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6676A -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 Google Patents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6676A
CN101306676A CNA2007101397598A CN200710139759A CN101306676A CN 101306676 A CN101306676 A CN 101306676A CN A2007101397598 A CNA2007101397598 A CN A2007101397598A CN 200710139759 A CN200710139759 A CN 200710139759A CN 101306676 A CN101306676 A CN 101306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safety belt
clutch
roller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97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6676B (zh
Inventor
崔仁洙
李定珉
李炳真
李东燮
裴相洪
裴基荣
金钟恪
金度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riginal Assignee
Delphi Korea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phi Korea LLC filed Critical Delphi Korea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306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6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6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66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41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comprising energy-absorbing means
    • B60R22/3413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comprising energy-absorbing means operating between belt reel and retracto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2/4628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fluid actuators, e.g. pyrotechnic gas generators
    • B60R22/4633Linear actuators, e.g. comprising a piston moving along reel axis and rotating along its own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28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 B60R2022/286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using deformation of material
    • B60R2022/287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using deformation of material of torsion rods or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022/468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clutching means between actuator and belt r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 B60R22/405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responsive to belt movement and vehicle mov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座椅安全带卷收器,能够使其容易地进行组装以提高组装效率、简化组件形状以容易地制造卷收器并减少制造成本以及防止当织带被回卷时织带被钩住。该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包括:壳体,构成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主体;引导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连接器,插入到引导鼓的一侧中;底座构件,围住连接器;齿轮构件,插入到底座构件中;气缸,用于操作齿轮构件;扭力杆,插入到引导鼓中;锁止构件,固定地插入在扭力杆与引导鼓之间;锁止离合器,安装在锁止构件的一个表面处;机构盖,安装在锁止离合器的一个表面处;以及摩擦弹簧,安装在机构盖中,以停止固定到锁止离合器的锁止臂的操作。

Description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7年5月18日递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7-0048823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援引全部在此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安全带卷收器,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在车辆碰撞时运转通过向后转动座椅安全带而将驾驶员和乘客固定在他们的座位上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背景技术
座椅安全带或气囊安装在车辆中,以在交通事故中安全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这种座椅安全带是所安装的以在诸如前部碰撞、侧面碰撞、翻滚之类的车辆事故时运转的基本安全装置,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广泛使用的座椅安全带是由用于保护乘客(在下文中包括“驾驶员”)的腰部的腰带和用于保护肩部和胸部的肩带构成的三点式安全带。引导滑轮与肩带连接,卷收器被安装在车辆的中柱上以释放或卷绕安全带,腰带固定至锁止面板。
此外,舌状物插入安全带的中部,并且所述舌状物可以锁止至或从固定至车辆地板的带扣释放。
而且,用于卷绕或释放座椅安全带的卷收器分为无锁止式卷收器(NLR)、紧急锁止式卷收器(ELR)、和织带锁止卷收器(WLR)。
无锁止式卷收器在对肩带和腰带的长度进行调节之后锁止。另一方面,在紧急锁止式卷收器中,在车辆停止或运动的过程中安全带自由地缩回及再卷绕,而仅当出现引起突然减速的车辆碰撞时或当安全带被迅速抽出时,所述安全带被锁止。
此外,在织带锁止卷收器中,夹子在车辆碰撞时直接夹紧安全带以阻止所述安全带抽出,由此防止由于乘客突然向前运动而对乘客造成的严重伤害。
同时,公开号为No.2000-302008的日本特开专利公开了一种“织带卷绕设备(Webbing Winding Apparatus)”,下面将简略地对其进行描述。
所述织带卷绕设备包括:框架,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矩形板,以及卷绕轴,细长条形织带安全带的一端固定至所述卷绕轴,来使所述织带安全带偏离卷绕的方向,以对乘客进行限制,并且所述卷绕轴由所述成对的矩形板在固定的所述织带安全带部分的两侧沿轴向支撑。
此外,所述织带卷绕设备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至车身并连接所述成对的矩形板相应的侧端。而且,具有多个六边形部的连接部安装在框架处。所述多个六边形部分别具有中空部和薄(thin)部件,从而当织带安全带被拔出时,多个六边形部连续或间断地沿在卷绕轴和成对矩形板之间作用的拉紧方向设置,并根据拉紧的方向同时彼此平行排列。
虽然织带卷绕设备具有如下优点:当织带安全带被抽出时,均匀的张力沿拉紧的方向作用于框架连接部,并且所述连接部的弹性变形被均匀化,但是因为框架由于作用于框架的张力而变形,所以织带卷绕设备不能正常运转。
此外,公开号为No.2000-309249的日本特开专利公开了“安全带卷收器(Safety Belt Retractor)”,下面将对其简略地进行描述。
所述安全带卷收器包括:卷轴,可旋转地沿一个方向偏置以卷绕织带;棘轮,与所述卷轴一起旋转;以及紧急锁止机构,响应由惯性检测装置进行的紧急情况检测(emergency detection)与所述棘轮啮合,并具有用于通过相应的棘轮锁止卷轴的棘爪。
此外,扭力杆安装在卷轴和棘轮之间。扭力杆的一端连接至卷轴,而所述扭力杆的另一端连接至棘轮。因此,在紧急锁止机构的运转过程中,当作用有织带抽出力时,扭力杆被扭曲(twist),由此能够吸收碰撞。
而且,扭力杆具有连接至棘轮的多边形连接部,并且所述棘轮具有多边形的固定孔,所述多边形连接部固定至所述多边形固定孔。为了将扭力杆和棘轮的表面沿扭力杆旋转的方向彼此压配合,在多边形固定孔的内面形成沿扭力杆的轴向的肋状突起,由此将扭力杆沿在织带抽出的过程中扭力杆旋转的方向偏置到固定孔中。
虽然所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扭力杆和棘轮以预定的角度进行装配,因此不会存在装配错误,但是因为扭力杆的两端具有多边形形状,因此很难制造所述扭力杆,并由此可能增加制造成本。
此外,公开号为No.2003-341473的日本特开专利公开了“座椅安全带卷收器(Seat Belt Retractor)”,下面将简略地对其进行描述。
所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包括:卷绕鼓,其上卷绕有织带;扭力杆,在其一端以非相对旋转的方式插入所述卷绕鼓并连接至所述卷绕鼓的一端,并且同时沿织带卷绕方向偏置;以及紧急锁止机构,在紧急情况时运转,并阻止扭力杆的另一端沿织带抽出方向旋转。
此外,所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包括:卷绕部,邻近卷绕鼓的另一端;板,以非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扭力杆的另一端;以及导线,在其一端连接至所述板,并沿安装在卷绕鼓另一端面中间部分处的弯曲路径设置。
而且,在车辆紧急情况时,在紧急锁止机构起作用之后,当大于预定值的抽出力作用于织带时,由于通过板和卷绕鼓之间的相对旋转产生的防止从弯曲路径抽出导线的阻力,扭力杆会吸收扭曲和碰撞的能量。
牵引线(wire)通过板和卷绕鼓之间的相对旋转从弯曲路径中抽出,并且其上卷绕有牵引线的板的卷绕部的外径被扭曲以减小牵引线从开始逐渐变化的抽出阻力。
虽然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具有如下优点:牵引线吸收扭力杆的扭曲,但是由于弯曲路径应该形成在卷绕鼓处,制造过程很难,因此也可能增大卷收器的制造成本。
此外,公开号为No.2006-213112的日本特开专利公开了“预紧式设备(Pretensioner Apparatus)”。所述预紧式设备具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沿其周边方向从凸轮部的另一侧突出,并且离合器板的啮合爪具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形成为使凸轮部的一个周向截面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对。
如上所述,形成在离合器板处的第二突出部可能类似于第一或第二传统技术而断裂,所以其组装非常困难并且耗时。
此外,装配所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需要大量的装配时间,由此降低了装配效率。而且,构成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部件的复杂性使制造所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很难进行,由此增加了制造成本。另外,当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织带再卷绕时,所述织带可能不会成功地运转,乘客可能不会觉察座椅安全带出现故障。
此外,在传统技术中,各个部件具有复杂的形状从而增加了其制造过程的复杂度,并且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组装过程的数量的增加导致很长的组装时间。结果是,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制造成本也会增加。
而且,因为构成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每一个部件都很重,所以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总重量也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化制造过程并减少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重量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被牢固固定到车辆主体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其部件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其强度的同时简化部件之间的组装结构并且减少座椅安全带卷收器总重量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消除应力集中而增加耐用性并且能够牢固地固定锁止构件而没有任何摇动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化部件之间的组装结构以改善产品组装性能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离合器辊安放在底座构件上以安全地进行预紧器的功能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安全地防止离合器辊的分离以安全地进行预紧器的功能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被固定到底座构件的离合器辊保持在稳定状态以容易地组装齿轮构件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转动连接到底座构件的齿轮构件以驱动离合器辊转动并且伸出在底座部件之外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将足够的压力施加在压力接收板上来增加向上的力和增加抵抗高压注入气体的强度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片簧的弹性而无需安装难以组装的回位弹簧来返回锁止臂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化锁止底座、锁止离合器和锁止臂的构成以方便其组装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进行织带的抽出和停止并防止棘爪的分离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支撑构件连接到旋转的扭力杆两端以顺畅地转动扭力杆并防止扭力杆由于作用其上的力矩引起的变形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被紧固定到锁止构件的一侧并且容易地进行其组装和拆卸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停止锁止臂的操作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制造机构盖并且方便地将机构盖从壳体分离而不会有毁坏或断裂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车辆传感器的组装时间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包括:壳体,构成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主体;引导鼓,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插入到引导鼓一侧中的连接器;围住连接器的底座构件;插入到底座构件中的齿轮构件;用于操作齿轮构件的气缸;扭力杆,插入所述引导鼓中;锁止构件,固定插入到扭力杆与引导鼓之间;锁止离合器,安装在锁止构件的一个表面处;机构盖,安装在锁止离合器的一个表面处;以及摩擦簧,安装在机构盖中以停止固定到锁止离合器的锁止臂的操作。
此外,固定到底座构件的多个离合器辊可能通过将与连接器啮合的齿轮构件的旋转而向外伸出。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有附图的详细说明而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壳体、引导鼓和锁止离合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侧板;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被组装的壳体和车辆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引导鼓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剖视图;
图9是图7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将底座停止部连接到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引导鼓的过程的分解立体图;
图11A和11B是根据本发明的底座停止部的立体图和前视图;
图12是连接到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连接器的连接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旋转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旋转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底座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17是连接到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旋转结构的侧视图;
图18是已经被旋转的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旋转结构的侧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旋转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旋转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底座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22是连接到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旋转结构的侧视图;
图23是已经被旋转的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旋转结构的侧视图;
图24A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预紧器的气缸结构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24B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预紧器的气缸结构的长度方向立体图;
图25A是气缸安装在其上的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预紧器的立体图;
图25B是气缸从其上移除的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预紧器的侧视图;
图26是图25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组装到气缸的活塞的剖视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片簧的分解立体图;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片簧的分解立体图;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片簧的立体图;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片簧的立体图;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锁止底座的立体图;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锁止离合器的立体图;
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锁止臂的立体图;
图38是根据本发明的棘爪的立体图;
图39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0是根据本发明的扭力杆支撑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1是根据本发明的扭力杆支撑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2是根据本发明的扭力杆支撑结构的剖视图;
图4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帽的组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4是根据本发明的帽的立体图;
图4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帽的组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帽的立体图;
图47是根据本发明的机构盖及其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8是根据本发明的机构盖的俯视图;
图49是根据本发明的机构盖的仰视图;
图50是根据本发明的锁止离合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51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盖结构的立体图;以及
图52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盖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包括:壳体100,构成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主体;引导鼓200,安装在所述壳体100中;连接器400,插入到引导鼓200的一侧内;底座构件500,围住连接器400;以及齿轮构件550,插入到底座构件500内。
此外,座椅安全带卷收器还包括:气缸600,用于操作齿轮构件550;扭力杆250,插入到引导鼓200内;锁止构件700,固定插入在扭力杆250与引导鼓200之间;锁止离合器,安装在锁止构件700的一个表面处;以及机构盖900,安装在锁止离合器的一个表面处。
如图3所示,壳体100具有朝向两侧弯曲的第一和第二侧板120和130。第一侧板120具有连接器插入孔121,第二侧板130具有锁止构件插入孔131。
此外,引导鼓200具有圆柱形形状,织带卷绕在其上。引导鼓200构造成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重量。插入在引导鼓200中的是扭力杆250,其具有在织带的释放被停止或织带被卷绕时抵抗作用到卷收器的扭矩的强度并且以塑性变形的方式向后旋转。
此外,如图13所示,连接器400具有扭力杆连接管410,扭力杆250连接到扭力杆连接管410的一侧,并且扭力杆连接管410具有形成在从其伸出的辊接合部420的内表面处形成的锁定装置(latch gear)421。
底座构件500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多个离合器辊540。具有小齿轮和斜齿轮的齿轮构件被插入到离合器辊540内以与其可旋转地连接。
此外,活塞630安装在气缸600中,以被点燃的气体的压力推升,从而转动齿轮构件550。锁止构件700的锁止底座710被连接到扭力杆250。
棘爪740被可移动地安装在锁止底座710中。锁止离合器720和锁止臂730被枢轴连接到锁止底座710的一侧。帽被连接到锁止底座710以防止与机构盖900的磨损以及便于其组装。
车辆传感器930安装在其中的机构盖900,被连接到锁止离合器720的一侧。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首先,如图3到6所示,壳体100由单个“C”字形的板形成,所述单个C字形的板具有:固定部110,用于将壳体100固定到车辆主体;第一侧板120和第二侧板130,从固定部110的两侧弯曲并且彼此相对。
织带卷绕在其上的引导鼓200被插入在第一侧板120与第二侧板130之间。虽然未示出,但是具有气缸600的底座构件500被组装到第一侧板120的外面,并且机构盖900被组装到第二侧板130的外表面。
固定孔115和螺栓孔116形成在固定部110中以将壳体100固定到车辆主体。固定部110的下端从其下面中央部分伸出以形成半圆形,不包括其预定的两个侧面部分。
因为固定孔115具有圆形形状,所以壳体100可以被牢固地固定在位。
螺栓孔116形成在伸出的半圆形中央部分中,具有比螺栓孔116更小直径的固定孔115被形成在螺栓孔116的两侧。固定孔115以对称的方式相对于螺栓孔116具有某个角度。此外,多个辅助孔114形成在固定部110的上连接部111中,以帮助将壳体100牢固地固定到车辆主体。
这时,空出空间113在具有固定孔115和螺栓孔116的下连接部112与具有辅助孔114的上连接部111之间形成,以减少壳体100的重量,从而防止材料的不必要的浪费。
此外,空出空间113在空出空间113不干涉固定孔115的情况下可以朝向下连接部112向下扩展。
连接器插入孔121形成在第一侧板120中,连接器400插入穿过连接器插入孔121,使得插入到引导鼓200中央内的扭力杆被连接到底座构件500,底座构件500连接到气缸600。
此外,组装孔122形成在连接器插入孔121的右侧下方,底座构件500的突起组装到组装孔122中。弯曲部123形成在组装孔122下方,并且向壳体100内突出以与气缸600的外表面一致。
因此,组装到底座部件500的气缸600可以被固定到壳体100而不会有任何干涉。
此外,组装孔122的上表面伸出弯曲部123,以起到用于限制气缸600向上运动的停止部的作用。
同时,锁止构件插入孔131形成在与第一侧板120相对的第二侧板130中。插入到引导鼓200的中央中的扭力杆250穿过锁止构件插入孔131,然后,锁止构件700插入到扭力杆250与锁止构件插入孔131之间。
这时,插入到锁止构件700中的掣爪740被钩锁在锁止构件插入孔131的外围,以限制引导鼓200的旋转。
单向齿形成在锁止构件插入孔131的外围。插入孔132形成在锁止构件插入孔131右侧的下方,以插入机构盖900的车辆传感器组件920。
具有宽矩形形状的插入孔132从其右上端向上伸展以符合机构盖900的车辆传感器组件部920。即,车辆传感器组装部920可以被牢固方便地通过插入孔132而被固定。
引导鼓200插入到壳体100的第一侧板120与第二侧板130之间,并且扭力杆250插入到引导鼓200的中央。同时,底座构件500被组装到第一侧板120的外表面,气缸被组装到底座构件500,并且机构盖900被组装到第二侧面130的外面。
这时,底座构件500的下端的一侧插入到组装孔122中,并且气缸600的外面与弯曲部123接触。此外,机构盖900的车辆传感器组件部920被插入到插入孔131内。
如图7到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引导鼓200包括:卷绕辊230,包括织带穿过的两个织带通孔210和220;停止部连接槽201;以及形成在卷绕辊230两端的凸缘240和240’。
首先,卷绕辊230具有与织带宽度对应的长度,并且,两个织带通孔210和220用于紧固和卷绕织带。
两个织带通孔210和220在凸缘240和240’之间平行伸展,并且由第一织带通孔210和第二织带通孔220构成。
具体而言,卷绕辊230包括:第一紧固杆230a,由第一织带通孔210和第二织带通孔220形成;第二紧固杆230b;以及第三紧固杆230c,其中第一紧固杆230a设置于另外两者之间。
此外,如图8所示,当卷绕辊230从侧剖视中看时,钩锁限制部231形成在第一紧固杆230a的一个引导面,以容纳插入到织带一端中的紧固杆(未示出)。平面形成在钩锁限制部231下方。与第一紧固杆230a的引导面相对的第二紧固杆230b的引导面朝向第一紧固杆230a的一个表面变窄,以形成第一织带通孔210。
具体地,第二紧固杆230b的引导面相对于第一紧固杆230a的一个面平行延伸,形成朝向第一紧固杆230a的拐角的平滑圆弧形。
即,第二紧固杆230b的引导面朝向第一紧固杆230a的一个表面变窄,使得在织带紧固期间插入的织带的一端可以顺畅地穿过第一织带通孔210,而不会被第二紧固杆230b的引导表面干扰。
此外,凹部280和280’形成在紧固杆230a、230b和230c的外表面中以减少座椅安全地卷收器的引导鼓200的总重量,从而快速传递用于抽出或卷绕织带的旋转力并增加其摩擦力。
在这种情况下,凹部280和280’可以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可以提供有多个。
具体地,形成在紧固杆230a中的凹部280的长边设置为与卷绕辊230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且形成在第二紧固杆230b和第三紧固杆230c中的凹部280’的长边设置在与卷绕辊230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
形成在第一紧固杆230a的外面中的凹部280起到减少引导辊200的重量的作用,并且形成在第二紧固杆230b和第三紧固杆230c中的凹部280’起到防止织带在卷绕辊230上滑动的作用。
形成在第一紧固杆230a、第二紧固杆230b和第三紧固杆230c处的凹部280和280’可以具有相同的深度,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深度。
同时,通孔260形成在凸缘240和240’的中央中,凸缘240和240’形成于卷绕辊230的两端。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连接器连接槽270形成在一个240中,六边形连接器(未示出)连接到连接器连接槽270,并且多个半球形连接槽271从连接器连接槽270的内围向外伸出,并且彼此相对。
即,在将连接器组装到凸缘240的连接器连接槽270的过程中,连接器的连接突起(未示出)对应于凸缘240的连接槽271设置,并且插入到连接槽270内,使得引导鼓200和连接器可以容易地相互组装。
因此,操作者可能方便地进行组装过程,从而提高生产率。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底座停止部300起到防止连接到引导鼓200的锁止构件700在其中移动的作用,并且包括:弹性件310,插入到引导鼓200的停止部连接槽201内;两个夹紧件320,连接到插入到引导鼓200中的锁止构件700的接合部701,并且连接到弹性件310。
底座停止部300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以有弹力地连接到引导鼓200和锁止构件700的接合部701,同时底座停止部300的一侧打开。
如图11所示,弹性件310具有大致“C”字的形状,并且紧插入引导鼓200的停止部连接槽201内。具体而言,因为弹性件310的连接板311以凸状向外弯曲,所以弹性件310的凸缘312的弹性可以被更有效地提供。
而且,因为弹性件310的连接板311具有圆弧形的内面,所以弹性件310可以容易地制造和压配合到引导鼓200的停止部连接槽201内。
此外,两个夹紧件320由从弹性件310的两端伸出的第一夹紧件320a和第二夹紧件320b构成。
根据实施例,凹入相接部360在弹性件310与夹紧件320之间形成。相接部360构造用于顺畅地连接弹性件310和夹紧件320的外面和内面。
因此,相接部360可以防止弹性件310和夹紧件320的应力集中,从而保持预定的耐久性,并且可以有弹性且耐久性地固定引导鼓200的停止部连接槽和锁止构件700的接合部701。
具体而言,第一夹紧件320a和第二夹紧件320b彼此相对,并且具有与锁止构件700的接合部701紧贴接触的圆弧形内面。
结果是,第一插入空间330和第二插入空间340在将被连接到引导鼓200的停止部连接槽201和锁止构件700的接合部701的弹性件310内部和夹紧件320内部形成。
此外,在弹性件310和夹紧件320之间彼此相对的相接部360的两个内面相互平行。这是因为可能增加抵抗由于引导鼓200和锁止构件700的旋转引起的振动的耐久性。
而且,两个相对的夹紧件320具有相互平行的外面,以增加抵抗在其旋转时的振动的耐久性。
同时,弹性件310和夹紧件320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以防止由于不同的宽度引起的集中。
而且,支撑件350可以从夹紧件320的端部伸出,以更稳定地支撑锁止构件700的接合部701。
支撑件350具有圆弧形的内面,以在锁止构件700旋转或停止时基本稳定地支撑锁止构件700的圆柱形接合部701。
如图12和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连接器400包括:扭力杆连接管410,以非旋转方式连接到引导鼓200;以及辊接合部420,与扭力杆连接管410的一端整体形成并且与多个离合器辊540啮合。
首先,扭力杆连接管连接到引导鼓200的一个凸缘240,并且具有六边形的外形,所述外形具有中空部401,扭力杆250容纳在其中。
此外,连接突起412从扭力杆连接管410的两个相对侧向外突出。连接突起412可以在扭力杆连接管410的长度方向形成。
此外,连接突起412可以朝向与辊接合部420相对的连接管的末端变窄。
连接突起412具有与在引导鼓200的一个凸缘240中形成的连接器连接槽270相应的尺寸。即,扭力杆连接管410具有与形成在引导鼓200的一个凸缘240中的连接器连接槽270相应的连接突起412,以容易地组装到引导鼓200。
同时,辊接合部420具有圆杯形状,并且被连接到底座构件500的一侧。辊接合部420具有形成在其底部的通孔421和形成在其内面并且与多个离合器辊540啮合以传递旋转力的内齿轮422。
辊接合部420的内齿轮422和离合器辊540在正常状态下不相互啮合。当车辆碰撞被检测出时,气缸600被操作以将旋转动力传递到离合器辊540,并且离合器辊540将旋转动力传递到辊接合部420的内齿轮422。
然后,辊接合部420在与离合器辊54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使连接到扭力杆连接管410的扭力杆250塑性变形,从而将卷绕在引导鼓200上的织带再卷绕到预定长度。
此外,扭力杆连接管410和辊接合部420可以具有比某个水平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图14到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卷收器包括:底座构件500;多个离合器辊540,具有在其表面上形成的齿,并且连接到底座构件500;齿轮构件550,安装在底座构件500的一个面处,以旋转离合器辊540;以及气缸600,用于推升安装在底座构件500的另一个面处的连接器400以及安装在其中的活塞630。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构件500指连接到构成卷收器的壳体100的一侧的部件,并且齿轮构件550指用于旋转连接到底座构件500的离合器辊540的部件。底座构件500由可塑体形成以提供良好的弹性。
如图15和16所示,底座构件500具有形成在其中央的内径501和形成在内径501周围的凸缘501a。
此外,多个突起、槽和孔可以形成在底座构件500的外面。
根据本发明的底座构件500包括辊保持部510,其从形成在中央内径501周围的凸缘501a的一个面伸出。圆柱形离合器辊540被插入到辊保持部510内。具体而言,辊保持部510从围绕中央内径501的凸缘501a朝向连接器400延伸,并且从中央内径501向内突出。
为了这个目的,辊保持部510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中空部。辊保持部510具有:第二开口512,形成在辊保持部510的表面,离合器辊通过其往返运动;第一开口511,与第二开口512相对,同时连接部513位于第一开口511和第二开口512之间。
这里,第二开口512形成在中央内径501内部,并且第一开口511形成在中央内径501外部。第二开口512具有比第一开口511的面积更大的面积,使得离合器辊540被插入其中或从其分离。第一开口511具有使得离合器辊540不能通过其脱出的面积。
此外,如图16所示,当离合器辊540被组装到辊保持部510时,离合器辊540的外围通过第二开口512和第一开口511暴露于外部。
此外,如图17和18所示,具有在其外周上形成的齿的离合器辊540的一部分与齿轮构件550接触,并且离合器辊540的另一部分与形成在连接器400的内周的内齿轮422间隔预定距离。
即,第一开口511与连接器400相对,使得离合辊540在车辆碰撞时通过与连接器400啮合的齿轮构件550向外伸出,并且第二开口512被打开以与齿轮构件550的斜齿轮553接触。
此外,第二开口512和第一开口511具有彼此相对的圆弧形形状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连接部513。
突起513a形成在连接部513的表面,与连接器400的底部接触,以适当地支撑其轴向载荷。突起513a可以具有半球形的形状。
同时,支撑板513b形成在与连接部513相对的中央内径501周围的凸缘501a处。因此,可能防止插入到第二开口512中的离合器辊540朝向齿轮构件550滑动。
在这种情况下,当从轴向看时,支撑板513b可以具有向内凸的圆弧形形状,以在狭窄的空间内支撑物体。
此外,辊保持器510具有围绕中央内径延伸的延伸肋514,以防止在离合器辊540向外伸展时毁坏保持部510。
此外,齿轮构件550包括设置在圆形板一个面处的斜齿轮553,以在径向移动离合器辊540。
如图14所示,齿轮构件550安装在气缸600中,以与活塞600啮合。
斜齿轮553在安装在底座构件500的辊保持部510中的离合器辊540被设置的位置处形成圆弧形面554,并且斜面555从圆弧形面554向外延伸。
即,圆弧形面554与离合器辊540接触,并且斜面555从底座构件500的内径501向外移动离合器辊540,以在齿轮构件550旋转时旋转离合器辊540。
连接器400的内周与固定到底座构件500的离合器辊540接触,并且内周具有内齿轮422,内齿轮422在离合器辊540向外伸展时与离合器辊540啮合。
下面将简要描述底座构件和预紧器的操作。
首先,当由于车辆碰撞或翻滚造成撞击时,电子控制单元(ECU)根据检测到的撞击的大小将控制信号传送给气缸600。
包含在气缸600中的气体产生剂根据来自电子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而被点燃,并且气体产生剂被燃烧以产生高压膨胀气体,从而推升活塞630。
即,活塞630被膨胀气体快速推升以旋转齿轮构件550。当齿轮构件550旋转时,斜齿轮553也随着齿轮构件550旋转以按压具有很大弹性的底座构件500的辊保持部510,使得设置在圆弧形面554处的离合器辊540从中央内径501向外扩展。
如图18所示,离合器辊540沿斜齿轮553的斜面555旋转,并且辊保持部510根据离合器辊540的运动从内径501向外移动。
移动的离合器辊540与连接器400的内齿轮422接触,并且沿斜面555旋转的离合器辊540转动连接器400。
以这种方式旋转的连接器400在卷绕方向上旋转引导鼓200以回绕织带。
因此,乘客所系的座椅安全带在卷收器的回绕方向上被回绕以减少作用给乘客的影响。
如图19到2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结构包括:底座构件500,固定到壳体100的一侧;多个离合器辊540,连接到底座构件500;以及齿轮构件550,用于旋转离合器辊540。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包括:壳体100,其构成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主体;引导鼓200,可旋转地连接到壳体100;连接器400,固定到引导鼓200;以及气缸600,用于推升安装在其中的活塞630。
此外,底座构件500具有基本“C”字的形状,并且连接到壳体100的一侧。齿轮构件550起到旋转连接到底座构件500的离合辊540的作用。
如图19和20所示,底座构件500具有形成在其中央处的中央内径。多个突起、停止部等从内径501的外面突出以稳定地固定气缸600。
当底座构件500连接到气缸600时,突起和停止部提供参考位置。因为突起和停止部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所以其详细描述将省略。
此外,底座构件500包括从内径的一个面延伸的辊保持部510。辊保持部510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形状,使得具有圆柱形形状的离合其辊540可以被插入。
辊保持部510具有第一开口511和第二开口512,使得离合器辊540的外周暴露于外部。第一开口511被形成为使得离合器辊540部分露出,并且第二开口512形成为使得离合器辊540部分露出。
即,第一开口511形成开口使得离合器辊540从初始位置向外移动以与连接器400啮合,第二开口512形成开口以与齿轮构件550接触。
第一开口511和第二开口512具有圆弧形形状,并且连接部513与第一开口511和第二开口512整体形成以连接它们。
因此,具有形成在外周的齿的离合器辊540的一部分与齿轮构件550接触,并且离合器辊540的另一部分与形成在连接器400内周处的齿间隔开预定距离。
此外,为了防止当离合辊540向外伸展时毁坏辊保持部510,辊保持部510具有从内径501延伸的延伸肋514。
此外,齿轮构件550包括:小齿轮552,形成在圆形板551的一个表面处;斜齿轮553,与圆形板551的另一个表面整体形成。轴承固定槽557形成在齿轮构件550的内径501处,轴承430插入到轴承固定槽557中,即,斜齿轮553在其中形成的位置。
而且,插入到轴承固定槽557中的轴承430支撑由于轴向转动引起的轴向载荷和力矩。轴承430可以由具有足以减少卷收器重量的强度和硬度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
小齿轮552与安装在气缸600中的活塞630接合。这时,活塞630的尖端部可以与齿轮构件550接合,或者可以设置在齿轮构件550的下端以旋转小齿轮552。
此外,斜齿轮553具有在固定到底座构件500的离合器辊540被设置的部分处形成的圆弧形表面554,和圆弧形表面554向外延伸的斜面555。
即,当齿轮构件550旋转时,圆弧形表面553与离合器辊540接触,并且斜面555从底座构件500的内径501向外移动离合器辊540以旋转离合器辊540。
连接器400包括辊接合部420,辊接合部420的直径比固定到底座构件500的离合器辊540的大,并且辊接合部420具有与伸出的离合器辊540接合的内齿轮422。
如图21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旋转结构中,离合器辊540固定到底座构件500的辊保持部510,并且齿轮构件550的斜齿轮553插入在离合器辊540之间。
操作者在斜齿轮被看到的方向上夹住齿轮构件550的斜齿轮553,并将斜齿轮推向底座构件500的辊保持部510,从而将齿轮构件550组装到底座构件500。
即,操作者用他/她的一只手抓住小齿轮552并且用另一只手抓住底座构件500,并且旋转小齿轮552或底座构件500,使得斜齿轮553被设置为不与辊保持部510干涉,并且被插入到底座构件500中,从而完成组装。
这时,斜齿轮553的圆弧形表面554与离合器辊540接触,离合器辊540与连接器400的辊接合部420间隔开预定距离。
此外,气缸600安装在齿轮构件550下方,活塞630容纳在气缸600中。
当乘客正常拉动织带时,旋转结构顺畅地释放织带,并且当乘客拿开他/她的手时,旋转结构利用片簧(未示出)的弹性回绕织带。因为上述卷绕和释放操作是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基本操作,所以其描述将被省略。
此外,当由于车辆碰撞或翻滚等而使撞击作用于旋转结构时,电子控制单元检测撞击并传送控制信号到气缸600。
包含在气缸600中的气体产生剂根据来自电子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而被点燃,并且气体产生剂被燃烧以产生高压膨胀气体,从而推升活塞630。
即,活塞630被膨胀气体快速推升以旋转齿轮构件550。当齿轮构件550旋转时,斜齿轮553也随着齿轮构件550旋转,使得设置在圆弧形表面554处的离合器辊540从中央内径501向外伸出。
如图23所示,离合器辊540沿斜齿轮553的斜面555旋转,并且辊保持部510随离合器辊540的运动而从内径501向外运动。
运动的离合器辊540与连接器400的辊接合部420接触,并且沿斜面555旋转的离合器辊540旋转连接器400。
以这种方式旋转的连接器400在卷绕方向旋转引导鼓200以回卷织带。
因此,乘客所系的座椅安全带在卷收器的回卷方向被回卷以减少作用于乘客的撞击。
如图24到27所示,当从侧面看时,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预紧器的气缸600具有L字形的中空部。即,提供基本上为L字形的管。
L字形气缸600具有:作为气体供应端口611的一个孔,连接到充气机690;以及另一个孔,作为直线移动引导孔612,活塞630通过其往返运动。
根据本发明,直线移动引导孔612垂直向下延伸超出初始组装状态下密封部640的位置。初始组装状态是指其中活塞630被气压推升以与齿轮构件550适当啮合的状态。
在初始组装状态中,活塞630的齿条633被形成在密封底座构件500处的钩锁装置520钩锁。因此,间隙(或边际空间)在密封部640与直线移动引导孔612的下端之间形成。
密封部640可以由O形环或塑料涂层部件形成。
此外,因为活塞630具有不多于3到8cm的长度,以将直线移动引导孔612延伸超过传统技术,所以在中空部分中需要特定的构造。例如,如所示出的,直线移动引导孔612被形成以部分垂直地交叉气体供应端口611。
此外,L字形气缸600具有:第一厚壁部613,设置在内拐角处以形成直线移动引导孔612;以及中间通道614,形成在第一厚壁部613与气体供应端口611之间。气体经过中间通道614以对形成在活塞630下端处的活塞头631的下端施压。
最终,因为第一厚壁部613使直线移动引导孔612更深,所以活塞头631的下端与气缸600的中间内壁之间的空间变得更宽。
此外,部分球形的旋转空间615被连接在直线移动引导孔612的下端与气体供应端口611之间。因此,经过气体供应端口611和中间通道614的气体可以被顺畅地引入运动引导孔612内。
第二厚壁部616可以围住部分球形的旋转空间615形成。因此,可能防止气缸600的外拐角部分由于高压气体而断裂。
第二厚壁部616可以具有从球形旋转空间615的周围向气缸600的两侧逐渐变薄的厚度。因此,可能减小气缸600的体积而同时保持其强度。
在附图中,包括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气缸600的预紧器的结构被部分图示。
如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预紧器包括:扭力杆250,织带卷绕在其上;齿轮构件550,连接到扭力杆250;气缸600;活塞630,沿形成在气缸600的一部分处的运动引导孔612运动,并且在纵向具有形成在其侧表面处的齿条633;圆柱形密封操作部632,与活塞630的底部整体形成,并且从其伸出;密封部640,连接到密封操作部632的外周,以密封活塞630与气缸600的内壁之间;以及钩锁装置520,用于将活塞钩锁在初始钩锁位置。
在附图中,参考标记690指代安装在气缸600的气体供应端口611的充气机690。
在附图中,密封部640是O形环,但是密封部640可以是塑料涂覆部件。
钩锁装置520是位置固定件521,连接到齿轮构件550,形成在底座构件500处,扭力杆250穿过底座构件500,并且具有与活塞630的齿条633啮合的形状。
即,位置固定件521由被成型以形成齿条633的板构成。增强板512a从成型板的上和下端垂直向上和向下延伸。
同时,底座构件500具有与位置固定件521相对的引导件530,使得活塞630置于固定件521和引导件530之间。如所示出的,与活塞630相对的引导件530的表面平行于活塞630。
此外,引导盖670被固定地安装在气缸600处以引导活塞630。与活塞630平行的引导面形成在引导盖670内。
结果是,当车辆突然减速,例如,由于碰撞,气体被供应到气缸600内以向上移动活塞630。因此,形成在活塞630一侧处的齿条633的运动使得与齿条633啮合的齿轮构件550在织带的卷绕方向旋转。
当齿轮构件550在织带的卷绕方向上旋转时,织带被回卷到扭力杆250上以将乘客紧固到座位。
这里,因为当活塞630由于气压被移动时气压被作用给O形环640,所以没有密封部640被活塞630推到与密封操作部632分离的情况。因此,密封部640密封活塞630与气缸600的内壁之间,以增强活塞630与气缸600之间的密封性能。
此外,插槽(未示出)可以安装在密封操作部632周围,以牢固地将密封部640安装在其中。
此外,因为直线移动引导孔612向下延伸超出在初始组装状态下密封部640的位置,所以用于暂时存储被引入到活塞的运动引导孔中的气体的空间被扩展,从而给出充分地提供向上的力的边际时间。因此,从气体供应端口611放出的气体由于作用于活塞头631的气压而引起向上的力的增加。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安装在锁止离合器中的片簧。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第一实施例>
如图28和2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连接结构包括:片簧725,固定到锁止离合器720的凸部(boss)721;和固定件731,从锁止臂730突出以固定片簧725。
在本实施例中,锁止构件700安装在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处,以在织带被以正常速度释放时允许织带被顺畅释放或回卷,并且在织带被快速释放或回卷时防止织带被释放或回卷。
锁止构件700包括:引导鼓200,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100处,壳体100构成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主体;锁止底座710,固定到引导鼓200的一侧;锁止离合器720,可旋转地与锁止底座710的一侧接合;和锁止臂730,安装在锁止离合器720的一侧以枢转有限角度。
如图28和29所示,锁止离合器720由具有预定厚度的圆形板形成。锁扣(latch)722形成在圆形板的外围,通孔723形成在锁止离合器720的中央以被插入到锁止底座710内,并且凸部721形成在通孔723外部以从锁止离合器720的一个表面突出。
具有预定长度的片簧725的一端被固定到凸部721,并且片簧725的另一端朝向与片簧725分开的停止部724延伸。片簧725的另一端固定到锁止臂730的固定件731,并且停止部724形成在一个面的预定位置处,凸部721从所述预定位置突出以限制锁止臂730的旋转。
突出片(未示出)形成在锁止离合器720的另一个面,以被插入到形成于锁止底座710中的槽713内,并且具有预定弹性的弹簧(未示出)连接到突出片。
此外,片簧725在其一端固定到凸部721。片簧725可以被固定地插入到形成在凸部721中的槽或孔内,或者可以沿凸部721的外周卷绕以在其一端固定到形成于凸部721处的槽或孔。
此外,朝向片簧725突出的固定件731形成在锁止臂730的预定位置处,即,其表面与片簧725接触。孔或槽形成在固定件731中以固定片簧725。
在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连接结构中,锁止底座710被固定地插入到引导鼓200的一个表面内,并且锁止离合器720可枢转地连接到锁止底座710的一个面以旋转预定角度。
此外,锁止臂730可枢转地连接到锁止离合器720的一个面,以枢转预定角度,并且机构盖900固定到锁止离合器720的外部。
连接到锁止离合器720的片簧725的一端固定地插入到形成在凸部721中的槽或孔内,并且片簧725的另一端固定到形成在固定件731中的槽或孔。
因此,在织带被乘客拉出或抽出的状态下,织带被回卷。因为织带的释放和回卷是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基本操作,所以将简要描述。
即,当乘客用适当的力拉出织带来系织带时,引导鼓200被旋转以抽出织带。当乘客拿开他/她的手时,织带由安装在连接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弹簧箱(未示出)中的弹簧的恢复力而被回卷。
当引导鼓在织带被释放或回卷的同时被突然旋转时,座椅安全带卷收器限制织带的释放或回卷操作。
当织带被释放或回卷时,锁止底座710和锁止离合器720随着引导鼓200旋转,并且安装在锁止离合器720处的锁止臂730在有限角度范围内枢转。
即,当乘客以正常速度而非过快的速度拉出织带时,锁止构件700的锁止底座710、锁止离合器720和锁止臂730随着引导鼓200的旋转而旋转。
当织带在锁止构件700旋转时被快速拉出时,旋转惯性(力矩)从锁止构件700产生以旋转安装在锁止离合器720中的锁止臂730。
旋转的锁止臂730被机构盖900的锁扣钩住,以防止织带被释放。
另一方面,当织带抽出速度在锁止构件700旋转时被增加时,旋转惯性从锁止构件700产生以操作连接到锁止底座710的棘爪740。
作用于锁止底座710的锁止臂730和棘爪740的旋转惯性(力矩)的大小根据拉出速度和旋转力而改变。锁止臂730和棘爪740根据用于停止织带的卷绕和释放的力矩而单独运转。
<第二实施例>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在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记指代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构件,其描述将被省略。
与第一实施例相对比,第二实施例的片簧725a的一端被固定到凸部721附近的停止部724。即,虽然第一实施例的片簧725a的一端固定到凸部721,但是第二实施例的片簧725a的一端固定到停止部724,并且片簧725a的另一端固定到锁止臂730的固定件731。
因为第二实施例的片簧725a固定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位置,并且锁止离合器720和锁止臂730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运转,将省略其描述。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31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如图31所示,扭力簧725b的一端与锁止臂730的一侧接触。扭力簧725b在锁止臂730的旋转中央方向延伸,以圆形或圆弧形的形状在锁止臂730的中央部分处被卷绕在锁止臂730的旋转中央上。扭力簧725b的另一端固定到停止部724的一侧。
即,扭力簧725b从其两端延伸从而以对称的方式相对于锁止臂730的旋转中心形成预定角度,使得一端与锁止臂730接触,而另一端固定到停止部724。
固定的扭力簧725b的一端是自由端,使得锁止臂可以在有限的角度范围内枢转,并且扭力簧725b的另一端牢固地固定到停止部724的一端。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扭力簧725b的一端根据锁止臂730的枢转运动而自由地弹性地运动,并且另一端牢固地固定到停止部724,使得锁止臂730能够通过旋转惯性运转,从而防止织带被快速释放或回卷。
锁止臂730的运转类似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因而其描述将不被重复。
<第四实施例>
将参照图3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件的描述将不再重复。
第四实施例的片簧725c的一端固定到锁止臂730,并且片簧725c的另一端与锁止臂730的旋转中心交叉以被固定到从锁止离合器720突出的固定突起728的一侧。
即,扭力簧725c的一端固定到锁止臂730,并且片簧725c的另一端经过锁止臂730的旋转中心以被固定到从锁止离合器720突出的固定突起728的一侧。
第四实施例的725c的一端根据锁止臂730的枢转运动而自由地弹性地运动,并且另一端被固定到固定突起728,使得锁止臂730能够通过旋转惯性而运转,从而防止织带被快速释放或回卷。
<第五实施例>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片簧的立体图。
第五实施例的片簧725d具有形成在其中间部分处的圆弧形弯曲部726。
第五实施例的圆弧形弯曲部726可以形成在上述实施例的片簧725、725a或725c的中间部分处。在第三实施例中,除了围绕锁止臂730的旋转中心的卷绕部分,扭力簧725b可以具有形成在锁止臂730的旋转中心与扭力簧725b尖端之间的弯曲部726。
弯曲部726可以增加弹簧725、725a、725b和725c的弹性,并且防止弹簧725、725a、725b和725c的变形,即使弹簧725、725a、725b和725c可能被使用很长时间仍能保持其弹性。
第五实施例的锁止离合器720和锁止臂730的运转与上述实施例的类似,所以将不再重复其描述。
<第六实施例>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片簧的立体图。
第六实施例的片簧725e具有多阶结构。第六实施例的锁止离合器720和锁止臂730的运转类似于上述实施例,因而其描述将不再重复。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锁止底座710的立体图,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锁止离合器720的立体图,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锁止臂730的立体图,图38是根据本发明的棘爪740的立体图。
与传统技术类似的描述将不再重复,将只描述本发明的新颖特征。
在图35中示出的锁止底座710通过接合部701连接到扭力杆,固定部702插入到锁止离合器720的通孔内,如图36所示。
此外,回位弹簧插入部703形成在锁止底座710的一个面处,并且棘爪操作部704形成在锁止底座710中。与传统技术相对比,因为棘爪操作部704具有用于插入和引导棘爪740的引导槽以及轮辐增强部705,因而可能增加锁止底座710的强度。
即,因为轮辐增强部705与锁止底座710整体形成,而不是单独提供用于引导棘爪740的盖,所以可能防止与扭力杆的旋转互锁的锁止底座的扭曲断裂。
此外,如图38所示,棘爪740包括棘爪主体741,以及从棘爪主体741突出的互锁销732。与提供从主体突出的停止部的传统技术相比,棘爪主体741由单个弯曲表面形成。此外,由单个弯曲表面形成的棘爪主体741具有基本上等于或稍小于用于在棘爪操作部704中插入和引导棘爪740的引导槽的内径的外径。
因此,与传统技术相比,因为用于提供棘爪主体741插入并且运动在其中的空间的棘爪操作部704被填充锁止底座形成构件,而不是形成用于移动停止器的空间,所以可能增加锁止底座的强度。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图36中示出的锁止离合器720中,锁止底座710被压配合到锁止离合器720的下部内,锁臂730被压配到上部内,并且摩擦簧钩件部711形成在锁止离合器720的部分处,锁止臂730被压配合到所述部分中,使得摩擦弹簧(未示出)被钩住,从而仅在织带被回卷时运转,而在织带被抽出时不运转。
如图36所示,摩擦弹簧钩件部711具有“C”字形形状,并且与锁止离合器720的主体整体形成。
如图37所示,两个槽721形成在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紧急锁止结构的锁止臂730的前面和后面处。在锁止臂730处只形成两个槽721的原因是传统锁止臂的重量可以通过省去在形成于锁止臂处的多个槽之间形成的支撑部而被减少。如上所述,锁止臂730的重量的减少降低了用于作用于释放偏置簧以将弹簧的弹力保持很长时间的能量。
以下,将描述在图35到38中示出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紧急锁止机构的连接结构和操作。
图36中示出的具有圆盘形状的锁止离合器720通过固定部702与锁止底座710的一侧可旋转地连接,并且棘爪740被插入到形成于锁止底座710中的棘爪操作部704内。即,由单个弯曲表面形成的棘爪主体741插入到形成于棘爪操作部704处的引导槽中。
摩擦簧钩件部711从锁止离合器720的一个表面突出,并且摩擦簧被摩擦簧钩件部711钩住,以仅在织带被回卷时被操作,而在织带被抽出时不被操作。
此外,回位弹簧安装在锁止离合器720的另一表面上,以被以可相对运动的方式插入到回位弹簧插入部703中。回位弹簧在锁止离合器720在织带抽出方向上施力的状态下允许锁止离合器720与锁止底座710同步旋转。
此外,锁止离合器720具有引导槽,从棘爪740的棘爪主体741突出的互锁销732在所述引导槽中被可滑动地引导,并且抵抗回位弹簧能量的锁止底座710与锁止离合器720之间的相对旋转使得互锁销732被沿引导槽可滑动地引导。
而且,锁止离合器720包括:摆动停止部,用于限定锁止臂730的摆动范围;以及释放偏置弹簧,安装在锁止离合器720与锁止臂730之间,用以在钩住或释放锁止臂730的方向偏置能量。因为只有两个槽721形成在锁止臂730处,所以锁止臂730的重量可以被减小以将弹簧的弹力保持较长的时间。
即,当用户抽出织带以旋转引导鼓并因此旋转扭力杆和锁止底座710时,锁止离合器720由于回位弹簧的弹力而被同步旋转。
此外,当织带被回卷以旋转锁止底座710时,回位弹簧的推力使锁止离合器720被同步旋转。
因此,当织带被突然抽出并且锁止离合器720被同步旋转时,锁止臂730的旋转不跟随抵抗由弹簧施加的能量的同步旋转,因而产生在旋转方向后的惯性延迟,从而防止锁止离合器720的同步旋转。
此外,棘爪操作部704的构成增强了锁止底座710的强度,以允许织带的顺畅抽出和回卷,并防止织带被机构盖钩住。
如图39到4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扭力杆支撑结构包括:壳体100,构成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主体;引导鼓200,可旋转地连接到壳体100;以及扭力杆250,插入到引导鼓200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扭力杆支撑结构包括:底座构件500,固定到壳体100的一侧;锁止构件700,固定到壳体100的另一侧;轴承构件450,安装到扭力杆250的一侧;帽800,安装在锁止构件700的一侧;以及机构盖900,固定到扭力杆250的尖端。
用于限制乘客的织带卷绕在引导鼓200上,扭力杆插入到引导鼓200的中央内。扭力杆250随着引导鼓200旋转,并且在织带被限制的状态下由于作用于引导鼓200的扭转和旋转力矩而塑性变形,从而吸收作用于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能量。
扭力杆250比引导鼓200长。连接器400安装在扭力杆的一侧,锁止构件700安装在其另一侧。
连接器400包括插入到扭力杆250内的扭力杆连接管410,以及从扭力杆连接管410延伸的辊接合部420。
连接器400设置在引导鼓200的一侧以随着扭力杆250旋转。
锁止构件700包括:锁止底座710,安装在引导鼓200的一侧;锁止离合器720,固定到锁止底座710的一侧;以及锁止臂730,连接到锁止离合器720的一侧。
此外,扭力杆连接管410插入到扭力杆250的一侧内,并且辊接合部420安装来围绕与底座构件500接合的离合器辊540。
具体地,辊接合部420具有在其内周形成的内齿轮422。内齿轮422具有比扭力杆连接管410的直径更大的直径,以在扭力杆连接管410与内齿轮422之间形成垂直内面423。
此外,固定到底座构件500的离合器辊540具有在其外面处形成的齿,并且底座构件500具有辊保持部510以稳定地固定离合器辊540。
辊保持部510形成来从其一个面沿底座构件500的内部中央直径突出,并且具有从其表面突出的突起513a,以形成半球形形状。突起513a与连接器400的内面423紧密接触。
此外,底座构件500与齿轮构件550接合以旋转离合辊540。齿轮构件550包括从圆盘的一个侧面突出的小齿轮552,以及在另一个侧面处形成且与离合器辊540接触的斜齿轮553。
扭力杆250经过齿轮构件550,并且轴承插入槽553a形成在斜齿轮的内侧以插入轴承构件450。
具体地,轴承构件450被固定地插入到轴承插入槽553a内,使得扭力杆250与其旋转接合。因为轴承构件450被设置在扭力杆250与齿轮构件550之间,所以轴承构件450可以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以防止扭力杆250旋转过程中的噪声以及由于其摩擦引起的磨损。
此外,其中具有活塞630的气缸600安装在齿轮构件550处,以推升活塞630并旋转与活塞630啮合的小齿轮552。
此外,锁止构件700安装到引导鼓200的另一侧以停止引导鼓200的旋转,并且锁止底座700插入到引导鼓200内。
锁止底座710和锁止离合器720随着引导鼓200旋转。当引导鼓200突然运转时,连接到锁止底座710的棘爪被壳体100的锁扣钩住以使引导鼓200的旋转停止。
此外,锁止底座700包括:鼓固定轴715,设置在锁止底座700的一侧并且插入到引导鼓200中;以及盖固定轴716,设置在另一侧并且连接到机构盖900。
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帽800盖到盖固定轴716上。帽800具有:第一突出部820,形成在帽800的一侧并且可旋转地插入到机构盖900的槽内;插入槽825,形成在与第一突出部820相对的面,并且固定到盖固定轴716。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扭力杆支撑结构可以允许乘客拉出织带使得织带被释放或回卷。
引导鼓200和扭力杆250在释放或回卷织带的正常运转过程中旋转。这时,扭力杆150的两端由安装到壳体100两侧的齿轮构件550和锁止构件700支撑和旋转。
扭力杆250可以由安装在齿轮构件550处的轴承构件450和安装在锁止底座710处的帽800顺畅地旋转。
具体地,轴承构件450插入在扭力杆250与齿轮构件550之间,使得其可以没有摩擦和磨损地旋转。帽800插入在锁止底座710与机构盖900之间,使得其可以没有摩擦和磨损地旋转,从而顺畅地旋转扭力杆250。
此外,当织带被突然拉出以固定在拉紧状态下时,即,在织带的释放被停止的状态下,强的张力作用于织带,并且张力被传递给旋转体,即,引导鼓200和扭力杆250。
这时,因为引导鼓200被固定到壳体100,所以扭矩被传递给引导鼓200,并且扭力杆250接收织带的张力以接收旋转位移和扭矩。
因此,虽然扭力杆250由于其自身强度保持初始安装状态,而没有由于扭矩变形,但是当比扭力杆250的强度更强的扭矩作用于扭力杆250时,扭力杆250可能会塑性变形。
虽然扭力杆250塑性变形,但是扭力杆250必须保持初始安装状态。因此,扭力杆250的一端应该在保持安装状态的同时被固定到齿轮构件550的轴承构件450旋转。
此外,因为扭力杆250的另一端被固定到锁止底座710并且与其一起旋转,所以扭力杆250可以在本位塑性变形而没有位置变化。
这时,作用于扭力杆250的旋转扭矩作用在经过轴承构件450和帽800的直线上,以防止扭力杆250的变形。
此外,底座构件500的突起513a与连接器400的内面423接触,并且扭力杆250可以由在其轴向作用的扭矩而顺畅地旋转。
如图43和44所示,帽800具有从圆形底座812突出的第二突出部810,以及从第二突出部810突出的第一突出部820。圆形底座812、第二突出部810和第一突出部820被以同心形式设置。
此外,从帽800的底座812突出的第二突出部810具有比底座812更小的直径,并且从第二突出部810突出的第一突出部820具有比第二突出部810更小的直径。第一突出部820具有比第二突出部810更大的高度。
此外,如所示出的,帽800插入到锁止构件700的固定部702,锁止离合器720插入到固定部720。这里,帽800的第二突出部810插入到之后组装的机构盖900的中央槽中,以防止由于其旋转引起的运动并且支撑摩擦弹簧950,使得摩擦弹簧950可以被容易地固定。
同时,突出部810和820是中空的,以被容易地插入到锁止构件700的固定部702中,并且突出部810与820之间的过渡部被倒角以使固定部702可以被容易地插入。
如图44所示,第一突出部820的内表面具有三个平直部。三个平直部被顺畅地彼此相连以形成具有弯曲拐角的基本为三角形的形状,从而防止帽800的第一突出部820被单独旋转或移动。这时,半圆形槽813形成在内部平直部之一处,使得固定部702可以被容易地组装。
此外,如图45和46所示,半圆形中空部可以形成在帽800’中以与固定部702’一致。这时,半圆形槽813’可以形成在帽800’的内部平直表面处,以使固定部702’可以被容易地插入到槽813’内。
此外,突起部814从底座812的外围的一部分向外突出。
因为固定部702或702’可以在突起部814的方向被组装,所以可能直接将固定部组装到第一突出部以为组装操作者提供方便,从而提高了可使用性。
此外,如果帽800被错误组装,那么帽800可以使用突起部814而被容易地分离。
具体而言,如果突起部814具有马蹄形形状,那么分离可能更容易进行。
如图47到50所示,机构盖900包括:圆形锁止离合器组装部910,形成在机构盖900的上部,并且锁止离合器720被插入到其中;车辆传感器组装部920,形成在机构盖900的下侧,并且车辆传感器930被组装到其上。
突起911从锁止离合器组装部910的中央以同心方式突出。突起911具有比帽800的上部更大的直径,以使帽800可以被组装到锁止构件700的固定部702。
这时,摩擦弹簧950被插入到突起911内。具体而言,弹簧插入槽915可以形成在突起911周围以将弹簧950牢固地固定到其。
此外,钩件部912以同心方式形成在锁止离合器组装部910处。钩件部912具有沿锁止离合器组装部910的内周形成的齿,并且具有比锁止离合器720更小的直径,使得锁止臂730的尖端被钩件部912钩住。
机构盖900的连接部913具有与机构盖900的外周相邻形成的缓坡,以形成浅凹部。具体地,机构盖900的外表面具有围绕突起911的向内凹入的部分。
此外,槽914形成在锁止离合器组装部910的外表面的中央处,以减少机构盖900的重量。槽914具有比设置在锁止离合器组装部910内部的突起911更大的直径,以防止由于树脂厚度的增加而引起的机构盖900的收缩。
同时,车辆传感器组装部920被连接到锁止离合器720的下侧,并且延伸部940形成在车辆传感器组装部920的一个面与锁止离合器720之间,以更牢固地连接车辆传感器组织部920和锁止离合器组装部910。具体而言,延伸部940平行地形成在车辆传感器组装部920的一侧处,以增加锁止离合器组装部910与车辆传感器组装部920之间的连接强度。
机构盖900包括突起构件941,其从机构盖900向外突出,并且具有用于将机构盖900组装到壳体100的多个组装销942。组装销942形成为与延伸部940的表面垂直。
具体而言,组装销942形成在延伸部940的拐落处,以扩宽组装区(通过连接组装销限定的区域),从而更牢固地组装它们。
突起构件941和延伸部940具有比锁止离合器组装部910更大的厚度,以防止由于错误组装进行分离时引起的机构盖的毁坏和断裂。
机构盖900的多个组装销942被固定地插入到形成于壳体100的一侧中的组装孔内,锁止构件700插入到锁止离合器组装部910内,并且锁止臂730组装到其的锁止离合器720被安装在其上。
这时,固定到锁止构件700的固定部702的帽800支撑组装到机构盖900的摩擦弹簧950,以防止摩擦弹簧950由于移动而从其分离,等等。
图51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盖结构的立体图,图52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盖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51和5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盖结构包括:锁止底座,用于停止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操作;机构盖900,连接到锁止构件700的一个侧面;以及车辆传感器930,容纳在机构盖900下方。
如图51所示,机构盖900包括具有预定直径的圆柱部,所述圆柱部设置有一个开放的上面,以及另一个闭合的下面,所述下面具有直径比圆柱部更小的锁扣910。容纳部920形成在圆柱部的下部外面处。
机构盖900安装在与安装于座椅安全带卷收器一侧处的片簧(未示出)相对的位置处。锁止构件700连接到机构盖900的内部以在织带自然卷绕或释放时顺畅旋转。
此外,锁止构件700包括:锁止底座710,固定地插入到织带卷绕在其上的引导鼓200内;锁止离合器720,连接到锁止底座710的一个面以旋转到预定角度;以及锁止臂730,连接到锁止离合器720的一侧。
锁止构件700随着织带和引导鼓正常旋转。因为锁止底座710具有与其连接并且由于其旋转惯性而旋转的棘爪,所以可能在车辆撞击时根据棘爪740的运转通过将棘爪740钩到锁扣而防止织带被释放或回卷。
此外,容纳部920具有基本六边形的形状,并且在其中包括车辆传感器930。容纳部920具有开放的底面和具有彼此相对的固定孔921的侧面。固定孔921可以具有多边形的形状,例如矩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形状,或者任何其它形状,没有任何限制。
此外,容纳部920具有:引导体922,形成在容纳部920的内表面处,并且从开放的底面向固定孔921垂直突出;以及引导槽923,形成在引导体922与内面之间。
而且,延伸部940形成在容纳部920的外部。延伸部940与机构盖900和容纳部920整体延伸以保持其强度,从而防止容纳部920被弯曲或变形。
车辆传感器930具有半球形的槽(未示出),以及从车辆传感器930的外表面突出的固定突起部931,即,与固定孔921相应的位置。固定突起部931具有与固定孔921相同的形状并且被插入到引导体922和引导槽923内以便于车辆传感器930的组装。
此外,球形球体932设置在半球形槽中,并且钩件部933形成在车辆传感器930上方以随球体932的运动而运转。
钩件部933随将被形成在锁止构件700的锁止离合器720外周处的锁扣721钩住的球体932的运动而垂直或水平运动。
同时,如图52所示,限制部925形成在容纳部920中以从容纳部920向内突出。通过限制部925与车辆传感器930的上面接触,限制部925可以使车辆传感器930保持比容纳部920的下面低的高度。
当车辆传感器930被插入时,限制部925驱动钩件部933向上突出以顺畅滑动并插入到机构盖900内。
如果钩件部933没有组装在位,那么通过球体932的运动而运转的钩件部933即使在钩件部933不应该运转时也可以运转,从而使得可能释放或回卷织带。为了防止这一问题,限制部925在适当位置突出以被组装到车辆传感器930。
根据本发明的盖结构被如下组装。首先,操作者用他/她的一只手抓住机构盖900,用另一只手抓住车辆传感器930,并将固定孔921和固定突起部931以相同的方向设置。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51所示,操作者将车辆传感器930推到容纳部920内,使得车辆传感器930的固定突起部931可以沿引导体922和引导槽923滑动并且被插入到固定孔921内。
即,操作者简单地将车辆传感器930推到容纳部920内以完成其组装。
因为固定突起部931被固定地插入到固定孔921内,组装的车辆传感器930可以稳定地保持组装状态而不会分离,即使容纳部920的底面开放也如此。
此外,因为容纳部920和机构盖900通过延伸部940彼此整体形成,所以可能防止容纳部920不变形。
如可以从前面的内容看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壳体构造用于简化其结构并减少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总重量。因此,其制造过程可以被简化以减少制造所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壳体所需的时间。此外,壳体可以被紧附接贴到例如气缸的外围结构,使得可能牢固地将气缸固定到壳体。
此外,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可以牢固地固定到车辆主体,并且部件可以容易地安装到壳体。
而且,第二紧固杆的引导面相对于第一紧固杆的一个面倾斜,使得织带可以顺畅地经过引导面而没有任何干涉。
此外,连接器被连接到其的连接器连接槽的简化连接结构提供了方便的组装性能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此外,预定尺寸的凹部形成在卷绕辊处,以减少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总重量,并且足以接收更大的旋转力和摩擦力。
凹入的弯曲相接部形成在弹性件与夹紧件之间以平滑地连接弹性件与夹紧件的外面和内面,从而防止由于例如引导鼓和锁止构件的旋转的动态行为引起的应力集中,并且增加其耐用性。
此外,塑性件和夹紧件具有特定的特征,使得可能牢固地将锁止构件固定到引导鼓,而不形成传统的增强肋。
此外,可能广泛地使用引导鼓,而不管是否存在形成在停止部连接槽中的固定槽。
而且,因为引导鼓与连接器的扭力杆连接管的连接结构可以被简化,所以其组装可以方便地进行从而改善了生产率。
因为离合器辊被固定插入其中的辊保持部沿着底座构件的中央内径形成,并且每一个辊保持部包括离合器辊通过其往返运动的第二开口和与第二开口相对形成的第一开口,所以即使在离合器辊被齿轮构件旋转时也可能防止钩件部向外分离。
具体而言,当从轴向看时,因为第二开口形成在中央内径内部,所以其组装可以被容易地进行。
此外,形成在连接部表面处的弯曲突起可以容易地支撑来自连接器的轴向载荷。
此外,因为支撑板形成在围绕中央内径且与连接部相对的凸缘处,所以可能有效地抑制离合器辊朝向齿轮构件的分离。
而且,因为延伸肋形成在围绕内中心的连接部的窄部处,所以可能防止辊保持部的断裂并确保离合器辊的顺畅旋转。
因此,操作者可以在看到它们的同时组装底座构件和齿轮构件。因此,组装非常容易。而且,离合器辊被稳定地固定到保持部,使得它们被分开。离合器辊在沿斜齿轮的斜面向外运动的同时旋转,以旋转连接器并回卷织带。因此,作用于乘客的振动被减轻。
因为活塞通过其往返运动的气缸中的直线移动引导孔向下延伸超出初始组装状态下的密封部,所以可能在移动引导孔中在活塞头下方保持宽阔的空间。
因此,由于用于引入到活塞的移动引导孔中的气体的临时存储空间,可能确保用于提供足够的向上的力的边际时间。
此外,移动引导孔中的传统台阶可以被除去以增加压力接收面积,从而保持活塞的足够的向上的推力。
此外,厚壁部形成在气缸的外拐角处,以在高压气体被注入时保持耐久性。
因为片簧可以被方便地组装以使安装在锁止离合器处的锁止臂返回,所以片簧的组装时间被减少从而提高了生产率。此外,因为片簧具有弯曲部或者多台阶结构,所以可能增加弹簧的弹性并防止弹簧的变形。
此外,即使锁止离合器和锁止臂的形状变化,片簧也具有适应于锁止离合器和锁止臂的各种形状。
此外,可能简化用于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紧急锁止机构的部件,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容易进行组装过程。
此外,因为锁止臂的重量可以被减小从而将弹簧的弹力保持较长时间,并且防止与扭力杆互锁的锁止底座的扭曲断裂,因此产品的寿命可以被延长。
因为扭力杆由轴承构件和帽可旋转地支撑,所以扭力杆可以通过在其轴向上作用的力矩而平滑地旋转。此外,即使作用有轴向力矩,也可能吸收并削弱扭力杆的位置变化和变形。此外,连接器与突起之间的接触阻力在扭力杆被旋转时可以被减小,因而扭力杆可以顺畅地旋转。
此外,用于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帽可以被容易地连接到锁止构件,并且被容易地安装到其或者从其拆卸。
此外,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机构盖在织带被卷绕时可以容易地停止锁止臂的运转。
而且,机构盖可以被容易地制造,并且可以被分离,而没有任何毁坏或断裂。
此外,车辆传感器可以被容易方便地组装到机构盖。此外,因为容纳部由延伸部支撑,所以可能防止容纳部的变形,而不管是否长期使用。而且,车辆传感器的组装时间可以被减少以增加生产率。
虽然本发明已经参照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那些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清楚对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作出各种修改而不脱离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概念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7)

1.一种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包括:
壳体,构成所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主体;
引导鼓,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连接器,插入到所述引导鼓的一侧中;
底座构件,围绕所述连接器;
齿轮构件,插入到所述底座构件中;
气缸,用于操作所述齿轮构件;
扭力杆,插入到所述引导鼓中;
锁止构件,固定地插入在所述扭力杆与所述引导鼓之间;
锁止离合器,安装在所述锁止构件的一个面处;
机构盖,安装在所述锁止离合器的一个面处;以及
摩擦弹簧,安装在所述机构盖中,以停止固定到所述锁止离合器的锁止臂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固定到所述底座构件的多个离合器辊通过所述齿轮构件的旋转向外延伸以与所述连接器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固定部,具有相互分开的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以及两个侧板,从所述固定部的两侧垂直延伸,
其中,连接器插入孔形成在所述两个侧板之一处用于插入所述连接器,
组装孔形成在所述连接器插入孔下方,
插入孔形成在与具有所述连接器插入孔的侧板相对的另一个板的一侧处,并且
固定孔和螺栓孔分别形成在下连接部的上部和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固定孔具有圆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空出空间形成在所述上和下连接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组装孔的上部是停止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形成在机构盖下部的车辆传感器组装部被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引导鼓包括:卷绕辊,具有由两个织带通孔形成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紧固杆;和凸缘,形成在所述卷绕辊的两端处,
其中,所述第二紧固杆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紧固杆的一个面倾斜且具有第一织带通孔的引导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第二紧固杆的所述倾斜引导面朝向所述第一紧固杆的一个面延伸,并且以弯曲形状朝向所述第一紧固部的拐角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弯曲形状是圆弧形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六边形连接器连接槽形成在所述凸缘的外面的中部,并且
至少一对连接突起槽形成在所述连接器连接槽的内面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连接突起槽具有半球形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多个矩形凹部沿着每一个紧固杆的外面形成,形成在所述第一紧固部中的所述凹部具有与所述卷绕辊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的长边,并且形成在所述第二和第三紧固杆中的所述凹部具有在与所述卷绕辊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设置的长边。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还包括:底座停止部,具有“C”形的弹性件;两个夹紧件,从所述弹性件延伸,并且具有圆弧形的内面;以及支撑件,从所述两个夹紧件的端部延伸,并且具有圆弧形的内面,以被连接到所述引导鼓和所述锁止构件,
其中,凹入弯曲的过渡部形成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夹紧件之间,并且所述过渡部平滑地连接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夹紧件的外面和内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夹紧件之间的所述过渡部具有彼此平行的内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两个相对的夹紧件的外面彼此平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向外凸的圆弧形形状的连接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与所述夹紧件相同的宽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扭力杆连接管,连接到所述扭力杆;以及辊接合部,从所述扭力杆连接管延伸并且与多个离合器辊接合,
其中,所述扭力杆连接管由中空的六边形管形成,
所述辊接合部具有形成在其底部面中的通孔和形成其内面的内齿轮,并且
至少一个连接突起形成在所述扭力杆连接管的外面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连接突起形成在所述扭力杆连接管的长度方向。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连接突起朝向所述辊接合部的相对侧逐渐变细。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底座构件的一个面连接到所述齿轮构件,所述底座构件的另一个面连接到所述连接器,并且多个圆柱形离合器辊被组装到所述底座辊,
其中,所述底座构件包括辊保持部,沿中央内径形成,并且所述离合辊被插入到其中,并且
所述辊保持部中的每一个具有形成在其一侧且所述离合其辊在其中往返运动的第二开口,以及在与第二开口相对的一侧处形成的第一开口,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两个开口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辊保持部从所述中央内径周围的凸缘朝向所述连接器向内延伸。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在所述中央内径内部,并且所述第一开口形成在所述中央内径外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具有比所述第一开口更大的面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当从轴向看时,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具有彼此相对的圆弧形形状。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连接部具有在其面上形成的弯曲突起。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中央内径周围的所述凸缘具有形成在所述连接部相对侧处的支撑板。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当从轴向看时,所述支撑板具有向内凸的圆弧形形状。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延伸肋形成在所述连接部的窄部并且围绕所述中央内径。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气缸推升安装在其中的活塞,
所述底座构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一个面上,并且在所述底座构件周围安装多个离合器辊,并且
所述齿轮构件包括从圆形板的一个面伸出以与所述活塞啮合的小齿轮,以及从所述圆形板的另一个面伸出的斜齿轮,
其中,所述齿轮构件的旋转向外移动所述离合器辊并且旋转将与所述连接器的内周啮合的所述离合器辊,从而旋转所述连接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底座构件包括从其中央内径的一个面延伸的辊保持部,通过所述辊保持部,所述离合器辊被固定地插入。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辊保持部中的每一个具有:
第一开口,通过其所述离合器辊的外周与所述连接器啮合;
第二开口,通过其所述离合器辊的外周与所述齿轮构件的所述斜齿轮接触;以及
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以稳定地固定所述离合器辊。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斜齿轮具有圆弧形面,其被形成为在初始组装状态下与所述圆柱形离合器辊接触,和
斜面,从所述圆弧形面伸出并且与所述离合器辊接触,根据所述斜齿轮的旋转来旋转所述离合器辊。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辊保持部具有从所述底座构件的内径延伸的延伸肋。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以圆弧形形状形成开口。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具有在其内周形成的并且与所述离合器辊啮合的内齿轮。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齿轮构件具有轴承固定槽,形成在所述齿轮构件的内径处,具有预定深度,并且轴承被插入到其中。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还包括预紧器,从侧视图中看时具有L字形的中空部,其一部分具有气体供应端口,另一部分具有直线移动引导孔,活塞通过所述直线移动引导孔往返运动,
其中,所述直线移动引导孔向下延伸超出初始组装状态中的密封部位置。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直线移动引导孔与所述气体供应端口局部交叉。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第一厚壁部形成在所述L字形中空部内部以形成所述直线移动引导孔,并且中间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厚壁部与所述气体供应端口之间。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球形旋转空间连接在所述运动引导孔的下端和所述中间通道之间。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第二厚壁部形成在所述球形旋转空间周围。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第二厚壁部具有从所述球形旋转空间周围向其两侧逐渐变薄的厚度。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还包括:
扭力杆,织带被卷绕在其上;
齿轮构件,连接到所述扭力杆;
在权利要求39到44的任何一个中所述的气缸,当车辆突然减速时,气体被供应到所述气缸中;
活塞,沿形成在所述气缸的一部分处的所述运动引导孔运动,并且具有在长度方向在其侧面形成的齿条;
圆柱形密封操作部,与所述活塞的底部整体形成,并且从其突出;
密封部,连接到所述密封操作部的外周,以密封所述活塞与所述气缸的内壁之间;以及
钩装置,用于将活塞钩锁在初始钩锁位置。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密封部是O形环。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密封部是塑性涂覆部。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钩装置是具有与所述活塞的所述齿条啮合的形状的位置固定件。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底座构件具有设置在与所述位置固定件相对的位置处的引导件,使所述活塞置于所述引导件与所述位置固定件之间,并且所述底座构件具有平行于所述活塞的面。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气缸具有固定到其的引导盖,以引导所述活塞。
5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锁止底座连接到所述引导鼓的一侧,
所述锁止离合器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锁止底座的一个面,
所述锁止臂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锁止离合器的一个面以旋转预定角度,
机构盖,罩住所述锁止离合器和所述锁止臂,
片簧,固定到形成于所述锁止离合器中央处的凸部的一侧,并且
固定件从所述锁止臂的一个面突出以固定所述片簧。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锁止底座连接到所述引导鼓的一侧,
所述锁止离合器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锁止底座的一个面,
所述锁止臂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锁止离合器的一个面,以旋转预定角度,
所述机构盖罩住所述锁止离合器和所述锁止臂,
固定件从所述锁止臂的一个面突出,并且
片簧的一端被固定到形成于所述锁止离合器处的停止部,并且所述片簧的另一端固定到所述固定件。
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锁止底座连接到所述引导鼓的一侧,
所述锁止离合器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锁止底座的一个面,
所述锁止臂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锁止离合器的一个面,以旋转预定角度,
所述机构盖罩住所述锁止离合器和所述锁止臂,
扭力簧具有卷绕部,插入到形成于所述锁止臂旋转中央处的凸部中;和从所述卷绕部延伸的两端,
所述扭力簧的一端固定到所述锁止臂,所述扭力簧的另一端固定到所述锁止离合器,并且
固定到所述锁止臂的所述扭力簧的所述一端是自有端,固定到所述锁止离合器的所述扭力簧的另一端是固定端。
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锁止底座连接到所述引导鼓的一侧,
所述锁止离合器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锁止底座的一个面,
所述锁止臂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锁止离合器的一个面,以旋转预定角度,
所述机构盖罩住所述锁止离合器和所述锁止臂,
缝隙在所述锁止臂的旋转中央以直线状形成,并且
片簧插入到所述缝隙中并且以直线状固定到所述锁止臂的一个面。
55.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弹簧的所述一端被固定到所述凸部,所述弹簧的所述另一端被固定到所述固定件,以使所述另一端自由移动。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弹簧具有形成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的弯曲部。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弹簧具有多阶结构。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弹簧固定以围绕所述凸部的外周。
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锁止底座包括回位弹簧插入部和棘爪操作部,
棘爪插入到所述棘爪插入部内,
所述锁止底座压配合到所述锁止离合器的一个面内,
所述锁止臂被压配合到所述锁止离合器的另一个面内,
所述棘爪包括棘爪主体和从所述棘爪主体伸出的互锁销,并且
所述棘爪主体具有单个弯曲面。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棘爪操作部具有引导槽,所述棘爪主体被插入到所述引导槽中并且被引导。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锁止底座具有与所述锁止底座整体形成的轮辐增强部。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棘爪主体具有与形成在所述棘爪操作部的引导槽的内径相等或更大的外径。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锁止臂具有形成在其前面和后面处的两个槽。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摩擦弹簧钩部形成在所述锁止臂被压配合到其中的所述锁止离合器部处。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摩擦弹簧钩部具有“C”形形状。
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还包括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扭力杆支撑结构,所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包括:壳体,构成所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主体;引导鼓,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壳体;扭力杆,插入到所述引导鼓中;底座构件,固定到所述壳体的一侧;锁止构件,安装到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以及气缸,将活塞容纳其中,以旋转固定到所述底座构件的齿轮构件,所述扭力杆支撑结构包括:
轴承构件,连接到所述齿轮构件;以及
帽,罩住从所述锁止构件伸出的盖固定轴的一端,
其中,当扭矩作用于所述扭力杆的轴向时,所述轴承构件和所述帽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扭力杆。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齿轮构件由圆形板形成,并且具有从所述圆形板的一个侧面突出的小齿轮和从所述圆形板的另一个侧面突出的斜齿轮,
其中,所述斜齿轮具有形成在其内径处的轴承插入槽,所述轴承构件被插入到所述轴承插入槽内。
68.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帽具有:插入槽,所述盖固定轴被插入到其中;以及第一突出部,固定地插入到槽中,所述槽形成于固定到所述锁止构件一侧的机构盖内部中央处。
69.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内齿轮,形成在辊接合部的内周处,以与固定到所述底座构件的离合器辊啮合;扭力杆连接管,从所述辊接合部的一侧延伸以固定到所述扭力杆,和
所述连接器的内面,与所述突起接触。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底座构件具有钩部,从围绕其中央内径形成的凸缘的一个面突出;以及突起,从所述钩部的面突出,并且
所述突起连接到所述辊接合部的内面,以轴向支撑所述扭力杆。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锁止构件包括:锁止底座,安装在所述引导鼓的一侧;锁止离合器,固定到所述锁止底座的一侧;以及锁止臂,连接到所述锁止离合器的一侧,其中,所述盖固定轴形成在所述锁止底座的一侧。
72.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部具有辊接合部和扭力杆连接管,所述扭力杆连接管朝向所述辊接合部的一侧延伸以固定到所述扭力杆,
其中,所述底座构件包括安装在其中的离合器辊,并且所述离合器辊与形成在所述辊接合部内周的内齿轮啮合。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底座构件包括辊保持部,从形成在其中央内径周围的凸缘的一个侧面突出;和突起,从所述辊保持部的面突出,
其中,所述突起与所述辊接合部的内面紧贴接触,以在所述扭力杆的轴向上支撑所述扭力杆。
74.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轴承构件和所述帽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帽具有固定插入到所述锁止构件内的底座,形成在所述帽内部并且连接到所述锁止构件固定部的槽,以及第一突出部,
其中,第二突出部具有圆形形状,从所述底座的一个面突出,以同心方式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并且在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同的方向突出。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的过渡部的内面被倒角。
77.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突起部从所述底座外周的一侧径向突出。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突起部具有梯形形状。
79.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内槽的直线形部,并且所述直线形部通过弯曲部平滑地连接。
80.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带有直线形部的半圆形内槽。
8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机构盖被组装到所述壳体的一侧,并且具有锁止离合器组装部和车辆传感器组装部,和
突起,摩擦弹簧被组装到其上,形成在所述机构盖的内中央处。
8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弹簧插入槽形成在所述突起周围。
83.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机构盖的外部上面比其外周更向内凹入。
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机构盖具有形成在其圆筒部内的锁扣,以及安装在其下部中的车辆传感器,
容纳部形成在所述机构盖的下部,并且具有开放的下面,所述车辆传感器容纳在其中,
固定孔形成在所述容纳部的侧面处,
所述车辆传感器具有从其外面突出的固定突起部,以连接到所述固定孔,并且
所述车辆传感器从所述容纳部的下面插入。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限制部从所述容纳部的内上部向里突出,以限制所述车辆传感器被插入的高度。
86.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引导槽形成在所述容纳部的内面,从所述固定孔到所述容纳部的下面,并且引导部向内突出,所述引导槽设置在所述引导部之间。
87.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中,延伸部形成在所述机构盖的侧面的一部分和所述容纳部的一侧处。
CN2007101397598A 2007-05-18 2007-07-30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66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48823A KR100878105B1 (ko) 2007-05-18 2007-05-18 안전벨트 리트랙터
KR10-2007-0048823 2007-05-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6676A true CN101306676A (zh) 2008-11-19
CN101306676B CN101306676B (zh) 2012-01-11

Family

ID=39719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975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6676B (zh) 2007-05-18 2007-07-30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646717B2 (zh)
EP (1) EP1992528B1 (zh)
JP (1) JP4189019B2 (zh)
KR (1) KR100878105B1 (zh)
CN (1) CN101306676B (zh)
AT (1) ATE554977T1 (zh)
BR (1) BRPI0705972A2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7341A (zh) * 2008-11-27 2011-10-26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具有负载限制装置和张紧装置的安全带卷收器
CN103221271A (zh) * 2010-11-23 2013-07-24 Dbi有限公司 预紧器
CN103608218A (zh) * 2012-02-10 2014-02-26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预紧机构
CN103921757A (zh) * 2013-01-15 2014-07-16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4494558A (zh) * 2014-12-01 2015-04-08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限力停止功能的安全带卷收器
CN104742855A (zh) * 2013-12-30 2015-07-01 常州博万达汽车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安全带连接装置
CN104742856A (zh) * 2013-12-30 2015-07-01 常州博万达汽车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安全带卷收器
CN105398417A (zh) * 2015-10-29 2016-03-16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
CN108420219A (zh) * 2017-02-13 2018-08-21 小糸电工株式会社 长条部件支承装置、后壳以及带后壳座椅
CN110962793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卷绕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20087975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陈金柱 紧固装置
CN111674355A (zh) * 2020-06-23 2020-09-18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结构和卷收器
CN112389364A (zh) * 2019-08-16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用卷绕器及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16343B2 (en) * 2009-01-21 2011-09-13 Lippert Components Manufacturing, Inc. Retractable room actuation assembly for recreational vehicle
GB2472433B (en) * 2009-08-06 2011-06-29 Martin Baker Aircraft Co Ltd A pawl assembly
JP5456423B2 (ja) 2009-09-16 2014-03-26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JP5518654B2 (ja) * 2010-09-17 2014-06-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2060217B (zh) * 2010-10-29 2014-06-18 宁波大叶园林工业有限公司 有球位置锁及多阻尼机构的绕管装置
JP5753736B2 (ja) * 2011-06-07 2015-07-22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JP2013184605A (ja) * 2012-03-08 2013-09-19 Tokai Rika Co Ltd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924500B2 (ja) * 2013-01-31 2016-05-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6509634B2 (ja) * 2015-05-22 2019-05-08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JP6306537B2 (ja) 2015-05-29 2018-04-0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US10399540B2 (en) 2017-03-28 2019-09-03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Seat belt retractor with energy absorbing mechanism
US11014529B2 (en) 2019-04-30 2021-05-25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Seat belt retractor
CN112683554A (zh) * 2021-01-28 2021-04-2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自锁锁舌动态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5609949B (zh) * 2022-10-17 2023-06-16 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成型碳纤维编织物生产设备
US11975681B1 (en) * 2023-02-06 2024-05-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oad-limiting seatbelt retra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38232A (en) 1978-04-18 1979-10-26 Takada Kogyo Kk Emergency lock system belt takinggup motion
US4278216A (en) 1979-04-19 1981-07-14 Juichiro Takada Double-safety emergency locking belt retractor
SE449722B (sv) 1980-06-02 1987-05-18 Takata Kojyo Co Nodfallslasande upprullningsdon for fordonssekerhetsbelte
JPS5740456U (zh) 1980-08-19 1982-03-04
EP0228115A1 (en) * 1982-04-20 1987-07-08 Ase (Uk) Limited Emergency locking vehicle seat belt retractor
DE3534048A1 (de) * 1985-09-24 1987-04-16 Trw Repa Gmbh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 mit rueckstrammeinrichtung
US4726540A (en) 1986-11-17 1988-02-2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ariable sensitivity seat belt retractor
ATE81482T1 (de) 1989-02-17 1992-10-15 Trw Repa Gmbh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
JP3093852B2 (ja) * 1992-01-30 2000-10-0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GB9215855D0 (en) 1992-07-25 1992-09-09 Bsrd Ltd Improvements to emergency locking passenger safety belt mechanisms
JP3322773B2 (ja) 1994-07-06 2002-09-09 エヌエスケー・オートリブ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付き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ー
WO1996003295A1 (en) 1994-07-21 1996-02-08 Alliedsignal Inc.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improved sensing mechanism
US5495994A (en) 1994-09-07 1996-03-05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Inertia sensitive seat belt retractor
GB2294630B (en) * 1994-11-07 1998-10-21 Sungwoo Corp Seat belt webbing lock apparatus and assembly therefor
JP3609465B2 (ja) 1994-11-11 2005-01-12 エヌエスケー・オートリブ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付き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ー
DE4442404C2 (de) * 1994-11-30 1999-07-01 Schaeffler Waelzlager Ohg Verdrehsicherung für einen Kunststoffkäfig eines Freilaufs
JP3787001B2 (ja) * 1996-05-24 2006-06-21 エヌエスケー・オートリブ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ー
DE19758495C2 (de) 1997-08-12 2003-12-04 Hs Tech & Design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
JP3836971B2 (ja) 1998-02-05 2006-10-25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US5984223A (en) * 1998-06-05 1999-11-16 Takata Corporation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its spool
JP3980777B2 (ja) 1998-11-02 2007-09-2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437488B2 (ja) 1999-02-16 2003-08-1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842622B2 (ja) 2001-11-13 2006-11-0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DE69931962T8 (de) * 1999-02-16 2007-09-20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
JP2001151077A (ja) * 1999-02-26 2001-06-05 Takata Corp プリテンショナ
JP3607114B2 (ja) 1999-04-09 2005-01-0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645445B2 (ja) 1999-04-09 2005-05-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490630B2 (ja) 1999-04-16 2004-01-2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
JP3628907B2 (ja) 1999-04-16 2005-03-1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GB2349119B (en) 1999-04-21 2001-05-30 Breed Automotive Tech A sensor for a seat belt retractor
JP3885983B2 (ja) 1999-04-27 2007-02-28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JP3886665B2 (ja) * 1999-04-28 2007-02-28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プリテンショナー
JP4785246B2 (ja) * 1999-12-15 2011-10-05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3996779B2 (ja) 2002-01-25 2007-10-24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ー
JP3984061B2 (ja) * 2002-01-25 2007-09-26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ー
JP3934483B2 (ja) 2002-05-21 2007-06-20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ー
JP3938887B2 (ja) 2002-05-29 2007-06-27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ー
US6698677B1 (en) * 2002-11-12 2004-03-02 H. Koch & Sons Co., Inc. Restraint pretensioner
JP4081359B2 (ja) 2002-11-28 2008-04-2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プリテンショナ装置
CN1511741A (zh) * 2002-12-30 2004-07-14 德尔斐自动化系统星宇株式会社 安全带收紧器的预张力器
JP4295552B2 (ja) * 2003-05-16 2009-07-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798394B2 (ja) 2003-09-18 2006-07-1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
JP2005271623A (ja) * 2004-03-23 2005-10-06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4308699B2 (ja) * 2004-04-09 2009-08-0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4471109B2 (ja) 2005-02-02 2010-06-0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プリテンショナ装置
JP2006213131A (ja) * 2005-02-02 2006-08-17 Tokai Rika Co Ltd 固定具及び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US7401815B2 (en) 2005-03-17 2008-07-22 Antoliv Asp, Inc. Dual spool retractor seat belt system
KR100717678B1 (ko) 2005-11-07 2007-05-11 주식회사 엘지텔레콤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착신 모드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방법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7341B (zh) * 2008-11-27 2014-06-1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具有负载限制装置和张紧装置的安全带卷收器
CN102227341A (zh) * 2008-11-27 2011-10-26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具有负载限制装置和张紧装置的安全带卷收器
CN103221271A (zh) * 2010-11-23 2013-07-24 Dbi有限公司 预紧器
CN103221271B (zh) * 2010-11-23 2016-01-20 株式会社宇信安全系统 预紧器
US9358952B2 (en) 2012-02-10 2016-06-07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Pretensioner mechanism
CN103608218A (zh) * 2012-02-10 2014-02-26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预紧机构
CN103608218B (zh) * 2012-02-10 2017-04-0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预紧机构
CN103921757A (zh) * 2013-01-15 2014-07-16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3921757B (zh) * 2013-01-15 2016-04-2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4742855A (zh) * 2013-12-30 2015-07-01 常州博万达汽车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安全带连接装置
CN104742856A (zh) * 2013-12-30 2015-07-01 常州博万达汽车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安全带卷收器
CN104494558A (zh) * 2014-12-01 2015-04-08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限力停止功能的安全带卷收器
CN105398417A (zh) * 2015-10-29 2016-03-16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
CN105398417B (zh) * 2015-10-29 2018-04-20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
CN108420219A (zh) * 2017-02-13 2018-08-21 小糸电工株式会社 长条部件支承装置、后壳以及带后壳座椅
CN110962793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卷绕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20087975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陈金柱 紧固装置
US11825911B2 (en) 2018-10-30 2023-11-28 Chin-Chu Chen Fastening device
CN112389364A (zh) * 2019-08-16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用卷绕器及车辆
CN112389364B (zh) * 2019-08-16 2022-03-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用卷绕器及车辆
CN111674355A (zh) * 2020-06-23 2020-09-18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结构和卷收器
CN111674355B (zh) * 2020-06-23 2024-05-03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结构和卷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57466A1 (en) 2009-03-05
ATE554977T1 (de) 2012-05-15
JP2008285138A (ja) 2008-11-27
US8646717B2 (en) 2014-02-11
JP4189019B2 (ja) 2008-12-03
EP1992528A3 (en) 2010-07-07
KR20080101564A (ko) 2008-11-21
EP1992528B1 (en) 2012-04-25
CN101306676B (zh) 2012-01-11
EP1992528A2 (en) 2008-11-19
BRPI0705972A2 (pt) 2009-03-17
KR100878105B1 (ko) 2009-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6676B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KR100733042B1 (ko) 웨빙 권취장치
CN100500484C (zh) 预张紧器装置
CN101402346B (zh) 安全带的贯穿式固定器、安全带装置和车辆
CN101627175B (zh) 建筑覆盖物的操作系统
CN100387464C (zh) 安全带卷收器
CN101306677B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安装结构
CN101306674B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扭力杆支撑结构
US6279639B1 (en) Separating mechanism with variable pull-back force
US10723310B2 (en) Seatbelt pretensioning retractor assembly
US20100044489A1 (en) Device for pretensioning a seatbelt
CN110520335B (zh) 包括预紧器杆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
JP2001180438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のリトラクタ
JP7213843B2 (ja) リトラクタプリテンショナアセンブリ
CN102126480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US20040124625A1 (en) Vehicular seatbelt retractor
CN107709103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KR20010088293A (ko) 좌석벨트 리트랙터
CN102712239A (zh) 遮阳装置
EP2666680A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JP3733007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1306673B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盖结构
US20210129790A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EP0928722A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JP5210125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UTOLIV DEV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ELPHI KOREA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12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GYEONGGI, SOUTH KOREA TO: V?RG?RDA, SWEDE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208

Address after: Sweden Wogaerda

Applicant after: Autoliv Development Corp.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Delphi Korea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507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