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4657B -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及机动两轮车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及机动两轮车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74657B CN101274657B CN2008100873958A CN200810087395A CN101274657B CN 101274657 B CN101274657 B CN 101274657B CN 2008100873958 A CN2008100873958 A CN 2008100873958A CN 200810087395 A CN200810087395 A CN 200810087395A CN 101274657 B CN101274657 B CN 1012746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ine
- lifting bracket
- frame
- bracket
- driving eng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辅机部件或车辆行走部分部件的组装作业容易、能提高组装生产率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及其组装方法。该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11)中,前部车架(18)从头管(15)向后下方延伸,后部车架(21)从该前部车架(18)向后上方延伸,在前部车架(18)上备有悬挂发动机(12)用的发动机吊架(23),其中,发动机吊架(23)兼作为支承摆动臂(26)的枢轴板,该摆动臂(26)支承后轮(25),该发动机吊架(23)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连接点(86、86)可卸下地连接在前部车架(18)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该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备有悬挂发动机的发动机吊架。
背景技术
在车身架上设有悬挂发动机的发动机吊架、轴支后轮的摆动臂被支承在该发动机吊架上的机动两轮车是公知的。(例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3123号公报(图3)
专利文献1的图3中,在车架2(附图标记是沿用该公报中的附图标记,下同)上,设有主车架部件4、和从该主车架部件4的后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车座轨5b。
在主车架部件4上,分别朝下地安装着第一发动托架12b(下面称为“发动机吊架12b”)、和后臂托架13b(下面称为“发动机吊架13b”),在这些发动机吊架12b、13b上悬挂着发动机21。
然而,组装专利文献1的机动两轮车1时,是在主生产线中,先把发动机21安装到车架2上,再把空气滤清器或起动马达101等的辅机部件安装到发动机21上。
因此,往发动机21上安装辅机部件的安装作业,要一边避开车架2一边进行安装,所以,组装作业比较麻烦。另外,后摆动臂或后缓冲器等车辆行走部分部件的组装性方面也尚有改进的余地。
希望开发出辅机部件或车辆行走部分部件的组装作业容易、能提高车辆组装生产率的技术。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辅机部件或车辆行走部分部件的组装作业容易、并且能提高组装生产率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及其组装方法。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前部车架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后部车架从该前部车架向后上方延伸;在前部车架上,备有悬挂发动机用的发动机吊架;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吊架兼作为支承摆动臂的枢轴板,该摆动臂支承后轮;该发动机吊架由背部、和从该背部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侧部构成,在背部的上部设有车架退避部;该发动机吊架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件,可卸下地连接在前部车架上。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是气缸轴为水平的水平气缸发动机,安装着包括空气滤清器、连接管及燃料供给装置的吸气系统部件。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前部车架备有与发动机吊架分开的、不能卸下的副吊架托架;在该副吊架托架上至少备有一个连接发动机的连接点;在发动机吊架上,至少备有两个把该发动机吊架连接到前部车架上的连接点;从侧面看车身时,该三个连接点被定位成ヘ字形。
技术方案4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工序:第一工序是,把发动机安装到与车身架分离着的发动机吊架上,把发动机的吸气系统安装到发动机上;第二工序是,安装悬挂后轮的摆动臂;第三工序是,把带有发动机及摆动臂的发动机吊架,安装到车身架上。
技术方案5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前部车架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下车架在该前部车架的下方延伸;后部车架从前部车架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在前部车架的后部延伸设有朝后下方垂下的中间车架;在下车架的下部,设有悬挂发动机的前部的前侧发动机吊架;在中间车架上,设有从两侧悬挂发动机的后部的后侧发动机吊架;其特征在于,中间车架,从与前部车架的接合部向左右延伸后,朝下方垂下;后侧发动机吊架,配置在中间车架的下部,兼作为支承摆动臂的枢轴板,该摆动臂支承后轮;该后侧发动机吊架,通过连接部件可装卸地连接在中间车架上。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后侧发动机吊架,由左右一对板部、和位于上下地架设在该左右板部之间的上侧横梁和下侧横梁构成,用上侧横梁和下侧横梁,可装卸地连接在中间车架上。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是气缸轴相对于水平方向立起的竖立发动机,在气缸的后方安装着吸气系统部件,所述吸气系统部件包括空气滤清器、从该空气滤清器伸出的连接管、和与该连接管连接着的燃料供给装置。
发明效果
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发动机吊架兼作为支承摆动臂的枢轴板,该摆动臂支承后轮;该发动机吊架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件,可卸下地连接在前部车架上。
把发动机连接到发动机吊架上,把空气滤清器、起动马达等的辅机部件安装在该发动机上。另外,把后摆动臂等的车辆行走部分部件组装到发动机吊架上。然后,用连接部件把发动机吊架安装到前部车架上。
即,预先把吸气系统部件、辅机部件及车辆行走部分部件组装到发动机吊架上,然后再把该发动机吊架安装到车身架上。也就是说,辅机部件或车辆行走部分部件可以与车身架无关地进行组装。
其结果,可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组装作业容易,就能减少组装工时,在主生产线上可提高车辆组装的生产率。
由于辅机部件或车辆行走部分部件可以与车身架无关地组装,所以,把车辆行走部分部件和发动机安装到发动机吊架上的作业、以及把辅机部件安装到该发动机上的作业,可在与主生产线分开的副生产线上预先实施。
由于在副生产线上预先进行部件安装作业,所以,在主生产线上即使进行数种车种的组装,也不必变更人员数或人员配置等,便可进行组装。由于不必变更人员数或人员配置等,所以可抑制组装费用,可用共同的生产线生产多种类的车种,提高组装的生产率。
另外,发动机吊架由背部、和从该背部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侧部构成,在背部中,在上部设有车架退避部。
由于发动机吊架是用一个部件构成的,所以,发动机和发动机吊架的组装容易,形成一个小组装体。另外,由于在发动机吊架的背部,在上部设有车架退避部,所以,只要把车身架放在预组装成小组装体的发动机吊架上,将它们连接起来,就能完成该小组装体的安装。因此,可提高组装生产率。
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发动机是气缸轴为水平的水平气缸发动机,在该水平气缸发动机上,安装着吸气系统部件。
如果从水平气缸发动机的上方,安装吸气系统部件的话,则吸气系统部件往发动机上的安装作业更加容易进行。
由于吸气系统部件的安装作业更加容易,所以可减少组装工时。
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在副吊架托架上备有至少一个连接发动机的连接点;在发动机吊架上,备有至少两个把该发动机吊架连接到前部车架上的连接。并且,从侧面看车身时,该至少三个连接点被定位成ヘ字形,所以,与把连接部位设在直线上时相比,可提高车身架与发动机吊架之间的扭转刚性。
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是把发动机和轴支承后轮的后摆动臂,安装到发动机吊架上后,再把该发动机吊架的上部安装到车身架上。
预先把吸气系统部件、辅机部件及车辆行走部分部件组装到发动机吊架上后,再把车身架安装于该发动机吊架。即,辅机部件或车辆行走部分部件可以与车身架无关地组装。
其结果,可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组装作业容易,就能减少组装工时。
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后侧发动机吊架兼作为支承摆动臂的枢轴板,该摆动臂支承后轮,该后侧发动机吊架,通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件,可装卸地连接在中间车架上。
把后侧发动机吊架连接在发动机上,把空气滤清器、起动马达等的辅机部件安装在发动机上。另外,把后摆动臂等的车辆行走部分部件组装到后侧发动机吊架上。然后,用连接部件把后侧发动机吊架安装在中间车架上。
即,预先把吸气系统部件、辅机部件及车辆行走部分部件组装到包括后侧发动机吊架的发动机上,然后再把该发动机吊架和发动机安装到车身架上。也就是说,辅机部件或车辆行走部分部件可以与车身架无关地组装。
其结果,可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组装作业容易,就能减少组装工时,在主生产线上可提高车辆组装的生产率。
由于辅机部件或车辆行走部分部件可以与车身架无关地组装,所以,把车辆行走部分部件和发动机安装到后侧发动机吊架上的作业、以及把辅机部件安装到该发动机上的作业,可在与主生产线分开的副生产线上预先实施。
由于在副生产线上预先进行部件安装作业,所以在主生产线上即使进行数种车种的组装,也不必变更人员数及人员配置等,便可进行组装。由于不必变更人员数及人员配置等,所以可抑制组装费用,可用共同的生产线生产多种类的车种,提高组装的生产率。
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后侧发动机吊架备有上侧横梁和下侧横梁,左右成一体,所以,在把发动机组装到主车架上之前的工序中,可容易地把后侧发动机吊架组装到发动机上。
另外,后侧发动机吊架,用上侧横梁和下侧横梁连接在中间车架上,所以,中间车架的刚性也提高,在发动机吊架上不必另外设置凸台等加强部。
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发动机是气缸轴相对于水平方向立起的竖立发动机,在气缸的后方安装着吸气系统部件。
如果从竖立发动机的后方预先安装吸气系统部件,则该安装作业不受中间车架等的妨碍,所以,吸气系统部件朝向发动机的安装作业更加容易进行。
由于吸气系统部件的安装作业更加容易,所以,可减少组装工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左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要部左侧面图。
图3是图2中的3-3线断面图。
图4是图2中的4-4线断面图。
图5是图2中的5-5线断面图。
图6是图2中的6-6线断面图。
图7是本发明中的发动机吊架的背面图。
图8是说明把发动机安装到发动机吊架上、并且把发动机的吸气系统安装在上述发动机上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9是说明把带有发动机及摆动臂的发动机吊架安装到车身架上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10是图8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11是图1的另一实施例图、以及说明把图10中带有发动机及摆动臂的发动机吊架安装到车身架上而完成了机动两轮车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13是图12所示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及发动机吊架的立体图。
图14是说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把发动机安装在发动机吊架上、并且把发动机吸气系统安装在上述发动机上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15是说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把安装着发动机及摆动臂的发动机吊架安装到车身架上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2的变型例。
附图标记说明
10、10B机动两轮车;11、11B车身架;12、12B发动机;15、15B头管;18、18B前部车架;21、21B后部车架;23发动机吊架;25、25B后轮;26、26B摆动臂;38、38B气缸轴;39、39B气缸;42、42B吸气系统部件;46、46B连接管;47、47B燃料供给装置;48、48B空气滤清器;82连接部件;83L、83R副吊架托架;80、80B连接部件;85、85B枢轴板;86第二连接点;87第三连接点;131下车架;133前侧发动机吊架;134中间车架;135后侧发动机吊架;136接合部;138L、138R板部;141上侧横梁;142下侧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附图按照附图标记的朝向观看。
图1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左侧面图。在机动两轮车10上,备有车身架11和驱动部13,驱动部13包括悬挂在该车身架11上的发动机12。
车身架11的主要构成如下:左右前叉17L、17R(只示出左侧的附图标记17L)、作为前部车架18的主车架19、作为后部车架21的车座轨22L、22R(只示出左侧的附图标记22L)、发动机吊架23、后摆动臂26(也称为“摆动臂26”)、后支承架27L、27R(只示出左侧的附图标记27L)、托架32L、32R(只示出左侧的附图标记32L)、作为杆状部件的后插杆34、左右的后缓冲单元33L、33R(只示出左侧的附图标记33L)。左右前叉17L、17R,从头管15朝斜前下方延伸,支承着前轮16。作为前部车架18的主车架19,从上述头管15向后下方延伸。作为后部车架21的车座轨22L、22R,从该主车架19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发动机吊架23,在下方安装在主车架19的后部19b,悬挂发动机12。后摆动臂26,从该发动机吊架23通过枢轴24向后方延伸,支承后轮25。后支承架27L、27R,从主车架19的后端部19b向后上方延伸,支承车座轨22L、22R。托架32L、32R,设在该后支承架27L、27R和车座轨22L、22R的连接部29L、29R(只示出左侧的附图标记29L)的附近。作为杆状部件的后插杆34,水平地架设在左右托架32L、32R之间。左右的后缓冲单元33L、33R,安装在该后插杆34的左右两端部与后摆动臂26之间。附图标记37是可转动地设在头管15上的、操舵前轮16的转向把手。
驱动部13包含着发动机12。该发动机12,备有气缸轴38为大致水平的水平气缸39、连接在具有该水平气缸39的气缸体40后部的曲柄箱41、安装在气缸体40的上面39t上并构成吸气系统的吸气系统部件42、安装在气缸体40的下面39b上并构成排气系统的排气系统部件43。
曲柄箱41是兼作为变速箱的部件,该变速箱内藏着变速机。
吸气系统部件42(也称为“辅机部件45”。)包括作为与气缸体40连接的连接管的吸气管46、与该吸气管46连接并供给预定量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47、和与该燃料供给装置47连接着的空气滤清器单元48。
燃料箱51设在车座轨22L、22R上,在该燃料箱51和燃料供给装置47上,连接着图未示的燃料管。附图标记52是配置在燃料箱51内侧的燃料泵。附图标记53是检测燃料余量的水准仪。
排气系统部件43,由催化剂单元54、与该催化剂单元54连接的排气管55、和与该排气管55的后端部连接的消音器56构成。催化剂单元54与具有水平气缸39的气缸体40连接,将排气净化。
最后,说明电气安装系统部件60。该电气系统部件60备有电池57和调节器59。电池57设在主车架19的后端部附近。调节器59设在该电池57附近,控制流过起动马达58等的电流。
图中,附图标记61是前挡泥板。附图标记62是前灯。附图标记63是作为警笛器的喇叭。附图标记64是点火线圈。附图标记65是前部载物架。附图标记66是驾驶座。67是附图标记制动踏板。附图标记71是脚撑。附图标记72是后部载物架。附图标记73是后挡泥板。附图标记74是尾灯。附图标记75L、75R(只示出跟前侧的附图标记75L)是信号装置。附图标记76是后视镜。附图标记77是链条罩。
图2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要部左侧面图,在作为前部车架18的主车架19上,安装着发动机12和后摆动臂26,从发动机吊架23的外方向内方对发动机12上下连接第一连接部件81、81。在发动机吊架23的上部,第二连接部件82、82从外方朝内方地连接在主车架19上。
另外,在主车架19上,在下方设置着与发动机吊架23分开的、不能卸下的副吊架托架83L、83R(只示出跟前侧的附图标记83L)。第三连接部件84从外方朝内方地连接在这些副吊架托架83L、83R上。
本发明中的发动机吊架23,兼作为支承有摆动臂26的枢轴板85,并且,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件82、82,可卸下地连接在主车架19上。
在副吊架托架83L、83R上,备有作为连接发动机12的连接点87的第三连接部件84,备有作为将发动机吊架23连接到前部车架18上的两个连接点86、86的第二连接部件82、82,从侧面看车身11(车身架11)时,作为该三个连接点86、86、87的第二及第三连接部件82、82、84被定位成ヘ字形。
把设在发动机吊架23和发动机12上的、与车身架11连接用的连接点86、86、87连结成连线L,该连线L呈ヘ字形,所以,与把连接点设在直线上时相比,可提高车身架11和发动机吊架23之间的扭转刚性。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点87是一个,但也可以是两个或三个。另外,第二连接点86是两个,但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五个。
下面,详细说明发动机12的悬挂构造。
图3是图2中的3-3线断面图。在固定在主车架19上的左右副吊架托架83L、83R之间,用由螺栓88和螺母89构成的第三连接部件84,安装着发动机12。左右的副吊架托架83L、83R焊接在主车架19上,不能卸下。
图4是图2中的4-4线断面图。管部件91贯穿主车架19并固定在主车架19上,在该管部件91上,用由螺栓92a和螺母93a构成的第二连接部件82安装着发动机吊架23,这样,发动机吊架23可卸下地与主车架19连接。
图5是图2中的5-5线断面图。管部件91贯穿主车架19并固定在主车架19上,在该管部件91上,用由螺栓92b和螺母93b构成的第二连接部件82安装着发动机吊架23,这样,发动机吊架23可卸下地与主车架19连接。
图6是图2中的6-6线断面图。在发动机吊架23上,借助由螺栓94和螺母95构成的第一连接部件81,安装着发动机12的凸台。主车架19在第一连接部件81的上方通过。
图7是本发明中的发动机吊架的背面图。发动机吊架23,由背部97、和从该背部97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侧部98L、98R构成,是将板状部件弯折形成的、从上面看为前方敞开的大致コ字形部件。
在背部97,从背面看,上部97a形成为上方敞开的大致U字形,形成了退避主车架19的车架退避部111。另外,在背部97,从背面看,下部97b形成为下方敞开的大致U字形,形成了退避脚撑71的脚撑退避部112。
在左右侧部98L、98R的高度方向中间部,设有水平贯通的枢轴24,该枢轴24焊接固定在左右侧部98L、98R上。在该枢轴24的左右端,安装着可转动的后摆动臂26。
另外,在左右侧部98L、98R的下部,设有架设在左右侧部98L、98R上的轴部件99,在该轴部件99上安装着脚撑71。
下面,说明上述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的作用。
图8是说明把发动机安装在发动机吊架上、并且把发动机的吸气系统安装在上述发动机上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8(a)中,将发动机吊架23连接在发动机12上,把发动机12中向气缸39供给混合气的吸气口104朝上,把燃料供给装置47安装在该吸气口104上,从图中箭头a的方向,把空气滤清器48安装在该燃料供给装置47上。然后,从图中箭头b的方向,把以催化剂单元54为首的排气系统部件43,安装在发动机12的排气口105上。
在把发动机12悬挂到车身架11上之前,从吸气口104的上方,组装作为吸气系统部件42的燃料供给装置47和与该燃料供给装置47连接的空气滤清器48,把排气系统部件43组装在排气口105。这样,不像已往那样受车身架11的妨碍,所以,可简便地进行燃料供给装置47、空气滤清器48(空气滤清器单元48)以及排气系统部件43的组装作业。
把燃料供给装置47和空气滤清器48等组装到发动机吊架23上的作业,如能简便地进行,则在主生产线中可减少组装工时,减少了组装工时,就可大幅度提高主生产线的生产率。
图8(b)中,说明安装摆动臂的工序,该摆动臂悬挂后轮。
具体地说,发动机12和后摆动臂26被组装在发动机吊架23的前后,把脚撑71组装在该发动机12和后摆动臂26上,并安装后缓冲单元33L、33R(只示出跟前侧的附图标记33L)。
由于后缓冲单元33L、33R的下端部,紧固在后摆动臂26上,所以,使后缓冲单元33L、33R成为竖立的状态,可容易地进行后工序的组装作业。
图9是说明把带有发动机及摆动臂的发动机吊架,安装到车身架上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9(a)中,先把由主车架19和车座轨22L、22R构成的车架组件20,放在发动机吊架23上,再用第二连接点86、86把发动机吊架23连接到车架组件20上。然后,用第三连接点87,将副吊架托架83L、83R与发动机12之间连接起来。
发动机吊架23,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件(图2的附图标记82、82),可卸下地连接在前部车架18上。这样,就能够把包括吸气系统部件42的发动机12、和包括后轮25的后摆动臂26,预先组装到发动机吊架23上,然后再把该发动机吊架23组装到车身架11上。
在把发动机12和后摆动臂26组装到发动机吊架23上时,由于近前没有车身架11,所以,不存在要一边避开车身架11一边往发动机12上安装吸气系统部件42这样的麻烦作业。
因此,往发动机12上组装吸气系统部件42等的作业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在主生产线上可减少组装工时。减少了组装工时,就可以提高主生产线的生产率。
另外,在与主生产线分开的副生产线等中,把发动机12和后摆动臂26组装到发动机吊架23上。然后,在主生产线上,即使进行数种车种的组装,也不必变更人员数及人员配置等,可以一并进行若干不同车种的生产。在主生产线上,由于不必变更人员数及人员配置等,所以可抑制组装费用,可进行多种类车种的生产,可提高组装的生产率。
图9(b)中,表示车辆后部的组装完成的状态。
图10是图8的另一实施例图。与图8的不同点是,组装内藏催化剂单元54B的类型的消音器56B,该消音器56B作为排气系统部件43B。
图10(a)中,把发动机吊架23连接到发动机12上,把燃料供给装置47和空气滤清器48安装在发动机12的吸气口104上。并且,把排气系统部件43B安装在发动机12的排气口105上。该排气系统部件43B中,催化剂单元54B内藏在紧靠消音器56B的入口处。附图标记121B是消音器托架。
图10(b)中,发动机12和后摆动臂26组装在发动机吊架23的前后,把脚撑71安装在该发动机12和后摆动臂26上,并安装后缓冲单元33L、33R(只示出跟前侧的附图标记33L)。
图11是图1的另一实施例图、以及说明把图10中带有发动机及摆动臂的发动机吊架安装到车身架上而完成了机动两轮车的示意图。
把车架组件20放在发动机吊架23上,用第二连接点86、86,将发动机吊架23与车架组件20连接。并且,用第三连接点87,将副吊架托架83L、83R与发动机12之间连接起来。
然后,安装前轮16、转向把手37、驾驶座66等,完成了机动两轮车10B。
发动机吊架23,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件(图2的附图标记82、82),可卸下地连接在前部车架18上。这样,就能够把包括吸气系统部件42的发动机12、和包括后轮25的后摆动臂26,预先组装到发动机吊架23上,然后再把该发动机吊架23组装到车身架11上。
在把发动机12和后摆动臂26组装到发动机吊架23上时,由于面前没有车身架11,所以,不存在要一边避开车身架11一边往发动机12上安装吸气系统部件42这样的麻烦作业。
因此,往发动机12上组装吸气系统部件42等的作业,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在主生产线上可减少组装工时。减少了组装工时,就可以提高主生产线的生产率。
图12是图1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在机动两轮车10B上,备有车身架11B和驱动部13B,驱动部13B包括悬挂在该车身架11B上的发动机12B。下面,详细说明车身架11B。
发动机12B,是气缸轴38B相对于水平方向立起的竖立发动机,在气缸39B的后方,安装着吸气系统部件42B。该吸气系统部件42B包括空气滤清器48B、从该空气滤清器48B伸出的作为连接管的吸气管46B、和与该吸气管46B连接着的燃料供给装置47B。
从气缸39B的前方到后方,安装着构成排气系统的排气系统部件43B,在具有气39B的气缸体40B的下端部,连接着曲柄箱41B。曲柄箱41B兼作为变速机箱,变速机箱内藏着变速机。
吸气系统部件42B(也称为“辅机部件45B”)包括上述的吸气管46B、与该吸气管46B连接并供给预定量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47B、和与该燃料供给装置47B连接着的空气滤清器单元48B。
燃料箱51B设在前部车架18B上,在该燃料箱51B与燃料供给装置47B之间,连接着图未示的燃料管。
排气系统部件43B包括排气管55B、催化剂单元54B和消音器56B。排气管55B与具有气缸39B的气缸体40B连接着。催化剂单元54B设在该排气管55B的途中,将排气净化。消音器56B连接在与该催化剂单元54B连接着的排气管55B的后端部。
图13是图12所示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及发动机吊架的立体图,一并参照图12进行说明。车身架11B备有:头管15B、作为前部车架18B的主车架19B、下车架131、作为后部车架21B的车座轨22BL、22BR、左右一对中间车架134、前侧发动机吊架133、左右一对板状的后侧发动机吊架135。支承前轮16B的前叉17B可被转向地安装在头管15B上。作为前部车架18B的主车架19B,从该头管15B向后方下延伸。下车架131在上述前部车架18B的下方延伸。作为后部车架21B的车座轨22BL、22BR,从该主车架19B的后部朝后上方延伸。左右一对中间车架134,在前部车架18B的后部朝后下方垂下。前侧发动机吊架133,通过前横连接部件132、132安装在下车架131的下部,悬挂发动机12B的前部。左右一对板状的后侧发动机吊架135,设在中间车架134上,悬挂发动机12B的后部。图中,省略了安装消音器等的副车架。
中间车架134,是由横架139和纵架140、140构成的部件。横架139从与前部车架18B接合的接合部136向左右延伸。纵架140、140从该横架139向下方垂下。后侧发动机吊架135,配置在中间车架134的下部,兼作为支承摆动臂26B的枢轴板85B,摆动臂26B支承后轮25B。该后侧发动机吊架135由左右一对板部138L、138R、和上侧横梁141及下侧横梁142构成。上侧横梁141和下侧横梁142,分别在上下沿水平方向架设在该左右板部138L、138R之间。
并且,利用上侧横梁141和下侧横梁142,通过连接部件80B将后侧发动机吊架135可装卸地连接在中间车架134上。连接部件80B是上下两根后横连接部件143、143,水平地沿车宽方向设置,分别在上下架设在左右纵架140、140之间。
后侧发动机吊架135,是备有上侧横梁141和下侧横梁142的左右一体的部件。所以,在把发动机12B组装到主车架19B上之前的工序中,可容易地将后侧发动机吊架135组装到发动机12B上。另外,后侧发动机吊架135,由于用上侧及下侧横梁141、142连接在中间车架134上,所以,中间车架134的刚性也提高。在后侧发动机吊架135上,也不需要设置例如另外的凸台等加强部。
图中,附图标记144a~144h是托架,附图标记145是横板。
再如图12所示,另一实施例的机动两轮车10B中,在支承后轮25B的摆动臂26B与前部车架18B的后部之间,设有后缓冲单元33B。该后缓冲单元33B,在车身架11B的宽度方向中心立设着一个,其上端部33Bt通过撑板146安装在前部车架18B上,其下端部33Bb通过连杆机构147安装在摆动臂26B和后侧发动机吊架135上。
图中,附图标记27B是后支承架。附图标记37B是转向把手。附图标记61B是前挡泥板。附图标记62B是前灯。附图标记66B是驾驶座。附图标记73B是后挡泥板。附图标记74B是尾灯。附图标记77B是链条罩。附图标记78B是仪器部。附图标记79B是传递驱动力的链。附图标记148…是连接发动机12B和发动机吊架133、135之间的螺栓。附图标记149是提高刚性用的支承架。附图标记150是副车架。
图14是说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把发动机安装在发动机吊架上、并且把发动机的吸气系统安装在上述发动机上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14(a)中,用螺栓148、148把前侧发动机吊架133与发动机12B的前部连接。用螺栓148、148把后侧发动机吊架135与发动机12B的后部连接。把燃料供给装置47B,安装在向发动机12B的气缸(图12中附图标记39B)供给混合气的吸气口104B上。从图中箭头a的方向,把空气滤清器48B等的辅机部件45B安装在该燃料供给装置47B上。从图中箭头b的方向,把以催化剂单元54B为首的排气系统部件43B,安装在发动机12B的排出口105B上。
发动机12B,是气缸轴(图12中的附图标记38B)相对于水平方向立起的竖立发动机,在气缸39B的后方,安装着吸气系统部件43B。
如果从竖立发动机的后方,预先安装吸气系统部件43B,则该安装不受中间车架134等车身架的妨碍,所以,往发动机12B上安装吸气系统部件43B的安装作业,更加容易进行。由于吸气系统部件43B的安装作业更加容易,所以,可减少组装工时。
图14(b)中,说明安装摆动臂的工序,该摆动臂悬架后轮。
连杆机构147设在后侧发动机吊架135与后摆动臂26B之间,把后缓冲单元33B安装在该连杆机构147上。即,把后摆动臂26B等的车辆行走部分部件44B,组装到后侧发动机吊架135上。图中,省略了脚撑。
由于后缓冲单元33B的下端部安装在连杆机构147上,所以,使后缓冲单元33B成为立设状态,可容易地进行后工序中的组装作业。
在把发动机12B悬挂到车身架11B上之前,先把作为吸气系统部件42B的燃料供给装置47B和与该燃料供给装置47B连接着的空气滤清器48B,组装到吸气口104B上,把排气系统部件43B组装到排气口105B上。
这样,不像已往那样作为车身架11B的构成要素的中间车架134妨碍辅机部件45B、排气系统部件43B及车辆行走部分部件44B的安装,所以,可简便地进行燃料供给装置47B、空气滤清器48BB(空气滤清器单元48B)及排气系统部件43B的组装作业。
由于往发动机吊架23B上组装燃料供给装置47B和空气滤清器48B等的组装作业能简便地进行,所以在主生产线上可减少组装工时。减少了组装工时,可大幅度提高主生产线的生产率。
图15是说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把安装着发动机及摆动臂的发动机吊架安装到车身架上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15(a)中,把由主车架19B和车座轨22BL、22BR(只示出跟前侧的附图标记22BL)构成的车架组件20B,放在前侧发动机吊架133和后侧发动机吊架135上。
图15(b)中,通过前横连接部件132、132和后横连接部件143、143连接到车架组件20B上。然后,把后缓冲单元33B的上端安装在撑板146上。
发动机吊架23,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件132、132、143、143,可装卸地连接在包括前部车架18的车架组件20B上。因此,能够把包括吸气系统部件42的发动机12、和包括后轮25的后摆动臂26,预先组装到作为发动机吊架的后侧发动机吊架135上,然后再把该后侧发动机吊架135组装到车身架11B上。
在把发动机12和后摆动臂26组装到后侧发动机吊架135上时,由于面前没有车身架11B,所以,不存在要一边避开车身架11一边把吸气系统部件42组装到发动机12上这样的麻烦作业。
因此,往发动机12B上组装吸气系统部件42B等的作业,可容易地进行,在主生产线上可减少组装工时。由于减少了组装工时,可提高主生产线的生产率。
另外,在与主生产线分开的副生产线等中,把发动机12B和后摆动臂26B组装到后侧发动机吊架135上。然后,在主生产线上即使进行数种车种的组装,也不必变更人员数及人员配置等,可以一并地生产若干种不同的车种。由于在主生产线上不必变更人员数和人员配置等,所以,可抑制组装费用,可生产多种类的车种,可提高组装的生产率。
图16是图12的变型例,与图12的不同点是,设有把发动机12B的曲柄箱41B的后部往斜后上方延伸的左右延伸部151L、151R(只示出图中跟前侧的附图标记151L),由缓冲轴152水平地架设这些延伸部151L、151R的上端,把后缓冲单元33B的上端部安装在该缓冲轴152上。其它的构造与别的实施例没有大的改变,其说明从略。
根据该构造,可在副生产线上,把后缓冲单元33B的上端可拆下地安装在延伸部151L、151R上,不必在主生产线上把缓冲单元33B的上端部33Bt安装在前部车架18B上,可减轻主生产线的作业量。也可以不要撑板。
另外,技术方案1中,发动机也可以是气缸轴直立或倾斜配置的发动机。另外,在把该发动机悬挂到车身架上之前,也可以不安装吸气系统部件。
另外,在前部车架上,也可以省略掉固定的副吊架托架。把发动机吊架及发动机连接到前部车架上的至少三个连接点,从侧面看也可以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
Claims (3)
1.一种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前部车架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后部车架从该前部车架向后上方延伸,左右一对车座轨从前部车架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后支承架从前部车架的后端部向后上方延伸、支承车座轨,在上述前部车架与车座轨的连接部和前部车架与后支承架的连接部之间设置悬挂发动机的发动机吊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吊架兼作为支承摆动臂的枢轴板,该摆动臂支承后轮;上述发动机吊架由背部和从该背部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侧部构成,在上述背部中,在上部设有车架退避部;而且,上述发动机吊架利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件而被可卸下地连接在上述前部车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动机是气缸轴水平的水平气缸发动机,安装有包括空气滤清器、连接管及燃料供给装置的吸气系统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部车架备有与上述发动机吊架分开的不能卸下的副吊架托架;在该副吊架托架上备有连接上述发动机的至少一个连接点;在上述发动机吊架上备有把该发动机吊架连接到上述前部车架上的至少两个连接点;从侧面看车身时,这三个连接点被定位成へ字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87214 | 2007-03-29 | ||
JP2007087214 | 2007-03-29 | ||
JP2008065649A JP5113569B2 (ja) | 2007-03-29 | 2008-03-14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および自動二輪車の組立方法 |
JP2008-065649 | 2008-03-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74657A CN101274657A (zh) | 2008-10-01 |
CN101274657B true CN101274657B (zh) | 2011-10-05 |
Family
ID=39994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8739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4657B (zh) | 2007-03-29 | 2008-03-27 |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及机动两轮车的组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113569B2 (zh) |
CN (1) | CN10127465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96126B2 (ja) * | 2009-03-31 | 2014-01-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2011031818A (ja) * | 2009-08-04 | 2011-02-17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CN103950505A (zh) * | 2014-03-28 | 2014-07-30 | 重庆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连接结构 |
WO2018092824A1 (ja) * | 2016-11-18 | 2018-05-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組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6630335B2 (ja) | 2017-11-21 | 2020-01-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JP6856687B2 (ja) * | 2019-03-25 | 2021-04-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制動装置 |
JP6920367B2 (ja) * | 2019-03-29 | 2021-08-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 |
JP7191911B2 (ja) * | 2020-09-25 | 2022-12-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 |
JP7245865B2 (ja) * | 2021-03-31 | 2023-03-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27930A (en) * | 1979-03-19 | 1982-05-04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Fram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
US5480001A (en) * | 1993-10-19 | 1996-01-02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Frame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
CN1116193C (zh) * | 1998-12-04 | 2003-07-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
EP1459973A2 (en) * | 2003-03-19 | 2004-09-22 | HONDA MOTOR CO., Ltd. | Low deck vehicle |
CN1258460C (zh) * | 2000-03-31 | 2006-06-0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64298B2 (ja) * | 1985-11-29 | 1995-07-12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オ−トバイのフレ−ム |
JPH0615787Y2 (ja) * | 1987-07-27 | 1994-04-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4015265B2 (ja) * | 1998-03-31 | 2007-11-2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2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JP4008115B2 (ja) * | 1998-09-11 | 2007-11-1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2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JP4577806B2 (ja) * | 2001-01-19 | 2010-11-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2輪車の車体構造 |
JP4620539B2 (ja) * | 2005-07-28 | 2011-01-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
-
2008
- 2008-03-14 JP JP2008065649A patent/JP511356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3-27 CN CN2008100873958A patent/CN10127465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27930A (en) * | 1979-03-19 | 1982-05-04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Fram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
US5480001A (en) * | 1993-10-19 | 1996-01-02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Frame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
CN1116193C (zh) * | 1998-12-04 | 2003-07-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
CN1258460C (zh) * | 2000-03-31 | 2006-06-0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 |
EP1459973A2 (en) * | 2003-03-19 | 2004-09-22 | HONDA MOTOR CO., Ltd. | Low deck vehicle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平9-86468A 1997.03.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13569B2 (ja) | 2013-01-09 |
JP2008265734A (ja) | 2008-11-06 |
CN101274657A (zh) | 2008-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74657B (zh) |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及机动两轮车的组装方法 | |
CN101531223B (zh) | 机动二轮车 | |
JP2019119292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abs配置構造 | |
CN102616314B (zh) | 机动二轮车的构架 | |
CN101254818B (zh) |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挂装置 | |
CN100465051C (zh) | 车架结构 | |
CN100455480C (zh) |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 |
CN103025603B (zh) | 跨骑型车辆 | |
CN102030063B (zh) | 机动二轮车 | |
CN101531228B (zh) | 机动二轮车 | |
CN101219690B (zh) | 二轮机动车 | |
CN104364144A (zh) | 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 | |
CN101898610B (zh) | 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结构 | |
CN101172505B (zh) | 机动两轮车 | |
CN203283325U (zh) | 鞍乘型车辆 | |
CN100391783C (zh) |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构造 | |
CN204871320U (zh) | 鞍骑型车辆的扶手结构 | |
CN101990378B (zh) | 电子产品安装装置 | |
CN103492260B (zh) | 机动二轮车用框架 | |
CN103010349A (zh) | 车辆的前部结构 | |
CN101712352B (zh) | 机动二轮车 | |
CN100509536C (zh) | 低地板式车辆 | |
CN103180201B (zh) | 机动二轮车 | |
CN102227348A (zh) |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 | |
US20080277181A1 (en) | Two person motorcycle fr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