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4985B -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4985B
CN101614985B CN2009100069913A CN200910006991A CN101614985B CN 101614985 B CN101614985 B CN 101614985B CN 2009100069913 A CN2009100069913 A CN 2009100069913A CN 200910006991 A CN200910006991 A CN 200910006991A CN 101614985 B CN101614985 B CN 1016149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along
fro movement
descent path
loos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69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4985A (zh
Inventor
市川智也
石川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14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4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4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4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粉末传送装置包括:下落路径,显影剂穿过所述下落路径而下落;疏松部件,其布置在下落路径中,并且疏松附着在下落路径的内壁上的显影剂;支撑部分,其设置在下落路径的内壁上,并且支撑疏松部件;旋转部件,其包括旋转中心和往复运动施加部分,该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位于相对于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处,旋转部件布置在下落路径内并且受到旋转驱动;以及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其设置在疏松部件上,并且与往复运动施加部分接触,其中,在旋转部件旋转的同时,疏松部件通过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与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之间的接触而沿着下落路径的内壁移动。

Description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用于粉末特别是显影剂的传送。化学制剂、树脂粉末、颜料以及研磨剂用作粉末。平均粒径优选为1μm~500μm。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关于显影剂的传送,下述参考文献中所述的如下技术为人熟知。
在JP-A-11-296042(这里所用术语“JP-A”是指“未经审查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披露了这样一种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即,利用诸如清洁刮板(17)等清洁部件去除图像转印之后留在图像载体上的残留调色剂,通过诸如传送螺丝(30)等旋转传送部件将所去除的残留调色剂传送到下落路径(35),并且调色剂由于其自重而通过下落路径(35)下落从而得以回收。在JP-A-11-296042中所披露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下落路径(35)中设置有调色剂桥接(toner bridging)防止部件(40),将被转换成往复运动的旋转传送部件的转动传递到该调色剂桥接防止部件(40)处,从而使调色剂桥接防止部件(40)在下落路径(35)中沿着显影剂下落方向往复运动,由此防止调色剂附着在下落路径(35)上。
在JP-A-2000-330440中,披露了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利用旋转传送部件(30)将由清洁单元(15)去除的图像转印之后留在图像载体(10)上的残留显影剂传送到下落路径(35)中,该残留显影剂由于其自重而通过下落路径(35)下落,进而将残留显影剂回收到显影单元(12)中。在JP-A-2000-330440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沿着回收显影剂所滑落的下落平面(36b)沿着显影剂下落方向(B)和相反方向(C)设置板状显影剂沉积防止单元(40),并且该显影剂沉积防止部件(40)在下落路径(35)上往复运动,以使显影剂的流动不会由于显影剂在下落路径(35)或显影剂沉积防止单元(40)上的堵塞或桥接而受到阻碍。
在JP-A-2001-154556中,披露了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将图像载体(1)上的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在JP-A-2001-154556中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将从排出口(5a)排出的调色剂斜向下传送到喷射口(6b),在斜向下倾斜布置的传送壳体(7)内的调色剂传送路径(8)中沿着上下方向(C)摆动摆动单元(9),由此防止在调色剂传送路径(8)中出现调色剂的桥接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简单的结构在减少显影剂堵塞的同时减少显影剂的飞散。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包括:下落路径,粉末穿过所述下落路径而下落;疏松部件,其布置在所述下落路径中,并且疏松附着在所述下落路径的内壁上的粉末;支撑部分,其设置在所述下落路径的所述内壁上,并且支撑所述疏松部件;旋转部件,其包括旋转中心和往复运动施加部分,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位于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处,所述旋转部件布置在所述下落路径内并且受到旋转驱动;以及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疏松部件上,并且与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接触,其中,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同时,所述疏松部件通过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与所述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之间的接触而沿着所述下落路径的所述内壁移动。
(2)如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疏松部件包括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所述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设置在疏松部件主体中并且布置成跨过所述旋转中心以与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接触,所述疏松部件沿着所述下落路径的所述内壁设置,并且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同时通过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与所述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之间的接触而进行往复运动。
(3)如第(2)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进入粉末排出口,其形成在所述疏松部件主体中,并且将进入所述疏松部件与所述下落路径的壁面之间的粉末排出。
(4)如第(2)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移动限制部件,其布置在所述疏松部件主体的往复运动方向的两侧以跨过所述疏松部件主体,并且相对于下述平面位于所述旋转中心所在的一侧:即,所述平面包括从在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与所述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之间的接触部分所移动的范围内沿水平方向的外端竖直绘制的线,所述移动限制部件限制所述疏松部件主体沿着所述往复运动方向移动。
(5)如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疏松部件包括:被支撑部分,其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并且形成为沿着所述疏松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长孔;以及刮除部分,其形成在沿重力方向与所述被支撑部分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刮除从所述被支撑部分进入且附着在所述疏松部件与所述下落路径的壁面之间的粉末。
(6)如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和所述支撑部分布置在沿着重力方向重叠的位置处;并且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布置在沿着重力方向不交叉的位置处。
(7)如第(2)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不朝向离开所述内壁的方向向所述疏松部件主体施加力。
(8)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显影剂保持体,其保持显影剂;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其去除附着在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显影剂;下落路径,显影剂穿过所述下落路径而下落,并且所述下落路径包括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布置的内壁;流入口,由所述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去除的显影剂从所述流入口流入所述下落路径;旋转部件,其包括旋转中心和往复运动施加部分,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位于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处,所述旋转部件布置在所述下落路径内并且受到旋转驱动;支撑部分,其设置在所述下落路径的所述内壁上;以及疏松部件,其包括疏松部件主体和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所述疏松部件主体沿着与所述显影剂的下落方向相交叉的方向沿所述内壁往复运动,所述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设置在所述疏松部件主体中,并且布置成跨过所述旋转中心以与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接触,所述疏松部件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并且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同时通过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与所述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之间的接触而进行往复运动,其中,在所述疏松部件进行往复运动的情况下,所述疏松部件主体沿着所述下落路径的所述内壁布置的区域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总是位于下述位置的上方:即,从所述流入口沿重力方向绘制的线与所述疏松部件主体相交叉的位置。
(9)如第(8)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疏松部件包括:被支撑部分,其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并且形成为沿着所述疏松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长孔;以及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其布置成跨过所述旋转中心以与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接触,并且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同时通过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件与所述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之间的接触而进行往复运动;并且在所述疏松部件进行往复运动的情况下,所述长孔沿重力方向的下端在重力方向上总是位于下述位置的上方:即,从所述流入口沿重力方向绘制的线与所述疏松部件主体相交叉的位置。
(10)如第(8)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进入显影剂排出口,其形成在所述疏松部件主体中,并且将进入所述疏松部件主体与所述下落路径的壁面之间的显影剂排出,其中,在所述疏松部件进行往复运动的情况下,所述进入显影剂排出口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总是位于下述位置的下方:即,从所述流入口沿重力方向绘制的线与所述内壁相交叉的位置。
(11)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显影剂保持体,其保持显影剂;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其去除附着在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显影剂;主体框架,其包括保持所述显影剂保持体和所述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的保持部分;下落形成框架,其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中并且与显影剂下落所穿过的下落路径汇合,所述下落路径具有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布置的内壁;流入口,由所述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去除的显影剂从所述流入口流入所述下落路径;旋转部件,其包括旋转中心和往复运动施加部分,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位于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处,所述旋转部件布置在所述下落路径内并且受到旋转驱动;疏松部件,其包括疏松部件主体和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所述疏松部件主体沿着与所述显影剂的下落方向相交叉的方向沿所述内壁往复运动,所述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设置在所述疏松部件主体中并且布置成跨过所述旋转中心以与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接触,所述疏松部件沿着所述下落路径的所述内壁设置,并且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同时通过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与所述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之间的接触而进行往复运动;以及驱动传递单元,其由下述部分一体构成:所述旋转部件和驱动传递系统,所述驱动传递系统将驱动传递到所述旋转部件,所述驱动传递单元可从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中的下落路径形成框架上拆卸下来。
(12)如第(8)或(11)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传送部件,其包括旋转轴和传送叶片,所述传送叶片由所述旋转轴支撑,所述传送部件沿着预定旋转方向旋转以朝向所述流入口传送由所述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去除的显影剂,其中,在与所述流入口相对的位置处,在所述传送部件沿重力方向从下方向上方旋转的一侧沿着具有重力方向下方分量的斜向下方向可移动地支撑所述疏松部件。
(13)如第(8)或(11)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传送部件,其包括旋转轴和传送叶片,所述传送叶片由所述旋转轴支撑,并且沿着预定旋转方向旋转以朝向所述流入口传送由所述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去除的显影剂,其中,所述支撑部分布置在与所述流入口相对的位置处,并且位于所述传送部件沿重力方向从下方向上方旋转的一侧。
根据第(1)和(2)项所述的本发明,与没有包括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在简单的构造中,可以在减轻粉末堵塞的同时减少粉末的飞散。
根据第(3)项所述的本发明,与没有包括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进入所述疏松部件与所述下落路径的壁面之间间隙中的显影剂凝结或沉积,因此可减少由凝结的显影剂所导致的所述疏松部件的往复运动受阻。
根据第(4)项所述的本发明,与没有包括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所述疏松部件的往复运动复杂化,由此进一步减少显影剂的堵塞。
根据第(5)项所述的本发明,与没有包括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从所述被支撑部分进入的显影剂的凝结或沉积。
根据第(6)项所述的本发明,与没有包括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所述疏松部件与所述下落路径的壁面彼此难于分离,由此减少显影剂进入其间的间隙。
根据第(7)项所述的本发明,与没有包括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在简单的构造中,可以在减少显影剂堵塞的同时减少显影剂的飞散。
根据第(8)项所述的本发明,与没有包括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显影剂难于进入所述疏松部件与所述下落路径壁面之间的间隙。
根据第(9)项所述的本发明,与没有包括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显影剂通过所述长孔进入所述疏松部件与所述下落路径之间的间隙。
根据第(10)项所述的本发明,与没有包括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进入所述疏松部件与所述下落路径的壁面之间间隙中的显影剂凝结或沉积,因此可减少由凝结的显影剂所导致的所述疏松部件的往复运动受阻。
根据第(11)项所述的本发明,与没有包括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便于所述下落路径形成框架、驱动传递系统以及驱动源单元之间的安装/拆卸,从而可以便于所述粉末传送装置的装配或维修及其在损坏组件更换时的拆分
根据第(12)项所述的本发明,与没有包括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在较大量显影剂流入的一侧,可以通过斜向下移动的所述疏松部件辅助显影剂的下落。
根据第(13)项所述的本发明,与没有包括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在较大量显影剂流入的一侧,可以提高粉碎显影剂的能力。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布置的视图;
图2为示出可见图像形成装置和中间转印体清洁器的放大视图;
图3为示出整个粉末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图4A和4B为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显影剂下落单元的视图;图4A为当沿着右斜上方向从后侧看去的透视图,以及图4B为示出从前方看去的传动架的视图;
图5为示出从根据实施例1的显影剂下落单元所支撑的残留物传送路径一侧看去的状态的视图;
图6为示出从后方看去的显影剂下落框架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图7A和7B为示出实施例1中摆动部件的操作的视图;图7A为示出当摆动部件向右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以及图7B为示出当曲柄从图7A中的状态旋转180℃以使摆动部件向左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8为示出与图7中根据实施例1的摆动部件相对应的根据实施例2的摆动部件79的视图;
图9A和9B为示出与图7中根据实施例1的摆动部件相对应的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3的摆动部件的视图;图9A为示出当摆动部件向右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以及图9B为示出当曲柄从图9A中的状态旋转180℃以使摆动部件向左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10A和10B为示出与图7中根据实施例1的摆动部件相对应的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4的摆动部件的视图;图10A为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显影剂下落单元的侧视图,图10B为示出当摆动部件向右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以及图10C为示出当曲柄从图10B中的状态旋转180℃以使摆动部件向左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11A和11B为示出与图7中根据实施例1的摆动部件相对应的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5的摆动部件的视图;图11A为示出当摆动部件向右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以及图11B为示出当曲柄从图11A中的状态旋转180℃以使摆动部件向左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以及
图12A和12B为示出根据实施例6的摆动部件的视图;图12A为摆动部件的曲柄接触部分形成之前的视图,以及图12B为摆动部件的曲柄接触部分形成之后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模式的实例(在下文中称作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应当限于下述实施例。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的说明,在附图中假定前后方向为X轴方向,左右方向为Y轴方向,并且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并且还假定由箭头X、-X、Y、-Y、Z以及-Z表示的方向或侧分别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以及下方,或者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以及下侧。
此外,在附图中,“○”中包含“·”的符号表示从纸面的背面指向正面的箭头,并且“○”中包含“×”的符号表示从纸面的正面指向背面的箭头。
(实施例1)
在下面参考附图的说明中,为了易于理解,将适当地省略说明除了必要说明之外的其他部件。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布置的视图。
在图1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复印机U包括操作单元UI、图像输入装置U1、介质供应装置U2、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以及纸张处理装置U4。
(操作单元)
操作单元UI具有用于开始复印或设定待复印纸张数量的输入按钮UIa。操作单元UI还具有用于显示由输入按钮UIa输入的内容和复印机U的状态的显示器UIb。
(图像输入装置)
图像输入装置U1包括自动文档供给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等。光照射到所放置的纸张上,通过固态图像拾取器件接收反射光,并且将接收到的光转换成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的图像信息,在预定时刻或“定时”将这些图像信息供应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
(介质供应装置)
介质供应装置U2包括作为介质收容容器实例的多个供纸托盘TR1、TR2、TR3以及TR4。介质供应装置U2还具有介质供应路径SH1,该介质供应路径SH1用于将从各供纸托盘TR1~TR4中取出的作为图像记录介质实例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包括用于将图像记录在从介质供应装置U2传送的记录纸张S上的图像记录单元、显影剂补给装置U3a、纸张传送路径SH2、纸张排出路径SH3、纸张翻转路径SH4以及纸张循环路径SH6。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包括控制单元C和由控制单元C控制的作为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实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D以及电源电路E。激光器驱动电路D将从图像输入装置U1输入的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的图像信息转换成Y(黄色)、M(品红色)、C(蓝绿色(青色))以及K(黑色)的图像信息,并且在预定时刻向各颜色的潜像形成装置ROSy、ROSm、ROSc以及ROSk输出对应的驱动信号。
在各颜色潜像形成装置ROSy、ROSm、ROSc以及ROSk下方,通过作为左右一对引导部件实例的滑轨R1和R1将作为拉出部件实例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用抽屉U3b可移动地支撑在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前方的拉出位置与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内部的安装位置之间。
图2为示出可见图像形成装置和中间转印体清洁器的放大视图。
在图1和图2中,作为显影剂保持体单元实例的K颜色的感光体单元UK包括:感光鼓Pk,其作为显影剂保持体的实例,也作为在其上形成有潜像或由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保持体的实例;充电辊CRk,其作为充电器的实例;以及清洁器CLk,其作为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的实例,也作为图像保持体清洁器的实例。
此外,对于其他颜色Y、M、C,感光体单元UY、UM、UC也包括感光鼓Py、Pm、Pc;作为充电器实例的充电辊CRy、CRm、CRc以及清洁器CLy、CLm、CLc。
K颜色的感光体单元UK和具有显影辊ROk的显影装置Gk构成K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Gk。同样,Y、M、C的感光体单元UY、UM、UC和具有显影辊ROy、ROm、ROc的显影装置Gy、Gm、Gc分别构成Y、M、C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Gy、UM+Gm、UC+Gc。
可见图像形成装置用抽屉U3b包括抽屉主体U3b1,其作为保持部分的实例且在其中可拆卸地安装有感光体单元UY、UM、UC、UK和显影装置Gy、Gm、Gc、Gk。
在图1中,通过充电辊CRy、CRm、CRc、CRk对旋转的感光鼓Py、Pm、Pc、Pk的表面进行均匀充电。之后,从潜像形成装置ROSy、ROSm、ROSc、ROSk输出的作为潜像写入光实例的激光束Ly、Lm、Lc、Lk在旋转的感光鼓Py、Pm、Pc、Pk的表面上形成潜像。通过显影装置Gy、Gm、Gc、Gk将感光鼓Py、Pm、Pc、Pk表面上的潜像显影为作为Y(黄色)、M(品红色)、C(蓝绿色)、K(黑色)的可见图像实例的调色剂图像。
在显影装置Gy~Gk中,从作为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剂补给装置U3a中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实例的调色剂盒Ky、Km、Kc、Kk补给由于显影而消耗的显影剂。在实施例1中,将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用作显影剂。从调色剂盒Ky、Km、Kc、Kk中补给浓度比显影装置Gy、Gm、Gc、Gk中的显影剂浓度高的“高浓度显影剂”。因此,在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Gy、Gm、Gc、Gk中,在补给含有少量载体的高浓度显影剂的同时,从显影装置Gy、Gm、Gc、Gk中一点一点地排出含有劣化载体的显影剂,从而完成载体更换。这种一点一点地更换载体的技术是公知的,且例如在JP-A-2000-81787和JP-A-2003-84570中有所披露,因此将不对其作详细说明。
在显影装置Gy、Gm、Gc、Gk中,将含有劣化载体的显影剂从劣化显影剂排出口G1y、G1m、G 1c、G1k排出到显影装置Gy、Gm、Gc、Gk的后端,并且从调色剂盒Ky、Km、Kc、Kk补给含有新载体的显影剂。这样,显影装置Gy、Gm、Gc、Gk内的显影剂更换了新载体。从劣化显影剂排出口G1y、G1m、G 1c、G1k排出的显影剂流入向后延伸的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y、G2m、G2c、G2k,并且由布置在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y、G2m、G2c、G2k中的劣化显影剂传送部件G3y、G3m、G3c、G3k向后传送。
通过作为一次转印装置实例的一次转印辊T1y、T1m、T1c、T1k将感光体Py、Pm、Pc、Pk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叠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中间转印带B是作为显影剂保持体实例且感光鼓Pk~Pc的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到其上的中间转印体的实例。这样,在中间转印带B上形成多色图像。将作为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多色可见图像实例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
在仅存在K颜色图像信息的情况下,仅采用K颜色的感光鼓Pk和显影装置Gk,从而形成K颜色调色剂图像。
一次转印之后,利用清洁器CLy、CLm、CLc、CLk去除附着在感光鼓Py、Pm、Pc、Pk表面上的诸如残留显影剂和纸粉等残留物。
在可见图像形成装置用抽屉U3b的下方,作为拉出部件实例的中间转印装置用抽屉U3c可移动地支撑在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前方的拉出位置与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内部的安装位置之间。中间转印装置用抽屉U3c在与感光鼓Py、Pm、Pc、Pk下表面接触的上升位置与向下远离下表面的下降位置之间支撑作为中间转印装置实例的带组件BM。
带组件BM包括:中间转印带B;作为中间转印部件支撑部件实例的带支撑辊Rd+Rt+Rw+Rf+T2a(其由下述部件构成:作为中间转印体驱动部件实例的驱动辊Rd、作为张力生成部件实例的张紧辊Rt、作为蛇行防止部件实例的步移辊(walking roll)Rw、作为从动部件实例的多个惰辊Rf以及作为二次转印相对部件实例的支承辊T2a);以及一次转印辊T1y、T1m、T1c、T1k。通过带支撑辊Rd+Rt+Rw+Rf+T2a支撑中间转印带B使得中间转印带B可沿箭头Ya的方向旋转。
在支承辊T2a的下方布置有二次转印单元Ut。作为二次转印单元Ut的二次转印部件实例的二次转印辊T2b布置成其可以经由中间转印带B与支承辊T2a分离或与支承辊T2a接触。二次转印辊T2b与中间转印带B压力接触的区域构成二次转印区域Q4。作为接触供电部件实例的接触辊T2c与支承辊T2a压力接触。在预定定时从控制部分C所控制的电源电路E向接触辊T2c供应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具有相同极性的二次转印电压。
支承辊T2a、二次转印辊T2b以及接触辊T2c构成二次转印装置T2。
在带组件BM的下方布置有纸张传送路径SH2。通过作为记录介质传送部件实例的介质传送辊Ra将从介质供应装置U2的介质供应路径SH1供应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作为纸张传送路径SH2的传送定时调节部件实例的定位辊Rr处。定位辊Rr在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的时刻向下游侧传送记录纸张S。这样,通过定位侧纸张引导件SGr和转印前纸张引导件SG 1的引导将记录纸张S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
定位侧纸张引导件SGr连同定位辊Rr一起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上。
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穿过二次转印区域Q4时通过二次转印单元T2将该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在多色图像的情况下,将已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B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共同地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
一次转印辊T1y~T1k、二次转印装置T2以及中间转印带B构成根据实施例1的转印装置T1y~T1k+二次转印装置T2+B。
通过设置在中间转印带B右下方的作为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实例和中间转印体清洁器实例的带清洁器CLB对二次转印之后的中间转印带B进行清洁。带清洁器CLB从中间转印带B上去除诸如二次转印时未被使用的留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显影剂或纸粉等残留物。在图2中,从中间转印带B上去除的残留物流入设置在带清洁器CLB中下部且向后延伸的带清洁器残留物传送路径CLB1,进而通过布置在带清洁器残留物传送路径CLB1内的带清洁器残留物传送部件CLB2将该残留物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后侧。二次转印辊T2b和带清洁器CLB布置成可以自由地与中间转印带B分离或与该中间转印带B接触。
通过转印后纸张引导件SG2和作为传送部件实例的介质传送带BH将其上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定影装置F的定影辊Fh与作为加压定影部件实例的加压辊Fp彼此压力接触的区域,即定影区域Q5。记录纸张S上的调色剂图像在穿过定影区域Q5时受到定影装置F的加热定影。在定影装置F的下游侧设置有作为切换部件实例的切换门GT1。该切换门GT1根据用户的指令选择性地将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2传送且在定影区域Q5受到加热定影的记录纸张S切换到纸张处理装置U4的纸张排出路径SH3一侧或纸张翻转路径SH4一侧。将被传送到纸张排出路径SH3的纸张S传送到纸张处理装置U4的纸张传送路径SH5,其中通过布置在纸张传送路径SH5上的作为介质翘曲校正部件实例的卷曲校正部件U4a来校正纸张S的卷曲或翘曲。其后,从作为介质排出部件实例的排出辊Rh使图像定影面面朝上地将纸张S排出到作为纸张处理装置U4的介质排出部分实例的排出托盘TH1上。
经由切换门GT1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的纸张S通过作为挠性切换部件实例的聚酯薄膜(Mylar)门GT2而被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
此时,在使图像定影面面朝下地排出记录纸张S的情况下,在记录纸张S的后端一穿过聚酯薄膜门GT2之后就立即翻转记录纸张S。在这种情况下,聚酯薄膜门GT2使被传送到纸张翻转路径SH4的记录纸张S照原样直接通过,并且在通过的记录纸张S翻转之后,朝向纸张传送路径SH3和SH5传送通过的记录纸张S。这样,使图像定影面面朝下地将记录纸张S排出到排出托盘TH1。
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的中途连接纸张循环路径SH6。在连接处布置有聚酯薄膜门GT3。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的下游端与纸张处理装置U4的纸张翻转路径SH7连接。
通过聚酯薄膜门GT3将经由切换门GT1被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SH4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纸张处理装置U4的纸张翻转路径SH7。在这种情况下,聚酯薄膜门GT3使被传送到纸张翻转路径SH4的记录纸张S照原样直接通过,并且在通过的记录纸张S翻转之后,朝向纸张循环路径SH6传送所通过的记录纸张S。
这样,通过介质供应路径SH1将被传送到纸张循环路径SH6的记录纸张S再次传送到转印区域Q4以进行双面打印。将该纸张传送到纸张处理装置U4,进而将记录纸张S排出到排出托盘TH1。
由符号SH1~SH7表示的部件构成纸张传送路径SH。由符号SH、Ra、Rr、Rh、SGr、SG1、SG2、BH以及GT1~GT3表示的部件构成纸张传送装置SU。
(废粉末传送装置)
图3为示出整个粉末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作为粉末传送装置实例的废粉末传送装置UH支撑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的后部。
废粉末传送装置UH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五个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UH12、UH13、UH14以及UH16。布置在最左侧即最Y侧(图3中示出的最右侧)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与从清洁器CLk延伸的残留物传送路径CLk1连接。位于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右侧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与从C颜色的清洁器CLc延伸的残留物传送路径CLc1和从K颜色的显影装置Gk延伸的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k连接。
位于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右侧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3与从M颜色的清洁器CLm延伸的残留物传送路径CLm1和从C颜色的显影装置Gc延伸的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c连接。
位于显影剂下落单元UH13右侧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4与从Y颜色的清洁器CLy延伸的残留物传送路径CLy1和从M颜色的显影装置Gm延伸的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m连接。位于显影剂下落单元UH14右侧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6与从带清洁器CLB延伸的残留物传送路径CLB1和从Y颜色的显影装置Gy延伸的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y连接。
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UH16的下端通过水平延伸的汇合传送路径UH2而相互连接。实施例1的汇合传送路径UH2连接成沿着左右方向贯通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UH16的下端,并且在其中收容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作为传送部件实例的汇合传送螺旋推运器UH2c。从作为驱动源实例的汇合传送电动机UH2d将驱动传递到汇合传送螺旋推运器UH2c的左端,以便从左向右传送汇合传送路径UH2内的废显影剂。
汇合传送路径UH2的右端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下落方向传送路径UH3的上端连接,以使被传送到汇合传送路径UH2右端的废显影剂流入下落方向传送路径UH3进而下落并且得以传送。实施例1中的下落方向传送路径UH3在其中收容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往复运动以粉碎附着在下落方向传送路径UH3内壁上的废显影剂的桥接防止部件UH3c。实施例1中的桥接防止部件UH3c由呈螺旋状盘绕的线材即“螺旋弹簧”形成。使桥接防止部件UH3c沿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桥接防止电动机单元UH3d支撑在下落方向传送路径UH3的上部右侧。例如在JP-A-2005-091848中披露了桥接防止部件UH3c和桥接防止电动机单元UH3d,因此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容器传送路径UH4与下落方向传送路径UH3的下端连接。通过下落方向传送路径UH3下落的废显影剂流入容器传送路径UH4。容器传送路径UH4中收容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容器传送螺旋推运器UH4c。在容器传送路径UH4的右端支撑有左右方向传送电动机UH4d。从左右方向电动机UH4d向容器传送螺旋推运器UH4c传递驱动,以便从左向右传送容器传送路径UH4内的废显影剂。
在容器传送路径UH4的右端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显影剂回收容器UH6。通过容器传送路径UH4传送的显影剂流入显影剂回收容器UH6从而得以回收。
(显影剂下落单元)
下面,将详细说明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UH16,但其中除了与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UH14连接的残留物传送路径和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不同之外,其余构造相同。出于此原因,仅说明与从C颜色的清洁器CLc延伸的残留物传送路径CLc1和从K颜色的显影装置Gk延伸的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k连接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不对其他显影剂下落单元UH13和UH14进行说明。除了连接有单个传送路径而不是两个传送路径以外,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和显影剂下落单元UH16与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UH14构造相同,因此将不对其作详细说明。
图4为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显影剂下落单元的视图。图4A为当沿着右斜上方向从后侧看去时的透视图。图4B为示出从前方看去的传动架的视图。
图5为示出从根据实施例1的显影剂下落单元所支撑的残留物传送路径一侧看去的状态的视图。
图6为示出从后方看去的显影剂下落框架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在图4~图6中,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主体具有作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下落路径形成框架实例的显影剂下落框架1。显影剂下落框架1具有位于前侧的前壁2。在前壁2的上端,形成有向前突出的筒状传送路径接收部分3。在传送路径接收部分3的后方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传送路径支撑壁4。
在图6中,传送路径支撑壁4在右侧具有清洁器用传送路径通孔4a,并且在左侧具有显影装置用传送路径通孔4b。在图5和图6中,在传送路径接收部分3的上方设置有作为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框架即主体框架U3d上的被固定部分实例的上凸缘6。在图5中,在传送路径接收部分3的下部一体形成有作为向斜后方且逐渐向下倾斜的壁的实例的前侧倾斜壁7。在前侧倾斜壁7的上部,形成有前侧轴承7a,该前侧轴承作为支撑部分的实例形成为向前突出的突起状且在后侧向前凹陷。在前侧倾斜壁7的下端形成有对应于汇合传送路径UH2前侧外周的半圆弧状前侧汇合传送路径接收部分8。在图4中,在前侧汇合传送路径接收部分8的下端的后表面上形成有作为下侧遮盖部件固定部分实例的下侧盖体固定螺孔8a。在前侧汇合传送路径接收部分8的下端形成有作为由未示出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框架支撑的被固定部分实例的下凸缘9。
显影剂下落框架1具有布置在前壁2右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右侧壁11。
右侧壁11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右侧上壁12和在右侧上壁12下方一体形成的右侧下壁13。
沿着前壁2的前侧倾斜壁7形成右侧上壁12和右侧下壁13的前边缘。
沿着上下方向形成右侧上壁12的后边缘。在右侧上壁12的边缘的上端形成有上侧单元固定部分12a。上侧单元固定部分12a具有作为用于固定上侧显影剂下落框架的固定部分的螺孔实例的上侧单元固定螺孔12c。在右侧上壁12的后边缘的下端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右侧台阶12b。
右侧下壁13的后边缘从右侧台阶12b的后端向下延伸。
显影剂下落框架1具有布置在前壁2左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侧壁14。
竖直延伸的左上端部竖直壁16形成在左侧壁14的上端。在左上端部竖直壁16的下端连续形成向右且逐渐向下倾斜的左上部倾斜壁17。竖直延伸的左上部竖直壁18形成在左上部倾斜壁17的下端。在左上部竖直壁18的下方一体形成有左侧下壁19。此外,左上端部竖直壁16、左上部倾斜壁17以及左上部竖直壁18构成左侧上壁14a。
沿着前壁2的前侧倾斜壁7形成左上部竖直壁18和左侧下壁19的前边缘。
沿着上下方向形成左上部竖直壁18的后边缘。向后延伸的左侧台阶18a形成在左上部竖直壁18的后边缘的下端。
左侧下壁19的后边缘从左侧台阶18a的后边缘向下延伸。
右侧下壁13的后边缘和左侧下壁19的后边缘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壁21而彼此连接。
从后壁21向后突出的下侧单元固定部分22形成在后壁21的上端。下侧单元固定部分22具有作为用于固定下侧显影剂下落框架的固定部分的螺孔实例的下侧单元固定部分用螺孔22c。
作为遮盖部件固定部分实例的汇合传送路径用可拆卸盖体固定部分23形成在后壁21的下端。在汇合传送路径用可拆卸盖体固定部分23的上端形成有盖体上端螺孔23a。
在图4中,右侧上壁12的上端和左上部竖直壁16的上端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顶壁24而彼此连接。
由前壁2、右侧壁11、左侧壁14、后壁21以及顶壁24包围的空间构成作为下落路径实例的显影剂下落路径26。
在显影剂下落框架1的上侧后部,由右侧上壁12的后边缘、右侧台阶12b的上边缘、后壁21的上边缘、左侧台阶18a的上边缘、左侧上壁14a的后边缘以及顶壁24的后边缘形成单元安装27。单元安装口27从外部敞开显影剂下落路径26的上侧后部。
作为遮盖部件安装部分实例的盖体安装口28形成在显影剂下落框架1的后侧下端。盖体安装口28从外部敞开显影剂下落路径26的下端。
在图1、5以及6中,向后延伸且沿其传送回收残留物的残留物传送路径CLc1形成在清洁器CLc的下方。作为传送部件实例的具有传送叶片CLy4、CLm4、CLc4、CLk4的螺旋推运CLy2、CLm2、CLc2、CLk2布置在残留物传送路径CLc1上。残留物传送筒CLc3与清洁器CLc的后端连接。残留物传送筒CLc3向后延伸且在内部形成有残留物传送路径CLc1。残留物传送筒CLc3在穿过形成在主体框架U3d上的框架通孔U3f和清洁器用传送路径通孔4a的状态下,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剂下落框架1上。
作为流入口实例的残留物下落口29形成在残留物传送筒CLc3的后端。在实施例1中,残留物下落口29位于形成在前侧倾斜壁7上的前侧轴承7a的后方。轴承部件31支撑在残留物传送筒CLc3的后端。由轴承部件31可旋转地支撑螺旋推运器CLc2的后端。
螺旋推运器CLc2的后端从残留物传送筒CLc3的后端向后贯通。作为公知的从动传动(传递)部件实例的从动联轴器32支撑在螺旋推运器CLc2的后端。
此外,在残留物传送筒CLc3的后端的外侧支撑有作为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下落口开闭部件实例的下落口盖体33和作为向后推动下落口盖体33的弹性部件实例的盖体关闭弹簧34。
因此,在将清洁器CLc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中的情况下,通过主体框架U3d的框架通孔U3f限制下落口盖体33,以使下落口盖体33相对于残留物下落口29向前移动。此时,盖体关闭弹簧34弹性变形为收缩以打开残留物下落口29。当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中拆下清洁器CLc时,盖体关闭弹簧34弹性恢复,以使下落口盖体33向后相对移动以关闭残留物下落口29。
在图5和图6中,向后延伸且在内部形成有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k的显影装置用传送筒G4k与显影装置Gk连接。显影装置用传送筒G4k在穿过形成在主体框架U3d上的显影装置用传送路径框架通孔(未示出)和显影装置用传送路径通孔4b的状态下,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剂下落框架1上。显影剂下落口36形成在显影装置用传送筒G4k的后端。在显影装置用传送筒G4k内布置有从前向后传送显影剂的劣化显影剂传送部件G3k。从显影装置Gk的驱动电动机(未示出)向劣化显影剂传送部件G3k传递驱动。显影装置用传送筒G4k设置有与残留物传送路径CLc3的下落口盖体33和盖体关闭弹簧34构造相似的下落口盖体和盖体关闭弹簧(未示出)。
作为在显影剂传送路径内传送显影剂的单元,采用从驱动电动机向其传递驱动的显影剂传送部件。这例如在JP-A-2005-181515中有所披露,因此不作详细说明。
作为疏松部件驱动单元实例的驱动单元37可拆卸地支撑在显影剂下落框架1的单元安装口27处。
驱动单元37包括:齿轮单元37a,其作为布置在前侧的驱动传动单元的实例;以及后面将说明的电动机单元61,其布置在齿轮单元37a的后侧。齿轮单元37a具有作为驱动单元框架实例的传动架38。传动架38包括位于前侧的板状前侧壁39、从前侧壁39的右侧向后延伸的右侧壁41、从左侧向后延伸的左侧壁42、从上端向后延伸的上侧壁43以及从下端向后延伸的下侧壁44。
在图4~图6中,在右侧壁41的内壁上形成有从沿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的后端朝向沿前后方向的前侧延伸的电动机单元中央固定部分41a。中央固定螺孔41b形成在电动机单元中央固定部分41a中。在前侧壁39上部的右侧形成有右侧筒状部件通孔46。在前侧壁39的下部形成有曲柄用通孔48。作为向后突出的筒状疏松部件用轴承支撑部分实例的曲柄用轴承支撑部分39d形成在曲柄用通孔48的周围。向前突出的截面为
Figure G2009100069913D00201
形状以对应于显影剂下落框架1的顶壁24的上壁咬合部分39c形成在前侧壁39的上端。作为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的引导部件实例的右侧引导件39a形成在上壁咬合部分39c的右端。被引导与右侧上壁12的内壁相接触的右侧引导件39a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即,跟随右侧上壁12的内侧面。在前侧壁39沿左右方向的左侧,具有跟随左侧上壁14a的形状的左侧引导件39b形成为与显影剂下落框架1的左侧上壁14a的内侧面相接触。
在上壁43前端的右侧形成有与上侧单元固定部分12a相对地向上突出的显影剂下落框架1用固定部分43a。在显影剂下落框架1用固定部分43a上形成有作为上侧显影剂下落框架被固定部分用通孔实例的上侧单元被固定部分用通孔43b。在上壁43后端的左侧形成有作为向上突出的驱动单元用被固定部分实例的电动机单元被固定部分43c。在电动机单元被固定部分43c上形成有螺孔43d。
在下侧壁44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从右侧引导件39a的下端向后延伸的右侧下引导件44a。在下侧壁44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从左侧引导件39b的下端向后延伸的左侧下引导件44b。在下侧壁44的后端形成有与下侧单元固定部分22相对地向下突出的下侧单元被固定部分44c。另一方面,在下侧单元被固定部分44c上形成有作为下侧显影剂下落框架被固定部分用通孔实例的下侧单元被固定部分用通孔44d。该对右侧和左侧下引导件44a、44b形成为与由显影剂下落框架1中的右侧台阶12b和左侧台阶18a形成的左右两侧台阶18a、12b的内侧面相接触。该对右侧和左侧下引导件44a、44b沿前后方向的长度短于右侧和左侧台阶沿前后方向的长度。
在曲柄用通孔48中支撑有通过轴承部件47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为旋转部件实例的曲柄51。该曲柄51具有作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实例的曲柄轴52。在曲柄轴52的前端一体形成有具有沿径向向外弯曲形状的第一延伸部分53。在第一延伸部分53沿径向的外端一体形成有作为疏松部件支撑部分实例也作为往复运动施加部分实例的向前延伸的绕组支撑部分54。也就是说,绕组支撑部分54位于与作为旋转中心的曲柄轴52偏心的位置处。在绕组支撑部分54的前端一体成型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56。在第二延伸部分56沿径向的内端一体形成有作为向前延伸的被支撑部分实例且与曲柄轴52同轴的前侧被支撑突起57。
在将驱动单元37安装在显影剂下落框架1上的情况下,将前侧被支撑突起57从后方配合入前侧轴承7a中进而得到可旋转地支撑。
将作为从动齿轮实例的曲柄齿轮58固定到曲柄轴52的后端。曲柄轴52具有靠近曲柄用通孔48前侧形成的止动部分52a。
作为驱动源单元实例的电动机单元61支撑在传动架38的后方。电动机单元61具有作为驱动源实例的电动机62。作为驱动源单元框架实例的板状电动机单元框架63支撑在电动机62的前方。在电动机单元框架63的左上端形成有与电动机单元被固定部分43c相对的作为单元固定部分实例的电动机单元固定部分63a。在电动机单元固定部分63a上形成有对应于螺孔43d的螺纹通孔63b。此外,在电动机单元框架63沿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的右侧形成有对应于中央固定螺孔41b的中央部分螺纹通孔63c。
在图5中,作为电动机62的旋转轴实例的电动机轴62a穿过电动机单元框架63且向前延伸。作为驱动齿轮实例的驱动齿轮64支撑在电动机轴62a的后方。
驱动齿轮64具有布置在后端的作为圆柱状部件的齿轮段66,该齿轮段66具有作为中心轴的电动机轴62a和形成在外周的轮齿。在齿轮段66的前方一体形成有直径比齿轮段66大的圆柱状弹簧座67。在弹簧座67内形成有由圆环状凹部形成的弹簧后端接收部分67a。在弹簧后端接收部分67a的内端一体形成有沿着电动机轴62a向前延伸的作为圆筒状弹簧通孔实例的轴环68。
作为驱动传动部件实例的驱动侧联轴器71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在轴环68的前端。驱动侧联轴器71具有与从动联轴器32相对布置的联轴器主体72。在联轴器主体72内形成有由与从动联轴器32的轮爪相啮合的凹部所形成的啮合部分72a。在联轴器主体72的后表面上形成有前侧弹簧支撑部分端面72b。在前侧弹簧支撑部分端面72b上一体形成有作为向后延伸的圆筒状前侧弹簧通孔实例的前侧弹簧支撑部分72c。在前侧弹簧支撑部分端面72b与弹簧后端接收部分67a之间安装有作为推压部件实例的弹簧73,该弹簧73向前推压驱动侧联轴器71以覆盖轴环68和前侧弹簧支撑部分端面72b。通过支撑在电动机轴62a前端的止动部分74防止驱动侧联轴器71脱离。因此,通过弹簧73的推压而使得从动联轴器32与驱动侧联轴器71相互可靠地啮合。这样,电动机轴62a与螺旋推运器CLc2彼此联接,从而将电动机轴62a的旋转传递到螺旋推运器CLc2。
作为中间齿轮实例的中间齿轮76可旋转地支撑在驱动齿轮64的齿轮段66下方。中间齿轮76与齿轮段66和曲柄齿轮58相啮合。因此,当电动机62旋转时,曲柄齿轮58通过驱动齿轮64和中间齿轮76而旋转以将旋转传递到曲柄51。
作为汇合传送路径用可拆卸部件实例的汇合传送路径用可拆卸盖体83支撑在显影剂下落框架1下端的汇合传送路径用可拆卸盖体固定部分23上。汇合传送路径用可拆卸盖体83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可拆卸盖体主体84。对应于盖体用上端螺孔23a的作为上部遮盖部件固定通孔实例的盖体上部通孔84d形成在可拆卸盖体主体84的上端。沿着汇合传送路径UH2的后侧外周形成的传送路径支撑部分84a形成在可拆卸盖体主体84的下部。对应于下侧盖体固定螺孔8a的作为下部遮盖部件固定通孔实例的盖体下端通孔84f形成在可拆卸盖体主体84的下端。因此,在由前侧汇合传送路径接收部分8支撑汇合传送路径UH2的情况下,通过由盖体上部通孔84d和盖体下部通孔84f固定可拆卸盖体主体84从而将汇合传送路径UH2和显影剂下落框架1安装在一起。
作为疏松部件实例的摆动部件77支撑在曲柄51的前侧被支撑突起57上。摆动部件77具有沿着作为前侧倾斜壁7的内壁面实例的前侧倾斜壁内壁面7b延伸的作为疏松部件主体实例的摆动板78。
摆动板78的下部沿着左右方向的宽度向下变窄。
摆动板78上端的位置沿着上下方向位于下述位置的上方:即,残留物下落口29沿重力方向向下投影所得到的区域与前侧倾斜壁17相交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摆动部件77往复运动的情况下,摆动板78沿重力方向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总是位于下述位置的上方:即,从残留物下落口29沿竖直方向绘制的线L11与摆动板78相交的位置。
作为沿左右方向较长的通孔实例的矩形孔状摆动曲柄通孔79形成在摆动板78的上部沿右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曲柄51的前侧被支撑突起57穿过摆动曲柄通孔79。从前侧被支撑突起57沿着摆动曲柄通孔79沿左右方向可摆动地支撑摆动部件77。在实施例1中,在摆动部件77往复运动的情况下,摆动曲柄通孔79沿重力方向的下端在重力方向上总是位于下述位置的上方:即,从残留物下落口29竖直绘制的线L11与摆动板78相交的位置。
摆动板78具有作为左右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实例的形成为跨过摆动曲柄通孔79的曲柄接触部分81a、81b。在实施例1中,将曲柄接触部分81a和81b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绕组支撑部分54的旋转直径窄。
绕组支撑部分54支撑由螺旋状的线材形成的作为第二疏松部件实例的螺旋弹簧82,使得该螺旋弹簧可在上端旋转。
(实施例1的操作)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U3中,根据图像形成操作,从显影装置Gy、Gm、Gc、Gk中排出废调色剂,并且通过清洁器CLy、CLm、CLc、CLk回收残留物。通过螺旋推运器CLy2~CLk2将由清洁器CLy、CLm、CLc、CLk回收的残留物传送到后方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UH16以使残留物从清洁器传送路径通孔4a中流入。通过驱动相应的劣化显影剂传送部件G3k,从显影装置Gy、Gm、Gc、Gk中排出的废调色剂从显影装置用传送路径通孔4b流入显影剂下落框架1。
残留物传送筒CLc3内流入显影剂下落框架1的残留物从残留物下落口29沿重力方向向下下落在摆动板78上,并且沿着斜坡进一步下落到汇合传送路径UH2从而得以传送。显影装置用传送筒G4k内流入显影剂下落框架1的残留物从显影剂下落36下落,并且沿着摆动板78进一步下落到汇合传送路径UH2。
这样,流入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UH16的残留物或诸如废调色剂等废显影剂流入汇合传送路径UH2且通过下落方向传送路径UH3和容器传送路径UH4被传送到显影剂回收容器UH6,由此进行回收。
图7为示出实施例1中的摆动部件的操作的视图。图7A为示出当摆动部件向右或朝向+Y方向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图7B为示出当曲柄从图7A中的状态旋转180℃以使摆动部件向左或朝向-Y方向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
在实施例1中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中,流入显影剂下落框架1中的显影剂下落在摆动部件77的摆动板78的上表面上。在图7中,摆动部件77与清洁器CLy2、CLm2、CLc2、CLk2具有相同的驱动源。通过由电动机62旋转的曲柄51的绕组支撑部分54,周期性地推动曲柄接触部分81a、81b以使曲柄接触部分81a、81b沿着摆动曲柄通孔79沿左右方向摆动。
因此,摆动部件77摆动以粉碎显影剂下落框架1中倾向于凝结或沉积的显影剂。具体而言,与显影剂竖直下落的情况相比,可以粉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在显影剂下落框架1内的倾斜下落传送路径中倾向于凝结或沉积的显影剂,由此减少显影剂堵塞。
现在,实施例1中的摆动部件77不是沿着沿下落传送方向的上下方向摆动,而是沿着垂直于下落传送方向的左右方向摆动,由此,与摆动部件与下落方向相反地向上移动的情况相比,可减少显影剂下落框架1内的显影剂的飞散或浮扬。也就是说,通过沿右左方向摆动摆动部件,将抑制从残留物下落口29下落的残留物的向上飞散或浮扬。这样,将减少调色剂在传送主体内壁上的凝结或沉积而导致的显影剂堵塞,由此可减少由于显影剂泄漏导致的污垢。
此外,在实施例1中,由于摆动板78的上端位于残留物从残留物下落口29下落的位置的上方,因此可防止残留物在下落位置沉积;而且,显影剂不易于进入摆动板78与前侧倾斜壁7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进入的显影剂不易于在前侧倾斜壁7上摩擦并附着。
此外,在实施例1中,由于沿着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的前侧倾斜壁7布置摆动部件77,因此由于重力作用,摆动部件77受到沿着靠近前侧倾斜壁7的方向的分力。因此,与实施例1中的摆动部件受到沿着离开前侧倾斜壁7的方向的分力的情况相比,在摆动过程中,摆动部件77不易于与前侧倾斜壁7分离,并且显影剂不易于进入摆动部件77与前侧倾斜壁7之间。
在实施例1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中,通过绕组支撑部分54支撑螺旋弹簧82,从而螺旋弹簧82随着相对于曲柄51的旋转中心偏心的绕组支撑部分54的旋转而在摆动板78上进行周期性振动。出于此原因,在实施例1中,由于螺旋弹簧82的振动连同摆动部件77的摆动,从而更加有效地粉碎和向下刮除显影剂,由此进一步减少显影剂的堵塞。
在实施例1中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中,曲柄51、传动架38、摆动部件77、螺旋弹簧82组合成可从显影剂下落框架1上一体拆卸的齿轮单元37a。电动机单元61一体可拆卸地支撑在齿轮单元37a中。这样,便于在显影剂下落框架1、齿轮单元37a以及电动机单元61之间的安装/拆卸,由此实现便于显影剂下落单UH12的装配或维修及其在损坏组件更换时的拆分的构造。
(实施例2)
图8为示出与图7中根据实施例1的摆动部件相对应的根据实施例2的摆动部件79的视图。
接下来,将说明实施例2。在此部分说明中,相同的参考符号是指与实施例1相同的元件,将不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2在下述几点与实施例1不同,但是在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构造相同。
在图8中,在根据实施例2的摆动部件77’中,作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显影剂出口实例的狭缝91形成在摆动部件的摆动板78’沿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处。在实施例2中,在摆动部件77’往复运动的情况下,狭缝91沿重力方向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总是位于下述位置的下方:即,从残留物下落29竖直绘制的线L11与前侧倾斜壁7相交的位置。
(实施例2的操作)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根据实施例2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中,在摆动部件77’摆动的情况下,即使当显影剂从摆动曲柄通孔79或摆动板78’的上端进入摆动板78’与前侧倾斜壁7之间的间隙时,该显影剂也会通过狭缝91从摆动板78’前方穿到后方。具体而言,在沿重力方向与摆动曲柄通孔79重叠的位置处形成用作刮除部分的狭缝91的周缘91a。通过周缘91a刮除从摆动曲柄通孔79进入而在前侧倾斜壁7上摩擦的显影剂,进而通过狭缝91将该显影剂排出。
这样,在实施例2中,可以抑制由于显影剂进入摆动部件77’与前侧倾斜壁7之间的间隙并且凝结或沉积所导致的摆动部件77’的摆动受阻和显影剂堵塞。
(实施例3)
图9为示出与图7中根据实施例1的摆动部件相对应的根据实施例3的摆动部件的视图。图9A为示出当摆动部件向右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而图9B为示出当曲柄从图9A中的状态旋转180℃以使摆动部件向左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
接下来,将说明实施例3。在此部分说明中,相同的参考符号是指与实施例1相同的元件,且将不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3在下述几点与实施例1不同,但是在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的构造相同。
在图9中,作为左右一对移动限制部件实例的右侧止动部分92a和左侧止动部分92b支撑在实施例3中的前侧倾斜壁7”的前侧轴承7a的下方以夹持摆动部件77”。在实施例3中,右侧止动部分92a和左侧止动部分92b位于作为旋转中心的曲柄轴52相对于下述平面的布置一侧:即,该平面包含沿着作为往复运动施加部分实例的绕组支撑部分54与作为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实例的曲柄接触部分81a、81b之间的接触部分所移动的范围的水平方向的外端竖直绘制的线L31、L32。
(实施例3的操作)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根据实施例3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中,当摆动部件77”由于曲柄51的旋转而受到沿右左方向的摆动力作用时,通过止动部分92a、92b限制摆动部件77”的移动。这样,如图9A和9B所示,在与从前侧轴承7a向下位移的右侧止动部分92a相接触的支点处,摆动部件77”相对于右侧止动部分92a的上部和下部相对于彼此反向摆动。
相应地,在实施例3中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中,与摆动部件77如同实施例1和2那样仅单纯沿着左右方向摆动的情况相比,可产生复杂的摆动,由此,类似于实施例1和2可减少显影剂的堵塞。
(实施例4)
图10为示出与图7中根据实施例1的摆动部件相对应的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4的摆动部件的视图。图10A为示出根据实施例4的显影剂下落单元的侧视图;图10B为示出当摆动部件向右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而图10C为示出当曲柄从图10B的状态旋转180℃以使摆动部件向左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
接下来,将说明实施例4。在此部分说明中,相同的参考符号是指与实施例1相同的元件,且将不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4在下述几点与实施例1不同,但是在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的构造相同。
在图10中,在前侧轴承7a的下方形成作为支撑部分实例的凹状摆动部件支撑孔93。
在实施例4中,取代根据实施例1的摆动部件77而设置摆动部件101。该摆动部件101的摆动板102具有作为布置在对应于摆动部件支撑孔93的位置处的被支撑部分实例的沿左右方向较长的长孔状摆动部件支撑销用通孔96以取代实施例1中的摆动曲柄通孔79。因此,不同于实施例1,根据实施例4的摆动部件101不是由曲柄51支撑,而是由穿过摆动部件支撑销用通孔96且由摆动部件支撑孔93支撑的作为支撑部件实例的支撑销97来支撑。
此外,不同于实施例1中的摆动板78,实施例4中的摆动板102形成为具有这样的长度:即,其上端位于前侧轴承7a的下方且位于下述位置的上方:即,残留物下落口29沿重力方向向下投影的区域与前侧倾斜壁7相交的位置。在实施例4中,曲柄接触部分81a、81b形成为从摆动板102的上端向上突出的形状且沿重力方向位于摆动部件支撑孔93的上方。换言之,在实施例4中,曲柄轴52和摆动部件支撑孔93布置在沿重力方向彼此重叠的位置处,并且摆动部件支撑孔93和曲柄接触部分81a、81b布置在沿重力方向彼此不交错的位置上且位于不同高度处。
(实施例4的操作)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实施例4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中,支撑销97沿着摆动部件支撑销用通孔96可摆动地支撑摆动部件101。此外,摆动部件101由于布置在摆动部件101上方的曲柄51的旋转而沿着左右方向摆动。
这样,在实施例4中,由于支撑部分与旋转轴不同,因此可以在前侧倾斜壁7较少振动的情况下支撑摆动部件101,进而在摆动过程中,可以使摆动部件101更难于离开前侧倾斜壁7。这样,可以减少摆动部件101与前侧倾斜壁7之间间隙中的显影剂的附着或沉积。与实施例1~3一样,可以减少显影剂的堵塞。
(实施例5)
图11为示出与图7中根据实施例1的摆动部件相对应的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5的摆动部件的视图。图11A为示出当摆动部件向右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图11B为示出当曲柄从图11A中的状态旋转180℃以使摆动部件向左移动时的状态的视图。
接下来,将说明实施例5。在此部分说明中,相同的参考符号是指与实施例1、4中相同的元件,且将不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5在下述几点与实施例1、4不同,但是在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4构造相同。
参考图11,在实施例5的前侧倾斜壁7上,不同于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的前侧轴承7a,在前侧倾斜壁7的左上侧,即朝向-Y和+Z方向位移的位置处形成前侧轴承103。
作为支撑部分实例的凹状摆动部件支撑孔93’形成在前侧轴承103的正上方。摆动部件支撑孔93’位于靠近当螺旋推运器CLc2相对于残留物下落口29从重力方向的下方向上旋转时的一侧的位置处。将前侧轴承103与摆动部件支撑孔93’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曲柄51的绕组支撑部分54的旋转半径长。
在实施例5中,设置摆动部件104以取代实施例1中的摆动部件77。取代实施例4中的摆动部件支撑销用通孔96,摆动部件104的摆动板106具有作为布置在对应于摆动部件支撑孔93’的位置处的被支撑部件实例的从左下侧向右上侧延伸的长孔状摆动部件支撑销用倾斜通孔107。支撑销97’沿着摆动部件支撑销用倾斜通孔107从左下侧向右上侧,即沿着与下落方向相交叉的倾斜方向可摆动地支撑摆动板106。在实施例5中,即使当摆动板106位于最左边的位置时,摆动部件104的上端也位于下述位置的上方:即,残留物下落口29沿重力方向向下投影的区域与前侧倾斜壁7相交的位置。在实施例5中,与实施例1中的情况相比,残留物下落口29形成在靠近左侧和朝向-Y侧的位置处。
在实施例5的摆动板106中,不同于实施例1和4,仅在摆动部件支撑销用倾斜通孔107的左侧形成左侧曲柄接触部分108。此外,使曲柄51的绕组支撑部分54从摆动板106的左上侧,即从-Y和+Z侧与左侧曲柄接触部分108相接触。
(实施例5的操作)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根据实施例5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中,如图11A所示,当绕组支撑部分54比曲柄51更向左侧移动时,绕组支撑部分54和左侧曲柄接触部分108彼此不会接触,从而使得摆动部件104由于重力而沿着摆动部件支撑销用倾斜通孔107朝向左下侧移动。
此外,如图11B所示,当绕组支撑部分54比曲柄51更向右侧移动时,绕组支撑部分54和左侧曲柄接触部分108彼此接触,从而向右即+Y方向推动摆动部件104。因此,摆动部件104沿着摆动部件支撑销用倾斜通孔107朝向右上侧移动。参考图11,在实施例5中,螺旋推运器CLc2沿着箭头Ya’的方向旋转,从而,沿着残留物传送路径CLc 1传送的残留物在旋转的下游侧易于被朝向左侧拉动。这样,从残留物下落口29下落的残留物量在残留物下落口29左侧大于右侧。
在实施例5中,在残留物的下落量较多,即螺旋推运器CLc2沿重力方向从下方向上旋转的左侧,摆动部件104从右上侧朝向左下侧移动。因此,摆动部件104沿着具有沿重力方向的向下分量的斜向下方向移动,从而摆动部分104通过其向下移动的力以及重力辅助残留物下落。另一方面,在残留物的下落量较少的右侧,摆动部件104从左下侧朝向右上侧移动,从而将由于摆动部件104的向上移动而产生的残留物的飞散或浮扬抑制到最低限度。此外,在残留物的下落量较多的一侧,摆动部件支撑孔93’布置成使得摆动部件104主要在这一侧往复运动。这样,与摆动部件支撑孔93’布置在残留物下落量较少的一侧的情况相比,可提高粉碎能力。
此外,在实施例5中,如同实施例4一样,由于支撑部分不同于旋转轴,因此可以在前侧倾斜壁7不振动的情况下支撑摆动部件104。这样,可以使摆动部件104更难于离开前侧倾斜壁7。因此,可以减少摆动部件104与前侧倾斜壁7之间间隙中的显影剂的附着或沉积。与实施例1~4一样,可以减少显影剂的堵塞。
此外,在实施例5中,绕组支撑部分54从上方与左侧曲柄接触部分108接触移动,从而摆动部件104在沿右上方向移动的同时受到从上方向下施加的力的推动。这样,摆动部件104受到沿着被推向前侧倾斜壁7的方向的分力。结果,摆动部件104难于离开前侧倾斜壁7且在左下侧移动的同时由于重力受到来自前侧倾斜壁7一侧的力。结果,摆动部件104往复运动而不会受到沿着离开前侧倾斜壁7的方向的力。
(实施例6)
图12为示出根据实施例6的摆动部件的视图。图12A为摆动部件的曲柄接触部分形成之前的视图。图12B为摆动部件的曲柄接触部分形成之后的视图。
参考图12,实施例6中的摆动部件111具有摆动板112。摆动板112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摆动板下侧组件112a和沿左右方向比摆动板下侧组件112a的上端更宽的摆动板上侧组件112b一体形成。作为被支撑部分实例的摆动曲柄通孔113形成在摆动板上侧组件112b上部沿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处。
参考图12A,在形成曲柄接触部分之前的摆动板上侧组件112b中,在摆动板下侧组件112a的左右两侧边缘的延伸线上,左右一对竖直切口114a、114b形成在摆动曲柄通孔113的上边缘的高度位置。在摆动板上侧组件112b中,从竖直切口114a、114b的上边缘沿左右方向向外形成左右一对水平切口116a、116b。
参考图12A和12B,在实施例6中的摆动部件111中,沿着沿重力方向向下延伸的凹折线117a、117b从水平切口116a、116b的外边缘到沿重力方向下侧的摆动板上侧组件112b下端折叠如图12A所示的由竖直切口114a、114b和水平切口116a、116b围起的区域。这样,形成如图12B所示的作为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件实例的曲柄接触部分118a、118b。结果,在曲柄接触部分118a、118b折叠成立直的状态下,在曲柄接触部分118a、118b的根部与竖直切口114a、114b之间形成作为一对左右侵入物吐出部件实例的刮除狭缝119a、119b。此外,由刮除狭缝119a、119b的竖直切口114a、114b侧的边缘形成作为刮除部件实例的刮除边缘121a、121b。
(实施例6的操作)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根据实施例6的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中,下落的残留物可通过摆动曲柄通孔113进入摆动板112与前侧倾斜壁7之间的间隙中,从而从进入摆动曲柄通孔113的残留物可以通过摆动部件111在前侧倾斜壁7上摩擦。另一方面,在实施例6中的摆动部件111中,在摆动部件111摆动的同时,通过形成在与摆动曲柄通孔113沿水平方向重叠的位置上,即形成在摆动曲柄通孔113的高度处的刮除狭缝119a、119b的刮除边缘121a、121b,摩擦的残留物被刮除并且通过刮除狭缝119a、119b向下下落。因此,与不设置刮除边缘121a、121b的情况相比,可减少从摆动曲柄通孔113进入的残留物的凝结或沉积。
(变型)
至此已经说明了各种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应当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变型。下面,将列出本发明的典型变型例(H01)至(H04)。
(H01)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复印机U用作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打印机、传真机、或具有多种功能的复合机。此外,本发明不应当限于多色显影的图像形成装置,而是也可以应用于单色图像形成装置。此外,本发明不应当限于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而是也可以应用于旋转型图像形成装置。
(H02)在上述实施例中,螺旋推运器CLc2和曲柄51由电动机62驱动,劣化显影剂传送部件G3k由显影装置Gk的未示出的驱动电动机驱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螺旋推运器CLc2和劣化显影剂传送部件G3k可以由共同的驱动电动机驱动。反之,各旋转部件,即螺旋推运器CLc2、曲柄51以及劣化显影剂传送部件G3k可以分别由单独的电动机驱动。
(H03)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第二疏松部件实例的由螺旋状线材形成的螺旋弹簧82由绕组支撑部分54支撑成可在上端旋转。然而,第二疏松部件不应当限于螺旋弹簧的形状,而是可以形成为任何形状。例如,刷状清洁部件可以通过诸如橡胶等弹性部件与绕组支撑部分54连接。期望设置螺旋弹簧82,但也可以省略。
(H04)在上述实施例中,摆动部件77设置在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中。然而,待布置的传送路径不应当限于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而是也可将摆动部件77布置在诸如下落方向传送路径UH3等其他任何下落传送路径中。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包括:
下落路径,粉末穿过所述下落路径而下落;
疏松部件,其布置在所述下落路径中,并且疏松附着在所述下落路径的内壁上的粉末;
支撑部分,其设置在所述下落路径的所述内壁上,并且支撑所述疏松部件;
旋转部件,其包括:
旋转中心;以及
往复运动施加部分,其位于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处,所述旋转部件布置在所述下落路径内并且受到旋转驱动;以及
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疏松部件上,并且与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接触,
其中,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同时,所述疏松部件通过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与所述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之间的接触而沿着所述下落路径的所述内壁移动;
所述疏松部件包括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所述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设置在疏松部件主体中并且布置成跨过所述旋转中心以与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接触,所述疏松部件沿着所述下落路径的所述内壁设置,并且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同时通过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与所述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之间的接触而进行往复运动,并且
所述支撑部分支撑所述疏松部件的一端,所述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设置在所述疏松部件的所述一端,并且所述疏松部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下落路径的纵向轴线垂直地向所述旋转中心的左方和右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
进入粉末排出口,其形成在所述疏松部件主体中,并且将进入所述疏松部件与所述下落路径的壁面之间的粉末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
移动限制部件,其布置在所述疏松部件主体的往复运动方向的两侧以跨过所述疏松部件主体,并且相对于下述平面位于所述旋转中心所在的一侧:即,所述平面包括从在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与所述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之间的接触部分所移动的范围内沿水平方向的外端竖直绘制的线,所述移动限制部件限制所述疏松部件主体沿着所述往复运动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疏松部件包括:
被支撑部分,其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并且形成为沿着所述疏松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长孔;以及
刮除部分,其形成在沿重力方向与所述被支撑部分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刮除从所述被支撑部分进入且附着在所述疏松部件与所述下落路径的壁面之间的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和所述支撑部分布置在沿着重力方向重叠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布置在沿着重力方向不交叉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不朝向离开所述内壁的方向向所述疏松部件主体施加力。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显影剂保持体,其保持显影剂;
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其去除附着在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显影剂;
下落路径,显影剂穿过所述下落路径而下落,并且所述下落路径包括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布置的内壁;
流入口,由所述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去除的显影剂从所述流入口流入所述下落路径;
旋转部件,其包括:
旋转中心;以及
往复运动施加部分,其位于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处,所述旋转部件布置在所述下落路径内并且受到旋转驱动;
支撑部分,其设置在所述下落路径的所述内壁上;以及
疏松部件,其包括:
疏松部件主体,其沿着与所述显影剂的下落方向相交叉的方向沿所述内壁往复运动;以及
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疏松部件主体中,并且布置成跨过所述旋转中心以与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接触,所述疏松部件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并且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同时通过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与所述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之间的接触而进行往复运动,
其中,在所述疏松部件进行往复运动的情况下,所述疏松部件主体沿着所述下落路径的所述内壁布置的区域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总是位于下述位置的上方:即,从所述流入口沿重力方向绘制的线与所述疏松部件主体相交叉的位置,并且
所述支撑部分支撑所述疏松部件的一端,所述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设置在所述疏松部件的所述一端,并且所述疏松部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下落路径的纵向轴线垂直地向所述旋转中心的左方和右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疏松部件还包括:
被支撑部分,其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并且形成为沿着所述疏松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长孔,并且
在所述疏松部件进行往复运动的情况下,所述长孔沿重力方向的下端在重力方向上总是位于下述位置的上方:即,从所述流入口沿重力方向绘制的线与所述疏松部件主体相交叉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进入显影剂排出口,其形成在所述疏松部件主体中,并且将进入所述疏松部件主体与所述下落路径的壁面之间的显影剂排出,
其中,在所述疏松部件进行往复运动的情况下,所述进入显影剂排出口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总是位于下述位置的下方:即,从所述流入口沿重力方向绘制的线与所述内壁相交叉的位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显影剂保持体,其保持显影剂;
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其去除附着在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显影剂;
主体框架,其包括保持所述显影剂保持体和所述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的保持部分;
下落形成框架,其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中并且与显影剂下落所穿过的下落路径汇合,所述下落路径具有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布置的内壁;
流入口,由所述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去除的显影剂从所述流入口流入所述下落路径;
旋转部件,其包括:
旋转中心;以及
往复运动施加部分,其位于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处,所述旋转部件布置在所述下落路径内并且受到旋转驱动;
疏松部件,其包括:
疏松部件主体,其沿着与所述显影剂的下落方向相交叉的方向沿所述内壁往复运动;以及
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疏松部件主体中并且布置成跨过所述旋转中心以与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接触,所述疏松部件沿着所述下落路径的所述内壁设置,并且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同时通过所述往复运动施加部分与所述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之间的接触而进行往复运动;
支撑部分,其设置在所述下落路径的所述内壁上,并且支撑所述疏松部件;以及
驱动传递单元,其由下述部分一体构成:
所述旋转部件;以及
驱动传递系统,其将驱动传递到所述旋转部件,所述驱动传递单元可从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中的下落路径形成框架上拆卸下来,
其中,所述支撑部分支撑所述疏松部件的一端,所述一对往复运动被施加部分设置在所述疏松部件的所述一端,并且所述疏松部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下落路径的纵向轴线垂直地向所述旋转中心的左方和右方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传送部件,其包括:
旋转轴;以及
传送叶片,其由所述旋转轴支撑,所述传送部件沿着预定旋转方向旋转以朝向所述流入口传送由所述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去除的显影剂,
其中,在与所述流入口相对的位置处,在所述传送部件沿重力方向从下方向上方旋转的一侧沿着具有重力方向下方分量的斜向下方向可移动地支撑所述疏松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传送部件,其包括:
旋转轴;以及
传送叶片,其由所述旋转轴支撑,并且沿着预定旋转方向旋转以朝向所述流入口传送由所述显影剂保持体清洁器去除的显影剂,
其中,所述支撑部分布置在与所述流入口相对的位置处,并且位于所述传送部件沿重力方向从下方向上方旋转的一侧。
CN2009100069913A 2008-06-25 2009-02-18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6149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6532A JP2010008606A (ja) 2008-06-25 2008-06-25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66532 2008-06-25
JP2008166532 2008-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4985A CN101614985A (zh) 2009-12-30
CN101614985B true CN101614985B (zh) 2013-05-29

Family

ID=41447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9913A Active CN101614985B (zh) 2008-06-25 2009-02-18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80296B2 (zh)
JP (1) JP2010008606A (zh)
CN (1) CN1016149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0437B2 (ja) * 2008-04-15 2011-03-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73916B2 (ja) * 2009-02-24 2015-02-18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原子力研究開発機構 放射性同位元素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CN102135751B (zh) * 2010-01-27 2014-08-2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处理单元定位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36294A (zh) * 2010-04-21 2011-11-09 株式会社东芝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的减压方法
US20120070210A1 (en) * 2010-09-20 2012-03-22 Pitas Jeffrey A Method for collecting waste toner
JP5625713B2 (ja) * 2010-10-07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71958B2 (ja) * 2010-11-09 2015-02-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59715B2 (ja) * 2010-11-10 2015-01-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855A (ja) * 2012-03-21 2013-09-30 Casio Electronics Co Ltd 廃トナー搬送ユニット
JP6115814B2 (ja) * 2013-04-19 2017-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12016A (ja) * 2014-06-27 2016-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624448B2 (ja) * 2016-03-08 2019-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BR112019002403A2 (pt) * 2016-08-26 2019-06-04 Canon Kk cartucho e aparelh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JP7388130B2 (ja) * 2019-10-29 2023-11-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トナー搬送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WO2021215316A1 (ja) * 2020-04-22 2021-10-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並びに、トナー搬送装置を備える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4116B2 (ja) 1996-03-28 2003-08-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565709B2 (ja) * 1998-04-10 2004-09-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
JP3767843B2 (ja) * 1998-11-20 2006-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330440A (ja) 1999-05-18 2000-11-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54556A (ja) * 1999-11-30 2001-06-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11913B2 (ja) * 2003-09-18 2010-0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粒物回収装置
JP4655741B2 (ja) * 2005-03-29 2011-03-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15091B2 (ja) * 2006-10-23 2009-0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484908B2 (ja) * 2007-07-13 2010-06-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506824B2 (ja) * 2007-12-13 2010-07-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回収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74626B2 (ja) * 2008-09-26 2011-04-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58519B2 (ja) * 2008-09-26 2012-01-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粉体搬送装置
JP4752891B2 (ja) * 2008-09-26 2011-08-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85485A (ja) * 2008-09-29 2010-04-1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239695B2 (ja) * 2008-09-29 2013-07-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02433B2 (ja) * 2008-11-07 2011-06-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回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92660B2 (ja) * 2009-03-19 2011-06-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0939B2 (ja) * 2009-03-24 2011-08-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1490B2 (ja) * 2009-03-27 2011-1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55513A 2000.06.06
JP特开2001-154556A 2001.06.08
JP特开2006-276811A 2006.10.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324294A1 (en) 2009-12-31
CN101614985A (zh) 2009-12-30
US8280296B2 (en) 2012-10-02
JP2010008606A (ja) 201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4985B (zh)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025816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1211134B (zh) 电摄影彩色成像设备
JP4640437B2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89647B2 (en) Toner conveying unit for collecting toner and conveying toner to toner storage container
US9753401B2 (en)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261468A (zh) 潜像载体单元和成像设备
US7805096B2 (en) Toner conveying device,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se
CN102279543A (zh) 调色剂输送装置、具有该调色剂输送装置的调色剂盒和清洁单元
KR101099499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그 현상장치 및 현상기
US7627274B2 (en) Toner conveying device,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se
JP6164935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110002715A1 (en)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1612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82452B2 (ja) トナーの搬送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76631A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01993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59177B2 (ja) 現像装置、現像剤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0939B2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80976A (ja) トナー搬送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085492B1 (ko) 화상형성장치용 현상장치
JP5560680B2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65375B2 (ja)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4931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