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9453A - 跨骑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骑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9453A
CN106379453A CN201510440944.5A CN201510440944A CN106379453A CN 106379453 A CN106379453 A CN 106379453A CN 201510440944 A CN201510440944 A CN 201510440944A CN 106379453 A CN106379453 A CN 106379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tanks
main frame
vehicle
straddle
lowe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09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9453B (zh
Inventor
杨秀仙
韩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5104409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9453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PE2018000071A priority patent/PE20180376A1/es
Priority to BR112018000685-8A priority patent/BR112018000685B1/pt
Priority to PCT/JP2016/070988 priority patent/WO2017018246A1/ja
Priority to JP2017530787A priority patent/JP6398126B2/ja
Priority to MX2018000820A priority patent/MX2018000820A/es
Priority to ARP160102204A priority patent/AR105423A1/es
Publication of CN106379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9453A/zh
Priority to CONC2018/0000383A priority patent/CO2018000383A2/es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9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9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0/00Arrangements of air clea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J40/10Arrangements of air clea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haracterised by air duct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7/00Arrangements of fuel supply lines, taps, or the like, on motor 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2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主框架(12)具有从头管(11)向后方延伸出的后方延伸部(12a)及从后方延伸部(12a)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出的下方延伸部(12c)。发动机(30)配置在后方延伸部(12a)的下方且下方延伸部(12c)的前方。空气滤清器(4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主框架(12)的下方延伸部(12c)的后方。将空气滤清器(40)与发动机(30)的吸气部连接的吸气通路(41)绕过主框架(12)的下方延伸部的车宽方向左右的一侧的外侧而配置。吸附罐(52)在车辆的侧视下,以与吸气通路(4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且与主框架(12)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主框架(12)的下方延伸部(12c)的前方。清除管(56)通过主框架(12)的后方延伸部(12a)的下方而配置。

Description

跨骑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等跨骑型车辆。
背景技术
作为跨骑型车辆,存在如下结构:在将前轮支承为能够转向的头管上结合有一根主框架,在该主框架上支承有发动机、后轮支承用的摆臂、燃料箱、座椅框架等主要的部件。
该跨骑型车辆的主框架具有从头管向车身后方侧延伸出的后方延伸部、从该后方延伸部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出的下方延伸部。在后方延伸部的下方侧配置有发动机,在后方延伸部的上方侧配置有燃料箱。而且,在下方延伸部的下端侧经由枢轴框架而将摆臂的前端部支承为能够摆动,在下方延伸部的上端侧结合有支承乘员座椅的座椅框架。
作为这种跨骑型车辆,提出有如下方案:在主框架的下方延伸部的后方配置空气滤清器,将空气滤清器与发动机的吸气部连接的吸气通路以绕过下方延伸部的车宽方向左右的一侧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并且为了回收燃料箱的蒸发燃料而将吸附罐配置在下方延伸部的车宽方向左右的另一侧的外侧。吸附罐在车辆的侧视下,以与主框架的下方延伸部重叠的方式配置。与吸附罐连接的清除管跨主框架的后方延伸部的上方而与吸气通路的发动机附近部连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599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跨骑型车辆中,吸附罐在车辆的侧视下,以与主框架的下方延伸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将吸附罐与吸气通路连接的清除管以跨主框架的后方延伸部的上方侧的方式配置。因此,在上述的跨骑型车辆中,清除管的处理(日语:引き回し)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提供一种能够简化清除管的处理的跨骑型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方案,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跨骑型车辆,其具备:头管11,其将前轮支承为能够转向;一根主框架12,其具有从所述头管11向后方延伸出的后方延伸部12a及从该后方延伸部12a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出的下方延伸部12c;发动机30,其配置在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后方延伸部12a的下方且所述下方延伸部12c的前方;燃料箱42,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后方延伸部12a的上方;空气滤清器40,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下方延伸部12c的后方;吸气通路41,其将所述空气滤清器40与所述发动机30的吸气部连接;以及吸附罐52,其吸附所述燃料箱42的内部的蒸发燃料,并将吸附的燃料向所述吸气通路41供给,所述跨骑型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路41绕过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下方延伸部12c的车宽方向左右的一侧的外侧而配置,所述吸附罐52在车辆的侧视下,以与所述吸气通路4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且与所述主框架12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下方延伸部12c的前方,将所述吸附罐52与所述吸气通路41连接的清除管56通过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后方延伸部12a的下方而配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罐52在车辆的俯视下,以与所述主框架12重叠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以上述第二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框架12上安装有对乘员座椅43进行支承的座椅框架20,所述吸附罐52在车辆的俯视下,以在下方侧与所述座椅框架20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以上述第二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主框架1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为基准时,所述吸附罐52在车辆的俯视下,以使所述吸附罐5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向与所述吸气通路41相反的一侧偏置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罐52使长度方向指向车宽方向而配置,在车辆的侧视下,以使所述吸附罐52的轴心位于比所述吸气通路41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对所述吸附罐52进行支承的支承支架60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2。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跨骑型车辆具备对蓄电池进行支承的蓄电池箱61,所述蓄电池箱61形成为,在车辆的侧视下,一部分与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下方延伸部12c重叠,且前部区域从所述下方延伸部12c向前方突出,并且覆盖所述吸附罐52的后方。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罐52在车辆的后视下,以至少一部分在后方侧与所述发动机30重叠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跨骑型车辆具备安装于所述燃料箱42而将燃料向所述发动机30供给的燃料泵53,所述吸附罐52在车辆的俯视下,以至少一部分在下方侧与所述燃料泵53重叠的方式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第一方案,吸附罐在车辆的侧视下,以与吸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且与主框架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主框架的下方延伸部的前方,并且清除管通过后方延伸部的下方而配置,因此与清除管跨后方延伸部的上方侧而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清除管的处理。
此外,根据上述第一方案,在主框架的下方延伸部的前方,吸附罐在车辆的侧视下以与吸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减小吸附罐和吸气通路的车辆上下方向的占有空间。
根据上述第二方案,吸附罐在车辆的俯视下,以与主框架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吸附罐的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量而减小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此外,根据上述第二方案,吸附罐的上方侧由主框架覆盖,因此能够通过主框架来保护吸附罐。
根据上述第三方案,吸附罐的上方侧除了由主框架覆盖之外,还由座椅框架覆盖,因此对于吸附罐的上方的宽范围来说,能够保护吸附罐,以免遭受干扰。
根据上述第四方案,以使吸附罐的车宽方向的中心向与吸气通路相反的一侧偏置的方式将吸附罐配置在主框架的后方延伸部的下方,因此吸附罐向吸气通路方向鼓出的鼓出量减小。因而,根据上述第四方案,能够减少下方延伸部的侧部前方侧的吸气通路的弯曲量,从而能够实现吸气通路的顺畅的吸气。
根据上述第五方案,朝向吸气通路侧的吸附罐的轴心配置在比吸气通路靠下方的位置,因此不会导致连接于吸附罐的配管与吸气通路的干涉,且能够使吸附罐与吸气通路接近。因此,根据上述第五方案,能够减小吸附罐的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量,能够实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小型化。
根据上述第六方案,从主框架沿车宽方向突出的吸附罐的后方侧由蓄电池箱覆盖,因此能够通过蓄电池箱保护吸附罐,以免遭受干扰。
此外,根据上述第六方案,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在接近车辆的中心的位置处与同样作为重量物的吸附罐接近配置,因此能够使重量物集中于接近车辆的中心的位置。
根据上述第七方案,吸附罐在车辆的后视下,以与发动机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吸附罐的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量,从而能够实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小型化。
此外,根据上述第七方案,能够通过发动机来保护吸附罐的前方侧。
根据上述第八方案,吸附罐在车辆的俯视下,以在下方侧与燃料泵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通过主框架、燃料泵及燃料箱来保护吸附罐的上方。
此外,根据上述第八方案,作为重量物的燃料泵在接近车辆的中心的位置处与同样作为重量物的吸附罐接近配置,因此能够使重量物集中于接近车辆的中心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的左侧视图。
图3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的俯视图。
图4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将罩类除去后的左侧视图。
图5是将图4的A部放大表示的图。
图6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将罩类除去后的右侧视图。
图7是将上述机动二轮车沿着图6的B-B线剖开时的俯视图。
图8是使图7的车架为假想线而将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9是沿着图5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6的D-D线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机动二轮车(跨骑型车辆)
11 头管
12 主框架
12a 后方延伸部
12c 下方延伸部
20 座椅框架
30 发动机
40 空气滤清器
41 吸气通路
42 燃料箱
43 乘员座椅
52 吸附罐
53 燃料泵
56 清除管
60 支承支架
61 蓄电池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与以下说明的车辆中的方向相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示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表示车身左右中心的线CL。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一方式即机动二轮车1的左侧面的图。
机动二轮车1的前轮2支承于左右一对的前叉3的下端部。左右的前叉3经由转向轴杆4及顶桥5而支承于车架10的前端部的头管11。在左右的前叉3的上部及顶桥5上安装有杆式的转向车把6。
机动二轮车1的后轮7支承于摆臂8的后端部。摆臂8的前端部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车架10的枢轴部13a。后轮7例如经由链式的传动机构而与机动二轮车1的原动机即发动机30链接。在摆臂8的前缘部连结有后缓冲件9的下端部,该后缓冲件9的上端部与车架10连结。
图2是车架10的从左侧方观察到的图,图3是车架10的从上方观察到的图。
车架10具备:经由前叉3而将前轮2支承为能够转向的上述的头管11;前端部与头管11结合,且从头管11沿着车身左右中心向后下方延伸的单一的主框架12;以及与主框架12的后下端部结合的枢轴框架13。
主框架12具有:从头管11向下方稍倾斜且朝向车身后方延伸出的后方延伸部12a;以及从后方延伸部12a的后端部经由弯曲部12b而向下方延伸出的下方延伸部12c。
枢轴框架13将左右一对的板构件通过多个横管连结而构成。在枢轴框架13上设有将摆臂8的前端部支承为能够摆动的上述的枢轴部13a。
而且,车架10在主框架12的前部侧的下方位置具有上端部与头管11结合的下行框架15。下行框架15以比主框架12大的倾斜角向后下方延伸出,且与主框架12及枢轴框架13之间形成向下开口的コ形空间。主框架12的前缘部与下行框架15的上缘部之间通过角撑板16相互连结。
如图1所示,在主框架12的后方延伸部12a的下方配置有将发动机30和变速器一体化而成的动力单元PU。动力单元PU的前部侧和后部侧分别经由挂钩托架(符号省略)而与下行框架15和枢轴框架13紧固连结。
动力单元PU在发动机30的曲轴箱31的后部内置有变速器。发动机30的气缸部32从曲轴箱31的前端侧的上部以大致沿着下行框架15的方式倾斜立起。气缸部32具备:与曲轴箱31结合且在内部收容有未图示的活塞的气缸体33;与气缸体33的上部结合,且在活塞的上方形成未图示的燃烧室的气缸盖34;以及将气缸盖34的上部覆盖的气缸盖罩35。
在气缸盖34的后表面侧连接有用于导入由空气滤清器40净化后的空气和喷射燃料的吸气通路41。而且,在气缸盖34的前表面侧连接有排气管36的基端部,以便于将从燃烧室排出的气体向外部排出。排气管36在从气缸盖34向前部下方被引出之后,在曲轴箱31的前下方朝向车身后方侧弯曲。在排气管36的后端部连接有排气消声器37。
而且,如图2、图3所示,车架10具备前端部与主框架12和枢轴框架13结合的座椅框架20。座椅框架20具备:前端部与主框架12的后方延伸部12a的后端部连结,且朝向车身后方侧延伸出的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21;以及前端部与枢轴框架13的枢轴部13a的后部连结,且朝向车身的后部上方延伸出的左右一对的支承框架22。左右的各座椅轨道21的前缘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各端部以从左右两侧夹入后方延伸部12a的外周面的方式与后方延伸部12a的外周面结合。左右的支承框架22超过左右的座椅轨道21的后端位置而延伸出。左右的座椅轨道21的后端部与左右的支承框架22的中途部连结。
而且,如图1所示,在主框架12的后方延伸部12a的上方配置有积存向发动机30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42。需要说明的是,燃料箱42可以仅一部分配置在后方延伸部12a的上方。在燃料箱42的后方配置有供驾驶员和后部同乘者就座的乘员座椅43。燃料箱42支承于主框架12的后方延伸部12a和座椅框架20的左右的座椅轨道21。乘员座椅43支承于左右的座椅轨道21。
如图1所示,在由座椅框架20的座椅轨道21和支承框架22包围的空间部中配置上述的空气滤清器40。空气滤清器40支承于座椅轨道21和支承框架22,且位于主框架12的下方延伸部12c的后方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滤清器40的整体位于下方延伸部12c的后方侧,但也可以是空气滤清器40的仅一部分位于下方延伸部12c的后方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符号44是将燃料箱42的外侧覆盖的箱罩,符号45是将车辆的左右的侧部覆盖的侧罩。
图4是表示将箱罩44和侧罩45除去后的机动二轮车1的左侧面的一部分的图,图5是将图4的A部放大表示的图。图6是表示将箱罩44和侧罩45除去后的机动二轮车1的右侧面的一部分的图。而且,图7是表示沿着图6的B-B线剖开时的机动二轮车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图,图8是使图7的车架10为假想线而将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如这些图所示,将空气滤清器40与发动机30的吸气部连接的吸气通路41绕过主框架12的下方延伸部12c的右侧方的外侧而配置。吸气通路41的后端部与空气滤清器40的前部侧的右侧面连接,吸气通路41的前端部与发动机30的气缸盖34的靠右的后部面连接。如图7、图8所示,后端部与空气滤清器40的右侧面连接的吸气通路41向车身右侧方稍鼓出之后,绕过主框架12的下方延伸部12c的右侧(车宽方向左右的一侧的外侧)而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吸气通路41的横穿下方延伸部12c的右侧方的区域最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
图9是沿着图5的C-C线的剖视图,图10是沿着图6的D-D线的剖视图。而且,图11是沿着图8的E-E线的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在吸气通路41的中途部设有根据节气门操作而对吸气通路41内的通路面积进行可变调整的节气门区46、在发动机30的燃烧室的附近位置处向吸气通路41内喷射燃料的喷射器47。
如图6所示,节气门区46配置在吸气通路41的中途部中的比主框架12的下方延伸部12c靠前方侧的位置。如图7、图8所示,吸气通路41中的比下方延伸部12c靠前方侧区域朝向前端侧而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因此,在吸气通路41的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的部分配置的节气门区46和喷射器47可抑制向车宽方向外侧的突出。
如图8最良好地示出那样,节气门区46具备:能够转动地配置在吸气通路41内,根据转动位置来调整吸气通路41内的通路面积的节气门48;与操作拉索49连接,通过操作拉索49的操作而使节气门48转动的操作滚筒50(转动操作构件);以及检测节气门48的转动角度的电位计51(角度检测器)。操作滚筒50配置在吸气通路41的车宽方向外侧区域,电位计51配置在吸气通路41的车宽方向内侧区域。
喷射器47配置在吸气通路41的比节气门区46靠下游侧(发动机30的吸气部的附近)的位置,将通过燃料泵53从燃料箱42给送的燃料呈雾状地喷射到吸气通路41内。燃料泵53配置在燃料箱42的底部的车宽方向的中央位置。燃料泵53与喷射器47由燃料供给管54连接。
而且,机动二轮车1具备吸附罐52,该吸附罐52吸附燃料箱42的内部的蒸发燃料,并将吸附的燃料向吸气通路41的发动机附近部供给。
吸附罐52整体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且内置有用于对导入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的活性炭等吸附剂。在吸附罐52的长度方向(轴向)的一端侧连接有从燃料箱42导入蒸发燃料的加料管55、将由吸附剂吸附的蒸发燃料向吸气通路41内的发动机30的附近部供给的清除管56。
在将吸附罐52与吸气通路41连接的清除管56的中途设有清除控制阀59。该实施方式的清除控制阀59内置有未图示的螺线管,按照在车辆的适当部位配置的控制装置的指令,使螺线管工作而对清除管56的内部通路进行开闭。清除控制阀59通过螺线管将清除管56的内部通路打开,由此从吸附罐52向吸气通路41内的发动机附近部导入蒸发燃料。
需要说明的是,清除控制阀59只要能控制蒸发燃料的流动即可,也可以是不使用螺线管的结构。
在吸附罐52的长度方向(轴向)的另一端侧连接有用于将滞留于内部的水滴、燃料向外部排出的泄放管57、用于向吸附罐52内导入大气的大气导入管58。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大气导入管58的前端部与右侧的座椅轨道21的车宽方向内侧连接,将大气从该座椅轨道21的内部向吸附罐52内导入。
大致圆筒状的吸附罐52使长度方向指向于车宽方向,配置在主框架12的后方延伸部12a的下方且成为下方延伸部12c的前方的位置。而且,如图4、图5所示,吸附罐52在从车辆的左侧方的侧视下,配置于在跟前侧至少一部分与吸气通路41重叠且与主框架12不重叠的位置。吸附罐52在此状态下,在朝向车辆的左侧方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配置有相对于加料管55和清除管56的连接部,在朝向车辆的右侧方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配置有相对于泄放管57和大气导入管58的连接部。
如图5所示,吸附罐52经由对吸附罐52的外周面进行支承的金属制的支承支架60而安装于主框架12。吸附罐52在此状态下,以使吸附罐52的轴心Co成为比吸气通路41靠下方的方式配置。
而且,与吸附罐52的朝向车辆左侧方的端部连接的清除管56在主框架12的后方延伸部12a的左侧部的下方,大致沿着后方延伸部12a而向前方侧引出之后,向车辆后方侧折回,且在后方延伸部12a的下方向车辆右侧横穿而与吸气通路41的发动机附近部连接。如图7、图9所示,清除管56的与吸气通路41连接的连接部56a与吸气通路41上的比节气门区46的设置部接近气缸盖34的位置连接。
上述那样配置的吸附罐52如图7、图8所示,在车辆的俯视下,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一部分与主框架12的后方延伸部12a重叠。
而且,上述那样配置的吸附罐52在车辆的俯视下,在下方侧与座椅框架20的左侧的座椅轨道21的前缘部重叠。
而且,如上所述,经由支承支架60而安装于主框架12的吸附罐52如图7所示,在车辆的俯视下,以使吸附罐5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Cc位于隔着主框架1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CL)而与吸气通路41相反的一侧的方式配置。
而且,如图9所示,吸附罐52在车辆的后视下,以在后方侧与发动机30的气缸盖34重叠的方式配置。
而且,如图7、图8所示,吸附罐52在车辆的俯视下,以至少一部分在下方侧与燃料泵53重叠的方式配置。
然而,如图4、图5、图7、图8所示,在左侧的座椅轨道21的前缘部的下方配置有将未图示的蓄电池收容于内部并保持的蓄电池箱61。蓄电池箱61在车辆的侧视下,以一部分与主框架12的下方延伸部12c重叠且前部区域61a跨下方延伸部12c的左侧方而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安装于主框架12。蓄电池箱61的前部区域61a的前侧的端面61a-1从车身后方侧与吸附罐52的外周面相对。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吸气通路41绕过主框架12的下方延伸部12c的右侧方的外侧而配置,吸附罐52在车辆的侧视下,以与吸气通路4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且与主框架12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下方延伸部12a的前方,将吸附罐52与吸气通路41连接的清除管56通过后方延伸部12a的下方而配置。因此,与清除管跨后方延伸部12a的上方侧而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清除管56的处理结构。因此,通过上述的结构,机动二轮车1的制造、设计变得容易,并且能够使流过清除管56的蒸发燃料的流动顺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在主框架12的后方延伸部12a的下方,吸附罐52在车辆的侧视下以与吸气通路4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减小吸附罐52和吸气通路41的车辆上下方向的占有空间。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吸附罐52在车辆的俯视下,以与主框架12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吸附罐52的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量,能够减小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吸附罐52的上方侧由主框架12覆盖,因此能够通过主框架12保护吸附罐5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吸附罐52在车辆的俯视下,以在下方侧与座椅轨道21(座椅框架20)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吸附罐52的上方侧不仅能够由主框架12覆盖,还能够由座椅轨道21覆盖。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保护吸附罐52的上方的宽范围,以免遭受干扰。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以使吸附罐5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Cc向隔着主框架1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CL)而与吸气通路41相反的一侧偏置的方式,将吸附罐52配置在主框架12的后方延伸部12a的下方。因此,能够减小吸附罐52向吸气通路41方向鼓出的鼓出量。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小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而且能够减少吸气通路41的向侧方的弯曲量,从而能够实现吸气通路41的顺畅的吸气。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以使指向吸气通路41侧的轴心Co位于比吸气通路41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吸附罐52。因此,不会导致与吸附罐52连接的泄放管57或大气导入管58与吸气通路41的干涉,且能够使吸附罐52与吸气通路41接近。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减小吸附罐52的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量,能够进一步减小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蓄电池箱61在车辆的侧视下,以一部分与主框架12的下方延伸部12c重叠且前部区域61a从下方延伸部12c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安装于主框架12,且以前部区域61a的端面61a-1覆盖吸附罐52的后方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通过蓄电池箱61来保护吸附罐52的后方侧。而且,蓄电池箱61内的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在接近车辆的中心的位置处,与同样作为重量物的吸附罐52接近配置,因此能够使多个重量物集中于接近车辆的中心的位置。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吸附罐52在车辆的后视下,以与发动机30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吸附罐52的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量,进一步减小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并且能够通过发动机30保护吸附罐52的前方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吸附罐52在车辆的俯视下,以在下方侧与燃料泵53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吸附罐52的上方不仅能够由主框架12保护,还能够由燃料泵53保护。而且,作为重量物的燃料泵53在接近车辆的中心的位置处,与同样作为重量物的吸附罐52或蓄电池接近配置,因此能够使多个重量物集中于接近车辆的中心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跨骑型车辆中包括驾驶员跨车身而乘车的全部车辆,不仅包括机动二轮车(包括带原动机的自行车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还包括三轮(除了一前轮且两后轮的车辆之外,还包括两前轮且一后轮的车辆)或四轮的车辆。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是本发明的一例,可以将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8)

1.一种跨骑型车辆,其具备:
头管(11),其将前轮支承为能够转向;
一根主框架(12),其具有从所述头管(11)向后方延伸出的后方延伸部(12a)及从该后方延伸部(12a)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出的下方延伸部(12c);
发动机(30),其配置在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后方延伸部(12a)的下方且所述下方延伸部(12c)的前方;
燃料箱(42),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后方延伸部(12a)的上方;
空气滤清器(40),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下方延伸部(12c)的后方;
吸气通路(41),其将所述空气滤清器(40)与所述发动机(30)的吸气部连接;以及
吸附罐(52),其吸附所述燃料箱(42)的内部的蒸发燃料,并将吸附的燃料向所述吸气通路(41)供给,
所述跨骑型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通路(41)绕过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下方延伸部(12c)的车宽方向左右的一侧的外侧而配置,
所述吸附罐(52)在车辆的侧视下,以与所述吸气通路(4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且与所述主框架(12)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下方延伸部(12c)的前方,
将所述吸附罐(52)与所述吸气通路(41)连接的清除管(56)通过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后方延伸部(12a)的下方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罐(52)在车辆的俯视下,以与所述主框架(12)重叠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框架(12)上安装有对乘员座椅(43)进行支承的座椅框架(20),
所述吸附罐(52)在车辆的俯视下,以在下方侧与所述座椅框架(20)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主框架(1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为基准时,所述吸附罐(52)在车辆的俯视下,以使所述吸附罐(5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向与所述吸气通路(41)相反的一侧偏置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罐(52)使长度方向指向车宽方向而配置,
在车辆的侧视下,以使所述吸附罐(52)的轴心位于比所述吸气通路(41)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对所述吸附罐(52)进行支承的支承支架(60)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车辆具备对蓄电池进行支承的蓄电池箱(61),
所述蓄电池箱(61)形成为,在车辆的侧视下,一部分与所述主框架(12)的所述下方延伸部(12c)重叠,且前部区域从所述下方延伸部(12c)向前方突出,并且覆盖所述吸附罐(52)的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罐(52)在车辆的后视下,以至少一部分在后方侧与所述发动机(30)重叠的方式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车辆具备安装于所述燃料箱(42)而将燃料向所述发动机(30)供给的燃料泵(53),
所述吸附罐(52)在车辆的俯视下,以至少一部分在下方侧与所述燃料泵(53)重叠的方式配置。
CN201510440944.5A 2015-07-24 2015-07-24 跨骑型车辆 Active CN106379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0944.5A CN106379453B (zh) 2015-07-24 2015-07-24 跨骑型车辆
BR112018000685-8A BR112018000685B1 (pt) 2015-07-24 2016-07-15 Veículo do tipo para montar
PCT/JP2016/070988 WO2017018246A1 (ja) 2015-07-24 2016-07-15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7530787A JP6398126B2 (ja) 2015-07-24 2016-07-15 鞍乗り型車両
PE2018000071A PE20180376A1 (es) 2015-07-24 2016-07-15 Vehiculo de tipo montar a horcajadas
MX2018000820A MX2018000820A (es) 2015-07-24 2016-07-15 Vehiculo del tipo de montar a horcajadas.
ARP160102204A AR105423A1 (es) 2015-07-24 2016-07-21 Vehículo del tipo de montar a horcajadas
CONC2018/0000383A CO2018000383A2 (es) 2015-07-24 2018-01-16 Vehículo del tipo de montar a horcajada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0944.5A CN106379453B (zh) 2015-07-24 2015-07-24 跨骑型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9453A true CN106379453A (zh) 2017-02-08
CN106379453B CN106379453B (zh) 2019-11-01

Family

ID=57884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0944.5A Active CN106379453B (zh) 2015-07-24 2015-07-24 跨骑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JP (1) JP6398126B2 (zh)
CN (1) CN106379453B (zh)
AR (1) AR105423A1 (zh)
BR (1) BR112018000685B1 (zh)
CO (1) CO2018000383A2 (zh)
MX (1) MX2018000820A (zh)
PE (1) PE20180376A1 (zh)
WO (1) WO201701824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0477A (zh) * 2017-10-31 2019-05-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CN111114676A (zh) * 2018-10-30 2020-05-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11377016A (zh) * 2018-12-27 2020-07-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CN111746696A (zh) * 2019-03-26 2020-10-09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鞍座型车辆的电池保持器
CN114981535A (zh) * 2020-02-01 2022-08-30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内燃机的机动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5805B2 (ja) * 2016-08-24 2021-07-2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7035819B2 (ja) * 2018-06-05 2022-03-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WO2020184226A1 (ja) * 2019-03-11 2020-09-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WO2021149144A1 (ja) * 2020-01-21 2021-07-2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Mt型ストラドルドビークル
JP7230091B2 (ja) * 2021-03-30 2023-02-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5469A (ja) * 1993-04-22 1994-11-01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取付構造
JPH07187048A (ja) * 1993-12-28 1995-07-25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フットレスト装置
CN101659302A (zh) * 2008-08-29 2010-03-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02039963A (zh) * 2009-10-21 2011-05-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
CN103010355A (zh) * 2011-09-27 2013-04-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二轮摩托车
CN103029780A (zh) * 2011-09-28 2013-04-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式车辆的炭罐配置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9759U (ja) * 1982-09-24 1984-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5301374B2 (ja) * 2009-06-30 2013-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5469A (ja) * 1993-04-22 1994-11-01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取付構造
JPH07187048A (ja) * 1993-12-28 1995-07-25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フットレスト装置
CN101659302A (zh) * 2008-08-29 2010-03-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02039963A (zh) * 2009-10-21 2011-05-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
CN103010355A (zh) * 2011-09-27 2013-04-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二轮摩托车
CN103029780A (zh) * 2011-09-28 2013-04-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式车辆的炭罐配置结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0477A (zh) * 2017-10-31 2019-05-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CN109720477B (zh) * 2017-10-31 2020-09-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CN111114676A (zh) * 2018-10-30 2020-05-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US11007882B2 (en) 2018-10-30 2021-05-18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CN111114676B (zh) * 2018-10-30 2021-11-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11377016A (zh) * 2018-12-27 2020-07-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CN111746696A (zh) * 2019-03-26 2020-10-09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鞍座型车辆的电池保持器
CN114981535A (zh) * 2020-02-01 2022-08-30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内燃机的机动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8000685A2 (pt) 2018-09-18
JP6398126B2 (ja) 2018-10-03
AR105423A1 (es) 2017-10-04
CO2018000383A2 (es) 2018-01-31
JPWO2017018246A1 (ja) 2018-03-01
BR112018000685B1 (pt) 2022-10-18
WO2017018246A1 (ja) 2017-02-02
CN106379453B (zh) 2019-11-01
MX2018000820A (es) 2018-11-09
PE20180376A1 (es) 2018-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9453A (zh) 跨骑型车辆
CN101659297B (zh) 两轮摩托车的滤罐配置结构
CN103029780B (zh) 跨骑式车辆的炭罐配置结构
CN102632946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2770332B (zh) 骑乘型车辆的蒸发燃料控制装置
CN101531223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1791997B (zh) 摩托车
US20140060955A1 (en) Canister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01531228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3318346A (zh) 骑乘型车辆的吸附罐配置构造
CN102963472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5517884A (zh) 摩托车的燃料蒸发气体回收装置
CN101659302B (zh) 机动二轮车
JP609835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5002351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CN101676171B (zh) 机动二轮车
JP5841032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03010349A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6364607A (zh) 跨骑型车辆
CN102785729A (zh) 鞍乘型车辆
JP5907844B2 (ja) 鞍乗型車両
JP5386013B2 (ja) 自動二輪車
JPWO2020121487A1 (ja) 調整弁配置構造
CN102785731A (zh) 鞍乘型车辆
CN110461695B (zh) 跨骑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