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0688B - 座椅 - Google Patents

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0688B
CN101370688B CN2007800026705A CN200780002670A CN101370688B CN 101370688 B CN101370688 B CN 101370688B CN 2007800026705 A CN2007800026705 A CN 2007800026705A CN 200780002670 A CN200780002670 A CN 200780002670A CN 101370688 B CN101370688 B CN 1013706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seat
state
conditioned
contro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26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0688A (zh
Inventor
石岛崇弘
秋叶智
沟端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70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0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0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06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96Central command actuator to selectively switch on or engage one of several special purpose circuits or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0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cinematic
    • B60N2/161Rods
    • B60N2/1615Parallelogram-lik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mechanism
    • B60N2/165Gear wheel driven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mechanism
    • B60N2/167Ratchet mechanism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提高多个被调节部的操作性的座椅。车用座椅(10)具有:升降器机构(22),其设置于用于乘坐的座椅主体上,并通过所传递的操作力而被调节;倾斜机构(20),其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上,并通过所传递的操作力而被调节;操作手柄(30),其通过乘坐者的操作被输入操作力;切换机构(50),其能够在可把操作手柄(30)的操作力传递至升降器机构(22)的第1状态和可传递至倾斜机构(20)的第2状态之间进行选择性的切换。

Description

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为乘坐者乘坐用而安装在汽车上的座椅。
背景技术
公知的车用座椅具备用于解除倾斜机构的锁止并可调节靠背角度的操作手柄以及用于调节坐垫高度的按钮(knob)(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把操作手柄和按钮分别相互分离地设置在座椅宽度方向外端处,从而达到互不干涉并可以独立操作。
此外,现有的车用座椅为,其倾斜操作手柄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操作,通过第1阶段的操作,解除倾斜机构的锁止使靠背的角度可调,而通过第2阶段的操作,在保持靠背角度可调的同时扳举高度操作手柄使座椅上升(参考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1-1302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8-260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所述前者的技术中,因操作手柄与按钮分别被设置,难以同时把两者设置在操作性良好的位置。而在后者的技术中,由于不能将座椅高度锁止机构的解锁(操作高度操作手柄)独立于倾斜锁止的解除而进行,不利于操作性的提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多个被调节部的操作性的座椅。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与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相关的座椅,具有:第1被调节部,其设置于乘坐用座椅的主体部上,并通过所传递的操作力而被调节;第2被调节部,其设置于所述座椅的主体部上,并通过所传递的操作力而被调节;操作构件,其通过乘坐者的操作而被输入操作力;切换装置,其能够在将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力可传递至所述第1被调节部的第1状态,和将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第2被调节部的第2状态之间进行选择性的切换。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座椅中,当切换装置处于第1状态的情况下操作操作构件时,该操作力传递至第1被调节部而使该第1调节部被调节,或者通过该操作力使第1被调节部处于可调节的状态(例如解锁状态等)。另一方面,当切换装置处于第2状态的情况下操作操作构件时,该操作力传递至第2被调节部而使该第2被调节部被调节,或者通过该操作力使第2被调节部处于可调节状态(例如解锁状态等)。
由此,通过一个操作构件,就能够对第1和第2被调节部进行选择性的即独立的调节。因此,与为了独立操作第1及第2被调节部而独立设置两个操作部的结构相比,减少了对乘坐者操作部位的配置和大小的限制,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因而,例如通过把可独立操作第1及第2被调节部的单一操作构件设置在坐垫操作性良好的位置,就能够以良好的操作性同时操作高度调节机构和角度调节机构。
这样,对于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座椅,就能够提高多个被调节部的操作性。此外,也可采用具备3个以上的被调节部和具有与此相对应的3个以上操作力功能的操作力施加部的结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2所述的座椅为,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座椅中,所述切换装置的切换操作部设置在所述操作构件上。
对于本发明技术方案2所述的座椅,由于切换装置的切换操作部设置在操作构件上,因此用一只手就能够进行操作对象的切换和操作构件的操作,更加提高了操作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3所述的座椅为,在本发明技术方案2所述的座椅中,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力传递部,当处于所述第1状态时,其以可传递操作力的方式卡合在所述第1被调节部的操作力输入部,而当处于所述第2状态时,以可传递操作力的方式卡合在所述第2被调节部的操作力输入部;连动部,其连接所述切换操作部和所述力传递部,根据该切换操作部的操作状态把所述力传递部切换至所述第1状态或第2状态。
对于本发明技术方案3所述的座椅,当乘坐者操作切换装置的切换操作部时,连动部使力传递部位移,将其从第1状态切换至第2状态,或自第2状态切换至第1状态。通过设置连动部,可将切换操作部配置在任意位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另外,切换装置也可采用从第1状态向第2状态的操作、以及从第2状态向第1状态的操作均由操作者(施加操作力)进行的结构,也可为通过例如施力构件,通常(在未对切换操作部进行操作的状态)维持在第1状态或第2状态的结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4所述的座椅为,在本发明技术方案3所述的座椅中,所述连动部的结构为伴随所述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切换所产生的所述力传递部的位移方向与所述切换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不同。
对于本发明技术方案4所述的座椅,由于连动部把切换操作部的操作方向切换至力传递部的切换方向,因此,提高了选择性地向第1以及第2被调节部传递操作力的力传递部的设计自由度。由此,就可实现对应于各种被调节部的操作力传递结构。此外,还能够设定切换操作部的操作力和操作行程。
本发明技术方案5所述的座椅为,在本发明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座椅中,所述力传递部中,在所述第1状态下与所述第1被调节部卡合的部分不同于在所述第2状态下与所述第1被调节部卡合的部分。
对于本发明技术方案5所述的座椅,由于力传递部中的与第1被调节部卡合的部分不同于与第2被调节部卡合的部分,因此提高了选择性地向第1以及第2被调节部传递操作力的力传递部的设计自由度。由此,就可实现对应于各种被调节部的操作力传递结构结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6所述的座椅为,在本发明技术方案3所述的座椅中,所述第1被调节部的操作力输入部为可围绕沿座椅宽度方向轴线转动的第1臂,而所述第2被调节部的操作力输入部为可围绕与所述第1臂转动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的第2臂;所述操作构件被设置为,以相对角度可位移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2臂中离开转动轴线的部分上,且在非操作状态中其与所述第2臂的连接部同轴于所述第1臂的转动轴线,而且,所述切换装置的力传递部具有:第1卡合部,其在所述第1状态下容许所述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第2臂产生的相对角度位移, 在所述第2状态下限定所述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第2臂产生的相对角度位移;第2卡合部,其被设置在所述操作构件与所述第1臂之间,当所述操作构件围绕所述第1臂的转动轴线转动时卡合在该第1臂,而当所述操作构件围绕所述第2臂的转动轴线转动时,其与所述第1臂的卡合被解除。
对于本发明技术方案6所述的座椅,当切换装置位于通过第1卡合部容许操作构件与第2臂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移的第1状态的情况下操作操作构件,操作构件对于第2臂进行相对角度位移,同时围绕第1臂的转动轴线进行转动。此时,第2卡合部使第1臂和操作构件卡合,因此第1臂随着操作构件的转动而自转。因此,操作构件的操作力被传递至第1被调节部,而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不会被传递至第2被调节部。
另一方面,当切换装置位于通过第1卡合部限定操作构件与第2臂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移的第2状态的情况下操作操作构件,操作构件与第2臂一体地围绕该第2臂的转动轴线转动。此时,由于第2卡合部解除了第1臂和操作构件的卡合,第1臂不会转动。因此,操作构件的操作力被传递至第2被调节部,而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不会被传递至第1被调节部。
由此,尽管具有共同的操作构件,但在调节第1被调节部与调节第2被调节部时,操作构件的操作轨迹却不同。
本发明技术方案7所述的座椅为,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至本发明技术方案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座椅中,所述第1被调节部以及第2被调节部中的任意一方为用于调节所述座椅的主体部上下方向位置的高 度调节机构,而所述第1被调节部以及第2被调节部中另一方为用于切换靠背相对于坐垫的角度的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倾斜机构。
对于本发明技术方案7所述的座椅,由于可通过共同的操作构件对倾斜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进行操作,同把这些操作构件分别独立设置的情况相比,对操作构件的配置、尺寸形状的限制要少。因此,能够通过把操作构件设置在对于乘坐者操作性良好的位置,实现这些倾斜机构以及高度调节机构的良好操作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8所述的座椅为,在本发明技术方案7所述的座椅中,所述操作构件设置在所述座椅的主体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通过向座椅上下方向的操作而对所述高度调节构件进行操作,通过向座椅上方的操作而对倾斜机构进行操作。
对于本发明技术方案8所述的座椅,在高度调节机构的选择状态下通过上下方向操作操作构件(的全体或端部),调节座椅的高度。例如,通过向上操作操作构件使座椅上升,而向下操作操作构件则使座椅下降,从而可以进行舒适自然的高度调节。另一方面,在倾斜机构的选择状态下把操作构件(的全体或端部)向上方扳起,倾斜机构的锁止被解除而可进行靠背的角度(倾斜)调节。在本座椅中,由于具有切换装置,在高度调节机构和倾斜机构中可将共同的操作构件的操作方向设定为共同的上下方向,从而可给乘坐者(操作者)提供舒适的操作性和操作感。
本发明技术方案9所述的座椅为,在本发明技术方案7或8所述的座椅中,在切换操作部的非操作状态下,所述切换装置保持可将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倾斜机构的切换状态,而当所述切换 操作部被操作时,所述切换装置则被切换至可将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状态。
对于本发明技术方案9所述的座椅,当不操作切换操作部而向规定方向(上方)操作操作构件时,倾斜机构的锁止则被解除。另一方面,当操作切换操作部之后或者操作切换操作部的同时,对操作构件进行规定方向(上下方向)的操作时,座椅高度就被调节。由此,乘坐者即使在就座和起立时与操作构件接触,也能防止高度调节机构被意外操作的现象。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座椅具有能够提高多个被调节部的操作性的显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座椅升降器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车用座椅的倾斜机构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的平面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外观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4A是模式性的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的侧视图。
图14B是模式性的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的平面图。
图14C是模式性的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的正面剖面图。
图15A是模式性的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在非操作状态的侧视图。
图15B是模式性的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在倾斜操作状态的侧视图。
图15C是模式性的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在升降器操作状态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用于说明构成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的操作力施加部选择卡合部动作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述车用座椅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比较例所述车用座椅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7对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座椅的车用座椅10进行说明。其中,在各图中适宜标示的箭头FR、箭头UP、箭头W分别为适用车用座椅10的汽车的前方(前进方向)、上方、车宽方向,这些上方、前方、座椅宽度方向与车用座椅10的上方、前方、座椅宽度方向一致。在以下仅说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座椅宽度方向时就是指以上述车用座椅(汽车)为基准的各方向。
在图5中以立体图显示了车用座椅10的大致整体结构。如图所示,车用座椅10具有汽车乘坐者落坐的坐垫12和从背后支撑落坐的乘坐者上身的靠背14。如图7所示,组成坐垫12的坐垫骨架16的后端部与组成靠背14的靠背骨架18的下端部通过作为角度调节机构的倾斜 机构20可调相对角度地连接在一起。倾斜机构20分别设置于宽度方向的两端,这些倾斜机构20通过未图示的连动机构进行连动。
如图7所示,倾斜机构20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坐垫托架20A,其固定在坐垫骨架16上;靠背托架20C,其通过倾斜轴20B连接在坐垫托架20A,同时被固定在靠背骨架18上;锁止连接部20D,其对坐垫托架20A和靠背托架20C之间的、围绕倾斜轴20B的相对角度可进行多级或无级调节且可在任意相对角度锁止;扭簧20E,其向阻止坐垫托架20A和靠背托架20C之间的相对角度发生位移的锁止一侧,对锁止连接部20D施力。此外,座椅宽度方向一侧(例如车宽方向外侧)的倾斜机构20,具有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倾斜轴20B可一体转动地连接的解锁臂20F。对于锁止连接部20D,因为可以从公知的各种结构获得,在此省略其结构的说明。
在锁止连接部20D的锁止状态下,这些一对倾斜机构20相对于坐垫12(坐垫骨架16)可把靠背14(靠背骨架18)保持在任意倾斜角。此外,当抗拒扭簧20E的施力将解锁臂20F向图7所示箭头A方向转动时,一对倾斜机构20可以通过该转动直接地或者通过连动机构传递该转动,从而分别解除来自锁止连接部20D的锁止状态。
在坐垫12与靠背14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复位弹簧,当各倾斜机构20处于解锁状态时,在未向靠背14加载的情况下,使靠背14相对于坐垫12前倾至规定位置。另一方面,在各倾斜机构20的解锁状态下,当向靠背14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向后负载时,靠背14相对于坐垫12就会后倾。而且,在靠背14相对于坐垫12的任意倾斜角解除解锁臂20F的操作力时,因扭簧20E的施力使倾斜机构20复位至锁止状态,使靠背14与该坐垫12可保持任意倾斜角。
这些倾斜机构20的解锁是,通过把取位于后述的倾斜选择状态的操作手柄30的操作力经被覆缆索35(后述)传递至解锁手柄20F来实现的。
此外,如图6所示,车用座椅10作为高度调节机构具有座椅升降器22。座椅升降器22具有其上下端分别旋转自如地连接在上部导轨24和坐垫骨架16的前后一对联杆22A、22B,并同该上部导轨24和坐垫骨架16共同构成4节联杆。上部导轨24以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支撑在固定于车身底板上的下部导轨26上(参照图5)。
前后联杆22A、22B配置成,以连接各自上下连接部(转动轴)的假想直线大致平行的状态相互后倾,通过变化其后倾角度,使坐垫骨架16相对于上部导轨24在上下方向进行接触和分离。并且,图6中的实线、点划线分别表示坐垫骨架16(坐垫12)相对于上部导轨24的下限位置、上限位置。
此外,座椅升降器22具有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坐垫骨架16上的升降器齿轮22C,连接联杆22D的前端转动自如地连接在该升降器齿轮22C的转动轴的上方部分。连接联杆22D的后端转动自如地连接在联杆22B与坐垫骨架16的连接部的上方。由此,在座椅升降器22中,当使该升降器齿轮22C向箭头B方向转动时,联杆22B向起立方向转动并且坐垫骨架16向上方位移,而当使该升降器齿轮22C向与箭头B相反的箭头C方向转动时,联杆22B向后倾方向转动并且坐垫骨架16向下方位移。
座椅升降器22具有与升降器齿轮22C啮合的小齿轮22E,小齿轮22E通过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后述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可与操作 手柄30连接。泵式升降器机构22F由坐垫骨架16支撑,通过取位于后述的升降器选择状态的操作手柄30向箭头D方向的转动而由小齿轮22E使升降器齿轮22C向箭头B方向转动,当操作手柄30自向箭头D一侧的转动位置(以下,称上侧操作位置)复位至非操作位置的中立位置时,操作力不会被传递至小齿轮22E。
同样,泵式升降器机构22F通过取位于升降器选择状态的操作手柄30向箭头E方向的转动而由小齿轮22E使升降器齿轮22C向箭头C方向转动,当操作手柄30自向箭头E一侧的转动位置(以下,称下侧操作位置)复位至中立位置时操作力不会被传递至小齿轮22E。
此外,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具有制动功能以防止因来自升降器齿轮22C的作用力使小齿轮22E反转。另外,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包括对操作手柄30向中立位置一侧施力的施力构件,使得操作手柄30向中立位置复位时不需操作力。
因此,座椅升降器22通过将取位于升降器选择状态的操作手柄30在中立位置与箭头D一侧转动位置之间进行往返摆动操作,使坐垫12相对于车身底板上升,而通过将取位于升降器选择状态的操作手柄30在中立位置与箭头E一侧转动位置之间往返摆动操作,使坐垫12相对于车身底板下降,并且抗拒乘坐载荷使坐垫12可保持在任意高度。
如图5所示,在坐垫12的宽度方向端部(例如车宽方向外侧)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车用座椅10的倾斜角度以及相对于底板的高度的操作力施加部28。操作力施加部28作为单一操作构件具有操作手柄30,以用于独立操作倾斜机构20以及座椅升降器22。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力施加部28可操作地被设置在坐垫12侧端部。具体地,如图3所示,坐垫12侧部中,由安装在坐垫骨架16上的外罩32自宽度方向外侧对倾斜机构20、座椅升降器22进行覆盖。另外,操作力施加部28的机构部也被外罩32自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被覆盖,如图4所示,设置在凹设于外罩32前后方向中央的操作凹部32A内的操作手柄30(后述的手柄部)位于外罩32的外侧,供乘坐者进行操作。
下面,对通过操作力施加部28来独立操作倾斜机构20以及座椅升降器22的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操作力施加部28具有用于向座椅升降器22的泵式升降器机构22F传递负荷的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形成为座椅宽度方向向内开口的有底圆筒状,在被泵式升降器机构22F盖住的状态下,通过螺钉固定使其与该泵式升降器机构22F进行同轴且一体的转动。在位于该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的座椅宽度方向外端的底板34A上,形成有沿直径方向的槽34B。该槽34B在座椅宽度方向向外开口的同时,也向底板34A径向开口。当座椅升降器22处于被操作状态下,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以槽34B的长度方向位于上下方向的状态,被安装在泵式升降器机构22F上。
如图3所示,在用被覆层35B包覆缆线35A而构成的被覆缆索35中的缆线35A的一端被卡止在倾斜机构20的解锁臂20F上。而另一方面,被覆层35B的一端固定支撑在倾斜机构20附近的、被固定于坐垫骨架16上的缆线固定托架36上,被覆层35B的另一端,由在操作手柄30附近通过连接具48固定支撑在,由螺钉37被固定于坐垫骨架16上的缆线固定托架38上。
如图1所示,贯穿并支撑被覆层35B的缆线固定托架38的被覆支撑部38A,形成为前后方向朝向的板状,支撑着被覆层35B的另一端以使缆线35A的另一端被向前方拉出。缆线35A的另一端插通于大致圆筒状的前后形成有法兰40A的保护套筒40的同时,通过固定在前端的防脱构件46使其不致于从保护套筒40上脱落。被覆缆索35的未图示的中间部适当地松弛,当使保护套筒40向前位移时,缆线35A从被覆层35B中被拉出而使解锁臂20F向箭头A方向转动。
因此,操作力施加部28在以下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即把乘坐者的操作手柄30的操作力传递给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作为其向箭头D或箭头E方向的转动力的状态,以及传递给保护套筒40作为其向前的移动力的状态。
如图3所示,操作手柄30由手柄主体42和覆盖手柄主体42的一部分而构成乘坐者用操作部以及外观部分的手柄部44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手柄主体42以前后方向为其长度方向,设置在其后端的圆筒状被支承部42A以圆周方向可滑动地外嵌于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上,从而同轴且可独立转动地被支撑在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在此状态下,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的槽34B的整个槽深全部位于被支承部42A的宽度方向外侧。
从手柄主体42的被支承部42A的前下方附近部分,宽度方向向外相互平行地凸设有导向片42B和导向杆42C。导向片42B形成为不可旋转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截面为矩形),而导向杆42C为圆柱状。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手柄主体42的前端附近,形成有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导向孔42D,从导向孔42D后端附近向上凸设有开关支承片42E。在开关支承片42E上形成有轴孔42F。
以上说明的手柄主体42,主要是位于导向片42B的前侧部分,被插通在形成于外罩32的操作凹部32A后部的导向槽32B中,并被配置在该外罩32的外侧。于是,在该手柄主体42中位于外罩32外侧的部分被手柄部44所覆盖。操作手柄30为,当手柄部44被略微向上操作时,手柄主体42围绕被支承部42A(泵式升降器机构22F)的轴心向箭头D方向转动,而当手柄部44被略微向下操作时,手柄主体42围绕被支承部42A的轴心向箭头E方向转动。
于是,在手柄主体42中设置有切换机构50,其作为切换装置在以下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即将操作手柄30向箭头D方向或箭头E方向转动而产生的操作力传递到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作为其向箭头D或者箭头E方向的转动力的状态,以及将操作手柄30向箭头D方向转动而产生的操作力传递给保护套筒40作为其向前方的移动力的状态。
如图1和图2所示,切换机构50具有作为力传递部的切换卡合构件52。切换卡合构件52为,从在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主体52A的该上下方向中间部向前延设有被导向片52B,侧面观察时呈大约倾斜90度的T字形。在被导向片52B中,形成有与导向片42B相对应的导向孔52C,在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主体52A的上下方向中央部上形成有与导向杆42C相对应的通孔52D。切换卡合构件52通过将导向片42B、导向杆42C插通导向孔52C和通孔52D,支撑在手柄主体42宽度方向外侧上,并能向该宽度方向发生相对位移。
从切换卡合构件52的主体52A的后边缘,在其上下方向全长度上,沿着宽度方向向内延设有槽卡合片52E。槽卡合片52E通过相对于切换卡合构件52的手柄主体42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位移,相对于升降器 负荷传递构件34的槽34B可进退。即,槽卡合片52E可以取位于:嵌入槽34B,从而将手柄主体42的箭头D或箭头E方向的操作力传递给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的升降器卡合位置,以及从槽34B向宽度方向外侧脱出,从而切断手柄主体42的箭头D或箭头E方向的操作力传递到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的升降器切断位置。
此外,从切换卡合构件52的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主体52A的下端延设有,从正面看在宽度方向向外开口呈半圆弧状的缆线卡合部52F。缆线卡合部52F通过切换卡合构件52的对于手柄主体42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位移,可在保护套筒40的前后法兰40A之间进退。即,缆线卡合部52F可以取位于:嵌入前后法兰40A之间,可使手柄主体42的箭头D方向的操作力传递至保护套筒40的倾斜卡合位置,以及可以从法兰40A之间向宽度方向内侧脱出而切断向保护套筒40的手柄主体42在箭头D方向的操作力的倾斜切断位置。
于是,切换卡合构件52各部分的尺寸、形状、配置被确定为,以便当槽卡合片52E取位于升降器卡合位置状态时,缆线卡合部52F取位在倾斜切断位置(该状态称为升降器选择状态),当缆线卡合部52F取位于倾斜卡合位置状态时,槽卡合片52E取位于升降器切断位置(该状态称为倾斜选择状态)。
此外,如图2所示,在手柄主体42与切换卡合构件52之间,以压缩状态设置有套插在导向杆42C上的压缩螺旋弹簧54。更具体地,在压缩螺旋弹簧54与切换卡合构件52之间存在有环状的垫片56,而在贯穿主体52A(通孔52D)的导向杆42C上,以座椅宽度方向不能脱落地安装有E型环。由此,切换卡合构件52通过压缩螺旋弹簧54 的施力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移,通常(后述的切换开关非操作状态)取位于倾斜选择状态。
如图1所示,切换机构50作为切换操作部具有切换开关60,为了使手握手柄部44时拇指易于操作,而把切换开关60设置在操作手柄30的前部。具体地,切换开关60为,从开关主体60A后端下伸设置有宽度方向对置的一对支承片60B,在这一对支承片60B上,形成有与手柄主体42的轴孔42F相对应的轴孔60C。于是,切换开关60以在一对支承片60B之间夹持开关支承片42E的状态,通过贯穿各轴孔60C、轴孔42F的支承销62,相对于手柄主体42围绕支承销62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手柄主体42上。
该切换开关60的操作力通过作为连动部的连动滑板(联杆)64可被传递至切换卡合构件52。连动滑板64从侧面看为与手柄主体42前部形状相似的板状构件,在滑板主体64A前端附近凸设有嵌入手柄主体42导向孔42D的宽度方向向内的未图示的导向销。由此,滑板主体64A通过手柄主体42限定其向宽度方向向内侧的位移的同时,通过插入导向销的导向孔42D,限定其上下方向的位移。
此外,在滑板主体64A后端部上,向宽度方向外侧偏移设置有从侧面看向后开口大致呈U字形的后导向部64B。后导向部64B被设置成上下跨越导向片52B。该后导向部64B,通过从正面看时向宽度方向向内开口的大致呈コ字形、且开口端被固定在手柄主体42上的导向体66,使上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向外侧的位移被限定。这样,连动滑板64只被允许进行相对于手柄主体42的前后方向的滑动。
从滑板主体64A前端向上凸设有板状的被动扣入部64C。被动扣入部64C具有同时面向前方和上方的倾斜面即扣入面64D,在扣入面64D上端一体形成有钩状的挡块64E。通过设置在切换开关60上的主动扣入部68,被动扣入部64C的扣入面64D被向下按压,从而使连动滑板64向后滑动。
具体地,主动扣入部68具有扣入面68A,扣入面68A为在连动滑板64的滑动范围内常时与扣入面64D可滑动地形成面接触的倾斜面,主动扣入部68还具有在连动滑板64的前侧移动极限与钩状挡块64E卡合的挡块68B,以及从座椅宽度方向两侧夹住被动扣入部64C的防脱落凸部68C。在切换开关60前部向下位移而围绕支承销62转动时,主动扣入部68通过使扣入面68A滑动在扣入面64D且按压该扣入面64D,而使连动滑板64向后方滑动。
另一方面,在后导向部64B上下的后端,各自形成有主动扣入部64F,各主动扣入部64F具有同时面向后方和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扣入面64G。各扣入面64G在切换卡合构件52的、横跨被导向片52B的两侧上,在连动滑板64的滑动范围内,常时可滑动地接触在主体54A的前边缘52G。因此,当切换开关60被按压而连动滑板64向后方滑动时,切换卡合构件52一边被导向片42B导向一边抗拒压缩螺旋弹簧54的施力向宽度方内侧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部分的尺寸、形状、配置被确定为,当切换开关60被按压操作至操作极限时,能够被切换为升降器选择状态。
另一方面,当解除切换开关60的操作力时,通过压缩螺旋弹簧54的施力,切换机构50分别使切换卡合构件52复位到倾斜选择状态, 使连动滑板64复位到前侧移动极限,使切换开关60复位到挡块68B与挡块64E卡合的非操作位置。
如图4所示,以上说明的切换机构50的切换开关60为,从在手柄部44前部的宽度方向内侧部分形成的凹口部44A,乘坐者(大拇指)可按压操作地突出设置在上侧。
此外,安装有通常保持倾斜选择状态的切换机构50的操作手柄30(手柄主体42),通过由扭簧20E的施力使缆线35A的另一端(操作力施加部28一侧)相对于被覆层35B处于最小拉出状态(保护套筒40与缆线固定托架38产生干涉),从而被保持在非操作位置、中立位置。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对于上述构成的车用座椅10,当乘坐者欲把乘坐高度向调高方向调整时,例如,乘坐者持续握着操作手柄30的手柄部44的同时,并用大拇指等把切换开关60向手柄部44内按压,即把切换机构50向升降器选择状态切换,同时将该操作手柄30在中立位置与上侧操作位置之间摆动(往返转动)。在操作操作手柄30时伴随着从中立位置向上侧操作位置动作的操作力,通过在槽34B中嵌入有切换卡合构件52、槽卡合片52E的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被传递至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即座椅升降器22,于是坐垫12即车用座椅10整体向上方移动。当在希望的高度停止操作手柄30的操作时,通过座椅升降器22使坐垫12的高度维持在所调节的高度。
同样,当乘坐者欲把乘坐高度向调低方向调整时,例如,乘坐者持续握着操作手柄30的手柄部44的同时,用大拇指等把切换开关60 向手柄部44内按压,即把切换机构50向升降器选择状态切换,同时将该操作手柄30在中立位置与下侧操作位置之间摆动(往返转动)。在操作操作手柄30时伴随着从中立位置向下侧操作位置动作的操作力,通过槽34B中嵌入有切换卡合构件52、槽卡合片52E的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被传递至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即座椅升降器22,于是坐垫12即车用座椅10整体向下方移动。当在希望的高度停止操作手柄30的操作时,通过座椅升降器22使坐垫12的高度维持在所调节的高度。
另一方面,当乘坐者调整靠背14相对于坐垫12的角度时,乘坐者无需操作切换开关60,即保持倾斜选择状态,把手指放在操作手柄30的手柄部44上或者握住手柄部44,并把手柄部44的前部向上方拉起。于是,伴随着操作手柄30向箭头D方向的转动,缆线卡合部52F向大致前方位移,缆线35A从被覆层35B中被拉出。由此,对于被覆层35B发生相对位移的缆线35A使解锁臂20F向箭头A一侧转动,于是倾斜机构20的锁止被解除。
乘坐者把体重施加到靠背14上使该靠背14后倾并在希望的位置停止,或者通过复位弹簧的施力使起来的靠背14停止在希望的位置。当乘坐者解除操作手柄30的操作力时,通过扭簧20E的施力,使倾斜机构20复位至锁止状态,操作手柄30复位至非操作位置。
因此,在车用座椅10中,由于可通过单一的操作手柄30对倾斜机构20和座椅升降器22进行独立(选择性地)操作调节,把操作手柄30设置在对于乘坐者操作性良好的位置,从而兼顾了倾斜机构20和座椅升降器22的操作性。
对于这一点通过与图18所示比较例进行比较说明,则在该比较例的座椅200中,为了使用于座椅高度调节的升降器手柄202与用于倾斜解除的倾斜手柄204可独立操作,供操作者使用的被操作部202A、204A被大大分开设置。因此,分别对于调节用的升降器手柄202、倾斜手柄204,有必要确保其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尺寸、独立操作空间,因此对这些升降器手柄202、倾斜手柄204的尺寸形状与配置的制约大。具体地,在座椅200中对于操作者操作性良好的位置,只能设置被操作部202A、204A中的一方,在该比较例中,由于倾斜手柄204的位置在座椅后部,手难以到达,因而操作时手与座椅安全带装置206(扣环卡止部)等会产生干扰。此外,由于升降器手柄202、倾斜手柄204两者的手柄长度(前后长度)都被限制得较短,因此难以减少操作力。更进一步,由于在上述制约范围内需优先确保升降器手柄202、倾斜手柄204的各功能,因而,座椅200的外观设计、设计的自由度少。
如此,在车用座椅中,对于乘坐者来说操作性良好的范围是有限的。但在车用座椅10中,由于把操作手柄30在倾斜机构20和座椅升降器22中通用,减少了对该操作手柄30的配置以及尺寸的制约,提高了设计自由度。具体地,通过将单一操作手柄30设置在避免与座椅安全带装置发生干扰并手指易于到达的适当位置,确保并提高了倾斜机构20以及座椅升降器22的操作性。此外,由于操作手柄30的手柄长度设定的自由度高,易于适当地设定操作力和操作行程。
这样,对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用座椅10,可提高倾斜机构20以及座椅升降器22等多个被调节部的操作性。
此外,在车用座椅10中,由于通过切换机构50对操作手柄30的操作力被传递的被调节机构进行切换,无论在调节倾斜机构20以及调 节座椅升降器22的任何一方时,操作手柄30的操作方向都为使操作部30A前端在上下方向变化的、围绕轴34的转动方向,因而不会使操作者(乘坐者)感到不舒适,可将倾斜机构20以及座椅升降器22两者通过单一的操作手柄30进行操作。
进而,对于车用座椅10的切换机构50,由于是通过连动滑板64、主动扣入部68等来变换切换开关60的操作力,容易进行与多个操作力传递路径的配置和尺寸形状所相应的设计,此外也能够容易设定操作方向、操作力行程和操作力。并且,由于切换卡合构件52具有相互分离设置的槽卡合片52E和缆线卡合部52F,容易进行与多个操作力传递路径的配置和尺寸形状所相应的设计。
更进一步,对于车用座椅10,由于通常是通过压缩螺旋弹簧54的施力使切换卡合构件向倾斜选择状态偏移,从而防止了例如乘坐者(乘坐者)上下车时与操作手柄接触,而无意识地调整座椅高度的现象。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或前面出现的构成基本相同的部件、部分,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或者前面出现的构成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其说明,此外,有时会省略图示。
(第2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用座椅70,通过图8至图12进行说明。图8为构成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用座椅70的操作力施加部的侧视图。如图所示,车用座椅70中,用后述的通过切换卡合构件74围绕规定轴的转动对倾斜选择状态和升降器选择状态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75,来代替使切换卡合构件52向座椅宽度方向发生位移而对倾 斜选择状态和升降器选择状态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50。这一点是与车用座椅10主要的不同点,还有其他各种变更点。
如图12所示,操作力施加部72用操作手柄76代替了操作手柄30。操作手柄76除了后端整体以外都被设置在外罩78的宽度方向外侧。因此,代替外罩32而设置的外罩78形成为,不具有相当于操作凹部32A的凹部,容许操作手柄76的后端的转动。下面,对通过该操作手柄76对倾斜机构20、座椅升降器22进行选择性操作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8及图9所示,操作力施加部72具有倾斜负荷传递臂80。在倾斜负荷传递臂80的下端,形成有与固定于缆线35A端部的防脱构件46卡合的卡合部80A。卡合部80A形成为,在面向前后方向的板状部中通过设置供缆线35A可进退而防脱构件46不能插通的缺口部。
如图9及图11所示,倾斜负荷传递臂80上端为,呈圆筒状并在宽度方向向内突出的被支承部80B,被支承部80B在圆周方向可滑动地外嵌在泵式升降器机构22F的外周。在相对于泵式升降器机构22F的被支承部80B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上,固定嵌合有夹紧环81,从而防止倾斜负荷传递臂80从泵式升降器机构22F上脱落。
由此,倾斜负荷传递臂80同轴且可独立转动地支撑在泵式升降器机构22F,通过卡合部80A向大致前方位移方向(箭头F方向)的转动,使卡合部80A与防脱构件46卡合的同时将缆线35A从被覆层35B中拉出。此外,在被支承部80B的外侧,设置有一端被形成在泵式升降器机构22F中的弹簧卡止片22G卡止的同时,另一端被形成在被支承部80B上的弹簧卡止片80C所卡止的扭簧82。
倾斜负荷传递臂80通过扭簧82的施力,向箭头F的相反方向被施力,如图8所示与固定在坐垫托架16上的挡块83卡合。倾斜负荷传递臂80与挡块83卡合的位置被作为非操作位置。进而,在倾斜负荷传递臂80的被支承部80B的上前侧上,形成有朝向宽度方向外侧面向前后方向而延设的切换卡合部80D。切换卡合部80D具有缺口部80E,且形成为在座椅宽度方向向外开口的大致コ字状,与如图8所示的进入缺口部80E的切换卡合构件74的嵌入部74D(后述)卡合。
此外,操作力施加部72具有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84以代替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34。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84形成为,沿座椅宽度方向向内开口的有底圆筒状,通过使泵式升降器机构22F的操作负荷输入部22H压入在底部84A轴心部形成的嵌合孔84B的周边部,而与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同轴且一体转动。此外,在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84中,形成有横跨底部84A与周壁84C的切换卡合部84D。切换卡合部84D为,在相对于嵌合孔84B的前下部与底部84A和周壁84C连设形成的缺口部84E圆周方向的边缘部。切换卡合部84D与进入缺口部84E的切换卡合构件74的嵌入部74E(后述)卡合。
操作手柄76包括,手柄主体86、和包覆手柄主体86而构成乘坐者用操作部以及外观部分的手柄部88。如图8及图9所示,手柄主体86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在其后端形成的支撑孔86A上可转动地支撑在手柄安装用托架90上。具体地,手柄安装用托架90呈大致圆筒状,被设置为从径向外侧同轴地套着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倾斜负荷传递臂80的被支承部80B、扭簧82,其宽度方向内端部通过未图示的螺钉固定在坐垫骨架16上。此外,在手柄安装用托架90的主体90A的座椅 宽度方向外端一侧,形成有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台阶部90B的同时,在台阶部90B的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比90A直径小的手柄支承部90C。
如图11所示,手柄主体86使手柄安装用托架90的手柄支承部90C插通于支承孔86A的同时,通过由插通该手柄支承部90C的夹紧环92和台阶部90B夹持,而可与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同轴地进行转动。由于使手柄支承部90C的前端卷曲,使得夹紧环92相对于手柄安装用托架90不致脱落。于是,如图8及图11所示,倾斜负荷传递臂80的切换卡合部80D(缺口部80E)、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84(切换卡合部84D、缺口部84E)分别位于相对于手柄主体86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
如图9所示,从手柄主体86的支承孔86A的前侧沿宽度方向向外凸设有支轴(螺钉支承)86B,此外,从手柄主体86的前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向外凸设有支轴(螺钉支承)86C。手柄主体86中的前后支轴86B、86C之间,形成有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导向孔86D。而且,在前侧支轴的更前方处,凸设有弹簧卡止突起86E。
如图8及图9所示,操作力施加部72的切换机构75具有上述切换卡合构件74。切换卡合构件74从有底圆筒状的支承座74A凸设有臂74B、74C,从侧面看大致呈“ㄑ”字状。支承座74A转动自如地支承(被嵌)在手柄主体86的支轴86B上的同时,通过螺合的螺钉94使其相对于支轴86B不致脱落。
在臂74B的前端形成有嵌入部74D,该嵌入部74D通过切换卡合构件74围绕支轴86B的转动,相对于倾斜负荷传递臂80的缺口部80E可进退,在臂74C的前端形成有嵌入部74E,该嵌入部74E通过切换卡合构件74围绕支轴86B的转动,相对于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84的 缺口部84E可进退。切换机构75的各部分的尺寸、形状、配置被确定为,当嵌入部74D嵌入缺口部80E的状态下,嵌入部74E从缺口部84E中脱出(此状态称为倾斜选择状态),而当嵌入部74E嵌入缺口部84E的状态下,嵌入部74D从缺口部80E中脱出(此状态称为升降器选择状态)。
即,在倾斜选择状态下,把操作手柄76向箭头D方向操作时,该操作力从切换卡合构件74的嵌入部74D经由切换卡合部80D传递至倾斜负荷传递臂80,卡合部80A向大致前方位移而使倾斜机构20的锁止被解除。另一方面,在升降器选择状态,把操作手柄76向箭头D或箭头E方向操作时,该操作力经由切换卡合构件74的嵌入部74E、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84的切换卡合部84D、底部84A传递至操作负荷输入部22H,从而通过座椅升降器22实现座椅高度调整。
如图9所示,在切换卡合构件74的臂74C上,形成有具备沿该臂74C长度方向的长孔的连接部74F。如图8所示,连接部74F由支撑在作为连动部的连动滑板96后端的连接销98所插通。连动滑板96的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如图9所示,从主体96A向宽度方向向内凸设的前后一对导向突起96B,可前后方向滑动地嵌入手柄主体86的导向孔86D内。此外,连动滑板96具有从主体96A向上下方向分别凸设的导向片96C,通过导向片96C使相对于手柄主体86的宽度方向向内的位移被限定。
在该连动滑板96的后端,设置有向后方开口的从平面看呈コ字状的销支承部96D,贯穿销支承部96D后侧开口端的连接销98在上述切换卡合构件74的连接部74F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插通该连接部74F。由此,对于切换机构75,当使连动滑板96移动至相对于手柄主体86 的前侧移动极限时变为倾斜选择状态,而当使连动滑板96移动至相对于手柄主体86的后侧移动极限时变为升降器选择状态。连动滑板96的前后移动极限由导向孔86D的前后端与导向突起96B的卡合位置规定。
此外,在连动滑板96的前端,设置有销卡合部96E。销卡合部96E可使后述切换开关100的联杆销104不致脱落地且可发生若干姿势变化地嵌入。在本实施方式中,销卡合部96E形成为向前开口的夹子状,可发生弹性变形以使联杆销104从开口端插入。
而且,切换机构75具有切换开关100以作为切换部。切换开关100与切换开关60同样地形成为用握住手柄部88的手的拇指易于操作的形状。在切换开关100的后端设有轴毂部100A,轴毂部100A转动自如地支撑(被嵌)在手柄主体86的支轴86C上的同时,通过与该支轴86C螺合的螺钉102使其不从支轴86C上脱落。
此外,从切换开关100的后端垂下形成有在宽度方向对置的一对销支承片100B,在一对销支承片100B之间贯穿有上述联杆销104。另外,切换开关100在一对销支承片100B处于上下方向(大致直立)的状态下,使连动滑板96取位于前侧移动极限(倾斜选择状态),在前部被按压而一对销支承片100B前倾的状态(使联杆销104相对于轴毂100A向后方位移的姿势)下,使连动滑板96取位于后侧移动极限(升降器选择状态)。
进而,从切换开关100的一对销支承片100B前方,设有下垂的弹簧卡止片100C,前端被弹簧卡止突起86E卡止的拉伸状态的拉力螺旋 弹簧106的后端被该弹簧卡止片100C卡止。通过该拉力螺旋弹簧106的施力,连动滑板96向前侧移动极限偏移。
因此,切换机构75与切换机构50同样,通常(在切换开关10的非操作状态)取位在倾斜选择状态,通过抗拒拉力螺旋弹簧106的施力使切换开关100的前部被按压操作,从而被切换成升降器选择状态。由此,操作手柄76通过扭簧82的施力使倾斜负荷传递臂80与挡块83卡合,通常保持在取位于沿前后方向姿势的规定的非操作位置、中立位置。
如图10所示,以上说明的切换机构75的切换开关100,突出设置在形成于手柄部88前部上的宽度方向内侧部分的缺口部88A的上侧,以便乘坐者(拇指)进行按压操作。如图12所示,向箭头D或E方向可转动地嵌入手柄部88外罩78的凹部78A的后端部,如图10所示,由3部分构成,中间框架体88B、以及后部盖88C从上侧包覆着嵌在操作手柄76(的机构部)中外罩78的凹部78A的部分。
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对于上述构成的车用座椅70,当乘坐者欲把乘坐高度向调高方向调整时,例如,乘坐者握着操作手柄76的手柄部88的同时,用大拇指等把切换开关100不断地向手柄部88内按压,即把切换机构75向升降器选择状态切换,同时使该操作手柄76在中立位置与上侧操作位置之间摆动(往返转动)。在操作操作手柄76时伴随着从中立位置向上侧操作位置的动作而产生的操作力,通过切换卡合构件74、以及在切换卡合部84D与嵌入缺口部84E的嵌入部74E卡合的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84而被传递至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即座椅升降器22,于是坐垫 12即车用座椅10整体向上方移动。当在希望的高度停止操作手柄76的操作时,通过座椅升降器22使坐垫12的高度维持在调节的高度。
同样,当乘坐者欲把乘坐高度向调低方向调整时,例如,乘坐者握着操作手柄76的手柄部88的同时,用大拇指等把切换开关100不断地向手柄部88内按压,即把切换机构75向升降器选择状态切换,同时使该操作手柄76在中立位置与下侧操作位置之间摆动(往返转动)。在操作操作手柄76时伴随着从中立位置向下侧操作位置的动作而产生的操作力,通过切换卡合构件74、以及在切换卡合部84D与嵌入缺口部84E的嵌入部74E卡合的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84而被传递至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即座椅升降器22,于是坐垫12即车用座椅10整体向下方移动。当在希望的高度停止操作手柄76的操作时,通过座椅升降器22使坐垫12的高度维持在调节的高度。
另一方面,当乘坐者调整靠背14相对于坐垫12的角度时,乘坐者无需操作切换开关100,即直接在保持倾斜选择状态下,把手指放在操作手柄76的手柄部88上或者握住手柄部88,并把手柄部88的前部向上方拉起。于是,伴随着操作手柄76向箭头D方向转动而产生的操作力,从在切换卡合构件74的嵌入缺口部80E的嵌入部74D通过切换卡合部80D被传递至倾斜负荷传递臂80。于是,倾斜负荷传递臂80向大致前方位移,缆线35A从被覆层35B中被拉出。由此,相对于被覆层35B发生相对位移的缆线35A使解锁臂20F向箭头A一侧转动,于是倾斜机构20的锁止被解除。
乘坐者把体重施加到靠背14上使该靠背14后倾并在希望的位置停止,或者通过复位弹簧的施力使起来的靠背14停止在希望的位置。当乘坐者解除操作手柄76的操作力时,通过扭簧20E的施力,使倾斜 机构20复位至锁止状态,操作手柄76通过扭簧82的施力复位至非操作位置。
如上所述,对于车用座椅70,主要是通过切换机构75传递来自操作手柄76的操作力时,被传递对象的切换结构与切换机构50不同,而作为操作力施加部72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的操作力施加部28相同。因此,第2实施方式的车用座椅70也因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用座椅10具有同样的作用,进而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车用座椅110,通过图13至图17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车用座椅110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构成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车用座椅110的操作力施加部112的分解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由于车用座椅110在倾斜选择状态下向倾斜机构20传递负荷的构件(后述锁止联杆132),与在升降器选择状态下向座椅升降器22传递负荷的构件(后述升降器卡合销144A)不同,因此与通过单一的切换卡合构件52、切换卡合构件74对倾斜选择状态和升降器选择状态进行切换的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倾斜机构20不具有解锁臂20F,在本倾斜机构20中通过倾斜绞销116(倾斜轴20B)连接有构成操作力施加部112的解锁联杆114,以通过向箭头A方向的转动而能够解除锁止连接部20D的锁止。倾斜机构20的其他构成与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倾斜机构20相同。解锁联杆114在锁止连接部20D的锁止状态下,呈其前端相对于连接在倾斜机构20上的后端位于前下方的倾斜姿势。
该解锁联杆114具有,在上述姿势下沿垂直方向的、从其长度方向中间部向下延设的腿部114A,和从腿部114A下端沿水平面延设的联杆支承部114B。
此外,操作力施加部112具有后端通过螺钉118固定在泵式升降器机构22F上的升降器操作杆120。该升降器操作杆120与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同轴且可向箭头D或箭头E方向转动。此外,在升降器操作杆120的前端,形成有后面详述的缺口部120A。
而且,操作力施加部112具有用于独立操作倾斜机构20以及升降器机构22的作为单一操作构件的操作手柄122。操作手柄122由手柄主体124,和覆盖手柄主体124一部分而构成乘坐者用操作部以及外观部分的手柄部126构成。如图13所示,手柄主体124以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其后端部通过联杆销128可进行相对角度位移地连接在解锁联杆114的前端。
如图15A所示,联杆销128在倾斜机构20的锁止状态下,被配置为与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同轴。由此,手柄主体124可取位在与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同轴转动(相对于解锁联杆114相对角度位移)的状态,和与解锁联杆114一同围绕倾斜绞销116转动的状态。如图14C所示,手柄主体124相对于升降器操作杆120被设置在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
进而,操作力施加部112具有切换机构130,以在把手柄主体124的操作力传递给解锁联杆114的倾斜选择状态、和把手柄主体124的操作力传递给升降器操作杆120的升降器选择状态之间进行选择性的切换。切换机构130具有锁止联杆132,以对解锁联杆114与手柄主体 124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移的锁止状态和解除该锁止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锁止联杆132包括:横臂132A,以座椅宽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纵臂132B,其从横臂132A的宽度方向外端向前延设;立臂132C,其从纵臂132B的前端立设;卡合爪132D,其从立臂132C的上端向宽度方向向内突设;切换负荷输入部132E,其形成在横臂132A的宽度方向内端;轴支承部132F,其形成在横臂132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
该锁止联杆132在轴支承部132F通过联杆螺栓134可围绕联杆螺栓134转动地连接在解锁联杆114的联杆支承部114B上。锁止联杆132通过与联杆螺栓134螺合的螺母136,防止从解锁联杆114上脱落。锁止联杆132通过围绕联杆螺栓134的转动,如图14B所示,可使卡合爪132D在手柄主体124中形成的卡合孔124A中进退。
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在卡合爪132D嵌入卡合孔124A的倾斜选择状态下,手柄主体124相对于解锁联杆114的角位移被禁止,如图15B所示,通过前端被向上操作,与该解锁联杆114一体地围绕倾斜绞销116向箭头A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在卡合爪132D从卡合孔124A脱出的升降器选择状态下,如图15C所示,手柄主体124相对于解锁联杆114可围绕泵式升降器机构22F的轴线转动。在联杆支承部114B和轴支承部132F之间,配置有扭簧138,通过该扭簧138的施力,锁止联杆132向使卡合爪132D嵌入卡合孔124A的姿势偏移。
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作为连动部的推杆140的后端被卡止于联杆132的切换负荷输入部132E。推杆140的前端与安装在手柄部126的切换开关142连接(连接部图示略)。切换开关142贯通于在手柄部 126前部形成的开关孔126A并且操作部142A被露出,以通过乘坐者的操作可在前后方向进行滑动。该切换开关142通过由推杆140传递的扭簧138的施力,通常向与开关孔126A的后边卡合的后侧移动极限偏移,当操作部142A抗拒扭簧138的施力向前被操作时,使推杆140向前方偏移并使锁止联杆132的卡合爪132D从卡合孔124A中脱出。
此外,切换机构130具有选择卡合部144,其在倾斜选择状态,当手柄主体124与解锁联杆114一同向箭头A方向转动时,不干涉升降器操作杆120,而在升降器选择状态,当手柄主体124相对于解锁联杆114向箭头D或箭头E方向转动时,使升降器操作杆120追随手柄主体124。
在本实施方式中,选择卡合部144由从手柄主体124前端沿宽度方向向内突设的升降器卡合销144A,和在升降器操作杆120前端向前开口的缺口部120A的边部即销卡合部144B构成。如图16所示,在操作手柄122(手柄主体124)的非操作状态下,升降器卡合销144A位于缺口部120A内。由此,当手柄主体124在围绕泵式升降器机构22F(联杆销128)的轴线向箭头D或箭头E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升降器卡合销144A与缺口部120A上下边部即销卡合部144B卡合,使升降器操作杆120追随手柄主体124向箭头D或箭头E方向转动。
而且,在销卡合部144B上侧卡合壁中形成有与缺口部120A一体的逸出部144C,从而在手柄主体124围绕倾斜绞销116向箭头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升降器卡合销144A部不会产生干涉。即选择卡合部144利用在倾斜选择状态和升降器选择状态中手柄主体124的转动轴线(转 动轨迹)的不同,在不进行切换操作的情况下,对升降器操作杆120的相对于手柄主体124的追随、非追随进行切换。
此外,对于切换机构130,通常由于升降器卡合销144A与销卡合部144B可卡合地嵌入缺口部120A,因此操作手柄122通过泵式升降器机构22F,被保持在中立位置、非操作位置(姿势)。
如图13所示,操作力施加部112被设置在坐垫托架16的宽度方向外侧,操作力施加部112中除了手柄主体124等被手柄部126所覆盖的部分之外,其余部分如图17所示,被外盖146从宽度方向外侧所覆盖。
接下来,对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对于上述构成的车用座椅110,当乘坐者欲把乘坐高度向调高方向调整时,例如,乘坐者向前按压切换开关142的操作部142A并握着操作手柄122的手柄部126,即把切换机构130向升降器选择状态切换,同时将操作手柄122在中立位置与上侧操作位置之间摆动(往返转动)。在操作操作手柄122时,伴随着从中立位置向上侧操作位置动作而产生的操作力,通过选择卡合部144、升降器操作杆120而被传递至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即座椅升降器22,于是坐垫12即车用座椅10整体向上方移动。当在希望的高度停止操作手柄122的操作时,通过座椅升降器22使坐垫12的高度维持在调节的高度。
同样,当乘坐者欲把乘坐高度向调低方向调整时,例如,乘坐者向前按压切换开关142的操作部142A并握着操作手柄122的手柄部126,即把切换机构130向升降器选择状态切换,同时将该操作手柄122在中立位置与下侧操作位置之间摆动(往返转动)。在操作操作手柄122 时,伴随着从中立位置向下侧操作位置动作而产生的操作力,通过选择卡合部144、升降器操作杆120而被传递至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即座椅升降器22,于是坐垫12即车用座椅10整体向下方移动。当在希望的高度停止操作手柄122的操作时,通过座椅升降器22使坐垫12的高度维持在调节的高度。
另一方面,当乘坐者调整靠背14相对于坐垫12的角度时,乘坐者无需操作切换开关142,即保持倾斜选择状态下,把手指放在操作手柄122的手柄部126上或者握住手柄部126,并把手柄部126的前部向上方拉起。于是,操作手柄122与解锁联杆114一同向箭头A方向转动。即,通过操作手柄122的操作,解锁联杆114直接向箭头A方向转动,于是倾斜机构20的锁止被解除。
如上所述,对于车用座椅70,主要是通过切换机构75传递操作力时的被传递方的切换结构与切换机构50不同,而作为操作力施加部72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的操作力施加部28相同。因此,第3实施方式的车用座椅70中,除了在倾斜选择状态的操作手柄122的转动轨迹不同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用座椅10由于具有同样的作用,因而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此外,如上述,在倾斜选择状态的操作手柄122的转动轨迹虽然为围绕倾斜绞销116的转动轨迹,但在倾斜选择状态中把操作手柄122向上操作是相同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取得良好的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公开了操作手柄30、76、122围绕沿座椅宽度方向的轴线(泵式升降器机构22F、倾斜绞销116)可转动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采用操作手柄30 等围绕前后方向的轴线转动,以对倾斜选择状态和升降器选择状态进行切换的构成。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公开了具有作为第1被调节部的座椅升降器22、作为第2被调节部的倾斜机构20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把通过操作手柄30等操作的调节对象设成其他的被调节部。作为其他的被调节部,例如,可采用用于调节靠背14的坐垫12前部相对于其后部的高度的座椅前部倾斜机构,或用于调节相对于底板的座面角度的座面角度调节机构。
更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公开了本发明作为车用座椅10适用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适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用的座椅、安乐椅、办公用座椅等。
符号说明
10车用座椅(座椅)
12坐垫(座椅的主体部)
14靠背
20倾斜机构(第1或第2被调节部)
22座椅升降器(第2或第1被调节部)
30操作手柄(操作构件)
34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第2或第1被调节部的操作力输入部)
40保护套筒(第1或第2被调节部的操作力输入部)
42手柄主体(操作构件)
50切换机构(切换装置)
52切换卡合构件(力传递部)
60切换开关(切换操作部)
64连动滑板(连动部)
70车用座椅(座椅)
74切换卡合构件(力传递部)
75切换机构(切换装置)
76操作手柄(操作构件)
80倾斜负荷传递臂(第1或第2被调节部的操作力输入部)
84升降器负荷传递构件(第2或第1被调节部的操作力输入部)
86手柄主体(操作构件)
96连动滑板(连动部)
100切换开关(切换操作部)
110车用座椅(座椅)
114解锁联杆(第2臂、第2被调节部的操作力输入部)
120升降器操作杆(第1臂、第1被调节部的操作力输入部)
122操作手柄(操作构件)
124手柄主体(操作构件)
130切换机构(切换装置)
132锁止联杆(力传递部)
140推杆(连动部)
142切换开关(切换操作部)
144选择卡合部(力传递部)

Claims (7)

1.一种座椅,具有:
第1被调节部,其设置于用于乘坐的座椅的主体部上,并通过所传递的操作力而被调节;
第2被调节部,其设置于所述座椅的主体部上,并通过所传递的操作力而被调节;
操作构件,其通过乘坐者的操作而被输入操作力;
切换装置,其能够在将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力可传递至所述第1被调节部的第1状态,和将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第2被调节部的第2状态之间进行选择性的切换,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装置的切换操作部设置在所述操作构件上,
所述切换装置包括:
力传递部,当处于所述第1状态时,其以可传递操作力的方式卡合在所述第1被调节部的操作力输入部,而当处于所述第2状态时,以可传递操作力的方式卡合在所述第2被调节部的操作力输入部;
连动部,其连接所述切换操作部和所述力传递部,根据该切换操作部的操作状态把所述力传递部切换至所述第1状态或第2状态,
所述第1被调节部操作力输入部为可围绕沿座椅宽度方向轴线转动的第1臂, 
所述第2被调节部操作力输入部为可围绕与所述第1臂转动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的第2臂,
所述操作构件被设置为,以相对角度可位移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2臂中离开转动轴线的部分上,且在非操作状态中其与所述第2臂的连接部同轴于所述第1臂的转动轴线,
而且,所述切换装置的力传递部具有:
第1卡合部,其在所述第1状态下容许所述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第2臂产生的相对角度位移,在所述第2状态下限定所述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第2臂产生的相对角度位移;
第2卡合部,其被设置在所述操作构件与所述第1臂之间,当所述操作构件围绕所述第1臂的转动轴线转动时与该第1臂卡合,而当所述操作构件围绕所述第2臂的转动轴线转动时,其与所述第1臂的卡合被解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所述连动部的结构为伴随所述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的切换所产生的所述力传递部的位移方向与所述切换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所述力传递部中,在所述第1状态下与所述第1被调节部卡合的部分不同于在所述第2状态下与所述第1被调节部卡合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所述第1被调节部以及第2被调节部中的任意一方为用于调节所述座椅的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位置的高度调节机构,
所述第1被调节部以及第2被调节部中另一方为用于切换靠背相对于坐垫的角度的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倾斜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所述操作构件设置在所述座椅的主体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在对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进行操作时,通过向座椅上下方向操作所述操作构件来进行实施,而在对所述倾斜机构进行操作时,通过向座椅上方操作所述操作构件来进行实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在切换操作部的非操作状态下,所述切换装置保持在可将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倾斜机构的切换状态,而当所述切换操作部被操作时,所述切换装置则被切换至将使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在切换操作部的非操作状态下,所述切换装置保持在可将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倾斜机构的切换状态,而当所述切换操作部被操作时,所述切换装置则被切换至将使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状态。 
CN2007800026705A 2006-01-27 2007-01-25 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0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9263/2006 2006-01-27
JP2006019263A JP4224069B2 (ja) 2006-01-27 2006-01-27 シート
PCT/JP2007/051181 WO2007086466A1 (ja) 2006-01-27 2007-01-25 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0688A CN101370688A (zh) 2009-02-18
CN101370688B true CN101370688B (zh) 2011-07-20

Family

ID=38309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267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0688B (zh) 2006-01-27 2007-01-25 座椅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938490B2 (zh)
EP (1) EP1942029B1 (zh)
JP (1) JP4224069B2 (zh)
KR (1) KR101015986B1 (zh)
CN (1) CN101370688B (zh)
DE (1) DE602007008044D1 (zh)
WO (1) WO20070864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2984B2 (ja) 2006-01-27 2008-11-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
JP4185935B2 (ja) * 2006-01-27 2008-11-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
JP4182983B2 (ja) 2006-01-27 2008-11-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
JP4224069B2 (ja) 2006-01-27 2009-02-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
JP5109674B2 (ja) * 2008-01-21 2012-12-2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リフターレバー配設構造
JP5187119B2 (ja) * 2008-10-10 2013-04-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操作レバー構造体
JP2010184667A (ja) * 2009-02-13 2010-08-2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5515547B2 (ja) * 2009-09-15 2014-06-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シート用レバー装置
DE102009052709A1 (de) 2009-11-11 2011-05-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etroit Kraftfahrzeug mit Verstelleinrichtung mit Hebeleinrichtung
JP5613778B2 (ja) * 2010-02-04 2014-10-29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座席調節機構用の保護被覆
JP5545057B2 (ja) * 2010-06-16 2014-07-0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053425B2 (ja) * 2010-08-03 2012-10-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229832B2 (ja) * 2010-12-22 2013-07-0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11085272A1 (de) * 2011-10-27 2013-05-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stelleinrichtung zur Betätigung zweier voneinander unabhängiger Einstellvorrichtungen für insbesondere einen Fahrzeugsitz
DE102011120195B4 (de) * 2011-12-05 2021-06-1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stelleinrichtung mit einem an einem Fahrzeugsitz ergonomisch angeordneten Bedienelement und Anordnung eines Bedienelementes
US20140144278A1 (en) * 2011-12-09 2014-05-29 Mark G. Tomandl Release mechanism
US20140157939A1 (en) * 2011-12-09 2014-06-12 Grand Rapids Controls Company, Llc Release mechanism
DE102012001276A1 (de) * 2012-01-25 2013-07-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rstellvorrichtung, Kraftfahrzeugsitz,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hierzu
DE102012001281A1 (de) * 2012-01-25 2013-07-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itzeinrichtung, Fahrzeugsitz und Kraftfahrzeug
DE102012001279A1 (de) * 2012-01-25 2013-07-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rstellvorrichtung, Kraftfahrzeugsitz,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hierzu
DE102012001278A1 (de) * 2012-01-25 2013-07-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rstellsystem, Kraftfahrzeugsitz,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hierzu
DE102012008822A1 (de) * 2012-05-07 2013-11-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Verstellvorrichtung, Kraftfahrzeugsitz,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hierzu
JP5872386B2 (ja) * 2012-06-14 2016-03-01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872385B2 (ja) * 2012-06-14 2016-03-01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12012983B4 (de) * 2012-06-29 2014-04-24 Isringhausen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mit Rückenlehnenneigungseinstellung sowie Schulteranpassung
US10017085B2 (en) * 2012-07-18 2018-07-10 Johnson Controls Gmbh Adjustment unit for a vehicle on seat and vehicle seat
JP6186158B2 (ja) * 2013-04-03 2017-08-23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シート操作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US9061606B2 (en) * 2013-04-03 2015-06-23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Electric release manual seat
US9168847B2 (en) * 2014-01-16 2015-10-27 Sears Manufacturing Co. Horizontal action seat tilt mechanism and bezel
JP6223901B2 (ja) * 2014-04-25 2017-11-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DE102014208342A1 (de) * 2014-05-05 2015-11-0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Entriegelungshebel für eine Sitzv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und Fahrzeugsitz
FR3024079B1 (fr) * 2014-07-25 2018-03-09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iege de vehicule et procede de reglage d'un siege de vehicule
US9758059B2 (en) * 2014-08-26 2017-09-12 Ami Industries, Inc. Multi-function seat actuator
US9216667B1 (en) * 2014-09-09 2015-12-22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CN104175918B (zh) * 2014-09-12 2016-07-13 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双功能解锁手柄
JP6470656B2 (ja) * 2015-07-31 2019-02-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471638B2 (ja) * 2015-07-31 2019-02-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7065484A (ja) * 2015-09-30 2017-04-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フター装置
JP6286493B2 (ja) * 2016-08-01 2018-02-2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6741520B2 (ja) * 2016-08-23 2020-08-19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7088756B2 (ja) * 2018-06-22 2022-06-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操作装置
JP6610723B1 (ja) * 2018-07-10 2019-11-27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操作装置
US10940949B2 (en) * 2019-04-18 2021-03-09 Ami Industries, Inc. Short multiple function rotary actuator lever
US11186204B2 (en) * 2020-02-18 2021-11-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ing arrangement having remote fold-flat capabilities
US11243555B2 (en) * 2020-03-20 2022-02-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seat handle assembly for manually reclining a seat back and adjusting a vertical position of a seat bottom
DE102021100008A1 (de) 2021-01-04 2022-07-07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Fahrzeugsitz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0838A (en) * 1983-05-28 1986-04-08 P. A. Rentrop Hubert & Wagner Fahrzeugausstattungen GmbH & Co. KG Hinge fittings for adjustable seats
US4653807A (en) * 1984-05-18 1987-03-3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seat assembly
FR2770181A1 (fr) * 1997-10-27 1999-04-30 Renault Dispositif de commande selective de l'une ou l'autre d'au moins deux fonctions d'un mecanism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P1099594A2 (en) * 1999-11-09 2001-05-16 FUJI KIKO Co., Ltd. Vehicular sea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3069A (en) * 1972-10-25 1976-04-27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seat back tilt control mechanism
GB1455431A (en) * 1973-02-14 1976-11-10 Fuji Kiko Kk Reclining seat device for motor car
FR2288645A1 (fr) * 1974-02-20 1976-05-21 Peugeot & Renault Siege a dossier rabattable pour vehicule
JPS5551310Y2 (zh) * 1976-11-01 1980-11-29
DE3017433A1 (de) * 1980-05-07 1981-11-12 P.A. Rentrop Hubbert & Wagner, Fahrzeugausstattungen GmbH &Co KG, 3060 Stadthagen Beschlag an einem 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JPS5755107A (en) * 1980-09-20 1982-04-01 Toyo Kogyo Co Reclining apparatus of seat
JPS58105711A (ja) * 1981-12-19 1983-06-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座席
DE3320003A1 (de) 1983-05-31 1984-12-06 Gebr. Isringhausen, 4920 Lemgo Vorrichtung zur betaetigung von bowdenzuegen, insbesondere fuer bowdenzugbetaetigte verstellbare fahrzeugsitze
FR2556946B1 (fr) * 1983-10-25 1986-12-12 Sable Siege mobile, notamment siege amovible pour vehicule
JPS60186247U (ja) * 1984-05-21 1985-12-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シ−ト装置
JPS615976A (ja) 1984-06-19 1986-01-11 Hitachi Ltd リボンカセツトたるみ防止機構
FR2596529B1 (fr) 1986-03-28 1988-05-13 Thomson Csf Guide d'onde optique en materiau semiconducteur, laser appliquant ce guide d'onde et procede de realisation
JPS6336423A (ja) 1986-07-31 1988-02-17 Nec Corp Lcd内蔵キ−スイツチ
JP2581771B2 (ja) 1988-07-26 1997-02-1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無刷子電動機
CA1293681C (en) * 1988-12-28 1991-12-31 George Croft Adjustable latching device with memory feature for vehicle seat assemblies
JPH04854A (ja) 1990-03-02 1992-01-06 Nec Corp ファクシミリ・システム
US5393116A (en) * 1993-10-25 1995-02-2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an-type vehicle multi-positional seat
JPH0826007A (ja) 1994-07-19 1996-01-30 Isuzu Motors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リフタ機構
FR2722739B1 (fr) * 1994-07-22 1996-09-27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Perfectionnements aux articulations pour sieges de vehicules
JPH08268128A (ja) * 1995-03-28 1996-10-15 East Japan Railway Co 調整機構付シート装置
US5597206A (en) * 1995-10-31 1997-01-28 Douglas & Lomason Company Easy entry seat adjuster
US5700055A (en) * 1996-02-26 1997-12-23 Lear Corporation Seat back automatic height adjustor and recliner mechanism
JPH1071046A (ja) * 1996-06-26 1998-03-17 Aisin Seiki Co Ltd シート装置
US5788330A (en) * 1997-03-27 1998-08-04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Seat hinge mechanism with easy entry memory feature
CA2243166C (en) * 1997-07-15 2006-02-07 Magna Lomason Corporation Ring type recliner
JP3415057B2 (ja) 1999-03-08 2003-06-09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リフターおよびラチェット式レバー機構
FR2795688B1 (fr) * 1999-07-02 2001-09-07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Siege de vehicule equipe d'un mecanisme d'articulation
DE10015772C1 (de) 2000-03-30 2001-06-07 Faure Bertrand Sitztech Gmbh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zum Verstellen von Einstellpositionen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FR2822419B1 (fr) * 2000-12-29 2003-07-04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Siege de vehicule equipe d'un mecanisme d'articulation
FR2820696B1 (fr) * 2001-02-15 2003-08-08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Siege de vehicule dote d'un dossier rabattable
JP4104601B2 (ja) * 2005-02-14 2008-06-18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KR100737599B1 (ko) * 2005-11-04 2007-07-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펌핑레버와 일체로 형성된 리클라이너 레버
KR100601809B1 (ko) * 2005-12-21 2006-07-19 주식회사 오스템 차량용 시트의 폴딩 리클라이너
JP4182984B2 (ja) * 2006-01-27 2008-11-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
JP4182983B2 (ja) 2006-01-27 2008-11-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
JP4224069B2 (ja) 2006-01-27 2009-02-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
DE102006047398A1 (de) * 2006-10-06 2008-05-21 Lear Corporation, Southfield 2-in-1-Bedienungshebe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0838A (en) * 1983-05-28 1986-04-08 P. A. Rentrop Hubert & Wagner Fahrzeugausstattungen GmbH & Co. KG Hinge fittings for adjustable seats
US4653807A (en) * 1984-05-18 1987-03-3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seat assembly
FR2770181A1 (fr) * 1997-10-27 1999-04-30 Renault Dispositif de commande selective de l'une ou l'autre d'au moins deux fonctions d'un mecanism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P1099594A2 (en) * 1999-11-09 2001-05-16 FUJI KIKO Co., Ltd. Vehicular sea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86466A1 (ja) 2007-08-02
JP2007196900A (ja) 2007-08-09
JP4224069B2 (ja) 2009-02-12
CN101370688A (zh) 2009-02-18
EP1942029A4 (en) 2009-07-15
EP1942029A1 (en) 2008-07-09
KR101015986B1 (ko) 2011-02-23
KR20080090540A (ko) 2008-10-08
EP1942029B1 (en) 2010-07-28
US7938490B2 (en) 2011-05-10
US20090026825A1 (en) 2009-01-29
DE602007008044D1 (de) 2010-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0688B (zh) 座椅
CN101370687B (zh) 座椅
CN101511633B (zh) 车辆用座椅的操作杆
US6000755A (en) Swivel chair
EP1705054B1 (en) Seat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1374689B (zh) 座椅
JP2022109232A (ja) 自動車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US20080121778A1 (en) Pivot Mechanism
WO2010125677A1 (ja) 格納式シート
EP3560381B1 (en) Elastic seesaw-type tilting mechanism and swivel chair having the same
CA2547962A1 (en) Process for adjust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a vehicle and sea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cess
US8690246B2 (en) Reclining seat
US5549311A (en) Armrest and handle assembly for a stroller
JP3359862B2 (ja) ロッキング装置
EP2028037B1 (en) Vehicle seat
US20060082201A1 (en) Chair
EP1997674B1 (en) Tip-up type automotive seat
US20150274235A1 (en) Adjustable step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EP2671469A1 (en) Angle adjusting/positioning device for a backrest of a chair
KR102522891B1 (ko) 시트용 암레스트의 높이 조절장치
CN102029930B (zh) 车辆的板材支撑装置
EP3778295B1 (en) Vehicle seat adjustable between a forward facing setup and a rearward facing setup
EP2353929B1 (en) A seat assembly for an industrial vehicle comprising a tiltable backrest
WO2020230167A1 (en) Convertible device
JPH068917Y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