纸张S翻转之后将通过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SH3和SH5一侧。进而使图像定影面面朝下地将记录纸张S排出到排出托盘TH1。
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的中途连接纸张循环路径SH6,并且在连接处布置有聚酯薄膜门GT3。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的下游端与纸张处理装置U4的纸张翻转路径SH7连接。
通过聚酯薄膜门GT3将经由切换门GT1被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SH4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纸张处理装置U4的纸张翻转路径SH7。聚酯薄膜门GT3使被传送到纸张翻转路径SH4的记录纸张S直接通过,并且在通过的记录纸张S翻转之后将通过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纸张循环路径SH6一侧。
通过纸张供应路径SH1将被传送到纸张循环路径SH6的记录纸张S再次供给到转印区域Q4以进行双面打印,将该记录纸张S传送到纸张处理装置U4,进而将记录纸张S排出到排出托盘TH1。
纸张传送路径SH由以符号SH1~SH7表示的部件构成。此外,纸张传送装置SU由以符号SH、Ra、Rr、Rh、SGr、SG1、SG2、BH以及GT1~GT3表示的部件构成。
(废显影剂传送装置)
图3为从后方看去的根据实例1的废显影剂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主要部分透视图。
图4A为根据实例1的废显影剂传送装置的说明图,图4B为沿图4A中的线IVB-IVB截取的主要部分截面图,以及图4C为沿图4B中的线IVC-IVC截取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从图3至图4C,作为显影剂传送装置实例的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支撑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背面。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具有:图像形成装置传送部分UH1,其用于传送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排出的显影剂;下落传送部分UH2,其用于传送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传送部分UH1的显影剂;以及废显影剂回收部分UH3,其用于回收穿过下落传送部分UH2的显影剂。
图像形成装置传送部分UH1具有沿横向延伸的作为机架实例的主框架101。在主框架101上从左侧起沿横向依次以预定间隔形成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a、101b、101c、101d以及101e。
沿着主框架101延伸的作为第二显影剂传送路径实例的感光体传送路径102支撑在主框架101上。在第一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a上,以这样的状态支撑从K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GK的清洁器CLk延伸的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k:即,使该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k在感光体传送路径102的上方交叉连接。在第二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b上,以这样的状态支撑从K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GK的感光鼓Pk  伸的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k和从C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C+GC的清洁器CLc延伸的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c:即,使该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k和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c在感光体传送路径102的上方交叉连接。
类似地,与感光体传送路径102连接的C颜色的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c和M颜色的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m支撑在第三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c上,并且与感光体传送路径102连接的M颜色的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m和Y颜色的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y支撑在第四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d上。并且在第五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e上,以这样的状态支撑Y颜色的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y:即,使该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y在感光体传送路径102的上方交叉连接。
在图4A~4C中,作为驱动齿轮实例的驱动齿轮111支撑在主框架101的第一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a的左后侧。通过未示出的驱动电动机旋转驱动齿轮111。此外,作为与驱动齿轮111啮合的传动齿轮实例的传动齿轮G101支撑在第一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a上。支撑在第一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a上的传动齿轮G102与传动齿轮G101相啮合。此外,传动齿轮G102与K颜色的清洁器单元排出齿轮G103相啮合以将驱动传递到K颜色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k内未示出的传送部件上。
沿着感光体传送路径102延伸的作为驱动传动部件实例的轴112支撑在主框架101上。作为与传动齿轮G101啮合的齿轮部件实例的齿轮112a支撑在轴112的左端。此外,作为中间齿轮实例的中间齿轮112b~112e支撑在轴112上与第二至第五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b~101e相对应的位置处。支撑在第二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b上的第二传动齿轮G111与第一中间齿轮112b啮合。第二传动齿轮G111与K颜色的显影装置排出齿轮G112啮合以将驱动传递到K颜色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k内未示出的传送部件,并且该第二传动齿轮G111与C颜色的清洁器单元排出齿轮G113啮合以将驱动传递到C颜色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c内未示出的传送部件。
类似地,第三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c上的第三传动齿轮G121与第二中间齿轮112c啮合,并且第三传动齿轮G121分别与C颜色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c上的C颜色的显影装置排出齿轮G122、M颜色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m上的M颜色的清洁器单元排出齿轮G123啮合。第四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d上的第四传动齿轮G131与第三中间齿轮112d啮合,并且第四传动齿轮G131分别与M颜色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m上的M颜色的显影装置排出齿轮G132、Y颜色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y上的Y颜色的清洁器单元排出齿轮G133啮合。
在图4A~4C中,支撑在第五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e上的第五传动齿轮G141与第四中间齿轮112e啮合,并且第五传动齿轮G141与Y颜色的显影装置排出齿轮G142啮合以将驱动传递到Y颜色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y上的传送部件106y。此外,用于将驱动传递到感光体传送路径102内作为第二传送部件实例的感光体传送路径螺旋推运器107的感光体传送路径齿轮G143与第五中间齿轮112e啮合。在实例1中,螺旋传送叶片107b支撑在感光体传送路径螺旋推运器107的旋转轴107a的外周上。传送叶片107b沿传送方向顺时针螺旋状地盘绕,并且将感光体传送路径齿轮G143设定为沿图4B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作为下落传送部分UH2的驱动传动部件实例的带驱动部件114布置在第五中间齿轮112e的下方。带驱动部件114具有与第四中间齿轮112e啮合的作为被传递部分实例的齿轮部分114a以及与齿轮部分114a一体旋转的作为环状部件驱动传动部件实例的滑轮部分114b。
在图4B和4C中,在第五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e的前方下侧,用于传送来自中间转印体的带清洁器CLB的残留物的作为第一显影剂传送路径实例的中间转印体传送路径121从带清洁器CLB向后延伸。在中间转印体传送路径121上设置有作为第一显影剂传送部件实例的带清洁器螺旋推运器122,通过未示出的驱动电动机驱动该带清洁器螺旋推运器122。在实例1中,螺旋传送叶片122b支撑在带清洁器螺旋推运器122的旋转轴122a的外周上。传送叶片122b沿传送方向顺时针螺旋状地盘绕,并且将该传送叶片122b设定成从后方看去时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图5A~5D为废显影剂传送装置中的重力下落部分的主要部分说明图,其中,图5A为透视图,图5B为沿图5A中的线VB-VB截取的截面图,图5C为沿图5A中的线VC-VC截取的截面图,以及图5D为沿图5C中的线VD-VD截取的截面图。
在图4A~图5D中,下落传送部分UH2具有截顶锥状的下落传送部分主体201,该下落传送部分主体201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下侧直径小于上侧直径。下落传送部分主体201在上侧具有流入口部分211和在流入口部分211下方一体形成的传送部分221。
在图4A~图5D中,在流入口部分211的后方形成有向上突出的第二流入口212。第二流入口212形成为具有沿纵向长的矩形开口的圆筒体,并且从左方延伸的感光体传送路径102与第二流入口212连接。此外,在流入口部分211的前方形成有向上突出的圆筒状的第一流入口213。从前方延伸的中间转印体传送路径121与第一流入口213连接。
流入口部分211下方的传送部分221具有布置在第二流入口212下方的作为第二传送部件实例的第二传送筒222。第二传送筒222形成为从左上方朝向右下方倾斜的向下圆锥体状,并且具有圆弧状的前壁部分222a、后壁部分222b、左壁部分222c、右壁部分222d以及位于下端的圆形传送管部分222e。在图5C和5D中,第二传送筒222形成为圆锥状,其中在下部截面的圆心向前侧偏移。换言之,在实例1中,前壁部分222a不向前后倾斜地延伸到圆形传送管部分222e,而后壁部分222b随着延伸到下部而向前倾斜。作为第二下落路径实例的主传送路径222f由内部空间形成,该内部空间由前壁部分222a、后壁部分222b、左壁部分222c、右壁部分222d以及圆形传送管部分222e包围。
作为布置在第一流入口213下方的第一传送部分实例的第一传送壁223形成在第二传送筒222的上部前侧。第一传送壁223内部形成有作为第一下落路径实例的副传送路径223a。副传送路径223a与主传送路径222f的上端部分相互连通。在图5C中,第一传送壁223具有在第一流入口213下方沿着竖直方向形成的筒状的第一竖直壁223b和第一倾斜壁223c,该第一倾斜壁223c形成为从第一竖直壁223b的下端向下的圆锥体状且朝向第二传送筒222的前壁部分222a倾斜连接。在实例1中,第一倾斜壁223c的倾斜度比第二传送筒222的倾斜度缓和。
在第二传送筒222的后壁部分222b中形成有沿纵向贯通的后侧轴承部分224。并且在第一竖直壁223b上与后侧轴承部分224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前侧轴承部分225。作为粉碎部件驱动传动部件实例的轴支撑部件226支撑在后壁部分222b上。在轴支撑部件226中在后壁部分222b外侧的外端部分形成有作为从动传动部件实例的滑轮226a,并且在主传送路径222f内侧的内端部分形成有作为轴支撑部分实例的曲柄支撑部分226b。
作为保持部件实例的曲柄227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撑在前侧轴承部分225上。此外,曲柄227的另一端固定地支撑在轴支撑部件226的曲柄支撑部分226b中,并且与轴支撑部件226一体旋转。
曲柄227具有支撑在前侧轴承部分225上的作为旋转轴部分实例的旋转中心部分227a。在旋转中心部分227a的后端形成有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该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以凸形弯曲成沿径向相对于旋转中心部分227a突出并且用于支撑作为对应于副传送路径223a的第一粉碎部件实例的第一螺旋弹簧229。在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的后端形成有第二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c,该第二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c以凸形弯曲成沿径向相对于旋转中心部分227a突出,并且围绕旋转中心部分227a与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具有180°的相位差,用于支撑作为布置在主传送路径222f对应位置上的第二粉碎部件实例的第二螺旋弹簧228。相应地,曲柄227由所谓的双曲柄轴构成。以预定间隔相对的一对螺旋弹簧移动调节部件227d固定地支撑在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和第二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c上。
第二螺旋弹簧228支撑在第二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c上。在第二螺旋弹簧228的上端,作为第二被支撑部分实例的具有R字形状或所谓发夹形状的第二钩部228a形成为钩挂到第二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c上。钩部228a的内径比第二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c的外径大,进而以一定间隙支撑钩部228a。相应地,将第二螺旋弹簧228支撑成可在螺旋弹簧移动调节部件227d之间沿纵向,即曲柄227的轴向移动。在钩部228a的下端形成有螺旋状地盘绕盘条而形成的作为第二粉碎部件主体实例的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
在实例1中,在作为将驱动力传递到曲柄227的驱动传动部件实例的滑轮226布置在曲柄227右侧的状态下,当沿重力方向从上方看去时,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形成为沿重力方向向下顺时针盘绕(在下文中为右手盘绕)。此外,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沿着第二传送筒222延伸,并且该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直径对应于第二传送筒222的圆形传送管部分222e的内径。此外,将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设定为具有这样的长度:即,当第二螺旋弹簧228移动到顶部时,即使处于所谓的上死点,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下端也可从第二传送筒222的下端突出。相应地,由于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外径在下端对应于圆形传送管部分222e的内径,所以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下端与圆形传送管部分222e接触,由此,具有被支撑成可在曲柄227上沿轴向以一定间隙自由移动的第二钩部228a的第二螺旋弹簧228布置为沿前壁部分222a处于倾斜状态。
第一螺旋弹簧229支撑在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上。在第一螺旋弹簧229的上端,作为第一被支撑部分实例的类似于第二钩部228a的第一钩部229a形成为以与第二钩部228a相同的方式钩挂到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上。相应地,类似于第二螺旋弹簧228,将第一螺旋弹簧229支撑成可沿曲柄227的轴向移动。
在钩部229a的下端形成有螺旋状地盘绕盘条而形成的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在作为将驱动力传递到曲柄227的驱动传动部件实例的滑轮226布置在曲柄227的右侧的状态下,当沿重力方向从上方看去时,实例1的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形成为沿重力方向向下逆时针盘绕(在下文中为左手盘绕)。将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的直径D设定为比绕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盘绕的间隔(即所谓的螺距P)大。此外,将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设定为具有这样的长度:即,当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旋转到沿重力方向的上端时,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的下端在所谓的上死点可以接触第一传送壁223的第一倾斜壁223c,并且当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旋转到沿重力方向的下端时,在所谓的下死点可以沿着第一倾斜壁223c将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的下端引导进入主传送路径222f且与主传送路径222f的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交叉。
与下落传送部分UH2的主传送路径222f连接的废显影剂回收部分UH3具有向后延伸的废显影剂传送部分301。作为从动传动部件实例的滑轮302支撑在废显影剂传送部分301的后端上方。滑轮302将驱动传递到在废显影剂传送部分301内向前传送显影剂的传送部件(未示出)。回收容器303支撑在废显影剂传送部分301的前方,进而将来自废显影剂传送部分301的显影剂和残留物回收到回收容器303中。
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由图像形成装置传送部分UH1、下落传送部分UH2以及废显影剂回收部分UH3构成。在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中,作为带状驱动传动部件实例的驱动带304张紧在图像形成装置传送部分UH1的滑轮部分114b、下落传送部分UH2的滑轮226a以及废显影剂回收部分UH3的滑轮302上,其中,如果滑轮部分114b随着图像形成装置传送部分UH1的驱动齿轮111的旋转而一起旋转,则滑轮226a和滑轮302将经由驱动带304而旋转。在实例1中,将滑轮226a设定成从后方看去时为逆时针旋转。
(实例1的作用)
图6A~6L为从后方看去的保持部件、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部件的作用说明图。
图6A为第二螺旋弹簧沿着主传送路径向下突出到最大程度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B为曲柄从图6A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C为曲柄从图6B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D为曲柄从图6C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二螺旋弹簧最靠近主传送路径的左壁部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E为曲柄从图6D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F为曲柄从图6E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一螺旋弹簧接触第二螺旋弹簧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G为曲柄从图6F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二螺旋弹簧沿主传送路径向上移动到最大程度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H为曲柄从图6G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一螺旋弹簧与第二螺旋弹簧分离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I为曲柄从图6H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J为曲柄从图6I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二螺旋弹簧最靠近主传送路径的右壁部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K为曲柄从图6J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L为曲柄从图6K中的位置移动30°且如果曲柄进一步移动30°则完成一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A~7L为图5C中的保持部件、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作用说明图。图7A~7L为对应于图6A~6L中的曲柄每移动30°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8A~8L为从右上前方看去的保持部件、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部件的作用说明图。图8A~8L为对应于图6A~6L中的曲柄每移动30°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随着图像形成操作的进行而驱动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换言之,如果驱动图像形成装置传送部分UH1的驱动齿轮111,则经由轴112和传动齿轮G101~G151驱动各颜色的显影装置排出齿轮G102~G152、各颜色的清洁器单元排出齿轮G103~G143、感光体传送路径齿轮G143以及带驱动部件114。此外,通过带驱动部件114的滑轮部分114b经由驱动带304旋转滑轮226a和滑轮302。
由此,通过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k~103y将由清洁器CLk~CLy从感光鼓Pk~Py回收的残留物传送到感光体传送路径102。此外,通过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k~104y将含有从显影装置GK~GY排出的劣化载体的显影剂传送到感光体传送路径102。进而通过感光体传送路径102将被传送到感光体传送路径102的所谓废显影剂传送到下落传送部分UH2的下落传送部分主体201。在这种情况下,以右手盘绕且沿图4B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体传送路径螺旋推运器102a传送的废显影剂被传送到足够远而到达感光体传送路径102的前侧(偏向感光体传送路径102的前侧)以流入第二流入口212相应地,在下落传送部分UH2中,从感光体传送路径102流入第二流入口212的实例1的废显影剂沿着主传送路径222f下落到前壁部分222a一侧,即布置有第二螺旋弹簧228且远离其上支撑有滑轮226a的后侧轴承部分224的一侧。由此,可以减小废显影剂附着到后侧轴承部分224上而堵塞第二流入口212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通过中间转印体传送路径121将由中间转印体清洁器CLB从中间转印带B上去除的残留物传送到下落传送部分UH2。在这种情况下,以右手盘绕且从后方看去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体螺旋推运器122a传送的残留物被传送到足够远而到达中间转印体传送路径121的右侧以流入第一流入口213。相应地,在下落传送部分UH2中,从中间转印体传送路径211流入第一流入口213的实例1的残留物在沿着远离后侧轴承部分224的副传送路径223a下落时主要落在副传送路径223a的右侧。
从第二流入口212流入且在主传送路径222f内下落的废显影剂沿着沿竖直方向向下倾斜的左壁部分222c下落,进而被传送到图5B和图7L中的循环传送管部分222e。此外,从第一流入口213流入的残留物沿着副传送路径223a的第一倾斜壁223c下落以以与主传送路径222f汇合并在主传送路径222f下落进而被传送到循环传送管部分222e。
将被传送到循环传送管部分222e的废显影剂传送到废显影剂回收部分UH3的废显影剂传送部分301中。进而由废显影剂传送部分301将废显影剂传送到回收容器303中并且回收在该回收容器303中。
在图6A~图8L中,在实例1的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中,第二螺旋弹簧228和第一螺旋弹簧229支撑于其上的曲柄227通过下落传送部分UH2中的滑轮226a而沿着从后方看去的图6A~6L中的逆时针旋转。相应地,由曲柄227可旋转地支撑的第二螺旋弹簧228沿着主传送路径222f往复运动,并且第一螺旋弹簧229在副传送路径223a内往复运动。因此,可以粉碎主传送路径222f和副传送路径223a内附着在壁面且结块的显影剂。换言之,可防止主传送路径222f和副传送路径223a被显影剂堵塞。
此外,在副传送路径223a中,第一螺旋弹簧229在副传送路径223a的右侧向下移动,且在副传送路径223a的左侧向上移动。进而当第一螺旋弹簧229在副传送路径223a的右侧向下移动时,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的下端接触第一倾斜壁223c,且被引导进入主传送路径222f。相应地,在副传送路径223a的右侧向下移动的第一螺旋弹簧229粉碎副传送路径223a内的显影剂的同时,将该显影剂传送到主传送路径222f中以被刮除,其中在副传送路径223a的右侧流经第一流入口213的残留物下落得足够远。因此,与第一螺旋弹簧229在显影剂通过上方的第一流入口213流入足够远的一侧向上移动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流入的显影剂上升而变成所谓的云状的情况。相应地,可以减少上升的显影剂附着在壁面上,由此可以减轻附着在前侧轴承部分225上的显影剂对曲柄227的旋转的不利影响,并且通过第一螺旋弹簧229辅助传送显影剂。
此外,如图6F~6H、图7F~7H以及图8F~8H所示,如果第一螺旋弹簧229进入主传送路径222f,则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接触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由此,除了曲柄227在右上方与左下方之间的周期性往复运动之外,第二螺旋弹簧228和第一螺旋弹簧229还进行带有振动或摆动的非周期性运动。相应地,与仅进行周期性往复运动的粉碎部件相比,可以更加有效地粉碎显影剂,进而可以减少显影剂堵塞。此外,曲柄227松弛地支撑第二螺旋弹簧228和第一螺旋弹簧229,与不松弛的情况相比更易于实现非周期性运动。此外,由于第二螺旋弹簧228和第一螺旋弹簧229进行振动或摆动,因此可摇动附着在第二螺旋弹簧228和第一螺旋弹簧229自身上的显影剂,进而不易于成为块状。
此外,在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由中间转印体清洁器CLB回收的残留显影剂在穿过一次转印区域Q3y~Q3k和二次转印区域Q4时多次受到转印电压。相应地,由中间转印体清洁器CLB回收而流入第一流入口213的显影剂与由图像保持部件Py~Pk的清洁器CLy~CLk回收且仅穿过转印区域一次的显影剂相比,具有较差的流动性而更易于堵塞。反之,在实例1中,通过与第二螺旋弹簧228相比具有较短长度、较轻重量且接触时振动较大的第一螺旋弹簧229粉碎由中间转印体清洁器CLB回收而流入第一流入口213的具有相对低流动性的显影剂,由此可防止显影剂堵塞。
如图6F~6H、图7F~7H以及图8F~8H所示,当第二螺旋弹簧228与第一螺旋弹簧229接触时,第二螺旋弹簧228移动到右上方,而第一螺旋弹簧229移动到左下方,从而彼此靠近。此时,由于第一螺旋弹簧229在从Y方向向-Y方向移动的同时与第二螺旋弹簧228接触,在第一螺旋弹簧229接触第二螺旋弹簧228之后,第二螺旋弹簧228移动到右上方,第一螺旋弹簧229移动到左下方,沿着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盘条所形成的倾斜度的方向引导且移动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其中第二螺旋弹簧228是沿着下述方向盘绕而形成为右手盘绕的螺旋状:即,沿着第一螺旋弹簧229相对于第二螺旋弹簧228作相对移动的方向引导该第一螺旋弹簧229的盘绕方向。相应地,与沿着右手盘绕的相反方向左手盘绕第二螺旋弹簧228的情况相比,当第一螺旋弹簧229接触第二螺旋弹簧228时的碰撞较微弱以具有较长寿命,由此可防止螺旋状的第二螺旋弹簧228与第一螺旋弹簧229的盘条纠缠而无法移动。
此外,具有比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螺距P大的直径D的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不易于缠结,这是因为第一螺旋弹簧229垂直地相对于第二螺旋弹簧228倾斜以使整个下端进入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盘条的一圈的缘故。由此,如图6F~6H、图7F~7H以及图8F~8H所示,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的下端的一部分进行接触且移动到与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盘条交叉及与第二螺旋弹簧228分离。相应地,第二螺旋弹簧228和第一螺旋弹簧229在通过曲柄227进行周期性往复运动的同时,不会在接触时纠缠地振动,随着时间的过去可稳定地粉碎显影剂以防止显影剂堵塞。
(变型例)
尽管上面已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例,而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型。下面将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变型例(H01)~(H08)。
(H01)尽管在上述实例中将复印机U示例性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例,而是可以应用于打印机、FAX或具有这些多种功能的多功能装置。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多色显影的图像形成装置,而是可以应用于单色或所谓的黑白图像形成装置。
(H02)尽管在上述实例中在作为显影剂传送装置实例的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中传送废显影剂,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例,例如,本发明的显影剂传送装置可以应用于补给显影剂的传送路径。
(H03)尽管在上述实例中来自中间转印体的残留显影剂流入第一粉碎部件一侧的第一流入口,并且来自显影装置的残留显影剂流入第二粉碎部件一侧的第二流入口,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例,而是来自中间转印体的残留显影剂可以流入第二粉碎部件一侧的第二流入口,而来自显影装置的残留显影剂可以流入第一粉碎部件一侧的第一流入口。
(H04)尽管在上述实例中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形成有两个流入口,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例,而是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可以具有一个流入口或三个或更多个流入口。例如,来自各清洁器CLy~CLk的显影剂可以直接流入下落路径。
(H05)尽管在上述实例中示例性说明了作为第一传送部件和第二传送部件的具有旋转轴和传送叶片的所谓螺旋推运器,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例,而是可以采用公知的在其中螺旋状地盘绕盘条而形成的卷绕传送部件。
(H06)尽管在上述实例中采用了作为保持部件实例的具有相位差为180°的双曲柄,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例,而是可以采用具有相同相位的曲柄。
(H07)尽管在上述实例中显影剂随着螺旋推运器107、122的传送叶片的盘绕方向而在相对于螺旋弹簧228、229偏心的位置处下落,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构造,可以通过在与螺旋弹簧228、229的布置位置偏心的位置处形成流入口213、212从而使显影剂在相对于螺旋弹簧228、229偏心的位置处下落。
图9为与实例1的图5C相对应的实例1的变型例的说明图。
(H08)尽管在上述实例中第一螺旋弹簧229和第二螺旋弹簧228保持在一个曲柄227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构造,可以通过两个独立构造的保持部件来保持螺旋弹簧228和229。
例如,在图9中,在前壁部分223b上形成沿纵向与后侧轴承部分224对称的前侧轴承部分225’以取代实例1的前侧轴承部分225,并且,在前侧轴承部分225’与后侧轴承部分224之间和主传送路径222f与副传送路径223a之间形成中间轴承部分230。前侧轴承部分225’可旋转地支撑沿纵向与轴支撑部件226对称布置的第一轴支撑部件226’。并且布置有两端由第一轴支撑部件226’和中间轴承部分230支撑的作为第一保持部件实例的第一曲柄227’和两端由第二轴支撑部件226和中间轴承部分230支撑的作为第二保持部件实例的第二曲柄227”以取代一体构造的实例1的曲柄227。第一曲柄227’与实例1一样具有旋转中心部分227a’、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以及螺旋弹簧移动调节部件227d’,并且第二曲柄227”与实例1一样具有旋转中心部分227a”、第二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c’以及螺旋弹簧移动调节部件227d’。
相应地,如果将驱动传递到第一轴支撑部件226’的滑轮226a’,则第一曲柄227’旋转,从而第一螺旋弹簧229往复运动,而且如果将驱动传递到第二轴支撑部件226的滑轮226a,则第二曲柄227”旋转,从而第二螺旋弹簧228往复运动。可以由未示出的另一驱动电动机驱动滑轮226a’,或者可以从与滑轮226a相同的驱动电动机来传递驱动。此外,在本变型例中,期望将滑轮226a’和滑轮226’的旋转方向设定为与实例1一样从后方看去时为逆时针旋转,但也可以根据构造而不同。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基于2008年4月15日提交日本专利申请No.2008-106248并要求该申请的优先权。

Claims (20)

1.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包括:
下落路径,其允许粉末下落;
第一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以及
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
其中,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朝向下游侧移动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朝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所设置的一侧倾斜并且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下落方向朝向下游侧移动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与所述下落路径的内壁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
保持部件,
其中,所述下落路径具有:第一下落路径,其允许所述粉末下落;以及第二下落路径,其允许粉末在其中下落并且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沿着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的下游端汇合,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
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
所述保持部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第二粉碎部件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第二粉碎部件往复运动,并且
所述第一下落路径的壁面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
4.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包括:
下落路径,其具有第一下落路径、第二下落路径以及倾斜壁,所述第一下落路径允许粉末在其中下落,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允许粉末在其中下落并且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汇合,所述倾斜壁形成在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并且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
第一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第一下落路径在第一上端位置与第一下端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其中,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下端位置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与所述倾斜壁接触,并且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朝向第二粉碎部件所设置的一侧倾斜;
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在第二上端位置与第二下端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其中,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在所述第一下端位置处与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接触;以及
保持部件,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第二粉碎部件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包括:
旋转轴部分,其在所述保持部件旋转时作为旋转中心;
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径向与所述旋转轴部分偏移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以及
第二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方向位于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的相位不同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包括:
旋转轴部分,其在所述保持部件旋转时作为旋转中心;
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径向与所述旋转轴部分偏移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以及
第二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方向位于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的相位不同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而形成,并且
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着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盘条:即,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相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而形成,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着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盘条:即,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相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而形成,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着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盘条:即,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相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一流入口,其位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径,
其中,所述粉末在偏向与所述下落路径的下落方向垂直的方向一侧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并且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粉末所偏向的一侧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往复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一流入口,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径;
第一粉末传送路径,其与所述第一流入口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以及
第一粉末传送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粉末传送路径中并且具有旋转轴和螺旋状地支撑在所述旋转轴外周上的传送叶片,所述第一粉末传送部件旋转以在所述第一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
其中,所述第一粉末传送部件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下方,旋转到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移动的一侧,继而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上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二流入口,其位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径,
其中,所述粉末在偏向与所述下落路径的下落方向垂直的方向一侧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二流入口流入,并且
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在所述粉末所偏向的一侧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往复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二流入口,其形成在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径;
第二粉末传送路径,其与所述第二流入口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以及
第二粉末传送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二粉末传送路径中并且具有旋转轴和螺旋状地支撑在所述旋转轴外周上的传送叶片,所述第二粉末传送部件旋转以在所述第二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
其中,所述第二粉末传送部件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下方,旋转到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移动的一侧,继而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上方。
1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多个图像载体;
多个显影单元,其将对应的图像载体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
图像载体清洁器,其在所述可见图像被转印之后去除残留在所述图像载体表面上的显影剂以清洁所述图像载体;
第一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其传送由所述图像载体清洁器去除的显影剂;
中间转印体,其定位成面向所述图像载体,其中,所述图像载体表面上的所述可见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多个一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述图像载体表面上的可见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二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述中间转印体表面上的可见图像转印到介质上;
中间转印体清洁器,其在所述二次转印装置将所述可见图像转印到所述介质上之后去除附着在所述中间转印体表面上的显影剂;
第二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其传送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去除的显影剂;
下落路径,其具有第一下落路径和第二下落路径,所述第一下落路径允许由所述第二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传送的显影剂在其中下落,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允许由所述第一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传送的显影剂在其中下落并且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沿所述显影剂的下落方向的下游端汇合;
第一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的显影剂结块;
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的显影剂结块;以及
保持部件,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下落路径的壁面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并且
当随着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而往复运动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显影剂的下落方向而朝向下游侧移动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的倾斜壁面接触,由此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朝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所设置的一侧倾斜并且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的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保持部件,
其中,所述下落路径具有:第一下落路径,其允许所述显影剂下落;以及第二下落路径,其允许显影剂在其中下落并且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沿着所述显影剂的下落方向的下游端汇合,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
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
所述保持部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分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往复运动,并且
所述第一下落路径的壁面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包括:
旋转轴部分,其在所述保持部件旋转时作为旋转中心;
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径向与所述旋转轴部分偏移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以及
第二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方向位于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的相位不同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而形成,并且
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着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盘条:即,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相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CN2009100004868A 2008-04-15 2009-01-16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1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6248A JP4640437B2 (ja) 2008-04-15 2008-04-15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06248 2008-04-15
JP2008-106248 2008-04-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1656A true CN101561656A (zh) 2009-10-21
CN101561656B CN101561656B (zh) 2012-11-28

Family

ID=41164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048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1656B (zh) 2008-04-15 2009-01-16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00644B2 (zh)
JP (1) JP4640437B2 (zh)
CN (1) CN10156165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2719A (zh) * 2013-12-26 2015-12-2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19927A (zh) * 2014-05-27 2016-02-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717764A (zh) * 2014-12-22 2016-06-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1958B2 (ja) * 2010-11-09 2015-02-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59715B2 (ja) * 2010-11-10 2015-01-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3745B2 (ja) * 2011-05-17 2015-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698675B1 (en) * 2012-02-29 2019-11-1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owder conveyanc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6127396B2 (ja) * 2012-07-04 2017-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5814B2 (ja) * 2013-04-19 2017-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56739B2 (ja) * 2013-09-17 2017-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不要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9116499B1 (en) * 2014-06-16 2015-08-25 Xerox Corporation Enhanced toner throughput agitator configuration for a customer replaceable unit
JP6614856B2 (ja) * 2015-08-20 2019-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24448B2 (ja) * 2016-03-08 2019-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68239B2 (ja) * 2016-04-27 2019-0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0484A (ja) * 1985-08-16 1987-02-21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トナ−搬送装置
JP2573728Y2 (ja) * 1991-03-26 1998-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46743A (ja) * 1994-11-16 1996-06-07 Ricoh Co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H1124524A (ja) * 1997-07-08 1999-01-29 Ricoh Co Ltd トナー搬送装置
JP3750483B2 (ja) * 2000-04-17 2006-03-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002311712A (ja) * 2001-04-16 2002-10-25 Ricoh Co Ltd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そのトナー搬送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29486A (ja) 2001-07-16 2003-01-2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55792A (ja) * 2002-03-01 2003-09-10 Konica Corp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
JP2004102137A (ja) * 2002-09-12 2004-04-02 Ricoh Co Ltd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11913B2 (ja) 2003-09-18 2010-0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粒物回収装置
JP4507603B2 (ja) * 2004-01-14 2010-07-21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49467B2 (en) * 2004-03-26 2006-12-12 Lenmark International, Inc. Waste toner system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KR100636146B1 (ko) * 2004-06-23 2006-10-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US7043189B2 (en) * 2004-07-20 2006-05-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aste toner with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655741B2 (ja) * 2005-03-29 2011-03-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87898B2 (ja) * 2005-07-21 2010-1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4730021B2 (ja) * 2005-08-26 2011-07-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体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9264A (ja) * 2006-04-05 2007-10-25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4290188B2 (ja) * 2006-09-29 2009-07-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066898B2 (ja) * 2006-11-21 2012-11-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94760B2 (en) * 2007-09-10 2011-02-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sposed toner collecting devic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06824B2 (ja) * 2007-12-13 2010-07-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回収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8606A (ja) * 2008-06-25 2010-01-14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2719A (zh) * 2013-12-26 2015-12-2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182719B (zh) * 2013-12-26 2019-08-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19927A (zh) * 2014-05-27 2016-02-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19927B (zh) * 2014-05-27 2018-06-0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717764A (zh) * 2014-12-22 2016-06-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00644B2 (en) 2011-08-16
JP2009258315A (ja) 2009-11-05
JP4640437B2 (ja) 2011-03-02
CN101561656B (zh) 2012-11-28
US20090257798A1 (en) 2009-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1656B (zh)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787208B2 (ja) 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14985B (zh)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KR101430535B1 (ko) 토너 보급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H10186991A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6085112A (ja)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69117A (zh) 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和接触-退回方法
JP20092510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71722B2 (ja) 現像剤供給機構
US880521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911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61B (zh) 用于显影剂的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JP4501993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2452B2 (ja) トナーの搬送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59177B2 (ja) 現像装置、現像剤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59715B2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656556B2 (en)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conveying member for stably conveying developer, develop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9023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16138A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695B2 (ja)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84186B2 (ja) トナー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84937B2 (ja)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65443B2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205397A (ja) 廃現像剤回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H043650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