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8499B -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8499B
TWI708499B TW105134470A TW105134470A TWI708499B TW I708499 B TWI708499 B TW I708499B TW 105134470 A TW105134470 A TW 105134470A TW 105134470 A TW105134470 A TW 105134470A TW I708499 B TWI708499 B TW I7084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cument
sheath
image
detection
sen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4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5874A (zh
Inventor
古城晋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5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5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8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849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8Separating, e.g. preventing feeding of two sheets at a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88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to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3Read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84Key input means, e.g. buttons or keypads
    • H04N1/00389Programmable function keys, e.g. for one-touch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49Control or synchronising different handling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6Aligning or positioning related to hand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24Type of sheet, e.g. colour of paper or transpar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34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specially adapted for scanning pages of a book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一種可減低重送檢測部將文件護套誤檢測為原稿之重送之頻率的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方法。
讀取原稿之圖像之圖像讀取裝置11包含:搬送部(輥33A~36A等),其搬送原稿;讀取部40,其讀取原稿;重送感測器47(重送檢測部),其可檢測原稿之重送;及文件護套感測器46(CS感測器46)(片材檢測部),其檢測以將原稿夾持於2片透明片材部之間之狀態搬送之文件護套。CS感測器46設置於原稿之搬送方向上較重送感測器47更靠近搬送方向Y上游側之位置。

Description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讀取原稿之圖像之掃描器等之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方法。
對於先前之圖像讀取裝置,已知有具備可沿著搬送路徑每次搬送一張原稿之搬送部,且由配置於搬送路徑之中途之特定位置之讀取部讀取搬送中之原稿的送紙式圖像讀取裝置,及一面相對於載置於原稿台之原稿相對移動托架一面使設置於托架之讀取部讀取原稿的平台式圖像讀取裝置。
例如於專利文獻1,揭示有具備檢測重疊複數張原稿並搬送之重送之超音波感測器(重送檢測部)的原稿讀取裝置。超音波感測器具有以介隔媒體之搬送路徑而對向之方式配置之超音波發送器及超音波接收器。又,於該原稿讀取裝置,具備區別於搬送路徑搬送之第1媒體及較第1媒體更厚之第2媒體之種類檢測器件,及基於超音波感測器之輸出及種類檢測器件之檢測結果,檢知於搬送路徑搬送之媒體之重送之有無的重送檢知器件。超音波感測器之輸出係根據種類檢測器件檢測之搬送中之原稿之紙厚進行調整。例如,搬送原稿為卡片原稿時之超音波感測器之輸出強度調整為較搬送原稿為紙稿之時之超音波感測器之輸出強度更強。因此,防止將卡片原稿誤檢測為紙稿之重送。
然而,於送紙式圖像讀取裝置中,存在欲讀取護照或存摺等包含複數頁之冊子原稿、或簡歷等對折之摺疊原稿之圖像之需求。然而,於搬送部設置有將裝載於原稿支架之複數張原稿一片一片分離之分離機構。因此,存在有冊子原稿或摺疊原稿因於搬送時自分離機構施加使其一張一張地分離之力而傾斜地偏離等,從而不能讀取適當圖像之情形。因此,揭示有將冊子原稿或摺疊原稿夾持於2片無色透明片材之周緣部之一部分接合而成之文件護套,不會受分離機構之阻礙而讀取夾持於文件護套之原稿之圖像之技術(例如專利文獻2~5等)。
例如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記載傳送協定或使用者識別資訊之文件護套。於讀取夾持於該文件護套之原稿時,圖像讀取裝置讀取使用者識別資訊,且進行與基於該使用者識別資訊而針對每個使用者設定對應之原稿的讀取。
又,於專利文獻3~5中,揭示有於將摺疊原稿夾持於文件護套而讀取兩面之情形時,進行將讀取兩面所得之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結合成一張圖像之處理的圖像讀取裝置。例如於專利文獻3記載之圖像讀取裝置中,使用文件護套之邊緣部之標記,特定出摺線之位置,以特定出之摺線之位置結合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6384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8-23670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4-68243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5-260387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14-216998號公報
然而,於具備專利文獻1記載之重送檢測部(超音波感測器)之圖像讀取裝置中,於夾持於文件護套而讀取原稿時,存在將文件護套之2片片材部之一部分誤檢測為原稿(例如紙稿)之重送之問題。因此,例如需要操作圖像讀取裝置之操作部而使重送檢測無效,或對於與圖像讀取裝置可通訊地連接之主機裝置之讀取驅動器進行使重送檢測無效之操作的機制。然而,即使追加該種機制,若使用者忘記進行使重送無效之操作,則亦會將文件護套誤檢測為紙稿之重送,或,若之後忘記進行使重送檢測自無效恢復為有效之操作,則亦會於下次讀取紙稿時無法檢測紙稿之重送,從而因重送招致原稿之讀取失敗。另,該種問題並不限定於進紙式圖像讀取裝置,即使為平台式圖像讀取裝置,作為搬送部之一例,若為具備向原稿台每次一張地送給原稿之自動原稿送給裝置之圖像讀取裝置,亦具有大致相同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減低重送檢測部將文件護套誤檢測為原稿之重送之頻率的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方法。
以下,針對用以解決上述問題之機構及其作用效果進行記載。
解決上述問題之圖像讀取裝置係讀取原稿之圖像之圖像讀取裝置,其包含:搬送部,其搬送原稿;讀取部,其讀取原稿;重送檢測部,其可檢測原稿之重送;及片材檢測部,其檢測以原稿夾持於2片透明片材部之間之狀態搬送之文件護套;且上述片材檢測部設置於原稿之搬送方向上較上述重送檢測部更靠近上游側之位置。
根據該構成,搬送對象是否為文件護套係藉由位於原稿之搬送方向上較重送檢測部更靠近上游側之片材檢測部檢測。因此,於重送檢測部將文件護套誤檢測為原稿之重送前,片材檢測部可檢測出搬送對象為文件護套。因此,可回避起因於重送檢測部之該種誤檢測而使讀取部對夾持於文件護套之原稿之讀取動作中斷之事態。
於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中較佳為,若上述片材檢測部檢測出文件護套,則使上述重送檢測部無效。
根據該構成,若片材檢測部檢測出文件護套,則重送檢測部無效。因此,於重送檢測部將文件護套誤檢測為原稿之重送前,可使重送檢測部無效。因此,即使是當檢測出原稿之重送之情形時中斷讀取動作之構成,亦可不中斷夾持於文件護套之原稿之讀取動作而繼續。又,例如因使用者無須進行使重送檢測部無效之操作,故可減少使用者之麻煩。
於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中較佳為,進而具備:朝向檢測部,其可檢測上述文件護套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及處理部,其根據藉由上述朝向檢測部檢測出之朝向切換圖像讀取處理內容。
根據該構成,藉由朝向檢測部檢測文件護套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且根據檢測出之朝向,切換處理部之切換圖像讀取處理內容。因此,相對於讀取部讀取夾持原稿之文件護套所得之圖像,可以與檢測出之朝向對應之適當之內容進行原稿之圖像讀取處理。因此,使用者藉由將文件護套設置於圖像讀取裝置之朝向選擇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可指定於圖像讀取裝置進行之處理之內容。
於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中較佳為,上述處理部根據上述文件護套之所檢測出之朝向,切換結合原稿之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之邊。
根據該構成,處理部根據朝向檢測部檢測之文件護套之朝向,切換結合夾持於文件護套之原稿(例如摺疊原稿等)之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之邊為向左或向右。因此,使用者藉由選擇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而將夾持原稿之文件護套設置於圖像讀取裝置,可選擇結合2張圖像之邊向左或向右。其結果,使用者可取得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以期望之邊結合之期望之圖像。
於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中較佳為,上述處理部根據上述文件護套 之檢測出之朝向切換之圖像讀取處理內容中包含讀取原稿之圖像之讀取條件、對於上述讀取部取得之讀取資料實施之圖像處理內容、及將圖像處理後之讀取資料保存於指定之保存位置之保存條件中的至少一種。
根據該構成,根據文件護套之設置之朝向,可切換讀取原稿之圖像之讀取條件、對於讀取資料實施之圖像處理內容、及將圖像處理後之讀取資料保存於指定之保存位置之保存條件中的至少一種。因此,使用者藉由選擇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而將文件護套設置於圖像讀取裝置,可選擇選擇讀取條件、圖像處理內容及保存條件中的至少一種。
於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中較佳為,於上述文件護套設置有可檢測其為文件護套之被檢測部,上述片材檢測部設置於上述文件護套藉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之過程中可檢測上述被檢測部之位置。
根據該構成,片材檢測部可於搬送文件護套之過程中檢測設置於文件護套之被檢測部,且可基於被檢測部之檢測結果檢測出讀取對象為文件護套。
於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中較佳為,於上述文件護套設置有上述朝向檢測部可檢測該文件護套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之被檢測部,上述朝向檢測部設置於上述文件護套藉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之過程中可檢測上述被檢測部之位置。
根據該構成,朝向檢測部藉由檢測設置於文件護套之被檢測部,而檢測文件護套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不論文件護套設置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都能以適當之邊結合夾持於文件護套之原稿之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
於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中較佳為,上述被檢測部為孔,進而具備撥桿式之原稿有無檢測部,且上述片材檢測部配置於在與上述搬送方 向交叉之寬度方向上相對於上述原稿有無檢測部而偏移之位置。
根據該構成,可檢測包含孔之被檢測部之片材檢測部因在與原稿之搬送方向交叉之寬度方向上相對於撥桿式之原稿有無檢測部而偏移,故原稿有無檢測部之撥桿不會位於被檢測部之搬送路徑。因此,原稿有無檢測部之撥桿不會卡於被檢測部之孔。
於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中較佳為,上述被檢測部為包含透明材料之窗部。
根據該構成,因被檢測部為包含透明材料之窗部,故相比於被檢測部為孔之情形,接觸式檢測部之撥桿等之接觸部難以卡於被檢測部。例如,因不需要使片材檢測部於與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上相對於原稿有無檢測部而偏移,故增加片材檢測部之配置之自由度,例如可有助於圖像讀取裝置之小型化。
於解決上述課題之圖像讀取方法中,包含:搬送步驟,其將藉由使2片透明片材以周緣部之一部分接合而形成用以夾持原稿之片材部的接合部設置有被檢測部之文件護套,以將原稿夾持於上述片材部之狀態搬送;檢測步驟,其於上述文件護套之搬送中檢測上述被檢測部;讀取步驟,其於上述文件護套之搬送中讀取夾持於上述片材部之原稿之正面與背面而取得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結合朝向特定步驟,其基於檢測上述被檢測部之檢測結果特定出結合上述正面圖像與上述背面圖像之邊;及圖像處理步驟,其以特定出之上述邊結合上述正面圖像與上述背面圖像而生成結合圖像。
根據該方法,設置於文件護套之接合部之被檢測部於文件護套之搬送中被讀取。於結合朝向特定步驟中,基於檢測被檢測部之檢測結果而特定出邊。以特定出之邊結合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因此,可取得以適當之邊結合原稿之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之結合圖像。
11:圖像讀取裝置
12:本體
12A:送給口
12B:排出口
12C:前表面部
12D:排出口
13:原稿支架
13A:載置面
14:第1支架部
15:第2支架部
16:輔助支架部
17:邊緣導件
18:本體部
18A:排出托盤
18B:搬送板
18C:凸條
19:蓋部
19A:操作部
20:操作部
21:電源開關
22:開始開關
23:停止開關
24:模式選擇開關
25:重送檢測無效開關
26:無線通訊用開關
27:報知部
30:圖像讀取處理機構
31:搬送部
32:搬送路徑
32A:送給導件
31:搬送部
33:送給輥對
33A:驅動輥
33B:從動輥
34:送給輥對
34A:驅動輥
34B:從動輥
35:搬送輥對
35A:驅動輥
35B:從動輥
36:搬送輥對
36A:驅動輥
36B:從動輥
37:搬送馬達
38:分離機構
39:搬送面部
40:讀取部
40A:讀取部
40B:讀取部
41:光源
41A:光源
41B:光源
42:圖像感測器
42A:圖像感測器
42B:圖像感測器
43:色基準板
44:編碼器
45:原稿感測器
46:文件護套感測器
46A:作為片材檢測部之一例之第1CS感測器
46B:作為朝向檢測部之一例之第2CS感測器
47:作為重送檢測部之一例之重送感測器
47A:發送器
48:作為原稿有無檢測部之一例之原稿有無感測器
50:控制器
51:接合部
51A:接合材料
51B:貫通孔
52:片材部
52A:片材
52B:貫通孔
53:作為被檢知部之一例之標記
53A:標記
53B:標記
54:作為被檢知部之一例標記
54A:標記
54B:標記
54C:標記
55A:標記
55B:標記
56A:標記
56B:標記
57A:標記
57B:標記
58A:標記
58B:標記
59A:前端
59B:邊緣
59C:邊緣
59D:邊緣
60:電腦
61:記憶部
62:輸入部
63:輸出部
64:時序產生器
65:類比前端
70:作為處理部之一例之主控制部
71:搬送控制部
72:判別部
73:讀取控制部
74:圖像處理部
81:搬送計數器
82:計數器
82A:第1計數器
82B:第2計數器
100:主機裝置
101:輸出部
102:顯示部
103:電腦
104:記憶部
105:讀取驅動器
106:派任設定部
A1:區域
A2:區域
CL:結合線
CS:文件護套
CS1:文件護套
D:原稿
D1:原稿
F1:距離
F2:距離
F3:距離
PR:程式
S11:步驟
S12:步驟
S13:步驟
S14:步驟
S15:步驟
S16:步驟
S17:步驟
S18:步驟
S19:步驟
S20:步驟
S21:步驟
S31:步驟
S32:步驟
S33:步驟
S34:步驟
S35:步驟
S36:步驟
S37:步驟
S38:步驟
S39:步驟
S40:步驟
S41:步驟
SD1:作為讀取資料之一例之正面圖像
SD2:作為讀取資料之一例之背面圖像
SD:作為圖像處理後之讀取資料之一例之結合圖像
ST:拼接
ST1:拼接
X:寬度方向(主掃描方向)
Y:搬送方向
圖1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圖像讀取裝置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圖像讀取裝置之模式側剖視圖。
圖3係顯示本體部之搬送面部之模式俯視圖。
圖4係顯示文件護套之模式俯視圖。
圖5係顯示夾持原稿之文件護套之一部分斷裂之模式側剖視圖。
圖6係顯示圖像讀取裝置之電性構成及功能構成之方塊圖。
圖7係說明參考例之文件護套中讀取摺疊原稿之正面與背面之2張圖像以適當之拼接朝向之邊結合之例之模式圖。
圖8係說明參考例之文件護套中讀取摺疊原稿之正面與背面之2張圖像以與拼接朝向之邊不同之邊結合之例之模式圖。
圖9係說明實施例之文件護套中讀取摺疊原稿之正面與背面之2張圖像以文件護套之設置朝向為正面朝上時之拼接朝向之邊適當結合之例之模式圖。
圖10係說明實施例之文件護套中讀取摺疊原稿之正面與背面之2張圖像以文件護套之設置朝向為背面朝上時之拼接方向之邊適當結合之例之模式圖。
圖11係說明設置為正面朝上之文件護套之檢測處理之模式圖。
圖12係說明設置為背面朝上之文件護套之檢測處理之模式圖。
圖13係顯示圖像讀取處理之流程圖。
圖14係顯示文件護套檢測處理例行步驟之流程圖。
圖15係顯示變化例之文件護套之模式俯視圖。
圖16係顯示夾持原稿之文件護套之一部分斷裂之模式側剖視圖。
圖17係顯示變化例之文件護套之模式俯視圖。
圖18係顯示相同變化例之文件護套之模式俯視圖。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圖像讀取裝置之一實施形態。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讀取裝置11包含:裝置本體12(以下,簡稱為「本體12」),其側面視具有大致梯形形狀;及原稿支架13,其具有載置(設置)圖像讀取對象即原稿D及挾持原稿D之後述之文件護套CS之載置面13A。載置於原稿支架13之原稿D向開設於本體12之上部之送給口12A每次一張地送給。送給之原稿D於本體12內沿著特定之搬送路徑32(參照圖2)搬送,且於該搬送途中之讀取位置讀取圖像後,自開設於本體12之前側下部之排出口12B排出,並裝載於例如排出托盤18A(參照圖2)。於本實施形態中,護照或存摺等冊子原稿及將A3尺寸對折之簡歷等摺疊原稿等原稿D係以夾持於後述之無色透明之文件護套CS之狀態,連同文件護套CS設置於原稿支架13。
原稿支架13包含:第1支架部14,其基端部(下端部)相對於本體12可旋動地連結;及第2支架部15,其基端部相對於第1支架部14之前端部可旋動地連結。於第2支架部15之前端部,可進退地設置有滑動式之輔助支架部16。原稿支架13可配置於向本體12之後側上方傾斜延伸且作為可載置原稿之支架發揮功能的圖1所示之打開位置(使用位置),與藉由使用者自打開位置向圖1之紙面近前方向旋動而覆蓋本體12之上表面部及前表面部12C之關閉位置(收納位置)。
於原稿支架13之載置面13A,設置有一對可於與搬送原稿D之搬送方向Y交叉(尤其為正交)之寬度方向X滑動之邊緣導件17。裝載於載置面13A上之原稿D或文件護套CS藉由夾持於一對邊緣導件17,而相對於送給口12A於寬度方向X定位。另,寬度方向X為圖像讀取裝置11讀取原稿圖像時之主掃描方向,搬送方向Y為副掃描方向。
如圖1及圖2所示,本體12包含:本體部18;及蓋部19,其可以本體部18之前端部為中心旋動地連結。於蓋部19配置於圖1及圖2所示之關閉位置之狀態中,如圖2所示,於本體部18與蓋部19之間,形成 自送給口12A至排出口12B之搬送路徑32。若使用者操作圖1所示之操作部19A解除蓋部19之扣止,將蓋部19自圖1所示之關閉位置向圖1之紙面近前方向旋動至打開位置,則會露出形成搬送路徑32之一面部之搬送面部39(參照圖3)。藉由打開該蓋部19使搬送面部39成為露出狀態,而進行原稿D之紙堵塞(夾紙)去除或送給/搬送用之輥33A~36A等(參照圖2)之維護等。
如圖1所示,於本體12(蓋部19)之前表面部12C設置有操作部20。操作部20包含於對圖像讀取裝置11給予指示時由使用者操作之複數個操作用開關21~26。詳細而言,操作部20包含電源開關21、開始開關22、停止開關23、模式選擇開關24、重送檢測無效開關25(重送檢測跳過開關)及無線通訊用開關26等之各種開關。重送檢測無效開關25係於使檢測有無原稿D複數張重疊而送給之重送的重送檢測無效時操作,於設定無效時不進行重送檢測。於鄰接於操作部20之位置,設置有包含例如藉由LED等可點燈與閃爍中之至少一者與熄燈、或可變更點燈時之點燈顏色之顯示燈的報知部27。報知部27藉由顯示燈之點燈/熄燈或點燈顏色之變更,對使用者報知例如電源之導通/斷開、現在選擇中之模式、重送檢測之有效/無效等。
如圖2所示,於圖像讀取裝置11之本體12內,設置有進行圖像讀取處理(掃描處理)之圖像讀取處理機構30。圖像讀取處理機構30包含搬送原稿D之搬送部31。搬送部31係一面將裝載於原稿支架13之複數張原稿D每次一張地自送給口12A沿著板狀之送給導件32A向本體12內引導一面送給,且以一定之搬送速度沿著搬送路徑32搬送所送給之原稿D。
搬送部31包含配置於本體12內之搬送路徑32之上游端位置之一對送給輥對33、配置於較送給輥對33更位於搬送路徑下游側之一對送給輥對34、於搬送方向Y介隔原稿D之讀取位置且配置於上游側之一 對搬送輥對35及配置於下游側之一對搬送輥對36。
送給輥對33、34由驅動輥33A、34A與從動輥33B、34B構成。又,搬送輥對35、36由驅動輥35A、36A與從動輥35B、36B構成。各從動輥33B~36B由各自成對之驅動輥33A~36A之旋轉而連動旋轉。
構成複數輥對33~36之各驅動輥33A~36A係藉由其等動力源即搬送馬達37之動力旋轉驅動。構成送給輥對34之從動輥34B係延遲輥,其外周面相對於原稿D之摩擦係數較驅動輥34A之外周面相對於原稿D之摩擦係數更大。因此,送給輥對34作為將原稿D一張一張地分離並向搬送方向Y之下游側送出之分離機構38發揮功能。因此,藉由送給輥對33之旋轉使裝載於原稿支架13之複數張原稿D之例如最下位者依序地每次一張地自送給口12A向本體12內送給,進而藉由送給輥對34之旋轉每次一張地分離並向搬送方向Y之下游側送給。若直接送給冊子原稿或摺疊原稿,則有因分離機構38之分離作用而偏移地送給之虞。因此,使用者於掃描冊子原稿或摺疊原稿等之原稿D時,將原稿D夾持於文件護套CS(參照圖4)而設置於原稿支架13,連同文件護套搬送原稿D。
如圖2所示,於藉由送給輥對33、34及各搬送輥對35、36而形成於本體12內之搬送路徑32之中途之讀取位置,於隔著搬送路徑32之兩側設置有一對讀取部40。一對讀取部40包含第1讀取部40A與第2讀取部40B,且配置於以不相互對向之程度於搬送方向Y略微偏移之位置。一對讀取部40係由可對搬送中之原稿D照射光之光源41與沿主掃描方向(寬度方向X)延伸之圖像感測器42構成。於讀取原稿D之單面(表面)之通常讀取模式時,第1讀取部40A進行讀取動作,於讀取原稿D之雙面(正反面)之雙面讀取模式時,第1讀取部40A與第2讀取部40B同時進行讀取動作。
光源41係例如由LED或螢光燈等構成。圖像感測器42係接收自光 源41出射之光被原稿D等反射之反射光,將接收之光轉換為電信號,且輸出對應於受光量之值之像素信號。圖像感測器42係例如線性圖像感測器。圖像讀取裝置11可進行彩色掃描與單色掃描(灰階掃描)。彩色掃描方式有如下方式:圖像感測器為單色,且使RGB各色之光源以時間序列依序發光並自圖像感測器依序取得RGB各色之像素信號之方式;圖像感測器包含被彩色濾光片覆蓋之RGB各色之光電轉換元件,使白色光源發光且自各光電轉換元件取得RGB之各像素信號之方式。彩色掃描方式可為任意之方式。另,以下,有時將光源41與圖像感測器42指為第1讀取部40A側者,且記為第1光源41A及第1圖像感測器42A,有時指第2讀取部40B側者,且記為第2光源41B及第2圖像感測器42B。
進而,於隔著搬送路徑32而與圖像感測器42對向之位置,配置有色基準板43。色基準板43係用以獲得陰影修正用之白基準值者,且使用呈現白色之白基準板或呈現灰色(gray)之灰基準板。使用灰基準板之原因在於:基於原稿與背景之顏色之不同或亮度值之不同,而自將色基準板43作為原稿之背景(灰色背景)讀取之讀取資料,檢測原稿D之位置及區域。另,於採用以原稿檢測專用之感測器進行原稿之檢測之構成之情形,較佳為將色基準板43作為白基準板。
圖像感測器42係將複數個光電轉換元件沿著主掃描方向X配置成一行,例如為接觸型圖像感測器。進而圖像感測器42具體為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圖像感測器。圖像感測器42將各光電轉換元件接收之光進行光電轉換且輸出對應於受光量之值之像素信號。
又,如圖2所示,於本體12內,設置有可檢測複數個輥對33~36中之1個驅動輥之旋轉之編碼器44(例如旋轉編碼器)。編碼器44輸出包含與驅動輥之旋轉量成正比之數量之脈衝之檢測信號。編碼器44之 檢測信號係被輸入至配置於本體12內之控制器50,且用於由控制器50自檢知原稿D或文件護套CS等之搬送對象之前端之位置,藉由計算檢測信號之脈衝之數量,把握搬送對象之搬送中之位置(搬送位置)。
又,如圖2所示,於本體12內,設置有可檢測複數個輥對33~36中之1個驅動輥之旋轉之編碼器44(例如旋轉編碼器)。編碼器44輸出包含於驅動輥之旋轉量成正比之數量之脈衝的檢測信號。編碼器44之檢測信號係被輸入至配置於本體12內之控制器50,且用於由控制器50自檢知到原稿D或文件護套CS等之搬送對象之前端之位置,藉由計算檢測信號之脈衝之數量,把握搬送對象之搬送中之位置(搬送位置)。
搬送馬達37、構成讀取部40(40A、40B)之光源41及圖像感測器42係藉由控制器50控制。又,控制器50基於藉由來自使用者操作之操作部20之操作信號給予之指示控制圖像讀取裝置11。
接著參照圖3,針對形成原稿之搬送路徑中之下側之面部的搬送面部39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由本體部18之上表面形成之搬送面部39包含覆蓋本體部18之上表面之搬送板18B、與自其上表面突出且沿著搬送方向Y相互平行地延伸之複數條凸條18C。於搬送面部39之寬度方向X之大致中央部,自搬送方向Y之上游側依次分別於寬度方向X隔以些許間隔分別配置有一對構成送給輥對33、34之各驅動輥33A、34A,構成搬送輥對35、36之各驅動輥35A、36A。於構成送給輥對33之一對驅動輥33A之間,配置有原稿感測器45。原稿感測器45係例如具有撥桿之接觸式感測器,藉由按壓撥桿,檢知設置於原稿支架13之原稿D或文件護套CS之有無。
控制器50基於搬送對象設置於送給位置時之原稿感測器45之開啟信號而重置搬送計數器81,且基於搬送馬達37之驅動中自編碼器44輸入之檢測信號之脈衝或搬送計數器81對脈衝邊緣之數量進行計數所得之計數值,把握搬送對象之搬送方向Y之位置即搬送位置。
進而於搬送方向Y上的驅動輥34A與驅動輥35A之間之位置,配置有作為重送檢測部之一例之重送感測器47。重送感測器47係例如超音波式感測器,包含可發送超音波之發送器47A、與配置於相對於發送器47A隔著搬送路徑32而對向之位置且可接收來自發送器47A之超音波之接收器47B(參照圖3)。重送感測器47係利用來自發送器47A之超音波於重送之2張原稿D之間隙內會衰減之原理,檢知原稿D之重送。因通過2張以上之原稿D時之超音波之衰減程度大於通過一張原稿時之超音波之衰減程度,故根據該較大之衰減程度,檢測值若超過(低於)特定之閾值,則檢測出重送。另一方面,因通過一張原稿D時之超音波之衰減程度較小,故檢測值不會超過特定之閾值,檢測出並非重送。又,因文件護套CS之接合部51以外之片材部52包含2片,於2片片材部52之間隙內超音波衰減之衰減程度較大,故存在重送感測器47錯誤地將文件護套CS檢測為原稿之重送之情形。因此,使用者於夾持於文件護套CS而讀取原稿D時,可操作重送檢測無效開關25使重送檢測無效。
又,於構成搬送輥對35之一對驅動輥35A之間,配置有作為可檢測原稿D之有無之原稿有無檢測部之一例之原稿有無感測器48。本例之原稿有無感測器48係例如具有撥桿(接觸件)之接觸式感測器。原稿有無感測器48係藉由原稿D或文件護套CS之前端按壓撥桿而自非檢知狀態切換為檢知狀態,若該原稿D或文件護套CS之後端通過撥桿而未按壓撥桿,則自檢知狀態切換為非檢知狀態。因此,控制器50根據原稿有無感測器48自非檢知狀態切換為檢知狀態,而檢知存在原稿D或文件護套CS之狀態(存在原稿狀態),根據自檢知狀態切換為非檢知狀態,檢知無原稿D或文件護套CS之狀態(無原稿狀態)。原稿有無感測器48之檢知結果係使用於決定配置於該搬送方向Y下游側之讀取部40(40A、40B)之讀取動作之開始與結束之時序的控制。另,原稿有無 感測器48亦可為光學式感測器等之非接觸感測器。
於本實施形態中,文件護套感測器46(以下亦稱為「CS感測器46」。)配置於在與搬送方向Y交叉之寬度方向X(主掃描方向)上相對於包含接觸式感測器之各感測器45、48而偏移之位置。本例之CS感測器46係將設置於文件護套CS之接合部51之標記53、54作為檢測對象之光學式感測器,且並列於寬度方向X且設置有1對。CS感測器46於與於搬送路徑搬送之文件護套CS之面正交之方向,於隔著搬送路徑之兩側具備發光器與受光器,藉由使受光器接收來自發光器之光而成為檢知狀態,若來自發光器之光藉由原稿或文件護套CS之不透明部分遮斷,則為非檢知狀態。
一對CS感測器46具備:第1文件護套感測器46A(亦記為第1CS感測器),其作為片材檢測部之一例;及第2文件護套感測器46B(亦記為第2CS感測器46B),其作為朝向檢測部之一例。第1CS感測器46A配置於相對於搬送路徑之寬度中心靠近寬度方向X之外側,第2CS感測器46B配置於相對於搬送路徑之寬度中心靠近寬度方向X之內側。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CS感測器46檢知到文件護套CS時,使基於重送感測器47之檢測信號之重送檢測無效。
接著,參照圖4及圖5針對文件護套CS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文件護套CS包含:帶狀之接合部51,其係由包含無色透明之合成樹脂之2片四角形狀之片材52A於周緣部之一部分接合而成,且以一定寬度(例如5~20mm之範圍內)沿著邊延長;及2片片材部52,其自接合部51延伸出。文件護套CS係如圖5所示於2片片材部52之間夾持原稿D而使用。因此,2片片材部52具有較夾持於其中間而使用之規定尺寸(A4尺寸或B5尺寸等)之原稿D之尺寸大一圈之尺寸。
文件護套CS係以接合部51側成為搬送方向Y之前端的朝向而設置於原稿支架13上而使用。即,夾持原稿D之文件護套CS係設置為將接 合部51插入送給口12A之狀態。且,設置之文件護套CS自接合部51側向本體12內送給。送給之文件護套CS沿著本體12內之搬送路徑32以接合部51為前頭向搬送方向Y搬送。
如圖5所示,文件護套CS之接合部51中,2片無色透明之片材52A之端部因經由例如不透明之接合材料51A接合故不透明。接合部51中,2片透明之片材52A之間因介有接合材料51A故而無間隙,故於重送感測器47將接合部51作為檢測對象時之超音波之衰減程度相對較小。另一方面,於片材部52之部分中,因於2片透明片材52A之間無論是否夾持原稿D均介在間隙(空氣層),故於重送感測器47將片材部52作為檢測對象時之超音波之衰減程度大於將接合部51作為檢測對象時之超音波之衰減程度。因此,於將原稿D夾持於文件護套CS而讀取圖像時,存在重送感測器47將文件護套CS之片材部52誤檢測為原稿D之重送之情形。
因此,使用者於使用文件護套CS時,有必要操作重送檢測無效開關25或主機裝置100之輸出部101,使重送檢測無效。然而,若忘記進行將重送檢測無效之操作,則亦會將文件護套CS誤檢測為原稿之重送而成為讀取錯誤,或,若於文件護套CS之讀取結束後,忘記進行將重送檢測自無效恢復為有效之操作,則亦會於下次讀取紙稿時不檢測紙稿之重送而因重送招致原稿之讀取之失敗。為了解決該種問題,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置可檢測文件護套CS之CS感測器46,若該CS感測器46檢測出文件護套CS,則使基於重送感測器47之檢測信號之重送檢測無效。
如圖4及圖5所示,於文件護套CS之接合部51,作為藉由CS感測器46檢測之被檢測部設置有複數個標記53、54。複數個標記53、54配置於相對於文件護套CS之寬度中心線而於與接合部51之長邊方向平行之寬度方向(左右方向)線對稱(左右對稱)之位置。一方之標記53於 文件護套CS於搬送方向Y搬送時通過第1CS感測器46A之檢測位置之區域A1具有2個標記56A、56B。又,一方之標記54於文件護套CS於搬送方向Y搬送時通過第1CS感測器46A之檢測位置之區域A2具有2個標記57A、57B。
又,於區域A1之文件護套CS之寬度方向(於圖4中左右方向)之附近,設定有當文件護套CS於搬送方向Y搬送時通過第2CS感測器46B之檢測位置的區域A2。一方之標記53於區域A2不具有標記,另一方之標記54於區域A2內具有沿著文件護套CS之長邊方向(於圖4中上下方向)排列之2個標記57A、57B。排列於標記53之寬度方向靠外側之2個標記53A、53B與排列於標記54之寬度方向靠外側之2個標記55A、54B,於將文件護套CS進行正背面翻轉時重疊於相同之位置,且對應於該重疊之位置而設置有1個CS感測器46(第1CS感測器46A)。
圖3所示之第1CS感測器46A於文件護套CS設置於原稿支架13時之設置朝向為圖4所示之正面朝上時,可檢測標記53A、53B(參照圖9)。又,就第1CS感測器46A而言,於文件護套CS設置於原稿支架13時之設置朝向自圖4所示之正面朝上變為使正背面反轉之背面朝上時,可檢測標記54A、54B(參照圖10)。
第1CS感測器46A於文件護套CS設置為正面朝上時,可檢測標記53A、53B,於文件護套設置為背面朝上時,可檢測標記54A、54B。於文件護套CS設置為正面朝上時,若第1CS感測器46A檢測出區域A1內之標記53A、53B,則判別讀取對象為文件護套CS。又,於文件護套CS設置為背面朝上時,若第1CS感測器46A檢測出區域A1內之標記54A、54B,則判別讀取對象為文件護套CS。
又,第2CS感測器46B因當文件護套CS設置為如圖4所示之正面朝上而搬送時於成為該檢測對象之區域A2內無標記,故成為標記非檢測狀態。因此,第2CS感測器46B當未檢測出標記之標記非檢測狀 態時,判別文件護套CS為正面朝上。又,第2CS感測器46B於文件護套CS設置為背面朝上(參照圖10)而搬送時檢測作為該檢測對象之區域A2內之標記55A、55B,成為標記檢測狀態。因此,第2CS感測器46B於檢測出區域A2內之標記55A、55B之標記檢測狀態時,判別文件護套CS為背面朝上。另,標記53、54之區域A2之朝向檢測用之標記之有無亦可於正面朝上檢測用與背面朝上檢測用方面與圖4相反。
如圖5所示,設置於本實施形態之文件護套CS之接合部51之標記53、54為無色透明之窗部。於接合材料51A,例如與標記53、54對應之部分成為貫通孔51B,藉由以無色透明之片材覆蓋該貫通孔51B,使標記53、54形成為透明之窗部。CS感測器46於文件護套CS之接合部51中接收以標記53、54之部分透過之光而成為檢測狀態,藉由以無標記53、54之部分遮斷光而成為非檢測狀態。因此,控制器50根據CS感測器46自非檢知狀態切換為檢知狀態,而檢知原稿D或文件護套CS之前端及標記53、54之搬送方向下游側之邊緣。控制器50根據CS感測器46自檢知狀態切換為非檢知狀態,而檢知原稿D或文件護套CS之後端及標記53、54之搬送方向上游側之邊緣。
圖7係顯示參考例之文件護套CS1,於該文件護套CS1具有正面與背面。將摺疊原稿D1夾持於2片片材部52之文件護套CS1係設置為,當設置為正面為下表面側之朝向、且為接合部51側成為搬送方向之前頭之朝向時,摺疊原稿D1之折痕配置於圖7之右側。於該情形,讀取摺疊原稿D1之兩面而獲得之正面圖像SD1與背面圖像SD2將摺疊原稿D1之右側之邊作為拼接ST1而以結合線CL結合,生成一張結合圖像。於圖7之例中,正面圖像SD1與背面圖像SD2適當結合。
另一方面,與圖7相同地以該折痕位於右側之方式將摺疊原稿D1設置於文件護套CS1,例如亦如圖8所示,存在於設置文件護套CS時將正面與背面弄錯,以正面為上表面之朝向設置文件護套CS1之情 形。於該情形,如圖8所示,將摺疊原稿D1之右側之邊視為拼接ST1,讀取之正面圖像SD1與背面圖像SD2將右側之邊作為拼接ST1而以結合線CL結合,生成一張結合圖像SD。因此,將與實際之折痕不同之錯誤之邊作為拼接ST1而生成結合正面圖像SD1與背面圖像SD2之錯誤之結合圖像SD。
如圖9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文件護套CS亦預先決定將摺疊原稿D1之折痕(拼接ST)之朝向配置於朝左或朝右。因此,於如圖9所示文件護套CS設置為正面朝上之情形與圖10所示文件護套CS設置為背面朝上之情形,拼接ST之朝向為左右相反朝向。如圖9所示,第1CS感測器46檢測出標記53A、53B之後,檢測其為文件護套CS。又,因第2CS感測器46B為未檢測出標記之標記非檢測狀態,故檢測出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為正面朝上。於該情形,將圖9之摺疊原稿D1之右側之邊視為拼接ST,以與拼接ST對應之結合線CL結合正面圖像SD1與背面圖像SD2。因此,正面圖像SD1與背面圖像SD2結合為與打開摺疊原稿D1時相同之圖像之一張結合圖像SD。
另一方面,如圖10所示,於文件護套CS設置為背面朝上之情形,第1CS感測器46檢測出標記54A、54B之後,檢測其為文件護套CS。又,因第2CS感測器46B檢測出標記55A、55B,故檢測出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為背面朝上。於如此檢測為背面朝上之情形,將圖10之摺疊原稿D1之左側之邊視為拼接ST,將左側之邊作為結合線CL將正面圖像SD1與背面圖像SD2結合成為一張結合圖像SD。其結果,獲得與打開摺疊原稿D1時相同圖像之結合圖像SD。
接著參照圖6,對圖像讀取裝置11之電性構成進行說明。如圖6所示,控制器50包含:電腦60,其包含微處理器等;記憶部61;輸入部62,其包含自主機裝置100輸入各種資料或信號之輸入介面;及輸出部63,其包含將圖像讀取裝置11讀取之讀取資料輸出至主機裝置100 之輸出介面。進而控制器50包含時序產生器64(以下亦記為「TG64」。),該時序產生器64對於圖像感測器42A、42B輸出規定包含像素信號之讀出動作之各種動作時序之脈衝信號。又,控制器50包含類比前端65(以下亦記為「AFE65」。),該類比前端65將自圖像感測器42A、42B輸入之像素信號進行類比/數位轉換(A/D轉換)。另,記憶部61包含例如非揮發性記憶體及RAM。
圖像讀取裝置11係通過通信電纜與主機裝置100連接。主機裝置100係由例如個人電腦(以下亦稱為「PC」)構成,且包含輸入部101與顯示部102。另,主機裝置100並不限定於PC,亦可為可攜式資訊終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個人數位助理))、平板PC或智慧型電話等智慧型裝置。
如圖6所示,主機裝置100內置有電腦103與記憶部104。電腦103包含讀取驅動器105。讀取驅動器105係由安裝於主機裝置100之軟體構成。
讀取驅動器105包含設定重送檢測之有效/無效之派任設定部106。派任設定部106接收由使用者以輸入部101之操作所指定之重送檢測之有效/無效之設定資訊,將該接收之設定資訊發送至圖像讀取裝置11,於作為處理部之一例之主控制部70設定。該設定資訊之設定亦可藉由使用者對圖像讀取裝置11之重送檢測無效開關25之操作而進行。即,圖像讀取裝置11之主控制部70設定由使用者以重送檢測無效開關25之操作所指定的重送檢測之有效/無效之設定資訊。又,使用者操作輸入部101,設定關於圖像讀取處理之設定條件(派任條件)。設定條件包含:包括讀取解析度、讀取色、單面讀取‧兩面讀取等之讀取條件、包括於讀取摺疊原稿之兩面時接合2張圖像時必要之拼接朝向、陰影修正及伽馬修正等之圖像處理條件及包括圖像資料之保存形式、傳送方法及保存位置之保存條件。
於本實施形態之圖像讀取裝置11中,關於讀取解析度,例如有300dpi與600dpi。關於讀取色,有單色(灰階)/彩色。又,拼接朝向係規定結合讀取夾持於文件護套CS之摺疊原稿之兩面獲得之2張圖像之邊選擇為向左或向右之條件。關於保存形式,有PDF形式、JPEG形式及GIF形式等。又,關於傳送方法,有向主機裝置100之傳送及郵件傳送,關於保存位置,指定有主機裝置100內之記憶部104之文件夾地址或郵件傳送位置之郵件地址。另,設定條件亦可藉由使用者操作圖像讀取裝置11之操作部20而設定。
於圖6所示之記憶部61,記憶有包含圖15中以流程圖所示之文件護套判別處理用程式之程式PR等。圖6所示之電腦60藉由執行程式PR而作為同圖所示之各種功能部發揮功能。即,如圖6所示,電腦60中,作為功能部包含:主控制部70;搬送控制部71,其控制搬送馬達37;判別部72,其判別搬送對象為文件護套CS或非文件護套;讀取控制部73,其控制讀取部40;及圖像處理部74,其對讀取資料實施各種圖像處理。另,關於非文件護套,可例舉原稿D、信用卡等。
搬送控制部71根據主控制部70之指示而驅動搬送馬達37,且藉由使複數個輥對33~36旋轉而一張一張地將設置於原稿支架13之讀取對象(以下亦稱為「讀取片」)向本體12內送給。進而搬送控制部71沿著搬送路徑32以根據讀取條件之一定之搬送速度搬送已送給之搬送對象。另,搬送對象具有文件護套CS與文件護套以外之非文件護套。非文件護套,可包含原稿D及信用卡等。
於判別部72包含複數個計數器82。計數器82包含:第1計數器82A,其計數第1CS感測器46A於文件護套CS之區域A1內檢測之關於標記53A、53B或54A、54B之距離或標記之數量;及第2計數器82B,其計數第2CS感測器46B於文件護套CS之區域A2內檢測之標記之數量。於本例中,以第1計數器82A測量關於標記之距離之例進行說 明。
參照圖11及圖12,針對關於標記之距離進行說明。圖11顯示檢測正面朝上之文件護套CS之標記53A、53B之處理,圖12係顯示檢測背面朝上之文件護套CS之標記54A、54B之處理。另,因於正面朝上與背面朝上時標記之檢測處理基本相同,故以下針對正面朝上時之標記檢測處理進行說明。
圖11所示之第1CS感測器46A於檢知到文件護套CS之搬送方向Y下游端(前端)時,自檢知狀態切換為非檢知狀態。若第1CS感測器46A自檢知狀態切換為非檢知狀態,則電腦60使第1計數器82A開始對於自編碼器44輸入之檢測信號之脈衝邊緣之數量進行計數。編碼器44之檢測信號之脈衝數與讀取對象即文件護套CS之搬送距離成正比例。因此,第1計數器82A對於自文件護套CS之前端朝向搬送方向Y上游側之方向之距離進行計數。若第1CS感測器46A自非檢知狀態切換為檢知狀態,則取得第1計數器82A此時之計數值作為第1距離F1,同時重置第1計數器82A。
且,第1計數器82A接著對於編碼器44之檢測信號之脈衝邊緣之數量進行計數。若第1CS感測器46A接著自檢知狀態切換為非檢知狀態,則取得第1計數器82A此時之計數值作為第2距離F2,同時重置第1計數器82A。該第2距離F2係相當於標記53A之搬送方向Y下游側之邊緣59B至搬送方向Y上游側之邊緣59C之距離,即標記53A之寬度。
進而第1計數器82A接著對於編碼器44之檢測信號之脈衝邊緣之數量進行計數。若第1CS感測器46A接著自非檢知狀態切換為檢知狀態,則取得第1計數器82A此時之計數值作為第3距離F3,同時重置第1計數器82A。該第3距離F3係相當於標記53A之搬送方向Y上游側之邊緣59C至下一個標記53B之搬送方向Y下游側之邊緣59D之距離。
另,於每次測量各距離F1~F3,預先設定有上限值。即使第1計 數器82A之計數值超過上限值,於第1CS感測器46A之檢測狀態不切換之情形,電腦60亦判定讀取對象為文件護套CS以外之非文件護套。例如,判別為紙稿或信用卡等非文件護套。
又,圖11所示之第2CS感測器46B將文件護套CS之區域A2(參照圖4)作為檢測對象進行標記檢測處理。如圖11所示,於第1CS感測器46A檢測(檢知)標記之區間,若第2CS感測器46B為未檢測出(檢知)標記之標記非檢測狀態,則電腦60判別基於第1CS感測器46A此時之標記之檢知結果判別之文件護套CS為正面朝上。另一方面,如圖12所示,於第1CS感測器46A檢測(檢知)標記之區間,若第2CS感測器46B為檢測出(檢知)標記之標記檢測狀態,則電腦60判別基於第1CS感測器46A此時之標記之檢知結果判別之文件護套CS為背面朝上。另,第1CS感測器46A及第2CS感測器46B作為檢測對象之標記數採用複數個(於本例中為2個)。檢測對象之標記數採用複數個之理由在於:若標記為1個,則有將穿設於原稿之沖孔誤檢測為標記之顧慮。又,非計數標記之個數而測量關於標記之距離之原因在於:若為個數之計數,則於存在複數個沖孔之情形有誤檢測之顧慮,若為關於標記之距離,則相比於僅標記之個數之檢測,容易進一步回避沖孔之誤檢測。
本例之重送感測器47包含例如圖3所示:發送器47A,其發送超音波;及接收器47B,其接收自發送器47A發送之超音波。自發送器47A發送之超音波於通過原稿D等之讀取對象時會衰減,接收器47B接收該衰減之超音波。且,重送感測器47輸出具有與接收器47B接收之超音波之例如振幅成正比例之大小之檢測值的檢測信號。主控制部70基於重送感測器47之檢測信號進行重送錯誤檢測處理,於重送錯誤發生時,藉由警示燈之點燈或閃爍,及向主機裝置100之顯示部102之訊息之顯示而向使用者報知。另,本實施形態之重送感測器47之構成為接收器47B接收之超音波之衰減越大則檢測值取得越小之值,但亦可 於此相反,超音波之衰減越大則檢測值取得越大之值之構成。
又,讀取控制部73包含:TG64(時序產生器),其對於圖像感測器42輸出規定包含像素信號之讀出動作之各種動作時序之脈衝信號;及AFE65(類比前端),其將自圖像感測器42輸入之像素信號進行類比/數位轉換(A/D轉換)。且,讀取控制部73經由AFE65輸入讀取資料。
讀取控制部73經由光源驅動部控制光源41之發光,將光照射於原稿D之讀取區域。於該搬送中,讀取控制部73經由TG64控制讀取部40,且讀取原稿D之圖像。讀取部40讀取之類比之圖像信號藉由AFE65轉換為數位信號,且被輸入於圖像處理部74。圖像處理部74對輸入之數位圖像信號實施陰影修正及伽馬修正等公知之修正處理,生成原稿D之圖像資料。圖像資料自控制器50通過通信電纜(未圖示)傳輸至主機裝置100。另,作為圖像資料之傳輸地點之主機裝置100並不限定於PC(個人電腦),亦可為可攜式資訊終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個人數位助理))、或智慧型電話等智慧型裝置等。
於記憶部61,除程式PR外,亦記憶有與文件護套CS設置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相對應之派任條件。即,記憶有文件護套CS為正面朝上時與該正面朝上之檢測結果關聯之派任條件及文件護套CS為背面朝上時與該背面朝上之檢測結果關聯之派任條件。因此,使用者於使用文件護套時,藉由選擇設置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可於圖像讀取裝置11指示與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關聯之派任條件。
此處,派任條件至少包含讀取解析度、讀取色、摺疊原稿之拼接朝向、讀取資料之保存位置及保持形式中之1種。尤其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派任條件設定讀取解析度、讀取色、摺疊原稿之拼接朝向、讀取資料之保存位置及保持形式之全部。
對於讀取解析度,例如有300dpi與600dpi。對於讀取色,有彩色與單色(灰階)。關於摺疊原稿之拼接朝向,於將於特定之朝向夾持 摺疊原稿之文件護套CS設置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而送給之情形,於文件護套CS為正面朝上時與背面朝上時,摺疊原稿之折痕之位置為左右相反朝向,且根據該折痕之位置具有右朝向與左朝向。關於讀取資料之保存地點,主機裝置100側之記憶部104之複數個文件夾中之1個被選擇為讀取資料之保存地點。關於保存形式,選擇可作為PDF形式、位元映像形式等由圖像讀取裝置11讀取之原稿之圖像資料之形式使用之各種資料形式中預先設定之1種資料形式。
接著說明圖像讀取裝置11之作用。
使用者於使圖像讀取裝置11讀取原稿D時,將原稿D設置於原稿支架13。例如於使圖像讀取裝置11讀取護照或存摺等冊子原稿或簡歷等之摺疊原稿之圖像時,於文件護套CS夾持原稿D,且將夾持該原稿D之文件護套CS設置於原稿支架13。
使用者於設置文件護套CS後,根據需要而進行設定讀取條件之操作,且藉由按下圖像讀取裝置11之開始開關22或操作主機裝置100之輸入部101,對於圖像讀取裝置11指示原稿之讀取。
圖像讀取裝置11內之電腦60若接收開始原稿或文件護套CS等之讀取對象之讀取的掃描開始之指示,則執行包含圖13所示之流程圖之程式PR。以下,針對電腦60進行之圖像讀取處理,參照圖13所示之流程圖進行說明。另,關於基於重送感測器47之檢測值檢測重送之重送檢測之有效/無效,使用者可操作操作部20或主機裝置100之輸入部101而設定,於以下之說明中,起初對重送檢測設定為有效。
首先於步驟S11中,驅動搬送馬達,開始讀取對象之搬送。另,於本實施形態中,該步驟S11之處理相當於搬送步驟之一例。
於步驟S12中,進行文件護套檢測處理。即,電腦60執行圖14所示之文件護套檢測處理。於文件護套檢測處理中,基於CS感測器46之檢測結果藉由計數器82測量作為被檢測部之一例之關於標記53或54 之距離F1~F3。針對該文件護套檢測處理之詳細將於下文進行說明。另,於本實施形態中,步驟S12之處理相當於檢測步驟之一例。
於步驟S13中,判斷是否為文件護套。詳細而言,於文件護套CS檢測處理中獲得之距離F1~F3之測量結果若適合於文件護套CS之條件,則判別此時讀取對象為文件護套CS。若為文件護套CS則進入步驟S14,若非文件護套CS則進入步驟S21。
於步驟S14中,使重送檢測無效。此處,重送檢測係判斷重送感測器47之檢測值是否超過重送判定用之閾值,若檢測值超過閾值則未檢測出重送,且根據檢測值超過閾值,檢測出重送。於本例中,使基於重送感測器47之檢測值進行之該重送檢測無效。另,亦可為藉由關閉重送感測器47停止檢測值之輸出,而使重送檢測間接性地無效之構成。
於步驟S15中,取得文件護套為正背何種設置朝向。即,電腦60基於將第2區域A2作為檢測對象之第2CS感測器46B之檢測結果,判斷文件護套CS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例如如圖9所示,於第2CS感測器46B之檢測結果為標記非檢測狀態之情形,判斷文件護套CS為正面朝上。另一方面,如圖10所示,於第2CS感測器46B之檢測結果為檢測出標記55A、55B之標記檢測狀態之情形,判斷文件護套CS為背面朝上。
於步驟S16中,以與設置朝向對應之讀取條件實施圖像讀取動作。即,於記憶部61,以關聯於文件護套CS設置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之派任條件設定讀取派任。即,若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為正面朝上,則設定第1讀取派任,若文件護套CS之設定朝向為背面朝上,則設定第2讀取派任。此處,於讀取派任中包含讀取條件、圖像處理條件及輸出條件。於讀取條件中,包含讀取解析度、讀取色。於圖像處理條件中,除陰影修正、伽馬修正等之已知之圖像處理 外,還包含自文件護套圖像中切取原稿之圖像之條件,及對於與文件護套共同讀取之原稿之圖像,例如去除文件護套CS之變黃等之著色或傷痕等之圖像修正處理。且,於該步驟S16中,以與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對應之讀取條件實施圖像讀取動作。例如於設置朝向為正面朝上之情形,設定讀取解析度為「高解析度」、讀取色為「彩色」、兩面掃描之讀取條件。另一方面,於設置朝向為背面朝上之情形,設定讀取解析度為「低解析度」、讀取色為「單色」、單面掃描之讀取條件。另,於本實施形態中,步驟S16之處理相當於讀取步驟之一例。
於步驟S17中,對於讀取資料實施與設置朝向對應之圖像處理。電腦60之圖像處理部74對於讀取資料實施與設置朝向對應之圖像處理。例如若為正面朝上則以第1伽馬值經行伽馬修正,若為背面朝上則以第2伽馬值進行伽馬修正。又,例如若為正面朝上則對與文件護套共同讀取之原稿之圖像進行包含除去文件護套CS之變黃等之著色之處理與除去傷痕等之處理之第1圖像修正處理,若為背面朝上則進行去除文件護套CS之變黃等之著色處理與去除傷痕等之處理中至多一者之第2圖像修正處理。如此根據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而對讀取資料實施不同之圖像處理。
於該步驟S18中,決定根據文件護套之設置朝向之拼接朝向。即,若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為圖9所示之正面朝上,則將圖9之文件護套CS中之摺疊原稿D1之右側之邊(於圖9中標註虛線之側之邊)作為拼接而決定朝向。另一方面,若設置朝向為圖10所示之背面朝上,則將圖10之文件護套CS中之摺疊原稿D1之左側之邊(於圖10中標註虛線之側之邊)作為拼接而決定朝向。另,於本實施形態中,步驟S18之處理相當於結合朝向特定步驟之一例。
於步驟S19中,將讀取原稿之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以決定之拼接朝向結合。即,電腦60將第1讀取部40A讀取之正面圖像與第2讀取部 40B讀取之背面圖像以決定之拼接朝向結合。例如於圖9所示之例中,將文件護套CS中之摺疊原稿D1之右邊(第1邊)視為拼接ST,藉由將右邊作為結合線CL而結合正面圖像SD1與背面圖像SD2,生成接合圖像SD。又,於圖10所示之例中,將文件護套CS中之摺疊原稿D1之左邊(第2邊)視為拼接ST,藉由將左邊作為結合線CL而接合正面圖像SD1與背面圖像SD2,生成接合圖像SD。另,於本實施形態中,步驟S19之處理相當於圖像處理步驟之一例。
於步驟S20中,以與設置朝向對應之輸出條件輸出原稿讀取資料。即,電腦60之主控制部70係以與設置朝向對應之輸出條件輸出圖像處理部74生成之原稿讀取資料。於輸出條件中包含輸出原稿讀取資料時或保存於輸出位置時之資料形式(檔案形式)與保存方式。於保存方式中具有將原稿讀取資料保存於主機裝置100之記憶部104之指定文件夾之方式,與自主機裝置100向保存位置之末端進行郵件傳輸等之方式。例如,文件護套CS為正面朝上時,將讀取資料轉換為PDF形式,保存於主機裝置100內之指定文件夾。另一方面,文件護套CS為背面朝上時,將讀取資料轉換為JPEG形式,經由主機裝置100郵件傳輸至指定之末端。
於步驟S21中,基於使用者設定之條件,實施讀取動作、圖像處理及資料輸出。即,於讀取對象為紙稿或信用卡等之非文件護套之原稿之情形,基於使用者設定於圖像讀取裝置11或主機裝置100之讀取驅動器105之派任條件,實施原稿D之讀取動作、圖像處理及資料輸出。
接著參照圖14,說明圖13之步驟S12之文件護套檢測處理之詳細。文件護套檢測處理係藉由如圖11及圖12所示將第1CS感測器46A之檢知狀態之切換作為觸發而以第1計數器82A對編碼器44之檢測信號之脈衝邊緣之數量進行計數,測量各距離F1~F3而進行。即使於距 離F1~F3中之1個距離均不能測量之情形,亦判別讀取對象為非文件護套。又,藉由該文件護套檢測處理,除判別為文件護套CS或非文件護套之外,亦於為文件護套CS之情形判別其設置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
首先於步驟S31中,第1CS感測器測量檢知讀取對象之前端至檢知第1標記之始端的第1距離F1。圖11所示之第1CS感測器46A於檢知到文件護套CS之搬送方向Y下游端(前端)時,自檢知狀態切換為非檢知狀態。若第1CS感測器46A自檢知狀態切換為非檢知狀態,則第1計數器82A開始進行自編碼器44輸入之檢測信號之脈衝邊緣之數量的計數,即第1距離F1之測定。且,於第1CS感測器46A自非檢知狀態切換為檢知狀態之前進行測量。另,於測量完第1距離F1之情形,第1計數器82A於讀出第1距離F1之值後進行重置。
於步驟S32中,判斷第1距離F1之測量是否完成。電腦60於第1計數器82A之計數值超過上限值之前,根據第1CS感測器46A自非檢知狀態切換為檢知狀態,而判斷已完成測量第1距離F1。因此,即使第1計數器82A之計數值超過第1距離用之上限值,於第1CS感測器46A未自非檢知狀態切換為檢知狀態之情形,亦判斷未完成測量第1距離F1。於完成測量第1距離F1之情形進入步驟S33。另一方面,於未完成測量第1距離F1之情形進入步驟S41,判定讀取對象為非文件護套。另,上限值係用以停止第1距離之測量之值,且第1距離F1是否為符合文件護套CS之尺寸之適當之值係於下一處理中判定。
於步驟S33中,判定第1距離F1是否於規定範圍內。此處,規定範圍係設定為可視為第1距離F1為自文件護套CS之前端59A至第1個標記53A、54A之邊緣59B之距離之值的範圍。若第1距離F1為規定範圍內則進入步驟S34。另一方面,若第1距離F1未於規定範圍內則進入步驟S41,判定讀取對象為非文件護套。
於步驟S34中,第1CS感測器測量檢知第1標記之始端至檢知終端的第2距離F2。第1計數器82A測量自標記53A、54A之搬送方向Y下游側之邊緣59B至搬送方向Y上游側之邊緣59C的第2距離F2,即標記53A之寬度。詳細而言,若第1CS感測器46A自檢知狀態切換為非檢知狀態,則取得第1計數器82A此時之計數值作為第2距離F2。另,於完成測量第2距離F2之情形,第1計數器82A於讀出第2距離F2之值後進行重置。
於步驟S35中,判斷測量第2距離F2是否完成。電腦60於第1計數器82A之計數值超過上限值之前,根據第1CS感測器46A自檢知狀態切換為非檢知狀態,而判斷已完成測量第2距離F2。因此,即使第1計數器82A之計數值超過第2距離用之上限值,於第1CS感測器46A未自檢知狀態切換為非檢知狀態之情形,亦判斷未完成測量第2距離F2。於完成測量第2距離F2之情形進入步驟S36。另一方面,於未完成測量第2距離F2之情形進入步驟S41,判定讀取對象為非文件護套。另,上限值係用以停止第2距離之測量之值。
於步驟S36中,第1CS感測器測量檢測第1標記之終端至檢測第2標記之始端的第3距離F3。第1計數器82A測量自標記53A、54A之搬送方向Y上游側之邊緣59C至下一個標記53B、54B之搬送方向Y下游側之邊緣59D的第3距離F3。詳細而言,若第1CS感測器46A自非檢知狀態切換為檢知狀態,則取得第1計數器82A此時之計數值作為第3距離F3。
於步驟S37中,判斷測量第3距離F3是否完成。電腦60於第1計數器82A之計數值超過第3距離用之上限值之前,根據第1CS感測器46A自非檢知狀態切換為檢知狀態,而判斷已完成測量第3距離F3。因此,即使第1計數器82A之計數值超過第3距離用之上限值,亦於第1CS感測器46A未自非檢知狀態切換為檢知狀態之情形,判斷未完成 測量第3距離F3。於完成測量第3距離F3之情形進入步驟S38。另一方面,於未完成測量第3距離F3之情形進入步驟S41,判定讀取對象為非文件護套。另,上限值係用以停止第3距離之測量之值,且第3距離F3是否為符合文件護套CS之尺寸之適當之值係於下一處理中判定。
於步驟S38中,判定第3距離F3是否於規定範圍內。此處,規定範圍係設定為可視為第3距離F3為自第1個標記53A、54A之上游側之邊緣59C至第2個標記53B、54B之下游側之邊緣59D之距離之值之範圍。若第3距離F3為規定範圍內則進入步驟S39。另一方面,若第3距離F3未於規定範圍內則進入步驟S41,判定讀取對象為非文件護套。
於步驟S39中,判定讀取對象為文件護套。
接著於步驟S40中,基於第2CS感測器之檢測結果判定文件護套之設置朝向。即,於第1CS感測器46A檢測(檢知)標記之區間,若如圖11所示第2CS感測器46B為未檢測(檢知)標記之標記非檢測狀態,則電腦60判別基於第1CS感測器46A之檢測結果於此時判別之文件護套CS為正面朝上。另一方面,於圖12所示之第1CS感測器46A檢測標記之區間,若第2CS感測器46B為檢測出標記之標記檢測狀態,則電腦60判別基於第1CS感測器46A之檢知結果於此時判別之文件護套CS為背面朝上。另,因第1CS感測器46A及第2CS感測器46B作為檢測對象之標記數採用複數個(例如2個),故無將穿設於紙稿之沖孔誤檢測為標記之顧慮。又,因並非計數標記之個數,而測量關於標記之距離,故即使沖孔存在複數個亦無誤檢測之顧慮。
根據以上詳細敍述之第1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所示之效果。
(1)將作為片材檢測部之一例之CS感測器46(文件護套感測器)配置於較作為重送檢測部之一例之重送感測器47之配置位置更靠近搬送方向Y上游側之位置。因此,於將原稿D夾持於文件護套CS而進行圖像讀取之情形,於因重送感測器47將文件護套CS誤檢測為原稿之重 送之前,可檢測搬送對象為文件護套CS。因此,可回避起因於重送感測器47之該種誤檢測,而使夾持於文件護套CS之原稿D之讀取動作中斷之事態。
(2)因若CS感測器46檢測出文件護套CS,則使重送感測器47之重送檢測無效,故可回避重送感測器47將文件護套CS誤檢測為原稿D之重送,從而使夾持於文件護套CS之原稿D之讀取動作中斷之事態。例如使用者於讀取動作開始前,可無需為了使重送檢測無效而操作重送檢測無效開關25,或為了將重送檢測無效之指示給予主機裝置100內之讀取驅動器105而操作輸入部101之麻煩。因無須如此以手動方式使重送檢測無效等依賴使用者之操作,故相應地可減輕使用者之操作之麻煩。
(3)進而包含:第2CS感測器46B,其作為可檢測文件護套CS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之朝向檢測部之一例;及主控制部70,其作為根據檢測出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而切換圖像讀取處理內容之處理部之一例。因此,根據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而切換圖像讀取處理內容。因此,對於讀取部40讀取夾持原稿D之文件護套CS之圖像,可以與檢測出之朝向對應之適當之內容進行原稿D之圖像讀取處理。因此,使用者可藉由選擇將文件護套CS設置於圖像讀取裝置11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而指定於圖像讀取裝置11進行之處理之內容。
(4)作為處理部之一例之主控制部70,根據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而切換結合原稿D之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之邊為向左或向右。即,主控制部70根據作為朝向檢測部之一例之第2CS感測器46B檢測之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而切換規定結合夾持於文件護套CS之原稿D(例如摺疊原稿等)之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之邊向左或向右的拼接朝向。因此,使用者將夾 持於原稿D之文件護套CS設置為正面朝上與背面朝上之任一朝向,均可取得以實際之折痕之邊結合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之結合圖像。例如,使用者以選擇派任條件為意圖將文件護套CS設置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均可取得以實際之折痕之邊結合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之適當結合圖像。
(5)作為處理部之一例之主控制部70根據文件護套CS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而切換之圖像讀取處理內容中,包含讀取原稿之圖像之讀取條件、對於讀取部40取得之讀取資料實施之圖像處理內容、及將圖像處理後之讀取資料保存於指定之保存位置之保存條件之全部。因此,可根據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而切換讀取原稿之圖像之讀取條件、對於讀取資料實施之圖像處理內容、及將圖像處理後之讀取資料保存於指定之保存位置之保存條件。因此,使用者可藉由選擇以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之任一朝向將文件護套CS設置於圖像讀取裝置11之原稿支架13,而選擇讀取條件、圖像處理內容及保存條件。例如,於讀取夾持於文件護套CS且有讀取必要之特定之原稿D之圖像時,可以符合於該特定之原稿D之特定之圖像讀取條件讀取原稿之圖像,且對於特定之圖像讀取處理內容,可藉由於設置文件護套CS時選擇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而自2種類別中選擇期望之1種。
(6)於文件護套CS,設置有作為可檢測文件護套CS之被檢測部之一例之標記53、54。作為片材檢測部之一例之第1CS感測器46A設置於文件護套CS藉由搬送部搬送之過程中可檢測標記53、54之位置。因此,第1CS感測器46A可於搬送文件護套CS之過程中檢測設置於文件護套CS之標記53、54,且可基於標記53、54之檢測結果檢測讀取對象為文件護套CS。
(7)於文件護套CS設置有作為可檢測設置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 面朝上之被檢測部之一例之標記55A、55B,作為朝向檢測部之一例之第2CS感測器46B設置於可檢測文件護套CS之標記55A、55B之位置。因此,藉由第2CS感測器46B檢測設置於文件護套CS之標記55A、55B之有無,而檢測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均可以適當之拼接朝向之邊結合夾持於文件護套CS之原稿之正面圖像SD1與背面圖像SD2。
(8)因標記53、54為包含透明材料之窗部,故相比於為孔之情形,接觸式感測器之撥桿(接觸部)難以卡於標記53、54。例如,因不需要使第1CS感測器46A於與搬送方向Y交叉之寬度方向X上相對於原稿有無感測器48而偏移,故增加第1CS感測器46A之配置之自由度,例如可有助於圖像讀取裝置11之小型化。
另,上述各實施形態亦可變更為如以下之形態。
‧如圖15所示,作為被檢測部之一例之標記53、54亦可替代透明部,而為作為孔之一例之貫通孔。標記53於區域A1內具有包含貫通孔之標記56A、56B。又,標記54於區域A1內具有包含貫通孔之標記57A、57B及於區域A2內具有包含貫通孔之標記58A、58B。如圖16所示,藉由連通形成於接合材料51A之貫通孔51B與形成於透明片材52A之貫通孔52B,形成有包含貫通孔之標記53、54。於如此標記53、54為貫通孔之情形,於搬送文件護套CS之過程中如原稿感測器45及原稿有無感測器48之接觸式感測器之撥桿有卡於包含貫通孔之標記53、54之顧慮。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之圖像讀取裝置11中,各CS感測器46A、46B配置於在與搬送方向Y交叉之寬度方向X上相對於原稿有無感測器48而偏移之位置。如此,可檢測包含孔之標記之各CS感測器46A、46B位於在寬度方向X上相對於撥桿式之原稿有無感測器48而偏移之位置,故原稿有無感測器48之撥桿不位於標記53、54之搬 送路徑上。因此,原稿有無感測器48之撥桿不會卡於標記53、54之孔。
‧如圖17及圖18所示,亦可無用以檢測文件護套CS之設置朝向之標記及可檢測該標記之第2CS感測器46B。又,如圖17及圖18所示,構成標記53、54之標記數亦可為,由2個標記53A、53B構成標記53,由3個標記54A、54B及54C構成標記54。若如此藉由複數個標記構成標記53、54,則可回避將紙稿之沖孔誤檢測為標記53、54。
‧構成標記53、54之標記之個數多少會提高誤檢測為沖孔之頻率,但亦可為1個。
‧作為處理部之一例之主控制部70根據文件護套CS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而切換之圖像讀取處理內容中,至少包含讀取原稿之圖像之讀取條件、對於讀取部40取得之讀取資料實施之圖像處理內容、及將圖像處理後之讀取資料保存於指定之保存位置之保存條件中之一種即可。
‧派任條件無須包含讀取解析度、讀取色、摺疊原稿之拼接朝向、讀取資料之保存位置及保持形式中之全部,包含該等中之至少1種即可。例如派任條件可為僅包含讀取條件(讀取解析度、讀取色等)之構成,亦可為僅包含保存條件(資料形式、保存位置地址)之構成。
‧圖像讀取裝置並不限定於送紙型,亦可為平台型。於平台型之圖像讀取裝置之情形,於本體內具備可沿著副掃描方向(X方向)移動之托架,托架將掃描用馬達作為動力源而移動,且藉由設置源托架之光源及讀取部,讀取設置於原稿台之玻璃板上之原稿之圖像。於該種平台型之圖像讀取裝置中,亦可設置有自動送給原稿之自動原稿送給裝置(自動進紙器)。
2015年10月28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5-211721號之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
11‧‧‧圖像讀取裝置
12‧‧‧本體
13‧‧‧原稿支架
13A‧‧‧載置面
14‧‧‧第1支架部
17‧‧‧邊緣導件
18‧‧‧本體部
18B‧‧‧搬送板
18C‧‧‧凸條
33‧‧‧送給輥對
33A‧‧‧驅動輥
34‧‧‧送給輥對
34A‧‧‧驅動輥
35‧‧‧搬送輥對
35A‧‧‧驅動輥
36‧‧‧搬送輥對
36A‧‧‧驅動輥
39‧‧‧搬送面部
40‧‧‧讀取部
45‧‧‧原稿感測器
46‧‧‧文件護套感測器
46A‧‧‧作為片材檢測部之一例之第1CS感測器
46B‧‧‧作為朝向檢測部之一例之第2CS感測器
47‧‧‧作為重送檢測部之一例之重送感測器
47A‧‧‧發送器
48‧‧‧作為原稿有無檢測部之一例之原稿有無感測器
CS‧‧‧文件護套
D‧‧‧原稿
X‧‧‧寬度方向(主掃描方向)
Y‧‧‧搬送方向

Claims (12)

  1. 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其係讀取原稿之圖像者,其特徵在於包含:搬送部,其搬送原稿;讀取部,其讀取原稿;重送檢測部,其可檢測原稿之重送;第1片材檢測部,其檢測以將原稿夾持於2片透明片材部之間之狀態搬送之文件護套;及撥桿式之原稿有無檢測部,檢測原稿,並設置於原稿之搬送方向上較上述重送檢測部及上述第1片材檢測部更下游側之位置,且上述第1片材檢測部設置於原稿之搬送方向上較上述重送檢測部更上游側之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若上述第1片材檢測部檢測出文件護套,則使上述重送檢測部無效。
  3. 如請求項2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於上述文件護套設置有可檢測其為文件護套之被檢測部,且上述第1片材檢測部設置於上述文件護套藉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之過程中可檢測上述被檢測部之位置。
  4. 如請求項3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被檢測部係孔,且上述第1片材檢測部配置於在與上述搬送方向交叉之寬度方向上相對於上述原稿有無檢測部而偏移之位置。
  5. 如請求項1之圖像讀取裝置,其進而包含: 第2片材檢測部,其可檢測上述文件護套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及處理部,其根據藉由上述第2片材檢測部檢測出之朝向而切換圖像讀取處理內容。
  6. 如請求項5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處理部根據上述文件護套之檢測出之朝向,切換結合原稿之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之邊。
  7. 如請求項6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於上述文件護套設置有可檢測其為文件護套之被檢測部,且上述第1片材檢測部或上述第2片材檢測部設置於上述文件護套藉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之過程中可檢測上述被檢測部之位置。
  8. 如請求項7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於上述文件護套設置有上述第2片材檢測部可檢測該文件護套之朝向為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之被檢測部,且上述第2片材檢測部設置於上述文件護套藉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之過程中可檢測上述被檢測部之位置。
  9. 如請求項8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被檢測部係孔,且上述第1片材檢測部及上述第2片材檢測部配置於在與上述搬送方向交叉之寬度方向上相對於上述原稿有無檢測部而偏移之位置。
  10. 如請求項1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處理部根據上述文件護套之檢測出之朝向而切換之圖像讀取處理內容中包含:讀取原稿之圖像之讀取條件、對於上述讀取部取得之讀取資料實施之圖像處理內容、及將圖像處理後之讀取資料保存於指定之保存位置之保存條件中的至少一種。
  11. 如請求項10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被檢測部為包含透明材料之窗部。
  12. 一種圖像讀取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搬送步驟,其將藉由使2片透明片材以周緣部之一部分接合而形成用以夾持原稿之片材部的接合部設置有被檢測部之文件護套,以將原稿夾持於上述片材部之狀態搬送;檢測步驟,其於上述文件護套之搬送中檢測上述被檢測部;讀取步驟,其於上述文件護套之搬送中讀取夾持於上述片材部之原稿之正面與背面,而取得正面圖像與背面圖像;結合朝向特定步驟,其基於檢測上述被檢測部之檢測結果特定出結合上述正面圖像與上述背面圖像之邊;及圖像處理步驟,其以特定出之上述邊結合上述正面圖像與上述背面圖像而生成結合圖像。
TW105134470A 2015-10-28 2016-10-25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方法 TWI7084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1721A JP6620517B2 (ja) 2015-10-28 2015-10-28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JP2015-211721 2015-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5874A TW201715874A (zh) 2017-05-01
TWI708499B true TWI708499B (zh) 2020-10-21

Family

ID=57256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4470A TWI708499B (zh) 2015-10-28 2016-10-25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7710B2 (zh)
EP (1) EP3166296B1 (zh)
JP (1) JP6620517B2 (zh)
CN (1) CN107040677B (zh)
TW (1) TWI7084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8998B2 (ja) 2015-08-05 202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79374A (ja) * 2015-10-19 2017-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ェーディングデータ処理方法
JP6620517B2 (ja) * 2015-10-28 2019-12-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JP6776654B2 (ja) * 2016-06-28 2020-10-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
CN114200660A (zh) 2017-10-04 2022-03-18 徕卡生物系统成像股份有限公司 载片卡死确定系统
JP6809501B2 (ja) * 2018-04-09 2021-01-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7110948B2 (ja) * 2018-11-30 2022-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20098980A (ja) * 2018-12-17 2020-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および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JP2020141182A (ja) * 2019-02-27 2020-09-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読取制御方法
JP2020158263A (ja) * 2019-03-27 2020-10-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354692B2 (ja) * 2019-08-29 2023-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および読取制御方法
US11445091B2 (en) * 2020-08-19 2022-09-1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WO2022195685A1 (ja) * 2021-03-15 2022-09-22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3085107A (ja) * 2021-12-08 2023-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97048A (ja) * 2021-12-27 2023-07-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及び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90169A1 (en) * 2002-04-08 2003-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42837A (ja) * 2005-11-18 2007-06-07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自動原稿給送装置
US20070127087A1 (en) * 2004-03-10 2007-06-07 Pfu Limite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arrier sheet
CN101330561A (zh) * 2007-06-18 2008-12-2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馈纸式扫描仪
US20110141535A1 (en) * 2009-12-14 2011-06-16 Westcott Robert M Document scanner with automatic dust avoidance
US20150281488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er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9061A (ja) * 1988-11-30 1990-06-07 Mita Ind Co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H08286435A (ja) * 1995-04-18 1996-11-01 Copyer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原稿給紙装置
JPH1093773A (ja) 1996-09-11 1998-04-10 Nisca Corp 光学式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H11164072A (ja) * 1997-11-27 1999-06-18 Ricoh Co Ltd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アシート
CN1196075C (zh) * 1998-10-05 2005-04-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象读取装置
JP4572091B2 (ja) * 2004-06-14 2010-10-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複数送り検知装置及び区分機
KR100655931B1 (ko) * 2005-06-16 2006-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록 매체 이송 장치 및 기록 매체 이송 방법
DE102007060619A1 (de) 2007-02-22 2008-09-04 Pfu Ltd., Kahoku 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ein gelesenes Bild, Übertragungssystem für ein gelesenes Bild, Computerprogramm, Folie und Trägerfolie
JP5060152B2 (ja) 2007-02-22 2012-10-31 株式会社Pfu 読取画像転送装置、読取画像転送システム、読取画像転送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97035B2 (ja) * 2007-12-20 2013-09-25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スキャナ、プリンタ、ファクシミリ、及び複写機
CN102030207A (zh) * 2009-10-06 2011-04-27 株式会社东芝 薄片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薄片重叠输送检测方法
JP5426422B2 (ja) 2010-02-10 2014-02-26 株式会社Pfu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077394B2 (ja) * 2010-06-25 2012-11-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検知装置、及び該シート検知装置を用いた重送判定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JP2012162335A (ja) * 2011-02-03 2012-08-30 Canon Electronics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その制御方法、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9700B2 (ja) 2011-09-20 2015-02-12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媒体の搬送方法
US8860989B2 (en) * 2011-12-15 2014-10-14 Kodak Alaris Inc. Scanner with exception preview
JP2014068243A (ja) 2012-09-26 2014-04-17 Canon Electronics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読取用シート
JP6155813B2 (ja) 2013-04-30 2017-07-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
JP6261305B2 (ja) * 2013-11-29 2018-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原稿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10128B2 (ja) * 2015-09-28 2019-1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JP6700577B2 (ja) * 2015-10-15 2020-05-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620517B2 (ja) * 2015-10-28 2019-12-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90169A1 (en) * 2002-04-08 2003-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127087A1 (en) * 2004-03-10 2007-06-07 Pfu Limite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arrier sheet
JP2007142837A (ja) * 2005-11-18 2007-06-07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自動原稿給送装置
CN101330561A (zh) * 2007-06-18 2008-12-2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馈纸式扫描仪
US20110141535A1 (en) * 2009-12-14 2011-06-16 Westcott Robert M Document scanner with automatic dust avoidance
US20150281488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er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20517B2 (ja) 2019-12-18
US10097710B2 (en) 2018-10-09
TW201715874A (zh) 2017-05-01
CN107040677B (zh) 2020-03-10
EP3166296A1 (en) 2017-05-10
EP3166296B1 (en) 2021-05-19
JP2017085344A (ja) 2017-05-18
US20170126911A1 (en) 2017-05-04
CN107040677A (zh) 2017-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8499B (zh)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方法
CN107018249B (zh) 图像读取装置
TWI701939B (zh) 圖像讀取裝置
TWI807374B (zh) 圖像讀取方法
US5087027A (en) Document handler staple detector
US10205839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method
US11616888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o perform a determination of whether a medium overlaps another medium based on the light quantity being above or below a threshold after changing the light quantity from a first light quantity to a second light quantity
JP2017088269A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5581814B2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687350B2 (ja)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2019193159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361170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06854A (ja) 画像読取装置、給送方法
JP3930292B2 (ja) 給紙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2000314991A (ja) 原稿送り装置
JP2019127365A (ja)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重送検知方法
JPH0664304B2 (ja) 原稿サイズ検知装置
JPH08692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