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6791A - 踏板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踏板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6791A
CN102056791A CN200980121232XA CN200980121232A CN102056791A CN 102056791 A CN102056791 A CN 102056791A CN 200980121232X A CN200980121232X A CN 200980121232XA CN 200980121232 A CN200980121232 A CN 200980121232A CN 102056791 A CN102056791 A CN 102056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junction surface
scooter
engages
c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12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6791B (zh
Inventor
王兴洋
大平优
望月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56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6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6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6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02Cycle fram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cross-section of frame members
    • B62K19/04Cycle fram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cross-section of frame members the material being wholly or mainly metallic, e.g. of high elasticity
    • B62K19/06Cycle fram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cross-section of frame members the material being wholly or mainly metallic, e.g. of high elasticity tubu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踏板型车辆中,前车架(4)部分地包括直线部。前车架(4)向下延伸,同时其上端与头管(3)接合。前车架(4)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L1)短于头管(3)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L2)。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头管(3)的轴线与前车架(4)的直线部的轴线的延长线之间的交点(X)位置高于头管(3)的上下方向中心(M)。后车架(5、6)向车体后方延伸,同时其前端与前车架(4)的下部接合。接合部(7、8)将后车架(5、6)与前车架(4)接合。接合部(7、8)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头管(3)后端的前方。

Description

踏板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踏板型车辆。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常规踏板型车辆的实例,其中在用于操纵前轮的转向杆与骑乘者乘坐的车座之间设有低地板式脚踏板。
如图12中所示,这种踏板型车辆的车架101包括头管102、下管103和一对左、右侧管104。头管102布置在车体前侧的上部。下管103上端与头管102接合,并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侧管104从下管103的下部向后延伸。侧管104通过接合部105与下管103接合,并向后上方延伸同时在车辆的左右方向向外延伸。脚踏板(未示出)设置在左、右侧管104的上方。
在这种类型的常规车架101中,下管103在车体的侧视图中以大角度向前倾斜。下管103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A等于或大于头管102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B。
此外,下管103与侧管104之间的接合部105位于头管102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线C的后方。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 2004/07185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由于如上所述,下管103以较大角度向前倾斜,因此脚踏板的前后方向长度变短。这使得骑乘者难以自在地将脚放置在脚踏板上。另一方面,当通过增大前轮与后轮之间的距离而增大脚踏板的前后方向长度时,轴距增大且车体变大。
鉴于这种情况提出了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踏板型车辆,其中可在不增大轴距的情况下保持较大的搁脚空间。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踏板型车辆设有前轮和后轮、前叉、头管、车座、脚踏板、前车架、后车架以及接合部。前叉支撑前轮以使其能够旋转。头管支撑前叉以使其能够旋转。车座布置在头管后方。脚踏板布置在头管和车座下方且位于二者之间。前车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直线部。前车架的上端与头管接合,并向下延伸。当车体处于直立状态时,前车架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短于头管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在此使用的术语“直立状态”是指前、后轮与地面接触并且在车体的主视图中前、后轮相对于水平面垂直的状态。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前车架的直线部的轴线延长线与头管的轴线之间的交点位置高于头管的上下方向中心。后车架的前端与前车架的下部接合,并向车体后方延伸。接合部将后车架与前车架接合。在直立状态下,接合部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头管后端的前方。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增大轴距的情况下保持较大的搁脚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踏板型车辆的左视图。
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单体的左视图。
图3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单体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沿图2中的箭头IV观察到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单体的左视图。
图6是根据实施方式2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沿图5中的箭头VIII观察到的主视图。
图7是从左后位置观察到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的立体图。
图8是从左前位置观察到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的立体图。
图9是从左前位置观察到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右后位置观察到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的左视图。
图12是示出现有技术的车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1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踏板型车辆的左视图。图2是踏板型车辆的车架单体的左视图,图3是车架的俯视图,而图4是由图2中的箭头IV所示的车架的主视图。
踏板型车辆1的车架2设有头管3、前车架4、左后车架5、右后车架6、连结车架9、10、11,以及其它组件。头管3是布置于车架2的前侧上部的直管状部件。前车架4是向下延伸的直管状部件,同时其上端与头管3接合。左后车架5向车体的左后方延伸,同时其前端与前车架4的下端附近接合。右后车架6向车辆的右后方延伸,同时其前端以与左后车架5相同的方式与前车架4的下端附近接合。连结车架9、10、11在车辆的左右方向将左、右后车架5、6连结起来。
如图4中所示,在左接合部7中,左后车架5的末端与前车架4接合。另一方面,在右接合部8中,右后车架6的末端与前车架4接合。在车体的主视图中,左、右后车架5、6的末端通过左接合部7和右接合部8,以基本上直角与前车架4的下端附近的左、右侧面接合。
左接合部7具有主接合部16和加强部件13。而且,右接合部8具有主接合部17和加强部件14。主接合部16、17是将左、右后车架5、6的末端与前车架4接合的部分。左、右后车架5、6的末端例如可通过焊接与前车架4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中所示,左、右主接合部16、17在上下方向上布置在完全分开的高度上。然而,主接合部16、17在左右方向上可部分重叠,即可有些错位。
如图2至4中所示,加强部件13、14与前车架4和左、右后车架5、6的上部接合。如图4中明显可见,在车体的主视图中,左后车架5在离开前车架4延伸时向下倾斜,而右后车架6在离开前车架4延伸时向上倾斜。因而减小左、右后车架5、6在车辆左右方向的最外部之间的高度差。此外,通过低高度的右后车架6,可以防止向车体右侧的侧倾角的减小。
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左接合部7和右接合部8分别与前车架4重叠。左接合部7和右接合部8与前车架4接合成在高度方向上错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左后车架5和左接合部7位置高于右后车架6和右接合部8。因此,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参见图2),左后车架5的前部向后下方倾斜,而右后车架6的前部向后上方倾斜。相反地,左接合部7可位置低于右接合部8。在此情况下,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右后车架6的前部向后下方倾斜,而左后车架5的前部向后上方倾斜。
前叉19被支撑在头管3上,且能够关于头管3旋转。前轮18可旋转地支撑于前叉19的下端。用于操纵前轮18的车把20设置在前叉19的上端。头灯21、仪表板22和其它装置设置在前叉19的上端附近。用于覆盖前轮18上部的前挡泥板23固定在前叉19上。加强部件15设置在头管3与前车架4之间的接合部上。
骑乘者跨坐的车座26布置于向车体后上方延伸的后车架5、6的后部。车座26布置在头管3和前车架4的后方。低地板式脚踏板27布置在车座26与车把20(头管3)之间。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骑乘者将脚放置在脚踏板27上。
脚踏板27布置在左、右后车架5、6的前部上方。
一对左、右发动机支架31、32固定在置于车架2的中央下部的连结车架9上。动力单元34通过连结部件33由发动机支架31、32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撑。动力单元34具有发动机35和整体设置在发动机35后部的带式传动装置36。动力单元34是用于踏板型车辆的普通类型。后轮37可旋转地支撑在带式传动装置36的后部,且空气滤清器38布置在带式传动装置36的上部。此外,后挡泥板39布置在后轮37的上方。
此外,后悬架42连结于带式传动装置36的后部与支架41之间。支架41固定在左后车架5的后部。
车架2和动力单元34的周围覆盖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车体外罩46。因而改善了车体的外观,并使内部装置等得到保护。车体外罩46由包括例如前罩47、护腿罩48、侧罩50、底罩51、后罩52、后侧罩53的多个车罩部件构成。
后罩部由后罩52和后侧罩53形成。后罩部覆盖车座26的下方,其内部具有物品存储室(未示出)。尾灯55和扶手杠56设置在车辆的后部。
燃料箱60设置在脚踏板27下方及车架2的左、右后车架5、6之间。燃料箱60的底面覆盖有燃料箱保护罩61。
左、右后车架5、6和连结车架9设置有:利用螺栓从上方将脚踏板27紧固于其上的脚踏板紧固支架63、64、65和66;燃料箱60紧固于其上的燃料箱紧固支架68、69、70和71;以及燃料箱保护罩61的后部紧固于其上的保护罩紧固支架73、74。
圆筒形保护罩紧固轴套75固定在前车架4的下端附近。保护罩紧固轴套75在车辆左右方向贯穿前车架4的下端附近。燃料箱保护罩61的前部通过贯穿螺栓76和螺母77紧固到保护罩紧固轴套75上。因此,前车架4的下端和燃料箱60得到燃料箱保护罩61的保护。因而能够抑制与车辆行驶道路上的障碍物、隆起等的碰撞所引起的组件损坏。
燃料从设置于护腿罩48的左中部附近的燃料加注管口80供应至燃料箱60。燃料加注管口80和设置于燃料箱60前部的燃料供应加注管60a,通过配置于前罩47与护腿罩48之间的空间中的燃料管(未示出)连接。
如图2中所示,车架2的前车架4在侧视图中从铅垂方向稍稍向前倾斜。在直立状态下,前车架4还倾斜成使其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L1短于头管3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L2。在此术语“直立状态”是指如图1中所示前轮18和后轮37与地面接触并且在车体主视图中垂直于水平面站立的状态。此外,术语“沿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是指在车体侧视图中与地面平行的水平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处于直立状态的车体说明踏板型车辆1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前车架4在侧视图中沿后下延伸方向倾斜。头管3在侧视图中沿前下延伸方向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车架4相对于铅垂线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小于头管3同样地相对于铅垂线的倾斜角度。因此,前车架4的倾斜角度比头管3的倾斜角度更接近于铅垂方向。
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头管3的轴线C1与前车架4的轴线C2之间的交点X位置高于头管3的上下方向中心M。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头管3的上端至交点X的距离T1是头管3的整个长度T2的约三分之一。然而,距离T1并不局限于整个长度T2的三分之一,而是可以任意设定,只要交点X位置高于上下方向中心M即可。
此外,左接合部7和右接合部8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头管3后端的前方。换言之,如图2中所示,左接合部7的加强部件13和右接合部8的加强部件14设置于头管3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线Lr的前方。
如图1中所示,前叉19以相对于头管3的后倾角A1几度的轭角(yoke angle)A2设置。轭角A2使前叉19的后倾角(主销后倾角)A3大于头管3的后倾角A1。
在该踏板型车辆1中,前车架4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L1短于头管3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L2。因此,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前车架4的前倾角是与铅垂方向基本相同的陡角。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前倾角设定为铅垂方向的10度以内。
因此,在车体的俯视图中,前车架4与后车架5之间的接合部尽可能靠前布置。因此,可以增大脚踏板27。另一方面,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当前车架4相对于铅垂线的倾斜角设定得较小时,前车架4与前轮18之间的距离会相应减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踏板型车辆,头管3的轴线C1与前车架4的轴线C2之间的交点X位置高于头管3的上下方向中心M。利用该结构,可以确保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从头管3的前端至前车架4的前端的足够的距离。因此,即使在车辆的侧视图中前车架4相对于铅垂线的倾斜角设定得较小时,也能够确保前轮18与前车架4之间的足够的距离。
而且,左接合部7或右接合部8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头管3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线Lr的前方。因此,脚踏板27能够向前延伸。因而能够增大脚踏板27。基于上述,可以加长脚踏板27的前后尺寸S(参见图2)。因此,能够在不增大轴距的情况下确保较大的搁脚空间。因此,骑乘者能够更加自由地将脚放置在脚踏板27上。
此外,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头管3的轴线C1与前车架4的轴线C2之间的交点X布置得高于头管3的上下方向中心M。因此,即使当前车架4的前倾角被设定成与铅垂方向基本相同的陡角时,也能够充分确保前轮18与脚踏板27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踏板型车辆1的轴距的增大,并且能够确保脚踏板27较大的前后方向尺寸。因此,骑乘者能够更加自由地将脚放置在脚踏板27上。
左、右后车架5、6以基本上直角与前车架4接合。因此,可以将脚踏板27增大至靠近前车架4的位置,并且可以增大脚踏板27。
另外,如上所述,踏板型车辆1设有作为左、右一对的左后车架5和右后车架6。因此,与例如只有一个后车架从前车架4向后延伸的弯梁式车架相比,即使需要较大空间的组件(例如大容量燃料箱60)布置在脚踏板27的下方,脚踏板27的高度也不太会增加,并且脚踏板27可形成得更大。
而且,接合左后车架5和前车架4的左接合部7,与接合右后车架6和前车架4的右接合部8,在车体的侧视图中与前车架4重叠。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左、右后车架5、6和脚踏板27。
此外,左接合部7和右接合部8与前车架4接合,而接合位置在高度上错位。因此,与左、右接合部7、8在相同高度位置与前车架4接合的情况相比,可显著提高前车架4的前后、左右抗弯刚度。因而能够减小设置于左、右接合部7、8的加强部件13、14的尺寸和数量。因此,可以防止加强部件13、14和其它组件与脚踏板27干涉,并可增大脚踏板27。同时,该结构显著有助于降低车架2的重量和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左接合部7和右接合部8在高度方向上错位。因此,可以提高上述前车架4的前后、左右抗弯刚度。特别地,可以通过将主接合部16、17在高度上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布置,来进一步提高前车架4的前后、左右抗弯刚度。
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对前叉19设置轭角A2,以便相对于头管3的后倾角A1增大前叉19的后倾角A3。因而防止前轮18靠近脚踏板27布置。而且,能够在抑制踏板型车辆1的轴距增大的同时,增大脚踏板27的前后方向尺寸。
此外,由于前车架4具有直管形状,因此与前车架向后弯曲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脚踏板27更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单体的左视图,而图6是从图5中的箭头VIII观察到的车架的主视图。
除了左后车架85、右后车架86、左接合部87和右接合部88之外,车架82的结构与图2和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车架2基本相同。因此,使用与实施方式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实施方式2的组件,并且下文不予赘述。头管3与前车架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实施方式1中的车架2相同。
左后车架85和右后车架86具有双侧对称的形状。左后车架85包括左下车架85a和左上车架85b。右后车架86包括右下车架86a和右上车架86b。
在车体的主视图中,左下车架85a和右下车架86a的末端以基本上直角与前车架4的下端附近的左、右侧表面接合。左下车架85a和右下车架86a的前部向后延伸,而其后部向后上方延伸。另一方面,在车体的主视图中,左上车架85b和右上车架86b的前端以基本上直角与前车架4的左、右侧表面接合。左上车架85b和右上车架86b的后端与左、右下车架85a、86a的前部的上缘接合。
如图6中所示,左接合部87包括左下接合部87a、左上接合部87b和加强部件87c。在左下接合部87a中,左下车架85a与前车架4接合。在左上接合部87b中,左上车架85b与前车架4接合。加强部件87c布置在左上接合部87b与前车架4之间。另一方面,右接合部88包括右下接合部88a、右上接合部88b和加强部件88c。在右下接合部88a中,右下车架86a与前车架4接合。在右上接合部88b中,右上车架86b与前车架4接合。加强部件88c布置在右上接合部88b与前车架4之间。在车体的侧视图(参见图5)中,左、右接合部87、88至少一部分与前车架4重叠。
左上接合部87b和右下接合部88a在不同高度位置与前车架4接合。左下接合部87a和右上接合部88b在不同高度位置与前车架4接合。因此,能够以与实施方式1的车架2相同的方式,显著提高前车架4的前后、左右抗弯刚度。
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1和2的形式。例如,前车架4和左、右后车架5、6的接合结构以及加强部件13、14、15的形状、位置和其它特征还可具有各种其它形式。这些形式同样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有益效果。
图7和图8示出加强部件的位置改变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种情形。如图7和8中所示,在比右后车架6高的位置与前车架4接合的左后车架5的加强部件13可与左后车架5的下缘接合。此外,在比左后车架5低的位置与前车架4接合的右后车架6的加强部件14可与右后车架6的上缘接合。该结构能够防止加强部件13轻易地与后述脚踏板27的前部发生干涉,并且能够增大脚踏板27。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加强部件13、14不必是构成左接合部7和右接合部8的必要部件。因此,可以省略加强部件13、14。在实施方式2中,可通过提高左下接合部87a、左上接合部87b、右下接合部88a和右上接合部88b的接合强度,而类似地省略加强部件87c、88c。
另外,燃料箱60的位置不限于脚踏板27的下方。例如,燃料箱60可布置在车座26的下方或者其它位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前车架4的下端延伸至低于下后车架接合部8、87a、88a的位置。然而,前车架4的下端也可延伸至下后车架接合部8、87a、88a。
另外,前车架4可至少部分包括直线部。当前车架4部分包括弯曲部时,由头管3的轴线与前车架4的直线部的轴线延长线之间的交点来确定上述交点X。例如,如图9至11中所示,前车架4的上端可具有弯曲形状。在此情况下,如图11中所示,交点X由头管3的轴线C1与前车架4的直线部的轴线延长线C2之间的交点来确定。图9是从左前位置观察到的车架的立体图。图10是从右后位置观察到的车架的立体图。图11是车架的左视图,为便于理解,在图11中省略了图9和10中所示的加强部件89。
脚踏板27上表面的形状可不必形成为平坦形状。例如,脚踏板27的上表面可部分向上突出,以避免与车架、燃料箱以及其它结构发生干涉。而且,脚踏板27可由一对左、右搁脚和介于该对左、右搁脚之间的向上突出部构成。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和2,通过焊接来连接头管3和前车架4。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头管3和前车架4可整体形成。而且,车架2的组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车架2可由通过结合多个部件而形成的单一部件构成。可选地,车架2可由多个单独形成的部件构成。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不增大轴距的情况下确保较大的搁脚空间,并且能够在踏板型车辆中使用。
附图标记列表
1:踏板型车辆
2:车架
3:头管
4:前车架
5:左后车架
6:右后车架
7:左接合部
8:右接合部
13、14:加强部件
19:前叉
20:车把
26:车座
27:脚踏板
34:动力单元
87b:左上接合部
87a:左下接合部
88b:右上接合部
88a:右下接合部
C1:头管的轴线
C2:前车架的轴线
L1:前车架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
L2:头管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
M:头管的上下方向中心
X:头管轴线与前车架轴线之间的交点
A1:头管的后倾角
A3:前叉的主销后倾角
A2:轭角

Claims (9)

1.一种踏板型车辆,包括:
前轮和后轮;
前叉,支撑所述前轮以使所述前轮能够旋转;
头管,支撑所述前叉以使所述前叉能够旋转;
车座,布置在所述头管的后方;
脚踏板,布置于所述头管和所述车座下方且布置于二者之间;
部分包括直线部的前车架,所述前车架的上端与所述头管接合,所述前车架向下延伸,在所述前轮和后轮与地面接触并且在车体的主视图中与水平面垂直的直立状态下,所述前车架在车辆前后方向具有比所述头管短的长度,其中在车体的侧视图中,所述直线部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头管的轴线之间的交点位置高于所述头管的上下方向中心;
后车架,所述后车架的前端与所述前车架的下部接合,所述后车架向车体后方延伸;和
将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接合的接合部,在所述直立状态下所述接合部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头管的后端的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型车辆,其中在车体的主视图中,所述后车架以基本上直角与所述前车架接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踏板型车辆,其中所述后车架具有一对左后车架和右后车架,所述左后车架向车体左后方延伸,所述右后车架向车体右后方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型车辆,其中所述接合部具有接合所述左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的左接合部,以及接合所述右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的右接合部,并且在车体的侧视图中所述左接合部和所述右接合部与所述前车架重叠。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型车辆,其中所述接合部具有接合所述左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的左接合部,以及接合所述右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的右接合部,并且所述左接合部和所述右接合部以在高度方向上错位的状态与所述前车架接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踏板型车辆,其中所述左接合部和所述右接合部在高度方向上是分离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型车辆,
其中所述接合部具有接合所述左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的左接合部,以及接合所述右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的右接合部,
所述左接合部具有左上接合部和左下接合部,所述左上接合部和左下接合部在高度方向上排列,
所述右接合部具有右上接合部和右下接合部,所述右上接合部和右下接合部在高度方向上排列,
所述左上接合部和所述右下接合部在高度方向上错位,并且
所述左下接合部和所述右上接合部在高度方向上错位。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踏板型车辆,其中所述前叉设有轭角,以使所述前叉的后倾角增大为大于所述头管的后倾角。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踏板型车辆,其中所述前车架形成为直管形状。
CN200980121232.XA 2008-08-01 2009-07-30 踏板型车辆 Active CN102056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0112 2008-08-01
JP2008200112 2008-08-01
JP2009-036379 2009-02-19
JP2009036379 2009-02-19
PCT/JP2009/003626 WO2010013482A1 (en) 2008-08-01 2009-07-30 Scooter type vehic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6791A true CN102056791A (zh) 2011-05-11
CN102056791B CN102056791B (zh) 2015-06-24

Family

ID=41171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1232.XA Active CN102056791B (zh) 2008-08-01 2009-07-30 踏板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176116B1 (zh)
CN (1) CN102056791B (zh)
ES (1) ES2440280T3 (zh)
TW (1) TWI372700B (zh)
WO (1) WO201001348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1825A (zh) * 2016-10-04 2018-04-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踏板式车辆
CN111038632A (zh) * 2018-10-12 2020-04-2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15216A (ja) * 2009-02-19 2010-09-3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12201242A (ja) * 2011-03-25 2012-10-22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ES2627052T3 (es) * 2011-11-25 2017-07-26 Honda Motor Co., Ltd. Scooter eléctrico
EP2899106B1 (en) * 2012-09-24 2018-11-21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JP2020059437A (ja) * 2018-10-11 2020-04-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TWI716749B (zh) * 2018-10-12 2021-01-21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跨坐型車輛
CN113511294A (zh) * 2021-07-14 2021-10-19 天津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车架以及电动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9130A (ja) * 1989-09-21 1991-05-09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電動ビークル
US5433286A (en) * 1988-09-27 1995-07-1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JPH107062A (ja) * 1996-06-18 1998-01-13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FR2855462A1 (fr) * 2003-05-30 2004-12-03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ule electrique
EP1914158A2 (en) * 2006-10-18 2008-04-2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vehich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41143B2 (ja) 2003-02-17 2008-01-3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レーム組立体及びその組立体を有す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3286A (en) * 1988-09-27 1995-07-1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JPH03109130A (ja) * 1989-09-21 1991-05-09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電動ビークル
JPH107062A (ja) * 1996-06-18 1998-01-13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CN1172050A (zh) * 1996-06-18 1998-02-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低座摩托车的车架构造
FR2855462A1 (fr) * 2003-05-30 2004-12-03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ule electrique
EP1914158A2 (en) * 2006-10-18 2008-04-2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vehichl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1825A (zh) * 2016-10-04 2018-04-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踏板式车辆
CN107891825B (zh) * 2016-10-04 2020-07-0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踏板式车辆
CN111038632A (zh) * 2018-10-12 2020-04-2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11038632B (zh) * 2018-10-12 2021-09-2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76116A1 (en) 2010-04-21
ES2440280T3 (es) 2014-01-28
TW201016528A (en) 2010-05-01
TWI372700B (en) 2012-09-21
EP2176116B1 (en) 2013-11-20
CN102056791B (zh) 2015-06-24
WO2010013482A1 (en) 201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6791B (zh) 踏板型车辆
CN1951756B (zh) 跨骑式车辆
CN101909977B (zh) 踏板型车辆
CN102582741A (zh) 跨骑型车辆
US10179623B2 (en) Vehicle
CN101531228B (zh) 机动二轮车
CN1836965B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架构造
CN103183087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
JP527992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懸架装置
CN101605691B (zh) 跨乘式车辆
CN104364144A (zh) 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
CN103661706B (zh) 跨骑式车辆
CN103010350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204871320U (zh) 鞍骑型车辆的扶手结构
CN204279814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103171671B (zh) 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CN103010349A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0436240C (zh) 自动二轮车的结构
CN100415589C (zh) 踏板式车辆
CN202923772U (zh) 小型车辆用护衣部件
US20080277181A1 (en) Two person motorcycle frame
CN201283977Y (zh) 踏板车车架及踏板车
JPH0662105B2 (ja) 鞍乗型車輌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923504Y (zh) 双后减震踏板摩托车的车架
CN201395204Y (zh) 带防撞架的电动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