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1388B - 机动二轮车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1388B
CN102001388B CN2010102673987A CN201010267398A CN102001388B CN 102001388 B CN102001388 B CN 102001388B CN 2010102673987 A CN2010102673987 A CN 2010102673987A CN 201010267398 A CN201010267398 A CN 201010267398A CN 102001388 B CN102001388 B CN 1020013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andlebar
upper opening
wheeled
steer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73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1388A (zh
Inventor
樋渡大
中野润一
龟水二己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01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1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1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13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能够缩小用于覆盖使转向轴向上方延伸的开口部的罩。在该机动二轮车中,使转向车把(18)的转向轴(50)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头管上,使转向车把(18)的车把杆(51)的一部分插通的上部开口(60)形成在覆盖头管周围的车体罩的上部,其中,设置有支承在转向车把(18)上且覆盖转向轴(50)与车把杆(51)的连接部的车把罩(80),在该车把罩(80)上设置有侧部开口部(100)和下部开口部,该侧部开口部(100)用于使车把杆(51)向左右突出,该下部开口部用于使转向轴(50)向下方突出,在构成车把罩(80)的下部开口部的侧壁下部(84F,86R)上安装有装饰件(90)。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如下小型机动二轮车的结构:利用车体罩覆盖头管的周围,使转向轴从车体罩的上端开口部向上方延伸并在转向轴的上端部安装车把,利用罩覆盖上端开口部的转向轴贯通的部分的周围的空间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26381号公报 
但是,在采用这种罩的情况下,若要覆盖配置于车把轴附近的头管、仪表类,则存在罩变得大且安装复杂的课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能够缩小用于覆盖使转向轴向上方延伸的开口部的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在位于车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架F)前端部的头管上(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头管11),转动自如地支承有车把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转向车把18)的转向轴(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转向轴50),该车把部件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所述转向轴和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车把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把杆51)构成,在覆盖所述头管周围的车体罩(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体罩30)的上部形成有使所述车把部件的一部分插通的上部开口(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上部开口60),该机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 
设置有支承在所述车把部件上且覆盖所述转向轴与所述车把杆的连接部的车把罩(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把罩80),在该车把罩上设置有侧部开口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侧部开口部100)和下部开口部(例如,实施方 式中的下部开口部99),该侧部开口部用于使所述车把杆向左右突出,该下部开口部用于使所述转向轴向下方突出,在构成所述车把罩的下部开口部的露出部分的侧壁下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侧壁下部84F,86R)上安装有覆盖所述上部开口的露出部分的上部开口罩(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装饰件90)。 
第二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开口部由多个罩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把前罩82、车把后罩81)构成,所述上部开口罩以架设于所述多个罩部件之间的方式安装。 
第三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罩由车把前罩和车把后罩构成,该车把前罩从前方覆盖所述转向轴和所述车把杆的连接部,该车把后罩从后方覆盖所述转向轴和所述车把杆的连接部,所述上部开口罩以架设于所述车把前罩和所述车把后罩之间的方式安装。 
第四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开口罩利用从外侧插通的连接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台阶螺栓93)连接在所述车把前罩上,所述上部开口罩利用从内侧插通的连接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自攻螺钉)连接在所述车把后罩上。 
第五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开口罩与所述车把前罩共同紧固在所述车把杆上。 
第六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开口罩与所述车把前罩的连接部分在正面看时被所述车体罩覆盖。 
第七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车把杆具有在车宽度方向中央部向下方弯曲的弯曲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弯曲部52),所述转向轴与所述弯曲部的下端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下端部67)连接,所述弯曲部的上方作为仪表配置部位而构成,所述车把罩覆盖所述仪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仪表70),所述车把杆的一部分以使所述弯曲部的下端部配置在所述车体罩内的方式、位于比所述车体罩的上部开口更靠下方的位置。 
第八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形成为一体地具有主显示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速度表71)和小于该主显示部且配置在所述主显示部后方的辅助显示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燃油表72)的后部细的形状,所述仪表配置为所述主显示部相对于所述车把杆的所述弯曲部向前方偏移。 
第九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主显示部是速度表,速度表用电缆(例 如,实施方式中的速度表用电缆74)从所述速度表向下方延伸并插通在所述车体罩的上部开口。 
根据第一方面发明,由于覆盖上部开口的露出部分的上部开口罩安装在车把罩的侧壁下部,因此,即便不使车把罩整体增大反而缩小,也能够利用小的上部开口罩覆盖转向轴与车把杆的连接部。 
根据第二方面发明,由于使车把罩的下部开口部分割成多个,因此容易成型。另外,能够将上部开口罩作为分割成多个的车把罩的结合部件而有效利用。 
根据第三方面发明,由于利用分割为前后的车把罩覆盖车把杆的连接部,因此容易进行组装作业。 
根据第四方面发明,通过在内侧使从驾驶者容易看到的车把后罩与上部开口罩连接,能够良好地保持外观性。另外,通过在外侧使从驾驶者难以看到的车把前罩与上部开口罩连接,能够确保组装性。 
根据第五方面发明,不会增加固定部件,能够在车把杆上固定车把罩。 
根据第六方面发明,由于上部开口罩与车把前罩的连接部分在正面看时被覆盖,因此,能够良好地确保外观性。 
根据第七方面发明,在弯曲部的上方配置仪表且用车把罩覆盖该仪表的结构中,由于使弯曲部的下端部降低至车体罩的上部开口的下方,因此,能够在低的位置配置仪表且能够缩小车把罩。另外,由于弯曲部的下端部位于车体罩内,因此,车体罩的上部开口容易变得较大,但由于能够利用上部开口罩覆盖,因此能够保持外观性。 
根据第八方面发明,能够使仪表向下方降低,进一步缩小车把罩。 
根据第九方面发明,与速度表用电缆的插通相应地容易加大车体罩的上部开口,但是,能够利用上部开口罩确保外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型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从垂直于头管的方向看到的后视图; 
图3是沿头管的方向从上部看到车体罩的上部开口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5是沿头管的方向从上部看到的图; 
图6是从下方看到车把杆与仪表的连接部分的图; 
图7是车把前罩的立体图; 
图8是车把后罩的立体图; 
图9是车把罩的周边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车把罩的周边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的A-A线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表示车把前罩的前部安装部的图6的B-B线剖面图; 
图14是操纵车把时的对应于图5的图; 
图15是车把罩周围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头管 
18  转向车把(车把部件) 
30  车体罩 
50  转向轴 
51  车把杆 
52  弯曲部 
60  上部开口 
67  下端部 
70  仪表 
71  速度表(主显示部) 
72  燃油表(辅助显示部) 
80  车把罩 
81  车把后罩(罩部件) 
82  车把前罩(罩部件) 
84F 侧壁下部 
86R 侧壁下部 
90  装饰件(ガ一ニツシユ)(上部开口罩) 
[0058] 93  台阶螺栓(连接部件) 
98  自攻螺钉(连接部件) 
100  侧部开口部 
F    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方向与车辆中的方向一致。另外,图中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LH表示车辆左方向,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 
如图1所示,机动二轮车的车架F具有:在前端部固定有头管11的主架管12、在主架管12的后端成直角固定的横向管13以及前端分别与横向管13的两端部连接设置的左右一对后架管14a,14b。 
主架管12一体地连接设置有斜架部(ダウンフレ一ム部)12a和水平架部(口アフレ一ム部)12b,其中,斜架部12a从头管11向后下倾斜,水平架部12b从斜架部12a的后端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横向管13沿车架F的左右方向延伸,横向管13的轴向中央部在主架管12的后端部成直角固定。 
在头管11可转向地支承有具有左右一对腿部15和桥接部件16的前叉17,前轮WF轴支承在两腿部15的下端之间,其中,左右一对腿部15配置在前轮WF的两侧,桥接部件16连接这些腿部15的上端。在前叉17上连接有转向车把18。 
在左右后架管14a,14b的前部,沿上下可摆动地且经由连杆19可上下摆动地支承有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P,在该动力单元P的后部轴支承有后轮WR,其中,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P由配置于后轮WR的前方侧的发动机E及配置于后轮WR的左侧方的传动装置M构成。在左右一对后架管14a,14b中左侧后架管14b与动力单元P的后部之间架设有后缓冲单元20。 
在发动机E的气缸盖21的上部侧壁上连接有吸气管22,该吸气管22经由化油器23连接在配置于后轮WR的左侧方的空气滤清器24上。在气缸盖21的下部侧壁上连接有向后轮WR的右侧方延伸的排气管25的上游端以引导排出气体,该排气管25的下游端连接在配置于后轮WR的右侧方的排气消音器26上。 
在左右后架管14a,14b的前部之间支承有配置在发动机E上方的收纳箱27,从上方覆盖收纳箱27的座椅28可开闭地设置且支承在收纳箱27的前侧上部。在收纳箱27后方配置有支承在左右后架管14a,14b的燃料箱29。 
车架F、发动机E、收纳箱27和燃料箱29被树脂制的车体罩30所覆 盖。 
车体罩30具有:从前方覆盖头管11的前罩31、从后方侧覆盖主架管12的斜架部12a和头管11的前内罩32、从侧方覆盖主架管12的水平架部12b的左右下侧罩34,34、横跨左右下侧罩34的上缘部之间并从上方覆盖水平架部12b的脚踏板37、从脚踏板37的后端部以直立方式从前方覆盖座椅28的前端部下方的前中央罩38、与前中央罩38的左右后方连接设置并从侧方覆盖左右后架管14a,14b、收纳箱27和燃料箱29的左右后侧罩36,36、在左右后侧罩36的后部上缘部之间以横跨的方式设置并从斜上后方覆盖座椅28的后端部下侧的后中央罩39。 
前罩31和前内罩32的两侧部作为覆盖坐在座椅28的驾驶员腿部的护腿挡风板33,33而构成,在左右护腿挡风板33的外周缘部安装有侧边条33a。 
前轮WF从上方由支承在前叉17的桥接部件16的前挡泥板41覆盖,后轮WR从上方由支承在左右后架管14a,14b的后挡泥板42覆盖。转向车把18与座椅28之间且脚踏板37的上方空间作为横跨部N而构成。另外,附图标记43表示车头灯,附图标记43a表示前方向指示灯,附图标记44表示尾灯,附图标记44a表示后方向指示灯。 
在此,如图2所示,转向车把18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向轴50和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车把杆51构成,转向轴50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头管11(参照图1)上。 
车把杆51具有在车宽度方向中央部向下方弯曲成U形的弯曲部52,转向轴50固定在弯曲部52的下端部67上。在车把杆51的左端设置有后制动杆53、开关箱54,在车把杆51的右端设置有节气门手柄55、前制动杆56和开关箱57。 
如图3所示,转向轴50插通在覆盖头管11的前罩31和形成在前内罩32的上部的上部开口50。具体而言,上部开口60形成在前内罩32的上表面上,在前内罩32的前部连接有前罩31且分界部分被侧边条33a覆盖。在前内罩32的后面安装有内搁物架罩61。在前内罩32的前壁形成有车头灯43的灯泡安装部62,在车头灯43的透镜45与前内罩32的前壁之间安装有前上罩63。 
在上部开口60的下方配置有头管11及主架管12的斜架部12a。上部开口60形成为,以头管11为基准,经由前侧宽度相比于后侧宽度逐渐变宽的 左右直线部64,64,前侧部分作为前侧弧状部65形成且与车头灯43的灯泡安装部62连接,后部以包围头管11的方式作为后侧弧状部66而形成。 
如图2所示,车把杆51的弯曲部52的上方作为仪表70的配置部位而构成,车把杆51的一部分以使弯曲部52的下端部67配置于车体罩30内的方式位于车体罩30的上部开口60的下方。 
如图4和图5所示,仪表70一体地具有作为主显示部的圆形的速度表71和小于该速度表71且配置在速度表71后方的辅助显示部即圆形的燃油表72,且后部形成为细形状(后部细的形状)。在此,速度表71相对于车把杆51的弯曲部52向前方偏移而配置。在仪表70的下部设置有覆盖仪表70的后述的安装于车把罩80的车把后罩81的安装座73,仪表70与车把后罩81被一体化。在此,使速度表用电缆74从速度表70向下方延伸并插通于车体罩30的上部开口60。 
在转向车把18上安装有覆盖转向轴50和车把杆51的连接部的车把罩80。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车把杆51设置有从弯曲部52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向前方延伸的一对支架58,在架设于各支架58前端的托架59上,连接固定有预先安装了仪表70的车把后罩81。在此,车把罩80由车把后罩81和车把前罩82构成,其中,车把后罩81从后方覆盖转向轴50和车把杆51的连接部,车把前罩82从前方覆盖转向轴50和车把杆51的连接部。 
如图7所示,车把前罩82由前壁部83和下部周壁部84构成,其中,前壁部83由弯曲面形成,下部周壁部84构成为该前壁部83的下部两侧向后方延伸的俯视时的弧状。如图8所示,车把后罩81覆盖仪表70(参照图5),具有上壁部85和后壁部86,在上壁部85具有用于在前侧露出速度表71的显示部的大开口87和用于在后侧露出燃油表72的小开口88。 
车把后罩81的上壁部85周围由向下方延伸的周面部89形成,与该周面部89相连且沿下方延伸的弧状的后壁部86形成在上壁部85的后部。在此,车把后罩81的后壁部86的下缘与车把前罩82的下部周壁部84以在转向轴50的旋转轴J(参照图9)方向处于大致同一位置的方式形成。 
如图9至图12所示,在车把前罩82和车把后罩81之间,以架设于两者的方式且以架设于车把前罩82的下部周壁部84的侧壁下部84F和车把后罩81的后壁部86的侧壁下部86R之间的方式,安装有左右一对树脂制的装 饰件90,90。 
如图11所示,装饰件90,90是沿前后方向长、后端部固定在车把后罩81上、前端部固定在车把前罩82的部件,并且,如图6和图11所示,沿着头管11的轴向看时,是具有后部向外侧突出、前端部在斜前侧朝向内侧的形状的部件。因此,如图4所示,在使转向车把18朝向正面的状态下,装饰件90,90处在相比于护腿挡风板上面部35更向左右突出的状态。 
如图14所示,当操纵转向车把18的车把杆51时,装饰件90,90共同覆盖相比于车把后罩81的后壁部86的侧壁下部86R更向外侧露出的部分,具体而言,将横跨车体罩30的上部开口60的前侧弧状部65和直线部64(一同参照图3)的部分与车把后罩81的后壁部86一同覆盖。 
这样,之所以上部开口60因转向车把18的操纵而部分露出在外侧,是因为在俯视时仪表70以后部细的形状形成,因此车把罩80的后部在车宽度方向上变细,随着转向车把18的操纵车把罩80转动,车把罩80的后部的宽度窄的部分临近上部开口60的前部,即直线部64与前侧弧状部65的连接部分中宽度宽的部分,则该部分露出,该上部开口60的前部为了分配(日文:配索する)速度表用电缆74和金属线一类,相比于后部在车宽度方向上宽度宽。这样,以覆盖该部分的方式配置装饰件90。 
如图12所示,在装饰件90,90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安装孔91,在该安装孔91和设置于车把前罩82的下部周壁部84的侧壁下部84F的安装孔92中,从外侧插通台阶螺栓93,通过使该台阶螺栓93共同紧固在设置于车把杆51的侧支架94的螺母部件95,装饰件90,90的前端部分安装在车把前罩82上。在此,安装孔91具有收容台阶螺栓93的头部的凹部104。如图11所示,在车把后罩81的后壁部86形成有安装孔76(一同参照图8),将插通该安装孔76的螺栓77连接固定在设置于转向轴50的支架78的螺母部件79上。 
另外,在装饰件90,90的后端部分形成有安装孔96,在车把后罩81的后壁部86的侧壁下部86R形成有插通孔97,通过在装饰件90的安装孔90中紧固从内侧插通该插通孔97的自攻螺钉98,装饰件90的后端部分被安装在车把后罩81上。 
在安装车把罩80时,在车把后罩81的两侧壁下部86R上分别安装装饰件90的后端部,将该车把后罩81配置成包围转向轴50与车把杆51的连 接部(图6的状态),同样地将装饰件90的前端部与车把杆51的侧支架94一起共同紧固在从前侧插入的车把前罩82的侧壁下部84F上。在转向轴50和车把杆51的连接部的后方配置车把后罩81之前,仪表70预先安装在车把后罩81上。 
在利用装饰件90连接车把前罩82和车把后罩81的状态下,形成有用于使转向轴50向下方突出的下部开口部99,并且在车把后罩81的后壁部86与周面部89之间形成有用于使车把杆51向左右突出的侧部开口部100(参照图10和图11)。 
在此,如图13所示,在车把前罩82的前壁部83的下部里面形成有安装凸台101。另一方面,在设置于车把杆51的托架59(参照图6)的车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安装座孔102上固定环状的橡胶套环103,并且,在该橡胶套环103中弹性地插入车把前罩82的安装凸台101,在车把杆51上固定车把前罩82的前壁部83。 
如图15所示,在安装有车把罩80的状态下,在正面看时,一对装饰件90,90与车把前罩82的连接部分被车体罩30具体而言被前罩31和侧边条33a覆盖,从而从前侧看不到。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装饰件90,90安装在车把罩80的侧壁下部84F,86R上,因此,即使缩小车把罩80的整体,也能够利用小的装饰件90覆盖转向轴50与车把杆51的连接部。即,如图14所示,当操纵转向车把18时,通过利用装饰件90覆盖车体罩30的上部开口60露出的部分,能够使转向轴50与车把杆51的连接部看不到。 
另外,由于车把罩80的下部开口部99由车把前罩82和车把后罩81构成,因此成型容易进行。而且,由于能够将装饰件90作为分割成车把前罩82和车把后罩81的车把罩80的结合部件来有效利用,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由于利用在前后被分割的车把罩80即车把前罩82和车把后罩81从前后覆盖转向轴50和车把杆51的连接部,因此容易进行组装作业。 
另外,通过在内侧进行从驾驶员容易看到的车把后罩81和装饰件90的连接,从驾驶员看不到自攻螺钉98,能够良好地保持外观性,并且,通过在外侧进行从驾驶员难以看到的车把前罩82和装饰件90的连接,能够良好地保持组装性。 
另外,由于装饰件90与车把前罩82一同紧固在车把杆51上,因此,不会增加固定部件,能够将车把罩80固定在车把杆51上。 
由于装饰件90与车把前罩82的连接部分在正面看时被车体罩30即前罩31和侧边条33a覆盖,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从正面看时的外观性。 
在将仪表70配置于车把杆51的弯曲部52的上方、利用车把罩80覆盖该仪表70的结构中,由于使弯曲部52的下端部67下降至车体罩30的上部开口60的下方,因此,能够使仪表70配置在低的位置,并且能够缩小车把罩80。另外,由于弯曲部52的下端部67位于车体罩30内,因此,车体罩30的上部开口60容易变得较大,但是,由于能够利用装饰件90覆盖上部开口60的一部分,特别是当操纵转向车把18时露出的部分,因此能够保持外观性。 
由于仪表70形成为一体地具有速度表71和小于该速度表71且配置于速度表71后方的燃油表72的后部细的形状,并且仪表70配置成速度表71相对于车把杆51的弯曲部52向前方偏移,因此,能够容易使仪表70向下方下降,进而能够缩小车把罩80。 
虽然插通从速度表71向下方延伸的速度表用电缆74相应地容易导致使车体罩30的上部开口60变大,但是,能够利用装饰件90保持外观性。因此,能够抑制在前侧偏移配置仪表70时对于外观性产生的影响为最小,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虽然作为一例说明了仪表中主显示部为速度表、辅助显示部为燃油表的情况,但是,关于作为主显示部配置转速表等仪表的种类、配置部位,能够采用各种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机动二轮车,在位于车架前端部的头管上,转动自如地支承有车把部件的转向轴,该车把部件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所述转向轴和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车把杆构成,在覆盖所述头管周围的车体罩的上部形成有使所述车把部件的一部分插通的上部开口,该机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
设置有支承在所述车把部件上且覆盖所述转向轴与所述车把杆的连接部的车把罩,在该车把罩上设置有侧部开口部和下部开口部,该侧部开口部用于使所述车把杆向左右突出,该下部开口部用于使所述转向轴向下方突出,覆盖所述上部开口的上部开口罩安装在构成所述车把罩的下部开口部的露出部分的侧壁下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开口部由多个罩部件构成,所述上部开口罩以架设于所述多个罩部件之间的方式安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把罩由车把前罩和车把后罩构成,该车把前罩从前方覆盖所述转向轴和所述车把杆的连接部,该车把后罩从后方覆盖所述转向轴和所述车把杆的连接部,所述上部开口罩以架设于所述车把前罩和所述车把后罩之间的方式安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开口罩利用从外侧插通的连接部件连接在所述车把前罩上,所述上部开口罩利用从内侧插通的连接部件连接在所述车把后罩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开口罩与所述车把前罩共同紧固在所述车把杆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开口罩与所述车把前罩的连接部分在正面看时被所述车体罩覆盖。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开口罩与所述车把前罩的连接部分在正面看时被所述车体罩覆盖。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把杆具有在车宽度方向中央部向下方弯曲的弯曲部,所述转向轴与所述弯曲部的下端部连接,所述弯曲部的上方作为仪表配置部位而构成,所述车把罩覆盖所述仪表,所述车把杆的一部分以使所述弯曲部的下端部配置在所述车体罩内的方式、位于比所述车体罩的上部开口更靠下方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表形成为一体地具有主显示部和小于该主显示部且配置在所述主显示部后方的辅助显示部的后部细的形状,所述仪表配置为所述主显示部相对于所述车把杆的所述弯曲部向前方偏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显示部是速度表,速度表用电缆从所述速度表向下方延伸并插通在所述车体罩的上部开口。
CN2010102673987A 2009-09-02 2010-08-27 机动二轮车 Active CN1020013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2564A JP5345484B2 (ja) 2009-09-02 2009-09-02 自動二輪車
JP202564/09 2009-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1388A CN102001388A (zh) 2011-04-06
CN102001388B true CN102001388B (zh) 2013-12-04

Family

ID=43739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73987A Active CN102001388B (zh) 2009-09-02 2010-08-27 机动二轮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345484B2 (zh)
CN (1) CN102001388B (zh)
IT (1) IT1400895B1 (zh)
MY (1) MY16240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1595B2 (ja) * 2013-01-30 2017-0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メータ支持構造
US9809261B2 (en) 2013-09-04 2017-11-0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lateral structure
CN108216466A (zh) * 2017-12-28 2018-06-29 洛阳福山减震器有限公司 一种三轮摩托车转向连接装置的组装方法
JP6759268B2 (ja) * 2018-04-02 2020-09-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メーター周辺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4225A (zh) * 2001-03-07 2002-10-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用开启器的防恶意开启装置
CN1546348A (zh) * 2001-03-28 2004-11-17 ���\�й�ҵ��ʽ���� 机动二轮车
CN1607143A (zh) * 2003-10-15 2005-04-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轮摩托车型车辆的正面盖结构
CN2728891Y (zh) * 2004-09-27 2005-09-28 谭志坚 摩托车车体前部外壳总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0826B2 (ja) * 1994-06-11 2003-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警笛装置
JPH10226381A (ja) * 1997-02-13 1998-08-25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4197198B2 (ja) * 1998-04-23 2008-12-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フォーク部構造
JP3875029B2 (ja) * 2001-02-09 2007-01-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取付構造
JP2007284002A (ja) * 2006-04-20 2007-11-01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5113556B2 (ja) * 2008-02-28 2013-01-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ピードメータケースの配置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4225A (zh) * 2001-03-07 2002-10-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用开启器的防恶意开启装置
CN1546348A (zh) * 2001-03-28 2004-11-17 ���\�й�ҵ��ʽ���� 机动二轮车
CN1607143A (zh) * 2003-10-15 2005-04-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轮摩托车型车辆的正面盖结构
CN2728891Y (zh) * 2004-09-27 2005-09-28 谭志坚 摩托车车体前部外壳总成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34476A 2002.08.20
JP特开2007-284002A 2007.11.0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1400895B1 (it) 2013-07-02
MY162403A (en) 2017-06-15
JP2011051485A (ja) 2011-03-17
JP5345484B2 (ja) 2013-11-20
ITTO20100694A1 (it) 2011-03-03
CN102001388A (zh) 201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9780B (zh) 跨骑式车辆的炭罐配置结构
CN1962348B (zh) 跨骑式车辆
CN203753303U (zh) 跨骑式车辆的侧罩结构
CN101249857B (zh)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JP516959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操向装置
EP1794046B1 (en) Vehicle body cover structure in motorcycle
JP6447383B2 (ja) 鞍乗型車両の吸気構造
CN104691672A (zh) 跨骑式车辆
CN100577500C (zh) 二轮摩托车的车把罩装置
US9156513B2 (en) Front cowl stay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203172806U (zh) 骑乘式车辆的导风部结构
JP3154590U (ja) 自動二輪車
EP2881313B1 (en) Body frame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0455480C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02001388B (zh) 机动二轮车
EP2591962A1 (en) Motorcycle with ABS
US11059539B2 (en) Stay for saddle riding vehicle
US9581073B2 (en) Radiator structu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EP2554464B1 (en) Motorcycle
CN102343957A (zh) 车辆的挠性构件布线结构
CN204871320U (zh) 鞍骑型车辆的扶手结构
CN101531225B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侧罩支承结构
CN102815353B (zh)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JP5759844B2 (ja) 鞍乗型車両
JP555105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