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7438C -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标签、和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标签、和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7438C
CN100577438C CN200510137378A CN200510137378A CN100577438C CN 100577438 C CN100577438 C CN 100577438C CN 200510137378 A CN200510137378 A CN 200510137378A CN 200510137378 A CN200510137378 A CN 200510137378A CN 100577438 C CN100577438 C CN 10057743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reversible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edium
imag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37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0963A (zh
Inventor
久保山浩纪
新井智
立胁忠文
三瓶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0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0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74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743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chemical colour formers
    • B41M5/337Additives; Binders
    • B41M5/3375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chemical colour formers
    • B41M5/305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chemical colour formers with reversible electron-donor electron-acceptor com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chemical colour formers
    • B41M5/333Colour developing components therefor, e.g. acidic compounds
    • B41M5/3333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41M5/3335Compounds containing phenolic or carboxylic acid groups or metal salts thereof
    • B41M5/3336Sulfur compounds, e.g. sulfones, sulfides, sulfonam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0/00Radiation imagery chemistry: process, composition, or product thereof
    • Y10S430/146Laser bea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t Sensitive Colour Forming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包括基体和热敏层,所述热敏层包括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电子受体化合物和包括一个或多个硫原子且其一侧带有烷基的酚类抗氧化剂。另外,热敏层根据温度变化可逆地改变其颜色,从而可逆地记录和擦除其上的图像。

Description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标签、和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装置、图像处理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后文中称作着色剂)和电子受体化合物(后文中称作着色显影剂)之间着色反应的热敏记录介质是众所周知的。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这些介质被广泛用于计算机、传真机、自动售票机、科学测试装置的打印机、医学检测装置的打印机、以及磁热卡如预付卡和工资卡。
然而,这些热敏记录介质是不可逆的,因此一旦使用将不可避免地被扔掉,这将产生环境问题。因此,鉴于循环利用,已经提出了各种利用着色剂和着色显影剂之间着色反应的热记录介质。例如,公开的未审日本专利申请(后文中称作JOP)S60-193691描述了使用五倍子酸和作为着色剂的氟甜素醇(fluoroglucinol)的混合物的热敏介质。该申请中,通过热着色得到的着色化合物是通过使用水或水蒸气脱色的。然而,该介质的缺点在于增大了耐水性和记录保存性能,造成用于使着色化合物脱色的脱色装置体积增大。JOPS61-237684描述了可重写记录介质,其中使用酚酞、tymolphthalene、双酚等化合物作为着色显影剂。该申请描述了,着色化合物可以通过加热并逐渐冷却记录介质形成,并且着色化合物可以通过将介质加热到高于着色温度并冷却介质而脱色。然而,除了着色和脱色方法的复杂性外,该申请中记录介质的缺点在于,着色化合物脱色后得到的脱色状态仍然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颜色,因此不可能得到具有好的对比度的图像。
另外,JOP S62-140881,S62-138568和S62-138556描述了含有均匀相容化合物的彩色记录打印材料,所述均匀相容化合物由着色剂、着色显影剂和羧酸组成。这些申请中,材料在低温下达到了完全的着色状态,在高温下达到了完全的脱色状态。此外,材料在中间温度下能够保持着色或脱色状态。因此,可以在彩色背景(着色状态)上使用热头记录白色字符(脱色状态)。然而,由于记录图像是负像因此其可用性是有限的,并且有必要将记录图像保持在特定温度范围内以保存记录图像。
JOP H2-188294和H2-188293描述了利用五倍子酸盐和高级脂肪酸作为着色显影剂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通过着色显影剂,着色和减色可逆进行。这些介质能够在特定温度范围内使盐热着色,并且能够在高于该温度范围的温度下使盐脱色。然而,由于着色和减色是竞争进行的,因此存在的缺点在于,难以热控制这些着色和减色反应,并造成难以得到具有良好对比度的图像。
如上所述,利用着色剂和着色显影剂之间反应的常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涉及到各种缺点,并且在实用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另外,这些介质完全不足以作为可逆多色热敏记录介质。
因此,本发明发明人在JOP H5-124360中描述了含有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和电子受体化合物的可逆热着色材料,它通过临时将材料加热到不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达到着色状态,并通过临时加热材料以分离和结晶电子受体着色化合物而达到脱色状态。该申请中所述的利用着色剂和着色显影剂之间反应的可逆热着色材料能够解决上述缺点,并且很容易地通过热方法达到着色状态和脱色状态。此外,室温下能够稳定地维持该着色状态和脱色状态。然而,该可逆热着色材料对光不稳定。因此,该材料的缺点在于,当处于着色状态下的介质的记录表面用光照射时,其背景可能褪色,或者脱色状态的密度不能降低到与背景密度相同的水平,造成脱色不充分。
因此,还没有一种可逆热敏记录材料,它具有良好的耐光性,重复达到稳定的着色状态和脱色状态,其中即使当暴露于光线下也几乎达到完全脱色。
发明内容
由于这些原因,本发明人认识到,需要提供一种可逆热敏介质,它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保存性能以得到和维持具有良好对比度的稳定图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它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实现稳定的着色状态和脱色状态,其中即使暴露于光线下也几乎达到完全脱色,以及稳定地重复着色和脱色。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利用该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材料,图像处理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简要地说,后面所描述的本发明这些目的和其它目的,通过包括基体和热敏层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或其组合,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实现。热敏层包括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电子受体化合物和含有烷硫基的酚类抗氧化剂。
优选地,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酚类抗氧化剂用下面化学结构式(1)或(2)表示:
Figure C20051013737800071
式(1)和(2)中,R1和R2独立地表示烷基。
还优选地,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酚类抗氧化剂的固体部分占热敏层重量的1-10重量%。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电子受体化合物用下面化学结构式(3)表示:
Figure C20051013737800072
是(3)中,n表示1-3的整数,m表示1-20的整数,r表示0-3的整数,X和Y表示除氨基之外的二价基团,它包括含有杂原子的链结构,R3表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二价链烃基,R4表示一价烃基。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在热敏层上设置含有具有吸收紫外线结构的聚合物层。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吸收紫外线的聚合物是交联的。
还优选地,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还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还优选地,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含有具有吸收紫外线结构的聚合物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还优选地,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基体和热敏层之间具有内涂层。
还优选地,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内涂层含有中空颗粒。
还优选地,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被加工成卡片形、标签形、片材形或卷形。
还优选地,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其上形成图像的一侧和其另一侧中的至少一侧包括不可逆可视信息部分和不可逆可印刷部分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它包括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以及位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没有形成图像的一侧的粘合剂层。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可逆热敏记录装置,它包括信息储存部分以及含有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可逆显示部分。
优选地,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信息储存部分和可逆显示部分是集成的。
还优选地,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信息储存部分包括磁性热敏层、磁条、IC存储器、光存储器、全息图、RF-ID标签卡、磁盘(disc)、磁盘盒(disccartridge)和磁带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图像处理设备,它包括至少一个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擦除装置,其中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成通过加热该可逆热敏介质在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中图像擦除装置设置成通过加热可逆热敏介质擦除该可逆热敏介质上形成的图像。
优选地,上述图像处理设备中,图像处理装置是热头和激光辐射装置之一。
还优选地,上述图像处理设备中,图像擦除装置是热头、陶瓷加热器、热辊、烫印机(hot stamp)、加热块和激光辐射装置之一。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图像处理方法,包括通过加热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在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步骤,和/或通过加热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擦除其上形成的图像的步骤。
优选地,图像处理方法中,图像的形成是通过热打印头和激光辐射装置之一完成的。
还优选地,上述图像处理方法中,图像的擦除是通过热打印头、陶瓷加热器、热辊、烫印机、加热块和激光辐射装置之一完成的。
还优选地,上述图像处理方法中,任选地,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同时利用热打印头擦除前面形成的图像。
当考虑到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当将后面的详述与附图结合考虑时,本发明的各种其它目的、特征和伴随的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被更加充分地领会。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全部附图中表示相应的部分。
图1是说明本发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着色和脱色特征(着色和脱色现象)的图;
图2是用于本发明可逆热敏记录装置中的RF-ID标签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在其背侧具有RF-ID标签的可逆热敏记录装置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4A和4B是说明本发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工业用可重写片材)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如何使用图4所示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和基体片材的热压方法实例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和基体片材的热压方法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8是说明MD磁盘盒的示意图,所述磁盘盒上粘结有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标签;
图9是说明CD-RW的示意图,所述CD-RW上粘结有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标签;
图10是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截面示意图,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上粘结有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标签;
图11是说明盒式录像带的示意图,所述盒式录像带上粘结有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标签;
图12和13是本发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实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14A和14B是本发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15A和15B是本发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另一个卡片形实例的示意图;
图16A和16B是集成电路方框图以及说明集成电路的RAM中存储的信息的示意图;
图17-19是说明本发明图像处理设备实例的示意图;
图20A和20B是本发明图像处理设备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它分别使用陶瓷加热器和热打印头作为图像擦除装置和图像记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几个实施方案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包括基体,以及基体上至少一热敏层。热敏层含有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和电子受体化合物。该层的颜色根据温度变化可逆地改变。热敏层含有基于酚类的抗氧化剂,它含有一个或多个硫原子且在其一侧带有烷基。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由于热敏层含有基于酚类的抗氧化剂,所述基于酚类的抗氧化剂含有一个或多个硫原子并且在其一侧带有烷基,因此提高了该层的耐光性。因此,该热敏层能够达到稳定的着色状态和脱色状态,其中即使当该层暴露于光线下,也几乎完全地脱色,并且稳定地重复着色和脱色。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形成图像的另一侧具有粘合剂层。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中,耐光性提高了,色密度良好。还可能通过热头进行高速褪色。另外,即使当字符被重复印刷,也几乎完全地脱色。此外,在印刷了字符的部分稳定性极高。另外,由于标签具有粘合剂层,因此该标签能够被广泛地用于其中没有直接涂覆热敏层的部分。例如,标签能够用于厚板、比如带有氯乙烯形成的磁条的卡,片材尺寸大于卡的容器,不干胶标签(sticker),大显示屏等。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装置具有信息记录部分和可逆显示部分,其为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由于可逆热敏记录装置的可逆显示部分中的热敏层含有酚类抗氧化剂,它含有一个或多个硫原子并且在其一侧带有烷基,因此该层具有好的耐光性,能够为适应重复使用而几乎完全脱色。此外,大大提高了该层中印刷部分的耐久性。因此,可以形成具有好的可见度的图像。另一方面在信息记录部分,根据记录系统如磁性热敏层、磁条、IC存储器、光存储器、RF-ID标签卡、磁盘、磁盘盒、磁带和全息图,可以记录和擦除所需要的信息,比如字符信息、图像信息和音乐信息。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设备包括至少一个通过加热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处理设备和用于擦除图像的图像擦除装置。在图像处理设备中,通过加热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图像处理设备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另一方面,通过加热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图像处理设备擦除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本发明中,由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是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它可以非常实用地、以好的耐光性和脱色性来重写记录信息。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加热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以形成和/或擦除图像。在图像处理方法中,通过加热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另外,通过加热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擦除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本发明中,由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是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所形成的图像具有高的色密度、好的耐光性和几乎完全的脱色性,没有背景污点、裂纹和记录痕迹。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包括基体,以及基体上至少一热敏层。此外,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包括含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层、内涂层、中间层和视需要的其它层。
热敏层
热敏层根据温度变化可逆地改变其颜色,并含有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电子受体化合物、酚类抗氧化剂和视需要的其它组分,其中抗氧化剂含有一个或多个在其一侧带有烷基的硫原子。
脱色过程中,在可逆热敏记录层上形成的不脱色印刷部分是按照下述方式通过辐射光线产生的:气氛中的氧气通过辐射光线起到氧化剂的作用;因此可逆热着色材料中的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退化;以及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变为不可逆材料,结果在脱色过程中形成了不脱色部分。因此,本发明中,含有一个或多个硫原子并且在其一侧带有烷基的酚类抗氧化剂被加入到包括在热敏层中的可逆热着色材料中。
这种抗氧化剂的具体实例包括酚类抗氧化剂、胺类抗氧化剂、硫类抗氧化剂和磷酸酯类抗氧化剂。由于限制了光照射引起的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的分解反应,因此优选使用酚类抗氧化剂。其中,含有一个或多个硫原子并且在其一侧带有烷基的酚类抗氧化剂非常有效地用作抗氧化剂,并被用于本发明。
在含有硫原子的酚类抗氧化剂中,含有硫原子且其一侧上带有烷基的酚类抗氧化剂代表了这种酚类抗氧化剂,其中在该硫原子两侧设置的取代基之一是烷基和一个是烷基之外的取代基。这适用于当含有两个或多个硫原子时。
对上述烷基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意烷基。其中,该烷基优选含有1-12个碳原子,更优选1-10个碳原子,并且可以是链状结构、支状结构和环状结构中的任意结构。该烷基的具体实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新戊基、己基、环己基、辛基、壬基、和癸基。另外,该烷基还可以被诸如氟原子、氰基、苯基和卤原子的取代基取代。
上述酚类抗氧化剂的优选具体实例包括下面化学结构式(1)或(2)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C20051013737800121
化学结构式(1)
(化学式2)
Figure C20051013737800122
化学结构式(2)
化学结构式(1)和(2)中,R1和R2独立地表示烷基。R1和R2的烷基表示与上述相同的烷基。其中,特别优选己基、庚基、辛基和壬基。
因此,含有一个或多个硫原子在其一侧不带有烷基的酚类抗氧化剂不是本发明的抗氧化剂。换句话说,下面化学结构式A表示的4,4-硫代二(3-甲基-6-叔丁基苯酚)以及下面化学结构式B表示的2,2-硫代-二亚乙基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都不是含有一个或多个硫原子且其一侧带有烷基的酚类抗氧化剂,因此也就不包括在本发明的抗氧化剂内。
化学式3
Figure C20051013737800131
化学结构式A
化学式4
Figure C20051013737800132
化学结构式B
含有一个或多个硫原子且其一侧带有烷基的这种酚类抗氧化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下面化学结构式C表示的2,4-二-(正辛基硫代)-6-(4-羟基-3,5-二叔丁基苯胺基)-1,3,5-三嗪(triadzine),下面化学结构式D表示的2,4-二[(辛基硫代)甲基]-邻甲酚。
化学式5
Figure C20051013737800133
(化学结构式C)
化学式6
(化学结构式D)
含有一个或多个硫原子且其一侧带有烷基的这种酚类抗氧化剂的具体实例包括适当的合成化合物和市售化合物如IRGANOX 1520和IRGANOX 565,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
在热敏层中这种含有一个或多个硫原子且其一侧带有烷基的酚类抗氧化剂的含量没有具体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该含量。其含量优选1-10重量%固体,更优选2-8重量%固体。当该含量太小时,抗氧化剂性能变差,因此也就不可能抑制染料暴露于光线下的分解,造成染料变色。由此使脱色性能变差。因此,脱色过程中不脱色的部分增加。当含量太大时,出现背景污染,这将导致图像形成之前损害背景的白度。
热敏层含有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和电子受体化合物,并且根据温度变化可逆地改变其颜色。
热敏层中“根据温度变化可逆地改变其颜色”表示根据温度变化可逆可视地改变颜色的现象。该现象中,由于加热温度的差异和加热后冷却速度的差异,能够形成相对着色状态和相对脱色状态。可视的改变可以分成色态(colorstate)的变化和形状的变化。本发明中,主要使用引起色态变化的材料。色态的变化包括透射比、反射率、吸收波长、衍射比等的变化。实际上,可逆光敏记录层是利用这些变化的组合作用显示信息的。特别地,对该材料没有限制,只要其透明度和/或颜色能够通过加热可逆地变化。可以根据目的选择任何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这样一种材料,当将该材料加热到高于室温的第一特定温度下时显示出一样颜色,并且当将该材料加热到高于第一特定温度的第二特定温度下并将该材料冷却下来时能够显示出不同颜色。其中,特别优选使用这样的材料,即在第一特定温度和第二特定温度下改变其色态的材料。
JOP S55-154198描述了在第一特定温度下成为透明态而在第二特定温度下成为白色浑浊态的材料。JOP H4-224996、H4-247985和H4-267190描述了在第一特定温度下成为脱色态而在第二特定温度下成为着色态的材料。JOPH3-169590描述了其中在第一特定温度下成为白色浑浊态而在第二特定温度下成为透明态的材料。另外,JOP H2-188293和H2-188294描述了在第一特定温度下成为黑色、红色或蓝色状态而在第二特定温度下成为脱色态的材料。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通过加热温度和/或加热后的冷却速度来达到相对着色态和相对脱色态。
下面将描述含有着色剂和着色显影剂的材料的基本着色和脱色现象。
图1是说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色密度和温度关系的图。当处于脱色状态(A)的记录介质被加热时,介质在开始熔融的温度T1下开始着色,并达到熔融着色状态(B)。当介质从熔融着色状态(B)快速冷却到室温时,该材料在保持着色状态的情况被冷却下来并达到固体着色状态(C)。能否达到该固体着色状态(C)取决于从熔融着色状态的降温速度。当降温速度慢,在降温的中间出现脱色,达到脱色状态(A)或者其密度比固体着色状态(C)更小的状态。相反,当再次升高到固体着色状态(C)的温度,在低于着色温度的温度T2下出现脱色(从D到E)。当温度低于该点,材料返回到脱色状态(A)。由于着色温度和脱色温度因着色剂和着色显影剂的不同组合而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目的选择不同组合。另外,熔融着色状态的密度和快速冷却后形成的着色密度没有必要相同,反而可以不同。
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从熔融态快速冷却后形成的固体着色状态(C)倾向于形成固态和混合态,在该混合态中,着色剂和着色显影剂由于它们分子级的相互接触能够反应。该状态是一种能够通过凝聚着色显影剂和着色剂而将着色保持下来的状态。因为形成了这种凝聚结构,因此着色是稳定的。脱色态中,着色剂和着色显影剂相分离。该状态下,至少一种着色剂和着色显影剂的分子发生凝聚,形成区域,或者结晶化。着色剂和着色显影剂也由于这种凝聚或结晶而稳定地分离了。大多数情况下,更接近完全脱色的脱色出现在当着色剂和着色显影剂相分离并且着色显影剂结晶的时候。在图1所示的从熔融态逐渐冷却后达到的脱色状态以及温度从着色状态升高后达到的脱色状态中,该温度下凝聚结构改变并且出现着色显影剂的相分离和/或结晶。
通过用加热头等将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加热到其熔点,然后将介质快速冷却,可以进行着色记录。将处于加热态的材料逐渐冷却或者将材料加热到稍低于着色温度,能够达到脱色状态。从使材料临时维持在着色剂和着色显影剂发生相分离或者着色剂和着色显影剂中至少一种发生结晶的温度下的观点出发,这两种方法是相同的。将材料快速冷却形成着色状态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将材料保持在该相分离温度或结晶温度下。上述快速冷却和逐渐冷却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的界限由于着色剂和着色显影剂的组合不同而不同。
电子受体化合物
对电子受体化合物(着色显影剂)的选择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该化合物通过加热能够可逆地形成着色和脱色。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意电子受体化合物。例如,优选使用其分子中具有至少一种下述结构的化合物:(1)诸如酚羟基、羧基、和含磷基团的结构,该结构具有显影功能,将电子给体化合物(着色剂)的颜色显示出来,和(2)连接有长链烃基的结构,该结构能够控制分子间的凝聚力。另外,长链烃基中可以含有至少一种类似的连接基团芳芳香基团。其中,优选下面化学结构式(3)表示的酚类化合物。
(化学式7)
Figure C20051013737800161
化学结构式(3)
化学结构式(3)中,n表示1-3的整数,m表示1-20的整数,r表示0-3的整数,X和Y各自表示含有杂原子的二价有机基团,R3表示二价烃基,R4表示一价烃基。R3和R4还可以被取代基取代。
(化学式8)
Figure C20051013737800162
化学结构式(4)
化学结构式(4)中,n表示1-3的整数,X表示含有杂原子的二价有机基团,R3表示二价烃基,R4表示一价烃基。R3和R4还可以被取代基取代。
R3的优选具体实例包括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它可以被其它取代基取代。
R3的优选实例包括以下:
(化学式9)
Figure C20051013737800171
该化学式中,每个q,q′,q″和q′″表示满足R3碳原子数的整数。其中,特别优选-(CH2)q-。
R4表示含有1-24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烃基,优选8-18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烃基,它可以被取代基取代。
脂肪族烃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并且能够含有不饱和键。与烃基连接的取代基可以是羟基、卤原子、烷氧基等。当R3和R4的总碳原子数为7或更少时,着色和脱色的稳定性变差。因此,其总原子数优选8个或更多,更优选11或更多。
R4的优选具体实例包括:
(化学式10)
Figure C20051013737800172
化学式中,每个q,q′,q″和q′″表示满足R4碳原子数的整数。其中,特别优选-(CH2)q和-CH3
化学结构式(3)和(4)中的每个X和Y表示二价有机基团。尤其是,优选含有氮原子或氧原子的二价基团。例如,含有至少一个选自下述化学式表示基团的二价基团:
(化学式11)
Figure C20051013737800181
该二价有机基团的优选具体实例包括下面化学式表示的基团。
(化学式12)
其中,特别优选的基团是下面化学式表示的基团。
(化学式13)
Figure C20051013737800192
化学结构式(3)表示的酚类化合物的优选具体实例包括下面化学结构式(3-1)至(3-4)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4)
Figure C20051013737800201
化学结构式(3-1)
(化学式15)
Figure C20051013737800202
化学结构式(3-2)
(化学式16)
Figure C20051013737800203
(化学结构式3-3)
(化学式17)
Figure C20051013737800204
(化学结构式3-4)
化学结构式(3-1)至(3-4)中,每个q,q′,q″和s表示0-20的整数,这些整数的总数不小于8。X、Y、Y′和Y″独立地表示含有杂原子的二价有机基团。
化学结构式(3-1)和(3-2)表示的酚类化合物的优选具体实例包括下述化合物。另外,化学结构式(3-3)和(3-4)中X和Y的具体实例与化学结构式(3-1)和(3-2)中的相同。然而,酚类化合物并不限于此。
表A
  n   m   X   q   Y   s
  1(p-)   1   -NHCO-   0   -   16
  1(p-)   2   -NHCO-   0   -   16
  1(p-)   2   -NHCONH-   0   -   16
  1(p-)   3   -NHCONH-   0   -   16
  1(p-)   1   -NHCONHSO<sub>2</sub>-   0   -   16
  1(p-)   3   -NHCOO-   0   -   16
  1(p-)   1   -NHCSO-   0   -   16
  1(p-)   1   -NHCSNH-   0   -   16
  1(p-)   2   -CONH-   0   -   16
  1(p-)   1   -CONH-   0   -   16
  1(p-)   3   -COO-   0   -   16
  1(p-)   8   -O-   0   -   16
  1(p-)   1   -CONH-   0   -   16
  1(p-)   2   -CONHNH-   0   -   16
  1(p-)   3   -OCONH-   0   -   16
  1(p-)   2   -OCO-   0   -   16
  1(p-)   1   -NHCO-   2   -NHCO-   16
  1(p-)   1   -NHCO-   4   -NHCONH-   17
  1(p-)   1   -NHCO-   5   -OCONH-   17
  1(p-)   2   -NHCO-   4   -CONH-   17
  1(p-)   2   -NHCO-   4   -O-   17
  1(p-)   2   -NHCO-   4   -SO<sub>2</sub>-   17
  1(p-)   6   -CONH-   5   -CONHCO-   12
  1(p-)   1   -CONH-   4   -NHCONH-   17
  1(p-)   2   -CONH-   2   -NHCO-   16
  1(p-)   4   -CONH-   6   -NHCOO-   11
  1(p-)   1   -CONH-   6   -SO<sub>4</sub>-   11
  1(p-)   1   -CONH-   6   -S-   11
  1(p-)   1   -COO-   2   -NHCO-   16
  1(p-)   1   -COO-   3   -CONH-   16
  1(p-)   3   -CONHCO-   10   -COO-   12
  1(p-)   2   -CONHCO-   6   -NHCONH-   17
  1(p-)   5   -NHCOO-   10   -NHCO-   12
化学结构式(4)表示的酚类化合物的优选具体实例包括下面化学结构式(4-1)或(4-2)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8)
Figure C20051013737800221
化学结构式(4-1)
Figure C20051013737800222
化学结构式(4-2)
化学结构式(4-1)和(4-2)中,m表示5-11的整数,n表示8-22的整数。
化学结构式(4-1)和(4-2)表示的酚类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下述化合物。
(化学式19)
(化学式20)
Figure C20051013737800241
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
对上述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着色剂)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意化合物。例如,优选使用隐色(leuco)染料。
上述隐色染料的适当优选具体实例包括荧烷(fluoran)化合物和氮杂苯酞(azaphthalide)化合物,如:
2-苯胺基-3-甲基-6-二乙基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二(正丁基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丙基-N-甲基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异丙基-甲基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异丁基-甲基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戊基-N-甲基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仲丁基-N-甲基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戊基-N-乙基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异戊基-N-乙基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丙基-N-异丙基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环己基-N-甲基氨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苯胺基-3-甲基-6-(N-甲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间三氯甲基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
2-(间三氟甲基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
2-(间三氯甲基苯胺基)-3-甲基-6-(N-环己基-N-甲基氨基)荧烷,
2-(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
2-(N-乙基-对甲苯胺基)-3-甲基-6-(N-乙基苯胺基)荧烷,
2-(N-乙基-对甲苯胺基)-3-甲基-6-(N-丙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苯胺基-6-(N-正己基-N-乙基氨基)荧烷,
2-(邻氯苯胺基)-6-二乙基氨基荧烷,
2-(邻氯苯胺基)-6-二丁基氨基荧烷,
2-(间三氟甲基苯胺基)-6-二乙基氨基荧烷,
2,3-二甲基-6-二甲基氨基荧烷,
3-甲基-6-(N-乙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氯-6-二乙基氨基荧烷,
2-溴-6-二乙基氨基荧烷,
2-氯-6-二丙基氨基荧烷,
3-氯-6-环己基氨基荧烷,
3-溴-6-环己基氨基荧烷,
2-氯-6-(N-乙基-N-异戊基氨基)荧烷,
2-氯-3-甲基-6-二乙基氨基荧烷,
2-苯胺基-3-氯-6-二乙基氨基荧烷,
2-(邻氯苯胺基)-3-氯-6-二乙氨基荧烷,
2-(间三氟甲基苯胺基)-3-氯-6-二乙氨基荧烷,
2-(2,3-二氯苯胺基)-3-氯-6-二乙氨基荧烷,
1,2-苯并-6-二乙氨基荧烷,
3-二乙氨基-6-(间三氟甲基苯胺基)荧烷,
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3-(2-乙氧基-4-二乙氨基苯基)-4-氮杂苯酞,
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3-(2-乙氧基-4-二乙氨基苯基)-7-氮杂苯酞,
3-(1-辛基-2-甲基吲哚-3-基)-3-(2-乙氧基-4-二乙氨基苯基)-4-氮杂苯酞,
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3-(2-甲基-4-二乙氨基苯基)-4-氮杂苯酞,
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3-(2-甲基-4-二乙氨基苯基)-7-氮杂苯酞,
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3-(4-二乙氨基苯基)-4-氮杂苯酞,
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3-(4-N-正戊基-N-甲基氨基苯基)-4-氮杂苯酞,
3-(1-甲基-2-甲基吲哚-3-基)-3-(2-己氧基-4-二乙氨基苯基)-4-氮杂苯酞,
3,3-二(2-乙氧基-4-二乙氨基苯基)-4-氮杂苯酞,和
3,3-二(2-乙氧基-4-二乙氨基苯基)-7-氮杂苯酞。
除了上述荧烷化合物和氮杂苯酞化合物之外,用于本发明的着色剂的具体实例还包括下面已知的隐色染料。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
2-(对乙酰基苯胺基)-6-(N-正戊基-N-正丁基氨基)荧烷,
2-苯甲氨基-6-(N-甲基-2,4-二甲基苯胺基)荧烷,
2-苯甲氨基-6-(N-乙基-2,4-二甲基苯胺基)荧烷,
2-苯甲氨基-6-(N-甲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苯甲氨基-6-(N-乙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二-对甲基苯甲氨基)-6-(N-乙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α-苯基乙氨基)-6-(N-乙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甲基氨基-6-(N-甲基苯胺基)荧烷,
2-甲基氨基-6-(N-乙基苯胺基)荧烷,
2-甲基氨基-6-(N-丙基苯胺基)荧烷,
2-乙基氨基-6-(N-甲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甲基氨基-6-(N-甲基-2,4-二甲基苯胺基)荧烷,
2-乙基氨基-6-(N-乙基-2,4-二甲基苯胺基)荧烷,
2-二甲基氨基-6-(N-甲基苯胺基)荧烷,
2-二甲基氨基-6-(N-乙基苯胺基)荧烷,
2-二乙基氨基-6-(N-甲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二乙基氨基-6-(N-乙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二丙基氨基-6-(N-甲基苯胺基)荧烷,
2-二丙基氨基-6-(N-乙基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甲基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乙基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丙基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甲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乙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丙基-对甲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甲基-对乙基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乙基-对乙基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丙基-对乙基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甲基-2,4-二甲基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乙基-2,4-二甲基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丙基-2,4-二甲基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甲基-对氯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乙基-对氯苯胺基)荧烷,
2-氨基-6-(N-丙基-对氯苯胺基)荧烷,
1,2-苯并-6-二丁氨基荧烷,
1,2-苯并-6-(N-甲基-N-环己基氨基)荧烷,
1,2-苯并-6-(N-乙基-N-甲苯胺基)荧烷和其它化合物。
显示不同颜色的层可以堆积起来显示多色或全色。
尽管通常不可能控制上述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着色剂)和电子受体化合物(着色显影剂)之间合适的混合比范围,因为该比例因这些化合物的不同组合而不同,但是着色显影剂与着色剂的混合比优选在0.1-20之间,更优选0.2-10。当该混合比太小或太大时,着色状态的密度变差,产生问题。另外,可以将着色显影剂和着色剂包封在微胶囊中。
脱色辅助剂
本发明中,通过组合使用着色显影剂和在其分子中含有至少一个酰胺基、氨基甲酸酯基和脲基的脱色辅助剂,可以极大地促进脱色速度。这是因为在脱色状态形成过程中,着色显影剂和脱色辅助剂之间诱导的分子间作用引起的。
分子中含有至少一个酰胺基、氨基甲酸酯基和脲基的任意化合物都可以用作脱色辅助剂。特别优选的该辅助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下面结构式(5)-(11)表示的化合物。
R5-NHCO-R6                    化学结构式(5)
R5-NHCO-R7-CONH-R6            化学结构式(6)
R5-CONH-R7-CONH-R6            化学结构式(7)
R5-NHCOO-R6                   化学结构式(8)
R4-NHCOO-R6                   化学结构式(9)
R4-OCONH-R7-NHCOO-R6          化学结构式(10)
(化学式21)
化学结构式(11)
在化学结构式(5)-(11)中,R5、R6和R8表示具有7-22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和不饱和烷基,R7表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二价官能团,R9表示具有4-10个碳原子的三价官能团。
R5、R6和R8的具体实例包括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硬脂基、二十二烷基和油烯基。
R7的具体实例包括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庚亚甲基、己亚甲基、辛亚甲基、-C3H6OC3H-、-C2H4OC2H4-和-C2H4OC2H4OC2H4-。
R7的优选具体实例包括下面基团:
(化学式22)
Figure C20051013737800291
化学结构式(8)-(14)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下面(1)-(81)表示的化合物。
(1)到(81).
(1)C11H23CONHC12H25
(2)C15H31CONHC16H33
(3)C17H35CONHC18H37
(4)C17H35CONHC18H35
(5)C21H41CONHC18H37
(6)C15H31CONHC18H37
(7)C17H35CONHCH2NHCOC17H35
(8)C11H23CONHCH2NHCOC11H23
(9)C7H15CONHC2H4NHCOC17H35
(10)C9H19CONHC2H4NHCOC9H19
(11)C11H23CONHC2H4NHCOC11H23
(12)C17H35CONHC2H4NHCOC17H35
(13)(CH3)2CHC14H35CONHC2H4NHCOC14H35(CH3)2
(14)C21H43CONHC2H4NHCOC21H43
(15)C17H35CONHC6H12NHCOC17H35
(16)C21H43CONHC6H12NHCOC21H43
(17)C17H33CONHCH2NHCOC17H33
(18)C17H33CONHC2H4NHCOC17H33
(19)C21H41CONHC2H4NHCOC21H41
(20)C17H33CONHC6H12NHCOC17H33
(21)C8H17NHCOC2H4CONHC18H37
(22)C10H21NHCOC2H4CONHC10H21
(23)C12H25NHCOC2H4CONHC12H25
(24)C18H37NHCOC2H4CONHC18H37
(25)C21H43NHCOC2H4CONHC21H43
(26)C18H37NHCOC6H12CONHC18H37
(27)C18H35NHCOC4H8CONHC18H35
(28)C18H35NHCOC8H16CONHC18H35
(29)C12H25OCONHC18H37
(30)C13H27OCONHC18H37
(31)C16H33OCONHC18H37
(32)C18H37OCONHC18H37
(33)C21H43OCONHC18H37
(34)C12H25OCONHC16H33
(35)C13H27OCONHC16H33
(36)C16H33OCONHC16H33
(37)C18H37OCONHC16H33
(38)C21H43OCONHC16H33
(39)C12H25OCONHC14H29
(40)C13H27OCONHC14H29
(41)C16H33OCONHC14H29
(42)C18H37OCONHC14H29
(43)C22H45OCONHC14H29
(44)C12H25OCONHC12H37
(45)C13H27OCONHC12H37
(46)C16H33OCONHC12H37
(47)C18H37OCONHC12H37
(48)C21H43OCONHC12H37
(49)C22H45OCONHC18H37
(50)C18H37NHCOOC2H4OCONHC18H37
(51)C18H37NHCOOC3H6OCONHC18H37
(52)C18H37NHCOOC4H8OCONHC18H37
(53)C18H37NHCOOC6H12OCONHC18H37
(54)C18H37NHCOOC8H16OCONHC18H37
(55)C18H37NHCOOC2H4OC2H4OCONHC18H37
(56)C18H37NHCOOC3H6OC3H6OCONHC18H37
(57)C18H37NHCOOC12H24OCONHC18H37
(58)C18H37NHCOOC2H4OC2H4OC2H4OCONHC18H37
(59)C16H33NHCOOC2H4OCONHC16H33
(60)C16H33NHCOOC3H6OCONHC16H33
(61)C16H33NHCOOC4H8OCONHC16H33
(62)C16H33NHCOOC6H12OCONHC16H33
(63)C15H33NHCOOC8H16OCONHC16H33
(64)C18H37OCOHNC6H12NHCOOC18H37
(65)C16H33OCOHNC6H12NHCOOC16H33
(66)C14H29OCOHNC6H12NHCOOC14H29
(67)C12H25OCOHNC6H12NHCOOC12H25
(68)C10H21OCOHNC6H12NHCOOC10H21
(69)C8H17OCOHNC6H12NHCOOC8H17.
[化学式23]
以100重量份着色显影剂计,脱色辅助剂的加入量优选0.1-300重量份,更优选3-100重量份。当加入量太少,加入的脱色辅助剂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当加入量太多,着色密度降低。
视需要,热敏层中可以使用粘合剂树脂和各种添加剂,通过这些树脂和添加剂,能够提高和控制热敏层的涂层特性和着色以及脱色特性。这些添加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交联剂、交联辅助剂、填料、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导电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和增塑剂。
对上述粘合剂树脂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粘合剂树脂。用于制备本发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可逆热敏记录层的该粘合剂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和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乙基纤维素、聚苯乙烯树脂、含有苯乙烯的共聚物、酚氧树脂、聚酯树脂、芳香族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基于丙烯酸的共聚物、基于马来酸的共聚物、聚乙烯醇树脂、改性聚乙烯醇树脂、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
这些粘合剂的作用是为了在加热擦除记录时保持各种材料均匀的分散状态。因此,优选使用具有好的耐热性的粘合剂树脂。
优选在上述粘合剂树脂中加入交联剂,得到能够通过加热、紫外线、电子束等发生交联的固化树脂。由于上述热敏层中含有这种固化树脂,因此提高了热敏层的耐热性和涂层强度,因此也就提高了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重复记录持久性。
对上述固化树脂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固化树脂。该固化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含有与交联剂发生反应的基团的树脂,如丙烯酸多元醇树脂、聚酯多元醇树脂、聚氨酯多元醇树脂、酚氧树脂、聚乙烯基缩丁醛树脂、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和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以及由含有与交联剂发生反应的基团的单体和另一种单体形成的共聚物树脂。
另外,固化树脂的羟基值优选不低于70[KOH]mg/g,更优选不低于90[KOH]mg/g。由此,能够提高持久性、涂层的表面强度和抗碎裂性。羟基值影响交联密度,并由此影响涂层的抗化学药品性和物理性能。
丙烯酸多元醇树脂的制备方法如下,由(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含有羧基的不饱和单体、含有羟基的不饱和单体和不饱和烯单体,通过已知的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制备。含有羟基的该不饱和单体的具体实例包括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羟丙酯(HPA)、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丙烯酸2-羟丙酯(HPMA)、单丙烯酸2-羟丁酯(2-HBA)和单丙烯酸1,4-羟基丁酯(1HBA)。当使用含有伯羟基的单体时,涂层的抗碎裂性和持久性尤其好。因此,其中更优选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
上述交联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已知的异氰酸酯、胺、酚、环氧化合物等。其中,优选使用异氰酸酯固化树脂。含有该异氰酸酯的固化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已知异氰酸酯单体的改性化合物,如氨基甲酸酯改性的化合物、脲基甲酸酯改性的化合物、异氰尿酸酯改性的化合物、buret改性的化合物、碳二亚胺改性的化合物和封端的异氰酸酯改性的化合物。形成该改性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单体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亚苯基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二甲苯二异氰酸酯(XDI)、亚萘二异氰酸酯(NDI)、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TMX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赖氨酸二异氰酸酯(LDI)、异亚丙基二(4-环己基异氰酸酯)(IPC)、环己基二异氰酸酯(CHDI)和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TODI)。
另外,该反应类型中所用的催化剂可以用作上述交联促进剂。该交联促进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叔胺如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和金属化合物如有机锡化合物。交联反应中所用的全部交联剂没必要耗尽。当有些固化剂没有反应时,没有问题。这种交联反应超时进行。因此,仅仅有些固化剂没有反应不表示没有发生交联反应。换句话说,即使检测出没有反应的固化剂,也并不必然地表示没有交联树脂。聚合物交联与否可以通过将涂膜浸入高度溶解该聚合物的溶剂中来确定。当涂膜中没有交联的聚合物浸入溶剂时,没有交联的聚合物将溶解在溶剂中。因此,就分析出涂层中是否还有聚合物结构。当证实涂膜中没有聚合物结构时,就说明聚合物处于非交联状态。这可以通过凝胶比表示。
上述凝胶比是,当由于树脂溶质相互作用并凝聚形成凝胶、而使溶剂中树脂溶质失去自由移动性能时的凝胶生成比。树脂的凝胶比优选不低于30%,更优选不低于50%,进一步优选不低于70%,特别优选不低于80%。当树脂凝胶比太小,其重复持久性变差。为了增加凝胶比,正确的是将通过加热、紫外线(UV)、电子束(EB)等变硬的固化树脂与该树脂混合,或者交联树脂本身。
通过下述方法测试上述凝胶比:
(1)从基体上取下膜并测量该膜的初始重量;
(2)用400目的金属网夹住该膜;
(3)将该膜浸入交联前能够溶解该树脂的溶剂中24小时;以及
(4)真空干燥后,测量膜的重量。
通过下面关系式(1)计算凝胶比。
凝胶比(%)=[干燥后重量(g)/初始重量(g)]×100                (1)
当用该关系式计算凝胶比时,要排除热敏层中树脂组合物之外物质的重量、比如有机低分子量材料的重量。如果其它物质的重量不确定,可以通过计算其它物质的重量比来确定其重量。重量比可以通过利用单位面积的面积比以及树脂和有机低分子量材料的比重来计算其重量的方法来确定,所述单位面积的面积比是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观察截面来确定的。这样就得到了凝胶比。
当介质包括基体时,将可逆热敏记录层覆盖在基体上,并在可逆热敏记录层上或者基体和可逆热敏记录层之间形成另一层如保护层,可逆热敏记录层和其它层的厚度是在进行上述凝胶比测试前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观察其界面确定的。然后,按照观察确定的厚度从介质上刮去其它层,将可逆热敏记录层暴露出来。除去可逆热敏记录层以进行上述测试得到凝胶比。
还有,当可逆热敏记录层上有由紫外线固化树脂等制成的保护层时,必须尽可能地防止保护层的污染,以最小化对该方法中的凝胶比的影响。因此,优选地是,轻微地刮去可逆热敏记录层以及保护层的表面。
上述填料分为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该无机填料的具体实例包括碳酸钙、碳酸镁、硅酸酐、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铬、氧化锰、氧化硅、滑石和云母。
该有机填料的具体实例包括硅氧烷树脂;纤维紊树脂;环氧树脂;尼龙树脂;酚树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脲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含有苯乙烯的树脂如苯乙烯、聚苯乙烯、聚苯乙烯/异戊二烯和苯乙烯/乙烯基苯;含有丙烯酸酯的树脂如偏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酸氨基甲酸酯和乙烯丙烯酸酯;聚乙烯树脂、含有甲醛的树脂如苯并胍胺甲醛和三聚氰胺甲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和氯乙烯树脂。
这些填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对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的混合没有特殊限制。这些填料可以是球形、颗粒、板状、针状等。保护层中填料的含量为5-50体积%。
对上述润滑剂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选择已知的润滑剂。该润滑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合成蜡如酯蜡、石蜡和聚乙烯蜡;植物蜡如硬化蓖麻子油;动物油如硬化牛脂油;高级醇如硬脂醇、山萮醇;高级脂肪酸如十七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山萮酸;高级脂肪酸酯如脱水山梨醇的脂肪酸酯;酰胺如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月桂酸酰胺、亚乙基二硬脂酸酰胺、亚甲基二硬脂酸酰胺、羟甲基硬脂酸酰胺。这些层中润滑剂的含量优选0.1-95体积%,更优选1-75体积%。
对上述表面活性剂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任意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
对上述增塑剂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任意增塑剂。该增塑剂的具体实例包括磷酸酯、脂肪酸酯、邻苯二甲酸酯、二元酸酯、乙二醇、聚酯基增塑剂和环氧基增塑剂。
对形成上述热敏层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意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实例包括:(1)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在基体上涂覆热敏层涂布液体,其中将上述粘合剂树脂、上述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和上述电子受体化合物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蒸发溶剂时或之后进行交联形成片材,(2)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在基体上涂覆热敏层涂布液体,其中将上述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和上述电子受体化合物分散在其中溶解了上述粘合剂树脂的溶剂;蒸发溶剂时或之后进行交联形成片材,以及(3)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将上述粘合剂树脂、上述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和上述电子受体化合物通过加热熔融而不使用溶剂进行混合;将熔融混合物形成片材;随后冷却下来进行交联。
这些方法中,可以形成片状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而不使用上述基体。
尽管方法(1)和(2)中所用的溶剂不可能详细说明,因为该溶剂取决于上述粘合剂树脂、上述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和上述电子受体化合物的种类,但是该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四氢呋喃、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氯仿、四氯化碳、乙醇、甲苯和苯。
另外,电子受体化合物作为颗粒以分散的形式存在于热敏层中。
热敏层涂覆液体中还可以加入各种染料、消泡剂、分散剂、增滑剂、抗菌剂、交联剂和增塑剂,以产生作为涂料的高级性能。
对上述涂覆热敏层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意方法。例如,在传输连续辊形的基体或者将基体切成片材的同时,可以使用下述已知方法在基体上涂布该涂覆液体:刮涂、线棒涂布、喷涂、气刀涂布、凸缘涂布(bead coating)、帘幕式涂布、凹版印刷涂布、单面给胶涂层法(kisscoating)、反向辊涂、浸涂和染料涂布。
对干燥热敏涂覆液体的条件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意条件。例如,干燥涂覆液体的合适条件是室温至140℃下干燥约10分钟至约1小时。
热敏层中的树脂可以通过加热、紫外线照射、电子束照射等进行固化。
对紫外线的辐射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辐射紫外线装置。这种已知的紫外线辐射装置包括具有光源、灯装置、电源、冷却装置、转换装置等的装置。
光源的具体实例包括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镓灯、汞氙气灯、闪灯等。可以根据加入到上述热敏记录材料中的光聚合引发剂和光聚合促进剂的紫外线吸收波长,适当地选择这些光源的波长。
没有辐射紫外线的特殊条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这些条件。例如,可以根据交联树脂所需要的辐射能确定灯的功率、传送速度等。
上述电子束辐射可以采用已知的电子束辐射装置进行,该电子束辐射装置通常分为两种,即扫描型(扫描电子束)和非扫描型(区域电子束(areabeam))。可以根据辐射面积、辐射量等选择这些类型。另外,电子束条件是基于下面数学公式2,根据交联树脂所需要的辐射量并且考虑到电子流、辐射宽度和传送速度来确定。
<数学公式2>
D=(ΔE/ΔR)·η·I/(W·V)
该数学公式2中,D表示所需要的辐射量(Mrad),ΔE/ΔR表示平均能量损失,η表示效率,I表示电子流(mA),W表示辐射宽度(cm),V表示传送速度(cm/s)。
<数学公式3>
D·V=K·I/W
装置的额定值用Mrad·m/min表示,电子流的额定值在20-500mA范围内选择。
对热敏层的层厚度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层的厚度,例如优选1-20μm,更优选3-15μm。
当热敏层的厚度太薄,着色状态的密度趋向于变稀,造成图像对比度变差。相反,当热敏层的厚度太厚,层中热分布倾向于变大。因此,该层达不到着色温度,因此着色过程中有非着色区域,因此就达不到所需的着色密度。
<含有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层>
已知,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加入紫外线试剂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光辐射引起的背景褪色,这是因为背景褪色可以通过切断紫外波长范围内的光来降低。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热敏层上形成含有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层,以防止由于光辐射而引起的背景褪色。
对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层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够在热敏层上形成该层即可。下面的中间层或保护层可以用作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层。
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表示分子中具有紫外线吸收基团的聚合物。紫外线吸收结构的具体实例包括水杨酸酯结构、氰基丙烯酸酯结构、苯并三唑结构、和二苯酮结构。其中,特别优选苯并三唑结构和二苯酮结构。
对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意聚合物。该聚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的共聚物,2,2,4,4-四羟基二苯酮、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丙酯的共聚物。
优选地,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在其中加入的聚合物的层中发生交联。因此,特别优选地,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带有与固化树脂进行交联反应的基团如羟基、氨基和羧基。
对于固化树脂来说,与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的固化树脂被广泛地采用,特别优选基于异氰酸酯固化树脂。基于异氰酸酯的固化树脂是带有多个异氰酸酯基团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该固化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甲苯二异氰酸酯(X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其基于三羟甲基丙烷形成的加成物型、buret型和异氰尿酸酯型、和封端的异氰酸酯。其中,优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特别优选它们的加成物型、buret型和异氰尿酸酯型。
对上述固化剂的加入量没有特殊限制,只要其加入量满足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持久性。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该含量。固化树脂中活性基团的含量与上述聚合物中羟基含量之间的摩尔比优选在0.3-2.0之间,更优选在0.8-1.5。当该摩尔比不低于0.3,耐热性提高,因此能够提高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持久性。相反,当该摩尔比不大于2.0,着色特性和脱色特性被提高了,这是优选的。
鉴于进一步防止背景脱色,上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优选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对加入紫外线吸收剂的层的选择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何层。例如,可以选择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层、热敏层、保护层和中间层。
对紫外线吸收剂的选择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何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以选择基于水杨酸的化合物、基于二苯酮的化合物、基于苯并三唑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水杨酸苯酯、水杨酸单乙二醇酯、水杨酸对叔丁基苯酯、2-羟基-4-甲氧基二苯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和2′-乙基己基-2-氰基-3-苯基桂皮酸酯。
基体
对上述基体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何基体。例如,可以选择片状基体、也可以选择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的基体。其大小是根据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大小选择的。
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都可以用作上述基体材料。该无机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玻璃、石英、硅、氧化硅、氧化铝、SiO2、和金属。该有机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纸、纤维素衍生物如纤维素三乙酯、合成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其中,为了得到高清晰图像的片材,特别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PET-G膜作为基体,使其根据JISK107(塑料光性能测试方法)浊度不超过10%。
优选例如通过电晕放电处理、氧化反应处理(铬酸等)、刻蚀处理、易连接处理和抗起电处理以提高上述基体表面的性能,从而提高基体和涂层之间的附着性。另外,优选加入白色染料如氧化钛使基体为白色。
对基体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厚度,并优选10-2,000μm,更优选20-1,000μm。
基体可以在热敏层的一侧或两侧具有磁性热敏层。另外,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以附着到带有粘合剂层的另一个介质上。
内涂层
基体和热敏层之间有内涂层来提升敏感性,同时利用施加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的热提高基体和热敏层之间的粘合性,或者防止热敏层中的材料渗透到基体中。这种内涂层至少含有中空颗粒和粘合剂树脂以及视需要的其它材料。
该中空颗粒的具体实例包括其中具有一中空部分的中空颗粒,以及其中具有多个中空部分的中空颗粒。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
对申空颗粒所用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这种中空颗粒。其优选实例是热塑性树脂。该中空颗粒可以制备或者可以使用市售产品。所述市售产品的具体实例包括MICROSPHERE R-300(由MatsumotoYushi-Seiyaku Co.Ltd.制造),
Figure C20051013737800411
HP1055和HP433J(由ZeonCorporation制造)以及SX886(由JSK Corporation制造)。
对加入到内涂层中的上述中空颗粒的量没有特殊限制。其加入量是根据需要确定的,例如优选10-80重量%。
上述热敏层中的所用的树脂或者上述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层中所用的树脂都可以用作内涂层的粘合剂树脂。
另外,内涂层可以含有至少一种无机填料如碳化钙、碳化镁、氧化钛、氧化硅、氢氧化铝、高岭土和滑石以及各种无机填料。
内涂层还可以含有其它试剂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
对内涂层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其层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例如优选0.1-20μm,更优选0.5-5μm。
保护层
上述保护层含有粘合剂树脂、剥离剂和紫外线吸收剂以及视需要的其它试剂。
上述热敏层中的所用的树脂或者上述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层中所用的树脂都可以用作保护层的粘合剂树脂。其中,优选使用加热、紫外线、或电子束能够固化的树脂。其中,优选热固化树脂,更优选紫外线固化树脂。
上述剥离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具有聚合物基团的硅氧烷、硅氧烷接枝聚合物、蜡、硬脂酸锌和硅油。
以上述保护层中树脂的总重量计,剥离剂的加入量优选0.01-50重量%,更优选0.1-40重量%,少量剥离剂就有效,但是当用量太小时,难以达到效果。当用量太大时,就产生了诸如与内涂层粘合性变差的问题。
上述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层中所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用作保护层的粘合剂树脂。其中,特别优选有机紫外线吸收剂。
以保护层树脂的总量计,紫外线吸收剂的加入量优选0.5-10重量%。
上述保护层可以含有添加剂如已知的表面活性剂、流平剂和抗起电剂。
对于保护层涂覆液体中所用的溶剂、涂布涂覆液体的分散装置、涂覆、干燥/固化保护层的方法等,可以使用热敏层中所用的那些。
上述保护层的厚度优选0.1-20μm,更优选0.5-10μm,进一步优选1.5-6um。当层厚太薄时,保护层不具有足够的持久性,因此当重复印刷擦除图像时破裂。另一方面,该保护层易于被化学破坏,因此可能损失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功能。当层厚太厚时,仅仅得到再现性能(representationproperty)(印刷图像的精度)差的模糊图像。另一方面,由于其导热性,对于这种层厚太厚的保护层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印刷和擦除图像的能耗,这对于装置来说是个额外负担。
中间层
优选设置中间层来提高热敏层和保护层之间的粘合性,防止由于涂覆保护层而引起热敏层的性能退化,并防止保护层中含有的添加剂移动到热敏层中。因此,能够提高彩色图像的可保存性。
上述中间层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以及视需要的其它材料。
上述热敏层中所用的树脂可以用作保护层的树脂。其中,通过加入固化剂,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耐热性,获得为了重复使用的良好耐久性。
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层中所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用于保护层。例如,有机紫外线吸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基于苯并三唑的化合物、基于二苯酮的化合物、水杨酸酯化合物、基于氰基丙烯酸酯的化合物和基于桂皮酸酯的化合物。其中,优选苯并三唑化合物。
以100重量份中间层树脂计,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0.5-80重量份。
另外,中间层可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或保护性无机化合物和已知的表面活性剂、流平剂和抗起电剂作为添加剂。
对于中间层涂覆液体中所用的溶剂、涂布涂覆液体的分散装置、涂覆、干燥/固化中间层的方法等,可以使用热敏层和保护层中所用的那些。
对本发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大小和形状没有特殊限制。该介质可以加工成卡片、片形、标签形、卷形等。
卡片形状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以用于预付卡、工资卡以及其它信用卡。文件大小如A4的片形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以用于利用印刷/擦除装置的样品打印。还有,通常尺寸大于卡片的这种片形介质的可印刷面积很大,以致于可使介质能够用于临时输出用途、比如程序控制的命令形式、循环文件、会议材料等。
此外,卷形介质可以装入具有印刷/擦除部分的装置中。因此,该介质可以用作显示板、信息板、或电子黑板。这种显示板优选用于清洁的房间,因为这种板不产生粉尘。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包括不可逆热敏记录层。这种情况下,彩色不可逆热敏记录层的色调可能与彩色可逆热敏记录层的色调相同或不同。
另外,记录介质可以包括含有图像的印刷层,所述图像如字符图像、图形图像、照片图像和红外光可检测到的图像。印刷层可以在记录层的同侧或对侧。印刷层可以在记录介质的一部分表面上或者整个表面上。印刷层可以通过如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喷墨打印、热转移印刷或其它图像处理方法制成。部分或全部印刷层可以用OP清漆层覆盖。
另外,上述每一层都可以用着色剂如染料和颜料着色。
此外,记录介质包括用于保密的全息图。并且,注册的设计图案或类似物如肖像、公司标志和符号标记可以采用浮雕技术或下沉的浮雕技术形成。
图像的记录和擦除可以利用已知的图像处理设备进行,所述装置能够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记录和/或擦除图像。然而,优选使用下面描述的本发明图像处理设备。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设备优选具有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擦除装置。更优选包括既能进行图像记录又能进行图像擦除的图像记录/擦除装置的图像处理设备,因为这样能够高速进行图像擦除和图像记录。优选将热打印头作为图像记录/擦除装置。准确地说,通过改变施加到热打印头上的能量,能够同时进行图像记录和擦除。另一种方式,也能够使用图像处理设备,其利用热打印头作为图像记录装置、和另一个加热装置如接触式加热装置(如热打印头、其中通过网印法将加热元件印刷在氧化铝基体上的陶瓷加热器、烫印机、热辊和加热块)或非接触式加热装置(如热气吹风机和红外辐射器)。
可逆热敏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装置包括信息存储部分和可逆显示部分。可逆显示部分包括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以及视需要的其它元件。
在能够可逆显示图像的一张卡中,通过(集成)提供信息存储部分和热敏层,信息存储部分中部分存储的信息能够在热敏层上显示。这样,该卡的主人仅仅通过阅读卡片就能够确认信息而无需专门的装置。因此,具有这种结构的卡片方便了用户。另外,当信息存储部分的内容重写时,通过重写可逆热敏记录部分的显示内容,就可以重复使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具有信息存储部分和可逆显示部分的装置可以分为下面两种:
(1)其中热敏层直接形成在部分具有信息存储部分的部分上的装置,该部分用作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基体;和
(2)其中由基体和其上的热敏层形成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附着到信息存储部分的装置。
(1)和(2)中,当信息存储部分和可逆显示部分中每一个都设定了适当功能时,对信息存储部分的位置就没有特殊限制。例如,信息存储部分可以位于基体侧上而不是其上热敏层形成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的一侧上,可以位于基体和热敏层之间,或者可以位于部分热敏层上。
信息存储部分可以使用已知存储器。存储器的具体实例包括磁性记录层、磁条、IC存储器、光存储器、RF-ID(无线电频率鉴定)标签、全息图等。当记录介质的大小大于卡片大小时,优选使用IC存储器和RF-ID标签。RF-ID标签包括IC芯片和连接到IC芯片上的天线。
采用常用的氧化铁和铁酸钡以及氯乙烯或氨基甲酸酯基树脂等,或者不使用树脂而在其上沉积/溅射的方法,在基体上涂覆形成磁性热敏层。磁性热敏层可以位于基体侧而不是其上热敏层形成于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的一侧的上,可以位于基体和热敏层之间,或者可以位于部分热敏层上。另外,用于显示的可逆热敏材料可以以条形码、两维条形码形式用作存储部分。
上述全息图优选是可重写的类型。例如,可以使用可重写的全息图,其中相干光在聚合物偶氮苯无定形膜中写入。
作为具有信息存储部分的元件,可以使用卡片、磁盘、磁盘盒和磁带。该元件的具体实例包括厚卡片如IC卡和光感应卡,磁盘盒包括可重写磁盘如软盘(FDs)、磁性光盘(MDs)和DVD-RAMs,不使用磁盘盒的盘如CD-RWs,一次性写入的盘如CD-Rs,由相变记录材料形成的光信息记录介质(CD-RWs),和盒式录像带。
能够提供既具有可逆显示部分又具有信息存储部分的元件。例如,具有该结构的卡能够显示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中的部分信息。因此,卡的主人仅仅通过阅读卡片就能够确认信息而无需专用装置。这样,与不含有可逆热敏记录的卡片相比,这种卡片极其方便。
对上述信息存储部分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信息存储部分,只要该信息存储部分能够存储信息。优选使用磁性记录介质、接触式ICs、非接触式ICs、和光存储器。
采用常用的氧化铁和铁酸钡以及氯乙烯、氨基甲酸酯基或尼龙基树脂等,或者利用上述金属化合物而不使用树脂在其上沉积/溅射,在基体上涂覆形成上述磁性热敏层。另外,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用于显示的热敏层可以以条形码和两维条形码的形式用作存储部分。
另外,下面将描述本发明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的优选实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表面表示其上存在可逆热敏记录层记录介质的一侧的表面。该表面不但表示保护层的表面,而且表示当擦除打印字符时与热头接触的全部或部分表面。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热敏层和信息存储部分。用于信息存储部分的一种合适材料是RF-ID标签。
图2是RF-ID标签的示意图。RF-ID标签85包括IC芯片81和与IC芯片81连接的天线82。IC芯片81包括存储区、电源控制器、发送器和接收器,它们分别起着各自的功能进行通讯。数据在RF-ID标签85和阅读器/记录器的天线之间通过电波传送。具体地说,当RF-ID标签85的天线82从阅读器/记录器接受电波时,RF-ID标签通过共振引起的电磁感应产生电压。因此,RF-ID标签85中的IC芯片被激活,并将存储的信息变成信号。然后,IC芯片81将信号传送给阅读器/记录器。阅读器/记录器的天线接受信号,并且其数据处理器利用软件识别并进行数据处理。
RF-ID标签85的形状为标签或卡片,能够粘结到本发明的热敏记录介质90上,如图3所示。这种情况下,RF-ID标签85能够粘结到记录层一侧,优选粘结到记录装置的背侧。可以使用已知的粘合剂将RF-ID标签85与热敏记录介质进行粘结。
图4说明了使用了本发明记录介质的工业可重写片材90(即,可逆热敏记录装置)。如图4A所示,在热敏层的上侧具有可重写显示部分。尽管工业可重写片材没有必要如图4B那样在背面带有RF-ID标签,但是考虑到方便性,优选如图3所示在背侧粘有RF-ID标签。
图5是说明工业可重写片材90和RF-ID标签如何用在控制/分配控制系统的示意图,所述可重写片材90包括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即可重写片材。开始,传送的原料的诸如名称、质量的信息被记录在可重写片材和RF-ID标签中。将片材连接到用于检查的可返回容器中。在下一程序中向传送的原料发出处理指令,并记录在可重写片材和RF-ID标签中形成指令片材。根据指令片材处理输送的原料后,将命令信息记录在可重写片材和RF-ID标签中。可重写片材和RF-ID标签连接到处理的材料即产品上作为命令指令片材。产品装船后,取回可重写片材。阅读装船信息并再次作为交货单使用。
可逆热敏记录标签
标签形式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后文有时称作记录标签)具有记录介质和粘合剂层。粘合剂层形成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侧的另一侧。记录标签可以含有上述用于记录介质的其它层。当含有加热时具有热熔粘合剂性能的热敏记录介质用作基体时,该热敏记录介质没有必要在其背侧具有粘合剂层。
对粘合剂层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形成任何粘合剂层。例如,可以使用片材或膜形的粘合剂层。还可以使用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的粘合剂层。粘合剂层的大小可以大于或小于热敏层的大小。
对粘合剂层所用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何材料。该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酸树脂、聚乙烯基醚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氯化聚烯烃树脂、聚乙烯基缩丁醛树脂、丙烯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天然橡胶、氰基丙烯酸酯树脂、硅氧烷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另外,粘合剂可以是热熔型粘合剂或液体粘合剂。
通常,将可逆热敏记录标签粘贴到基板如卡片上。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以粘贴到基板的整个或部分表面上。还有,可以在基板的一侧或两侧形成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对基板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意基板。例如,可以使用板状基板。还可以使用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的基板。其大小可以根据热敏记录介质的大小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使用例如用含氯聚合物、聚酯树脂和可生物降解塑性树脂制成的片材,并且可以使用由它们制成的多层片材。
对含氯聚合物的选择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含氯聚合物。这种含氯聚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聚氯乙烯,氯乙烯和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和乙烯基醇的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和马来酸的共聚物,氯乙烯和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聚偏氯乙烯,偏氯乙烯和氯乙烯的共聚物,和偏氯乙烯和丙烯腈的共聚物。
上述聚酯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由酸如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与醇如乙二醇和环己烷二甲醇制成的缩聚酯树脂(例如,Eastman Chemical Company制备的)。
可生物降解塑性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聚乳酸基树脂,由淀粉、改性聚乙烯醇等组成的基于天然聚合物的树脂,由β-羟基丁酸和β-羟基戊酸制成的微生物制成的树脂。此外,其它具体实例包括由聚乙酸酯树脂、聚苯乙烯(PS)树脂、环氧树脂、聚氯乙烯(PVC)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聚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硅氧烷树脂等制成的合成树脂片材或合成纸。这些材料可以组合使用并叠加。
多层的具体实例之一是:包括芯板以及其两侧上的面板的叠加结构。芯板由两片叠加的白色聚氯乙烯树脂板制成,每一片的厚度为250μm。面板由厚度为100μm的透明聚氯乙烯树脂板制成。其另一个实例是包括芯板以及两侧上的面板的叠加结构。芯板由两片叠加的白色PETG板制成,每一片的厚度为250μm。面板由厚度为100μm的透明PETG板制成。
粘贴基板和可逆热敏记录标签的具体方法之一如下面图6所示:叠加可逆热敏记录标签3和基板4;用两个镜面板2将它们两者夹在中间;将它们用热板1热压。
此外,图7所示的另一个基板4可以用于代替图6所示的基板4。
利用已知装置如包括热板1的热压机,在温度为80-170℃,更优选90-150℃,压力为5-70Kgf/cm2,更优选10-50Kgf/cm2下进行热压。
当利用包括由聚氯乙烯制成的透明板、由聚氯乙烯制成的白板、由聚氯乙烯制成的白板、以及由聚氯乙烯制成的透明板的叠加结构作为基板时,热压时的加热温度优选约130-约150℃。当利用包括透明PETG、由PETG制成的白板、由PETG制成的白板、以及由PETG制成的透明板的叠加结构作为基板时,热压时的加热温度优选约100-约130℃。
另外,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和基板可以彼此贴在一起,以使它们两者在初步热粘合后热贴附。热粘合是利用橡胶辊等进行的。
对热粘合的条件没有特殊限制。最佳条件取决于所用的基板。通常,热粘合是在90-130℃下不超过1小时例如10-50分钟,同时加压。
本发明中,当具有保护层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被热压在基板如卡片上时,其中该保护层的表面由于填料等而变得粗糙,这时保护层上的填料由于热压将被压入保护层或者其下面的层,这将引起表面光泽增加。因此,填料丧失其有效性,造成重复持久性变差。此外,当在表面光泽增加的状态下重复记录和擦除时,记录和/或擦除部分的光泽降低。因此,印刷/擦除部分与非印刷/擦除部分之间的光泽度差异被认为是不均匀的光泽。本发明中,在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表面设置了保护层解决了这一缺陷。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表面粗糙度优选不超过0.15μm,以获得良好光泽。
包括粘合剂层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以贴到厚基板如带有磁条的氯乙烯卡的整个或部分表面上,其中磁条上难以涂布热敏层。因此,能够显示磁性存储的部分信息。
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以代替在以下之上的显示标签:厚卡片如IC卡和光感应卡,磁盘包括可重写可重写磁盘如软盘、磁性光盘(MDs)和DVD-RAMs,不使用光盘盒的光盘如CD-RWs,一次性写入的光盘如CD-Rs,由相变记录材料制成的光信息记录介质(CD-RWs),和盒式录像带。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记录标签10被粘贴到MD磁盘盒70上。当介质中的信息改变时,可以自动重写记录标签上的显示信息。当使用没有光盘盒的光盘如CD-RW时,可以直接将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贴在上面。
如图9所示,可逆热敏记录标签10能够直接粘贴到不使用光盘盒的CD-RW71上。当可逆热敏记录标签粘贴到一次性写入的光盘如CD-R上时,该可逆热敏记录标签能够显示加入到CD-R中的部分信息。
图10是使用AgInSbTe相变材料的相变光信息记录介质(CD-RW)的实例的截面图,其上粘贴了本发明的记录标签10。CD-RW的结构为,在基体111上叠加第一介电层110、光信息存储层109、第二介电层108、反射层107和中间层106。另外,在基体111的背侧形成硬涂层112。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10粘贴到中间层106上。可逆热敏记录标签10包括粘合剂层105、背层104、载体103、热敏层102和保护层101。CD-RW中,光信息存储层109的两侧没有必要都有介电层。然而,当使用诸如低耐热持久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材料制成的基体时,优选提供第一介电层110。
图11是其上粘贴了记录标签10的盒式录像带的示意图。当盒式录像带72中的信息改变时,可以自动重写记录标签10中的显示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记录标签是粘贴到媒介如卡片、磁盘、磁盘盒和磁带上,但是对于粘贴记录介质的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通过涂覆直接在媒介上形成记录介质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将形成在载体上的记录介质转移到媒介上的方法。当使用转移方法时,可以预先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粘合剂层(如热熔型粘合剂层)。
当利用热打印头将信息记录到粘贴于上述硬媒介上的记录介质中时,优选地是,在硬媒介和记录层之间形成缓冲层,以提高记录介质表面与热打印头之间的接触。
图12和13是说明本发明记录介质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图12中,在基体11上形成热敏记录层13、中间层14和保护层15,并在基体11的背侧形成背层16。图13中,在基体11上形成记录层13和保护层15,而在基体11的背侧形成背层16。
具有该结构的记录介质优选用于图5所示的具有RF-ID标签的工业可重写的片材。另外,记录介质优选地用作图14A所示的具有印刷显示部分23的卡片21。数字22表示包括本发明记录介质的可重写的显示部分。图14B所示的卡片21的背侧具有磁性记录部分以及在磁性记录部分上形成的背层24。
图15A说明了本发明记录装置(卡片)的实施方案。该记录装置包括在基体上形成的热敏记录层和保护层。记录装置包括在其背侧的凹陷部分25,其中将设置IC芯片,以及在其正面包括本发明记录标签的可重写的显示部分26。图15B说明了要设置在凹陷部分25中的IC芯片的实施方案。晶片231包括晶片基体232以及在晶片基体232上形成的集成电路233。在晶片基体232的背侧设置了多个终端234。打印机(阅读器/写入器)与末端234电接触,以读出或写入存储在IC芯片上的信息。
参考图16描述可逆热敏记录的功能。图16A是集成电路233的方框图。图16B是构成方框图,说明了存储在集成电路233的RAM中的数据的实施方案。
例如,集成电路233由LSI构成,该ISI包括通过预定程序执行控制操作的CPU235,存储用于CPU235的操作程序数据的ROM236以及写入和读出数据的RAM237。另外,集成电路233具有输入/输出接口238,它将输入数据传送给CPU235并将从CPU235输出的信号输出。此外,集成电路233具有复位电路的电源、时钟发生电路、脉冲分配电路和地址译码器电路,这些都没有示出。
CPU235根据脉冲分配电路提供的中断脉冲进行中断控制例行程序。地址译码器电路解译从CPU235输送的地址数据,并将信号输送到ROM236、RAM237和输入/输出接口238。输入/输出接口238连接到多个终端234(图16中,有8个终端)。从打印机(阅读器/写入器)输送的数据通过终端234和输入/输出接口238输入CPU235。当CPU235收到输入信号时,CPU根据存储在ROM236中的程序数据执行操作,并通过输入/输出接口238向阅读器/写入器输出数据和信号。
如图16B所示,RAM237具有多个储存区239a-239g。例如,储存区239a和239b分别储存卡号和涉及卡片管理的数据。储存区239c是被卡的主人使用的储存区,或者储存关于处理卡片的信息的储存区。储存区239d、239e、239f和239g存储以前的管理者以及涉及以前用户的信息等。
通过各种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可以在本发明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标签和装置上进行图像处理(即图像记录和/或擦除)。然而,优选通过下面描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进行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设备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构造成用于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以及构造成用于擦除本发明记录介质中的图像的图像擦除装置,以及任选地包括其它装置如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至少包括下述步骤之一:擦除预先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图像和/或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以及任选地包括其它步骤如输送记录介质和控制记录和/或擦除。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优选利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设备进行。换句话说,图像记录和擦除操作可以分别通过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擦除装置进行,输送操作和控制操作分别通过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进行。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擦除装置
图像记录装置加热记录介质来记录图像。图像擦除装置加热记录介质擦除预先记录在它上面的图像。
对用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加热装置如热打印头和激光束发射装置。这些装置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
对图像擦除装置也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加热装置如烫印机、陶瓷加热器、热辊、加热块、热空气吹风机、热打印头和激光束发射装置。这些装置中,优选使用陶瓷加热器,因为图像处理设备的尺寸可以最小化,并且记录介质能够达到良好的擦除状态,结果形成高对比度的图像。对陶瓷加热器的温度没有特殊限制,但是通常不低于110℃,优选不低于112℃,更优选不低于115℃。
当热打印头被用作擦除装置时,该图像处理设备能够进一步缩小尺寸,此外还能够节约能量。另外,可以仅仅使用一个热打印头进行图像擦除和记录。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缩小图像处理设备。当使用一个热打印头进行图像擦除和记录时,擦除预先记录的图像然后记录新图像,或者记录新图像的同时擦除预先记录的图像(即盖写方法),同时针对图像擦除和记录改变热能。盖写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缩短用于图像擦除和记录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当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用作记录介质时,图像处理设备包括信息阅读装置和信息重写装置。
用于图像处理设备的合适输送装置包括已知的输送装置,它能够输送到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和/或记录装置,比如输送带、输送辊、以及输送带和输送辊的组合。
用于图像处理设备的合适控制装置包括已知的控制装置,它能够控制图像擦除操作、图像记录操作、输送操作等、比如序列发生器和计算机。
下面将参考图17-19对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描述。
图17中,图像处理设备100包括热辊96、热打印头95、含有本发明记录片材98(重写片材)的托盘97。从托盘97输送的记录片材98的记录层被加热辊96加热,从而擦除其上以前记录的图像。热打印头95在记录层上记录下新图像。
如图18和19所示,当使用包括RF-ID标签的记录介质时,图像处理设备100包括RF-ID阅读器/写入器99。
参考图18和19,图像处理设备100的阅读器/写入器阅读记录片材98上FR-ID标签中存储的信息,并将新信息记录在其中。随后,热辊96(或者图19中的陶瓷加热器94)加热记录片材98的记录层,以擦除其中预先记录的图像。然后,根据RF-ID标签中存储的新信息,热打印头95在记录片材98的记录层上记录新图像。
可以使用条形码阅读器或磁头作为信息阅读器代替RF-ID阅读器/写入器99。当使用条形码阅读器时,条形码阅读器阅读记录在记录片材98的记录层中的条形码,然后根据阅读的信息,在先前的条形码图像和可视图像被加热辊96(图18)或陶瓷加热器94(图19)擦除后,利用热打印头95在记录层上记录下新的条形码图像。
图17和18所示的图像处理设备100包括托盘97,其中堆叠了记录片材。记录片材98依次通过输送方法如摩擦垫方法输送。通过输送辊将这种输送的记录片材输入RF-ID阅读器/写入器99。RF-ID阅读器/写入器99在RF-ID标签中阅读和写入数据。该记录片材98被送入加热辊96,以擦除记录层中记录的图像。记录片材还被送入热打印头95,在记录层中记录新的图像信息。将记录片材98从图像处理设备中取下。加热辊的温度优选为110-190℃,更优选110-180℃,甚至更优选115-170℃。
图20说明了本发明图像处理设备的另一个实施方案。
图20A所示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热打印头53、陶瓷加热器38、磁头34、和输送辊35、44和52。磁头34阅读记录介质5磁性记录层上记录的信息。陶瓷加热器38擦除以前记录在记录介质5的记录层中的图像。此外,根据磁头阅读的信息,热打印头53在记录介质5的记录层中记录新的图像数据。将记录介质5从图像处理设备上取下。如果需要,在磁性介质5通过热打印头53和输送辊52之间的缝隙和/或陶瓷加热器38和输送辊44之间的缝隙后,记录介质5可以被返回磁头34以在磁性记录层上重写信息。这样,如图20A所示,记录介质5可以按照箭头所示往返输送。磁性记录层申重写信息的步骤可以在图像记录操作或图像擦除操作之后进行。
图20B说明了本发明图像处理设备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从进/出口30插入的本发明记录介质(热敏记录介质)5通过输送辊31和导辊32输送到装置中。当记录介质5被感应器33和控制器34c探测并确认后,信息就被记录在磁性记录层或者其中存储的信息被磁头34擦除,同时记录介质5被平板压机35加压。记录介质5进一步被辊36和37以及辊39和40输送。当记录介质5被感应器43和控制器38c探测并确认后,陶瓷加热器38加热记录介质5的记录层,擦除其中预先记录的图像。记录介质5被辊45、46和47沿着如链状双破折号线所示的通道50输送。当记录介质5被感应器51和控制器53c探测并确认后,热打印头53在记录层上记录新的图像,同时平板辊52将记录介质5压向热打印头53。记录介质5由输送辊59和导辊60通过通道56a和出口61从图像处理设备中输送出来。陶瓷加热器的温度优选不低于110℃,更优选不低于112℃,甚至更优选不低于115℃。
如果需要,通过改变通道变换元件55a的位置,记录介质5可被导向到通道56b。当记录介质5触压限位开关57a时,记录介质5通过输送带58输送回来,该输送带如箭头所示可以在两个方向移动。这样反向输送的记录介质5在热打印头53和平板辊52之间的缝隙进行图像记录处理。通过改变通道变换元件55b的位置,记录介质5被导向到通道49b。当记录介质5触压限位开关57b时,记录介质5通过输送带48输送回来,该输送带如箭头所示可以在两个方向移动。然后,记录介质5再次通过通道56a输送,并通过输送辊59和导辊60从出口61出来。这种分支通道和通道变换元件可以在陶瓷加热器38的两侧设置。优选地是,在平板辊44和输送辊45之间设置感应器43a。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以及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可以形成高色密度的图像,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具有好的耐光性,达到稳定的着色状态和几乎完全脱色的脱色状态。
一般地介绍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后,参考某些具体实施例能够进一步理解,所述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而不是限定。在后面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作说明,数字表示份数表示的重量比。
实施例
本发明将参考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制备热敏层-
用球磨机将下述组分粉碎分散得到平均粒径为1.0μm的颗粒。
下面化学结构式24表示的着色显影剂                       4份
二烷基脲
(HAKREEN SB,由Nippon Kasei Chemical Co.,Ltd制造)     1份
丙烯酸多元醇树脂40重量%的溶液
(LR327,由Mitsubishi Rayon Co.,Ltd制造)               10份
下面化学式25表示的基于苯酚的抗氧化剂
(IRGONOX 1520,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         0.06份
甲乙酮                                                 80份
着色显影剂
(化学式24)
Figure C20051013737800551
<IRGONOX 1520>
IRGONOX 1520
(化学式25)
Figure C20051013737800552
向这样得到的分散液中加入1份2-苯胺基-3-甲基-6-二丁基氨基荧烷(即着色剂)和3份异氰酸酯(CORONATE HL,由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同时充分搅拌混合物,制成热敏层涂覆液体。
用线棒在厚度为125μm的白色混浊聚酯膜(膜U2L98W,DuPont Teijin Films制造)上涂覆热敏层涂覆液体,然后在100℃下干燥2分钟,随后在60℃下干燥24小时。这样,就形成了厚度约11.0μm的热敏层。
制备中间层
将下述组分充分搅拌制备中间层涂覆液体。
丙烯酸多元醇树脂50重量%的溶液
(LR327,由Mitsubishi Rayon Co.,Ltd制造)                   3份
氧化锌颗粒的30重量%分散液
(ZS303,Sumitomo-Osaka Cement Co.Ltd制造)                  7份
异氰酸酯
(CORONATE HL,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   1.5份
甲乙酮                                                     7份
用线棒在热敏层上涂覆所得到的中间层涂覆液体,然后在90℃下干燥1分钟,接着在60℃下干燥2小时。这样,就在热敏层上形成了厚度约2.0μm的中间层。
制备保护层
用球磨机将下述组分充分搅拌制备保护层涂覆液体,其中分散了平均粒径约3μm的颗粒。
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KAYARAD DPHA,Nippon Kayaku Co.,Ltd制造)               3份
氧化硅
(P-526,Mizusawa Industrial Chemicals Ltd制造)           1份
光聚合引发剂
(IRGACURE 184,Nihon Ciba-Geigy KK.制造)                 0.5份
异丙醇                                                   11份
用线棒将所得到的保护层涂覆液体涂覆在中间层上,然后在90℃下干燥1分钟。随后,在辐射能为80W/cm的紫外灯下交联所得到的膜,在中间层上形成厚度约3μm的保护层。
这样就制备了实施例1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实施例2
制造热敏记录介质
除了热敏层的组成按照下述进行改变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2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制备热敏层
用球磨机将下述组分粉碎分散得到平均粒径为1.0μm的颗粒。
下面化学结构式26表示的着色显影剂                        4份
二烷基脲
(HAKREEN SB,由Nippon Kasei Chemical Co.,Ltd制造)      1份
丙烯酸多元醇树脂40重量%的溶液
(LR327,由Mitsubishi Rayon Co.,Ltd制造)                10份
下面化学式25表示的苯酚抗氧化剂
(IRGONOX 565,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           0.06份
甲乙酮                                                  80份
着色显影剂
(化学式26)
<IRGONOX 565>
(化学式27)
Figure C20051013737800572
向这样得到的分散液中加入1份2-苯胺基-3-甲基-6-二丁基氨基荧烷(即着色剂)和3份异氰酸酯(CORONATE HL,由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同时充分搅拌混合物制成热敏层涂覆液体。
实施例3
制备热敏记录介质
除了中间层的组成按照下述进行改变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3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制备中间层
将下述组分充分搅拌制备中间层涂覆液体。
紫外线吸收聚合物的40重量%溶液
(UV-All,Nippon Shokubai Co.,Ltd制造)                    50份
甲乙酮                                                    50份
用线棒在热敏层上涂覆所得到的中间层涂覆液体,然后在90℃下干燥1分钟,接着在60℃下干燥2小时。这样,就在热敏层上形成了厚度约2.0μm的中间层。
实施例4
制备热敏记录介质
除了中间层的组成按照下述进行改变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4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制备中间层
将下述组分充分搅拌以制备中间层涂覆液体。
紫外线吸收聚合物的40重量%溶液
(UV-All,Nippon Shokubai Co.,Ltd制造)                        50份
异氰酸酯
(CORONATE HL,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      7份
甲乙酮                                                        43份
用线棒在热敏层上涂覆所得到的中间层涂覆液体,然后在90℃下干燥1分钟,接着在60℃下干燥2小时。这样,就在热敏层上形成了厚度约2.0μm的中间层。
实施例5
除了中间层的组成按照下述进行改变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5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制备中间层
将下述组分充分搅拌制备中间层涂覆液体。
紫外线吸收聚合物的40重量%溶液
(UV-All,Nippon Shokubai Co.,Ltd制造)                        50份
异氰酸酯
(CORONATE HL,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      7份
紫外线吸收剂
(Eversorb 73,Everlight Chemical Industrial Corporation制造)  3.5份
甲乙酮                                                        43份
用线棒在热敏层上涂覆所得到的中间层涂覆液体,然后在90℃下干燥1分钟,接着在60℃下干燥2小时。这样,就在热敏层上形成了厚度约2.0μm的中间层。
实施例6
制造热敏记录介质
除了热敏层的组成按照下述进行改变外,按照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6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制备热敏层
用球磨机将下述组分粉碎分散得到平均粒径为1.0μm的颗粒。
下面化学结构式28表示的着色显影剂                        4份
二烷基脲
(HAKREEN SB,由Nippon Kasei Chemical Co.,Ltd制造)      1份
丙烯酸多元醇树脂40重量%的溶液
(LR327,由Mitsubishi Rayon Co.,Ltd制造)                10份
下面化学式29表示的基于苯酚的抗氧化剂
(IRGONOX 565,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           0.06份
甲乙酮                                                  80份
着色显影剂
(化学式28)
Figure C20051013737800591
(化学式29)
Figure C20051013737800592
向这样得到的分散液中加入1份2-苯胺基-3-甲基-6-二丁基氨基荧烷(即着色剂)和3份异氰酸酯(CORONATE HL,由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同时充分搅拌混合物,制成热敏层涂覆液体。
实施例7
制备热敏记录介质
除了基于苯酚的抗氧化剂(IRGONOX 565,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的含量由0.15份变为1.2份之外,按照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7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实施例8
除了在形成热敏层、中间层和保护层之前,用线棒在厚度为125μm白色混浊聚酯膜(
Figure C20051013737800601
膜U2L98W,DuPont Teijin Films制造)上形成厚度约20μm的下述内涂层,然后在80℃下干燥2分钟之外,按照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8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制备内涂层
将下述组分均匀分散同时搅拌约1小时得到内涂层涂覆液体:
基于苯乙烯-丁二烯的共聚物
(PA-9159,NipponA&L INC.制造)                               30份
聚乙烯醇
(POVALPVA 103,Kuraray Co.,Ltd制造)                        12份
中空颗粒
(MICROSPHERE R-300,Matsumoto Yushi-Seiyaku Co.,Ltd制造)   20份
水                                                          40份
实施例9
制备热敏记录介质
除了着色显影剂变为下面化学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9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化学式30]
Figure C20051013737800602
实施例10
制备热敏记录介质
除了着色显影剂变为下面化学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10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化学式31]
Figure C20051013737800611
实施例11
制备热敏记录介质
除了着色显影剂变为下面化学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之外,按照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11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化学式32]
Figure C20051013737800612
对比实施例1
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除了除去基于苯酚的抗氧化剂(IRGONOX 1520,Ciba SpecialtyChemicals制造)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对比实施例1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对比实施例2
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除了除去基于苯酚的抗氧化剂(IRGONOX 565,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之外,按照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对比实施例2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对比实施例3
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除了基于苯酚的抗氧化剂(IRGONOX 1520,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变为下面化学式33表示的基于苯酚的抗氧化剂(IRGONOX 1076,Ciba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之外,按照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对比实施例3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IRGONOX 1076
[化学式33]
Figure C20051013737800621
对比实施例4
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除了基于苯酚的抗氧化剂(IRGONOX 1520,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变为下面化学式34表示的抗氧化剂(AO-503,Asahi Denka Co.,Ltd制造)之外,按照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对比实施例4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AO-503
[化学式34]
S-(CH2CH2CO2C13H27)2
对比实施例5
制备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除了基于苯酚的抗氧化剂(IRGONOX 1520,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变为下面化学式35表示的抗氧化剂之外,按照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对比实施例5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4,4-硫代二(3-甲基-6-叔丁基苯酚)
[化学式35]
接着,对制备的每个可逆热敏记录基体分别测试背景密度、印刷敏感度、重复印刷后字符的消除和耐光性。结果表示在表1中。
背景密度
利用Macbeth密度计R914测试每个制造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背景部分的图像密度。
印刷敏感度
利用BeCom Co.,Ltd制造的印刷设备,同时根据恒定脉冲宽度为2.94msec的电压变量(8.0-15.5eV)来改变能量,在制备的每个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具有0.27-0.66mj/点数的16级图像。利用Macbeth密度计R914测试所形成的图像,计算当密度饱和时所施加的能量值。
重复印刷后字符的擦除
利用卡片打印机(R28000,PCC Co.,Ltd制造)在每个制备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和擦除图像100次。随后,肉眼观察每个介质的表面,根据下述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E:极好(表面无伤痕和擦痕)
F:好(表面有伤痕和擦痕)
P:差(看到大的伤痕和擦痕,并且表面破坏)
耐光性
利用卡片打印机(R28000,PCC Co.,Ltd制造)在每个介质上形成图像,并置于5000Lux光线下放置300小时。随后,用卡片打印机擦除全部图像。利用X光计评价色调的变化(光照射前后非打印部分(背景部分)的色差)。利用Macbeth密度计R914评价未完全脱色部分(光照射前形成图像的部分)。基于下面算式计算背景部分的色差和不完全的脱色程度:
[算式1]
色差(ΔE)=√(照射前L*-照射后L*)2+(照射前a*-照射后a*)2+(照射前b*-照射后b*)2
[算式2]
不完全的脱色度=(照射后擦除图像部分的密度)-(照射后背景的密度)
表1
  背景密度   背景部分的色差(ΔE)   不完全的脱色度   重复印刷后字符的消除   印刷敏感度(mj/点数)
 实施例1   0.10   4.2   0.05   E   0.58
 实施例2   0.18   4.0   0.045   E   0.58
 实施例3   0.10   3.5   0.04   E   0.52
 实施例4   0.09   3.2   0.04   E   0.52
 实施例5   0.10   2.3   0.038   E   0.52
 实施例6   0.11   1.8   0.035   E   0.52
 实施例7   0.11   1.7   0.031   E   0.52
 实施例8   0.10   1.7   0.03   E   0.39
 实施例9   0.12   4.1   0.03   E   0.54
 实施例10   0.13   4.0   0.05   E   0.52
 实施例11   0.12   1.8   0.04   E   0.56
 对比实施例1   0.09   5.8   0.108   E   0.58
 对比实施例2   0.10   4.8   0.092   E   0.52
 对比实施例3   0.10   4.5   0.07   E   0.52
 对比实施例4   0.11   4.8   0.075   E   0.52
 对比实施例5   0.09   5.0   0.065   E   0.52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所述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达到稳定的着色状态和即使暴露于下光下也几乎完全脱色的脱色状态,以及稳定地重复着色和脱色。另外,提供了利用该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材料,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本文件要求了优先权,含有在2004年11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4-319797中涉及的主题。

Claims (22)

1.一种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包括:
基体;和
热敏层,包括:
电子给体着色化合物;
电子受体化合物;和
包括一个或多个烷硫基的酚类抗氧化剂,
其中该酚类抗氧化剂是由式(1)或式(2)表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Figure C2005101373780002C1
其中,R1和R2独立地表示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中该酚类抗氧化剂的含量占热敏层重量的1-10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中该电子受体化合物用下式(3)表示:
其中,n表示1-3的整数,m表示1-20的整数,r表示0-3的整数,X和Y各自表示含有杂原子的二价基团,R3表示二价烃基,R4表示一价烃基。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中在该热敏层上设置含有吸收紫外线的聚合物的层。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中该吸收紫外线的聚合物是交联的。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还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中含有具有吸收紫外线结构的聚合物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中在该基体和热敏层之间设置内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中该内涂层含有中空颗粒。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中该可逆热敏记录介质被加工成卡片形、标签形、片材形或卷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其中在其上形成图像的侧和其另一侧中的至少一侧包括不可逆可视信息部分和不可逆可印刷部分中的至少一个。
12.一种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包括
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以及
位于该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中其上没有形成图像的一侧的粘合剂层。
13.一种可逆热敏记录装置,包括
信息储存部分;以及
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可逆显示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可逆热敏记录装置,其中该信息储存部分和可逆显示部分是集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可逆热敏记录装置,其中该信息储存部分包括磁性热敏层、磁条、IC存储器、光存储器、全息图、RF-ID标签卡、磁盘、磁盘盒和磁带中的一种。
16.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擦除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成通过加热可逆热敏介质在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中该图像擦除装置设置成通过加热可逆热敏介质擦除该可逆热敏介质上形成的图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图像处理装置是热头和激光辐射装置之一。
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该图像擦除装置是热头、陶瓷加热器、热辊、烫印机、加热块和激光辐射装置之一。
19.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加热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在该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步骤,以及通过加热该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擦除在该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的步骤的至少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图像的形成是通过热打印头和激光辐射装置之一完成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图像的擦除通过热打印头、陶瓷加热器、热辊、烫印机、加热块和激光辐射装置之一进行。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同时利用热打印头擦除在先形成的图像。
CN200510137378A 2004-11-02 2005-11-02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标签、和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743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19797 2004-11-02
JP319797/2004 2004-11-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0963A CN1820963A (zh) 2006-08-23
CN100577438C true CN100577438C (zh) 2010-01-06

Family

ID=35695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373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7438C (zh) 2004-11-02 2005-11-02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标签、和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52847B2 (zh)
EP (1) EP1669208B1 (zh)
CN (1) CN100577438C (zh)
DE (1) DE602005007843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07827A (ja) * 2006-05-19 2007-11-29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デジタル情報記憶媒体、及び、可逆性表示記録媒体
JP2008037098A (ja) * 2006-07-10 2008-02-21 Toshiba Tec Corp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及びこの記録媒体を用いた画像記録方法
JP4086252B2 (ja) * 2006-09-08 2008-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消去装置
CN101636455B (zh) 2007-03-15 2013-11-27 巴斯夫欧洲公司 基于间苯二酚基三嗪衍生物的热敏涂料组合物
US9045619B2 (en) * 2007-08-22 2015-06-02 Datalase Ltd. Laser-sensitive coating composition
JP5015702B2 (ja) * 2007-09-11 2012-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装置
JP5332412B2 (ja) * 2007-09-13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EP2207933B1 (en) * 2007-11-07 2014-05-21 DataLase Ltd New fiber products
JP5487609B2 (ja) * 2007-12-28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US20120045624A1 (en) * 2008-10-27 2012-02-23 Basf Se Aqueous laser-sensitive composition for marking substrates
US7935463B2 (en) 2009-03-09 2011-05-03 Xerox Corporation Reusable paper media with compatibility markings and printer with incompatible media sensor
US20100302927A1 (en) * 2009-05-31 2010-12-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US8507153B2 (en) * 2009-08-31 2013-08-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mpositions,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a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a
US8182967B2 (en) * 2009-08-31 2012-05-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a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US8703388B2 (en) 2009-08-31 2014-04-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a
US8124299B2 (en) * 2009-08-31 2012-02-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for using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a
CN102862381B (zh) * 2009-09-15 2015-11-18 株式会社东芝 脱色装置
ES2534335T3 (es) 2010-05-20 2015-04-21 Array Biopharma, Inc. Compuestos macrocíclicos como inhibidores de la Trk cinasa
JP5659636B2 (ja) 2010-08-31 2015-0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及び可逆性感熱記録部材
JP6326759B2 (ja) * 2012-11-30 2018-05-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記録システム、画像書き換えシステム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CN110400515B (zh) * 2018-11-26 2020-08-0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可多次使用及可再生的标签及其制备
KR20210142108A (ko) * 2019-03-20 2021-11-24 소니그룹주식회사 데이터 보호체, 데이터 보호 시일 및 묘화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07352A1 (de) 1979-02-24 1980-08-28 Dabisch Tipp Ex Tech Koerper mit reversiblen, fixierbaren und temperaturveraenderlichen lichtextinktionen
JPS60193691A (ja) 1984-03-15 1985-10-02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可逆的画像形成材料
JPH0764117B2 (ja) 1985-04-15 1995-07-1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書換形光記録方法および書換形光記録媒体
JPH07100769B2 (ja) 1985-12-11 1995-11-01 パイロツトインキ株式会社 色彩記憶性塗料
JPH078931B2 (ja) 1985-12-12 1995-02-01 パイロットインキ 株式会社 色彩記憶性樹脂組成物
JPH0659746B2 (ja) 1985-12-14 1994-08-10 パイロツトインキ株式会社 色彩記憶性印刷物
JPH02188293A (ja) 1989-01-18 1990-07-2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H02188294A (ja) 1989-01-18 1990-07-2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2558362B2 (ja) 1989-11-28 1996-11-2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逆性記録材料
US5296439A (en) * 1990-12-26 1994-03-22 Ricoh Company, Ltd. Reversible thermosensitive coloring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recording medium
JP3054662B2 (ja) 1990-12-26 2000-06-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記録材料
JP2981558B2 (ja) 1990-12-26 1999-1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的熱発色性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記録媒体および記録方法
JPH04247985A (ja) 1991-01-24 1992-09-03 Ricoh Co Ltd 可逆的感熱記録材料
JPH04267190A (ja) 1991-02-21 1992-09-22 Ricoh Co Ltd 可逆性熱変色材料
US5521138A (en) * 1991-06-29 1996-05-28 Ricoh Company, Ltd. Reversible thermosensitive coloring composition, and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same
US6656879B2 (en) * 1992-06-25 2003-12-02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of reversible selective manifestation of different states of functional element
US5817599A (en) * 1995-01-23 1998-10-06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Reversible heat sensitive recording material
JP3966585B2 (ja) * 1996-08-07 2007-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H10119440A (ja) * 1996-08-30 1998-05-12 Ricoh Co Ltd 可逆性感熱発色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3760431B2 (ja) * 1996-12-20 2006-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3735762B2 (ja) * 1997-06-26 2006-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3674824B2 (ja) * 1997-12-27 2005-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字・消去方法
US6261992B1 (en) * 1998-09-29 2001-07-17 Ricoh Company, Ltd. Reversible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aterial and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6265344B1 (en) * 1998-10-16 2001-07-24 Ricoh Company, Ltd. Transparent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aterial
US6579826B2 (en) * 2000-10-10 2003-06-17 Ricoh Company Limited Reversible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edium and image forming and erasing method using the recording medium
JP4024474B2 (ja) * 2000-11-30 2007-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の画像形成・消去方法
JP2002248863A (ja) * 2001-02-26 2002-09-03 Ricoh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画像処理方法
JP3970117B2 (ja) * 2001-07-19 2007-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可逆記録媒体、ラベル、カード、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ディスク、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画像記録消去方法
JP2005035276A (ja) * 2003-06-25 2005-02-10 Ricoh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並びに、可逆性感熱記録ラベル、可逆性感熱記録部材、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335017B2 (ja) * 2004-01-08 2009-09-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可逆記録媒体、並びに、熱可逆記録部材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69208B1 (en) 2008-07-02
DE602005007843D1 (de) 2008-08-14
EP1669208A1 (en) 2006-06-14
CN1820963A (zh) 2006-08-23
US7452847B2 (en) 2008-11-18
US20060094599A1 (en) 200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7438C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标签、和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0393531C (zh) 热致可逆记录介质、标签和构件及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1037066B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图像处理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318226C (zh) 可逆的热敏记录介质、标签和组件,以及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0413701C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和装置、使用该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图像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1041308B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及标签、部件、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JP3970117B2 (ja) 熱可逆記録媒体、ラベル、カード、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ディスク、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画像記録消去方法
CN101676122B (zh) 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方法
CN10121960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1791918B (zh) 热敏记录介质和采用其的图像处理方法
CN102189864A (zh) 热敏记录介质、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1676121A (zh) 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方法
CN101137512A (zh) 新的酚类化合物、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元件、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5120921B2 (ja) 熱可逆記録媒体、熱可逆記録部材、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2975508B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JP5315875B2 (ja)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4746401B2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並びに可逆性感熱記録ラベル、可逆性感熱記録部材、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3079831B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和可逆热敏记录元件
JP2006167996A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並びに、可逆性感熱記録ラベル、可逆性感熱記録部材、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732931B2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並びに可逆性感熱記録ラベル、可逆性感熱記録部材、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6076095A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4879853B2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2007076051A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2005041087A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2005262782A (ja) 可逆性感熱層用組成物及び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並びに、可逆性感熱記録ラベル、可逆性感熱記録部材、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