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6063A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6063A
CN101016063A CNA2007100801160A CN200710080116A CN101016063A CN 101016063 A CN101016063 A CN 101016063A CN A2007100801160 A CNA2007100801160 A CN A2007100801160A CN 200710080116 A CN200710080116 A CN 200710080116A CN 101016063 A CN101016063 A CN 101016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vehicle
handle
motor bike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01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6063B (zh
Inventor
小泽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16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6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6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6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28Other additional equipment, e.g. back-rests for childr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以最小的壁厚和尺寸来确保把手的安装强度和刚度并能够防止外观劣化的摩托车。把手(50)具有由骑乘者握持的握持部分(50m)和安装至左、右车座横挡(车身框架)(5、5)的安装部分(50b、50b)。安装部分(50b、50b)向前延伸穿过位于车座(13)的后边缘(13d)之下的空间,并连接至左、右车座横挡(5、5)。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由后座骑乘者握持的把手的摩托车,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将把手安装至摩托车车身框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具有把手的摩托车,该把手布置在车座的后端处并由后座骑乘者握持。根据此种类型的把手,因为在加速时后座骑乘者向把手施加向下推的力,在制动时向把手施加向上拉的力,所以把手需要具有至车身框架的足够安装强度和刚度。为了确保这种强度和刚度,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结构具有左、右安装部分,左、右安装部分位于左、右握持部分的前端处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在该结构中,左、右安装部分通过侧封盖(覆盖车座的较低区域和车座的侧边缘)的凹口之间的空间向内侧插入,并且安装部分通过螺栓固定至车身框架。
[专利文献1]JP-A-2003-12793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上述已知的摩托车,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的左、右安装部分设置在把手上并固定至车身框架。由此,当后座骑乘者在前后方向上施加很强的力至把手时,特别地,不仅在前后方向上产生弯曲力,而且产生绕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的中心线、在左、右安装部分和握持部分之间的边界上扭曲的扭曲力。因此,为了确保把手的足够安装强度和刚度,需要增加安装部分的尺寸、壁厚等,这增加了摩托车的重量和成本。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安装部分通过形成在侧封盖上的凹口插入,封盖上的凹口从车辆侧面是可见的,由此劣化了摩托车的外观。
已经开发了本发明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足够的安装强度和刚度的摩托车,而不需要增加其把手的壁厚和尺寸,并且能够防止其外观的劣化。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摩托车包括:车身框架;由所述车身框架支撑的车座;用于覆盖所述车座的左、右下侧边缘的侧封盖;和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上的把手。所述摩托车的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具有由骑乘者握持的握持部分和安装至所述车身框架的安装部分;并且所述把手向前延伸通过位于所述车座的后边缘之下的空间,并且所述安装部分与位于所述车座之下的所述车身框架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中包括的把手的示例包括与车身框架分离并通过螺栓等连接至车身框架的把手或者通过焊接或其他方法与车身框架连为一体的把手。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向前延伸通过位于车座后边缘之下的空间的安装部分设置在把手上,并且安装部分固定至车身框架。由此,当前后方向上的力由后座骑乘者施加至把手时,仅前后方向上的弯曲力作用在把手的安装部分上,而没有扭曲力作用在其上。由此,可以以最小的壁厚和尺寸来确保把手的足够的安装强度和刚度,并且由此可以降低摩托车的重量和成本。
此外,因为根据本发明,把手的延伸穿过位于车座后边缘之下的空间的安装部分与车身框架相连,所以从侧封盖的侧面可见的部分上不需要凹口。由此,不会使外观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左侧和右侧封盖布置于其上的摩托车的车身框架的俯视图。
图3是左侧和右侧封盖的侧视图。
图4是与车身框架相连的把手的侧视图。
图5是把手布置于其上的侧封盖的立体图。
图6是把手的立体图。
图7是把手的俯视图。
图8是把手的侧视图。
图9是沿图7中的线IX-IX所取的把手的剖视图。
图10(a)和10(b)分别是沿图2中的线Xb-Xb和图3中的线Xa-Xa所取的侧封盖安装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9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是从坐在摩托车车座上的人所观察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
在图中,车身框架1是摩托车的车身框架。车身框架1包括设置在车身框架1前端处的头管2、从头管2对角地向下延伸至车辆后部的左、右油箱横挡3、3、从左、右油箱横挡3、3的后端向下延伸的左、右后臂托架4、4、从左、右油箱横挡3、3对角地向上延伸至车辆后部的左、右车座横挡5、5、以及在左、右车座横挡5、5的后部与后臂托架4、4之间延伸并与车座横挡5、5和后臂托架4、4相连的左、右车座撑杆6、6。
前叉7由头管2支撑,使得前叉7能够左右旋转。前轮8由前叉7的下端支撑,转向手柄9安装至前叉7的上端。覆盖车轮8的上部区域所用的前挡泥板14安装至前叉7。
头灯15布置在前叉7的头管2的前部中。包括速度计的仪表16设置在头灯15上方。
后臂10的前端由左、右后臂托架4、4经由枢轴10a支撑,使得后臂10的前端能够上下摇摆。后轮11可枢转地支撑在后臂10的后端处,后悬架(未示出)置于后臂10和后臂托架4、4之间。
燃料箱12设置在左、右油箱横挡3、3上。一前一后的车座13安装在左、右车座横挡5、5上并位于燃料箱12之后。
水冷的四冲程发动机20布置在左、右油箱横挡3、3之下。发动机20具有曲轴箱22,在曲轴2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横向延伸的条件下,曲轴箱22容纳曲轴21,并且气缸体23、气缸盖24和顶封盖25堆叠在曲轴箱22上并通过螺栓连接至曲轴箱22。
容纳变速器(未示出)的变速箱22a与曲轴箱22的后部区域一体形成。变速箱22a具有输出轴26,输出轴26经由变速器接收发动机的旋转。已经接收了发动机转动的输出轴26经由链26a转动后轮11。
排气管27与气缸盖24的前壁相连。排气管27与消声器28相连,消声器28在发动机20下方朝向后轮11的右侧延伸。进气管29连接至气缸盖24的后壁。进气管29在左、右油箱横挡3、3之间向后延伸,并与空气净化器(未示出)相连。用于将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保持在预定值的散热器30布置在发动机20前部区域的上方。
左、右油箱横挡3、3的前端和散热器30的外侧由前封盖40、40(由树脂制成)覆盖。左、右前封盖40、40起导气罩的作用,用于将车辆行驶中产生的气流引入散热器30。
左、右车座横挡5、5和车座撑杆6、6的外侧由左、右侧封盖38、38(由树脂制成)覆盖。左、右侧封盖38、38被分为前侧封盖41和后侧封盖42。
用于覆盖后轮11上部区域的后挡泥板39设置在左、右后侧封盖42、42的下表面上。后挡泥板39具有延伸以覆盖左、右车座撑杆6的下部区域的前侧挡泥板39a和从前侧挡泥板39a的后端对角地向下延伸的后侧挡泥板39b。
车座13由前侧车座13a(骑乘者坐在其上)和后侧车座13b(后座骑乘者坐在其上),两个车座13a和13b彼此一体地形成。车座13的前端由燃料箱12通过啮合来支撑,使得该前端可以安装至燃料箱12并可以从其拆卸。车座13的后端由连接在左、右车座横挡5、5之间的横梁构件5b通过锁定机构(未示出)来锁定。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可以通过设置在后侧挡泥板39b上的锁芯45的钥匙操作来释放。
左、右后侧封盖42、42以如下的方式延伸:覆盖车座13的左、右下边缘13c和车座撑杆6、6之间的空间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形成流线形状。
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沿着车座13的下边缘13c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上边缘42b形成在左、右后侧封盖42、42中的每个的上边缘上。向上站立的纵向肋42c设置在上边缘42b的内侧边缘上。纵向肋42c布置在车座13的左、右下边缘13c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穿过车座13的整个长度。车座13的下边缘13c和上边缘42b之间的间隙由纵向肋42c覆盖,以防止雨滴等进入后侧封盖42c。
安装凹口42d形成在左、右后侧封盖42、42中的每个的前端处。安装凹口42d通过螺栓固定至与左、右车座横挡5、5相连的支撑托架5c、5c。一对前、后突起42e、42e形成在左、右后侧封盖42、42中的每个的后侧区域上,该一对前、后突起42e、42e布置为它们之间留有预定的间隙并向内突起。前突起42e、42e通过与置于其间的扣眼47的啮合而固定至横梁构件5b。后突起42e、42e通过与置于其间的扣眼47的啮合而固定至尾部托架5d。尾部托架5d连接在左、右车座横挡5、5的后端之间。安装件43a是安装至尾灯43的安装构件,如下所述(见图10(a))。
左、右后侧封盖42、42的后端42a、42a在车座13的后边缘之后延伸。后封盖46(作为用于连接左、右后端42a、42a的后封盖构件的一部分)设置在后端42a、42a之间。后封盖46覆盖车身的位于车座13之后的上表面,并且后封盖46和左、右后端42a、42a形成基本上连续的表面。
尾灯43布置在由左、右后端42a、42a、后封盖46和后挡泥板39b形成的开口空间中。
安装凸缘42g、42g靠近车座后端形成在左、右后端42a、42a上。安装凸缘42g、42g形成从后端42a、42a向下突起的台阶,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
前凸缘46a形成在后封盖46的前边缘处。前凸缘46a形成从后封盖46的前边缘向下突起的下行台阶46b,并以与左、右安装凸缘42g、42g重叠的方式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前凸缘46a的左、右端部和左、右安装凸缘42g、42g通过左、右螺栓48、48共同固定至尾部托架5d。
间隔部分49形成连续的表面,后封盖46通过间隔部分49与左、右端42a间隔开。后封盖46通过后封盖46的肋46c与后端42a的孔之间的啮合固定至侧封盖42。
铝合金制成的由后座骑乘者握持的把手50设置在车座13的后端处,使得把手50可以安装至其上并可以从其拆卸。该把手可以通过焊接或其他方法固定至车身框架或与车身框架一体形成。
把手50具有握持部分主体50a和大致矩形板状的左、右安装部分50b、50b,握持部分主体50a从车座13的后边缘向上对角地延伸,左、右安装部分50b、50b从握持部分主体50a的左、右前端向车辆前方延伸。左、右安装部分50b、50b中的每个具有一对前、后安装孔50c、50c。
在此实施例中,车座的后边缘13d对应于在车座13的后端处在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边缘。后边缘13d不仅包括与车辆宽度方向平行的边缘,而且包括不与该方向平行的边缘、具有角度的边缘、弯曲的边缘。
左、右安装部分50b、50b从后封盖46的下行台阶46b通过位于车座13的后边缘13d之下的空间向前方插。然后,左、右安装部分50b、50b通过前、后成对的连接螺栓52、52固定至车身框架的左、右连接托架51、51的上壁51a。左、右安装部分50b、50b插入到其中的开口由后封盖46的下行台阶46b和车座13的后边缘13d形成。
连接托架51、51连接至位于尾部托架5d之前的左、右车座横挡5、5。左、右连接托架51、51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具有向下开口的大致盒的形状。当车座13被移除时,左、右安装部分50b、50b暴露至上方。
握持部分主体50a大致是圆弧形状,并具有左、右握持部分50a’、50a’以及与左、右握持部分50a’、50a’的上端相连的上握持部分50a”。
左、右握持部分50a’、50a’具有扩展部分50d、50d,扩展部分50d、50d从与左、右安装部分50b、50b的边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从车辆的侧面观察,左、右扩展部分50d、50d的下表面50d’以与后侧封盖42的上边缘42b大致平行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从车辆的上方观察,扩展部分50d、50d位于后侧封盖42的上边缘42b的外表面附近,并布置在用于将后侧封盖42与后封盖46间隔开的间隔部分49的外侧。
左、右握持部分50a’、5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宽度的带板状连接部分50e来连接。连接部分50e向左下、右下倾斜,使得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位于比起左端和右端的位置都高的位置。
连接部分50e的前边缘50e’沿着车座13的后边缘13d延伸,后边缘50e”沿着后封盖46的下行台阶46b的前边缘延伸。由此,仅握持部分主体50a和连接部分50e暴露至外侧。后封盖46的前凸缘46a和左、右螺栓48、48都由连接部分50e覆盖。
连接部分50e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边缘50e”位于握持部分线a(见图7)和封盖线b(见图3和4)的交点附近,其中握持部分线a作为与左、右握持部分50a’、50a’的内侧边缘相对应的第一线(在从车辆上方观察的俯视图中),封盖线b作为与后封盖46的上边缘相对应的第二线(从车辆侧面观察)。
用于连接左、右安装部分50b、50b的突起部分50f形成在连接部分50e的前边缘处。突起部分50f具有向上站立的肋状,并延伸穿过连接部分50e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
突起部分50f具有向左、右安装部分50b、50b的外边缘延伸的横向突起部分50f和从横向突起部分50f’的左、右外侧端部沿着左、右安装部分50b、50b的外侧边缘向前方延伸的前突起部分50f”、50f”。从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左下和右下倾斜的槽50g形成在突起部分50f和连接部分50e之间。
突起部分50f的左、右前突起部分50f”、50f”以形成连续表面的方式与左、右后侧封盖42、42的纵向肋42c相连。由此,雨滴沿着定位在突起部分50f之后的槽50g流向左侧和右侧,并排放至后侧封盖42的外表面。
突起部分50f相对于车辆定位在车座13的后边缘13d之前,并从车座13之下不可见。具有大致水平的表面的车座支撑构件50h设置在突起部分50f之前。车座13的底板接触车座支撑构件50h。
在此实施例中,从左、右握持部分50a’、50a’通过车座13的后边缘13d之下的空间朝向前方延伸的左、右安装部分50b、50b设置在把手50上,并且左、右安装部分50b、50b通过连接螺栓52、52固定至左、右车座横挡5、5的连接托架51、51。由此,当前后方向上的力通过后座骑乘者施加至把手50时,仅前后方向上的弯曲力作用在把手50的左、右安装部分50b、50b上,没有扭曲力作用在其上。由此,可以确保足够的安装强度和刚度,而不需要考虑左、右安装部分50b、50b的壁厚和尺寸的增加,由此可以降低摩托车的重量和成本。
在此实施例中,左、右安装部分50b、50b从后封盖46的下行台阶46b通过车座13的后边缘13d之下的空间向前插,并安装至左、右车座横挡5、5。由此,后侧封盖42和后封盖46上不需要凹口,由此不会使外观劣化。
因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扩展的扩展部分50d、50d设置在左、右握持部分50a’、50a’与左、右安装部分50b、50b之间的边界上,因此可以加宽左、右握持部分50a’、50a’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空间。由此,后座骑乘者可以容易地握持把手,并由此保持稳定的骑乘位置。
因为后侧封盖42的左、右安装凸缘42g由左、右扩展部分50d、50d从上方覆盖,所以可以避免由安装凸缘42g的可见性引起的外观劣化。
因为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左、右扩展部分50d、50d的下表面50d’与后侧封盖42的上边缘42d平行延伸,所以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可以改进外观。
左、右握持部分50a’、50a’通过带板状连接部分50e连接在与左、右安装部分50b、50b的边界处。连接部分50e的前边缘50e’沿着车座13的后边缘13d延伸。后边缘50e”沿着后封盖46的下行台阶46b的前边缘延伸。由此,连接部分50e起到了使得从车座13的后边缘到后封盖46连续的外部构件的作用,由此可以改进外观。
在此实施例中,与左、右后侧封盖42、42的纵向肋42c相连的突起部分50f形成在连接部分50e上。由此,雨滴可以通过突起部分50f排放至后侧封盖42的外表面,并且由此可以防止雨滴进入到后侧封盖42内位于车座13之下的空间。
因为突起部分50f连接左、右安装部分50b、50b,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所以可以增加克服从握持部分主体50a施加至左、右安装部分50b、50b的扭曲力的刚度。
因为突起部分50f相对于车辆定位在车座13的后边缘13d之前,所以从车座13的下方不可见突起部分50f。由此,即使在沿着突起部分50f流入的雨滴等变干之后留下了灰尘,外观也不会被劣化,因为灰尘由车座13覆盖。
在此实施例中,左、右侧封盖42、42的后端42a、42a由后封盖46以形成连续表面的方式来连接,并且把手50的连接部分50e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边缘50e”定位在握持部分线a和封盖线b的交点附近,其中握持部分线a对应于左、右握持部分50a、50a的内侧边缘(在从车辆上方观察的俯视图中),封盖线b对应于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后封盖46的上边缘。由此,不需要用于安装把手50至后侧封盖42和后封盖46的凹口等,由此不会使外观劣化。

Claims (8)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身框架;
由所述车身框架支撑的车座;
用于覆盖所述车座的左、右下侧边缘的侧封盖;和
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上的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具有由骑乘者握持的握持部分和安装至所述车身框架的安装部分;并且
所述把手向前延伸通过位于所述车座的后边缘之下的空间,并且所述安装部分与位于所述车座之下的所述车身框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分具有从位于所述车座后方的所述安装部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扩展的扩展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部分的下表面以与所述侧封盖的上边缘大致平行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车座的左、右边缘的内侧并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肋设置在所述侧封盖的所述上边缘处;并且
与所述纵向肋相连的突起部分设置在所述把手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分大致延伸通过所述把手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的安装至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安装部分是一对左、右部件;并且
所述突起部分延伸以连接所述左、右安装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分相对于所述车辆设置在所述车座的所述后边缘之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托车包括在所述车辆的后端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覆盖车身的位于所述车座后方的上表面的后封盖构件;
所述把手的所述握持部分是一对左、右部件;
左、右所述握持部分通过连接部分连接在与所述安装部分的边界处;
所述连接部分的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边缘位于第一线与第二线的交点附近,所述第一线对应于在从所述车辆上方观察时的俯视图中所述左、右握持部分的内边缘,所述第二线对应于在从所述车辆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后封盖构件的上边缘。
CN2007100801160A 2006-02-10 2007-02-12 摩托车 Active CN1010160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33353A JP2007210486A (ja) 2006-02-10 2006-02-10 自動二輪車
JP2006-033353 2006-02-10
JP2006033353 2006-0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6063A true CN101016063A (zh) 2007-08-15
CN101016063B CN101016063B (zh) 2010-05-26

Family

ID=38110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01160A Active CN101016063B (zh) 2006-02-10 2007-02-12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51112B2 (zh)
EP (1) EP1818247B1 (zh)
JP (1) JP2007210486A (zh)
CN (1) CN101016063B (zh)
ES (1) ES2404043T3 (zh)
MY (1) MY14388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0176A (zh) * 2009-11-10 2011-05-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
CN109131653A (zh) * 2017-06-15 2019-01-04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两轮车辆的后座把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47071A (en) * 2005-11-17 2012-10-15 Yamaha Motor Co Ltd Motorcycle
JP2008189109A (ja) * 2007-02-05 2008-08-21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体フレーム
JP2009107564A (ja) * 2007-10-31 2009-05-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CN101559796B (zh) * 2008-04-16 2010-12-08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头盔防盗装置
JP4759767B2 (ja) * 2008-12-08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ランバーサポート機構
US9610995B2 (en) * 2011-11-14 2017-04-04 Charlie Hon Motorcycle passenger bar
JP5782403B2 (ja) * 2012-03-30 2015-09-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グラブレールの配置構造
JP5961492B2 (ja) * 2012-08-31 2016-08-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リ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JP5782424B2 (ja) * 2012-12-13 2015-09-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KR101789953B1 (ko) * 2013-09-27 2017-10-25 혼다 기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자동 이륜차
JP6133743B2 (ja) * 2013-09-27 2017-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US9932080B2 (en) * 2013-12-02 2018-04-03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vehicle
JP6254507B2 (ja) * 2013-12-26 2017-1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ヤグリップを備える鞍乗り型車両
JP6140664B2 (ja) * 2014-10-16 2017-05-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2016088330A (ja) * 2014-11-06 2016-05-2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302950B2 (ja) * 2016-03-30 2018-03-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JP6214706B2 (ja) * 2016-03-30 2017-10-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WO2019167220A1 (ja) * 2018-03-01 2019-09-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7916Y2 (zh) * 1987-10-19 1993-09-24
JP2918116B2 (ja) * 1989-06-22 1999-07-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三輪車の燃料供給部構造
JPH0550960A (ja) * 1991-08-15 1993-03-02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ーの車体後部構造
JPH0550959A (ja) * 1991-08-15 1993-03-02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グラブバー装置
JP3497522B2 (ja) * 1993-05-07 2004-0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グリップ装置
JP3753163B2 (ja) * 1997-05-16 2006-03-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ヤフェンダー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JP4394769B2 (ja) * 1999-03-30 2010-0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ヘルメット収納装置
US6588529B2 (en) * 2000-07-05 2003-07-08 Yamaha Hatsudoki Kabishuki Kaisha Body cover and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JP4075296B2 (ja) * 2000-08-30 2008-04-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2002114185A (ja) * 2001-09-03 2002-04-16 Honda Motor Co Ltd 小型車両の収納ボックス
JP3958555B2 (ja) 2001-10-25 2007-08-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3901563B2 (ja) * 2002-04-11 2007-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シートロック装置及びグラブレール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06222029A (ja) * 2005-02-14 2006-08-24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ライト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JP2007038736A (ja) * 2005-08-01 2007-02-15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2007118628A (ja) * 2005-10-24 2007-05-17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2007253836A (ja) * 2006-03-24 2007-10-04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灯火器及び該灯火器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EP1939077B1 (en) * 2006-12-27 2009-06-24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cycl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0176A (zh) * 2009-11-10 2011-05-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
CN102050176B (zh) * 2009-11-10 2013-07-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
CN109131653A (zh) * 2017-06-15 2019-01-04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两轮车辆的后座把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18247A3 (en) 2010-04-28
CN101016063B (zh) 2010-05-26
US7651112B2 (en) 2010-01-26
US20070216132A1 (en) 2007-09-20
ES2404043T3 (es) 2013-05-23
JP2007210486A (ja) 2007-08-23
EP1818247A2 (en) 2007-08-15
MY143889A (en) 2011-07-15
EP1818247B1 (en)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6063B (zh) 摩托车
EP1785344B1 (en) Motorcycle
CN100480127C (zh) 摩托车
JP3154590U (ja) 自動二輪車
JP591645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用排風構造
EP3059149B1 (en) Front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JP2007137408A (ja) 鞍乗り型車両
TWM474689U (zh) 跨坐型車輛之防風構造
EP2048073A2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US7641238B2 (en) Vehicle wheel fender flap
JP2013193639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US9581073B2 (en) Radiator structu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CN102815353B (zh)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JP589345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及びラジエータ配置構造
EP3628577B1 (en) Saddled vehicle
JP623824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1148452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JP699769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677371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89482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リフトアップ支持部構造
US7331417B2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WO2017018309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EP3348464B1 (en) Muffler support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CN220662720U (zh) 跨骑型车辆
JP706064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