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7959C - 载物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载物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7959C
CN100377959C CNB2004100785126A CN200410078512A CN100377959C CN 100377959 C CN100377959 C CN 100377959C CN B2004100785126 A CNB2004100785126 A CN B2004100785126A CN 200410078512 A CN200410078512 A CN 200410078512A CN 100377959 C CN100377959 C CN 10037795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gage carrier
cover plate
side grip
carrier
st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785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7423A (zh
Inventor
小田桐大
坂本和宏
友松利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97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7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79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795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物架装置,其使后把手和侧把手与载物架形成为一体,在覆盖车体的尾部罩板侧不形成侧把手用凹凸部。使载物架(24)和后把手(26)及侧把手(27)形成为一体,使侧把手位于双人座席(12)的后部左右。安装覆盖形成于侧把手及载物架的下方和后罩板(23)的上端之间的空间,并且侧视呈大致三角形的尾部罩板(25)。尾部罩板的后端部通过螺栓(58)安装在撑条(59)上。撑条安装在车架后半部(8)上,并被焊接在支撑载物架的支架(51)上。尾部罩板的前端部位于侧把手的前部侧安装部附近。尾部罩板的左右宽度小于侧把手,在尾部罩板的上端部和侧把手的下端之间形成把手用空间。

Description

载物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自动二轮车等的载物架(carrier)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载物架,有另外设置后把手或侧把手的。另外,将载物架、侧把手设为一体的也已属公知技术。
专利文献1特公平7-418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68044号公报
分别设置载物架和后把手等的方式,部件数目增多,组装工时增加。另外,将载物架、后把手设为一体的方式,在车体罩板和载物架之间设有空间,期望提高外观性。并且,由于需要侧把手,所以需要侧把手用间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载物架装置,具有:朝向车体车架的座席后方配置并由车体侧支撑的载物架;在座席后端部附近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后把手;配置在座席的后部左右的侧把手,使这些载物架、后把手、侧把手形成为一体,同时具有覆盖座席下方的后部车体的后罩板,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载物架、后把手及侧把手和它们的车体安装部形成为一体,在载物架下部和后罩板之间设置尾部罩板,使该尾部罩板的宽度小于载物架宽度。
根据上述结构,不增加部件数目,即可使包括车体安装部在内的载物架、后把手、侧把手形成为一体,并且利用尾部罩板填埋载物架和后罩板之间的间隙,所以提高外观性。
另外,不必重新设置侧把手,把尾部罩板设置为提高外观性部件,同时使尾部罩板的宽度小于载物架宽度,所以可以把载物架的侧部活用为侧把手,可以进一步削减部件数目。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小型自动二轮车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其俯视图。
图3表示车体后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和图3相同部位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3的5-5线的剖面图。
图6是从车体的斜后方表示尾部罩板的安装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1前轮;8后半部;10后轮;12双人座席;23后部罩板;24载物架;25尾部罩板;26后把手;28燃料箱;50撑条;51支架;52螺栓;58螺栓;60焊接螺母;55撑条;56横板(cross plate)。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图1~图2说明适用本发明的小型自动二轮车的概况。图1是其整体侧视图,使支撑前轮1的前轮叉2连接由头管3支撑着自由转动的车把轴4,并与设在车把轴4上端的车把杆5的转动联动。
吊管6从头管3斜向下地向后方延伸,从其下端部分成左右的后车架7向后方延伸,在后车架7的车架后半部8支撑着摆动式动力单元9自由摇动,以驱动支撑在其后端上的后轮10。
在车架后半部8上支撑着储物箱11,双人座席12自由开闭地覆盖着在储物箱11上方打开的开口部。在双人座席12的后部侧和摆动式动力单元9之间设置后缓冲器13。
头管3和吊管6的周围被前罩板14从前方覆盖着并被护腿板15从后方覆盖着。
前罩板14从前方下部兼作前整流罩(front cowl),同时在前面中央设置头灯16。在护腿板15及头管3的后方部分设置物品箱(trunk)17,使箱盖18形成为自由开闭状态。
车把杆5部分由车把罩20覆盖着,在其前面侧左右设置前转向灯21。在后车架7的前半部上设置前部连接的底板罩板22,后部与后罩板23的前端相连续。
后罩板23是覆盖包括储物箱11在内的双人座席12下方的车体后部的部件,设有从双人座席12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载物架24,在该载物架24和后罩板23的后方上部之间设置尾部罩板25。
载物架24与后把手26及侧把手27形成为一体。在双人座席12的后部下方,在车架后半部8的后部支撑着燃料箱28,在其下方配置着空气滤清器29。从空气滤清器29的后端部通过上面朝向前方设置进气配管30,在其前端前方的后罩板23设置进气口31。
并且,设置在底板罩板22和后罩板23的内侧朝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冷却风配管32,其前端朝向前轮1的后方开口,后端朝向摆动式动力单元9的曲柄箱前部附近开口。
符号33表示侧支架,符号34表示主支架,支撑着后车架7。
图2是俯视图,头灯16设在前罩板14的宽度方向中央。35表示设在车把罩20上面的仪表。物品箱17形成为跨越护腿板15的大致整个车宽方向。36表示脚制动踏板。进气口31是在底板罩板22的后端和后罩板23的前端的连接部朝向前方开口的切槽,接近进气口31的前端开口。
后把手26沿着双人座席12的后端部形成,侧把手27沿着双人座席12的后部侧面,分别可以用握持。37表示后转向灯,38表示尾灯。图3表示车体后部的放大侧视图,载物架24是铝等轻合金通过铸造形成的,在双人座席12的后端部朝向左右大致形成半圆形而设置的后把手26、和在双人座席12的后部左右配置在前后方向的侧把手27是一体设置的。
在载物架24的中央部还一体形成朝向斜前方向下方突出的撑条50,并用螺栓52安装在支架51上,其下端被焊接在车架后半部8的后端并向上方突出。53表示设在支架51的焊接螺母。
朝向左右载物架24的各自前方下部一体设置的安装脚54用螺栓重叠固定在撑条55上。撑条55焊接在横板56的左右两侧部表面上。横板56在燃料箱28上弯曲,连接左右车架后半部8。
后罩板23的上端部中截止到侧把手27的部分沿着双人座席12的下部进入侧把手27的内侧,从安装脚54附近斜向下地向后方延伸,在图示的侧视观看时,在侧把手27和载物架24和后罩板23的后部之间形成大致三角形的空间。
该空间由侧视大致呈三角形的尾部罩板25覆盖着。设有设置在尾部罩板25的后端部中央的安装孔57,尾部罩板25在此处利用螺栓58安装在撑条59上。撑条59大致在车体中心上被焊接在支架51的上方后部,后方侧斜向上地向后方延伸,螺栓58被固定在设于后端的焊接螺母(weldnut)60上。尾部罩板25的前端部位于侧把手27的前部侧安装部附近。尾部罩板25的下端部连接后罩板23的上端并且在外观上处于一个平面上,在连接部的适当部位通过爪25a相互接合着。
符号61表示与载物架24一体设置的从缘部下面向斜下方突出的挂钩,符号62表示设在后罩板23的后端部的尾灯。符号63表示用于将设在燃料箱28的法兰64的后部夹在其与横板56之间并用螺栓65安装的撑条。并且,在该撑条63的前侧侧面,横板56的下方延长部重叠在外侧上并用螺栓56a从侧方固定着。
符号66表示连接左右车架后半部8之间的设在交叉管67(图3)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撑条,在其上支撑着法兰64的前部及座席支撑用撑条68。
图4是和图3相同的部位的俯视图,左右车架后半部8在后端部相互连接着,俯视时整体上大致形成U字状,在其前方通过横板56和交叉管67连接着。
在横板56的左右,在车架后半部8的大致上方位置设置撑条55。在横板56的中间部设置支撑双人座席12后部的座部71。
尾部罩板25俯视时大致呈V字状乃至大致U字状,是覆盖车体后部的空间的部件,用树脂等合适的材料形成。载物架24通过用撑条50支撑中央部,用安装脚54安装左右侧把手27,从而被车体上的三点支撑着。
符号70表示载物架24的减轻重量孔,载物架24的后端位置和后罩板23大致相同。
图5是沿图3的5-5线的剖面图,安装脚54从侧把手27的内侧下端部朝向车体内方向斜下方延伸,形成朝向车宽方向大致水平地弯曲延伸的安装部72,在此处设置安装孔73。
另一方面,撑条55形成上端部朝向外方的安装座74,在此处设置焊接螺母75。安装脚54的安装部72放置在安装座74上,形成通过从其安装孔73插入的螺栓76的安装孔77。
因此,使安装部72重叠在安装座74上,使各安装孔73、安装孔77一致地从上方通过螺栓76并固定在焊接螺母75上,从而把侧把手27固定在撑条55上。
相对侧把手27的下端,撑条55的外侧部分向车体内方仅进入尺寸D。因此,在尾部罩板25的外表面和侧把手27之间形成手进入并握持侧把手27下端的充足的间隙80。该间隙80位于避开安装脚54部分并且可以握持的位置。
图6是从车体的斜后方表示尾部罩板25的安装的图,形成于安装脚54的安装部52的安装孔73形成为长圆孔,以吸收安装误差。并且,尾部罩板25的宽度比侧把手27小,在侧把手27的下端和尾部罩板25之间形成可以容易握持侧把手27的下端的间隙80。
尾部罩板25的后端部朝向前方中间变细,以便接近撑条50侧和支架51,形成和后罩板23具有一体感的设计效果。并且,尾部罩板25的下部和后罩板23的上部大致一致,使表面形成为一个平面。在安装脚54附近,后罩板23的上端部位于侧把手27的下端附近,通过覆盖安装脚54和尾部罩板25的螺栓固定部分,提高外观性。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如图3所示,安装尾部罩板25,覆盖形成于侧把手27和载物架24和后罩板23的上端之间的空间。因此,可以覆盖存在于该空间内的燃料箱28和各种支架及撑条(50、51、55、56、59等),使在外观上看不到。
并且,使尾部罩板25的上端在侧视时重叠在侧把手27和载物架24的内侧,并且将尾部罩板25的下端和后罩板23连接成一个平面,所以可以与后罩板23在设计上形成一体感。因此,可以提高外观性。
而且,如图5、图6所示,使尾部罩板25的上部宽度小于侧把手27的宽度,所以不必在后罩板23和尾部罩板25侧形成特殊的凹部,即可把侧把手27的下端用作把手。
并且,由于在后罩板23和尾部罩板25侧没有形成局部的凹凸变形部,所以容易在保持良好的外观状态下形成侧把手。而且,间隙80形成为跨越侧把手27的大致整体长度,所以把手部位形成自由状态,增加把手的自由度。
这样,包括车体安装部(50、54)在内使载物架24、侧把手27、后把手26形成为一体,可以形成一个整体载物架,不会增加部件数目,并且利用尾部罩板25填埋载物架24和后罩板23的间隙,所以也提高外观性。
另外,不重新设置侧把手27,把尾部罩板25设置为提高外观性的部件,并且使尾部罩板25的宽度小于侧把手27的宽度,所以能够把整体上的载物架侧部活用为侧把手27,可以进一步削减部件数目。

Claims (1)

1.一种载物架装置,具有:朝向车体车架的座席后方配置并由车体侧支撑的载物架;在座席后端部附近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后把手;配置在座席的后部左右的侧把手,使所述载物架、后把手、侧把手形成为一体,同时具有覆盖座席下方的后部车体的后罩板,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载物架、后把手及侧把手和它们的车体安装部形成为一体,在载物架下部和后罩板之间设置尾部罩板,使该尾部罩板的宽度小于载物架宽度。
CNB2004100785126A 2003-09-18 2004-09-10 载物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9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6561A JP4464647B2 (ja) 2003-09-18 2003-09-18 キャリア装置
JP2003326561 2003-09-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7423A CN1597423A (zh) 2005-03-23
CN100377959C true CN100377959C (zh) 2008-04-02

Family

ID=34456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851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959C (zh) 2003-09-18 2004-09-10 载物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64647B2 (zh)
CN (1) CN10037795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6857B2 (ja) * 2005-03-31 2010-06-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JP4675735B2 (ja) * 2005-09-26 2011-04-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JP2008162503A (ja) * 2006-12-28 2008-07-1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カバー配設構造
JP4937058B2 (ja) 2007-09-19 2012-05-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183273B2 (ja) * 2008-03-31 2013-04-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JP2013136345A (ja) * 2011-12-28 2013-07-1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CN102582723A (zh) * 2012-03-27 2012-07-18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兼作后扶手的摩托车后货架
JP5911173B2 (ja) * 2012-05-31 2016-04-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966986B2 (ja) * 2018-09-28 2021-11-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8044A (ja) * 2000-09-04 2002-03-0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ハンドルシート
CN1363493A (zh) * 2000-12-22 2002-08-1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的后置物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8044A (ja) * 2000-09-04 2002-03-0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ハンドルシート
CN1363493A (zh) * 2000-12-22 2002-08-1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的后置物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64647B2 (ja) 2010-05-19
JP2005088798A (ja) 2005-04-07
CN1597423A (zh) 2005-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9857B (zh)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US6341792B1 (en) Tank cover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CN100522730C (zh) 机动二轮车中的车体盖构造
US7740100B2 (en) Cover structure for buggy vehicle
JP2999209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0400827C (zh)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控制装置
JP592665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収納部構造
JP5205168B2 (ja) 車体前部支持構造
CN100455480C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02910233B (zh) 具有脚踏板的车辆
CN100377959C (zh) 载物架装置
US7584814B2 (en) Motorcycle
CN100488830C (zh) 二轮机动车的罩结构
CN102001388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3221298B (zh) 自动两轮车的前部结构
JPH10226380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取付装置
CN101254804B (zh) 摩托车的把手结构
CN1075010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后罩安装结构
TW200523161A (en) Front cover arrangement of motor scooter
CN103043150B (zh) 两轮机动车的后部结构
JP3367760B2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CN105501335B (zh) 车身后部构造
JPH03136987A (ja) 自動2輪車のフレーム
JP4267714B2 (ja) 自動2輪車のメーター取付構造
JP2002114185A (ja) 小型車両の収納ボック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