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0282B - 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 Google Patents

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0282B
CN101970282B CN200980108942.9A CN200980108942A CN101970282B CN 101970282 B CN101970282 B CN 101970282B CN 200980108942 A CN200980108942 A CN 200980108942A CN 101970282 B CN101970282 B CN 1019702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nsubstantiality
seat
back cover
sa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89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0282A (zh
Inventor
卢卡·卡户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13519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970282(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70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0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2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6Luggage carrier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其能够使难以尺寸精度良好地与座椅对合的后罩容易成形,且能够保持外观性良好。在座椅(20)与后罩(21)之间,将沿着座椅(20)的下端缘的带状的装饰件(23)重叠安装在后罩(21)上,使装饰件(23)的上端缘与座椅(20)的下端缘对合,保持外观良好。后罩(21)的上端无需与座椅(20)的下端缘部对合,即使尺寸存在偏差,也能够通过装饰件(23)埋入座椅(20)与后罩(21)之间。

Description

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尤其涉及在座椅下方设置有与后罩不同构件的装饰件的结构。另外,在本申请中,车辆安装部件的前后、左右、上下以车辆安装状态下的车辆的行驶方向为基准。此外,关于内侧及外侧,在上述车辆安装状态下以成为车身中央侧的一侧为内侧,以相反侧为外侧。
背景技术
作为覆盖座椅下方的后部车身罩,存在覆盖座椅下方部分的至少左右两侧的后罩,且存在该后罩作为大型树脂制部件而模具成形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69261号公报
在这样的大型的模具成形部件的情况下,为了抑制在与周边配置的其它的部件、尤其是形状变化大的座椅的对合位置产生间隙而引起的外观性下降,通过进行模具的修改来实现罩形状的调整。
但是,在作业方面上很难仅修改这样的大型部件的模具中的一部分来实现成形精度的提高,另外,若考虑树脂的流动性,则难以实现仅一部分的成形精度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修改这样的大型的模具的情况下就能够良好地保持座椅与后罩间的对合部的外观的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该鞍座型车辆具备鞍座式座椅和覆盖鞍座式座椅的左右两侧部下方的树脂制的后罩,所述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的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后罩的上缘部和作为不同部件而构成的不同体罩覆盖与所述座椅的下缘邻接且沿着该下缘的前后方向部位。
在上述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不同体罩配置成从所述后罩的上方与所述后罩重叠。
在上述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的下方配置收纳箱,所述不同体罩的上缘进入配置在所述收纳箱的侧缘部下表面的凹部,所述不同体罩的下缘与所述后罩卡合。
在上述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不同体罩左右一对且配置在所述后罩的至少前部两侧,在所述后罩上设置与所述不同体罩的各后端连续的后部上缘部,并且除了所述不同体罩的上缘外,所述后部上缘部也进入配置在所述收纳箱的侧缘部下表面的凹部。
在上述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以包围所述座椅后端部的两侧及后方的方式配置前方打开且大致呈コ字形状的货架或把手,所述不同体罩的后端部延伸到该货架或把手的前端附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通过仅将沿着座椅下缘的部位作为与后罩不同部件的不同体罩构成,能够缩小形成它的模具。因此,能够容易修改模具,容易实现成形精度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不同体罩向后罩上重叠,因此沿着座椅的下缘的车身罩部分成为双层结构,能够将后罩的上缘部由不同体罩加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由于能够利用收纳箱的侧缘将不同体罩的上缘固定,并且不同体罩的上缘与收纳箱连续而使得在两构件的对合部不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提高外观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在后罩上设置与不同体罩的各后端连续的后部上缘部,使该上缘与不同体罩的上缘共同进入在收纳箱的侧缘部下表面配置的凹部,因此,包围收纳箱的周缘的后罩的上缘与收纳箱连续,因而即使在未设置不同体罩的后罩后部也不会产生间隙,能够进一步提高外观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通过使不同体罩延伸到货架或把手的前端附近,构成与货架或把手连续的设计,从而使货架或把手与后罩展现为一体,能够对它们实施不容易引人注目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踏板型机动二轮车的外观侧视图。
图2是将图1中的车身罩类形成为虚线而表示内部的图。
图3是底板部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后部车身罩小组体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沿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将装饰件部分放大的图。
图8是后部车身罩的立体图。
图9是后罩的侧视图。
图10是后罩的俯视图。
图11是装饰件的侧视图。
图12是装饰件的主视图。
图13是安装孔与凸台的结合部截面。
图14是后支座的俯视图。
图15是尾灯单元的俯视图。
图16是尾灯单元的后视图。
图17是图16的沿17-17线的俯视剖视图。
图18是底板下裙部的下方立体图。
图19是底板下裙部的侧视图。
图20是底板下裙部的俯视图。
图21是下罩的侧视图。
图22是下罩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 前轮
2 后轮
3 踏板底板
4 前叉
5 前部车身罩
20 座椅
21 后罩
23 装饰件
24 后支座(リヤキヤリヤ)
25 把手部
26 尾灯单元
27 摆动式动力单元
30 车架
44 后车架
45 收纳箱
68 凸缘
78 上缘部
84 立起凸缘
85 后部立起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一实施例。图1是鞍座型车辆的一例、即本实施例的踏板(スク一タ)型机动二轮车的外观侧视图,在前轮1与后轮2之间具有低底板式的踏板底板3。支承前轮1的左右的前叉4的上部由树脂制的前部车身罩5覆盖。6是前通风窗,7是前方向指示灯,8是排风口,从本发明的空气吸入口即前通风窗6将行驶风向前部车身罩5内取入,并将冷却后述的散热器后的暖排风从在前部车身罩5的侧面开口的排风口8向车身侧方排出。9为车把,10为车把罩,11为前照灯。
前部车身罩5具备前后对合的前方侧的前罩12和后方侧的护腿件13。前罩12在侧视观察下大致呈く字状,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前端12d在前挡泥板14的上方向前方突出,下端部延伸到前轮1的后方而与从下方覆盖踏板底板3的底板下裙部15的前端部连接。与底板下裙部15不同体的下罩16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底板下裙部15的后部侧面。底板下裙部15及下罩16都为树脂制。下罩16的后端部上缘向踏板支承架17的下端部连接。在踏板支承架17的侧面配置有立起倒下自如的后座踏板18。
护腿件13是覆盖将脚放置在踏板底板3上的乘员的腿部F前方的构件,侧视形状与前罩12对应而具备大致呈く字状的部分,在其向前方突出的弯曲部附近的侧面设置有排风口8。护腿件13的下端部向踏板底板3的前部卡合。隔着踏板底板3,在护腿件13的后方配置有双人乘车用的座椅20,其前端部的高度与排风口8的位置为大致相同程度,并位于排风口8的后方。座椅20的下方左右由后罩21覆盖。前部由中心罩22覆盖。由后罩21的前部和中心罩22包围发动机。上述的后罩21及中心罩22为树脂制。
中心罩22具备上下方向部分22a和从其下方大致向水平弯曲并向前方延伸出的腿部22b,上下方向部分22a形成发动机的维护盖,在其上端部内侧收容有将座椅20的前端部连结成转动自如的铰链的支承部45a。腿部22b形成将在踏板底板3上形成的维护开口(省略图示)覆盖成开闭自如的维护盖,使得能够对支承在其下方的蓄电池19(图2)等进行维护。
在座椅20和后罩21之间设置有大致呈带状的装饰件23,该装饰件23覆盖在后述的收纳箱的上缘部与后罩21的上缘部之间形成的向前后方向延伸成大致带状的部分。装饰件23相当于本发明的不同体罩,其越过前部座席20a和后部座席20b的交界部,在交界部的附近延伸到后部座席20b下方,构成后支座24的一部分的把手部25的前端部位于装饰件23的后端部附近。后支座24是兼用作本发明中的货架和把手的构件,其在俯视观察下前方打开而大致呈コ字形状。
装饰件23和后支座24涂装成相同金属色而呈现出一体感,宛如可以看成装饰件23与把手部25连续。
26是安装在后罩21的后端部的尾灯单元,27是摆动式动力单元,28是空气滤清器,29是后缓冲器。
图2是将图1中的车身罩类形成为虚线而表示车架30等的内部结构的图。车架30具备支承踏板底板3的底板部31。底板部31中,前后方向中间部大致呈水平部分,其前端部向上方弯曲而立起,并与沿着车身中心而在上下方向倾斜地配置的一根向下部32的下部连接。在向下部32的前端(上端)支承有头管33,通过该头管33将车把轴34支承为转动自如。车把轴34的下端经由底桥35与前叉74连接,上端与车把9连接。
36是从头管33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向前方斜上突出的支架,支承喇叭37。散热器38位于喇叭37的下方且头管33的前方,在支架36的前端部被向左右伸出的托架36a支承。39是设置在头管33的前表面下部的托架,40是排风引导件,41是散热器液的储存罐,储存罐41经由支架42及托架39等向头管33支承。
喇叭37、散热器38及储存罐41与前部车身罩5的前侧部分形状对应而以前方逐渐变低并同时向前方伸出的方式配置成在侧视观察下呈大致阶梯状。
底板部31的后部形成向上方弯曲而立起的柱部43,在其上端支承有后车架44的前端部。在后车架44的前部支承有向上方打开的树脂制的收纳箱45,在其后方支承有燃料箱46。它们的上方由开闭自如的座椅20覆盖,通过打开座椅20,能够向收纳箱45内放入或取出物品且能够对燃料箱46供油。46a为供油盖。
摆动式动力单元27被摆动自如地支承在后车架44上。摆动式动力单元27是与发动机47和变速器48一体化的部件,在发动机47附近部分经由连接机构27a向与柱部43的连接部附近的后车架44支承为摆动自如。
在变速器48的后端部支承有后轮2,且在变速器48的后端部与后车架44的后端部之间设置有后缓冲器单元29。发动机47朝向从柱部43的上端向前方突出的后车架44的前端部下方配置成大致水平状态,从后方的空气滤清器28向其吸气口供给空气,从电子燃料喷射装置49供给燃料。
图3是底板部31部分的立体图。底板部31具备前后向上方弯曲的左右一对的管构件50,其各水平部的前后由横向管51、52连结。前侧的横向管51的中间部与向下部32的下端部焊接,后侧的横向管52与焊接于左右柱部43上的托架53的下端部间焊接。此外,在左右的管构件50的各水平部的外侧面焊接有金属制且板状的支承支架54。支承支架54沿着水平部向前后方向延伸,且向外侧方伸出,在其上表面支承踏板底板3。支承支架54的伸出形状以前端侧变高的方式倾斜,且前端侧上表面与管构件50的水平部上表面为大致相同程度的高度。
各支承支架54中,在前后端及中央的三个部位设置有向管构件50侧突出的突部55,通过使各前端部向管构件50的侧面抵接而焊接,从而在前后方向三个部位向管构件50焊接结合。56利用支承支架54而设置,是在支承支架54的下表面支承的线缆类。57是踏板底板3的安装部。
如此,通过利用板状构件的支承支架54,能够使底板部31高刚性且轻量化。此外,通过形成为板状,线缆类56的支承变得容易。
后车架44是在前端部弯曲而向后方左右一对延伸的俯视观察下大致呈U字状的管构件,左右的管构件的各后端部之间由横向管44a(图2)连结。
58是从底板部31的后部向侧方伸出的踏板架,支承后座踏板18(图1)。
接下来对也覆盖座椅下方的车身后部侧的车身罩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与收纳箱45的周围一体化的后部车身罩小组体60的立体图,图5是其俯视图。后部车身罩小组体60由覆盖收纳箱45的前方部的中心罩22和在覆盖左右两侧的后罩21的上缘部安装的装饰件23构成。装饰件23是本发明中的车身罩上部安装构件。
中心罩22具备上下部61和腿部62,上下部61装卸自如地覆盖收纳箱45的前端部下方,从而能够对收纳箱45下方的发动机47(参照图2)等进行维护。中心罩22的上端部形成向前方的伸出部63,在此,在收纳箱45的前端收容向前方突出设置的铰链安装部64。腿部62是从上下部61的下端部弯曲而向前方扩展的盖状的部分,其开闭踏板底板3的维护口,从而能够维护蓄电池19(图2)等。
收纳箱45一体地具有前部侧的箱部65和从后部向后方延伸出较长的盖部66。箱部65向上方打开,形成能够收纳安全帽等大型物品的比较大容量的空间。
盖部66覆盖燃料箱46(图2)的上方,在座椅22的下方延伸到其后端部。67是供油用开口部,形成为面临燃料箱46的供油盖46a(图2)。75是在后罩21的后方且车身中心上形成的安装孔,是用于将后支座24向后车架44侧安装的孔。
收纳箱45的左右缘部形成凸缘68,在其内侧嵌合装饰件23的上缘部。
装饰件23向后罩21的肩部70上重叠,从收纳箱45的前端部附近到供油用开口部67的附近向前后方向较长地形成。与装饰件23的后端部连续而在装饰件23的后侧的肩部70上开有用于将把手部25的前端部向后车架44侧安装的安装孔71。
后罩21被左右分割,向收纳箱45的左右侧面重叠。
左右的后罩21在比盖部66的后端部向后方伸出的锥部72、72左右对合而结合一体化。73是对合线,74是结合凸台,75是向车架的安装用螺栓孔。从锥部72、72的左右两侧面向后部安装有尾灯单元26。
图6是图5的沿6-6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6的一部分,是将装饰件23部分放大的图。如这些图所示,凸缘68向外侧弯曲,进而向下方弯曲而折回,外侧的折回部76以下方侧稍微向外方打开的方式倾斜。具备在折回部76的内侧形成的截面大致呈倒U字状而下方侧打开的槽77,在该槽77内嵌合装饰件23的上缘部78。
上缘部78呈向上方立起的立起凸缘状,但形成为比垂直稍向箱部65侧(车宽方向中央侧)倾斜的倾斜部分。因此,折回部76与上缘部78嵌合成锥形对合状,能够使折回部76与上缘部78的嵌合状态紧密。但是,在上缘部78的前端与凸缘68的最顶部之间具有少许间隙,不受上缘部78的尺寸偏差影响,能够吸收尺寸偏差。
在装饰件23的下端缘80上,在适当部位向下方突出形成有爪81,通过爪81从上方向形成于后罩21的肩部70上的卡合孔82插入而卡止。装饰件23向肩部79上倾斜地覆盖,装饰件23中间部向下方凸出而弯曲。
后罩21中,在上部形成有呈台阶状而向箱部65侧进入的肩部70,该肩部70向后罩21的前后方向大致跨全长而形成。肩部70的箱部65侧形成倾斜部83,并且其前端侧形成向箱部65的侧面最接近且与箱部65的侧面大致平行地向上方延伸的立起凸缘84。立起凸缘84与箱部65形成少许的间隙而不接触,且上端位于比上缘部78的基部中的台阶部79靠向下方且与台阶部79分离的位置。
如此,即使不使立起凸缘84与凸缘68结合,而将凸缘68与立起凸缘84分离而形成间隙,通过装饰件23,存在这样的间隙等也不会展现出有损外观的对合部,因此能够保持外观良好。由此,可以无需考虑与后罩21的对合地成形作为大型部件的后罩21,因此成形变得容易。另外,由于装饰件23是比较小型的部件,因此模具也小型化,容易进行高精度的成形且变得低价。
在此基础上,上缘部78通过与折回部76的锥形对合而向槽77内嵌合,能够吸收尺寸的偏差,因此也可以不进行高精度的成形。
图8是在取出收纳箱54的状态下使后罩21、中心罩22及装饰件23一体化的状态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立起凸缘84位于比上缘部78低的位置。但是,从未被装饰件23覆盖的安装孔71附近的部分以与前缘部78连接的方式形成高出一个台阶而向后方延伸的后部立起凸缘85。后部立起凸缘85相当于与装饰件23的后端连续的本发明的后部上缘部。对于装饰件23的后端的后方部分,由于通过后部立起凸缘85覆盖外方侧而不对外观产生影响,因此可以省略装饰件23。此外,可以使后部立起凸缘85与装饰件23的上缘部78同样地向凸缘68直接嵌合。
图9是后罩21的侧视图,图10是后罩21的俯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在肩部70上形成有前后方向多个部位(本实施例中四处)的嵌合孔82。此外,在立起凸缘84的下部形成有前后方向多个部位(本实施例中三处)的安装孔87。
88是在后罩21的前部下端形成的爪,从上方向踏板底板3的后方伸出部插入卡合。89a、89b是尾灯单元26的安装凸台,尾灯单元26通过螺栓向此固定。
另外,在图10中示出左右的后罩21,其尾部72、72中,沿着右侧的对合线73而从结合凸台74的前后向对方侧突出形成爪90。此外,在后端部还形成有卡合孔91和爪92。
在左侧的尾部72上,与右侧对应地形成有卡合凹部93、93、结合凸台74、爪94及卡合凹部95,若两对合线73抵接则紧密地卡合。另外,右侧与左侧的结合凸台74呈高低不同状,形成为右侧的结合凸台74向左侧的结合凸台74重叠。
此外,在后罩21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内方突出的卡合突部96,来与在中心罩22的上下部61侧缘形成的爪(省略图示)卡合。
图11是装饰件23的侧视图,图12是装饰件23的主视图。如它们所示,在装饰件23的下端缘80上向前后方向突出形成有爪81,来向后罩21的卡合孔82(参照图10)卡合。
此外,在装饰件23的侧面朝向内侧斜下方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多个凸台97。如图13所示,该凸台97的前端向后罩21的安装孔87(参照图9、图10)重叠,通过螺钉98从后罩21的内侧斜下方结合。图13是安装孔87与凸台97的结合部截面。
这样,通过仅将沿着座椅20的侧部下缘的部位作为与后罩21不同的部件的装饰件23而构成,从而能够缩小形成该部位的模具。因此,能够容易修改模具,容易实现成形精度的提高。此外,由于装饰件23向后罩21上重叠,因此沿着座椅20的侧部下缘的车身罩部分成为双层结构,能够将后罩21的上缘部由不同体的罩即装饰件23加强。
并且,由于能够利用作为收纳箱45的侧缘的凸缘68的槽77来将上缘部78固定,装饰件23的上缘部78与收纳箱45的凸缘68连续而使得在两构件的对合部不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提高外观性。
并且,由于在后罩21上设置与左右装饰件23的各后端连续的后部立起凸缘85,将其上缘与装饰件23共同插入收纳箱45的凸缘68的槽77,因此,包围收纳箱45的后部侧缘部的后罩21的上缘与收纳箱45连续,因而即使在未设置装饰件23的后罩21的后部也不会产生间隙,能够进一步提高外观性。
此外,通过使装饰件23与后罩21不同体,从而容易应对如改变色调或改变标记(ロゴマ一ク)这样的小变更,这种情况下的模具进行小的修改即可。进而,通过与后罩21不同而改变装饰件23色调,从而能够提高车身罩的设计的自由度,实现差别化。
图14是后支座24的俯视图,后支座24整体为金属制且在前部侧左右具备呈臂状而向前方伸出的一对把手部25,在各前端部形成的凸台部100向安装孔71(图4)内进入,在凸台部100中通过螺栓向在后车架44的后端部上形成的托架101(图2)固定。
把手部25的后方形成比座椅20的后端向后方伸出而支承货物的后支座24的主体部103。在主体部103的前部,在车宽方向中央形成有凸台104,在此通过螺栓(省略图示)向托架105(图2)固定,其中托架105从在后车架44的后端部设置的横向管44a的中央向上方伸出。此时,后支座24与后车架21的尾部72重叠,使凸台104与结合凸台74一致而通过螺栓将后支座24与尾部72向托架105共同紧固(参照图2)。
如此,利用后支座24的把手部25,能够覆盖座椅20的下端缘与后罩21的上部的对合部,因此即使省略装饰件23也能够保持外观良好。通过与装饰件23涂装成同一颜色,装饰件23与把手部25宛如可以看成连续的一个构件,能够实现具有统一感的外观。此外,通过将把手部25与装饰件23作为设计而一体展现,能够不容易引人注目。
另外,把手部25是用于后部座席的乘员把扶的构件,但也可以不必为把手,而为后支座24的安装部。此外,还可以为作为不具有后支座24的功能的把手构件的单功能部件即扶手。
接下来,对尾灯单元26进行说明。图15是尾灯单元26的俯视图,图16是后视图,图17是图16的沿17-17线的俯视剖视图。在这些图中,尾灯单元26是将中央的尾灯110和左右的后方向指示灯120、120一体化的组合灯。
如图17所示,尾灯110的电子管111以光轴C1朝向正后方的方式向后方突出,后方向指示灯120的电子管121以其光轴C1与光轴C1正交而朝向侧方的方式向左右两侧方突出。
尾灯110的反射器112与后方向指示灯120的反射器122连续一体地形成,但反射器112形成为凹曲面,反射器122形成为大致平坦状而朝向侧方。
尾灯110的透镜113形成为向后方凸起的曲面。后方向指示灯120的透镜123形成为后方侧从透镜113连续的曲面,但在电子管121的上方形成弯曲的弯曲部124,且形成前方从该弯曲部124向内方进入的凹部125。
如图15所示,尾灯单元26的相对于后罩21的对合部26a呈向前方扩开的大致V字状。因此,使左右的后方向指示灯120、120的透镜123、123的间隔D1大于相同部位的后罩21的间隔D2,使透镜123、123分别比后罩21向左右突出得大。
如此,不仅满足关于左右的透镜123的间隔D1的法规,也补充了关于左右的电子管121间隔及反射器122的面积的法规,并且能够缩小车宽。
接下来,详细说明底板下裙部15及下罩16。图18是底板下裙部15的立体图,图19是底板下裙部15的侧视图,图20是底板下裙部15的俯视图(左侧部分)。如这些图所示,底板下裙部15是向车宽方向横跨踏板底板3的下方而形成的单一构件,底部130与两侧部131连续而形成为一体。
两侧部131的后半部侧设置有切口成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切口部(空间)132。两侧部131具备面临该切口部(空间)132的斜边部133和大致水平的底边部134,且斜边部133的后端部与底边部134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由上下方向的柱部135连结成一体。
如图20所示,斜边部133朝向后方倾斜成外开状,底边部134在比斜边部133靠内侧向前后方向直线状地延伸,斜边部133的后端部比底边部134向外侧打开。因此,柱部135向上方弯曲成外开状(参照图18)。
在图19中,在两侧部131的前部设置有凸台136,将前罩12的下端部及从踏板底板3的前端部突出的安装部通过螺栓固定。
在底部130的前部中央设置有大致呈山形的肋板137,向横向管51(图3)的下端部抵接(图2)。
底边部134的前端部、柱部135的上下部及底边部134的后端部设置有安装部138、139、140、141(图20)。
图21是下罩16的侧视图,图22是下罩16的俯视图。
在这些图中,下罩16以覆盖切口部(空间)132的方式在侧视观察下大致呈三角形状,左右对称地形成一对。另外,图21、22示出左侧的下罩16,但右侧也为同样结构。
下罩16具有斜边143、底边144,分别与斜边部133及底边部134(图19)抵接。斜边143与底边144的各后端部之间形成向内侧弯曲的后凸缘145,在其上端部设置有安装孔146,下罩16向踏板支承架17(图1)的后缘重叠而通过螺钉从后方固定。
在斜边143的前端部及后部向上方突出形成有呈台阶状的突部147、148。前方的突部147向斜前方及上方突出而向底板下裙部15的两侧部131内侧重叠。
此外,在凸部148附近设置有安装孔150,在安装孔150通过螺钉从侧方向托架53的螺母部53a(图3)安装。
151~154为凸台,通过螺钉从内侧向底板下裙部15的安装部138~141结合。如此,使在车身下部容易由行驶时的飞石等损伤的部分成为比较小的小型部件即下罩16而能够形成装卸结构,且通过形成左右不同体而能够形成小部件。
因此,使得底板下裙部15中的容易损伤的部分成为不同体的下罩16而更换自如,因而即使下罩16部分损伤也可以留下底板下裙部15而仅更换小部件的下罩16,经济性好。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发明的原理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应用。例如,本发明的适用车辆不局限于踏板型机动二轮车,还适用于包括踏板型机动二轮车在内的各种鞍座型车辆。

Claims (6)

1.一种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该鞍座型车辆具备鞍座式座椅和覆盖鞍座式座椅的左右两侧部下方的树脂制的后罩,所述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的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后罩的上缘部和作为不同部件而构成的不同体罩覆盖与所述座椅的下缘邻接且沿着该下缘的前后方向部位,并且,所述不同体罩配置成从所述后罩的上方与所述后罩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的下方配置收纳箱,所述不同体罩的上缘进入配置在所述收纳箱的侧缘部下表面的凹部,所述不同体罩的下缘与所述后罩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同体罩左右一对且配置在所述后罩的至少前部两侧,在所述后罩上设置与所述不同体罩的各后端连续的后部上缘部,并且除了所述不同体罩的上缘外,所述后部上缘部也进入配置在所述收纳箱的侧缘部下表面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以包围所述座椅后端部的两侧及后方的方式配置前方打开且大致呈コ字形状的货架或把手,所述不同体罩的后端部延伸到该货架或把手的前端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鞍座式座椅的后端部附近具备金属制的后支座,所述不同体罩涂装成与所述后支座相同的金属色。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罩的上缘向上方立起,形成为呈比上下垂直方向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的倾斜状的凸缘状。
CN200980108942.9A 2008-03-31 2009-02-18 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02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4014A JP5183273B2 (ja) 2008-03-31 2008-03-31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JP2008-094014 2008-03-31
PCT/JP2009/052782 WO2009122799A1 (ja) 2008-03-31 2009-02-18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0282A CN101970282A (zh) 2011-02-09
CN101970282B true CN101970282B (zh) 2012-12-19

Family

ID=41135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894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0282B (zh) 2008-03-31 2009-02-18 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258610B1 (zh)
JP (1) JP5183273B2 (zh)
CN (1) CN101970282B (zh)
BR (1) BRPI0910323B1 (zh)
TW (1) TWI378876B (zh)
WO (1) WO20091227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3525A (zh) * 2016-12-30 2018-07-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5643B2 (ja) * 2010-09-29 2014-04-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N103029776A (zh) * 2011-09-28 2013-04-10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车体侧盖模组
JP6188381B2 (ja) 2013-03-29 2017-08-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166298B2 (ja) * 2015-03-20 2017-07-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DE102016111602A1 (de) * 2016-06-24 2017-12-28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Handhabe für ein bewegliches Bauteil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17220119A1 (de) * 2017-11-13 2019-05-1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itzbankanordnung für ein Motorrad
JP2020059423A (ja) * 2018-10-11 2020-04-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WO2020202191A1 (en) * 2019-03-29 2020-10-08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A scooter type two-wheeled vehicle
CN115103797A (zh) * 2019-12-27 2022-09-23 爱迪生发动机有限公司 用于改变摩托车主体的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78A (zh) * 1992-05-01 1994-02-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双轮车辆部件的安装结构
CN1230499A (zh) * 1998-03-27 1999-10-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罩安装构造
CN1305916A (zh) * 1998-07-16 2001-08-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身罩安装构造
CN1597423A (zh) * 2003-09-18 2005-03-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载物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6779U (ja) * 1992-01-07 1993-07-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952799B2 (ja) 1993-08-31 1999-09-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におけるボディカバー構造
CN101801777B (zh) * 2007-09-18 2012-07-2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78A (zh) * 1992-05-01 1994-02-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双轮车辆部件的安装结构
CN1230499A (zh) * 1998-03-27 1999-10-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罩安装构造
CN1305916A (zh) * 1998-07-16 2001-08-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身罩安装构造
CN1597423A (zh) * 2003-09-18 2005-03-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载物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3525A (zh) * 2016-12-30 2018-07-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08263525B (zh) * 2016-12-30 2020-04-0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910323B1 (pt) 2019-02-05
WO2009122799A1 (ja) 2009-10-08
TWI378876B (en) 2012-12-11
CN101970282A (zh) 2011-02-09
EP2258610A4 (en) 2013-01-09
EP2258610B1 (en) 2014-04-09
BRPI0910323A2 (pt) 2015-09-29
JP5183273B2 (ja) 2013-04-17
JP2009241900A (ja) 2009-10-22
TW200944415A (en) 2009-11-01
EP2258610A1 (en) 201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0282B (zh) 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CN101970283B (zh) 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
CN101249857B (zh)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CN100588871C (zh) 车辆的前照灯装置
US7798511B2 (en) Steering system for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CN203172806U (zh) 骑乘式车辆的导风部结构
CN101016063A (zh) 摩托车
CN102016283B (zh) 机动二轮车的进气装置
US6675933B2 (en) Exhaust system for motorcycle
CN100455480C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05408194A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EP3059149B1 (en) Front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JP546052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CN100572181C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CN102139725A (zh) 两轮机动车的后部结构
US20020040699A1 (en) Motorcycle intake structure
CN100391783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构造
CN100377959C (zh) 载物架装置
CN102001390B (zh) 鞍乘型车辆的座椅下罩结构
CN102001388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3847867A (zh) 自动两轮车
CN100509536C (zh) 低地板式车辆
JP3613043B2 (ja) 車両の後部下面側構造
CN103043150B (zh) 两轮机动车的后部结构
CN104417688B (zh) 摩托车的车身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