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7066B -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图像处理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图像处理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7066B
CN101037066B CN2007100883298A CN200710088329A CN101037066B CN 101037066 B CN101037066 B CN 101037066B CN 2007100883298 A CN2007100883298 A CN 2007100883298A CN 200710088329 A CN200710088329 A CN 200710088329A CN 101037066 B CN101037066 B CN 1010370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ible thermosensitive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recording medium
hollow bead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83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7066A (zh
Inventor
新保齐
早川邦雄
川原真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7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7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7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70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chemical colour formers
    • B41M5/333Colour developing components therefor, e.g. acidic compounds
    • B41M5/3333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41M5/3335Compounds containing phenolic or carboxylic acid groups or metal sal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chemical colour formers
    • B41M5/305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chemical colour formers with reversible electron-donor electron-acceptor 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t Sensitive Colour Forming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了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包括载体、中间层和热敏记录层,所述热敏记录层依赖温度可逆地改变其颜色,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层含有给电子着色化合物以及由下面通式1表示的受电子化合物:

Description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图像处理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中通过控制施加的热能,基于给电子着色化合物与受电子化合物之间的显色反应,彩色图像得以形成并可逆地被擦除,也分别涉及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利用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给电子着色化合物(在下文中有时称为“着色剂”或“无色染料”)与受电子化合物(在下文中有时称为“显色剂”)的反应的热敏记录介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并且随着办公自动化的进步已经被广泛用作传真机、字处理机和科学仪器设备的输出纸,以及现今用在磁性热敏卡如预付卡和点卡(point card)中。然而,鉴于环境问题和资源再循环,对可重复再写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开发仍然存在需要。
关于此类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已经提出了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利用结合有机磷酸化合物、脂族碳酸化合物或含有长链脂族烃基团的酚化合物的显色剂和无色染料的着色剂,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条件,容易地实现着色和脱色,能够在室温下稳定地保持着色状态和脱色状态,并且能够重复地进行着色和脱色(参见日本专利(JP-B)号2981558)。在该技术被提出之后,提出了具有长链脂族烃基团的酚化合物的具体分子结构(参见JP-B号3380277和3557076)。在具有这些被提议结构的化合物中,已知具有酚基团和长链烷基的脲衍生物显示特别优良的擦除能力。
当使用此类脲衍生物作为显色剂的热敏记录介质通过打印机被重复再写时,却存在缺陷,使得粘附于热源例如热敏头或陶瓷加热器的灰尘数量倾向于增加,并且由于灰尘的沉积,彩色图像的密度因此减小。因为当打印机的转印速度增加时,来自热源的施加能量增加,所以灰尘的黏着倾向于增加。因此,发生印刷故障,即较低的密度、摩擦痕迹、疏排(white out)以及类似情况,并且当实行高速打印机时,此类印刷故障成为很大的问题。
关于防止灰尘粘附于热源如热敏头的方法,已经提出了一个方法,其中含有电子束固化树脂和填料的保护层被安排在热敏记录介质中(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00-25336和11-240251号中)。然而,根据该方法,保护层成为将热从热敏头传递到热敏记录层的屏障,因此,着色和脱色敏感性被降低。特别是当打印机的转印速度被设定在高速时,此问题是重大的。另外,已经提出了其中有机硅树脂被加入保护层中的方法(参见JP-A第2005-53124号),其中保护层的表面粗糙度被控制在某种条件下(参见JP-A第2002-166649号),以及其中布置了含有机物质的屏障层的方法(参见JP-A第09-267568号)。在这些方法中,也存在着着色和脱色敏感性被降低的问题。因此,这些方法也不是有效的。
JP-A第08-45038和07-164648号提出了通过使用清洁元件去除热敏头上的灰尘的方法。JP-A第06-199041号提出了液体施用于热敏头的方法。然而,这些被提议的方法除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着色和脱色过程之外需要另外进行,因此它们需要更多过程,并且生产力被降低。
JP-A第05-124346号提出内涂层被布置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的方法,以及作为内涂层,它使用衬垫元件,所述衬垫元件是涂敷聚氨酯泡沫塑料或发泡性塑料填料,并加热进行发泡而形成的。然而,该方法需要在施用发泡性塑料填料之后加热进行发泡的操作。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变得复杂,并且泡沫颗粒的粒子大小分布在加热之后变宽。因此,存在着使得表面平滑度被减小的问题,原因在于粗糙的泡沫颗粒,并且减震性能被降低,因为一些颗粒在未被完全形成的情况下被保持。
JP-B第3565564号提出布置含热敏胶化胶乳和细空心颗粒的内涂层。在该方法中,很难控制应用热敏胶凝剂的条件,因此该方法不适合大量生产。
因此,对提供可逆热敏记录材料仍存在需要,所述热敏记录材料减少附着于热源如热敏头的灰尘量,并在高转印速度下具有优良的可擦除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抑制灰尘附着于热源,例如热敏头,并且在高输送速度下表现出优良的擦除能力。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利用这样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提供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元件、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在经过勤奋的研究以实现上述目的之后,本发明人发现,可以提供这样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抑制灰尘附着于热源,例如热敏头,并且在高输送速度下表现出优良的擦除能力,在此情况下,其中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含有载体、放置在该载体上的中间层和热敏记录层,所述热敏记录层取决于温度可逆地改变其颜色,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层含有给电子着色化合物和受电子化合物,所述受电子化合物是具有C23或更多烷基基团和酚基团的脲衍生物,并且其中所述中间层被放置在所述载体与所述热敏记录层之间,并且含有具有一定空隙比和颗粒分布的空心颗粒。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含有:载体;中间层;和热敏记录层,所述热敏记录层依赖温度可逆地改变其颜色,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层含有给电子着色化合物以及由下面通式1表示的受电子化合物: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031
通式1
其中,n是23或更大的整数,其中所述中间层被布置在载体和热敏记录层之间,并且含有空心颗粒,所述空心颗粒具有70%或更大的空隙比,5.0μm至10.0μm的最大直径D100,2.0至3.0的D100/D50比,其中D100/D50比是空心颗粒的最大直径D100与空心颗粒的50%累积粒径D50之比。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含有位于本发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面上的粘合层或粘结层,它放置在其上形成图像的面的对面。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含有信息存储部分和可逆显示部分,并且所述可逆显示部分含有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含有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以及至少一种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擦除单元,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加热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以便在其上形成图像,而所述图像擦除单元被配置为加热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以便擦除在其上所形成的图像。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含有下面的至少之一:加热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以便在其上形成图像;和加热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以便擦除在其上所形成的图像,其中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是本发明的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附图简述
图1是显示用在本发明中的可逆热敏着色复合材料的着色和脱色现象的图。
图2是显示附着在小型磁盘的盒式磁盘上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的实施例的图。
图3是显示附着在CD-RW上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的实施例的图。
图4是用作盒式录像带的显示标签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的实施例的图。
图5A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实施例的图。
图5B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含有载体;布置在该载体上的中间层;和热敏记录层,其含有给电子着色化合物,即着色剂,和受电子化合物,即显色剂,该热敏记录层布置在所述中间层上。如果必需,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还含有其它层。此外,其它层或层(多层)可以被布置在载体与中间层之间,以及布置在中间层与热敏记录层之间。
在本发明中,受电子化合物即显色剂含有由下面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
注意,在通式1中,n表示23或更大的整数。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含有上述某种脲化合物,并且依赖温度可逆地改变其颜色。短语“依赖温度可逆地改变其颜色”是指依赖温度而引起的可逆的视觉变化现象,并且意味着着色状态和脱色状态是相应于加热温度以及加热之后冷却速度的差异而形成的。上述视觉变化一般分为颜色变化和形态变化,但是本发明利用主要引起颜色变化的物质。颜色变化包括透明度、反射率、吸收波长、色散程度以及类似的变化。实际用在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的物质利用了这些变化的组合进行显示。着色和脱色现象的原理在下文中描述。
图1显示了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着色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当记录介质从初始脱色状态(A)被加热时,无色染料和显色剂在温度T1被熔化,此时熔化开始,然后,通过显色发生,记录介质达到熔化和显色状态(B)。当从熔化和显色状态(B)迅速冷却时,它可以被冷却至室温,同时保持显色状态,从而固色和显色状态(C)浮现。显色状态是否出现取决于从熔化状态的冷却速率,并且当缓慢冷却时,在降温过程中擦除出现,即,初始擦除的状态(A)或比迅速冷却(C)更低的密度浮现。另一方面,当从迅速冷却的着色状态(C)再次加热时,擦除在比显色温度低的温度下发生(D到E);当从该温度冷却时,导致初始擦除状态(A)。可以选择实际的显色和擦除温度,这取决于应用,因为这些温度随着色剂和显色剂而改变。此外,熔融状态下的着色密度与迅速冷却之后的着色密度不必彼此一致,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是不同的。
在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通过从熔化状态迅速冷却而获得的着色状态(C)是着色剂和显色剂被掺合以使它们可以通过分子接触而反应的状态,并且该着色状态经常是固态。在该状态下,着色剂和显色剂被凝结而呈现着色状态。据认为,凝结状态的形成使得着色状态是稳定的。在另一方面,在擦除状态下,着色剂和显色剂处于相分离。据认为,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分子聚集而形成分离状态下的域或晶体,并且着色剂和显色剂是通过凝结或结晶而被分离和稳定的。在本发明中,在很多情况下,着色剂和显色剂的相分离以及显色剂的结晶使得擦除更完美。在由于从熔化状态的较慢冷却引起的擦除中,以及由于从着色状态加热而引起的擦除中,如在图1中所示,凝结的结构取决于温度而被改变,导致显色剂的相分离和/或结晶。
本发明人认为,在从着色状态(C)加热到脱色温度时,显色剂的结晶速度对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进行擦除是极其重要的,例如通过热敏头进行加热。作为多种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由上面所示的通式1表示的脲化合物具有极佳的擦除性能。
由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基本分子结构已经公开的日本专利第3380277号中。该专利出版公开:较大的n是更优选的,但是就其生产成本而言,n为22或更大不是优选的。该出版具体公开了具有22以下的n的酚脲化合物。
反之,本发明的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具有23或更大的n,优选27或更大,更优选在27至32的范围内。在其中n为23以下的情况中,着色图像的可维护性可能被降级。在其中n为32以上的情况下,由通式表示的化合物的合成变得相当困难,原因在于其中间产物以及合成反应产物的物理性质。
按照在日本专利第3380277号中所公开的合成方法,可以合成由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将具有预定的碳链长度的异氰酸烷基酯加入溶液中,所述溶液是通过将氨基酚溶解在甲基·乙基酮中而制备的,将混合的溶液加热并搅拌几小时,从而合成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具有低粘度并且在加热和熔融时具有高流动性。因此,其具有缺点,使得在通过热敏头印刷时,其熔融产物倾向于附着至热敏头。如果使用这样的化合物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在上述状态下连续接收来自热敏头的热,则在热敏头的附着物变成粉末,并弄脏热敏头。这降低了图像密度,并引起白线,其为形成于所形成的图像部分处的无色线。因此,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实用性被降低。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进一步勤奋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察觉:(1)通过降低来自热源如热敏头、陶瓷加热器以及类似物的外加能量,可防止与热源如热敏头的附着物熔化至热源,这是达到采用常规能量水平可获得的相同图像密度所必需的;和(2)通过改进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与热源如热敏头的粘合,粉末或灰尘不可能附着至热源如热敏头。基于这些发现事实,从而发现:有效方案是在载体与热敏记录层之间布置含有空心颗粒的中间层,所述空心颗粒具有一定空隙比和粒子分布。
常规地,例如在JP-A第05-124346号中,已经提出在载体与热敏记录层之间布置中间层,在该中间层中含有发泡塑料颗粒,并且其被加热而产生泡沫。然而,根据公开在JP-A第05-124346号中的技术,加热之后所形成的泡沫粒径变化很大,因此,可逆热敏记录层的表面具有相当大的粗糙度。该表面粗糙度降低了与热源的粘合。此外,也存在着一个问题,使得来自热源的降低数量的施加能量被减小,原因在于保留有未起泡的颗粒,其减小了中间层中对热绝缘有效的空气体积,从而降低了绝热性能。
本发明利用先前已经经历起泡过程的空心颗粒,并且用在本发明中的空心颗粒具有窄的粒子分布,使得最大粒径D100是5.0μm至10.0μm,并且最大粒径D100与50%累积粒径D50之比D100/D50是2.0至3.0。以此方式,表面平滑度得以改进,并且最大空气体积可以被捕获并保持在中间层中。因此,可能达到高的绝热性能以及获得与热源的高粘合。结果是,粉末或灰尘与热源例如热敏头的粘合和熔融可以被极大地减小,同时保持优良的擦除能力,这是由式1表示的特定化合物用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的情况中的特征。
在本发明中优选,空心颗粒的最大粒径是5μm至10μm,优选为6μm至9μm。在最大粒径是10μm以上的情况中,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表面粗糙度变得显著,因此,当印刷实心图像时,倾向形成疏排。在最大粒径是5μm以下的情况中时,对于空心颗粒而言,难于达到70%或以上的空隙比,因此,热灵敏性被降低。仅考虑色密度的改进,当空隙比为60%或以上时,可以达到此效果。然而,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系统具有图像擦除过程。另外,当通过热敏头擦除图像时,与利用热辊擦除时所需的能量相比,擦除该图像所使用能量的量非常低。因此,更有效地利用在热敏头方法中所施加的能量是必需的。因此,为确保热敏头方法的擦除图像密度以及可擦除能量范围宽度的扩大,用在中间层中的空心颗粒的必需具不少于70%的空隙比,优选为80%或更多。
在本发明中优选,空心颗粒的最大粒径与50%累积粒径(D50)之比(D100/D50)是2.0至3.0,优选为2.2至2.9。当比值(D100/D50)为3.0以上时,粒子大小分布宽,意味着具有不大于1μm粒径的细粒的比率是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此类空心颗粒不均匀地存在于含此空心颗粒的中间层中,导致灵敏度的恶化。当比值(D100/D50)为2.0以下时,其粒子大小分布特别窄。就合成的条件而言,这样的空心颗粒难于制造。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直径为2μm或以下的空心颗粒的比率为5%至10%,优选为6%至9%。在该比率为10%以上的情况中,具有1μm或更小粒径的细粒的比率是大的。此类空心颗粒不均匀地存在于含此空心颗粒的中间层中,导致着色灵敏度的变差。在最大粒径(D100)是5μm至10μm以及该比率为5%以下的情况下,其粒子大小分布特别窄。就合成的条件而言,这样的空心颗粒难于制造。
通过根据IPA法测量真实比重并基于所获得的真实比重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空心颗粒的空隙比,如下所述:
(1)样品的预处理     作为预处理,将样品在60℃下干燥二十四小时。
(2)试剂             异丙醇(Isopropyl Alcohol)(IPA:一级试剂)
(3)测量方法
W1:精确称重量瓶。
W2:将大约0.5克的干燥样品装入到量瓶中,再次对量瓶称重。
W3:将大约50mg的IPA加入到量瓶中,并充分振荡量瓶,以便完全去除存在于空心颗粒外面的空气。
W3:将IPA进一步加入到量瓶中,直到IPA达到标示在量瓶上的基准处,并对量瓶称重。
W4:作为空白样品,向一个量瓶中加入IPA,直到IPA达到标示在其上的基准处,并对量瓶称重。
(4)真实比重的计算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091
(5)空隙比的计算    空隙比(%)=[1-1/(1.1/真实比重]×100
通过激光衍射粒度分布设备(LA-900,由Horiba,Ltd.制造),测量空心颗粒的粒径和粒度分布。中等粒径表示50%累积粒径并被规定为D50。最大粒径表示在分布中最大的粒径并被规定为D100。
<热敏记录层>
热敏记录层至少含有给电子化合物即着色剂和受电子化合物即显色剂。热敏记录层任选地含有粘结剂树脂和脱色促进剂,并且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其它物质。
本发明利用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受电子化合物即显色剂,以及利用无色染料作为给电子着色化合物即着色剂。可以适当地选择无色染料,这取决于目的,没有任何限制。例如,无色染料优选为本领域已知的染料母体,例如2-苯并[c]呋喃酮化合物、氮杂2-苯并[c]呋喃酮化合物或荧烷化合物。
无色染料的具体例子包括下面的化合物:
2-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二-正丁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丙基-N-甲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异丙基-N-甲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异丁基-N-甲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戊基-N-甲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仲丁基-N-甲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戊基-N-乙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异戊基-N-乙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丙基-N-异丙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环己基-N-甲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对-甲苯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甲基-对-甲苯氨基)荧烷、
2-(间-三氯甲基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
2-(间-三氟甲基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
2-(间-三氯甲基苯胺基)-3-甲基-6-(N-环己基-N-甲氨基)荧烷、
2-(2,4-二甲基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
2-(N-乙基-对-甲苯氨基)-3-甲基-6-(N-乙基苯胺基)荧烷、
2-(N-乙基-对-甲苯氨基)-3-甲基-6-(N-丙基-对-甲苯氨基)荧烷、
2-苯胺基-6-(N-正己基-N-乙氨基)荧烷、
2-二甲代苯氨基-3-甲基-6-二丁氨基荧烷、
2-(邻-氯苯胺基)-6-二乙氨基荧烷、
2-(邻-氯苯胺基)-6-二丁氨基荧烷、
2-(间-三氟甲基苯胺基)-6-二乙氨基荧烷、
2,3-二甲基-6-二甲氨基荧烷、
3-甲基-6-(N-乙基-对-甲苯氨基)荧烷、
2-氯-6-二乙氨基荧烷、
2-溴-6-二乙氨基荧烷、
2-氯-6-二丙氨基荧烷、
3-氯-6-环己氨基荧烷、
3-溴-6-环己氨基荧烷、
2-氯-6-(N-乙基-N-异戊氨基)荧烷、
2-氯-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
2-苯胺基-3-氯-6-二乙氨基荧烷、
2-(邻-氯苯胺基)-3-氯-6-环己氨基荧烷、
2-(间-三氟甲基苯胺基)-3-氯-6-二乙氨基荧烷、
2-(2,3-二氯苯胺基)-3-氯-6-二乙氨基荧烷、
1,2-苯并-6-二乙氨基荧烷、
3-二乙氨基-6-(间-三氟甲基苯胺基)荧烷、
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3-(2-乙氧基-4-二乙基氨苯基)-4-氮杂2-苯并[c]呋喃酮、
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3-(2-乙氧基-4-二乙基氨苯基)-7-氮杂2-苯并[c]呋喃酮、
3-(1-辛基-2-甲基吲哚-3-基)-3-(2-乙氧基-4-二乙基氨苯基)-4-氮杂2-苯并[c]呋喃酮、
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3-(2-甲基-4-二乙基氨苯基)-4-氮杂2-苯并[c]呋喃酮、
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3-(2-甲基-4-二乙基氨苯基)-7-氮杂2-苯并[c]呋喃酮、
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3-(4-二乙基氨苯基)-4-氮杂2-苯并[c]呋喃酮、
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3-(4-N-正戊基-N-甲基氨苯基)-4-氮杂2-苯并[c]呋喃酮、
3-(1-甲基-2-甲基吲哚-3-基)-3-(2-己氧基-4-二乙基氨苯基)-4-氮杂2-苯并[c]呋喃酮、
3,3-二(2-乙氧基-4-二乙基氨苯基)4-氮杂2-苯并[c]呋喃酮,和
3,3-二(2-乙氧基-4-二乙基氨苯基)-7-氮杂2-苯并[c]呋喃酮。
在这些化合物中,2-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二-正丁氨基)荧烷、
2-(3-甲苯氨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
2-二甲代苯氨基-3-甲基-6-二丁氨基荧烷以及类似物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它们可以实现这样的印刷图像,其具有优良的着色密度、优良的擦除能力、优良的图像部分贮存稳定性、纯黑色的着色色调以及鲜明度。
给电子着色化合物即着色剂与受电子化合物即显色剂的掺合比率的适当范围依赖使用的化合物的组合而变化。优选地,显色剂与着色剂的摩尔比为0.1至20,更优选为0.2至10。高于或低于该范围的显色剂量可能导致较低的着色密度。此外,着色剂与显色剂可以以微胶囊的形式使用,其中着色剂和显色剂被装入胶囊。
脱色促进剂
在本发明中,显色剂可以结合一种作为脱色促进剂的化合物来使用,该化合物在其分子结构中具有至少一个选自酰胺基、氨基甲酸乙酯基团和脲基团的基团。通过结合脱色促进剂而使用显色剂,脱色促进剂与显色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形成擦除状态的过程中被诱导,因此擦除的速度可以被极大地缩短。
脱色促进剂优选是在其分子结构中具有酰胺基团(-NHCO-)、仲酰胺基团(=NCO-)、氨基甲酸乙酯基团(-NHCOO-)、脲基团(-NHCONH-)、酮基团(-CO-)、二酰基酰肼基团(-CONHNHCO-)、砜基团(-SO2-)或类似基团的化合物。在这些基团中,具有酰胺基、仲酰胺基团和/或氨基甲酸乙酯基团的化合物是特别优选的。具有酰胺基团和/或氨基甲酸乙酯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是由下面通式2-9表示的化合物:
R1-NHCO-R2              通式2
R1-NHCO-R3-CONH-R2      通式3
R1-CONH-R3-NHCO-R2      通式4
R1-NHCOO-R2             通式5
R1-NHCOO-R3-OCONH-R2    通式6
R1-OCONH-R3-NHCOOVR2    通式7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121
通式8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122
通式9
在通式2-9中,R1、R2、R4、R6和R7表示直链C1-22烷基、支链C1-22烷基或不饱和C1-22烷基,而R6和R7可以形成环。该环可以通过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形成,并且可以含有芳环或脂族环。烷基可以具有羟基、卤原子、烷氧基基团或类似物的取代基。R3表示二价C1-18官能团,而R5表示三价C4-18官能团。Y表示含有氮原子或氧原子的二价基团,例如酰胺基、氨基甲酸乙酯基团、脲基团、酮基团、二酰基酰肼基团或类似基团。S表示0或1的整数。
R1、R2、R4、R6和R7的例子包括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八烷酰、山嵛基、油基以及在其末端具有羟基基团的C1-10羟烷基基团。
R6和R7的例子包括甲基、乙基、苄基、苯乙基、环己基甲基和羟乙基。在其中R6和R7形成环的情况下,R6和R7的例子是亚丁基基团、1,5-亚戊基基团、1,6-亚己基基团(hexythamethylene)、由-C2H4OC2H4-表示的基团、由-C2H4NC2H4-表示的基团、由-C2H4OC2H4OC2H4-表示的基团以及类似基团。
R3的例子包括亚甲基基团、1,2-亚乙基基团、1,2-亚丙基基团、亚丁基基团、1,5-亚戊基基团、1,2-亚己基基团、七亚甲基基团、1,8-亚辛基基团、由-C3H6OC3H6-表示的基团、由-C2H4OC2H4-表示的基团和由-C2H4OC2H4OC2H4-表示的基团。
R5的例子包括由下列式表示的基团: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131
由通式2-9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是由下面(1)至(69)表示的化合物:
(1)C11H23CONHC12H25
(2)C15H31CONHC16H33
(3)C17H35CONHC18H37
(4)C17H35CONHC18H35
(5)C21H41CONHC18H37
(6)C15H31CONHC18H37
(7)C17H35CONHCH2NHCOC17H35
(8)C11H23CONHCH2NHCOC11H23
(9)C7H15CONHC2H4NHCOC17H35
(10)C9H19CONHCH2NHCOC9H19
(11)C11H23CONHC2H4NHCOC11H23
(12)C17H35CONHC2H4NHCOC17H35
(13)(CH3)2CHC14H35CONHC2H4NHCOC14H35(CH3)2
(14)C21H43CONHC2H4NHCOC21H43
(15)C17H35CONHC6H12NHCOC17H35
(16)C21H43CONHC6H12NHCOC21H43
(17)C17H33CONHCH2NHCOC17H33
(18)C17H33CONHC2H4NHCOC17H33
(19)C21H41CONHC2H4NHCOC21H41
(20)C17H33CONHC6H12NHCOC17H33
(21)C8H17NHCOC2H4CONHC18H37
(22)C10H21NHCOC2H4CONHC10H21
(23)C12H25NHCOC2H4CONHC12H25
(24)C18H37NHCOC2H4CONHC18H37
(25)C21H43NHCOC2H4CONHC21H43
(26)C18H37NHCOC6H12CONHC18H37
(27)C18H35NHCOC4H8CONHC18H35
(28)C18H35NHCOC8H16CONHC18H35
(29)C12H25OCONHC18H37
(30)C13H27OCONHC18H37
(31)C16H33OCONHC18H37
(32)C18H37OCONHC18H37
(33)C21H43OCONHC18H37
(34)C12H25OCONHC16H33
(35)C13H27OCONHC16H33
(36)C16H33OCONHC16H33
(37)C18H37OCONHC16H33
(38)C21H43OCONHC16H33
(39)C12H25OCONHC14H29
(40)C13H27OCONHC14H29
(41)C16H33OCONHC14H29
(42)C18H37OCONHC14H29
(43)C22H45OCONHC14H29
(44)C12H25OCONHC12H37
(45)C13H27OCONHC12H37
(46)C16H33OCONHC12H37
(47)C18H37OCONHC12H37
(48)C21H43OCONHC12H37
(49)C22H45OCONHC18H37
(50)C18H37NHCOOC2H4OCONHC18H37
(51)C18H37NHCOOC3H6OCONHC18H37
(52)C18H37NHCOOC4H8OCONHC18H37
(53)C18H37NHCOOC6H12OCONHC18H37
(54)C18H37NHCOOC8H16OCONHC18H37
(55)C18H37NHCOOC2H4OC2H4OCONHC18H37
(56)C18H37NHCOOC3H6OC3H6OCONHC18H37
(57)C18H37NHCOOC12H24OCONHC18H37
(58)C18H37NHCOOC2H4OC2H4OC2H4OCONHC18H37
(59)C16H33NHCOOC2H4OCONHC16H33
(60)C16H33NHCOOC3H6OCONHC16H33
(61)C16H33NHCOOC4H8OCONHC16H33
(62)C16H33NHCOOC6H12OCONHC16H33
(63)C16H33NHCOOC8H16OCONHC16H33
(64)C18H37OCOHNC6H12NHCOOC18H37
(65)C16H33OCOHNC6H12NHCOOC16H33
(66)C14H29OCOHNC6H12NHCOOC14H29
(67)C12H25OCOHNC6H12NHCOOC12H25
(68)C10H21OCOHNC6H12NHCOOC10H21
(69)C8H17NHCOOC6H12NHCOOC8H17
除上述之外,脱色促进剂的例子包括由下列式子表达的化合物: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181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191
在上面的式子中,每个n、n′、n″、n″′和n″″代表0到21的整数。但是应该当注意,所有的n、n′、n″、n″′和n″″同时不会为5或更小。此外,X表示包括氮原子或氧原子在内的二价基团。
脱色促进剂的量优选为按质量计0.1份至按质量计300份,更优选为按质量计3份至按质量计100份,这是针对按质量计100份的显色剂而言。在其中脱色促进剂的量按质量计为0.1份以下时,脱色剂的效果可能未被有效地展示。在其中该量按质量计为300份以上的情况下时,色密度可能被减小。
粘结剂树脂
用于结合无色染料和显色剂而形成热敏记录层的粘结剂树脂可以取决于应用进行适当的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所述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烯基乙酸酯共聚物、乙基纤维素、聚苯乙烯、含苯乙烯共聚物、苯氧基树脂、聚酯、芳族聚酯、聚氨酯、聚碳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含丙烯酸共聚物、含顺丁烯二酸共聚物、聚乙烯醇、改性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粘结剂树脂作用是防止由于加热进行记录擦除而引起组合物中的各个物质的漂移,从而保持均匀地分散状态。因此,优选粘结剂树脂是高度耐热的。具体而言,优选地,粘结剂树脂通过施加热、紫外线辐射、电子束或类似方法进行交联。  在下文中,以此方式交联的树脂被称为交联树脂。
取决于目的,适当地选择交联树脂,无任何限制。
交联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具有与交联剂反应的基团的树脂,诸如丙烯酰基多元醇树脂、聚酯型多元醇树脂、聚氨酯型多元醇树脂、苯氧基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乙酸-丙酸纤维素树脂和乙酸丁酸纤维素树脂;以及具有与交联剂反应的基团的单体与另一单体之间形成的共聚物树脂。
此外,交联树脂优选是具有70mgKOH/g或以上的羟基值的交联树脂。羟基值优选为70mgKOH/g或以上,特别优选为90mgKOH/g或以上。在羟基值为70mgKOH/g或以上的情况下,耐久性、涂层表面硬度以及抗碎裂性得到改进。无论可逆热敏记录材料是否具有的树脂具有70(KOHmg/g)或以上的羟基值可以被如此证实,例如通过分析剩余羟基的量以及醚键的量。
具有70mgKOH/g或以上的羟基值的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丙烯酰基多元醇树脂、聚酯型多元醇树脂和聚氨酯型多元醇树脂。在这些中,就着色稳定性和擦除能力而言,丙烯酰基多元醇树脂是特别优选的。
取决于其组成单体,丙烯酰基多元醇树脂具有不同的特征。作为组成单体,具有羟基的单体的例子是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羟丙酯(HPA)、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HPMA)、单丙烯酸2-羟丁酯(2-HBA)、单丙烯酸1,4-羟丁酯(1-HBA)以及类似物。在这些物质中,鉴于涂层的优良抗碎裂性以及耐久性,具有伯羟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适当地得到利用。
关于固化剂,例子包括常规异氰酸酯化合物、胺化合物、酚化合物、环氧化合物以及类似物。在这些化合物中,异氰酸酯化合物被适当地利用。此处所用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从已知的异氰酸酯单体的各种衍生物中选择,诸如氨基甲酸乙酯改性、脲基甲酸酯改性、异氰尿酸酯改性、buret改性的和碳二亚胺改性的化合物,以及嵌段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产生改性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单体的例子包括: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XDI)、
亚萘基二异氰酸酯(NDI)、
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
四甲代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TMXDI)、
1,6-己二异氰酸酯(HDI)、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
赖氨酸二异氰酸酯(LDI)、
异亚丙基双(4-环己基异氰酸酯)(IPC)、
二异氰酸环己酯(CHDI)和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TODI),但在本发明中,所述固化剂并不限于这些化合物。
此外,作为交联促进剂,可以使用一般被用于此类反应的催化剂。交联促进剂的例子包括叔胺如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和金属化合物如有机锡化合物。此外,所有引入的固化剂可以不必反应而进行交联。
即,所述固化剂可以保持在未反应的状态。这样的交联反应可能随时间进行;因此,未反应固化剂的存在不表明交联反应根本没有进展,也不表明交联树脂不存在,即使检测到未反应固化剂。此外,可以使用将聚合物浸入到具有高溶解度的溶剂中的浸没试验,用于辨别聚合物是否处于交联状态。即,非交联聚合物不能保留在溶质中,因为此类聚合物溶解到溶剂中,可以适当地进行分析,用于检查聚合物在溶质中的存在。
热敏记录层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已知添加剂,用于改进热敏记录层的涂敷溶液的涂敷能力。添加剂的例子包括表面活性剂、导电剂、填料、抗氧化剂、任选的稳定剂、着色稳定剂和类似物。
形成热敏记录层的方法包括涂布热敏记录层的涂敷液体并干燥所涂敷的液体。所述方法根据需要任选地包括固化过程。为干燥涂敷液体,利用温度控制浴或类似物,可以在相对高的温度下进行短时间的热处理,或者可以在相对低的温度下进行长时间的热处理。关于固化反应的具体条件,就反应性而言,优选在30℃至130℃加热1分钟至150小时,更优选在40℃至100℃加热2分钟至120小时。因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率是重要的,难于获得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交联反应。因此,除干燥过程之外,形成热敏记录层的方法可以具有交联过程。交联过程优选在40℃至200℃加热2分钟至120小时。
取决于目的,可以适当地调整热敏记录层的厚度,没有任何限制。所述厚度例如优选是1μm至20μm,更优选为3μm至15μm。当热敏记录层太薄时,色密度被降低,并且图像的反差被降低。当热敏记录层太厚时,在层内的热分布变大,因此在没有达到着色温度的情况下,该层可能具有未着色部分,并且预定的色密度可能未达到。
<中间层>
中间层至少含有空心颗粒,并且还可以含有粘结剂树脂。中间层任选含有其它物质,如果必需的话。
作为空心颗粒,使用具有上述空隙比、粒径和粒度分布的颗粒。在本说明书中,空心颗粒定义了其中含有一个或多个空隙的颗粒。
空心颗粒的壳优选由具有交联结构的烯类聚合物形成。具有交联结构的烯类聚合物含有至少一种乙烯基单体和至少一种交联单体。
取决于目的,可以适当地选择乙烯基单体,没有任何限制。乙烯基单体的例子是:其中包含羧酸的单体,诸如丙烯酸酯、乙烯丙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丙烯腈(acrylic nitrite)、甲基丙烯腈(methacrylic nitrite)、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琥珀酸和衣康酸;羧酸的金属盐,如丙烯酸镁、丙烯酸钙、丙烯酸锌、甲基丙烯酸镁、甲基丙烯酸钙和甲基丙烯酸锌;其中包含与羧酸反应的基团的化合物,如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2-hydroxy-3-pjemoxy propyl acrylate、(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丙酯、单丙烯酸镁和单丙烯酸锌;和单体,如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N-萘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和甲基马来酰亚胺。
取决于目的,可以适当地选择交联单体,没有任何限制。交联单体的例子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1,6-己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200二(甲基)丙烯酸酯、PEG#400二(甲基)丙烯酸酯、PEG#600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3-丙烯酰氧基甘油单丙烯酸酯、二羟甲基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triaryl formal tri(meth)acrylate、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2′-双(4-丙烯酰氧二乙氧基苯基)丙烷、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苯二甲酸二烯丙基、二乙烯基苯(dicinylbenzene)及类似物。
取决于目的,可以适当地选择形成空心颗粒的方法,没有任何限制。例如,形成每一个具有包封作为芯材料的挥发性化合物的聚合物的壳的聚合物颗粒,然后该聚合物颗粒被加热至发泡,从而产生空心颗粒。
空心颗粒即壳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45℃或以上,更优选为60℃或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或以上。在空心颗粒具有45℃以下的Tg时,当在涂敷工艺之后将所获热敏记录介质卷起来时,此时可能发生粘连,或者空心颗粒可以容易被挤压,因此,空心颗粒的功能可能未被充分展示。
-粘结剂树脂-
取决于目的,可以适当地选择粘结剂树脂,没有任何限制。其例子是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树脂、环氧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乙酸乙烯酯-丙烯酰基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醚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苯乙烯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氯化聚烯烃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含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含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天然橡胶、氰基丙烯酸酯树脂、有机硅树脂以及类似物。
此外,疏水树脂、紫外线固化树脂和含水聚合物可以被用作粘结剂树脂。
疏水树脂的例子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或丁二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胶乳;氯乙烯、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树脂或聚氨酯树脂的乳状液。
紫外线固化树脂的例子是含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的水溶性紫外线固化树脂、含环氧丙烯酸酯的水溶性紫外线固化树脂、含烷氧基丙烯酸酯的树脂、含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紫外线固化乳状液、丙烯酸单体、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低聚物、含醚的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含酯的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和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
含水聚合物包括水溶性聚合物和水分散性聚合物。水溶性聚合物的例子是:各种改性聚乙烯醇,如完全皂化的聚乙烯醇、羧基改性的聚乙烯醇、部分皂化聚乙烯醇、磺酸盐改性聚乙烯醇、甲硅烷基改性聚乙烯醇、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和双丙酮改性聚乙烯醇;淀粉或其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如甲氧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以及聚合物或类似物,如聚丙烯酸纯碱(polyacrylic soda)、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无水顺丁烯二酸的碱金属盐、异丁烯/无水顺丁烯二酸共聚物的碱金属盐、聚丙烯酰胺、纯碱的藻酸、明胶和酪蛋白。
水分散性聚合物的例子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或丁二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胶乳;氯乙烯、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树脂或聚氨酯树脂的乳状液。
粘结剂树脂的含量优选为按质量计100份至按质量计300份,更优选为按质量计100份至按质量计200份,这是针对按质量计100份的空心颗粒而言。在含量为按质量计100份以下情况中,在空心颗粒之间的空隙被保留,而没有被粘结剂树脂完全填充,因此色密度可能被降低。在含量为按质量计300份以上的情况中,在中间层内,空心颗粒的现有比率被降低,因此中间层的绝热能力被减小,这可能引起灵敏度的下降。
优选地,加入具有碱性粘度改进剂的中间层,目的是改进头匹配性能,所述碱性改进剂是在碱性状态下改进其粘度的粘结剂。在本发明中,碱性粘度改进剂可以被单独使用。然而,为制备作为分散颗粒而稳定存在的粘结剂组合物,优选结合羧基化胶乳来使用,所述羧基化胶乳包括不饱和羧酸的共聚物。当pH增加时,这样的羧基化胶乳改进了其粘度。这是因为在羧基化乳胶颗粒的表面上具有众多羧基基团的聚合物溶解在水中。因此,上述粘结剂树脂的粘度进一步得以改进。为了保持中间层涂敷液体为碱性,必需加入pH控制剂。作为pH控制剂,例如,使用NH3的水溶液。
取决于目的,可以适当地选择碱性粘度改进剂,没有任何限制。其优选的例子包括含有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乳化胶乳。因为碱性粘度改进剂与空心颗粒彼此强烈结合,所以与无碱性粘度改进剂时使用粘结剂树脂的情况相比,热敏头匹配能力得到极大改进。
碱性粘度改进剂的含量优选为按质量计1份至按质量计80份,更优选为按质量计5份至按质量计50份,这是针对按质量计100份的空心颗粒而言。
中间层任选含有辅助添加剂成分,如填料、热熔材料和表面活性剂,它们典型地被用于该种类型的热敏记录介质,如果必需,结合空心颗粒和粘结剂树脂一起使用。优选地,在20℃的液体温度下,20%的空心颗粒的水分散液体的粘度不大于200mPa.s,以便均匀地将中间层的涂敷液体在高速下施用于载体。当粘度为200mPa.s以上时,中间层的涂敷液体的粘度变得太大,因此所产生的涂层可能变得不平。
中间层的涂敷液体的涂布方法例如是绕线棒控涂布、气刀涂布、刮刀涂布、刮棒涂布方法、照相凹版涂布方法、辊式涂布方法、喷涂方法、浸渍涂布方法、挤出涂布方法或类似涂布方法。
在形成中间层之后,可以进行压光处理,以便使在载体上形成的中间层的表面甚至更平滑。
取决于目的,可以适当地调整中间层的厚度,没有任何限制。厚度优选为3μm至5μm,更优选为5μm至30μm。
<载体>
就其形状、结构、大小以及类似性质而言,载体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可以取决于目的来选择。例如,形状可以是平板的形式,结构例如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层压结构,而大小例如取决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大小进行调整。
载体的材料例如是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无机材料的例子是玻璃、石英、硅、氧化硅、氧化铝、SiO2、金属和类似物。有机材料的例子是纸、纤维素衍生物如三乙酸纤维素、合成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类似物。这些物质之一可以被用于载体,或者这些物质的两种或多种可以结合使用。
优选地,通过进行诸如电晕放电处理、利用铬酸及类似物的氧化处理、蚀刻处理、易粘合处理、电荷抑制处理及类似处理,改进载体的表面结构。另外,优选将白色颜料例如二氧化钛加入载体中,以便以白色着色。
可以适当地调整载体的厚度,这取决于目的,没有任何限制。其优选为几微米至几毫米,更优选为10μm至2,000μm,进一步优选为60μm至150μm。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还可以含有布置在热敏记录层上的保护层。
所述保护层优选含有交联树脂。交联树脂的例子包括同样用于热敏记录层的热固化树脂、紫外线固化树脂以及电子束固化树脂。所述保护层也可以含有无机填料、有机填料、润滑剂、紫外线吸收剂以及类似物。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至20μm,更优选为0.3μm至10μm。
用于保护层的涂布液的溶剂、所述涂布液的分散设备、粘结剂、涂布方法、干燥方法、固化方法及类似物与用于上述热敏记录层的常规方法相同。
此外,可以将另外的保护层放置在热敏记录层与保护层之间,目的是改进粘合、抑制由于施用保护层而引起的热敏记录层的恶化、防止含在热敏记录层中的添加剂转移至保护层或反之亦然。附加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至20μm,更优选为0.3μm至10μm。
-绝热层-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还可以含有布置在载体与热敏记录层之间的绝热层,目的是在记录时通过有效地利用施加于该热敏记录介质的热而改进着色密度。绝热层是施加含有有机或无机细空心颗粒的粘结剂树脂而形成的。
用于绝热层的树脂与用于热敏记录层、中间层或保护层的树脂是相同的。绝热层可以含有无机填料,如碳酸钙、碳酸镁、二氧化钛、氧化硅、氢氧化铝、高岭土、滑石和类似物,或各种有机填料。另外,绝热层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和类似物。
当绝热层被放置时,抗碎裂性或飞边抑制(inhibitation of fin)得以改进。可以以与在上述其它层中所述相同的方式形成绝热层。
可以以卡、片、标签、卷或类似物的形式适当地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没有任何限制。
卡形式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被用作预付卡、点卡、信用卡以及类似物。诸如具有一般文件大小即A4大小的片形式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被广泛用于测试印刷或临时输出如一般文件、用于管理过程的说明书形式、循环、会议文件以及类似物,因为其片尺寸比小于该片尺寸的其卡尺寸具有更大的印刷边缘。
此外,卷形式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被并入具有印刷-擦除部分的显示设备中,并且被用于显示板、布告牌或电子黑板。因为这样的显示设备不产生灰尘或污物,所以它可以被适当地用在清洁室中。
(可逆热敏记录构件)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含有信息存储部分和可逆显示部分,并且所述可逆显示部分含有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如果必需,所述可逆热敏记录构件任选地含有其它构件。
按照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可逆热敏层和信息存储层被提供在一个卡中(一体的),并且所述信息存储部分的部分记录信息被显示在热敏层上,因此,卡的所有者可以是方便的,因为仅通过察看卡而不需特别的设备即可以确认信息。此外,在信息存储部分的内容被重写的情况中,通过重写热敏记录部分的显示,可以反复利用所述记录介质。
含有信息存储部分和可逆显示部分的构件可以被分为下面两种类型。
(1)含有信息存储部分的部分构件被用作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载体,并且热敏层被直接布置在载体上。
(2)热敏层被单独布置在载体上而形成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并且所述载体被粘附至含有信息存储部分的构件。
在(1)和(2)的这些情况中,所布置的信息存储部分的位置可以是在记录介质的载体上的热敏层的对面、在载体与热敏层之间或在部分热敏层上,条件是信息存储部分和可逆显示部分被设计为执行它们的功能。
信息存储部分没有任何限制,但是例如,可以优选由磁性热敏层、磁条、IC存储器、光存储器、RF-ID标签卡、全息图以及类似物构成。在其尺寸超过卡尺寸的片介质中,优选使用IC存储器和RF-ID标签。顺便提及,RF-ID标签是由IC芯片和连接至该IC芯片的天线组成。
可以通过将含有常规氧化铁、亚铁酸钡等的涂层物质和氯乙烯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锦纶树脂等涂布在载体上,或者通过气相淀积、溅射等而不使用树脂,形成磁性热敏层。此磁性热敏层可以被提供在与热敏层相反的载体面上、载体与热敏层之间或提供在部分热敏层上。此外,用于显示的可逆热敏记录层可以以条形码、二维码以及类似物的形式被用于记录部分。
关于全息图,优选可重写型,例如,示例了其中相干光被写在偶氮苯聚合物的液晶膜上的可重写全息图。
含信息存储部分的构件典型地包括卡、磁盘、磁盘盒及盒式磁带。具体而言,构件的例子包括较厚的卡,如IC卡和光学卡;含有信息可重写磁盘如软盘、光学磁盘(MD)和DVD-RAM的磁盘盒;未使用磁盘盒的磁盘,例如CD-RW;重写型磁盘如CD-R;具有相变记录物质的光信息记录介质(CD-RW);以及盒式录像带。
此外,含有信息存储部分以及可逆显示部分的构件可以表现出显著增加的可用性。即,例如在卡的情况下,卡的所有者可以仅仅借助观看卡而不需特别的设备通过在热敏层上显示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中的部分信息而确认信息。
可以适当地选择信息存储部分,这取决于应用,没有任何限制,条件是必需的信息可以被记录,例如磁记录、接触型IC、非接触型IC以及光存储器被示例。
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可逆记录介质可以适当地被用于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在本发明中,“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表面”意指在热敏层面上的表面,该表面不仅指保护层的表面,也指在印刷和擦除过程中与热敏头接触的所有或部分表面,例如印刷层的表面或顶层之上的表面。
(可逆热敏记录标签)
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含有位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暴露面上的胶粘剂层和粘合层任一或两者兼有,该暴露面与在其上形成图像的暴露面相反(在热敏层存在于载体上的情况中,载体的暴露表面与其上形成图像的表面相反),并且任选地含有取决于需要而适当选择的其它层。此外,在热敏记录介质的载体是属于热熔融的情况下,在与其上形成图像的表面相反的载体表面上不必形成胶粘剂层或粘合层。
可以适当地选择胶粘剂层或粘合层的形状、构造、大小以及类似因素,这取决于应用,没有任何限制。形状可以是片状或膜状;构造可以具有单层或层压层;而大小可以比热敏层大或小。
可以适当地选择胶粘剂层或粘合层的材料,这取决于应用,没有任何限制。所述材料的例子包括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醚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苯乙烯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氯化聚烯烃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含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含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天然橡胶、氰基丙烯酸酯树脂、有机硅树脂。这些可以被单独或结合使用。此外,所述材料可以是热熔型的,并且可以与一次性剥离纸一起使用,或者在没有一次性剥离纸的情况下使用。
可逆热敏记录标签正常用在被层压至基材片的构造中,如卡,其中该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以被层压在所述基材片的全部或部分表面上,或位于一侧上或者位于两侧上。
可以适当地选择基材片的形状、构造、尺寸以及类似方面,这取决于应用,没有任何限制。所述形状可以是板形或类似形状;所述构造可以是单层或层压层;以及可以根据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尺寸适当地选择尺寸。例如,所述基材可以是由含氯聚合物、聚酯类树脂、生物可降解塑料树脂或类似物形成的片或层压体。
可以适当地选择含氯聚合物,取决于应用,没有任何限制。所述聚合物的例子包括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醇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顺丁烯二酸共聚物、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聚偏1,1-二氯乙烯、聚偏1,1-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和聚偏1,1-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聚酯类树脂的例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酸成分如对苯二酸、间苯二酸与醇成分如乙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的可选缩合酯(例如PETG,按Eastman Chemical Co.的商品名)。
生物可降解塑料树脂的例子包括含有聚乳酸、淀粉、变性聚乙烯醇以及类似物的天然聚合物树脂以及包括β-羟丁酸和β-羟戊酸在内的微生物产物树脂。
此外,基材可以是由聚乙酸酯树脂、聚苯乙烯(PS)树脂、环氧树脂、聚氯乙烯(PVC)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聚酰胺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有机硅树脂以及类似物形成的合成树脂片或纸。这些材料可以被适当地组合或层压。
当胶粘剂层和粘性层的任一或两者存在于可逆热敏记录标签中时,所述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以被固定在全部或部分较厚基材上,所述基材诸如带有磁条的聚氯乙烯卡,热敏层通常难于被固定于此,从而,存储在磁条中的部分信息可以被显示。
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以是较厚卡的替换物,所述较厚卡诸如IC卡和光学卡、软盘、含有可重写磁盘如光学磁记录磁盘(MD)和DVD-RAM的磁盘盒、无磁盘盒的磁盘如CD-RW、一次写入磁盘如CD-R、基于相变记录材料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CD-RW)以及盒式录像带上的显示标签。
图2举例说明了固定于MD磁盘盒70的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10。在该情况中,这样的应用是允许的,所显示的内容被自动更改,取决于在MD中的存储内容的改变。此外,在磁盘盒的磁盘如CD-RW的情况中,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以被直接固定至磁盘。
图3举例说明了固定至CD-RW71的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10。在该情况中,可逆热敏记录标签被固定在一次写入磁盘如CD-R上代替CD-RW,然后,在CD-R中的部分存储信息可以被重写并显示。
图4显示了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10被固定至盒式录像带72的情况实例。在该情况中,这样的应用是允许的,所显示的内容被自动更改,取决于在盒式录像带中的存储的改变。
用于将可逆热敏功能施加到卡、磁盘、磁盘盒或盒式磁带的方法是——除在其上施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的方法外——直接将热敏记录层的涂布液涂布于其上从而形成可逆热敏记录层的方法,是将热敏记录层转移在卡、磁盘、磁盘盒或盒式磁带上的方法,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层提前在另一载体上制备,或类似方法。在转移热敏记录层的方法中,热熔型或类似物的胶粘剂层或粘合层可以被布置在热敏记录层上。在可逆热敏记录层或热敏记录层被施用到硬物质如卡、磁盘、磁盘盒和盒式磁带上的情况中,优选地,将作为垫的弹性层或片放置在硬基体与可逆热敏记录标签或热敏记录层之间。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和可逆热敏记录构件的任何一种或二者可以利用各种图像处理设备根据各种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图像处理,没有任何限制,但是通过下面的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可以特别适合在其上执行图像形成和擦除。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含有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擦除单元的至少一种,并且如果必需,进一步含有适当选择的其它单元或工具,例如输送单元和控制单元。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含有加热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从而在其上形成图像以及加热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从而擦除其上所形成的图像中的至少一种。如果必需,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还含有适当选择的其它步骤,例如传送步骤和控制步骤。
通过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可以适当地执行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擦除单元的至少一种,可以进行加热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从而在其上形成图像以及加热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从而擦除其上所形成的图像之至少一个步骤。此外,上述在图像处理方法中的其它步骤可以通过上述其它单元或工具来执行。
-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擦除单元-
图像形成单元是其中图像是通过加热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而被形成的单元。图像擦除单元是其中图像是通过加热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而被擦除的单元。
取决于应用,可以从热敏头、激光和类似物适当地选择图像形成单元。这些可以被单独或结合使用。
取决于应用,可以从热压印模、陶瓷加热器、热辊、热压凸印(heatblock)、热风(hotblow)、热敏头、激光照射装置和类似物适当地选择图像擦除单元。在这些中,优选陶瓷加热器。利用陶瓷加热器,可以使装置小型化,可以稳定擦除状态,以及可以获得具有高对比的图像。取决于应用,可以适当地选择陶瓷加热器的操作温度,例如,优选为90℃或以上,更优选为100℃或以上,最优选为115℃或以上。
利用热敏头,所述装置仍然可以被小型化,另外,可以节省耗电量;并且电源可以被置换为便利型。此外,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性能可以被结合到一个热敏头中,从而该装置可以更加小型化。在用一个热敏头获取记录和擦除的情况中,一旦先前的图像被全部擦除,则可以记录新图像;可选地,可以提供重写类型,在该类型中,单独的图像在可变的能量水平被擦除,而新图像被记录。在重写类型中,记录和擦除的总期间相对短,导致纪录加速。
在使用具有热敏层与信息存储部分的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卡)的情况中,信息存储部分中用于记忆的读数单元和重写单元被包括在上面提及的装置中。
取决于应用,可以适当地选择选择输送单元,条件是该单元被配置为顺序地输送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以举例说明运输带、输送滚筒以及运输带和输送滚筒的组合。
取决于应用,可以适当地选择选择控制单元,条件是该单元从程序装置、计算机及类似物执行控制各个步骤。
在本文中,将参考图5A和5B来解释通过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的一方面。显示在图5A中的图像处理装置含有作为加热单元的热敏头53、陶瓷加热器38、磁头34、传送滚筒31、40和47。
如在图5A中所示,在该图像处理装置中,存储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磁热敏层中的信息起初通过磁头来读取。然后,借助陶瓷加热器的加热擦除了记录在热敏层中的图像。更进一步地,基于由磁头读取的信息而处理的新信息借助热敏头被记录在热敏层中。之后,在磁热敏层中的信息被取代为新信息。
在图5A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可逆热敏记录介质5——其中磁热敏层被提供在热敏层的相反面上——沿着传送根(由向后-向前箭头表示)被输送,或者沿着传送根以反向传送。可逆热敏记录介质5在位于磁头34与传送滚筒31之间的磁热敏记录层中经历磁记录或擦除,并在陶瓷加热器38与传送滚筒40之间经历热处理,以擦除图像,然后图像形成于热敏头53与传送滚筒47之间,之后,排放到装置之外。如较早的解释,陶瓷加热器38优选被设定在110℃或以上,更优选为112℃或以上,最优选为115℃或以上。顺便提及,磁记录的重写可以在借助陶瓷加热器进行的图像擦除之前或之后进行。另外,如果必需,在经过陶瓷加热器38与传送滚筒40之间后,或经过热敏头53与传送滚筒47之间后,记录介质被可逆传送。在某些情况中,可以施加借助陶瓷加热器38的复制热处理和借助热敏头53的复制印刷。
在图5B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从入口30插入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5沿着由交替的长短虚线所示的传送根50前行,可选地,在装置中沿着传送根50可逆前行。从入口30插入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5通过传送滚筒31和导辊32在装置中输送。当它到达传送根50上的预定位置处时,通过传感器33和控制设备34c检测其存在,磁热敏层在磁头34与压纸卷筒35之间经历磁记录或擦除,然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经过导辊36与传送滚筒37之间,随后经过导辊39与传送滚筒40之间,并且在陶瓷加热器38与压纸卷筒44之间经历热处理——借助传感器43识别存在并通过陶瓷加热器控制设备38c操作,以擦除图像,然后沿传送根50通过传送滚筒45、46和47输送,在热敏头53与压纸卷筒52之间经历图像形成——借助传感器51识别某一位置处的存在并通过陶瓷加热器控制设备53c操作,并借助传送滚筒59和导辊60从传送根56a经过出口61被排到外面。顺便提及,取决于应用,可以适当地设定陶瓷加热器38的温度,如较早的解释,陶瓷加热器38优选被设定在90℃或以上,更优选为100℃或以上。
如期望,可以通过转换传送根变换设备55a而将可逆热敏记录介质5导入到传送路径56b,可逆热敏记录介质5在热敏头53与压纸卷筒52之间再次经历热处理,借助运输带58,其通过限位开关57a的操作可逆移动,该限位开关57a通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5的压力操作,然后,经过传送根49b输送,通过依次变换传送根变换设备55b、限位开关57b和运输带48而被连接,然后借助输送滚筒59和导辊60从传送根56a经过出口61被排到外面。此外,这样的分支传送根和传送根变换设备可以被提供在陶瓷加热器38的两侧上。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43a优选被提供在压纸卷筒44与传送滚筒45之间。
利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当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被用作热敏记录介质时,可以实现对灰尘粘附于热源如热敏头的抑制、高输送速度下的优良擦除能力以及具有高着色密度的图像的形成。
参考实施例和比较实例,将在下面对本发明予以更详细地描述,但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并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在下面提到“份数”或“%”之处,它们基于重量,除非另外说明。
(合成实施例1)
-空心颗粒A的制备-
将55g氯化钠溶解在160g离子交换水中,将所获得的溶液添加以1.0g己二酸与二乙醇胺的缩合产物和25g 20%胶态二氧化硅水溶液。之后,将如此获取的溶液的pH通过使用硫酸调整为位于pH3.8至pH4.2的范围,并均匀混合,从而获得水相。
将45g丙烯腈、16g甲基丙烯腈、5g N-羟甲基丙烯酰胺、23g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0.1g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0.3g偶氮二异丁腈、0.1g 1,1-偶氮二(环己烷-1-腈)(产品名:V-40,制造商:Wako PureChemical Industries,Ltd.)和15g异丁烯混合,搅拌和溶解,从而得到油相。
然后,混合所获得的水相和油相,并通过均相混合机于4,000rmp下搅拌1分钟,以得到悬浮液。然后,将该悬浮液转移到分液瓶中,在其中氮被置换,并使悬浮液在70℃下反应6小时,然后在90℃下反应14小时,同时进行搅拌。反应之后,冷却并过滤反应过的悬浮液,从而得到胶囊颗粒。将如此得到的胶囊颗粒加热并起泡,从而产生空心颗粒A。
(合成实施例2)
-空心颗粒B的制备-
以与合成实施例1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制备空心颗粒B,条件是均相混合机的转数变为3,500rpm。
(合成实施例3)
-空心颗粒C的制备-
以与合成实施例1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制备空心颗粒C,条件是未加入N-羟甲基丙烯酰胺。
(合成实施例4)
-空心颗粒D的制备-
以与合成实施例1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制备空心颗粒D,条件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的加入量变为20g。
(合成实施例5)
-空心颗粒E的制备-
以与合成实施例1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制备空心颗粒E,条件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的加入量变为15g,丙烯腈的加入量变为55g。
(合成实施例6)  -空心颗粒F的制备-
以与合成实施例1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制备空心颗粒F,条件是用1,1-二氯乙烯替代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
(合成实施例7)  -空心颗粒G的制备-
以与合成实施例1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制备空心颗粒G,条件是均相混合机的转速变为3,100rpm。
(合成实施例8)  -空心颗粒H的制备-
以与合成实施例1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制备空心颗粒H,条件是利用均相混合机在12,000rpm进行混合和搅拌30分钟。
(合成实施例9)  -空心颗粒I的制备-
以与合成实施例1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制备空心颗粒I,条件是异丁烯的量变为10g。
(合成实施例10)  -空心颗粒J的制备-
空心颗粒J的制备方式为:利用离心分离设备在2000rpm下使合成实施例1的反应悬浮液进行离心分离30分钟,除去其少量上清液,然后过滤剩余液体,从而生产空心颗粒J。
对所获空心颗粒A至F进行如下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空隙比、最大粒径D100、最大粒径D100与50%累积粒径D50之比D100/D50和具有2μm或更小粒径的颗粒比率。结果呈现在表1中。
<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量>
将空心颗粒的分散体涂布在铝板上并干燥,从而形成薄层。通过刚性摆锤式物性测量仪器(产品名:RPT 300W,制造商:A&D Company,Ltd.),利用管边缘,在10℃/分钟的升温速率下,对如此得到的薄层进行对数衰减测量。基于这样得到的对数衰减,计算玻璃化转变温度。
<空心颗粒的空隙比>
首先,根据IPA法测量真实比重,然后基于真实比重得到空心颗粒的空隙比。
(1)样品的预处理    将样品在60℃干燥二十四小时作为预处理。
(2)试剂            异丙醇(IPA:一级试剂)
(3)测量方法
W1:精确称重量瓶。
W2:将大约0.5克的干燥样品装入到量瓶中,再次对量瓶称重。
W3:将大约50mg的IPA装到量瓶中,并充分振荡量瓶,以便完全去除空心颗粒外面存在的空气。
W3:将IPA进一步加到量瓶中,直到IPA达到量瓶上所标出的基准,并对量瓶称重。
W4:作为空白样品,向一个量瓶中加入IPA,直到IPA达到标示在量瓶上的基准处,并对量瓶称重。
(4)真实比重的计算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381
(5)空隙比的计算
空隙比(%)=[1-1/(1.1/真实比重)]×100
<最大粒径D100、D100/D50比、细空心颗粒比率>
通过激光衍射粒子大小分布测量设备(LA-900,由Horiba,Ltd.制造),测量空心颗粒的粒径和粒子大小分布,即,最大粒径D100、D100/D50比和具有2μm或更小粒径的颗粒比率。
表1
  Tg(℃)   空隙比(%)  D100(μm)   D100/D50
  空心颗粒A   105   89  10.0   2.2
  空心颗粒B   105   91  9.0   2.0
  空心颗粒C   104   90  9.0   2.1
  空心颗粒D   104   85  9.0   2.9
  空心颗粒E   104   70  9.0   2.8
  空心颗粒F   43   89  10.0   3.1
  空心颗粒G   105   85  11.0   2.3
 空心颗粒H   104   68   4.0   2.5
 空心颗粒I   105   65   8.3   2.1
 空心颗粒J   105   85   9.0   1.9
注意,在空心颗粒A-F中,具有2μm或更小直径的空心颗粒比率分别为7%、5%、8%、10%、10%和14%。
(实施例1)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中间层的制备>
将30份空心颗粒(表1的空心颗粒A)的水分散体液体(固体含量:30%)、28份聚氨酯树脂乳状液(固体含量:35%,SUPERFLEX150,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9份完全皂化的聚乙烯醇(固体含量:16%)和50份水混合。搅拌并分散混合物,从而得到中间层的涂布液。通过绕线棒将如此得到的涂布液涂布在厚度为250μm的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由Teijin limited制造)上。在80℃将该涂层干燥2分钟,从而得到厚度为30μm的中间层。
<热敏记录层的制备>
通过球磨机,将3份由下式结构表示的显色剂(熔点145℃)、9份丙烯酸多元醇(羟基值:70mgKOH/g,氧值:1.0mgKOH/g以下,质量平均分子量:35,000,Tg:52℃,含羟基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的50%甲基·乙基酮(MEK)溶液和70份甲基·乙基酮(MEK)粉碎并分散,以便得到平均粒径为1μm的颗粒。
将1份2-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和2份75%1,6-己二异氰酸酯加合物(产品名: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401
制造商:Nippon PolyurethaneIndustry Co.,Ltd.)的乙酸乙酯溶液加入如此得到的分散体中。搅拌混合物,从而制备热敏记录层的涂布液。利用绕线棒,将如此得到的涂布液涂布在中间层上。将该涂层在100℃下干燥3分钟,然后在60℃下加热24小时,从而制备厚度为10μm的热敏记录层。
继而,将具有下列组合物的第一保护层的涂布液涂布在热敏记录层上。将该涂层在90℃下干燥1分钟,并在60℃下加热2小时,从而制备厚度为1μm的第一保护层。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402
之后,利用绕线棒,将具有下面组合物的第二保护层的涂布液涂布在第一保护层上。在以12m/分钟下转印的同时,在具有80W/cm辐照能的紫外线灯下固化涂层,从而制备厚度为4μm的第二保护层。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制备实施例1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411
(实施例2)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空心颗粒B取代空心颗粒A。
(实施例3)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空心颗粒C取代空心颗粒A。
(实施例4)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丙烯酸类树脂乳状液(固体含量:35%,产品名: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412
制造商:Johnson Polymer)取代聚氨酯树脂乳状液(固体含量:35%,产品名:SUPERFLEX 150,制造商: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
(实施例5)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中间层以下面的方式来制备。
将30份空心颗粒(表1中的空心颗粒A)的水分散体溶液(固体含量:30%)、28份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线固化树脂乳状液(固体含量:35%,产品名:BEAMSET EM-90,制造商:Arakawa Chemical Industries,Ltd.)、0.5份DAROCURE 1173(制造商: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K.K.)、9份完全皂化的聚乙烯醇(固体含量:16%)和50份水混合。搅拌并分散混合物,从而得到中间层的涂布液。通过绕线棒将如此得到的涂布液涂布在厚度为250μm、含有磁性层(制造商: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orporated)的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上。在90℃将该涂层干燥1分钟,并在具有80W/cm辐照能的紫外线灯下,以9m/分钟进行转移,从而得到厚度为6μm的中间层。
(实施例6)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5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聚氨酯树脂乳状液(固体含量:35%,产品名:DW7825,制造商:DicelUCB Company Limited)取代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线固化树脂乳状液(固体含量:35%,产品名:BEAMSET EM-90,制造商:Arakawa ChemicalIndustries,Ltd.)。
(实施例7)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空心颗粒D取代空心颗粒A。
(实施例8)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空心颗粒E取代空心颗粒A。
(实施例9)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使用下面的化合物(熔点:143℃)作为显色剂。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431
(实施例10)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使用下面的化合物(熔点:143℃)作为显色剂。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432
(比较实例1)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空心颗粒F取代空心颗粒A。
(比较实例2)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由Fuji Silysia Chemical Ltd.制造的Fuji Balloon S35(平均粒径:40μm)取代空心颗粒A。
(比较实例3)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由Matsumoto Yushi-Seiyaku Co.,Ltd.制造的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433
F-30(平均粒径:30μm)取代空心颗粒A。
(比较实例4)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由Rohm and Haas Japan K.K.制造的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441
(空隙比:50%,平均粒径:1μm)取代空心颗粒A。
(比较实例5)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未布置中间层。
(比较实例6)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使用下面的化合物(熔点:145℃)作为显色剂。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442
(比较实例7)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使用下面的化合物(熔点:140℃)作为显色剂。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443
(比较实例8)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使用下面的化合物(熔点:141℃)作为显色剂。
(比较实例9)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空心颗粒G取代空心颗粒A。
(比较实例10)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空心颗粒H取代空心颗粒A。
(比较实例11)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空心颗粒I取代空心颗粒A。
(比较实例12)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用空心颗粒J取代空心颗粒A。
(比较实例13)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条件是使用下面的化合物(熔点:140℃)作为显色剂。
按照下面的方式,评价在实施例1-10和比较实例1-13中制备的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性质。结果示于表4中。
<图像密度、背景密度、擦除残留>
在上述制备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进行印刷和擦除,利用热敏印刷模拟器,其在下面条件下使用由Kyocera Corporation制造的基准边(trueedge)型热敏头KSB320AA(电阻值:1206Ω)和陶瓷加热器(宽度:4mm)。
·评价的条件是5英寸/秒的印刷速度和8点/mm的垂直扫描密度。
·图像密度是进行印刷时同时以1V改变外加能量电压时的最大密度。
·擦除密度是当擦除由外加能量形成的实心图像时的最小擦除密度,所述外加能量在图像密度上获得最大密度,此时以5℃改变陶瓷加热器的设定温度。
<灰尘粘附>
-图像密度-
在获得最大密度的外加能量和获得最小擦除密度的陶瓷温度的温度下,利用上述热敏印刷模拟器,连续200次重复印刷和擦除同一图案,并通过Macbeth密度计RD-914来测量所形成图像的图像密度。
-印刷摩擦标记-
按照表2中所示的等级,评价用于上述图像密度的样品中的实心图像的颜色不均匀度。
-印刷灰尘粘附-
擦除在“图像密度”评价中使用的样品上所印刷的实心图像,根据表3中所示的等级,以沉积情况评价擦除了图像的区域。
表2
表3
Figure S07188329820070322D000481
表4
在比较实例9中,所获得的图像在其形状中具有粗糙度,并且不具有细线复制能力,即通过单点印刷所形成的线不是连续的。

Claims (13)

1.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包括:
载体;
中间层;和
热敏记录层,其取决于温度而可逆改变其颜色,
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层包含给电子着色化合物和由下面通式1表示的受电子化合物:
通式1
其中,n是23或以上的整数,
其中所述中间层被布置在所述载体与所述热敏记录层之间,并包括空心颗粒,所述空心颗粒具有70%或以上的空隙比、5.0μm至10.0μm最大直径D100以及2.0至3.0的D100/D50比,其中D100/D50比是所述空心颗粒的最大直径D100与50%累积粒径D 50之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中n是27至32范围内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中具有2μm或以下直径的所述空心颗粒的比率相对于全部空心颗粒为5%至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空心颗粒是由具有交联结构的烯类聚合物形成。
5.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包括: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包括载体;中间层;热敏记录层,其取决于温度而可逆改变其颜色;和
粘合剂层或粘合层,其被布置在所述热敏记录介质的面上,该面位于上面形成有图像的其面的对面;
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层包含给电子着色化合物和由下面通式1表示的受电子化合物:
通式1
其中,n是23或以上的整数,
其中所述中间层被布置在所述载体与所述热敏记录层之间,并包括空心颗粒,所述空心颗粒具有70%或以上的空隙比、5.0μm至10.0μm最大直径D100以及2.0至3.0的D100/D50比,其中D100/D50比是所述空心颗粒的最大直径D100与50%累积粒径D 50之比。
6.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包括:
信息存储部分;和
可逆显示部分,
其中所述可逆显示部分包括:
载体;
中间层;和
热敏记录层,其取决于温度而可逆改变其颜色,
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层包含给电子着色化合物和由下面通式1表示的受电子化合物:
Figure FA20178183200710088329801C00022
通式1
其中,n是23或以上的整数,
其中所述中间层被布置在所述载体与所述热敏记录层之间,并包括空心颗粒,所述空心颗粒具有70%或以上的空隙比、5.0μm至10.0μm最大直径D100以及2.0至3.0的D100/D50比,其中D100/D50比是所述空心颗粒的最大直径D100与50%累积粒径D 50之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其中所述信息存储部分选自卡、磁盘、磁盘盒和盒式磁带。 
8.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安装在其中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和
以下至少一种
图像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加热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以便在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和
图像擦除单元,其被配置为擦除在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所形成的图像,
其中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包括:
载体;
中间层;和
热敏记录层,其取决于温度而可逆改变其颜色,
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层包含给电子着色化合物和由下面通式1表示的受电子化合物:
通式1
其中,n是23或以上的整数,
其中所述中间层被布置在所述载体与所述热敏记录层之间,并包括空心颗粒,所述空心颗粒具有70%或以上的空隙比、5.0μm至10.0μm最大直径D100以及2.0至3.0的D100/D50比,其中D100/D50比是所述空心颗粒的最大直径D100与50%累积粒径D 50之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是热敏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擦除单元是热敏头或陶瓷加热器。
11.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中至少一个:
加热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以便在其上形成图像;和 
加热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以便擦除在其上所形成的图像,
其中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包括:
载体;
中间层;和
热敏记录层,其取决于温度而可逆改变其颜色,
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层包含给电子着色化合物和由下面通式1表示的受电子化合物:
Figure FA20178183200710088329801C00041
通式1
其中,n是23或以上的整数,
其中所述中间层被布置在所述载体与所述热敏记录层之间,并包括空心颗粒,所述空心颗粒具有70%或以上的空隙比、5.0μm至10.0μm最大直径D100以及2.0至3.0的D100/D50比,其中D100/D50比是所述空心颗粒的最大直径D100与50%累积粒径D 50之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用于图像形成的所述加热通过热敏头来执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用于图像擦除的所述加热通过热敏头或陶瓷加热器来执行。 
CN2007100883298A 2006-03-15 2007-03-15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图像处理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70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70838 2006-03-15
JP2006070838 2006-03-15
JP2006070838 2006-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7066A CN101037066A (zh) 2007-09-19
CN101037066B true CN101037066B (zh) 2011-07-13

Family

ID=37991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832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7066B (zh) 2006-03-15 2007-03-15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图像处理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22996B2 (zh)
EP (1) EP1834799B1 (zh)
CN (1) CN101037066B (zh)
AT (1) ATE409124T1 (zh)
DE (1) DE602007000133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9131A (ja) * 2006-12-26 2008-08-07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228471B2 (ja) * 2006-12-26 2013-07-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8628898B2 (en) 2006-12-26 2014-01-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or
JP2009061777A (ja) 2007-08-13 2009-03-26 Ricoh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可逆性感熱記録ラベル、部材、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332412B2 (ja) * 2007-09-13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7931769B2 (en) * 2007-12-21 2011-04-26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forming temporary carrier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release techniques
US20110041998A1 (en) * 2008-01-28 2011-02-24 Upm Raflatac Oy label and a method for attaching the label to an item
US8101334B2 (en) * 2008-02-13 2012-01-2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5651935B2 (ja) * 2008-08-28 2015-0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JP5471219B2 (ja) * 2008-09-17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可逆記録媒体の画像消去方法
JP5515546B2 (ja) * 2008-09-17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可逆記録媒体の画像消去方法
US8336481B2 (en) * 2009-05-13 2012-12-25 Basf Corporation Printed indicator compositions
US8177347B2 (en) * 2009-07-16 2012-05-15 Xerox Corporation Dual mode printer
JP5736712B2 (ja) * 2009-10-19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消去方法及び画像消去装置
JP5707830B2 (ja) * 2009-10-19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782736B2 (ja) * 2010-03-16 2015-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記録媒体
WO2011122552A1 (ja) * 2010-03-30 2011-10-06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感熱記録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10805A (ja) * 2011-03-18 2012-11-01 Ricoh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及び可逆性感熱記録部材
JP5867367B2 (ja) * 2012-11-09 2016-0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転写シート
DE102013002297A1 (de) 2013-02-08 2014-08-14 Papierfabrik August Koehler Se Wärmeempfindliches Aufzeichnungsmaterial
US10430526B2 (en) * 2014-02-18 2019-10-01 Safair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ing impact analysis data while designing a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CN104361827B (zh) * 2014-11-17 2017-03-15 成都纽曼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标识辐射的变色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JP6972595B2 (ja) * 2017-03-17 2021-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ライナーレス型感熱記録体の包装体
FR3065063A1 (fr) * 2017-04-11 2018-10-12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Cnrs) Procede d'obtention d'un materiau a effet magnetocalorique geant par irradiation d'ions
CN109470598B (zh) * 2018-10-08 2021-02-09 浙江大学 一种喷液气固流化床中喷液区动态分布特性的测量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5815A (en) * 1992-06-17 1995-03-07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Reversible heat-sensitive recording mater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1558B2 (ja) 1990-12-26 1999-1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的熱発色性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記録媒体および記録方法
JPH05124346A (ja) 1991-11-05 1993-05-21 Ricoh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
JPH06199041A (ja) 1992-09-08 1994-07-19 Ricoh Co Ltd 記録方法
JPH07164648A (ja) 1993-12-15 1995-06-27 Ricoh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の繰返し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H0845038A (ja) 1994-08-01 1996-02-16 Ricoh Co Ltd カード用リーダー装置
JPH09267568A (ja) 1996-01-30 1997-10-14 Ricoh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
JP3557076B2 (ja) 1996-06-06 2004-08-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性感熱発色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DE19780794C2 (de) * 1996-08-08 2001-06-13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Wärmeempfindliches Aufzeichnungsmateria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JPH11240251A (ja) 1998-02-26 1999-09-07 Oji Paper Co Ltd 感熱記録材料
JP2000025336A (ja) 1998-07-13 2000-01-25 Oji Paper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体
JP4024474B2 (ja) 2000-11-30 2007-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の画像形成・消去方法
JP2005035276A (ja) * 2003-06-25 2005-02-10 Ricoh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並びに、可逆性感熱記録ラベル、可逆性感熱記録部材、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353464B2 (ja) 2003-08-06 2009-10-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US7432223B2 (en) * 2003-12-18 2008-10-07 Ricoh Company, Ltd. Reversible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storage material, reversible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labe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EP1571005B1 (en) * 2004-03-03 2008-10-08 Ricoh Company, Ltd. Reversible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edium,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5815A (en) * 1992-06-17 1995-03-07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Reversible heat-sensitive recording materi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34799A1 (en) 2007-09-19
US7422996B2 (en) 2008-09-09
US20070219093A1 (en) 2007-09-20
EP1834799B1 (en) 2008-09-24
ATE409124T1 (de) 2008-10-15
CN101037066A (zh) 2007-09-19
DE602007000133D1 (de) 200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7066B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图像处理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0577438C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标签、和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318226C (zh) 可逆的热敏记录介质、标签和组件,以及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0413701C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和装置、使用该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图像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0393531C (zh) 热致可逆记录介质、标签和构件及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1041308B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及标签、部件、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2673212B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和可逆热敏记录元件
CN100500447C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信息存储材料、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器件
CN1984882B (zh) 酚化合物、可逆性热敏记录介质、可逆性热敏记录标签、可逆性热敏记录部件、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H05124360A (ja) 可逆的熱発色性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記録媒体、記録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1137512A (zh) 新的酚类化合物、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元件、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07090682A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
JP4746401B2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並びに可逆性感熱記録ラベル、可逆性感熱記録部材、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7331382A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並びに可逆性感熱記録ラベル、可逆性感熱記録部材、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8254177A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並びに可逆性感熱記録ラベル、可逆性感熱記録部材、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879853B2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WO2004082955A1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4732931B2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並びに可逆性感熱記録ラベル、可逆性感熱記録部材、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397312B2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2005041059A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2005074984A (ja) 可逆型感熱記録媒体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7090683A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
JP2003231355A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2007182004A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2007076051A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