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9569C - 记录媒介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媒介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9569C
CN100379569C CNB2005100047742A CN200510004774A CN100379569C CN 100379569 C CN100379569 C CN 100379569C CN B2005100047742 A CNB2005100047742 A CN B2005100047742A CN 200510004774 A CN200510004774 A CN 200510004774A CN 100379569 C CN100379569 C CN 10037956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 platform
conveying device
fixed material
throughput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47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44388A (zh
Inventor
石井隆幸
濑下龙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195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8360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938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5545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938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663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938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2870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44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4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95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956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B41J11/005Guides in the printing zone, e.g. guides for preventing contact of conveyed sheets with print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5Means for printing without leaving a margin on at least one edge of the copy material, e.g. edge-to-edg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Abstract

一种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可操作地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媒介,所述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包括:固定的本体;往复输送台,所述输送台在位于所述本体后部侧的原位位置和排出记录媒介的排出位置之间的本体的上表面上可移动,多个吸引孔形成在所述往复输送台上;以及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布置在位于输送台之下的本体内,气流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排气口在所述输送台处于排出位置时可操作地排出记录媒介;所述输送台被构造成通过结合吸引和往复操作而输送记录媒介。可以顺利排出记录媒介,没有必要设置以往的排纸带齿辊,在排出时不会在记录媒介上留下排纸带齿辊的压痕。

Description

记录媒介输送装置
本申请为申请人于2002年10月1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02147361.7、名称为“被固定材料输送装置、排出装置、排出方法和固液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媒介输送装置、记录媒介排出装置、记录媒介排出方法,尤其涉及在记录部内部吸引支撑记录媒介,并且,固定结束后顺利排出的技术。
背景技术
图15是表示普通的一种向固定目标输送的喷墨式打印机内部结构的侧视图。这个喷墨式打印机包括作为自动连续供纸装置(自动数据记录纸供纸器)的供纸辊1和供纸盒2,作为输送装置的送纸辊3、从动辊4、输送台5、排纸辊6和带齿辊(排纸收集器)7,作为记录装置的托架8和记录头9。
具有这样结构的喷墨式打印机,由自动连续供纸装置供应作为记录媒介的例如纸,一边由输送机构输送纸,一边由记录装置向打印纸喷射墨水滴进行打字或图像的印刷。即,喷墨式打印机的控制部,通过转动供纸辊1使供纸盒2上升,把存放在供纸盒2的多片记录媒介P推向供纸辊1,把最上边的记录媒介P和其下边的记录媒介P分离并供出。然后,把记录媒介P夹在送纸辊3和从动辊4之间,转动送纸辊3并把记录媒介P输送到输送台5上。
接着,例如从黄(yellow)、品红(magenta)、青(cyaan)、黑(black)四色的墨盒向安装在托架8的记录头9的压力发生室供应各颜色的墨水,加压压力发生室内的墨水,从喷嘴的孔向记录媒介P喷出墨水滴。此时,控制各颜色墨水喷出的时间以及托架8、送纸辊3的驱动,进行高精度的墨水落点控制和半色调处理。然后,把记录媒介P夹在排纸辊6与排纸带齿辊7之间,转动排纸辊6送到未图示的排纸堆积箱上。
在有关的喷墨式打印机中,如图16(a)所示,排出记录媒介P时,把排纸带齿辊7的压紧力设定为记录媒介P不留下压痕的程度。但在记录媒介P上记录比如过浓图像等的多数墨水粒喷出的图像时,该记录媒介P吸收大量的墨水,如图16(b)所示,在记录头9的一侧形成波形鼓起,产生所谓的波皱。
如果发生这种波皱,则会有记录媒介P与记录头9的间隙变窄、由墨水粒的飞翔距离不均匀而产生记录的不均匀,或记录媒介P与记录头9接触而被污染的不正常现象。在图16(a)所示的记录媒介输送机构中,如果送纸辊3和排纸辊6之间的跨距比较短,可以把上述的波皱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可以尽可能防止上述不正常的现象。
然而,喷墨式打印机中,不久的将来,随着记录速度的更高速化,必然增加各颜色喷嘴列的喷嘴数,或有必要在记录媒介的输送方向上排列多颜色喷嘴列,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6(c)所示,记录头的尺寸在记录媒介的输送方向变长。如果记录头9变长,送纸辊3和排纸辊6之间的跨距也变大,因此,在送纸辊3(和从动辊4)和排纸辊6(和作为其从动辊的排纸带齿辊7)夹紧输送和排出的结构中,无论如何也不能防止波皱而超过允许范围,在有些机种中,记录头那样长的喷墨式打印机不可能利用两组辊夹紧输送和排出,出现结构本身不合理的事态。
而且,这样的波皱在使用作为记录媒介的喷墨式打印机等的专用纸时较小,而使用普通纸时较大。因此,通常,设计喷墨式打印机时,考虑使用普通纸时的由于波皱的纸的浮起,加大纸间隔[图16(a)中的记录媒介P与记录头9之间的间隔A]。但是,这样加大纸间隔,则在使用专用纸时,从记录头的喷嘴喷出的墨水粒会产生飞行转弯,使着落点偏移加大而阻碍印字质量的提高。
并且,如果由于波皱而记录媒介P浮起,则如图16(b)箭头B所示,浮起的记录媒介P压紧在排纸带齿辊7上,其结果如图17所示,该记录媒介P上留下排纸带齿辊7的压痕。这个压痕尤其在波皱大的普通纸上明显,成为降低印字质量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近几年,有主要是在记录媒介的输送面上设置中空箱状的吸引部,通过设在该吸引部的多个吸引(通孔)孔,利用吸引泵吸引记录媒介的种种提案(参考特开昭63-303781号公报、特开平3-270号公报等)。其中,作为消除波皱的方法,有把记录媒介通过它们的吸引孔吸引或吸附在压纸滚筒的方法的提案。
可是,都是只不过在中空箱状的吸引部上开个通孔来吸引的结构,在记录部内部,涉及记录媒介全面上防止上述波皱是困难的。而且,如图16(b)的箭头B所示,记录媒介的从记录部出来的部分浮起,被排纸带齿辊7压紧的结果,不能防止在该记录媒介P上不留下压痕。
而且,记载在上述公报的以往例中,是中空箱状的吸引部上只开设通孔来吸引的结构,如果吸引力过大,则容易导致输送(送纸)精度的降低。因此,实际的现状是除了向重力方向输送纸(利用纸的自重送纸)那样用于大开本纸的一些打印机以外还无实用。
而且,上述的喷墨式打印机中,可以进行记录媒介P的输送方向的前端(以下称上端)和输送方向的后端(以下称下端)无白边的印刷。这个上下端无白边的印刷,有必要把由送纸辊3输送记录媒介P的输送速度调整得比平常慢,只使用记录头9向记录媒介P喷射的一部分喷嘴进行喷射。
这样,上下端无白边的印刷不能使用全部喷嘴进行,其理由如下。即,进行上下端无白边的印刷时,从记录媒介P的上下端偏离的墨水附着在输送台5上,如果以墨水附着在输送台5的状态,就有污染记录媒介P的危险。因此,如图15所示,把接受并吸收偏离记录媒介P的上端和下端的墨水吸收部件5b、5c埋设在形成于输送台5的凸缘5a的两侧,以便确保记录媒介P与记录头9之间的纸间隔和降低记录媒介P与输送台5之间产生的输送阻力。
这个墨水吸收部件5b与墨水吸收部件5c之间的间隔,随着根据在上下端无白边的印刷中使用的喷嘴数而变化。比如,如果增加上下端无白边的印刷中使用的喷嘴数,则应该缩短墨水吸收部件5b与墨水吸收部件5c之间的间隔,凸缘5a的长度必然变短。可是,为了使凸缘5a可靠地支承记录媒介P而维持稳定的纸间隔,凸缘5a的长度应保证一定长度。
因此,考虑必要的凸缘5a的长度、记录媒介P的出头精度、记录媒介P的长度的精度、输送纸精度的偏差、即使是出头最短当进行无白边的印刷时也不印刷到凸缘5a、即使是使用最短长度纸当进行无白边的印刷时也不印刷到凸缘5a等,则自然而然确定可以使用的喷嘴数。
总之,由于在进行上下端无白边的印刷中不能使用全部喷嘴,只能使用一部分喷嘴喷出墨水,因此有必要以比通常慢的速度输送记录媒介P。因此,上下端无白边的印刷速度比通常的印刷速度慢而印刷作业时间变长,而且,上下端无白边印刷中的记录媒介P的输送量比通常的记录媒介P的输送量小,有时在上下端无白边处理区域和通常的处理区域之间的界限部分发生图像质量不稳定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打印机更有效地防止记录媒介的波皱,顺利地送出结束固定之后的记录媒介,并不留由于排纸带齿辊的压痕。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尤其是在于进行包括在记录媒介的下端无白边固定时,缩短固定作业时间,提高固定图像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在排出记录媒介一侧设置吸引部件,该吸引部件包括设有多个吸引孔的记录媒介输送面、连通上述多个吸引孔的减压室,和吸引该减压室内空气的吸引机构;通过设在这个吸引部件上的吸引孔吸引、吸附记录媒介,在该结构中,固定结束后,通过从吸引孔吹出空气使记录媒介背离记录媒介输送面,进一步辅助地向输送方向移动。
即,本发明之1的一种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可操作地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媒介,所述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包括:固定的本体;往复输送台,所述输送台在位于所述本体后部侧的原位位置和排出记录媒介的排出位置之间的本体的上表面上可移动,多个吸引孔形成在所述往复输送台上;以及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布置在位于输送台之下的本体内,气流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排气口在所述输送台处于排出位置时可操作地排出记录媒介;所述输送台被构造成通过结合吸引和往复操作而输送记录媒介。
根据这样的结构,记录媒介由记录媒介输送机构供应到上述吸引部件的记录媒介输送面上,并由吸引机构通过吸引孔吸附在记录媒介输送面上。然后,记录媒介以被吸附在记录媒介输送面的状态下,由固定头进行固定的同时,由记录媒介输送机构从上游逐渐地输送到下游。然后,固定结束后,通过由吹出机构从吸引孔吹出空气使记录媒介背离记录媒介输送面,稍微浮起,由辅助输送机构使其向排出方向、即往下游移动。由此,固定结束后,记录媒介背离记录媒介输送机构的记录媒介输送面而向排出方向移动并圆滑地排出,所以没有必要设置以前使用的排纸带齿辊,排出时不会在记录媒介上留下压痕。
另外,本发明之2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输送机构,以吸引部件的各吸引孔向着记录媒介的排出方向倾斜开孔而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固定结束后,记录媒介通过吹气机构从吸引孔吹出空气、背离记录媒介输送面稍微浮起,同时因为吸引孔向着排出方向倾斜地开孔,所以乘着从吸引孔吹出的空气,向着排出方向移动。
另外,本发明之3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输送机构,以吸引部件的记录媒介输送面倾斜成沿着排出方变低。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固定结束后,记录媒介通过吹出机构从吸引孔吹出空气,背离记录媒介输送面表面而稍微浮起,同时因记录媒介输送面向着排出方向往下倾斜而靠记录媒介的自重向排出方向移动。
另外,本发明之4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是在本发明之2或3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吹气机构由吸引机构兼用,通过反转吸引机构的方法吹出减压室内空气。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已有的吸引部件的吸引机构,反转这个吸引部件作为吹气机构,从吸引孔吹出空气,所以结构简单、可以克服成本的上涨。
于是,本发明之5的记录媒介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记录媒介输送装置。这样,在固定结束后,记录媒介通过吹气机构从吸引孔吹出空气,背离记录媒介输送面的表面而稍微浮起,并由辅助输送机构向排出方向、即往下流移动,因此,没有必要设置以往的排纸带齿辊,排出时在记录媒介上不会留下带齿辊的压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6的记录媒介排出装置,作为从排出部排出记录媒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排出部的上述记录媒介下侧,设置可以使该记录媒介浮起并且向着该记录媒介排出方向发生气流的机构,依靠该气流排出记录媒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7的记录媒介排出方法,作为从排出部排出记录媒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排出部的上述记录媒介下面,发生使该记录媒介浮起并且向着该记录媒介排出方向的气流,依靠该气流排出记录媒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8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所述记录媒介的输送台和进行吸气的吸气机构;所述输送台可以进行吸附被输送的记录媒介的动作和沿所述记录媒介输送方向的往复移动动作,所述输送台通过组合吸气动作和往复而输送所述记录媒介;所述吸气机构用于吸附所述记录媒介;还包括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布置在所述输送台的下方,并由此吹出气流,从而排出已移动到将在此排出记录媒介的排出位置的所述记录媒介。由此,没有必要设置记录媒介排出辊等,因此可以在不留伤痕和墨水摩擦的良好的状态下排出记录媒介。
本发明之9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8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用于排出上述记录媒介的气流,利用的是在上述输送台上吸引上述记录媒介时的上述吸引机构的排出空气。
本发明之10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8或9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排出上述记录媒介时,发生比固定中的气流量大的气流。
本发明之11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连通上述输送台和上述吸引机构的连通口,因上述输送台的移动而露出,从而增加记录媒介排出位置的排气流量。由此,在输送台移动到记录媒介的排出位置时,开放连通口,可以降低流路负荷,因此减少吸引记录媒介的吸引力而增加排出空气的流量,可靠地排出记录媒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1 2的发明,是在对被输送的记录媒介喷出墨水进行固定的喷墨式打印机中,其特征在于,具本发明之6所述的记录媒介排出装置或本发明之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由此,可以提供获得上述各种效果的喷墨式打印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13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包括可以进行对由输送辊供给的记录媒介进行吸附的动作和在记录媒介输送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动作、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动作而输送上述记录媒介的输送台;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台,在上述记录媒介的下端离开上述输送辊之前,和上述输送辊共同输送上述记录媒介。由此,可以圆滑地进行从输送辊的记录媒介的输送到输送台的记录媒介的输送转交,因此可以提高包括下端在内的记录媒介全面的固定图像的质量。
本发明之14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3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把在进行下端无白边固定中接受喷嘴喷到上述记录媒介下端的无用墨水的墨水接受部,被设置在通过布置于上述输送台下方的本体上的上述输送台的移动而露出的位置上。由此,把记录媒介的下端吸附在输送台上并由输送台的移动来输送记录媒介,而且没有必要在输送台上设置下端无白边固定用的墨水接受部,因此,没有必要在输送台上设置用于确保纸间隔和降低输送阻力的凸缘。从而,在下端无白边固定中可以使用全部喷嘴,以平常的速度进行固定,可以缩短固定作业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记录媒介全面上的固定图像质量。
本发明之15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3或14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支撑脱离上述送纸辊的记录媒介下端的支撑部,它可以被收纳在上述输送台的后部。由此,从输送台后端露出的记录媒介下端,由于支撑部的支撑,即使是受到吸附记录媒介的吸引气流的影响而受到往下的拉力也不会落下,在记录媒介全面范围内确保稳定的纸间隔,可以提高固定图像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16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包括可以进行吸附被输送的记录媒介的动作和可以在上述记录媒介输送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动作、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动作而输送记录媒介的输送台;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输送台上设有在上述记录媒介上进行上端无白边固定时接受从喷嘴喷出的无用墨水的接受部。由此,可以把记录媒介的上端吸附在输送台上并通过移动输送台输送记录媒介,而且在输送台上的一处可以设置上端无白边固定用墨水接受部,因此在输送台上没有必要设置用于保证纸间隔和降低输送阻力的凸缘。从而,在上端无白边固定中利用全部喷嘴,以平常的速度进行固定,可以缩短固定作业时间,同时提高记录媒介全范围内的固定图像质量。
本发明之17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7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上述墨水接受部的上述记录媒介输送方向上流一侧的上述输送台上也设有吸附上述记录媒介的吸引部。由此,可以把记录媒介的上下端,以平面形状吸附在输送台上,在全固定区域范围内保证稳定的纸间隔,可以提高固定图像质量,同时减少固定区域内的记录媒介的浮起,防止由于和固定头的摩擦而引起的污染。
本发明之18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6或17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墨水接受部里设有吸引墨水的孔。由此,可以使墨水不积留在墨水接受部而向外部排出,比起单纯地利用吸收部件吸收可以减少由于墨水引起的记录媒介的污染,可以节省更换吸收部件的保养工时。
本发明之19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6~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台和上述记录媒介的输送同步移动,以便使在上述记录媒介的上端固定时的上述墨水接受部总是面对最上端的上述喷嘴。由此,在进行上端无白边固定时,可以把偏离记录媒介上端的无用墨滴可靠地接受在墨水接受部内,减少由于墨水引起的记录媒介的污染。
本发明之20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6~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台,在结束上述记录媒介的上端固定以后,在固定动作继续中恢复原位。由此,可以把记录媒介从上端到下端支撑在输送台上,在记录媒介全范围内确保稳定的纸间隔,可以提高固定图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本发明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图。
图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吸引部件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2中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吸引部件的吸引孔的变形例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7是表示图6中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输送台和本体部的详细例子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6中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工作例子的程序框图。
图10是表示图6中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工作图。
图11是表示图6中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第三和第四工作图。
图12是表示图6中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第五和第六工作图。
图13是表示图6中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第七工作图。
图14是表示安装图6所示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中进行上端无白边印刷时,固定头所使用的喷嘴图。
图15是表示以往的喷墨式打印机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6(a)、(b)、(c)是图15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固定部和记录媒介输送装置中只挑选主要部分的图。
图17是表示利用图16喷墨式打印机固定的图像的压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安装本发明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作为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图2是表示其主要部分的有关第一实施例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如图1所示,这一喷墨式打印机40的基本构成如下:通过把存放在倾斜安装在打印机本体41上的自动供纸(ASF)部件42的打印纸箱42a中的记录媒介P、在记录时利用向输送方向D输送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20,输送到由记录头43和位于记录头43下方位置的吸引部件100所组成的记录部44,同时把记录后的记录媒介P排出到打印机本体41的外部。
而且,在打印机本体41的背面形成图1中没有表示的手动供纸口45(参照图2),从这个手动供纸口45插入供给的记录媒介P也同样地在记录时由记录媒介输送装置20送入到记录部44,同时把记录后的记录媒介P排出到打印机本体41外部。而且,图1中,打印机本体41包括支撑框架41a、外罩41b和记录媒介P的排出口41c。作为记录媒介P可以使用喷墨式打印机专用纸、普通纸、OHP底版、描图纸、明信片等各种媒介。
这里,沿着垂直于记录媒介P输送方向D(送纸方向或副扫描方向)的E、F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平行设有导向轴(图中未示),在导向轴上有可以滑动支撑的输送架43a,在输送架43a上面装有记录头43;这一输送架43a利用DC电机43b驱动的同步齿型带在导向轴(图中未示)上滑动。而且,记录头43具有按颜色比如由96个喷嘴组成的喷嘴列,可拆卸地安装在输送架43a的墨盒43c,按颜色供应的墨水,根据印刷数据利用上述全部喷嘴或部分喷嘴向记录媒介P喷出微小的墨水粒。
图2是上述记录媒介输送装置2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面图,图3是其吸引部件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记录媒介输送装置20,包括记录时吸引支撑记录媒介P的吸引部件100、从吸引部件100的上流向下流输送记录媒介P的记录媒介输送机构120。上述吸引部件100设在相与用于印刷记录媒介的记录头43夹住记录媒介输送路径L的下方、并形成为由上段的吸引部101和下段的吸引力发生部104所组成的上下两段结构的中空箱状。
如图2所示,吸引部101,包括形成于内部的减压室102、近似矩形的作为凹处分别形成在记录媒介P输送面上的多个吸引室106、把这些吸引室106分别连通减压室102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并具有截面积小于上述吸引室106面积的多个吸引孔108(参照图3)。吸引力发生部104通过连通孔110连通于吸引部101的减压室102,内部有具有离心风机的泵112。
泵112通过连通孔110连通于减压室102的状态下安装在减压室102的下方的规定位置上,记录时,离心风机正向转动,并且如以后要叙述的那样,在排出记录完的记录媒介P时,作为记录媒介输送机构120的辅助机构的吹出机构,可以反向转动。
这里,相当于以往的吸引结构的吸引孔部分,由吸引室106和吸引孔108形成,吸引孔108利用小直径的穿通孔形成,这样提高对于泵的特性的可利用的负压利用率,同时把形成面向记录媒介的面的吸引室106形成为更大面积的近似矩形的凹处,以便可以产生对记录媒介的大的吸引力。而且,如图4所示,可把上述吸引孔108形成为向着上表面且前端部分细。
上述记录媒介输送机构120,由吸引部件100和布置在记录头43的上流的记录媒介输送路径L下面的供纸轮121、把记录媒介P送入到记录头43和吸引部件100之间的输送纸辊122、从这个输送纸辊122的上方与其压力接触的从动辊123等组成,省略了排纸辊和排纸带齿辊,以便把存放在打印纸箱42a中的记录媒介P一片一片地拾取输送。
这里,记录媒介输送机构120,还包括辅助输送机构126和吹气机构128。如图2所示,上述辅助输送机构126是使吸引部件100的吸引部101上表面、面对记录头43的印刷区域被形成为平坦面,但从这个印刷区域到下流区域是从上流到下流、即向着记录媒介排出方向逐渐变低,以形成倾斜。
相对于此,上述吹气机构128,在图示的情况下,利用上述吸引部件100的吸引力发生部104的泵112,通过使该泵112反转,从泵112到吸引部101的吸引孔108,通过吸引室106,从吸引部101的表面吹出。于是,该泵112在结束记录媒介的印刷后切换到反转,这样从吸引部101的表面吹出空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10的结构如上,其动作如下。首先,当利用没有图示的主计算机等对存放在打印纸箱42a的记录媒介P输入记录命令时,驱动ASF部件的供纸辊转动,把存放在打印纸箱42a的记录媒介P一片一片地送出,进一步,驱动记录媒介输送机构120的送纸辊122等转动,以便把记录媒介P送入到记录头43和吸引部件100之间。
另一方面,在吸引部件100中,离心风机开始正向转动,由此,由泵112的吸引力通过连通孔110和减压室102作用在吸引孔108和吸引室106上,成为吸气吸引状态。由此,送入到记录部44的记录媒介P被吸引吸附在吸引部件100的记录媒介输送面的印刷区域,保持吸附状态下输送。与此同时,记录头43一边在记录媒介P上方沿着主扫描方向E、F移动,一边向记录媒介P喷出墨水粒,进行图像记录。
然后,如果结束对记录媒介P的印刷,则如图2所示,记录媒介P后边缘从记录媒介输送机构的送纸辊122与从动辊123之间释放。此时,通过驱动使吸引部件100的吸引力发生部104的泵112反转,从吸引部件100的吸引室106往上吹出空气。由此,记录媒介P背离吸引部件100的吸引部101上表面,浮起。
这里,如图4所示,在上述吸引孔108向着上面并形成前端部分变细的形状时,通过吸引孔108的空气根据这个形状而加速,从吸引孔108的上端猛烈吹出,记录媒介P受到更强的浮力而可靠地浮起。
然后,因为吸引部件100的吸引部101的上表面是向着排出方向往下倾斜,所以记录媒介P靠自重落到低处,沿着吸引部件100的倾斜的上表面向排出方向移动,从记录部44送出之后,排出到打印机本体41的外部。此时,如上所述,记录媒介P在由记录头43的印刷时,利用吸引部件100被保持吸附在记录媒介输送面上,因此不会发生由于波皱而引起的浮起。
另外在排出时,由于从吸引部件100的记录媒介输送面吹气使记录媒介P浮起,沿着这个记录媒介输送面的斜面靠自重落下,而不使用以往的排纸带齿辊,排出到打印机本体41的外部,因此不会留下压痕。
(第二实施例)
图5出示的是本发明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在图5中,记录媒介输送装置30的结构和图2所示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20几乎相同,对于相同的结构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记录媒介输送装置30在以下几处与记录媒介输送装置20不同。即,在记录媒介输送装置30中,辅助输送机构31替代图2所示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20中的吸引部件100的吸引部101的依靠倾斜面的辅助输送机构31,在吸引部件100的吸引部101上表面设有的吸引孔108,如图5所示,向着上方的排出方向倾斜。
根据具有这样结构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30,可与图2所示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20同样工作的同时,如图3所示,当对记录媒介P的印刷结束、记录媒介P的后边缘从记录媒介输送机构的送纸辊122与从动辊124之间释放时,通过使吸引部件100的吸引力发生部104的泵112反转,从吸引部件100的吸引室106向上吹出空气。由此,记录媒介P背离吸引部件100的吸引部101上表面浮上。
然后,因为吸引部件100的吸引部101的各吸引孔108,向着排出方向倾斜,所以记录媒介P乘着从各吸引孔108斜着喷射的空气流,沿着吸引部件100平坦的上表面向排出方向移动,从记录部44送出之后,排出到打印机本体41的外部。从而,与图2中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20同样,通过记录头13印刷时由吸引部件100把记录媒介P保持吸附在记录媒介输送面上,所以不会发生由于波皱的浮起。
而且在排出时,由于从吸引部件100的记录媒介输送面吹出空气而使记录媒介P浮起,根据这个吹出空气的方向,输送到打印机本体41外部,而不利用以往的排纸带齿辊,因此不会留下压痕。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如果印刷结束,则利用吹气机构从吸引孔吹出空气,记录媒介背离记录媒介输送面的表面稍微浮起,沿着作为辅助输送机构的记录媒介输送面斜面或吸引孔的倾斜方向,向着排出方向、即下流方向移动。
由此,印刷结束后,记录媒介可通过背离记录媒介输送机构的记录媒介输送面移动到排出方向,可以顺利地排出,所以不需要设置以前的排纸带齿辊,因此,在排出时记录媒介上不会留下由于排纸带齿辊的压痕。
(第三实施例)
图6出示的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这个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具有作为自动连续供纸机构(自动供纸机)的供纸辊11和供纸盒12,还具有作为输送机构的送纸辊13、从动辊14、输送台50和本体60,并作具有为记录装置的输送架18和记录头19。
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利用自动连续供纸机构供应记录媒介P,利用输送机构输送记录媒介P的同时,利用记录装置把墨水滴喷射在记录媒介P上进行打字、图像等的印刷。而且,把以图示中的箭头表示记录媒介P的输送方向称为F方向,把记录头19的扫描方向称为S方向。
图7是上述输送台50和本体60的详细例子的立体图,图8是其俯视图。下面,结合图6~图8说明输送台50和本体60。被形成为矩形平面形状的输送台50,其形成在S方向两端的配合部51配合在本体60的S方向两端的沿着F方向延伸安装的导向轴55上,并且,与布置在本体60的S方向两侧的构成带驱动机构56的齿型带56a啮合。于是输送台50由于构成带驱动机构56的齿型带轮56b和齿型带56a的回转,沿着导向轴55在本体60上表面沿F方向移动。
在输送台50的上表面形成有为了吸附记录媒介P的吸引空气的吸引部52a、52b和在对记录媒介P进行上端无白边的印刷中接受从记录头19的喷嘴喷出的无用墨水的墨水接受部53。吸引部52a、52b是多个在S方向排列形成的四角锥体的凹部。墨水接受部53是沿着S方向延伸的一个三角柱形凹部。
而且,在吸引部52a、52b和墨水接受部53底部设有穿通孔52aa、52ba、53a。由此,即使是在墨水接受部53上布置墨水吸收部件时,因空气通过穿通孔53a,在短时间内可以干燥墨水吸收部件。而且,在这个例子中从F方向的下流向着F方向上流排列形成两行吸引部52a,接着形成有墨水接受部53,再接着形成有吸引部52b。最上流的吸引部52b是为了吸附记录媒介P的上下端特意形成的。
在输送台50的后面,按规定间隔设有多个支撑记录媒介P下端的支撑部54。支撑部54,由其设在输送台50后部的槽内一端可以转动配合的杆54a和对杆54a向转动方向加力的图中未示的螺旋弹簧构成。支撑部54的杆54a,在输送台50的后部与安装在本体60上表面后部的限位板61有间隙时,依靠扭转螺旋弹簧的恢复力从输送台50的后部凸出。
于是,如果输送台50后部接近安装在本体60后部上表面的限位板61,则克服扭转螺旋弹簧的恢复力把输送台50后部推向槽内而收纳。而且,在这个例子中,把支撑部54的杆54a安装成可转动,但也可以利用压缩弹簧直线移动地安装。
本体60形成有上下两层的中空部。并且,本体60的上表面设有连通上层中空部的连通口63,在本体60的两层中空部的界面开有连通上层中空部和下层中空部的连通口64,在本体60的前面开有连通下层中空部的排气口65。连通口63是矩形形状并形成在当输送台50移动到本体60前部的记录媒介P的排出位置时开放的位置。连通口64是以圆形形状形成在连通口63正下方位置。排气口65被形成为至少具有记录媒介P宽度的矩形形状,并且使从中空部下层到排气口65的流路面积逐渐变小,使排气朝向斜上方。
而且,在本体60的下层中空部内装有吸气风机66。由此,本体60的上层中空部具有减压室67功能,它通过穿通输送台50的穿通孔52aa、52ba、53a使吸引部52a、52b与墨水接受部53起负压作用。本体60的下层中空部具有排气室68功能,它从穿通于输送台50的穿通孔52aa、52ba、53a,通过上层中空部把已经吸过来的空气利用排气口65排气。
而且,在本体60的上表面,形成有墨水接受部69,它是当在记录媒介P上进行下端无白边印刷时接受从记录头19的喷嘴喷出的无用墨水。这个墨水接受部69位于相对于连通口63的F方向的上流,在输送台50移动到本体60的前部时露出的地方,一个四边形柱状的凹部沿着S方向延伸而形成。还可以在这个墨水接受部69的内部设置墨水吸收部件。
对这样的结构,结合图9的程序框图和图10~图13的工作图进行其工作例的说明。喷墨式打印机的控制部,通过转动供纸辊11抬起供纸盒12,把装在供纸盒12中的多数记录媒介P推送到供纸辊11,并把最上边的记录媒介P与其下边的记录媒介P分离输送。
接着,把其记录媒介P夹在送纸辊13和从动辊14之间,转动送纸辊13向输送台50的上面输送。此时,如图10(A)所示,输送台50位于使支撑部54的杆54a与本体60的限位板61接触而被收纳的原位位置。这个原位是指当把输送台50移动到本体60的后部时,特征位经过检测输送台50侧面前部的输送台检测器之后所移动的规定距离的位置,比如移动180分的120英寸的位置。
然后,进行记录媒介P的出头。具体地,输送记录媒介P,使记录媒介P的上端以比进行普通送纸量的印刷时的第一最后位置往前的位置,即输送记录媒介P、使其从在图10(B)所示的第一通路印刷中所使用的为最上端喷嘴的第一最后喷嘴#n往输送台50后部离开距离d的位置(步骤S1)。
而且,与此同时,把输送台50设定在开始印刷位置。具体地,移动输送台50使形成在输送台50上的V字形槽的墨水接受部53的顶部、面对第一最后喷嘴#n的位置(步骤S2)。而且,此时的记录媒介P的上端被吸附在吸引部52b上并处于平坦状态,可以确保稳定的纸间隔,从而可以提高印刷图像质量,同时减少记录媒介P的浮起,可以防止由于记录头19摩擦的记录媒介P的污染。
接着开始上端无白边的印刷。即,以通常的送纸量转动送纸辊13,与此同时,使输送台50同步于送纸辊13的旋转而移动到本体60的前部(步骤S3),以便使墨水接受部53的顶部总是面向第一最后喷嘴#n、从记录媒介P上端偏离而将无用墨水滴由墨水接受部53可靠地接受。此时,墨水接受部53接受的墨水不积留在内部而通过穿通孔53a向外排出,因此比单纯利用吸收部件吸收的方法能减少墨水对记录媒介P的污染,也可以节省更换吸引部件等的保养工时。
这个上端无白边印刷,例如如图14所示,如果记录头19的喷嘴间隔为4、喷嘴数为11、输送量为11时,在第一通路中,从#8~#11喷嘴喷出的墨水滴进行上端无白边的印刷,而从#1~#7喷嘴喷出的墨水滴喷射到墨水接受部53,在第二通路中,从#5~#11喷嘴喷出的墨水滴进行上端无白边的印刷,而从#1~#4喷嘴喷出的墨水滴喷射到墨水接受部53。而且,在第三通路中,从#3~#11喷嘴喷出的墨水滴进行上端无白边的印刷,而从#1~#2喷嘴喷出的墨水滴喷射到墨水接受部53,在第四以后的通路中,全部喷嘴喷出的墨水滴进行上端无白边的印刷。
然后,如图11(A)、(B)所示,如果输送台50的特征位经过检测输送台50的侧面后部的输送台检测器(步骤S4),则转动送纸辊13,使送纸量成为平常值,保持其状态继续印刷工作,如图12(A)所示,只是把输送台50移动到本体60的后部,恢复原位(步骤S5)。由此,由于可以把从记录媒介P的上端到下端支撑在输送台50上,所以在记录媒介P全面范围内确保稳定的纸间隔,可以提高印刷图像质量。
接着,在继续印刷工作的过程中,如果纸检测器15检测出记录媒介P下端(步骤S6、S7),则开始进行下端无白边印刷。即在纸检测器15检测出记录媒介P下端的时刻,使输送台50开始向本体60的前部移动(步骤S8),移动量和由送纸辊13的平常时的送纸量相同。由此,可以顺利进行从送纸辊13的记录媒介P的输送到由输送台50的记录媒介P的输送转交,从而可以提高记录媒介P全面上的印刷图像质量。而且,此时,由输送台50的记录媒介P的输送速度和由送纸辊13的记录媒介P的输送速度没有必要采用同步,因为记录媒介P滑移而被吸收。
然后,如图12(B)所示,记录媒介P的下端离开送纸辊13的时期,对记录媒介P以被吸附保持在输送台50状态下进行输送。此时,输送台50上的记录媒介P的下端,因吸附在吸引部52b上而平坦,而且,从输送台50的后端露出的记录媒介P的下端由支撑部54支撑,因此受吸引记录媒介P的气流的影响而被拉向下方,不会落下,可以确保稳定的纸间隔,从而可以提高印刷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记录媒介P的浮起,可以防止由于与记录头19的摩擦而引起的污染。而且,如果移动输送台50,则本体60的墨水接受部69露出,墨水接受部69可以接受偏离记录媒介P下端的无用墨水滴。
然后,如果印刷数据结束(步骤S9),则排出记录媒介P。即,在印刷数据结束时刻,如图13所示,连续驱动输送台50使其移动到排纸位置(步骤S10)。这个排纸位置是指在把输送台50移动到本体60的前部时,特征位经过检测输送台50侧面后部的输送台检测器之后移动的规定距离,比如移动180分的28英寸的距离的位置。
然后,如果输送台50移动到排纸位置,则连通口63的一部分被开放,吸引部52a、52b的吸引力变小,同时排纸口65的排气量增加。因此,吸附在输送台50上的记录媒介P由排纸口65吹来的空气推送到图中未示的排纸堆积箱上(步骤S11)。由此,由于没有必要设置记录媒介P排出辊等,所以把记录媒介P以没有伤痕和墨水擦痕的良好状态排出。之后,使输送台50开始向本体60的后部移动,恢复原位(步长S12),结束印刷处理。
如上所述,输送台50不仅连接在带传动机构62上,还形成有吸引部52a、52b,因此可以把记录媒介P的上端、下端吸附在输送台50上,并通过移动输送台50输送记录媒介P。而且,因为用于下端无白边印刷的墨水接受部69形成在本体60上,因此,在输送台50上只设置用于上端无白边印刷的一个墨水接受部53即可。
从而,在输送台50上没有必要设置以前用于确保纸间隔和减轻输送阻力的凸缘,可以解决背景技术里所说明的课题。因此,进行上下无白边的印刷中也和平常的印刷同样,利用全部喷嘴并以平常的印刷速度进行,不仅可以缩短印刷作业时间,还可以消除上下无白边的印刷部分和平常印刷部分的界限,可以提高纸上全面范围的印刷图像质量。
而且,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把形成在输送台50中的墨水接受部53形成为平面形状的矩形形状,但也可以把墨水接受部53的平面形状做成在纸的宽度方向带有前角的台形状,以便在输送台50恢复原位时记录媒介P的端部不会被墨水接受部53卡住。而且,可以设置吸收吸引在本体60的减压室67内部的墨水雾的蜂窝形状的收集器。
而且,虽然控制为如果输送台50的特征位经过检测输送台50侧面后部的输送台检测器,则只是使输送台50移动到本体60的后部而恢复原位,但也可以控制成一旦记录媒介P的上端经过喷嘴#n,则只是使输送台50移动到本体60的后部而恢复原位。
而且,使输送台50移动到排纸位置,开放连通口62的一部分而降低吸引部52a、52b的吸引力之后排出记录媒介P,但也可以是例如在本体60的上表面设置可以开闭的风门,如果输送台50移动到排纸位置,则打开风门,使输送台50的内部成为正压,从吸引部52a、52b吹出空气,把记录媒介P浮起后,排出记录媒介P。
而且,为了不使记录媒介P旋转而直线地排出,可把记录媒介P的右侧面推靠在从输送台50的前面看的右边的边缘导向部,防止旋转,排出就可以。为此,例如在输送台50的内部设置沿着F方向延伸的隔板,隔开侧室,使从输送台50的前面看的右边的侧室发生负压而吸引记录媒介P,左边的侧室发生正压而使记录媒介P浮起,把记录媒介P的右侧面推靠在边缘导向部而防止转动。而且,在从输送台50的前面看的右边的输送面上粘贴橡胶等,使右边的输送面的摩擦阻力大于左边的输送面的摩擦阻力,把记录媒介P的右侧面推靠在边缘导向部,而防止旋转。而且,排纸口65的形状不是做成简单的矩形,而使从本体60的前面看的右侧比左侧宽,右侧空气的流速比左侧的空气流速小,把记录媒介P右侧面推靠在边缘导向部,而防止旋转。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打印机的例子,但是,不限于这些,也可以适用于只要是具有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比如传真装置、复印装置等。如上叙述了有关本发明的种种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例,当然适用于在本发明范围内叙述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如上述说明,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不用设置记录媒介排出辊等,因此可以把记录媒介在没有伤痕、没有墨水摩擦的良好状态下排出。而且,输送台移动到记录媒介的排出位置时开放连通口,可以降低流路负荷,所以可降低吸附记录媒介的吸引力而增加排出的空气量,可以可靠地排出记录媒介。
而且,由于可以圆滑地进行从利用输送辊的记录媒介的输送到利用输送台的记录媒介的输送转交,因此可以提高包括下端的记录媒介全面的记录图像质量。而且,可以通过把记录媒介的上端吸附在输送台上来移动输送台的方法输送记录媒介,而且在一处设置用于上端无白边记录时的墨水接受部,所以没有必要在输送台上设置用于确保纸间隔和降低输送阻力的凸缘。从而上端无白边的记录可以利用全部喷嘴并以平常的记录速度进行,不仅可以缩短记录作业时间,也可以提高记录媒介全面的记录图像质量。

Claims (12)

1.一种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可操作地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媒介,所述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包括:
固定的本体(60);
往复输送台(50),所述输送台在位于所述本体(60)后部侧的原位位置和排出记录媒介的排出位置之间的本体(60)的上表面上可移动,多个吸引孔(52b,52a)形成在所述往复输送台上;以及
排气口(65),所述排气口布置在位于输送台(50)之下的本体(60)内,气流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排气口(65)在所述输送台处于排出位置时可操作地排出记录媒介;所述输送台(50)被构造成通过结合吸引和往复操作而输送记录媒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输送台(50)包括横过输送方向延伸的液体接受部(53);而且
所述吸引孔(52b,52a)包括沿输送方向定位在所述液体接受部(53)上游的第一吸引孔(52b)、以及沿输送方向定位在所述液体接受部(53)下游的第二吸引孔(52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媒介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沿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下游;而且
所述输送台(50)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媒介的第一或第二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吸引孔(52b)吸引到所述输送台(50)时输送所述记录媒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本体(60)被构造成,当所述记录媒介吸引在输送台(50)上时,通过所述吸引孔提供从用于排出记录媒介的排气口排出的气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本体(60)被构造成,当所述记录媒介排出时排出的气流量多于当所述记录媒介吸引在输送台(50)上时排出的气流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本体(60)的上表面设有连通口(63);而且
其中当所述输送台从原位位置移动到排出位置时,所述连通口逐渐暴露,从而增加气流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进一步包括:
沿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输送台上游的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可操作地向所述输送台输送记录媒介;
其中所述记录媒介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沿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下游;而且
所述输送台(50)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媒介的第二端部与所述输送辊(13)分离之前输送所述记录媒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媒介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沿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下游;而且
其中所述本体(60)包括横过输送方向延伸的液体接受部(69);
当所述输送台(50)沿输送方向移动时,所述液体接受部(69)暴露,而且在所述记录媒介的第二端部吸引到所述输送台(50)时,所述液体接受部(69)适于接收液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所述输送台和所述输送辊之间的支撑部(54a),以支撑与所述输送辊(13)分离的记录媒介的第二端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媒介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沿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下游;而且
其中所述液体接受部(53)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媒介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吸引孔(52b)吸引到所述输送台(50)时容纳液体。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液体接受部(53)设有可操作地吸收液体的孔。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媒介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沿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下游;而且
其中所述输送台(50)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媒介的第一端部被吸引所述第一吸引孔(52b)时从原位位置移动到排出位置。
CNB2005100047742A 2001-10-17 2002-10-17 记录媒介输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95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19519A JP3783602B2 (ja) 2001-10-17 2001-10-17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01319519 2001-10-17
JP2002093825 2002-03-29
JP2002093827 2002-03-29
JP2002093826A JP4055450B2 (ja) 2002-03-29 2002-03-29 記録媒体の排出装置、排出方法、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2093827A JP4066321B2 (ja) 2002-03-29 2002-03-29 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2093825A JP3928707B2 (ja) 2002-03-29 2002-03-29 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2093826 2002-03-29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73617A Division CN1193892C (zh) 2001-10-17 2002-10-17 被固定材料输送装置、排出装置、排出方法和固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4388A CN1644388A (zh) 2005-07-27
CN100379569C true CN100379569C (zh) 2008-04-09

Family

ID=274826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736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3892C (zh) 2001-10-17 2002-10-17 被固定材料输送装置、排出装置、排出方法和固液装置
CNB20051000477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9569C (zh) 2001-10-17 2002-10-17 记录媒介输送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736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3892C (zh) 2001-10-17 2002-10-17 被固定材料输送装置、排出装置、排出方法和固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093931B2 (zh)
EP (5) EP2093069A1 (zh)
CN (2) CN1193892C (zh)
AT (2) ATE381442T1 (zh)
DE (2) DE60229478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2220A (zh) * 2018-01-31 2019-08-0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3206B2 (en) 2002-11-15 2004-08-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acuum platen assembly for fluid-ejection device with anti-clog vacuum hole sidewall profiles
EP1454758B1 (en) * 2003-03-07 2008-03-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dium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3975956B2 (ja) * 2003-03-31 2007-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U2003280222A1 (en) * 2003-11-17 2004-06-06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Print media feed arrangement for a printer
TW200540018A (en) * 2004-06-09 2005-12-16 Benq Corp Print system with upgrading print quality
US7654664B2 (en) * 2005-01-31 2010-02-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laten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EP1721751A1 (en) * 2005-05-09 2006-11-15 Agfa-Gevaert Reconfigurable printhead table for digital printers
EP1726445B1 (en) * 2005-05-25 2014-11-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platen and movable support section for supporting recording paper
EP1803574B1 (en) * 2005-12-27 2012-09-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driving unit provided therein
DE602007000994D1 (de) * 2006-06-08 2009-06-10 Oce Tech Bv Steppermechanismus
US7887179B2 (en) * 2006-06-15 2011-0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7771041B2 (en) 2006-08-31 2010-08-10 Océ-Technologies B.V. Printing system
JP5023722B2 (ja) * 2007-01-31 2012-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142377B1 (en) * 2007-05-03 2012-06-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rinters
JP2010269586A (ja) * 2009-04-23 2010-12-02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5075187B2 (ja) * 2009-11-26 2012-11-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190000A (ja) * 2010-03-12 2011-09-29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5499910B2 (ja) * 2010-05-31 2014-05-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この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2012006343A (ja) * 2010-06-28 2012-01-12 Fujifilm Corp 用紙シーズニング装置、用紙シーズニング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602516B2 (ja) * 2010-06-29 2014-10-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用紙シーズニング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982318B (zh) * 2010-09-25 2012-11-14 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区吸气吹气平台
DE102011117494A1 (de) * 2011-10-31 2013-05-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einer Substratbahn
US8944588B2 (en) * 2013-03-12 2015-02-03 Xerox Corporation Pneumatic sheet registration and clamping with vectored air flow
CN103342248A (zh) * 2013-07-11 2013-10-09 江苏远洋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悬浮式纸路
US10787337B2 (en) * 2013-10-08 2020-09-29 Bobst Mex Sa Module and machine for processing flat objects which is provided therewith
EP3098083B1 (en) * 2015-05-27 2021-08-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laten
JP2017177344A (ja) * 2016-03-28 2017-10-0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6585128B (zh) * 2017-01-05 2019-02-15 深圳市汉拓数码有限公司 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打印设备
JP7147453B2 (ja) * 2018-10-15 2022-10-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CN112141470A (zh) * 2019-06-28 2020-12-29 福州飞达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贴标机吸块
CN111391489A (zh) * 2020-03-20 2020-07-10 东莞市艾尔玛塑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印设备及热转印工艺
CN111747185B (zh) * 2020-06-30 2022-04-22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绝缘纸下料设备
CN113619293B (zh) * 2021-09-01 2022-06-10 深圳汉华工业数码设备有限公司 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3361A (en) * 1981-10-07 1984-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vacuum platen
US4657236A (en) * 1984-07-20 1987-04-14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delivery device
EP0992347A2 (en) * 1998-10-09 2000-04-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A printer for forming a full-width image on a receiver exclusive of a transverse side of the receiv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printer
JP2000246983A (ja) * 1999-02-26 2000-09-12 Copyer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152444A (en) * 1999-10-27 2000-11-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huttling media movement system for hardcopy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11029A1 (de) * 1984-03-24 1985-10-03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6050 Offenbach Vorrichtung zum fuehren von ein- und beidseitig bedruckten bogen
JPS6229357U (zh) 1985-08-02 1987-02-21
JPS63303781A (ja) 1987-06-04 1988-12-12 Canon Inc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該搬送装置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H03270A (ja) 1989-05-26 1991-01-07 Brother Ind Ltd 印字装置
JP2891796B2 (ja) * 1990-04-17 1999-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材を搬送するための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の搬送装置を備える記録装置
JPH08156351A (ja) 1994-12-09 1996-06-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55201A (ja) * 1996-03-26 1997-09-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300752A (ja) 1996-05-10 1997-11-25 Hitachi Koki Co Ltd 用紙搬送機構
US6022104A (en) * 1997-05-02 2000-02-08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tercolor bleeding in ink jet printing
DE19728056A1 (de) 1997-07-01 1999-01-07 Roland Man Druckmasch Anlegetisch zum taktmäßigen Fördern von Bogen zu einer Bogen verarbeitenden Maschine
US6022014A (en) 1997-10-28 2000-02-08 Kolbus Gmbh & Co. Kg Assembling machine
JPH11216919A (ja) 1998-02-03 1999-08-10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同画像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媒体搬送方法
JPH11261919A (ja) 1998-03-13 1999-09-24 Hitachi Ltd データ放送/文字放送受信装置
JP3561428B2 (ja) 1998-11-27 2004-09-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690178B2 (ja) 1999-04-20 2005-08-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体搬送堆積装置及び記録体搬送堆積方法
US6224203B1 (en) * 1999-05-13 2001-05-0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ard copy print media path for reducing cockle
JP3763726B2 (ja) 1999-07-14 2006-04-05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394596B1 (en) * 1999-10-05 2002-05-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Belt-type media support for a printer
JP2001187473A (ja) 2000-01-05 2001-07-1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U2001228787A1 (en) * 2000-02-01 2001-08-14 Aprion Digital Ltd. A conveyance apparatus
JP2002019094A (ja) 2000-07-07 2002-01-22 Canon Aptex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4163846B2 (ja) 2000-07-27 2008-10-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3361A (en) * 1981-10-07 1984-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vacuum platen
US4657236A (en) * 1984-07-20 1987-04-14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delivery device
EP0992347A2 (en) * 1998-10-09 2000-04-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A printer for forming a full-width image on a receiver exclusive of a transverse side of the receiv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printer
JP2000246983A (ja) * 1999-02-26 2000-09-12 Copyer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152444A (en) * 1999-10-27 2000-11-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huttling media movement system for hardcopy devic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2220A (zh) * 2018-01-31 2019-08-0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93069A1 (en) 2009-08-26
EP1514692A2 (en) 2005-03-16
EP2002984B1 (en) 2012-05-16
CN1193892C (zh) 2005-03-23
EP1304225A3 (en) 2003-08-20
US7367668B2 (en) 2008-05-06
US20030085979A1 (en) 2003-05-08
EP2093068A1 (en) 2009-08-26
CN1644388A (zh) 2005-07-27
EP1514692B1 (en) 2007-12-19
EP2002984A1 (en) 2008-12-17
EP1514692A3 (en) 2005-03-23
CN1415483A (zh) 2003-05-07
US7093931B2 (en) 2006-08-22
ATE411904T1 (de) 2008-11-15
ATE381442T1 (de) 2008-01-15
DE60224228D1 (de) 2008-01-31
US20050225621A1 (en) 2005-10-13
EP1304225A2 (en) 2003-04-23
DE60229478D1 (de) 2008-12-04
EP1304225B1 (en) 2008-10-22
EP2093068B1 (en)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9569C (zh) 记录媒介输送装置
JP4500227B2 (ja) 用紙搬送機構
JP2000118058A (ja) 印刷画像を印刷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6528855B2 (ja) 記録装置
JP39257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55482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3928707B2 (ja) 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1713219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69585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978715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5212425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3285959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6224507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3783602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10046886A (ja) 印刷装置
JP2007253483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その液体噴射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22190805A (ja) インク吐出装置
JP202015758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4066321B2 (ja) 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10083121A (ja) 印刷装置
JP2003160270A (ja) 記録装置
JP202105390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04338250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427655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173313A (ja) 予備吐出受装置、これを有する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