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3927B - 止水橡膠襯件及止水門扉 - Google Patents

止水橡膠襯件及止水門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3927B
TWI573927B TW104124358A TW104124358A TWI573927B TW I573927 B TWI573927 B TW I573927B TW 104124358 A TW104124358 A TW 104124358A TW 104124358 A TW104124358 A TW 104124358A TW I573927 B TWI573927 B TW I5739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ubber lining
sill
frame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4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8106A (zh
Inventor
松岡由利子
廣瀬誠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文化捲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文化捲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文化捲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8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8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3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39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5/0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16Sealing arrangements on wings or parts co-operating with the wings
    • E06B7/22Sealing arrangements on wings or parts co-operating with the wings by means of elastic edgings, e.g. elastic rubber tubes; by means of resilient edgings, e.g. felt or plush strips, resilient metal stri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 Special Wing (AREA)

Description

止水橡膠襯件及止水門扉
本發明係有關止水橡膠襯件及止水門扉。
作為習知的止水門扉,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一種止水門扉裝置,其具備環狀的框架構件以及塞住此框架構件的開口之門扉構件,且藉由利用此門扉構件塞住開口,阻止來自開口之滲水。此止水門扉裝置係在框架構件設置有接收門扉構件的周緣部之環狀的接收部,並且,靠接在門扉構件之框架側凸部係仿效開口而延設在此接收部的適當位置。然後,此止水門扉裝置係於接收部的框架側凸部之靠接部分延設有使用彈性材料所構成的止水構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023540號公報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止水門扉裝置係透過上述的構成將開口予以密封,來防止朝建物內部之滲水,而在位於框架構件的角落之止水構件與門扉構件之間容易產生間隙等提高止水性能之點而言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課題而研創者,其目的係在提供一種止水橡膠襯件及止水門扉,其可提高止水性能。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止水橡膠襯件係帶狀的止水橡膠襯件,且在以可轉動的方式由被設置在結構物的開口之框架體所支撐之門扉體位於使前述開口關閉之關閉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門扉體朝前述框架體被按壓的按壓方向夾在該框架體與該門扉體之間;該止水橡膠襯件係以成為一體的方式具備:安裝部,係被安裝在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一方;實心的靠接部,係具有靠接在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之平坦的靠接面;以及連結部,係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靠接部予以連結且其寬度比前述安裝部與前述靠接部雙方的寬度更狹窄;在與長邊方向交叉之剖面中,前述框架體的外周側之前述靠接部的一端部與前述連結部之間的距離,係比前述框架體的內周側之前述靠接部的另一端部與前述連結部之間的距離形成得更大。
由於上述止水橡膠襯件係靠接部的另一端部與連結部之距離比靠接部的一端部與連結部之距離形成得 更小,故可將在框架體的角落等被折彎時的靠接部之另一端部的彈性復原力予以減小。因此,止水橡膠襯件即使在角落亦可將靠接面予以平坦地保持,且可提高止水性能。
本發明的止水門扉係具備:框架體,係被設置在結構物的開口;門扉體,係以可轉動的方式由前述框架體所支撐且將前述開口予以開關;以及帶狀的止水橡膠襯件,係在前述門扉體位於使前述開口關閉的關閉位置之狀態下,於前述門扉體朝前述框架體被按壓之按壓方向夾在該框架體與該門扉體之間;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係以成為一體的方式具備:安裝部,係被安裝在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一方;實心的靠接部,係具有靠接於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之平坦的靠接面;以及連結部,係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靠接部予以連結且其寬度比前述安裝部與前述靠接部雙方的寬度更狹窄;在與長邊方向交叉之剖面中,前述框架體的外周側之前述靠接部的一端部與前述連結部之間的距離,係比前述框架體的內周側之前述靠接部的另一端部與前述連結部之間的距離形成得更大。
由於上述止水門扉係具備有即使在角落亦可將靠接面予以平坦地保持之止水橡膠襯件,故可提高止水性能。
此外,在上述止水門扉中,係具備密封橡膠襯件,該密封橡膠襯件係在前述門扉體位於使前述開口關閉的關閉位置之狀態下,靠接於前述門扉體與前述框架體 雙方而產生彈性變形,並且在前述門扉體朝使前述開口關閉之關閉時轉動方向轉動時,比前述止水橡膠襯件更先靠接於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係形成為其硬度比前述密封橡膠襯件之硬度更低。
此時,由於止水門扉係止水橡膠襯件的硬度形成為更低於比此止水橡膠襯件更先靠接之密封橡膠襯件的硬度,故可將在角落等被折彎時之靠接部的另一端部之彈性復原力更為減小,且即使在角落亦可將靠接面予以平坦地保持。因此,止水門扉可提高止水性能。
再者,由於止水門扉係密封橡膠襯件比止水橡膠襯件更先靠接而產生彈性變形,故藉由密封橡膠襯件的彈性復原力,在門扉體位於關閉位置之狀態下可抑制止水橡膠襯件與另一方接觸或被另一方按壓而產生彈性變形。因此,由於在門扉體開關開口時可抑制硬度較低且柔軟的止水橡膠襯件產生彈性變形,故可抑制硬度較低且柔軟的止水橡膠襯件定型。因此,止水門扉可於止水時由止水橡膠襯件將框架體與門扉體之間予以止水,而可提高止水性能。
此外,在上述止水門扉中,可設為:前述止水橡膠襯件的前述靠接部在前述門扉體位於使前述開口關閉之關閉位置且水壓不起作用時,係配置在以不產生彈性變形之方式靠接於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之位置或從前述門扉體隔開間隔之位置。
此時,由於止水門扉於水壓不起作用時係不 會靠接於另一方或即使靠接於另一方也不產生彈性變形(幾乎不產生彈性變形),故在門扉體開關開口時可抑制止水橡膠襯件定型。
此外,在上述止水門扉中,可設為具備位移手段,該位移手段係被設置在前述門扉體,且使位於前述關閉位置且水壓不起作用時之前述門扉體,從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之前述靠接部以不產生彈性變形之方式靠接於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之位置、或從前述門扉體隔開間隔之非止水位置,產生位移到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之前述靠接部被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按壓而產生彈性變形之止水位置。
此時,由於止水門扉具備有於水壓不起作用時使門扉體從非止水位置產生位移到止水位置之位移手段,故在水壓未作用於止水橡膠襯件時可藉由位移手段而使門扉體產生位移到止水位置。因此,止水門扉係可使止水橡膠襯件的靠接面靠接到另一方。因此,止水門扉可提高止水性能。
此外,在上述止水門扉中,可設為具備接收材料,該接收材料係被安裝在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一方,且具有使前述止水橡膠襯件的前述安裝部在縮小的狀態下固定於前述一方之止水橡膠襯件固定部。
此時,止水門扉係藉由使止水橡膠襯件的安裝部縮小且將之予以固定的接收材料,而將止水橡膠襯件安裝在框架體與門扉體中的一方。因此,即使於成型時在 止水橡膠襯件產生尺寸誤差,亦可藉由接收材料將止水橡膠襯件的安裝部之尺寸誤差予以吸收。因此,止水門扉可抑制止水橡膠襯件的靠接部和框架體與門扉體中的另一方之靠接狀態的不均勻,而可提高止水性能。
再者,在上述止水門扉中,前述止水橡膠襯件固定部可設為具備:接收本體,係形成為在前述另一方側具有開口之剖面U字型形狀且將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之前述安裝部予以收容;以及扣合爪,係設置在前述接收本體的兩前端部且與前述安裝部接觸而將該安裝部扣合於前述接收本體。
由於止水門扉在接收本體的前端部具備有將安裝部扣合於接收本體之扣合爪,故不需利用止水膠帶固定止水橡膠襯件即可抑制止水橡膠襯件從接收材料脫落,而可提高止水性能。此外,由於不須利用止水膠帶來固定止水橡膠襯件,故可容易交換止水橡膠襯件。
此外,在上述止水門扉中,可設為前述止水橡膠襯件固定部具備從前述接收本體的底部突出之高度調整突起。
由於止水門扉具備有從接收本體的底部突出之高度調整突起,故接收材料可使止水橡膠襯件的安裝部縮小且將之予以固定,且即使於成型時在止水橡膠襯件產生尺寸誤差,亦可抑制止水橡膠襯件的靠接部和框架體與門扉體中的另一方之靠接狀態的不均勻,而可提高止水性能。
再者,在上述止水門扉中,亦可設為具備密封橡膠襯件,該密封橡膠襯件係在前述門扉體位於使前述開口關閉之關閉位置的狀態下,靠接於前述門扉體與前述框架體雙方而產生彈性變形,且在前述門扉體朝關閉前述開口之關閉時轉動方向轉動時,係比前述止水橡膠襯件更先靠接於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且其硬度比前述止水橡膠襯件的硬度更高;前述接收材料係具有安裝前述密封橡膠襯件之密封橡膠襯件安裝部。
由於止水門扉之接收材料具備有安裝密封橡膠襯件之密封橡膠襯件安裝部,故可圖謀用以安裝密封橡膠襯件之框架體與門扉體中之一方的形狀之簡化,且使折疊彎曲金屬板等而製造框架體時之準確度的要求變得寬鬆,而可容易製造框架體。因此,可抑制關於止水門扉的製造之成本,且可謀求止水門扉的低成本化。
再者,在上述止水門扉中,可設為前述框架體具備:一對縱框架構件,係沿著垂直方向而設置;下框架構件,係將前述一對縱框架構件的下端彼此予以連結;以及上框架構件,係將前述一對縱框架構件的上端彼此予以連結;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係連續性地形成於前述下框架構件、前述一對縱框架構件、以及前述上框架構件,且其兩端在前述上框架構件上被連結。
由於止水門扉係將止水橡膠襯件構成為一條,且在上框架構件上連結其兩端,故可提高止水性能。
本發明之止水橡膠襯件及止水門扉係可達到可提高止水性能之效果。
1、1-1‧‧‧止水門扉
4‧‧‧框架體
5‧‧‧門扉體
6‧‧‧密封橡膠襯件
7‧‧‧止水橡膠襯件
8‧‧‧橡膠襯件接收材料
9‧‧‧克雷莫內把手(位移手段)
10‧‧‧接收材料
11‧‧‧止水膠帶
41‧‧‧縱框架構件
42‧‧‧上框架構件
43‧‧‧下框架構件
44‧‧‧保持部
44a‧‧‧密封用凹溝
44b‧‧‧止水用凹溝
51‧‧‧骨架構件
52‧‧‧門扉表面材
53‧‧‧溶接部
54‧‧‧門把手
55‧‧‧雙軸鉸鏈
56‧‧‧扣合孔
57‧‧‧門閂
61‧‧‧縱側密封橡膠襯件
62‧‧‧上側密封橡膠襯件
63‧‧‧下側密封橡膠襯件
64‧‧‧被收容部
64a‧‧‧按壓邊緣
65‧‧‧邊緣部
71‧‧‧安裝部
71a‧‧‧框架體靠接面
72‧‧‧靠接部
72a‧‧‧一端部
72b‧‧‧另一端部
72c‧‧‧門扉體靠接面(靠接面)
73‧‧‧連結部
81‧‧‧橡膠襯件保持部
81a‧‧‧扣合爪
82‧‧‧高度調整構件
83‧‧‧按壓邊緣
91‧‧‧把手部
91a‧‧‧操作部
91b‧‧‧攀爬部
92‧‧‧凸部
101‧‧‧止水橡膠襯件固定部
101a‧‧‧接收本體
101b‧‧‧扣合爪
101c‧‧‧凹凸部
101d‧‧‧高度調整突起
102‧‧‧密封橡膠襯件安裝部
L1‧‧‧距離
L2‧‧‧距離
O‧‧‧開口
P‧‧‧按壓方向
S‧‧‧結構物
第1圖係表示實施形態之止水門扉的概略構成之示意性的正視圖。
第2圖係第1圖所示之II-II剖面圖。
第3圖係表示第2圖所示之止水門扉的門扉體被定位在止水位置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4圖係將第2圖中的IV部予以擴大表示之剖面圖。
第5圖係將第3圖中的V部予以擴大表示之剖面圖。
第6圖(a)係表示實施形態之止水門扉的止水橡膠襯件之框架體靠接面的平面圖,第6圖(b)係表示實施形態之止水門扉的止水橡膠襯件之門扉體靠接面的平面圖。
第7圖係第6圖(a)所示之VII-VII剖面圖。
第8圖係表示實施形態之止水門扉的止水橡膠襯件與橡膠襯件接收材料之剖面圖。
第9圖係表示實施形態之止水門扉的止水橡膠襯件與框架體等之平面圖。
第10圖係表示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止水門扉的門扉體被定位在非止水位置的狀態之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第11圖係表示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止水門扉的接收材料之透視圖。
第12圖係表示在第11圖所示之接收材料安裝有比設 計時的尺寸形成得更大之止水橡膠襯件的狀態之剖面圖。
第13圖係表示在第11圖所示之接收材料安裝有比設計時的尺寸形成得更小之止水橡膠襯件的狀態之剖面圖。
以下,根據圖示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此外,不因此實施形態而限定本發明。此外,於下述實施形態之構成要素中,係包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置換且容易置換者、或實質上相同者。
〔實施形態〕
第1圖係表示實施形態之止水門扉的概略構成之示意性的正視圖。第2圖係第1圖所示之II-II剖面圖。第3圖係表示第2圖所示之止水門扉的門扉體被定位在止水位置之狀態的剖面圖。第4圖係將第2圖中的IV部予以擴大表示之剖面圖。第5圖係將第3圖中的V部予以擴大表示之剖面圖。第6圖(a)係表示實施形態之止水門扉的止水橡膠襯件之框架體靠接面的平面圖,第6圖(b)係表示實施形態之止水門扉的止水橡膠襯件之門扉體靠接面的平面圖。第7圖係第6圖(a)所示之VII-VI剖面圖。第8圖係表示實施形態之止水門扉的止水橡膠襯件與橡膠襯件接收材料之剖面圖。第9圖係表示實施形態之止水門扉的止水橡膠襯件與框架體等之平面圖。
第1圖、第2圖及第3圖所示之實施形態的止水門扉1係將形成在包含大樓、住宅、倉庫等的建築物 之結構物S之開口O予以開啟或關閉者。開口O係以使結構物S的第1空間側(例如,屋外空間側)與第2空間側(例如,屋內空間側)相連通之方式而形成。本實施形態之止水門扉1係防止水通過開口O滲入到結構物S的內部之所謂的止水門扉。此外,止水門扉1係將開口O予以開關,且使人等通過開口O出入於結構物S。本實施形態之止水門扉1係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具備框架體4、門扉體5、密封橡膠襯件6、止水橡膠襯件7、複數個克雷莫內把手(cremone handle)9(相當於位移手段)等。
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會有將使門扉體5朝關閉位置轉動時之轉動方向稱為「關閉時轉動方向」,且將使門扉體5朝開啟位置轉動時之轉動方向稱為「開啟時轉動方向」的情況。此外,關閉時轉動方向於典型上而言,係在水有可能經由開口O從一方的空間側(屋外空間側)滲入到另一方的空間側(屋內空間側)時,沿著水可能流動之方向的方向。亦即,水的流動方向於典型上而言,係開啟時轉動方向側成為上游側,而關閉時轉動方向側成為下游側。此外,也有將沿著水平方向之方向(亦即後述之一對縱框架構件41相向的方向)稱為「門扉寬度方向」的情況。亦即,所謂下游側(屋內空間側),係指欲阻止或抑制水的滲入之側,而所謂上游側(屋外空間側),係指有可能滲入的水流進來之側。再者,屋外空間側與屋內空間側係指水有可能滲入的情況之上游側與下游側之方便上的用語,本發明例如亦可適用於被設置在走廊等通路類 的此種住宅或房間等概念未必很明確的場所之門扉。
框架體4被設置在結構物S的開口O。框架體4係成為具備一對縱框架構件41、上框架構件42以及下框架構件43而構成之四方框架類型。
一對縱框架構件41係各別在沿著開口O的垂直方向之端面各設置1個。一對縱框架構件41係在水平方向隔著開口O的空間部分而相對向,且在門扉寬度方向左右設置一對。一對縱框架構件41係沿著垂直方向而設置。
上框架構件42及下框架構件43係各別在沿著開口O的水平方向之端面各別設置1個。在此,上框架構件42被設置在沿著開口O的水平方向之端面(亦即垂直方向上側的端面)。上框架構件42將一對縱框架構件41的上端彼此予以連結。下框架構件43被設置在沿著開口O的水平方向之端面(亦即垂直方向下側之端面)。下框架構件43將一對縱框架構件41的下端彼此予以連結。上框架構件42及下框架構件43係在垂直方向隔著開口O的空間部分而相對。上框架構件42及下框架構件43沿著水平方向而設置。
框架體4係在開口O的內面側將一對縱框架構件41的端部與上框架構件42、下框架構件43的端部予以連結,整體而言構成為對應開口O之環狀的口字型形狀。在此,一對縱框架構件41、上框架構件42、下框架構件43係各別利用板狀的金屬材料而形成為中空狀之剖面形狀。一對縱框架構件41係各別利用板狀的金屬材料而形 成為大致T字型中空狀之剖面形狀。框架體4係以包圍開口O的周圍之方式而固定地被安裝在結構物S。一對縱框架構件41、上框架構件42、下框架構件43係利用填隙材料等將開口O的各端面之間形成為水密狀態。
並且,框架體4係在各縱框架構件41、上框架構件42、下框架構件4之開口O的空間部分側具有用以保持後述之止水橡膠襯件7等之保持部44。保持部44係沿著框架體4之各縱框架構件41、上框架構件42、下框架構件43而整體構成為環狀的口字型形狀。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保持部44係具備:於開啟時轉動方向側(亦即,於屋外空間側)開口之密封用凹溝44a以及止水用凹溝44b。密封用凹溝44a以及止水用凹溝44b係各別沿著縱框架構件41、上框架構件42、下框架構件43而整體構成為環狀的口字型形狀,而密封用凹溝44a被配置在比止水用凹溝44b更靠近框架體4的外周側之處。
門扉體5係以可轉動的方式由框架體4所支撐且將開口O予以開關之開關體。亦即,門扉體5將開口O予以開啟或關閉。本實施形態的門扉體5係單開式門扉。門扉體5例如為對組裝有框、縱梁、橫梁等骨架構件51而成者從兩面裝配板狀的門扉表面材52,藉此而整體構成為矩形板狀的構件。此外,關閉時轉動方向側(亦即,屋內空間側)的門扉表面材52與骨架構件51係透過溶接而固定,且以遍及屋內空間側的門扉表面材52與骨架構件 51的方式形成有溶接部53。
門扉體5係在門扉寬度方向之一方的端部設置用以開關該門扉體5之門把手54等。此外,門扉體5係在門扉寬度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部設置有雙軸鉸鏈55。雙軸鉸鏈55係於使與垂直方向平行的轉動軸朝水平方向偏移之位置設置二個,且以可轉動的方式將門扉體5由框架體4之一方的縱框架構件41所支撐。本實施形態之雙軸鉸鏈55係於垂直方向隔開間隔而設置在2處所。再者,門扉體5係在門扉寬度方向之一方的端部側之端面設置有與形成在框架體4的縱框架構件41之扣合孔56(第2圖及第3圖所示)扣合之門閂57(第2圖及第3圖所示)。
門扉體5之在水平方向設置有雙軸鉸鏈55之基端部側係成為鉸鏈安裝側(換言之,門後端側),另一方面,鉸鏈安裝側之相反側(亦即,設置有門閂57之前端部側)係成為門前端側。門扉體5復亦可具備未圖示之關門器(door closer)等。
因此,門扉體5係以雙軸鉸鏈55之二個轉動軸為轉動中心,而可在使開口O關閉之關閉位置以及使開口O開啟之開啟位置之間相對於框架體4轉動。然後,於此門扉體5位於關閉位置之狀態下,門閂57係扣合於形成在縱框架構件41之扣合孔56。門扉體5藉由從關閉位置朝開啟位置側相對於框架體4轉動,而朝屋外空間側前進且將開口O予以開啟。
再者,門扉體5係以雙軸鉸鏈55之二個轉動 軸作為轉動中心且以可轉動的方式由框架體4支撐,故在關閉位置上,係於門扉體5朝框架體4被按壓之按壓方向P(在第2圖、第3圖等以箭頭符號表示)可進行水平移動。門扉體5在關閉位置上,係由門閂57扣合於扣合孔56,且可在非止水位置(第2圖所示)與止水位置(第3圖所示)之間相對於框架體4而與按壓方向P平行地進行水平移動,其中非止水位置係止水橡膠襯件7與密封橡膠襯件6中僅密封橡膠襯件6產生彈性變形之位置,而止水位置係位於比非止水位置更靠近屋外空間側之處而使止水橡膠襯件7與密封橡膠襯件6雙方產生彈性變形之位置。
在此,所謂按壓方向P係指門扉體5朝框架體4被按壓的方向,典型上而言,係水壓從屋外空間側對門扉體5作用時由該水壓造成之按壓力道所作用之方向,且為從第1空間側(例如,屋外空間側)朝第2空間側(例如,屋內空間側)之方向。在本實施形態中,按壓方向P相當於在與位於關閉位置之門扉體5的門扉表面材52呈正交的方向中朝屋內空間側之方向。
密封橡膠襯件6被安裝在作為框架體4與門扉體5的一方之框架體4的全周。密封橡膠襯件6係在門扉體5位於使開口O關閉之關閉位置的狀態下,在按壓方向P夾在該框架體4與該門扉體5之間,且靠接於門扉體5與框架體4雙方而產生彈性變形,來抑制氣體流動於門扉體5與框架體4之間。密封橡膠襯件6係於門扉體5朝使開口O關閉之方向(亦即朝關閉時轉動方向)轉動時, 比止水橡膠襯件7更先靠接於作為框架體4與門扉體5之另一方之門扉體5。本實施形態的密封橡膠襯件6雖就被設置在框架體4側者加以說明,但並不限於此,亦可被設置在門扉體5側。
密封橡膠襯件6係具有預定的彈性之彈性構件(橡膠),例如,可使用獨立氣泡型的樹脂(橡膠)材與不具有氣泡之較柔軟的樹脂等。本實施形態的密封橡膠襯件6係由硬度1至30之發泡橡膠所構成,且構成為其硬度比止水橡膠襯件7的硬度更高。此外,本發明中所謂的硬度係指JIS(日本工業規格)K6253-1至5所訂定的數值。
密封橡膠襯件6係包含一對縱側密封橡膠襯件61、上側密封橡膠襯件62、下側密封橡膠襯件63所構成,其中一對縱側密封橡膠襯件61係被安裝在一對縱框架構件41的密封用凹溝44a內,上側密封橡膠襯件62係被安裝在上框架構件42的密封用凹溝44a內,而下側密封橡膠襯件63係被安裝在下框架構件43的密封用凹溝44a內。一對縱側密封橡膠襯件61係沿著垂直方向而設置之一對垂直構件。上側密封橡膠襯件62與下側密封橡膠襯件63係沿著水平方向而設置之一對水平構件。一對縱側密封橡膠襯件61、上側密封橡膠襯件62以及下側密封橡膠襯件63係形成為棒狀的構件。密封橡膠襯件6係以成為密合狀態之方式將一對縱側密封橡膠襯件61的端部、上側密封橡膠襯件62的端部以及下側密封橡膠襯件63的端部予以 連續性地連結。由一對縱側密封橡膠襯件61、上側密封橡膠襯件62、以及下側密封橡膠襯件63所構成之密封橡膠襯件6係整體構成為對應框架體4之框架狀的口字型形狀。
密封橡膠襯件6之縱側密封橡膠襯件61、上側密封橡膠襯件62及下側密封橡膠襯件63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各別以成為一體的方式具備有被收容在密封用凹溝44a內之被收容部64以及與被收容部64連接之中空的圓環狀之邊緣(lip)部65。被收容部64係被固定在密封用凹溝44a內。被收容部64係藉由設置按壓密封用凹溝44a的內面之按壓邊緣64a,且由按壓邊緣64a按壓密封用凹溝44a的內面,來限制從密封用凹溝44a亦即框架體4脫落。
邊緣部65係在靠接於朝使開口O關閉之關閉時轉動方向轉動之門扉體5且被關閉位置的門扉體5按壓時,即以被按壓之處所朝內側之方式產生彈性變形。邊緣部65產生彈性變形時,即產生將門扉體5朝開啟時轉動方向(亦即朝屋外空間側)按壓之彈性復原力。
止水橡膠襯件7係在門扉體5位於關閉位置以及止水位置之狀態下,於按壓方向P夾在框架體4與門扉體5之間。止水橡膠襯件7係被安裝在作為框架體4與門扉體5的一方之框架體4的全周,並靠接於在使開口O關閉之關閉位置以及止水位置之門扉體5,而將框架體4與門扉體5之間予以止水而將開口O予以止水。本實施形態的止水橡膠襯件7雖就被設置在框架體4側者加以說 明,但並不限於此,亦可被設置在門扉體5側。
止水橡膠襯件7係具有預定的彈性之彈性構件(橡膠),例如,可使用獨立氣泡型的樹脂(橡膠)材與不具有氣泡之較柔軟的樹脂等。止水橡膠襯件7係形成為其硬度比密封橡膠襯件6的硬度更低。本實施形態的止水橡膠襯件7係由硬度為1至30的發泡橡膠所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止水橡膠襯件7係由一條帶狀的構件所構成,其被安裝在一對縱框架構件41的止水用凹溝44b、下框架構件43之止水用凹溝44b、上框架構件42之止水用凹溝44b內,且在上框架構件42之止水用凹溝44b內以兩端成為密合狀態之方式而連續性地連結。亦即,止水橡膠襯件7係如第9圖所示,連續性地沿著下框架構件43、一對縱框架構件41以及上框架構件42而形成為一條,且其兩端在上框架構件42上被連結。止水橡膠襯件7整體構成為對應框架體4之框架狀的口字型形狀。
然後,本實施形態的止水橡膠襯件7藉由將其剖面形狀予以精心設計,尤其在框架體4的角落亦與框架體4及門扉體5雙方密合,藉此而可提高止水性能。
具體而言,止水橡膠襯件7如第7圖所示,係由前述之硬度的發泡橡膠構成為實心,且以成為一體的方式具備安裝部71、靠接部72以及連結部73。此外,在本發明中所謂實心,係指不在模具設置形成中空的部分而成型者。亦即,只要沒有藉由模具來形成中空部分,則形成有許多氣泡之發泡材料亦包含在本發明之所謂的實心。 安裝部71被安裝在作為框架體4與門扉體5中的一方之框架體4。安裝部71具有平坦的框架體靠接面71a(第6圖(a)等所示),並且以其寬度從框架體靠接面71a開始慢慢地增加之方式而形成。安裝部71係藉由橡膠襯件接收材料8而被收容在止水用凹溝44b內,且被安裝在框架體4。當安裝部71被安裝在框架體4時,則框架體靠接面71a係藉由橡膠襯件接收材料8而靠接於止水用凹溝44b的底面。
再者,橡膠襯件接收材料8係由與密封橡膠襯件6相同的硬度之發泡橡膠所構成。橡膠襯件接收材料8係如第8圖所示,具備有:剖面U字型的橡膠襯件保持部81;設置在橡膠襯件保持部81的底部之複數個高度調整構件82;以及從橡膠襯件保持部81的外側面突出且將止水用凹溝44b的內面予以按壓之按壓邊緣83。橡膠襯件保持部81藉由在前端設置扣合於安裝部71之扣合爪81a,且將扣合爪81a扣合於安裝部71來固定安裝部71。高度調整構件82係於將橡膠襯件接收材料8與止水橡膠襯件7安裝於止水用凹溝44b(亦即框架體4)時,按照止水橡膠襯件7對於門扉體5的靠接狀態,而予以去除適當的數目或不予以去除,藉此將止水橡膠襯件7之相對於止水用凹溝44b的按壓方向P的位置予以調整。按壓邊緣83藉由按壓止水用凹溝44b的內面,來限制橡膠襯件接收材料8從止水用凹溝44b(亦即框架體4)脫落。此外,按壓邊緣83係透過按壓止水用凹溝44b的內面時的反作用力,使橡膠襯件保持部81的前端間之間隔變窄,來限制止水橡膠襯 件7從橡膠襯件保持部81脫落。
靠接部72具有靠接於作為框架體4與門扉體5中的另一方之門扉體5的門扉表面材52之平坦的門扉體靠接面72c(相當於靠接面,如第6圖(b)等所示),並且形成為實心。連結部73係將安裝部71與靠接部72予以連結且其寬度比安裝部71與靠接部72雙方的寬度形成得更窄。
此外,止水橡膠襯件7在與長邊方向交叉之剖面上,係如第7圖所示,其框架體4的外周側之靠接部72的一端部72a與連結部73之間的距離L1係比框架體4的內周側之靠接部72的另一端部72b與連結部73之間的距離L2形成得更大。然後,靠接部72的另一端部72b被配置在比安裝部71的寬度方向之外端更靠近止水橡膠襯件7之寬度方向的偏中央之處。此外,靠接部72的一端部72a與連結部73之間的距離L1係形成從靠接部72的一端部72a之連結部73的外周側之最纖細的處所開始之突出量,而成為靠接部72的一端部72a與連結部73的外周側之最纖細的處所之間的距離L1。靠接部72的另一端部72b與連結部73之間的距離L2係形成從靠接部72的另一端部72b之連結部73的內周側之最纖細的處所開始之突出量,而成為靠接部72的另一端部72b與連結部73的內周側之最纖細的處所之間的距離L2。如第4圖與第5圖所示,門扉體靠接面72c係位於比橡膠襯件接收材料8更靠近屋外空間側之處,而靠接部72的一端部72a係朝向門扉體5的 門扉寬度方向及門扉上下方向中之靠近靠接部72之側的門扉端部側方向(換言之,四方框架側)。
止水橡膠襯件7之靠接部72於門扉體5位於使開口O關閉之關閉位置且在水壓不起作用時之非止水位置時,係被配置在從門扉體5隔開間隔之位置。此外,在本發明中,止水橡膠襯件7之靠接部72於門扉體5位於使開口O關閉之關閉位置且在水壓不起作用時之非止水位置時,亦可被配置在以不產生彈性變形之方式(或在不會定型的程度上些微產生彈性變形之程度)靠接於門扉體5的位置。再者,止水橡膠襯件7的靠接部72於門扉體5位於使開口O關閉之關閉位置且在水壓作用時之止水位置時,係被門扉體5按壓而產生彈性變形,且產生將門扉體5朝屋外空間側按壓之彈性復原力。
止水橡膠襯件7係靠接部72之另一端部72b的距離L2比一端部72a的距離L1形成得更小,故即使被折彎大致90度,亦會將於一旦被折彎就收縮之靠接部72的另一端部72b所產生的彈性復原力予以抑制。因此,止水橡膠襯件7可將被折彎大致90度時之靠接部72的另一端部72b之阻力予以抑制,即使在被彎曲之角落,如第6圖(a)及第6圖(b)所示,亦可將框架體靠接面71a與門扉體靠接面72c雙方平坦地維持在與關閉位置的門扉體5之門扉表面材52平行的方向。
克雷莫內把手9係在門扉體5設置複數個,而使位於關閉位置且水壓不起作用時之門扉體5從非止水 位置產生位移到止水位置。克雷莫內把手9具備有轉動自如地被設置在門扉體5之把手部91、以及被設置在框架體4之凸部92。把手部91具備有:操作部91a,係被設置在屋外空間側與屋內空間側雙方且使用者可把持;以及攀爬部91b,係以成為一體的方式被設置在屋內空間側的操作部91a。凸部92係從框架體4的縱框架構件41之屋內空間側的表面形成為凸狀,且攀爬部91b攀爬在其上,藉此使門扉體5從非止水位置產生位移到止水位置。在本實施形態中,克雷莫內把手9係在門扉體5的垂直方向之中央部設置二個,且在下端部設置二個,合計設置四個。
如上述所構成之止水門扉1於通過開口O而出入於結構物S內時,係由使用者操作門把手54等,且利用雙軸鉸鏈55使門扉體5轉動於開啟位置與關閉位置之非止水位置之間。止水門扉1將開口O予以開關。此時,如第2圖及第4圖所示,即使在門扉體5位於關閉位置之狀態下,止水橡膠襯件7仍然不會靠接於門扉體5,且密封橡膠襯件6會靠接於門扉體5且產生彈性變形。
然後,止水門扉1於將開口O予以止水時,係由使用者使克雷莫內把手9旋轉。如此一來,克雷莫內把手9的攀爬部91b係攀爬到凸部92,而使門扉體5從非止水位置朝屋內空間側移動到止水位置。在門扉體5位於止水位置之狀態下,如第3圖及第5圖所示,止水橡膠襯件7係靠接於門扉體5而產生彈性變形,並且與門扉體5之門扉表面材52密合,而將門扉體5與框架體4之間予以 止水。
再者,止水門扉1係止水橡膠襯件7的安裝部71之框架體靠接面71a與靠接部72的門扉體靠接面72c雙方與關閉位置的門扉體5之門扉表面材52平行,且門扉體5沿著按壓方向P從非止水位置朝止水位置移動。因此,止水門扉1於門扉體5從非止水位置朝止水位置移動時,係使門扉體靠接面72c維持與門扉表面材52平行而靠近且靠接於門扉表面材52。因此,止水門扉1在止水位置上,係整個框架體靠接面71a藉由橡膠襯件接收材料8而接觸框架體4,並且整個門扉體靠接面72c靠接於門扉體5的門扉表面材52。因此,止水門扉1在止水位置上,係止水橡膠襯件7以遍及全周之方式與框架體4及門扉體5雙方面接觸,故止水橡膠襯件7可將開口O予以止水。
並且,止水門扉1於水壓作用於止水位置的門扉體5之屋外空間側時,係門扉體5沿著按壓方向P朝屋內空間側被按壓,換言之,朝框架體4側被按壓,並且水滲入到框架體4與門扉體5之間。滲入到框架體4與門扉體5之間的水之水壓作用於壓扁密封橡膠襯件6的邊緣部65之方向。滲入到框架體4與門扉體5之間的水之水壓超過密封橡膠襯件6的邊緣部65之彈性復原力時,中空之邊緣部65會被壓扁,使水滲入到止水橡膠襯件7與門扉體5之間。如此一來,由於距離止水橡膠襯件7的靠接部72之一端部72a的連結部73之距離L1形成得較大,故滲入到止水橡膠襯件7與門扉體5之間的水之水壓會作用於使 止水橡膠襯件7的靠接部72之一端部72a密合於門扉體5的門扉表面材52之方向。因此,即使水壓作用於止水位置的門扉體5,止水門扉1係亦可確保適當的止水性能。
依據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之止水門扉1,係具備止水橡膠襯件7,該止水橡膠襯件7係具備在止水位置上與門扉體5靠接之實心的靠接部72,且靠接部72的內周側之另一端部72b與連結部73之距離L2比靠接部72的外周側之一端部72a與連結部73之距離L1形成得更小。止水橡膠襯件7可將在框架體4之角落等被折彎時之靠接部72的另一端部72b之彈性復原力予以減小,且即使在框架體4的角落亦可將框架體靠接面71a及門扉體靠接面72c予以平坦地保持。因此,止水門扉1係即使止水橡膠襯件7為框架體4的角落亦可以框架體靠接面71a及門扉體靠接面72c整體靠接於框架體4及門扉體5,而可將開口O予以止水,且可提高止水性能。
此外,止水門扉1係止水橡膠襯件7的硬度形成為更低於比此止水橡膠襯件7更先靠接於朝關閉時轉動方向轉動之門扉體5之密封橡膠襯件6的硬度。因此,止水門扉1可將止水橡膠襯件7在框架體4的角落等被折彎時的靠接部72之另一端部72b的彈性復原力更為減小,且即使在框架體4的角落亦可將框架體靠接面71a及門扉體靠接面72c予以平坦地保持。
再者,由於止水門扉1係密封橡膠襯件6比止水橡膠襯件7更先靠接於門扉體5,且被門扉體5按壓 而產生彈性變形,故藉由密封橡膠襯件6的彈性復原力,在門扉體5位於關閉位置且位於非止水位置之狀態下,可抑制止水橡膠襯件7接觸門扉體5或被門扉體5按壓而產生彈性變形。因此,由於止水門扉1於門扉體5開關開口O時可抑制硬度較低且柔軟的止水橡膠襯件7產生彈性變形,故可抑制硬度較低且柔軟的止水橡膠襯件7被門扉體5定型。因此,止水門扉1可於止水時由止水橡膠襯件7將框架體4與門扉體5之間予以止水,且可提高止水性能。
此外,由於止水門扉1在門扉體5之水壓不起作用時之非止水位置時,止水橡膠襯件7係不會靠接於門扉體5,故可抑制門扉體5開關開口O時止水橡膠襯件7被門扉體5定型。並且,止水門扉1係即使水壓作用於位在止水位置之門扉體5而使得密封橡膠襯件6的邊緣部65被壓扁而從門扉體5分離,也會由於止水橡膠襯件7形成為實心而使得止水橡膠襯件7本身不易變形,而可抑制靠接部72從門扉體5分離。因此,止水門扉1可提高止水性能。
此外,止水門扉1具備有使門扉體5從非止水位置位移到止水位置之克雷莫內把手9,故在水壓沒作用於門扉體5時可透過克雷莫內把手9使門扉體5產生位移到止水位置。因此,在水壓沒作用於門扉體5、密封橡膠襯件6及止水橡膠襯件7之狀態下,藉由使門扉體5位移到止水位置,可使整個止水橡膠襯件7之框架體靠接面71a藉由橡膠襯件接收材料8靠接於框架體4,且可使整個 門扉體靠接面72c靠接於門扉體5。因此,止水門扉1可提高止水性能。
由於止水門扉1係將止水橡膠襯件7形成為一條,且在上框架構件42上連結其兩端,故將止水橡膠襯件7的接縫設為最低限度,而可提高止水性能。
〔變形例〕
第10圖係表示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止水門扉的門扉體被定位在非止水位置的狀態之主要部分的剖面圖。第11圖係表示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止水門扉的接收材料之透視圖。第12圖係表示在第11圖所示之接收材料安裝有比設計時的尺寸形成得更大之止水橡膠襯件的狀態之剖面圖。第13圖係表示在第11圖所示之接收材料安裝有比設計時的尺寸形成得更小之止水橡膠襯件的狀態之剖面圖。此外,在第10圖至第13圖中,係對與實施形態相同部分標示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實施形態的變形例在具備有保持部44的構成、以及取代橡膠襯件接收材料8而具備接收材料10之點而言,係與實施形態不同,而其他的構成係與實施形態相等。在變形例中,遍及框架體4的各縱框架構件41、上框架構件42及下框架構件43而設置之保持部44係如第10圖所示,形成為在門扉體5側具有開口之剖面U字型形狀的一個凹溝。再者,在第10圖中,僅表示設置在縱框架構件41之保持部44,而省略其他。
接收材料10被安裝在作為框架體4與門扉體5中的一方之框架體4的保持部44之全周。接收材料10係包含下列材料所構成,該等材料包含:一對縱側接收材料,係被安裝在縱框架構件41的保持部44內;上側接收材料,係被安裝在上框架構件42的保持部44內;以及下側接收材料,係被安裝在下框架構件43的保持部44內。一對縱側接收材料係沿著垂直方向而設置之一對垂直構件。上側接收材料與下側接收材料係沿著水平方向而設置之一對水平構件。一對縱側接收材料、上側接收材料以及下側接收材料係形成為棒狀的構件。接收材料10係將一對縱側接收材料的端部、上側接收材料的端部以及下側接收材料的端部利用未圖示之止水膠帶等而以成為密合狀態之方式予以連續性地連結。由一對縱側接收材料、上側接收材料以及下側接收材料所構成之接收材料10係整體構成為對應框架體4之框架狀的口字型形狀。變形例之接收材料10雖就被設置在框架體4者加以說明,但並不限於此,亦可被設置在門扉體5。
接收材料10由鋁合金等金屬所構成,利用止水膠帶11安裝在保持部44的內面。接收材料10如第11圖所示,係以成為一體的方式具有止水橡膠襯件固定部101以及密封橡膠襯件安裝部102。止水橡膠襯件固定部101與密封橡膠襯件安裝部102,係各別沿著縱框架構件41、上框架構件42、下框架構件43而整體構成為環狀的口字型形狀,而密封橡膠襯件安裝部102係被配置在比止 水橡膠襯件固定部101更靠近框架體4的外周側之處。
止水橡膠襯件固定部101係使止水橡膠襯件7的安裝部71在縮小之狀態下固定於框架體4。止水橡膠襯件固定部101具備有接收本體101a、扣合爪101b、凹凸部101c、以及作為高度調整構件之高度調整突起101d。接收本體101a形成為在門扉體5側具有開口之剖面U字型形狀,且在內側收容止水橡膠襯件7之安裝部71。
扣合爪101b係被設置在接收本體101a的兩前端部且與安裝部71接觸而將該安裝部71扣合於接收本體101a。扣合爪101b係從接收本體101a之相互平行的一對平行部之兩前端突出於相互接近的方向。扣合爪101b係在使安裝部71以縮小之方式產生彈性變形的狀態下扣合於安裝部71的外側,且將安裝部71固定(扣合)於接收本體101a。凹凸部101c係被設置在接收本體101a的平行部之偏門扉體5的兩前端部之內面,且具備複數個小的凹陷與凸部而構成。凹凸部101c被配置在比扣合爪101b更靠近接收本體101a的底部側之處。凹凸部101c係使收容在接收本體101a內之止水橡膠襯件7的安裝部71卡入其中,來抑制止水橡膠襯件7從接收材料10脫落。
高度調整突起101d係從接收本體101a的底部突出於接收材料10的內側(亦即,屋外空間側)。高度調整突起101d係藉由靠接於收容在接收本體101a內之止水橡膠襯件7的安裝部71且按壓安裝部71,而使安裝部71在接收本體101a內縮小,並且使扣合爪101b扣合到安 裝部71。
高度調整突起101d於安裝比設計時的尺寸形成更大的止水橡膠襯件7時,如第12圖所示,係卡入到止水橡膠襯件7的安裝部71內,且使安裝部71在接收本體101a內縮小,並且使安裝部71卡入到凹凸部101c,而使扣合爪101b扣合到安裝部71。再者,高度調整突起101d於安裝比設計時的尺寸形成更小的止水橡膠襯件7時,如第13圖所示,係不會卡入到止水橡膠襯件7的安裝部71內或些微陷入到止水橡膠襯件7的安裝部71內而按壓安裝部71,藉此使安裝部71在接收本體101a內縮小,並且使扣合爪101b扣合在安裝部71。
密封橡膠襯件安裝部102係將密封橡膠襯件6予以安裝,且形成為與安裝部71之接收本體101a的底部連接之平板狀。密封橡膠襯件安裝部102係藉由將密封橡膠襯件6壓入到止水橡膠襯件固定部101的接收本體101a與保持部44的內面之間,且由密封橡膠襯件6的按壓邊緣64a將接收本體101a與保持部44的內面予以按壓,來安裝密封橡膠襯件6。
前述構成之接收材料10係遍及止水橡膠襯件固定部101與密封橡膠襯件安裝部102貼合有止水膠帶11,且利用止水膠帶11安裝在保持部44的內面。
變形例之止水門扉1-1係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即使止水橡膠襯件7為框架體4的角落,亦可以框架體靠接面71a及門扉體靠接面72c整體靠接於框架體4及 門扉體5,而可將開口O予以止水,且可提高止水性能。
再者,止水門扉1-1係藉由使止水橡膠襯件7的安裝部71縮小且將之予以固定之接收材料10,而將止水橡膠襯件7安裝在作為框架體4與門扉體5中的一方之框架體4。因此,即使成型時在止水橡膠襯件7產生尺寸誤差,亦可透過接收材料10將止水橡膠襯件7之安裝部71的尺寸誤差予以吸收。因此,止水門扉1-1可將止水橡膠襯件7的靠接部72和作為框架體4與門扉體5中之另一方的門扉體5之靠接狀態的不均勻予以抑制,且可提高止水性能。
再者,由於上述止水門扉1-1在接收材料10的接收本體101a之前端部具備有將安裝部71扣合於接收本體101a之扣合爪101b,故不需利用止水膠帶將止水橡膠襯件7固定到接收材料10即可抑制止水橡膠襯件7從接收材料10脫落,而可提高止水性能。此外,由於不必利用止水膠帶將止水橡膠襯件7固定到接收材料10,故可容易交換止水橡膠襯件7。
再者,由於上述止水門扉1-1具備有從接收本體101a的底部突出之高度調整突起101d,故即使成型時在止水橡膠襯件7產生尺寸誤差,亦可由接收材料10使安裝部71縮小且將之予以固定,且可將止水橡膠襯件7的靠接部72和門扉體5之靠接狀態的不均勻予以抑制。
由於止水門扉1-1之接收材料10具備有安裝密封橡膠襯件6之密封橡膠襯件安裝部102,故可謀求 框架體4之形狀的簡化,且使折疊彎曲金屬板等而製造框架體4時之準確度的要求變得寬鬆,而可容易製造框架體4。因此,可抑制關於止水門扉1-1的製造之成本,且可謀求止水門扉1-1的低成本化。
在前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中,止水門扉1、1-1係具備有於門扉體5的開關時靠接於門扉體5之密封橡膠襯件6、以及於開口O的止水時靠接於門扉體5之止水橡膠襯件7。但是,在本發明中,只要使止水橡膠襯件7即使於門扉體5的開關時靠接於門扉體5亦不會定型,則止水門扉1、1-1亦可僅設置止水橡膠襯件7。此外,在本發明中,於設置有密封橡膠襯件6與止水橡膠襯件7雙方時,只要密封橡膠襯件6比止水橡膠襯件7更先靠接於從開啟位置朝關閉位置移動之門扉體5,則即使為非止水位置,亦可使止水門扉1、1-1的止水橡膠襯件7靠接於門扉體5而產生彈性變形。
此外,在本發明中,亦可不設置克雷莫內把手9。詳細而言,在關閉位置之非止水位置上,於止水橡膠襯件7的框架體靠接面71a整體靠接於框架體4,且門扉體靠接面72c整體靠接於門扉體5時,在本發明中,亦可為未必一定要設置克雷莫內把手9。再者,在關閉位置的非止水位置上,例如,即使靠接部72未靠接於門扉體5而水壓仍作用於門扉體5時,當門扉體5因水壓而朝按壓方向P移動就會使止水橡膠襯件7之框架體靠接面71a整體靠接於框架體4,且會使門扉體靠接面72c整體靠接於 門扉體5之情況時,在本發明中,亦可不必設置克雷莫內把手9。
再者,上述本發明之止水橡膠襯件7及止水門扉1、1-1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而可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範圍內作種種變更。亦即,本發明之止水橡膠襯件7及止水門扉1、1-1亦可藉由適當組合以上說明之實施形態及變形例的構成要素來構成。
7‧‧‧止水橡膠襯件
71‧‧‧安裝部
71a‧‧‧框架體靠接面
72‧‧‧靠接部
72a‧‧‧一端部
72b‧‧‧另一端部
72c‧‧‧門扉體靠接面(靠接面)
73‧‧‧連結部
L1‧‧‧距離
L2‧‧‧距離

Claims (10)

  1. 一種止水橡膠襯件,係帶狀的止水橡膠襯件,且在以可轉動的方式由被設置在結構物的開口之框架體所支撐之門扉體位於使前述開口關閉之關閉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門扉體朝前述框架體被按壓的按壓方向夾在該框架體與該門扉體之間;該止水橡膠襯件係以成為一體的方式具備:安裝部,係被安裝在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一方;實心的靠接部,係具有靠接在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之平坦的靠接面;以及連結部,係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靠接部予以連結且其寬度小於前述安裝部與前述靠接部雙方的寬度;在與長邊方向交叉之剖面中,前述框架體的外周側之前述靠接部的一端部與前述連結部之間的距離,係大於前述框架體的內周側之前述靠接部的另一端部與前述連結部之間的距離。
  2. 一種止水門扉,係具備:框架體,係被設置在結構物的開口;門扉體,係以可轉動的方式由前述框架體所支撐且將前述開口予以開關;以及帶狀的止水橡膠襯件,係在前述門扉體位於使前述開口關閉的關閉位置之狀態下,於前述門扉體朝前述框架體被按壓之按壓方向夾在該框架體與該門扉體 之間;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係以成為一體的方式具備:安裝部,係被安裝在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一方;實心的靠接部,係具有靠接於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之平坦的靠接面;以及連結部,係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靠接部予以連結且其寬度小於前述安裝部與前述靠接部雙方的寬度;在與長邊方向交叉之剖面中,前述框架體的外周側之前述靠接部的一端部與前述連結部之間的距離,係大於前述框架體的內周側之前述靠接部的另一端部與前述連結部之間的距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止水門扉,係具備:密封橡膠襯件,係在前述門扉體位於使前述開口關閉的關閉位置之狀態下,靠接於前述門扉體與前述框架體雙方而產生彈性變形,並且在前述門扉體朝使前述開口關閉之關閉時轉動方向轉動時,先靠接於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後才靠接於前述止水橡膠襯件;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之由JIS K6253-1至5所訂定的硬度為1至30;前述密封橡膠襯件的硬度係高於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之硬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止水門扉,其中, 前述止水橡膠襯件的前述靠接部在前述門扉體位於使前述開口關閉之關閉位置且水壓不起作用時,係配置在以不產生彈性變形之方式靠接於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之位置或從前述門扉體隔開間隔之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止水門扉,係具備:位移手段,係被設置在前述門扉體,且使位於前述關閉位置且水壓不起作用時之前述門扉體,從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之前述靠接部以不產生彈性變形之方式靠接於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之位置、或從前述門扉體隔開間隔之非止水位置,產生位移到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之前述靠接部被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按壓而產生彈性變形之止水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止水門扉,係具備:接收材料,係被安裝在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一方,且具有使前述止水橡膠襯件的前述安裝部在縮小的狀態下固定於前述一方之止水橡膠襯件固定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止水門扉,前述止水橡膠襯件固定部係具備:接收本體,係形成為在前述另一方側具有開口之剖面U字型形狀且將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之前述安裝部予以收容;以及扣合爪,係設置在前述接收本體的兩前端部且與前述安裝部接觸而將該安裝部扣合於前述 接收本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止水門扉,其中,前述止水橡膠襯件固定部係具備從前述接收本體的底部突出之高度調整突起。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止水門扉,係具備:密封橡膠襯件,係在前述門扉體位於使前述開口關閉之關閉位置的狀態下,靠接於前述門扉體與前述框架體雙方而產生彈性變形,且在前述門扉體朝關閉前述開口之關閉時轉動方向轉動時,係先靠接於前述框架體與前述門扉體中的另一方後才靠接於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且其硬度高於前述止水橡膠襯件的硬度;前述接收材料係具有安裝前述密封橡膠襯件之密封橡膠襯件安裝部;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之由JIS K6253-1至5所訂定的硬度為1至3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止水門扉,前述框架體具備:一對縱框架構件,係沿著垂直方向而設置;下框架構件,係將前述一對縱框架構件的下端彼此予以連結;以及上框架構件,係將前述一對縱框架構件的上端彼此予以連結;前述止水橡膠襯件係連續性地形成於前述下框架構件、前述一對縱框架構件、以及前述上框架構件,且其兩端在前述上框架構件上被連結。
TW104124358A 2014-07-30 2015-07-28 止水橡膠襯件及止水門扉 TWI5739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5517A JP6543443B2 (ja) 2014-02-12 2014-07-30 止水扉
PCT/JP2015/070596 WO2016017462A1 (ja) 2014-07-30 2015-07-17 止水ゴム及び止水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8106A TW201608106A (zh) 2016-03-01
TWI573927B true TWI573927B (zh) 2017-03-11

Family

ID=55221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4358A TWI573927B (zh) 2014-07-30 2015-07-28 止水橡膠襯件及止水門扉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43443B2 (zh)
TW (1) TWI573927B (zh)
WO (1) WO20160174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6138B2 (ja) * 2016-12-06 2021-04-28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止水装置
CN108716356A (zh) * 2018-06-06 2018-10-30 孙多仁 一种复合式门窗密封条
JP6590424B1 (ja) * 2018-08-20 2019-10-16 三基工業株式会社 止水装置
JP7394457B2 (ja) 2020-05-25 2023-12-08 六菱ゴム株式会社 水密扉ユニット
JP7444747B2 (ja) 2020-09-18 2024-03-06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スペーサ部材および止水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69561A (ja) * 2007-01-09 2008-07-24 Nihon Pit:Kk 落し込み式防水装置
TWM381667U (en) * 2009-11-16 2010-06-01 jing-yu Liu Water lock
TW201113419A (en) * 2009-10-12 2011-04-16 Cherng Ji Ind Co Ltd Hydraulic type water blocking gate
TW201126053A (en) * 2010-01-19 2011-08-01 Hua Qing Co Ltd Tightening device of water blocking gate
TWM417432U (en) * 2011-06-23 2011-12-01 qing-xian Hou Waterproof gat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2383U (ja) * 1981-11-09 1983-05-16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パツキング
JPS595115Y2 (ja) * 1982-09-21 1984-02-15 良治 本間 気密ドア−
JPS60182494U (ja) * 1984-05-16 1985-12-04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障子のタイト材取付部構造
JP3181102U (ja) * 2012-11-08 2013-01-24 蟹江工業株式会社 扉構造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69561A (ja) * 2007-01-09 2008-07-24 Nihon Pit:Kk 落し込み式防水装置
TW201113419A (en) * 2009-10-12 2011-04-16 Cherng Ji Ind Co Ltd Hydraulic type water blocking gate
TWM381667U (en) * 2009-11-16 2010-06-01 jing-yu Liu Water lock
TW201126053A (en) * 2010-01-19 2011-08-01 Hua Qing Co Ltd Tightening device of water blocking gate
TWM417432U (en) * 2011-06-23 2011-12-01 qing-xian Hou Waterproof gat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43443B2 (ja) 2019-07-10
JP2015166543A (ja) 2015-09-24
TW201608106A (zh) 2016-03-01
WO2016017462A1 (ja)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3927B (zh) 止水橡膠襯件及止水門扉
JP6207419B2 (ja) 止水体及び止水扉
JP2016050412A (ja) 扉枠
JP2002274286A (ja) 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JP2506088Y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5145157A (ja)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JP6093159B2 (ja) 止水部材、及び開口部装置
JP7295763B2 (ja) ドアの防水構造
JP4739052B2 (ja) バックドアシール構造
JP2009154772A (ja) ガラスラン
JP2575196Y2 (ja) 浴室ドア
JP4213569B2 (ja) ドア枠の取付構造
JP4852054B2 (ja) 建具
KR20160033993A (ko) 기밀성 확보를 위한 틈막이를 포함하는 도어
JP2004360334A (ja) 目地構造
JP2001146881A (ja) 板ガラス保持部材
JPH0626951B2 (ja) ドリツプシ−ル
JP4056857B2 (ja) 外壁目地の構造
JP5344985B2 (ja) 化粧目地一体型乾式目地構造
JP2016089586A (ja) 召合せ部の水密構造及び建具
JP2000337029A (ja) 窓枠と建屋開口部間のシール装置
JPH08118956A (ja) 自動車乗降口のオープニングシール
JP2000345632A (ja) 外壁パネルの目地構造
JPH10238245A (ja) 合成樹脂製引違い窓
JPH0732843Y2 (ja) サッシのコーナーストッパ