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93C -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93C
CN1116193C CN99120999.0A CN99120999A CN1116193C CN 1116193 C CN1116193 C CN 1116193C CN 99120999 A CN99120999 A CN 99120999A CN 1116193 C CN1116193 C CN 11161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mbustion engine
carriage
motorcycle type
typ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209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6223A (zh
Inventor
岩瀬裕重
柳沼幸二
榎茂长
武若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56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6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1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小型摩托车式车辆,具有低底盘式底板,其中,在底板部6a配置内燃机25,通过联杆接合于主构架6的托架16悬挂上述内燃机25,在托架16的后部以枢轴支承后叉18。这样,可相对车架形式的变化容易地悬挂相同的内燃机,不需要以枢轴支承后叉的专用安装构件。

Description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低底盘式底板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在该小型摩托车式车辆中,于底板部配置内燃机,关于这一点,例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0-167156号进行了公开,其中,内燃机直接悬挂于车架,另外在设于车架下部后方的托架枢轴支承后叉。
当这样在车架直接悬挂内燃机时,相对于车架形式的变化,难以使安装性好并共同地搭载相同的发动机。
另外,为了以枢轴支承后叉,需要专用的托架等安装构件。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些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摩托车式车辆,该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相对车架形式的变化可容易地悬挂相同的内燃机,不需以枢轴支承后叉专用的安装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摩托车式车辆,该小型摩托车式车辆具有低底盘式底板,其中,在底板部配置内燃机,通过联杆接合于车架的托架悬挂上述内燃机,在上述托架的后部以枢轴支承后叉。
由于在联杆接合于车架的托架悬挂内燃机,所以,当在车架形式变化时,不用对内燃机的支承构造作大的改变即可共同地悬挂相同的内燃机。
另外,通过在托架后部枢轴支承后叉地设计形状,可不需要另外的后叉支承专用托架,从而可减少部件数目。
另外,通过在托架预先安装内燃机和后叉,只要在生产线上将托架安装到车架即可,从而可提高在生产线上的安装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上述第一方案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由大体呈平行四边形的四点联杆将上述托架接合于上述车架。
通过大体呈平行四边形的四点联杆,可以减少从内燃机传递到车身的振动。
大体为平行四边形意味着也包含平行四边形。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上述第二方案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侧视下连接后轮接地点与上述后叉的枢轴支承点的直线通过上述四点联杆的托架侧的前后二支点间。
相对后轮的状态,可抑制内燃机的姿势变化。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上述第二或第三方案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车架连接上述四点联杆的上侧前后二点,上述托架连接下侧前后二点,连接前侧上下二点的前侧联杆与连接后侧上下二点的后侧联杆的长度不相等。
加速和减速时通过后叉作用于托架的力,可由包含托架相对车架的摆动的前后方向相对位移加以缓冲,减少对车身的影响,另外,由于四点联杆的前后联杆不等长,摆动角度相异,所以可由短联杆限制托架和内燃机的前后位移量,阻止超过需要的移动。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在上述第一方案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进行上述内燃机的变速的变速踏板设置于上述底板的上面。
由于在放置脚的底板设置变速踏板,所以可容易地操作变速踏板。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在上述第一方案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由倒U字状的底板隧道罩覆盖上述内燃机的上方,在上述底板隧道罩设置开口。
从覆盖内燃机的底板罩的前方进入的空气通过该开口排风,从而可冷却内燃机,并且可利用该开口对化油器等进行维护。
对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全体侧面图。
图2为示出内燃机的悬挂构造的、取下外罩后的主要部分侧面图。
图3为沿图2的III-III线切断的断面图。
图4为示出四点联杆构造的透视图。
图5为示出加速和减速时的内燃机悬挂状态的侧面图。
图6为另一实施形式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取下外罩后的主要部分侧面图。
图7为沿VII-VII线切断的断面图。
下面,根据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形式。
图1示出本实施形式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1的全体侧面图。
在车架2中,1根下伸构架4从前管3大体向下地延伸,下端朝后方弯曲,从该弯曲部朝左右分支并且左右对称的一对主构架6、6向后方延伸。
连接左右主构架6、6间的横管5的中央部与延伸到主构架6、6下方的下伸构架4的朝后方弯曲的下端接合,使下伸构架4与主构架6、6的接合牢固,提高刚性。
该主构架6、6从下伸构架4分支,大体水平地向后方延伸,构成底板部6a、6a,然后,朝斜上方立起,构成倾斜部6b、6b,其上部朝水平后方弯曲,接续到后部副构架7。
后部副构架7在俯视下弯曲成コ字状,后端连接在一起。
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该车架2前部的前管3的转向轴10的下部连接于前叉11,在前叉11通过前缓冲器12轴支承前轮13,在转向轴10的上部设置转向柄14。
横管8在规定高度位置连接在主构架6、6的倾斜部6b、6b间,在该横管8通过后面将要详述的四点联杆15吊设左右一对呈L字状的托架16、16,内燃机25在该托架16、16安装支承其后部的变速箱体25b地加以悬挂,该内燃机25搭载于主构架6、6的底板部6a、6a间。
在通过四点联杆15吊设的L字状托架16、16,由架设于其铅直部间的枢轴17枢轴支承后叉18的前端,并可自由摆动地连接后端。
在后叉18的后端轴支承后轮19,在该后端与主构架6、6的倾斜部6b、6b的上部之间安装后缓冲器20、20。
在托架16、16的铅直部下端以枢轴安装主支架21。
在主构架6、6的倾斜部6b、6b支承头盔收容箱22,在其后方由后副构架7支承燃料箱23。
内燃机25为具有OHC型气门机构的四冲程内燃机,气缸25a倒伏到大体接近水平的位置,延伸到上方的进气管26朝后方弯曲并接续到化油器27,从化油器27延伸到后方的进气管28朝上方弯曲并接续到空气滤清器29。
空气滤清器29位于头盔收容箱22的前部,在头盔收容箱22中,前部大大地朝上方凸出以使底面避开该空气滤清器29,从而形成空气滤清器29用的空间22a。
在车身前部,前罩30和护腿板31覆盖前管3的前后,护腿板31向左右展开并沿下伸构架4延伸到下方。
在护腿板31的下半部中央的凹部与前叉11一体安装沿前后覆盖前轮13上方的前挡泥板32。
在转向轴10的上部覆盖转向罩33。
在车身中央部,配置于宽度中央的内燃机25由呈通道状的底板隧道罩34从上方覆盖,朝底板隧道罩34的左右展开的放置脚的搁脚板36、36支承设置于主构架6、6的底板部6a、6a。
在底板隧道罩34,上壁34a从护腿板31的下端倾斜地覆盖内燃机25和化油器27的上方,左右侧壁34b、34b覆盖其侧方,形成隧道状,左右侧壁34b、34b进一步向后方延伸,到达主构架6、6的倾斜部6b、6b的侧方,左右侧壁34b、34b的后部间在俯视下大体开口成U字状。
在该左右侧壁34b、34b的前半部大大地形成开口34c、34c,在该开口34c、34c可自由拆装地嵌入网35、35,由该网35、35遮盖气缸盖周围。
该开口34c、34c形成于从内燃机25的气缸盖到化油器27的侧方,外部空气通过网35、35排风可冷却内燃机25,同时,不取下网35、35即可利用网孔对该化油器27进行维护。
从头盔收容箱22的前方沿该底板隧道罩34的后部U字状开口覆盖左右侧方的后罩37进一步延伸到后方,在后部燃料箱23的后方覆盖到后轮19的上方。
后罩37的上方开口由具有下罩38的车座39可自由开闭地覆盖。
输出轴40凸出到内燃机25的变速箱体25b后部,驱动链轮41嵌装于该输出轴40,从动链轮42一体设于后轮19,在该驱动链轮41与从动链轮42之间挂设链条43以传送动力。
从该变速箱体25b朝左方凸出变速主轴44,在一方于左搁脚板36立起设置安装撑条36a,在该安装撑条36a可摆动地支承变速踏板45,嵌装于变速踏板45的枢轴的杆46经搁脚板36贯通到下方,连杆48连接在其前端与嵌装于上述变速主轴44的杆47之间,变速踏板45的操作通过连杆48使变速主轴44回转,改变传动齿轮的啮合以进行变速。
连杆48使用杆状的构件或钢丝绳。
变速踏板45在左搁脚板36的偏右位置沿底板隧道罩34设置,在变速踏板45的左侧有脚放置底板,驾驶员易于操作变速踏板45。
支承该内燃机25的左右一对托架16、16为由水平部和其后部朝下方弯曲延伸的铅直部构成的L字状板构件,由水平部的前端支轴50和铅直部中央稍下方的支轴51支承变速箱体25b的上部和后部,悬挂内燃机25。
下面根据图2~图4说明用来支承托架16的四点联杆15的构造。
在架设于主构架6、6的倾斜部6b、6b间的横管8,焊接呈通道状的左右一对支承构架52、52的中央部,从而使其指向前后水平方向地将其固定,在支承构架52、52的前端间和后端间一体地架设左右水平支轴53、54,在各支轴53、54通过橡胶套筒55、56同轴地支承外筒57、58。
在前侧外筒57的左右分别通过连接构件59、59于下方一体地吊设外环构件60、60,通过左右外环构件60、60内的橡胶套筒61、61支承左右两端地架设支轴50。
同样,在后侧外筒58的左右分别通过连接构件64、64于下方一体地吊设外环构件65、65,通过左右外环构件65、65内的橡胶套筒66、66支承左右两端地架设支轴67。
在该沿左右水平方向架设的前侧支轴50和后侧支轴67,贯通托架16、16的水平部前后地支承左右一对L字状托架16、16。
因此,与车架2成一体的前后支轴53、54和吊设托架16、16的前后支轴50、67通过横管8和支承构架52、52形成四点联杆15。
4根支轴53、54、50、67在侧视下大体形成扁平的平行四边形,但前侧的连接构件59较短,外环构件60几乎与外筒57接触,后侧的连接构件64相比较长些,所以,正确地说是形成梯形。
当在托架16沿前后方向施加负荷时,基于橡胶套筒61、66的弹性变形,外环构件60、65朝前后产生位移,该前侧外环构件60的位移通过连接构件59并借助于橡胶套筒55的弹性变形使外筒57以支轴53为中心回转,后侧外环构件65的位移通过连接构件64并借助于橡胶套筒56的弹性变形使外筒58以支轴54为中心回转。
进一步弹性地抑制该外筒57、58回转的机构设在横管8和前侧外筒57之间。
即,在横管8的中央,将开口朝着外筒57地倾斜固定矩形的箱体70,在内部嵌入橡胶71,另一方面,从外筒57的中央朝倾斜上方凸起设置的凸起72插入到箱体70的橡胶71内。
如上述所述,在托架16沿前后方向施加负荷,橡胶71产生弹性变形,通过凸起72抑制外筒57以支轴53为中心回转。
在该托架16、16,内燃机25支承于支轴50和支轴51,后叉18的前端由枢轴17枢轴支承。
因此,从内燃机25传递到车架2侧的振动由设于四点联杆15的橡胶套筒55、56、61、66及橡胶71减轻。
参照图1可看出,连接后轮19的接地点和后叉18的枢轴17的直线L通过托架16的前后支轴50、67间。
因此,相对后轮19的状态,可抑制经由后叉18到达托架16的运动,从而减少内燃机的姿势变化。
加速时,由于后轮19的回转相对车身朝前方推压后叉18,所以,在托架16上于与后叉18之间的枢轴17部作用朝向前方的力,如图5中实线所示那样(图5为了说明将运动夸张地示出),基于橡胶套筒61、66的弹性变形,外环构件60、65朝前方摆动移位,该前侧外环构件60的位移通过连接构件59并借助于橡胶套筒55的弹性变形使外筒57以支轴53为中心回转,该回转在从左侧观察时为顺时针方向,后侧外环构件65的位移通过连接构件64并借助于橡胶套筒56的弹性变形使外筒58以支轴54为中心回转,该回转在从左侧观察时为顺时针方向。
前侧外筒57的回转使一体的凸起72在左侧视下沿顺时针方向摆动,使车身侧箱体70内的橡胶71弹性变形。
因此,加速时作用于车身的力由橡胶71和设于四点联杆15的橡胶套筒55、56、61、66缓冲。
减速时相对车架2在托架16朝后方作用力,如在图5中由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使前后外筒57、58在左侧视下沿逆时针方向回转,由橡胶71和设于四点联杆15的橡胶套筒55、56、61、66缓冲减速时作用的力,抑制对车身的影响。
在这里,四点联杆15由于后侧连接构件64比前侧连接构件59长,所以,前侧外环构件60的摆动角度比后侧外环构件65的摆动角度大,托架16和内燃机25的前后位移量由短的连接构件59限制,从而阻止超出需要的移动。
另外,由于前侧外筒57的回转角度比后侧外筒58的回转角度大,凸设于该回转大的前侧外筒57的凸起72插入到车身侧箱体70内的橡胶71,所以,橡胶71的弹性变形产生的缓冲效果大,可不向设于四点联杆15的橡胶套筒55、56、61、66施加大的负荷。
如以上所述,由于通过四点联杆15吊设托架16,在车架2通过该托架16悬挂内燃机25并枢轴支承后叉18,所以,不需后叉18专用的枢轴支承构件,而且可由吊设托架16的四点联杆15缓冲作用于后叉18的加速和减速时的力,减小对车身的影响。
另外,即使在改变车架2的形式的场合,通过改变托架16的形状,可容易地共同悬挂相同的内燃机。
图6示出另一实施形式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80的主要部分侧面图,图7示出其断面图。
本小型摩托车式车辆80的车架82从前管83朝下方延伸出下伸构架84,从其途中向左右分支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构架86、86在下部朝后方弯曲形成水平的构架部86a、86a,接着经朝上方弯曲的铅直部86b、86b到达倾斜部86c、86c,其上部从弯曲成水平之处连接到后副构架87。
与上述实施形式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1的车架2相比,本小型摩托车式车辆80的车架82的主构架86的底板部86a在前后方向上短,其后部的立起铅直部86b位于内燃机96的气缸96a的近旁。
从倾斜部86c、86c的各途中两处朝下方凸出托架88、88和托架89、89,在托架88、88的端部间架设支轴91,在托架89、89的端部间架设支轴92。
前侧的低高度位置的托架88短,后侧的高位置的托架89长长地延伸,设于各前端的支轴91、92为大体相同的高度,沿前后平行地配置。
以该支轴91、92为上侧前后2点,在L字状的托架101的水平部前后设置下侧的前后的支轴93、94,形成在侧视下大体为平行四边形的四点联杆90。
前侧的支轴91和支轴93的连杆及后侧的支轴92和支轴94的连杆构造与上述实施形式的四点联杆15相同。
即,在支轴91、92通过橡胶套筒同轴覆盖外筒95、96,在外筒95、96通过连接构件97、98分别吊设左右一对外环构件99、100,在前侧一对外环构件99、99间通过橡胶套筒架设支轴93,在后侧一对外环构件100、100之间通过橡胶套筒架设支轴94,在前后支轴93、94吊设左右一对托架101。
随着主构架86的形式的改变,具有托架88、89,并且呈L字状的托架101也有一些变化,在变速箱体105b的两点进行安装支承地于该托架101悬挂与上述实施形式相同的内燃机105,并在枢轴107枢轴支承后叉106的前端,在下端以枢轴安装主支架108。
对于这样的主构架的形式改变,也可通过改变托架而容易地共同悬挂相同的内燃机。
箱体110固定在架设于主构架86、86间的横管109,在该箱体110内的橡胶插入从前侧外筒95凸起设置的凸起112,可缓冲加速时和减速时作用于托架101的力,抑制对车身的影响。
在本四冲程内燃机105的场合,从气缸盖延伸到上方的进气管120朝后方弯曲,与化油器121连接,从化油器121进一步朝后方延伸的进气管122连接到支承于后侧外筒96的空气滤清器123。
避开该空气滤清器123地形成底面的头盔收容箱125配置于上方。
从内燃机105传递到车架82侧的振动可由设于四点联杆90的橡胶套筒和箱体110内的橡胶减少。

Claims (6)

1.一种小型摩托车式车辆,该小型摩托车式车辆具有低底盘式底板,其特征在于:在底板部配置内燃机,通过由联杆接合于车架上的托架悬挂上述内燃机,在上述托架的后部以枢轴支承后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其特征在于:由在侧视中大体呈平行四边形的四点联杆将上述托架接合于上述车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在侧视下连接后轮接地点与上述后叉的枢支点的直线通过上述四点联杆的托架侧的前后二支点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车架连接上述四点联杆的上侧前后二点,上述托架连接下侧前后二点,连接前侧上下二点的前侧连杆和连接后侧上下二点的后侧连杆的长度不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其特征在于:进行上述内燃机的变速的变速踏板设置于上述底板的上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其特征在于:由倒U字状的底板隧道罩覆盖上述内燃机的上方,在上述底板隧道罩设置开口。
CN99120999.0A 1998-12-04 1999-12-03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61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5733/1998 1998-12-04
JP34573398A JP4100789B2 (ja) 1998-12-04 1998-12-04 スクータ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6223A CN1256223A (zh) 2000-06-14
CN1116193C true CN1116193C (zh) 2003-07-30

Family

ID=18378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2099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6193C (zh) 1998-12-04 1999-12-03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100789B2 (zh)
CN (1) CN1116193C (zh)
IT (1) IT1310737B1 (zh)
TW (1) TW43644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4657B (zh) * 2007-03-29 2011-10-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及机动两轮车的组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7073A (ja) * 2000-03-02 2001-09-1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4594203B2 (ja) * 2005-10-05 2010-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4657B (zh) * 2007-03-29 2011-10-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及机动两轮车的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TO991031A1 (it) 2001-05-25
TW436442B (en) 2001-05-28
JP2000168669A (ja) 2000-06-20
CN1256223A (zh) 2000-06-14
JP4100789B2 (ja) 2008-06-11
ITTO991031A0 (it) 1999-11-25
IT1310737B1 (it) 200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7718C (zh) 车辆的整流罩结构
CN1274663A (zh) 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
CN1690378A (zh) 两轮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CN1496914A (zh) 带摇动机构的三轮车
CN1093809C (zh) 小型摩托车
CN1224535C (zh)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安装构造
CN1959093A (zh) 内燃机
CN1594020A (zh) 摇臂式悬挂装置
CN1073035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
CN1704306A (zh) 车辆
CN1948077A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1244471C (zh) 自行车用后拨链器
CN1074503C (zh) 发动机的泵配置结构
CN1036216C (zh) 机动二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CN1138668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N1091706C (zh) 摩托车的座位装置
CN1116193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CN1096378C (zh) 机动二轮车的物品收容室支承构造
CN1258460C (zh) 机动二轮车
CN1334216A (zh) 机动二轮车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支承构造
CN100349775C (zh) 摩托车
CN1754757A (zh) 二轮机动车
CN1200838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
CN1608939A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体结构
CN1168626C (zh) 机动二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730

Termination date: 201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