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3525A - 骑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骑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3525A
CN108263525A CN201611255366.9A CN201611255366A CN108263525A CN 108263525 A CN108263525 A CN 108263525A CN 201611255366 A CN201611255366 A CN 201611255366A CN 108263525 A CN108263525 A CN 108263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cover
vehicle
vehicle seat
storag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553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63525B (zh
Inventor
杉桥达弘
坂下保治
王琳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553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63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63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3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63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3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12Box-shaped seats; Bench-type seats, e.g. dual or twin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即使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与车座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乘车的舒适性、且能够容易维护。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右侧罩(42)与被收容于右凹部(143a)的车座(36)的右缘部的下缘重叠。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左侧罩(43)与被收容于左凹部(143b)的车座(36)的左缘部的下缘重叠。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41)与被收容于后凹部(152)的车座(36)的后缘部的下缘重叠。在俯视时,燃料箱罩(131)的后部与尾灯(49)的光源(9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滤油器(111)被配置于左侧罩(43)和收纳部件(71)之间且比车座框架靠上方,并且,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与燃料箱罩(131)的前部(141)重叠。

Description

骑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骑乘型车辆,尤其涉及具有侧罩的骑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骑乘型车辆具备车座、收纳箱、燃料箱和侧罩。侧罩配置在收纳箱和燃料箱的侧方。
侧罩具有后高前低地倾斜的形状。具体地说,侧罩向后方且上方延伸。侧罩的后部的位置比侧罩的前部高。侧罩的后部达到与车座同等的高度。这样,侧罩具有后高前低地倾斜的形状,所以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给人以轻快的印象。
另外,骑乘型车辆具有电子电路装置。电子电路装置配置于收纳箱和侧罩之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04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例中,存在难以确保乘车的舒适性的问题。
在现有例中,侧罩具有后高前低地倾斜的形状,所以,采取防止侧罩与车座干涉的对策。该对策是例如在车座不与侧罩干涉那样的足够高的位置上配置车座、或减薄车座厚度。但是,不论是在将车座配置于高位置的情况下还是在减薄车座厚度的情况下,都会有损就座于车座的骑乘者(乘员)的舒适性。这样,在侧罩具有后高前低地倾斜的形状的情况下,尤其难以确保骑乘型车辆的乘车的舒适性。
而且,在现有例中,存在无法容易地维护电子电路装置、尾灯等的问题。具体地说,电子电路装置配置于收纳箱和侧罩之间。在想要维护电子电路装置时,必须要将收纳箱或者侧罩拆下。这样,在现有例中维护性不高。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该骑乘型车辆即使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与车座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乘车的舒适性,而且容易维护。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者首先对研究侧罩的形状进行了探讨。具体地说,对在侧罩的上部形成凹部并在凹部收容车座的缘部进行了探讨。由此,能够不加高车座的位置且不减薄车座厚度地实现防止侧罩和车座相干涉以及确保乘车的舒适性这两者。
但是,本发明者却面对了新的问题。侧罩由模具成型。要成型上述的形状的侧罩,脱模存在限制,非常困难。另外,无论如何对侧罩的形状进行研究,都难以提高维护性。
为此,发明者继续进行积极地研究后发现了一举达成防止干涉和乘车舒适性的兼顾、以及提高维护性这两者的构想。
基于这样的发现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构成。
也就是说,本发明在骑乘型车辆中,具有:
车座框架;
配置在比上述车座框架靠上方的车座;
被上述车座框架支撑的收纳部件;
燃料箱,该燃料箱配置在比上述收纳部件靠后方,被上述车座框架支撑,并具有供油口;
燃料箱罩,该燃料箱罩在俯视时与上述燃料箱重叠,并具有形成在俯视时与上述供油口重叠的位置的第1开口;
配置在比上述收纳部件、上述燃料箱和上述燃料箱罩靠侧方的侧罩;
尾灯,该尾灯配置在比上述燃料箱靠后方,并被上述车座框架支撑;以及
配置在比上述收纳部件靠侧方的维护品;
上述侧罩的后端比上述车座的后端高;
上述尾灯具有配置在比上述车座框架靠上方的光源;
上述侧罩具有:配置在比上述收纳部件、上述燃料箱和上述燃料箱罩靠右方的右侧罩;以及配置在比上述收纳部件、上述燃料箱和上述燃料箱罩靠左方的左侧罩;
上述燃料箱罩具有: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上述燃料箱靠前方的前部、以及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上述燃料箱靠后方的后部;
上述燃料箱罩的前部具有:配置于上述右侧罩和上述收纳部件之间的右前部、以及配置于上述左侧罩和上述收纳部件之间的左前部;
上述燃料箱罩的上述右前部具有收容上述车座的右缘部的下缘的右凹部;
上述燃料箱罩的上述左前部具有收容上述车座的左缘部的下缘的左凹部;
上述燃料箱罩的上述后部具有收容上述车座的上述后缘部的下缘的后凹部;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上述右侧罩与被收容于上述右凹部的上述车座的上述右缘部的下缘重叠;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上述左侧罩与被收容于上述左凹部的上述车座的上述左缘部的下缘重叠;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上述侧罩与被收容于上述后凹部的上述车座的上述后缘部的下缘重叠;
在俯视时,上述燃料箱罩的上述后部与上述尾灯的上述光源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至少任一个上述维护品配置于上述右侧罩和上述收纳部件之间、以及上述左侧罩和上述收纳部件之间的至少任一方、且在比上述车座框架靠上方,并且,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燃料箱罩的上述前部重叠。
在本方式的骑乘型车辆中,侧罩的后端的位置比车座的后端高。而且,尾灯的光源配置在比车座框架靠上方。由此,骑乘型车辆的外观能够给人以轻快的印象。
车座的右缘部、左缘部和后缘部分别被收容于燃料箱罩的右凹部、左凹部和后凹部。右侧罩配置在比燃料箱罩靠右方,并且,左侧罩配置在比燃料箱罩靠左方。由此,不加高车座的位置且不减薄车座厚度就能够防止右侧罩和左侧罩与车座相干涉。也就是说,能够达成防止侧罩和车座的干涉和确保乘车的舒适性的兼顾。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右侧罩与被收容于右凹部的车座的右缘部的下缘重叠。换言之,在通过右凹部并沿着骑乘型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垂直剖面中,右侧罩的上缘比被收容于右凹部的车座的右缘部的下缘高。同样地,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左侧罩与被收容于左凹部的车座的左缘部的下缘重叠。换言之,在通过左凹部并沿着骑乘型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垂直剖面中,左侧罩的上缘比被收容于左凹部的车座的左缘部的下缘高。而且,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与被收容于后凹部的车座的后缘部的下缘重叠。这样,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与车座重叠。更详细地说,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覆盖被收容在右凹部、左凹部和后凹部的车座的右缘部的下缘、左缘部的下缘和后缘部的下缘。由此,骑乘型车辆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在俯视时,燃料箱罩的后部与尾灯的光源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换言之,光源的至少一部分是在俯视时与燃料箱罩的后部重叠的重复部。在拆下了燃料箱罩时,在俯视时能看见重复部的全部或一部分。如上所述,光源配置在比车座框架靠上方。由此,在拆下了燃料箱罩时,能够容易接近光源。由此,能够容易维护尾灯。
骑乘型车辆具有配置在比收纳部件靠侧方的一个以上的维护品。维护品中的至少任一个满足以下全部3个条件。
1.配置在右侧罩和收纳部件之间、以及左侧罩和收纳部件之间的至少任一方。
2.配置在比车座框架靠上方。
3.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与燃料箱罩的前部重叠。
在拆下了燃料箱罩时,在俯视时能看见满足上述3个条件的维护品的至少一部分。而且,在拆下了燃料箱罩时,能够容易接近维护品。由此,能够容易维护维护品。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侧罩的上端优选位于比上述车座靠后方,比车座的上端高。侧罩的上端在比车座靠后方处比车座的上端高,所以,骑乘型车辆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上述侧罩具有:向后方且上方延伸的前部;以及后部,该后部以比上述侧罩的上述前部大的斜度从上述侧罩的上述前部向后方且上方延伸。
侧罩的斜度从侧罩的前部朝向后部增加,所以,骑乘型车辆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上述侧罩的上述前部具有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的第1上缘;上述侧罩的上述后部具有第2上缘,该第2上缘与上述第1上缘的后端相连并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上述第2上缘的斜度比上述第1上缘的斜度大。
侧罩的上缘的斜度从侧罩的前部朝向后部增加,所以,骑乘型车辆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上述侧罩的上述前部具有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的第1下缘;上述侧罩的上述后部具有第2下缘,该第2下缘与上述第1下缘的后端相连并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上述第2下缘的斜度比上述第1下缘的斜度大。
侧罩的下缘的斜度从侧罩的前部朝向后部增加,所以,骑乘型车辆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上述尾灯被配置在比连结上述侧罩的上述后部的上缘的前端和后端的假想线靠下方、且比连结上述侧罩的上述后部的下缘的前端和后端的假想线靠上方。
侧罩的后部和尾灯整体后高前低地上倾斜。由此,骑乘型车辆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上述尾灯向后方且上方变尖。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尾灯朝向后方且上方变细。由此,骑乘型车辆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上述右侧罩配置在比被收容于上述右凹部的上述车座的上述右缘部靠右方;上述左侧罩配置在比被收容于上述左凹部的上述车座的上述左缘部靠左方。
由此,即使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与车座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切实地防止侧罩与车座相干涉。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在俯视时,上述右侧罩的上缘和上述收纳部件由上述燃料箱罩的上述右前部而隔开;在俯视时,上述左侧罩的上缘和上述收纳部件由上述燃料箱罩的上述左前部而隔开。
右侧罩的上缘隔着燃料箱罩的右前部从收纳部件向右方离开。也就是说,右侧罩和收纳部件都没有封闭右侧罩和收纳部件之间的空间的上部。由此,仅通过拆下燃料箱罩,就能够向上方开放右侧罩和收纳部件之间的空间,能够更容易接近右侧罩和收纳部件之间的空间。同样地,左侧罩的上缘隔着燃料箱罩的左前部从收纳部件向左方离开。也就是说,左侧罩和收纳部件都没有封闭左侧罩和收纳部件之间的空间的上部。由此,仅通过拆下燃料箱罩,就能够向上方开放左侧罩和收纳部件之间的空间,能够更容易接近左侧罩和收纳部件之间的空间。结果,能够更容易维护维护品。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上述收纳部件具有将收纳空间向上方开放的开口;上述车座的上述右缘部位于比上述收纳部件的上述开口靠右方;上述车座的上述左缘部位于比上述收纳部件的上述开口靠左方;上述收纳部件的上述开口的位置比上述车座的上述右缘部的下缘、以及上述车座的上述左缘部的下缘的哪一个都高。
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雨水等异物通过开口进入收纳空间。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上述收纳部件具有:收纳部件本体;右凸缘部,该右凸缘部与上述收纳部件本体的右外侧面连接,并从上述收纳部件本体的上述右外侧面向右方且下方延伸;以及左凸缘部,该左凸缘部与上述收纳部件本体的左外侧面连接,并从上述收纳部件本体的上述左外侧面向左方且下方延伸;上述右前部在俯视时与上述右凸缘部重叠;上述左前部在俯视时与上述左凸缘部重叠。
能够适当地防止雨水等异物通过右前部和收纳部件之间、以及左前部和收纳部件之间。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在俯视时,上述车座与上述收纳部件、上述燃料箱和上述燃料箱罩重叠。
由此,车座能够适当地覆盖收纳部件、燃料箱和燃料箱罩的上方。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在俯视时,上述侧罩与上述尾灯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侧罩能够适当地保护尾灯。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上述燃料箱罩的上述右前部和上述左前部之间的空间向前方开放;上述燃料箱罩的上述第1开口比上述供油口大;上述燃料箱罩的上述后部载置于上述侧罩的上面。
由燃料箱罩的右前部和左前部所夹着的空间向前方开放,所以,燃料箱罩能够相对于收纳部件向后方和上方移动。
在俯视时,燃料箱罩的第1开口比供油口大,所以,燃料箱罩能够相对于燃料箱向上方移动。而且,通过燃料箱罩相对于燃料箱向上方移动,能够从供油口拆下燃料箱罩。
燃料箱罩的后部置于侧罩的上面,所以,燃料箱罩能够相对于侧罩向上方移动。
由此,能够不拆下收纳部件、燃料箱和侧罩地拆下燃料箱罩。
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尾灯和维护品的维护性。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骑乘型车辆具有能装卸地安装于上述供油口并封闭上述供油口的帽;上述燃料箱罩的上述第1开口比上述帽小。
帽比燃料箱罩的第1开口大,所以,在帽安装在了供油口时,帽禁止燃料箱罩相对于燃料箱向上方移动。因此,在帽安装在了供油口时,无法拆下燃料箱罩。也就是说,在燃料箱罩安装在了供油口时,无法维护尾灯、维护品。另一方面,一旦从供油口拆下帽,拆下燃料箱罩,由此就能够维护尾灯、维护品。
在从供油口拆下帽时,通常要预先停止骑乘型车辆的动力源(例如发动机、电动马达)。例如,在维护之前,要求如下4个作业。
1.停止动力源。
2.拆下帽。
3.拆下燃料箱罩。
4.安装帽。
这样,维护前所需的作业中包括停止动力源的作业,所以,能够适当地预防在动力源工作时进行维护。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骑乘型车辆具有将上述车座锁到上述车座框架的车座锁定机构;上述车座锁定机构从上述车座框架朝向上述车座向上方且前方延伸;上述车座锁定机构的下部位于比上述供油口靠后方;上述车座锁定机构的上部位于比上述后凹部靠前方。
车座锁定机构向上方且前方延伸,所以,能够适当地避免车座锁定机构的下部与燃料箱相干涉。由此,可以不使燃料箱小型化。更确切地说,容易使燃料箱大型化。另外,车座锁定机构向上方且前方延伸,所以,能够适当地避免车座锁定机构的上部与燃料箱罩的后凹部相干涉。由此,能够容易加深后凹部,所以,能够容易降低车座的位置。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上述维护品是电气元件和消耗品的至少任一方。
维护品可以是利用电力而动作的电气元件。电气元件为例如电子电路装置、ECU、燃料喷射装置。或者,维护品可以是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换的消耗品。消耗品为例如燃料过滤器。
此外,维护品可以是仅符合电气元件的零件,也可以是仅符合消耗品的零件,还可以是符合电气元件和消耗品这两者的零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即使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与车座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乘车的舒适性,而且,能够容易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2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后视图。
图4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左侧视图。
图5是车身框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骑乘型车辆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7是表示骑乘型车辆的内部结构的右侧视图。
图8是表示骑乘型车辆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骑乘型车辆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骑乘型车辆的内部结构的仰视图。
图11是表示骑乘型车辆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12是表示骑乘型车辆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燃料箱罩的立体图。
图14是燃料箱罩的俯视图。
图15是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俯视图。
图16是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左侧视图。
图17是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右侧视图。
图18是沿着图16中的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
图19是车座和燃料箱罩的侧视图。
图20(a)是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俯视图,图20(b)是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侧视图。
图21是沿着图2中的XXI-XXI线的剖视图。
图22是沿着图16中的XXII-XXII线的剖视图。
图23是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俯视图。
图24是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俯视图。
图25是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骑乘型车辆
7:车座框架
36:车座
36a:车座的后端
36b:车座的上端
37:右缘部
37a:右缘部的下缘
38:左缘部
38a:左缘部的下缘
39:后缘部
39a:后缘部的下缘
41:侧罩
42:右侧罩
43:左侧罩
43a:左侧罩的后端(侧罩的后端)
43b:左侧罩的上端(侧罩的上端)
43c:左侧罩的上缘(侧罩的上缘)
43d:左侧罩的下缘(侧罩的下缘)
49:尾灯
61:前部
62:第1上缘
63:第1下缘
66:后部
67:第2上缘
68:第2下缘
71:收纳部件
72:收纳部件本体
72a:底部
72b:侧壁
73:凸缘部
73a:右凸缘部
73b:左凸缘部
81:燃料箱
83:供油口
84:帽
91:光源
111:滤油器(维护品)
113:ECU(维护品)
121:车座锁定机构
123:锁
125:钩
131:燃料箱罩
141:前部
141a:右前部
141b:左前部
143a:右凹部
143b:左凹部
151:后部
I2:连结后部的上缘(第2上缘)的前端和后端的假想线
I4:连结后部的下缘(第2下缘)的前端和后端的假想线
A:开口
B1:第1开口
B2:第2开口
C:车身中心
S:收纳空间
X:骑乘型车辆的前后方向
Y:骑乘型车辆的宽度方向
Z:骑乘型车辆的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1进行说明。
1.骑乘型车辆的概略结构
图1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图2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后视图。
图1-3示出了骑乘型车辆1的前后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上下方向Z。前后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上下方向Z是以乘坐于骑乘型车辆1的骑乘者为基准而定义的。前后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上下方向Z相互正交。
“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右方”、“左方”意味着对于乘坐于骑乘型车辆1的骑乘者来说的“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右方”、“左方”。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方”和“后方”不仅包括与前后方向X平行的方向,也包括接近前后方向X的方向。接近前后方向X的方向是例如与前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下的方向。同样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右方”和“左方”不仅包括与宽度方向Y平行的方向,也包括接近宽度方向Y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上方”和“下方”不仅包括与上下方向Z平行的方向,也包括接近上下方向Z的方向。
在各图中,作为参考,适当地示出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右方、左方。
“侧方”意味着右方向和左方向的至少任一个。
图2、图3示出了车身中心C。车辆中心C是包括骑乘型车辆1的中心并与宽度方向Y正交的平面。将靠近车身中心C的朝向适当称为“宽度方向Y的内方”。将远离车身中心C的朝向称为“宽度方向Y的外方”。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宽度方向Y的内方”和“宽度方向Y的外方”不仅包括与宽度方向Y平行的方向,也包括接近宽度方向Y的方向。
骑乘型车辆1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骑乘型车辆1具有车身框架3。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车身框架3。车身框架3包括头管4、下伸框架5、下框架6和车座框架7。头管4配置于骑乘型车辆1的前部。下伸框架5与头管4连接。下伸框架5从头管4向下方且后方延伸。下框架6与下伸框架5的下部连接。下框架6从下伸框架5的下部向后方延伸。车座框架7从下框架6的后部向后方且上方延伸。
骑乘型车辆1具有转向装置11、车把17和前轮19。转向装置11被头管4支撑。转向装置11与车把17连接。转向装置11支撑前轮19。转向装置11根据车把17的操作来改变前轮19的朝向。由此,骑乘型车辆1的前进道路改变。
骑乘型车辆1具有车把罩23和头灯24。车把罩23配置在比车把17靠前方。头灯24安装于车把罩23。
骑乘型车辆1具有前罩25和转向灯(flasher,转向信号灯,闪光转向信号灯)27。前罩25配置在比头管4靠前方。转向灯27安装于前罩25。
骑乘型车辆1具有腿护罩31和下罩33。腿护罩31配置在比头管4靠后方。腿护罩31向下方延伸。在从侧方看车辆时,腿护罩31与下伸框架5重叠。下罩33从腿护罩31的下部向后方延伸。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下罩33与下框架6重叠。下罩33包括脚踏板34。脚踏板34配置在下罩33的上面(上表面)。
骑乘型车辆1具有中央罩35。中央罩35在比车座框架7靠前方从下罩33的后部向上方延伸。中央罩35在比车座框架7靠右方向后方延伸。中央罩35在比车座框架7靠左方向后方延伸。中央罩35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车座框架7重叠。中央罩35也被称为车座下罩。
骑乘型车辆1具有车座36。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关闭状态的车座36,用虚线表示打开状态的车座36。车座36配置在比中央罩35靠上方。车座36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骑乘型车辆1的骑乘者就座于车座36,把脚搁在脚踏板34上,用手握着车把17。
车座36具有右缘部37、左缘部38和后缘部39。图2示出了车座36的右缘部37、左缘部38和后缘部39的大致位置。
骑乘型车辆1具有侧罩41。侧罩41从中央罩35的上部向后方延伸。侧罩41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侧方。侧罩41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车座框架7重叠。
侧罩41具有右侧罩42和左侧罩43。右侧罩42与左侧罩43是分体的。右侧罩42和左侧罩43的结构和形状除了是左右对称这一点之外,是相同的。
参照图1。左侧罩43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车座框架7重叠。左侧罩43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左方。左侧罩43延伸到车座框架7的后方的位置。左侧罩43配置在比车座36靠下方。左侧罩43延伸到车座36的后方的位置。
上述的左侧罩43的说明兼做右侧罩42的说明。具体地说,右侧罩42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车座框架7重叠。右侧罩42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右方。右侧罩42延伸到车座框架7的后方的位置。右侧罩42配置在比车座36靠下方。右侧罩42延伸到车座36的后方的位置。
在以下,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对右侧罩42和左侧罩43一方的说明兼做对右侧罩42和左侧罩43的另一方的说明。
参照图2。右侧罩42从车座36的右方的位置向后方延伸。具体地说,右侧罩42在俯视时沿着车座36的右缘部37向后方延伸,沿着车座36的后缘部39向左方弯曲。左侧罩43从车座36的左方的位置向后方延伸。具体地说,左侧罩43在俯视时沿着车座36的左缘部38向后方延伸,沿着车座36的后缘部39向右方弯曲。右侧罩42和左侧罩43在车座36的后方接触。
左侧罩43具有第1部件44b和第2部件45b。第1部件44b和第2部件45b可彼此分离。左侧罩43是第1部件44b和第2部件45b彼此连接而成的。第2部件45b配置在比第1部件44b靠后方。同样地,右侧罩42具有第1部件44a和第2部件45a。
骑乘型车辆1具有抓杆47。抓杆47是用于供同骑乘者(tandem rider,同乘者)握着的部件。抓杆47配置在比侧罩41靠上方。抓杆47在俯视时与侧罩41重叠。抓杆47从车座36的后缘部39的右方的位置向后缘部39的后方的位置延伸,进而从后缘部39的后方的位置向后缘部39的左方的位置延伸。
骑乘型车辆1具有尾灯49和后转向灯51。尾灯49和后转向灯51配置在比侧罩41靠后方。尾灯49和后转向灯51配置在比车座36靠后方。尾灯49和后转向灯51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后方。
参照图3。后转向灯51包括右后转向灯52和左后转向灯53。右后转向灯52配置在比尾灯49靠右方。左后转向灯53配置在比尾灯49靠左方。
骑乘型车辆1具有驱动单元55、后轮56、后悬架57和后挡泥板58。驱动单元55、后轮56和后挡泥板58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车座36、侧罩41、尾灯49和后转向灯51靠下方。驱动单元55包括产生动力的发动机、以及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后轮56的传动装置(省略图示)。驱动单元55的前部被车身框架3(例如下框架6)支撑。驱动单元55能够以驱动单元55的前部为中心相对于车身框架3摆动。驱动单元55的后部支撑后轮56,驱动后轮56旋转。后悬架57支撑驱动单元55的后部。后悬架57的一端支撑于车身框架3(例如车座框架7)。后悬架57的另一端安装于驱动单元55的后部。后挡泥板58配置在比后轮56靠上方。
2.侧罩41的形状
图4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侧视图。图4省略了抓杆47等的图示。左侧罩43具有以后高前低的方式倾斜的形状。左侧罩43向后方且上方延伸。
左侧罩43的后端43a比车座36的后端36a高。图4示出了左侧罩43的后端43a的高度位置h1和车座36的后端36a的高度位置h2。高度位置h1比高度位置h2高。
左侧罩43的后端43a相当于侧罩41的后端。虽然省略图示,但右侧罩42的后端也相当于侧罩41的后端。
左侧罩43的上端43b位于车座36的后方。侧罩41的上端43b比车座36的上端36b高。图4示出了左侧罩43的上端43b的高度位置h3和车座36的上端36b的高度位置h4。高度位置h3比高度位置h4高。
左侧罩43的上端43b相当于侧罩41的上端。虽然省略图示,但右侧罩42的上端也相当于侧罩41的上端。
左侧罩43具有上缘43c。上缘43c例如是左侧罩43的周缘中的从图4所示的位置m1到位置m3为止的范围。左侧罩43的上缘43c向后方且上方延伸。
左侧罩43具有下缘43d。下缘43d例如是左侧罩43的周缘中的从图4所示的位置n1到位置n3为止的范围。左侧罩43的下缘43d向后方且上方延伸。
在此,左侧罩43的上缘43c相当于侧罩41的上缘。虽然省略图示,但右侧罩42的上缘也相当于侧罩41的上缘。左侧罩43的下缘43d相当于侧罩41的下缘。虽然省略图示,但右侧罩42的下缘也相当于侧罩41的下缘。
根据侧罩41的倾斜,能够将侧罩41分为前部61和后部66。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前部61和后部66的边界V的大致位置。此外,边界V与第1部件44b和第2部件45b的边界没有关系。
前部61向后方且上方延伸。后部66配置在比前部61靠后方。前部61和后部66直接相连。后部66以比前部61大的斜度向后方且上方延伸。斜度是在从侧方看车辆时相对于前后方向X的角度。斜度大是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接近垂直的意思。斜度小是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接近水平的意思。
对上缘43c的斜度进行具体说明。前部61具有上缘62。上缘62例如是左侧罩43的上缘43c中的从位置m1到位置m2为止的部分。后部66具有上缘67。上缘67例如是左侧罩43的上缘43c中的从位置m2到位置m3为止的部分。以下,将上缘62称为“第1上缘62”,将上缘67称为“第2上缘67”。
第1上缘62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第1上缘62从连结第1上缘62的前端m1和后端m2的假想线I1向上方鼓出。第1上缘62在第1上缘62的后端m2附近为大致水平。第2上缘67与第1上缘62的后端m2相连,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第2上缘67沿着连结第2上缘67的前端m2和后端m3的假想线I2直线状地延伸。在前部61和后部66的边界V,左侧罩43的上缘43c的斜度急剧地变化(增加)。因此,在从侧方看车辆时,第2上缘67的斜度比第1上缘62的斜度大。
对下缘43d的斜度进行具体说明。前部61具有下缘63。下缘63例如是在左侧罩43的下缘43d中的从位置n1到位置n2为止的部分。后部66具有下缘68。下缘68例如是在左侧罩43的下缘43d中的从位置n2到位置n3为止的部分。以下,将下缘63称为“第1下缘63”,将下缘68称为“第2下缘68”。
第1下缘63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第1下缘63沿着连结第1下缘63的前端n1和后端n2的假想线I3直线状地延伸。假想线I3的斜度小。假想线I3大致水平。第2下缘68与第1下缘63的后端n2相连,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第2下缘68沿着连结第2下缘68的前端n2和后端n3的假想线I4直线状地延伸。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假想线I4的斜度比假想线I3的斜度大。在前部61和后部66的边界V,左侧罩43的下缘43d的斜度急剧地变化(增加)。因此,在从侧方看车辆时,第2下缘68的斜度比第1下缘63的斜度大。
后部66的宽度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朝向后方变细。在此,后部66的宽度为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后部66与平行于上下方向Z的假想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图4例示出后部66的宽度W1、W2。宽度W1为位置x1处的后部66的宽度。宽度W2为比位置x1靠后方的位置x2处的后部66的宽度。宽度W2比宽度W1小。
尾灯49配置于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比假想线I2靠下方且比假想线I4靠上方的位置。换言之,尾灯49配置于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比第2上缘67的延长线靠下方且比第2下缘68的延长线靠上方的位置。
尾灯49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向后方且上方变尖。尾灯49的宽度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朝向后方变细。尾灯49的宽度为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尾灯49与平行于上下方向Z的假想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侧罩41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车座36重叠。更详细地说,侧罩41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车座36的右缘部37、左缘部38和后缘部39重叠。在从侧方看车辆时,车座36的一部分被侧罩41所遮挡而看不见。
图4用虚线表示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左侧罩43重叠的车座36的左缘部38的下缘38a。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左侧罩43在前后方向X的整个范围P1b内与车座36的左缘部38重叠。
虽然省略图示,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右侧罩42在前后方向X的整个P1内,与车座36的右缘部37重叠。范围P1a与范围P1b相同。在不区分范围P1a和范围P1b的情况下,仅称为“范围P1”。
图4用虚线表示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侧罩41重叠的车座36的后缘部39的下缘39a。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41在前后方向X的范围Q1内与车座36的后缘部39重叠。
3.骑乘型车辆1的内部的构造
对设置在右侧罩42和左侧罩43之间且比车座36靠下方的结构进行说明。
3-1.车身框架3
图5是车身框架3的立体图。下框架6具有右下框架6a、左下框架6b和横梁6c。右下框架6a和左下框架6b分别与下伸框架5的下部连接。右下框架6a向后方延伸。左下框架6b在比右下框架6a靠左方向后方延伸。横梁6c连结右下框架6a和左下框架6b。横梁6c的一端与右下框架6a的后部连接。横梁6c的另一端与左下框架6b的后部连接。
车座框架7具有右车座框架7a、左车座框架7b和横梁7c。右车座框架7a与右下框架6a的后部连接。右车座框架7a从右下框架6a的后部向后方且上方延伸。左车座框架7b配置在比右车座框架7a靠左方。左车座框架7b与左下框架6b的后部连接。左车座框架7b从左车座框架7b的后部向后方且上方延伸。虽然省略图示,左车座框架7b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右车座框架7a重叠。横梁7c连结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横梁7c的一端与右车座框架7a的后部连接。横梁7c的另一端与左车座框架7b的后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右车座框架7a与右下框架6a是一体的。左车座框架7b与左下框架6b是一体的。右车座框架7a、左车座框架7b和横梁6c彼此是分体的。
3-2.收纳部件
图6是表示骑乘型车辆1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图7是表示骑乘型车辆1的内部结构的右侧视图。图8是表示骑乘型车辆1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图6至8省略侧罩41等的图示。
骑乘型车辆1具有收纳部件71。收纳部件71收容例如头盔等。
收纳部件71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车座框架7重叠。更详细地说,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收纳部件71与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重叠。
收纳部件71配置于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之间。具体地说,收纳部件71配置在比右车座框架7a靠左方且比左车座框架7b靠右方。收纳部件71配置在比横梁7c靠前方。收纳部件71配置在比尾灯49靠前方。
收纳部件71具有收纳空间S和收纳部件本体72。收纳部件本体72形成收纳空间S。收纳部件本体72具有底部72a和侧壁72b。收纳空间S由底部72a和侧壁72b划分出。收纳部件本体72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车座框架7重叠。
收纳部件本体72具有使收纳空间S向上方开放的开口A。开口A形成于收纳部件本体72的上部。开口A例如由侧壁72b的上缘划分出。侧壁72b的上缘位于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开口A也形成于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
收纳部件71具有凸缘部73。凸缘部73具有板形状。凸缘部73与收纳部件本体72的侧壁72b的外面(外表面)连接。更详细地说,凸缘部73与侧壁72b的外面的上部连接。凸缘部73从收纳部件本体72的侧壁72b的外面向外方伸出。凸缘部73包括右凸缘部73a、左凸缘部73b和后凸缘部73c。右凸缘部73a位于比收纳部件本体72靠右方。左凸缘部73b位于比收纳部件本体72靠左方。后凸缘部73c位于比收纳部件本体72靠后方。侧壁72b的外面是本发明中的“收纳部件本体的外侧面”的例子。
参照图6、7。收纳部件71被车座框架7支撑。骑乘型车辆1具有用于支撑收纳部件71的2个托架74。托架74被车座框架7支撑。具体地说,一个托架74与右车座框架7a连接。另一个托架74与左车座框架7b连接。各托架74支撑收纳部件本体72的底部72a。托架74与底部72a相接触的位置比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靠上方。
图9是表示骑乘型车辆1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9省略收纳部件71等的图示。骑乘型车辆1还具有用于支撑收纳部件71的2个托架75。托架75配置在比托架74靠后方。托架75被车座框架7支撑。具体地说,一个托架75与右车座框架7a连接。另一个托架75与左车座框架7b连接。托架75支撑收纳部件本体72的后凸缘部73c。托架75与后凸缘部73c相接触的位置比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靠上方。
参照图8。骑乘型车辆1具有固定部76、77。固定部76将托架74和底部72a相结合。固定部77将托架75和后凸缘部73c相结合。固定部76、77包括例如螺丝和螺母的至少任一方。螺丝是例如螺栓、小螺钉或自攻螺丝。螺母是例如六角螺母、弹簧钢插片螺母(speed nut)或防松螺母(push nut)。
参照图6、7。收纳部件71具有支撑车座36的车座支持部78。车座支持部78配置在比收纳部件本体72靠前方。车座支持部78与收纳部件本体72的侧壁72b的外面连接。车座支持部78支撑未图示的轴部件。车座支持部78例如具有供轴部件插入的孔78a。轴部件支撑车座36的前部。车座36可绕轴部件旋转。通过车座36绕轴部件旋转而车座36开关。
3-3.燃料箱
参照图6、7。骑乘型车辆1具有燃料箱81。燃料箱81储存燃料。
燃料箱81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车座框架7重叠。更详细地说,燃料箱81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重叠。
燃料箱81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靠后方。燃料箱81配置于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之间。燃料箱81配置在比尾灯49靠前方。
燃料箱81具有燃料箱本体82。燃料箱本体82具有用于储存燃料的储存空间(未图示)。储存空间形成于燃料箱本体82的内部。
燃料箱本体82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车座框架7重叠。燃料箱本体82具有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的上部82a和比车座框架7靠下方的下部82b。下部82b如以下所详述的那样,比上部82a大。此外,燃料箱本体82具有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车座框架7重叠的中央部82c。上部82a相当于比中央部82c靠上方的部分。下部82b相当于比中央部82c靠下方的部分。
参照图6。上下方向Z上的下部82b的长度Hb比上下方向Z上的上部82a的长度Ha长。前后方向X上的下部82b的长度Lb比前后方向X上的上部82a的长度La长。上部82a位于比横梁7c靠前方,并不延伸到横梁7c的上方的位置。下部82b从横梁7c的前方的位置延伸到横梁7c的下方的位置。
参照图9。上部82a在俯视时不与车座框架7重叠。上部82a在俯视时,收敛在由右车座框架7a、左车座框架7b以及横梁7c所包围的范围内。宽度方向Y上的上部82a的长度Ua比宽度方向Y上的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的间隔短。
图10是表示骑乘型车辆1的内部结构的仰视图。图10省略收纳部件71等的图示。下部82b在仰视时与车座框架7重叠。具体地说,下部82b在仰视时与右车座框架7a和横梁7c重叠。下部82b在仰视时并未收敛在由右车座框架7a、左车座框架7b以及横梁7c所包围的范围内。下部82b在仰视时比由右车座框架7a、左车座框架7b和横梁7c所包围的范围大。宽度方向Y上的下部82b的长度Ub比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的间隔长。也就是说,宽度方向Y上的下部82b的长度Ub比宽度方向Y上的上部82a的长度Ua长。
从上述可知,下部82b的水平截面积比上部82a的水平截面积大。下部82b的储存空间比上部82a的储存空间大。
参照图6、7。燃料箱81具有供油口83。供油口83是用于向燃料箱本体82供给燃料的管。供油口83具有筒形状。供油口83与燃料箱本体82的上部82a连接。供油口83从燃料箱本体82的上部82a向上方延伸。供油口83的上端开放。供油口83与燃料箱本体82的储存空间连接通。供油口83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
燃料箱81具有帽(盖)84。帽84用于开关供油口83。帽84安装于供油口83的上端。帽84可装卸于供油口83的上端。帽84的外径比供油口83的外径大。帽84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
燃料箱81具有凸缘部85。凸缘部85具有板形状。凸缘部85与燃料箱本体82的外面连接。凸缘部85向燃料箱本体82的外方伸出。
参照图9。燃料箱81被车座框架7支撑。车座框架7直接支撑燃料箱81。具体地说,横梁7c直接支撑凸缘部85。
除了图9外,还适当地参照图21。横梁7c包括上板7c1、纵板7c2和下板7c3。上板7c1具有大致水平的板形状。上板7c1配置在比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高的位置。纵板7c2与上板7c1连接。纵板7c2具有大致垂直的板形状。纵板7c2在右车座框架7a与左车座框架7b之间从上板7c1向下方延伸。下板7c3与纵板7c2连接。下板7c3具有大致水平的板形状。下板7c3配置在比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低的位置。下板7c3支撑凸缘部85。下板7c3与凸缘部85相接触的位置比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靠下方。
参照图10。车座框架7间接地支撑燃料箱81。骑乘型车辆1具有用于支撑燃料箱81的托架86。托架86配置在比横梁7c靠前方。托架86被车座框架7支撑。具体地说,一个托架86与右车座框架7a连接。另一个托架86与左车座框架7b连接。托架86支撑凸缘部85。托架86与凸缘部85相接触的位置比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靠下方。
骑乘型车辆1具有固定部87、88。固定部87将横梁7c和凸缘部85相结合(参照图9、图10)。固定部88将托架86和凸缘部85相结合(参照图9)。固定部87、88包括例如螺丝和螺母的至少任一方。
3-4.尾灯
参照图6、7。尾灯49配置在比燃料箱81靠后方。
尾灯49具有光源91。光源91可以是例如灯泡。光源91也可以是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光源91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后方。光源91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
参照图8。尾灯49具有壳体92和灯罩93。壳体92保持光源91。灯罩93透射光源91的光。灯罩93配置在比光源91靠后方。壳体92保持灯罩93。
光源91可相对于壳体92装卸。在从壳体92拆下光源91时,从壳体92朝向前方拔出光源91。在将光源91安装于壳体92时,从壳体92的前方的位置朝向壳体92插入光源91。车座框架7配置在比光源91靠下方,所以,车座框架7不会妨碍光源91相对于壳体92的装卸。
尾灯49被车座框架7支撑。具体地说,尾灯49被横梁7c支撑。
尾灯49具有2个托架95。托架95与壳体92连接。托架95从壳体92向前方延伸。托架95被横梁7c(上板7c1)支撑。
骑乘型车辆1具有固定部96。固定部96固定横梁7c和托架95。固定部96包括例如螺丝和螺母的至少任一方。
3-5.后转向灯
右后转向灯52具有光源101a。光源101a可以是例如灯泡。光源101a也可以是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光源101a配置在与光源91大致相同的高度。光源101a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
右后转向灯52具有壳体102a和灯罩103a。壳体102a保持光源101a。灯罩103a透射光源101a的光。灯罩103a配置在比光源101a靠后方。壳体102a保持灯罩103a。
光源101a可相对于壳体102a装卸。在从壳体102a拆下光源101a时,从壳体102a朝向前方拔出光源101a。在将光源101a安装于壳体102a时,从壳体102a的前方的位置朝向壳体102a插入光源101a。车座框架7配置在比光源101a靠下方,所以,车座框架7不会妨碍光源101a相对于壳体102a的装卸。
壳体102a与托架95连接。由此,右后转向灯52经由托架95而支撑于车座框架7。
左后转向灯53除了与右后转向灯52是左右对称的这一点外,具有与右后转向灯52同样的结构。也就是说,左后转向灯53具有光源101b、壳体102b和灯罩103b。
3-6.维护品
参照图6。骑乘型车辆1具有滤油器111和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113。滤油器111和ECU113分别是需要维护的零件(即、维护品)。维护包括检查、修理、更换等。
滤油器111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靠左方。滤油器111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收纳部件71重叠。
滤油器111配置在比燃料箱81靠前方。滤油器111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前端靠后方。
滤油器111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收纳部件本体72的上缘靠下方。滤油器111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左凸缘部73b靠下方。滤油器111配置在比框架7靠上方。具体地说,滤油器111配置在比左框架7b靠上方。
滤油器111被车座框架7支撑。骑乘型车辆1具有托架115。托架115配置在比托架74靠后方。托架115配置在比托架75靠前方。托架115被车座框架7支撑。具体地说,托架115与左车座框架7b连接。托架115支撑滤油器111。托架115与滤油器111相接触的位置比左车座框架7b靠上方。
骑乘型车辆1具有固定部117。固定部117固定滤油器111和托架115。固定部117包括例如螺丝和螺母的至少任一方。
参照图7。ECU113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靠右方。ECU113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收纳部件71重叠。
ECU113配置在比燃料箱81靠前方。ECU113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前端靠后方。
ECU113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收纳部件本体72的上缘靠下方。ECU113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右凸缘部73a靠下方。ECU113配置在比框架7靠上方。具体地说,ECU113配置在比右框架7a靠上方。
ECU113被车座框架7支撑。骑乘型车辆1具有托架116。托架116配置在比托架74靠后方。托架116配置在比托架75靠前方。托架116被车座框架7支撑。具体地说,托架116与右车座框架7a连接。托架116支撑ECU113。托架116与ECU113相接触的位置比右车座框架7a靠上方。
骑乘型车辆1具有固定部118。固定部118固定ECU113和托架116。固定部118包括例如螺丝和螺母的至少任一方。
参照图8。滤油器111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不与收纳部件71重叠。在图8中,滤油器111的仅一部分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的左凸缘部73b重叠。ECU113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不与收纳部件71重叠。在图8中,整个ECU113在俯视时不与收纳部件71重叠。
3-7.车座锁定机构
参照图6至8。骑乘型车辆1具有车座锁定机构121。车座锁定机构121将车座36锁于车身框架3。更具体地说,车座锁定机构121将车座36保持为关闭状态。
车座锁定机构121从车座框架7朝向车座36、向上方延伸。车座锁定机构121具有锁123和钩125。锁123配置于车座锁定机构121的下部。钩125配置于车座锁定机构121的上部。
锁123配置在比燃料箱81靠后方。锁123配置在比供油口83靠后方。锁123配置在比尾灯49靠前方。锁123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锁123配置于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之间。
锁123被车座框架7支撑。锁123被横梁7c支撑。更详细地说,锁123被横梁7c的前端(即、上板7c1的前端)支撑。锁123被车座框架7支撑的位置比尾灯49的托架95靠前方。锁123从横梁7c的前端向上方且前方延伸。锁123由未图示的操作部而转动。操作部包括例如钥匙和钢丝(均未图示)。
钩125被固定于车座36。具体地说,钩125被固定于车座36的下面(下表面)。钩125从车座36向下方且后方延伸。
在车座36关闭了时,能够将锁123钩挂于钩125。当锁123钩挂于钩125时,就会禁止钩125从锁123脱离。由此,车座锁定机构121禁止车座36打开。
3-8.燃料箱罩
图11是表示骑乘型车辆1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图11省略侧罩41等的图示。
骑乘型车辆1具有燃料箱罩131。燃料箱罩131回收从供油口83洒出的油(包括燃料)。
燃料箱罩131配置在比燃料箱81靠上方。燃料箱罩131覆盖燃料箱81的上方。更严密地说,燃料箱罩131配置在比燃料箱本体82靠上方。燃料箱罩131覆盖燃料箱本体82的上方。
燃料箱罩131向前方且下方延伸。燃料箱罩131延伸到燃料箱81的前方的位置。燃料箱罩131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收纳部件71重叠。燃料箱罩131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燃料箱罩131配置在比滤油器111靠上方。燃料箱罩131延伸到滤油器111的上方的位置。
虽然省略图示,但燃料箱罩131配置在比ECU113靠上方。燃料箱罩131延伸到ECU113的上方的位置。
燃料箱罩131向后方且上方延伸。燃料箱罩131延伸到比燃料箱81靠后方的位置。燃料箱罩131延伸到比车座框架7靠后方的位置。燃料箱罩131配置在比尾灯49靠上方。燃料箱罩131延伸到尾灯49的上方的位置。
图12是表示骑乘型车辆1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12省略侧罩41、帽84等的图示。图12省略被燃料箱罩131等所遮挡的车座框架7的图示。
燃料箱罩131配置于右车座框架7a和左车座框架7b之间。燃料箱罩131在俯视时与燃料箱81重叠。燃料箱罩131位于比收纳部件71靠后方、右方和左方。燃料箱罩131在俯视时不与收纳部件71的开口A重叠。燃料箱罩131配置在比尾灯49靠前方。
燃料箱罩131具有供供油口83插入的第1开口B1。第1开口B1配置在俯视时与供油口83重叠的位置。第1开口B1比供油口83的外径大。第1开口B1比帽84的外径小。供油口83贯通第1开口B1。供油口83的上端位于比第1开口B1(燃料箱罩131)靠上方。帽84在比第1开口B1(燃料箱罩131)靠上方的位置安装于供油口83。
燃料箱罩131具有中央部133、前部141和后部151。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中央部133和前部141的边界T1的大致位置。图12示意性地示出中央部133和后部151的边界T2的大致位置。
中央部133与燃料箱81重叠。中央部133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靠后方。
前部141位于比中央部133靠前方。前部14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燃料箱81靠前方。
前部141具有右前部141a和左前部141b。右前部141a与中央部133直接相连。右前部141a从中央部133向前方延伸。左前部141b配置在比右前部141a靠左方。右前部141a和左前部141b分离。左前部141b与中央部133直接相连。左前部141b从中央部133向前方延伸。在右前部141a和左前部141b之间形成向前方开放的空间。
左前部141b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燃料箱81靠前方。左前部141b位于比收纳部件71靠左方。左前部141b沿着收纳部件71的左缘部(即、左凸缘部73b)延伸。左前部141b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的左凸缘部73b重叠。左前部141b配置在比左凸缘部73b靠下方。
左前部141b延伸到比滤油器111靠前方的位置。左前部141b在俯视时与滤油器111的一部分重叠。在俯视时,滤油器111的一部分与左前部141b重叠,滤油器111的其他部分与收纳部件71重叠。由此,整个滤油器111在俯视时与左前部141b和收纳部件71的至少任一方重叠。
右前部141a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燃料箱81靠前方。右前部141a位于比收纳部件71靠右方。右前部141a沿着收纳部件71的右缘部(即、右凸缘部73a)延伸。右前部141a在俯视时与右凸缘部73a重叠。右前部141a配置在比右凸缘部73a靠下方。
右前部141a延伸到比ECU113靠前方的位置。右前部141a在俯视时与ECU113重叠。整个ECU113在俯视时与右前部141a重叠。
后部151位于比中央部133靠后方。后部151与中央部133直接相连。后部151从中央部133向后方延伸。
后部15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燃料箱81靠后方。后部151在俯视时与尾灯49的光源91重叠。在俯视时与燃料箱罩131的后部151重叠的光源91的部分被特别称为“重复部”。重复部是例如光源91的后部。
图13是燃料箱罩131的立体图。图14是燃料箱罩131的俯视图。右前部141a具有右凹部143a。右凹部143a向下方凹陷。右凹部143a具有向前方延伸的槽形状。右凹部143a向上方开放。
右凹部143a具有底部144a、内壁145a和外壁146a。底部144a向前方细长地延伸。内壁145a与底部144a连接。内壁145a从底部144a向上方隆起。外壁146a配置在比内壁145a靠右方。外壁146a与底部144a连接。外壁146a从底部144a向上方隆起。图14例示出前后方向X上的右凹部143a的范围P2a。
左前部141b除了是左右对称的这一点外,具有与右前部141a同样的结构。也就是说,左前部141b具有左凹部143b。左凹部143b具有底部144b、内壁145b和外壁146b。图14例示出前后方向X上的左凹部143b的范围P2b。范围P2b与范围P2a相同。在不区分范围P2a和范围P2b的情况下,仅称为“范围P2”。
后部151具有后凹部152。后凹部152向下方凹陷。后凹部152具有槽形状。后凹部152在俯视时沿着弯曲成向后方鼓出的弧延伸。换而言之,后凹部152沿着车座36的后缘部39延伸。
后凹部152具有底部153、前壁154和后壁155。底部153从后部151的右部到左部,一边弯曲成向后方鼓出一边延伸。前壁154与底部152连接。前壁154从底部152向上方隆起。后壁155配置在比前壁154靠后方。后壁155与底部152连接。后壁155从底部152向上方隆起。图14例示出前后方向X上的后凹部152的范围Q2。
对燃料箱罩131的其他构造进行说明。
中央部133具有第1面部134、侧壁135和排出口136。第1面部134为大致水平。第1开口B1形成于第1面部134。在第1面部134,还形成有用于排出油的排出口136。侧壁135配置于第1面部134的周围。侧壁135从第1面部134向上方隆起。
中央部133具有第2面部137和第2开口B2。第2面部137配置在比第1面部134和侧壁135靠后方。第2面部137的位置比第1面部134高。第2开口B2形成于第2面部137。在关闭了车座36时,钩125贯通第2开口B2而进入燃料箱罩131的下方。锁123配置于第2面部136(第2开口B2)的下方。
右前部141a具有用于与中央罩35和右侧罩42相结合的结合部147a。结合部147a配置于右前部141a的顶端部。结合部147a包括例如座部148a和孔149a。座部148a与中央罩35和右侧罩42的至少任一方相接触。孔149a形成于座部148a。
同样地,左前部141b具有用于与中央罩35和左侧罩43相结合的结合部147b。结合部147b包括例如座部148b和孔149b。
后部151具有后端板157。后端板157具有大致水平的板形状。后端板157与后壁155连接。后端板157从后壁155向后方延伸。
4.内部结构、车座和侧罩的关系
图15是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的俯视图。图15用虚线表示关闭了时的车座36的位置。车座36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燃料箱81和燃料箱罩131重叠。车座36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的整个开口A重叠。车座36在俯视时与整个收纳部件71重叠。
车座36的右缘部37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与燃料箱罩131的右凹部143a重叠。车座36的左缘部38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与燃料箱罩131的左凹部143b重叠。车座36的后缘部39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与燃料箱罩131的后凹部152重叠。
右侧罩42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燃料箱81、ECU113和燃料箱罩131靠右方。
ECU113配置于收纳部件71和右侧罩42之间。具体地说,ECU113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靠右方,并配置在比右侧罩42靠左方。右侧罩42在俯视时不与ECU113重叠。
右前部141a配置于收纳部件71和右侧罩42之间。右凹部143a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的右凸缘部73a重叠。更详细地说,右凹部143a的内壁145a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的右凸缘部73a重叠。右凹部143a的外壁146a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右凸缘部73a靠右方。
左侧罩43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燃料箱81、滤油器111和燃料箱罩131靠左方。
滤油器111配置于收纳部件71和左侧罩43之间。具体地说,滤油器111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靠左方,并配置在比左侧罩43靠右方。左侧罩43在俯视时不与滤油器111重叠。
左前部141b配置于收纳部件71和左侧罩43之间。左凹部143b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的左凸缘部73b重叠。更详细地说,左凹部143b的内壁145b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的左凸缘部73b重叠。左凹部143b的外壁146b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左凸缘部73b靠左方。
侧罩41延伸到燃料箱罩131的后方的位置。具体地说,右侧罩42从燃料箱罩131的右方的位置延伸到燃料箱罩131的后方的位置。左侧罩43从燃料箱罩131的左方的位置延伸到燃料箱罩131的后方的位置。侧罩41在俯视时与燃料箱罩131的后部151重叠。具体地说,侧罩41在俯视时与后端板157的后缘部重叠。燃料箱罩131的后部151载置于侧罩41的上面。
侧罩41在俯视时与尾灯49重叠。具体地说,侧罩41在俯视时与光源91的前部重叠。在俯视时,光源91的前部与侧罩41重叠,光源91的后部与燃料箱罩131重叠。由此,整个光源91在俯视时与侧罩41和燃料箱罩131的至少任一方重叠。但是,侧罩41在俯视时不与光源91的整个重复部重叠。如上所述,重复部是在俯视时与燃料箱罩131的后部重叠的光源91的部分。
图16是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的左侧视图。车座36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燃料箱81、滤油器111和燃料箱罩131靠上方。
左侧罩43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收纳部件7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左侧罩43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燃料箱8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左侧罩43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整个滤油器111重叠。左侧罩43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燃料箱罩13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燃料箱罩131的后端板157载置于左侧罩43之上。在从侧方看车辆时能看见后端板157。
图17是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的右侧视图。右侧罩42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整个ECU113重叠。
图18是沿着图16中的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沿着XVIII-XVIII线的剖面与宽度方向Y以及上下方向Z平行。也就是说,沿着XVIII-XVIII线的剖面是沿着宽度方向Y的垂直剖面。沿着XVIII-XVIII线的剖面通过左凹部143b。
左凹部143b收容车座36的左缘部38的下缘38a。在此,左凹部143b收容下缘38a指的是:下缘38a配置在比底部144b靠上方、比内壁145b靠左方、且比外壁146b靠右方,并且,下缘38a配置在比内壁145b的上端和外壁146b的上端的至少任一方低的位置。
在图18中,下缘38a的位置比内壁145b的上端高,但比外壁146b的上端低。因此,下缘38a被收容于左凹部143b。
虽然省略图示,右凹部143a收容车座36的右缘部37的下缘37a。在此,右凹部143a收容下缘37a指的是,下缘37a配置在比底部144a靠上方、比内壁145a靠右方、且比外壁146a靠左方,并且,下缘37a配置在比内壁145a的上端和外壁146a的上端的至少任一方低的位置。
车座36的左缘部38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开口A靠左方。更详细地说,左缘部38的下缘38a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开口A靠左方。开口A的位置比左缘部38的下缘38a高。开口A形成在比左缘部38的下缘38a高的位置。也就是说,侧壁72b的上缘比左缘部38的下缘38a高。左缘部38的下缘38a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左凸缘部73b靠左方。
左凹部143b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左凸缘部73b靠下方。左凹部143b还收容左凸缘部73b的一部分。左凸缘部73b从收纳部件本体72向左方且下方延伸。左凹部143b收容左凸缘部73b的顶端。
左侧罩43配置在比收容于左凹部143b的左缘部38靠左方。更具体地说,左侧罩43的上缘43c配置在比左缘部38的下缘38a靠左方。左侧罩43的上缘43c的位置比左缘部38的下缘38a高。左侧罩43不与车座36接触。
左侧罩43的上缘43c配置在比左凹部143b靠左方。左侧罩43的上缘43c与左凹部143b的外壁146b相接触。
左侧罩43的上缘43c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靠左方。左侧罩43的上缘43c和收纳部件71由左前部141b(左凹部143b)而隔开。左侧罩43的上缘43c不直接接触到收纳部件71。左侧罩43的上缘43c从收纳部件71分离。
右凹部143a、车座36的右缘部37、收纳部件71和右侧罩42的位置关系,除了是左右对称的这一点外,与左凹部143b、车座36的左缘部38、收纳部件71和左侧罩43的位置关系相同。
图19是车座和燃料箱罩的侧视图。图19用虚线表示在从侧方看车辆时被车座36所遮挡的燃料箱罩131。图19用单点划线表示在从侧方看车辆时被燃料箱罩131所遮挡的车座36。
车座36的左缘部38的下缘38a在前后方向X的范围P3b内被收容于左凹部143b。在范围P3b的一部分,下缘38a配置在比内壁145b的上端低的位置。在范围P3b的其他部分,下缘38a配置在比外壁146b的上端低的位置。
虽然省略图示,在从侧方看车辆时,车座36的右缘部37的下缘37a在前后方向X的整个范围P3a内被收容于右凹部143a。范围P3a与范围P3b相同。在不区分范围P3a和范围P3b的情况下,仅称为“范围P3”。
图20(a)是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的俯视图。图20(b)是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的侧视图。范围P3与范围P2相同。也就是说,在从侧方看车辆时,车座36的右缘部37的下缘37a在整个右凹部143a被收容于右凹部143a。在从侧方看车辆时,车座36的左缘部38的下缘38a在整个左凹部143b被收容于左凹部143b。
范围P1与范围P3重叠。例如,范围P1的一部分与范围P3的一部分重叠。范围P1与范围P3重复的范围作为“范围P4”。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右侧罩42在整个范围P4内与被收容于右凹部143a的车座36的右缘部37的下缘37a重叠。更详细地说,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右侧罩42与被收容于右凹部143a的右缘部37的下缘37a的一部分重叠。同样地,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左侧罩43在整个范围P4内与被收容于左凹部143b的车座36的左缘部38的下缘38a重叠。更详细地说,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左侧罩43与被收容于左凹部143b的左缘部38的下缘38a的一部分重叠。
如下再次示出对范围P1-P4的说明。
范围P1: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右侧罩42与车座36的右缘部37重叠的在前后方向X上的范围。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左侧罩43与车座36的左缘部38重叠的在前后方向X上的范围。
范围P2:
前后方向X上的右凹部143a的范围。
前后方向X上的左凹部143b的范围。
范围P3:
车座36的右缘部37的下缘37a被收容于右凹部143a的在前后方向X上的范围。
车座36的左缘部38的下缘38a被收容于左凹部143b的在前后方向X上的范围。
范围P4: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右侧罩42与被收容于右凹部143a的车座36的右缘部37的下缘37a重叠的在前后方向X上的范围。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左侧罩43与被收容于左凹部143b的车座36的左缘部38的下缘38a重叠的在前后方向X上的范围。
图21是沿着图2中的XXI-XXI线的剖视图。沿着XXI-XXI线的剖面与前后方向X和上下方向Z平行。换言之,沿着XXI-XXI线的剖面是沿着前后方向X的垂直剖面。沿着XXI-XXI线的剖面通过后凹部152。
后凹部152配置在比供油口83靠后方。后凹部152配置在比车座锁定机构121靠后方。后凹部152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后凹部152配置在比尾灯49的光源91靠前方。
后凹部152收容车座36的后缘部39的下缘39a。在此,后凹部152收容下缘39a指的是,下缘39a配置在比底部153靠上方、比前壁154靠后方、且比后壁155靠前方,并且,下缘39a配置在比前壁154的上端和后壁155的上端的至少任一方低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下缘39a比前壁154的上端和后壁155的上端的任一方低。因此,下缘39a被收容于后凹部152。
尾灯的光源91配置在比后部151靠后方。光源91配置在比后部151靠下方。具体地说,光源91配置在比后端板157靠下方。
光源91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的上端高的位置。图21示出了光源91的中心的高度位置h5和车座框架7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6。高度位置h5比高度位置h6高。
锁123从后凹部152的下方的位置向后凹部152的前方的位置延伸。锁123的上端与后凹部152的底部153是大致相同的高度。钩125配置在比后凹部152靠前方。钩125的下端与后凹部152的底部153是大致相同的高度。锁123和钩125不与后凹部152接触。
骑乘型车辆1具有用于将燃料箱罩131固定于供油口83的垫圈(grommet)161。垫圈161具有在中央形成有孔的环形状。垫圈161的孔具有与供油口83的外径实质上相同的大小。垫圈161的孔比帽84的外径小。垫圈161的材质例如为橡胶。垫圈161可弹性变形。垫圈161也被称为套管。垫圈161被安装于燃料箱罩131的第1开口B1。垫圈161与贯通第1开口B1的供油口83的外周面相接触。由此,燃料箱罩131能够简单地固定于燃料箱81(供油口83)。垫圈161与供油口83的外周面无间隙地接触。由此,供油口83和第1开口B1之间的间隙被堵住。
参照图19。车座36的后缘部39的下缘39a在前后方向X的整个范围Q3内被收容于后凹部152。
参照图20(a)、20(b)。范围Q3是范围Q2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从侧方看车辆时,车座36的后缘部39的下缘39a在后凹部152的一部分处被收容于后凹部152。
范围Q1与范围Q3重叠。例如,范围Q1的一部分与整个范围Q3重叠。范围Q1和范围Q3重复的范围作为“范围Q4”。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41(右侧罩42和左侧罩43)在整个范围Q4内与被收容于后凹部152的车座36的后缘部39的下缘39a重叠。更详细地说,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41与被收容于后凹部152的后缘部39的下缘39a的整体重叠。
如下再次示出对范围Q1-Q4的说明。
范围Q1: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41与车座36的后缘部39重叠的在前后方向X上的范围。
范围Q2:
前后方向X上的后凹部152的范围。
范围Q3:
车座36的后缘部39的下缘39a被收容于后凹部152的在前后方向X上的范围。
范围Q4: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41与被收容于后凹部152的车座36的后缘部39的下缘39a重叠的在前后方向X上的范围。
5.燃料箱罩131的安装构造
图22是沿着图16中的XXII-XXII线的剖视图。燃料箱罩131被固定于中央罩35和左侧罩43。燃料箱罩131、中央罩35和左侧罩43在左前部141b的结合部147b的位置层叠。燃料箱罩131、中央罩35和左侧罩43按照该顺序层叠。
中央罩35具有用于与结合部147b结合的结合部161b。结合部161b具有座部162b和形成于座部162b的孔163b。左侧罩43具有用于与结合部147b、161b结合的结合部165b。结合部165b具有座部166b和形成于座部166b的孔167b。
燃料箱罩131的座部148b与中央罩35的座部162b的一面相接触。左侧罩43的座部166b与中央罩35的座部162b的另一面相接触。座部162b的另一面是与座部162b的一面相反的面。各孔149b、163b、167b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骑乘型车辆1具有固定部171。固定部171将燃料箱罩131、中央罩35和侧罩41相结合。固定部171包括例如螺丝172和弹簧钢插片螺母173。螺丝172是例如螺栓、小螺钉或自攻螺丝。弹簧钢插片螺母Ns例如具有U字形、J字形。弹簧钢插片螺母Ns可以例如具有螺纹槽。弹簧钢插片螺母Ns也被称为弹簧螺母。
螺丝172配置于孔149b、163b、167b。螺丝172贯通孔149b、163b、167b。弹簧钢插片螺母173被安装于螺丝172来防止螺丝172从孔149b、163b、167b脱落。
利用同样的构造,燃料箱罩131被固定于中央罩35和右侧罩42。例如,中央罩35具有用于与结合部147a结合的结合部161a。右侧罩41具有用于与结合部147a、161a结合的结合部165a。这些结合部161a、165a被后述的图24所示出。
6.燃料箱罩131的装卸
在拆下燃料箱罩131时,进行以下的作业。
停止发动机,打开车座36。图23是打开了车座36时的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的俯视图。在打开了燃料箱罩131时,会看见收纳部件71、帽84、燃料箱罩131。燃料箱罩131和侧罩41覆盖尾灯49的光源91和后转向灯51的光源101a、101b的上方。燃料箱罩131和收纳部件71覆盖滤油器111和ECU113的上方。因此,看不见尾灯49的光源91、后转向灯51的光源101a、101b、滤油器111以及ECU113。
拆下固定部171。由此,燃料箱罩131可从中央罩35和侧罩41脱离。
拆下帽84。然后,使燃料箱罩131向上方移动,将供油口83从燃料箱罩131的第1开口B1拔出。由此,燃料箱罩131从燃料箱81被拆下。接着,向后方拉燃料箱罩131。
图24是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的俯视图。图24示出了移动燃料箱罩131的作业的中途的状态。燃料箱罩131在侧罩41的上方向后方移动。
进而,将燃料箱罩131向后方移动。然后,将燃料箱罩131移动到从车座框架7的上方离开的位置。这样,不拆下侧罩41、收纳部件71等就能够拆下燃料箱罩131。
图25是拆下了燃料箱罩131时的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的俯视图。图25示出了拆下燃料箱罩131后的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能看见滤油器111的至少一部分。能看见ECU113的至少一部分。能看见尾灯49的光源91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易接近该滤油器111、ECU113和光源91。因此,滤油器111、ECU113和光源91的任一方都能够容易维护。此外,在拆下燃料箱罩131后且进行维护之前,可以将帽84再次安装到供油口83。
在安装燃料箱罩131时,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上述的各作业。
7.效果
根据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1,可以起到如下的效果。侧罩41的后端比车座36的后端36a高。因此,骑乘型车辆1呈现轻快(运动型)的外观。
尾灯49的光源91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因此,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车座36的右缘部37、左缘部38和后缘部39分别被收容于燃料箱罩131的右凹部143a、左凹部143b和后凹部152。由此,即使不减薄车座厚度,也能够降低车座36的位置。而且,右侧罩42配置在比燃料箱罩131靠右方,并且,左侧罩43配置在比燃料箱罩131靠左方。由此,即使降低车座36的位置,也能够防止右侧罩42和左侧罩43与车座36相干涉。可以不增高车座36的位置,所以,能够确保骑乘者(乘员)的搁脚性良好。具体地说,在停车着时等,骑乘者容易将脚放到路面上。另外,无需减薄车座厚度,所以,能够良好地确保车座36的缓冲性。这样,即使在采用具有后高前低地倾斜的形状的侧罩41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兼顾防止侧罩41与车座36的干涉和确保乘车的舒适性。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右侧罩42与被收容于右凹部143a的车座36的右缘部37的下缘37a重叠。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左侧罩43与被收容于左凹部143b的车座36的左缘部38的下缘38a重叠。而且,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41与被收容于后凹部152的车座36的后缘部39的下缘39a重叠。由此,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在俯视时,燃料箱罩131的后部151与尾灯49的光源9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也就是说,光源91的至少一部分是重复部。因此,在拆下了燃料箱罩131时,在俯视时能看见重复部的至少一部分。而且,光源91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所以,在拆下了燃料箱罩131时,能够容易接近光源91。因此,能够容易维护尾灯49。另外,在安装了燃料箱罩131时,燃料箱罩131能够适当地保护光源91。
滤油器111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靠侧方。滤油器111配置在左侧罩43和收纳部件71之间。具体地说,滤油器111配置在比左侧罩43靠右方且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靠左方。滤油器111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滤油器111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与燃料箱罩131的前部141(左前141b)重叠。因此,在拆下了燃料箱罩131时,在俯视时能看见滤油器111。车座框架7不会妨碍接近滤油器111。因此,能够容易维护滤油器111。这样,能够实现滤油器111的维护性的提高。另外,在安装了燃料箱罩131时,燃料箱罩131能够适当地保护滤油器111。
ECU113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靠侧方。ECU113配置在右侧罩42和收纳部件71之间。具体地说,ECU113配置在比右侧罩42靠左方且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靠右方。ECU113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ECU113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与燃料箱罩131的前部141(右前部141a)重叠。因此,在拆下了燃料箱罩131时,在俯视时能看见ECU113。而且,车座框架7不会妨碍接近ECU113。因此,能够容易维护ECU113。这样,也能够实现ECU113的维护性的提高。另外,在安装了燃料箱罩131时,燃料箱罩131能够适当地保护ECU113。
侧罩41的上端43b位于车座36的后方,比车座36的上端36b高。因此,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侧罩41具有向后方且上方延伸的前部61、以及以比前部61大的斜度从前部61向后方且上方延伸的后部66。因此,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前部61具有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的第1上缘62。后部66具有与第1上缘62的后端m2相连并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的第2上缘67。在此,第2上缘67的斜度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比第1上缘62的斜度大。因此,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前部61具有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的第1下缘63。后部66具有与第1下缘63的后端n2相连并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的第2下缘68。在此,第2下缘68的斜度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比第1下缘63的斜度大。因此,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尾灯91配置在比连结后部66的第1上缘67的前端m2和后端m3的假想线I2靠下方,并且配置在比连结后部66的下缘68的前端n2和后端n3的假想线I4靠上方。因此,侧罩41和尾灯49整体呈后高前低地倾斜的形状。由此,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尾灯49向后方且上方变尖。因此,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能够给人以更轻快的印象。
右侧罩42配置在比被收容于右凹部143a的车座36的右缘部37靠右方。由此,即使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右侧罩42与车座36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切实地防止右侧罩42与车座36相干涉。同样地,左侧罩43配置在比被收容于左凹部143b的车座36的左缘部38靠右方。由此,能够切实地防止左侧罩43与车座36相干涉。
在俯视时,左侧罩43的上缘43c和收纳部件71由燃料箱罩131的左前部141b而隔开。由此,仅通过拆下燃料箱罩131,就能够将左侧罩43和收纳部件71之间的空间向上方开放。由此,能够更容易地接近滤油器111。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滤油器111的维护性。同样地,右侧罩42的上缘和收纳部件71由燃料箱罩131的右前部141a而隔开。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ECU113的维护性。
车座36的左缘部38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开口A靠左方。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流入落到了左缘部38的雨水等异物通过开口A进入收纳空间S。而且,开口A的位置比左缘部38的下缘38a高。由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异物进入收纳空间S。同样地,车座36的右缘部37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的开口A靠右方。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异物进入收纳空间S。而且,开口A的位置比右缘部37的下缘37a高。由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异物进入收纳空间S。
燃料箱罩131的右前部141a在俯视时与右凸缘部73a重叠。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异物进入右前部141a和收纳部件71之间。同样地,左前部141b在俯视时与左凸缘部73b重叠。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异物进入左前部141b和收纳部件71之间。
右凹部143a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的右凸缘部73a重叠。因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异物进入右前部141a和收纳部件71之间。同样地,左凹部143b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的左凸缘部73b重叠。因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异物进入左前部141b和收纳部件71之间。
右凹部143a的内壁145a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的右凸缘部73a重叠。因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异物进入右前部141a和收纳部件71之间。同样地,左凹部143b的内壁145b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的左凸缘部73b重叠。因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异物进入左前部141b和收纳部件71之间。
右凹部143a收容右凸缘部73a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异物进入右前部141a和收纳部件71之间。左凹部143b收容左凸缘部73b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异物进入左前部141b和收纳部件71之间。
车座36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燃料箱81和燃料箱罩131重叠。因此,车座36能够覆盖收纳部件71、燃料箱81和燃料箱罩131的上方。
侧罩41在俯视时与尾灯49的一部重叠。由此,侧罩41能够适当地保护尾灯49。
燃料箱罩131的右前部141a和左前部141b之间的空间向前方开放,所以,燃料箱罩131容易相对于收纳部件71移动。例如,能够容易将燃料箱罩131相对于收纳部件71向前方、后方、上方和下方移动。因此,无需将下收纳部件71进行移动(如卸下等),就能够装卸燃料箱罩131。因此,能够容易维护尾灯49、滤油器111和ECU113。
燃料箱罩131的第1开口B1比供油口83大,所以,燃料箱罩131能够相对于燃料箱81向上方和下方移动。因此,无需将燃料箱81进行移动(如卸下等),就能够装卸燃料箱罩131。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维护性。
燃料箱罩131的后部151载置于侧罩41的上面,所以,燃料箱罩131容易相对于侧罩41移动。由此,无需将侧罩41进行移动(如卸下等),就能够装卸燃料箱罩131。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维护性。
燃料箱罩131的第1开口B1比帽84小,所以,在帽84安装在了供油口83时,无法拆下燃料箱罩131。因此,为了拆下燃料箱罩131,需要拆下帽84。为了拆下帽84,需要先停止发动机。因此,在拆下燃料箱罩131时,发动机已经停止。由此,能够适当地预防在发动机工作时进行维护作业。
车座锁定机构121从车座框架7朝向车座36向上方且前方延伸。车座锁定机构121的下部(即、锁123)位于比供油口83靠后方。车座锁定机构121的上部(即、钩125)位于比后凹部152靠前方。根据这些构造和配置,能够适当地防止车座锁定机构121与燃料箱81和后凹部152相干涉。由此,能够容易使燃料箱81大型化。另外,能够容易加大后凹部152。结果,能够容易降低车座36的位置。而且,在拆下了燃料箱罩131时,能够在尾灯49的光源91的前方形成更大的空间。
侧罩41在俯视时不与光源91的整个重复部重叠,所以,在拆下了燃料箱罩131时,能看见光源91的重复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光源91的维护性。
整个滤油器111在俯视时与燃料箱罩131和收纳部件71的任一方重叠,所以,能够适当地保护滤油器111。
整个ECU113在俯视时与燃料箱罩131重叠,所以,能够适当地保护ECU113。
燃料箱本体82的下部82b比燃料箱本体82的上部82a大。由此,能够容易使燃料箱81大型化。另外,通过不加大上部82a而加大下部82b,能够使燃料箱81大型化。因此,能够不加高车座36的位置地使燃料箱81大型化。
后转向灯51的光源101a、101b在俯视时与侧罩41重叠。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护光源101a、101b。即使在拆下了燃料箱罩131时,也不会在俯视时看见光源101a、101b。但是,光源101a、101b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所以,能够容易接近光源101a、101b。由此,能够容易维护后转向灯51。
骑乘型车辆1具有被安装于燃料箱罩131的第1开口B1的垫圈161,所以,能够将燃料箱罩131简单地固定于燃料箱81。另外,能够堵住第1开口B1和供油口83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燃料箱罩131所接到的油通过第1开口B1和供油口83之间的间隙而漏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下述那样变型地实施。
(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靠侧方的维护品,例示了滤油器111和ECU113,但不限于此。维护品可以是例如电气元件。维护品也可以是例如消耗品。维护品是例如、ECU、滤罐、点火线圈、整流稳压器、各种继电器、电阻器、熔断器、工具、GPS、防盗装置、燃料过滤器、滤油器等。
(2)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配置在比收纳部件71靠侧方的滤油器111和ECU113这两者均满足以下的3个条件,但不限于此。
1.配置在右侧罩42和收纳部件71之间、以及左侧罩43和收纳部件71之间的至少任一方。
2.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
3.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与燃料箱罩131的前部141重叠。
例如,可以是滤油器111和ECU113的一方不满足上述的3个条件。例如,只要配置在收纳部件71的侧方的维护品的至少任一个满足上述的3个条件即可。根据本变型实施例,也能够提高至少一个维护品的维护性。
(3)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左侧罩43可分割为第1部件44b和第2部件45b,但不限于此。例如,左侧罩43可以由单个部件构成。例如,左侧罩43也可以分割成3个以上的部件。关于右侧罩42,也是同样的。
(4)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右侧罩42和左侧罩43的构造和形状是相同的,但不限于此。右侧罩42和左侧罩43的构造和形状也可以不同。结果,范围P1a和范围P1b也可以不同。
(5)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右前部141a和左前部141b的构造是相同的,但不限于此。右前部141a和左前部141b的构造和形状也可以不同。结果,范围P2a和范围P2b也可以不同。
(6)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车座36的右缘部37和左缘部38具有相同的构造和形状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右缘部37和左缘部38的构造和形状也可以不同。结果,范围P1a和范围P1b也可以不同。另外,范围P3a和范围P3b也可以不同。
(7)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右侧罩42与被收容于右凹部143a的右缘部37的下缘37a的一部分重叠,但不限于此。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右侧罩42也可以与被收容于右凹部143a的右缘部37的下缘37a整体重叠。也就是说,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右侧罩42只要与被收容于右凹部143a的右缘部37的下缘37a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即可。
(8)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左侧罩43与被收容于左凹部143b的左缘部38的下缘38a的一部分重叠,但不限于此。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左侧罩43也可以与被收容于左凹部143b的左缘部38的下缘38a的整体重叠。也就是说,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左侧罩43只要与被收容于左凹部143b的左缘部38的下缘38a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即可。
(9)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41与被收容于后凹部152的后缘部39的下缘39a整体重叠,但不限于此。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41也可以与被收容于后凹部152的后缘部39的下缘39a的一部分重叠。也就是说,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侧罩41只要与被收容于后凹部152的后缘部39的下缘39a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即可。
(10)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关于侧罩41和尾灯49所具有的后高前低地倾斜的形状,例示了多个形状特征。但是,侧罩41和尾灯49可以不具有所例示的形状特征的全部。侧罩41和尾灯49可以仅具有所例示的形状特征的一部分。
(1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滤油器111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不与车座框架7重叠,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滤油器111的一部分与车座框架7重叠,滤油器111的其他部分位于比车座框架7高的位置。这样的配置例也是“滤油器111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的方式的一个。而且,即使是这样的配置例,也能够容易接近滤油器111。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滤油器111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不具有位于比车座框架7低的位置的部分,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滤油器111的一部位于比车座框架7低的位置,滤油器111的其他部分位于比车座框架7高的位置。这样的配置例也是“滤油器111配置在比车座框架7靠上方”的方式的一个。而且,即使是这样的配置例,也能够容易接近滤油器111。
ECU113的配置也可以进行同样的改变。
(12)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滤油器111的一部分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重叠,但不限于此。例如,滤油器111可以在俯视时不与收纳部件71重叠。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ECU113在俯视时不与收纳部件71重叠,但不限于此。例如,ECU113的一部分可以在俯视时与收纳部件71重叠。
(13)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重复部是光源91的一部分(具体地说,光源91的后部),但不限于此。例如,重复部可以是整个光源91。
(14)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燃料箱罩131通过固定部171而结合于中央罩35和侧罩41,但不限于此。可以将燃料箱罩131仅结合于中央罩35和侧罩41的一方。或者,也可以将燃料箱罩131结合于中央罩35和侧罩41以外的部件。
(15)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骑乘型车辆1除了固定部171之外,还可以具有将燃料箱罩131固定于其他部件的固定部。例如,骑乘型车辆1可以具有将燃料箱罩131固定于右侧罩42的固定部。骑乘型车辆1也可以具有将燃料箱罩131固定于左侧罩43的固定部。在本变型实施例中,通过拆下固定部171和追加的固定部,燃料箱罩131能够脱离。
(16)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1开口B1比帽84小,但不限于此。第1开口B1也可以比帽84的外径大。即使是本变型实施例,由于垫圈161安装于燃料箱罩131,所以,帽84能够适当地禁止燃料箱罩131相对于燃料箱81向上方移动。
(17)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骑乘型车辆1,例示了小型摩托车型的车辆,但不限于此。骑乘型车辆1也可以变为轻型摩托车型、运动型、全地形行驶用车辆(ALL-TERRAINVEHICLE)等其他种类的车辆。另外,前轮19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前轮19的数量也可以变成2个。后轮56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后轮56的数量也可以变成2个。
(18)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例示了发动机(内燃机)作为动力源,但不限于此。例如,骑乘型车辆1也可以还具有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
(19)关于上述的实施例和上述(1)至(18)中说明的各变型实施例,还可以将各结构置换或组合到其他的变型实施例的结构中等来进行适当地改变。

Claims (17)

1.一种骑乘型车辆,具有:
车座框架;
配置在比所述车座框架靠上方的车座;
被所述车座框架支撑的收纳部件;
燃料箱,该燃料箱配置在比所述收纳部件靠后方,被所述车座框架支撑,并具有供油口;
燃料箱罩,该燃料箱罩在俯视时与所述燃料箱重叠,并具有形成在俯视时与所述供油口重叠的位置的第1开口;
配置在比所述收纳部件、所述燃料箱和所述燃料箱罩靠侧方的侧罩;
尾灯,该尾灯配置在比所述燃料箱靠后方,并被所述车座框架支撑;以及
配置在比所述收纳部件靠侧方的维护品;
所述侧罩的后端比所述车座的后端高;
所述尾灯具有配置在比所述车座框架靠上方的光源;
所述侧罩具有:配置在比所述收纳部件、所述燃料箱和所述燃料箱罩靠右方的右侧罩;以及配置在比所述收纳部件、所述燃料箱和所述燃料箱罩靠左方的左侧罩;
所述燃料箱罩具有: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燃料箱靠前方的前部、以及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燃料箱靠后方的后部;
所述燃料箱罩的前部具有:配置于所述右侧罩和所述收纳部件之间的右前部、以及配置于所述左侧罩和所述收纳部件之间的左前部;
所述燃料箱罩的所述右前部具有收容所述车座的右缘部的下缘的右凹部;
所述燃料箱罩的所述左前部具有收容所述车座的左缘部的下缘的左凹部;
所述燃料箱罩的所述后部具有收容所述车座的所述后缘部的下缘的后凹部;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所述右侧罩与被收容于所述右凹部的所述车座的所述右缘部的下缘重叠;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所述左侧罩与被收容于所述左凹部的所述车座的所述左缘部的下缘重叠;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所述侧罩与被收容于所述后凹部的所述车座的所述后缘部的下缘重叠;
在俯视时,所述燃料箱罩的所述后部与所述尾灯的所述光源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至少任一个所述维护品配置在所述右侧罩和所述收纳部件之间、以及所述左侧罩和所述收纳部件之间的至少任一方、且比所述车座框架靠上方,并且,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燃料箱罩的所述前部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所述侧罩的上端位于比所述车座靠后方,比所述车座的上端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所述侧罩具有:
向后方且上方延伸的前部;以及
后部,该后部以比所述侧罩的所述前部大的斜度从所述侧罩的所述前部向后方且上方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所述侧罩的所述前部具有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的第1上缘;
所述侧罩的所述后部具有第2上缘,该第2上缘与所述第1上缘的后端相连并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所述第2上缘的斜度比所述第1上缘的斜度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所述侧罩的所述前部具有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的第1下缘;
所述侧罩的所述后部具有第2下缘,该第2下缘与所述第1下缘的后端相连并倾斜成朝向后方变高;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所述第2下缘的斜度比所述第1下缘的斜度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所述尾灯被配置在比连结所述侧罩的所述后部的上缘的前端和后端的假想线靠下方、且比连结所述侧罩的所述后部的下缘的前端和后端的假想线靠上方。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在从侧方看车辆时,所述尾灯向后方且上方变尖。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所述右侧罩配置在比被收容于所述右凹部的所述车座的所述右缘部靠右方;
所述左侧罩配置在比被收容于所述左凹部的所述车座的所述左缘部靠左方。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在俯视时,所述右侧罩的上缘和所述收纳部件由所述燃料箱罩的所述右前部隔开;
在俯视时,所述左侧罩的上缘和所述收纳部件由所述燃料箱罩的所述左前部隔开。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所述收纳部件具有将收纳空间向上方开放的开口;
所述车座的所述右缘部位于比所述收纳部件的所述开口靠右方;
所述车座的所述左缘部位于比所述收纳部件的所述开口靠左方;
所述收纳部件的所述开口的位置比所述车座的所述右缘部的下缘、以及所述车座的所述左缘部的下缘的哪一个都高。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所述收纳部件具有:
收纳部件本体;
右凸缘部,该右凸缘部与所述收纳部件本体的右外侧面连接,并从所述收纳部件本体的所述右外面向右方延伸;以及
左凸缘部,该左凸缘部与所述收纳部件本体的左外侧面连接,并从所述收纳部件本体的所述左外面向左方延伸;
所述右前部在俯视时与所述右凸缘部重叠;
所述左前部在俯视时与所述左凸缘部重叠。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在俯视时,所述车座与所述收纳部件、所述燃料箱和所述燃料箱罩重叠。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在俯视时,所述侧罩与所述尾灯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所述燃料箱罩的所述右前部和所述左前部之间的空间向前方开放;
所述燃料箱罩的所述第1开口比所述供油口大;
所述燃料箱罩的所述后部载置于所述侧罩的上面。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骑乘型车辆具有能装卸地安装于所述供油口并封闭所述供油口的帽;
所述燃料箱罩的所述第1开口比所述帽小。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骑乘型车辆具有将所述车座锁到所述车座框架的车座锁定机构;
所述车座锁定机构从所述车座框架朝向所述车座向上方且前方延伸;
所述车座锁定机构的下部位于比所述供油口靠后方;
所述车座锁定机构的上部位于比所述后凹部靠前方。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所述维护品是电气元件和消耗品的至少任一方。
CN201611255366.9A 2016-12-30 2016-12-30 骑乘型车辆 Active CN108263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5366.9A CN108263525B (zh) 2016-12-30 2016-12-30 骑乘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5366.9A CN108263525B (zh) 2016-12-30 2016-12-30 骑乘型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3525A true CN108263525A (zh) 2018-07-10
CN108263525B CN108263525B (zh) 2020-04-03

Family

ID=62754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55366.9A Active CN108263525B (zh) 2016-12-30 2016-12-30 骑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35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58111A (ja) * 2019-03-27 2020-10-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7379A (ja) * 1989-07-14 1990-03-16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三輪車
JPH02220986A (ja) * 1989-02-22 1990-09-04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
CN1114619A (zh) * 1994-04-04 1996-01-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车辆座下方收纳盒的支承结构
CN1754757A (zh) * 2004-09-30 2006-04-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机动车
CN1840410A (zh) * 2005-03-31 2006-10-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CN101605691A (zh) * 2007-02-22 2009-12-1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JP2010058761A (ja) * 2008-09-05 2010-03-18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四輪車両
JP2010064579A (ja) * 2008-09-10 2010-03-25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サイドカバー
CN101970282A (zh) * 2008-03-31 2011-02-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CN102001390A (zh) * 2009-08-31 2011-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座椅下罩结构
CN102632946A (zh) * 2011-02-09 2012-08-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CN103043150A (zh) * 2011-10-13 2013-04-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机动车的后部结构
CN103204198A (zh) * 2012-01-17 2013-07-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骑乘式车辆
CN103303407A (zh) * 2012-03-08 2013-09-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EP2727805A1 (en) * 2012-10-30 2014-05-07 Honda Motor Co., Ltd. Housing structure in saddle type vehicle
CN203753303U (zh) * 2012-09-21 2014-08-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式车辆的侧罩结构
EP2962925A1 (en) * 2014-07-04 2016-01-06 Honda Motor Co., Ltd. Fuel tank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5752244A (zh) * 2014-12-15 2016-07-1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Patent Citation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0986A (ja) * 1989-02-22 1990-09-04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H0277379A (ja) * 1989-07-14 1990-03-16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三輪車
CN1114619A (zh) * 1994-04-04 1996-01-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车辆座下方收纳盒的支承结构
CN1048686C (zh) * 1994-04-04 2000-01-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车辆座下方收纳盒的支承结构
CN1754757A (zh) * 2004-09-30 2006-04-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机动车
CN1840410A (zh) * 2005-03-31 2006-10-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CN101605691B (zh) * 2007-02-22 2012-11-2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CN101605691A (zh) * 2007-02-22 2009-12-1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CN101970282A (zh) * 2008-03-31 2011-02-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CN101970282B (zh) * 2008-03-31 2012-12-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JP2010058761A (ja) * 2008-09-05 2010-03-18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四輪車両
JP2010064579A (ja) * 2008-09-10 2010-03-25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サイドカバー
CN102001390B (zh) * 2009-08-31 2013-05-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座椅下罩结构
CN102001390A (zh) * 2009-08-31 2011-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座椅下罩结构
CN102632946A (zh) * 2011-02-09 2012-08-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CN102632946B (zh) * 2011-02-09 2014-10-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CN103043150A (zh) * 2011-10-13 2013-04-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机动车的后部结构
CN103043150B (zh) * 2011-10-13 2015-10-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机动车的后部结构
CN103204198A (zh) * 2012-01-17 2013-07-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骑乘式车辆
CN103204198B (zh) * 2012-01-17 2016-02-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骑乘式车辆
CN103303407A (zh) * 2012-03-08 2013-09-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03303407B (zh) * 2012-03-08 2016-06-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203753303U (zh) * 2012-09-21 2014-08-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式车辆的侧罩结构
EP2727805A1 (en) * 2012-10-30 2014-05-07 Honda Motor Co., Ltd. Housing structure in saddle type vehicle
EP2962925A1 (en) * 2014-07-04 2016-01-06 Honda Motor Co., Ltd. Fuel tank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5752244A (zh) * 2014-12-15 2016-07-1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58111A (ja) * 2019-03-27 2020-10-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994530B2 (ja) 2019-03-27 2022-01-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3525B (zh)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4556B (zh) 机动二轮车
US7523801B2 (en) Motorcycle with inclination sensor
JP613310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リザーブタンク給水構造
EP2639106A1 (en) Trunk of motorcycle
JP5629245B2 (ja) ステップフロアを有する車両
EP2532574A1 (en) Front structure of straddle type vehicle
EP1783040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1920727A (zh) 车身后部构造
EP2711273B1 (en)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TWI725366B (zh) 跨坐型車輛
CN105416450A (zh) 鞍骑型车辆的车体前部结构
CN108263525A (zh) 骑乘型车辆
CN106005126A (zh) 设有信号装置的鞍骑型车辆
JP621554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アクセサリーソケット配置構造
JP2015047965A (ja) 自動二輪車
TWI465363B (zh) 跨坐型車輛
EP2669160B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2011189797A (ja) 自動二輪車の灯火器支持構造
JP6782142B2 (ja) 荷籠の取付構造
JP2006256497A (ja)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構造
EP4324730A1 (en) Rear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EP4324731A1 (en) Rear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JP2013193482A (ja) 鞍乗型車両
JP7344994B2 (ja) 鞍乗型車両
EP3715233B1 (en) Arrangement of the control unit on the rear fender of a saddle-type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