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5691B - 跨乘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乘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5691B
CN101605691B CN2008800040641A CN200880004064A CN101605691B CN 101605691 B CN101605691 B CN 101605691B CN 2008800040641 A CN2008800040641 A CN 2008800040641A CN 200880004064 A CN200880004064 A CN 200880004064A CN 101605691 B CN101605691 B CN 1016056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chamber
helmet storage
straddle
vehicle
helm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40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5691A (zh
Inventor
大平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05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5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5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5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6Luggage carrier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两轮摩托车(10)具有车身框架(30)和头盔存放室(100),车身框架形成车身(10A)的框架,所述头盔存放室能够存放头盔(HL)。凸部(121)设置在头盔存放室(100)的底表面(110)中,该凸部向上突起以形成朝向车辆(10)的底部开口的凹部(123)。所述车身框架(30)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凹部(123)内。

Description

跨乘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存放头盔的头盔存放室的跨乘式车辆。 
背景技术
跨乘式车辆,例如具有骑乘者能够将他/她的双脚搁置于其上的搁脚板的速可达式摩托车,或者具有与标准摩托车相比布置在相对较低位置的车身框架的下骨架式摩托车,通常使用其中在骑乘者所乘坐的车座下方设置头盔存放室的结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JP-A-5-185972(第3页,图1) 
发明内容
但是,近年来,由于与线缆布线和设计方面的便利性的提高相关的需求,在例如速可达式摩托车和下骨架式摩托车之类的摩托车中,对于摩托车的车辆宽度(尤其是车座附近的车辆宽度)而言存在变窄的趋势。此外,与摩托车的骑乘安全性、骑乘舒适性和设计的提高相关的需求也导致车轮外径增大的趋势。 
为满足这些需求,上述摩托车具有以下问题。更具体而言,因为头盔存放室设置在车座下方,所以难以减小车座附近的车辆宽度。此外,因为车辆车轮的外径增大,所以难以在使摩托车的车辆宽度变窄的同时确保提供合适的头盔存放室。 
为此,已经考虑了上述情况而构思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例如速可达式摩托车和下骨架式摩托车之类的跨乘式车辆,其在确保提供合适的头盔存放室的同时使摩托车的车辆宽度(尤其是车座附近的车辆宽度)变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以下方面。首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跨乘式车辆(摩托车10),包括车身框架(车身框架30)和头盔存放室(头盔存放室100),所述车身框架形成车身的框架,所述头盔存放室能够存放头盔(头盔HL)。向上突起的第一凸部(凸部121)设置在所述头盔存放室的底表面(底表面110)中,以形成朝向所述跨乘式车辆的底部开口的第一凹部(凹部123)。所述车身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凹部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车身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由头盔存放室中的第一凸部而在头盔存放室的底表面中形成的第一凹部内。由此,避免了车身框架和头盔存放室的干扰,并可以确保头盔存放室具有存放头盔的充足容量。 
因此,根据本发明此方面的跨乘式车辆,可以在确保提供合适的头盔存放室的同时,使跨乘式车辆的车辆宽度,尤其是车座附近的车辆宽度缩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被构造为使得,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车身框架(车身框架30)具有偏移构件(后侧框架部分32r),所述偏移构件设置在与所述跨乘式车辆(摩托车10)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车身中心线(车身中心线CL)偏移的位置处。所述偏移构件从所述头盔存放室下方插入到所述第一凹部中。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被构造为使得,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跨乘式车辆(摩托车10)还包括车轮(后轮90)。所述头盔存放室(头盔存放室100)设置在所述车轮的上方,向上突起的第二凸部(凸部122)在所述头盔存放室的底表面中形成在面向所述车轮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凸部被设置为形成朝向所述跨乘式车辆的底部开口的第二凹部(凹部124)。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被构造为使得,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所述头盔存放室(头盔存放室100)具有前端部分(前端部分100a)和后端部分(后端部分100b),并且所述前端部分和所述后端部分由所述车身支撑。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被构造为使得,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所述头盔存放室(头盔存放室100)由所述车身框架支撑。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被构造为使得,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所述头盔 存放室(头盔存放室100)由所述车身框架经由支撑构件(后撑条34和角撑板39)支撑,所述支撑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所述车身框架朝向车身内侧延伸。 
根据此跨乘式车辆,头盔存放室100在头盔存放室100的后端部分100b处被位于与车身中心线CL偏离的位置处的后侧框架部分32r可靠地支撑。 
此外,因为头盔存放室在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处被车身支撑,所以头盔存放室在头盔存放室的侧端部分处不需要支撑结构。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被构造为使得,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所述跨乘式车辆还包括:车轮支撑构件(后端部分60a),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车轮,以及缓冲机构(后减震单元80),其连接至所述车轮支撑构件和所述偏移构件,并吸收由所述车轮接收的冲击。所述缓冲机构连接至所述偏移构件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处的侧部(外侧表面32out)。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还包括:车座(车座40),骑乘者乘坐在所述车座上;发动机单元(发动机单元60),其产生被传递至所述车轮(后轮90)的驱动力;以及燃料箱(燃料箱70),其存储被供应至所述发动机单元的燃料。所述燃料箱设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并且所述头盔存放室位于所述燃料箱的后方。 
根据此跨乘式车辆,设置在车座下方的燃料箱的后方的空间可以被有效地用作用于头盔存放室的空间。由此,即使在跨乘式车辆的宽度,尤其是车座附近的车辆宽度较窄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提供合适的头盔存放室。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被构造为使得,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所述头盔存放室相比所述车轮的车轮轴(车轮轴90a)被设置得更靠前方。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还包括:悬架构件(悬架构件36),其悬架所述发动机单元。所述悬架构件设置在所述燃料箱的下方。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还包括:缓冲机构(后减震单元80),其从所述发动机单元的后端部分向上延伸,并吸收由所述车 轮接收的冲击。所述头盔存放室相比所述缓冲机构被设置得更靠前方。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被构造为使得,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所述燃料箱具有车座支撑构件(车座支撑支架71,轴72),所述车座支撑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车座。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被构造为使得,在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中,所述车座支撑构件具有转动轴(轴72),所述转动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支撑所述车座的前部(前部40a)。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车身的一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3是从右后方倾斜观察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头盔存放室和头盔存放室周边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下方倾斜观察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头盔存放室和头盔存放室周边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如图1所示的线F5-F5所取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头盔存放室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头盔存放室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跨乘式车辆的实施例。注意,在以下附图中,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构件。还应注意,附图是示意性的,因此读者应该清楚的是,尺寸的相对比例等可以与真实物体有所不同。 
因此,基于对以下说明的参考,来确定具体尺寸等。此外,将容易清楚的是,各个附图包括各个尺寸等的关系和比例不同的部分。 
(跨乘式车辆的结构的总体概要) 
图1是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摩托车10的左侧视图。如 图1可见,摩托车10是允许骑乘者将双腿搁置在一起的速可达式摩托车。 
摩托车10具有前轮20和后轮90。由发动机单元60产生的驱动力驱动后轮90。 
摩托车10具有形成车身10A(图1中未示出,但可参考图2)的框架的车身框架30。悬架构件36设置在车身框架30中,并悬架发动机单元60使得其能够大体上下地摆动。 
此外,摩托车10设置有覆盖车身框架30的护腿板51、搁脚板52和侧车罩53L。 
车身框架30形成车身11的框架。发动机单元60、后轮90、后减震单元80、后挡泥板91和头盔存放室100等安装到车身框架30。 
换言之,车身11包括发动机单元60、燃料箱70、后轮90、后减震单元80、后挡泥板91和头盔存放室100。车座40、护腿板51、搁脚板52和侧车罩53L安装到车身11。 
护腿板51布置在骑乘者腿部的前方。骑乘者将他/她的脚搁置在搁脚板52上。在此实施例中,搁脚板52形成搁脚构件。 
侧车罩53L位于摩托车10的左侧部分上。更具体而言,侧车罩53L从骑乘者所乘坐的车座40下方延伸到后挡泥板91上方。注意,具有与侧车罩53L大体对称形状的侧车罩53R(图1中未示出,但可参考图5)设置在摩托车10的右侧部分上。 
存储被供应至发动机单元60的燃料的燃料箱70设置在车座40下方。车座40由燃料箱70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 
发动机单元60包括发动机主体(图中未示出)和将由发动机主体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后轮90的变速装置(图中未示出)。更具体而言,发动机单元60产生传递至后轮90的驱动力。 
设置有车轮轴90a的后轮90由发动机单元60的后端部分60a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此实施例中,发动机单元60的后端部分60a形成车轮支撑构件。 
此外,后减震单元80连接至发动机单元60的后端部分60a。后减震 单元80从发动机单元60的后端部分60a向上延伸。后减震单元80由盘簧和阻尼器形成,并吸收由后轮90接收的冲击。 
后挡泥板91设置在后轮90上方。后挡泥板91避免被后轮90带起的水在周围飞溅。 
头盔存放室100设置在被燃料箱70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的车座40的下方。此外,头盔存放室100设置在燃料箱70的后方。更具体而言,在此实施例中,头盔存放室100设置在后轮90的上方。头盔存放室100能够存放头盔HL。在此实施例中,头盔HL是半开式头盔(喷射头盔(JetHelmet))。 
(头盔存放室) 
接着,将解释头盔存放室100的位置布置和形状。 
(1)头盔存放室的位置 
图2是形成摩托车10的车身10A的一部分的左侧视图。如图2可见,车身框架30包括下管31、左侧副框架32和右侧副框架33。左侧副框架32的前端和右侧副框架33的前端接合到下管31。 
左侧副框架32朝向摩托车10的后侧延伸。右侧副框架33接合到左侧副框架32。更具体而言,右侧副框架33在左侧副框架32的右手侧与左侧副框架32一致地向后延伸。右侧副框架33的后端接合到左侧副框架32。 
左侧副框架32还从左侧副框架32与右侧副框架33的后端接合处的接合部分进一步向后延伸。在此实施例中,左侧副框架32的位于比左侧副框架32的与右侧副框架33的后端接合的接合部分更向后延伸的部分在附图中示出为后侧框架部分32r。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撑条34接合到后侧框架部分32r。 
将左侧副框架32和右侧副框架33接合的横管镀层37设置在悬架构件36的前方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此外,对悬架构件36进行加强的角撑板38设置在悬架构件36的周界的周围。 
头盔存放室100安装到后撑条34和角撑板38。头盔HL以罩头的一侧向上且正面侧面向摩托车10的后方的状态存放在头盔存放室100中。 
此外,车身框架30包括支撑燃料箱70的副框架35。副框架35接合 到左侧副框架32和右侧副框架33。副框架35设置在燃料箱70的前方,并支撑燃料箱70。此外,角撑板39设置在燃料箱70的后方。燃料箱70安装到角撑板39。 
燃料箱70包括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车座40的车座支撑支架71(参考图1)。更具体而言,车座支撑支架71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车座40的前部40a(参考图1)。轴72插入穿过车座支撑支架71。在此实施例中,轴72形成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此外,在此实施例中,车座支撑支架71和轴72形成车座支撑构件。 
车座锁止杆(附图中未示出)设置在车座40的后部40b(参考图1)处。车座锁止杆与设置在后撑条34内部的车座锁止勾(图中未示出)配合。 
后减震单元80连接至后侧框架部分32r。更具体而言,后减震单元80的上端部分80a连接至后侧框架部分32r,并更具体而言连接至后侧框架部分32r的外侧表面32out(图2中未示出,但可参考图4)。此外,后减震单元80的下端部分80b如前所述连接至发动机单元60的后端部分60a(参考图1)。 
(2)头盔存放室的形状 
图3是从右后方倾斜观察的、头盔存放室100和头盔存放室100周边的立体图。图4是从下方倾斜观察的、头盔存放室100和头盔存放室100周边的立体图。注意,图3中省略了后挡泥板91因而在该附图中未示出。此外,图4中省略了后轮90和后挡泥板91,因而在该附图中未示出。图5是沿着如图1所示的线F5-F5所取的剖视图。 
参考图3至图5,头盔存放室100具有包括开口上部的箱形。如上所述,头盔存放室100安装到后撑条34和角撑板39。 
如图4所示,后侧框架部分32r接合到被布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撑条34。更具体而言,后撑条3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后侧框架部分32r朝向车身内侧延伸。在此实施例中,后撑条34形成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车身框架朝向车身内侧延伸的支撑构件。 
凸部121形成在头盔存放室100的底表面110中,并向上突起以形成 朝向摩托车10的底部开口的凹部123。在此实施例中,凹部123形成第一凹部。此外,凸部121形成第一凸部。 
凸部122在头盔存放室100的底表面110中形成在面向后轮90的位置处,并向上突起以朝向摩托车10的底部开口的凹部124。在此实施例中,凹部124形成第二凹部。此外,凸部122形成第二凸部。 
在此实施例中,凸部122与凸部121相邻。 
此外,头盔存放室100的前部的深度比头盔存放室100的后部的深度更深。 
后侧框架部分32r从头盔存放室100下方插入到凸部121中。换言之,后侧框架部分32r布置在凹部123内。更具体而言,凸部121具有与位于头盔存放室100下方的后侧框架部分32r相同的形状。 
凸部121在头盔存放室100的底表面110中形成在面向设置于后轮90上的后挡泥板91的位置处,并更具体而言设置在后轮90的径向外侧。 
后侧框架部分32r设置在与摩托车10的在车辆宽度上的车身中心线CL偏移的位置处。在此实施例中,后侧框架部分32r形成偏移构件。换言之,凸部121形成在与车身中心线CL偏移的位置处。更具体而言,凸部121设置在头盔HL的侧端部分B1与位于侧端部分B1相反侧的侧端部分B2之间。 
燃料箱70和头盔存放室100安装到角撑板39。更具体而言,使用螺栓131将头盔存放室100的前端部分100a安装到角撑板39。此外,燃料箱70的后端部分70a设置在头盔存放室100的100a的下侧处。使用螺栓73将燃料箱70的后端部分70a和头盔存放室100的前端部分100a安装到角撑板39。 
使用螺栓132将头盔存放室100的后端部分100b安装到后撑条34。 
后减震单元80的上端部分80a连接至外侧表面32out,外侧表面32out是后侧框架部分32r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部。 
参考图5,侧车罩53L安装到头盔存放室100的外左侧表面。此外,侧车罩53R安装到头盔存放室100的外右侧表面。 
(作用和优点) 
根据摩托车10,可以将设置在车座40下方的燃料箱70的后方的空间有效地用于头盔存放室100。结果,即使在摩托车10的车辆宽度(尤其是车座40附近的车辆宽度)缩窄时,也可以确保提供合适的头盔存放室100。 
在此实施例中,相比后轮90的车轮轴90a,头盔存放室100设置于更前方。更具体而言,当其中存放了HL时变得相对更重的头盔存放室100被设置为更靠近摩托车10的重心。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悬架构件36设置在燃料箱70的下方。因此,作为摩托车10的部件中具有较大重量的部件的燃料箱70和被悬架构件36悬架的发动机单元60可以设置在摩托车10的重心附近。此外,可以提高摩托车10的转向稳定性和可操控性。 
在此实施例重,相比后减震单元80,头盔存放室100设置于更前方。因此,避免了后减震单元80和头盔存放室100的干扰,并确保了用于在头盔存放室100中存放头盔HL的充分的容量。 
在此实施例中,将后侧框架部分32r从头盔存放室100下方插入到凸部121中。换言之,后侧框架部分32r布置在凹部123内。此外,后侧框架部分32r以相对于车身中心线CL偏移的方式布置。 
因此,避免了后侧框架部分32r和后轮90的干扰,并且后轮90可以设置在燃料箱70后方的空间(即,后轮90上方的空间)中。更具体而言,即使在后轮90具有较大直径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头盔存放室100。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后减震单元80的上端部分80a连接至外侧表面32out,外侧表面32out是后侧框架部分32r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部。因此,凸部121可以位于头盔HL的侧端部分B和侧端部分B2之间。 
假设,如果后减震单元80的上端部分80a连接至后侧框架部分32r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侧部,则由于还连接至发动机单元60的后减震单元80的伸缩方向将与后轮90的摆动方向大体平行,后侧框架部分32r将与头盔HL的侧端部分B1(或侧端部分B2)叠置。 
在此实施例中,由车座支撑支架71和轴72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车座40。由此,容易将头盔HL装载在设置于车座40下方的头盔存放室100中/从头盔存放室100取出头盔HL。 
在此实施例中,被布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撑条34接合到后侧框架部分32r。更具体而言,后撑条3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后侧框架部分32r朝向车身内侧延伸。因此,后撑条34以介于头盔存放室100的后端部分100b与后侧框架部分32r(其设置在从车身中心线CL偏移的位置处)之间的方式设置,并可靠地支撑头盔存放室100的后端部分100b。 
在此实施例中,使用螺栓131将头盔存放室100的前端部分100a安装到角撑板39。此外,燃料箱70的后端部分70a布置在头盔存放室100的前端部分100a的下方,并还利用螺栓73安装到角撑板39。此外,使用螺栓132将头盔存放室100的后端部分100b安装到后撑条34。 
换言之,头盔存放室100的前端部分100a和后端部分100b由车身框架30支撑。因此,在头盔存放室100的侧端部分不需要用于利用车身框架30支撑头盔存放室100的支撑结构。由此,摩托车10的在车座40附近的宽度可以缩窄。 
(其他实施例) 
以上,已经通过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是,形成此公开的一些部分的说明和附图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此公开可以用作提供各种不同的实施例的基础。 
图6和图7是示出头盔存放室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图6和图7是沿着如图1所示的线F5-F5所取的剖视图。 
(1)第一修改示例 
在图6中,左侧副框架32和右侧副框架33的相比左侧副框架32与右侧副框架33的后端的接合部分位于更后方的部分被表示为后侧框架部分32ar、33ar。 
后侧框架部分32ar、33ar相对于摩托车10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车身中心线CL(参考图6)大体对称地布置。 
凸部121a形成在头盔存放室记录层101的底表面110a中,并向上突起以形成朝向摩托车10的底部开口的凹部123a。此外,设置凸部121b,并且凸部121b向上突起以形成朝向摩托车10的底部开口的凹部123b。 
在此修改示例中,凹部123a、123b形成第一凹部。此外,凸部121a、121b形成第一凸部。 
后侧框架部分32ar从头盔存放室101下方插入到凸部121a中。换言之,后侧框架部分32ar布置在凹部123a内。更具体而言,凸部121a形成有与位于头盔存放室101下方的后侧框架部分32ar相匹配的形状。 
后侧框架部分33ar从头盔存放室101下方插入到凸部121b中。换言之,后侧框架部分33ar布置在凹部123b内。更具体而言,凸部121b形成有与位于头盔存放室101下方的后侧框架部分33ar相匹配的形状。 
凸部121a、121b位于头盔HL的侧端部分B1与位于侧端部分B1相反侧的侧端部分B2之间。 
凸部122a在头盔存放室101的底表面110a中形成在面向后轮90的位置处,并更具体而言形成在面向设置于后轮90的径向外侧的后挡泥板91的位置处。凸部122a向上突起以形成朝向摩托车10的底部开口的凹部124b。 
在此修改示例中,凹部124a形成第二凹部。此外,凸部122a形成第二凸部。 
在头盔存放室101中,通过将凸部122a的一些部分形成为进一步向上突起,来形成凸部121a和121b。 
这样,根据第一修改示例,避免了后侧框架部分32ar、33ar和后轮90的干扰,并且头盔存放室101可以设置在燃料箱70后方的空间(即,后轮90上方的空间)中。更具体而言,即使在后轮90具有较大直径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头盔存放室101。 
注意,在第一修改示例中,后侧框架部分32ar、33ar具有大体圆形的横截面。但是,横截面形状不限于大体圆形。例如,横截面形状可以是方形、椭圆形等。 
(2)第二修改示例 
在图7中,左侧副框架32和右侧副框架33的相比左侧副框架32与右侧副框架33的后端的接合部分位于更后方的部分被表示为后侧框架部分32ar、33ar。 
后侧框架部分32ar、33ar相对于摩托车10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车身中心线CL(参考图7)大体对称地布置。 
凸部121c形成在头盔存放室记录层102的底表面110a中,并向上突起以形成朝向摩托车10的底部开口的凹部123c。 
在此修改示例中,凹部123c形成第一凹部。此外,凸部121c形成第一凸部。 
凸部121c形成有覆盖位于头盔存放室102下方的后侧框架部分32ar和后侧框架部分33ar两者的形状。 
后侧框架部分32ar和后侧框架部分33ar从头盔存放室102下方插入到凸部121c中。换言之,后侧框架部分32ar和后侧框架部分33ar布置在凹部123c内。更具体而言,凸部121c形成有与位于头盔存放室102下方的后侧框架部分32ar和后侧框架部分33ar相匹配的形状。 
凸部121c位于头盔HL的侧端部分B1与位于侧端部分B1相反侧的侧端部分B2之间。 
凸部121在头盔存放室102的底表面110b中形成在面向后轮90的位置处,并更具体而言形成在面向设置于后轮90的径向外侧的后挡泥板91的位置处。换言之,在第二修改示例中,凸部121c形成第二凸起。 
这样,根据第二修改示例,避免了后侧框架部分32ar、33ar和后轮90的干扰,并且头盔存放室102可以设置在燃料箱70后方的空间(即,后轮90上方的空间)中。更具体而言,即使在后轮90具有较大直径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头盔存放室102。 
注意,在第二修改示例中,后侧框架部分32ar、33ar具有大体圆形的横截面。但是,横截面形状不限于大体圆形。例如,横截面形状可以是方形、椭圆形等。 
(3)其他形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后侧框架部分32r设置在头盔存放室100的下方。但是,后侧框架部分32r不一定设置在头盔存放室100的下方。例如,支撑头盔存放室100的两侧的撑条可以用于支撑头盔存放室100。或者,摩托车10可以具有单体结构(mono-cock structure)而不使用管形框架。 
在上述实施例中,头盔存放室100由车身框架30经由后撑条34和角撑板39来支撑。但是头盔存放室100可以由车身框架30直接支撑。或者,除了上述支撑构件之外,头盔存放室100还可以由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朝向车身内侧延伸的车身框架来支撑。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放在头盔存放室100中的头盔HL是半开式头盔。但是,存放在头盔存放室100中的头盔HL可以是全罩式头盔。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动机单元60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后轮90。但是,可以使用后臂代替发动机单元60来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后轮90。 
因此,如容易清楚的,本发明包括此处未描述的各种修改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对于以上说明而言合理给出的权利要求所阐述的本发明的具体特征所限定。 
注意,日本专利申请2007-42802(申请日2007年2月22日)的全文通过引用而被包含于此。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跨乘式车辆有利地用于例如速可达式摩托车的跨乘式车辆中,这是因为可以在确保提供合适的头盔存放室的同时使车辆宽度,尤其是车座附近的车辆宽度更窄。 

Claims (12)

1.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车身框架和头盔存放室,所述车身框架形成车身的框架,所述头盔存放室能够存放头盔,其中
向上突起的第一凸部设置在所述头盔存放室的底表面中,以形成朝向所述跨乘式车辆的底部开口的第一凹部,并且
所述车身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凹部内,
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头盔的第一侧端部分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端部分相反侧的第二侧端部分之间,
所述头盔存放室具有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
所述前端部分和所述后端部分由所述车身框架支撑,
在头盔存放室的侧端部分没有用于利用车身框架支撑头盔存放室的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
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偏移构件,所述偏移构件设置在与所述跨乘式车辆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车身中心线偏移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偏移构件从所述头盔存放室下方插入到所述第一凹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还包括:
车轮,其中
所述头盔存放室设置在所述车轮的上方,并且
向上突起的第二凸部在所述头盔存放室的底表面中形成在面向所述车轮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凸部被设置为形成朝向所述跨乘式车辆的底部开口的第二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头盔存放室由所述车身框架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头盔存放室由所述车身框架经由支撑构件支撑,所述支撑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所述车身框架朝向车身内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
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偏移构件,所述偏移构件设置在与所述跨乘式车辆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车身中心线偏移的位置处,并且所述偏移构件从所述头盔存放室下方插入到所述第一凹部中,
所述跨乘式车辆还包括:
车轮支撑构件,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车轮,以及
缓冲机构,其连接至所述车轮支撑构件和所述偏移构件,并吸收由所述车轮接收的冲击,其中
所述缓冲机构连接至所述偏移构件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处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还包括:
车座,骑乘者乘坐在所述车座上;
发动机单元,其产生被传递至车轮的驱动力;以及
燃料箱,其存储被供应至所述发动机单元的燃料,其中
所述燃料箱设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并且
所述头盔存放室位于所述燃料箱的后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头盔存放室相比所述车轮的车轮轴被设置得更靠前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乘式车辆,还包括:
悬架构件,其悬架所述发动机单元,其中
所述悬架构件设置在所述燃料箱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乘式车辆,还包括:
缓冲机构,其从所述发动机单元的后端部分向上延伸,并吸收由所述车轮接收的冲击,其中
所述头盔存放室相比所述缓冲机构被设置得更靠前方。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燃料箱具有车座支撑构件,所述车座支撑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车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车座支撑构件具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支撑所述车座的前部。
CN2008800040641A 2007-02-22 2008-02-19 跨乘式车辆 Active CN1016056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42802 2007-02-22
JP042802/2007 2007-02-22
PCT/JP2008/052777 WO2008102781A1 (ja) 2007-02-22 2008-02-19 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5691A CN101605691A (zh) 2009-12-16
CN101605691B true CN101605691B (zh) 2012-11-28

Family

ID=39710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40641A Active CN101605691B (zh) 2007-02-22 2008-02-19 跨乘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128006B1 (zh)
CN (1) CN101605691B (zh)
MY (1) MY154386A (zh)
TW (1) TWI356013B (zh)
WO (1) WO20081027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3525A (zh) * 2016-12-30 2018-07-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5895B2 (ja) * 2014-03-19 2016-09-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18027744A (ja) * 2016-08-17 2018-02-2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112009605B (zh) * 2020-06-02 2021-10-29 上海杉安百智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引导式头盔篮
WO2022064516A1 (en) * 2020-09-25 2022-03-31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Straddle type vehicle with a dual helmet storage capac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0885A (ja) * 1982-09-14 1984-03-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H0662100B2 (ja) * 1984-01-23 1994-08-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タ型車輛の物入れ装置
JPH07110625B2 (ja) * 1985-08-09 1995-11-2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タ型車輛の物入れ装置
CA1275939C (en) * 1985-10-05 1990-11-06 Eiichi Iwao Trunk structure in scooter-type vehicles
JPS62155181A (ja) * 1985-12-27 1987-07-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バツテリ−取付け構造
JPH0790814B2 (ja) * 1987-08-08 1995-10-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
US5433286A (en) * 1988-09-27 1995-07-1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JP2918116B2 (ja) * 1989-06-22 1999-07-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三輪車の燃料供給部構造
JP2552221B2 (ja) 1992-06-22 1996-11-0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ヘルメット収納箱装置
JPH0924877A (ja) * 1995-07-13 1997-01-28 Yamaha Motor Co Ltd モータサイクルのステアリング機構
JPH09150773A (ja) * 1995-11-29 1997-06-10 Tokyo R & D:Kk 二輪または三輪自動車
JP3986850B2 (ja) * 2001-04-27 2007-10-0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の吸気量制御装置
JP4445710B2 (ja) * 2003-03-11 2010-04-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ヘルメット収納構造
JP2006315503A (ja) * 2005-05-11 2006-11-24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及び収納ボックスの配置構造
JP2007042802A (ja) 2005-08-02 2007-02-15 Toshiba Corp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2-155181A 1987.07.10
JP昭62-34870A 1987.02.14
JP特开2004-268840A 2004.09.30
JP特开2006-315503A 2006.11.24
JP特开平9-150773A 1997.06.10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3525A (zh) * 2016-12-30 2018-07-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08263525B (zh) * 2016-12-30 2020-04-0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28006A4 (en) 2010-12-01
TWI356013B (en) 2012-01-11
EP2128006B1 (en) 2019-04-24
MY154386A (en) 2015-06-15
WO2008102781A1 (ja) 2008-08-28
TW200900301A (en) 2009-01-01
CN101605691A (zh) 2009-12-16
EP2128006A1 (en)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1472B2 (en) Suspension structure for small vehicle
CN100465051C (zh) 车架结构
CN101925506B (zh) 踏板型车辆
CN101605691B (zh) 跨乘式车辆
CN102530150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2056791B (zh) 踏板型车辆
CN109278922A (zh) 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JP2006347450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US8196989B2 (en) Seat cowl structure of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CN102001390B (zh) 鞍乘型车辆的座椅下罩结构
JP4478195B1 (ja) 自動二輪車
JP555092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2398645B (zh) 座椅铰链构造
JP2007001344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CN102139727A (zh) 车辆的后部结构
JP3795199B2 (ja) 低床式自動二輪車
JP6962891B2 (ja) 鞍乗型車両の前輪懸架装置
CN104369810B (zh) 摩托车的燃料箱支撑结构
CN115476952B (zh) 踏板摩托车车架总成
CN113474244B (zh) 用于两轮车辆的脚踏组件
JP5453127B2 (ja) 自動二輪車
CN218141946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US20220097791A1 (en) Saddle-type vehicle and body frame structure thereof
JP6723280B2 (ja) 鞍乗型車両
JP2007001345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