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9364B - 雙面黏著片 - Google Patents

雙面黏著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9364B
TWI579364B TW103111569A TW103111569A TWI579364B TW I579364 B TWI579364 B TW I579364B TW 103111569 A TW103111569 A TW 103111569A TW 103111569 A TW103111569 A TW 103111569A TW I579364 B TWI579364 B TW I5793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e
release film
adhesive layer
film
dou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1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7320A (zh
Inventor
黑川敦史
加茂雅康
Original Assignee
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37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7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9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93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09J7/403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release fe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48Releas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05/00Adhesive articles, e.g. adhesive ta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26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bon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such as wafers, chips or semicondu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09J2301/124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the opposite adhesive layers being differ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Description

雙面黏著片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雙面黏著片。
偏光板等之光學機能性膜體係使用由黏著劑構成之雙面黏著片而與液晶單元等之部件相固定。其中,如此之雙面黏著片係例如藉由下述方式製造,於第一離形膜上塗布黏著劑而形成黏著劑層,之後於所形成之黏著劑層上貼合第二離形膜。而且,如此製造而成之雙面黏著片,一般會捲繞成滾筒狀以進行存放或搬運。
近年來,為了提升生產性之目的,捲繞成如此之滾筒狀的雙面黏著片的捲繞長度逐漸增長。而且,做為光學機能性膜體之應用中,意識到耐漏光性及印刷誤差追蹤性的低彈性模數之黏著劑變得大量存在,而使黏著劑易因外部應力而大受影響。如此之結果,於捲繞成滾筒狀之狀態下存放時,於滾筒之卷芯部分之黏著劑層表面會有發生多個微小凹凸(橘皮)的問題。
而且,習知技術是將附有黏著劑之偏光板貼合於液晶單元後再進行高壓釜(autoclave)處理,但近年的場合係為求簡化製程而不進行高壓釜處理。因此,若黏著劑層發生橘皮,會 有提高微細氣泡混入的可能性,及導致良率低下等問題。而且,若黏著劑層發生橘皮,組裝於顯示器內時會發生外觀不良,而導致良率低下。
因此,有人嘗試藉由將離形膜之離形處理面之表面粗糙度Ra製成100nm以下,以防止如此之橘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案2010-185038號公報)。
然而,隨著近年之滾筒捲繞長度增長,習知之雙面黏著片已無法充分防止發生橘皮的問題。而且,會有發生其中一個離形膜從黏著劑層剝離下來時,黏著劑層之一部分黏到了此其中一個離形膜,而黏著劑層以外觀平滑的良好狀態不殘留於其中另一個的離形膜上的現象的問題,亦即發生被稱為哭著分離之轉黏現象的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雙面黏著片,此雙面黏著片於捲繞成滾筒狀時,能防止在黏著劑層表面發生多個微小凹凸(橘皮),同時能防止被稱為哭著分離之轉黏現象。
藉由下述(1)~(5)之本發明達成所述目的。
(1)一種雙面黏著片,包括一黏著劑層、一第一離形膜及一第二離形膜。黏著劑層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離形膜貼附於前述黏著劑層之前述第一表面。第二離形膜貼附於前述黏著劑層之前述第二表面。前述第二離形膜從前述黏著劑層剝離下來之離形力係小於前述第一離形膜從前述黏著劑層 剝離下來之離形力。前述第一離形膜及前述第二離形膜之與前述黏著劑層接觸之表面之相反方向的表面,其算數平均粗糙度Ra為5~35nm,且其最大突起高度Rp為50~400nm。
(2)如上述(1)所述之雙面黏著片,其中於前述黏著劑層之前述第一表面,從一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凹凸所佔的比例為20%以下。
(3)如上述(1)或(2)所述之雙面黏著片,其中於前述黏著劑層之前述第二表面,從一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凹凸所佔的比例為20%以下。
(4)如上述(1)至(3)之其中之一所述之雙面黏著片,其中構成前述黏著劑層之前述黏著劑為(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ic acid ester)共聚物。
(5)如上述(1)至(4)之其中之一所述之雙面黏著片,其中前述第一離形膜從前述黏著劑層剝離下來之離形力表示為X[mN/25mm]時,且前述第二離形膜從前述黏著劑層剝離下來之離形力表示為Y[mN/25mm]時,滿足X-Y≧5之關係。
藉由本發明,能夠提供雙面黏著片,其能例如用來貼附偏光板等之光學機能性膜體,且於捲繞成滾筒狀以茲存放時,防止於黏著劑層表面發生多個微小凹凸的情形,同時能防止被稱為哭著分離之轉黏現象。而且,能夠提供雙面黏著片,其能例如抑制結塊現象(blocking)及抑制將離形膜從滾筒取出時之靜電。
1‧‧‧雙面黏著片
10‧‧‧黏著劑層
101‧‧‧第一表面
102‧‧‧第二表面
11‧‧‧第一離形膜
111‧‧‧第一離形劑層
112‧‧‧第一基材膜
12‧‧‧第二離形膜
121‧‧‧第二離形劑層
122‧‧‧第二基材膜
第1圖繪示本發明之雙面黏著片之側視剖面圖。
以下將參照優選實施型態而詳細說明本發明。
以下將描述雙面黏著片。
本發明之雙面黏著片係例如用來貼合偏光板等之光學機能性膜體與液晶單元等之部件。
第1圖繪示本發明之雙面黏著片之側視剖面圖。
如第1圖所示,雙面黏著片1包括具有一第一表面101及一第二表面102之一黏著劑層10、設置於黏著劑層10之第一表面101上之一第一離形膜11及設置於黏著劑層10之第二表面102上之一第二離形膜12。對於黏著劑層10而言,當除去第一離形膜11及第二離形膜12之後,不存在有支撐體。
本發明之雙面黏著片如上所述,為具有黏著劑層10、第一離形膜11及第二離形膜12之雙面黏著片1,且具有如同以下之特徵。亦即,具有以第二離形膜12從黏著劑層10剝離下來之離形力係小於第一離形膜11從黏著劑層10剝離下來之離形力之方式構成之特徵點,及第一離形膜11及第二離形膜12之與黏著劑層10接觸之表面之相反方向的表面之算數平均粗糙度Ra為5~35nm,且其最大突起高度Rp為50~400nm之特徵點。
藉由具有如此之特徵,於將雙面黏著片1捲繞成滾 筒狀以茲存放或搬運時,能夠防止於黏著劑層10之第一表面101及第二表面102發生微小凹凸(橘皮)的情形。
再者,藉由第二離形膜12從黏著劑層10剝離下來之離形力係小於第一離形膜從黏著劑層10剝離下來之離形力,能夠防止發生第二離形膜12從黏著劑層10剝離下來時,黏著劑層10之一部分黏到了第二離形膜12,而黏著劑層以外觀平滑的良好狀態不殘留於第一離形膜上的現象,亦即被稱為哭著分離之轉黏現象。
而且,於本說明書中,從黏著劑層10剝離下來之離形力,為如下方式測定之離形力。
離形力之測定,係依照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Z0237,將雙面黏著片1裁切成寬幅25mm,長度200mm,使用拉伸試驗機,於固定黏著劑層10的狀態下,藉由以每分鐘300mm的速度沿180度的方向拉伸離形膜之方式進行。
以下,將詳細說明構成關於本實施型態之雙面黏著片1之各層。
以下將說明黏著劑層10。
黏著劑層10具有第一表面101及第二表面102。
雖能夠不限於使用丙烯基(acryl)系黏著劑、聚酯(polyester)系黏著劑及胺基甲酸酯(urethane)系黏著劑等之黏著劑做為構成黏著劑層10之黏著劑,但以使用丙烯基系黏著劑 為佳。黏著劑之型態可為溶劑型及乳液型等類型。
丙烯基系黏著劑中,以使用(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ic acid ester)共聚物為佳。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高透明度,而能夠適合用於光學部件之用途。而且,丙烯酸酯共聚物之耐久性優良。
黏著劑為丙烯基系黏著劑的場合中,能夠由聚合物或共聚物構成,聚合物或共聚物主要由賦予黏著性之主單體(monomer)成分、賦予接著性與凝聚力之聚合物成分及含有交聯點或為了改良接著性之官能基之單體成分製成。
主單體成分例如為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ate)、丙烯酸乙酯(ethyl acrylate)、丙烯酸丁酯(butyl acrylate)、丙烯酸戊酯(amyl acrylate)、丙烯酸2-乙基己酯(2-ethylhexyl acrylate)、丙烯酸辛酯(octyl acrylate)、丙烯酸環己酯(cyclohexyl acrylate)、丙烯酸苄酯(benzyl acrylate)及丙烯酸甲氧基乙指(methoxyethyl acrylate)等酯部分的烷基(alkyl group)的碳原子數為1~20個的丙烯酸烷基酯,以及甲基丙烯酸丁酯(but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thylhex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環己酯(cyclohex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苄酯(benzyl methacrylate)等酯部分的烷基的碳原子數為1~20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材料。共單體(comonomer)成分例如為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ate)、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乙酯(ethyl methacrylate)、 乙酸乙烯酯(vinyl acetate)、苯乙烯(styrene)及丙烯腈(acrylonitrile)等材料。
另外,含有官能基之單體成分,係以含有做為官能基之羥(hydroxyl)基、羧(carboxyl)基及氨(amino)基之至少一者為佳,具體範例有(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2-hydroxyeth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2-羥丙酯(2-hydroxyprop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3-羥丙酯(3-hydroxyprop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2-羥丁酯(2-hydroxybut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3-羥丁酯(3-hydroxybutyl(meth)acrylate)及(甲基)丙烯酸4-羥丁酯(4-hydroxybutyl(meth)acrylate)等之(甲基)丙烯酸羥烷基酯((meth)acrylic acid hydroxy alkyl ester);(甲基)丙烯酸單甲基氨基乙酯(monomethylaminoeth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單乙基氨基乙酯(monoethylaminoeth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單甲基氨基丙酯(monomethylaminopropyl(meth)acrylate)及(甲基)丙烯酸單乙基氨基丙酯(monoethylaminopropyl(meth)acrylate)等之(甲基)丙烯酸單烷基氨基烷基酯(monoalkylaminoalkyl(meth)acrylate);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crotonic acid,2-丁烯酸)、馬來酸(maleic acid,順丁烯二酸)、衣康酸(itaconic acid,亞甲基丁二酸)及檸康酸(citraconic acid,甲基順丁烯二酸)等之烯鍵性不飽和羧酸(ethylenic unsaturation carboxylic acid)等材料。藉由含有此些各個成分,可提升黏著劑層10之凝 聚力。
另外,(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關於其共聚形態並未特別受限,亦可為任何無規(random)、嵌段(block)、接枝(graft)共聚物。
再者,(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以使用質量平均分子量為50萬以上者為佳,以使用60萬~200萬者為較佳,以使用70萬~180萬者為更佳。藉此,雙面黏著片1與被黏著物間能具有充足的緊黏性與黏接耐久性,還能夠更有效防止浮起及剝落等的發生。其中,質量平均分子量是藉由凝膠滲透色譜分析(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法測定而得到的數值再經由聚苯乙烯(polystyrene)所換算的數值。
另外,此(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中,起源於含有官能基之單體成分之單位的含量,係以0.01~10之質量百分比之範圍為佳。若此含量為0.01之質量百分比以上,藉由與後述交聯劑之反應使其充分進行交聯,而使其耐久性良好。此起源於含有官能基之單體成分之單位的較佳含量為0.05~7.0之質量百分比,更甚者以0.2~6.0之質量百分比之範圍為佳。
其中,亦可使用一種或使用組合二種以上之材料做為(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A)。
再者,如此之丙烯基系黏著劑通常因分子中不具有不飽和鍵結,而能夠企圖提升對於光及氧氣之安定性。更甚者,藉由適當選擇單體之種類及分子量,能夠得到具備依照用途之品 質及特性的黏著劑。
黏著劑層10能夠藉由調製出將如此之黏著劑溶解於有機溶媒之黏著劑溶液(黏著劑組成物),並將其塗覆於第一離形膜11或第二離形膜12上而形成。
雖然施加交聯處理之交聯型及未施加交聯處理之非交聯型之任一者皆可使用於如此之黏著劑組成物,但以交聯型者為佳。於使用交聯型者之場合中,能夠形成凝聚力更為優良之黏著劑層。身為使用交聯型黏著劑組成物之交聯劑,可為異氰酸酯(isocyanate)化合物、環氧(epoxy)系化合物、金屬螯合(chelate)化合物、金屬醇鹽(alkoxide)、金屬鹽、胺(amine)化合物、胼(hydrazine)化合物及醛(aldehyde)化合物等材料。
為了調製黏著劑組成物而使用的有機溶劑,可例如為甲苯(toluene)、二甲苯(xylene)、甲醇(methanol)、乙醇(ethanol)、異丁醇(isobutanol)、正丁醇(n-butanol)、丙酮(acetone)、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四氫呋喃(tetrahydrofuran)及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等材料。
因塗覆便利性,使用此些有機溶劑將黏著劑組成物之濃度調整成固體含量為5~60之質量百分比之程度的範圍。黏著劑組成物對於第一離形膜11或第二離形膜12之塗覆能夠例如藉由棒塗(bar coat)法、逆轉輥塗(reverse roll coat)法、刀塗(knife coat)法、輥刀塗(roll knife coat)法、凹版塗層(gravure coat)法、氣刀塗(air doctor coat)法與刮刀塗(doctor blade coat) 法等方法及以前公知的塗覆方法進行。
黏著劑層10之平均厚度以3~30μm為佳,以5~28μm為更佳。藉此,而能夠為適合使用於薄型顯示器的厚度。
於黏著劑層10之第一表面101,從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凹凸所佔的比例以20%以下為佳。藉此,於雙面黏著片1貼附於被黏著物時,能夠更有效地防止外觀不良的發生。
於黏著劑層10之第二表面102,從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凹凸所佔的比例以20%以下為佳。藉此,於雙面黏著片1貼附於被黏著物時,能夠更有效地防止外觀不良的發生。
以下將說明第一離形膜。
第一離形膜11貼附於黏著劑層10之第一表面101。
此第一離形膜11具有保護黏著劑層10的功能。
如第1圖所示,第一離形膜11係從與黏著劑層10接觸之表面位置,依序堆疊第一離形劑層111及第一基材膜112,而構成堆疊體。
第一基材膜112係具有將剛性、可撓性等物理強度賦予第一離形膜11之功能。
構成第一基材膜112之材料,可為各種合成樹脂,例如以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樹脂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樹脂等之聚酯(polyester)樹脂為佳,以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 酯樹脂為較佳。其中,第一基材膜112可為單層膜材,亦可為由同種或不同種材料所構成之二層以上的多層膜材。如此之多層膜材可藉由於預先成膜的膜體之間依需求中介有接著劑層並層疊(laminate)而形成,亦可藉由於預先成膜之膜體上塗覆(caoting)樹脂層形成用組成物而形成。為了形成樹脂層的樹脂層形成用組成物,可以環氧系化合物、丙烯酸酯系化合物、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urethane acrylate)系化合物及聚酯系化合物等化合物做為主劑,且可依需求包含交聯劑、催化劑、光聚合起始劑及紫外線吸收劑等材料。此些樹脂層形成用組成物亦可具有硬化性,例如可為熱硬化性、光硬化性或電子束硬化性等硬化性之任一者。因此,藉由使用於預先成膜之膜體上塗覆樹脂層形成用組成物而形成樹脂層之多層膜體,能夠調整第一基材膜112之外表面之算數平均粗糙度Ra及最大突起高度Rp。
另外,第一基材膜112亦可含有填充物。填充物可例如為二氧化矽(silica)、二氧化鈦、碳酸鈣、高嶺土及氧化鋁等材料。
第一基材膜112之厚度雖並未特別受限,但以10~300μm為佳,以15~200μm為較佳。
另外,第一離形膜11之與黏著劑層10接觸之表面之相反方向的表面之算數平均粗糙度Ra雖為5~35nm,但以13~30nm為較佳。藉此,於將雙面黏著片1捲繞成滾筒狀之後經由時間的推移,能夠更有效地防止於黏著劑層10之第一表面101 及第二表面102發生橘皮現象。對此,若上述算數平均粗糙度Ra未達前述之下限值,於將第一離形膜11捲繞成滾筒狀之後經由時間的推移,第一離形膜11會結塊,且無法防止第一離形膜11從滾筒取出時產生靜電。另一方面,若上述算數平均粗糙度Ra超過前述之上限值,於將雙面黏著片1捲繞成滾筒狀之後經由時間的推移,無法防止於黏著劑層10之第一表面101及第二表面102發生橘皮現象。
再者,第一離形膜11之與黏著劑層10接觸之表面之相反方向的表面,其最大突起高度Rp雖為50~400nm,但以90~240nm為較佳。藉此,於將雙面黏著片1捲繞成滾筒狀之後經由時間的推移,能夠有效地防止於黏著劑層10之第一表面101及第二表面102發生橘皮現象。
第一離形劑層111具有將離形性賦予第一離形膜11之功能。
第一離形劑層111係藉由將含有第一離形劑之第一離形劑層形成用組成物塗布於第一基材膜112之表面並加以乾燥而形成。
第一離形劑並未特別受限,可為醇酸(alkyd)系化合物、丙烯醯系化合物、矽酮(silicone)系化合物、含長鏈烷基(long-chain alkyl group)之化合物、氟化物等材料。此些材料中,以使用醇酸系化合物、丙烯醯系化合物、矽酮系化合物及含長鏈烷基之化合物做為第一離形劑為佳。
醇酸系化合物通常會使用具有交聯結構之醇酸系化合物。舉例而言,具有交聯結構之醇酸系化合物層的形成,係能夠使用加熱硬化由醇酸化合物、交聯劑及依需求而含有硬化催化劑之熱硬化性組成物而形成的層體之方法。再者,醇酸系化合物亦可為長鏈烷變性醇酸化合物及矽酮變性醇酸化合物等之變性物。
丙烯醯系化合物通常會使用具有交聯結構之丙烯醯系化合物。其中,丙烯醯系化合物亦可為長鏈烷變性丙烯醯化合物及矽酮變性丙烯醯化合物等之變性物。
矽酮系化合物可為含有聚二甲基矽氧烷(dimethylpolysiloxane)做為基本骨架之矽酮系化合物。矽酮系化合物有加成反應型、縮合反應型、紫外線硬化型及電子束硬化型等類型。與縮合反應型矽酮系化合物相比,加成反應型矽酮系化合物其反應性高而能優化生產性,且具有於製造後的離形力變化較小及無硬化收縮情形等優點。
具體舉例而言,上述加成反應型之矽酮系化合物可為有機聚矽氧烷(organopolysiloxane),其於分子末端及/或側鏈處具備二個以上如乙烯基(vinyl)、烯丙基(allyl)、丙烯基(propenyl)、己烯基(hexenyl)等之碳原子數為2~10個之烯基(alkenyl)。使用如此之加成反應型矽酮系化合物時,以合併使用交聯劑及催化劑為佳。
上述之交聯劑例如為具有於一分子中與至少二個矽 原子結合之氫原子之有機聚矽氧烷,具體而言,例如為二甲基氫矽烷氧基(dimethyl hydrogen siloxy)封端之二甲基矽氧烷(dimethyl siloxane)-甲基氫矽氧烷(methyl hydrogen siloxane)共聚物、三甲基矽烷氧基(trimethyl siloxy)封端之二甲基矽氧烷-甲基氫矽氧烷共聚物、三甲基矽烷氧基(trimethyl siloxy)封端之甲基氫聚矽氧烷(methyl hydrogen polysiloxane)、聚(氫倍半矽氧烷)(poly(hydrogen silsesquioxane))等材料。
另外,上述催化劑可為微粒狀白金、吸附於碳粉載體之微粒狀白金、氯鉑酸、醇變性氯鉑酸、氯鉑酸之烯烴(olefin)配合物(complex)、鈀(palladium)、銠(rhodium)等之白金類金屬系化合物。藉由使用如此之催化劑,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離形劑層形成用組成物之硬化反應。
含長鏈烷基之化合物係例如使用於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系聚合物中反應碳原子數為8~30個之長鏈烷基異氰酸酯(long-chain alkyl isocyanate)而得到之聚乙烯氨基甲酸酯(polyvinyl carbamate),及例如使用於聚乙烯亞胺(polyethyleneimine,PEI)中反應碳原子數為8~30個之長鏈烷基異氰酸酯而得到之烷基脲(urea)衍生物。
氟化物能夠使用氟矽酮(fluorine silicone)化合物、氟硼(boron)化合物等化合物。
第一離形劑層形成用組成物中,亦可適當地混合添加劑。添加劑可為催化劑、染料及分散劑等材料。
第一離形劑層111中,係以第一離形膜11之離形力大於第二離形膜12之離形力之方式,適當選擇上述第一離形劑層形成用組成物之材料。
使用矽酮系化合物做為第一離形劑之場合中,以適量添加MQ樹脂做為重離形控制劑為佳。
第一離形劑組成物中,亦可為了塗布時之黏度落於適當範圍內,而適當地包含分散劑或溶劑。
分散劑或溶劑係以甲苯(toluene)等之芳香族烴(aromatic hydrocarbons)、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等之脂肪酸酯(fatty acid esters)、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等之酮(ketone)類及己烷(hexane)與庚烷(heptane)等之脂肪族烴(aliphatic hydrocarbons)等之有機溶劑為佳。
第一離形劑組成物中,第一離形劑之含量雖並未特別受限,但以0.3~10質量百分比為佳。
其中,塗布方法例如能夠使用凹版塗層(gravure coat)法、棒塗(bar coat)法、噴塗(spray coat)法、旋塗(spin coat)法、氣刀塗(air knife coat)法、輥塗(roll coat)法、刮刀(blade coat)法、閘輥塗(gate roll coat)法、模塗(die coat)法等方法,其中以凹版塗層法及棒塗法為佳,以棒塗法為特佳。
再者,乾燥溫度並未特別受限,以攝氏100~150度為佳,乾燥時間以持續10秒~1分鐘為佳。
第一離形劑層之厚度以0.01~5μm為佳,以0.03~ 3μm為特佳。
第一離形膜11之與黏著劑層10接觸之表面(第一離形劑層111之外表面)之算數平均粗糙度Ra以5~50nm為佳,且其最大突起高度Rp以50~1000nm為佳,與黏著劑層10接觸之表面之算數平均粗糙度Ra以13~50nm為較佳,且其最大突起高度Rp以120~1000nm為較佳。藉此,於第一離形膜11上形成黏著劑層10時,黏著劑層10之第一表面101之表面形狀能夠保持良好。而且,即使第一離形膜11存放於比較高溫的場合,也不會發生結塊現象,還能夠有效地防止於第一離形膜11之卷芯部分因離形力上升而導致之離形不良的情形。
另外,於第一離形劑層111之外表面,從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凹凸所佔的比例以20%以下為佳。藉此,於第一離形膜11上形成黏著劑層10時,黏著劑層10之第一表面101之表面形狀能夠保持良好。
以下將說明第二離形膜。
第二離形膜12貼附於黏著劑層10之第二表面102。
此第二離形膜12具有保護黏著劑層10的功能。
如第1圖所示,第二離形膜12係從與黏著劑層10接觸之表面位置,依序堆疊第二離形劑層121及第二基材膜122,而構成堆疊體。
第二基材膜122能夠使用上述第一離形膜11之項目中已說明之與第一基材膜112同樣的材料。
另外,第二離形膜12之與黏著劑層10接觸之表面之相反方向的表面,其算數平均粗糙度Ra雖為5~35nm,但以12~30nm為較佳。藉此,於將雙面黏著片1捲繞成滾筒狀時,能夠更有效地防止於黏著劑層10之第一表面101及第二表面102發生橘皮現象。對此,若上述算數平均粗糙度Ra未達前述之下限值,於將第二離形膜12捲繞成滾筒狀之後經由時間的推移,第二離形膜12會結塊,且無法防止第二離形膜12從滾筒取出時產生靜電。另一方面,若上述算數平均粗糙度Ra超過前述之上限值,於將雙面黏著片1捲繞成滾筒狀之後經由時間的推移,無法防止於黏著劑層10之第一表面101及第二表面102發生橘皮現象。
再者,第二離形膜12之與黏著劑層10接觸之表面之相反方向的表面之最大突起高度Rp以50~400nm為佳,以120~240nm為較佳。藉此,於將雙面黏著片1捲繞成滾筒狀之後經由時間的推移,能夠有效地防止於黏著劑層10之第一表面101及第二表面102發生橘皮現象。
第二離形劑層121係藉由將含有第二離形劑之第二離形劑層形成用組成物塗布於第二基材膜122之表面並加以乾燥而形成。
第二離形劑能夠從上述第一離形膜之項目中已說明之構成第一離形劑的材料中適當地選擇使用。
於第二離形劑層121中,係以第二離形膜12之離形 力小於第一離形膜11之離形力之方式,適當選擇上述第二離形劑層形成用組成物之材料。
第二離形劑層121可僅具有一層,亦可具有二層以上之多層,為求簡化操作係以一層為佳。
第二離形劑層121之厚度以0.01~5μm為佳,以0.03~3μm為較佳。
第二離形膜12之與黏著劑層10接觸之表面(第二離形劑層121之外表面)之算數平均粗糙度Ra以5~50nm為佳,且其最大突起高度Rp以50~1000nm為佳,與黏著劑層10接觸之表面之算數平均粗糙度Ra以13~50nm為較佳,且其最大突起高度Rp以120~1000nm為較佳。藉此,於黏著劑層10之第二表面102上貼合第二離形膜12以製作雙面黏著片1時,黏著劑層10之第二表面102之表面形狀能夠保持良好。而且,即使第二離形膜12存放於比較高溫的場合,也不會發生結塊現象,還能夠有效地防止於第二離形膜12之卷芯部分因離形力上升而導致之離形不良的情形。
另外,於第二離形劑層121之外表面,從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凹凸所佔的比例以20%以下為佳。藉此,於黏著劑層10之第二表面102上貼合第二離形膜12以製作雙面黏著片1時,黏著劑層10之第二表面102之表面形狀能夠保持良好。
第一離形膜11從黏著劑層10剝離下來之離形力表示為X[mN/25mm]時,且第二離形膜12從黏著劑層10剝離下 來之離形力表示為Y[mN/25mm]時,係以滿足X-Y≧5之關係為佳,以滿足60≧X-Y≧10之關係為較佳。藉此,能夠更有效地防止發生第二離形膜從黏著劑層剝離下來時,黏著劑層之一部分黏到了第二離形膜的現象,亦即被稱為哭著分離之轉黏現象。
以上雖基於較佳實施型態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
以下將說明實施例。
接下來,將說明關於本發明之雙面黏著片之具體的實施例。
以下將說明雙面黏著片之製作。
以下將說明實施例1。
以下將說明第一離形膜之製作。
製備表面背面相同粗糙度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數平均粗糙度Ra:20nm,最大突起高度Rp:203nm)做為第一基材膜。
接下來,以乾燥後之厚度為0.1μm之方式,將下述組成之第一離形劑層形成用組成物A,以棒塗機塗布於此第一基材膜之其中一表面,以攝氏120度持續乾燥1分鐘而設置第一離形劑層。藉此得到第一離形膜。所得到之第一離形膜之第一離形劑層方向之表面及第一基材膜方向之表面(與黏著劑層接觸之表面之相反方向的表面)各自之算數平均粗糙度Ra及最大突起高度Rp,還有於第一離形膜之第一離形劑層方向之表面從基準面± 0.2μm的範圍外的凹凸所佔的比例,皆記載於表1-1~1-3中。
以下將說明第一離形劑層形成用組成物A之調製。
含有具備乙烯基之有機聚矽氧烷及具備氫化甲矽烷基(hydrosilyl)基之有機聚矽氧烷的矽酮樹脂溶液(Dow Corning Toray公司製造,商品名「BY24-561」,固體含量為30之質量百分比)以固體含量計算取30個質量份,以及具備乙烯基之MQ樹脂(Dow Corning Toray公司製造,商品名「SD7292」,固體含量為71之質量百分比)以固體含量計算取15個質量份,並將上述以固體含量濃度為1.0之質量百分比之方式稀釋混合於甲苯溶劑。將白金系催化劑(Dow Corning Toray公司製造,商品名「SRX-212」,固體含量為100之質量百分比)取2個質量份添加於此溶液中,而調製出第一離形劑層形成用組成物A。
以下將說明第二離形膜之製作。
製備表面背面相同粗糙度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數平均粗糙度Ra:19nm,最大突起高度Rp:194nm)做為第二基材膜。
接下來,以乾燥後之厚度為0.1μm之方式,將下述組成之第二離形劑層形成用組成物B,以棒塗機塗布於此第二基材膜之其中一表面,以攝氏120度持續乾燥1分鐘而設置第二離形劑層。藉此製作第二離形膜。所得到之第二離形膜之第二離形劑層方向之表面及第二基材膜方向之表面(與黏著劑層接觸之表面之相反方向的表面)各自之算數平均粗糙度Ra及最大突起高 度Rp,還有於第二離形膜之第二離形劑層方向之表面從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凹凸所佔的比例,皆記載於表1-1~1-3中。
以下將說明第二離形劑層形成用組成物B之調製。
矽酮樹脂(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KS-847H」,固體含量濃度為30之質量百分比)取100個質量份,以及白金催化劑(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CAT-PL50T」,固體含量濃度為100之質量百分比)取1個質量份,並將上述以甲苯稀釋而調製出固體含量濃度為1之質量百分比之第二離形劑層形成用組成物B。
以下將說明黏著劑組成物之製作。
將99.0個質量份之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acrylate)、1.0個質量份之丙烯酸4-羥乙酯(4-hydroxyethyl acrylate)、200個質量份之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及0.08個質量份之2,2’偶氮二異丁腈-(2-2’-azobisisobutyronitrile)加入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卻器、滴液裝置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中,並以氮氣置換上述反應容器內之空氣。於此氮氣環境下,一邊攪拌一邊對反應溶液升溫至攝氏60度,反應16個小時之後,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此時,以GPC法測定所得到之溶液的一部分,確認所生成的聚合物(A)具有160萬之質量平均分子量。於100個質量份(固體含量)之上述聚合物(A)中,添加混合0.15個質量份之聚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三井化學公司製造,商品名「TAKENATE D-110N」,固體含量濃度為75之質量 百分比)以及0.1個質量份之矽烷偶合劑(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KBM-403」,固體含量濃度為100之質量百分比),更加入做為溶劑之甲苯以調整成固體含量為15之質量百分比,而調製出黏著劑組成物A。
其中,質量平均分子量是藉由凝膠滲透色譜分析(GPC)法測定而得到的數值再經由聚苯乙烯所換算的數值。
以下將說明雙面黏著片之製作。
以乾燥後之厚度為25μm之方式,將黏著劑組成物A塗布於第一離形膜之離形劑層上,以攝氏90度持續1分鐘進行乾燥而形成黏著劑層。接下來,以第二離形膜之離形劑層接觸於所形成之黏著劑層之方式,於常溫條件下以每分鐘50m的速度,將第二離形膜貼合於此黏著劑層上並夾入層疊壓力調整成0.5MPa之矽酮膠輥(silicone gum roll)(膠硬度:80)與金屬輥之間,而製作雙面黏著片。之後,於攝氏23度及相對濕度為50%的條件下持續固化10日。
以下將說明實施例2。
除了使用以如下方式而得到之第二離形膜以外,以其餘皆與前述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雙面黏著片。
製備表面背面相同粗糙度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數平均粗糙度Ra:40nm,最大突起高度Rp:495nm)。
接下來,對於上述PET膜之外表面,以棒塗機塗布 樹脂層形成用組成物A,以攝氏150度持續乾燥40秒鐘而硬化樹脂材料,藉由於形成厚度為0.6μm之樹脂層而製作第二基材膜。
其中,樹脂層形成用組成物A,係使用於主劑中添加交聯劑與催化劑並以甲苯/甲基乙基酮(MEK)之混合溶劑(甲苯:甲基乙基酮(質量比)=50:50)稀釋混合而得之物,其中具羥基雙酚A(bisphenol A,BPA)型環氧樹脂之酯樹脂溶液(固體含量濃度為60之質量百分比):100個質量份做為主劑,甲基化三聚氰胺(melamine)樹脂(固體含量濃度為100之質量百分比):40個質量份做為交聯劑,對甲苯磺酸(p-toluenesulfonic acid)之甲醇溶液(固體含量濃度為50之質量百分比):5個質量份做為催化劑。
接下來,以乾燥後之厚度為0.1μm之方式,將第二離形劑組成物B以棒塗機塗布於此第二基材膜之形成了樹脂層之方向之相反方向之表面(PET膜方向),以攝氏120度持續乾燥1分鐘而設置第二離形劑層,藉此製作第二離形膜。
所得到之第二離形膜之第二離形劑層方向之表面及第二基材膜方向之表面(與黏著劑層接觸之表面之相反方向的表面)各自之算數平均粗糙度Ra及最大突起高度Rp,還有於第二離形膜之第二離形劑層方向之表面從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凹凸所佔的比例,皆記載於表1-1~1-3中。
以下將說明實施例3。
除了將第二基材膜之樹脂層之厚度改為0.8μm以外,以其餘皆與前述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雙面黏著片。
以下將說明實施例4。
除了將第二基材膜之樹脂層之厚度改為0.5μm以外,以其餘皆與前述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雙面黏著片。
以下將說明實施例5。
除了將第二離形膜之第二基材膜變更為表面背面相同粗糙度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數平均粗糙度Ra:32nm,最大突起高度Rp:230nm)以外,以其餘皆與前述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雙面黏著片。
以下將說明實施例6。
除了將第二離形膜之第二基材膜變更為表面背面相同粗糙度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38μm,第二離形劑層方向之表面(算數平均粗糙度Ra:40nm,最大突起高度Rp:900nm),與第二離形劑層相反方向之表面(算數平均粗糙度Ra:19nm,最大突起高度Rp:194nm))以外,以其餘皆與前述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雙面黏著片。
以下將說明實施例7。
除了將第二離形膜之第二基材膜變更為表面背面相同粗糙度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數平均粗糙度Ra:15nm,最大突起高度Rp:131nm)以外,以其餘皆與前述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雙面黏著片。
以下將說明實施例8。
除了將第一離形膜之第一基材膜及第二離形膜之第二基材膜變更為表面背面相同粗糙度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數平均粗糙度Ra:10nm,最大突起高度Rp:93nm)以外,以其餘皆與前述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雙面黏著片。
以下將說明比較例1。
除了將第二離形膜之第二基材膜變更為表面背面相同粗糙度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數平均粗糙度Ra:40nm,最大突起高度Rp:535nm)以外,以其餘皆與前述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雙面黏著片。
以下將說明比較例2。
除了將第一離形膜之第一基材膜及第二離形膜之第二基材膜變更為表面背面相同粗糙度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數平均粗糙度Ra:40nm,最大突起高度Rp:535nm)以外,以其餘皆與前述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雙面黏著片。
以下將說明比較例3。
除了使用以如下方式而得到之第二離形膜以外,以其餘皆與前述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雙面黏著片。
製備表面背面相同粗糙度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數平均粗糙度Ra:19nm,最大突起 高度Rp:405nm)。
接下來,對於上述PET膜之外表面,以棒塗機塗布樹脂層形成用組成物A,以攝氏150度持續乾燥40秒鐘而硬化樹脂材料,藉由於形成厚度為0.6μm之樹脂層而製作第二基材膜。
其中,樹脂層形成用組成物A,係使用於主劑中添加交聯劑與催化劑並以甲苯/甲基乙基酮(MEK)之混合溶劑(甲苯:甲基乙基酮(質量比)=50:50)稀釋混合而得之物,其中具羥基雙酚A(bisphenol A,BPA)型環氧樹脂之酯樹脂溶液(固體含量濃度為60之質量百分比):100個質量份做為主劑,甲基化三聚氰胺(melamine)樹脂(固體含量濃度為100之質量百分比):40個質量份做為交聯劑,對甲苯磺酸(p-toluenesulfonic acid)之甲醇溶液(固體含量濃度為50之質量百分比):5個質量份做為催化劑。
接下來,以乾燥後之厚度為0.1μm之方式,將第二離形劑組成物B以棒塗機塗布於此第二基材膜之形成了樹脂層之表面之相反方向之表面(PET膜方向),以攝氏120度持續乾燥1分鐘而設置第二離形劑層,藉此製作第二離形膜。
以下將說明比較例4。
除了將第二離形膜之離形劑層之厚度改為0.6μm以外,以其餘皆與前述比較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雙面黏著片。
以下將說明比較例5。
除了將第二離形膜之第二基材膜變更為表面背面相同粗糙度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數平均粗糙度Ra:4nm,最大突起高度Rp:35nm)以外,以其餘皆與前述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雙面黏著片。
其中,使用於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雙面黏著片之第一離形膜及第二離形膜,二者之黏著劑層方向之表面及基材膜方向之表面(與黏著劑層接觸之表面之相反方向之表面)之算數平均粗糙度Ra與最大突起高度Rp,係使用三豐(Mitutoyo)公司製造之表面粗糙度測定機SV3000S4(觸針式)並依照日本工業標準JIS B 0601-1994測定。
其中,使用於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雙面黏著片之第一離形膜及第二離形膜,於二者之黏著劑層方向的表面,從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凹凸所佔的比例,係使用光干涉式表面形狀觀察裝置「Wyko NT-1100」〔株式會社Veeco公司製造〕,藉由VSI模式以2.5倍率進行拼接(stitching),於所得到之4×4mm的範圍內之表面形狀輪廓圖中,以分成從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部分及±0.2μm的範圍內的部分之方式,對輪廓圖進行二值化處理,以計算出從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之部分的凹凸所佔的面積比例。
另外,使用於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雙面黏著片之第一離形膜及第二離形膜各自對於黏著劑層之離形力,係依照日本工業標準JIS-Z0237,將雙面黏著片裁切成寬幅25mm,長度 200mm,使用拉伸試驗機,於固定黏著劑層的狀態下,藉由以每分鐘300mm的速度沿180度的方向拉伸第一離形膜或第二離形膜之方式測定。
其中,使用於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雙面黏著片中,於黏著劑層之第一表面(第一離形膜方向)及第二表面(第二離形膜方向)各自測定從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凹凸所佔的面積佔有率。若黏著劑層的表面平滑,則此數值會接近0%。使用光干涉式表面形狀觀察裝置「Wyko NT-1100」〔株式會社Veeco公司製造〕,藉由VSI模式以2.5倍率進行拼接。於所得到之4×4mm的範圍內之表面形狀輪廓圖中,以分成從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部分及±0.2μm的範圍內的部分之方式,對輪廓圖進行二值化處理,以計算出從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之部分的凹凸所佔的面積比例。
此些結果如表1-1~1-3所示。
以下將說明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評價。
以下進行關於如上述所得到之雙面黏著片的評價。
以下將說明黏著劑層之第一表面之表面狀態外觀評價(目視)。
剝除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雙面黏著片之第二離形膜,並將露出之黏著劑層貼合於黑壓克力板(三菱麗陽(MITSUBISHI RAYON)公司製造)。之後,剝除第一離形膜,令螢光燈之光線反射以進行觀察,所照映之螢光燈之影像看起來 未歪曲的場合判斷為外觀良好(A),看起來歪曲的場合判斷為外觀不良(B)。
以下將說明黏著劑層之第二表面之表面狀態外觀評價(目視)。
剝除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雙面黏著片之第二離形膜,並以所露出之黏著劑層朝上的方式放置於黑壓克力板(三菱麗陽(MITSUBISHI RAYON)公司製造)上,令螢光燈之光線反射以進行觀察,所照映之螢光燈之影像看起來未歪曲的場合判斷為外觀良好(A),看起來歪曲的場合判斷為外觀不良(B)。
以下將說明離形膜滾筒之取出靜電量之評價。
利用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所得到之離形膜從已捲繞成滾筒狀再取出各離形膜時之靜電量,係使用春日電機公司製造之「防爆型靜電電位測定器KSD-0108」測定。未達5kV表示為「A」,5以上未達10kV表示為「B」,10kV以上表示為「C」。
其中,此評價於條件1:「各離形膜製作後,於攝氏23度且相對濕度為50%之環境下持續存放10日」及條件2:「各離形膜製作後,於攝氏40度之環境下持續存放10日」之二個條件下進行。
以下將說明被稱為哭著分離之轉黏現象之評價。
將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雙面黏著片捲繞成寬幅500mm的滾筒形態,於剝離速度為每分鐘10m及剝離角度90度的條件下,將第二離形膜剝離10m時,以目視方式確認黏著 劑是否有轉黏至第二離形膜,並以下列評價基準進行判定。
其中,此評價於條件1:「各離形膜製作後,於攝氏23度且相對濕度為50%之環境下持續存放10日」及條件2:「各離形膜製作後,於攝氏40度之環境下持續存放10日」之二個條件下進行。
A:未轉黏至第二離形膜。
B:發生轉黏至第二離形膜。
以下將說明結塊評價。
利用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所得到之離形膜其寬幅為1290mm,長度為6000m,且將其捲繞成滾筒狀。將此離形膜滾筒於攝氏23度且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下持續存放10日,以目視方式觀察離形膜滾筒的外觀。與捲繞成滾筒狀時相比並未產生變化表示為無結塊現象(A),一半以下的區域具有色調改變的情況表示為有若干結塊(B),過半的區域具有色調改變的情況表示為有結塊(C)。
其中,此評價於條件1:「各離形膜製作後,於攝氏23度且相對濕度為50%之環境下持續存放10日」及條件2:「各離形膜製作後,於攝氏40度之環境下持續存放10日」之二個條件下進行。
以下將說明於離形膜之卷芯部分之離形力上升。
利用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所得到之離形膜其寬幅為1290mm,長度為6000m,且將其捲繞成滾筒狀。
以下列條件1、2存放離形膜滾筒,測定離形膜滾筒之表層部分與卷芯部分之離形力(以上述之試驗方法),以卷芯部分/表層部分的方式數值化。
其中,此評價於條件1:「各離形膜製作後,於攝氏23度且相對濕度為50%之環境下持續存放10日」及條件2:「各離形膜製作後,於攝氏40度之環境下持續存放10日」之二個條件下進行。
A:小於1.1。
B:1.1以上未達1.3。
C:1.3以上。
此些結果如表2-1~2-2所示。
由表2可知,本發明之雙面黏著片因防止了橘皮的發生,而不會發生外觀不良的問題。而且,本發明之雙面黏著片優化了對於各離形膜之離形性、耐結塊性及抗靜電性。再者,本發明之雙面黏著片防止了被稱為哭著分離之轉黏現象的發生。
相反地,比較例則無法得到滿意的結果。
1‧‧‧雙面黏著片
10‧‧‧黏著劑層
101‧‧‧第一表面
102‧‧‧第二表面
11‧‧‧第一離形膜
111‧‧‧第一離形劑層
112‧‧‧第一基材膜
12‧‧‧第二離形膜
121‧‧‧第二離形劑層
122‧‧‧第二基材膜

Claims (5)

  1. 一種雙面黏著片,包括:一黏著劑層,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第一離形膜,貼附於該黏著劑層之該第一表面,該第一離形膜包含一第一離形劑層,該第一離形劑層上設置有一第一基材膜;以及一第二離形膜,貼附於該黏著劑層之該第二表面,該第二離形膜包含一第二離形劑層,該第二離形劑層上設置有一第二基材膜;其中,該第二離形膜從該黏著劑層剝離下來之離形力係小於該第一離形膜從該黏著劑層剝離下來之離形力;其中,該第一離形膜及該第二離形膜之與該黏著劑層接觸之表面之相反方向的表面,其算數平均粗糙度Ra為5~35nm,且其最大突起高度Rp為50~400nm。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面黏著片,其中於該黏著劑層之該第一表面,從一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凹凸所佔的比例為20%以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面黏著片,其中於該黏著劑層之該第二表面,從一基準面±0.2μm的範圍外的凹凸所佔的比例為20%以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面黏著片,其中構成該黏著劑層之該黏著劑為(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ic acid ester)共聚物。
  5. 如請求項1至4之其中之一所述之雙面黏著片,其中該第一離形膜從該黏著劑層剝離下來之離形力表示為X[mN/25mm]時,且該第二離形膜從該黏著劑層剝離下來之離形力表示為Y[mN/25mm]時,滿足X-Y≧5之關係。
TW103111569A 2013-03-28 2014-03-27 雙面黏著片 TWI5793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9514 2013-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7320A TW201437320A (zh) 2014-10-01
TWI579364B true TWI579364B (zh) 2017-04-21

Family

ID=51624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1569A TWI579364B (zh) 2013-03-28 2014-03-27 雙面黏著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300788B2 (zh)
KR (1) KR102069612B1 (zh)
CN (1) CN105008478B (zh)
TW (1) TWI579364B (zh)
WO (1) WO20141574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122316A (ko) * 2016-03-04 2018-11-12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반도체 가공용 시트
CN109082241A (zh) * 2017-06-13 2018-12-25 麦克赛尔控股株式会社 双面粘着胶带、及薄膜部件与支承部件的层叠体
JP6970400B2 (ja) * 2017-09-28 2021-11-24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離型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JP7271219B2 (ja) * 2019-02-25 2023-05-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のロール体
JP2021055076A (ja) * 2019-09-30 2021-04-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7152A (ja) * 2001-04-27 2002-11-15 Sekisui Chem Co Ltd 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07725A (en) * 2008-06-17 2010-02-16 Lintec Corp Sheet for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6427B2 (ja) * 1999-10-01 2009-09-30 帝人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積層体
JP5631586B2 (ja) * 2007-03-19 2014-11-2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剥離シートおよび粘着体
TWI426118B (zh) * 2007-10-11 2014-02-11 Lintec Corp 電子零件用兩面黏著片及其製造方法
JP2009184269A (ja) * 2008-02-07 2009-08-20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離型フィルム
JP4813509B2 (ja) * 2008-03-13 2011-11-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の固定方法
JP5394661B2 (ja) * 2008-06-17 2014-01-2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2010185038A (ja) 2009-02-13 2010-08-26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シート巻取体
JP6016323B2 (ja) * 2010-07-21 2016-10-26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KR20120035612A (ko) * 2010-10-06 2012-04-16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투명 점착제 이형시트용 폴리에스터 필름
JP2013001817A (ja) * 2011-06-17 2013-01-07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
JP2013133370A (ja) * 2011-12-26 2013-07-08 Toray Eng Co Ltd 離型フィルム上に形成された粘着剤
WO2013145865A1 (ja) * 2012-03-28 2013-10-03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製造工程用剥離フィルム
JP6081987B2 (ja) * 2012-03-30 2017-02-15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グリーンシート製造用剥離フィルム
JP5421506B1 (ja) * 2012-03-30 2014-02-19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グリーンシート製造用剥離フィルムおよびグリーンシート製造用剥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7152A (ja) * 2001-04-27 2002-11-15 Sekisui Chem Co Ltd 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07725A (en) * 2008-06-17 2010-02-16 Lintec Corp Sheet for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69612B1 (ko) 2020-01-23
CN105008478A (zh) 2015-10-28
JP6300788B2 (ja) 2018-03-28
TW201437320A (zh) 2014-10-01
JPWO2014157445A1 (ja) 2017-02-16
WO2014157445A1 (ja) 2014-10-02
KR20150135356A (ko) 2015-12-02
CN105008478B (zh) 201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1146B (zh) 雙面黏著片及回捲體
TWI579364B (zh) 雙面黏著片
TWI527865B (zh) Adhesive compositions, adhesives, and adhesive sheets
JP5986242B2 (ja) 転写印刷のための無基材粘着転写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22968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フィルム、粘着剤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粘着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635954B (zh) Hard coated lamin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TWI465535B (zh) Adhesive composition, adhesive and adhesive sheet
TWI551661B (zh) Adhesive composition, adhesive and adhesive sheet
KR102071640B1 (ko) 점착제 및 점착 시트
JP5818561B2 (ja) 黒色箔状粘着剤および黒色粘着シート
TWI826433B (zh) 黏著片及光學積層體
CN115404023A (zh) 层叠片以及剥离薄膜
JPWO2008117677A1 (ja) フォトマスク保護用粘着テープ
TWI532817B (zh) 雙面黏著片
JP7036488B2 (ja)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
TWI731874B (zh) 保護膜形成用複合片
TW201938740A (zh) 黏著片捲繞體
JP2014189703A (ja) 粘着シート
JP2015196262A (ja) 剥離フィルム、および粘着体
JP7310100B2 (ja) 剥離シート付き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剥離シート付き両面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22178072A (ja) 離型フィルム、粘着層付き離型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ィルム積層体
JP6334012B2 (ja) 光拡散粘着剤層、及び光拡散粘着フィルム
CN117946601A (zh) 剥离衬垫
JP2024065284A (ja) はく離ライナー
JP2023113409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用粘着シート、フレキシブル積層体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