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6057B - 搬送輸送機 - Google Patents

搬送輸送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6057B
TWI836057B TW109112054A TW109112054A TWI836057B TW I836057 B TWI836057 B TW I836057B TW 109112054 A TW109112054 A TW 109112054A TW 109112054 A TW109112054 A TW 109112054A TW I836057 B TWI836057 B TW I8360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xis
posture
conveyor
re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2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8476A (zh
Inventor
宮原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8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8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6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605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1/0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1/1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movable, or having interchangeable or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Devices for moving framework or parts thereof
    • B65G21/14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movable, or having interchangeable or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Devices for moving framework or parts thereof to allow adjustment of length or configuration of load-carrier or traction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11Roller frames
    • B65G13/12Roller frames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66Fixed platforms or combs, e.g. bridges between convey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2/00Fire prevention or containment
    • A62C2/06Physical fire-barriers
    • A62C2/18Sliding dam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2/00Fire prevention or containment
    • A62C2/06Physical fire-barriers
    • A62C2/22Fire-dampers with provision for the removal of an obstacle, e.g. rails, conveyors, before closing the op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1/00Supporting frames or bases for conveyors as a whole, e.g. transportable conveyor frames
    • B65G41/001Supporting frames or bases for conveyors as a whole, e.g. transportable conveyor frames with the conveyor adjustably mounted on the supporting frame or base
    • B65G41/002Pivotably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11Rolle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7/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nfiguration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of a handling device, e.g. Conveyors
    • B65G2207/22Heat or fir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7/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nfiguration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of a handling device, e.g. Conveyors
    • B65G2207/40Safety features of loads, equipment or pers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81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kind or type of conveyors
    • B65G2812/99Conveyor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 Framework For Endless Conveyors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搬送輸送機具備:上游側輸送機部;下游側輸送機部;及中繼輸送機部,姿勢變化為:連接姿勢,配置於間隙區域而連接上游側輸送機部與下游側輸送機部;及開放姿勢,配置於與移動路徑不重疊的非重疊區域而開放間隙區域。支撐軸心配置於比驅動軸心更上方,連桿機構是構成為:在中繼輸送機部為連接姿勢的狀態下,相對於連結驅動軸心與第2擺動軸心的基準虛擬平面,第1擺動軸心位於下方。

Description

搬送輸送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沿著與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防火門之移動路徑交錯的搬送路徑來搬送物品的搬送輸送機。
像這樣的搬送輸送機之一例已揭示於日本特許第6319046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以下,在先前技術的說明中,於括弧內所附上的符號是專利文獻1的符號。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在第1輥式輸送機(11)與第2輥式輸送機(21)之間,沿著上下方向設定有防火門(7)之移動路徑。並且,設置有中繼輥(34),前述中繼輥(34)在搬送物品(5)時配置於第1輥式輸送機(11)與第2輥式輸送機(21)之間來將輸送機間連接。在火災發生時,中繼輥(34)是藉由自重而從第1輥式輸送機(11)與第2輥式輸送機(21)之間退避,從而開放防火門(7)之移動路徑。然後,防火門(7)在已開放之移動路徑中移動至下方,而配置於第1輥式輸送機(11)與第2輥式輸送機(21)之間,來阻斷兩輸送機(11、21)各自的配置空間。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是以馬達輥(31)的驅動力為能量,並藉由該能量來使臂(32、33)繞著中心軸(38)擺動,藉此來使支撐於臂(32、33)之前端的中繼輥(34)的位置變化。亦即,中繼輥(34)在通常時,是藉由馬達輥(31)的驅動力來維持在將輸送機間連接之連接姿勢,並且在火災發生時,隨著馬達輥(31)的驅動力被阻斷,會藉由自重而向下方擺動,從而開放防火門(7)之移動路 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6319046號公報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由於是藉由臂(32、33)來支撐中繼輥(34)的構成,因此有著如下的傾向:在物品(5)通過中繼輥(34)上時所施加的負荷容易作為使臂(32、33)向下方擺動的力矩而作用,為了將中繼輥(34)維持在連接姿勢,導致馬達輥(31)所負擔的轉矩容易變大。因此,在搬送重量大的物品(5)時,中繼輥(34)有時會無法維持姿勢而移動至下方,而有著難以適當地維持輸送機間之連接的情況。另一方面,例如若採用可堅固地維持輸送機間之連接的構造,便難以作成為像是在火災發生時馬達輥(31)的驅動力被阻斷之際,中繼輥(34)可利用自重而向下方擺動的構成,而有著在火災發生時無法適當地確保防火門(7)之移動路徑的情況。
有鑑於上述實情,期待實現一種可適當地維持輸送機間之連接,並且可在火災發生時適當地確保防火門之移動路徑的技術。
本揭示之搬送輸送機是沿著與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防火門之移動路徑交錯的搬送路徑來搬送物品,前述搬送輸送機具備:上游側輸送機部;下游側輸送機部,隔著間隙區域,相較於前述上游側輸送機部配置於前述搬送路徑的下游側,前述間隙區域設定於前述搬送路徑中之與前述移動路徑重疊的區域; 中繼輸送機部,姿勢變化為:連接姿勢,配置於前述間隙區域而連接前述上游側輸送機部與前述下游側輸送機部;及開放姿勢,配置於與前述移動路徑不重疊的非重疊區域而開放前述間隙區域;及姿勢變更機構,使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的姿勢變化,前述姿勢變更機構具備:支撐構件,支撐前述中繼輸送機部以使前述中繼輸送機部可在前述連接姿勢與前述開放姿勢之間擺動;連桿機構,連結於前述支撐構件;及驅動部,驅動前述連桿機構,前述支撐構件被支撐成可繞著相對於前述間隙區域之位置已固定的支撐軸心擺動,並且在與前述支撐軸心隔有距離的支撐連結部中,與前述中繼輸送機部連結,前述連桿機構具備: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前述第1連桿構件被支撐成可繞著相對於前述間隙區域之位置已固定的驅動軸心擺動,並且在與前述驅動軸心隔有距離的第1連結部中,與前述第2連桿構件連結成可繞著第1擺動軸心相對地擺動,前述第2連桿構件在與前述第1擺動軸心隔有距離的第2連結部中,與前述支撐構件連結成可繞著第2擺動軸心相對地擺動,前述驅動部是構成為:藉由接受能量的供給,而朝使前述中繼輸送機部成為前述連接姿勢的方向,產生使前述第1連桿構件繞著前述驅動軸心擺動的驅動力,並藉由前述能量的阻斷來使前述驅動力消失,前述支撐軸心、前述驅動軸心、前述第1擺動軸心、及前述第2擺動軸心是配置成互相平行,前述支撐軸心配置於比前述驅動軸心更上方,前述連桿機構是構成為:在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為前述連接姿勢的狀態下,相對於連結前述驅動軸心與前述第2擺動軸心的基準虛擬平面,前述第1擺動軸 心位於下方。
根據本構成,由於在搬送物品時可以藉由連桿機構來支撐施加於中繼輸送機部之負荷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將用以維持中繼輸送機部之連接姿勢所需之驅動部的驅動力抑制到較小。因此,可以一邊減輕驅動部的負擔,並一邊適當地維持上游側輸送機部與下游側輸送機部之輸送機間之連接。又,根據本構成,支撐軸心配置於比驅動軸心更上方,並且在中繼輸送機部為連接姿勢的狀態下,相對於連結驅動軸心與第2擺動軸心的基準虛擬平面,第1擺動軸心位於下方。因此,在對驅動部的能量供給被阻斷的情況下,支撐於支撐構件的中繼輸送機部會藉由中繼輸送機部的自重而繞著支撐軸心向下方擺動,並且可以使連桿機構動作,以使得第1擺動軸心移動至下方,且使得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摺疊成V字狀。因此,根據本構成,可以在連桿機構不妨礙因中繼輸送機部的自重所造成的擺動的情況下,將中繼輸送機部適當地作成為開放姿勢。 因此,即便是在火災發生時對驅動部的能量供給被阻斷的情況下,仍可開放間隙區域來適當地確保防火門之移動路徑。
本揭示之技術的更進一步之特徵與優點,透過參照圖式所記述之以下的例示性且非限定的實施形態之說明應可變得更加明確。
1:搬送輸送機
1d:下游側輸送機部
1u:上游側輸送機部
2B:托架
2T,2Tp:中繼輸送機部
2U:中繼輸送機單元
7:防火門
8:纜線單元
9:地面
10,20T:搬送部
10a,20Ta:輥
11,210p:支撐部
11a:支柱
11b:側架
20:姿勢變更機構
21,21p:支撐構件
21T:支撐架
22:連桿機構
23,23p:驅動部
31:第1限制構件
32:第2限制構件
70:門承接部
80a:側面部
80b:上表面部
80d:下游側保護構件
80m:中間保護構件
80u:上游側保護構件
81:套管
100:物品搬送設備
221:第1連桿構件
222:第2連桿構件
A1:第1區
A2:第2區
Ax1:第1擺動軸心
Ax2:第2擺動軸心
Axd,Axdp:驅動軸心
Axs:支撐軸心
C1:第1連結部
C2:第2連結部
Cr1:第1被連結部
Cr2:第2被連結部
Cs:支撐連結部
D1:第1擺動方向
D2:第2擺動方向
D3:第3擺動方向
D4:第4擺動方向
F,Fp:荷重
f1:第1分力
f2:第2分力
f3:第3分力
f4:第4分力
f5:第5分力
f6:第6分力
Fd:分散荷重
Hd:下游側控制部(控制部)
Hu:上游側控制部(控制部)
L1:第1虛擬平面
L2:第2虛擬平面
La~Lc,Lp:分開距離
Ls:基準虛擬平面
M,Mp:力矩
Pb:最下位置
Pj:連接姿勢位置
Po:開放姿勢位置
R1:搬送路徑
R7:移動路徑
Reg:間隙區域
Ren:非重疊區域
Sj:連接姿勢
So:開放姿勢
Sx1:第1擺動軸
Sx2:第2擺動軸
Sxd:驅動軸
Sxs:支撐軸
W:物品
α:角
圖1是具備有搬送輸送機之物品搬送設備的側面圖。
圖2是搬送輸送機的主要部分放大側面圖。
圖3是中繼輸送機部的動作圖,且是顯示第1擺動軸心位於連接姿勢位置之狀態的圖。
圖4是中繼輸送機部的動作圖,且是顯示第1擺動軸心位於最下位置之狀態的圖。
圖5是中繼輸送機部的動作圖,且是顯示第1擺動軸心位於開放姿勢位置之 狀態的圖。
圖6是本揭示之技術與比較例之中繼輸送機部的支撐構造的比較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搬送輸送機是沿著已事先設定的搬送路徑來搬送物品的裝置,例如,使用於進行物品之搬送的物品搬送設備。搬送輸送機有著設置成:涵蓋已設置了物品搬送設備的設施中之複數個防火區劃而延伸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搬送輸送機是設置成與防火門之移動路徑交錯。以下,例示了搬送輸送機適用於如上述之物品搬送設備的情況,並針對本實施形態之搬送輸送機進行說明。
[物品搬送設備的概略構成]
如圖1所示地,物品搬送設備100具備:搬送輸送機1,搬送物品W;及防火門7,在火災發生時阻斷第1區A1與第2區A2。防火門7是構成為:可藉由在沿著上下方向設定之移動路徑R7中移動,來阻斷第1區A1與第2區A2。搬送輸送機1是構成為:沿著與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防火門7之移動路徑R7交錯的搬送路徑R1來搬送物品W。以下,以沿著搬送路徑R1之物品W的搬送方向為基準,來定義「上游側」及「下游側」。
搬送輸送機1具備:上游側輸送機部1u、下游側輸送機部1d、及中繼輸送機部2T。
上游側輸送機部1u是相對於防火門7配置於搬送路徑R1的上游側。下游側輸送機部1d是隔著間隙區域Reg,相較於上游側輸送機部1u配置於搬送路徑R1的下游側,前述間隙區域Reg設定於搬送路徑R1中之與移動路徑R7重疊的區域。換言之,下游側輸送機部1d是相對於防火門7配置於搬送路徑R1的下游側。本例中,上游側輸送機部1u是配置於第1區A1,下游側輸送機部1d是配置 於第2區A2。中繼輸送機部2T是構成為姿勢變化為:連接姿勢Sj,配置於間隙區域Reg而連接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及開放姿勢So,配置於與移動路徑R7不重疊的非重疊區域Ren而開放間隙區域Reg。
本實施形態中,防火門7之移動路徑R7是在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之間沿著上下方向而設定,其一部分與間隙區域Reg重疊。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防火門7之沿著移動路徑R7的移動會受到中繼輸送機部2T妨礙。另一方面,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開放姿勢So的狀態下,由於間隙區域Reg被開放,因此防火門7之沿著移動路徑R7的移動不會被妨礙。
物品搬送設備100中,在搬送物品W時,中繼輸送機部2T會成為連接姿勢Sj來連接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物品W便會沿著搬送路徑R1被搬送。並且,在火災發生時,中繼輸送機部2T會成為開放姿勢So,防火門7之移動路徑R7便會被開放。然後,防火門7會沿著移動路徑R7下降,藉此而配置於包含間隙區域Reg的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之間,來阻斷第1區A1與第2區A2。
[上游側輸送機部,下游側輸送機部]
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是沿著搬送路徑R1彼此分開而配置。藉此,在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之間,形成有上述之間隙區域Reg。
本實施形態中,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是成為彼此相同的構造。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具備:搬送部10,搬送物品W;及支撐部11,支撐該搬送部10。
本實施形態中,搬送部10具備:複數個輥10a,沿著搬送路徑R1排列。亦即,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是作為輥式輸送機來構成。但是,並不限定於這種構成,上游側輸送機部1u及下游側輸送機部1d中之至少 其中一者亦可作成為帶式輸送機或鏈式輸送機,或者為其他公知的輸送機來構成。
支撐部11具備:支柱11a,固定於地面9;及側架11b,連結於支柱11a之上部,並從搬送路徑R1之寬度方向兩側支撐搬送部10。藉此,在從地面9向上方隔有距離的位置支撐搬送部10,並在搬送部10之下方形成有空間。
本實施形態中,搬送輸送機1具備:上游側控制部Hu,至少控制上游側輸送機部1u;及下游側控制部Hd,至少控制下游側輸送機部1d。各個控制部(Hu、Hd)具備例如微電腦等之處理器、記憶體等的周邊電路等。並且,可藉由這些硬體與在電腦等的處理器上執行的程式之協同合作,來實現各個功能。
本實施形態中,上游側控制部Hu與下游側控制部Hd是配置於搬送部10之下方的空間。圖示的例子中,上游側控制部Hu相較於防火門7配置於上游側亦即第1區A1。下游側控制部Hd相較於防火門7配置於下游側亦即第2區A2。
在搬送部10之下方配置有纜線單元8。纜線單元8包含訊號線或供電線等,前述訊號線連接於各控制部(Hu、Hd),前述供電線供給用以驅動設備內之各部的電力,例如用以驅動上游側輸送機部1u或下游側輸送機部1d的電力。纜線單元8是涵蓋第1區A1與第2區A2而配置。並且,纜線單元8在第1區A1中是被上游側保護構件80u包覆保護,在第2區A2中是被下游側保護構件80d包覆保護。
本實施形態中,纜線單元8在對應防火門7之移動路徑R7的區域,亦即第1區A1與第2區A2之間的區域中,是藉由中間保護構件80m而受到保護。中間保護構件80m具備:側面部80a,從地面9向上方延伸;及上表面部80b,連結於側面部80a並朝向上方。本例中,中間保護構件80m是使用槽鋼來構成。纜線單元8是以被套管81包覆的狀態而配置於上表面部80b之下方,並且是貫通側面部80a而配置。藉此,纜線單元8是涵蓋第1區A1與第2區A2而配置。另外,在 套管81的內部填充有耐火材是較理想的。
[防火門]
防火門7是在火災發生時阻斷第1區A1與第2區A2的阻斷體,例如作為防火擋門來構成。防火門7在搬送物品W時是配置於比搬送輸送機1更上方,而變得不會妨礙物品W的搬送。防火門7是構成為:例如,在搬送物品W時,藉由接受電力等之能量的供給來作動的保持機構(不圖示)而被保持於比搬送輸送機1更上方的位置,且在起因於火災發生而阻斷能量時,解除由保持機構所進行的保持並利用自重而下降。
如上述地,防火門7在火災發生時,會沿著移動路徑R7下降,並配置於包含間隙區域Reg的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之間。本實施形態中,防火門7是構成為下降至與中間保護構件80m抵接的位置為止。亦即,本例中,中間保護構件80m是作為從下方接住下降後之防火門7的門承接部70來發揮功能。圖示的例子中,防火門7是構成為從上方來對中間保護構件80m中之上表面部80b進行抵接。藉此,即便是涵蓋第1區A1與第2區A2來配置纜線單元8,仍可理想地阻斷該等第1區A1與第2區A2。
如以上地,物品搬送設備100中,在搬送物品W時,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是藉由中繼輸送機部2T來連接,在火災發生時,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之連接會被解除並開放防火門7之移動路徑R7。亦即,配置於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之間的中繼輸送機部2T可移動自如,藉此,變得可自由變更狀態為: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已連接的狀態、與防火門7之移動路徑R7已開放的狀態。
此處,視中繼輸送機部2T的構成,在搬送重量大的物品時,有時會無法維持連接姿勢Sj而移動至下方,而有著難以適當地維持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之連接的情況。另一方面,中繼輸送機部2T在火災發生時 能量被阻斷之際,可利用自重而移動至下方來開放防火門7之移動路徑R7是較佳的。然而,例如若採用可堅固地維持中繼輸送機部2T之連接姿勢Sj的構造,會如上述地難以作成為像是在火災發生時能量被阻斷之際,中繼輸送機部2T可利用自重而移動的構成,而有著在火災發生時無法適當地確保防火門7之移動路徑R7的情況。本揭示之搬送輸送機1是藉由將中繼輸送機部2T作成為像是以下所說明的構成,而可以適當地維持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之連接,並且可以在火災發生時適當地確保防火門7之移動路徑R7。以下,詳細地說明。
[中繼輸送機部]
如上述地,搬送輸送機1具備:中繼輸送機部2T,將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之輸送機間連接。本實施形態中,中繼輸送機部2T是作為中繼輸送機單元2U的一部分來構成,前述中繼輸送機單元2U具備了用以將該中繼輸送機部2T安裝於上游側輸送機部1u或下游側輸送機部1d的托架2B。本例中,中繼輸送機部2T是透過托架2B而安裝於上游側輸送機部1u。但是,並不限定於這樣的例子,中繼輸送機部2T亦可安裝於下游側輸送機部1d。
如圖2所示地,中繼輸送機部2T具備:搬送部20T,搬送物品W;及支撐架21T,支撐搬送部20T。本實施形態中,搬送部20T具備:複數個輥20Ta。亦即,中繼輸送機部2T是作為輥式輸送機來構成。並且,複數個輥20Ta中之任一個是作為驅動輥來構成,其他的則是作為跟隨驅動輥的從動輥來構成。但是,並不限定於這種構成,中繼輸送機部2T亦可作成為帶式輸送機或鏈式輸送機,或者為其他公知的輸送機來構成。
中繼輸送機部2T是姿勢變化為:連接姿勢Sj,配置於間隙區域Reg而連接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及開放姿勢So,配置於非重疊區域Ren而開放間隙區域Reg(參照圖1)。
並且,搬送輸送機1具備:姿勢變更機構20,使中繼輸送機部2T的姿勢變化。
如圖2所示地,姿勢變更機構20具備:支撐構件21,支撐中繼輸送機部2T以使中繼輸送機部2T可在連接姿勢Sj與開放姿勢So(參照圖1)之間擺動;連桿機構22,連結於支撐構件21;及驅動部23,驅動連桿機構22。
支撐構件21被支撐成可繞著相對於間隙區域Reg之位置已固定的支撐軸心Axs擺動,並且在與支撐軸心Axs隔有距離的支撐連結部Cs中與中繼輸送機部2T連結。本實施形態中,支撐構件21是相對於上游側輸送機部1u的側架11b,被支撐成可繞著支撐軸心Axs擺動。亦即,本例中,支撐軸心Axs相對於上游側輸送機部1u之位置,更詳細而言,相對於上游側輸送機部1u的側架11b之位置已被固定。另外,本實施形態中,支撐構件21是透過以支撐軸心Axs為軸心的支撐軸Sxs而連結於托架2B。
本實施形態中,支撐連結部Cs是形成於支撐構件21中之與支撐軸心Axs側為相反側的端部(以下稱作「擺動前端部」)。又,本實施形態中,支撐連結部Cs與中繼輸送機部2T是連結成無法相對旋轉。本例中,支撐連結部Cs是連結於中繼輸送機部2T中之支撐架21T。
連桿機構22具備:第1連桿構件221與第2連桿構件222。如圖2所示地,第1連桿構件221被支撐成可繞著相對於間隙區域Reg之位置已固定的驅動軸心Axd擺動。第1連桿構件221與第2連桿構件222是連結成可繞著第1擺動軸心Ax1相對地擺動。第2連桿構件222與支撐構件21是連結成可繞著第2擺動軸心Ax2相對地擺動。並且,支撐軸心Axs、驅動軸心Axd、第1擺動軸心Ax1、及第2擺動軸心Ax2是配置成互相平行。本例中,該等軸心是沿著寬度方向而配置,前述寬度方向是相對於沿著搬送路徑R1的方向在平面視角下正交的方向。
雖省略詳細的圖示,但支撐構件21、第1連桿構件221、及第2連桿構件222之組是對應上游側輸送機部1u之一對側架11b中的每一個側架11b而設置有一對,並配置於上游側輸送機部1u之寬度方向兩側。
以下的說明中,將用以使中繼輸送機部2T從開放姿勢So成為連接姿勢Sj之繞著支撐軸心Axs的擺動方向設為第1擺動方向D1,並將其相反方向設為第2擺動方向D2。另外,圖2中,第1擺動方向D1是以支撐軸心Axs為中心之逆時針方向,第2擺動方向D2是以支撐軸心Axs為中心之順時針方向。
支撐構件21是配置成: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從支撐軸心Axs的配置位置朝向間隙區域Reg的側延伸,且支撐構件21的擺動前端部突出於間隙區域Reg。藉此,支撐於支撐構件21之支撐連結部Cs的中繼輸送機部2T也會被配置於間隙區域Reg。本例中,支撐構件21是作成為: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向上方凸起的彎曲形狀。並且,支撐構件21的擺動前端部比支撐構件21的支撐軸心Axs側的端部(以下稱作「擺動基端部」)位於下方。本例中,與中繼輸送機部2T連結之支撐連結部Cs是形成於支撐構件21中之擺動前端部(此處為下游側端部)。
驅動部23是構成為:藉由接受能量的供給,而朝使中繼輸送機部2T成為連接姿勢Sj的方向,產生使第1連桿構件221繞著驅動軸心Axd擺動的驅動力,並藉由能量的阻斷來使驅動力消失。亦即,驅動部23會產生像是使中繼輸送機部2T從開放姿勢So姿勢變更為連接姿勢Sj,並維持該連接姿勢Sj的驅動力,且透過連桿機構22將該驅動力傳達至支撐構件21及中繼輸送機部2T。另一方面,在驅動部23藉由能量的阻斷來使驅動力消失的情況下,透過連桿機構22而傳達至支撐構件21及中繼輸送機部2T的驅動力便會消失。藉此,藉由中繼輸送機部2T及支撐構件21的自重,中繼輸送機部2T及支撐構件21會繞著支撐軸心Axs擺動,且中繼輸送機部2T會成為開放姿勢So。亦即,中繼輸送機部2T是構成為:在驅動部23所產生之驅動力藉由能量的阻斷而消失時,可藉由自重而從連接姿勢Sj變化為開放姿勢So。本例中,在火災發生時,會對驅動部23阻斷能量。
以下的說明中,將用以使中繼輸送機部2T藉由驅動部23的驅動力 而從開放姿勢So成為連接姿勢Sj之繞著第1連桿構件221的驅動軸心Axd的擺動方向設為第3擺動方向D3,並將其相反方向設為第4擺動方向D4。另外,圖2所示的例子中,第3擺動方向D3是以驅動軸心Axd為中心之逆時針方向,並對應第1擺動方向D1。第4擺動方向D4是以驅動軸心Axd為中心之順時針方向,並對應第2擺動方向D2。
本實施形態中,驅動部23是透過托架2B而安裝於上游側輸送機部1u。圖示的例子中,驅動部23是設置成相對於上游側輸送機部1u的側架11b向下方突出。並且,驅動軸心Axd配置於比上游側輸送機部1u更下方。本實施形態中,驅動部23是藉由接受電力作為能量而產生轉矩的馬達輥,或者,亦可為電動馬達。但是,並不限定於這種構成,驅動部23亦可為例如,藉由作為能量之空氣壓而產生驅動力的氣缸(air cylinder)或旋轉致動器(rotary actuator)。
第1連桿構件221被支撐成可繞著相對於間隙區域Reg之位置已固定的驅動軸心Axd擺動,並且在與驅動軸心Axd隔有距離的第1連結部C1中與第2連桿構件222連結成可繞著第1擺動軸心Ax1相對地擺動。本實施形態中,第1連桿構件221是透過以驅動軸心Axd為軸心的驅動軸Sxd而連結成與驅動部23的旋轉軸一體地旋轉。亦即,本例中,驅動軸心Axd相對於驅動部23之位置、及相對於安裝驅動部23之上游側輸送機部1u的側架11b之位置皆被固定。
第1連桿構件221是配置成: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從驅動軸心Axd的配置位置朝向間隙區域Reg的側延伸。並且,第2連桿構件222是與第1連桿構件221連結成可繞著第1擺動軸心Ax1相對地擺動。本實施形態中,第1連桿構件221與第2連桿構件222是透過以第1擺動軸心Ax1為軸心的第1擺動軸Sx1而連結。本例中,第2連桿構件222具備:第1被連結部Cr1,連結於第1連桿構件221的第1連結部C1。並且,第1連結部C1與第1被連結部Cr1是透過第1擺動軸Sx1而以可相對旋轉的狀態來連結。另外,第1擺動軸心Ax1是以驅動軸心 Axd為中心而擺動。
第2連桿構件222是在與第1擺動軸心Ax1隔有距離的第2連結部C2中,與支撐構件21連結成可繞著第2擺動軸心Ax2相對地擺動。另外,第2連桿構件222與支撐構件21亦可透過其他的構件來連結。本實施形態中,第2連桿構件222是配置成: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從第1擺動軸心Ax1的配置位置朝向間隙區域Reg的側延伸。本例中,第2連桿構件222是作成為:以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為基準,向下方凸起的彎曲形狀。並且,第2連結部C2比第1被連結部Cr1位於上方。本例中,支撐構件21具備:第2被連結部Cr2,連結於第2連桿構件222的第2連結部C2。並且,第2連結部C2與第2被連結部Cr2是連結成可繞著第2擺動軸心Ax2相對地擺動。本實施形態中,第2連桿構件222與支撐構件21是透過以第2擺動軸心Ax2為軸心的第2擺動軸Sx2而連結。另外,第2擺動軸心Ax2是以支撐軸心Axs為中心而擺動。
本實施形態中,第1連桿構件221形成為比第2連桿構件222更短。亦即,如圖6(a)所示地,從驅動軸心Axd到第1擺動軸心Ax1的分開距離La變得比從第1擺動軸心Ax1到第2擺動軸心Ax2的分開距離Lb更短。藉此,可以使第1連桿構件221擺動之軌跡的直徑較小。藉此,可以將連桿機構22之擺動所需之必要的空間抑制到較小。又,本實施形態中,對於支撐構件21,也是形成為比第2連桿構件222更短。亦即,如圖6(a)所示地,從支撐軸心Axs到第2擺動軸心Ax2的分開距離Lc變得比從第1擺動軸心Ax1到第2擺動軸心Ax2的分開距離Lb更短。如此地,本實施形態中,第1擺動軸心Ax1與第2擺動軸心Ax2的分開距離Lb為驅動軸心Axd與第1擺動軸心Ax1的分開距離La以上,且成為支撐軸心Axs與第2擺動軸心Ax2的分開距離Lc以上。另外,本例中,第1連桿構件221除了第2連桿構件222之外,還形成為比支撐構件21更短。亦即,如圖6(a)所示地,從驅動軸心Axd到第1擺動軸心Ax1的分開距離La變得比從支撐軸心Axs到第2擺動軸心Ax2的分 開距離Lc更短。但是,該等關係亦可為相反,具體而言,從支撐軸心Axs到第2擺動軸心Ax2的分開距離Lc(支撐構件21)亦可變得比從驅動軸心Axd到第1擺動軸心Ax1的分開距離La(第1連桿構件221)更短。又,驅動軸心Axd與第1擺動軸心Ax1的分開距離La、第1擺動軸心Ax1與第2擺動軸心Ax2的分開距離Lb、及支撐軸心Axs與第2擺動軸心Ax2的分開距離Lc亦可為互相相等。
如圖2所示地,支撐軸心Axs配置於比驅動軸心Axd更上方。又,支撐軸心Axs配置於比第1擺動軸心Ax1與第2擺動軸心Ax2兩者更上方。並且,第1擺動軸心Ax1與第2擺動軸心Ax2兩者是以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為基準,而配置於比驅動軸心Axd更上方。
連桿機構22是構成為: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相對於連結驅動軸心Axd與第2擺動軸心Ax2的基準虛擬平面Ls,第1擺動軸心Ax1位於下方。更具體而言,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連結驅動軸心Axd與第1擺動軸心Ax1的第1虛擬平面L1之上表面與連結第1擺動軸心Ax1與第2擺動軸心Ax2的第2虛擬平面L2之上表面所構成的角α為170°以上且小於180°。另外,如圖2所示地,第1虛擬平面L1之上表面,亦即第1虛擬平面L1中之朝向上方的面是以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來作為基準。針對第2虛擬平面L2之上表面也是同樣的。另外,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第1虛擬平面L1之上表面與第2虛擬平面L2之上表面所構成的角α較為理想的是宜為175°以上且179°以下。本例中,角α為178°。
驅動部23是產生驅動力使第1連桿構件221在第3擺動方向D3上擺動,藉此來使中繼輸送機部2T在第1擺動方向D1上擺動而作成為連接姿勢Sj。又,在中繼輸送機部2T成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驅動部23會持續產生用以維持中繼輸送機部2T之連接姿勢Sj的一定的驅動力。
並且,驅動部23在因火災發生所造成的能量阻斷時,會使驅動力 消失。藉此,中繼輸送機部2T及支撐構件21會藉由自重而在第2擺動方向D2上擺動。藉此,中繼輸送機部2T便成為開放姿勢So(參照圖5)。在中繼輸送機部2T及支撐構件21藉由自重而在第2擺動方向D2上擺動時,第1連桿構件221是在第4擺動方向D4上擺動。藉此,第1擺動軸心Ax1會移動至比基準虛擬平面Ls更下方。並且,與在第2擺動方向D2上擺動的支撐構件21及在第4擺動方向D4上擺動的第1連桿構件221兩者連結的第2連桿構件222會在朝向下方並且朝向上游側的方向上移動。然後,第1連桿構件221與第2連桿構件222會被摺疊以成為V字狀。
如圖2所示地,本實施形態中,搬送輸送機1更具備:第1限制構件31,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抵接於姿勢變更機構20的一部分,限制支撐構件21在第1擺動方向D1上擺動;及第2限制構件32,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開放姿勢So的狀態下,抵接於姿勢變更機構20的一部分,限制支撐構件21在第2擺動方向D2上擺動(亦參照圖5)。
此處,姿勢變更機構20包含:支撐構件21、連桿機構22(第1連桿構件221、第2連桿構件222)、及驅動部23。第1限制構件31所抵接的對象是設為該等姿勢變更機構20之任一的構成構件。又,第2限制構件32所抵接的對象也是設為該等姿勢變更機構20之任一的構成構件。本實施形態中,第1限制構件31及第2限制構件32兩者皆構成為抵接於第1連桿構件221。
本實施形態中,第1限制構件31與第2限制構件32是透過托架2B而安裝於上游側輸送機部1u。又,第1限制構件31相較於驅動軸心Axd配置於下游側,且第2限制構件32相較於驅動軸心Axd配置於上游側。圖示的例子中,第1限制構件31與第2限制構件32配置於相同的高度。
藉此,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及圖3所示地,第1限制構件31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從第3擺動方向D3側抵接於第1連桿構件221。又,如圖5所示地,第2限制構件32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開放姿勢So的狀態 下,從第4擺動方向D4側抵接於第1連桿構件221。本例中,第2限制構件32是藉由彈性構件所構成。藉此,在中繼輸送機部2T藉由自重而從連接姿勢Sj成為開放姿勢So時,在第4擺動方向D4上擺動的第1連桿構件221可以緩和抵接於第2限制構件32時的衝撃。另外,本例中,第1限制構件31也是藉由與第2限制構件32同樣的彈性構件所構成。
此處,圖3至圖5是中繼輸送機部2T從連接姿勢Sj變化為開放姿勢So時的動作圖。圖3是顯示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圖5是顯示中繼輸送機部2T為開放姿勢So的狀態。圖4是顯示中繼輸送機部2T從連接姿勢Sj變化為開放姿勢So之途中的狀態。
如圖3至圖5所示地,本實施形態中,第1連桿構件221的擺動範圍是設定成:連接姿勢位置Pj與開放姿勢位置Po之間的第1擺動軸心Ax1之移動軌跡的最下點位於連接姿勢位置Pj與開放姿勢位置Po之間,前述連接姿勢位置Pj是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之第1擺動軸心Ax1的位置,前述開放姿勢位置Po是中繼輸送機部2T為開放姿勢So的狀態下之第1擺動軸心Ax1的位置。藉此,第1擺動軸心Ax1的位置便會成為在中繼輸送機部2T從連接姿勢Sj變化為開放姿勢So的途中,通過該第1擺動軸心Ax1之移動軌跡的最下點即最下位置Pb(參照圖4)。
若再加以說明,在中繼輸送機部2T從連接姿勢Sj的狀態到開始進行因自重所造成的擺動而成為開放姿勢So為止的期間,亦即,第1擺動軸心Ax1從連接姿勢位置Pj移動至開放姿勢位置Po為止的期間中,該第1擺動軸心Ax1是以如下方式來動作:在位於最下位置Pb之前會下降,且在位於最下位置Pb之後會上升。藉此,可以在第1擺動軸心Ax1位於最下位置Pb之後上升的期間,利用重力來使連桿機構22、已連結於該連桿機構22的支撐構件21、及中繼輸送機部2T的擺動速度減速。因此,根據該構成,可以在中繼輸送機部2T成為開放姿勢 So之前使上述擺動速度減速,來緩和在開放姿勢So下之停止時的衝撃。
其次,針對在搬送物品W時,物品W通過中繼輸送機部2T時的驅動部23所負擔的荷重進行說明。
圖6是支撐將輸送機間連接之中繼輸送機部之構造的本揭示之技術與比較例的比較圖。圖6(a)是有關於本揭示之技術,且是藉由各軸心(Axs、Axd、Ax1、Ax2)與連接該等軸心之各構件(221、222、21)來概念性地顯示藉由支撐構件21與連桿機構22來支撐中繼輸送機部2T的支撐構造。圖6(b)是有關於比較例,且此處是假定藉由已連結於驅動部23p之1個支撐構件21p(臂)來支撐中繼輸送機部2Tp的支撐構造。並且,圖6(b)是藉由驅動軸心Axdp與支撐構件21p來概念性地顯示該支撐構造。
首先,針對本揭示之技術進行說明。如圖6(a)所示地,在物品W通過中繼輸送機部2T時,向下的荷重F會作用於第2擺動軸心Ax2。該荷重F可以分解為:第1分力f1,沿著連結支撐軸心Axs與第2擺動軸心Ax2的線作用;及第2分力f2,沿著連結第2擺動軸心Ax2與第1擺動軸心Ax1的線作用。第1分力f1是作為支撐構件21的拉伸力而作用。第2分力f2是作為第2連桿構件222的壓縮力而作用。因此,與第2分力f2相同大小及相同方向的分散荷重Fd會作用於第1擺動軸心Ax1。分散荷重Fd可以分解為:第3分力f3,沿著連結第1擺動軸心Ax1與驅動軸心Axd的線作用;及第4分力f4,沿著與連結第1擺動軸心Ax1與驅動軸心Axd的線正交的方向作用。第3分力f3是作為第1連桿構件221的壓縮力而作用。第4分力f4是沿著以驅動軸心Axd為中心之圓的第1擺動軸心Ax1之位置上的接線方向作用的力。因此,將從驅動軸心Axd到第1擺動軸心Ax1的分開距離La乘以第4分力f4所算出的力矩M(M=La×f4)會作用於第1連桿構件221。為了將中繼輸送機部2T維持在連接姿勢Sj,驅動部23變得必須輸出相當於該力矩M的轉矩。
其次,針對比較例進行說明。如圖6(b)所示地,支撐構件21p被支 撐成可繞著驅動軸心Axdp擺動,並在支撐構件21p中之與驅動軸心Axdp側為相反側的端部設置有支撐中繼輸送機部2Tp的支撐部210p。為了與本揭示之技術進行比較,圖6(b)中,驅動軸心Axdp與支撐部210p之相對位置的關係是假定成與圖6(a)中之驅動軸心Axd與第2擺動軸心Ax2之相對位置的關係相同的情況。
在圖6(b)中,在物品W通過中繼輸送機部2Tp時,向下的荷重Fp會作用於設置在支撐構件21p之前端的支撐部210p。該荷重Fp是假定成與在圖6(a)中作用於第2擺動軸心Ax2的荷重F為同樣的方向及大小。並且,如圖6(b)所示地,荷重Fp可以分解為:第5分力f5,沿著連結支撐部210p與驅動軸心Axdp的線作用;及第6分力f6,沿著與連結支撐部210p與驅動軸心Axdp的線正交的方向作用。第5分力f5是作為支撐構件21p的壓縮力而作用。第6分力f6是沿著以驅動軸心Axdp為中心之圓的支撐部210p之位置上的接線方向作用的力。因此,將從驅動軸心Axdp到支撐部210p的分開距離Lp乘以第6分力f6所算出的力矩Mp(Mp=Lp×f6)會作用於支撐構件21p。在比較例中,為了將中繼輸送機部2T維持在連接姿勢Sj,驅動部23變得必須輸出相當於該力矩Mp的轉矩。
如同比較圖6(a)與圖6(b)後可知,本揭示之技術中驅動部23所負擔的荷重(第4分力f4),相較於比較例中驅動部23p所負擔的荷重(第6分力f6)為較小。又,本揭示之技術中從驅動軸心Axd到分力f4作用的位置的分開距離La,相較於比較例中從驅動軸心Axdp到分力f6作用的位置的分開距離Lp為較短。因此,本揭示之技術中驅動部23必須支撐的力矩M,相較於比較例中驅動部23p必須支撐的力矩Mp變得較小。因此,根據本揭示之搬送輸送機1,與以往相比可以一邊減輕驅動部23的負擔,並一邊適當地維持上游側輸送機部1u與下游側輸送機部1d之輸送機間之連接。
[其他的實施形態]
其次,針對搬送輸送機之其他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1)上述的實施形態中,是針對如下的例子進行了說明:第1限制構件31與第2限制構件32是構成為抵接於姿勢變更機構20的構成構件中的第1連桿構件221。但是,並不限定於這樣的例子,第1限制構件31與第2限制構件32所抵接的對象亦可為支撐構件21、第2連桿構件222、或驅動部23。亦可作成為例如,藉由第1限制構件31與第2限制構件32抵接於支撐構件21,來限制中繼輸送機部2T的擺動範圍的構成。或者,當驅動部23為氣缸或旋轉致動器時,由於驅動行程的範圍已事先被規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第1限制構件31與第2限制構件32會成為內置於驅動部23。另外,第1限制構件31與第2限制構件32亦可構成為抵接於互相不同的對象。又,第1限制構件31與第2限制構件32除姿勢變更機構20的構成構件以外,亦可構成為例如,抵接於中繼輸送機部2T的構成構件。
(2)上述的實施形態中,如圖3至圖5所示地,是針對如下的例子進行了說明:將第1連桿構件221的擺動範圍設定成第1擺動軸心Ax1之移動軌跡的最下點(最下位置Pb)位於連接姿勢位置Pj與開放姿勢位置Po之間。但是,並不限定於這樣的例子,例如,亦可將第1連桿構件221的擺動範圍設定成第1擺動軸心Ax1之最下位置Pb與開放姿勢位置Po成為相同的位置。
(3)上述的實施形態中,是以如下的構成為例子進行了說明: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第1虛擬平面L1之上表面與第2虛擬平面L2之上表面所構成的角α為170°以上且小於180°。但是,並不限定於此,該角α亦可設為小於170°。例如,該角α亦可設定在160°以上且小於170°的範圍。
(4)上述的實施形態中,是針對如下的例子進行了說明:支撐軸心Axs配置於比第1擺動軸心Ax1與第2擺動軸心Ax2兩者更上方。但是,並不限定於這樣的例子,支撐軸心Axs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相對於第1擺動軸心Ax1與第2擺動軸心Ax2之至少其中一者配置於下方亦可。
(5)上述的實施形態中,是針對如下的例子進行了說明:第1擺動 軸心Ax1與第2擺動軸心Ax2兩者是以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為基準,而配置於比驅動軸心Axd更上方。但是,並不限定於這樣的例子,第1擺動軸心Ax1與第2擺動軸心Ax2之至少其中一者在中繼輸送機部2T為連接姿勢Sj的狀態下,配置於比驅動軸心Axd更下方亦可。
(6)另外,上述之實施形態所揭示的構成,只要沒有發生矛盾,亦可與其他的實施形態所揭示的構成組合而應用。關於其他的構成,在本說明書中所揭示的實施形態在各方面均只不過是例示。因此,在不脫離本揭示的主旨之範圍內,可適當地進行各種改變。
[上述實施形態的概要]
以下,針對在上述所說明之搬送輸送機進行說明。
一種沿著與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防火門之移動路徑交錯的搬送路徑來搬送物品的搬送輸送機,具備:上游側輸送機部;下游側輸送機部,隔著間隙區域,相較於前述上游側輸送機部配置於前述搬送路徑的下游側,前述間隙區域設定於前述搬送路徑中之與前述移動路徑重疊的區域;中繼輸送機部,姿勢變化為:連接姿勢,配置於前述間隙區域而連接前述上游側輸送機部與前述下游側輸送機部;及開放姿勢,配置於與前述移動路徑不重疊的非重疊區域而開放前述間隙區域;及姿勢變更機構,使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的姿勢變化,前述姿勢變更機構具備:支撐構件,支撐前述中繼輸送機部以使前述中繼輸送機部可在前述連接姿勢與前述開放姿勢之間擺動;連桿機構,連結於前述支撐構件;及驅動部,驅動前述連桿機構,前述支撐構件被支撐成可繞著相對於前述間隙區域之位置已固定的支撐軸 心擺動,並且在與前述支撐軸心隔有距離的支撐連結部中,與前述中繼輸送機部連結,前述連桿機構具備: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前述第1連桿構件被支撐成可繞著相對於前述間隙區域之位置已固定的驅動軸心驅動,並且在與前述驅動軸心隔有距離的第1連結部中,與前述第2連桿構件連結成可繞著第1擺動軸心相對地擺動,前述第2連桿構件在與前述第1擺動軸心隔有距離的第2連結部中,與前述支撐構件連結成可繞著第2擺動軸心相對地擺動,前述驅動部是構成為:藉由接受能量的供給,而朝使前述中繼輸送機部成為前述連接姿勢的方向,產生使前述第1連桿構件繞著前述驅動軸心擺動的驅動力,並藉由前述能量的阻斷來使前述驅動力消失,前述支撐軸心、前述驅動軸心、前述第1擺動軸心、及前述第2擺動軸心是配置成互相平行,前述支撐軸心配置於比前述驅動軸心更上方,前述連桿機構是構成為:在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為前述連接姿勢的狀態下,相對於連結前述驅動軸心與前述第2擺動軸心的基準虛擬平面,前述第1擺動軸心位於下方。
根據本構成,由於在搬送物品時可以藉由連桿機構來支撐施加於中繼輸送機部之負荷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將用以維持中繼輸送機部之連接姿勢所需之驅動部的驅動力抑制到較小。因此,可以一邊減輕驅動部的負擔,並一邊適當地維持上游側輸送機部與下游側輸送機部之輸送機間之連接。又,根據本構成,支撐軸心配置於比驅動軸心更上方,並且在中繼輸送機部為連接姿勢的狀態下,相對於連結驅動軸心與第2擺動軸心的基準虛擬平面,第1擺動軸心位於下方。因此,在對驅動部的能量供給被阻斷的情況下,支撐於支撐構件的 中繼輸送機部會藉由中繼輸送機部的自重而繞著支撐軸心向下方擺動,並且可以使連桿機構動作,以使得第1擺動軸心移動至下方,且使得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摺疊成V字狀。因此,根據本構成,可以在連桿機構不妨礙因中繼輸送機部的自重所造成的擺動的情況下,將中繼輸送機部適當地作成為開放姿勢。因此,即便是在火災發生時對驅動部的能量供給被阻斷的情況下,仍可開放間隙區域來適當地確保防火門之移動路徑。
此處,較理想的是,將用以使前述中繼輸送機部從前述開放姿勢成為前述連接姿勢之繞著前述支撐軸心的擺動方向設為第1擺動方向,並將其相反方向設為第2擺動方向,並且更具備:第1限制構件,在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為前述連接姿勢的狀態下,抵接於前述姿勢變更機構的一部分,限制前述支撐構件在前述第1擺動方向上擺動;及第2限制構件,在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為前述開放姿勢的狀態下,抵接於前述姿勢變更機構的一部分,限制前述支撐構件在前述第2擺動方向上擺動。
根據本構成,可以將中繼輸送機部的擺動範圍限制在連接姿勢與開放姿勢之間的範圍。因此,可以限制例如中繼輸送機部突出於搬送路徑側等,中繼輸送機部在非預期的區域中擺動的情形。
此處,較理想的是,前述第1擺動軸心與第2擺動軸心的分開距離為前述驅動軸心與前述第1擺動軸心的分開距離以上,且為在前述支撐軸心與前述第2擺動軸心的分開距離以上。
根據本構成,可以使驅動軸心與第1擺動軸心的分開距離及支撐軸心與第2擺動軸心的分開距離兩者和第1擺動軸心與第2擺動軸心的分開距離相等,或者較其更短。因此,可以將驅動軸心周圍的構造、及支撐軸心周圍的構造小型化。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第1連桿構件的擺動範圍是設定成:連接姿 勢位置與開放姿勢位置之間的前述第1擺動軸心之移動軌跡的最下點位於前述連接姿勢位置與前述開放姿勢位置之間,前述連接姿勢位置是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為前述連接姿勢的狀態下之前述第1擺動軸心的位置,前述開放姿勢位置是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為前述開放姿勢的狀態下之前述第1擺動軸心的位置。
根據本構成,在中繼輸送機部從連接姿勢的狀態到開始進行因自重所造成的擺動而成為開放姿勢為止的期間,亦即,第1擺動軸心從連接姿勢位置移動至開放姿勢位置為止的期間中,該第1擺動軸心是以如下方式來動作:在通過最下點之前會下降,且在通過最下點之後會上升。並且,可以在第1擺動軸心上升的期間,利用重力來使連桿機構、已連結於連桿機構的支撐構件、及中繼輸送機部的擺動速度減速。因此,根據本構成,可以在中繼輸送機部成為開放姿勢之前使擺動速度減速,來緩和在開放姿勢下之停止時的衝撃。
又,較理想的是,在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為前述連接姿勢的狀態下,連結前述驅動軸心與前述第1擺動軸心的第1虛擬平面之上表面與連結前述第1擺動軸心與前述第2擺動軸心的第2虛擬平面之上表面所構成的角為170°以上且小於180°。
根據本構成,可以將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作成為接近直線狀的配置,從而將從第2連桿構件作用至第1連桿構件的旋轉力矩抑制到較小。
因此,根據本構成,可以將用以維持中繼輸送機部之連接姿勢所需之驅動部的驅動力抑制到較小。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揭示之技術可利用於一種沿著與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防火門之移動路徑交錯的搬送路徑來搬送物品的搬送輸送機。
1:搬送輸送機
1d:下游側輸送機部
1u:上游側輸送機部
2B:托架
2T:中繼輸送機部
10,20T:搬送部
10a,20Ta:輥
11:支撐部
11b:側架
20:姿勢變更機構
21:支撐構件
21T:支撐架
22:連桿機構
23:驅動部
31:第1限制構件
32:第2限制構件
221:第1連桿構件
222:第2連桿構件
A1:第1區
A2:第2區
Ax1:第1擺動軸心
Ax2:第2擺動軸心
Axd:驅動軸心
Axs:支撐軸心
C1:第1連結部
C2:第2連結部
Cr1:第1被連結部
Cr2:第2被連結部
Cs:支撐連結部
D1:第1擺動方向
D2:第2擺動方向
D3:第3擺動方向
D4:第4擺動方向
L1:第1虛擬平面
L2:第2虛擬平面
Ls:基準虛擬平面
Pj:連接姿勢位置
Reg:間隙區域
Ren:非重疊區域
Sj:連接姿勢
Sx1:第1擺動軸
Sx2:第2擺動軸
Sxd:驅動軸
Sxs:支撐軸
α:角

Claims (5)

  1. 一種搬送輸送機,是沿著與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防火門之移動路徑交錯的搬送路徑來搬送物品,前述搬送輸送機具有以下特徵: 具備: 上游側輸送機部; 下游側輸送機部,隔著間隙區域,相較於前述上游側輸送機部配置於前述搬送路徑的下游側,前述間隙區域設定於前述搬送路徑中之與前述移動路徑重疊的區域; 中繼輸送機部,姿勢變化為:連接姿勢,配置於前述間隙區域而連接前述上游側輸送機部與前述下游側輸送機部;及開放姿勢,配置於與前述移動路徑不重疊的非重疊區域而開放前述間隙區域;及 姿勢變更機構,使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的姿勢變化, 前述姿勢變更機構具備:支撐構件,支撐前述中繼輸送機部以使前述中繼輸送機部可在前述連接姿勢與前述開放姿勢之間擺動;連桿機構,連結於前述支撐構件;及驅動部,驅動前述連桿機構, 前述支撐構件被支撐成可繞著相對於前述間隙區域之位置已固定的支撐軸心擺動,並且在與前述支撐軸心隔有距離的支撐連結部中,與前述中繼輸送機部連結, 前述連桿機構具備: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 前述第1連桿構件被支撐成可繞著相對於前述間隙區域之位置已固定的驅動軸心擺動,並且在與前述驅動軸心隔有距離的第1連結部中,與前述第2連桿構件連結成可繞著第1擺動軸心相對地擺動, 前述第2連桿構件在與前述第1擺動軸心隔有距離的第2連結部中,與前述支撐構件連結成可繞著第2擺動軸心相對地擺動, 前述驅動部是構成為:藉由接受能量的供給,而朝使前述中繼輸送機部成為前述連接姿勢的方向,產生使前述第1連桿構件繞著前述驅動軸心擺動的驅動力,並藉由前述能量的阻斷來使前述驅動力消失, 前述支撐軸心、前述驅動軸心、前述第1擺動軸心、及前述第2擺動軸心是配置成互相平行, 前述支撐軸心配置於比前述驅動軸心更上方, 前述連桿機構是構成為:在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為前述連接姿勢的狀態下,相對於連結前述驅動軸心與前述第2擺動軸心的基準虛擬平面,前述第1擺動軸心位於下方。
  2. 如請求項1之搬送輸送機,其將用以使前述中繼輸送機部從前述開放姿勢成為前述連接姿勢之繞著前述支撐軸心的擺動方向設為第1擺動方向,並將其相反方向設為第2擺動方向, 並且更具備: 第1限制構件,在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為前述連接姿勢的狀態下,抵接於前述姿勢變更機構的一部分,限制前述支撐構件在前述第1擺動方向上擺動;及 第2限制構件,在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為前述開放姿勢的狀態下,抵接於前述姿勢變更機構的一部分,限制前述支撐構件在前述第2擺動方向上擺動。
  3. 如請求項1之搬送輸送機,其中前述第1擺動軸心與第2擺動軸心的分開距離為前述驅動軸心與前述第1擺動軸心的分開距離以上,且為前述支撐軸心與前述第2擺動軸心的分開距離以上。
  4. 如請求項1之搬送輸送機,其中前述第1連桿構件的擺動範圍是設定成:連接姿勢位置與開放姿勢位置之間的前述第1擺動軸心之移動軌跡的最下點位於前述連接姿勢位置與前述開放姿勢位置之間,前述連接姿勢位置是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為前述連接姿勢的狀態下之前述第1擺動軸心的位置,前述開放姿勢位置是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為前述開放姿勢的狀態下之前述第1擺動軸心的位置。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搬送輸送機,其在前述中繼輸送機部為前述連接姿勢的狀態下,連結前述驅動軸心與前述第1擺動軸心的第1虛擬平面之上表面與連結前述第1擺動軸心與前述第2擺動軸心的第2虛擬平面之上表面所構成的角為170°以上且小於180°。
TW109112054A 2019-08-20 2020-04-09 搬送輸送機 TWI8360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0444 2019-08-20
JP2019150444A JP7192711B2 (ja) 2019-08-20 2019-08-20 搬送コンベ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8476A TW202108476A (zh) 2021-03-01
TWI836057B true TWI836057B (zh) 2024-03-21

Family

ID=74661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2054A TWI836057B (zh) 2019-08-20 2020-04-09 搬送輸送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89489A1 (zh)
JP (1) JP7192711B2 (zh)
KR (1) KR20220047273A (zh)
CN (1) CN114206754B (zh)
AU (1) AU2020333489A1 (zh)
TW (1) TWI836057B (zh)
WO (1) WO20210333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2718B2 (ja) * 2019-09-02 2022-12-20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CN117163691B (zh) * 2023-09-08 2024-05-17 江苏铠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火卷帘联动的防尘输送线
CN117465881B (zh) * 2023-12-27 2024-04-16 石家庄宜中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光纤光栅温度监测技术的煤矿皮带托辊自动喷淋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3337A (en) * 1986-09-18 1988-06-28 Grosjean Robert M Apparatus for actuating a breakaway conveyor section
JPH01166617U (zh) * 1988-05-13 1989-11-22
JPH02132006A (ja) * 1988-11-11 1990-05-21 Hitachi Ltd スタッカクレーン給電線
JP2001233427A (ja) * 2000-02-25 2001-08-28 Daifuku Co Ltd 支持搬送装置
JP2007254085A (ja) * 2006-03-23 2007-10-04 Daifuku Co Ltd コンベヤ設備
JP2012121681A (ja) * 2010-12-08 2012-06-28 Daifuku Co Ltd 物品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物品搬送用の移動体
JP2015147660A (ja) * 2014-02-07 2015-08-20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ベヤライン
CN205023306U (zh) * 2015-09-25 2016-02-10 苏州越恒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防火门过渡装置
CN205397434U (zh) * 2016-03-01 2016-07-27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输送机过渡装置以及输送系统
CN107934442A (zh) * 2016-10-13 2018-04-20 上海嘉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机用具有防火断开功能的连杆机构
JP2019011193A (ja) * 2017-04-04 2019-01-24 トーヨーカネツ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の遮断機構
CN208716092U (zh) * 2018-06-11 2019-04-09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门无动力翻转装置
CN109969667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住友重机械搬运系统工程株式会社 自动仓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2406A (ja) 1981-12-12 1983-06-1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被膜形成用ペ−スト
JP2857308B2 (ja) * 1993-12-16 1999-02-17 トーヨーカネツ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間における中継ユニット
JP2005145704A (ja) * 2003-11-20 2005-06-09 Daifuku Co Ltd 搬送設備
JP4288597B2 (ja) * 2004-03-16 2009-07-01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装置
JP5616938B2 (ja) * 2012-10-04 2014-10-29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搬送物の搬送装置
JP6151925B2 (ja) * 2013-02-06 2017-06-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基板固定装置、基板作業装置および基板固定方法
JP6319046B2 (ja) * 2014-10-31 2018-05-09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装置
JP6911650B2 (ja) * 2017-08-31 2021-07-2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6870542B2 (ja) * 2017-08-31 2021-05-12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CN207726343U (zh) * 2017-12-26 2018-08-14 河北视窗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落板辊道运输装置
CN207684450U (zh) * 2017-12-29 2018-08-03 重庆立万精密制管有限公司 管件加工进料结构
CN207917942U (zh) * 2018-01-30 2018-09-28 广州贝斯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饼干安全输送设备
CN208103262U (zh) * 2018-03-01 2018-11-16 济南驷正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机间过渡装置
JP7079487B2 (ja) * 2018-07-30 2022-06-02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渡し搬送装置
CN109534004B (zh) * 2018-10-20 2021-03-16 山东耀华特耐科技有限公司 耐磨耐火可塑料出料传递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3337A (en) * 1986-09-18 1988-06-28 Grosjean Robert M Apparatus for actuating a breakaway conveyor section
JPH01166617U (zh) * 1988-05-13 1989-11-22
JPH02132006A (ja) * 1988-11-11 1990-05-21 Hitachi Ltd スタッカクレーン給電線
JP2001233427A (ja) * 2000-02-25 2001-08-28 Daifuku Co Ltd 支持搬送装置
JP2007254085A (ja) * 2006-03-23 2007-10-04 Daifuku Co Ltd コンベヤ設備
JP2012121681A (ja) * 2010-12-08 2012-06-28 Daifuku Co Ltd 物品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物品搬送用の移動体
JP2015147660A (ja) * 2014-02-07 2015-08-20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ベヤライン
CN205023306U (zh) * 2015-09-25 2016-02-10 苏州越恒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防火门过渡装置
CN205397434U (zh) * 2016-03-01 2016-07-27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输送机过渡装置以及输送系统
CN107934442A (zh) * 2016-10-13 2018-04-20 上海嘉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机用具有防火断开功能的连杆机构
JP2019011193A (ja) * 2017-04-04 2019-01-24 トーヨーカネツ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の遮断機構
CN109969667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住友重机械搬运系统工程株式会社 自动仓库系统
CN208716092U (zh) * 2018-06-11 2019-04-09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门无动力翻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89489A1 (en) 2022-09-15
CN114206754B (zh) 2024-05-14
JP2021031209A (ja) 2021-03-01
KR20220047273A (ko) 2022-04-15
WO2021033361A1 (ja) 2021-02-25
AU2020333489A1 (en) 2022-03-24
TW202108476A (zh) 2021-03-01
CN114206754A (zh) 2022-03-18
JP7192711B2 (ja) 202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36057B (zh) 搬送輸送機
CN107532441B (zh) 滑动式门装置
KR20160138222A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EP2720971B1 (en) Elevator device and roller guide assembly
JP6455672B2 (ja) リフター
KR20170058417A (ko) 엘리베이터의 엘리베이터 칸 도어 장치
TWI781219B (zh) 物品搬送設備
CN106002930A (zh) 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系统
US9249609B2 (en) Door suspension device for supporting door and door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KR20190041416A (ko) 물품 반송 설비
JP2008201494A (ja) エレベータの出発阻止装置
CN107041136A (zh) 通路形成装置
JP4586756B2 (ja) コンベヤ設備
JP5215463B2 (ja) エレベータドア装置
KR101105270B1 (ko) 이송롤러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송장치
JP2006297554A (ja) 2足歩行ロボット
EP2657174A1 (en) Door device for elevator
JP2006016190A (ja) 物流用棚装置
CN109424305B (zh) 防火卷帘
JP7259799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JP5169023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7100302B1 (ja) マンコンベヤ及びマンコンベヤ用ゲート装置
JP6904372B2 (ja) マンコンベヤの構造体、マンコンベヤ及びマンコンベヤの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US20220089410A1 (en) Elevator system
KR20210002029A (ko) 산업용 로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