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7348A -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7348A
CN102227348A CN2009801477640A CN200980147764A CN102227348A CN 102227348 A CN102227348 A CN 102227348A CN 2009801477640 A CN2009801477640 A CN 2009801477640A CN 200980147764 A CN200980147764 A CN 200980147764A CN 102227348 A CN102227348 A CN 102227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plate
driving engine
frame
decline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77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森哲人
岛田隆之
山口正昭
藤山孝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538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08330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430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2841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27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73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中的发动机的悬架结构。在车宽度方向上隔开的左右的下降架(18L、18R)自车架(11)朝向下方延伸。安装板(39)安装成被夹持在左右两根下降架之间。发动机(12)安装于安装板。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支承发动机前部的下降管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已知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其中,下降管构成车架。
在专利文献1中,在车体的前部,一根下降管向下方延伸,发动机的前部经由安装板安装于该下降管。
但是,由于发动机的前部经由安装板安装于一根下降管,因此,例如因发动机的机型变更而导致发动机重量增加时,想要更好地确保发动机的支承刚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473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将发动机悬架时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支承刚性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其具有:车架、悬架于所述车架的发动机、构成所述车架的一部分并在所述发动机的前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下降架、将所述下降架与形成于所述发动机的吊架部连结并且安装所述发动机的安装板,所述下降架由在车宽度方向上隔开的左右的下降架构成,所述安装板安装成被夹持在所述左右的下降架之间。
优选为,所述安装板形成为朝所述吊架部侧敞开的截面为U形的形状,所述安装板以夹持所述吊架部的方式安装于该吊架部。
优选为,所述发动机在其前表面具有排气口,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管形成为自所述排气口朝向前方延伸后朝向后方弯曲,并且,所述排气管配置成通过所述安装板的上方并通过所述两根下降架之间。
优选为,所述安装板形成为朝所述吊架部侧敞开且具有左右侧壁的截面为U形的形状,所述安装板的所述左右侧壁通过横梁进行架设。
优选为,所述左右的下降架及所述安装板由安装板联结部件联结,该安装板联结部件贯通所述左右的下降架、所述安装板及所述横梁,并且在所述左右的下降架的两外侧部将所述左右的下降架及所述安装板紧固,所述安装板及所述吊架部在由所述安装板夹持所述吊架部的状态下通过发动机吊架联结部件联结,该发动机吊架联结部件自所述安装板的两外侧部紧固所述吊架部。
优选为,所述横梁在其前部具有为了避免与自所述发动机延伸的排气管干涉而形成的凹部。
优选为,所述横梁形成为自位于所述左右的下降架之间的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侧面朝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与所述左右的下降架分别抵接。
优选为,所述安装板具有位于车体的前部方向的前壁部,在该前壁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部。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悬架结构中,下降架由在车宽度方向上隔开的左右两根下降架构成,两根下降架设置成自车架垂下,因此,与设置一根下降架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下降架的弯曲刚性及扭曲刚性。因此,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支承刚性。
设置于发动机和下降架之间的安装板安装成被夹持在两根下降架之间。安装板由左右两根下降架自外侧被支承,因此,与安装板由一根下降架支承的情况相比,可以保持良好平衡地支承发动机的前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支承刚性。
安装板形成为截面呈U形,通过左右的侧壁部夹持吊架部而安装于吊架部。即便形成于发动机的吊架部在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短,也可以抑制安装板的形状复杂化。因此,可以谋求降低安装板的成本,并且可以谋求安装板的轻量化。
当变更发动机机型时,与吊架部在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应地,仅变更安装板的宽度即可,因此,可以灵活且容易地应对发动机的机型变更。并且,在将安装板安装于下降架时,可以自安装板的侧方进行安装作业,从而可以提高组装效率。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形成于发动机前表面的排气口,以向该发动机前方延伸的方式连接有排气管,因此,可以使气缸盖内的废气更顺畅地流动,从而可以提高排气效率。
由于安装板的左右两侧面被横梁贯通并固定于横梁,因此,安装板自身的刚性提高。若安装板的刚性提高,则可以抑制下降架共振,从而可以提高行驶的舒适性。并且,可以谋求提高车架整体的刚性。
在本发明中,下降架及安装板通过安装板联结部件沿着将安装板夹在下降架之间的方向进行联结,因此,可以防止截面U形的安装板向外侧方向扩展。并且,由于利用一根安装板联结部件贯通下降架、安装板及横梁并进行紧固,因此,可以抑制零件数量,并且可以抑制紧固所需的工时。
由于在横梁的前部形成有凹部,因此,在将横梁配置于排气管附近时,布置排气管的自由度提高。
由于横梁形成为在两根下降架之间自安装板的左右两侧面朝车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抵接于下降架,因此,不需要在安装板和下降板之间重新设置套筒等其他部件,可以削减零件数量。
由于在安装板的前壁部形成有开口部,因此,可以谋求安装板的轻量化。此外,可以使行进风穿过开口部而吹到配置于安装板后方的发动机。这样,即便在发动机的前方配置安装板,也不会损害发动机的冷却性,可以有效冷却发动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悬架结构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悬架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发动机悬架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4-4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5是具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动机悬架结构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发动机悬架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图6的7向视图。
图8是沿图6的8-8线剖开的放大剖面图。
图9是图7所示的安装板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安装板被安装于图7所示的左右的下降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安装板的安装情况的第一变形例。
图12是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安装板的安装情况的第二变形例。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动二轮车、11...车架、12...发动机、18L、18R...下降架、39...安装板、51L、51R...下降架的前端、52...吊架部(前吊架部)、53...吊架部(前吊架部)、65...排气管、135...排气口、170...吊架部、175...发动机吊架联结部件、176...安装板联结部件、188、188A...横梁、211...开口部、233...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10具有:配置于车架11的中央部的发动机12、可操纵地支承于车架11前端的前叉13、可上下摆动地支承于车架11的后部下部的左右的摇臂14。
车架11具有:自头管16朝向后方延伸的左右的主架17L、17R(图3);自该头管16朝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的下降架18L、18R(图3),且该下降架18L、18R的前端部在左右的主架17L、17R的下方安装于头管16;自主架17L、17R的后部分别朝向后方延伸的左右的座位导轨19、架设在左右的主架17各自的后下部与左右的座位导轨19各自的中间部之间的左右的副架25。
左右的枢轴板23设置于左右的主架17L、17R的下部且具有枢轴22。
左右的第一辅助架26位于发动机12的斜上方,并设置成架设在左右的主架17L、17R和左右的下降架18L、18R之间。左右的第二辅助架27设置在左右的主架17L、17R和左右的副架25L、25R之间。
前叉13可转动地安装于头管16,在该前叉13的上部安装有操纵手把31,在该前叉13的下部安装有前轮32。燃料箱33设置成位于左右的主架17L、17R之间。
所述左右的摇臂14自左右的枢轴板23朝向后方延伸,在后端部旋转自如地支承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4。左右的后缓冲器36架设在左右的摇臂14各自的所述后端部和所述左右的座位导轨19的中间部之间。
车架11可操纵地支承前轮32且摆动自如地支承后轮34,并且在前轮32和后轮34之间悬架发动机12。左右两根下降架18L、18R经由安装板39支承发动机12的前部。
发动机12被悬架于车架11。变速器41一体地设置于发动机12。气缸43具有前倾的轴线42。这样,由于气缸43的轴线前倾,因此,例如通过降低燃料箱33的高度而配置,可以将车体的重心抑制得低。气缸盖44设置于气缸43。
进气装置46与气缸盖44的后部连接。排气装置47与气缸盖44的前部连接。气缸盖罩45设置于气缸盖44的上端。如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气缸43的轴线42前倾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气缸43的轴线42也可以是大致垂直方向。
以下,对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悬架结构进行说明。
在车架11的前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下降架18L、18R。在左右的下降架18L、18R各自的下端部51安装有安装板39。在该安装板39上安装有形成于发动机12前部的两个前吊架部52、53。在设置于主架17L、17R的上下的发动机托架54、55上,安装有形成于发动机12后部的两个后吊架部56、57。吊架部由前吊架部52、53和后吊架部56、57构成。下降架18L、18R设置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垂下两根。在第一实施例中,下降架18L、18R形成截面为圆形的管部件,但截面形状也可以是椭圆、矩形,只要是能够确保规定刚性的形状,则可以包含任意的截面形状。并且,即便下降架18L、18R为实心部件,也与形成所述管部件时的情况一样。
进气装置46构成为具有:一端与气缸盖44连接的进气管59、与该进气管59的另一端连接的燃料供给装置61、经由连接管62与该燃料供给装置61连接的空气滤清器63。
排气装置47构成为具有:一端与气缸盖44的前部连接且自发动机12的前方朝后下方延伸的排气管65、与该排气管65的另一端连接且向后方延伸的消音器66、设置于排气管65中途的催化剂单元67。
对车体的后部结构进行说明。在机动二轮车行驶过程中乘员能够用手握住的后扶手72,安装于支承乘员座位71的左右的座位导轨19。所述座位导轨19的局部及后扶手72的局部被后罩部件73覆盖。
起动电机75安装于发动机12的前部。左右的第一侧罩76覆盖发动机12的上方。左右的第二侧罩77覆盖空气滤清器54的侧方。附图标记78是第三侧罩、79是前照灯、80是仪表单元、81是前挡泥板、83是尾灯单元。
图2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悬架结构的左侧面。在下降架18L的前端部51的内侧,经由上下多个第一联结部件111、111安装有安装板39。在该安装板39的内侧,经由上下的第二联结部件112安装有形成于发动机12的前部的前吊架部52、53。在安装板39的下部,起动电机75安装于发动机12。起动电机75的局部被安装板39覆盖。
参照图3及图4,左右的下降架18L、18R设置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并列地垂下。安装板39安装成被夹持在两根下降架18L、18R之间。
安装板39的截面呈U形,并且该安装板39配置成使前壁部115侧朝向前方并使敞开侧朝向后方。该安装板39的左右侧壁部116L、116R安装成将形成于发动机12的上部前吊架部52、52夹持。在形成于发动机的下部前吊架部53、53上,与上部前吊架部52、52同样地安装有安装板39。
若将安装板39的截面形成为U形,则即便形成于发动机12的上下部的前吊架部52、53在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因发动机12机型不同而存在差异,也能够无障碍地应对发动机12的安装。此外,可以谋求降低安装板39的成本并且谋求轻量化。即,在悬架于车架11的发动机机型变更时,与上下的前吊架部52、53在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应地扩展或缩小安装板397的敞开部的宽度以进行变更即可,因此,可以灵活且容易地应对发动机的机型变更。
安装板39构成为具有前壁部115和自该前壁部115的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左右的侧壁部116L、116R。左右的凸缘117L、117R自左右的侧壁部116L、116R的端部朝向外侧延伸。通过使所述左右的凸缘117L、117R碰到发动机的前表面,容易使安装板39的安装位置在规定位置对位,从而可以提高组装作业性。
一并参照图2。在左右的侧壁部116L、116R的上部,形成有穿过第一联结部件111、111的第一通孔121、121,在形成有所述第一通孔121、121的左右的侧壁部116L、116R的内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有用于紧固第一联结部件111、111的螺母123、123。在左右的侧壁部116L、116R的下部,形成有穿过第二联结部件112的第二通孔122、122。
以下,对吊架部和安装板之间的安装结构、下降架和安装板之间的安装结构、以及排气管和下降架之间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首先,对形成于发动机12的上部吊架部52和安装板39之间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在构成前吊架部中的一个且设置于上侧的上部前吊架部52,开设有悬架用的孔125、125,使安装板39的左右的侧壁部116L、116R的内侧面126L、126R抵接在上部前吊架部52的外侧面52u,将第二联结部件112插入悬架用的孔125、125中,并在另一侧利用吊架螺母128将安装板39固定于上部前吊架部52、52。
在将安装板39安装于在发动机12上形成的上部前吊架部52、52时,将手自安装板39的侧方伸向设置于左右的侧壁部116L、116R的第二联结部件112及吊架螺母128以便进行紧固作业。由于能够容易地将手伸向安装板39的左右的侧壁部116L、116R,因此,不用担心损害在将发动机12经由安装板39悬架于左右的下降架18L、18R时的组装效率。设置于下侧的下部前吊架部53具有与上部前吊架部52相同的构成及作用,故省略下部前吊架部53的说明。
接着,对左右的下降架18L、18R和安装板之间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筒状的套筒部件132、132沿水平方向贯通下降架18L、18R,并通过焊接固定于下降架18L、18R。该套筒部件132、132具有供第一联结部件111、111穿过的孔部131。
使安装板39的通孔121与安装于下降架18L、18R的套筒部件132、132的孔部131对齐,自左右外侧将第一联结部件111、111插入孔部131并进行紧固,从而将安装板39安装于下降架18L、18R。
这样,在将安装板39安装于下降架18L、18R时,手能够容易地自安装板39的侧方够到设置于左右的侧壁部116L、116R的第一联结部件111、111以便进行紧固作业,从而可以提高组装效率。
接着,对排气管和下降架之间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排气管65与设置于气缸盖44的前表面134的排气口135连接。该排气管65形成为向前方延伸后朝向后方弯曲,并且,该排气管65配置成通过左右两根下降架18L、18R之间。
在自头管垂下一根下降架的现有例中,为了避免排气管与下降架干涉,将形成于气缸盖的排气口配置在侧方,从而不能得到理想的端口形状。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即便在发动机12的气缸盖44的前表面形成排气口135(图2),排气管65也能够配置成以不干涉左右的下降架18L、18R的方式通过两根下降架18L、18R之间,因此,可以提高排气效率。
特别是,若从前面看将进气装置46配置于发动机12后方的车辆,则排气口135位于两根下降架18L、18R之间,从车辆上方看,能够将进气装置和排气口以发动机为中心配置在直线上,因此可以提高发动机输出。
接着,对以上论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下降架18L、18R设置成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隔开的方式垂下两根。安装板39以位于两根下降架18L、18R之间的方式安装于下降架18L、18R。
这样,由于下降架18L、18R设置成在车宽度方向上垂下两根,因此,与设置一根下降架的情况相比,可以大幅提高下降架18L、18R的弯曲刚性及扭曲刚性。若下降架18L、18R的刚性提高,则可以提高发动机12的支承刚性。
设置于发动机12和下降架18L、18R之间的安装板39,被配置在两根下降架18L、18R之间。
由于安装板39通过两根下降架18L、18R从外侧被支承,因此,与安装板通过一根下降架被支承的情况相比,可以保持良好平衡地支承发动机12的前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12的支承刚性。
本实施例的安装板39自发动机12前面的上方朝向下方延伸至将起动电机75的下方覆盖的位置,因此,不仅起动电机75的左右,而且前面及下方也能够得到保护。这样,由于将安装板39用作起动电机75的保护部件,因此,可以提高起动电机75的耐久性。
接着,对图5~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发动机悬架结构进行说明。对于与图1~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悬架结构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车架11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的车架11大致相同。在图5中,用于提高车体刚性的呈V形的辅助架28设置在发动机12的上方,并在主架17L、17R和下降架18L、18R之间延伸而设置。
左右的后缓冲器36设置在左右的摇臂14的后端部35和副架25之间。
接着,基于图6~图9,对第二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悬架结构进行说明。
发动机12通过形成于该发动机12的吊架部170安装于车架11。吊架部170由设置于发动机12前部的前吊架部171和设置于发动机12后部的后吊架部172构成。
安装板39经由发动机吊架联结部件175安装于前吊架部171。该安装板39经由安装板联结部件176安装于下降架18L、18R。即,安装板39将下降架18L、18R与形成于发动机12的前吊架部171之间连结,以便将发动机12安装于车架11。
发动机吊架联结部件175由吊架螺栓177、177和吊架螺母178、178构成。同样地,安装板联结部件176、176由安装螺栓181、181和安装螺母182、182构成。设置于发动机12后部的后吊架部172,经由后部吊架联结部件179、179悬架于枢轴板23。
安装板39构成为具有:与前吊架部171卡合的左右的侧壁部185L、185R;在该左右的侧壁部185L、185R之间一体地延伸的前壁部186;以贯通左右的侧壁部185L、185R的方式安装并且被配置成与前壁部186平行的管部件187。所述安装板39形成朝向前吊架部171侧(车辆的后方)敞开的截面为U形的形状。
在作为安装板39的构成部件的管部件187中,横跨在左右的侧壁部185L、185R之间的部分也可以称为横梁188。由于在左右的侧壁部185L、185R之间横跨有横梁188,因此可以提高安装板39自身的刚性。这样,由于通过横梁188来提高安装板39自身的刚性,因此,发动机12的安装刚性提高。通过跨设横梁188,也可以谋求安装板39形状的小型化,并通过减小安装板39的板厚来谋求安装板整体的轻量化。
并且,如图7及图9所示,在安装板39的前壁部186形成有开口部211。由于安装板39具有开口部211,因此,可以谋求安装板39的轻量化。并且,可以使行进风穿过开口部211而吹到配置于安装板39后方的发动机12。这样,即便在发动机12的前方配置安装板39,也不会损害发动机12的冷却性,可以有效冷却发动机12。
在下降架18L、18R上,在设置于安装板39的管部件187的左右外侧,安装有左右的套筒部件212L、212R。将作为安装板联结部件176的构成部件的安装螺栓181依次穿过右套筒部件212R、管部件187及左套筒部件212L,并在左套筒部件212L侧利用作为安装板联结部件176的构成部件的安装螺母182紧固,从而将安装板39安装于下降架18L、18R。
安装板39在左右的侧壁部185L、185R的内侧,经由上下两根发动机吊架联结部件175、175安装有发动机12前部的前吊架部171。
即,在下降架18L、18R和安装板39之间具有安装板联结部件176,该安装板联结部件176将下降架18L、18R与安装板39联结,并且贯通下降架18L、18R、安装板39及横梁188而在两根下降架18L、18R的外侧两端部进行联结。并且,在安装板39和吊架部170之间,具有在利用安装板39夹持吊架部170的状态下自安装板39的外侧两端部进行联结的发动机吊架联结部件175。
下降架18L、18R设置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隔开地垂下两根,安装板39以位于两根下降架18L、18R之间的方式安装于横梁188,并且,安装板的左右的侧面214L、214R通过横梁188进行架设。
通过安装板联结部件176沿着将安装板39夹在下降架18L、18R之间的方向进行联结,因此,不用担心朝吊架部170侧敞开的截面U形的安装板39的左右的侧壁部185L、185R朝外侧方向扩展。
在下降架18L、18R和安装板39之间具有安装板联结部件176,该安装板联结部件176贯通下降架18L、18R、安装板39及横梁188并在两根下降架18L、18R的外侧两端部之间进行联结。
如果在左侧的下降架和安装板之间、右侧的下降架和安装板之间、以及安装板和横梁之间,分别通过其他联结部件进行联结,则将导致零件数量增加,紧固所需的工时增加。
关于这一点,在第二实施例中,使一根安装板联结部件176贯通以便将安装板39安装于下降架18L、18R,因此,可以抑制零件数量,并且可以抑制紧固所需的工时。
截面U形的安装板39以自左右外侧夹持前吊架部171的方式安装于前吊架部171。前吊架部171设置于上下两个部位,上下的前吊架部171、171是同样的结构。
以下,对形成于发动机12的前吊架部171和安装板39之间的安装结构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前吊架部171开设有发动机悬架用的孔225。使安装板39的侧壁185L、185R的内侧面214L、214R抵接在前吊架部171的外侧面171u、171u,将发动机吊架联结部件175的吊架螺栓177插入开设于侧壁185L、185R的孔部226、226,利用吊架螺母178将安装板39固定于前吊架部171。
因此,在将安装板39安装于在发动机12上形成的吊架部170时,手能够容易地自安装板39的侧方够到吊架螺栓177及吊架螺母178以便进行紧固作业。因此,在将发动机安装于车架时,不会损害组装性。下侧的前吊架部171构成与上侧的前吊架部171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说明。
接着,对下降架18L、18R和安装板39的安装情况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筒状的套筒部件212L、212R通过焊接而呈水平地安装于下降架18L、18R。套筒部件212L、212R具有供安装板联结部件176穿过的孔部231、231。
使横梁188的孔187h与安装于下降架18L、18R的套筒部件212L、212R的孔部231、231对齐,自右外侧将安装螺栓181插入孔部231、孔187h及孔部231,并自左外侧利用安装螺母182进行紧固,从而可以容易地将安装板39安装于下降架18L、18R。
接着,参照图7说明排气管65和下降架18L、18R之间的配置关系。
排气管65与设置于气缸盖44的前表面221的排气口222连接。如图6所示,该排气管65形成为向发动机12前方延伸后,朝向车体的后方弯曲。如图7所示,该排气管65配置成通过两根下降架18L、18R之间。
在自头管垂下一根下降架的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排气管与下降架干涉,将形成于气缸盖的排气口配置在侧方,从而不能得到理想的端口形状。
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例中,即便在发动机12的气缸盖44的前表面形成排气口222,排气管65也能够以不干涉下降架18L、18R的方式通过两根下降架18L、18R之间,因此,可以得到提高排气效率的理想的端口形状。
特别是,在将进气装置46(图5)配置于发动机12后方时,通过使排气口222位于两根下降架18L、18R之间,能够将进气装置46和排气口222以发动机12为中心配置在直线上,因此,可以提高发动机输出。
如图8所示,横梁188以与两根下降架18L、18R抵接的方式自安装板39沿车宽度方向延伸而一体形成,因此,可以削减零件数量。
接着,基于图10,对上述发动机悬架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10中,两根下降架18L、18R经由安装板39连结在一起。发动机12(图2)悬架于安装板39。于是,两根下降架18L、18R通过安装板39连结在一起,因此可以提高下降架18L、18R的弯曲刚性及扭曲刚性。
安装板39的左右的侧壁部185L、185R通过上下两根横梁188进行架设,因此,安装板39自身的刚性提高。若安装板39的刚性提高,则可以抑制下降架18L、18R共振,从而可以提高行驶的舒适性。并且,可以谋求提高车架整体的刚性。
将发动机12与安装板39联结的发动机吊架联结部件175、175、以及将安装板39与下降架18L、18R联结的安装板联结部件176、176,其紧固方向一致。若紧固方向一致,则安装板39难以产生扭曲等,因此,可以谋求实现安装板39的薄壁化,并且可以谋求实现轻量化。
如图7及图9所示,在上侧的横梁188上,在其长度方向中间部的上前部,形成有用于避免与自发动机12延伸的排气管65干涉的凹部233。因此,即便将横梁188配置于排气管65附近,也不会影响到排气管65的配置。
图11表示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梁的第一变形例。
图11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相比,较大不同之处在于,上下的管部件187H、187L中的上方的管部件187H并未横跨在安装板39的左右的侧壁部185L、185R之间。即,仅有一根横梁188L横跨在左右的侧壁部185L、185R之间。其他方面与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相比,不存在较大差异。
这样,在第一变形例中,构成在左右的侧壁部185L、185R之间仅横跨有一根横梁188L的结构,因此,在抑制安装板39刚性降低的同时能够抑制安装板39重量增加。
图12表示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梁的第二变形例。
图12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相比,较大不同之处在于,上下的管部件都没有横跨在安装板39的左右的侧壁部185L、185R之间。即,在与上下的管部件横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横跨与上下的管部件不同的其他横梁188A。其他方面与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相比,不存在较大差异。
虽然在实施例中示出将本发明应用于机动二轮车的例子,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三轮车,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一般的鞍乘型车辆。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具有如下结构的机动二轮车,即在下降架上经由安装板安装有发动机的结构。

Claims (8)

1.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架、
悬架于所述车架的发动机、
构成所述车架的一部分并在所述发动机的前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下降架、
将所述下降架与形成于所述发动机的吊架部连结并且安装所述发动机的安装板,
所述下降架由在车宽度方向上隔开的左右的下降架构成,
所述安装板安装成被夹持在所述左右的下降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形成为朝所述吊架部侧敞开的截面为U形的形状,所述安装板以夹持所述吊架部的方式安装于该吊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在其前表面具有排气口,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口连接,
所述排气管形成为自所述排气口朝向前方延伸后朝向后方弯曲,并且,所述排气管配置成通过所述安装板的上方并通过所述两根下降架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形成为朝所述吊架部侧敞开且具有左右侧壁的截面为U形的形状,所述安装板的所述左右侧壁通过横梁进行架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的下降架及所述安装板由安装板联结部件联结,该安装板联结部件贯通所述左右的下降架、所述安装板及所述横梁,并且在所述左右的下降架的两外侧部将所述左右的下降架及所述安装板紧固,
所述安装板及所述吊架部在由所述安装板夹持所述吊架部的状态下通过发动机吊架联结部件联结,该发动机吊架联结部件自所述安装板的两外侧部紧固所述吊架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在其前部具有为了避免与自所述发动机延伸的排气管干涉而形成的凹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形成为自位于所述左右的下降架之间的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侧面朝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与所述左右的下降架分别抵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具有位于车体的前部方向的前壁部(186),在该前壁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部(211)。
CN2009801477640A 2008-09-30 2009-09-08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 Pending CN1022273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3835A JP2010083301A (ja) 2008-09-30 2008-09-30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懸架構造
JP253835/08 2008-09-30
JP2009043002A JP5328415B2 (ja) 2009-02-25 2009-02-25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懸架構造
JP043002/09 2009-02-25
PCT/JP2009/065635 WO2010038586A1 (ja) 2008-09-30 2009-09-08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懸架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7348A true CN102227348A (zh) 2011-10-26

Family

ID=42073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77640A Pending CN102227348A (zh) 2008-09-30 2009-09-08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68477A1 (zh)
EP (1) EP2343234B1 (zh)
CN (1) CN102227348A (zh)
BR (1) BRPI0920609B1 (zh)
ES (1) ES2593860T3 (zh)
WO (1) WO20100385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04749A1 (ja) * 2010-02-23 2011-09-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18058471A (ja) * 2016-10-04 2018-04-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9685U (zh) * 1979-09-27 1981-05-01
SU1261833A1 (ru) * 1985-01-02 1986-10-07 Тульский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И Ордена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Маши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Завод Им.В.М.Рябикова Рама мотоцикла
JP2002284080A (ja) * 2001-03-28 2002-10-0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取付装置
CN201023585Y (zh) * 2007-04-17 2008-02-20 重庆比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具有立式发动机的双燃料骑式两轮摩托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018Y2 (ja) * 1979-10-23 1984-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取付構造
AU539919B2 (en) * 1980-09-22 1984-10-2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frame
US4427087A (en) * 1981-01-14 1984-01-2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provided with an engine having a supercharger
JPS5845194U (ja) * 1981-09-22 1983-03-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オ−トバイのエンジン懸架装置
US4690236A (en) * 1982-09-29 1987-09-0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lubrication system
JPS60104388U (ja) * 1983-12-21 1985-07-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オ−トバイのエンジン懸架装置
US4753314A (en) * 1986-04-07 1988-06-2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rear wheel damper of motorcycle
JPH0616877Y2 (ja) * 1986-05-26 1994-05-02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ム
JPH06247365A (ja) 1993-02-23 1994-09-06 Suzuki Motor Corp オートバイのスターターモーター保護装置
JP4364361B2 (ja) * 1999-09-05 2009-1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
ES2259493B1 (es) * 2002-09-26 2007-10-0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structuras de filtro de aire y admision de aire para vehiculo de cubierta baja.
JP4391756B2 (ja) * 2003-03-20 2009-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ポンプ配置構造
JP4236176B2 (ja) * 2003-05-30 2009-03-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支持構造
US6902023B2 (en) * 2003-07-11 2005-06-07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Inc. Engine mounting system for a motorcycle
JP4163585B2 (ja) * 2003-09-30 2008-10-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US7243750B2 (en) * 2003-10-10 2007-07-17 Honda Motor Co., Ltd. Two-wheel vehicle with side covers
JP4426352B2 (ja) * 2004-03-23 2010-03-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
US7077228B1 (en) * 2004-07-08 2006-07-18 White Reed J Integral oil tank and chin spoiler for a motorcycle
JP4430522B2 (ja) * 2004-12-10 2010-03-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スイングアーム支持構造
US7637345B2 (en) * 2004-12-24 2009-12-29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Frame of motorcycle and engine bracket
US20090008179A1 (en) * 2007-07-02 2009-01-08 Erik Buell Motorcycle having a rotatably-mounted engine
EP2211036B1 (en) * 2009-01-26 2011-05-04 Yamaha Motor Europe N.V. Motorcycle equipped with an exhaust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layout
JP5414331B2 (ja) * 2009-03-31 2014-0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9685U (zh) * 1979-09-27 1981-05-01
SU1261833A1 (ru) * 1985-01-02 1986-10-07 Тульский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И Ордена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Маши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Завод Им.В.М.Рябикова Рама мотоцикла
JP2002284080A (ja) * 2001-03-28 2002-10-0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取付装置
CN201023585Y (zh) * 2007-04-17 2008-02-20 重庆比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具有立式发动机的双燃料骑式两轮摩托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43234A1 (en) 2011-07-13
EP2343234B1 (en) 2016-06-29
WO2010038586A1 (ja) 2010-04-08
BRPI0920609B1 (pt) 2019-04-24
EP2343234A4 (en) 2012-03-07
US20110168477A1 (en) 2011-07-14
BRPI0920609A2 (pt) 2015-12-22
ES2593860T3 (es) 2016-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8390B1 (en) Abs disposition structure of saddle riding vehicle
CN1962348B (zh) 跨骑式车辆
US7971672B2 (en) Motorcycle
US20030001377A1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CN102822047B (zh) 鞍乘型车辆的车架结构
EP3002204B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1274657B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及机动两轮车的组装方法
US11549472B2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EP1643095B1 (en) Exhaust catalys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JP414361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CN100455480C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01254818A (zh)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挂装置
KR20050031878A (ko) 자동이륜차의 배기 제어장치
CN101172504B (zh) 机动二轮车
JP2007223483A (ja) 自動2輪車の排気構造
CN101172503A (zh) 机动二轮车
CN101219690B (zh) 二轮机动车
JP415671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
US7669687B2 (en) Muffler mounting structure
CN101172505B (zh) 机动两轮车
CN102227348A (zh)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
CN103492260B (zh) 机动二轮车用框架
JP4786466B2 (ja) 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370136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補機部品取付用ステイ構造
JP2008201418A (ja) 自動二輪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