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1228B - 机动二轮车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31228B CN101531228B CN2009100075153A CN200910007515A CN101531228B CN 101531228 B CN101531228 B CN 101531228B CN 2009100075153 A CN2009100075153 A CN 2009100075153A CN 200910007515 A CN200910007515 A CN 200910007515A CN 101531228 B CN101531228 B CN 1015312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bag
- fuel tank
- bag component
- wheeled
-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7/00—Safety equipment
- B62J27/20—Airba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ir Bag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替换在气囊展开的位置保持的支承带的技术。机动二轮车(10)具有:从头管(12)向后方左右延伸的主架(21L、21R)、设于这些主架(21L、21R)之间的燃料箱(41)、从主架(21L、21R)向后方延伸的座架(33L、33R)、支承于这些座架(33L、33R)的乘员座位(42)、设于该乘员座位(42)前方的气囊组件(43),气囊组件(43)配置于燃料箱(41)的后部上方,并且,安装于从左右主架(21L、21R)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支撑部件(45L、45R)。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乘员座位前方具有气囊组件的机动二轮车。
背景技术
已知有在乘员落座的乘员座位前方具有气囊组件的机动二轮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9793号公报(图7)
在专利文献1的图7中,在机动二轮车上设置有内置气囊的气囊组件20(附图标记借用该公报中的附图标记,以下相同),在该气囊组件20的后方配置有燃料箱30,在该燃料箱30的后方配置有乘员落座的主座位10。
在气囊和设于车体侧的带用支撑52之间,当展开气囊时,将展开的气囊与保持于规定位置的支承带51连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气囊组件20和主座位10之间,配置有燃料箱30,并设有在使气囊展开后用于将气囊保持于规定位置的支承带51。若存在替换支承带的技术,则是优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替换将气囊保持在展开的位置的支承带的技术。
第一方面发明的机动二轮车,具有:头管、从该头管向后方左右延伸的主架、设于这些左右主架之间的燃料箱、从主架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座架、支承于该座架且乘员落座的乘员座位、设于该乘员座位前方的气囊组件,该机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气囊组件配置于燃料箱的后部上方,并且,安装于从左右主架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支撑部件。
第二方面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箱的后部上面形成有凹部,在该凹部配置有气囊组件。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燃料箱、气囊组件和支撑部件被 箱盖一并覆盖。
第四方面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箱盖的与气囊组件相对的部位,形成有包含切口部的脆弱部。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座架设于左右,在从上方看车辆时,在这些左右座架之间配置有副燃料箱,在该副燃料箱设有将燃料向发动机侧输送的燃料泵,燃料箱和副燃料箱之间利用流过燃料的管道连结,利用燃料泵从副燃料箱向发动机供给燃料。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由于气囊组件配置于燃料箱的后部上方,故与配置于燃料箱前方的情况相比,可以将气囊组件进一步靠近乘员而配置。通过将气囊组件进一步靠近乘员而配置,从而不使用在车体和气囊之间连接、在气囊展开时将气囊保持于规定位置的支承带,而可以使气囊展开到规定位置。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由于在燃料箱的后部上面形成有凹部,在该凹部配置有气囊组件,故能够以不从燃料箱上面突出的方式配置气囊组件。若能够以不从燃料箱上面突出的方式配置气囊组件,则可以抑制燃料箱上面的凹凸,使燃料箱上面流畅平整地形成,并可以抑制燃料箱及其周边部的外观性降低。
另外,通过将气囊组件配置于在燃料箱后部上面形成的凹部,从而在气囊展开时,朝乘员侧展开,不使用支承带即可有效地展开气囊。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由于燃料箱、气囊组件和支撑部件被箱盖一并覆盖,故可以将气囊组件配置于乘员附近,并可以大幅提高燃料箱及其周边部的外观性。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在箱盖的与气囊组件相对的部位形成有包含切口部的脆弱部。在气囊组件非动作时,气囊组件被箱盖覆盖,可以保持车辆的外观性。另外,在气囊组件动作时,利用气囊的膨胀,沿脆弱部形成开口,可以顺畅地进行气囊的膨胀展开。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座架设于左右,在从上方看车辆时,在这些左右座架之间配置有副燃料箱,故可以利用副燃料箱来补充因设于燃料箱的凹部而减少的燃料的收纳容量的相应减少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副燃料箱及燃料供给装置与发动机靠近配置,从而可以谋求车辆的低重心化和质量的集中化。通过谋求低重心化和质量的集中化,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操纵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所具有的罩支撑架(カゥルステ一)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右前部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配置于燃料箱后部上方的气囊组件及其周边部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配置于燃料箱后部上方的气囊组件及其周边部的立体图;
图6(a)、(b)是本发明的罩支撑架的作用说明图;
图7(a)、(b)、(c)是本发明的气囊组件的作用说明图;
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于机动二轮车的气囊组件的作用说明图,图8(b)是其比较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动二轮车 12头管
21L、21R主架 21Lb、21Rb主架的后端部
22发动机 33L、33R座架
41燃料箱 41b燃料箱的后部
41bt燃料箱的后部上面 42乘员座位
43气囊组件 45L、45R支撑部件
53管道 54燃料泵
89凹部 91箱盖
91u箱盖的下面 93副燃料箱
94切口部 95脆弱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另外,附图是按照符号的方向看到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机动二轮车10是以如下部件为主要结构的车辆,包括:设于车架11前端部11a的头管12;经由转向轴13可转动地设于该头管12的转向手柄14;与转向轴13连结且具有将车辆从地面受到的振动等吸收的缓冲功能的左右前叉15L、15R(仅表示图中跟前侧的15L,以下相同);在这些前叉15L、15R的下端部之间跨设前轮车轴16,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前轮车轴16的前轮17;从头管12向后方左右延伸设置的主架21L、21R(仅表示图中跟前侧的21L);悬架于这些主架21L、21R的发动机22;从该发动机22延伸设置的排气管23;与该排气管23连结的消音器24;设于主架21L、21R后部且位于下部的枢轴部25和设于该枢轴部25的枢轴26;从该枢轴26向后方延伸设置且内置动力传递机构的后摇动臂27;设于该后摇动臂27和主架21L、21R之间且以枢轴26为中心可摇动地支承后摇动臂27的后缓冲单元28;设于后摇动臂27的后端部的后轮车轴29;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后轮车轴29的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1;从主架21L、21R的后端部在后方朝斜上方延伸的座架33L、33R(仅表示图中跟前侧的33L)。
以下说明机动二轮车上部的部件配置。
在机动二轮车10具有:从头管12向后方左右延伸的主架21L、21R;设于这些左右主架21L、21R之间的燃料箱41;从主架21L、21R的后端部21Lb、21Rb(仅表示图中跟前侧的21Lb)向后方延伸的座架33L、33R;支承于这些座架33L、33R且乘员落座的乘员座位42;设于该乘员座位42前方的气囊组件43。
气囊组件43配置于燃料箱41的后部41b上方,并且安装于从左右主架21L、21R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支撑部件45L、45R(仅表示图中跟前侧的45L)。
在气囊组件43折叠有后述的气囊,为了使该气囊在规定时机展开,在前叉15L配置有冲击检测传感器47,该冲击检测传感器47在作为车辆的机动二轮车10冲突时,检测施加于机动二轮车10的冲击,另外,在乘员座位42的下方后部配置有气囊控制单元48,该气囊控制单元48以由冲击检测传感器47检测出的信号等为基础来控制气囊的展开时机。气囊组件43、冲击检测传感器47以及气囊控制单元48之间由未图示的电气配线连接。
在燃料箱41的后部上方,在气囊组件43的后方设有例如可以收纳钱包或ETC单元49等小物品的空间51,通过设置利用该空间的小物品收纳 室52,可提高乘员的便利性。
就燃料供给系统进行说明,在燃料箱41的斜后下方,在乘员座位42的下方且从上方看车辆时在左右座架33L、33R之间,配置有副燃料箱44,在该副燃料箱44的内侧设有将燃料向发动机22侧输送的燃料泵54,燃料箱41和副燃料箱44之间利用流过燃料的管道53连结,燃料泵54利用燃料软管56与设于发动机22的吸入部且供给混合气体的燃料供给装置55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燃料箱41内的燃料向副燃料箱44输送,燃料经由燃料泵54及燃料软管56并经过设于发动机22附近的燃料供给装置55而供给到发动机22中。
图中,附图标记57是从侧面看,其一部分与燃料箱41重叠配置且将过滤后的空气供给到燃料供给装置55的空气滤清器,附图标记58是设于前罩36且乘员对后方进行观察的侧反射镜,附图标记59是头灯,附图标记61是前挡板,附图标记62是散热单元,附图标记63是主罩,附图标记64是后罩,附图标记65是后挡板,附图标记66是尾灯,附图标记67是前盘式制动单元,附图标记69是主支架,附图标记71是为了收纳物品而安装于座架33L的侧箱。
以下说明在车辆前部设置的罩支撑架37。
机动二轮车10具有罩支撑架37,该罩支撑架37向左右主架21L、21R的前方延伸设置且支承作为覆盖车辆的罩35的前罩36。
罩支撑架37配置成从侧面看车辆时,其前端部37a位于前轮17前端部17a的后方且位于设于头管12前方而照射车辆前方的头灯59前端部59a的前方。图中,G是车辆的重心位置。罩支撑架37配置于车辆重心位置G的上方。关于其详细结构在后面详述。
图2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所具有的罩支撑架的立体图,罩支撑架37具有:从主架21L、21R沿大致水平方向朝前方延伸的左右主支撑架部73L、73R;将这些主支撑架部73L、73R的前端彼此连接的横杆部(クロス部)74;将主支撑架部73L、73R的中间部73Lm、73Rm与各主架21L、21R连接且作为加强主支撑架部73L、73R的部件的左右斜撑部件75L、75R;从左右主支撑架部73L、73R向内侧斜上方延伸设置的作为臂部70的下臂部76L、76R;将这些下臂部76L、76R的上端连结的连结部77;在该连结部 77从头管12的前部延伸并支承连结部77的中心腕78;从连结部77向左右侧部延伸设置的上臂部79L、79R;设于这些上臂部79L、79R前端部且安装有前罩(图中附图标记36)的左右罩托架81L、81R。即,罩支撑架37安装于主架21L、21R及头管12。图中,附图标记82是横梁部件。
在此,主支撑架部73L、73R安装于主架21L、21R的点101L、101R(仅表示图中跟前侧的101L),与斜撑部件75L、75R安装于主架21L、21R的点102L、102R(仅表示图中跟前侧的102L)为不同的点,点102L、102R与点101L、101R在车辆的高度方向隔开间隔P而配置。
图3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右前部侧视图,在罩支撑架37,在右侧的斜撑部件75R上以从前方向后方的顺序安装有调节器83及蓄电池84。
参照图1~图3,由于罩支撑架37安装于主架21L、21R,故与罩支撑架37仅安装于头管12的情况相比,可以大幅提高罩支撑架37的安装强度。
在罩托架81L、81R,安装有与覆盖乘员前部的护罩80构成一体的前罩36,经由未图示的托架安装有头灯59,在罩支撑架37,在左侧的斜撑部件75L上以从前方向后方的顺序安装有发动机控制单元85,在该发动机控制单元85的后方安装有ABS控制单元86,在右侧的斜撑部件75R上如前所述以从前方向后方的顺序安装有调节器83及蓄电池84,故可以良好地确保机动二轮车10左右的重心平衡。另外,由于罩支撑架37被前罩36覆盖,故可以良好地保持车辆的外观性。
由于罩支撑架37具有:将主支撑架部73L、73R的前端彼此连接的横杆部74、将主支撑架部73L、73R的中间部73Lm、73Rm与主架21L、21R连接的左右斜撑部件75L、75R,故与仅由主支撑架部73L、73R构成罩支撑架37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罩支撑架37的强度。
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支撑架部73L、73R和斜撑部件75L、75R,例如可以将调节器、蓄电池、控制单元安装于斜撑部件75L、75R等。由于在主支撑架部73L、73R或斜撑部件75L、75R可以安装各种部件,故可以大幅提高车辆前部的部件配置自由度。
图4是本发明的配置于燃料箱后部上方的气囊组件及其周边部的侧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配置于燃料箱后部上方的气囊组件及其周边部的立体图。在图5中,省略箱盖91。以下,一并参照图4、图5进行说明。
燃料箱41配置于左右主架21L、21R之间并且安装于这些主架21L、21R上,在燃料箱41的前部形成有燃料箱注入口87,在其后部上面41bt形成有凹部89,在该凹部89配置有气囊组件43。
详细地说,气囊组件43以跨设从左右主架21L、21R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支撑部件45L、45R的左右上端部45La、45Ra的方式安装。
在燃料箱41的后部上面41bt形成有凹部89,在该凹部89配置有气囊组件43,故气囊组件43可以配置成不从燃料箱41的上面41t突出。
若将气囊组件43配置成不从燃料箱41的上面41t突出,则可以抑制燃料箱41上面41t的凹凸,使燃料箱41的上面41t流畅平整地形成,并可以抑制燃料箱41及其周边部的外观性降低。
另外,通过将气囊组件43配置于在燃料箱后部上面形成的凹部89,从而在气囊展开时,朝乘员侧展开,不使用支承带即可有效地展开气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燃料箱41、气囊组件43和支撑部件45L、4R被箱盖91一并覆盖,故可以将气囊组件43配置于乘员附近,并可以大幅提高燃料箱41及其周边部的外观性。
一并参照图1,座架33L、33R设于左右,在从上方看车辆时,在这些左右座架33L、33R之间配置有副燃料箱44,故可以利用副燃料箱44来补充因设于燃料箱41的凹部89而引起的燃料的相应容量减少量。即,可以利用副燃料箱44来补充因收纳于凹部89的气囊组件43和从侧面看与燃料箱41重叠配置的空气滤清器57而引起的燃料箱41的相应容量减少量。
在此基础上,由于在座架33L、33R之间配置了具有燃料供给装置的副燃料箱,故若将该副燃料箱及燃料供给装置与发动机22靠近配置,则可以谋求车辆的低重心化和质量的集中化。通过谋求低重心化和质量的集中化,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操纵性。
在箱盖91的下面91u,在与气囊组件43相对而面临的部位,形成有包含切口部94等的脆弱部95。关于脆弱部95,通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将后方的靠近乘员一侧的脆弱部95设置为相对于远离乘员一侧的脆弱部95而更脆弱,从而在气囊组件43展开时,可以使气囊97向乘员侧展开。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脆弱部95为切口部94,但也可将该脆弱部95形成为比箱盖91的其他部分薄。
接着论述具有以上所述的气囊组件和罩支撑架的机动二轮车的作用。
图6是本发明的罩支撑架的作用说明图。
图6(a)是说明作为车辆的机动二轮车10在从正面受到过大冲击时前轮17碰到对象物96的情况的图。在图中,前轮车轴16和头管12的上端部12a之间的距离为L1。
在图6(b)中,当车辆与对象物96冲突时,为了吸收冲击,前叉15L、15R收缩并且包含主架21L、21R的车体沿前叉15L、15R的轴向下降。在图中,前轮车轴16和头管12的上端部12a之间的距离为L2(L2<L1)。
当机动二轮车10从正面受到过大的冲击力时,由于前叉15L、15R的上端部向后方倾斜地配置,故在受到冲击时,主架21L、21R沿前叉15L、15R的轴向下降且相对于前轮17的位置而相对地向前方移动,罩支撑架37的前端部37a碰到对象物96。
罩支撑架37自身设有加强用的斜撑部件75L、75R(仅表示图中跟前侧的75L)等而可确保强度,另外,罩支撑架37向主架21L、21R及头管12的安装也是在多个点101L、101R、102L、102R进行,可以充分确保安装强度,故罩支撑架37可以起到作为机动二轮车10的前部保险杠(バンパ一)的作用。
将具有这种结构的罩支撑架37配置于前轮17的上方,在从正面受到过大冲击的情况下,当与对象物96抵接时,在前轮17和罩支撑架37这两个点承受冲击,故与仅在前轮17承受冲击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机动二轮车10的姿势变化。
以下,一并参照图2,接着说明罩支撑架37的作用。
由于在主架21L、21R上,主支撑架部73L、73R和斜撑部件75L、75R在不同的点101L、101R、102L、102R进行安装,故当冲击从前方输入到主支撑架部73L、73R时,斜撑部件75L、75R以抑制主支撑架部73L、73R弯曲的方式支承主支撑架部73L、73R。当受到来自前方的输入时,由于在不同的多个点承受输入,故可以提高罩支撑架37的刚性。若罩支撑架37的刚性提高,则可以进一步抑制车辆的姿势变化。
另外,斜撑部件75L、75R从侧面看朝车辆的上方形成为大致ヘ形状。由于斜撑部件75L、75R形成为大致ヘ形状,故从前方输入过大冲击时,主支撑架部73L、73R弯曲,并且,由于斜撑部件75L、75R形成为大致ヘ形状,故在大致ヘ形状的顶部T、T,容易向上方沿凸方向弯曲。此时,由于主支撑架部73L、73R和斜撑部件75L、75R的间隔Px成为宽间隔,故难 以引起车辆姿势变化。在此基础上,可以带来冲击吸收效果。
由于在罩支撑架37具有中心腕78和将该中心腕78与主支撑架部73L、73R连接的臂部,故可以进一步提高罩支撑架37的刚性。除斜撑部件之外,还利用中心腕78及作为臂部70的下臂部76L、76R支承设于罩支撑架37的主支撑架部73L、73R,故与作为加强部件而仅设置斜撑部件75L、75R的情况相比,负载难以集中于斜撑部件75L、75R。若负载难以集中于斜撑部件75L、75R,则可以使斜撑部件75L、75R轻量化,作为罩支撑架整体可谋求轻量化。
图7是本发明的气囊组件的作用说明图。
图7(a)是说明气囊组件43非动作时的状态的图,在箱盖91下面91u的面临气囊组件43的部位,形成有包含切口部94等的脆弱部95。在气囊组件43非动作时,气囊组件43被箱盖91覆盖,可以保持车辆的外观性。
图7(b)是说明气囊组件43刚进行动作之后的状态的图,在箱盖91下面91u的面临气囊组件43的部位,形成有包含切口部94等的脆弱部95,气囊组件43的上面部43s具有前铰链结构且可开放地构成,在气囊组件43动作时,利用气囊97的膨胀,上面部43s开放,并且,在脆弱部95形成开口98,可以顺畅地进行气囊97的膨胀展开。
图7(c)是说明气囊组件43动作且内置于气囊组件43的气囊97膨胀展开的状态的图,将气囊97向箱盖91的上方展开。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燃料箱41的后部上面41bt形成有配置气囊组件43的凹部89,但该凹部89的位置只要位于燃料箱41的上面,也可以位于前部或中间部等任意位置。
若可以将凹部89配置于燃料箱41上面41t的任意位置,则可以与气囊97的大小等相应地将气囊97配置于更有效地作用于乘员的位置。
图8是本发明的安装于机动二轮车的气囊组件的作用说明图及其比较例图。
在图8(a)中,表示实施例,其为说明将配置于燃料箱41后部上面的气囊97展开并与乘员P接触的情况的图。
由于气囊组件43配置于燃料箱41的后部上方,故与配置于燃料箱41前方的情况相比,可以将气囊组件43进一步靠近乘员而配置。
在图8(b)中,表示比较例,其为说明将配置于燃料箱41B前方的气 囊97B展开并与乘员P接触的情况的图,不能将气囊组件43进一步靠近乘员而配置。
在这一点上,在图8(a)中,当气囊97展开时,不使用将展开的气囊97保持于规定位置的支承带99L、99R(仅表示图中跟前侧的99L)即可将展开的气囊97展开于规定位置。
另外,在气囊组件43和乘员座位42之间,配置有燃料箱41。与此相对,在图8(a)中,通过将气囊组件43配置于燃料箱41的后部上面41bt且靠近乘员落座的乘员座位42而配置,故与将气囊组件43配置于燃料箱41前方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从气囊97展开到与乘员接触的时间。
一并参照图6,在机动二轮车10设置罩支撑架37并安装气囊97,当安装了气囊97的机动二轮车10从正面受到过大冲击时,因设置罩支撑架37,故机动二轮车10的姿势变化被抑制。若机动二轮车10的姿势变化被抑制,则乘员P的乘车位置及姿势难以变化,当气囊97展开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展开的气囊97与乘员P抵接的位置精度,可以使气囊97更有效地作用于乘员P,从而有效保护乘员P。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兼具罩支撑架和气囊组件的机动二轮车,但也可省略罩支撑架或气囊组件中的任一个。
当机动二轮车设有罩支撑架时,由于罩支撑架37配置于车辆重心位置(参照图1的附图标记G)上方的高度,故当机动二轮车10正面冲突时,与配置于车辆重心位置G下方或与其为同一高度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小车辆姿势的变化。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适用于机动二轮车,但也适用于鞍乘型车辆。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形成于燃料箱上面且配置有气囊组件的凹部并不限于燃料箱的后部,也可位于前部及中间部。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箱盖也可以不覆盖箱、气囊组件及支撑部件全部,可以仅覆盖这些部件中的一部分部件或一部分区域。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脆弱部可以设为切口、薄壁部或替代它们的铰链结构等,只要构成为在规定时机气囊顺畅地膨胀展开,其结构可以为任意结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具有气囊组件的机动二轮车。
Claims (2)
1.一种机动二轮车,具有:头管、从该头管向后方左右延伸的主架、设于这些左右主架之间的燃料箱、从所述主架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座架、支承于该座架且乘员落座的乘员座位、设于该乘员座位前方的气囊组件,该机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组件配置于所述燃料箱的后部上方,并且,安装于从所述左右主架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支撑部件;
在所述燃料箱的后部上面形成有凹部,在该凹部配置有所述气囊组件;
所述燃料箱、所述气囊组件和所述支撑部件被箱盖一并覆盖;
在所述箱盖的与所述气囊组件相对的部位,形成有包含切口部的脆弱部,
所述脆弱部设置在所述气囊组件的前方和后方,
该脆弱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将后方的靠近乘员一侧设置为相对于远离乘员一侧更脆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架设于左右,在从上方看车辆时,在这些左右座架之间配置有副燃料箱,在该副燃料箱设有将燃料向发动机侧输送的燃料泵,所述燃料箱和所述副燃料箱之间利用流过燃料的管道连结,利用所述燃料泵从所述副燃料箱向发动机供给燃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37485/08 | 2008-02-19 | ||
JP2008037485A JP2009196410A (ja) | 2008-02-19 | 2008-02-19 | 自動二輪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31228A CN101531228A (zh) | 2009-09-16 |
CN101531228B true CN101531228B (zh) | 2012-06-13 |
Family
ID=40210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0751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1228B (zh) | 2008-02-19 | 2009-02-11 | 机动二轮车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46610B2 (zh) |
EP (1) | EP2093136B1 (zh) |
JP (1) | JP2009196410A (zh) |
CN (1) | CN101531228B (zh) |
CA (1) | CA2645388C (zh) |
DE (1) | DE602008001961D1 (zh) |
ES (1) | ES2347727T3 (zh) |
MX (1) | MX2009001595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32354B2 (ja) * | 2008-01-31 | 2012-09-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5222219B2 (ja) * | 2009-04-28 | 2013-06-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2012091595A (ja) * | 2010-10-25 | 2012-05-17 | Hond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JP5719264B2 (ja) * | 2011-09-22 | 2015-05-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JP5607016B2 (ja) * | 2011-11-30 | 2014-10-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ガードパイプの取付け構造 |
JP2019069720A (ja) * | 2017-10-10 | 2019-05-09 | ローベルト ボッシュ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 鞍乗り型車両用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鞍乗り型車両用情報処理方法 |
WO2020100239A1 (ja) * | 2018-11-14 | 2020-05-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CN110254588B (zh) * | 2019-06-30 | 2021-03-23 |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稳态型摩托车 |
CN111619710B (zh) * | 2020-06-03 | 2021-11-09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摩托车车架总成及摩托车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96911A (zh) * | 2002-10-17 | 2004-05-19 | 高田株式会社 | 气囊装置、设有气囊装置的摩托车和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143749A (ja) * | 1989-10-30 | 1991-06-19 | Toyoda Gosei Co Ltd |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パッド |
JPH0532187A (ja) * | 1991-07-29 | 1993-02-09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装置 |
JPH06199261A (ja) | 1992-12-28 | 1994-07-19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スクータ型車両 |
DE9310544U1 (de) | 1993-07-15 | 1993-09-02 | Elkamet Kunststofftechnik GmbH, 35216 Biedenkopf | Sicherheitssystem an einem Motorrad |
JP3592443B2 (ja) * | 1996-06-11 | 2004-11-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3685872B2 (ja) * | 1996-06-11 | 2005-08-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エアバッグの圧力調整装置 |
JP3685873B2 (ja) * | 1996-06-19 | 2005-08-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3503889B2 (ja) | 2000-12-11 | 2004-03-08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取付構造 |
JP2002364477A (ja) * | 2001-06-08 | 2002-12-18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
US6991254B2 (en) * | 2001-10-02 | 2006-01-31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Airbag system |
JP3837315B2 (ja) * | 2001-10-02 | 2006-10-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4121112B2 (ja) * | 2002-03-27 | 2008-07-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4226259B2 (ja) | 2002-04-05 | 2009-02-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小型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2003327184A (ja) * | 2002-05-15 | 2003-11-19 | Takata Corp | オートバイ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オートバイ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
JP4391756B2 (ja) * | 2003-03-20 | 2009-12-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ポンプ配置構造 |
JP4130395B2 (ja) * | 2003-09-09 | 2008-08-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
JP2006168468A (ja) * | 2004-12-14 | 2006-06-29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
JP4636935B2 (ja) * | 2005-05-09 | 2011-02-23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鞍乗り型車両 |
JP2007069779A (ja) * | 2005-09-07 | 2007-03-22 | Takata Corp |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
US7556283B2 (en) * | 2005-09-07 | 2009-07-07 | Honda Motor Co., Ltd. | Air bag module mounting structure |
JP4562089B2 (ja) | 2005-09-08 | 2010-10-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支持ベルト収納構造 |
JP2007083882A (ja) | 2005-09-22 | 2007-04-05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JP4737529B2 (ja) * | 2005-10-18 | 2011-08-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支持ベルトカバー構造 |
JP4673782B2 (ja) * | 2006-03-31 | 2011-04-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5125614B2 (ja) * | 2008-02-29 | 2013-01-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
JP5112144B2 (ja) * | 2008-03-31 | 2013-01-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5371536B2 (ja) * | 2009-04-28 | 2013-12-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
2008
- 2008-02-19 JP JP2008037485A patent/JP2009196410A/ja active Pending
- 2008-11-27 CA CA2645388A patent/CA2645388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2-04 DE DE602008001961T patent/DE602008001961D1/de active Active
- 2008-12-04 ES ES08021100T patent/ES2347727T3/es active Active
- 2008-12-04 EP EP08021100A patent/EP209313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9
- 2009-02-10 US US12/378,021 patent/US794661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2-11 CN CN2009100075153A patent/CN10153122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2-12 MX MX2009001595A patent/MX2009001595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96911A (zh) * | 2002-10-17 | 2004-05-19 | 高田株式会社 | 气囊装置、设有气囊装置的摩托车和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206583A1 (en) | 2009-08-20 |
EP2093136B1 (en) | 2010-07-28 |
JP2009196410A (ja) | 2009-09-03 |
CA2645388C (en) | 2011-09-27 |
CN101531228A (zh) | 2009-09-16 |
MX2009001595A (es) | 2009-08-31 |
US7946610B2 (en) | 2011-05-24 |
DE602008001961D1 (de) | 2010-09-09 |
ES2347727T3 (es) | 2010-11-03 |
EP2093136A1 (en) | 2009-08-26 |
CA2645388A1 (en) | 2009-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31223B (zh) | 机动二轮车 | |
CN101531228B (zh) | 机动二轮车 | |
CN102069873B (zh)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 |
CN100400827C (zh) |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控制装置 | |
CN102582741A (zh) | 跨骑型车辆 | |
CN1962348A (zh) | 跨骑式车辆 | |
CN101274657B (zh) |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及机动两轮车的组装方法 | |
CN106379453A (zh) | 跨骑型车辆 | |
EP3482988B1 (en) | Vehicle | |
CN102056791A (zh) | 踏板型车辆 | |
CN100418838C (zh) | 踏板摩托车 | |
CN101468679B (zh) | 机动两轮车的收纳箱结构 | |
US7350854B2 (en) | Rear fender and rear carrier bar | |
CN101423083B (zh) | 车辆的物品收纳结构 | |
CN103010350B (zh) | 车辆的前部结构 | |
CN103010349A (zh) | 车辆的前部结构 | |
CN103171671B (zh) | 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 |
CN101990378A (zh) | 电子产品安装装置 | |
CN101712346A (zh) | 车辆的前部结构 | |
CN1895950B (zh) | 车辆的油箱设置结构 | |
US20080277181A1 (en) | Two person motorcycle frame | |
CN102133913B (zh) | 两轮机动车 | |
JPH07323878A (ja) | 自動二輪車 | |
TH96715A (th) | ยานพาหนะประเภทขี่ | |
TH62059B (th) | ยานพาหนะประเภท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