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1757B - 安全带卷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21757B
CN103921757B CN201410014416.9A CN201410014416A CN103921757B CN 103921757 B CN103921757 B CN 103921757B CN 201410014416 A CN201410014416 A CN 201410014416A CN 103921757 B CN103921757 B CN 1039217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holder
action
swivel
limiting portion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44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21757A (zh
Inventor
山田和弘
角屋敷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21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1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21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1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 B60R22/405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responsive to belt movement and vehicle mov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安全带卷取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动作部件动作时的旋转体的倾斜。在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在V齿轮(38)设置有倾斜限制部(80A、80B)。倾斜限制部(80A、80B)设置在相比W棘爪(44)与传感器座(34)的棘齿(34C)卡合的卡合部位靠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并且相比配置在相比卡合部位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传感器座(34)侧的端面(38E)朝传感器座(38)侧突出。因此能够限制V齿轮(38)相对于轴向的倾斜。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束缚乘员用的安全带卷取于带轴(卷取滚筒)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置有紧急锁止机构的座椅安全带用卷收器。在该座椅安全带用卷收器中,感应到安全带的急剧拉出,设置于锁止基座的棘爪、设置于锁止离合器体的锁止臂动作,由此,紧急锁止机构启动,限制卷取滚筒朝安全带的拉出方向的旋转。
在上述座椅安全带用卷收器中,锁止臂被支承为在锁止离合器体的偏心位置在动作范围中动作自如。感应到安全带的急剧的拉出,锁止臂与形成在罩体的圆筒状的卡合内周壁的内齿卡合,由此,锁止机构启动。在罩体设置有将传感器配重支承为摆动自如的保持器、被支承为转动自如的传感器杆等。
然而,当锁止臂动作而锁止机构启动时,以锁止臂和罩体的内齿卡合的卡合部位作为中心,在锁止离合器体的轴向产生有转矩,存在锁止离合器体倾斜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20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动作部件动作时的旋转体的倾斜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带轴,通过拉出安全带,该带轴朝拉出方向旋转;旋转体,该旋转体伴随着带轴的旋转而旋转;动作部件,该动作部件设置于旋转体,当旋转体以规定值以上的加速度朝安全带的拉出方向旋转时动作;限制部件,通过该限制部件动作,带轴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传感器座,该传感器座与旋转体对置配置,当动作部件动作时与动作部件卡合,从而使限制部件动作;以及倾斜限制部,该倾斜限制部配置于旋转体,相比旋转体的靠传感器座侧的端面朝传感器座侧突出,通过与传感器座抵接来限制旋转体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该旋转体的靠传感器座侧的端面配置在相比动作部件与传感器座的卡合部位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中,旋转体具备柱状的止挡部,该止挡部限制动作部件的动作范围,并且朝传感器座侧突出设置,倾斜限制部设置在止挡部的靠传感器座侧的端部。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中,旋转体具备柱状的动作轴,该动作轴将动作部件支承为能够动作,并且朝传感器座侧突出设置,倾斜限制部设置在动作轴的靠传感器座侧的端部。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的任一项中,在旋转体的旋转周方向上相互离开的三个部位以上配置有倾斜限制部。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中,倾斜限制部形成为传感器座侧为顶部的半球形状。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通过拉出安全带,带轴朝拉出方向旋转。伴随着带轴的旋转而旋转体旋转,并且,在旋转体设置有动作部件。并且,传感器座与旋转体对置配置。当旋转体以规定值以上的加速度朝拉出方向旋转时,动作部件动作而与传感器座卡合,由此,限制部件动作,带轴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
此处,在旋转体配置有倾斜限制部。倾斜限制部形成为相比配置在相比动作部件与传感器座的卡合部位靠旋转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的旋转体的靠传感器座侧的端面朝传感器座侧突出的结构。因此,通过倾斜限制部与传感器座抵接,动作部件动作而动作部件与传感器座卡合时产生的旋转体的倾斜被限制。因而,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动作部件动作时的旋转体的倾斜。
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在旋转体设置有限制动作部件的动作范围、并且朝传感器座侧突出的柱状的止挡部。进而,倾斜限制部设置在止挡部的靠传感器座侧的端部。此处,由于止挡部设置在动作部件的附近,因此,即便当动作部件与传感器座卡合时在该动作部件产生倾斜的情况下,通过倾斜限制部在动作部件的附近与传感器座抵接,能够抑制动作部件因倾斜而与传感器座抵接。
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在旋转体设置有将动作部件支承为能够动作、并且朝传感器座侧突出的柱状的动作轴。进而,倾斜限制部设置在动作轴的靠传感器座侧的端部。此处,由于动作部件由动作轴支承且设置在该动作轴的附近,因此,即便当动作部件与传感器座卡合时在该动作部件产生倾斜的情况下,通过倾斜限制部在动作部件的附近与传感器座抵接,能够抑制动作部件因倾斜而与传感器座抵接。
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在旋转体的旋转周方向上相互离开的三个部位以上配置有倾斜限制部。当在旋转体产生倾斜时,利用与传感器座接触的第一处、第二处的倾斜限制部抑制旋转体的倾斜。进而,当在旋转体进一步产生倾斜时,第三处以上的倾斜限制部与传感器座接触,因此,最终能够减少旋转体的倾斜。
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倾斜限制部形成为传感器侧为顶部的半球形状。因此,倾斜限制部与传感器座的接触为点接触,因此能够减小倾斜限制部与传感器座之间的摩擦,能够减少倾斜限制部与传感器座抵接时对旋转体的旋转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从后侧、外侧且是上侧的斜向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后方观察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内侧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与图3对应的剖视图(沿着图2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沿着图2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沿着图2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沿着图2的7-7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利用从后侧、外侧且是上侧的斜向观察的分解立体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另外,在附图中,用箭头FR表示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前方(例如车辆前方),用箭头OUT表示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外侧(例如车宽方向外侧),用箭头UP表示上方。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截面U字形板状的框架12。在框架12,在其内侧设置有背板12A。框架12在背板12A被固定于车身,由此,安全带卷取装置10被设置于车身。在框架12,在后方以及前方分别设置有脚板12B以及脚板12C。脚板12B和脚板12C相互在前后方向对置。
在脚板12B以及脚板12C分别贯通形成有大致圆状的配置孔14以及配置孔16,配置孔14和配置孔16相互在前后方向对置。并且,在配置孔14的外周整体形成有构成作为限制单元的锁止机构18的棘齿14A(内齿)。
在框架12的脚板12B与脚板12C之间设置有作为卷取滚筒(卷取轴)的大致圆柱状的带轴20。带轴20的后侧(脚板12B侧)的一端20A配置在脚板12B的配置孔14内,并且,带轴20的前侧(脚板12C侧)的另一端20B配置在脚板12C的配置孔16内。由此,带轴20以其轴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状态配置成能够沿周方向旋转。
长条带状的安全带(带)22的基端侧卡止于带轴20,安全带22从基端侧起被卷取于带轴20。当带轴20朝卷取方向(周方向一方、图1的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旋转时,安全带22被卷取于带轴20。另一方面,当安全带22被从带轴20拉出时,带轴20朝拉出方向(周方向另一方、图1的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旋转。安全带22从框架12朝上侧延伸,形成为能够佩戴于就座于车辆的座椅的乘员。
在带轴20的另一端20B连结有作为卷取施力单元的螺旋弹簧(省略图示)。螺旋弹簧配置在框架12的前侧(脚板12C的前侧)。螺旋弹簧对带轴20朝卷取方向施力,由此,在安全带22作用有朝向带轴20的卷取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当乘员佩戴安全带22后,借助螺旋弹簧22的作用力消除安全带22的松弛。
在带轴20的一端20A形成有作为收纳部的收纳孔24,收纳孔24内朝一端20A的径向外侧敞开。构成锁止机构18的作为限制部件的长条板状的锁止爪26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收纳于收纳孔24内,在锁止爪26的一端形成有锁止齿26A。在锁止爪26一体地设置有作为被动作部的圆柱状的动作轴28,动作轴28从锁止爪26朝后侧突出。
在带轴20的一端20A一体地设置有作为旋转部的圆柱状的旋转轴30。旋转轴30从带轴20朝后侧突出,且与带轴20配置在同轴上。如图4中以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旋转轴30形成为从带轴20朝后侧一体地形成有直径相同的旋转轴主体30A、从旋转轴主体30A的直径开始连续缩径的锥部30B、以及直径最小且直径相同的旋转轴端部30C。旋转轴主体30A插入于后述的V齿轮38的旋转轴孔38C。在旋转轴端部30C的与锥部30B连结的连结部位设置有止挡部30D,该止挡部30D的直径大于旋转轴孔38C的直径,并且防止V齿轮38从旋转轴30脱出。
在带轴12的后侧(脚板12B的后侧)设置有构成锁止机构18的传感器机构32。
在传感器机构32设置有树脂制的大致有底圆筒状的传感器座34。传感器座34的内部朝前侧(脚板12B侧)开口,且被固定于脚板12B。传感器座34的内侧的底面34A(参照图4)形成为平面状,底面34A配置成与带轴20的轴向垂直。在传感器座34的后侧(与脚板12B相反侧)设置有树脂制的大致有底圆筒状的传感器罩36。传感器罩36的内部朝前侧开口而收纳传感器座34,并且被固定于脚板12B。
在传感器座34内设置有作为旋转体的树脂制的有底圆筒状的V齿轮38,V齿轮38内朝后侧开口。在V齿轮38的底壁38A的中心轴部设置有旋转轴孔38C。带轴20的旋转轴30插入于该旋转轴孔38C内,V齿轮38被支承在与带轴20同轴上。在旋转轴孔38C的后方侧(传感器座34侧)设置有从前方朝向后方而朝V齿轮38的径向内侧弯曲、且以中心轴为中心对置配置的两根爪部38G。该爪部38G与设置于旋转轴30的锥部30B的省略图示的凹部嵌合。以这种方式构成的V齿轮38形成为能够伴随着带轴20的旋转而旋转。
在V齿轮38的底壁38A形成有作为动作部的长条的动作槽(省略图示),锁止爪26的动作轴28以能够动作的方式插入于动作槽。在V齿轮38与带轴20的一端20A之间架设有作为旋转施力单元的压缩螺旋弹簧40,压缩螺旋弹簧40对V齿轮38相对于带轴20朝拉出方向施力(对带轴20相对于V齿轮38朝卷取方向施力),使动作轴28抵接于动作槽的长边方向一端。由此,借助压缩螺旋弹簧40的作用力产生的V齿轮38相对于带轴20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卡止,V齿轮38形成为能够伴随着带轴20的旋转而旋转。并且,在V齿轮38的外周整体形成有棘齿38B(外齿)。
在V齿轮38的底壁38A一体地设置有圆柱状的动作轴42A,动作轴42A在相对于V齿轮38的中心轴线偏移的位置朝V齿轮38内以与V齿轮38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式突出。作为动作部件以及惯性部件的W棘爪44由动作轴42A支承为能够动作(变位),在W棘爪44与V齿轮38之间架设有作为复位施力单元的压缩螺旋弹簧46。压缩螺旋弹簧46对W棘爪44朝复位方向(图1的箭头C所指示的方向)施力。借助压缩螺旋弹簧46的作用力产生的W棘爪44朝复位方向的动作范围由一体地设置于V齿轮38的底壁38A的棱柱状的止挡部42B限制。止挡部42B与动作轴42A同样在相对于V齿轮38的中心轴线偏移的位置朝V齿轮38内以与V齿轮38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式突出。在W棘爪44的卷取方向的侧端部一体地设置有限制部44A,限制部44A从W棘爪44朝卷取方向侧突出。
当V齿轮38朝拉出方向旋转时,W棘爪44借助相对于V齿轮38的朝向卷取方向的惯性力而相对于V齿轮38产生朝动作方向(图1的箭头D所指示的方向)的动作力。此外,当V齿轮38急剧地朝拉出方向旋转时,W棘爪44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6的作用力相对于V齿轮38朝动作方向动作,由此,W棘爪44的拉出方向的侧端部的卡合部44B与设置于传感器座34的圆周方向的内壁34B的作为被卡合部的棘齿(内齿)34C卡合(参照图2以及图4)。由此,V齿轮38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卡止。
在传感器座34的下端部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48。在加速度传感器48设置有截面U字形板状的壳体50,在壳体50的底壁上表面设置有凹状的弯曲面50A。弯曲面50A内朝上侧开口,在弯曲面50A上以能够滚动的方式载置有作为惯性体的球状的滚珠52。在滚珠52的上侧载置有大致板状的杆54,杆54在基端由壳体50的侧壁支承为能够转动。V齿轮38配置在杆54的前端的上侧,通过滚珠52在壳体50的弯曲面50A上滚动而上升,杆54朝上侧转动,使前端与V齿轮38的棘齿38B卡合。由此,V齿轮38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卡止。
当如上所述V齿轮38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卡止时,当带轴20相对于V齿轮38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0的作用力朝拉出方向旋转时,锁止爪26的动作轴28朝V齿轮38的动作槽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动作,锁止爪26朝带轴20(一端20A)的径向外侧移动。由此,锁止爪26的锁止齿26A与框架12(脚板12B)的棘齿14A啮合,带轴20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锁止(限制),由此,安全带22从带轴20的拉出被锁止(限制)。
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如图2~图7所示,在V齿轮38设置有通过抵接于传感器座34的底面34A来限制V齿轮38相对于中心轴方向的倾斜的倾斜限制部80A、80B、80C。如图2、图3、图4以及图6所示,倾斜限制部80A设置在相比W棘爪44与棘齿34C卡合的卡合部位82(参照图2)靠V齿轮38的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且形成为比位于相比卡合部位82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的V齿轮38的传感器座34侧的端面38E朝传感器座34侧突出的结构。倾斜限制部80A利用从底壁38A朝传感器座34侧突出设置的动作轴42A形成,在此一体地形成于该动作轴42A的靠传感器座34侧的端部。倾斜限制部80A的形状形成为传感器座34侧为顶部的半球形状。特别是,并不限定于此处的数值,但倾斜限制部80A从端面38E突出的突出量设定为小于端面38E与传感器座34之间的离开距离,例如设定在0.25mm~0.65mm的范围内。并且,倾斜限制部80A的形状以及后述的倾斜限制部80B、80C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半球形状,只要是与传感器座34之间的接触面积小的形状即可,也可以是顶部形成为曲面的圆锥形状、三角形状等。
如图2~图5所示,倾斜限制部80B在V齿轮38的旋转轴孔30C的旋转周方向上与限制部80A离开配置,形成为在相比V齿轮38的卡合部位82靠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处相比端面38E朝传感器座34侧突出的结构。倾斜限制部80B利用从底部相比底壁38A朝传感器座34侧抬高的台座38F朝传感器座34侧突出设置的止挡部42B形成,在此一体地形成于该止挡部42B的靠传感器座34侧的端部。倾斜限制部80B的形状以及突出量形成为与倾斜限制部80A的形状以及突出量为同等程度。
如图2、图3、图4以及图7所示,倾斜限制部80C在V齿轮38的旋转轴孔30C的旋转周方向上与倾斜限制部80A、倾斜限制部80B分别离开配置。与倾斜限制部80B、80C的各个同样,倾斜限制部80C形成为在相比V齿轮38的卡合部位82靠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处相比端面38E朝传感器座34侧突出的结构。在此倾斜限制部80C一体地形成于与动作轴42A、止挡部42B的各个平行地从底壁38A朝传感器座34侧突出设置的圆柱状的立起设置部42C的靠传感器座34侧的端部。倾斜限制部80C的形状以及突出量形成为与倾斜限制部80A的形状以及突出量为同等程度。
如图2所示,从后方观察V齿轮38,倾斜限制部80A、80B、80C配置成若用直线连结各限制部的顶部则形成为大致正三角形,在V齿轮38的圆周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在V齿轮38的三处分别配置倾斜限制部80A、80B、80C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在四处以上配置倾斜限制部。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以上结构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安全带22被牵拉,带轴20以及V齿轮38克服螺旋弹簧的作用力朝拉出方向旋转,由此,安全带22被从带轴20拉出并被佩戴于乘员。
当车辆急减速时,在加速度传感器48中,滚珠52在壳体50的弯曲面50A上滚动而上升,由此,杆54朝上侧转动,杆54的前端与V齿轮38的棘齿38B啮合。由此,V齿轮38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卡止。
当车辆急减速时,乘员因惯性力而移动,由此,安全带22由乘员从带轴20拉出,带轴20以及V齿轮38急剧地朝拉出方向旋转。由此,W棘爪44借助相对于V齿轮38的朝向卷取方向的惯性力而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6的作用力相对于V齿轮38朝动作方向动作,由此,W棘爪44与传感器座34卡合,V齿轮38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卡止。
当如上所述V齿轮38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卡止时,带轴20相对于V齿轮38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0的作用力朝拉出方向旋转,由此,锁止爪26的工作轴28朝V齿轮38的动作槽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移动,锁止爪26朝带轴20的径向外侧动作。由此,锁止爪26的锁止齿26A与框架12的棘齿14A啮合,带轴20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锁止,由此,安全带22从带轴20的拉出被锁止,利用安全带22束缚乘员。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当V齿轮38朝拉出方向旋转而W棘爪44朝动作方向动作(变位)时,该W棘爪44与设置于传感器座34的内壁34B的棘齿34C卡合。
此处,在V齿轮38配置有倾斜限制部80A、80B、80C。倾斜限制部80A、80B、80C在V齿轮38中设置在相比W棘爪44与棘齿34C的卡合部位82靠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且形成为相比配置在相比卡合部位82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的传感器座34侧的端面38E朝传感器座34侧突出的结构。因此,通过倾斜限制部80A、80B、80C在V齿轮38的端面38E之前与传感器座34的底面34A抵接,V齿轮38朝拉出方向旋转而W棘爪44动作,W棘爪44与棘齿34C卡合时产生的V齿轮38的倾斜被限制。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W棘爪44动作而锁止机构启动时的V齿轮38的倾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在V齿轮38设置有限制W棘爪44的朝半径方向内侧的动作范围(卡合部44B的移动范围)、并且朝传感器座34侧突出设置的柱状的止挡部42B。进而,倾斜限制部80B设置在止挡部42B的靠传感器座34侧的端部。在此,由于止挡部42B设置在W棘爪44的附近,因此,即便当W棘爪44动作而W棘爪44与棘齿34C卡合时在该W棘爪44产生倾斜的情况下,倾斜限制部80B也在W棘爪44之前与传感器座34的底面34A抵接。因而,能够抑制W棘爪44因倾斜而与传感器座34抵接。
并且,倾斜限制部80B配置在止挡部42B的端部。即便假设在借助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来一体地形成V齿轮38以及止挡部42B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它们一起一体地形成倾斜限制部80B。因此,能够容易地制作倾斜限制部80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在V齿轮38设置有将W棘爪44支承为能够动作、且朝传感器座34侧突出设置的动作轴42A。进而,倾斜限制部80A设置在动作轴42A的靠传感器座34侧的端部。此处,由于W棘爪44由动作轴42A支承且设置在该动作轴42A附近,因此,即便当W棘爪44与棘齿34C卡合时在该W棘爪44产生倾斜的情况下,倾斜限制部80A在W棘爪44之前与传感器座34的底面34A抵接。因而,能够抑制W棘爪44因倾斜而与传感器座34抵接。
并且,倾斜限制部80A配置在动作轴42A的端部。即便在与止挡部42B同样借助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一体地形成V齿轮38以及动作轴42A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它们一起一体地形成倾斜限制部80A。因此,能够容易地制作倾斜限制部80A。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倾斜限制部80A、80B、80C配置于在V齿轮38的旋转轴孔30C的周方向上相互离开的三个位置。当在V齿轮38产生倾斜时,V齿轮38的倾斜由与传感器座34接触的第一处、第二处的例如倾斜限制部80A、80B限制。进而,当进一步在V齿轮38产生倾斜时,第三处的例如倾斜限制部80C与传感器座34接触,因此,最终V齿轮38的倾斜减少。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倾斜限制部80A、80B、80C形成为传感器座34侧为顶部的半圆球状。因此,能够减少倾斜限制部80A、80B、80C与传感器座34的底面34A之间的摩擦,能够减少倾斜限制部80A、80B、80C与传感器座34的底面34A接触时对V齿轮38的旋转造成的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由于V齿轮38的倾斜减少,因此V齿轮38的棘齿38B与加速度传感器48的杆54的前端能够以更合适的姿态啮合。因此,能够提高车辆急减速时的加速度传感器48的感应性能。
附图标记说明:
10:安全带卷取装置;20:带轴(卷取轴);22:安全带;26:锁止爪(限制部件);34:传感器座;34A:底面;34C:棘齿(被卡合部);38:V齿轮(旋转体);38E:端面;42A:动作轴;42B:止挡部;42C:立起设置部;44:W棘爪(动作部件);80A~80C:倾斜限制部;82:卡合部位。

Claims (5)

1.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
带轴,通过拉出安全带,该带轴朝拉出方向旋转;
旋转体,该旋转体伴随着所述带轴的旋转而旋转;
动作部件,该动作部件设置于所述旋转体,当所述旋转体以规定值以上的加速度朝所述安全带的拉出方向旋转时动作;
限制部件,通过该限制部件动作,所述带轴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
传感器座,该传感器座与所述旋转体对置配置,当所述动作部件动作时与所述动作部件卡合,从而使所述限制部件动作;以及
倾斜限制部,该倾斜限制部配置于所述旋转体,相比所述旋转体的靠所述传感器座侧的端面朝所述传感器座侧突出,通过与所述传感器座抵接来限制所述旋转体相对于轴向的倾斜,所述旋转体的靠所述传感器座侧的端面配置在相比所述动作部件与所述传感器座的卡合部位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具备柱状的止挡部,该止挡部限制所述动作部件的动作范围,并且朝所述传感器座侧突出设置,所述倾斜限制部设置在所述止挡部的靠所述传感器座侧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具备柱状的动作轴,该动作轴将所述动作部件支承为能够动作,并且朝所述传感器座侧突出设置,所述倾斜限制部设置在所述动作轴的靠所述传感器座侧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周方向上相互离开的三个部位以上配置有所述倾斜限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限制部形成为所述传感器座侧为顶部的半球形状。
CN201410014416.9A 2013-01-15 2014-01-13 安全带卷取装置 Active CN1039217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4731A JP5819331B2 (ja) 2013-01-15 2013-01-15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3-004731 2013-0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1757A CN103921757A (zh) 2014-07-16
CN103921757B true CN103921757B (zh) 2016-04-20

Family

ID=51140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4416.9A Active CN103921757B (zh) 2013-01-15 2014-01-13 安全带卷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88239B2 (zh)
JP (1) JP5819331B2 (zh)
CN (1) CN1039217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015932B4 (de) * 2014-10-30 2020-02-13 Trw Automotive Gmbh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
JP6419766B2 (ja) * 2016-12-20 2018-11-0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20083146A (ja) * 2018-11-28 2020-06-0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6379A (zh) * 2004-04-01 2005-10-0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带卷绕装置
JP2006137290A (ja) * 2004-11-11 2006-06-01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1306676A (zh) * 2007-05-18 2008-11-19 德尔斐韩国株式会社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EP2465736A1 (en) * 2010-12-20 2012-06-20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Webbing take-up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7461U (ja) * 1981-10-29 1983-05-0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緊張装置
JPH0330211Y2 (zh) * 1985-03-29 1991-06-26
US4635874A (en) * 1985-12-12 1987-01-1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eat belt retractor
DE8629087U1 (de) * 1986-10-31 1987-02-19 TRW Repa GmbH, 7077 Alfdorf Lager für die drehbare Lagerung einer Steuerscheibe
JP3525638B2 (ja) * 1996-08-26 2004-05-1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JP3996779B2 (ja) 2002-01-25 2007-10-24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ー
JP4163608B2 (ja) * 2003-12-16 2008-10-0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US7384014B2 (en) * 2004-09-14 2008-06-10 Key Safety Systems, Inc. Retractor with ALR mode of operation with vehicle sensor block-out
JP4914201B2 (ja) * 2006-06-20 2012-04-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EP2084042B1 (de) * 2006-12-02 2012-04-1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 mit abschaltung seines gurtbandsensitiven und seines fahrzeugsensitiven steuersystems
JP2008195085A (ja) * 2007-02-08 2008-08-28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6379A (zh) * 2004-04-01 2005-10-0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带卷绕装置
JP2006137290A (ja) * 2004-11-11 2006-06-01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1306676A (zh) * 2007-05-18 2008-11-19 德尔斐韩国株式会社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EP2465736A1 (en) * 2010-12-20 2012-06-20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Webbing take-up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88239B2 (en) 2017-06-27
US20140197262A1 (en) 2014-07-17
JP5819331B2 (ja) 2015-11-24
JP2014136451A (ja) 2014-07-28
CN103921757A (zh) 201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1757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0422002C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EP1688325B1 (en) Pretensioner device with clutch plate for a vehicle
US7571873B2 (en) Webbing retractor
CN105531160A (zh)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JP5243395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842625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及び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組立方法
US5154368A (en) Seat belt retractor with deformable emergency lock mechanism
WO2017069047A1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4907820A (en) Belt retractor
US20070145174A1 (en) Webbing retractor
CN103522979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US20170015274A1 (en) Acceleration sensor and seat belt retractor
CN106184110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10114247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WO2012144102A1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US10173638B2 (e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apparatus
US10046731B2 (en) Energy absorption apparatus, seatbelt retractor, and seatbelt apparatus
JP3848136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6061877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JP2013049401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16394877A (zh) 一种棘轮组件和安全带卷收器
JP6049968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JP5775379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用ビークルセンサ
JPS5837409Y2 (ja) 緊急ロツク式リトラ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